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一百五十二 第 1a 页 WYG0679-0136c.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一百五十二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礼记(十五/)
张氏(浚/)中庸解
  一卷
   未见
郭氏(雍/)中庸说
卷一百五十二 第 1b 页 WYG0679-0136d.png
  宋志一卷
   佚
关氏(注/)中庸义
  一卷
   佚
张氏(九成/)中庸说
  宋志一卷(杭州志六卷/)
   未见
卷一百五十二 第 2a 页 WYG0679-0137a.png
 胡铨曰张子韶中庸甚佳
 朱子曰张公始学于龟山之门而逃儒以归于释既
 自以为有得矣而其释之师语之曰左右既得把柄
 入手开道之际当改头换面随宜说法使殊途同归
 则住世出世间两无遗恨矣然此语亦不可使俗辈
 知将谓实有恁么事也用此之故凡张氏所论著皆
 阳儒而阴释其离合出入之际务在愚一时之耳目
 而使之恬不觉悟以入乎释氏之门虽欲复出而不
卷一百五十二 第 2b 页 WYG0679-0137b.png
 可得本末指意略如其所受于师者其二本殊归
 盖不特庄周出于子夏李斯原于荀卿而已也窃不
 自揆尝欲为之论辨以晓当世之惑而大本既殊无
 所不异因览其中庸说姑掇其尤甚者什一二著于
 篇其他如论语孝经大学孟子之说不暇遍为之辨
 大扺忽遽急迫其所以为说皆此书之类也
晁氏(公武/)中庸大传
  宋志一卷
卷一百五十二 第 3a 页 WYG0679-0137c.png
   未见
郑氏(耕老/)中庸训解
  一卷
   佚
林氏(光朝/)中庸解
  一卷
   未见
徐氏(存/)中庸解
卷一百五十二 第 3b 页 WYG0679-0137d.png
   佚
 浙江通志徐存字诚叟江山人从杨龟山游隐居教
 授学者称为逸平先生
谭氏(惟寅/)中庸义
   佚
 广东通志谭惟寅字子钦高要人绍兴二年进士官
 至江西提刑
陈氏(渊/)中庸解义
卷一百五十二 第 4a 页 WYG0679-0138a.png
  一卷
   存(载嘿堂集/)
石氏(/)中庸集
  二卷
   存
 朱熹序曰中庸一书子思子之所作也昔者曾子学
 于孔子而得其传矣孔子之孙子思学于曾子而得
 其所传于孔子者焉既而惧夫传之久远而或失其
卷一百五十二 第 4b 页 WYG0679-0138b.png
 真也于是推本所传之意质以所闻之言更相反覆
 作为此书孟子之徒实受其说孟子没而不得其传
 焉汉之诸儒虽或传诵然既杂乎传记之间而莫之
 贵又莫有能明其所传之意者至唐李翱始知尊信
 其书为之论说然其所谓灭情以复性者又杂乎佛
 老而言之则亦异于曾子子思孟子之所传矣至于
 本朝濂溪周夫子始得其所传之要以著于篇河南
 二程夫子又得其遗旨而发挥之然后其学布于天
卷一百五十二 第 5a 页 WYG0679-0138c.png
 下然明道不及为书今世所传陈忠肃公之所序者
 乃蓝田吕氏所著之别本也伊川虽尝自言中庸今
 已成书然亦不传于学者或以问于和靖尹公则曰
 先生自意不满而火之矣二夫子于此既皆无书故
 今所传特出于门人所记平居问荅之辞而门人所
 记行于世者唯吕氏游氏杨氏侯氏为有成书若横
 渠先生若谢氏尹氏则亦或记其语之及此者耳又
 皆别自为编或颇杂出他说盖学者欲观其聚而不
卷一百五十二 第 5b 页 WYG0679-0138d.png
 可得固不能有以考其异而会其同也熹之友会稽
 新昌石君子重乃始集而次之合为一书以便观
 览名曰中庸集解复第其录如右而属熹序之熹惟
 圣门传授之微旨见于此篇者诸先生言之详矣熹
 之浅陋盖有行思坐诵没世穷经而不得其所以言
 者尚何敢措一辞于其间然尝窃谓秦汉以来圣学
 不传儒者惟知章句训诂之为事而不知复求圣人
 之意以明夫性命道德之归至于近世先知先觉之
卷一百五十二 第 6a 页 WYG0679-0139a.png
 士始发明之则学者既有以知夫前日之为陋矣然
 或乃徒诵其言以为高而又初不知深求其意甚者
 遂至于脱略章句陵籍训诂坐谈空妙展转相迷而
 其为患反有甚于前日之为陋者呜呼是岂古昔圣
 贤相传之本意与夫近世先生君子之所以望于后
 人者哉熹诚不敏私窃惧焉故因子重之书特以此
 言题其篇首以告夫同志之读此书者使之毋跂于
 高毋骇于奇必沉潜夫句读文义之间以会其归必
卷一百五十二 第 6b 页 WYG0679-0139b.png
 戒惧夫不睹不闻之中以践其实庶乎优柔厌饫真
 积力久而于博厚高明悠久之域忽不自知其至焉
 则为有以真得其传而无徒诵坐谈之弊矣抑子重
 之为此书采掇无遗条理不紊分章虽因众说然去
 取之间不失其当其谨密详审盖有得乎行远自迩
 登高自卑之意虽哀公问政以下六章据家语本一
 时问荅之言今从诸家不能复合然不害于其脉理
 之贯通也又以简帙重繁分为两卷亦无他义例云
卷一百五十二 第 7a 页 WYG0679-0139c.png
 张栻跋曰右石子重所编集解两卷某刻于桂林
 郡学官子重之编此书尝从吾友朱熹元晦讲订分
 章去取皆有条次元晦且尝为之序矣桂林学官旧
 亦刻中庸解而其间杂乱以他惧其反误学者于是
 漫去旧版而更刻此书窃惟中庸一篇圣贤之渊源
 也体用𨼆显成已成物备矣虽然学者欲从事于此
 必知所从入而后可以驯致焉其所从入奈何子思
 以不睹不闻之训著于篇首又于篇中发明尚絅之
卷一百五十二 第 7b 页 WYG0679-0139d.png
 义且曰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惟人之所不见乎而
 推极夫笃恭之效其示来世可谓深切著明矣学者
 于此亦知所用其力哉有以用其力则于是书反复
 紬绎将日新而无穷不然辟诸枵腹而观他人之食
 之美也亦奚以益哉
 陈振孙曰会稽石子重集录周敦颐程颢程颐张
 载吕大临谢良佐游酢杨时侯仲良凡十家之说晦
 庵为之序也
卷一百五十二 第 8a 页 WYG0679-0140a.png
 陈耆卿曰石字子重其祖自会稽徙临海中绍兴
 十五年进士补迪功郎历将作监太常寺主簿终朝
 散郎
 谢铎曰中庸辑略临海石子重著今亡
    按克斋先生中庸辑略宋志作十先生中庸
    集解朱子章句实本之章句行而石氏之书
    流传日寡此谢鸣治赤城续志谓其已亡也
    近其裔孙佩玉始刻之新昌家塾
卷一百五十二 第 8b 页 WYG0679-0140b.png
朱子(熹/)中庸辑略
  宋志二卷
   存
 陈振孙曰晦庵既为章句复取石子重所集解删其
 繁乱名以辑略其取舍之义则或问详之
 赵希弁曰晦翁先生既定著章句于经文之下又述
 平时问荅所疑以为或问中庸又述辑略两卷盖集
 伊洛诸儒之说也希弁所藏各两本岳麓书院精舍
卷一百五十二 第 9a 页 WYG0679-0140c.png
 及白鹿洞书院所刋者
 唐顺之序曰中庸辑略凡二卷初宋儒新昌石
 重采二程先生语与其弟子游杨谢侯诸家之说中
 庸者为集解凡几卷朱子因而芟之为辑略其后朱
 子既自采二程先生语入章句中其于诸家则又著
 为或问以辨之自章句或问行而辑略集解二书因
 以不著于世友人御史新昌吕信卿宿有志于古人
 之学且谓子重其乡人也因购求此二书而余以所
卷一百五十二 第 9b 页 WYG0679-0140d.png
 藏宋板辑略本授之已而吕子巡按江南则属武进
 李令板焉而集解则不可复见矣序曰盖古之乱吾
 道者常在乎六经孔氏之外而后之乱吾道者常在
 乎六经孔氏之中昔者世教衰而方术竞出阴阳老
 墨名法尝与儒并立而为六家为九流其道不相为
 谋而相与时为盛衰佛最晚出其说最盛至与吾儒
 并立然其不相谋而相盛衰也则亦与六家九流同
 其不相为谋也则是不得相乱也呜呼六经孔氏之
卷一百五十二 第 10a 页 WYG0679-0141a.png
 教所以别于六家九流与佛而岂知其后也六家九
 流与佛之说窜入于六经孔氏之中而莫知辨也说
 易者以阴阳或以老庄是六经孔氏中有阴阳家有
 老家矣说春秋者以法律说礼者以形名度数是六
 经孔氏中有名家有法家矣说论语者以尚同之与
 兼爱尚贤明鬼是六经孔氏中有墨家矣性不可以
 善恶言其作用是性之说乎心不可以死生言其真
 心常住之说乎是六经孔氏中有佛家矣六家九流
卷一百五十二 第 10b 页 WYG0679-0141b.png
 与佛之与吾六经孔氏并也是门外之戈也六家九
 流与佛之说窜入于六经孔氏之中而莫之辨也是
 室中之戈也虽然六经九流之窜于吾六经孔氏也
 其为说也粗而其为道也小犹易辨也佛之窜于吾
 六经孔氏也则其为道也宏以阔而其为说也益精
 以密儒者曰体用一原佛者曰体用一原儒者曰显
 微无间佛者曰显微无间其孰从而辨之嗟乎六经
 孔氏之旨与伊洛之所以讲于六经孔氏之旨者固
卷一百五十二 第 11a 页 WYG0679-0141c.png
 具在也苟有得乎其旨而自信乎吾之所以一原无
 间者而后彼之所谓一原无间者可识矣儒者于喜
 怒哀乐之发未尝不欲其顺而达之其顺而达之也
 至于天地万物皆吾喜怒哀乐之所融贯而后一原
 无间者可识也佛者于喜怒哀乐之发未尝不欲其
 逆而消之其逆而消之也至于天地万物泊然无一
 喜怒哀乐之交而后一原无间者可识也其机尝主
 于逆故其所谓旋闻反见与其不住色声香触乃在
卷一百五十二 第 11b 页 WYG0679-0141d.png
 于闻见色声香触之外其机尝主于顺故其所谓不
 睹不闻与其无声无臭者乃即在于睹闻声臭之中
 虽其求深于内者穷深极微几于吾圣人不异而其
 天机之顺与逆有必不可得而强同者子程子曰圣
 人本天释氏本心又曰善学者却于已发之际观之
 是中庸之旨而百家之所不能驾其说群儒之所不
 能乱其真也彼游杨谢侯诸家之说其未免于疵矣
 乎吾弗敢知然而醇者大矣其未能不浸淫于老与
卷一百五十二 第 12a 页 WYG0679-0142a.png
 佛乎吾弗敢知然而师门之绪言盖多矣学者精择
 之而已矣则是书其遂可废乎是信卿所为刻以待
 学者之意也
中庸章句
  宋志一卷
   存
 黄震曰会稽石集濂溪以下十人之说晦庵先生
 因其集解删成辑略别为章句以总其归又为或问
卷一百五十二 第 12b 页 WYG0679-0142b.png
 以明其所以去取之意已无馀蕴矣吴郡卫湜集解
 乃增入石氏元本又附入石氏元所不集与晦庵以
 后诸皆取之晦庵章句虽亦错杂其间意若反有未
 满于晦庵者天台贾蒙为集解杂列诸家若晦庵章
 句之说特见一二而已晦庵以命世特出之才任万
 世道统之托平生用力尽在四书四书归宿萃于中
 庸而二家之所见如此何哉
 郑明选曰子思作中庸朱子定为三十章按孔丛子
卷一百五十二 第 13a 页 WYG0679-0142c.png
 云子思撰中庸之书四十九篇不当作三十章
中庸或问
  宋志二卷
   存
马氏(之纯/)中庸解
  一卷
   佚
薛氏(季宣/)中庸说
卷一百五十二 第 13b 页 WYG0679-0142d.png
  一卷
   佚
倪氏(思/)中庸集义
  宋志一卷
   佚
熊氏(节/)中庸解
  三卷
   未见(一斋书目有/)
卷一百五十二 第 14a 页 WYG0679-0143a.png
 姓谱节字端操建阳人庆元中官通直郎
项氏(安世/)中庸说
  宋志一卷
   未见(一斋书目有/)
黄氏(干/)中庸总论 续说
  各一篇
   存
熊氏(以宁/)中庸续说
卷一百五十二 第 14b 页 WYG0679-0143b.png
  一卷
   佚
 闽书建阳人从朱文公游举进士授光泽簿
林氏(夔孙/)中庸章句
  一卷
   佚
 闽书夔孙字子武福州人从朱文公游嘉定中特奏
 名为县尉
卷一百五十二 第 15a 页 WYG0679-0143c.png
孙氏(调/)中庸发题
  一卷
   佚
蔡氏(渊/)中庸通旨
  一卷
   未见
刘氏(黻/)中庸就正录
  一卷
卷一百五十二 第 15b 页 WYG0679-0143d.png
   佚
 叶绍翁曰考亭解中庸真文忠德秀观之曰生我者
 太极也成我者先生也吾其敢忘先生乎而考亭之
 门人刘黻字季文号静春与文忠为友而辈行过之
 乃大不取其师之说其自为论则曰维天之命于穆
 不已惟人受天地之中以生故谓之性而贵于物焉
 汤诰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常性吾夫子曰
 天地之性人为贵是则人之性岂物之所得而儗哉
卷一百五十二 第 16a 页 WYG0679-0144a.png
 或疑万物通谓之性奚独人愚曰是固然矣然此既
 曰性则有气质矣又安可合人物而言以自乱其本
 原也凡混人物而为一者必非识性者也今皆不取
 至如孟子道性善亦只谓人而已文忠公与静春辩
 各主其说或当燕饮旅酬之顷静春必与公辩极而
 争起公引觞命静春曰某窃笑汉儒聚讼吾侪岂可
 又为后世所笑姑各行所学而已刘犹力持其说不
 已著为就正录云昔子思作中庸篇端有曰天命之
卷一百五十二 第 16b 页 WYG0679-0144b.png
 谓性率性之谓道是专言乎人而不杂乎物也其发
 明性命开悟天下后世至矣而或者必曰此两句兼
 人物而言嗟夫言之似也而差也尝考古先圣贤凡
 言性命有兼人物而言者有专以人言而不杂乎物
 者易之乾彖曰各正性命乐记亦曰则性不同矣是
 乃兼人物而言然既曰各有不同则人物之分亦自
 昭昭假如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或兼人物而言
 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当如告子之
卷一百五十二 第 17a 页 WYG0679-0144c.png
 见告子孟子之高弟彼其把柳湍水之喻食色无善
 不善之说纵横缪戻固无足取至于生之谓性孟子
 辩焉而未详得无近是而犹有可取者耶善乎朱文
 公辟之曰告子徒知知觉运动之蠢然者人与物同
 而不知仁义礼智之粹然者人与物异此其一言破
 千古之惑我文公真有大功于性善如此文忠已不
 及登文公之门闻而知之者也其读中庸默与文公
 合静春见而知者乃终不以先生之说中庸为是何
卷一百五十二 第 17b 页 WYG0679-0144d.png
 与
徐氏(宇/)中庸说
  一卷
   存
 戴铣曰宇字居父永嘉人朱子称其务学求师志尚
 坚确
万氏(人杰/)中庸说
  一卷
卷一百五十二 第 18a 页 WYG0679-0145a.png
   佚
 
 
 
 
 
 
 
卷一百五十二 第 18b 页 WYG0679-0145b.png
 
 
 
 
 
 
 
 经义考卷一百五十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