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五 第 1a 页 WYG0277-0600c.png

旧五代史卷七十五
宋门下侍郎参知政事监修国史薛居正等撰
晋书第一
高祖纪一
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姓石氏讳敬瑭太原人也
本卫大夫碏汉丞相奋之后汉衰关辅乱子孙流汎西
裔故有居甘州者焉四代祖璟以唐元和中与沙陁军
卷七十五 第 1b 页 WYG0277-0600d.png

裨校以边功累官至朔州刺史天福二年追尊为孝安
皇帝庙号靖祖陵曰义陵祖妣秦氏追谥为孝安元皇
后三代祖郴早薨赠左散骑常侍追尊为孝简皇帝庙
号肃祖陵曰惠陵祖妣安氏追谥孝简恭皇后皇祖讳
翌任振武防禦使赠尚书右仆射追尊孝平皇帝庙号
睿祖陵曰康陵祖妣米氏追谥孝平献皇后皇考讳绍
雍番字臬捩鸡善骑射者经远大略事后唐武皇及庄
卷七十五 第 2a 页 WYG0277-0601a.png

赠太傅追尊为孝元皇帝庙号宪祖陵曰昌陵皇妣何
氏追谥孝元懿皇后帝即孝元之第二子也以唐景福
元年二月二十八日生于太原𣲖阳里时有白气充庭
人甚异焉及长性沈澹寡言笑读兵法重李牧周亚夫
行事唐明宗为代州刺史每深心器之因妻以爱女唐
庄宗闻其善射擢居左右明宗请隶大军从之后明宗
从庄宗征行命帝领亲骑号三讨军倚以心腹天祐十
卷七十五 第 2b 页 WYG0277-0601b.png

兵五万营于莘十三年二月鄩引兵突至清平薄于城
下庄宗自至甘陵兵未阵多为鄩所掩帝领十馀骑横
槊深入东西驰突无敢当者卒全部伍而还庄宗壮之
拊其背曰将门出将言不谬尔因颁以器帛复亲为啖
酥当时以为异恩由是知名明年鄩兵阵于莘之西北
明宗从庄宗酣战久之尘埃四合帝与明宗俱陷阵内
帝挺身跃剑反复转斗行数十里逐鄩于故元城之东
卷七十五 第 3a 页 WYG0277-0601c.png

设伏于无石山明宗为瑰所迫帝为后殿破梁军五百
馀骑按辔而还十二月庄宗与梁军大战于胡柳陂众
号十万总管周德威将左军杂以燕人前锋不利德威
死之庄宗率步众五千固守高陵以避敌之锐明宗独
完右广伏于土山之下顾谓帝曰梁人首获其利旌旗
甚整何计可以挫之帝曰腊后寒如此出手堕指彼多
步众易进难退莫若啜糒饮水徐而困之且超乘徒行
卷七十五 第 3b 页 WYG0277-0601d.png

暮梁军列于平野五六万人为一方阵麾游骑以迫唐
军帝曰敌将遁矣乃请明宗令士整胄宽而罗之命左
射军三百人鸣矢驰转渐束其势以数千骑合之迨夜
旌旗皆靡而一角先溃三面踵之其牙卒相击若火爆
之声横尸积甲不可胜计由是梁人势削庄宗进营德
胜渡十八年十月又从明宗战梁人于德胜渡败其将
戴思远杀二万馀人十九年战胡卢套唐军稍却帝睹
卷七十五 第 4a 页 WYG0277-0602a.png

二十年十月从明宗观梁人之杨村塞部曲皆不擐甲
俄而敌出不意以兵掩明宗刃将及背帝挟战戟而进
一击而凶酋落马者数辈明宗遂解其难是岁庄宗即
位于郑改元同光遣明宗越河悬军深入以取郓郓人
始不之觉帝以五十骑从明宗涉济突东门而入郓兵
来拒帝中刃翼明宗罗兵通衢嶷然不动会后骑继至
遂拔中城以据之既而平汴水灭梁室致庄宗一统集
卷七十五 第 4b 页 WYG0277-0602b.png

帝不好矜伐故也惟明宗心知之同光四年二月赵在
礼据邺为乱朝廷遣元行钦招之不下群议纷然以为
非明宗不可庄宗乃以明宗为统帅时帝从行至魏诸
军有变叩马请明宗帝河北明宗受霍彦威劝将自诉
于天子遂佯诺诸军亦恐事不果而散者甚众明宗所
全者惟常山一军而已西次魏县帝密言于明宗曰犹
豫者兵家大忌必若求诉宜决其行某愿率三百骑先
卷七十五 第 5a 页 WYG0277-0602c.png

之要害也据之可以自雪安有上将与三军言变他日
有平手乎危在顷刻不宜恬然明宗至相州遂分骁骑
三百付之遣帝由黎阳济河自汴西门而入因据其城
及明宗入汴庄宗亲统师亦至城之西北五里登高叹
曰吾不济矣由此庄宗从兵大溃来归明宗明宗寻遣
之令率兵为前锋趋汜水关俄而庄宗遇内难而崩是
月明宗入洛嘉帝之功自总管府都校署陜府兵马留
卷七十五 第 5b 页 WYG0277-0602d.png

充陜州保义军节度使岁未期而军民之政大治焉二
年二月加检校太傅兼六军诸卫副使进封开国伯增
食邑四百户是月帝赴阙以倅六军诸卫事故也八月
加食邑八百户实封一百户旌为政之效也十月明宗
幸汴以帝为御营使车驾次京水飞报汴州节度使朱
守殷叛明宗命帝董亲军倍道星行信宿及浚城一战
而拔之寻以帝为宣武军节度使侍卫亲领步军都指
卷七十五 第 6a 页 WYG0277-0603a.png

耀宗匡定保节功臣四月车驾还洛制加检校太傅同
中书门下平章事兴唐尹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五
月丁未加驸马都尉长兴元年二月明宗南郊礼毕加
检校太尉增食邑五百户寻诏归任时邺都繁富为天
下之冠而土俗犷悍民多争讼帝令投函府门一一览
之及踰年盈积几案滞于狱者甚众时论以此减之九
月东川董璋叛朝廷命帝为东川行营都招讨使兼知
卷七十五 第 6b 页 WYG0277-0603b.png

险艰粮运不继诏班师四月复兼六军诸卫副使六月
改河阳节度使仍兼兵柄是时秦王从荣奏伏见北面
频奏报契丹族移帐近塞吐浑突厥已侵边地戊兵虽
多未有统帅早宜命大将一人以安云朔明宗曰卿等
商量从荣与诸大臣奏曰将校之中惟石敬瑭康义诚
二人可行帝素不欲为禁军之制即奏曰臣愿此行明
宗曰卿为吾行事无不济及受诏不落六军副使帝复
卷七十五 第 7a 页 WYG0277-0603c.png

自幽州移帐言就放牧终冬不退其患深矣枢密使范
延光奏曰已议石敬瑭与康义诚北行然其定夺即在
宸旨帝奏曰臣虽不才争敢避事但进退惟命明宗曰
卿为吾行甚叶众议由是遂定丁亥加兼侍中太原尹
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兼大同振武彰国威塞等军蕃
汉步马军总管改赐竭忠匡运宁国功臣翼日宴于中
兴殿帝捧觞上寿因奏曰臣虽微怯惟边事敢不尽其
卷七十五 第 7b 页 WYG0277-0603d.png

宗泣下沾衿左右怪其过伤果与帝因此为诀不复相
见矣十二月明宗晏驾帝闻之长恸若丧考妣应顺天
年正月闵帝即位加中书令及增食邑帝性简俭未尝
以声色滋味辄自燕乐每公退必召幕客论民间利害
及刑政得失明而难犯事多亲决有店妇与军士讼云
曝粟于门为马所食而军士恳诉无以自明帝谓鞫吏
曰两讼未分何以为断可杀马刳肠而视其粟有则军
卷七十五 第 8a 页 WYG0277-0604a.png

肃然莫敢以欺事言者三月移镇常山所历方镇以孝
治为急见民间父母在昆弟分索者必绳而杀之勤于
吏事廷无滞讼常山属邑曰九门有人鬻地与异居兄
议价不定乃移于他人他人须兄立劵兄固抑之因诉
于令令以弟兄俱不义送府帝监之曰人之不义由牧
长新至教化所未能及吾甚愧焉若以至理言之兄利
良田弟求善价顺之则是沮之则非其兄不义之甚也
卷七十五 第 8b 页 WYG0277-0604b.png

乱推潞王为天子闵帝急诏帝赴阙欲以社稷为托闵
帝自洛阳出奔于卫相遇于途遂与闵帝回入卫州时
闵帝左右将不利于帝帝觉之因擒其从骑百馀人闵
帝知事不济与帝长恸而别帝遣刺史王宏贽安置闵
帝于公舍而去寻为潞王所害帝后长以此愧心焉清
泰元年五月复授太原节度使北京留守充大同振武
彰国威塞等军蕃汉马步总管二年夏帝屯军于忻州
卷七十五 第 9a 页 WYG0277-0604c.png

帝惧斩挟马将李喗已下三十馀人以徇乃止三年五
月移授郓州节度使进封赵国公仍改扶天启运中正
功臣寻降诏促帝赴任帝心疑之乃召僚佐议曰孤再
受太原之日主上面宣云与卿北门一生无议除改今
忽降此命莫是以去年忻州乱兵见迫过相猜乎又今
年千春节公主入觐当辞时谓公主曰尔归心甚急欲
与石郎反耶此疑我之状固且明矣今天子用后族委
卷七十五 第 9b 页 WYG0277-0604d.png

顺中少主出奔之日睹人情大去不能扶危持颠愤愤
于方寸者三年矣今我无异志朝廷自启祸机不可安
然死于道路况太原险固之地积粟甚多若且宽我我
当奉之若必加兵我则外告邻方北搆强敌兴亡之数
皎皎在天今欲发表称疾以俟其意诸公以为何如(王/堂)
(閒话晋祖在并部尝从容谓宾佐云近因昼寝忽梦若/顷年在洛京时与天子连镳于路过旧第谓子请某入)
(其地某逊让者数四不得已即促辔而入至厅事下马/升自阼阶西向而坐天子已驰车去矣其梦如此群僚)
卷七十五 第 10a 页 WYG0277-0605a.png

翰都押衙刘知远赞成密计遂拒末帝之命朝廷以帝
不奉诏降制削夺官爵即诏晋州刺史北面副招讨使
张敬达领兵围帝于晋阳帝寻命桑维翰诣诸道求援
契丹遣人复书诺之约以中秋赴义(辽史太宗纪云七/月丙申唐河东节)
(度使石敬瑭为其主所讨遣赵莹求救时赵德钓亦遣/使至河东复遣桑维翰来告急遂许兴师八月庚午自)
(将以援/敬瑭)六月北面招讨指挥使安重荣以部曲数千人
入城七月代州屯将安元信率一军与西河面先锋指
卷七十五 第 10b 页 WYG0277-0605b.png

迪等各率千馀骑来降是月外众攻我甚急帝亲当矢
石人心虽固廪食渐困九月辛丑契丹主率众自雁门
而入旌旗不绝五十馀里(辽史九月丁酉入雁门戊/戌次忻州己亥次太原)先
使人报帝云吾欲今日便破贼可乎帝使人驰告曰皇
帝赴难比要成功贼势至厚可明旦稳审议战未为晚
也使未达契丹已与南军驰将高行周符彦卿等合战
时张敬达杨光远列阵西山下士未及成伍而行周彦
卷七十五 第 11a 页 WYG0277-0605c.png

是夜帝出北门与戎王相见戎王执帝手曰恨会面之
晚因论父子之义(辽史敬瑭率官属来见帝执手抚慰/之契丹国志云敬瑭见契丹帝问曰)
(皇帝远来士马疲倦遽与唐大战而胜何也帝曰始我/谓唐必断雁门诸路伏兵险要不可得进使人侦视皆)
(无之是以长驱而深入我气方锐/乘此击之是以胜之敬瑭叹服)明日帝与契丹围敬
达营寨南军不复出矣帝与契丹本无结好自末帝见
迫之后遣腹心何福以刀错为信一言亲赴其难迅若
流电信天意耶已酉唐末帝率亲军步骑三万出次河
卷七十五 第 11b 页 WYG0277-0605d.png

使又诏魏博节度使范延光统本军二万人屯辽州十
月幽州节度使赵得钧领所部万馀人自上党吴儿谷
合延寿兵屯团柏谷与敬达寨相去百里弥月竟不能
相通(辽史初围晋安分遣精兵守其要害以/绝援兵之路赵延寿等皆逗留不进)十一月戎
王会帝于营谓帝曰我三千里赴义事须必成观尔体
猊恢廓识量深远真国主也天命有属时不可失欲徇
蕃汉群议册尔为天子帝饰让久之既而诸军劝请相
卷七十五 第 12a 页 WYG0277-0606a.png

衣冠授焉(辽史太宗纪十一年冬十月甲子封敬瑭/为晋王十一月丁酉册敬瑭为大晋皇帝)文
曰维天显九年岁次丙申十一月丙戌朔十二日丁酉
大契丹皇帝若曰于戏元气肇开树之以君天命不恒
人辅惟德故商政衰而周道盛秦德乱而汉图昌人事
天心古今靡异咨尔子晋王神钟睿哲天赞英雄叶梦
日以储祥应澄河而起运迨事数帝历试诸艰武略文
经乃由天纵忠规孝节固自生知猥以眇躬奄有北土
卷七十五 第 12b 页 WYG0277-0606b.png

承患难相济丹书未泯白日难欺顾予纂承罔敢失坠
尔惟近戚实系本枝所以予视尔若子尔待予犹父也
朕昨以独夫从珂本非公族窃据宝国弃义忘恩逆天
暴物诛剪骨肉离间忠良听任矫䛕威虐黎献华夷震
悚内外奔离知尔无辜为彼致害敢徵众旅来逼严城
虽并吞之志甚坚而幽显之情何负达予闻听深激愤
惊乃命兴师为尔除患亲提万旅远殄群凶但赴急难
卷七十五 第 13a 页 WYG0277-0606c.png

山鼓三作而僵尸遍野虽以遂予本志快彼群心将期
税驾金河班师玉塞矧今中原无主四海未宁茫茫生
民若坠涂炭况万几不可以暂废大宝不可以久虚拯
溺救焚当在此日尔有庇民之德格于上下尔有戡难
之勋光于区宇尔有无私之行通乎神明尔有不言之
信彰乎兆庶予懋乃德嘉乃丕绩天之历数在尔躬是
用命尔当践皇极仍以尔自兹并土首建义旗宜以国
卷七十五 第 13b 页 WYG0277-0606d.png

之阙礼行兹盛典成千载之大义遂我初心尔其永保
兆民勉持一德慎乃有位允执厥中亦惟无疆之休其
诫之哉礼毕帝鼓吹道从而归始梁开国之岁即前唐
天祐四年也潞州行营使李思安奏壶关县庶穰乡乡
人伐树树倒自分两片内有六字如左书云天十四载
石进梁祖令藏于武库然莫详其义至帝即位识者曰
天字取四字中两画加之于旁则丙字也四字去中之
卷七十五 第 14a 页 WYG0277-0607a.png

晋者进也国号大晋皆符契焉又帝即位之前一年岁
在乙未邺西有栅曰李固清淇合流在其侧栅有桥桥
下大鼠与蛇斗斗及日之申蛇不胜而死行人观者数
百识者志之后唐末帝果灭于申又末帝真定常山人
也有先人旧庐其侧有古佛刹刹有石像忽摇动不已
人皆异之及重围晋阳帝遣心腹何福轻骑求援北蕃
蕃主自将诸部赴之不以缯帛不以珠玉若响应声谓
卷七十五 第 14b 页 WYG0277-0607b.png

(丹主德光常昼寝梦一神人花冠美姿容辎軿甚盛忽/自天而下衣白衣佩金带执


(内一黑兔入德光怀而失之神人语德光曰石郎使人/唤女女须去觉告其母母忽之不以为异后复梦即前)
(神人也衣冠仪猊俨然如故曰石郎已使人来唤汝既/觉而惊复以告母母曰可命筮乃召巫筮言太祖从西)
(楼来言中国将立天王要尔为助尔须去未浃旬唐石/敬瑭反于河东为后唐张敬达所败亟遣赵莹持表重)
(赂许割燕云求兵为援契丹主曰我/非为石郎兴师乃奉天帝策使也)时援兵未至伪将
张敬达引军逼城设栅栅将成忽有大风暴雨栅无以
立后筑长城城就又为水潦所坏城终不能合晋阳有
卷七十五 第 15a 页 WYG0277-0607c.png

之经数日城西北闉正受敌处军候报称夜来有一人
长丈馀介金执殳行于城上久方不见帝心异之又牙
城有僧坊曰崇福坊之庑下西北隅有泥神神之首忽
一日有烟生其腾郁如曲突之状坊僧奔赴以为人火
所延及俯而视之无所有焉事寻达帝帝召僧之腊高
者问焉僧曰贫道见庄宗将得天下曾有此烟观此喷
涌甚于当时兆可知矣自此日旁多有五色云气如莲
卷七十五 第 15b 页 WYG0277-0607d.png

瑞更应何人又帝每诘旦使慰抚守陴者率以为常忽
一夕已瞑城上有号令之声声不绝者三帝使人问之
将吏云从上传来者皆知神助时城中复有数家井泉
暴溢不止及蕃军大至合势破之末帝之众似拉朽焉
斯天运使然非人力也是日帝言于戎王愿以雁门已
北及幽州之地为戎王寿仍约岁输帛三十万戎王许
之
卷七十五 第 16a 页 WYG0277-0608a.png

卷七十五 第 16b 页 WYG0277-0608b.png

旧五代史卷七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