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一百六十七 第 1a 页 WYG0437-055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六十七
           明 杨士奇等 撰
  选举
宋哲宗元祐元年平章军国重事文彦博上奏曰臣闻
于诗思皇多士生此王国济济多士文王以宁从古来
为国治民者多士则兴乏贤则衰此理之必然也士所
以多由养育有素故有秀选俊造之目等级升之渐至
卷一百六十七 第 1b 页 WYG0437-0556b.png
于官得其人国无不治臣以朝廷育才取士之法数十
年来有所未至向时应进士举者自执卷为儒便知自
重谓之应将相科亦曰白衣公卿登科之后其在高等
者知朝廷必将不次进用率皆益自奋励进修德业以
副时望所以至于公卿将相为名臣者多是其人近岁
以来稍异于是登甲科者搢绅罕闻其名朝廷罕得其
用盖由士子脩蕴无素朝廷劝奖未周臣亦闻礼部别
定贡举条贯然虑于激劝士行儒风犹有未至臣欲乞
卷一百六十七 第 2a 页 WYG0437-0556c.png
先时降诏开谕使人人知朝廷育才取士之道使各自
勉励向去科选得士必多济济以宁当由于此
彦博又上奏曰臣观六典三铨之法以三类观其异优
者擢而升之否者量而退之所以正权衡明赏罚抑贪
昌进贤能今之典选一守定格选格中有以多举主有
军功者为上多举者或善请求有军功者或容妄冒如
近时买人头得赏官者极多有同配官故多失才亦容
滥进臣欲乞委吏部尚书侍郎大略依三类之法定本
卷一百六十七 第 2b 页 WYG0437-0556d.png
选之人合入知州通判知县县令考其才德功效为上
中下三品送中书门下覆验可否定讫判铨官引对一
经圣鉴物无遁形更有去留孰不激劝又判铨之官亦
当上体朝廷委付之重以衡鉴自任处之不疑间或以
人才高下绝异者特以名闻而进退之乃为称职
尚书左仆射司马光上疏曰臣窃惟为政之要莫如得
人百官称职则万务咸治然人之才性各有所能或优
于德而啬于才或长于此而短于彼虽皋夔稷契止能
卷一百六十七 第 3a 页 WYG0437-0557a.png
各守一官况于中人安可求备是故孔门以四科论士
汉室以数路得人若指瑕掩善则朝无可用之人苟随
器授任则世无可弃之士臣误蒙甄擢备位宰相遴选
百官乃其职业而知识浅短见闻褊狭知人之难圣贤
所重寰宇至广俊彦如林或以孤寒遗逸被褐怀玉岂
能周知若专引知识则嫌于挟私难服众心若止循资
序则官非其人何以致治莫若使在位达官人举所知
则克协至公野无遗贤矣臣不胜狂愚欲乞朝廷设十
卷一百六十七 第 3b 页 WYG0437-0557b.png
科举士一曰行义纯固可为师表科(有官无官/人皆可举)二曰节
操方正可备献纳科(举有/官人)三曰智勇过人可备将帅科
(举文武有官人此科亦/许钤辖已上武臣举)四曰公正聪明可备监司科(举/知)
(州以上/资序人)五曰经术精通可备讲读科(有官无官/人皆可举)六曰学
问该博可备顾问科(有官无官/人皆可举)七曰文章典丽可备著
述科(有官无官/人皆可举)八曰善听狱讼尽公得实科(举有/官人)九曰
善治财赋公私俱便科(举有/官人)十曰练习法令能断情谳
(举有/官人)应职事官自尚书至给舍谏议寄禄官自开府
卷一百六十七 第 4a 页 WYG0437-0557c.png
仪同三司至太中大夫职自观文殿大学士待制每岁
须得于十科内举三人(非谓每科各举三人谓各随所/知某人充某科举共计三人)
其状云臣窃见某人有何行能(并须指陈事实不得徒/饰虚辞位在上者得举)
(在下之人位在下者/不得举在上之人)臣今保举堪充某科如蒙朝廷擢
用后不如所举(谓如举行义纯固而身犯名教节操方/正而佞邪憸险智勇过人而愚懦致败)
(公正聪明而私曲昏闇经术精通而不能讲读学问该/博而空疏墙面文章典丽而鄙拙纰缪善听狱讼而冤)
(滞失实善治财赋而病民耗/国练习法令而屡致出入)及犯正入已赃臣甘伏朝
典不辞候奏状到日付中书省择勤谨吏人专切收掌
卷一百六十七 第 4b 页 WYG0437-0557d.png
仍每科各置簿书时抄录年月日某官姓名别置合举
官臣寮簿岁终不举及人数不足按劾施行或遇在京
外方有事须合差官体量相度点检磨勘刬刷催促推
勘定夺则委执政亲检逐簿各随所举之科选差令试
管干上件差使若能办集即时别置簿记其劳绩遇本
科职任有阙(谓若经筵或学官有阙即用行义纯固经/术精通学问该博等科人台谏有阙即用)
(节操方正/科人之类)则委执政亲检逐簿选名实相称或举主多
或有劳绩之人补充仍于本人除官敕告前尽开坐举
卷一百六十七 第 5a 页 WYG0437-0558a.png
主姓名于后或不如所举其举主从贡举非其人律科
罪犯人正入已赃举主减三等科罪者因受贿徇私而
举之罪名重者自从重法期在必行不可宽宥虽见为
执政官朝廷所不可辍者亦须降官示罚即朝廷临时
因事特诏举官(谓若举知河渠/马牧等之类)不在十科之内者有不
如所举亦同此法所贵人人重惜所举官皆得人
光又上科场劄子曰臣伏睹朝廷改科场制度第一场
试本经义第二场试诗赋第三场试论第四场试策试
卷一百六十七 第 5b 页 WYG0437-0558b.png
新科明法除断案外试论语孝经义奉圣旨令礼部与
两省学士待制御史台国子监司业集议闻奏臣窃有
所见不敢不以闻凡取士之道当以德行为先文学为
后就文学之中又当以经术为先辞采为后是故周礼
大司徒以六德六行宾兴万民汉以贤良方正孝廉质
朴敦厚取士中兴以后取士尤为精慎至于公府掾属
州从事郡国计吏丞史县功曹乡啬夫皆择贤者为之
苟非其人则为世所讥贬是以人人思自砥砺教化兴
卷一百六十七 第 6a 页 WYG0437-0558c.png
行风俗纯厚乃至后世陵夷虽政刑紊于上而节义立
于下有以奸回巧伪致富贵者不为清议所容此乃德
化之本原王者所先务不可忽也熹平中诏引诸生能
文赋者待制鸿都门下蔡邕力争以为辞赋小才无益
于治不如经术自魏晋以降始贵文章而贱经术以词
人为英俊以儒生为鄙朴下至隋唐虽设明经进士两
科进士日隆而明经日替矣所以然者有司以帖经墨
义试明经专取记诵不询义理其弊至于离经析注务
卷一百六十七 第 6b 页 WYG0437-0558d.png
隐争难多方以误之是致举人自幼至老以夜继昼腐
唇烂舌虚费勤劳以求应格诘之以圣人之道瞢若面
墙或不知句读或音字乖讹乃有司之失非举人之罪
也至于以赋诗论策进士及其末流专用律赋格诗取
拾过落擿其落韵失平侧偏枯不对蜂腰鹤膝以进退
天下士不问其贤不肖虽顽如蹠蹻苟程试合格不费
高第行如渊骞程试不合格不免黜落老死衡茅是致
举人专尚辞华不根道德涉猎钞节怀挟剿剽以取科
卷一百六十七 第 7a 页 WYG0437-0559a.png
名诘之以圣人之道未必皆知其中或游处放荡容止
轻儇言行丑恶靡所不至者不能无之其为弊亦极矣
神宗皇帝深鉴其失于是悉罢赋诗及经学诸科专以
经义论策试进士此乃革历代之积弊复先王之本典
百世不易之法也但王安石不当以一家私学欲盖掩
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程试同己者取异已者
黜使圣人坦明之言转而陷于奇僻先王中正之道流
而入于异端若已论果是先儒果非何患学者不弃彼
卷一百六十七 第 7b 页 WYG0437-0559b.png
而从此何必以利害诱胁如此其急也又黜春秋而进
孟子废六艺而尊百家加之但考校文学不勉励德行
此其失也凡谋度国事当守公论不可希时又不可徇
俗宜校是非之小大利害之多少使质诸圣人而不谬
酌于人情而皆通稽于上古而克合施之当世而可行
然后为善也今国家大议科场之法欲尽善尽美以臣
所见莫若依先朝成法合明经进士为一科立周易尚
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孝经论语为九经令天下学
卷一百六十七 第 8a 页 WYG0437-0559c.png
官依注疏讲说学士博观诸家自择短长各从所好春
秋止用左氏传其公羊榖梁陆淳等说并为诸家孟子
止为诸子更不试大义应举者听自占习三经以上多
少随意皆须习孝经论语于家状前开坐习某经某经
又每岁委升朝文官保举一人不拘见在任不在任是
本部各举所知若系亲戚亦于举状内声说其举状称
臣窃见某州某县人某甲有何行能臣今保举堪应经
明行脩科于后不如所举臣甘当连坐不辞候奏状到
卷一百六十七 第 8b 页 WYG0437-0559d.png
朝廷下礼部贡院置簿各分逐路抄录本人姓名注举
主官位姓名于其下仍下本州出给公据付本人收执
及令本州亦如贡院置簿抄录准备开科场日考验公
据其举状既上之后若所举之人犯赃私罪至徒已上
情理重及违犯名教候断讫仍收坐举主奏乞朝廷取
勘施行其人未及第者减五等已及第者减三等坐之
 一如举选人充京官法臣窃料此法初行其奔竞属请
固不能免若朝廷必坐举主毋有所赦行三五人后自
卷一百六十七 第 9a 页 WYG0437-0560a.png
皆慎择其人不敢妄举如此则士之居乡居家独处闇
室亦立身行已不敢不慎惟惧玷缺有闻于外矣所谓
不言之教不肃而成不待学官日训月察立赏告讦而
士行自美矣每遇开科场其有举主者自称应经明行
脩举仍于所投家状前开坐举主官位姓名有司检会
簿上合同方许收接其无举主者只称应乡贡进士举
如常法每举人三人以上自相结为一保止保委是正
身及是本贯不曾犯真刑无隐忧匿服此外皆不保其
卷一百六十七 第 9b 页 WYG0437-0560b.png
本州及贡院考试并依旧法差封弥誊录监门巡捕官
程试之日严加检察如旧试经学诸科法各令求已毋
得移坐位相从托商量相聚传义传本怀挟代笔违者
扶出第一场先试孝经论语大义五道内孝经一道论
语四道先须备载正文次述注疏大意次引诸家异义
次以已见评其是非以援据精详理长文优者为通其
次为粗援据疏略理短文拙者为否三通以上为合格
不合格者先次駮放合格者榜引次场就试如旧试经
卷一百六十七 第 10a 页 WYG0437-0560c.png
学诸科法或合格人数太少则委试官临时短中求长
详酌放过次场试尚书次场试周礼次场试仪礼次场
试礼记次场试春秋次场试周易大义各五道令举人
各随所习经书就试考校过落如孝经论语法次场论
二道一道于儒家诸子书内出题一道于历代正史内
出题次场试策三道皆问时务考策之日方依解额及
奏名人数定去留编排高下以经数多者在上经数均
以策论理长文优在上其经明行脩举人并于进士前
卷一百六十七 第 10b 页 WYG0437-0560d.png
别作一项出榜解发及奏名至御前试时务策一道千
字以上封弥官于号上题所明经及举主人数候考校
详定毕编排之时亦以经数多者在上经数均以策理
长文优者在上文理均以举主多者在上其经明行脩
举人亦于进士前别作一项编排先放及第其推恩注
官比进士特加优异他时选择清要官馆阁台谏等并
须先取经明行修人其举主姓名常于官告前声说如
此则举人皆务尊尚经术穷圣人指趣不敢不精旁览
卷一百六十七 第 11a 页 WYG0437-0561a.png
子史不敢不博又不流放入于异端小说讲求时务亦
不敢不知所得之士既有行义又能明道又能博学又
知从政其为国家之用岂不贤于今日之所取所有今
来乞复诗赋者皆向日老举人止习诗赋不习经义应
举不得故为此说欲以动摇科场制度为已私便朝廷
若不欲弃捐旧人假将来科场进士有特奏名者令试
诗赋随其优劣等第推恩亦无伤也不可以此轻改成
法复从弊俗误惑后生若以为文章之士国家所不可
卷一百六十七 第 11b 页 WYG0437-0561b.png
无即乞许人于试本经合格日投状乞试杂文于试论
次场引试或古诗或律诗或歌行或古赋或颂或铭或
赞或四六表启临时委试官出题目试某文定篇数字
数共须及五百字以上取辞采高者为合格候得解及
奏名及第日编排姓名高下各在经数同等人之上如
此则文章之士亦不乏矣至于律令敕式皆当官者所
须何必置明法一科使为士者豫习之夫礼之所去刑
之所取为士者果能知道义自与法律冥合若其不知
卷一百六十七 第 12a 页 WYG0437-0561c.png
但日诵徒流绞斩之书习锻鍊文致之事为士已成刻
薄从政岂有循良非所以长育人材敦厚风俗也朝廷
若不欲废弃已习之人其明法曾得解者依旧应举未
曾得解者不得更应则收拾无遗矣臣愚所见如此伏
乞以臣所奏及礼部等官所议榜国子监门及编下诸
州有州学处榜州学门令举人限一月内投状指定何
法为善仰本州附递以闻候到京齐足更委其他执政
看详参酌从长施行
卷一百六十七 第 12b 页 WYG0437-0561d.png
光为门下侍郎又上奏曰臣先上言乞每岁委陛朝文
官保举一人应经明行修科与进士并置程试一如进
士惟于及第后推恩优异以劝勉天下举人使敦修士
行昨已有朝旨来年科场且依旧法施行窃闻近有圣
旨其进士经义并兼用注疏及诸家之说或已见仍罢
律义先次施行臣窃详朝廷之意盖为举人经义文体
专习王氏新举为日已久来年科场欲兼取旧学故有
此指挥令举人预知而习之臣所乞置经明行修科者
卷一百六十七 第 13a 页 WYG0437-0562a.png
欲使举人知向去科场朝廷敦尚行义不专取文学所
以美教化厚风俗比于经义文体尤为要切宜使举人
豫知欲乞亦降朝旨先次施行况与进士旧法两不相

光又上奏曰臣窃见御史韩川上言诸路监司不当拘
限资格专任举主当令宰相自加选择窃缘常调之人
不可不为之立资格以抑躁进塞倖门若果有贤才朝
廷自当不次迁擢岂拘此制凡年高资深之人虽未必
卷一百六十七 第 13b 页 WYG0437-0562b.png
尽贤然累任亲民历事颇多知在下艰难比于元不历
亲民便任监司者必少胜矣朝廷执政止八九人若非
交旧无以知其行能不惟涉徇私之嫌兼所取至狭岂
足以尽天下之贤才若采访毁誉则爱憎毁誉情伪万
端与其听游谈之言曷若使之结罪保举故臣奏设十
科以举士其中一科公正聪明可备监司诚知请属挟
私所不能无但有不如所举者严加谴责无所宽宥则
今后自然慎择不敢妄举矣至如楚潜等虽无声名安
卷一百六十七 第 14a 页 WYG0437-0562c.png
知其无实用俟其到官无状废职并举主坐之亦未为

大学博士吕大临论选举六事疏曰臣窃惟古之长育
人才者以士众多为乐今之主选举者以士众多为患
古之以礼聘士常恐士之不至今之以法抑士常恐士
之竞进古今岂有异哉盖未之思尔夫为国之要不越
得人以治其事而已如为治必欲得人则唯恐人才之
不足不患乎众多也如治事皆任其责则惟恐士之不
卷一百六十七 第 14b 页 WYG0437-0562d.png
至不忧乎竞进也今也取人而用不问其可任何事任
人以事不问其才之所堪故入流之路不胜其多然为
官择士则常患乏才待次之吏历岁不调然考其职事
则常患不治此所谓名实不称本末交戾如此而欲得
人而事治未之有也今欲立士规以养德厉行更学制
以量才进艺立贡法以取贤敛才立试法以试用养才
立辟法以兴能备用立举法以覆实得人立考法以责
任考功其事目之详具于后
卷一百六十七 第 15a 页 WYG0437-0563a.png
 一士规 州县皆立学皆立士籍学官正录掌之凡
  士人不以侨寓土著已仕未仕(已仕至升朝官未/冠及年及七十皆)
  (不/籍)并居学不居学应举不应举皆委自乡郭邻里
  博访以姓名申州县长吏再加审覈无遗与学官
  参考行实无滥然后书于籍(皆供本贯三代年齿/其在学及应举者皆)
  (任所习举业已任/者供出身历任)除居学者自有学制外别立士
  规略如学规禁过条目(其大过如兼为工商所游/非僻博赌斗讼之类其小)
  (过如游非其人非义/干求之类皆禁之)簿二道一道记善(凡有善可/记皆记之)
卷一百六十七 第 15b 页 WYG0437-0563b.png
  一道书遇(凡犯士规/者皆书之)委州县学正于学外士人中
  推择为众所服者为外学正(州城内量郡大小自/二人至六人分坊总)
  (之自一人至三人/分坊及乡总之)凡预籍者又月轮一人主书善
  记过谓之直月每月约日群集于学释菜于先圣
  退而食于堂直月以所记过之状白于外学正外
  学正与众评其可否而书之而告其人(凡善行许/众采之告)
  (于直月直月审其实而记之有过则准许/直月察之至会人悉告于学正过亦立罚)如犯大
  过既书许其改过不愿改及终不悛者去其籍不
卷一百六十七 第 16a 页 WYG0437-0563c.png
  得与士齿不得服士衣冠(先定士及庶人/衣冠以别之)朝廷考
  察德行皆质于此其学行素高为众所推者别加
  尊礼不与众同如出游它所皆具所以游之事告
   古者四民不杂处士所习皆有业今也农工商
   贾尚各有事惟士一职多容游手罢惰之流士
   风沦丧人才不兴皆原于此自祖宗以来州县
   立学惟守令留意者仅能劝督应举课业而已
   乡里服士衣冠而与士大夫游皆名为士而贤
卷一百六十七 第 16b 页 WYG0437-0563d.png
   不肖混淆莫之能辨德学之进者既无以旌别
   无行之人又无忌惮欲望美风俗育人才难矣
   然比见所立学制多欲士人居学日久此极有
   害大抵为士者莫不有家仰事父母俯育妻子
   皆人之大伦养道安有可阙今必使舍此而居
   学先废人之大伦纵博闻多识将安用之此失
   其本不可不革况古之至学亦不在乎朝夕群
   聚课试诵读然后为学盖必立明师使时往请
卷一百六十七 第 17a 页 WYG0437-0564a.png
   教有所矜式可矣今之议立士规所以防其失
   月书善恶所以进善改过非其人者不得与士
   齿所以清士流此为之兆矣兆足以行则润泽
   之方更系善治者措置如何耳
 二学制 凡学之制皆立大学小学课读诵训诂习
  少仪十年以上至于十九皆入小学二十以上择
  业成者旬一试之十试中格者始得入大学方许
  应举(未中格者且居/小学未得应举)大学分四科一曰德行二曰
卷一百六十七 第 17b 页 WYG0437-0564b.png
  学术三曰文辞四曰政事德行之科居县者县之
  令佐与学官令众推择察得其实以其名荐于州
  (其学行略/道其故)州之长吏与学官再加审察得其实以
  礼聘之县令津遣赴州学命学官馆之数与议论
  以察其学识旬月而归以簿籍其姓名俟科场州
  长吏及学官以参求可以应者贡于朝(如居州学/者惟学官)
  (荐之州长/吏察之)学术之科以多闻博识明义理辨节文
  考典故为业一曰明经(经无多少自一经至于六/经经为易诗书春秋礼乐)
卷一百六十七 第 18a 页 WYG0437-0564c.png
  (如礼兼明三礼如乐虽无经亦参取六经所/言而求之凡明经必兼治孝经论语孟子)二曰
  习史(究量历代治体安危/成败及典故沿革)文辞之科皆习杂文为
  业如制诰章奏文檄书问碑铭诗赋之类如唐制
  政事皆务究知利害本末及措置之法如吏文条
  陈利害如法令脩立条约不必文辞惟取措置议
  论优长为善已上惟德行一科皆从推择礼聘外
  自学术文辞政事三科并依科场法许人应举亦
  自逐县官以格升之州学学官又选其能者籍之
卷一百六十七 第 18b 页 WYG0437-0564d.png
  每有科场学官以其名闻于州州申转运司转运
  司选官考试如旧法额定中选人数贡于尚书礼
  部其课试高下之法以所习之高下多少为等凡
  学术文辞之科皆兼习史及文辞为上所兼习或
  史或文辞者次之止习三经者又次之止习二经
  者又次之止习一经或习史者又次之习文辞者
  次之习政事者为下明经者一经为一场试义三
  道习史者试策三道文辞者试杂文二场每场问
卷一百六十七 第 19a 页 WYG0437-0565a.png
  目五道(如兼习文辞政/事止各试一场)已上德行科比制举学术
  文辞科比进士政事科比诸科
   古者四十始仕今则成童以上皆得应举故人
   之子弟不务积学蓄德自稍有知己奔驰仕进
   之门又为学之序未尝分别大小往往躐等以
   进群应有司其艺稍中有司之格者十无二三
   使人才不成实原于此故今立学制分大小学
   之法自十九以下皆居小学二十以上其艺可
卷一百六十七 第 19b 页 WYG0437-0565b.png
   升大学者方升之大学始得应举则童子必能
   安业所习有序不致有违越之心庶几成才可
   得而取乂或以德进或以事举或以言扬未尝
   一科取之自汉唐之盛虽未能方古亦数路设
   科以收人才今专以进士一科取之其所试者
   止于经义策论而已及其中选则百官之事皆
   得而任之就其素学而论盖欲明义理而习文
   辞也当官决事则所知义理莫知所以施为一
卷一百六十七 第 20a 页 WYG0437-0565c.png
   有辞命则所习之文不足以应用谓之贤欤而
   不知其德之可任谓之能欤而不知其才之可
   使盖所养非所求所求非所用养才取人之失
   无甚于此议更改科举复用诗赋此特少济有
   司考校之末无益朝廷育才用人之实若明立
   四科以笼人才则庶几有得又古之仕者莫非
   上之人取之非下有求而后予也故上有下贤
   之美士无失己之耻今一切使之投牒自进无
卷一百六十七 第 20b 页 WYG0437-0565d.png
   以异于市井臣仆非所以养士之廉其本已丧
   则为士者轻为士者轻则虽有美才令德不足
   任也今欲悉命学官采择然后州长吏召而试
   之少厉士风不为无补
 三试法 试法者凡初入仕人(如初及第人奏/荐未出官之类)在京
  委开封府及府界提点司在外委监司郡守蕃察
  人才可当何等职事先令权摄管局或差委定夺
  公事以识其才满岁考定分为四等政迹可观为
卷一百六十七 第 21a 页 WYG0437-0566a.png
  上等职事粗举为中等职事不废为下等职事旷
  废为劣等除劣等且令守选习学外馀皆保明即
  依所定等所任官差注(所定等为各次高下/所任官各分差注)其第
  一任谓之试官于衔中带试字任满如前法监司
  郡守考定四等上等者注优便官中等者注合入
  官下等者再试一任劣等者勒令守选习学(凡守/选习)
  (学者皆满三年方令再试一年虽系上等迁一资/中等不迁改优便官下等如故劣等降一资禄官)
  (亦合守选/不给俸钱)次任依此考定优劣迁降
卷一百六十七 第 21b 页 WYG0437-0566b.png
 四辟法 辟法者官长皆许辟属官一员以自助内
  则尚书侍郎卿监(尚书侍郎许辟郎中员外/卿监许辟丞簿各一员)外则
  帅臣监司郡守(帅臣监司各举二员郡/守举职官或曹官一员)各辟所知
  所辟者去官则从而罢所辟非其人许御史录奏
  (学官/同此)
 五举法举法者内则谏官御史郎中秘书博士外
  则监司郡守县令学官监局皆得举受(内官及监/司许待制)
  (以上举郡守许监司及待制以上举县令许监司/郡守举外学官许监司及两省官御史郎中司业)
卷一百六十七 第 22a 页 WYG0437-0566c.png
  (待制以上举外监局许/监司举系课利及万者)凡内官及监司郡守学官
  皆云举者籍其名有阙则择而用之县令及监局
  许监司指名指阙奏举政迹在优劣等者举主皆
  有赏罚
 六考法 考法者先立所莅职事主意所在以为责
  任之词如守令则曰政平讼理民足士劝恤困穷
  止奸盗办赋役之类如监司则曰察举愆违而不
  入苛细长财足用而不涉掊克荐滞才举废事申
卷一百六十七 第 22b 页 WYG0437-0566d.png
  无告去积弊之类狱官则曰必得情无久系冤者
  得伸有罪者不可苟免学官则曰长育人才必有
  成就激厉风俗无使媮薄如此类例脩立百官殿
  最之目而有司条格略立大法馀皆听其自为岁
  终一考则定其殿最而升黜之虽无显过但不如
  所责者皆在所黜凡授官者如自度不足以当责
  任许自陈改授他官
   此四法于选官庶几尽知盖试法之立足以区
卷一百六十七 第 23a 页 WYG0437-0567a.png
   别能否不致多容滥进辟法之立使官长自择
   僚佐足以深任其责举法之立使在上者多知
   人才缓急之用不患乏人考法之立使非才者
   不敢幸进无功者不可苟容仕路之清无越于
   是今之入仕亦有试法止于经义断案而已所
   试经义方欲酬对有司非能究达义理固未适
   于实用如律义断案但可粗施于法官然亦泥
   文执法不可常行不若实试以事自见其才旧
卷一百六十七 第 23b 页 WYG0437-0567b.png
   格惟帅臣监司及朝廷专使许辟一二属官而
   已近制复亦罢去大抵关防朋比私谒之弊然
   自汉唐以来僚属皆官长辟除所以深责治效
   虽不能无请求私徇之意苟朝廷责任之严人
   人欲得僚吏以为己助亦安肯多取不才之人
   如果得其人虽举子夫复何恤此法不行止可
   革其小害而失其大利非计之得也举非其人
   既立弹奏之法又孰敢以非才充选乎窃见朝
卷一百六十七 第 24a 页 WYG0437-0567c.png
   廷每有除授常患乏才此盖未尝素求人物以
   备一旦之用缓急之际选择不审则授任失当
   殊非用人之法莫若立法使各举所知而籍之
   又命执政大臣及吏部更审访其才应与不应
   所举一官有阙择而用之以其人之殿最为举
   者之赏罚则滥进者寡矣今之选曹所患者员
   多阙少按其治行则举职者寡而不职者众此
   乃全无考法责任不精之所致夫乐贵而恶贱
卷一百六十七 第 24b 页 WYG0437-0567d.png
   乐富而恶贫人之情也如使居高位者责重居
   下位者责轻则才薄之人必不敢冀其高位矣
   有禄者有责无禄者无责则无才之人亦不敢
   徼幸于宠禄矣无他责之以实之效也
监察御史上官均上奏曰臣闻为国之道莫急于任贤
求贤之术必资于荐举所荐既博则所得者多而四方
之英才皆为国家之用天下岂忧不治哉自陛下临御
讲修百度夙夜求贤以康庶务始诏侍从举堪为谏官
卷一百六十七 第 25a 页 WYG0437-0568a.png
者各二人继乂诏荐中外之臣以充监司之选诏命始
下从官人人皆务蒐择端方谨厚之士以副朝廷旁求
之意中外翕然号为得人近又诏侍从两省左右司内
外台荐公明廉干才堪理剧者俾治多盗县邑其于求
才可谓博而详矣然而爱憎好恶者天下之常情也好
则相誉而忘其不善恶则相毁而忘其所可称人情之
所同也自侍从以及外台固朝廷一时之选然捐私尚
公以荐贤报国为已任者未必皆然也方陛下临御之
卷一百六十七 第 25b 页 WYG0437-0568b.png
初人情未敢营私缪荐以取咎戾窃恐法久弊生背公
徇私之意作故旧则以情相望权势则以力相轧荐举
之人唯权与旧则公路塞而真才弃矣昔仁宗尝兴孝
廉之举未几荐者牵于私徇多非其人遽诏寝罢议者
惜之检会元丰令受敕特举官者奏讫且以所举官报
御史台近来报者绝少臣等不尽闻之考荐不实无由
弹奏臣欲乞今后令章奏房及内外举者奏状到𤼵限
三日内关报本台庶几臣等得以尽知荐举非才职事
卷一百六十七 第 26a 页 WYG0437-0568c.png
隳废与本台监司考核有实者从中书籍记显加谴罚
每人三荐不实者特敕举官不得参预如此则人人顾
义畏法以妄荐为耻真才实行可坐而得而疏远寒畯
之士无不用之叹庶几并谋合智以成太平之治实非
小补
均又上奏曰臣窃见前日敕令太中大夫谏议待制以
上每岁以十科荐士兹见陛下博收群才因能任官之
意自三代以来设官分职虽多寡不同然取人大要不
卷一百六十七 第 26b 页 WYG0437-0568d.png
过或以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而已今以十科取人其于
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之选固已兼取然论政事止于治
财赋听狱讼断请谳三事而已窃恐政事之目有所未
尽何则能治财赋者未必长于听狱能听狱者未必长
于断谳能行三者未必宽信敏惠足以长人今之所谓
长人之官者守令是也今之守令虽有累岁月用荐举
阙陛之法然至于剧郡大邑若止循资序不加选择恐
未必得人有伤士败材之弊不独如是自比年以来郡
卷一百六十七 第 27a 页 WYG0437-0569a.png
县考课之法文具而不行未闻擢一良守进一贤令以
耸动天下故郡县之吏亦务为碌碌细谨守绳墨治簿
书督租赋而已未闻谆谆慈良以治人为务盖自非豪
杰自信之士未有不待赏而后劝也若褒赏不加荐举
不及天下守令长于理剧者岂复有亹亹乐进之心哉
臣欲乞于十科外更益以才堪治人能拨烦者别为一
科剧郡大邑有阙因以除授如此则人无遗才而天下
之守令莫不劝矣守令劝则郡县之政理天下之民被
卷一百六十七 第 27b 页 WYG0437-0569b.png
朝廷之德泽而太平之功立矣
均又上奏曰臣昨于七月二十二日尝具奏论太中大
夫谏议待制以上每岁以十科荐士外更益以才堪治
人能拨烦者别为一科至今未蒙施行臣窃以为治天
下之道以民为本朝廷之政令法度加于四方者莫不
在民而治民之亲者实在守令之能否守令能否实系
政令之废举生民之休戚自汉及唐号为至治者如孝
宣太宗明皇未尝不孜孜选任以守令为急当是之时
卷一百六十七 第 28a 页 WYG0437-0569c.png
德泽流畅远近乂安无疾苦愁叹之声者诚郡县得人
之助也今天下列郡三百为县千馀其守令治绩章章
可称者罕见其人则朝廷德泽之壅阏远近民庶之未
安盖有由矣兹岂人材之不迨曩昔耶由奖劝选任之
术未至耳奖劝之术无他在夫使贵臣荐之而朝廷旌
用之而已彼天下之士大夫虽均为守令有以才见称
为达官之荐使治剧郡大邑则才者乐于在上之见知
而四方之守令莫不观望而劝进故荐举拔用不过数
卷一百六十七 第 28b 页 WYG0437-0569d.png
十人而天下郡县之吏靡然乡风矣不过数十年而天下
之良守贤令彬彬布于州邑远近之民岂忧不治哉又
郡县之政讼有听断听断有得失民有赋役赋役有当
否至于政有宽猛狱有繁简民有喜怒守令之能否较
然彼荐举之官恐有不称之责且不敢妄荐则荐举不
得人非所患也今以十科荐士下至理财断狱请谳皆
得预选彼宽厚明敏长于治人者独不备数郡县之吏
必以为朝廷轻守令之选而不以民事为重也夫赏之
卷一百六十七 第 29a 页 WYG0437-0570a.png
则劝沮之则惰者人之常情也荐举不及奖劝不加而
责天下之守令锐意于治民而奉朝廷之法令臣愚窃
恐其未能也夫守令之职以爱养安治为本清心治已
为要自非宽厚明敏学道爱人者鲜能及之盖春秋长
于治人由求孔门之高弟仅能宰千室之邑治千乘之
赋况其下者乎今十科荐士下至理财谳狱之细皆得
被选至于宽厚明敏善于民事者独不及之是取小而
遗大略本而详末天下郡县之吏将且怠惰苟且不复
卷一百六十七 第 29b 页 WYG0437-0570b.png
劝励朝廷之德泽志虑谁与宣而奉行欤盖朝廷出一
令立一法实系四方之观听百官之趋向不可不审其
𤼵也愿陛下详览臣之愚言若粗关治体不为无益乞
增荐条以备遗缺
中书舍人曾肇上奏曰臣奉诏详议三省所定科举条
制其经义诗赋等科已与吏部尚书孙水等连状详定
奏闻外有经明行修举人一项臣窃有愚见须至别议
臣伏以国家取士之制人材之盛衰风俗之美恶系焉
卷一百六十七 第 30a 页 WYG0437-0570c.png
今设经义诗赋等科施之一时则可矣然皆取人以言
而不本其行方之于古臣窃以为未也至于诏内外官
举经明行修之士中第之日稍优其礼则不独取之以
言又本其行其意庶乎近古然徒使举之而不繇乡里
之选又无考察之实与斯举者随众投牒试于有司糊
名誊录校一日之长则不唯士失自重之谊且于课试
之际无以别异于众人则所谓本其行者亦徒为虚文
而已恐未称所以命官荐举优其恩典之意也窃观三
卷一百六十七 第 30b 页 WYG0437-0570d.png
代两汉人材之盛风俗之美后世所以不能及者取士
以行不专以言故也今虽未能尽复古制故经义诗赋
等科未可尽废然驯致先王之治亦宜有渐则经明行
修谓宜别立一科稍仿三代两汉取士官人之法因今
之宜斟酌损益要之无失古意而已至于投牒乞试糊
名誊录之类非古制者一切罢之待遇恩数尽居经义
诗赋等科之上庶使学者知尊经术笃行谊人人勉于
自脩自一乡推之以至一县一县推之以至一州一州
卷一百六十七 第 31a 页 WYG0437-0571a.png
推之以至一路一路推之以至天下则四方之士莫不
知尊经术笃行谊以待上之求应上之用如是而人才
不盛风俗不美未之有也人材既盛风俗既美则所谓
经义诗赋等科非以行谊进者人将耻为之不期于废
而自废矣如此则经明行修之举有得士之实不为虚
文而已也或谓以行取人则有浮伪矫诈之弊尽去防
检则有交通请谒之私臣以谓此殆论者之私忧过计
也夫左道乱众色取仁而行违者固圣人之所深恶然
卷一百六十七 第 31b 页 WYG0437-0571b.png
必有以察之试之于利害得丧之地则可见矣凡人之
情孰不好善朝廷诚能正心诚意进任正人明义利之
分辨荣辱之境以示天下则虽蚩蚩之民莫不用情以
应上况于士哉然则所谓浮伪矫诈之弊非所忧也明
考察之方公进退之法以任人之得失为举者之赏罚
行之以信持之以久风俗日入于厚则交通请谒之私
又非所忧也三代两汉之治去今远矣然臣犹惓惓以
此为言者幸遇朝廷欲得经明行修之士故臣欲繇此
卷一百六十七 第 32a 页 WYG0437-0571c.png
而充之以至于复先王之制以成朝廷之美意其言虽
迂其效虽远然有志于古者恐不能以彼而易此也伏
望圣慈特加详察如臣言万一可采其设科举士之制
愿诏有司取三代两汉之法见于今者参时之宜裁定
其当
枢密直学士王存上奏曰臣准尚书礼部牒准敕尚书
侍郎学士待制两省御史台官国子监长贰详议科举
事臣已与孙永等所议外有制科一项云依旧制此为
卷一百六十七 第 32b 页 WYG0437-0571d.png
未安臣窃见近世制科所试论策题目务出于僻隐难
知是以应此科者竞为记诵名数之学非所以称方正
之举先朝深知其弊遂行废罢今议复置傥蒙允降若
并依旧制即不免袭前日之弊无补治道欲乞下有司
重行详定制科考格所取务先识略不专责以记诵名
数之学至于取人多寡推恩厚薄并乞裁定
二年吏部尚书苏颂谕制科取士疏曰臣伏睹今年四
月戊申及七月乙卯诏书复置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
卷一百六十七 第 33a 页 WYG0437-0572a.png
科并立定策入三等四等次推恩条制有以见陛下勤
求俊良乐闻谠论士之抱术略怀愤懑者当继踵而赴
诏矣然臣窃观本朝故事制科程式太严取人太窄自
真宗以来每举中第者多不过三人少或一人至有全
不放者使豪杰之士有老于科举而不预甄擢恐非朝
廷听言求士之意臣谨按汉文二年始诏举贤良时对
策者百人而晁错为上第武帝元光五年诏举对策者
亦百人而公孙弘为第一历代沿袭废置不常至唐而
卷一百六十七 第 33b 页 WYG0437-0572b.png
特盛每遇亲策贤良等科中等者常不下一二十人建
中元年姜公辅等二十五人贞元元年韦执谊等一十
七人四年崔元干等一十七人十年裴垍等一十七人
元和三年牛僧孺等一十五人长庆元年庞严等一十
五人宝历元年唐伸等一十九人太和二年裴休等二
十二人自馀幽素将相等几数十科取人亦众其得士
若苏瑰苏颋父子张说张九龄韩休裴垍杨绾崔群韦
处厚姜公辅牛僧孺元裴休辈皆出此选卒为辅弼
卷一百六十七 第 34a 页 WYG0437-0572c.png
名臣此外奇才博识之士垂名于后者不可胜数信乎
制科亲策可以收揽英俊有补于治道也而当时应诏
之人或命州郡荐举或许上书自陈被召者径赴御试
其推恩等第则第三等中书门下超资与处分第四优
与处分第五等即与处分由是言之程式盖不甚严而
推恩亦不甚厚至周显德四年始诏逐处州郡依贡举
人式例别试解送尚书吏部量试策论三道共三千字
内取文理俱优者方得解送上都本朝之制又加以六
卷一百六十七 第 34b 页 WYG0437-0572d.png
论或试于中书或试于秘阁合格方得赴御试其所试
论题务求深奥每举转加艰难致合格者少盖以推恩
过厚故取人益艰况国家承平日久天下学士陶染风
教竞习艺文而应此科者尤号该洽其程文纵非优长
未合上等亦皆于古今义理潜心有素若蒙采收施之
为政必须优于专经之人不为无益于朝廷也臣窃谓
今来既立定策第推恩有厚薄则所取亦宜稍加人数
臣愚欲望将来或请应人稍多即乞优加分数如合格
卷一百六十七 第 35a 页 WYG0437-0573a.png
人少即乞更加第五等分为上下入此等者只依进士
第二甲第三甲注官亦不为徼倖若恐更添入流之人
即乞以进士诸科御试不合格人数留充制科数目彼
此通融俱无所碍如此则四方特起之人咸有荣进之
望圣世搜扬之路蔑有壅蔽之嗟矣
三年翰林学士朝奉郎知制诰苏轼等上奏曰臣等伏
见从来天下之患无过官冗人人能言其弊而不能去
其害惟往年韩琦富弼等独能裁减任子及展年磨勘
卷一百六十七 第 35b 页 WYG0437-0573b.png
𤼵议之初士大夫相顾莫敢以身当之者以为必致谤
议而琦等不顾既立成法天下肃然无一人非之者何
则私欲不可以胜公议故也流弊之极至于今日一官
之阙率四五人守之争夺纷纭廉耻道尽中材小官阙
远食贫到官之后求取渔利靡所不为而民病矣今日
之弊譬如羸病之人负千钧之重纵未能分减岂忍更
添臣等自入贡院四方免解举人投状称本来是龙飞
榜乞为敷奏法外推恩者不可胜数臣等一切不行兼
卷一百六十七 第 36a 页 WYG0437-0573c.png
不住有经朝省下状蒙送下本院只是坐条告示近准
圣旨依逐举体例下第举人各以举数特奏名已约计
四百五十人今日又准尚书省劄子取前来圣旨特奏
名外各递减一举人数若依此数则又添数百人虽未
知朝廷作何行遣不当先事建言但恐朝命已行即论
奏不及臣等伏见恩榜得官之人布在州县例皆垂老
别无进望惟务黩货以为归计贪冒不职十人而九朝
廷所放恩几千人矣何曾见一人能自奋励有闻于时
卷一百六十七 第 36b 页 WYG0437-0573d.png
而残民败官者不可胜数以此知其无益有损不言可
知今之议者不过谓即位之初宜广恩泽苟以悦此侥
倖无厌数百人者而不知吏部以有限之官待无穷之
吏户部以有限之财禄无用之人而所至州县举罹其
害乃即位之初有此过举谓之恩泽非臣所识也伏乞
断自圣意明敕大臣特奏名举人只依近日圣旨指挥
仍诏殿试考官精加考较量取一二十人委有学问词
理优长者即许出官其馀皆补文学长史之类不理选
卷一百六十七 第 37a 页 WYG0437-0574a.png
限免使积弊之极增重不己臣等非不知言出怨生既
沗近臣理难缄默
四年御史中丞傅尧俞上奏曰臣等伏以天子亲策贡
士自汉以来未之有改唐之进士虽试诗赋然有司奉
行而已国朝开宝六年太祖始召进士亲试于廷当时
公卿不知建明易以策问而唯诗赋之用因沿著令莫
之能改神宗皇帝以为非天子临轩所以延见贡士询
求治道之体熙宁三年始改问策迄于元丰五赐策矣
卷一百六十七 第 37b 页 WYG0437-0574b.png
乃者陛下遵先帝之旧亲策进士所问灾异夷狄官冗
财费之类皆今日急务不可以已而议者独疑以为定
例之可预造且韦布草野之士脩于家肄于学日夜讲
说之道固所以待问于上也诚能摅其蕴蓄应问如响
不失所对虽预备而贯穿之何害于得士若夫知捃掇
陈说充以芜语无当于对问而弗加汰择荒唐滥中佞
谀希合以异为瑞之类而弗加纠绌皆考官之过非策
之訾也议者徒知对策之宿造预作不知辞律之学亦
卷一百六十七 第 38a 页 WYG0437-0574c.png
有记诵编集之患知进士之能备问不知贤良茂材之
备问尤详也臣等以谓学校教诸生州郡𤼵解礼部考
贡士今已悉用诗赋足审其辞所有御前进士宜一依
先帝故事试策合于古义于体为允其御试对策虽有
文采而于问义不相当若词涉䛕媚及文理疏浅者宜
约旧制量定分数取旨绌落不得雷同入等如此则士
无滥中而考官不敢率意升降矣
 贴黄称制策所问安有定制或古今政务或天下名
卷一百六十七 第 38b 页 WYG0437-0574d.png
  数疑难之类如汉董仲舒对符命性情文质之异
  杜钦以经对六事系自临时取旨非疏远所能一
  一预度不当偶以前日阴雪众人所知而谓皆可
  宿造也
殿中御史孙升上奏曰臣闻太平之基必在得贤大臣
之功莫如荐士天下未尝无材搢绅之士如林而朝廷
每以人材乏用为患大臣有志于天下者必以人材为
先人主有意于太平者当以养士为急古人谓士不素
卷一百六十七 第 39a 页 WYG0437-0575a.png
养而欲求贤譬如不琢玉而求文采也祖宗置三馆图
书之府聚四海英俊之材优其禄赐异其资任试以内
外要剧之务观其进退去就之节待其器业之成以为
廊庙之用此实致太平之本也世固有知道不苟之士
怀难进自重之节知之匪易荐之甚难若仆仆然自鬻
于权门惟恐其不售者虽得千百何补于国哉祖宗登
用大臣必俾之荐一二名士朝廷内外由是以知大臣
之贤否而下及后世推此可考其人知识之浅深富弼
卷一百六十七 第 39b 页 WYG0437-0575b.png
韩琦功在社稷名光后世者荐士之力也陈执中王圭
身死名灭为天下戮者蔽贤之罪也盖不以天下为心
专为持禄固位之计自待不厚则以荐士为嫌恭惟陛
下临御之初首诏大臣各荐异材以试馆阁可谓急所
先务矣此举寂寥今复已久为国者徒知人材乏用为
患不以荐贤养士为急愿陛下明诏大臣各依近制首
荐名士既观今日之所举可考平日之所存则济济多
士不独见于周也
卷一百六十七 第 40a 页 WYG0437-0575c.png
八年侍御史杨畏上言曰风宪之任人主寄耳目焉御
史进用宰执不得预顾令两省属官举之非是遂寝前
命武臣荐举立格有枚别职任而举之者有槩名材武
而入之铨格者又其上则谋略胆勇可备统众谙练兵
事可任边寄之类惟边要任使𨽻枢密院馀则审官西
院三班院按格注之其后虽时有更易而荐举之所重
轻选用之所𨽻属多规此立制
哲宗时刘挚上言曰臣伏睹近制升朝官各举进士经
卷一百六十七 第 40b 页 WYG0437-0575d.png
明行修一人及升等推恩理为举主过犯同罪等事臣
窃原朝廷之意患程试考校徒得文词故更立此制以
进行实天下幸甚臣退而熟计及考学士大夫之议以
谓法则善矣然使常朝官举之不若使郡守以上举之
便臣谨条上利害按国家旧制臣寮任通判知州乃得
举官盖知人实难非行已慎阅事久诚未可责以保任
今升朝官无赃罪若私罪重此外不计资任不察能否
门调诸科刀笔之吏一切得荐士此不可一也经术深
卷一百六十七 第 41a 页 WYG0437-0576a.png
浅问而可知也至于行义污洁非乡里庠序群居久处
毁誉素著谁能知之今不拘路分但非有服亲皆得奏
举臣恐流离之人虚伪见售此不可二也天下升朝官
无虑几二千人则所荐士亦如之积累岁月不被荐者
无几矣人人升等推恩无以示劝此不可三也议者谓
朝士固皆选择可任使之人然入流不一员品猥众今
势利相市必有受赇构讼以挠陛下之法者臣诚浅薄
不敢亿度朝士大夫以为必然亦不敢以为不然然则
卷一百六十七 第 41b 页 WYG0437-0576b.png
举选之利未见而奔竞之俗先成此不可四也传曰十
室之邑必有忠信计今天下之士一郡一邑随其众寡
必有善士考乡里之行询庠序之论其势亲其事察无
如州郡之吏至于监司则朝廷所任以按察台谏侍从
亦朝廷所倚以议论故臣愿每遇科场诏下委逐州长
吏奏举经明行修进士一名仍以应举实二百人为率
不满二百听举一名每二百人加一人至三人止监司
转运判官以上于本路在京台谏以上于开封国子监
卷一百六十七 第 42a 页 WYG0437-0576c.png
各许奏举一名非乡贯及不经学校或无可应诏并听
勿举自馀升等推恩理举主同罪犯等事并依元降朝
旨臣愚以谓三代乡举之制未易遽复欲少放古则诸
侯岁贡之法莫此为近伏望详酌施行
挚又建明贡举条制其一曰臣伏见国朝以来取士设
科循用唐制进士所试诗赋论策行之百馀岁号为得
人熙宁初神宗皇帝崇尚儒术训发义理以新人才谓
章句破碎大道乃罢诗赋试以经义士儒一变皆至于
卷一百六十七 第 42b 页 WYG0437-0576d.png
道夫取士以经可谓知本然古人治经无慕乎外故其
所自得者内足以美已而外足以为政今之治经以应
科举则与古异矣以阴阳性命为之说以泛滥荒诞为
之辞专诵熙宁所颁新经字说而佐以庄列佛氏之书
不可诘之论争相夸高场屋之间虽群辈百千而混用
一律主司临之珉玉朱紫困于眩惑其中虽有真知圣
人本指该通先儒旧说苟不合于所谓新经字说之学
者一切在所弃之而已至于蹈袭它人剽窃旧作主司
卷一百六十七 第 43a 页 WYG0437-0577a.png
猝然亦莫可辨盖其无所统纪无所隐括非若诗赋之
有声律法度其是非工拙一披卷而尽得之也诗赋命
题杂出于六经诸子历代史记故重复者寡经义之题
出于所治一经一经之中可为题者举子皆能类集裒
括其数预为义说左右逄之才十馀年数榜之间所在
义题往往相犯然则文章之体贡举之法于此其敝极
矣诗赋之与经义要之其实皆曰取人以言而已也人
之贤与不肖正之与邪终不在诗赋经义之异取于诗
卷一百六十七 第 43b 页 WYG0437-0577b.png
赋不害其为贤取于经义不害其为邪自唐以来至于
今日名臣钜人致君安民功业轩天地者磊落相望不
可一二数而皆出于诗赋则诗赋亦何负于天下或取
一诗赋或取一经义无异道也但有司考言之法有难
有易有难易故有利害有利害故去取或失其实而所
系者大矣然则法不可以不改也臣愚欲乞试法复诗
赋与经义兼用之进士第一场试经义第二场试诗赋
第三场试论第四场试策经义以观其学诗赋以观其
卷一百六十七 第 44a 页 WYG0437-0577c.png
文论以观其识策以观其材前二场为去留后二场为
名次其解经仍许通用先儒传注或已之说而禁不得
引用字解及释典庶可以救文章之敝而适乎用革贡
举之敝而得其人亦使学者兼通他书稍至博洽其二
曰臣伏见汉唐之制因天见灾异或政有阙失则诏郡
国及在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天子亲策以求其言至于
国朝沿袭故事于是置为贤良茂材科目随贡举召试
其于得人视古为盛近时之制遂罢此科臣窃以为国
卷一百六十七 第 44b 页 WYG0437-0577d.png
之道得士欲广故取之非一涂谓常选不足以致异人
故设制科以收超绝之才而每举中等不过一二人而
已今夫官人之法入流门户日益增多未有澄汰而于
三年取一二非常之人则废其科不用此何谓也臣愚
欲乞复置贤良方正及茂材异等科每遇贡举诏近臣
依旧制举试所以广言路求人材继祖宗之制也其三
曰臣伏见近制明法举人试以律令刑统大义及断案
谓之新科明法登科者吏部将司法员阙先次差注在
卷一百六十七 第 45a 页 WYG0437-0578a.png
进士及第人之上臣窃以先王之治天下以礼义为本
而刑法所以助之者也唯君子用法必傅之以经术法
之所治理之所在也故恶有所惩而常不失忠恕之道
旧制明法最为下科然其所试必有兼经虽不知其义
止于诵数而先王之意犹在也今新科罢其兼经专于
刑书则意若止欲得浅陋刻害之人固滞深险之士而
已又所取之数比旧猥多调拟之法失其次序臣以谓
宜有更张欲乞新科明法并加论语孝经大义登科之
卷一百六十七 第 45b 页 WYG0437-0578b.png
额裁减其半及注官之日并依科目资次所贵从事于
法者稍不远义而士之流品不失其分伏望圣慈裁酌
如赐开允即乞今年降诏并自元祐五年秋赋为始
御史中丞苏辙上疏曰臣近准敕与孙升同举监察御
史二人寻准尚书省劄子以一员不曾实历通判令别
举官闻奏臣检会元祐三年六月八日圣旨左右司谏
左右正言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并用升朝官通判资
叙实历一年以上人举官准此臣窃详上条本为朝廷
卷一百六十七 第 46a 页 WYG0437-0578c.png
除授而设后来朝廷所除谏官如吴安诗刘唐老司马
康三人皆未曾实历遂再奏乞比附施行寻又蒙尚书
省劄子令依条别举臣退复思念岂以除谏官皆出圣
意故得不依条法举台官出于有司故不得援例邪窃
惟前件三人惟司马康故相光之子光被眷任最深康
亦素有清誉或为二圣所知至于吴安诗刘唐老此二
人者何缘得被圣眷若非大臣进拟或密有荐导陛下
何缘知之窃谓本台所举亦合依例施行况朝廷前后
卷一百六十七 第 46b 页 WYG0437-0578d.png
所用百官亦多不应格岂固违法盖不得已也若独于
台官固执近法中外必以为疑伏乞检会前奏早赐施

辙又上疏曰臣顷权吏部尚书窃见京朝官以上皆使
一年以上阙大小使臣及选人皆使二年以上阙虽阙
少员多事不得已而待阙之人已不免咨怨近者复见
堂除人亦有待阙及一年以上者人情惊骇昔所未见
盖祖宗朝堂除旧例皆见阙然后差除因事然后超擢
卷一百六十七 第 47a 页 WYG0437-0579a.png
所除既有限量故用阙不至久远近岁监司以上员数
至多而猥更擢人以至衍溢所擢未必胜旧徒使监司
阙额不足以应副来者而已至于知州以下旧人未减
新人日增盖由干谒成风除授无法虽称以才擢用其
实未免缘故至于待阙久近所任闲剧众口讥评皆为
之说只如开封司录旧用历知州人顷自郭晙之后未
及三年而迭用陈该张淳陈元直三人率皆资望轻浅
政绩未闻新故相代轻用堂除于此可见及诸寺丞例
卷一百六十七 第 47b 页 WYG0437-0579b.png
亦如此臣欲乞今后谨守祖宗故事凡堂除皆俟有阙
方差且将见今堂除人轮环充补其新擢用者皆须功
誉显著然后得差盖用人之法要须员阙相当未闻无
阙添人谓之擢才济用者也如此数岁若见阙稍多然
后量阙选才理无不可庶使堂除官吏不复待阙与四
选稍异亦旌劝之义也
辙乞改举台官法劄子曰臣伏见唐制御史属官皆大
夫中丞自举及本朝旧法亦皆丞杂及两制举人盖以
卷一百六十七 第 48a 页 WYG0437-0579c.png
人主耳目之官不欲令执政用其私人以防壅蔽近自
元祐三年六月八日圣旨指挥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
并用升朝官通判资序实历一年以上人自是以来虽
时复令本台及两制举官而终无一人应格可用何者
古自选人改官经两任知县一年通判若稍有才名多
为朝廷擢用其馀碌碌无取难以复堪台官虽或间有
沈沦未见知赏然盖亦已少矣今法限取此人已伤苛
细而又缘此祖宗举台旧法久废不用而执政以意选
卷一百六十七 第 48b 页 WYG0437-0579d.png
用旧人之例遂以成风近日虽圣意开悟复令臣等举
官然弊法尚存方人物衰少之时实患难以应法伏乞
检臣前奏稍改近制令台官得举升朝第二任知县及
通判以上各半若谓知县资浅乞依尚书侍郎例许权
监察御史所贵稍存祖宗故事不至执政自用台官虽
方今君臣相信法度可略而朝廷纪纲不可不思久远
臣职在台长台中典章义当固守
辙为右司谏又言科场事状曰臣伏见尚书礼部会议
卷一百六十七 第 49a 页 WYG0437-0580a.png
科场欲复诗赋议上未决而左仆射司马光上言乞以
九经取士及令朝官以上保任举人为经明行修之科
至今多日二议并未施行臣窃惟来年秋赋自今以往
岁月无几而议不时决传闻四方学者知朝廷有此异
议无所适从不免惶惑懑乱盖缘诗赋虽号小技而比
次声律用功不浅至于兼治它经诵读讲解尤不可轻
易要之来年皆未可施行臣欲乞先降指挥明言来年
科场一切如旧但所对经义兼取注疏及诸家议论或
卷一百六十七 第 49b 页 WYG0437-0580b.png
出已见不专用王氏之学仍罢律义令天下举人知有
定论一意为学以待选试然后徐议元祐五年以后科
举格式未为晚也
彭汝砺上奏曰右臣顷以不肖任中书舍人尝论列用
诗赋之弊前后累经臣僚议论用四场通考六经虽绌
犹有存焉者如今所议尽废矣窃缘诗赋科久不用学
者实未之习今或以一联一句可取即超躐并进而治
经之人竭精罢力穷深极远有至于皓首而偶遇不习
卷一百六十七 第 50a 页 WYG0437-0580c.png
声律遂取屏废不得与浮靡之士望分寸之禄此议者
所以纷纭而有志之士或至于太息流涕而不知止也
臣窃以为圣人不为已甚今朝廷隆尚诗赋诗赋既尊
矣通经之士虽未能皆是然其口之所诵心之所怀皆
所以治心治身治国治天下而议者过计欲一切扫除
屏弃而独以无益之辞未成之文理超拔而尊宠之臣
不知所谓也臣以谓国家取士将欲得人才也经义策
论可以得人才诗赋亦可以得人才何必纷纷为此异
卷一百六十七 第 50b 页 WYG0437-0580d.png
同也臣今起请且欲如元祐敕施行如诗赋在优等经
义策论虽不善亦取之所以示朝廷以文词为贵也经
论在优等诗赋虽不善亦取之所以示朝廷以儒术为
贵也策在优等诗赋虽不及亦取之所以示朝廷以知
时务者为贵也如此则有文词者得骋其辞有学者得
尽其蕴有知识者得竭其虑上无损国体下不失士心
今开试日迫未敢深尽本末欲望圣慈特赐详酌施行
汝砺又上奏曰右臣伏念自井田之制坏学校之教废
卷一百六十七 第 51a 页 WYG0437-0581a.png
弛乡举里选之法不行朝廷取士一切非古其弊至于
用赋极矣先皇帝受天明命悼道之郁滞奋于独断初
用经术造士以革数百千载之弊中自京师外薄四海
无有远近贵贱小大莫不变易思虑奉承至教士既知
本人且向方而议者独病辞说之不工欲踵隋唐之弊
法卑玩经文耗蠹道真靡知所舍夫六经之说更伏牺
尧舜禹汤文戒周公孔子数十圣人而后备大穷天地
之变微尽万物之理其要则在人心而已古之君子所
卷一百六十七 第 51b 页 WYG0437-0581b.png
以治身所以治天下国家未有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
也周衰典籍不用汉兴始求遗书立博士置弟子员策
贤良求经术以䆒当世得失公卿大夫以儒雅饰吏事
是时文章温厚号令尔雅最为近古其流至于东汉微
矣而馀风遗烈犹足以动当世士以节义自高不为死
生祸福屈折汉亡而存犹更数世自普讫唐又不能及
汉治乱厚薄推源可知诗赋不经可以无辩是犹滑稽
俳优之戏而已是犹闾里呕唱之辞而已而议者欲以
卷一百六十七 第 52a 页 WYG0437-0581c.png
此教人欲以此取士欲以此致太平臣考之于心验之
于人稽之于古合之于今反覆曲折终未见其可天之
生夫斯人也其聪明智虑皆可以有为也惟上之所养
而已昔者以诗赋取人故人应之以言辞其文浮而无
实以经术取人故人应之以义理其言辨而在道使取
之以德行亦将为德行矣姑罢诗赋从经术是将引而
高之以至于德行也如复用诗赋是所谓下乔木而入
幽谷也先皇帝聪明博文所以造士立政固非臣下所
卷一百六十七 第 52b 页 WYG0437-0581d.png
能窥测浅深高下如罢诗赋孰不知其为甚幸法之未
完或久有弊变而通之推而行之继志述事实待升下
岂易于改负谤议于天下后世臣愚以谓今学校选举
宜一用先帝故事因今经明行脩贤良方正之科而稍
加损益焉虽未能复古盖亦庶几矣如诗赋决不当复
用臣浅陋信不足以单辞独见咈众人之所同好议朝
廷已行之法度必未能齐一伏乞下学士大夫详议可
否使臣得上下反覆庶几是非好恶有所归宿
卷一百六十七 第 53a 页 WYG0437-0582a.png
 贴黄臣伏自朝廷有复诗赋议论学士大夫知其不
  可者难遂施行比见指挥催督太学即用此考校
  又有乞试用三题者朝廷亦不为罪乃知复诗赋
  不疑夫天下之所待者人材人材惟上之所养而
  己天下治乱废兴是系风俗成坏盛衰是系今制
  为名声列为章句引之以雕虫篆刻无用之文其
  所以败坏人材为甚臣以事所系者大故不敢隐
  默不言尚庶几救止万一也惟陛下裁幸
卷一百六十七 第 53b 页 WYG0437-0582b.png
 
 
 
 
 
 
 
 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六十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