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提要 第 1a 页 WYG0406-046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五
 战国策        杂史类
  提要
    (臣/)等谨案战国策十卷宋鲍彪注案黄鹤杜
    诗补注引彪之说郭知达集注九家杜诗皆
    称为鲍文虎说则其字为文虎也缙云人
    官尚书郎战国策一书编自刘向注自高诱
    至宋而诱注残缺曾巩始合诸家之本校之
提要 第 1b 页 WYG0406-0469b.png
    而于注文无所增损姚宏始稍补诱注之缺
    而较正者多训释者少彪此注成于绍兴丁
    卯其序中一字不及姚本盖二人同时宏又
    因忤秦桧死其书尚未盛行于世故彪未见
    也彪书虽首载刘向曾巩二序而其编次先
    后则自以已意改移非复向巩之旧是书窜
    乱古本实自彪始然向序称中书馀卷错乱
    相杂莒又有国别者八(案莒字未详今/姑仍原本录之)篇少
提要 第 2a 页 WYG0406-0470a.png
    不足臣向因国别者略以时次之分别不以
    序者以相补除重复得三十三篇又称中书
    本号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
    语或曰长书或曰修书云云则向编此书本
    裒合诸国之记删并重复排比成帙所谓三
    十三篇者实非其本来次第彪核其事迹年
    月而移尚与妄改古书者有间其更定东西
    二周自以为考据之特笔元吴师道作补正
提要 第 2b 页 WYG0406-0470b.png
    极议其误考赵与时宾退录曰战国策旧传
    高诱注残缺疏略殊不足观姚令威宽补注
    (案补注乃姚宽之兄姚宏所作/此作姚宽殊误谨附订于此)亦未周尽独
    缙云鲍氏校注为优虽间有小疵多不害大
    体惟东西二周一节极其舛谬深误学者反
    不若二氏之说是则南宋人已先言之矣师
    道注中所谓补者即补彪注所谓正者亦即
    正彪注其精核实胜于彪然彪注疏通诠解
提要 第 3a 页 WYG0406-0470c.png
    实亦殚一生之力故其自记称四易稿后始
    悟周策之严氏阳𥪡即韩策之严逐阳坚而
    有校书如尘埃风叶之叹虽踵事者益密正
    不得遽没创始之功矣乾隆四十六年十二
    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臣/)陆 费 墀
提要 第 4a 页 WYG0406-0471a.png
战国策序
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向言所校中战国策书中
书馀卷错乱相糅舛又有国别者八篇少不足臣向因
国别者略以时次之分别不以序者以相补除复重得
三十三篇本字多误脱为半字以赵为肖以齐为立如
此字者多中书本号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
曰事语或曰长书或曰修书臣向以为战国时游士辅
所用之国为之策谋宜为战国策其事继春秋以后讫
提要 第 4b 页 WYG0406-0471b.png
楚汉之起二百四十五年间之事皆定以杀青书可缮
写叙曰周室自文武始兴崇道德隆礼义设辟雍泮宫
庠序之教陈礼乐弦歌移风之化叙人伦正夫妇天下
莫不晓然论孝悌之义惇笃之行故仁义之道满乎天
下卒致之刑措四十馀年远方慕义莫不宾服雅颂歌
咏以思其德下及康昭之后(以思其德一作恩德/其上下及一无下字)虽有
衰德其纲纪尚明及春秋时已四五百载矣然其馀业
遗烈流而未灭五霸之起尊事周室五霸之后时君虽
提要 第 5a 页 WYG0406-0471c.png
无德人臣辅其君者若郑之子产晋之叔向齐之晏婴
挟君辅政以并立于中国犹以义相支持歌咏以相感
聘觐以相交期会以相一盟誓以相救天子之命犹有
所行会享之国犹有所耻小国得有所依百姓得有所
息孔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周之流化岂不大哉
及春秋之后众贤辅国者既没而礼义衰矣孔子虽论
诗书定礼乐王道粲然分明以匹夫无势化之者七十
二人而已皆天下之俊也时君莫尚之是以王道遂用
提要 第 5b 页 WYG0406-0471d.png
不兴故曰非威不立非势不行仲尼既没之后田氏取
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至秦孝公捐礼让而
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苟以取强而已矣夫篡盗之
人列为侯王诈谲之国兴立为强是以转相放效后嗣
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
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湣然道德绝矣
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尽为战
国贪饕无耻竞进无厌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
提要 第 6a 页 WYG0406-0472a.png
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诈伪并起当
此之时虽有道德不得施设有谋之强负阻而恃固连
与交质重约结誓以守其国故孟子荀卿儒术之士弃
捐于世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是以苏秦张仪公
孙衍陈轸代厉之属生从横短长之说左右倾侧苏秦
为从张仪为横横则秦帝从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失国
轻然当此之时秦国最雄诸侯方弱苏秦结之合六国
为一以傧背秦秦人恐惧不敢窥兵于关中天下不交
提要 第 6b 页 WYG0406-0472b.png
兵者二十有九年然秦国势便形利权谋之士咸先驰
之苏秦初欲横秦弗用故东合从及苏秦死后张仪连
横诸侯听之西向事秦是故始皇因四塞之国据崤函
之阻跨陇蜀之饶听众人之策乘六世之烈以蚕食六
国兼诸侯并有天下仗于诈谋之积终无信笃之诚无
道德之教仁义之化以缀天下之心任刑罚以为治信
小术以为道遂燔烧诗书炕杀儒士上小尧舜下邈三
王二世愈甚惠不下施情不上达君臣相疑骨肉相疏
提要 第 7a 页 WYG0406-0472c.png
化道浅薄纲纪坏败民不见义而悬于不宁抚天下十
四岁天下大溃诈伪之弊也其比王德岂不远哉孔子
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
礼有耻且格夫使天下有所耻故化可致也苟以诈伪
偷活取容自上为之何以率下秦之败也不亦宜乎战
国之时君德浅薄为之谋策者不得不因势而为资据
时而为(脱/字)故其谋扶急持倾为一切之权虽不可以临
教化兵革救急之势也皆高才秀士度时君之所能行
提要 第 7b 页 WYG0406-0472d.png
出奇策异智转危为安运亡为存亦可喜皆可观护左
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向所校战国策书录
提要 第 8a 页 WYG0406-0473a.png
战国策序
刘向所定著战国策三十三篇崇文总目称十一篇者
阙臣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正其误谬而疑其不
可考者然后战国策三十三篇复完叙曰向叙此书言
周之先明教化修法度所以大治及其后诈谋用而仁
义之路塞所以大乱其说既美矣卒以谓此书战国之
谋士度时君之所能行不得不然则可谓惑于流俗而
不笃于自信者也夫孔孟之时去周之初已数百岁其
提要 第 8b 页 WYG0406-0473b.png
旧法已亡其旧俗其熄久矣二子乃独明先王之道以
为不可改者岂将强天下之主以后世之所不可为哉
亦将因其所遇之时所遭之变而为当世之法使不失
乎先王之意而已二帝三王之治其变固殊其法固异
而其为天下国家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二子之
道如是而已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
立本也不可不一此理之不易者也故二子者守此岂
好为异论哉能勿苟而已矣可谓不惑于流俗而笃于
提要 第 9a 页 WYG0406-0473c.png
自信者也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
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故论诈之
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为之者莫
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卒至
苏秦商鞅孙膑具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诸侯及秦
用之亦灭其国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悟也
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庛用之无
敝故古之圣贤未有以此而易彼也或曰邪说之害正
提要 第 9b 页 WYG0406-0473d.png
也宜放而绝之则此书之不泯其可乎对曰君子之禁
邪说也固将明其说于天下使当世之人皆知其说之
不可从然后以禁则齐使后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
为然后以戒则明岂必灭其籍哉放而绝之莫善于是
故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著
而非之至于此书之作则上继春秋下至秦汉之起二
百四五十年之间载其行事固不得而废也此书有高
诱注者二十一篇或曰三十二篇崇文总目存者八篇
提要 第 10a 页 WYG0406-0474a.png
今存者十篇云编校史馆书籍臣曾巩序
提要 第 11a 页 WYG0406-0474c.png
战国策序
国策史家者流也其文辩博有焕而明有婉而微有约
而深太史公之所考本也自汉称为战国策杂以短长
之号而有苏张纵横之说学者讳之置不论非也夫史
氏之法具记一时事辞善恶必书初无所决择楚曰梼
机书恶也鲁曰春秋善恶兼也司马史记班固汉书有
佞幸等列传学者岂以是为不正一举而弃之哉矧此
书若张孟谈鲁仲连发策之慷慨谅毅触詟纳说之从
提要 第 11b 页 WYG0406-0474d.png
容养叔之息射保功莫大焉越人之投石谋贤莫尚焉
王斗之爱縠忧国莫重焉诸如此类不一皆有合先王
正道孔孟之所不能违也若之何置之曾巩之序美矣
而谓禁邪说者固将明其说于天下则亦求其故而为
之说非此书指邪起秦迄今千四百岁由学者不习或
衍或脱或后先失次故肖立半字时次相楺刘向已病
之矣旧有高诱注既疏略无所稽据注又不全浸微浸
灭殆于不存彪于是考史记诸书为之注定其章条正
提要 第 12a 页 WYG0406-0475a.png
其衍说而存其旧慎之也地理本之汉志无则缺字训
本之说文无则称犹杂出诸书亦别名之人姓名多不
传见欲显其所说故系之一国亦时有论说以翊宣教化
可以正一史之谬备七略之缺于之论是非辨得失而
考之兴亡亦有补于世绍兴十七年丁卯仲冬二十有
一日辛巳冬至缙云鲍彪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