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第 1a 页 WYG0312-001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通鉴地理通释卷二 宋 王应麟 撰
历代州域总叙中
汉九国
史记汉兴以来诸侯年表太史公曰汉兴序二等(韦昭/曰汉)
(封功臣大者/王小者侯也)高祖末年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
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高祖子弟同姓为王者九国(徐/广)
(曰齐楚荆淮南燕赵梁代淮阳索隐曰徐氏九国不数/吴盖以荆绝乃封吴故也仍以淮阳为九今按下文所)
通鉴地理通释卷二 宋 王应麟 撰
历代州域总叙中
汉九国
史记汉兴以来诸侯年表太史公曰汉兴序二等(韦昭/曰汉)
(封功臣大者/王小者侯也)高祖末年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
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高祖子弟同姓为王者九国(徐/广)
(曰齐楚荆淮南燕赵梁代淮阳索隐曰徐氏九国不数/吴盖以荆绝乃封吴故也仍以淮阳为九今按下文所)
卷二 第 1b 页 WYG0312-0018b.png
(列有十国者以长/沙异姓故言九国)唯独长沙异姓而功臣侯者百馀人
自雁门太原以东至辽阳(颜氏云辽水之阳地/理志辽东辽阳县)为燕代
国常山以南太行左转度河济阿甄(阿今郓州东阿县/正义云甄即濮州)
(鄄城县/北音绢)以东薄海为齐赵国自陈以西(地理志淮/阳国陈县)南至
九疑(括地志九疑山在永州唐兴县东/南一百里地理志在营道县南)东带江淮榖泗
(晋灼曰水经云泗水在鲁卞县臣/瓒曰榖在彭城泗之下流为榖水)薄会稽为梁楚吴淮
南长沙国皆外接于胡越而内地北距山以东尽诸侯
地大者或五六郡连城数十置百官宫观僭于天子(汉/书)
自雁门太原以东至辽阳(颜氏云辽水之阳地/理志辽东辽阳县)为燕代
国常山以南太行左转度河济阿甄(阿今郓州东阿县/正义云甄即濮州)
(鄄城县/北音绢)以东薄海为齐赵国自陈以西(地理志淮/阳国陈县)南至
九疑(括地志九疑山在永州唐兴县东/南一百里地理志在营道县南)东带江淮榖泗
(晋灼曰水经云泗水在鲁卞县臣/瓒曰榖在彭城泗之下流为榖水)薄会稽为梁楚吴淮
南长沙国皆外接于胡越而内地北距山以东尽诸侯
地大者或五六郡连城数十置百官宫观僭于天子(汉/书)
卷二 第 2a 页 WYG0312-0018c.png
(诸侯王表云自雁门以东尽辽阳为燕代恒山以南太/行左转度河济渐于海为齐赵榖泗以往奄有龟蒙为)
(梁楚东带江湖薄会稽为荆吴北界淮濒略庐衡为淮/南波汉之阳亘九疑为长沙诸侯比境周匝三垂外接)
(胡越颜氏曰比谓相接/次也三垂谓北东南也)汉独有三河东郡颍川南阳自
江陵以西至蜀北自云中至陇西与内史凡十五郡而
公主列侯颇食邑其中何者天下初定骨肉同姓少故
广彊庶孽以镇抚四海用承卫天子也汉定百年之间
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怵邪臣计谋为淫乱大者叛逆
小者不轨于法以危其命殒身亡国天子观于上古然
(梁楚东带江湖薄会稽为荆吴北界淮濒略庐衡为淮/南波汉之阳亘九疑为长沙诸侯比境周匝三垂外接)
(胡越颜氏曰比谓相接/次也三垂谓北东南也)汉独有三河东郡颍川南阳自
江陵以西至蜀北自云中至陇西与内史凡十五郡而
公主列侯颇食邑其中何者天下初定骨肉同姓少故
广彊庶孽以镇抚四海用承卫天子也汉定百年之间
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怵邪臣计谋为淫乱大者叛逆
小者不轨于法以危其命殒身亡国天子观于上古然
卷二 第 2b 页 WYG0312-0018d.png
后加惠使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国邑故齐分为七(徐广/曰城)
(阳济北济南菑川胶/西胶东是分为七)赵分为六(徐广曰河间广川/中山常山清河)梁分
为五(徐广曰济阳济/川济东山阳也)淮南分三(徐广曰庐/江衡山)及天子支庶
子为王王子支庶为诸侯百有馀焉吴楚时前后诸侯
或以适削地是以燕代无北边郡吴淮南长沙无南边
郡(如淳曰长沙之南更置郡燕代以北更置缘/边郡其所有饶利兵马器械三国皆失之矣)齐赵梁
楚支郡名山陂海咸纳于汉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馀
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贡职下足以供养祭祀
(阳济北济南菑川胶/西胶东是分为七)赵分为六(徐广曰河间广川/中山常山清河)梁分
为五(徐广曰济阳济/川济东山阳也)淮南分三(徐广曰庐/江衡山)及天子支庶
子为王王子支庶为诸侯百有馀焉吴楚时前后诸侯
或以适削地是以燕代无北边郡吴淮南长沙无南边
郡(如淳曰长沙之南更置郡燕代以北更置缘/边郡其所有饶利兵马器械三国皆失之矣)齐赵梁
楚支郡名山陂海咸纳于汉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馀
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贡职下足以供养祭祀
卷二 第 3a 页 WYG0312-0019a.png
以蕃辅京师而汉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临秉
其阸塞地利强本干弱枝叶之势也楚都彭城(徐州彭/城县)
齐都临菑(青州临/淄县)荆都吴(平江府/吴县)高十二年更为吴(郡/国)
(志舆地广记吴王濞都广陵今扬州江都县按地理/志广陵县江都王非广陵王胥皆都此不言濞也)淮
南都寿春(安丰军/寿春县)燕都蓟(幽州/蓟县)赵都邯郸(磁州邯/郸县)梁都
睢阳(应天府/宋城县)淮阳都陈(陈州宛/丘县)代都中都(汾州平遥县/西南十二里)
(高纪云都晋阳太原府太原/县如淳曰似迁都于中都)吕氏曰史记书分赵山北
立子恒以为代王子长少游四方识舆地之大势故其
其阸塞地利强本干弱枝叶之势也楚都彭城(徐州彭/城县)
齐都临菑(青州临/淄县)荆都吴(平江府/吴县)高十二年更为吴(郡/国)
(志舆地广记吴王濞都广陵今扬州江都县按地理/志广陵县江都王非广陵王胥皆都此不言濞也)淮
南都寿春(安丰军/寿春县)燕都蓟(幽州/蓟县)赵都邯郸(磁州邯/郸县)梁都
睢阳(应天府/宋城县)淮阳都陈(陈州宛/丘县)代都中都(汾州平遥县/西南十二里)
(高纪云都晋阳太原府太原/县如淳曰似迁都于中都)吕氏曰史记书分赵山北
立子恒以为代王子长少游四方识舆地之大势故其
卷二 第 3b 页 WYG0312-0019b.png
书法简明得主名山川之馀意如此类非一汉书多改
之盖班氏所未达也(如汉二年书置陇西北地上郡渭/南河上中地郡关外置河南郡六)
(年书封韩信为淮阴侯分其地为二国将军刘贾数有/功以为荆王王淮东弟交为楚王王淮西则函谷之内)
(外淮水之东/西居然可见)秦汉之间称山北山南山东山西者皆指
太行太行在汉属河内郡壄王山阳之间在今属怀州
在天下之中故指此山以表地势焉(胡氏曰高帝惩泰/孤立大封同姓然)
(割地无制建侯无法封三庶孽/分天下半苟简一时流患于后)
郡国更置
之盖班氏所未达也(如汉二年书置陇西北地上郡渭/南河上中地郡关外置河南郡六)
(年书封韩信为淮阴侯分其地为二国将军刘贾数有/功以为荆王王淮东弟交为楚王王淮西则函谷之内)
(外淮水之东/西居然可见)秦汉之间称山北山南山东山西者皆指
太行太行在汉属河内郡壄王山阳之间在今属怀州
在天下之中故指此山以表地势焉(胡氏曰高帝惩泰/孤立大封同姓然)
(割地无制建侯无法封三庶孽/分天下半苟简一时流患于后)
郡国更置
卷二 第 4a 页 WYG0312-0019c.png
地理志汉兴以秦郡太大稍复开置又立诸侯王国武
帝开广三边故自高祖增二十六文景各六武帝二十
八昭帝一讫于孝平凡郡国一百三县邑千三百二十
四道三十二侯国二百四十一地东西九千三百二里
南北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晋志汉分内史为三部更
置郡国二十有三桂阳江夏豫章河内魏郡东海楚国
平原梁国定襄泰山汝南淮阳千乘东莱燕国清河信
都常山中山渤海广汉涿郡合二十三三内史者河上
帝开广三边故自高祖增二十六文景各六武帝二十
八昭帝一讫于孝平凡郡国一百三县邑千三百二十
四道三十二侯国二百四十一地东西九千三百二里
南北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晋志汉分内史为三部更
置郡国二十有三桂阳江夏豫章河内魏郡东海楚国
平原梁国定襄泰山汝南淮阳千乘东莱燕国清河信
都常山中山渤海广汉涿郡合二十三三内史者河上
卷二 第 4b 页 WYG0312-0019d.png
渭南中地武帝改以为京兆冯翊扶风是为三辅文增
厥九广平城阳淄川济南胶东河间庐江衡山武帝改
衡山曰六安景加其四济北济阴山阳北海宣帝改济
北曰东平武帝开越攘胡初置十七南海苍梧郁林合
浦交阯九真日南珠崖儋耳九郡平西南夷置牂柯越
巂沈黎汶山犍为益州六郡西置武都郡又分立零陵
郡合十七郡拓土分疆又增十四弘农临淮西河朔方
酒泉陈留安定天水玄菟乐浪广陵敦煌武威张掖昭
厥九广平城阳淄川济南胶东河间庐江衡山武帝改
衡山曰六安景加其四济北济阴山阳北海宣帝改济
北曰东平武帝开越攘胡初置十七南海苍梧郁林合
浦交阯九真日南珠崖儋耳九郡平西南夷置牂柯越
巂沈黎汶山犍为益州六郡西置武都郡又分立零陵
郡合十七郡拓土分疆又增十四弘农临淮西河朔方
酒泉陈留安定天水玄菟乐浪广陵敦煌武威张掖昭
卷二 第 5a 页 WYG0312-0020a.png
帝少事又增其一金城至平帝元始二年凡新置郡国
七十有一与秦四十合一百一十有一今按晋志云郡
国一百十一而汉志止一百三以秦郡考之南海因旧
名桂林更名郁林象郡更名日南闽中元封元年虚其
地则四十郡省者一因改者三汉初未定两粤止有三
十六郡通典谓新置六十三与秦四十合百三亦未考
此也以武帝初置郡考之天汉四年并沈黎于蜀始元
五年罢儋耳临屯真番地节三年并汶山于蜀初元三
七十有一与秦四十合一百一十有一今按晋志云郡
国一百十一而汉志止一百三以秦郡考之南海因旧
名桂林更名郁林象郡更名日南闽中元封元年虚其
地则四十郡省者一因改者三汉初未定两粤止有三
十六郡通典谓新置六十三与秦四十合百三亦未考
此也以武帝初置郡考之天汉四年并沈黎于蜀始元
五年罢儋耳临屯真番地节三年并汶山于蜀初元三
卷二 第 5b 页 WYG0312-0020b.png
年罢珠厓凡省六郡而临屯真番元封三年开朝鲜所
置者晋志不载则并省者四除八郡正合汉志一百三
之数林氏云汉山川不出禹贡分域而里数倍加者古
今尺步不同吴氏云南北万三千馀里举朔方日南而
言按史记平准书汉连兵三岁诛羌灭南越番禺以西
至蜀南者置初郡十七即晋志所谓初置者南海至儋
耳九郡皆南越地武都至汶山五郡皆西南夷地夜郎
为犍为滇为益州(今化外/姚州)并零陵为十七郡酒泉武威
置者晋志不载则并省者四除八郡正合汉志一百三
之数林氏云汉山川不出禹贡分域而里数倍加者古
今尺步不同吴氏云南北万三千馀里举朔方日南而
言按史记平准书汉连兵三岁诛羌灭南越番禺以西
至蜀南者置初郡十七即晋志所谓初置者南海至儋
耳九郡皆南越地武都至汶山五郡皆西南夷地夜郎
为犍为滇为益州(今化外/姚州)并零陵为十七郡酒泉武威
卷二 第 6a 页 WYG0312-0020c.png
张掖敦煌本匈奴昆邪休屠地是为河西四郡并金城
谓之河西五郡又定朝鲜为四郡乐浪玄菟在辽东之
东通典云今为东夷之地临屯治东暆真番治霅见于
茂陵书又击匈奴取河南地筑朔方亦初郡也元朔置
苍海三年而罢元始置西海中兴而废故志不著陇西
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是为六郡名将多出焉北地
朔方五原云中定襄雁门代郡西河是为缘边八郡除
北地西河而益右北平上谷渔阳是为缘边九郡存其
谓之河西五郡又定朝鲜为四郡乐浪玄菟在辽东之
东通典云今为东夷之地临屯治东暆真番治霅见于
茂陵书又击匈奴取河南地筑朔方亦初郡也元朔置
苍海三年而罢元始置西海中兴而废故志不著陇西
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是为六郡名将多出焉北地
朔方五原云中定襄雁门代郡西河是为缘边八郡除
北地西河而益右北平上谷渔阳是为缘边九郡存其
卷二 第 6b 页 WYG0312-0020d.png
国号而属汉者曰属国置都尉安定上郡天水五原张
掖是为五属国其后金城西河北地亦置焉按武帝初
置无象郡(茂陵书云/治临尘)昭纪元凤五年罢象郡分属郁林
牂柯而史不书建置之始盖阙文也贾捐之建议弃珠
厓曰制南海以为八郡是时儋耳已并属珠厓矣三方
之开皆自好事之臣西南夷发于唐蒙司马相如两粤
起严助朱买臣朝鲜由涉何昔者尧禹之德讫于四海
而地不尽四海故地不足而德有馀若汉则广地而已
掖是为五属国其后金城西河北地亦置焉按武帝初
置无象郡(茂陵书云/治临尘)昭纪元凤五年罢象郡分属郁林
牂柯而史不书建置之始盖阙文也贾捐之建议弃珠
厓曰制南海以为八郡是时儋耳已并属珠厓矣三方
之开皆自好事之臣西南夷发于唐蒙司马相如两粤
起严助朱买臣朝鲜由涉何昔者尧禹之德讫于四海
而地不尽四海故地不足而德有馀若汉则广地而已
卷二 第 7a 页 WYG0312-0021a.png
(秦地南不过闽粤北不过太原汉又广于秦矣凡中国/为内郡宣元成纪所谓内郡国也缘边有夷狄障塞者)
(为外郡又按马援说杨广曰前披舆/地图见天下郡国百有六所当考)扬雄曰大汉左东
海右渠搜前番禺后陶涂东南一尉西北一候(注会稽/东部都)
(尉燉煌玉/门关候)
十三部
百官表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秩六百
石员十三人(汉十三部关中三河司𨽻自察之刺史所/以有十三员者征和以前司𨽻所统亦有)
(刺史察/之也)前后汉地理志武帝开地斥境南置交趾(颜氏/曰胡)
(为外郡又按马援说杨广曰前披舆/地图见天下郡国百有六所当考)扬雄曰大汉左东
海右渠搜前番禺后陶涂东南一尉西北一候(注会稽/东部都)
(尉燉煌玉/门关候)
十三部
百官表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秩六百
石员十三人(汉十三部关中三河司𨽻自察之刺史所/以有十三员者征和以前司𨽻所统亦有)
(刺史察/之也)前后汉地理志武帝开地斥境南置交趾(颜氏/曰胡)
卷二 第 7b 页 WYG0312-0021b.png
(广记云汉既定南越之地置交趾/刺史别于诸州令持节治苍梧)北置朔方之州(胡广/记曰)
(汉分雍州置朔方刺史雍州即汉凉州也以广之言考/之则凉州疆界阔远分朔方诸郡别置刺史察之是凉)
(州冇两/刺史也)兼徐梁幽并夏周之制(夏有徐梁而无幽并周/有幽并而无徐梁汉兼)
(其制则为/十一州)改雍曰凉改梁曰益凡十三部(兼夏周之制/为十一州新)
(置交州并司𨽻/所领为十三部)司𨽻校尉部(按前汉志司𨽻校尉武帝/征和四年初置察三辅三)
(河弘农则今年初置十/三部尚未有司𨽻校尉)京兆扶风冯翊弘农河内河南
河东七郡(昭帝始元元年有司请河内属/冀州河东属并州本属司𨽻部)豫州刺史部
颍川汝南沛郡梁鲁国凡三郡二国冀州刺史部魏钜
(汉分雍州置朔方刺史雍州即汉凉州也以广之言考/之则凉州疆界阔远分朔方诸郡别置刺史察之是凉)
(州冇两/刺史也)兼徐梁幽并夏周之制(夏有徐梁而无幽并周/有幽并而无徐梁汉兼)
(其制则为/十一州)改雍曰凉改梁曰益凡十三部(兼夏周之制/为十一州新)
(置交州并司𨽻/所领为十三部)司𨽻校尉部(按前汉志司𨽻校尉武帝/征和四年初置察三辅三)
(河弘农则今年初置十/三部尚未有司𨽻校尉)京兆扶风冯翊弘农河内河南
河东七郡(昭帝始元元年有司请河内属/冀州河东属并州本属司𨽻部)豫州刺史部
颍川汝南沛郡梁鲁国凡三郡二国冀州刺史部魏钜
卷二 第 8a 页 WYG0312-0021c.png
鹿常山清河郡赵平干(宣帝改/曰广平)真定中山信都河间国
凡四郡六国兖州刺史部陈留山阳济阴泰山东郡城
阳淮阳东平国凡五郡三国徐州刺史部琅邪东海临
淮郡泗水广陵楚国凡三郡三国青州刺史部平原千
乘济南北海东莱齐郡菑川胶东高密国凡六郡三国
荆州刺史部南阳江夏桂阳武陵零陵南郡长沙国凡
六郡一国扬州刺史部庐江九江会稽丹阳豫章郡六
安国凡五郡一国益州刺史部汉中广汉武都犍为越
凡四郡六国兖州刺史部陈留山阳济阴泰山东郡城
阳淮阳东平国凡五郡三国徐州刺史部琅邪东海临
淮郡泗水广陵楚国凡三郡三国青州刺史部平原千
乘济南北海东莱齐郡菑川胶东高密国凡六郡三国
荆州刺史部南阳江夏桂阳武陵零陵南郡长沙国凡
六郡一国扬州刺史部庐江九江会稽丹阳豫章郡六
安国凡五郡一国益州刺史部汉中广汉武都犍为越
卷二 第 8b 页 WYG0312-0021d.png
巂益州牂柯蜀郡凡八郡凉州刺史部陇西金城(昭帝/置)
天水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安定北地凡九郡并州刺史
部太原上党西河朔方五原云中定襄雁门上郡凡九
郡幽州刺史部渤海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玄菟
乐浪涿代郡广阳国凡十郡一国交州刺史部南海郁
林苍梧交趾合浦九真日南七郡后汉与前异者司𨽻
治河南朔方属并州(建武十一/年省朔方)交阯曰交州(建安二/年改)颜
氏云武帝初置朔方郡(今夏州朔/方县北)别令刺史监之不在
天水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安定北地凡九郡并州刺史
部太原上党西河朔方五原云中定襄雁门上郡凡九
郡幽州刺史部渤海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玄菟
乐浪涿代郡广阳国凡十郡一国交州刺史部南海郁
林苍梧交趾合浦九真日南七郡后汉与前异者司𨽻
治河南朔方属并州(建武十一/年省朔方)交阯曰交州(建安二/年改)颜
氏云武帝初置朔方郡(今夏州朔/方县北)别令刺史监之不在
卷二 第 9a 页 WYG0312-0022a.png
十三州之限通典云十三部不常所治后汉司𨽻治河
南(今河/南府)豫治谯(今亳州/酂县)兖治昌邑(今济州/金乡县)徐治郯(今淮/阳军)
(下邳/县)青治临淄(今青/州县)凉治陇(今秦州/陇城县)并治晋阳(今太原/府太原)
(县省入/榆次)冀治鄗(今赵州/高邑县)幽治蓟(今幽/州县)扬治历阳(今和/州县)荆
治汉寿(今常德府/武陵县)益治雒(今汉/州县)交治广信(今梧州/苍梧县)刺史
更名牧者凡四改(绥和元年元寿二年/建武元年中平五年)光武都洛阳关
中复置雍州后罢兴平元年分凉州河西四郡为雍州
是为十四州建安十八年并十四州复为九州献帝纪
南(今河/南府)豫治谯(今亳州/酂县)兖治昌邑(今济州/金乡县)徐治郯(今淮/阳军)
(下邳/县)青治临淄(今青/州县)凉治陇(今秦州/陇城县)并治晋阳(今太原/府太原)
(县省入/榆次)冀治鄗(今赵州/高邑县)幽治蓟(今幽/州县)扬治历阳(今和/州县)荆
治汉寿(今常德府/武陵县)益治雒(今汉/州县)交治广信(今梧州/苍梧县)刺史
更名牧者凡四改(绥和元年元寿二年/建武元年中平五年)光武都洛阳关
中复置雍州后罢兴平元年分凉州河西四郡为雍州
是为十四州建安十八年并十四州复为九州献帝纪
卷二 第 9b 页 WYG0312-0022b.png
所谓复禹贡九州者省幽并以为冀省司隶凉以为雍
省交州以入荆益于是有兖豫青徐荆扬冀益雍(禹贡/无益)
(有梁其/地一也)是时曹操自立为魏公欲广冀州而益其地非
复古也(荀彧传云操领冀州牧或说操宜/复古置九州则冀州所制者广大)
后汉郡国
郡国志世祖中兴惟官多役烦乃命并合省郡国十县
邑道侯国四百馀所(纪云建武六年诏省减吏员并/合郡县于是并省四百馀县)至
明帝置郡一章帝置郡国二和帝置三安帝又命属国
省交州以入荆益于是有兖豫青徐荆扬冀益雍(禹贡/无益)
(有梁其/地一也)是时曹操自立为魏公欲广冀州而益其地非
复古也(荀彧传云操领冀州牧或说操宜/复古置九州则冀州所制者广大)
后汉郡国
郡国志世祖中兴惟官多役烦乃命并合省郡国十县
邑道侯国四百馀所(纪云建武六年诏省减吏员并/合郡县于是并省四百馀县)至
明帝置郡一章帝置郡国二和帝置三安帝又命属国
卷二 第 10a 页 WYG0312-0022c.png
别领比郡者六广汉蜀郡犍为张掖居延辽东又所省
县渐复分置至于孝顺凡郡国百五县邑道侯国千一
百八十(永兴初有乡三千六百八/十二亭万二千四百二十)郡国比前志增二县
邑道侯国比前志少三百九十七晋志光武在彫耗之
辰郡国萧条并省者八城阳淄川高密胶东六安真定
泗水广阳(按光武纪建武十三年并/省西京国广阳当作广平)今按郡国志云省
郡国十此云并省者八盖后复河间广阳明帝置一永
昌章帝置二任城吴郡和顺改作其名有九和置济北
县渐复分置至于孝顺凡郡国百五县邑道侯国千一
百八十(永兴初有乡三千六百八/十二亭万二千四百二十)郡国比前志增二县
邑道侯国比前志少三百九十七晋志光武在彫耗之
辰郡国萧条并省者八城阳淄川高密胶东六安真定
泗水广阳(按光武纪建武十三年并/省西京国广阳当作广平)今按郡国志云省
郡国十此云并省者八盖后复河间广阳明帝置一永
昌章帝置二任城吴郡和顺改作其名有九和置济北
卷二 第 10b 页 WYG0312-0022d.png
广阳顺改淮阳为陈改楚为彭城济东为东平临淮为
下邳千乘为乐安信都为安平天水为汉阳郡国百有
八焉(省前汉八分置五改/旧名七因旧九十六)桓灵颇增于前复置六郡桓
高阳高凉博陵灵南安鄱陵庐陵今按灵又置一汶山
(以汶江蚕陵/广柔三县置)献分置二永宁(分巴/郡置)西海通典东乐浪西
燉煌南日南北雁门西南永昌四履之盛亦如前汉(今/按)
(兴平元年孙策分立庐陵建安十五年孙权分立鄱阳/乃献帝时十道志云灵帝末扬州刺史刘遵上书分立)
(二/郡)文中子见牧守屡易曰尧舜三载考绩仲尼三年有
下邳千乘为乐安信都为安平天水为汉阳郡国百有
八焉(省前汉八分置五改/旧名七因旧九十六)桓灵颇增于前复置六郡桓
高阳高凉博陵灵南安鄱陵庐陵今按灵又置一汶山
(以汶江蚕陵/广柔三县置)献分置二永宁(分巴/郡置)西海通典东乐浪西
燉煌南日南北雁门西南永昌四履之盛亦如前汉(今/按)
(兴平元年孙策分立庐陵建安十五年孙权分立鄱阳/乃献帝时十道志云灵帝末扬州刺史刘遵上书分立)
(二/郡)文中子见牧守屡易曰尧舜三载考绩仲尼三年有
卷二 第 11a 页 WYG0312-0023a.png
成今旬月而易吾不知其道三代之兴邦家有社稷焉
两汉之盛牧守有子孙焉不如是之亟也无定主而责
之以忠无定民而责之以化虽曰能之末由也已迂斋
楼氏曰圣王不作建国封侯之法一坏于秦而不可复
破万国而为郡县罢五等而立守宰内乐其下之易制
而吏不得以私其民国无定民民无固志不知夫无定
民于下是无定民于国也无固志于上是无固志于君
也谪戍倡乱天下瓦解郡杀其守县劫其令三十六郡
两汉之盛牧守有子孙焉不如是之亟也无定主而责
之以忠无定民而责之以化虽曰能之末由也已迂斋
楼氏曰圣王不作建国封侯之法一坏于秦而不可复
破万国而为郡县罢五等而立守宰内乐其下之易制
而吏不得以私其民国无定民民无固志不知夫无定
民于下是无定民于国也无固志于上是无固志于君
也谪戍倡乱天下瓦解郡杀其守县劫其令三十六郡
卷二 第 11b 页 WYG0312-0023b.png
鞠为盗渊南阳之齮三川之由泗川之壮或降或死平
时无尺寸之柄文法吏议不少贷宜其拱手无策也虽
然郡县初置守宰犹能有所为也武职甲卒属于都尉
虎符调发召而复来岁及立秋都肄讲武则兵权不尽
属于公上也盐铁筦𣙜之利未兴放散官钱捐以予民
则利权不尽归于公上也直指未遣使司𨽻未置员刺
史未临察则事权不尽听于公上也兵皆郡守之兵则
选练易以精财皆郡守之财则敛散易以专事皆郡守
时无尺寸之柄文法吏议不少贷宜其拱手无策也虽
然郡县初置守宰犹能有所为也武职甲卒属于都尉
虎符调发召而复来岁及立秋都肄讲武则兵权不尽
属于公上也盐铁筦𣙜之利未兴放散官钱捐以予民
则利权不尽归于公上也直指未遣使司𨽻未置员刺
史未临察则事权不尽听于公上也兵皆郡守之兵则
选练易以精财皆郡守之财则敛散易以专事皆郡守
卷二 第 12a 页 WYG0312-0023c.png
之事则施置易以便不满岁不为真不数年不一易彼
自丞尉以上贬退称进出于其手民习于教条不敢有
慢易之心气势联属运掉不难有尊重难危之势而无
朝暮不保之忧视其郡如视其家待其民如待其子弟
是以守冯翊者得以奏令而换县守渤海者得以单车
而平贼守南阳者得以诛宛令之轻已盗贼窃发应时
捕讨诛其渠帅支党解散则无溃决之虞群偷纵横披
籍辄在把其宿负痛断窟穴则无阴伏之患惟不有以
自丞尉以上贬退称进出于其手民习于教条不敢有
慢易之心气势联属运掉不难有尊重难危之势而无
朝暮不保之忧视其郡如视其家待其民如待其子弟
是以守冯翊者得以奏令而换县守渤海者得以单车
而平贼守南阳者得以诛宛令之轻已盗贼窃发应时
捕讨诛其渠帅支党解散则无溃决之虞群偷纵横披
籍辄在把其宿负痛断窟穴则无阴伏之患惟不有以
卷二 第 12b 页 WYG0312-0023d.png
夺其权故吏得以行其志惟吏得以私其民故亦得以
不负于其国中兴以来并武职于太守罢都试于郡国
守相之权非曩日比矣然桂阳任卫飒者十年山阳任
秦彭者六年循吏之效表表为中兴第一云中守以兵
败而功曹与之俱毙渔阳守以战没而主簿自投以赴
虽安顺以后分守陵夷而吏民爱戴犹不少减范文正
公曰周汉李唐虽有祸乱而能中兴者人未厌德作乱
者不能革天下之心是邦本之固也六朝五代之乱鲜
不负于其国中兴以来并武职于太守罢都试于郡国
守相之权非曩日比矣然桂阳任卫飒者十年山阳任
秦彭者六年循吏之效表表为中兴第一云中守以兵
败而功曹与之俱毙渔阳守以战没而主簿自投以赴
虽安顺以后分守陵夷而吏民爱戴犹不少减范文正
公曰周汉李唐虽有祸乱而能中兴者人未厌德作乱
者不能革天下之心是邦本之固也六朝五代之乱鲜
卷二 第 13a 页 WYG0312-0024a.png
克中兴者人厌其德吊民者有以革天下之心是邦本
之不固也屏山刘氏曰赋敛急则守令才赋敛宽则守
令贤守令贤则民宽守令才则民扰由上使之也莽能
移汉之社稷而不能移汉之民心
汉郡国盐铁官
通鉴武帝元狩四年冬置盐铁官昭帝始元六年春诏
问贤良文学民所疾苦皆对愿罢盐铁官于是盐铁之
议起焉元帝初元五年六月罢盐铁官永光三年冬以
之不固也屏山刘氏曰赋敛急则守令才赋敛宽则守
令贤守令贤则民宽守令才则民扰由上使之也莽能
移汉之社稷而不能移汉之民心
汉郡国盐铁官
通鉴武帝元狩四年冬置盐铁官昭帝始元六年春诏
问贤良文学民所疾苦皆对愿罢盐铁官于是盐铁之
议起焉元帝初元五年六月罢盐铁官永光三年冬以
卷二 第 13b 页 WYG0312-0024b.png
用度不足复盐铁官
盐铁论文学曰文帝时无盐铁之利而民富今有之
而百姓困丞相请且罢关内铁官今考官自煮盐自
齐燕始(管子有渠展之盐伐菹薪煮/水为盐又曰燕有辽东之煮)其后齐祈望守
之(左/传)铁有官自秦始(管子计人用铁税之而已官未/尝冶铸太史公自序司马昌为)
(秦王/铁官)至汉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大司农有斡官铁
市两长丞有郡国盐官铁官(续志注出盐多者置盐/官主盐税出铁多者置)
(铁官主/鼓铸)后汉皆属郡县建初中章帝议复盐铁官大
盐铁论文学曰文帝时无盐铁之利而民富今有之
而百姓困丞相请且罢关内铁官今考官自煮盐自
齐燕始(管子有渠展之盐伐菹薪煮/水为盐又曰燕有辽东之煮)其后齐祈望守
之(左/传)铁有官自秦始(管子计人用铁税之而已官未/尝冶铸太史公自序司马昌为)
(秦王/铁官)至汉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大司农有斡官铁
市两长丞有郡国盐官铁官(续志注出盐多者置盐/官主盐税出铁多者置)
(铁官主/鼓铸)后汉皆属郡县建初中章帝议复盐铁官大
卷二 第 14a 页 WYG0312-0024c.png
司农郑众谏以为不可诏数切责众执之不移帝不
从和帝诏曰先帝遗戒郡国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
入税县官如故事
盐官
地理志河东郡安邑县 太原郡 又晋阳县 南
郡巫县 钜鹿郡堂阳县 渤海郡章武县 千乘
郡 北海郡都昌县 又寿光县 东莱郡曲成县
又东牟县 又惤县 又昌阳县 又当利县
从和帝诏曰先帝遗戒郡国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
入税县官如故事
盐官
地理志河东郡安邑县 太原郡 又晋阳县 南
郡巫县 钜鹿郡堂阳县 渤海郡章武县 千乘
郡 北海郡都昌县 又寿光县 东莱郡曲成县
又东牟县 又惤县 又昌阳县 又当利县
卷二 第 14b 页 WYG0312-0024d.png
琅邪郡海曲县 又计斤县 又长广县 会稽郡
海盐县 蜀郡临邛县 犍为郡南安县 巴郡朐
忍县 陇西郡 安定郡三水县 北地郡弋居县
上郡独乐县 又龟兹县 西河郡富昌县 朔
方郡沃壄县 五原郡成宜县 雁门郡楼烦县
渔阳郡泉州县 辽西郡海阳县(王尊补辽/西盐官长)辽东郡
平郭县 南海郡番禺县 苍梧郡高要县 总三
十有六(又雁门郡沃阳县盐/泽在东北有长丞)
海盐县 蜀郡临邛县 犍为郡南安县 巴郡朐
忍县 陇西郡 安定郡三水县 北地郡弋居县
上郡独乐县 又龟兹县 西河郡富昌县 朔
方郡沃壄县 五原郡成宜县 雁门郡楼烦县
渔阳郡泉州县 辽西郡海阳县(王尊补辽/西盐官长)辽东郡
平郭县 南海郡番禺县 苍梧郡高要县 总三
十有六(又雁门郡沃阳县盐/泽在东北有长丞)
卷二 第 15a 页 WYG0312-0025a.png
汉盐官在东南者不多有会稽才一广陵无之遗利
犹在民也唐天下有盐之县一百五江南十二淮南
二(郡县志楚州盐城县本汉盐渎县州长百六十里/在海中洲上有盐亭百二十三所每岁煮盐四十)
(五万石扬州海陵县盐监岁煮盐六十万石而楚州/盐城浙西嘉兴临平两监所出次焉计每岁天下盐)
(利当租赋/三分之一)今以绍兴末年考之两浙有场四十二淮
东有场二十视古益密矣
铁官
地理志京兆郑县 冯翊夏阳县 扶风雍县 又
犹在民也唐天下有盐之县一百五江南十二淮南
二(郡县志楚州盐城县本汉盐渎县州长百六十里/在海中洲上有盐亭百二十三所每岁煮盐四十)
(五万石扬州海陵县盐监岁煮盐六十万石而楚州/盐城浙西嘉兴临平两监所出次焉计每岁天下盐)
(利当租赋/三分之一)今以绍兴末年考之两浙有场四十二淮
东有场二十视古益密矣
铁官
地理志京兆郑县 冯翊夏阳县 扶风雍县 又
卷二 第 15b 页 WYG0312-0025b.png
漆县 弘农郡宜阳县 河东郡安邑县 又皮氏
县 又平阳县 又绛县 太原郡大陵县 河内
郡隆虑县 河南郡 颍川郡阳城县 汝南郡西
平县 南阳郡宛县 庐江郡皖县 山阳郡 沛
郡沛县 魏郡武安县 常山郡都乡县 涿郡(后/汉)
(永元十五年复置/涿郡故安铁官) 千乘郡 又千乘县 济南郡
东平陵县 又历城县 泰山郡嬴县 齐郡临淄
县 东莱郡东牟县 琅邪郡 东海郡下邳县
县 又平阳县 又绛县 太原郡大陵县 河内
郡隆虑县 河南郡 颍川郡阳城县 汝南郡西
平县 南阳郡宛县 庐江郡皖县 山阳郡 沛
郡沛县 魏郡武安县 常山郡都乡县 涿郡(后/汉)
(永元十五年复置/涿郡故安铁官) 千乘郡 又千乘县 济南郡
东平陵县 又历城县 泰山郡嬴县 齐郡临淄
县 东莱郡东牟县 琅邪郡 东海郡下邳县
卷二 第 16a 页 WYG0312-0025c.png
又朐县 临淮郡盐渎县 又堂邑县 桂阳郡(续/志)
(耒阳有铁官建武中/太守卫飒上起铁官) 汉中郡沔阳县 蜀郡临邛
县 犍为郡武阳县 又南安县 陇西郡 渔阳
郡渔阳县 右北平郡夕阳县 辽东郡平郭县
中山国北平县 胶东国郁秩县 城阳国莒县
东平国 鲁国鲁县 楚国彭城县 广陵国 总
四十有九
管子曰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汉关内有铁官盖始
(耒阳有铁官建武中/太守卫飒上起铁官) 汉中郡沔阳县 蜀郡临邛
县 犍为郡武阳县 又南安县 陇西郡 渔阳
郡渔阳县 右北平郡夕阳县 辽东郡平郭县
中山国北平县 胶东国郁秩县 城阳国莒县
东平国 鲁国鲁县 楚国彭城县 广陵国 总
四十有九
管子曰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汉关内有铁官盖始
卷二 第 16b 页 WYG0312-0025d.png
元罢之而复置张汤傅赵国以冶铸为业王数讼铁
官事(志所载赵/国无铁官)征和二年涿郡铁飞河平二年沛郡
冶铁飞则菑异动焉阳朔三年颍川铁官徒盗库兵
永始三年山阳铁官徒盗库兵则奸宄生焉唐天下
有铁之县一百三宋铁冶七十七皆多于汉苏文忠
公谓徐州东北七十馀里即利国监自古为铁官凡
三十六冶冶户皆大家常为盗贼所窥(即汉彭城/铁官也)绍
兴末铁坑兴者三百七十七乾道中铁岁收二百十
官事(志所载赵/国无铁官)征和二年涿郡铁飞河平二年沛郡
冶铁飞则菑异动焉阳朔三年颍川铁官徒盗库兵
永始三年山阳铁官徒盗库兵则奸宄生焉唐天下
有铁之县一百三宋铁冶七十七皆多于汉苏文忠
公谓徐州东北七十馀里即利国监自古为铁官凡
三十六冶冶户皆大家常为盗贼所窥(即汉彭城/铁官也)绍
兴末铁坑兴者三百七十七乾道中铁岁收二百十
卷二 第 17a 页 WYG0312-0026a.png
六万二千一百四十四斤 盐铁使始于唐乾元元
年第五琦
舆地图
汉有司空郡国舆地图(周礼大司徒/职方氏注)武帝案以封三子
光武披以定天下明章以等诸侯之租陈氏曰战国策
士每言窥周室则按图籍以争天下萧何入秦独收图
籍自汉守之司空寖以泄布如江都淮南诸王皆按舆
地谋变而王凤亦云太史公书有地形阨塞不宜在诸
年第五琦
舆地图
汉有司空郡国舆地图(周礼大司徒/职方氏注)武帝案以封三子
光武披以定天下明章以等诸侯之租陈氏曰战国策
士每言窥周室则按图籍以争天下萧何入秦独收图
籍自汉守之司空寖以泄布如江都淮南诸王皆按舆
地谋变而王凤亦云太史公书有地形阨塞不宜在诸
卷二 第 17b 页 WYG0312-0026b.png
侯王然则古图志虽司徒掌之而藏在司马袐不得见
先王所以弭奸消患者其虑远哉王氏曰先王建国所
以周知九州封域与其人民之数者诏地事则有图诏
观事则有志比生齿则有籍指掌图序曰昔苏秦按此
以说诸侯而知六国有十倍之埶萧何藏此以相高祖
而知天下阨塞之所在聚米为象马援以度隗嚣建楼
以画德裕以服南诏藩镇强梁于河北而险要详于吉
甫先零跋扈于陇西而地形上于充国规制华夷靡不
先王所以弭奸消患者其虑远哉王氏曰先王建国所
以周知九州封域与其人民之数者诏地事则有图诏
观事则有志比生齿则有籍指掌图序曰昔苏秦按此
以说诸侯而知六国有十倍之埶萧何藏此以相高祖
而知天下阨塞之所在聚米为象马援以度隗嚣建楼
以画德裕以服南诏藩镇强梁于河北而险要详于吉
甫先零跋扈于陇西而地形上于充国规制华夷靡不
卷二 第 18a 页 WYG0312-0026c.png
凭此元和郡县图志序曰秦皇并六国罢侯置守汉武
讨百蛮穷兵黩武虽裂为郡县远过殷周而教令所行
威怀所服亦不越于三代
三国州郡
通典云魏据中原有州十二司𨽻荆(通典无/荆州)豫兖青徐
凉秦(治上邽/今秦州)冀幽并扬雍有郡国六十八蜀全制巴蜀
置益(治成/都)梁(治汉中/今兴元)二州有郡二十二吴北据江南尽
海置交(治龙编/今安南)广(治番禺/今广州)荆(治南郡/今江陵)郢(治江夏/今鄂州)扬(治建/业今)
讨百蛮穷兵黩武虽裂为郡县远过殷周而教令所行
威怀所服亦不越于三代
三国州郡
通典云魏据中原有州十二司𨽻荆(通典无/荆州)豫兖青徐
凉秦(治上邽/今秦州)冀幽并扬雍有郡国六十八蜀全制巴蜀
置益(治成/都)梁(治汉中/今兴元)二州有郡二十二吴北据江南尽
海置交(治龙编/今安南)广(治番禺/今广州)荆(治南郡/今江陵)郢(治江夏/今鄂州)扬(治建/业今)
卷二 第 18b 页 WYG0312-0026d.png
(建/康)五州有郡四十三晋志魏武置十二(新兴乐平西平/新平略阳阴平)
(带方谯乐陵章/武南乡襄阳)所省七(上郡朔方五原云/中定襄渔阳庐江)文帝置七(朝/歌)
(阳平弋阳魏兴/新城义阳安丰)明及少帝增二(明帝上庸/少帝平阳)得汉郡者五
十四焉蜀先主置郡九(巴东巴西梓潼江阳汶/山汉嘉朱提宕渠涪陵)后主增
二(云南/兴古)得汉郡者十有一焉吴大帝置郡五(临贺武昌/珠厓新都)
(庐陵/南部)少帝景帝各四(少临川临海衡阳湘东景/天门建安建平合浦北部)归命侯
置十二(始安始兴邵陵安成新昌武平/九德吴兴东阳桂林荥阳宜都)得汉郡者十有
八焉魏以司隶之三河弘农冀之平阳为司州分雍州
(带方谯乐陵章/武南乡襄阳)所省七(上郡朔方五原云/中定襄渔阳庐江)文帝置七(朝/歌)
(阳平弋阳魏兴/新城义阳安丰)明及少帝增二(明帝上庸/少帝平阳)得汉郡者五
十四焉蜀先主置郡九(巴东巴西梓潼江阳汶/山汉嘉朱提宕渠涪陵)后主增
二(云南/兴古)得汉郡者十有一焉吴大帝置郡五(临贺武昌/珠厓新都)
(庐陵/南部)少帝景帝各四(少临川临海衡阳湘东景/天门建安建平合浦北部)归命侯
置十二(始安始兴邵陵安成新昌武平/九德吴兴东阳桂林荥阳宜都)得汉郡者十有
八焉魏以司隶之三河弘农冀之平阳为司州分雍州
卷二 第 19a 页 WYG0312-0027a.png
河西为凉州陇右为秦州分辽东昌黎玄莬带方乐浪
为平州后合为幽州扬荆二州魏吴并立魏扬治寿春
荆治襄阳吴分南海苍梧郁林为广州交阯日南九真
合浦为交州(吕岱传表分海南三郡为/交州海东四郡为广州)蜀以建宁太守
遥领交州(建宁汉益州/永昌今姚州)魏明帝诏郡县条为剧中平(宋/志)
(吴得扬荆交三州蜀得/益州魏氏犹得九焉)
晋十九州
地理志晋武帝太康元年平孙氏增置郡国二十三荥
为平州后合为幽州扬荆二州魏吴并立魏扬治寿春
荆治襄阳吴分南海苍梧郁林为广州交阯日南九真
合浦为交州(吕岱传表分海南三郡为/交州海东四郡为广州)蜀以建宁太守
遥领交州(建宁汉益州/永昌今姚州)魏明帝诏郡县条为剧中平(宋/志)
(吴得扬荆交三州蜀得/益州魏氏犹得九焉)
晋十九州
地理志晋武帝太康元年平孙氏增置郡国二十三荥
卷二 第 19b 页 WYG0312-0027b.png
阳上洛顿丘临淮东莞襄城汝阴长广广宁昌黎新野
随郡阴平义阳毗陵宣城南康晋安宁浦始平略阳乐
平南平省司隶置司州别立梁秦宁平四州仍吴之广
州凡十九州司治洛阳兖治廪丘(今濮州/雷泽县)豫治项(今陈/州项)
(城/)冀治房子(今赵州/临城县)并治晋阳青治临淄徐治彭城(今/徐)
(州/)荆初治襄阳后治江陵扬初治寿春后治建业凉治
武威(今凉/州)雍治京兆秦治上邽(今秦/州)益治成都梁治南
郑(今兴/元府)宁治云南(今姚/州)幽治涿(今幽州/范阳县)平治昌黎(汉辽/西交)
随郡阴平义阳毗陵宣城南康晋安宁浦始平略阳乐
平南平省司隶置司州别立梁秦宁平四州仍吴之广
州凡十九州司治洛阳兖治廪丘(今濮州/雷泽县)豫治项(今陈/州项)
(城/)冀治房子(今赵州/临城县)并治晋阳青治临淄徐治彭城(今/徐)
(州/)荆初治襄阳后治江陵扬初治寿春后治建业凉治
武威(今凉/州)雍治京兆秦治上邽(今秦/州)益治成都梁治南
郑(今兴/元府)宁治云南(今姚/州)幽治涿(今幽州/范阳县)平治昌黎(汉辽/西交)
卷二 第 20a 页 WYG0312-0027c.png
(黎唐安/东府)交治龙编(唐安/南府)广治番禺(今广/州)惠帝分扬之豫
章至晋安七郡荆之桂阳武昌安成三郡立江州(宋州/郡志)
(云太康元年天下一统凡十六州后又分凉雍为/秦分荆扬为江分益为宁分幽为平而为二十矣)郡国
一百七十三(仍吴所置二十五仍蜀新置十一仍魏/所置二十一仍汉旧九十三置二十三)永
嘉南度境宇殊狭九州之地有其二焉(晋以魏公族微/弱委兵诸王递)
(相攻伐致乱尤速成八王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囧长沙王又 都王颖河间王颙东海王越)
宋二十二州
通典云自东晋成帝时中原流民多南渡遂于江汉淮
章至晋安七郡荆之桂阳武昌安成三郡立江州(宋州/郡志)
(云太康元年天下一统凡十六州后又分凉雍为/秦分荆扬为江分益为宁分幽为平而为二十矣)郡国
一百七十三(仍吴所置二十五仍蜀新置十一仍魏/所置二十一仍汉旧九十三置二十三)永
嘉南度境宇殊狭九州之地有其二焉(晋以魏公族微/弱委兵诸王递)
(相攻伐致乱尤速成八王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囧长沙王又 都王颖河间王颙东海王越)
宋二十二州
通典云自东晋成帝时中原流民多南渡遂于江汉淮
卷二 第 20b 页 WYG0312-0027d.png
之间侨立州郡以抚其民中间并有废置离合非一不
能详制焉今大较以孝武大明八年为正凡二十二州
扬治建业南徐治京口(今镇江/丹徒县)徐治彭城南兖治广陵
兖治瑕(今袭庆府/瑕丘县)南豫治历阳豫治汝南(今蔡州/汝阳县)江治
寻阳(今江/州)青治临淄(初治历城今济南府县后治/广固今青州益都县后移治)冀治
历城司治义阳(今信/阳军)荆治南郡(今江/陵府)郢治江夏湘治临
湘(今潭/州)雍治襄阳梁治南郑秦亦治南郑益治成都宁
治建宁(今姚/州)广治南海(今广/州)交治龙编越治临鄣(今廉/州)
能详制焉今大较以孝武大明八年为正凡二十二州
扬治建业南徐治京口(今镇江/丹徒县)徐治彭城南兖治广陵
兖治瑕(今袭庆府/瑕丘县)南豫治历阳豫治汝南(今蔡州/汝阳县)江治
寻阳(今江/州)青治临淄(初治历城今济南府县后治/广固今青州益都县后移治)冀治
历城司治义阳(今信/阳军)荆治南郡(今江/陵府)郢治江夏湘治临
湘(今潭/州)雍治襄阳梁治南郑秦亦治南郑益治成都宁
治建宁(今姚/州)广治南海(今广/州)交治龙编越治临鄣(今廉/州)
卷二 第 21a 页 WYG0312-0028a.png
郡凡二百三十八县千一百七十九宋志江左又分荆
为湘或离或合凡有扬荆湘江梁益交广其徐州则有
过半豫州唯得谯城而已宋分扬为南徐徐为南兖扬
州之江西悉属豫州分荆为雍分荆湘为郢分荆为司
分广为越分青为冀分梁为南北秦太宗初青冀徐兖
及豫州淮西不守于钟离(今濠/州县)置徐州淮阴(今楚/州县)为北
兖而青冀治赣榆(今海州/东海县)江左大镇莫过荆扬故谓荆
州为陜西二州户口居江南之半扬州为根本委荆州
为湘或离或合凡有扬荆湘江梁益交广其徐州则有
过半豫州唯得谯城而已宋分扬为南徐徐为南兖扬
州之江西悉属豫州分荆为雍分荆湘为郢分荆为司
分广为越分青为冀分梁为南北秦太宗初青冀徐兖
及豫州淮西不守于钟离(今濠/州县)置徐州淮阴(今楚/州县)为北
兖而青冀治赣榆(今海州/东海县)江左大镇莫过荆扬故谓荆
州为陜西二州户口居江南之半扬州为根本委荆州
卷二 第 21b 页 WYG0312-0028b.png
以阃外李忠定曰六朝能保守江左以强兵巨镇尽在
淮南荆襄间(杜佑曰宋孝武改更旧制国吏/不得称臣自兹以还建侯日削)
齐二十三州
通典齐青治朐山(今海/州县)冀治涟口(今泗州/涟水县)豫治寿春北
兖治淮阴北徐治钟离又置巴治巴东(今夔/州)其馀因宋
代州二十有三郡三百九十五县千四百七十四南齐
志三峡险隘山蛮寇贼宋立三巴校尉以镇之后省建
元二年分荆州巴东建平益州巴郡为州立刺史
淮南荆襄间(杜佑曰宋孝武改更旧制国吏/不得称臣自兹以还建侯日削)
齐二十三州
通典齐青治朐山(今海/州县)冀治涟口(今泗州/涟水县)豫治寿春北
兖治淮阴北徐治钟离又置巴治巴东(今夔/州)其馀因宋
代州二十有三郡三百九十五县千四百七十四南齐
志三峡险隘山蛮寇贼宋立三巴校尉以镇之后省建
元二年分荆州巴东建平益州巴郡为州立刺史
卷二 第 22a 页 WYG0312-0028c.png
梁陈州郡
隋地理志梁天监十年有州二十三郡三百五十县千
二十二其后开闽越克淮浦平俚洞破牂柯又以旧州
析置大同中州百有七陈氏土宇弥蹙西亡蜀汉北失
淮肥以长江为境有州四十二地转狭而州益多郡百
有九县四百三十八司马公曰陈国不能居天下五分
之一文中子叔恬曰敢问元经书陈亡而具五国何也
子曰江东中国之旧也衣冠礼乐之所就也永嘉之后
隋地理志梁天监十年有州二十三郡三百五十县千
二十二其后开闽越克淮浦平俚洞破牂柯又以旧州
析置大同中州百有七陈氏土宇弥蹙西亡蜀汉北失
淮肥以长江为境有州四十二地转狭而州益多郡百
有九县四百三十八司马公曰陈国不能居天下五分
之一文中子叔恬曰敢问元经书陈亡而具五国何也
子曰江东中国之旧也衣冠礼乐之所就也永嘉之后
卷二 第 22b 页 WYG0312-0028d.png
江东贵焉而卒不贵无人也齐梁陈于是乎不与其为
国也及其亡也君子犹怀之书五国并时而亡盖伤先
王之道尽坠故君子大其言极其败于是乎扫地而求
更新也
后魏州郡
地形志州百十有一郡五百十九县千三百五十二刘
氏曰拓跋氏乘后燕之衰蚕食并冀三十馀年而中国
略定迁洛之后稍用夏礼母后乱于内群盗挠其外祸
国也及其亡也君子犹怀之书五国并时而亡盖伤先
王之道尽坠故君子大其言极其败于是乎扫地而求
更新也
后魏州郡
地形志州百十有一郡五百十九县千三百五十二刘
氏曰拓跋氏乘后燕之衰蚕食并冀三十馀年而中国
略定迁洛之后稍用夏礼母后乱于内群盗挠其外祸
卷二 第 23a 页 WYG0312-0029a.png
始于六镇衅成于尔朱国分为二而亡矣(通典六镇在/朔州云州单)
(于府界正始中更立三戍正光五年改镇为州郡县志/沃野故城在天德军城北六十里即后魏六镇从西第)
(一镇也自北出石门障即光禄城城东北有怀朔古城/朔州即后魏六镇从西第二镇也武川城今名里城后)
(魏六镇从西第三镇在军北二百里北史太和十八年/八月幸怀朔武川抚冥柔玄等四镇 薄骨律镇灵州)
(温池县怀荒禦夷镇蔚州薄河南四镇碻磝滑台洛阳/虎牢 明帝以沃野怀朔 骨律武川抚冥柔玄怀荒)
(禦夷诸镇/并改为州)
北齐后周州郡
隋志通典自东西魏之后天下三分梁陈有江东高氏
(于府界正始中更立三戍正光五年改镇为州郡县志/沃野故城在天德军城北六十里即后魏六镇从西第)
(一镇也自北出石门障即光禄城城东北有怀朔古城/朔州即后魏六镇从西第二镇也武川城今名里城后)
(魏六镇从西第三镇在军北二百里北史太和十八年/八月幸怀朔武川抚冥柔玄等四镇 薄骨律镇灵州)
(温池县怀荒禦夷镇蔚州薄河南四镇碻磝滑台洛阳/虎牢 明帝以沃野怀朔 骨律武川抚冥柔玄怀荒)
(禦夷诸镇/并改为州)
北齐后周州郡
隋志通典自东西魏之后天下三分梁陈有江东高氏
卷二 第 23b 页 WYG0312-0029b.png
据河北有州九十七郡百六十县三百六十五(后周书/周平齐)
(得州五十郡一百六/十二县三百八十)宇文有关西南清江汉西兼巴蜀
及平齐有州二百十一郡五百八县千一百二十四晋
宋之后至周割据分裂州部乃倍两汉
隋州郡
隋志通典开皇三年以官繁民弊废五百馀郡以州治
民职同郡守无复刺举之任九年灭陈天下始合为一
析置州县炀帝平林邑置荡农冲三州既而并省诸州
(得州五十郡一百六/十二县三百八十)宇文有关西南清江汉西兼巴蜀
及平齐有州二百十一郡五百八县千一百二十四晋
宋之后至周割据分裂州部乃倍两汉
隋州郡
隋志通典开皇三年以官繁民弊废五百馀郡以州治
民职同郡守无复刺举之任九年灭陈天下始合为一
析置州县炀帝平林邑置荡农冲三州既而并省诸州
卷二 第 24a 页 WYG0312-0029c.png
改州为郡依汉制置太守以司隶刺史相统治定吐谷
浑置鄯善且末西海河源四郡凡郡一百九十县一千
二百五十五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一万四千八百十
五里东南皆至海西至且末(沙州以东唐地里志渡且/末河五百里至播仙镇故)
(且末/域也)北至五原(丰/州)何氏曰天下久分裂而难合也而秦
隋合之然皆止于二世自古亡国无速于此天下之业
既定而犹虚用其众也(以不仁得之以不仁守/之必及其世秦隋是也)
浑置鄯善且末西海河源四郡凡郡一百九十县一千
二百五十五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一万四千八百十
五里东南皆至海西至且末(沙州以东唐地里志渡且/末河五百里至播仙镇故)
(且末/域也)北至五原(丰/州)何氏曰天下久分裂而难合也而秦
隋合之然皆止于二世自古亡国无速于此天下之业
既定而犹虚用其众也(以不仁得之以不仁守/之必及其世秦隋是也)
卷二 第 24b 页 WYG0312-0029d.png
通鉴地理通释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