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三 第 1a 页 WYG0626-0068c.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三
 田赋考
  水利田
宋宁宗嘉定二年十一月诏浙西监司募饥民修水利
 初孝宗乾道二年六月知秀州孙大雅代还言州有
 柘湖淀山湖当湖陈湖支港相贯西北可入于江东
 南可达于海傍海农家作坝以却咸潮虽利及一方
卷三 第 1b 页 WYG0626-0068d.png
 而水患实害邻郡设疏导之则又害及傍海之田若
 于诸港浦置闸启闭不惟可以泄水而旱亦获利然
 工夫稍大欲率大姓出钱下户出力于农隙修治之
 于是命两浙转运副使姜诜与守臣视之诜寻与秀
 常州平江府江阴军条上利便诏秀州华亭县张泾
 闸并淀山东北通陂塘港浅处俟今年十一月兴修
 江阴军常州蔡泾闸及申港明年春兴修利港俟休
 役一年兴修平江府姑缓之三年三月诜使还奏开
卷三 第 2a 页 WYG0626-0069a.png
 浚毕功通泄积水久浸民田露出塍岸已谕民趋时
 耕种恐下户阙本良田复荒望令浙西常平司贷给
 种粮又奏措置总督监修等官知江阴军徐藏等减
 磨勘年有差六年十二月监进奏院李结献治田三
 议一曰务本二曰协力三曰因时大略谓浙江低田
 恃堤为固若堤岸高厚则水不能入乞于苏湖常秀
 诸州水田塘浦要处官以钱米贷田主乘此农隙作
 堰增令高阔则堤成而水不为患方此饥馑俾食其
卷三 第 2b 页 WYG0626-0069b.png
 力因其所利而利之秋冬旱涸泾浜断流车畎修筑
 尤为省力诏令胡坚常相度以闻其后户部以三议
 切当但工力浩瀚欲晓有田之家各依乡原亩步出
 钱米与租田之人更相修筑庶官无所费民不告劳
 从之淳熙二年两浙转运判官陈岘言昨奉诏遍走
 平江府常州江阴军谕民并力开浚利港诸处并已
 毕功始欲官给钱米岁不下数万今皆百姓相率效
 力而成诏常熟知县刘颖特增一秩馀论赏有差光
卷三 第 3a 页 WYG0626-0069c.png
 宗绍熙二年诏守令到任半年后具水源湮塞合开
 修处以闻任满日以兴修水利图进择其劳效著明
 者赏之至是复有是诏
三年七月申严围田增广之禁
 先是孝宗隆兴二年诏江浙水利久不讲修势家围
 田堙塞流水诸州守臣按视以闻于是湖宣秀常诸
 州并乞开围田浚沟渎诏各委官措置淳熙十年大
 理寺丞张抑言陂泽湖塘水则资之潴泄旱则资之
卷三 第 3b 页 WYG0626-0069d.png
 灌溉近者浙西豪宗每遇旱岁占湖为田筑为长堤
 中植榆柳外捍茭芦于是旧为田者始隔水之出入
 苏湖常秀昔有水患今多旱灾盖由于此乞责县令
 毋给据有围裹者以违制论既而漕臣钱冲之请每
 围立石以识之共一千四百八十九所令诸郡遵守
 焉至帝庆元二年户部尚书袁说友等言浙西围田
 相望皆千百亩陂塘溇渎悉为田畴有水则无地可
 潴旱则无水可戽不严禁之后将益甚无复稔岁矣
卷三 第 4a 页 WYG0626-0070a.png
 嘉泰元年以大理寺直刘佑贤宗正寺主簿李澄措
 置自淳熙十一年立石之后凡官民围裹者尽关之
 开禧二年以淮农流移无田可耕诏两浙州县已开
 围田许元主复围专召淮农租种至是臣僚言豪民
 巨室并缘为奸加倍围裹又影射包占水荡有妨农
 民灌溉于是复诏浙西提举司俟农隙开掘至八年
 九月又申严两浙围田之禁焉
  御史中丞签书枢密院事卫泾奏曰国家承平之
卷三 第 4b 页 WYG0626-0070b.png
  时京师漕粟多出东南而江浙居其大半中兴以
  来浙西遂为畿甸尤所仰给岁获丰穰沾及旁路
  盖平畴沃壤绵亘阡陌有江湖潴泄之利焉大抵
  二浙地势高下相类湖高于田田又高于江海水
  少则汲湖水以溉田水多则泄田水由江而入海
  惟潴泄两得其便故无水旱之忧自绍兴末年因
  军中侵夺濒湖水荡工力易办创制堤埂号为坝
  田民田已被其害而犹未至甚者潴水之地尚多
卷三 第 5a 页 WYG0626-0070c.png
  也隆兴乾道之后豪宗大姓相继迭出广包强占
  无岁无之陂湖之利日朘月削以臣耳目所接三
  十年间昔之曰江曰湖曰草荡者今皆田也形势
  之家其语言气力足以凌驾官府而在位者每重
  举事而乐因循上下相蒙恬不知怪议者又曰围
  田既广则增租亦多其于邦计不为无补殊不知
  缘江并湖民间良田何啻数千百顷皆异时之无
  水旱者围田一兴修筑塍岸水所由出入之路顿
卷三 第 5b 页 WYG0626-0070d.png
  至隔绝稍觉旱乾则占据上流独擅灌溉之利民
  田坐视无从取水逮至水溢则顺流疏决复以民
  田为壑围田侥倖一稔增租有几而常岁倍收之
  田小有水旱反为荒土常赋所损可胜计哉所谓
  增租又不系省额州县得以移用徒资贪黩之吏
  耳此其轻重得失又不待智者而后辨也祖宗成
  宪凡诸潴水之地众共溉田辄许人请佃承买及
  令佃买者以违制论立法之意可谓明白前者臣
卷三 第 6a 页 WYG0626-0071a.png
  僚累常奏请朝廷非不施行臣姑疏其一二如诸
  路有承买潴水地者悉皆改正此绍兴二十八年
  指挥也凡系积水草荡今后并不许请佃虽陈乞
  拨赐亦许守臣执奏此乾道五年九月指挥也诏
  两浙漕臣及提举常平官并逐州守臣常加觉察
  如官民户及寺观围筑田亩填塞水道具名以闻
  此淳熙三年六月指挥也诏州县辄敢给据与官
  民户及寺观买佃江湖草荡许人户越诉重寘典
卷三 第 6b 页 WYG0626-0071b.png
  宪仍委监司纠勘此又淳熙三年八月指挥也诏
  浙西诸郡一应官民户田旧来围田去处明立标
  记给榜晓谕不得于标记外再有围裹此淳熙十
  一年八月指挥也其他条约未易悉数夫以陈说
  之众多立法之详备是宜围田之害悉绝而潴泄
  之利尽复然历年寖久陂湖之田不止民田之被
  害者滋甚其已围者牵于姑息固不复论标记之
  外增创围裹者有之寺观僧道尤无忌惮是岂果
卷三 第 7a 页 WYG0626-0072a.png
  不可禁戢哉吏治苟简而法令不行之过也臣伏
  见乾道间孝宗宣谕辅臣曰闻浙西自有围田即
  有水患屡有人理会多为权势所梗已而令漕臣
  王炎相视有张子盖围田九千馀亩湮塞水势立
  命开掘仍戒饬不得再犯淳熙中因姚述尧言寺
  僧请佃明州定海县凤浦沈窖两湖八百亩可溉
  田二万六千馀亩即令仍废为湖英断如此谁不
  悚惧乞下户都检坐条法及累降指挥申严约束
卷三 第 7b 页 WYG0626-0072b.png
  断自今以后凡陂湖蓖荡并不许官民户及寺观
  请佃围裹如辄敢干求陈诉者具名闻奏寘之于
  罪本路监司州县常切遵守或有违戾委御史台
  弹治此亦固根本之一说也
  日知录曰古先王之治地也无弃地而亦不尽地
  田间之涂九轨有馀道矣遗山泽之分秋水多得
  有所休息有馀水矣是以功易立而难坏年计不
  足而世计有馀后之人一以急迫之心为之商鞅
卷三 第 8a 页 WYG0626-0073a.png
  决裂阡陌而中原之疆理荡然宋政和以后围湖
  占江而东南之水利亦塞于是十年之中荒恒六
  七而较其所得反不及于前人矣
十七年禁侵占水利
 臣僚言越之鉴湖溉田几半会稽兴化之木兰陂民
 田万顷岁饮其泽今官豪侵占填淤益狭宜戒有司
 每岁省视厚其潴蓄去其壅塞母容侵占以妨灌溉
 命皆次第行之
卷三 第 8b 页 WYG0626-0073b.png
 时汪纲知高邮军兴化民田滨海昔时范仲淹筑堰
 以障泻卤毛泽民置石䃮函管以疏运河水势岁久
 皆坏纲增修之后知绍兴府属邑诸县濒海而诸暨
 十六乡濒湖荡泺灌溉之利甚溥势家巨室率私植
 埂岸围以成田湖流既东水不得去雨稍多则溢入
 邑居田闾寖荡濒海藉塘为固堤岸易弛盐卤害稼
 岁损动数十万亩蠲租亦万计以纲言诏提举常平
 司发田围奇援巧请一切峻却而湖田始复郡备缗
卷三 第 9a 页 WYG0626-0073c.png
 钱三万专备修筑而海田始固漳州倅郑焕浚渠溉
 田郡人立石刻曰郑公渠赵师缙为漳浦令凿西湖
 筑岸创立水门时其蓄泄以溉民田周围五百一十
 五丈赵善嵩知连江县讯知南墥水利可以溉田遂
 琢石为斗门其泽甚远民歌谣之
  青田县主簿陈耆卿疏曰天灾流行国家代有于
  汎滥则见其害于旱暵则见其利因汎滥而不为
  旱暵备犹因噎而废食耳十雨五风未见其害也
卷三 第 9b 页 WYG0626-0073d.png
  猝有旱暵龟拆立见上之人乃始皇皇于祈祷逮
  其无年则皇皇于赈恤亦已晚矣臣愚欲乞播告
  外台遴选官吏遍行根括其芜没不治或为大姓
  所雄据者极力疏导俾还其初至于陂泽未成而
  可经营沾溉者亦必广为浚凿以济焦槁毋苛扰
  毋具文脱遇水旱民有倚赖纵不能转歉为丰而
  利泽亦过半矣
理宗宝庆元年除嘉泰年间已开围田租钱
卷三 第 10a 页 WYG0626-0074a.png
 以税额尚存迫民自纳右谏议大夫朱端常奏除之
三年诏有司兴水利
绍定元年正月禁江淮州郡妄征芦场沙产官租
 初高宗绍兴二十九年既尽罢所增沙田芦场租孝
 宗乾道元年臣僚言浙西淮东江东路沙田芦场宜
 立租税补助军食诏复令梁俊彦等措置二年辅臣
 奏俊彦所上沙田芦场税或十取其一或取其二三
 皆不分主客朝廷疑之六年以俊彦所括八百二十
卷三 第 10b 页 WYG0626-0074b.png
 馀万亩其间或已充已业起租及包占未起租者并
 估卖立租八年诏提领官田所所催三路沙田芦场
 租钱并归户部(绍兴二十八年置提领官田/所领沙田芦场不隶户部)复遣官
 实江淮沙田芦场顷亩悉追正之至是以赵至道奏
 下宪司严戢其弊其后嘉熙二年淮东总领吴潜言
 真徐丰濠四郡沙土芦场田可得二十馀万亩卖之
 以赡流民以佐砦兵从之开庆元年诏给还浙西提
 举常平司岁收上亭户沙地租二百万永勿复徵
卷三 第 11a 页 WYG0626-0074c.png
  罗大经鹤林玉露曰孝宗时近习梁俊彦请税两
  淮沙田以助军饷上大喜付外施行叶子昂为相
  奏曰沙田者乃江滨出没之地水激于东则沙涨
  于西水激于西则沙复涨于东百姓如沙涨之东
  西而田焉未可以为常也且辛巳兵兴两淮之田
  租并复至今未徵况沙田乎帝大悟即诏罢之子
  昂退至中书令人逮俊彦至叱责曰汝言利求进
  万一淮民怨咨为国生事虽斩汝万段岂足塞责
卷三 第 11b 页 WYG0626-0074d.png
  俊彦惶汗免冠谢久乃释之
二年诏浙西提举司下所部州县将修复围田减纳苗
米毋收斛面
 至端平二年又诏浙西临安平江嘉兴镇江常州安
 吉守臣将未修复围田许官民户承佃经理宝祐元
 年史馆校勘黄国面对围田自淳熙十一年识石者
 当存之复围者合权其利害轻重而为之存毁其租
 或归总所或𨽻安边所或分𨽻诸郡帝曰安边所田
卷三 第 12a 页 WYG0626-0075a.png
 近已拨归本所国又奏自丁未以来创围之田始因
 殿司献草荡任事者欲因以为利凡旱乾处悉围之
 利少害多宜开掘以通水道帝然之
淳祐十二年正月诏宰执议立方田开沟浍自近圻始
 是时能兴水利者淳祐二年参政程伯大命知长溪
 县黄恪截留骈木复修筑营田陂长溪一县皆藉其
 水之灌溉六年制帅颜颐仲浚定海西市抵鄞桃花
 渡边六十里故河尽复广五丈深一丈二尺灌溉田
卷三 第 12b 页 WYG0626-0075b.png
 畴民蒙其利名曰颜公渠又宁德县民以县东山高
 水急请于部作堤约水灌田县令李泽民躬率僚佐
 鸠工筑之凡百丈周围九百七十五步由是田无旱
 潦之虞邑人德之号曰李公堤景定中蔡抗知苏州
 滨江湖田苦风潮害抗筑长堤自府城属昆山亘八
 十里民得立塍大以为利又松溪县人夙仪之以柯
 屯之田高仰凿山为圩通胡坑之水溉田乡人德之
 因名夙公圩至度宗时海盐岁为咸害稼转运使常
卷三 第 13a 页 WYG0626-0075c.png
 楙请于朝修筑新塘三千六百二十五文名海晏塘
 是岁风涛大作民得奠居岁复大稔
  知安庆黄干代抚州守上奏曰陂塘之利所以灌
  注田亩今江西之田瘠而多涸比年以来饥旱荐
  臻大抵皆陂塘不修之故若申严旧法在州委通
  判在县委县丞先于每乡籍记陂塘之广狭深浅
  方水泉涸缩之时农事空閒之际责都保聚民浚
  深其下而培筑其上积水既多则虽有旱暵而未
卷三 第 13b 页 WYG0626-0075d.png
  始枯竭巡行台察课其勤惰而为之赏罚其始虽
  苦劳而其终乃所以利民如此则天灾不能为害
  丰登可以常保而不至于上勤朝廷赈恤之劳矣
金章宗明冒五年闰十月诏郡县有河者皆开引以溉
 田既而八路提刑司虽有河者皆言不可溉惟中都
 路言安肃定兴二县可引河溉田四千馀亩诏行之
 先是马讽为雄州归信令境有河曰八尺口每秋潦
 涨溢害民田讽疏决之其患遂息傅慎微权陜西诸
卷三 第 14a 页 WYG0626-0076a.png
 路转运使复修三白龙首等渠以溉田募民屯种贷
 牛及种子以济之是时卢庸为定平令治旧堰引泾
 水灌田民赖其利
六年十一月初定县官增水田升除制
 县官任内有能兴水利田及百顷以上者升本等首
 注除穆昆所管屯田能创增三十顷以上赏银绢二
 十两疋其租税止从陆田
承安二年敕放白莲潭东闸水与百姓溉田
卷三 第 14b 页 WYG0626-0076b.png
三年命勿毁高梁河闸从民灌溉
泰和三年六月遣官行视中都田禾水泽分数
八年七月诏诸路按察司规画水田
 部官谓水田之利甚大沿河通作渠如平阳掘井种
 田俱可灌溉比年邳沂近河布种豆麦无水则凿井
 灌之计六百馀顷比之陆田所收数倍以此较之他
 境无不可行者遂令转运使及诸路按察司因劝农
 可按问开河或掘井如何为便规画具申以俟兴作
卷三 第 15a 页 WYG0626-0076c.png
宣宗贞祐三年三月谕尚书省岁旱议弛诸处碾硙以
其水溉民田
 七月又禁随朝职官夺民碾硙以自营利
四年八月募人佃砀山诸县陂湖
 言事者程渊言砀山诸县陂湖水至则畦为稻田水
 退种麦所收倍于陆地宜募人佃之官取三之一岁
 可得十万石从之
兴定五年十一月募民兴河南等处水田
卷三 第 15b 页 WYG0626-0076d.png
 是年五月南阳令李国瑞创开水田四百馀顷诏升
 职二等仍录其最状遍谕诸道至冬遂议兴水田省
 臣奏河南郡县多古所开水田之地收穫多于陆地
 数倍敕令分治户部按行州郡有可开者诱民赴功
 其租止从陆田不复添徵仍以官赏给之陜西除三
 白渠设官外亦宜视例施行
  (臣/)等谨按金史宣宗纪云是年十一月募民兴南
  阳水田以食货志考之南阳水田李国瑞已于五
卷三 第 16a 页 WYG0626-0077a.png
  月创开升职不应至冬始募民兴役也盖时方遍
  行诸道皆以南阳例之纪遂专指为南阳耳今从
  志
元光元年正月遣户部郎中杨大有等诣京东西南三
路开水田
元制内立都水监外设各处河渠司以兴举水利修理
河堤为务
太宗十二年修三白渠
卷三 第 16b 页 WYG0626-0077b.png
 京兆旧有三白渠自元伐金以来渠堰缺坏陜人虽
 欲种莳不获水利赋税不足军兴乏用梁泰奏请修
 成渠堰比之旱地其收数倍所得粮米可以供军遂
 令泰充宣差规措三白渠使郭时中副之置河渠司
 于云阳县
世祖中统二年六月凿沁河渠成溉田四百六十馀所
 先是元年怀孟路岁旱总管谭澄令民凿塘造渠引
 沁水以溉田教之种植地无遗利至是提举王允中
卷三 第 17a 页 WYG0626-0077c.png
 等奉诏开渠计六百七十七里经济源河内河阳温
 武涉五县渠成甚益于民名曰广济次年八月广济
 渠司言沁水渠成已验工分水恐久远权豪侵夺乃
 下诏依本司所定水分以后诸人毋得侵夺
三年八月郭守敬请开玉泉诸水以通漕运广济河渠
司王允中请开邢洺等处漳滏澧河达泉以溉民田并
从之
 时左丞张文谦荐守敬习水利帝召见守敬陈水利
卷三 第 17b 页 WYG0626-0077d.png
 六事其一中都旧漕河东至通州引玉泉水以通舟
 岁可省僦车钱六万缗其二顺德达泉引入城中分
 为三渠灌城东地其三顺德澧河东至古任城失其
 故道没民田千三百馀顷此水开修成河其田即可
 耕种其四磁相东北滏漳二水合流处引水由滏阳
 邯郸洺州永年鸡泽合入澧河可灌田三千馀顷其
 五怀孟沁河虽浇灌犹有漏堰馀水东与丹河馀水
 相合引东流至武涉县北合入御河灌田二千馀顷
卷三 第 18a 页 WYG0626-0078a.png
 其六黄河自孟州西开引少分一渠经由新旧孟州
 中间顺河古岸下至温县南复入大河其间亦可灌
 田二千馀顷乃授守敬提举诸路河渠而王允中亦
 请开漳滏诸河遂皆从之守敬又言金时自燕京之
 西麻谷村分引卢沟一支东流穿西山而出是谓金
 口其水自金口以东燕京以北溉田若干顷其利不
 可胜计兵兴以来典守者惧有所失因以大石塞之
 今若按视故迹使水得通流则上可以致西山之利
卷三 第 18b 页 WYG0626-0078b.png
 下可以广京畿之漕又言当于金口西预开减水口
 西南还大河令其深广以防涨水突入之患帝善之
  (臣/)等谨按郭守敬议引金口水溉田而即预开减
  水口者盖浑河水性湍急夏秋霖潦多涨溢之患
  也后顺帝至正二年丞相托克托用参议博啰特穆
  尔等议开西山金口导浑河踰京城达通州以通
  漕运役丁夫数万卒无成功时左丞许有壬争之
  甚力谓大德二年浑河水发为民害大都路都水
卷三 第 19a 页 WYG0626-0078c.png
  监将金口下闭闸板五年浑河水势浩大郭太史
  又将金口以上河身用沙石杂土尽行堵闭观此
  则浑河之水固未易资以为利而守敬虑患之智
  过后人远矣
至元元年五月遣苏尔托音郭守敬视西夏河渠俾具图
来上
 守敬以河渠副使从张文谦行省西夏先是古渠在
 中兴者一名唐来其长四百里一名汉延长二百五
卷三 第 19b 页 WYG0626-0078d.png
 十里它州正渠十皆长二百里支渠大小六十灌田
 九万馀顷兵兴以来废坏淤浅守敬更立闸堰皆复
 其旧
七年二月立司农司专掌农桑水利仍分布劝农官及
知水利者巡行郡邑
九年二月诏诸路开浚水利
 是年五月敕巴图军于吉鲁尔之地开渠耕田十四
 年十二月导任河复民田三千馀顷十五年十二月
卷三 第 20a 页 WYG0626-0079a.png
 导肥河入于酅淤陂尽为良田十八年二月发肃州
 等处军民凿渠溉田二十五年正月诏中兴西凉无
 得沮坏河渠四月浚齐喇河以溉衮诺尔黄土山民田
 二十六年七月开安山渠成二十八年都水监郭守
 敬疏凿通州至都河改引浑水灌田三十年五月以
 浙西大水冒田令富家募佃人疏决水道
  (臣/)等谨按元世祖加意农田开浚之功甚溥其时
  能兴水利者自郭守敬外如西夏行省郎中董文
卷三 第 20b 页 WYG0626-0079b.png
  用始开唐来汉延秦家等渠垦中兴西凉甘肃瓜
  沙等州之土为水田平阳路总管郑鼎导汾水溉
  民田千馀顷荆南行省廉希宪决江陵城外蓄水
  得良田数万亩为贫民业长葛令赵志以地卑湿
  使为水田旱则决瀵水灌之清苑令耶律伯坚毁
  世家水硙以溉民田以馀月堰水置硙事闻省部
  著为定制大理等处巡行劝农使张立道以昆明
  池环五百馀里夏潦暴至必冒城郭役丁夫二千
卷三 第 21a 页 WYG0626-0079c.png
  人治之泄其水得良田万馀顷卫辉守王昌龄因
  清水出辉县山阳镇入卫河创浚沟浍溉田数百
  馀顷至成宗时判温州皮元重建阴均斗门溉田
  四十馀万亩雷州守乌古孙泽教民浚故河得良
  田数千顷濒海广泻并为膏土皆因地制宜民获
  其利者也
三十一年八月(时成宗/已即位)令军士复浚浙西太湖淀山湖
沟港
卷三 第 21b 页 WYG0626-0079d.png
 平章铁哥奏太湖淀山湖世祖时尝役民夫二十万
 疏掘今诸河日受雨潮渐至沙涨乞即以淀山湖田
 粮二万石就募民夫四千调军士四千依旧宋例屯
 守立都水防田使司修治河渠围田从之至大德三
 年十一月又浚焉
成宗大德二年二月立浙西都水庸田司专主水利
 次年十一月置浙西平江湖渠闸堰凡七十八所五
 年七月浙西积雨泛溢大伤民田诏役民夫二千人
卷三 第 22a 页 WYG0626-0080a.png
 疏导河道俾复其旧
 后泰定帝二年六月立都水庸田使司浚吴松二江
 三年正月置于松江掌江南河渠水利顺帝至正十
 二年添立于汴梁掌种植田稻事
六年正月筑浑河堤八十里禁豪家母侵旧河令屯田
军及民耕种
 至武宗至火二年十月浑河水决没左右二翊及后
 卫屯田麦委官督工治之仁宗皇庆元年二月延佑
卷三 第 22b 页 WYG0626-0080b.png
 元年六月并因水没田禾更加修筑泰定帝泰定三
 年六月涨没大兴县诸乡桑枣田园次年四月发七
 卫屯田军修治焉
武宗至大初浙江行省督治田围
 行省以去岁水旱为灾百姓艰食农作将兴各处田
 围高下不等陂塘围岸沟渠须依法修治遇旱则车
 水灌救遇潦则泄水通流修浚之际田主出粮佃户
 出力系官围田无力修浚者官为借贷收成日如数
卷三 第 23a 页 WYG0626-0080c.png
 还官劝农官有成效者升赏失误者治罪其抛荒积
 水之田租额无人承佃者劝谕富户自备工本修筑
 塍围听令佃种抛荒官田止纳原租初年免徵三年
 后依民田输税诸人不得争夺并照前庸田司五等
 围岸体式以水为平田与水平者为第一等围岸高
 七尺五寸底阔一丈面阔五尺田高一尺者为第二
 等围岸高六尺五寸底阔九尺面阔四尺五寸田高
 二尺者为第三等围岸高五尺五寸底阔八尺面阔
卷三 第 23b 页 WYG0626-0080d.png
 四尺田高三尺者为第四等围岸高四尺五寸底阔
 七尺面阔三尺五寸田高四尺者为第五等止添备
 水围岸高三尺底阔六尺面阔三尺若迫近诸湖之
 处自愿增高者听
  (臣/)等谨按围岸体式总以去水七尺五寸为主田
  低则围岸必高田高则围岸必低第一等田与水
  平故岸高七尺五寸二等田高于水一尺故岸高
  六尺五寸合之则岸高于水仍是七尺五寸也三
卷三 第 24a 页 WYG0626-0081a.png
  等四等亦然惟五等岸高于水仅七尺盖田既有
  四尺之高水患自少不妨少缩其制耳
右丞相哈喇哈斯行省和林浚古渠溉田数千顷
仁宗延祐六年九月浚镇江练湖
 至英宗至治三年十二月泰定帝即位复命浚之
泰定帝元年十二月浚吴松二江
 浙西诸山之水受之太湖下为吴松江东汇淀山湖
 以入海而潮汐来往逆涌浊沙上湮河口宋时设撩
卷三 第 24b 页 WYG0626-0081b.png
 洗军专掌修治元既平宋军士罢散有司不以为务
 势豪租占为荡为田以致湮塞不通公私失利成宗
 大德八年五月省臣言吴江松江实海口故道潮水
 久淤凡湮塞良田百馀里况海运亦由是而出宜于
 租户役万五千人浚治岁免租人十五石仍设行都
 水监以董其役从之英宗至治三年以省臣奏就委
 官体究还言应开浚者常熟州九处昆山州十一处
 嘉定州三十五处华亭县九处上海县十四处其通
卷三 第 25a 页 WYG0626-0081c.png
 海大江旧有河港联络官民田土之间藉以灌溉者
 亦须疏通以利耕种至是省臣复以为请遂于是冬
 浚涤仍立闸以节水势
  (臣/)等谨按至元间海道千夫长任仁发上言吴松
  治水之法须识潮水之背顺地形之高低沙泥之
  聚散隘口之缓急寻源溯流各得其当庶不徒劳
  民力而享无穷之利又引宋范仲淹开浚太湖法
  新导之河必设诸闸常时扃之始令潮至沙不能
卷三 第 25b 页 WYG0626-0081d.png
  塞每春理其闸外之沙工减开浚数倍云云后大
  德间都水庸田使玛哈穆特嘉集义拯治吴松江
  方略皆从仁发之议又谕民于嘉定松江通海潮
  等河港口筑叠土坝安置透水木槽名曰水窦潮
  来闭窦潮退起窦使沙不停而水常泄盖亦置闸
  之遗意也又按仁发后即为都水少监泰定三年
  仁发分𣲖诸州县所造闸嘉定州二上海县一崇
  阴海盐州合造闸一嘉兴县一华亭县一计工至二
卷三 第 26a 页 WYG0626-0082a.png
  十六万有馀天历元年以无实效罢其役然是时
  于吴松水利亦可谓勤矣其时知水利人自仁发
  外又有张桂荣朱天祥何珍徐铸诸人皆与谋议
  而都水书吏吴执中亦得上言浙西水患元代上
  下之情相达如此
三年七月修滦河
 先是二年三月永平路屯田总管府言国家经费咸
 出于民民之所生无过农作本屯辟田收粮以供内
卷三 第 26b 页 WYG0626-0082b.png
 府之用不为不重在昔有司于马城东北筑堤以防
 滦水西南连清水河至公安桥去岁霖雨水溢冲荡
 皆尽田苗终岁无收方今农隙若不预修必致为害
 工部移文都水监委官相视至是发军千二百人治
 之
文宗天历二年三月修洪口渠
 洪口渠引泾水入白渠自泾阳至临潼五县分流灌
 田七万馀顷验田出夫自唐宋以来每年八月一日
卷三 第 27a 页 WYG0626-0082c.png
 修堰至十月放水溉田分三限以为年例(北限入三/原栎阳云)
 (阳中限入高陵/南限入泾阳)武宗至大三年从陜西行台御史王
 承德请展修石渠至是以奉元岁旱河渠司郭嘉议
 请令泾阳近限水利户添差修筑命行之
三年三月重修广济渠
 怀庆路同知阿哈玛特言天久亢旱夏麦枯槁秋谷种
 不入土民匮于食中统间尝开广济渠置河渠司遇
 旱则官为验工多寡分水灌济源河内河阳温武陟
卷三 第 27b 页 WYG0626-0082d.png
 五县民田三千馀顷后因豪家截河起堰立碾磨壅
 遏水势又经霖雨坏渠河渠司寻亦革罢今五十馀
 年旧迹可考若将旧渠开浚禁安磨碾设立闸堰旱
 则放闸浇田涝则闭闸退水公私俱利从之
顺帝至正十三年正月兴京师水田利
 泰定帝时翰林学士虞集兼国子祭酒尝因讲罢言
 京师之东濒海数千里北极辽海南滨青齐海潮日
 至淤为沃壤用浙人法筑堤水为田听富民欲得官
卷三 第 28a 页 WYG0626-0083a.png
 者合其众分授以田官定其畔以为限能以万夫耕
 者授以万夫之田为万夫之长千夫百夫亦如之察
 其惰者而易之三年视其成以地之高下定额以次
 渐征之五年有积蓄命以官就所储给以禄十年佩
 之符印后以传子孙如军官之法则东面民兵数万
 可以近卫京师外禦岛夷远宽东南海运以纾疲民
 时说者以为一有此制则执事者必以贿成而不可
 为矣事遂寝至是以右丞相托克托言京畿近水地利
卷三 第 28b 页 WYG0626-0083b.png
 召江南人耕种岁可收粟麦百万馀石不烦海运而
 京师足食于是立分司农司以左丞乌古孙良桢右
 丞悟良哈台兼大司农卿而托克托领大司农事西自
 西山南至保定河间北至檀顺州东至迁民镇凡系
 官地及元管各处屯田悉从分司农司引水立法佃
 种给钞五百万锭以供工价牛具农器谷种之用又
 以武卫所管盐台屯田荒閒之地及各衙门系官田
 地宗仁等卫屯田礼部所辖掌薪司地土并付分司
卷三 第 29a 页 WYG0626-0083c.png
 农司播种又取勘徐州汝宁南阳邓州等处荒田并
 户绝籍没入官者立司牧署掌分司农司耕牛中书
 省又议于江浙淮东召募能种水田及修筑围堰之
 人各一千名为农师教民播种降空名添设职事故
 牒一十二道遣使赍往其地有能募农民一百名者
 授正九品二百名者正八品三百名者从七品即书
 填流官职名给之就领管所募农夫人给钞十锭期
 年散归从之是岁大稔
卷三 第 29b 页 WYG0626-0083d.png
十五年十二月诏凡有水田处设大兵农司招集人夫
有警乘机进讨无事栽植播种凡置保定河间武清景
蓟四处
二十年陜西行省修治泾渠
 宋时泾阳仲山旁开凿石渠名丰利渠世祖至元间
 立屯田万户府督治之成宗大德以后岁时葺理仁
 宗延祐元年从西台御史王琚言更开石渠五十一
 丈至是左丞相帖里帖木儿复遣官修治溉农田四
卷三 第 30a 页 WYG0626-0084a.png
 万五千馀顷
明太祖初立国设营田司专掌水利
 戊戌二月迁元帅康茂才为都水营田使谕之曰比
 因兵乱堤防颓圮民废耕耨故设营田司以修筑堤
 防专掌水利春作方兴虑旱涝不时其分巡各处务
 在蓄泄得宜母负付任之意
诏所在冇司民以水利条上者即陈奏
  (臣/)等谨按此诏以通民隐而开利源即宋神宗今
卷三 第 30b 页 WYG0626-0084b.png
  吏民能知土地种植之法陂塘圩垾堤堰沟洫之
  利害者皆得自言之遗意也自永乐至正统如当
  涂民请修慈湖和州民请修铜城闸之类史不绝
  书迨景泰之世国事倥偬英宗复辟后事遂不见
  于史册矣
洪武元年修和州铜城堰闸周围二百馀里
 至成祖永乐初既修含山崇义堰和州民请修铜城
 闸上抵巢湖下通扬子江圩岸七十馀处其吏目张
卷三 第 31a 页 WYG0626-0084c.png
 良兴又言水渰麻澧二湖田五万馀顷宜筑圩埂起
 桃花桥讫含山界三十里从之宣宗宣德八年又修
 之
四年修兴安灵渠
 渠水发海阳山秦时凿溉田万顷马援葺之后圯至
 是始复为陡渠者三十六中有分水塘横筑石埭分
 南北渠埭上叠石如鳞以防冲溢二十九年以军兴
 命御史严震直烧凿陡涧之石以通饷道撤石增埭
卷三 第 31b 页 WYG0626-0084d.png
 水迫无所泄尽趋北渠南渠浅涩而民失其利至成
 祖永乐二年乃修复如旧
八年命长兴侯耿炳文浚泾阳洪渠堰溉泾阳三原醴
泉高陵临潼田二百馀里
 至三十一年堰圮复命炳文修治之且浚渠十万三
 千馀丈其后宣德二年归安知县华嵩言泾阳洪渠
 堰溉五县田八千四百馀顷炳文前后所修已坏永
 乐间老人徐龄言于朝遣官修筑会营造不果乞专
卷三 第 32a 页 WYG0626-0085a.png
 命大臣起军夫协治从之
十七年决荆州岳山坝以灌民田
二十四年浚定海鄞二县东钱湖灌田数万顷
二十七年八月遣国子监生分行天下督吏民修水利
 时谕工部陂塘湖堰可蓄泄以备旱涝者皆因地势
 修治之乃分遣国子生及人材遍诣天下督修水利
 凡开塘堰四万九百八十七处
  明史河渠志曰嗣后有所兴筑或役本境或资邻
卷三 第 32b 页 WYG0626-0085b.png
  封或支官料或采山场或农隙鸠工或随时集事
  或遣大臣董成终明世水政屡修
成祖永乐元年四月命户部尚书夏原吉治苏松嘉湖
水患
 原吉上奏浙西诸郡苏州松江最居下流嘉湖常三
 郡土田下者少高者多环以太湖绵亘五百馀里纳
 杭湖宣歙诸州之水散注淀山等湖以入三泖顷浦
 港堙塞汇流涨溢伤害苗稼拯治之法要在浚涤吴
卷三 第 33a 页 WYG0626-0085c.png
 淞诸浦泄其壅遏嘉定之刘家港常熟之白茅港皆
 系大川水流峻急宜浚吴淞江南北两岸安亭等浦
 港引太湖诸水入刘家白茅二港使直注江海又松
 江之大盈浦(大盈浦河渠/志作大黄浦)乃通吴淞要冲今下流壅
 塞难即疏浚旁有范家浜至黄浦口跄浦口(黄浦口/跄浦口)
 (河渠志作/南跄浦口)可径达海宜浚令深阔上接大盈浦以达
 泖湖之水此皆禹贡三江入海之迹候既开通相度
 地势各置石闸以时启闭每岁水涸之时修筑圩岸
卷三 第 33b 页 WYG0626-0085d.png
 以禦暴流帝从其言明年九月毕功农田大利至十
 三年从吴江县丞李升言又浚大湖近湖河道修蔡
 泾等闸宣宗宣德六年教谕唐敏言常熟耿泾塘南
 接梅里通昆承湖北达大江洪武中浚以溉田今壅
 阻请疏导从之七年九月苏州知府况钟上言苏松
 嘉湖之地其湖有六曰太湖曰庞山曰阳城曰昆承
 曰沙湖曰尚湖联属广袤凡三千馀里永乐初原吉
 疏浚年久淤塞一遇久雨遂成巨浸田皆没溺乞仍
卷三 第 34a 页 WYG0626-0086a.png
 遣大臣督各官于农隙时发民疏浚一方永赖帝命
 巡抚周忱与钟计工力多寡难易以闻
 忱久任江南事无不举常诣松江相视水利见嘉定
 上海间沿江生茂草多淤流乃浚其上流使昆山顾
 浦诸所水迅流驶下壅遂尽涤暇时以匹马往来江
 上见者不知其为巡抚也又言吴淞江畔有沙涂柴
 场百五十顷水草茂盛蛊蜢多生其中请募民开垦
 可以足国课消虫灾又言应天镇江太平宁国诸府
卷三 第 34b 页 WYG0626-0086b.png
 旧有石臼等湖其中沟港岁办鱼课其外平圩浅滩
 听民放牧孳畜采掘菱藕不许种耕故山溪水涨有
 所宣泄近者富豪筑圩田遏湖水每遇泛溢害即及
 民宜悉禁革又言溧水永丰圩周围八十馀里旧筑
 埂坝农甚利今颓败请葺治时并从之
 至宪宗成化十四年都御史牟俸言直𨽻苏松与浙
 西各府频年旱涝缘周环太湖乃东南最洼地而苏
 松尤最下之冲故每逢积雨众水奔溃湖泖涨漫渰
卷三 第 35a 页 WYG0626-0086c.png
 没无际按太湖即古震泽上纳嘉湖宣歙诸州之水
 下通娄东吴淞三江之流东江今不复见娄淞入海
 故迹具存其地势与常熟福山白茅二塘俱能导太
 湖入江海使民无垫溺而土可耕种历代开浚具有
 成法本朝亦常命官修治不得其要而滨湖豪家尽
 将淤滩栽莳为利治水官不悉利害率于泄处置石
 梁壅土为道或虑盗船往来则钉木为栅以致水道
 堙塞公私交病请择大臣深知水利者专理之设提
卷三 第 35b 页 WYG0626-0086d.png
 督水利分司一员随时修理则水势疏通东南厚利
 也诏俸兼领水利听所修筑功成乃专设分司
是年修潜山怀宁等陂堰
 又修高要青岐罗婆圩平遥广济渠筑和州保大等
 圩百二十馀里蓄水陡门九浚昌邑河渠五所
二年谕工部安徽苏松浙江江西湖广凡湖泊卑下圩
岸倾颓亟督有司治之
 是年又修泰兴沿江圩岸六合瓜步等屯黄岩混水
卷三 第 36a 页 WYG0626-0087a.png
 等十五闸六陡门香山竹径水陂又以当涂民言慈
 湖濒江上通宣歙东抵丹阳湖西接芜湖久雨浸淫
 潮涨伤农宜遣勘修筑遂从其请降是谕至四年修
 筑宣城十九圩丰城穆湖圩岸溧水决圩怀宁斗潭
 河彭滩圩岸吉永刘家塘云陂江都刘家圩港新建
 石头冈圩岸五年又筑高要银冈金山等溃堤溉田
 五百馀顷八年修丹阳练湖塘南陵野塘圩蚌荡坝
 九年修安福丁陂等塘堰安仁饶家陂寿光堤安陆
卷三 第 36b 页 WYG0626-0087b.png
 京山景陵圩长洲至嘉兴泄水洞百三十一处监利
 车水堤四千四百馀丈高安华陂屯陂堤筑仁和黄
 濠塘岸三百馀丈孙家围塘二十馀里浚潍县干丹
 河定襄故渠六十三里引滹沱水灌田六百馀顷又
 修丽水县通济渠堤堰上中下三源流四十八𣲖溉
 田二千馀顷十年筑新会圩岸二千馀丈十一年修
 芜湖陶辛政和二圩应天新河圩岸天长福胜戚家
 庄二塘十二年修凤阳安丰塘水门十六座十三年
卷三 第 37a 页 WYG0626-0087c.png
 修南京羽林右卫刁家圩屯田堤十七年浚萧山境
 内河渠四十五里溉田万顷二十一年修嘉定抵松
 江潮圮圩岸五千馀丈又修文水常稔渠灌田
宣宗宣德三年诏天下凡水利当兴者有司即举行毋
缓视
 是年既修灌县都江等堰四十四又临海民言胡巉
 诸闸潴水灌田近年闸坏而金鳌大浦湖涞举屿等
 河遂皆壅阻乞为开筑帝曰水利急务使民自诉于
卷三 第 37b 页 WYG0626-0087d.png
 朝此守令不得人尔命工部即饬郡县秋收起工且
 诏天下凡水利有司皆即兴举时巡按西江御史许
 胜又言南昌瑞河两岸低洼多良田洪武间修筑圩
 岸水不为患永乐间改修近皆圮坏乞敕有司募夫
 修理又中书舍人陆伯伦言常熟七浦塘东西百里
 灌常熟昆山田岁租二十馀万石乞听民自浚之皆
 诏可至四年以潜江民言蚌湖阳湖皆临襄河水涨
 岸决害荆州三卫荆门江陵诸州县官民屯田无算
卷三 第 38a 页 WYG0626-0088a.png
 发军民筑治之福清民言光贤里官民田百馀顷障
 海堤坏田久荒永乐中尝命修治迄今未举民不得
 耕帝责有司亟治而谕尚书吴中严饬郡邑陂池堤
 堰及时修浚慢者治以罪六年修浏阳广济诸县堤
 堰七年修眉州新建通济堰分十六渠溉田二万五
 千馀亩八年葺湖广偏桥卫高陂石洞修安阳广惠
 等渠磁州滏阳河五瓜济民渠
九年毁苏松民私筑堤堰
卷三 第 38b 页 WYG0626-0088b.png
  (臣/)等谨按宣宗一从唐敏之言再纳况钟之策苏
  松水利靡弗修举而独于私筑之堤堰毅然毁之
  者盖苏松当众流之冲水方趋下一有壅遏则泛
  滥四出故田围圩岸之置非其所者皆足以妨水
  道也不然周忱抚苏于兹四载矣苟非灼见其害
  亦安忍去民之利乎
英宗正统五年正月令天下有司秋成时修筑圩岸疏
浚陂塘以便农作仍具数缴报俟考满以凭黜陟
卷三 第 39a 页 WYG0626-0088c.png
 先是三年疏泰兴顺德乡三渠引湖溉田通潞州永
 禄等渠二十八道于漳河四年宁夏巡抚金濂言镇
 有五渠资以行溉今鸣沙洲七星汉伯石灰三渠久
 塞请用夫四万疏浚溉芜田一千三百馀顷从之至
 是又命天下具报修筑疏浚等数至六年筑芜湖陶
 辛圩新埂又浚高邮子婴沟减水阴洞以济旱涝八
 年修弋阳官陂三所九年浚无锡里谷诸河东南接
 苏州昆山湖塘北通扬子江西接新兴河引水灌田
卷三 第 39b 页 WYG0626-0088d.png
 都御史陈镒言朝邑多沙碱难耕县治洛河与渭水
 通请穿渠灌之诏可又开海阳县隆津等沟引长溪
 水溉田浚长乐之严湖及张塘等涵港以备旱溢十
 二年以绍兴东小江南通诸暨七十二湖西通钱塘
 江久雨水溢害田发丁夫疏之十三年以云南邓川
 州民田与大理卫屯田接壤湖畔积雨壅沙禾苗渰
 没命州卫军民疏治十四年浚和州姥镇河张家沟
 并建闸以溉降福等七十馀圩及南京诸卫屯田时
卷三 第 40a 页 WYG0626-0089a.png
 范衷知寿昌县辟荒田二千六百亩兴水利三百四
 十六区
  严讷论水利圩图略曰今天下以垦田当司农钜
  供者苏松为最苏松介在湖海厥土涂泥利害以
  水圩岸者所以堤水而田即周礼稻人匠人所掌
  涂防是也田甚下湿岸则陡立如城而河流犹出
  其上或咫隙莫禦而田且没矣其田或最高去水
  远而不及溉者则又终古泻卤惟在上下壤之间
卷三 第 40b 页 WYG0626-0089b.png
  土厚水深则号膏腴以其得水蓄泄可为旱涝备
  而所谓能蓄泄者以有圩岸耳岁苦旱则河之水
  续桔槔而上以入于田河不龟坼田不乏溉岁涝
  则戽水出于河而岸障之自三江道湮疏浚失宜
  恒雨注积而无从尾闾也水襄于岸寸许而膏腴
  汩为巨浸不能与下湿者论良瘠惟修筑之卑令
  高缺令补废令兴薄令培而厚浮令杵而坚斯得
  圩岸之利矣
卷三 第 41a 页 WYG0626-0089c.png
景帝景泰四年云南滇池造石闸
 总兵官沐璘言城东有水南流源发邵甸会九十九
 泉为一抵松花坝分为二支一绕金马山麓入滇池
 一从黑窑村流至云泽桥亦入滇池旧于下流筑堰
 溉军民田数十万顷霖潦无所泄请令受利之家自
 造石闸启闭以时报可至英宗天顺十八年又浚云
 南东西二沟自松华坝黑龙潭抵西南柳坝南村灌
 田数万顷
卷三 第 41b 页 WYG0626-0089d.png
五年疏灵宝黎园庄渠通鸿泸涧溉田万顷
七年浚杭州西湖
 尚书孙原贞言西湖旧有二闸近皆倾圮湖遂淤塞
 民田无灌溉资乞敕有司兴浚禁势豪侵占以利军
 民从之至宪宗成化十一年又浚钱塘门故渠左属
 涌金门建桥闸以蓄湖水二十年杨瑄为浙江按察
 使西湖旧可溉诸县田四十六万顷时湮塞过半瑄
 请浚之功未竟而卒孝宗弘治十八年又浚之
卷三 第 42a 页 WYG0626-0090a.png
英宗天顺二年修彭县万工堰灌田千馀顷
七年十月浚泾阳县郑白故渠
 先是五年佥事李观言泾水出泾阳仲山谷道高陵
 至栎阳入渭袤二百里汉开渠溉田宋元俱设官主
 之今虽有瓠口郑白二渠而堤堰摧决沟洫壅潴民
 弗蒙利是年乃命有司浚之至八年都御史项忠言
 瓠口郑白二渠引泾水溉田数万顷至元犹溉八千
 顷日久渠浅利因以废宣德初遣官修凿亩收三四
卷三 第 42b 页 WYG0626-0090b.png
 石无何复塞渠旁之田遇旱为赤地泾阳醴泉三原
 高陵皆患苦之昨请于泾水上源龙潭左侧疏浚讫
 旧渠口寻以照例停止今宜毕其役西安城西井泉
 咸苦饮者辄病龙首渠引水七十里修筑不易且利
 止及城东西南皂河去城一舍许可凿令引水与龙
 首渠会则居民尽利从之
宪宗成化十年廷臣会议江浦北城圩古沟北通滁河
浦子口城东黑水泉古沟南入大江二沟相望冈垄中
卷三 第 43a 页 WYG0626-0090c.png
截宜凿通成河旱引涝泄从之
十二年诏河西屯田官兼理十五卫水利
 至孝宗弘治七年浚南京天潮二河备军卫屯田水
 利正德十五年又浚滁河六合诸水以利江北屯田
二十年修嘉兴等六府海田堤岸
 是时张瑄为广东布政使修陂塘圩岸四千六百雍
 泰知吴县太湖涨没田千顷作堤为民利称雍公堤
 至武宗正德时蔡德祐为山东副使分巡辽阳辟滨
卷三 第 43b 页 WYG0626-0090d.png
 海圩田数万顷称蔡公田云
孝宗弘治元年许以新佃芦洲补旧额课
 奏准沿江一带芦洲有曾告承佃而旧额洲荡坍塌
 者即将新佃柴课依数凑补本处旧额或有新生别
 洲许令拨补附近坍塌不敷之数嘉靖二十七年令
 一应芦洲除洪武永乐时赐功臣僧道者不动外馀
 悉委官丈量召民承佃
  春明梦馀录载计曹条议曰议者欲清南京太仆
卷三 第 44a 页 WYG0626-0091a.png
  寺所𨽻草场地六十万顷出佃价一两可得银六
  千万此事之不能者也自马草均𣲖于田亩民间
  已忘其事故江北尚有名目而其田本贱值不过
  数钱岂能顿增一两江南田贵易增而竟莫可辨
  析苟欲增其价必致摊𣲖是教之乱也愚以芦洲
  一项可以此意行之今沿江一带田之利微洲之
  利重故洲必归于豪势两豪相争累年不止祇以
  不烦佃价办课轻微而影射易滋故不惜身命而
卷三 第 44b 页 WYG0626-0091b.png
  争之耳今得为之令曰某处某洲若干亩每亩纳
  价若干不论业主他户能纳者听既纳之后永为
  世业旧业主不得争民纵出佃价其利尚浮于田
  必争先而纳旧业主家能办者惟恐失其利亦必
  竞纳不烦催督而可以得无限之资计芦政分司
  所辖见为亩三百三万三千九百二十四如往年
  少试于如皋等处每亩纳四五钱不等民无不乐
  从则分等量入亦不下六七十万若能命一干官
卷三 第 45a 页 WYG0626-0091c.png
  严为丈量度其隐弊不啻一倍上而川蜀亦可仿
  行数百万之利在一使者得人耳事集民乐又何
  患焉
七年七月命工部侍郎徐贯经理苏杭水利
 明年四月告成贯上言东南财赋所出而水患为多
 永乐初命夏原吉浚治以吴淞江滟沙浮荡未克施
 工逮今九十馀年港浦愈塞臣督官行视浚吴江长
 桥导太湖散入淀山阳城昆承等湖泖复开吴淞江
卷三 第 45b 页 WYG0626-0091d.png
 并大石赵屯等浦泄淀山湖水由吴淞江以达于海
 开白茅港白鱼洪鲇鱼口泄昆承湖水由白茅港以
 注于江开斜堰七铺盐铁等塘泄阳城湖水由七丫
 港以达于海下流疏通不复壅塞乃开湖州之溇泾
 泄西湖天目安吉诸山之水自西南入太湖开常州
 之百渎泄溧阳镇江练湖之水自西北入太湖又开
 诸陡门泄漕河之水由江阴以入于大江上流亦通
 不复堙滞是役凡修浚河泾港渎湖塘陡门堤岸百
卷三 第 46a 页 WYG0626-0092a.png
 十五道役夫二十馀万东南水患少息至世宗嘉靖
 元年苏松水道复为势家所据巡抚李充嗣复浚之
 穿新渠巨浦支流罔不灌注诏嘉其劳赉以银币二
 十四年吕光洵按吴复奏苏松水利五事一曰广疏
 浚以备潴泄三吴泽国西南受太湖诸泽水势尤卑
 东北际海冈陇之地视西南特高高苦旱卑苦涝昔
 人于下流疏为塘浦导诸湖水北入江东入海又引
 江潮流衍于冈陇外潴泄有法水旱无患比来纵浦
卷三 第 46b 页 WYG0626-0092b.png
 横塘多堙不治惟黄浦刘河二江颇通然太湖之水
 源多势盛二江不足以泄之冈陇支河又多壅绝无
 以资灌溉于是高下俱病岁常告灾宜先度要害于
 淀山等茭芦地导太湖水散入阳城昆承三泖等湖
 又开吴松江及大石赵屯等浦泄淀山之水以达于
 海浚白茅鲇鱼诸口泄昆承之水以注于江开七浦
 盐铁等塘泄阳城之水以达于江又导田间之水悉
 入小浦以纳大浦使流者皆有所归潴者皆有所泄
卷三 第 47a 页 WYG0626-0092c.png
 则下流之地治而涝无所忧矣乃浚艾祁通波以溉
 青浦浚顾浦吴塘以溉嘉定浚大瓦等浦以溉昆山
 之东浚许浦等塘以溉常熟之北浚臧村等港以溉
 金坛浚澡港等河以溉武进凡冈陇支河堙塞不治
 者皆浚之深广使复其旧则上流之地亦治而旱无
 所忧矣此三吴水利之经也一曰修圩岸以固横流
 苏松常镇东南下流而苏松又常镇下流易潴难泄
 虽导河浚浦引注江海而秋霖泛涨风涛相薄则河
卷三 第 47b 页 WYG0626-0092d.png
 浦之水逆行田间冲齧为患宋转运使王纯臣尝令
 苏湖作田塍禦水民甚便之司农丞郏亶亦云治河
 以治田为本故老皆云前二三十年民间足食因馀
 力治圩岸田益完美近皆空乏无暇修缮故田圩渐
 坏岁多水灾合敕所在官司专治圩岸岸高则田自
 固虽有霖涝不能为害且足制诸湖之水咸归河浦
 中则不待决泄自然湍流而冈陇之地亦因江水稍
 高又得亩引以资灌溉不特利于低田而已一曰复
卷三 第 48a 页 WYG0626-0093a.png
 板闸以防淤淀河浦之水皆自平原流入江海水漫
 潮急以故沙随浪涌其势易淤昔人权其便宜去江
 海十里许夹流为闸随潮启闭以禦淤沙岁旱则长
 闭以蓄其流岁涝则长启以宣其溢所谓置闸有三
 利盖谓此也近多堙塞惟常熟福山石尚存故老以
 为浦河入海之地诚皆置闸自可历久不壅诏悉如
 议三十八年巡抚翁大立又请造吴江白茅七浦等
 闸从之四十二年又从给事中张宪臣言浚苏松常
卷三 第 48b 页 WYG0626-0093b.png
 嘉湖五郡支河四十五年参政凌云翼请专设御史
 督苏松常利诏巡盐御史兼之穆宗隆庆三年巡抚
 海瑞又浚吴松江诸处神宗万历四年巡抚宋仪望
 又请设水利佥事部议遣御史董之六年又浚长桥
 黄浦等处八年设水利副使至万历末给事中归子
 顾言宋时吴淞江阔九里元末淤塞正统间周忱立
 表江心疏而浚之崔恭徐贯李充嗣海瑞相继浚者
 凡五迄今四十馀年废而不讲宜使江阔水驶塘浦
卷三 第 49a 页 WYG0626-0093c.png
 支河分流四达疏入留中巡按薛贞复请行之下部
 议而未允至熹宗天启中巡抚周启元复请浚吴淞
 白茅庄烈帝崇祯初员外郎蔡懋德巡抚李待问皆
 以为请久之巡抚张国维请疏吴江长桥七十二谼
 及九里石塘诸洞御史李谟复请浚吴淞白茅俱下
 部议未能行也
  冯应京经世寔用编曰潘凤梧有言水利微妙通
  知者少自非殚思熟见鲜能究其源委试举嘉湖
卷三 第 49b 页 WYG0626-0093d.png
  馀可类推湖州之圩低其港常阔人惮于增外仅
  修其内故水益阔易冲而湖州多淹崇挏之土高
  其港常窄人惮于开外日为填出故水益窄易涸
  而崇桐多乾此言盖与光洵议互相发云
开灵州金积山河口渠灌田给军民佃种
 从巡抚王珣请也珣又言宁夏古渠三道东汉中唐
 并通惟西一渠汉唐旧迹俱堙宜发卒浚凿亦从之
 时两畿及山东河南浙江民饥兵科给事中吴世忠
卷三 第 50a 页 WYG0626-0094a.png
 请兴水利命议行之其后世忠为湖广参议复上言
 臣任给事中时具言水利为农田急务幸准覆行及
 备员湖藩而所属陂塘池堰堙塞如故为豪家填占
 迷失者在在有之有塘宽千百馀亩无勺水可资召
 里老咨问云往时朝廷重农州县以水利为急差官
 清理岁有修筑于时豪强不敢填占民以寔保结故
 虽亢旱而农田有救百姓有所赖迩年州县官惟勾
 摄词讼为急其馀塘堰册报类非覈寔豪强填占又
卷三 第 50b 页 WYG0626-0094b.png
 置不问虽奉勘合行视特科索里户供应而去曷尝
 一至郊野见所谓堤塘渠堰为何若哉及亢旱无收
 有旨蠲免则已先期督徵入官民未沾惠而国用不
 足往往又额外科征之此讼狱所以日繁而盗贼滋
 有也
  经世实用编曰洪武时未尝特为农事设专官人
  尽农官也以农桑责之郡县以屯种责之卫所非
  农事修举不得注上考盖设官分职原以为民舍
卷三 第 51a 页 WYG0626-0094c.png
  此更何事哉嗣后增设府州县劝农佐贰设屯田
  水利臬臣又或特遣重臣诸牧民之长其贤者亦
  或体上爱养至意不然者且见以为既有专官而
  已可以弛其担也古者天子巡狩入其疆土地辟
  田野治则有庆荒芜不治则有让近世设按察司
  察此务也分巡御史巡此务也今则徒为具文而
  已旌举守令何曾称某守某令兴过若干水利劝
  过若干农桑哉此吴世忠所以痛切言之而霍韬
卷三 第 51b 页 WYG0626-0094d.png
  又请以责之巡按御史也
世宗嘉靖二十五年甘肃巡抚杨博凿龙首诸渠
 至三十八年博总督宣大又请通宣大荒田水利薄
 其租
 时又有张岳知廉州府督民垦弃地教以桔槔运水
 汤绍恩知绍兴府山阴会稽萧山三邑之水汇三江
 口入海潮汐日至良田尽为巨浸绍兴建闸三十有
 八筑石堤四百馀丈刻水则石间以时启闭自是方
卷三 第 52a 页 WYG0626-0095a.png
 数百里无水患徐九思治张秋河道漕河与盐河近
 而不相接漕水溢则泛滥为田患九思筑减水桥于
 沙湾俾二水相通漕水溢则有所泄而不侵田少则
 有所限而不至于涸工成遂为水利庞嵩为应天治
 中江宁县葛仙永丰二乡频遭水患居民止存七户
 嵩为治堤筑防得田三千六百亩立惠民庄四召贫
 民佃之瞿晟知广平府凿长渠三百里引水为四闸
 得田数十万亩至神宗万历时陈邦瞻为河南布政
卷三 第 52b 页 WYG0626-0095b.png
 使开水田千顷陈幼学为中牟令县有大泽积水占
 膏腴地二十馀里幼学疏为河者五十七为渠者百
 三十九俱引入小清河民大获利大庄诸里多水为
 筑堤十三道障之
二十六年给事中陈斐请仿江南水田法开江北沟以
祛水患益岁收报可
穆宗隆庆四年左都御史葛守礼请畿内浚治沟洫以
备旱涝从之
卷三 第 53a 页 WYG0626-0095c.png
 先是世宗嘉靖三年大理卿郑岳言臣勘视陜西道
 经畿内河南见太行西倚潼关东绕怀卫北及燕冀
 水皆东注南入于海卢易滹沱琉璃漳洺卫沁洛瀍
 其大也宜令濒水开田筑堤凿渠平畴无水者量浚
 畎浍或为陂塘下通水泉上蓄雨潦数年之后皆为
 沃壤此经国至计也又汪鋐奏兴水利请敕各巡抚
 都御史访求古人已行水利遗迹严督司府州县卫
 所官随宜兴修必使山川原野间有沟以导水无壅
卷三 第 53b 页 WYG0626-0095d.png
 遏之患冇防以止水无决坏之忧有潴以蓄水无散
 逸之虞则旱不能为灾涝不能为虐昔唐虞三代时
 皆建都西北未尝仰给东南而春秋之世如山东山
 西陜西河南皆为列国之地当其时干戈俶扰一国
 之赋自足以供一国之用未尝取给于他邦良以沟
 洫之制尚存故旱涝有备耳至是守礼以畿辅内地
 势洼下河道堙塞遇潦则千里为壑请仿古井田之
 制浚治沟洫使旱涝有备章下有司
卷三 第 54a 页 WYG0626-0096a.png
神宗万历十三年三月以尚宝司少卿徐贞明督治京
畿水田
 贞明为给事中时上水利议谓神京雄据上游兵食
 宜取之畿甸今皆仰给东南军船夫役之费常以数
 石致一石东南之力竭矣又河流多变运道多梗窃
 有隐忧闻陜西河南故渠废堰在在有之山东诸泉
 引之率可成田而畿辅诸郡或支河所经或涧泉自
 出皆足以资灌溉北人未习水利惟苦水害不知水
卷三 第 54b 页 WYG0626-0096b.png
 害未除正由水利未兴也盖水聚之则为害散之则
 为利今顺天真定河间诸郡桑麻之区半为沮洳由
 上流十五河之外惟泄于猫儿一湾欲其不汎滥而
 壅塞势不能也今诚于上流疏渠浚沟引之灌田以
 杀水势下流多开支河以泄横流其淀之最下者留
 以潴水稍高者皆如南人筑圩之制则水利兴水患
 亦除矣至于永平滦州抵沧州庆云地皆萑苇土实
 膏腴元虞集欲于京东滨海地筑塘捍水以成稻田
卷三 第 55a 页 WYG0626-0096c.png
 若仿集意招徕南人俾之耕艺北起辽海南滨青齐
 皆良田也俟有成绩次及河南山东陜西庶东南转
 漕可减西北储蓄常充国计永无绌矣事下所司朝
 议以水田劳民请俟异日事遂寝既而贞明以事谪
 官著潞水客谭一书论水利当兴者十四条至是顺
 天巡抚张国彦副使顾养谦行之蓟州永平丰润玉
 田皆有效于是给事中王敬民荐贞明乃进少卿赐
 敕勘水利贞明因疏请郡县有司以垦田勤惰为殿
卷三 第 55b 页 WYG0626-0096d.png
 最地宜稻者以渐劝率宜黍宜粟者如故不遽责其
 成召募南人给衣食农具俾以一教十能垦田百亩
 以上即为世业子弟得寄籍入学其卓有明效者仿
 古孝弟力田科量授乡遂都鄙之长垦荒无力者贷
 以榖秋成还官旱涝则免郡县民壮役止三月使疏
 河芟草而垦田则募专工帝悉从之乃先治京东州
 邑命兼监察御史领垦田使有司挠者劾治自九月
 至明年二月已垦至三万九千馀亩又遍历诸河穷
卷三 第 56a 页 WYG0626-0097a.png
 源竟委将大行疏浚而奄人勋戚之占閒田为业者
 恐水利兴而已失其利为蜚语闻于帝御史王之栋
 畿辅人也遂言水利必不可行且陈开滹沱不便者
 十二帝入其言欲罪诸建议者大学士申时行言垦
 田兴利而反谓之害民为此说者其故有二北方民
 游惰好閒惮于力作水田有耕耨之劳胼胝之苦不
 便一也贵势有力家侵占甚多不待耕作坐收芦苇
 薪刍之利若开垦成田归于业户𨽻于有司则已利
卷三 第 56b 页 WYG0626-0097b.png
 尽失不便二也然以国家大计较之不便者小而便
 者大惟在斟酌地势体察人情沙碱不必尽开黍麦
 无烦改作应用夫役必官募之不拂民情不失地利
 乃谋国长策耳于是贞明得无罪而水田事终罢
  大学衍义补曰国家都于燕京师之东皆濒大海
  尝闻闽浙人言大几濒海之地多盐卤必得河水
  以荡涤之然后可以成田故为海田者必筑堤岸
  以阑盐水之入疏沟渠以导淡水之来然后田可
卷三 第 57a 页 WYG0626-0097c.png
  耕也臣于京东一带海涯虽未及行而尝泛漳御
  而下由白河以至潞渚观其入海之水最大之处
  无如直沽然其直深入海灌溉不多请于将尽之
  地依禹贡逆河法截断河流横开长河一带收其
  流而分其水然后于沮洳尽处筑为长堤随处各
  为水门以司启闭外以截盐水俾其不得入内以
  泄淡水俾其不至漫如此则田可成矣于凡有淡
  水入海所在皆依此法行之则沿海数千里无非
卷三 第 57b 页 WYG0626-0097d.png
  良田非独民资其食而官亦赖其用如此则国家
  坐享富盛远近皆有所资其为利益夫岂细哉
  徐贞明潞水客谈略曰西北之地旱则赤地千里
  涝则洪流万顷惟雨旸时若庶乐岁无饥此可常
  恃哉惟水利兴而后旱涝有备利一中人治生必
  有常稔之田以国家之全盛独待哺于东南岂计
  之得哉水利兴则馀粮栖亩皆仓庾之积利二东
  南转输其费数倍若西北有一石之入则东南省
卷三 第 58a 页 WYG0626-0098a.png
  数石之输久则蠲租之诏可下东南民力庶几稍
  苏利三西北无沟洫故河水横流而民居多没修
  复水田则可分河流杀水患利四西北地平旷寇
  骑得以长驱若沟洫尽举则田野皆金汤利五游
  民轻去乡土易于为乱水利兴则业农者依田里
  而游民冇所归利六招南人以耕西北之田则民
  均而田亦均利七东南多漏役之民西北罹重徭
  之苦以南赋䋣而役减北赋省而徭重也使田垦
卷三 第 58b 页 WYG0626-0098b.png
  而民聚则赋增而北徭可减利八沿边诸镇有积
  贮转输不烦利九天下浮户依富家为佃客者何
  限募之为农而简之为兵屯政无不举矣利十塞
  上之卒土著者少屯政举则兵自足可以省远募
  之费苏班戍之劳停欇勾之苦利十一宗禄浩繁
  势将难继今自中尉以下量禄定田使自食其土为
  长子孙计则宗禄可减利十二修复水利则仿古
  井田可限民名田而自昔养民之政渐举可行利
卷三 第 59a 页 WYG0626-0098c.png
  十三民与地均可仿古比闾族党之制而教化渐
  兴风俗自美利十四也
三十年保定巡抚汪应蛟请大兴水利田
 初应蛟巡抚天津见葛沽白塘诸田尽为污莱询之
 土人咸言斥卤不可耕应蛟念地无水则咸得水则
 润若营作水田当必有利乃募民垦田五十亩为水
 田者十之四亩收至四五石田利大兴至是移保定
 又疏请广兴水利言臣境内诸川易水可以溉金台
卷三 第 59b 页 WYG0626-0098d.png
 滹水可以溉恒山溏水可以溉中山滏水可以溉襄
 国潭水来自邺下西门豹尝用之瀛海当诸河下流
 视江南泽国不异其他山下之泉地中之水所在而
 有咸得引以溉田请通渠筑防量发军夫一准南方
 水田之法行之所部六府可得田数万顷岁益谷千
 万石畿民从此饶裕无旱涝之患即不幸漕河有梗
 亦可改折于南取籴于北工部尚书杨一魁亟称其
 议报可
卷三 第 60a 页 WYG0626-0099a.png
 时御史左光斗出理屯田亦言北人不知水利一年
 而地荒二年而民徙三年而地与民尽矣今欲使旱
 不为灾涝不为害惟有兴水利一法因条上三因十
 四议曰因天之时因地之利因人之情曰议浚川议
 疏渠议引流议设坝议建闸议设陂议相地议筑塘
 议招徕议择人议择将议屯兵议立田设科议富民
 拜爵其法昭然具备诏悉允行水利大行北人始知
 艺稻
卷三 第 60b 页 WYG0626-0099b.png
悯帝崇祯二年兵部侍郎申用懋言永平滦河诸水
逶迤宽衍可疏渠以防旱潦山陂隙地便栽种宜令有
司相地察源为民兴利从之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