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二百二十六 第 1a 页 WYG0680-001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二百二十六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孝经(五/)
朱子(熹/)孝经刋误
  宋志一卷
   存
 朱子后序曰熹旧见衡山胡侍郎论语说疑孝经引
卷二百二十六 第 1b 页 WYG0680-0017b.png
 诗非经本文初甚骇焉徐而察之始悟胡公之言为
 信而孝经之可疑者不但此也因以书质之沙随程
 可久丈程答书曰顷见玉山汪端明亦以为此书多
 出后人傅会于是乃知前辈读书精审其论固已及
 此又窃自幸有所因述而得免于凿空妄言之罪也
 因欲掇取他书之言可发此经之旨者别为外传顾
 未敢耳淳熙丙午八月十二日记
 中兴艺文志刋误谓今文六章古文七章以前为经
卷二百二十六 第 2a 页 WYG0680-0017c.png
 后为传经之首统论孝之终始乃敷陈天子诸侯卿
 大夫士庶人之孝而其末曰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
 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其首尾相应文势联
 贯实皆一时之言而后人妄分为六七又增子曰及
 诗书之文以杂乎其间今乃合为一章而删去子曰
 者二引书者一引诗者四凡六十一字以复经文之
 旧又指传文之失删去先王见教以下凡六十九字
 以顺则逆以下凡九十字馀从古文
卷二百二十六 第 2b 页 WYG0680-0017d.png
 陈振孙曰抱遗经于千载之后而能卓然悟疑辨惑
 非豪杰特起独立之士何以及此后学所不敢仿效
 而亦不敢拟议也
 赵希弁曰右朱文公所定也皆以古文为正惟传之
 六章或从今文庐山胡泳叙于后
 黄震曰晦庵朱先生因衡山胡侍郎及玉山汪端明
 之言就古文孝经作孝经刋误以天子至庶人五章
 皆去子曰与引诗云之语而并五章为一章云疑所
卷二百二十六 第 3a 页 WYG0680-0018a.png
 谓孝经者本文止如此而指此为经其馀则移置次
 第而名之为传并刋其用他书窜入者如孝天之经
 地之义至因地之利为春秋左氏传载子太叔为赵
 简子道子产之言如以顺则逆以下为左氏传所载
 季文子北宫文子之言如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亦左
 氏所载士贞子之言遂以孝经为出于汉初左氏传
 未盛行之前且云不知何世何人为之愚按孝经视
 论语虽有衍文其每章引诗为断虽与刘向说苑新
卷二百二十六 第 3b 页 WYG0680-0018b.png
 序列女传文法相类而孝为百行之首孔门发明孝
 之为义自是万世学者所当拳拳服膺他如文义之
 细而不容不考至晦庵疏剔瞭然矣严父配天一章
 晦庵谓孝之所以为大者本自有亲切处使为人臣
 子者皆有今将之心反陷于大不孝此非天下通训
 而戒学者详之其义为尤精愚按中庸以追王太王
 王季为达孝亦与此章严父配天之孝同旨古人发
 言义各有主学者宜审所躬行焉若夫推其事之至
卷二百二十六 第 4a 页 WYG0680-0018c.png
 极至于非其分之当言如晦庵所云者则不可不知
 也
 陆秀夫后序曰孝经一书古文不可得而考见矣所
 可考者汉世艺文志颜氏刘氏司马氏编次之文而
 已要之皆古文之旧也秀夫幼而读之莫觉其非长
 而疑焉涉猎载籍罔非是是莫敢有所与既入仕滥
 次西藏勾当得朱元晦刋误一篇而玩味之夫然后
 心目之开朗欣然若有所得于是在馆诸同志因元
卷二百二十六 第 4b 页 WYG0680-0018d.png
 晦之议从而删削次第之然而敢以粟丝已意妄有
 所参涉于其间以得罪于先正庶几是经灿然可复
 而元晦刋正之功不泯圣世以孝治天下之化或不
 能无少助云
 朱鸿曰朱子刋误经一章传十四章删去古文二百
 二十三字
    按自汉以来说经家鲜有移易经文片言者
    移之自二程子大学始也自汉以来注疏家
卷二百二十六 第 5a 页 WYG0680-0019a.png
    莫能删削经文只字者删之自朱子孝经刋
    误始也曰费直以彖象文言附卦辞非移易
    乎曰直受之于师则然非直自移之曰李林
    甫承诏定月令非删削乎曰月令知为吕不
    韦书非经文也
项氏(安世/)孝经说
  宋志一卷
   佚
卷二百二十六 第 5b 页 WYG0680-0019b.png
黄氏(干/)孝经本旨
  宋志一卷
   未见
 中兴艺文志干继熹之志辑六经论孟之言孝者为
 一书釐为二十四篇名为孝经本旨
 陆元辅曰朱子尝欲掇取他书之言可发孝经之旨
 者别为外传未及属草勉斋继其志辑孝经本旨二
 十四篇
卷二百二十六 第 6a 页 WYG0680-0019c.png
冯氏(椅/)古孝经辑注(姓谱作章句/)
  宋志一卷
   佚
 中兴艺文志椅祖朱氏刋经文所引诗书之妄而传
 则尽删其所托曾孔答问与其增益之辞为古孝经
 辑注并引蔡氏注
龚氏(栗/)孝经集义
  一卷
卷二百二十六 第 6b 页 WYG0680-0019d.png
   佚
 真德秀序曰孝经一书其行于世久矣至于朱子乃
 始分别经传去后儒之所传益者而经复完然未暇
 发挥其义也予友龚君栗笃志好学乃本朱子之意
 采众说之长而折衷之又以生事葬祭之礼见于他
 书者汇而辑之以为此经之羽翼学者所疑则设为
 问难曲而畅之于是圣门教人之微指始瞭然无馀
 蕴矣夫孝者人心之固有也古先圣王命冢宰降德
卷二百二十六 第 7a 页 WYG0680-0020a.png
 于民者不过以节文度数示之而未尝言其义也言
 其义则始于孔子盖三代以前理道明风俗一人皆
 晓知孝之为孝圣王在上设礼教以范防之俾勿失
 而已至孔子时则异矣观其告游夏者犹恐以服劳
 能养为孝则下乎游夏者可知故不得不详其义以
 晓学者今之时视孔子之时则又异矣虽名为士君
 子有不知孝之为孝者服劳能养且有愧焉况其大
 者乎况先民之狃于敝俗者乎龚君之为此书欲为
卷二百二十六 第 7b 页 WYG0680-0020b.png
 士者知孝之为孝俛焉以尽其力而无不能孝之士
 凡民有所观发亦知孝之为孝俛焉以尽其力而无
 不能孝之民其用心岂不至矣乎予谓长人者宜以
 此书颁之庠序布之乡党使为士者服习焉而力行
 以先乎民则吾邑之俗可变推而达之将天下之俗
 无不可变者岂小补云哉顾龚君于此用力甚勤辞
 义之间虽若小有未莹而其大指则炳然矣故为之
 序而切磋讲究之庶以永其传云
卷二百二十六 第 8a 页 WYG0680-0020c.png
    按是序亦见刘爚云庄集
史氏(绳祖/)孝经解
  一卷
   未见
 魏了翁跋曰朱文公尝著孝经刋误公之子在尝举
 元稿以遗予予既锓梓与学士共之史庆长又以告
 予曰昔者绳祖尝集先正名贤孝经注解今愿得刋
 误为之章指予举以畀之俾得汇次成编则又以黄
卷二百二十六 第 8b 页 WYG0680-0020d.png
 直卿孝经本旨及其所辑洙泗论孝合为一书呜呼
 此民生日用之常后王降德之本而由之不知观是
 书者其亦知所发哉
袁氏(甫/)孝经说
  宋志三卷
   佚
 陈振孙曰广微为鄱宪日为诸生说孝经旁及诸子
 诸生录之为之编
卷二百二十六 第 9a 页 WYG0680-0021a.png
 戴表元后序曰右袁正肃公广微孝经说三卷前一
 卷已刋在宣州学宫有知州王侍郎附注行于世馀
 二卷引论语孟子而发者予未之见也正肃于余为
 乡先生先伯大父云台府君托同甲戌进士第为通
 家尊行馀言绪论讲问为多盖正肃公之父正献公
 叔和学于象山陆文安公正肃公虽不逮事象山而
 家庭承袭深有源委岂惟正肃公自洛学东行诸大
 儒各以所闻分门授徒晦庵朱文公在闽东莱吕成
卷二百二十六 第 9b 页 WYG0680-0021b.png
 公在浙南轩张宣公在湘象山文安公在江西其徒
 又皆各有所授往往散布远近殊途同归而象山之
 传独盛于四明正献正肃父子若文元杨公敬仲文
 靖舒公元质端献沈公晦叔其尤著者也正肃公既
 贵尝持江东宪节数数为士大夫讲象山之说行部
 之贵溪乃为象山改创祠塾故江东之人自正肃公
 而尊象山之道益严贵溪姜翔仲之先世故当时讲
 下士大夫一人之数翔仲今又为侍祠诸生能取家
卷二百二十六 第 10a 页 WYG0680-0021c.png
 藏是书并刋之塾中可谓鹤鸣而子和之矣予实不
 敏区区家世亦有与翔仲通者遂不得让而系名其
 编末云大德十年丙午岁后正月既望识
俞氏(观能/)孝经类鉴
  宋志七卷
   佚
方氏(逢辰/)孝经章句
  一卷
卷二百二十六 第 10b 页 WYG0680-0021d.png
   佚
刘氏(元刚/)孝经衍义
   佚
 江西通志刘元刚字南夫吉水人嘉定进士官至韶
 州守理宗尝立廉贪二碑元刚居廉碑第四
胡氏(侁/)孝经释
  一卷
   佚
卷二百二十六 第 11a 页 WYG0680-0022a.png
 金华志胡侁字子先永康人宝庆丙辰进士官监察
 御史归累召不起人称云岫先生
刘氏(养晦/)孝经解
   佚
 黄震序曰人生而知爱其亲是良心莫先于孝也亲
 亲而后仁民仁民而后爱物是百行莫先于孝也孩
 提之童即授之以孝经之书是讲学莫先于孝也孝
 无一日而可忘则孝经亦岂容一日忘然今之世诸
卷二百二十六 第 11b 页 WYG0680-0022b.png
 子百家训释演说者汗牛充栋甚至淫词曼曲亦然
 独孝经自司马公指解朱文公刋误之外未有继焉
 何哉非新之求而旧之忘欤句读之习而义理之弗
 考欤借之为启蒙之筌蹄未尝体之为躬行之根柢
 欤呜呼年至虑易境变心移龆龀之所咿哑而习读
 祖父之所保抱而教诲弃若土梗漫不复省于孝其
 亲之书如此于其亲为何如尚何望其孝弟兴行而
 民用和睦如吾圣人之云耶予友刘君养晦粹德之
卷二百二十六 第 12a 页 WYG0680-0022c.png
 士也博取诸书之尝及于孝者萃而为孝经解宁多
 而毋敢略宁浅而毋敢深虽为童子设而关其终身
 也虽为家庭设而关乎天下也继自今人皆以养晦
 之心为心而畅然自反无一日而忘孝经亦将无一
 日而忘孝世道其庶矣乎
董氏(鼎/)孝经大义
  一卷
   存
卷二百二十六 第 12b 页 WYG0680-0022d.png
 熊禾序曰孔门之学惟曾氏得其宗曾氏之书有二
 曰大学曰孝经经传章句颇亦相似学以大学为本
 行以孝经为先自天子至庶人一也尧典一篇大学
 孝经之本也自克明峻德以至亲睦九族而百姓之
 昭明万邦之于变大学之本也孝之为道盖已具于
 亲睦九族之中矣何也一本故也自是舜以克孝而
 徽五典禹以致孝而叙彝伦伊尹述成汤之德一则
 曰立爱惟亲二则曰奉先思孝人纪之修孰大乎是
卷二百二十六 第 13a 页 WYG0680-0023a.png
 文武周公帅是而行备见于纪礼所载上而宗庙之
 享下而子孙之保其为孝蔑有加焉功化之盛至使
 四海之内人人亲其亲长其长一鳞毛一芽甲之微
 无不得所呜呼二帝三王之教可谓大矣孝经一书
 即其遗法也世入春秋皇纲纽解孔子伤之三复昔
 者明王孝治之言思之深望之切壹是以孝为本为
 斯道也固天性之自然人心之固有诚使天子公卿
 躬行其上凡礼乐刑政之具一转移间王道顾不易
卷二百二十六 第 13b 页 WYG0680-0023b.png
 易乎惜也徒托之空言而仅见于门人纪录之书也
 书成而道可举虽不能行之一时犹可诏之来世今
 此经之可考者不过汉艺文志而已而其篇次则颜
 注古文二十二章孔壁所藏本也今文一十八章河
 间王所得颜芝本而刘向之所参校者也要之出于
 诸儒傅会皆非曾氏门人所记旧文矣唐玄宗开元
 策议意非不美而司马贞浅学陋识并以闺门一章
 去之卒启玄宗无礼无度之祸而其所制序文至以
卷二百二十六 第 14a 页 WYG0680-0023c.png
 礼为外饰之所资仁义为后来之渐有不知所谓因
 心之孝者果何所因而又何自而萌乎学之不讲德
 之不修一至于此桓桓文公特起南夏平生精力用诸
 易四书为多至此书则仅成刋误一编注释大义犹
 有所未及噫人子不可斯须忘孝则此经为天子至
 庶人一日不可无之书章句已明而文义犹阙顾非
 一大欠事乎盖尝有志汇集诸家传注以明一经而
 未果一日余友胡庭芳挈其高弟董真卿访余云谷
卷二百二十六 第 14b 页 WYG0680-0023d.png
 山中手携孝经大义一书取而阅之则其家君深山
 先生董君季亨父所辑也其书为初学设故其词皆
 明白而切实熟玩之则义趣精深又有非浅见謏闻
 所能窥者族兄明仲敬为刋之书塾以广其传此岂
 惟学者修身齐家之要而有国有天下者亦岂能外
 是而有化民成俗之道哉噫滕五十里小国耳其君
 一用之至于四方草偃风动一时行事犹班班有三
 代之风学问之功用固如此晋武魏文亦天资之美
卷二百二十六 第 15a 页 WYG0680-0024a.png
 者惜诸臣无识不能有以启导而充大之悠悠天壤
 此经之废盖千五百馀年人心秉彝极天罔坠岂无
 有能讲而行之者诚有以二帝三王之心为心则必
 以二帝三王之教为教矣仁人心也学所以求仁而
 孝则行仁之本也语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愚何
 幸身亲见之
 徐贯后序曰右孝经一书乃孔子曾子授受之要旨
 也经秦火后颇多错简至宋大儒朱文公始取古文
卷二百二十六 第 15b 页 WYG0680-0024b.png
 为之考订刋其缪误次其简编而后经传各有统纪
 董季亨氏又从而注释之而其旨益明读者诚能因
 其言以求其心因心之同然而推之家国天下则天
 下之道尽在是矣惜乎是书板行者少而穷乡下邑
 之士不得尽观也予近按泉偶于蔡介甫进士家得
 是书旧本遂命工锓梓以传将使四方得以家传人
 诵各兴其亲爱之心而笃夫仁孝之道庶或少补于
 风教之万一云尔
卷二百二十六 第 16a 页 WYG0680-0024c.png
 陆元辅曰鼎注朱子刋误名曰大义
朱氏(申/)孝经注解
  一卷
   存
王氏(行/)孝经同异
  宋志三卷
   佚
俞氏(浙/)孝经审问
卷二百二十六 第 16b 页 WYG0680-0024d.png
   佚
 姓谱浙字季渊新昌人开庆乙未进士除监察御史
 改大理少卿不就
胡氏(子实/)孝经注
  二卷
   未见(一斋书目有/)
 温州府志胡子实一名希孟字醇子永嘉人咸淳末
 史馆编校
卷二百二十六 第 17a 页 WYG0680-0025a.png
陈氏(合/)孝经正文
  一卷
   未见
蔡氏(子高/)孝经注
   佚
姜氏(融/)孝经释文
   佚
陈氏(鄂/)孝经释文
卷二百二十六 第 17b 页 WYG0680-0025b.png
   佚
胡氏(一桂/)孝经传赞
   未见
李氏(应龙/)孝经集注
  一卷
   未见
季氏(名未/详)古文孝经指解详说
  一卷
卷二百二十六 第 18a 页 WYG0680-0025c.png
   佚
 楼钥序曰古文孝经实吾夫子之旧秦火之后出于
 屋壁而颜芝所藏十八章已先行于世翼奉张禹等
 五人各自名家古文惟孔安国马融为之传而又不
 显隋开皇中刘炫为作稽疑一篇已多讥笑唐陆德
 明亦云古文世既不行随俗用郑康成注十八章本
 独刘知几议行孔而废郑诸儒争辩蜂起明皇亦以
 今本注而习之书以八分刻之经台犹在长安童而
卷二百二十六 第 18b 页 WYG0680-0025d.png
 习之皆此也司马文正公得古文于秘阁之藏为之
 指解尝以进仁宗哲宗而范太史祖禹继为之说意
 自汉以来何好者之寡也故信州使君季公天资纯
 孝笃学好古尊敬此书又为详说不惟发明夫子之
 旨又以文正公之解随文演畅用意甚勤辞亦详备
 如爱敬可行于匹夫而恶慢不可行于天子如论忠
 顺之不可失如不敢遗之机甚微而其效甚大又曰
 要道云者言所敬者寡所说者众也曰至德云者言
卷二百二十六 第 19a 页 WYG0680-0026a.png
 所敬者广而所行者本也皆有所證发非漫然者绍
 兴五年七月皇上践阼有诏求言公以八月进此书
 未几中书舍人陈公傅良又为之缴进于今经筵初
 度刻于广信而不及公之子洪念此书之未行将刋
 于家永为后序继曰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
 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明皇注云始自天子终于庶
 人尊卑虽殊孝道同致而患不能及者未之有也言
 无此理故曰未者此说非也古文本异故自天子以
卷二百二十六 第 19b 页 WYG0680-0026b.png
 下至于庶人文正公则曰始则事亲也终则立身行
 道也患谓祸败言虽有其始而无其终犹不得免其
 祸败而羞及其亲未足以为孝也季使君又以明王
 之事證之是矣某窃以为犹未为详且明敢申言之
 夫圣人一经可谓详矣而其立教之要专在此数语
 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是人知于孝未有无其
 始者夫子所以为曾子谆谆言之正欲人之有终也
 夫子首则总言孝道次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
卷二百二十六 第 20a 页 WYG0680-0026c.png
 之孝大小之分固自不同而又于此谓孝道有始而
 无终未有不及于祸患此则无有贵贱之别后虽具
 述孝治圣治之效以至终篇然其教人之最切无过
 于此上下一体俱当尽心焉明皇惟不知此所以不
 克其终可不戒哉篇末曰孝子之事亲终矣正为祭
 之终犹未为孝之终也若所谓孝之终也若此孝无
 终始之终盖谓立身行道死而后已者也故虽曾子
 既启手足以其能全而归之自以为知免矣然而易
卷二百二十六 第 20b 页 WYG0680-0026d.png
 箦一节犹在其后盖大夫之箦犹非其正也呜呼圣
 人之言可谓深切而能有终者亦岂易易乎某馀生
 无几深知兢惧得正而毙所愿加勉故以告有志之
 士且以补二公之说云
 
 
 
 经义考卷二百二十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