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二十六 第 1a 页 WYG0720-062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纂朱子全书卷二十六
  易一
   纲领上
 问自一阴一阳见一阴一阳又各生一阴一阳之象以
  图言之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节节推去固容易
  见就天地閒著实处如何验得曰一物上又自各有
  阴阳如人之男女阴阳也逐人身上又各有这血气
卷二十六 第 1b 页 WYG0720-0622b.png
  血阴而气阳也如昼夜之閒昼阳而夜阴也而昼阳
  自午后又属阴夜阴自子后又属阳便是阴阳各生
  阴阳之象
 至之曰正义谓易者变化之总号代换之殊称乃阴阳
  二气生生不息之理窃见此数语亦说得好曰某以
  为易字有二义有变易有交易先天图一边本都是
  阳一边本都是阴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便是阳往交
  易阴阴来交易阳两边各各相对其实非此往彼来
卷二十六 第 2a 页 WYG0720-0623a.png
 只是其象如此然圣人当初亦不恁地思量只是画
 一个阳一个阴每个便生两个就一个阳上又生一
 个阳一个阴就一个阴上又生一个阴一个阳只管
 恁地去自一为二二为四四为八八为十六十六为
 三十二三十二为六十四既成个物事便自然如此
 齐整皆是天地本然之妙元如此但略假圣人手画
 出来如乾一索而得震再索而得坎三索而得艮坤
 一索而得巽再索而得离三索而得兑初閒画卦时
卷二十六 第 2b 页 WYG0720-0623b.png
 也不是恁地只是画成八个卦后便见有此象耳
问易有交易变易之义如何曰交易是阳交于阴阴交
 于阳是卦图上底如天地定位山泽通气(云云/)者是
 也变易是阳变阴阴变阳老阳变为少阴老阴变为
 少阳此是占筮之法如昼夜寒暑屈伸往来者是也
 又问圣人仰观俯察或说伏羲见天地奇耦自然之
 数于是画一以为奇所以象阳画两以为耦所以象
 阴恐于方圆之形见得否或说以天是浑沦圆底只
卷二十六 第 3a 页 WYG0720-0623c.png
 是一个物事地则便有阙陷分裂处否曰也不特如
 此天自是一地自是二凡物皆然盖天之形虽包乎
 地之外而其气实透乎地之中地虽是一块物事在
 天之中然其中实虚容得天许多气或引先生注易
 阳一而实阴二而虚为證曰然所以易中言夫乾其
 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
 也辟是以广生焉乾之静专动直都是一底意思他
 这物事虽大然无閒断只是鹘沦一个大底物事故
卷二十六 第 3b 页 WYG0720-0623d.png
 曰大生地则静翕动辟便是两个物事其翕也是两
 个物事之聚其辟也是两个物事之开他这中閒极
 阔尽容得那天之气故曰广生
诸公且试看天地之閒别有甚事只是阴与阳两个字
 看是甚么物事都离不得只就身上体看才开眼不
 是阴便是阳密拶拶在这里都不著得别物事不是
 仁便是义不是刚便是柔只自家要做向前便是阳
 才收退便是阴意思才动便是阳才静便是阴未消
卷二十六 第 4a 页 WYG0720-0624a.png
 别看只是一动一静便是阴阳伏羲只因此画卦以
 示人若只就一阴一阳又不足以该众理于是错综
 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初只是许多卦爻后来
 圣人又系许多辞在下如他书则元有这事方说出
 这个道理易则未曾有此事先假托都说在这里如
 书便有个尧舜有个禹汤文武周公出来做许多事
 便说许多事今易则元未曾有圣人豫先说出待人
 占考大事小事无一能外于此圣人大抵多是垂戒
卷二十六 第 4b 页 WYG0720-0624b.png
 又云虽是一阴一阳易中之辞大抵阳吉而阴凶閒
 亦有阳凶而阴吉者何故盖有当为有不当为若当
 为而不为不当为而为之虽阳亦凶又云圣人因卦
 爻以垂戒多是利于正未有不正而利者如云夕惕
 若厉无咎若占得这爻必是朝兢夕惕戒谨恐惧可
 以无咎若自家不曾如此便自有咎又云直方大不
 习无不利若占得这爻须是将自身已体看是直是
 方是大去做某事必得其利若自家未是直不曾方
卷二十六 第 5a 页 WYG0720-0624c.png
 不曾大则无所往而得其利此其本爻辞如此到孔
 子又自添说了如云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本来只是
 卜筮圣人为之辞以晓人便说许多道理在上今学
 易非必待遇事而占方有所戒只平居玩味看他所
 说道理于自家所处地位合是如何故云居则观其
 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孔子所谓学易
 正是平日常常学之想见圣人之所谓读异乎人之
 所谓读想见胸中洞然于易之理无纤豪蔽处故云
卷二十六 第 5b 页 WYG0720-0624d.png
 可以无大过又曰圣人系许多辞包尽天下之理止
 缘万事不离乎阴阳故因阴阳中而推说万事之理
 今要占考虽小小事都有如占得不利有攸往便是
 不可出路利涉大川便是可以乘舟此类不一贺孙
 问乾卦文言圣人所以重叠四截说在此见圣人学
 易只管体出许多意思又恐人晓不得故说以示教
 曰大意只管怕人晓不得故重叠说在里大抵多一
 般如云阳在下也又云下也贺孙问圣人所以因阴
卷二十六 第 6a 页 WYG0720-0625a.png
 阳说出许多道理而所说之理皆不离乎阴阳者盖
 缘所以为阴阳者元本于实然之理曰阴阳是气才
 有此理便有此气才有此气便有此理天下万物万
 化何者不出于此理何者不出于阴阳贺孙问此程
 先生所以说道天下无性外之物曰如云天地閒只
 是个感应又如云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
天下之理单便动两便静且如男必求女女必求男自
 然是动若一男一女居室后便定
卷二十六 第 6b 页 WYG0720-0625b.png
问阴何以比小人曰有时如此平看之则都好以类言
 之则有不好然亦只是皮不好骨子却好大抵发生
 都则是一个阳气只是有消长阳长一分下面阴生
 一分又不是讨个阴来即是阳消处便是阴故阳来
 谓之复复者是本来物事阴来谓之姤姤是偶然相
 遇
某尝问季通康节之数伏羲也曾理会否曰伏羲须理
 会过某以为不然伏羲只是据他见得一个道理恁
卷二十六 第 7a 页 WYG0720-0625c.png
 地便画出几画他也那里知得叠出来恁地巧此伏
 羲所以为圣若他也恁地逐一推排便不是伏羲天
 然意思史记曰伏羲至淳厚作易八卦那里恁地巧
 推排
季通云天下之万声出于一阖一辟(声音皆出于乾坤/坤音麇以韵脚反)
 (之乃/见)天下之万理出于一动一静天下之万数出于
 一奇一耦天下之万象出于一方一圆尽只起于乾
 坤二画
卷二十六 第 7b 页 WYG0720-0625d.png
数只有二只有易是老氏言三亦是二共生三三其子
 也三生万物则自此无穷矣后人破之者非扬子云
 是三数邵康节是四数皆不及易也
先生谓甘叔怀曰曾看河图洛书数否无事时好看虽
 未是要切处然玩此时且得自家心流转得动
天地生数到五便住那一二三四遇著五便成六七八
 九五却只自对五成十
一二三四九八七六最妙一藏九二藏八三藏七四藏
卷二十六 第 8a 页 WYG0720-0626a.png
 六(德明云一得九二得八三得七四得六皆为十/也观河图可见丙丁合辛壬合之类皆自此推)
天地只是不会说倩他圣人出来说若天地自会说话
 想更说得好在如河图洛书便是天地画出底
问先天图阴阳自两边生若将坤为太极与太极图不
 同如何曰他自据他意思说即不曾契勘濂溪底若
 论他太极中閒虚者便是他亦自说图从中起今不
 合被方图在中閒塞却待取出放外他两边生者即
 是阴根阳阳根阴这个有对从中出即无对
卷二十六 第 8b 页 WYG0720-0626b.png
先天图直是精微不起于康节希夷以前元有只是秘
 而不传次第是方士辈所相传授底参同契中亦有
 些意思相似与历不相应季通云纽捻将来亦相应
 也用六日七分某却不见康节说用六日七分处文
 王卦序亦不相应他只用义理排将去也不应气候
 扬雄太玄全模放易他底用三数易却用四数他本
 是模易故就他模底句上看易也可略见得易意思
 温公集注中可见也
卷二十六 第 9a 页 WYG0720-0626c.png
问伏羲始画八卦其六十四者是文王后来重之耶抑
 伏羲已自画了耶看先天图则有八卦便有六十四
 疑伏羲已有彷佛之画矣如何曰周礼言三易经卦
 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便见不是文王渐画又问然
 则六十四卦名是伏羲元有抑文王所立曰此不可
 考子善问据十三卦所言恐伏羲时已有曰十三卦
 所谓盖取诸离盖取诸益者言结绳而为网罟有离
 之象非观离而始有此也
卷二十六 第 9b 页 WYG0720-0626d.png
问见朋友记先生说伏羲只画八卦未有六十四卦今
 看先天图则是那时都有了不知如何曰不曾恁地
 说那时六十四卦都画了又问云那时未有文字言
 语恐也只是卦画未有那卦名否曰而今见不得(以/上)
 (语类十/七条)
某数日病中方得紬绎所示图书卦画二说初若茫然
 不知所谓因复以妄作启蒙考之则见其论之之详
 而明者偶未深考是以致此纷纷多说而愈致疑耳
卷二十六 第 10a 页 WYG0720-0627a.png
 夫以河图洛书为不足信自欧阳公以来已有此说
 然终无奈顾命系辞论语皆有是言而诸儒所传二
 图之数虽有交互而无乖戾顺数逆推纵横曲直皆
 有明法不可得而破除也至如河图与易之天一至
 地十者合而载天地五十有五之数则固易之所自
 出也洛书与洪范之初一至次九者合而具九畴之
 数则固洪范之所自出也系辞虽不言伏羲受河图
 以作易然所谓仰观俯察近取远取安知河图非其
卷二十六 第 10b 页 WYG0720-0627b.png
 中之一事耶大抵圣人制作所由初非一端然其法
 象之规模必有最亲切处如鸿荒之世天地之閒阴
 阳之气虽各有象然初未尝有数也至于河图之出
 然后五十有五之数奇耦生成粲然可见此其所以
 深发圣人之独智又非汎然气象之所可得而拟也
 是以仰观俯察远求近取至此而后两仪四象八卦
 之阴阳奇耦可得而言虽系辞所论圣人作易之由
 者非一而不害其得此而后决也来谕又谓某不当
卷二十六 第 11a 页 WYG0720-0627c.png
 以大衍之数参乎河图洛书之数此亦有说矣数之
 为数虽各主于一义然其参伍错综无所不通则有
 非人之所能为者其所不合固不容以强合其所必
 合则纵横反覆如合符契亦非人所能强离也若于
 此见得自然契合不假安排底道理方知造化工夫
 神妙巧密直是说不得也若论易文则自大衍之数
 五十至再扐而后挂便接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至
 可与祐神矣为一节是论大衍之数自天一至地十
卷二十六 第 11b 页 WYG0720-0627d.png
 却连天数五至而行鬼神也为一节是论河图五十
 五之数今其文间断差错不相连接舛误甚明伊川
 先生已尝釐正启蒙虽依此写而不曾推论其所以
 然者故览者不之察耳至于卦画之论反覆来谕于
 某之说亦多未究其底蕴且如所论两仪有曰乾之
 画奇坤之画耦只此乾坤二字便未稳当盖仪匹也
 两仪如今俗语所谓一双一对云尔自此再变至生
 第三画八卦已成方有乾坤之名当为一画之时方
卷二十六 第 12a 页 WYG0720-0628a.png
 有一奇一耦只可谓之阴阳未得谓之乾坤也来谕
 又曰以二画增至四画为二奇二耦又于四画之上
 各增一奇一耦而为八画此亦是于某图中所说发
 生次第有所未明而有此语盖四象第一画本只是
 前两仪图之一奇一耦缘此一奇一耦之上各生一
 奇一耦是以分而为四而初画之一奇一耦亦随之
 而分为四段耳非是以二画增成四画又以四画增
 成八画也此一节正是前所谓自然契合不假安排
卷二十六 第 12b 页 WYG0720-0628b.png
 之妙孔子而后千载不传至康节先生始得其说然
 犹不肯大段说破盖易之心髓全在此处不敢容易
 轻说其意非偶然也来谕又曰不知阴阳二物果可
 分老少而为四象乎此恐亦考之未熟之过夫老少
 于经固无明文然揲蓍之法三变之中挂扐四以奇
 耦分之然后爻之阴阳可得而辨又于其中各以老
 少分之然后爻之变与不变可得而分经所谓用九
 用六者正谓此也若其无此则终日揲蓍不知合得
卷二十六 第 13a 页 WYG0720-0628c.png
 何卦正使得卦不知当用何爻安得以为后世之臆
 说而弃之乎又详所论直以天地为两仪而天生神
 物以下四者为四象此尤非是大抵曰仪曰象曰卦
 皆是指画而言故曰易有太极而生两仪四象八卦
 又曰易有四象而示人以卦爻吉凶若如所论则是
 先有太极两仪四象然后圣人以画八卦而两仪四
 象八卦三物各是一种面貌全然相接不著矣此乃
 易之纲领如法律之有名例不可以豪釐差某之所
卷二十六 第 13b 页 WYG0720-0628d.png
 见判然甚明更无疑惑不审高明以为如何如其未
 然幸复有以见教也(荅袁/机仲)
邵子曰太极既分两仪立矣(此下四节通论伏羲六十/四卦圆图此一节以第一)
 (爻而言左一奇为阳右一耦为阴所谓两仪者也今/此一奇为左三十二卦之初爻一耦为右三十二卦)
 (之初爻乃以累变而分非本/即有此六十四段也后放此)阳上交于阴阴下交于
 阳而四象生矣(此一节以第一爻生第二爻而言也/阳下之半上交于阴上之半则生阴)
 (中第二爻之一奇一耦而为少阳太阴矣阴上之半/下交于阳下之半则生阳中第二爻之一奇一耦而)
 (为太阳少阴矣所谓两仪生四象者也太阳一奇今/分为左上十六卦之第二爻少阴一耦今分为右下)
卷二十六 第 14a 页 WYG0720-0629a.png
 (十六卦之第二爻少阳太阴其分/放此而初爻之二亦分为四矣)阳交于阴阴交于
 阳而生天之四象刚交于柔柔交于刚而生地之四
 象(此一节以第二爻生第三爻言也阳谓太阳阴谓/太阴刚谓少阳柔谓少阴太阳之下半交于太阴)
 (之上半则生太阴中第三爻之一奇一耦而为艮为/坤矣太阴之上半交于太阳之下半则生太阳中第)
 (三爻之一奇一耦而为乾为兑矣少阳之上半交于/少阴之下半则生少阴中第三爻之一奇一耦而为)
 (离为震矣少阴之下半交于少阳之上半则生少阳/中第三爻之一奇一耦而为巽为坎矣此所谓四象)
 (生八卦也乾一奇今分为八卦之第三爻坤一耦今/分为八卦之第三爻馀皆放此而初爻二爻之四今)
 (又分而为八矣乾兑艮坤生于二太故为天/之四象离震巽坎生于二少故为地之四象)八卦相
卷二十六 第 14b 页 WYG0720-0629b.png
 错而后万物生焉(一卦之上各加八卦以相閒错则/六十四卦成矣然第三爻之相交)
 (则生第四爻之一奇一耦于是一奇一耦各为四卦/之第四爻而下三爻亦分为十六矣第四爻又相交)
 (则生第五爻之一奇一耦于是一奇一耦各为二卦/之第五爻而下四爻亦分而为三十二矣第五爻又)
 (相交则生第六爻之一奇一耦则一奇一耦各为一/卦之第六爻而下五爻亦分而为六十四矣盖八卦)
 (相乘为六十四而自三画以上三加一倍以至六画/则三画者亦加二倍而卦体横分亦为六十四矣其)
 (数殊涂不约而会如合符节/不差豪釐正是易之妙处)此来教所引邵氏先生
 说也今子细辨析奉呈幸详考之方可见其曲折未
 遽可轻议也然此已是就六十四卦已成之后言之
卷二十六 第 15a 页 WYG0720-0629c.png
 故其先后多寡有难著语处乍看极费分疏猝然晓
 会不得若要见得圣人作易根原直截分明却不如
 且看卷首横图自始初只有两画时渐次看起以至
 生满六画之后其先后多寡既有次第而位置分明
 不费词说于此看得方见六十四卦全是天理自然
 挨排出来圣人只是见得分明便只依本画出元不
 曾用一豪智力添助盖本不烦智力之助亦不容智
 力得以助于其閒也及至卦成之后逆顺纵横都成
卷二十六 第 15b 页 WYG0720-0629d.png
 义理千般万种其妙无穷却在人看得如何而各因
 所见为说虽若各不相资而实未尝相悖也盖自初
 未有画时说到六画满处者邵子所谓先天之学也
 卦成之后各因一义推说邵子所谓后天之学也今
 来谕所引系辞说卦三才六位之说即所谓后天者
 也先天后天既各自为一义而后天说中取义又多
 不同彼此自不相妨不可执一而废百也若执此说
 必谓圣人初画卦时只见一个三才便更不问事由
卷二十六 第 16a 页 WYG0720-0630a.png
 一连便扫出三画以拟其象画成之后子细看来见
 使不得又旋划擘添出后一半截此则全是私意杜
 撰补接岂复更有易耶来谕条目尚多然其大节目
 不过如此今但于此看破则其馀小小未合处自当
 迎刃而解矣故今不复悉辨以浼高明伏幸财察(荅/袁)
 (机/仲)
来教疑河图洛书是后人伪作某窃谓生于今世而读
 古人之书所以能别其真伪者一则以其义理之所
卷二十六 第 16b 页 WYG0720-0630b.png
 当否而知之二则以其左验之异同而质之未有舍
 此两涂而能直以臆度悬断之者也某于世传河图
 洛书之旧所以不敢不信者正以其义理不悖而證
 验不差尔来教必以为伪则未见有以指其义理之
 缪證验之差也而直欲以臆度悬断之此某之所以
 未敢曲从而不得不辨也况今日之论且欲因象数
 之位置往来以见天地阴阳之造化吉凶消长之本
 原苟于此未明则固未暇别寻證据今乃全不寻其
卷二十六 第 17a 页 WYG0720-0630c.png
 义理亦未至明有證据而徒然为此无益之辨是不
 议于室而噪于门不味其腴而咬其骨也政使辨得
 二图真伪端的不差亦无所用又况未必是乎愿且
 置此而于某所推二图之说少加意焉则虽未必便
 是真图然于象数本原亦当略见意味有欢喜处而
 图之真伪将不辨而自明矣○来教疑先天后天之
 说据邵氏说先天者伏羲所画之易也后天者文王
 所演之易也伏羲之易初无文字只有一图以寓其
卷二十六 第 17b 页 WYG0720-0630d.png
 象数而天地万物之理阴阳始终之变具焉文王之
 易即今之周易而孔子所为作传者是也孔子既因
 文王之易以作传则其所论固当专以文王之易为
 主然不推本伏羲作易画卦之所由则学者必将误
 认文王所演之易便为伏羲始画之易只从中半说
 起不识向上根原矣故十翼之中如八卦成列因而
 重之太极两仪四象八卦而天地山泽雷风水火之
 类皆本伏羲画卦之意而今新书原卦画一篇亦分
卷二十六 第 18a 页 WYG0720-0631a.png
 两义伏羲在前文王在后必欲知圣人作易之本则
 当考伏羲之画若只欲知今易书文义则但求之文
 王之经孔子之传足矣两者初不相妨而亦不可以
 相杂来教乃谓专为邵氏解释而于易经无所折衷
 则恐考之有未详也○来教谓七八九六不可为四
 象某谓四象之名所包甚广大抵须以两画相重四
 位成列者为正而一二三四者其位之次也七八九
 六者其数之实也其以阴阳刚柔分之者合天地而
卷二十六 第 18b 页 WYG0720-0631b.png
 言也其以阴阳太少分之者专以天道而言也若专
 以地道言之则刚柔又自有太少矣推而广之纵横
 错综凡是一物无不各有四者之象不但此数者而
 已矣此乃天地之閒自然道理未画之前先有此象
 此数然后圣人画卦时依样画出揲蓍者又随其所
 得挂扐过揲之数以合焉非是元无实体而画卦揲
 蓍之际旋次安排出来也来谕于此见得未明徒劳
 辨说窃恐且当先向未画前识得元有个太极两仪
卷二十六 第 19a 页 WYG0720-0631c.png
 四象八卦底骨子方有商量今未须遽立论也用九
 用六之文固在卦成之后而用九用六之理乃在卦
 成之前亦是此理但见得实体分明则自然触处通
 透不劳辩说矣至谓七八九六乃揲蓍者所为而非
 圣人之法此误尤不难晓今且说揲蓍之法出于圣
 人耶出于后世耶若据大传则是出于圣人无疑而
 当是之时若无七八九六则亦无所取决以见其爻
 之阴阳动静矣亦何以揲蓍为哉此事前书辩之已
卷二十六 第 19b 页 WYG0720-0631d.png
 详非某之创见新说更请熟玩当自见之今不复缕
 缕也来谕又云系辞本只是四象生八卦今又倍之
 两其四象而生八卦之一此数字不可晓然想不足
 深辩请且于前所谓实体者验之庶乎其有得也○
 来教疑四爻五爻者无所主名某谓一画为仪二画
 为象三画为卦则八卦备矣此上若旋次各加阴阳
 一画则积至三重再成八卦者八方有六十四卦之
 名若径以八卦遍就加乎一卦之上则亦如其位而
卷二十六 第 20a 页 WYG0720-0632a.png
 得名焉方其四画五画之时未成外卦故不得而名
 之耳内卦为贞外卦为悔亦是画卦之时已有此名
 至揲蓍求之则九变而得贞又九变而得悔又是后
 一段事亦如前所论七八九六云尔非谓必揲蓍然
 后始有贞悔之名也大抵新书所论卦位与系辞说
 卦容有异同至论揲蓍则只本系辞何由别有他说
 如此等处至为浅近而今为说乃如此窃恐考之殊
 未详也○来教引伊川先生说重卦之由某谓重卦
卷二十六 第 20b 页 WYG0720-0632b.png
 之由不但伊川先生之说如此盖大传亦云八卦成
 列因而重之矣但八卦所以成列乃是从太极两仪
 四象渐次生出以至于此画成之后方见其有三才
 之象非圣人因见三才遂以已意思惟而连画三爻
 以象之也因而重之亦是因八卦之已成各就上面
 节次生出若旋生逐爻则更加三变方成六十四卦
 若并生全卦则只用一变便成六十四卦虽有迟速
 之不同然皆自然渐次生出各有行列次第画成之
卷二十六 第 21a 页 WYG0720-0632c.png
 后然后见其可尽天下之变不是圣人见下三爻不
 足以尽天下之变然后别生计较又并画上三爻以
 尽之也此等皆是作易妙处方其画时虽是圣人亦
 不自知里面有许多巧妙奇特直是要人细心体认
 不可草草立说也○以上五条鄙意倾倒无复馀蕴
 矣然此非某之说乃康节之说非康节之说乃希夷
 之说非希夷之说乃孔子之说但当日诸儒既失其
 传而方外之流阴相付受以为丹灶之术至于希夷
卷二十六 第 21b 页 WYG0720-0632d.png
 康节乃反之于易而后其说始得复明于世然与见
 今周易次第行列多不同者故闻者创见多不能晓
 而不之信只据目今见行周易缘文生义穿凿破碎
 有不胜其杜撰者此启蒙之书所为作也若其习闻
 易晓人人皆能领略则又何必更著此书以为屋下
 之屋床上之床哉更愿高明毋以为某之说而忽之
 姑且虚心逊志以求其通晓未可好高立异而轻索
 其瑕疵也(荅袁/机仲)
卷二十六 第 22a 页 WYG0720-0633a.png
再辱垂谕具悉尊旨然细观本末初无所争只因武陵
 旧图仁义两字偶失照管致有交互其失甚微后来
 既觉仁字去西北方不得义字去东南方不得即当
 就此分明改正便无一事顾乃护其所短而欲多方
 作计移换阴阳刚柔四字以盖其失所以竞辩纷纭
 以至于今而不能定也盖始者先以文王八卦为说
 而谓一阴生于巽一阳生于乾则既非说卦本意矣
 其以三阳纯乾之方为一阳始生之地则又为乖剌
卷二十六 第 22b 页 WYG0720-0633b.png
 之甚者及既知之而又以十二卦为说则谓一阴生
 于乾之上九一阳生于坤之上六遂移北方之阴柔
 以就南使之带回仁字于西南而不失其为阴柔移
 南方之阳刚以归北使之带回义字于东北而不失
 其阳刚则亦巧矣然其所移动者凡二方而六辰六
 卦例皆失其旧主又更改却古来阴阳界限盖不胜
 其烦扰而其所欲迁就之意乃不过仅得其半而失
 其半盖北方虽曰严凝而东方已为温厚南方虽曰
卷二十六 第 23a 页 WYG0720-0633c.png
 温厚而西方已为严凝也是则非惟不足以救旧图
 一时之失而其耻过作非故为穿凿之咎反有甚于
 前日者窃恐高明于此急于求胜未及深致思也欲
 究其说以开盛意又念空言缴绕难晓易差不免画
 成一图先列定位而后别以旧图之失及今者两次
 所论之意随事贴说有不尽者则又详言别为数条
 以附于后切望虚心平气细考而徐思之若能于此
 翻然悔悟先取旧图分明改正仁义二字却将今所
卷二十六 第 23b 页 WYG0720-0633d.png
 移易阴阳刚柔等字一切发回元来去处如某新图
 之本位则易简圆成不费词说而三才五行天理人
 事已各得其所矣至于文王八卦则某尝以卦画求
 之纵横反覆竟不能得其所以安排之意是以畏惧
 不敢妄为之说非以为文王后天之学而忽之也夫
 文王性与天合乃生知之大圣而后天之学方恨求
 其说而不得某虽至愚亦安敢有忽之之心耶但如
 来书所论则不过是因其已定之位已成之说而应
卷二十六 第 24a 页 WYG0720-0634a.png
 和赞叹之尔若使文王之意止于如此则某固已识
 之不待深思而犹病其未得矣故尝窃谓高明之于
 此图尊之虽至信之虽笃而所以知之则恐有不如
 某之深者此又未易以言语道也至于邵氏以此图
 为文王之学虽无所考然说卦以此列于天地定位
 雷以动之两节之后而其布置之法迥然不同则邵
 氏分之以属于伏羲文王恐亦不为无理但未晓其
 根源则姑阙之以俟知者亦无甚害不必卓然肆意
卷二十六 第 24b 页 WYG0720-0634b.png
 立论而轻排之也又谓一奇一耦不能生四象而二
 奇二耦不能生八卦则此一图极为易晓又不知老
 丈平时作如何看而今日犹有此疑也盖其初生之
 一奇一耦则两仪也一奇之上又生一奇一耦则为
 二画者二而谓之太阳少阴矣一耦之上亦生一奇
 一耦则亦为二画者二而谓之少阳太阴矣此所谓
 四象者也(四象成则两/仪亦分为四)太阳奇画之上又生一奇一
 耦则为三爻者二而谓之乾兑矣(馀六条/准此)此则所谓
卷二十六 第 25a 页 WYG0720-0634c.png
 八卦者也(八卦成则两仪/四象皆分为二)是皆自然而生瀵涌而出
 不假智力不犯手势而天地之文万事之理莫不毕
 具乃不谓之画前之易谓之何哉仆之前书固已自
 谓非是古有此图只是今日以意为之写出奇耦相
 生次第令人易晓矣其曰画前之易乃谓未画之前
 已有此理而特假手于聪明神武之人以发其秘非
 谓画前已有此图画后方有八卦也此是易中第一
 义若不识此而欲言易何异举无纲之网挈无领之
卷二十六 第 25b 页 WYG0720-0634d.png
 裘直是无著力处此可为知者道也目疾殊甚不能
 亲书切幸深照(荅袁/机仲)
易说不知尊意看得如何前书所云二方六卦六辰皆
 失其所与得半失半之说后来思之亦有未尽盖徙
 阳于北使阳失其位而夺阴之位徙阴于南使阴失
 其位而夺阳之位二方固已病矣东方虽得仍旧为
 阳然其温厚之仁不得南与同类相合而使强附于
 北方严凝之义不则却须改仁为义以去阴而就阳
卷二十六 第 26a 页 WYG0720-0635a.png
 方得宁贴然又恐无此理是东方三卦三辰亦失其
 所也西方虽得仍旧为阴然其离北附南与夫改义
 为仁其势亦有所不便是西方三卦三辰亦失其所
 也盖移此二方而四方八面十二辰十二卦一时鬼
 乱无一物得安其性命之情也前书所禀殊未及此
 之明白详尽也(荅袁/机仲)
易说已悉若只如此则某固已深晓不待谆谆之告矣
 所以致疑正恐高明之见有所未尽而费力穿凿使
卷二十六 第 26b 页 WYG0720-0635b.png
 阴阳不得据其方盛之地仁义不得保其一德之全
 徒尔纷纭有损无益尔今既未蒙省察执之愈坚则
 区区之愚尚复何说窃意两家之论各自为家公之
 不能使我为公犹我之不能使公为我也不若自此
 闭口不谈各守其说以俟羲文之出而质正焉然以
 高明之见自信之笃窃恐羲文复出亦未肯信其说
 也魏郑公之言以为望献陵也若昭陵则臣固已见
 之矣佛者之言曰诸人知处良遂总知良遂知处诸
卷二十六 第 27a 页 WYG0720-0635c.png
 人不知正此之谓矣世间事吾人身在閒处言之无
 益此正好从容讲论以慰穷愁而枘凿之不合又如
 此是亦深可叹者而信乎其道之穷矣(荅袁/机仲)
邵氏先天之说以鄙见窥之如井蛙之议沧海而高明
 直以不知而作斥之则小大之不同量有不可同年
 而语者此某之前书所以未敢轻效其愚而姑少见
 其所疑也示谕邵氏本以发明易道而于易无所发
 明某则以为易之与道非有异也易道既明则易之
卷二十六 第 27b 页 WYG0720-0635d.png
 为书卦爻象数皆在其中不待论说而自然可睹若
 曰道明而书不白则所谓道者恐未得为道之真也
 不审高明之意果如何其或文予而实不予则某请
 以邵氏之浅近疏略者言之盖一图之内太极两仪
 四象八卦生出次第位置行列不待安排而粲然有
 序以至于第四分而为十六第五分而为三十六第
 六分而为六十四则其因而重之亦不待用意推移
 而与前之三分焉者未尝不吻合也比之并累三阳
卷二十六 第 28a 页 WYG0720-0636a.png
 以为乾连叠三阴以为坤然后以意交错而成六子
 又先画八卦于内复画八卦于外以旋相加而后得
 为六十四卦者其出于天理之自然与人为之造作
 盖不同矣况其高深闳阔精密微妙又有非某之所
 能言者今不之察而遽以不知而作诋之某恐后之
 议今犹今之议昔是以窃为门下惜之而不自知其
 言之僭易也(荅林/黄中)
六月一日林黄中来相访问曰向时附去易解其閒恐
卷二十六 第 28b 页 WYG0720-0636b.png
 有未是处幸见谕予应之曰大凡解经但令纲领是
 当即一句一义之閒虽有小失亦无甚害侍郎所著
 却是大纲领处有可疑者林问如何是大纲领处可
 疑予曰系辞所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此是圣人作易纲领次第惟邵康节见
 得分明今侍郎乃以六画之卦为太极中含二体为
 两仪又取二互体通为四象又颠倒看二体及互体
 通为八卦若论太极则一画亦未有何处便有六画
卷二十六 第 29a 页 WYG0720-0636c.png
 底卦来如此恐倒说了兼若如此即是太极包两仪
 两仪包四象四象包八卦与圣人所谓生者意思不
 同矣林曰惟其包之是以能生之包之与生实一义
 尔予曰包如人之怀子子在母中生如人之生子子
 在母外恐不同也林曰公言太极一画亦无即是无
 极矣圣人明言易有太极而公言易无太极何耶予
 曰太极乃两仪四象八卦之理不可谓无但未有形
 象之可言尔故自此而生一阴一阳乃为两仪而四
卷二十六 第 29b 页 WYG0720-0636d.png
 象八卦又是从此生皆有自然次第不由人力安排
 然自孔子以来亦无一人见得至邵康节然后明其
 说极有条理意趣可玩恐未可忽更详之林云著此
 书正欲攻康节尔予笑语之曰康节未易攻侍郎且
 更子细若此论不改恐终为有识者所笑也林艴然
 曰正要人笑(记林黄/中辩易)
易之有象其取之有所从其推之有所用非苟为寓言
 也然两汉诸儒必欲究其所从则既滞泥而不通王
卷二十六 第 30a 页 WYG0720-0637a.png
 弼以来直欲推其所用则又疏略而无据二者皆失
 之一偏而不能阙其所疑之过也且以一端论之乾
 之为马坤之为牛说卦有明文矣马之为健牛之为
 顺在物有常理矣至于案文责卦若屯之有马而无
 乾离之有牛而无坤乾之六龙则或疑于震坤之牝
 马则当反为乾是皆有不可晓者是以汉儒求之说
 卦而不得则遂相与创为互体变卦五行纳甲飞伏
 之法参互以求而幸其偶合其说虽详然其不可通
卷二十六 第 30b 页 WYG0720-0637b.png
 者终不可通其可通者又皆傅会穿凿而非有自然
 之势唯其一二之适然而无待于巧说者为若可信
 然上无所关于义理之本原下无所资于人事之训
 戒则又何必苦心极力以求于此而欲必得之哉故
 王弼曰义苟应健何必乾乃为马爻苟合顺何必坤
 乃为牛而程子亦曰理无形也故假象以显义此其
 所以破先儒胶固支离之失而开后学玩辞玩占之
 方则至矣然观其意又似直以易之取象无复有所
卷二十六 第 31a 页 WYG0720-0637c.png
 自来但如诗之比兴孟子之譬喻而已如此则是说
 卦之作为无所与于易而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者亦
 剩语矣故疑其说亦若有未尽者因窃论之以为易
 之取象固必有所自来而其为说必已具于大卜之
 官顾今不可复考则姑阙之而直据辞中之象以求
 象中之意使足以为训戒而决吉凶如王氏程子与
 吾本义之云者其亦可矣固不必深求其象之所自
 来然亦不可直谓假设而遽欲忘之也(易象/说)
卷二十六 第 31b 页 WYG0720-0637d.png
揲蓍之法见于大传虽不甚详然熟读而徐究之使其
 前后反复互相发明则亦无难晓者但疏家小失其
 指而辩之者又大失焉是以说愈多而法愈乱也因
 读郭氏辩疑为考其误云○正义曰推演天地之数
 唯用五十策就五十策中去其一馀所用者四十有
 九合同未分是象太一也分而为二以象两者以四
 十九分而为二以象两仪也挂一以象三者就两仪
 之閒于天数之中分挂其一而配两仪以象三才也
卷二十六 第 32a 页 WYG0720-0638a.png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者分揲其蓍皆以四四为数以
 象四时也归奇于扐以象闰者奇谓四揲之馀归此
 残奇于所扐之策而成数以法象天道归残聚馀分
 而成闰也五岁再闰者凡前闰后闰相去大略三十二
 月在五岁之中故五岁再闰再扐而后挂者既分天
 地天于左手地于右手乃四四揲天之数最末之馀
 归之合于扐挂之一处是一揲也又以四四揲地之
 数最末之馀又合于前所归之扐而总挂之是再扐
卷二十六 第 32b 页 WYG0720-0638b.png
 而后挂也今考正义之说大槩不差但其文有阔略
 不备及颠倒失伦处致人难晓又解挂扐二字分别
 不明有以大起诤论而是一揲也之揲以传文及下
 文考之当作扐字则恐传写之误耳○正义曰四营
 而成易者营谓经营谓四度经营蓍策乃成易之一
 变也十有八变而成卦者每一爻有三变谓初一揲
 不五则九是一变也第二揲不四则八是二变也第
 三揲亦不四则八是三变也若三者俱多为老阴谓
卷二十六 第 33a 页 WYG0720-0638c.png
 初得九第二第三俱得八也若三者俱少为老阳谓
 初得五第二第三俱得四也若两少一多为少阴谓
 初与二三之閒或有四或有五而有八也或有两个
 四而有一个九此为两少一多也其两多一少为少
 阳者谓三揲之閒或有一个九有一个八而有一个
 四或有两个八而有一个五此为两多一少也如此
 三变既毕乃定一爻六爻则十有八变乃定一卦则
 十有八变乃其始成卦也正义又曰老阳数九老阴
卷二十六 第 33b 页 WYG0720-0638d.png
 数六老阳老阴皆变周易以变者为占故阳爻称九
 阴爻称六所以老阳数九老阴数六者以揲蓍之数
 九过揲则得老阳六过揲则得老阴其少阳称七少
 阴称八义准此(见乾卦/初九下)刘禹锡曰一变遇少与归奇
 而为五再变遇少与归奇而为四三变如之是老阳
 之数分措手指閒者十有三策焉其馀三十有六四
 四而运得九是已(馀三/象同)又曰第一指(馀一益三馀二/益二馀三益一)
 (馀四/益四)第二指(馀一益二馀二益一/馀三益四馀四益三)第三指(与第二/指同)
卷二十六 第 34a 页 WYG0720-0639a.png
 泰伯曰圣人揲蓍虚一分二挂一揲四归奇再扐确
 然有法象非苟作也故五十而用四十有九分于两
 手挂其一则存者四十八以四揲之十二揲之数也
 左手满四右手亦满四矣乃扐其八而谓之多左手
 馀二右手亦馀二矣乃扐其四而谓之少三少则扐
 十二并挂而十三其存者三十六为老阳以四计之
 则九揲也故称九三多则扐二十四并挂而二十五
 其存者二十四为老阴以四计之则六揲也故称六
卷二十六 第 34b 页 WYG0720-0639b.png
 一少两多则扐二十并挂而二十一其存者二十八
 为少阳以四计之则七揲也故称七一多两少则扐
 十六并挂而十七其存者三十二为少阴以四计之
 则八揲也故称八所谓七八九六者盖取四象之数
 也今考三家之说正义大槩得之但不推多少所以
 为阴阳老少之数又以过揲之数已见乾卦而遂不
 复言此为太略而易字之解三揲之分亦为小疵刘
 氏盖合正义二说而言其法始备然其曰遇多遇少
卷二十六 第 35a 页 WYG0720-0639c.png
 与归奇为若干则是误以两扐为所遇而谓挂一为
 归奇矣其曰馀三十有六策四四而运得九则是反
 以过揲为馀数而又必再运之矣此皆不如正义之
 名正而法简其论第一指与第二指第三指之馀数
 不同则虽为三变皆挂之法然曰馀若干而益若干
 则为揲左不揲右而不免有以意增益之嫌其以三
 变挂扐之策分措于三指閒则初变之扐误并于挂
 再变之挂误并于扐亦为失之且一手所操多至二
卷二十六 第 35b 页 WYG0720-0639d.png
 十五策亦繁重而不便于事矣李氏之说最为简易
 而分别挂扐为明白但其法为多者一为少者三而
 不知二变多少之各二且曰扐十二并挂一为十三
 而不知扐十并挂三为十三(馀三/象同)则是后二变不挂
 而不若刘说之为得也○康节先生曰归奇合扐之
 数得五与四四则策数四九也(馀放此○郭氏曰归/奇合扐之数谓不用)
 (之馀数也策数所得之正策数也去此不用之馀数/正语归奇合扐之馀数故有三多三少之言至康节)
 (然后策数复见于书/馀数不复相乱矣)今桉康节归奇合扐四字本于
卷二十六 第 36a 页 WYG0720-0640a.png
 正义所谓最末之馀归之合于挂扐之一处盖因其
 失而不暇正也然四九四六四七四八之数则正义
 于乾篇初九文下已明言之安得谓唐初以来不论
 策数耶且康节又言得五与四四则亦未得为去此
 不用之馀数矣大抵为此辩者未知挂扐之中奇耦
 方圆参两进退之妙是以必去挂扐之数而专用过
 揲之策其说愈多而其法愈偏也○横渠先生曰奇
 所挂之一也扐左右手之馀也(郭氏曰自唐初以来/以奇为扐故揲法多)
卷二十六 第 36b 页 WYG0720-0640b.png
 (误至横渠/而始分云)再扐而后挂者每成一爻而后挂也谓第
 二第三揲不挂也(郭氏曰凡一挂再扐为三变而成/一爻横渠之言正所以明正义之)
 (失/也)闰常不及三岁而至故曰五岁再闰此归奇必俟
 再扐者象闰之中閒再岁也今桉此说大误恐非横
 渠之言挂也奇也扐也大传之文固各有所主矣奇
 者残零之谓方蓍象两之时特挂其一不得便谓之
 奇此则自毕董刘氏而失之矣扐固左右两揲之馀
 然扐之为义乃指閒勒物之处故曰归奇于扐言归
卷二十六 第 37a 页 WYG0720-0640c.png
 此馀数于指閒也今直谓扐为馀则其曰归奇于扐
 者乃为归馀于馀而不成文理矣不察此误而更以
 归奇为挂一以避之则又生一误而失愈远矣郭氏
 承此为说而诋唐人不当以奇为扐夫以奇为扐亦
 犹其以扐为馀尔名虽失之而实犹未爽也若如其
 说以归为挂以奇为一则为名实俱乱而大传之文
 揲四之后不见馀蓍之所在归奇之前不见有扐之
 所由亦不复成文理再扐者一变之中左右再揲而
卷二十六 第 37b 页 WYG0720-0640d.png
 再扐也一变之中一挂再揲再扐而当五岁盖一挂
 再揲当其不闰之年而再扐当其再岁之闰也而后
 挂者一变既成又合见存之蓍分二而挂一以起后
 变之端也今曰第一变挂而第二第三变不挂遂以
 当挂之变为挂而象闰以不挂之变为扐而象不闰
 之岁则与大传之云挂一象三再扐象闰者全不相
 应矣且不数第一变之再扐而谓第二第三变为再
 扐又使第二第三变中止有三营而不足乎成易之
卷二十六 第 38a 页 WYG0720-0641a.png
 数且于阴阳奇耦老少之数亦多有不合者○伊川
 先生揲蓍法云先以右手指于左手之中取蓍一茎
 挂于左手小指之閒此名奇也次以右手四揲左手
 之蓍四揲之馀数置案之东南隅此名右手之扐复
 以左手四揲右手之蓍四揲之馀亦置于案之东南
 隅此名左手之扐其两手所握之蓍为所得之正策
 数又云再以左右手分而为二更不重挂奇又云三
 变讫乃归先所挂之奇于第一扐之中次合正策数
卷二十六 第 38b 页 WYG0720-0641b.png
 又四揲布之案上得四九为老阳(郭氏曰此法先人/亲受于伊川先生)
 (雍复受于先人本无文字岁/月滋久虑或遗忘谨详书之)今桉此说尤多可疑然
 郭氏既云本无文字则其传受之际不无差舛宜矣
 其以挂一为奇而第二三变不挂愚已辩于前矣其
 曰两手馀数置之案隅而不置之指间则非归奇于
 扐之义其以一变过揲之蓍便为正策则未合四九
 四六四七四八之数其曰三变讫乃归先所挂之奇
 于第一扐之中则其挂之之久也无用其归之之晚
卷二十六 第 39a 页 WYG0720-0641c.png
 也无说而尤不合于大传所言之次第又以四揲正
 策布之案上然后见所得之爻则其重复又甚焉凡
 此恐皆非伊川先生之本意也览者详之○兼山郭
 氏曰蓍必用四十九者惟四十九即得三十六三十
 二二十八二十四之策也盖四十九去其十三则得
 三十六去其十七则得三十二去其二十一则得二
 十八去其二十五则得二十四凡得者策数也去者
 所馀之扐也(雍曰世俗皆以三多三少定卦象如此/则不必四十九数凡三十三三十七四)
卷二十六 第 39b 页 WYG0720-0641d.png
 (十一四十五五十三五十七六十一六十五六十九/七十三七十七八十一八十五八十九九十三九十)
 (七皆可以得初揲非五即九再揲三揲不四即八之/数独不可以得三十六三十二二十八二十四之数)
 (尔/)今桉此书之中此说最为要切而其疏率亦无甚
 于此者盖四十九蓍蓍之全数也以其全而揲之则
 其前为挂扐其后为过揲以四乘挂扐之数必得过
 揲之策以四除过揲之策必得挂扐之数其自然之
 妙如牝牡之相御如符契之相合可以相胜而不可
 以相无且其前后相因固有次第而挂扐之数所以
卷二十六 第 40a 页 WYG0720-0642a.png
 为七八九六又有非偶然者皆不可以不察也今于
 挂扐之数既不知其所自来而以为无所务于揲法
 徒守过揲之数以为正策而亦不知正策之所自来
 也其欲增损全数以明挂扐之可废是又不知其不
 可相无之说其失益以甚矣○又曰苏氏所载一行
 之学曰多少者奇耦之象也三变皆少则乾之象也
 乾所以为老阳而四数其馀得九故以九名之三变
 皆多则坤之象也坤所以为老阴而四数其馀得六
卷二十六 第 40b 页 WYG0720-0642b.png
 故以六名之又曰七八九六者因馀数以名阴阳而
 阴阳之所以为老少者不在是而在乎三变之閒八
 卦之象也如上所言则是直取三变多少卦象相类
 以画爻而不复论其策数也今桉四十九中圣人无
 不周之数已见于前矣苏氏之说既不知七八九六
 之已具于挂扐而必求之过揲之閒其与郭氏之说
 已略相似矣但苏氏以八卦之象为断而郭氏以四
 象之策为言少不同耳然苏氏亦云四数其馀得九
卷二十六 第 41a 页 WYG0720-0642c.png
 则固亦兼取策数矣而郭氏峻文深诋遽至于此哉
 ○又云凡揲蓍第一变必挂一者谓不挂一则无变
 所馀皆得五也惟挂一则所馀非五则九故能变第
 二第三变虽不挂亦有四八之变盖不必挂也今桉
 三变皆挂盖本大传所谓四营而成易者予已论于
 前矣然其所以不可不挂者则又有两说盖三变之
 中前一变属阳故其馀五九皆奇数后二变属阴故
 其馀四八皆耦数属阳者为阳三而为阴一围三径
卷二十六 第 41b 页 WYG0720-0642d.png
 一之术也(挂一而左一右三也挂一而左右皆二也/挂一而左三右一也皆阳也挂一而左右)
 (皆四者/阴也)属阴者为阴二而为阳二皆以围四用半之
 术也(挂一而左一右二也挂一而左二右一也阳也/挂一而左三右四也挂一而左四右三也阴也)
 是皆以三变皆挂之法得之后两变不挂则不得也
 (后两变不挂则左一右三左二右二左/三右一皆为阳惟左右皆四乃为阴)三变之后其
 可为老阳者十二可为老阴者四可为少阴者二十
 八可为少阳者二十虽多寡之不同而皆有法象(老/阴)
 (阳数本皆八老者动而阴性本静故损阴之四以归/于阳少阴阳本皆二十四少者静而阳性本动故损)
卷二十六 第 42a 页 WYG0720-0643a.png
 (阳之四以/归于阴)是亦以三变皆挂之法得之而后两变不
 挂则不得也(后两变不挂则老阳少阴/皆二十七少阳九老阴一)郭氏仅见第
 二第三变可以不挂之一端尔而遂执以为说夫岂
 知其挂与不挂之为得失乃如此哉大抵郭氏他说
 偏滞虽多而其为法尚无甚戾独此一义所差虽小
 而深有害于成卦变爻之法尤不可以不辩○旧说
 挂一以象三者也扐谓归奇于扐以象闰者也五岁
 者一变之閒一挂再揲再扐各当一岁之象也再闰
卷二十六 第 42b 页 WYG0720-0643b.png
 者两扐之岁为再闰之象也而后挂者又合馀蓍再
 分而挂以起后变之象也其文义象类既皆有条而
 不紊又通数之必五岁而再闰亦无不合○郭氏之
 说以挂为奇三变之中第一变挂扐第二第三变不
 挂而扐故以有挂有扐之变为挂无挂有扐之变为
 扐其有挂之扐又弃不数而曰归奇必俟再扐者象
 闰之中阅再岁也然则挂象闰岁而不象三才扐反
 象不闰之岁而不象闰且必三扐而后复挂与大传
卷二十六 第 43a 页 WYG0720-0643c.png
 之文殊不相应又其闰必六岁而后再至亦不得为
 五岁而再闰矣○沈氏笔谈曰易象九为老阳七为
 少八为少阴六为老旧说阳以进为老阴以退为老
 九六者乾坤之画阳得兼阴阴不得兼阳此皆以意
 配之不然也九七八六之数阳顺阴逆之理皆有所
 从来得之自然非意之所配也凡归馀之数有多有
 少多为阴如爻之耦少为阳如爻之奇三少乾也故
 曰老阳九揲而得之故其数九其策三十六两多一
卷二十六 第 43b 页 WYG0720-0643d.png
 少则一少为之主震坎艮也故皆谓之少阳(少在初/为震中)
 (为坎末/为艮)皆七揲而得之故其数七其策二十八三多
 坤也故曰老阴六揲而得之故其数六其策二十有
 四两少一多则一多为之主巽离兑也故皆谓之少
 阴(多在初为巽中/为离末为兑)皆八揲而得之故其数八其策三
 十有二盈则变(纯少阳盈/纯多阴盈)盈为老故老动而少静吉
 凶悔吝生乎动者也卦爻之辞皆九六者惟动则有
 占不动则无眹虽易亦不能占之国语谓正屯悔豫
卷二十六 第 44a 页 WYG0720-0644a.png
  皆八遇泰之八是也今人以易筮者虽不动亦用爻
  辞断之易中但有九六既不动则是七八安得用九
  六爻辞此流俗之过也诸家揲蓍说惟笔谈此论简
  而尽但谓不动则易不能占与引国语之说为误尔
  (蓍卦考误○以/上文集十条)
 
 
 
卷二十六 第 44b 页 WYG0720-0644b.png
 
 
 
 
 
 
 
御纂朱子全书卷二十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