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一百四十九 第 1a 页 WYG0278-0577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旧五代史卷一百四十九
  宋门下侍郎参知政事监修国史薛居正等撰
 志十一
  职官志
夫官非位无以分贵贱位非品无以定高卑是以历代
史官咸有所纪皆穷源而讨本期与世以作程迨乎唐
祚方隆玄宗在宥采累朝之故事考众职之遐源申命
卷一百四十九 第 1b 页 WYG0278-0577d.png
才臣著成六典其勋阶之等级品职之重轻则已备载
于其中矣故今之所撰不敢相沿祖述五代之命官以
踵百王之垂范或釐革升降则谨而志之俾后之为天
官卿者得以观焉
梁开平三年三月诏升尚书令为正一品按唐六典尚
书正二品是时以将授赵州王镕此官故升之 后唐
天成四年八月诏曰朝廷每有将相恩命准往例诸道
节度使带平章事兼侍中中书令并列衔于敕牒后侧
卷一百四十九 第 2a 页 WYG0278-0578a.png
书使字今两浙节度使钱镠是元帅尚父与使相名殊
承前列衔久未改正湖南节度使马殷先兼中书令之
时理宜齿于相位今守太师尚书令是南省官资不合
列署敕尾今后每署将相敕牒宜落下钱镠马殷官位
仍永为常式
梁开平二年四月改左右丞为左右司侍郎避庙讳也
至后唐同光元年十月复旧为左右丞 后唐长兴元
年九月诏曰台辖之司官资并设左右貂素来相类左
卷一百四十九 第 2b 页 WYG0278-0578b.png
右揆不至相悬以此比方岂宜分别自此宜升尚书右
丞官品与左丞并为正四品
  右都省
后唐长兴四年九月敕冯赟有经邦之茂业宜进位于
公台但缘平章事字犯其父名不欲斥其家讳可改同
平章事为同中书门下二品后至周显德中枢密使吴
廷祚亦加同中书门下二品避其讳也 晋天福五年
二月敕以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并为清望正三品九月
卷一百四十九 第 3a 页 WYG0278-0578c.png
诏曰六典云中书舍人掌侍奉进奏参议表章凡诏旨
制敕玺书策命皆按故事起草进画既下则署而行之
其禁有四一曰漏泄二曰稽缓三曰违失四曰忘误所
以重王命也古昔已来典实斯在爰从近代别创新名
今运属兴王事从师古俾仍旧贯以耀前规其翰林学
士院公事宜并归中书舍人 七年五月中书门下上
言有司检寻长兴四年八月二十一日敕准官品令侍
中中书令正三品按会要大历二年十一月升为正二
卷一百四十九 第 3b 页 WYG0278-0578d.png
品左右常侍从三品按会要广德二年五月升为正三
品门下中书侍郎正四品大历二年十一月升为正三
品谏议大夫正五品按续会要会昌二年十二月升为
正四品以备中书门下四品之阙御史大夫从三品会
昌二年十二月升为正三品御史中丞正五品亦与大
夫同时升为正四品敕宜各准元敕处分仍添入令文
永为定制又诏门下侍郎班在常侍之下俸禄同常侍
 周显德五年六月敕諌议大夫宜依旧正五品上仍
卷一百四十九 第 4a 页 WYG0278-0579a.png
班位在给事中之下按唐典諌议大夫四员正五品上
皆隶门下省班在给事中之下至会昌二年十一月中
书门下奏升为正四品下仍分为左右以备两省四品
之阙故其班亦升在给事中之上近朝自諌议大夫拜
给事中者官虽序迁位则降等至是以其迁次不备故
改正焉
  右两省
后唐清泰二年十一月制以前同州节度使检校太尉
卷一百四十九 第 4b 页 WYG0278-0579b.png
同平章事冯道为守司空时议者曰自隋唐以来三公
无职事自非亲王不恒置于宰臣为加官无单置者道
在相位时带司空及罢镇未命官议者不练故事率意
行之及制出言议纷然或云便可综中书门下事或云
须册拜开府及就列无故事乃不就朝堂叙班台官两
省官入就列方入宰臣退踵后先退刘煦又以罢相为
仆射出入就列一与冯道同议者非之及晋天福中以
李鏻为司徒周广顺初以窦贞固为司徒苏禹圭为司
卷一百四十九 第 5a 页 WYG0278-0579c.png
空遂以为例议者不复有云
  右三公
后唐天成元年夏六月以李琪为御史大夫自后不复
除 其年冬十一月丙子诸道进奏官上言今月四日
中丞上事臣等礼合至台比期不越前规依旧传语忽
蒙处分通出寻则再取指挥要明审的又蒙问大夫相
公上事日如何臣等诉云大夫曾为宰相进奏官伏事
中书事体之间实为旧吏若以别官除授合云传语劳
卷一百四十九 第 5b 页 WYG0278-0579d.png
来又坚令通出臣等出身藩府不会朝仪拒命则恐有
奏闻遵禀则全隳则例伏恐此后到台参贺仪则不定
者诏曰御史台是大朝执宪之司乃四海绳违之地凡
居中外皆不整齐藩侯尚展于公参邸吏岂宜于抗礼
遽观论列可验侮轻但以丧乱孔多纪纲隳紊霜威扫
地风宪销声今则景运惟新皇图重正稍加提举渐止
浇讹宜令御史台凡关旧例并须举行如不禀承当行
朝典时卢文纪初拜中丞领事于御史府诸道进奏官
卷一百四十九 第 6a 页 WYG0278-0580a.png
来贺文纪曰事例如何台吏乔德威等言朝廷在长安
日进奏官见大夫中丞如胥吏见长官之礼及梁氏将
革命本朝微弱诸藩强据人主大臣姑息邸吏时中丞
上事邸吏虽至皆于客次传语竟不相见自经兵乱便
以为常文纪令台吏谕以旧仪相见据按端简通名赞
拜邸吏辈既出怒不自胜相率于閤门求见腾口喧诉
明宗谓赵凤曰进奏官比外何官凤对曰府县发递祗
候之流也明宗曰乃吏役耳安得慢吾法官乃下此诏
卷一百四十九 第 6b 页 WYG0278-0580b.png
晋天福五五年二月以御史中丞为清望正四品按唐
典御史中丞正五品上今始升之三年三月壬戌御史
台奏按六典侍御史掌纠举百寮推鞫狱讼居上者判
台知公廨杂事次知西推赃赎三司受事次知东推理
匦敕宜依旧制遂以驾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刘
皞为河南尹自是无省郎知杂者 开运二年八月敕
御史台准前朝故事以郎中员外郎一人兼侍御史知
杂事近年停罢独委年深御史知杂振举之间纪纲未
卷一百四十九 第 7a 页 WYG0278-0580c.png
峻宜遵旧事庶叶通规宜却于郎署中选清慎强干者
兼侍御史知杂事
  右御史台
昔唐朝择中官一人为枢密使以出纳帝命(职官分纪/唐枢密使)
(与两军中尉谓之四贵天祐元年废项安世家说唐于/政事堂后列五房有枢密房以主曹务则枢密之任宰)
(相主之未始他付其后宠任/宦人始以枢密归之内侍)至梁开平元年五月改枢
密院为崇政院始命敬翔为院使仍置判官一人自后
改置副使一人 二年十一月置崇政院直学士二员
卷一百四十九 第 7b 页 WYG0278-0580d.png
选有政术文学者为之其后又改为直崇政院 后唐
同光元年十月崇政院依旧为枢密院命宰臣郭崇韬
兼枢密使亦置直院一人 晋天福四年四月以枢密
副使张从恩为宣徽使权废枢密院故也先是晋祖以
宰臣桑维翰兼枢密使恳求免职只在中书遂以宣徽
使刘处让代之每有奏议多不称旨其后处让丁忧乃
以枢密印付中书门下故有是釐改也 开运元年六
月敕依旧置枢密院以宰臣桑维翰兼枢密使从中书
卷一百四十九 第 8a 页 WYG0278-0581a.png
门下奏请也 周显德六年六月命司徒平章事范质
礼部尚书平章事王溥并参知枢密院事
梁开平元年四月始置建昌院以博王友文判院事以
太祖在藩时四镇所管兵车赋税诸色课利按旧簿籍
而主之其年五月中书门下奏请以判建昌院事为建
昌宫使仍以东京太祖潜龙旧宅为宫也二年二月以
侍中(案原本有阙文据五代会要/以侍中韩建判建昌宫事)判建昌宫事至十月
以尚书兵部侍郎李皎为建昌宫副使三年九月以门
卷一百四十九 第 8b 页 WYG0278-0581b.png
下侍郎平章事薛贻矩兼延资库使判建昌宫至四年
十二月以李振为建昌宫副使乾化二年五月以门下
侍郎平章事于兢兼延资库使判建昌宫事其年六月
废建昌宫以河南尹魏王张宗奭为国计使凡天下金
榖兵戎旧𨽻建昌宫者悉主之至后唐同光四年二月
以吏部尚书李琪为国计使自后废其名额不置
后唐同光元年十一月以左监门卫将军判内侍省李
绍宏兼内勾凡天下钱榖簿书悉委裁遣自是州县供
卷一百四十九 第 9a 页 WYG0278-0581c.png
帐繁费议者非之又内勾之名人以为不祥之言二年
正月敕盐铁度支户部三司凡关钱物并委租庸使管
辖踵梁之旧制也天成元年四月诏废租庸院依旧为
盐铁户部度支三司委宰臣一人专判 长兴元年八
月以许州节度使张延朗行工部尚书充三司使班在
宣徽使之下三司置使自延朗始也唐朝已来户部度
支掌泉货盐铁时置使名户部度支则尚书省本司郎
中侍郎判其事天宝中杨慎矜王鉷杨国忠继以聚货
卷一百四十九 第 9b 页 WYG0278-0581d.png
之术媚上受宠然皆守户部度支本官别带使额亦无
所改作下及刘晏第五琦亦如旧制自后亦以宰臣各
判一司不置使额乾符后天下兵兴随处置租庸使以
主调发兵罢则停梁时乃置租庸使专天下泉货庄宗
中兴秉政者不闲典故踵梁朝故事复置租庸使以魏
博故吏孔谦专使务敛怨于下斲丧王室者实租庸之
弊故也洎明宗嗣位思革其弊未及下车乃诏削除使
名但命重臣一人判其事曰判三司至是延朗自许州
卷一百四十九 第 10a 页 WYG0278-0582a.png
入再掌国计白于枢密使请置三司名宣下中书议其
事宰臣以旧制覆奏授延朗特进行工部尚书充诸道
盐铁转运等使兼判户部度支事从旧制也明宗不从
竟以三司使为名焉
梁开平三年正月改思政殿为金銮殿至乾化元年五
月置大学士员始命崇政院使敬翔为之前朝因金峦
坡以为门名与翰林院相接故为学士者称金銮焉梁
氏因之以为殿名仍改峦为銮从美名也大学士与三
卷一百四十九 第 10b 页 WYG0278-0582b.png
馆大学士同(青箱杂记梁祖都汴庶事草创贞明中始于/今右长庆门东北创小屋数十间为三馆湫)
(隘尤甚又周庐徼道咸出其间卫士驺/卒朝夕喧杂每受诏撰述皆移他所)
后唐天成元年五月敕翰林学士尚书户部侍郎知制
诰冯道翰林学士中书舍入赵凤俱以本官充端明殿
学士非旧号也时明宗登位每四方书奏多令枢密使
安重诲读之不晓文义于是孔循献议始置端明殿学
士之名命道等为之 二年正月敕端明殿学士宜令
班在翰林学士上今后如有转改仍只于翰林学士内
卷一百四十九 第 11a 页 WYG0278-0582c.png
选任初置端明殿学士名目如三馆之例职在官下赵
凤转侍郎遣人讽任圜移职在官上至今为例(职官分/纪晋天)
(福五年废端明殿学士开运元年/桑维翰为枢密使复奏置学士)
同光元年四月置护銮书制学士以尚书仓部员外郎
赵凤为之时庄宗初建号故特立此名非故事也八月
赐翰林学士承旨户部尚书卢质论思匡佐功臣亦非
常例也
天成三年八月敕掌纶之任擢才以居或自初命而升
卷一百四十九 第 11b 页 WYG0278-0582d.png
或自显秩而授盖重厥职靡系其官虽事分皆同而行
缀或异诚由往日未有定规议官位则上下不恒论职
次则后先未当宜行显命以正近班今后翰林学士入
院并以先后为定惟承旨一员出自朕意不计官资先
后在学士之上仍编入翰林志其年十一月敕新除翰
林学士张昭远早践纶闱久司史笔曾居宪府累陟贰
卿今既擢在禁林所宜别宣班序其立位宜次崔棁(宋/史)
(张昭传晋天福二年宰相桑维翰荐昭为翰林学士内/署故事以先后入为次不系官序特诏昭立位次承旨)
卷一百四十九 第 12a 页 WYG0278-0583a.png
(崔棁据宋史则此敕当在晋天福中是/书系于唐天成三年后疑原本有脱误) 晋开运元年
六月敕翰林学士与中书舍人分为两制各置六员偶
自近年权停内署况司诏命必在深严将使从宜却仍
旧贯宜复置翰林学士院 周显德五年十一月诏曰
翰林学士职系禁庭地居亲近与班行而既异在朝请
以宜殊起今后当直下直学士并宜令逐日起居其当
直学士仍赴晚朝旧制翰林院学士与常参官五日一
度起居时世宗欲令朝夕谒见访以时事故有是诏
卷一百四十九 第 12b 页 WYG0278-0583b.png
  右内职
后唐天成三年五月诏曰开府仪同三司阶之极太师
官之极封王爵之极上柱国勋之极近代已来文臣官
阶稍高便授柱国岁月未深便转上柱国武资不计何
人初官便授上柱国官爵非无次第阶勋备有等差宜
自此时重修旧制今后凡是加勋先自武骑尉经十二
转方授上柱国永作成规不令踰越虽有是命竟不革
前例
卷一百四十九 第 13a 页 WYG0278-0583c.png
  右勋格
后唐清泰二年秋九月庚申尚书考功上言今年五月
翰林学士程逊所上封事内请自宰相百执事外镇节
度使刺史应系公事官逐年书考较其优劣遂检寻唐
书六典会要考课令书考第从之时议者曰考绩之法
唐尧三代旧制西汉以刺史六条察郡守五曹尚书综
庶绩法尤精察吏有检绳汉末乱离旧章弛废魏武于
军中权制品第议吏清浊用人按吏顿爽前规隋唐已
卷一百四十九 第 13b 页 WYG0278-0583d.png
来始著于令汉代郡守入为三公魏晋之后政在中书
左右仆射知政事午前视禁中午后视省中三台百职
无不统摄以是论之宰辅凭何较考自天宝末权置使
务已后庶事因循尚书诸司渐致有名无实废坠已久
未知凭何督责程逊所上亦未详本源其时所司虽有
举明大都诸官亦无考较之事
  右较考
梁开平元年四月诏开封府司录参军及六曹椽属宜
卷一百四十九 第 14a 页 WYG0278-0584a.png
各置一员两畿赤县置令簿尉各一员 二年十月省
诸道州府六曹掾属只留户曹一员通判六曹 后唐
同光元年十一月中书门下奏诸寺监各请只置大卿
监祭酒司业各一员博士两员其馀官属并请权停惟
太常寺事关大礼大理寺事关刑法除太常博士外许
更置丞一员其王府及东宫属司天五官正奉御之类
凡不急司存并请未议除授其诸司郎中员外郎应有
双曹处且署一员左右散骑常侍諌议大夫给事中起
卷一百四十九 第 14b 页 WYG0278-0584b.png
居郎起居舍人补阙拾遗各置一半三院侍御史仍委
御史中丞条理申奏即日停罢朝官仍各录名氏具罢
任月日留在中书候见任官满二十五个月并据资品
却与除官从之 周显德五年十二月诏两京五府少
尹司录参军先各置两员起今后只置一员六曹判司
内只置户曹法曹各一员其馀及诸州支使两蕃判官
并省
  右增减
卷一百四十九 第 15a 页 WYG0278-0584c.png
梁开平元年五月改御食使为司膳使小马坊使为天
骥使文思院使为乾文院使同和院使为仪鸾院使其
年又改城门郎为门局郎避庙讳也唐同光元年十一
月依旧为城门郎 后唐天成元年十一月诏曰雄武
军节度使官衔内宜兼押蕃落使(职官分纪长兴元年/分飞龙院为左右院)
(以小马坊为/右飞龙院) 二年七月诏曰顷因本朝亲王遥镇其
在镇者遂云副大使知节度事但年代已深相沿未改
今天下侯伯并正节旄惟东西两川未落副大使字宜
卷一百四十九 第 15b 页 WYG0278-0584d.png
令今后只言节度使 晋天福五年四月丙午诏曰承
旨者承时君之旨非近侍重臣无以禀朕命宣予言是
以大朝会宰臣承旨草制诏学士承旨若无区别何表
等威除翰林承旨外殿前承旨宜改为殿直密院承旨
宜改为承宣御史台三司阖门客省所有承旨并令别
定其名 周广顺二年十二月诏改左右威卫复为屯
卫避御名也
  右改制
卷一百四十九 第 16a 页 WYG0278-0585a.png
后唐同光二年三月中书门下奏纠辖之任时谓外台
宰字之官古称列爵如非朝命是废国章近日诸道多
是各列官衔便指州县请朝廷之正授树藩镇之私恩
颇乱规程宜加条制自今后大镇节度使管三州已上
者每年许奏管内官三人如管三州以下者许奏管内
官二人仍须有课绩尤异方得上闻若止于检慎无瑕
科徵及限是守常道只得书考旌嘉不得特有荐奏其
防禦使每年只许奏一人若无尤异不得奏荐刺史无
卷一百四十九 第 16b 页 WYG0278-0585b.png
奏荐之例不得辄乱规程其年八月中书奏伪庭之时
诸藩参佐皆从除授自今后诸道除节度副使两使判
官除授外其馀职员并诸州军事判官各任本处奉辟
其军事判官仍不在奏官之限所冀招延之礼皆合于
前规简辟之间无闻于滥举从之 长兴二年十一月
诏曰阙员有限人数常多须以高低定其等级起今后
两使判官罢任后宜一年外与比拟书记支使防禦团
练判官等二年外推巡防禦团练推官军事判官等并
卷一百四十九 第 17a 页 WYG0278-0585c.png
三年后与比拟仍每遇除授量与改转官资或阶勋或
职资其有殊常勤绩者别议优升若有文学知术超迈
群伦或为众所称或良知迥举察验的实者不拘年月
之限 清泰二年八月中书门下上言前大御监五品
升朝官西班将军皆在任许满二十五月如冲替已经
二十月即别任用少卿监旧例三任四任方入大卿监
五品三任四任方入少卿监今后并秪三任逐任须月
限满无殿责者便入此官西班将军罢任一年许求官
卷一百四十九 第 17b 页 WYG0278-0585d.png
旧例三任四任方入大将军今祗无殿责或曾任金吾
将街使藩镇刺史特敕并不拘此例诸道除两使判官
外书记已下任自辟请应朝官除外任罢任后一年方
许陈乞诸道宾席未曾升朝者若官兼三院御史即除
中下县令兼大夫中丞秘书少监郎中员外郎与清资
初任升朝官检校官至尚书常侍秘书监庶子升朝便
与少卿监诸州防禦团练判推官并请本州辟诸中书
不更除授应出选门官带三院御史供奉里行及省衔
卷一百四十九 第 18a 页 WYG0278-0586a.png
罢任后周年许陈乞诸州别驾不除令录仍守本官月
限得替后一年许陈乞长史司马因摄奏正未有官者
送名从之 三年五月乙未诏曰近以内外臣寮出入
迭处稍均劳逸免滞转迁应两司判官畿赤令取郎中
员外补阙拾遗三丞五博少列宫寮选择擢任一则俾
藩方侯伯别耀宾阶次则致朝列人臣备谙时政今后
或有满阙便宜依此施行 周广顺元年夏五月辛已
诏朝廷设爵命官求贤取士或以资叙进或以科级升
卷一百四十九 第 18b 页 WYG0278-0586b.png
至有白首穷经方谐一第半生守选始遂一官是以国
无幸民士不滥进近年州郡奏廌多无出身前官或因
权势书题或是衷私请托既难阻意便授真恩遂使躁
求侥倖之徒争游捷径辛苦孤寒之士尽泣穷途将期
激浊扬清所宜循名责实今后州府不得奏荐无前官
及无出身人如有奇才异行越众超群亦许具名以闻
便可随表赴阙当令有司考试朕亦亲自披详断其否
臧俾之升黜庶使人不谬举野无遗才 显德二年六
卷一百四十九 第 19a 页 WYG0278-0586c.png
月诏两京诸道州府留守判官两使判官少尹防禦团
练军事判官今后并不得奏荐其防禦团练刺史州各
置推官一员
  右釐革
晋天福三年十一月起居郎殷鹏上言窃闻司封格式
内外文武臣寮才升朝籍者无父母便与追封赠父母
在即未叙未封以臣所见诚为不可此则轻生者而重
死者弃今人而录故人其荣何有其理安在又云父母
卷一百四十九 第 19b 页 WYG0278-0586d.png
在品秩及格者即以封其母不加其父便加邑号兼曰
太君遂令妻则旁若无夫子则上若无父岂有父则贱
而母则贵夫则卑而妻则尊若谓其父未合加恩安得
其母受赐若谓以子便合贵曷得其父不先封伏以父
尊母卑天地之道尊无二上国家同体今授封父无爵
名教不顺莫大于兹臣伏乞自今后文武臣寮父母在
其父母已有官爵者即叙进资品以及格式或不任禄
仕即可授以致仕或同正官所贵得以叙封妻室即父
卷一百四十九 第 20a 页 WYG0278-0587a.png
母俱荣孝子无不逮之感闺门交映圣君覃庆赏之恩
噫荷陛下孝治之风受陛下荣亲之禄者静而屈指不
过数人陛下得以特议举行编为令式劝天下之为善
令域中之望风自然见前代之阙文成我朝之盛典况
唐长兴元年德音内一节应在朝中外臣寮父母在并
与加恩司封不行明制坚执前文傥布新恩兼合旧敕
庶使事君事父恒遵一体之规为子为臣不失两全之
义臣又闻司封令式内外臣寮官阶及五品已上者即
卷一百四十九 第 20b 页 WYG0278-0587b.png
与封妻荫子固不分于清浊但秪言其品秩且諌议大
夫给事中中书舍人并是五品赞善大夫洗马中允奉
御等亦是五品若论朝廷之委任宰臣之拟论出入之
阶资中外之瞻望则天壤相悬矣及其叙封乃为一贯
相沿至此甚非而况北省为陛下侍从之臣南宫掌陛
下经纶之务宪台执陛下纪纲之司首冠群寮总为三
署当职尤重责望非轻此则清列十年不遂显荣之愿
彼则杂班两任便承封荫之恩事不均平理宜改革伏
卷一百四十九 第 21a 页 WYG0278-0587c.png
乞自今后应诸官及五品已上者即依旧制施行应三
署清望官及六品已上便与封荫清浊既异品秩宜升
仍下所司议为恒式从之 汉乾祐元年七月诏尚书
省集议内外臣寮父在母承子荫叙封追封合加太字
否以闻尚书省奏议曰今详前后敕条凡母皆加太字
存殁并同此即是父殁母存即叙封进封内加太字母
殁追封亦加太字故云存殁并同若是父字据敕格无
载为母加太字处若以近敕因子贵与父命官父自有
卷一百四十九 第 21b 页 WYG0278-0587d.png
官即妻从夫品可以封妻父在不合以其子加母太字
若虽有因子之官其品尚卑未得荫妻亦不合用子荫
之限从之 周显德六年冬十二月壬辰尚书兵部上
言本司荫补千牛进马在汉乾祐中散失敕文自来只
准晋编敕及堂帖施行伏缘前后不同请别降敕命诏
曰今后应荫补子孙宜令逐品许补一人直候转品方
得更补不得于本品内重叠收补如是所补人有身故
除名落藩废疾及应举及第内只许于本品内再补一
卷一百四十九 第 22a 页 WYG0278-0588a.png
人太子进马太子千牛不用收补詹事依祭酒例施行
兵部尚书侍郎旧例不许收补宜许收补致仕官历任
中曾任在朝文班三品武班二品及丞郎给舍已上金
吾大将军节度防禦团练留后者方得补荫皇荫人其
祖父曾授著皇朝官秩方得收补应合收补人须是本
官亲子孙年貌合格别无渝滥方许施行馀从旧例处

  右封荫
卷一百四十九 第 22b 页 WYG0278-0588b.png
梁开平四年四月敕诸州镇使官秩无高卑并在县令
之下其年九月诏曰魏博管内刺史比来州务并委督
邮遂使曹官擅其威权州牧同于閒冗俾循通制宜塞
异端并宜依河南诸州例刺史得以专达时议者曰唐
朝宪宗时乌重胤为沧州节度使尝以河朔十六年能
抗拒朝命者以夺刺史权与县令职而自作威福耳若
二千石各得其柄又有镇兵虽安史挟奸岂能据一墉
而叛哉遂奏以所管德棣景三州各还刺史职分州兵
卷一百四十九 第 23a 页 WYG0278-0588c.png
并𨽻收管是后虽幽镇魏三道以河北旧风自相传袭
唯沧州一道独禀命受代自重胤制置使然也则梁氏
之更张正合其事矣 后唐长兴二年正月诏曰要道
才行则千岐共贯宏纲一举则万目毕张前王之法制
罔殊百代之科条悉在无烦改作各有定规守程式者
心逸日休率胸臆者心劳日拙天垂万象星辰之分野
靡差地载群伦岳渎之方隅不易傥各司其局则皆尽
其心且律令格式六典凡关庶政互有区分久不举行
卷一百四十九 第 23b 页 WYG0278-0588d.png
遂至隳紊宜准旧制令百司各于其间录出本局公事
巨细一一抄写不得漏落纤毫集成卷轴仍粉壁书在
公厅若未有廨署者文书委官司主掌仍每有新授官
到令自写录一本披寻或因顾问之时应对须知次第
无容旷阙每在执行使庶寮则守法奉公宰臣则提纲
振领必当彝伦攸叙所谓至道不繁何必期年然后报
政宜令御史台遍加告谕催促限两月内抄录及粉壁
书写须毕其间或有未可便行及曾釐革事件委逐司
卷一百四十九 第 24a 页 WYG0278-0589a.png
旋申中书门下当更参酌奏覆施行  其年八月敕今
后大理寺官员宜同台省官例升进其法直官比礼直官
任使 应顺元年春三月戊午宗正上言故事诸陵有
令丞各一员近令丞不俱置便委本县令兼之缘河南
洛阳是京邑恐兼令丞不便诏特置陵台令丞各一员
  右杂录
 
 
卷一百四十九 第 24b 页 WYG0278-0589b.png
 
 
 
 
 
 
 
 旧五代史卷一百四十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