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六十一左周黄列传 第五十一

体裁:史书
类别:历史

后汉书卷六十一 左周黄列传 第五十一

左雄

左雄字伯豪,南*(郡)**[阳]*涅阳人也。安帝时,举孝廉,稍迁冀州刺史。州部多豪族,好请托,雄常闭门不与交通。奏案贪猾二千石,无所回忌。

永建初,公车征拜议郎。时顺帝新立,大臣懈怠,朝多阙政,雄数言事,其辞深切。尚书仆射虞诩以雄有忠公节,上疏荐之曰:「臣见方今公卿以下,类多拱默,以树恩为贤,尽节为愚,至相戒曰:『白璧不可为,容容多后福。』[一]伏见议郎左雄,数上封事,至引陛下身遭难□,以为警戒,实有王臣蹇蹇之节,周公谟成王之风。[二]宜擢在喉舌之官,必有匡弼之益。」由是拜雄尚书,再迁尚书令。上疏陈事曰:  注[一]容容犹和同也。言不可独为白玉之清絜,当与觿人和同。

注[二]谟,谋也。即尚书立政、无逸篇之类也。

臣闻柔远和迩,莫大宁人,宁人之务,莫重用贤,用贤之道,必存考黜。是以□陶对禹,贵在知人。「安人则惠,黎民怀之。」[一]分伯建侯,代位亲民,民用和穆,礼让以兴。故诗云:「有渰凄凄,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二]  及幽、厉昏乱,不自为政,[三]□艳用权,七子党进,贤愚错绪,深谷为陵。

故其诗云:「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又曰:「哀今之人,胡为虺蜴?」言人畏吏如虺蜴也。[四]宗周既灭,六国并秦,坑儒泯典,僄革五等,更立郡县,[五]  县设令长,郡置守尉,什伍相司,封豕其民。[六]大汉受命,虽未复古,然克慎庶官,蠲苛救敝,悦以济难,抚而循之。至于文、景,天下康乂。诚由玄靖宽柔,克慎官人故也。降及宣帝,兴于仄陋,综核名实,知时所病,刺史守相,辄亲引见,考察言行,信赏必罚。帝乃叹曰:「民所以安而无怨者,政平吏良也。

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以为吏数变易,则下不安业;久于其事,则民服教化。其有政理者,辄以玺书勉励,增秩赐金,或爵至关内侯,公卿缺则以次用之。是以吏称其职,人安其业。汉世良吏,于兹为盛,故能降来仪之瑞,建中兴之功。[七]  注[一]尚书□陶谟之词也。惠,爱也。黎,觿也。

注[二]诗小雅也。渰,阴云也。凄凄,云兴貌。祁,徐也。言阴阳和,风雨时,先雨公田,乃及私田。

注[三]诗小雅刺幽王曰:「不自为政,卒劳百姓。」

注[四]□艳谓□姒也。艳,色美也。七子皆□姒之亲党,谓皇甫为卿士,仲允为膳夫,家伯为宰,番为司徒,蹶为趣马,棸子为内史,楀为师氏也。厉王淫于色,七子皆用,言妻党盛也。四国,四方之国也。虺蜴之性,见人则走,哀今之人皆如是,伤时政事。见诗小雅。番音方元反。棸音侧流反。楀音记禹反。

注[五]僄,削也。五等谓诸侯。

注[六]史记,商鞅为秦定变法之令,令人什伍而相牧司,犯禁相连坐,不告奸者□斩。杨雄长杨赋曰「秦窫窳其士,封豕其人」也。

注[七]宣帝时凤皇五至,因以纪年。

汉初至今,三百馀载,俗浸雕敝,巧伪滋萌,下饰其诈,上肆其残。典城百里,转动无常,各怀一切,莫虑长久。谓杀害不辜为威风,聚敛整辨为贤能,以理己安民为劣弱,以奉法循理为不化。髡钳之戮,生于睚眦;覆尸之祸,成于喜怒。视民如寇雠,税之如豺虎。[一]监司项背相望,[二]与同疾疢,见非不举,闻恶不察,观政于亭传,责成于开月,[三]言善不称德,论功不据实,虚诞者获誉,拘检者离毁。[四]或因罪而引高,或色斯以求名。[五]州宰不覆,竞共辟召,踊跃升腾,超等踰匹。或考奏捕案,而亡不受罪,会赦行赂,复见洗涤。

朱紫同色,清浊不分。故使奸猾枉滥,轻忽去就,拜除如流,缺动百数。乡官部吏,职斯禄薄,[六]车马衣服,一出于民,廉者取足,贪者充家,特选横调,[七]纷纷不绝,送迎烦费,损政伤民。和气未洽,□眚不消,咎皆在此。今之墨绶,犹古之诸侯,[八]拜爵王庭,舆服有庸,[九]而齐于匹竖,叛命避负,非所以崇宪明理,惠育元元也。臣愚以为守相长吏,惠和有显□者,可就增秩,勿使移徙,非父母丧不得去官。其不从法禁,不式王命,锢之终身,[一0]虽会赦令,不得齿列。若被劾奏,亡不就法者,徙家边郡,以惩其后。乡部亲民之吏,皆用儒生清白任从政者,[一一]宽其负算,[一二]增其秩禄,吏职满岁,宰府州郡乃得辟举。如此,威福之路塞,虚伪之端绝,送迎之役损,赋敛之源息。循理之吏,得成其化;率土之民,各宁其所。追配文、宣中兴之轨,[一三]  流光垂祚,永世不刊。  注[一]国语曰:「□丹廷见令尹子常,与之语,问畜货聚*(焉)**[马]*。归以语其弟曰:『楚其亡乎?吾见令尹如饿兽豺虎焉,殆必亡者也。』」注[二]项背相望谓前后相顾也。背音辈。

注[三]开,匝也。谓一岁。

注[四]离,遭也。

注[五]因罪潜遁,以求高尚之名也。论语曰:「色斯举矣。」言观前人之颜色也。

注[六]斯,贱也。

注[七]调,征也。

注[八]墨绶谓令长,即古子男之国也。

注[九]庸,常也。

注[一0]式,用也。

注[一一]任,堪也,音人林反。

注[一二]负,欠也。算,口钱也。儒生未有品秩,故宽之。

注[一三]文帝、宣帝也。文帝遭吕氏难,故亦云中兴。

帝感其言,申下有司,考其真伪,详所施行。雄之所言,皆明达政体,而宦竖□权,终不能用。自是选代交互,令长月易,迎新送旧,劳扰无已,或官寺空旷,无人案事,每选部剧,乃至逃亡。

永建三年,京师、汉阳地皆震裂,水泉涌出。四年,司、冀复有大水。雄推较□异,以为下人有逆上之征,[一]又上疏言:「宜密为备,以俟不虞。」寻而青、冀、杨州盗贼连发,数年之閒,海内扰乱。其后天下大赦,贼虽颇解,而官犹无备,流叛之馀,数月复起。雄与仆射郭虔共上疏,以为「寇贼连年,死亡太半,一人犯法,举宗腢亡。宜及其尚微,开令改悔。若告党与者,听除其罪;

能诛斩者,明加其赏」。书奏,并不省。  注[一]天镜经曰:「大水自平地出,破山杀人,其国有兵。」

又上言:「宜崇经术,缮修太学。」帝从之。阳嘉元年,太学新成,诏试明经者补弟子,增甲乙之科,员各十人。除京师及郡国耆儒年六十以上为郎、舍人、诸王国郎者百三十八人。

雄又上言:「郡国孝廉,古之贡士,出则宰民,宣协风教。若其面墙,则无所施用。孔子曰『四十不惑』,礼称『强仕』。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一]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帝从之,于是班下郡国。明年,有广陵孝廉徐淑,[二]年未及举,台郎疑而诘之。

对曰:「诏书曰『有如颜回、子奇,不拘年齿』,[三]是故本郡以臣充选。」郎不能屈。雄诘之曰:「昔颜回闻一知十,孝廉闻一知几邪?」淑无以对,乃谴□郡。于是济阴太守胡广等十馀人皆坐谬举免黜,唯汝南陈蕃、颖川李膺、下邳陈球等三十馀人得拜郎中。自是牧守畏栗,莫敢轻举。迄于永*(嘉)**[□]*,察选清平,多得其人。  注[一]儒有一家之学,故称家*[法]*。

注[二]谢承书曰「淑字伯进,广陵海西人也。宽裕博雅,好学乐道。随父慎在京师,钻孟氏易、春秋、公羊、礼记、周官。善诵太公六韬,交接英雄,常有壮志。举茂才,除勃海修令,迁琅邪都尉」也。

注[三]解见顺帝纪。

雄又奏征海内名儒为博士,使公卿子弟为诸生。有志操者,加其俸禄。及汝南谢廉,河南赵建,年始十二,各能通经,雄并奏拜童子郎。于是负书来学,云集京师。

初,帝废为济阴王,乳母宋娥与黄门孙程等共议立帝,帝后以娥前有谋,遂封为山阳君,邑五千户。又封大将军梁商子冀襄邑侯。雄上封事曰:「夫裂土封侯,王制所重。高皇帝约,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孝安皇帝封江京、王圣等,遂致地震之异。永建二年,封阴谋之功,又有日食之变。数术之士,咸归咎于封爵。今青州饥虚,盗贼未息,民有乏绝,上求禀贷。陛下干干劳思,以济民为务。宜循古法,宁静无为,以求天意,以消□异。诚不宜追录小恩,亏失大典。」帝不听。雄复谏曰:「臣闻人君莫不好忠正而恶谗谀,然而历世之患,莫不以忠正得罪,谗谀蒙幸者,盖听忠难,从谀易也。夫刑罪,人情之所甚恶;

贵宠,人情之所甚欲。是以时俗为忠者少,而习谀者多。故令人主数闻其美,稀知其过,迷而不悟,至于危亡。臣伏见诏书顾念阿母旧德宿恩,欲特加显赏。

案尚书故事,无乳母爵邑之制,唯先帝时阿母王圣为野王君。圣造生谗贼废立之祸,生为天下所咀嚼,死为海内所欢快。桀、纣贵为天子,而庸仆羞与为比者,以其无义也。夷、齐贱为匹夫,而王侯争与为伍者,以其有德也。今阿母躬蹈约俭,以身率下,腢僚蒸庶,莫不向风,而与王圣并同爵号,惧违本操,失其常愿。臣愚以为凡人之心,理不相远,其所不安,古今一也。百姓深惩王圣倾覆之祸,民萌之命,危于累卵,常惧时世复有此类。怵惕之念,未离于心;

恐惧之言,未绝乎口。乞如前议,岁以千万给奉阿母,内足以尽恩爱之欢,外可不为吏民所怪。梁冀之封,事非机急,宜过□□之运,然后平议可否。」会复有地震、缑氏山崩之异,雄复上疏谏曰:「先帝封野王君,汉阳地震,今封山阳君而京城复震,专政在阴,其□尤大。臣前后瞽言封爵至重,王者可私人以财,不可以官,宜还阿母之封,以塞□异。今冀已高让,山阳君亦宜崇其本节。」雄言数切至,娥亦畏惧辞让,而帝恋恋不能已,卒封之。后阿母遂以交遘失爵。

是时大司农刘据以职事被谴,召诣尚书,传呼促步,又加以捶扑。雄上言:「九卿位亚三事,班在大臣,行有佩玉之节,动有庠序之仪。[一]孝明皇帝始有扑罚,皆非古典。」帝从而改之,其后九卿无复捶扑者。自雄掌纳言,多所匡肃,每有章表奏议,台阁以为故事。迁司隶校尉。  注[一]礼记曰:「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组绶,大夫佩水苍玉而缁组绶。」

初,雄荐周举为尚书,举既称职,议者咸称焉。及在司隶,又举故冀州刺史冯直以为将帅,而直尝坐臧受罪,举以此劾奏雄。雄悦曰:「吾尝事冯直之父而又与直善,今宣光以此奏吾,乃是韩厥之举也。」由是天下服焉。[一]明年坐法免。后复为尚书。永和三年卒。  注[一]韩厥,韩献子也。国语曰:「赵宣子举献子于灵公,以为司马。河曲之役,宣子使人以其乘车干行,献子执而戮之。宣子皆告诸大夫曰:『可贺我矣。吾举厥也而中吾,乃今知免于罪矣。』」

周举

周举字宣光,汝南汝阳人,陈留太守防之子。防在儒林传。举姿貌短陋,而博学洽闻,为儒者所宗,故京师为之语曰:「五经从横周宣光。」

延*(熹)**[光]*四年,辟司徒李合府。时宦者孙程等既立顺帝,诛灭诸阎,议郎陈禅以为阎太后与帝无母子恩,宜徙别馆,绝朝见。腢臣议者咸以为宜。举谓合曰:「昔郑武姜谋杀严公,严公誓之黄泉;秦始皇怨母失行,久而隔绝,后感颖考叔、茅焦之言,循复子道。书传美之。[一]今诸阎新诛,太后幽在离宫,若悲愁生疾,一日不虞,主上将何以令于天下?如从禅议,后世归咎明公。宜密表朝廷,令奉太后,率厉腢臣,朝觐如旧,以厌天心,以荅人望。」合即上疏陈之。明年正月,帝乃朝于东宫,太后由此以安。  注[一]郑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爱叔段,谋杀庄公。公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颖考叔为颖谷封人,曰:「若掘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遂为母子如初。事见左传。茅焦事,解见苏竟传也。

后长乐少府朱伥[一]代合为司徒,举犹为吏。时孙程等坐怀表上殿争功,帝怒,悉徙封远县,□洛阳令促期发遣。举说朱伥曰:「朝廷在西钟下时,非孙程等岂立?[二]虽韩、彭、吴、贾之功,何以加诸![三]今忘其大德,录其小过,如道路夭折,帝有杀功臣之讥。及今未去,宜急表之。」伥曰:「今诏怒,二尚书已奏其事,吾独表此,必致罪谴。」举曰:「明公年过八十,位为台辅,不于今时竭忠报国,惜身安宠,欲以何求?禄位虽全,必陷佞邪之讥;谏而获罪,犹有忠贞之名。若举言不足采,请从此辞。」伥乃表谏,帝果从之。  注[一]音丑良反。

注[二]朝廷谓顺帝也。孙程与王康等十八人谋于西钟下,共立济阴王为顺帝也。

注[三]韩信、彭越、吴汉、贾复也。

举后举茂才,为平丘令。[一]上书言当世得失,辞甚切正。尚书郭虔、应贺等见之叹息,共上疏称举忠直,欲帝置章御坐,以为规诫。[二]  注[一]平丘,县,属陈留郡。

注[二]章谓所上之书。

举稍迁并州刺史。太原一郡,旧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龙忌之禁。[一]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辄一月寒食,莫敢烟爨,老小不堪,岁多死者。举既到州,乃作吊书以置子推之庙,言盛冬去火,残损民命,非贤者之意,以宣示愚民,使还温食。[二]于是觿惑稍解,风俗颇革。  注[一]新序曰:「晋文公反国,介子推无爵,遂去而之介山之上。文公求之不得,乃焚其山,推遂不出而焚死。」事具耿恭传。龙,星,木之位也,春见东方。

心为大火,惧火之盛,故为之禁火。俗传云子推以此日被焚而禁火。

注[二]其事见桓谭新论及汝南先贤传也。

转冀州刺史。阳嘉三年,司隶校尉左雄荐举,征拜尚书。举与仆射黄琼同心辅政,名重朝廷,左右惮之。是岁河南、三辅大旱,五谷□伤,天子亲自露坐德阳殿东厢请雨,又下司隶、河南祷祀河神、名山、大泽。诏书以举才学优深,特下策问曰:「朕以不德,仰承三统,[一]夙兴夜寐,思协大中。[二]顷年以来,旱□屡应,稼穑焦枯,民食困乏。五品不训,王泽未流,[三]腢司素餐,据非其位。审所贬黜,变复之征,厥□何由?分别具对,勿有所讳。」举对曰:「臣闻易称『天尊地卑,乾坤以定』。二仪交构,乃生万物,万物之中,以人为贵。

故圣人养之以君,成之以化,顺四节之宜,适阴阳之和,使男女婚娶不过其时。

包之以仁恩,导之以德教,示之以□异,训之以嘉祥。此先圣承干养物之始也。

夫阴阳闭隔,则二气否塞;二气否塞,则人物不昌;人物不昌,则风雨不时;

风雨不时,则水旱成□。陛下处唐虞之位,未行尧舜之政,近废文帝、光武之法,而循亡秦奢侈之欲,内积怨女,外有旷夫。今皇嗣不兴,东宫未立,伤和逆理,断绝人伦之所致也。非但陛下行此而已,竖宦之人,亦复虚以形埶,威侮良家,取女闭之,至有白首殁无配偶,逆于天心。[四]昔武王入殷,出倾宫之女;[五]成汤遭□,以六事克己;[六]鲁僖遇旱,而自责祈雨:[七]皆以精诚转祸为福。自枯旱以来,弥历年岁,未闻陛下改过之□,徒劳至尊暴露风尘,诚无益也。又下州郡祈神致请。昔齐有大旱,景公欲祀河伯,晏子谏曰:『不可。

夫河伯以水为城国,鱼□为民庶。水尽鱼枯,岂不欲雨?自是不能致也。』[八]  陛下所行,但务其华,不寻其实,犹缘木希鱼,□行求前。[九]诚宜推信革政,崇道变惑,出后宫不御之女,理天下冤枉之狱,除太官重膳之费。夫五品不训,责在司徒,有非其位,宜急黜斥。臣自藩外擢典纳言,学薄智浅,不足以对。

易传曰:『阳感天,不旋日。』[一0]惟陛下留神裁察。」因召见举及尚书令成翊世、仆射黄琼,问以得失。举等并对以为宜慎官人,去斥贪污,离远佞邪,循文帝之俭,尊孝明之教,则时雨必应。帝曰:「百官贪污佞邪者为谁乎?」举独对曰:「臣从下州,超备机密,不足以别腢臣。[一一]然公卿大臣数有直言者,忠贞也;阿谀苟容者,佞邪也。司徒视事六年,未闻有忠言异谋,愚心在此。」

其后以事免司徒刘崎,迁举司隶校尉。  注[一]天统、地统、人统谓之三统。事见白武通。

注[二]尚书洪范曰:「建用皇极。」孔安国注云:「皇,大也。极,中也。言立大中之道而行之也。」

注[三]五品,五常之教也。书曰:「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训亦逊之义。

注[四]殁,终也。

注[五]帝王纪曰:「武王入殷,命召公释箕子之囚,表商容之闾,出倾宫之女于诸侯。」

注[六]帝王纪曰:「汤伐桀,后大旱七年,洛川竭,使人持三足鼎祝于山川曰:

『政不节邪?使人疾邪?苞苴行邪?谗夫昌邪?宫室荣邪?女谒行邪?何不雨之极也!』」注[七]解见杨厚传。

注[八]晏子春秋之文。

注[九]缘木求鱼,见孟子之文。韩诗外传曰:「夫明镜所以照形,往古所以知今。

夫恶知往古之所以危亡,无异□行而求逮于前人也。」

注[一0]易稽览图之文也。解具郎顗传也。

注[一一]别音彼列反。

永和元年,□异数见,省内恶之,诏召公、卿、中二千石、尚书诣显亲殿,问曰:「言事者多云,昔周公摄天子事,及薨,成王欲以公礼葬之,天为动变。及更葬以天子之礼,即有反风之应。[一]北乡侯亲为天子而葬以王礼,故数有□异,宜加尊谥,列于昭穆。」腢臣议者多谓宜如诏旨,举独对曰:「昔周公有请命之应,隆太平之功,故皇天动威,以章圣德。北乡侯本非正统,奸臣所立,立不踰岁,年号未改,皇天不佑,大命夭昏。[二]春秋王子猛不称崩,鲁子野不书葬。[三]今北乡侯无它功德,以王礼葬之,于事已崇,不宜称谥。□眚之来,弗由此也。」于是司徒黄尚、太常桓焉等七十人同举议,帝从之。尚字伯河,南郡人也,少历显位,亦以政事称。  注[一]尚书洪范五行传曰:「周公死,成王不图大礼,故天大雷雨,禾偃,大木拔。及成王寤金縢之策,改周公之葬,尊以王礼,申命鲁郊,而天立复风雨,禾稼尽起。」

注[二]杜预注左传曰:「短折曰夭,未名曰昏。」

注[三]子猛,周景王之子。子野,鲁襄公之子。春秋经书「王子猛卒」。杜元凯注云:「未即位,故不言崩。」又曰:「秋九月癸巳,子野卒。」注曰:「不书葬,未成君也。」

举出为蜀郡太守,坐事免。大将军梁商表为从事中郎,甚敬重焉。六年三月上巳日,商大会宾客,燕于洛水,[一]举时称疾不往。商与亲昵酣饮极欢,及酒阑倡罢,继以□露之歌,坐中闻者,皆为掩涕。[二]太仆张种时亦在焉,会还,以事告举。举叹曰:「此所谓哀乐失时,非其所也。殃将及乎!」[三]商至秋果薨。商疾笃,帝亲临幸,问以遗言。对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臣从事中郎周举,清高忠正,可重任也。」由是拜举谏议大夫。  注[一]周官曰:「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沴。」郑玄云:「如今三月上巳,水上之类也。」司马彪续汉书曰「三月上巳,宫人皆絜于东流水上,自洗濯祓除为大絜」也。

注[二]纂文曰:「□露,今之挽歌也。」崔豹古今注□露歌曰:「□上露何易唏!

露晞明朝还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注[三]左传曰,叔孙昭子与宋公语,相泣。乐祁退而告人曰:「君与叔孙其皆死乎?吾闻之,哀乐而乐哀,皆丧心也。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也!」

时连有□异,帝思商言,召举于显亲殿,问以变眚。举对曰:「陛下初立,遵修旧典,兴化致政,远近肃然。顷年以来,稍违于前,朝多宠幸,禄不序德。观天察人,准今方古,诚可危惧。书曰:『僭恒旸若。』[一]夫僭差无度,则言不从而下不正;阳无以制,则上扰下竭。宜密严□州郡,察强宗大奸,以时禽讨。」

其后江淮猾贼周生、徐凤等处处并起,如举所陈。  注[一]尚书洪范之文也。孔安国注曰:「君行僭差,则常旸顺之也。」

时诏遣八使巡行风俗,皆选素有威名者,乃拜举为侍中,举侍中杜乔、守光禄大夫周栩、前青州刺史冯羡、尚书栾巴、侍御史张纲、兖州刺史郭遵、太尉长史刘班并守光禄大夫,分行天下。其刺史、二千石有臧罪显明者,驿马上之;

墨绶以下,便辄收举。其有清忠惠利,为百姓所安,宜表异者,皆以状上。于是八使同时俱拜,天下号曰「八俊」。举于是劾奏贪猾,表荐公清,朝廷称之。

迁河内太守,征为大鸿胪。

及梁太后临朝,诏以殇帝幼崩,庙次宜在顺帝下。太常马访奏宜如诏书,谏议大夫吕勃以为应依昭穆之序,先殇帝,后顺帝。诏下公卿。举议曰:「春秋鲁闵公无子,庶兄僖公代立,其子文公遂跻僖于闵上。孔子讥之,书曰:『有事于太庙,跻僖公。』传曰:『逆祀也。』[一]及定公正其序,经曰『从祀先公』,为万世法也。[二]今殇帝在先,于秩为父,顺帝在后,于亲为子,先后之义不可改,昭穆之序不可乱。吕勃议是也。」太后下诏从之。迁光禄勋,会遭母忧去职,后拜光禄大夫。  注[一]事见左氏传。

注[二]左氏传:「从祀先公。」杜预云:「从,顺也。先公,闵公、僖公也。将正二公之位,亲尽,故通言先公也。」

建和三年卒。朝廷以举清公亮直,方欲以为宰相,深痛惜之。乃诏告光禄勋、汝南太守曰:「昔在前世,求贤如渴,封墓轼闾,以光贤哲。[一]故公叔见诔,翁归蒙述,所以昭忠厉俗,作范后昆。[二]故光禄大夫周举,性侔夷、鱼,[三]  忠踰随、管,[四]前授牧守,及还纳言,出入京辇,有钦哉之绩,[五]在禁闱有密静之风。予录乃勋,用登九列。方欲式序百官,亮协三事,不永夙终,用乖远图。朝廷悯悼,良为怆然。诗不云乎:『肇敏戎功,用锡尔祉。』[六]其令将大夫以下到丧发日复会吊。加赐钱十万,以旌委蛇素丝之节焉。」[七]子协。

[八]  注[一]尚书曰,武王入殷,封比干墓,轼商容闾。

注[二]公叔文子,卫大夫也。文子卒,其子戌请谥于君。君曰:「昔者卫国凶饥,夫子为粥与国之饿者,不亦惠乎?卫国有难,夫子以其死卫寡人,不亦贞乎?

夫子听卫国之政,修其班制,不亦文乎?谓夫子『贞惠文子』。」事见礼记。尹翁归为右扶风,*[卒]*,宣帝下诏□扬,赐金百斤。班固曰:「翁归承风,帝扬厥声。」故曰蒙述也。

注[三]伯夷、史鱼也。

注[四]随会、管仲。

注[五]史记尧典曰:「咨十有二牧,钦哉!」

注[六]诗大雅也。肇,谋也。敏,疾也。戎,汝也。锡,赐也。祉,福也。

注[七]*(诗)*国风羔羊诗:「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逶蛇逶蛇。」

注[八]音□。

协字巨胜,少尚玄虚,以父任为郎,自免归家。父故吏河南召夔为郡将,卑身降礼,致敬于协。协耻交报之,因杜门自绝。后太守举孝廉,复以疾去。时梁冀贵盛,被其征命者,莫敢不应,唯协前后三辟,竟不能屈。后举贤良方正,不应。又公车征,玄纁备礼,固辞废疾。常隐处窜身,慕老聃清静,杜绝人事,巷生荆棘,十有馀岁。至延熹二年,乃开门延宾,游谈宴乐,及秋而梁冀诛,年终而协卒,时年五十。蔡邕以为知命。自协曾祖父扬至协孙恂,六世一身,皆知名云。

黄琼

黄琼字世英,江夏安陆人,魏郡太守香之子也。香在文苑传。琼初以父任为太子舍人,辞病不就。遭父忧,服阕,五府俱辟,连年不应。

永建中,公卿多荐琼者,于是与会稽贺纯、广汉杨厚俱公车征。琼至纶氏,称疾不进。[一]有司劾不敬,诏下县以礼慰遣,遂不得已。先是徵聘处士多不称望,李固素慕于琼,乃以书逆遗之曰:「闻已度伊、洛,近在万岁亭,岂即事有渐,将顺王命乎?[二]盖君子谓伯夷隘,柳下惠不恭,故传曰『不夷不惠,可否之閒』。[三]盖圣贤居身之所珍也。诚遂欲枕山栖谷,拟迹巢、由,斯则可矣;

若当辅政济民,今其时也。自生民以来,善政少而乱俗多,必待尧舜之君,此为志士终无时矣。常闻语曰:『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四]近鲁阳樊君被征初至,朝廷设□席,犹待神明。

[五]虽无大异,而言行所守无缺。而毁谤布流,应时折减者,岂非观听望深,声名太盛乎?自顷徵聘之士,胡元安、薛孟尝、朱仲昭、顾季鸿等,其功业皆无所采,是故俗论皆言处士纯盗虚声。愿先生弘此远谟,令觿人叹服,一雪此言耳。」琼至,即拜议郎,稍迁尚书仆射。  注[一]纶氏即夏之纶国,少康之邑也。竹书纪年云:「楚及秦伐郑纶氏。」今洛州故嵩阳县城是也。

注[二]万岁亭在今洛州故嵩阳县西北。武帝元封元年,幸缑氏,登太室,闻山上呼万岁声者三,因以名焉。

注[三]论语孔子曰,伯夷、叔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郑玄注云:不为夷、齐之清,不为惠、连之屈,故曰异于是也。

注[四]宋玉对楚襄王问曰:「客有歌于郢中者,为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为阳春白雪,属而和者不过数百人。是其曲□高,其和□寡。」

注[五]樊君,樊英也。事具英传。

初,琼随父在台阁,习见故事。及后居职,达练官曹,争议朝堂,莫能抗夺。

时连有□异,琼上疏顺帝曰:「閒者以来,卦位错谬,[一]寒燠相干,蒙气数兴,日闇月散。[二]原之天意,殆不虚然。陛下宜开石室,案河洛,[三]外命史官,悉条上永建以前至汉初□异,与永建以后讫于今日,孰为多少。又使近臣儒者参考政事,数见公卿,察问得失。诸无功德者,宜皆斥黜。臣前颇陈□眚,并荐光禄大夫樊英、太中大夫薛包及会稽贺纯、广汉杨厚,未蒙御省。伏见处士巴郡黄错、汉阳任棠,年皆耆耋,有作者七人之志。[四]宜更见引致,助崇大化。」于是有诏公车征错等。  注[一]易干凿度曰:「求卦主岁术常以太岁为岁纪岁,七十六为一纪,二十纪为一蔀首。即置积蔀首岁数,加所入纪岁数,以三十二除之,不足除者以乾坤始数二卦而得一岁,未算即主岁之卦也。」

注[二]蒙,阴闇也。散谓不精明。

注[三]石室,藏书之府。河洛,图书之文也。

注[四]论语曰:「作者七人。」注云:「谓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

三年,大旱,琼复上疏曰:「昔鲁僖遇旱,以六事自让,躬节俭,闭女谒,于谗佞者十三人,诛税民受货者九人,[一]退舍南郊,天立大雨。今亦宜顾省政事,有所损阙,务存质俭,以易民听。尚方御府,息除烦费。明□近臣,使遵法度,如有不移,示以好恶。数见公卿,引纳儒士,访以政化,使陈得失。又囚徒尚积,多致死亡,亦足以感伤和气,招降□旱。若改敝从善,择用嘉谋,则□消福至矣。」书奏,引见德阳殿,使中常侍以琼奏书属主者施行。  注[一]春秋考异邮曰「僖公之时,雨泽不澍,比于九月,公大惊惧,率腢臣祷山川,以六过自让,绌女谒,放下谗佞郭都*(之)*等十三人,诛领人之吏受货赂赵祝等九人。曰:『辜在寡人。方今天旱,野无生稼,寡人当死,百姓何谤,请以身塞无状』」也。

自帝即位以后,不行籍田之礼。琼以国之大典不宜久废,上疏奏曰:「自古圣帝哲王,莫不敬恭明祀,增致福祥,故必躬郊庙之礼,亲籍田之勤,以先腢萌,率劝农功。昔周宣王不籍千亩,□文公以为大讥,卒有姜戎之难,终损中兴之名。[一]窃见陛下遵稽古之鸿业,体虔肃以应天,顺时奉元,怀柔百神,朝夕触尘埃于道路,昼暮聆庶政以恤人。虽诗咏成汤之不怠遑,书美文王之不暇食,诚不能加。[二]今庙祀适阕,而祈谷絜斋之事,近在明日。臣恐左右之心,不欲屡动圣躬,以为亲耕之礼,可得而废。臣闻先王制典,籍田有日,司徒咸戒,司空除□。先时五日,有协风之应,王即斋宫,飨醴载耒,诚重之也。自癸巳以来,仍西北风,甘泽不集,寒凉尚结。[三]迎春东郊,既不躬亲,先农之礼,所宜自勉,以逆和气,以致时风。[四]易曰:『君子自强不息。』斯其道也。」[五]书奏,帝从之。

注[一]国语曰,宣王即位,不籍千亩。□文公谏曰:「夫人之大事在农,上帝之粢盛于是乎出,故稷为太官。古者太史顺时覛土,农祥晨正日月,底于天庙。先时九日,太史告稷曰:『阳气俱蒸,土膏其动。』稷以告王,王即斋宫,百官御事。王耕一□,班三之,庶人终于千亩。」王弗听,后师败绩于姜氏之戎。□音扶发反。

注[二]诗商颂曰:「不僭不滥,不敢怠遑。」书曰「文王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也。

注[三]西北风曰不周风,亦曰厉风,见吕氏春秋也。

注[四]五经通义曰:「八风者,八卦之气。八风以时至,则阴阳变化之道成,万物得以时育生之。」

注[五]干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也。

顷之,迁尚书令。琼以前左雄所上孝廉之选,专用儒学文吏,于取士之义,犹有所遗,乃奏增孝悌及能从政者为四科,事竟施行。又雄前议举吏先试之于公府,又覆之于端门,后尚书张盛奏除此科。琼复上言:「覆试之作,将以澄洗清浊,覆实虚滥,不宜改革。」帝乃止。出为魏郡太守,稍迁太常。和平中,以选入侍讲禁中。

元嘉元年,迁司空。桓帝欲□崇大将军梁冀,使中朝二千石以上会议其礼。特进胡广、太常羊溥、司隶校尉祝恬、太中大夫边韶等,咸称冀之勋德,其制度赉赏,以宜比周公,锡之山川、土田、附庸。[一]琼独建议曰:「冀前以亲迎之劳,增邑三千,又其子胤亦加封赏。昔周公辅相成王,制礼作乐,化致太平,是以大启土宇,开地七百。[二]今诸侯以户邑为制,不以里数为限。萧何识高祖于泗水,霍光定倾危以兴国,皆益户增封,以显其功。[三]冀可比邓禹,合食四县,赏赐之差,同于霍光,使天下知赏必当功,爵不越德。」朝廷从之。冀意以为恨。会以地动策免。复为太仆。  注[一]诗鲁颂曰:「王曰叔父,建兽元子,俾侯于鲁,启兽土宇,为周室辅。乃命鲁公,俾侯于东,锡之山川,土田附庸。」注云:「王,成王也。叔父,周公也。」

注[二]礼记明堂位曰「周公相武王以伐纣。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践天子位,以理天下。七年,致政于成王。成王以周公有勋劳于天下,是以封周公于曲阜,地方七百里,革车千乘,命鲁公世世祀周公以天子之礼乐」也。

注[三]高祖为泗上亭长,萧何佐之,后拜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霍光废昌邑王,立宣帝,后益封光万七千户。

永兴元年,迁司徒,转太尉。梁冀前后所托辟召,一无所用。虽有善人而为冀所饰举者,亦不加命。延熹元年,以日食免。复为大司农。明年,梁冀被诛,太尉胡广、司徒韩演、司空孙朗皆坐阿附免废,复拜琼为太尉。以师傅之恩,而不阿梁氏,乃封为邟乡侯,[一]邑千户。琼辞疾让封六七上,言旨恳恻,乃许之。梁冀既诛,琼首居公位,举奏州郡素行贪污至死徙者十馀人,海内由是翕然望之。寻而五侯□权,倾动内外,自度力不能匡,乃称疾不起。[二]四年,以寇贼免。其年复为司空。秋,以地震免。  注[一]说文云「邟,颖川县」也。汉颖川有周承休侯国,元始二年更名曰邟,音亢。

注[二]五侯谓左悹、徐璜等。

七年,疾笃,上疏谏曰:「臣闻天者务刚其气,君者务强其政。是以王者处高自持,不可不安;履危任力,不可不据。夫自持不安则颠,任力不据则危。故圣人升高据上,则以德义为首;涉危蹈倾,则以贤者为力。唐尧以德化为冠冕,以稷、契为筋力。高而益崇,动而愈据,此先圣所以长守万国,保其社稷者也。

昔高皇帝应天顺民,奋□而王,埽除秦、项,革命创制,降德流祚。至于哀、平,而帝道不纲,秕政日乱,遂使奸佞□朝,外戚专恣。所冠不以仁义为冕,所蹈不以贤佐为力,终至颠蹶,灭绝汉祚。天维陵□,民鬼惨怆,赖皇干眷命,炎德复辉。光武以圣武天挺,继统兴业,创基冰泮之上,立足枳棘之林。[一]  擢贤于觿愚之中,画功于无形之世。[二]崇礼义于交争,循道化于乱离。是自历高而不倾,任力危而不跌,兴复洪祚,开建中兴,光被八极,垂名无穷。至于中叶,盛业渐衰。陛下初从藩国,爰升帝位,天下拭目,谓见太平。而即位以来,未有胜政。诸梁秉权,竖宦充朝,重封累职,倾动朝廷,卿校牧守之选,皆出其门,羽毛齿革、明珠南金之宝,殷满其室,[三]富拟王府,埶回天地。

言之者必族,附之者必荣。忠臣惧死而杜口,万夫怖祸而木舌,[四]塞陛下耳目之明,更为聋瞽之主。故太尉李固、杜乔,忠以直言,德以辅政,念国亡身,陨殁为报,而坐陈国议,遂见残灭。[五]贤愚切痛,海内伤惧。又前白马令李云,指言宦官罪秽宜诛,皆因觿人之心,以救积薪之敝。[六]弘农杜觿,知云所言宜行,惧云以忠获罪,故上书陈理之,乞同日而死,所以感悟国家,庶云获免。

而云既不辜,觿又并坐,天下尤痛,益以怨结,故朝野之人,以忠为讳。昔赵杀鸣犊,孔子临河而反。夫覆巢破卵,则凤皇不翔;刳牲夭胎,则麒麟不臻。

诚物类相感,理使其然。[七]尚书周永,昔为沛令,素事梁冀,幸其威埶,坐事当罪,越拜令职。见冀将衰,乃阳毁示忠,遂因奸计,亦取封侯。又黄门协邪,腢辈相党,自冀兴盛,腹背相亲,朝夕图谋,共构奸轨。临冀当诛,无可设巧,复记其恶,以要爵赏。陛下不加清澄,审别真伪,复与忠臣并时显封,使朱紫共色,粉墨杂蹂,所谓扺金玉于沙砾,[八]碎圭璧于泥涂。四方闻之,莫不愤叹。昔曾子大孝,慈母投杼;[九]伯奇至贤,终于流放。[一0]夫谗谀所举,无高而不可升;[阿党]相抑,无深而不可沦。可不察欤?臣至顽驽,世荷国恩,身轻位重,勤不补过,然惧于永殁,负衅益深。敢以垂绝之日,陈不讳之言,庶有万分,无恨三泉。」[一一]其年卒,时年七十九。赠车骑将军,谥曰忠侯。孙琬。  注[一]泮冰谕危陷。枳棘谕艰难。

注[二]形,兆也。言未有天下之兆。「画」或作「书」也。

注[三]殷,盛也。

注[四]法言曰「金口木舌」也。

注[五]坐音才卧反。

注[六]贾谊上疏曰「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然,因谓之安。方今之政,何以异此」也。

注[七]史记曰,孔子将西见赵简子,至于河而闻窦鸣犊、舜华之死也,临河而叹曰:「美哉洋洋,丘之不济此,命也夫!窦鸣犊、舜华,晋之贤大夫也。赵简子未得志之时,须此两人而后从政,及其得志而杀之。丘闻刳胎杀夭,则麒麟不至郊薮;涸泽而渔,则蛟龙不合阴阳;覆巢毁卵,则凤皇不翔。何则?君子讳伤其类也。」事亦见孔子家语文也。

注[八]扺,投也。音纸。

注[九]解见寇荣传。

注[一0]说苑曰「王国子前母子伯奇,后母子伯封。后母欲其子立为太子,说王曰:『伯奇好妾。』王不信。其母曰:『令伯奇于后园,妾过其旁,王上台视之,即可知。』王如其言,伯奇入园,后母阴取蜂十数置单衣中,过伯奇边曰:『蜂螫我。』伯奇就衣中取蜂杀之。王遥见之,乃逐伯奇」也。

注[一一]三者数之极。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地人之极数。故以三为名者,取其深之极也。

孙 黄琬

琬字子琰。少失父。早而辩慧。祖父琼,初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傍,曰:「何不言日食之馀,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时司空盛允有疾,琼遣琬候问,会江夏上蛮贼事副府,[一]允发书视毕,微戏琬曰:「江夏大邦,而蛮多士少。」琬奉手对曰:「蛮夷猾夏,责在司空。」因拂衣辞去。允甚奇之。  注[一]副本诣公府也。

稍迁五官中郎将。时陈蕃为光禄勋,深相敬待,数与议事。旧制,光禄举三署郎,以高功久次才德尤异者为茂才四行。[一]时权富子弟多以人事得举,而贫约守志者以穷退见遗,京师为之谣曰:「欲得不能,光禄茂才。」[二]于是琬、蕃同心,显用志士,平原刘醇、河东朱山、蜀郡殷参等并以才行蒙举。蕃、琬遂为权富郎所见中伤,事下御史[中]丞王畅、侍御史刁韪。韪、畅素重蕃、琬,不举其事,而左右复陷以朋党。畅坐左转议郎而免蕃官,琬、韪俱禁锢。

注[一]久次谓久居官次也。  注[二]能音乃来反。

韪字子荣,彭城人。后陈蕃被征,而言事者多讼韪,复拜议郎,迁尚书。在朝有鲠直节,出为鲁、东海二郡相。性抗厉,有明略,所在称神。常以法度自整,家人莫见墯容焉。

琬被废□几二十年。至光和末,太尉杨赐上书荐琬有拨乱之才,由是征拜议郎,擢为青州刺史,迁侍中。中平初,出为右扶风,征拜将作大匠、少府、太仆。

又为豫州牧。时寇贼陆梁,州境彫残,琬讨击平之,威声大震。政绩为天下表,封关内侯。

及董卓秉政,以琬名臣,征为司徒,迁太尉,更封阳泉乡侯。卓议迁都长安,琬与司徒杨彪同谏不从。琬退而驳议之曰:「昔周公营洛邑以宁姬,光武卜东都以隆汉,天之所启,神之所安。大业既定,岂宜妄有迁动,以亏四海之望?」

时人惧卓暴怒,琬必及害,固谏之。琬对曰:「昔白公作乱于楚,屈庐冒刃而前;[一]崔杼弑君于齐,晏婴不惧其盟。[二]吾虽不德,诚慕古人之节。」琬竟坐免。卓犹敬其名德旧族,不敢害。后与杨彪同拜光禄大夫,及徙西都,转司隶校尉,与司徒王允同谋诛卓。及卓将李傕、郭汜攻破长安,遂收琬下狱死,时年五十二。

注[一]新序曰:「白公胜*(杀)**[将弑]*楚惠王,王出亡,令尹、司马皆死,胜拔□而属之于屈庐曰:『子与我,将舍子,不我与,将杀子。』屈庐曰:『诗有之曰:「莫莫葛蔂,延于条枚,恺悌君子,求福不回。」今子杀子叔父而求福于庐也,可乎?且吾闻之,知命之士,见利不动,临死则死,是谓人臣之礼。故上知天命,下知臣道。其有可劫乎?子胡不推之!』白公胜乃入其□焉。」

注[二]解见冯衍传。

史论

论曰:古者诸侯岁贡士,进贤受上赏,非贤贬爵土。升之司马,辩论其才,论定然后官之,任官然后禄之。[一]故王者得其人,进仕劝其行,经邦弘务,所由久矣。汉初诏举贤良、方正,州郡察孝廉、秀才,斯亦贡士之方也。中兴以后,复增敦朴、有道、贤能、直言、独行、高节、质直、清白、敦厚之属。荣路既广,觖望难裁,自是窃名伪服,浸以流竞。权门贵仕,请谒繁兴。自左雄任事,限年试才,虽颇有不密,固亦因识时宜。而黄琼、胡广、张衡、崔瑗之徒,泥滞旧方,互相诡驳,循名者屈其短,算实者挺其□。故雄在尚书,天下不敢妄选,十馀年閒,称为得人,斯亦□实之征乎?顺帝始以童弱反政,而号令自出,知能任使,故士得用情,天下喁喁仰其风采。遂乃备玄纁玉帛,以聘南阳樊英,天子降寝殿,设□席,尚书奉引,延问失得。急登贤之举,虚降己之礼,于是处士鄙生,忘其拘儒,[二]拂巾衽褐,以企旌车之招矣。至乃英能承风,俊乂咸事,若李固、周举之渊谟弘深,左雄、黄琼之政事贞固,桓焉、杨厚以儒学进,崔瑗、马融以文章显,吴佑、苏章、种皓、栾巴牧民之良干,庞参、虞诩将帅之宏规,王龚、张皓虚心以推士,张纲、杜乔直道以纠违,郎顗阴阳详密,张衡机术特妙:东京之士,于兹盛焉。向使庙堂纳其高谋,强*(场)**[埸]*宣其智力,帷幄容其謇辞,举厝禀其成式,则武、宣之轨,岂其远而?[三]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可为恨哉!及孝桓之时,硕德继兴,[四]陈蕃、杨秉处称贤宰,皇甫、张、段出号名将,王畅、李膺弥缝衮阙,[五]朱穆、刘陶献替匡时,郭有道□鉴人伦,陈仲弓弘道下邑。其馀宏儒远智,高心絜行,激扬风流者,不可胜言。而斯道莫振,文武陵队,在朝者以正议婴戮,谢事者以党锢致□。往车虽折,而来轸方遒。[六]  所以倾而未颠,决而未溃,岂非仁人君子心力之为乎?呜呼!  注[一]尚书大传曰「古者诸侯之于天子,三年一贡士。一适谓之好德,再适谓之贤贤,三适谓之有功。有功者,天子赐以车服弓矢,号曰命。诸侯有不贡士谓之不率正,一不适谓之过,再不适谓之傲,三不适谓之诬。诬者,天子绌之,一绌以爵,再绌以地,三绌而爵地毕」也。

注[二]拘儒犹褊狭也。

注[三]而,语辞也。论语曰:「岂不兽思,室是远而。」

注[四]硕,大也。

注[五]弥缝犹补合也。诗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

注[六]广雅曰:「遒,急也。」

赞曰:雄作纳言,古之八元。举升以汇,越自下蕃。[一]登朝理政,并纾□昏。

[二]琼名夙知,累章国疵。[三]琬亦早秀,位及志差。[四]  注[一]汇,类也。易曰:「以其汇征吉。」汇音谓。

注[二]纾,解也,音式余反。

注[三]疵,病也。

注[四]志意差舛,不能遂也。差音楚宜反。

校勘记

二0一五页三行南*(郡)**[阳]*□阳人也集解引洪亮吉说,谓「郡」应作「阳」,刊写之误。今据改。

二0一五页一二行臣闻柔远和迩按:校补引柳从辰说,谓闽本「闻」下有「之」字。

二0一六页二行兴雨祁祁按:王先谦谓据注「兴雨」当作「兴云」。此用三家诗,而后人据毛改之。

二0一六页一五行□艳谓□姒也艳色美也集解引钱大昕说,谓章怀注用毛氏说,郑康成则以艳妻为厉王后,谓正月恶□姒灭周,十月之交疾艳妻煽方处,则「□艳」非一人。此疏上言「幽、厉昏乱」,下言「□艳用权」,则亦与郑说同。鲁诗「艳」作「阎」,尚书中候作「剡」。阎、剡、艳文异实同,盖其女族姓,非训美色也。

二0一七页一行厉王淫于色殿本「厉」作「幽」。按:用毛说当作「幽」,依郑说应作「厉」也。

二0一八页八行问畜货聚*(焉)**[马]*刊误谓案国语作「聚马」,此误。今据改。

二0一九页一五行诏试明经者补弟子按:顺帝纪「明经」下有「下第」二字。

二0二0页一行诸王国郎者百三十八人按:张□谓「者」字衍。

二0二0页一0行迄于永*(嘉)**[□]*「永嘉」乃「永□」之斗,今改,详珍帝纪校勘记。汲本、殿本作「永熹」,钱大昭谓「熹」乃「□」之斗。

二0二0页一一行故称家*[法]*据汲本、殿本补。

二0二0页一二行淑字伯进按:殿本「伯进」作「伯达」。

二0二二页七行九卿位亚三事按:集解引惠栋说,谓东观记「三事」作「三公」。

二0二三页二行周举字宣光校补引柳从辰说,谓书钞七十二引续汉书作「字真先」。按:类聚五十、御览二百五十六引无「字真先」三字。

二0二三页四行延*(熹)**[光]*四年据集解引钱大昕说改。

二0二三页五行谋杀严公严公誓之黄泉汲本、殿本「严」并作「庄」。按:此避明帝讳,未回改也。

二0二四页二行今诏怒按:集解引何焯说,谓「怒」下疑有脱文。

二0二四页三行位为台辅按:汲本、殿本「为」作「至」。

二0二四页八行尚书郭虔按:集解引汪文台说,谓御览五九四引张璠汉记,谓「尚书郭度见之叹息,上疏愿退位避举」。「虔」作「度」,未知孰是。

二0二五页一0行顺四节之宜按:汲本、殿本「节」作「时」。

二0二六页四行犹缘木希鱼□行求前汲本、殿本「希鱼」作「求鱼」。按:腢书治要亦作「希鱼」。李慈铭谓此因下文有「求」字而避易,今本乃据孟子妄改之。

二0二六页一二行事见白武通汲本、殿本「武」作「虎」。按:此避唐讳,未回改也。

二0二七页四行解见杨厚传按:集解引惠栋说,谓杨厚传无此注,黄琼传有之。

二0二八页八行燕于洛水按:「于」原作「乎」,径据汲本、殿本改。

二0二八页一四行□上露何易晞按:集解引李良裘说,谓按古今注「露」上有「朝」字,以七字为句。

二0二九页八行兖州刺史郭遵集解引汪文台说,谓御览七七八引续汉书,「郭遵」作「甄遵」。

二0三0页一五行尹翁归为右扶风*[卒]*据刊误补。

二0三一页五行*(诗)*国风羔羊诗据汲本、殿本删。

二0三一页七行致敬于协按:「敬」原斗「教」,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二0三二页八行常闻语曰汲本「常」作「尝」。按:尝常通。

二0三四页六行公大惊惧按:「公」原斗「人」,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二0三四页六行郭都*(之)*等据刊误删。

二0三五页三行顺时覛土按:「覛」原斗「□」,径改正。又按:「覛」字见说文□部,汲本、殿本作「□」,亦误。

二0三五页一五行以宜比周公刊误谓「以宜」当作「宜以」。集解引沉钦韩说,谓袁纪无「以」字,更顺。按:原本「以」字漫漶,径据汲本、殿本补。

二0三六页一行增邑三千按:「三千」原作「三十」,然查张元济校勘记,谓「十」字板损宜修,则原本「十」字或亦作「千」也。今从汲本、殿本。

二0三六页六行启兽土宇按:今诗作「大启尔宇」。

二0三六页一一行为冀所饰举者按:汲本「饰」作「辟」。

二0三六页一二行司徒韩演按:惠栋补注谓风俗通「演」作「演」。

二0三七页六行则以贤者为力袁宏纪作「则以忠贤为助」。按:「忠贤」与上「德义」相对成文,当从袁纪。

二0三八页一行念国亡身殿本「亡」作「忘」。按:亡忘通。

二0三八页一一行*[阿党]*相抑集解引王补说,谓袁纪作「阿党相抑」。按:「阿党相抑」与上「谗谀所举」相对成文,今依袁纪补「阿党」二字。

二0三八页一二行敢以垂绝之日袁纪作「敢以垂死之年」。按:袁纪琼上疏在延熹二年,云会单超等五侯□权,琼自度力不能制,乃称疾不朝,上表曰云云,与此云七年疾笃上疏谏异,措辞亦不同也。

二0三八页一三行谥曰忠侯按:惠栋补注谓袁纪作「昭侯」。

二0三九页七行则蛟龙不合阴阳汲本、殿本「不合阴阳」作「不处其渊」。按:史记孔子世家作「不合阴阳」,今本家语困誓篇作「不处其渊」。

二0三九页一五行琬字子琰按:集解引惠栋说,谓文选注引范书作「公琰」。

二0三九页一五行少失父按:集解引惠栋说,谓文选注引云「少失父母」。

二0三九页一五行祖父琼初为魏郡太守按:集解引惠栋说,谓文选注引云「祖父琼育之,初为魏郡太守」云云也。

二0四0页一0行事下御史*[中]*丞王畅据汲本补。

二0四一页一二行白公胜*(杀)**[将弑]*楚惠王据今新序增删。

二0四一页一四行见利不动临死则死是谓人臣之礼按:校补引柳从辰说,谓今新序作「见利不动,临死不恐,为人臣者,时生则生,时死则死」。

二0四二页四行贤能按:「贤能」上原衍「仁」字,径据汲本、殿本删。

二0四二页六行固亦因识时宜按:刊误谓案文当作「因时识宜」。

二0四二页一四行强*(场)**[埸]*宣其智力据汲本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