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九 第 1a 页 WYG0551-046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陜西通志卷九
  山川二(西安府/)
  西安府长安县
终南山(一名/南山)在县南五十里东接咸宁西接鄠县界太
 乙山在县西南八十里即终南之异名(县/志)南山一名
 终南在县南七十里连乾祐县界(宋敏求长安志安/乾祐县今属镇)
 东西连亘蓝田咸宁长安鄠盩厔五县境(府/志)太乙山
卷九 第 1b 页 WYG0551-0463b.png
 在终南山南二十里(明一统志名详见图考按山水/有屡易其 者名称岐出每易)
 (混淆兹凡山水有别名皆注于本山/本水之下庶一览可晢后皆仿此)
龙首山 在县北十里(贾/志)规龙首抚未央(杜笃论/都赋)未央
 宫因龙首制前殿(三辅/黄图)萧何因龙首山营未央宫山
 长六十馀里头入于渭尾达樊川头高二十丈尾渐
 下高五六丈土色赤而坚云昔有黑龙从南山出饮
 渭水其行道因山成迹山即基阙不假筑高出长安
 城(水经/注)山首在长安故城中自汉筑长安城及营宫
卷九 第 2a 页 WYG0551-0464a.png
 殿咸以堙平其馀即今宫城之太仓以东是也(括地/志)
 山在长安城北禁苑西偏(胡氏/鉴注)京城后枕龙首山(唐/书)
 (地理/志)山之馀尾城南皆已堙平坡陀北出复见于唐
 大安宫东西横亘迤逦而去今宫城及内苑后墙含
 元殿台一带俱在山上下去平地可六七丈(长安/图志)
 安城南鼎门西南北附城有土岭可二三百步隐然
 如城俗名曰土蛇岭即此山之馀土也(雍大/记)龙首山
 西北高处为秦长乐汉未央稍东南六坡为隋城唐
卷九 第 2b 页 WYG0551-0464b.png
 西内其东为唐南内兴庆龙池之所其北为唐东内
 大明宫含元宣政紫宸蓬莱金銮诸殿南内东南引
 浐水入城为龙首渠入东苑为龙首池龙首殿皆以
 是原得名(名山/记)隋以长安城狭小作新都于龙首山
 迁焉(明一统志馀按凡叙山有名山为境内之镇者/则以冠首 则以方位循次叙之其自北而西)
 (而南而东以地势西北多高东南多下而水/道因之取其与诸水相比附也后皆仿此)
故市坡 在京坡西即旧西市市废其坡号为故市云
 (府/志)
卷九 第 3a 页 WYG0551-0464c.png
高阳原 在县西南二十里接咸阳界(雍大/记)故渠有二
 流合于高阳原(水经/注)
毕原 在县西南(县/图)毕文王墓近镐也(尚书/注)周公葬毕
 在镐东南杜中(史记周/本纪)毕终南之道名也(毛诗/注)李奇
 曰毕在岐周之间(裴骃/集解)汲郡古文曰毕西去丰三十
 里(臣瓒/注)毕原在长安县西南二十八里雍大记据长
 安志云属咸宁与咸阳县界接非矣盖在宋属咸宁
 今属长安而今之咸宁固不与咸阳界接也(雍胜略/ 按文)
卷九 第 3b 页 WYG0551-0464d.png
 (武陵周公墓今俱/在渭北咸阳境)
细柳原 在县西南三十三里别是一细柳非亚夫屯
 军之所(元和/志)在旧昆明池南(县/志)
少陵原 在县南四十里东接万年县界西入县界五
 里(宋敏求志今详见咸宁/县万年县 属咸宁)
石鳖谷(鳖一/作壁)在县南六十里长咸以此分界(县志宁详/见咸 县)
豹林谷 在县南石鳖谷西种放隐居之地(城南/记)近子
 午谷(雍/录)在终南山麓宋种放隐此山东明峰(府/志)
卷九 第 4a 页 WYG0551-0465a.png
子午谷 在县南百里长六百六十里(县/图)张仪说赵曰
 秦一军塞午道(战国/策)长安有子午谷北山是子南山
 是午则午道秦南道也(鲍氏/注)平帝元始五年王莽通
 子午道从杜陵直绝南山径汉中(汉书王/莽传)延光四年
 罢子午道(后汉书/顺帝纪)建兴六年魏延谓丞相亮曰愿假
 奇兵五千当子午而北不十日可到长安(三国/蜀志)子北
 方午南方言通南北道相当故谓之子午今京城直
 南山有谷通梁汉道者名子午谷(颜师/古注)子午谷长安
卷九 第 4b 页 WYG0551-0465b.png
 正南山名(三秦/记)子午岭在府南四十里至东杜甫村
 景祐二年置关(雍大记入按汉高帝纪云元年就国/从杜南 蚀中如淳注云蚀入汉中)
 (道川谷名今此谷正当杜/南疑子午谷即蚀中也)
 (附/考)长安记曰长安城西北有武将山即汉辛孟隐处
 (雍大记相按武将山不在县境今在/醴泉县 去甚远疑长安记之误)
渭水 在县北三十里自咸阳界流入又东入咸宁界
 (禹贡/锥指)渭水自合丰水又东北与镐水合又东北径渭
 城南沈水注之又东分为二水其渎东北流径郭淮
卷九 第 5a 页 WYG0551-0465c.png
 碑南又东南合一水径两石人北又径阳侯祠北渭
 水又东注此水水上有渭桥又东与沈水枝津合又
 径长安城北又东合昆明故渠又东径霸陵县(水经/注)
 (详见图考渭城今属咸阳霸陵今属咸宁按凡叙水/有大水为境内之汇者则以冠首而以所入之水附)
 (焉其所入之水则不拘大小以入之先后/为次庶源流可一览而晰也后皆仿此)
丰水(丰一/作沣)在县西南四十里自鄠县界流入又北至咸
 阳入渭(县/册)成帝时王商穿长安城引内沣水注第中
 大陂以行船(汉书元/后传)大兴中刘曜命于水上起酆明
卷九 第 5b 页 WYG0551-0465d.png
 观寻省酆水囿以与贫户(晋书/载记)丰水出丰溪西北流
 分为二水一水东北流为支津一水西北流又北交
 水自东入焉又北昆明池水注之又北径灵台西又
 北至石徼注于渭(古水/经注)沣水今名贺兰渠东北流注
 交水(括地/志)镐在丰水东丰在镐水西相去二十五里
 (三辅决/录注)丰水自鄠县界来由马坊村入咸阳合渭水
 (宋敏/求志)子午谷水源出长安县秦岭北得万阳三川水
 西北经子午谷得折腰岭水又西入丰谷水水出丰
卷九 第 6a 页 WYG0551-0466a.png
 谷口北流其西高观太平二谷水入焉其东则雪谷
 龙骡西和白石罗什诸谷水入焉为西交河又北则
 有东交河水入焉(雍胜/略)
潏水(即沈水一名高/都水一名漕水)在县南二十里自咸宁县流入又
 西北入渭(县/志)沈水自径下杜城又西北与昆明故池
 会又北径秦通六基东又北径堨水陂东又北合陂
 水又北径长安城西与昆明池水合又北径凤阙东
 又北分为二水一水东北流一水北径神明台东又
卷九 第 6b 页 WYG0551-0466b.png
 北径渐台东又北流注渭亦谓是水为潏水也又谓
 之高都水又沈水枝津上承沈水东北流径邓艾祠
 南又东分为二水一水东入逍遥园注藕池一水北
 流入渭(水经注咸下杜/城今属 宁)漕水即沈水也东自万年界
 流入亦谓之潏水(寰宇/记)潏水在县南十里东自万年
 县界流入交水又漕河在咸阳县南十五里自万年
 界来经咸阳界五里入渭(宋敏/求志)丈八沟在县西南十
 五里即漕河岸最深处(贾/志)皂河自牛头寺入县境西
卷九 第 7a 页 WYG0551-0466c.png
 北流至丈八沟一分流为通济渠一西北流径三桥
 镇入渭(县册河按皂河/即漕 之讹)
交水(交一/作郊)郊河水在县南三十二里自万年县界径本
 县三十里合丰水(图/经)交水一作郊水水经注曰交水
 又西南流与丰水枝津合其北又有汉故渠出焉又
 西至石碣分为二水一水西流注丰一水北径细柳
 诸原北流入昆明池又坈谷水在县南二十七里自
 万年县界流径本县五里合交水又楩梓谷水出南
卷九 第 7b 页 WYG0551-0466d.png
 山北流合润国渠又西北豹林谷水入焉又西北至
 县东南三十里入交水其豹林谷水出南山北流三
 里有竹谷水自南来会之又北流二里子午谷水自
 东来会之自此以下亦谓之子午谷水合入交水又
 有龙骡谷水太和谷水皆流合于交水(宋敏/求志)
镐水(镐一作鄗又作/滈一名镐池)在县西南(县/图)长安西南有镐池(史/记)
 (孟康/注)昆明池北有镐陂(徐广/注)庙记曰长安城西有镐
 池周匝二十一里(三辅/黄图)镐水上承镐池于昆明池北
卷九 第 8a 页 WYG0551-0467a.png
 周武王之所都也又北流与滮池水合又北径清泠
 台西又径磁石门西北注于渭(水经/注)滈水源出长安
 县西北滈池今按镐池水北流入永通渠不复入渭
 (括地/志)镐池一名元阯在昆明池北始皇毁之(十道/志)
 水或作滈出县西北十八里镐池图经云水在县西
 四十里自鄠县界入本县界十里入清渠(宋敏/求志)镐池
 在咸阳县西南二十五里(长安/图)镐水在丰东二十五
 里源出太乙山西谷中北流迤西得七姑谷水又西
卷九 第 8b 页 WYG0551-0467b.png
 得漆谷磻谷鸿兴竹谷桐梓石鳖豹林诸谷水过御
 宿川北香积寺南西合潏水为东交河又西入丰水
 (雍胜/略)水源亦出南山谷中北流经故长安城西南注
 昆明池又北为镐池又北入于沣水自唐堰入昆明
 池而沣镐之流绝今则昆明池亦涸为民田矣(县/志)
御宿川(宿一/作羞)在县西南四十里(县/志)武帝元鼎二年置御
 羞禁圃令丞(汉书百/官表)御羞地名在蓝田(如淳/注)夏游蓹
 宿(汉书元/后传)即今长安城南御宿川也不在蓝田羞宿
卷九 第 9a 页 WYG0551-0467c.png
 声相近故或云御羞或云御宿耳(颜师/古传)武帝开上林
 东南至御宿(扬雄羽/猎赋序)御宿苑在长安城南御宿川中
 汉武帝为离宫别馆禁禦人不得出入往来游观止
 宿其中故曰御宿(三辅/黄图)樊川一名御宿川(三秦/记)樊川
 御宿皆上林苑地(城南/记)御宿川北岸之西潏水来会
 为东交河南岸之西为西交河又西为丰水又北至
 定昆池为丰镐之间又北为镐入丰处御宿之地尽
 矣其形逶迤自东南而西北故杜甫诗曰昆吾御宿
卷九 第 9b 页 WYG0551-0467d.png
 自逶迤是也(马/志)
圣女泉水(即滮池一/名冰池)在县西北二十里(县/志)滮池北流浸
 彼稻田(诗经/小雅)滮流貌(毛/传)丰镐之间水北流也(郑/注)长安
 县有滮池水(魏书地/形志)滮池水出镐池西而北流入于
 镐世传以为水名(水经/注)滮池一作滮沱(说/文)冰池在长
 安西(三辅/黄图)冰池在县西北十五里(图/经)滮池一名圣女
 泉盖冰滮声相近而讹也(旧/图)圣女泉出昆明池北平
 地上周十步西北流五十步与牧猪泉合(宋敏求志/ 按志中)
卷九 第 10a 页 WYG0551-0468a.png
 (凡沟池泉涧之无所流注者并附诸水后其流衍而/入于他水者则以所入之序为次而加一水字别之)
 (后皆/仿此)
布政司井 在城中布政司库内相传即昊天观水是
 否未详(咸宁/县志)李德裕在中书喜饮常州惠山泉因置
 水递有僧诣德裕曰京师一眼井与惠山泉脉相通
 李笑其诞曰井在何方曰昊天观库后是也李乃以
 惠山一罂昊天一罂杂以八瓶遣僧辨析僧因啜尝
 取惠山与昊天馀八乃同味德裕大奇之因停水递
卷九 第 10b 页 WYG0551-0468b.png
 (芝田/录)
刘公井 在城中按察司署内扶沟刘自强莅官时凿
 时旱甚城内外渠井皆涸既穿味极甘冽因名刘公
 井(咸宁/县志)
  咸宁县
终南山 在县南五十里(县/图)终南山东自蓝田县西入
 县界石鳖谷以谷水与长安分界东西四十里(长安/志)
 终南山东接蓝田西接长安延四十里南界镇安袤
卷九 第 11a 页 WYG0551-0468c.png
 二百里又秦岭在县南南山峰脊也江河水由此分
 南流皆谓江北流皆谓河属邑界者东西约七十里
 (县志东详见图考按三秦记云秦岭东起商洛西尽/汧陇 西八百里则秦岭即终南也乃今多指商蓝)
 (之界为秦岭亦因其地为唐/韩愈所经而遂专目之耳)
金銮坡 在县北郭外(县/图)金銮坡者龙首山之支陇隐
 起平地而坡陀靡迤其上有金銮殿故殿旁之坡亦
 遂名也坡在蓬莱山正西微南(雍/录)京兆元武门外龙
 首坡上出三稄人呼为三稄坡(府/志)三棱坡西亘长安
卷九 第 11b 页 WYG0551-0468d.png
 又有龙首坡在金銮坡东(县/志)
草场坡 在县南郭外(县/志)坡在永乐坊即横冈之第五
 爻也(宋张礼/城南记)在朱雀门外乃旧草市有坡(府/志)
胭脂坡 在县治东南董子祠后即翡翠坡或云与翡
 翠相接在宣平坊南(县/志)
开元坡 在县东兴庆池西为明皇藩邸后废为坡(县/志)
石鳖谷(鳖一/作壁)在县西南五十五里谷口大石如鳖咸长
 以此分界内有景阳川梅花洞九女潭仙人迹宋吕
卷九 第 12a 页 WYG0551-0469a.png
 大防曰隋筑都城南直南山石鳖谷(县/志)谷口有白圆
 石其巨如屋𩔖鳖(雍大/记)谷有广惠神祠其西有百塔
 (城南/记)
乐游原(即乐/游苑)在县南八里(贾/志)亦龙首杜原之横冈随地
 异名也(县/志)
塔坡 在县南二十里(县/册)坡在韦曲西以其地有浮图
 故名唐何将军山林也杜甫有游何将军山林诗(长/安)
 (图/说)
卷九 第 12b 页 WYG0551-0469b.png
勋荫坡(一名牛/头山)在县南二十五里牛头寺下(贾/志)今牛头
 寺之坡也寺即牛头山遍照禅师之居又有龙堂坡
 在牛头寺西地甚平衍中多植杏谓之杏花坪(城南/记)
 勋荫坡在樊川北隈为韦杜故里(县/志)
杜坡(即杜固一名马塴/崖一名凤凰嘴)在县南即杜固也唐杜正伦执
 政建言凿杜固通水以利人既凿川流如血今所凿
 处崖堑尚存俗曰马塴崖或曰凤凰嘴(城南/记)在神禾
 原东北(县/志)
卷九 第 13a 页 WYG0551-0469c.png
神禾原 在县南三十里(贾/志)原上有莲花洞唐郑驸马
 所居杜甫诗主家阴洞细烟雾指此(长安/图说)原在御宿
 川北樊川之原上东西三十里(雍大/记)原在县南下临
 樊川其原南起竹谷东西北行三十里入长安为潏
 水界断其南为御宿川剧谈录云晋天福六年产禾
 一穗重六斤故名(县/志)
高望堆(一名高/望原)在县南少陵原北一名高望原(县/志)凭高
 望之阳隈(潘岳西/征赋)高望堆在延兴门南八里(长安/图)
卷九 第 13b 页 WYG0551-0469d.png
凤栖原 在县南少陵原北(贾/志)少陵西北三十里皆此
 原(长安/志)柳宗元为伯妣志曰葬于万年之凤栖原(雍/大)
 (记在万年故/城 县东北)汉神爵四年凤凰十一集杜陵故名在
 唐为安化里其东南有鲍陂(县/志)
少陵原(即鸿/固原)在县南四十里(贾/志)少陵原即汉鸿固原也
 (寰宇/记)少陵原南接终南北至浐水西屈曲六十里入
 长安县界(长安/志)凤栖少陵其实一本因地异名耳汉
 总谓之鸿固原(城南/记)杜甫取以为号者此迤西为鲍
卷九 第 14a 页 WYG0551-0470a.png
 陂其北为凤栖原迤西北为鸿固原其下有鸿固陂
 (马/志)宣帝许后葬于此故名少陵(府/志)
朱坡 在县南四十里(贾/志)在御史庄东华寺(城南/记)坡瞰
 南山之胜少保杜公池亭在焉(雍大/记)在华严寺下为
 丞相朱博故里(县/志)
杜原(一名杜陵原/一名东原)在县东南十五里汉宣帝以杜东原
 上为初陵置杜陵县谓之东杜(雍胜略县杜陵/故城在 东南)杜原
 在潏水东浐水西即杜伯国地故名杜原以在秦汉
卷九 第 14b 页 WYG0551-0470b.png
 隋唐都城之东又名东原宣帝以为已陵又名杜陵
 原(马/志)杜原为终南之麓故南高至乐游原视秦川犹
 云如掌其高可知至秦杜县处渐卑则原之尾也其
 西即韦杜二曲(县志县杜县故/城在 东南)
白鹿原 在县东南二十里自蓝田县界至浐水川尽
 东西十五里南接终南北至灞川尽南北十里亦谓
 之灞上又荆谷在县东南二十五里(长安/志)霸水上地
 名在长安东三十里(应劭汉/书注)霸水历白鹿原东霸川
卷九 第 15a 页 WYG0551-0470c.png
 之西是谓霸上(水经/注)霸上即今所谓霸头(颜师/古注)白鹿
 原亦谓之灞上(元和/志)灞水所从来高故能中白鹿原
 为道而行乎其上文帝尝欲驰车下霸西峻坂因袁
 盎谏而止即白鹿原西坡也(雍/录)原在县东南浐水东
 灞水南南接南山自蓝田县西五里入县境(雍胜/略)
 高逾龙首居民凿井深数百尺汲引甚艰荆谷神谷
 其西南二壑也原半有涌泉味甘冽酿酒甚美唐以
 神策军禁守谓之神谷日以骆驼运水大明宫酝造
卷九 第 15b 页 WYG0551-0470d.png
 御酒又有孝子岭在原西北俗呼鹞子岭又有七里
 坡在高桥路亦达于白鹿原(县志田亦/见蓝 县)
郊谷 羊谷 锡谷 俱在县东南六十里锡谷有路
 至旧归安镇合义谷路(长安/志)郊谷在炭谷东谷口有
 遇仙桥其上为仰天池又土门谷在郊谷东又羊谷
 在土门谷东又小义谷在羊谷东其内有仙人潭又
 白道谷在小义谷东谷内为嘉五台山有苍鹰岭(县/志)
大义谷 在县东南八十里东南至乾祐县及金商等
卷九 第 16a 页 WYG0551-0471a.png
 州西南有路至兴元府(长安志今乾祐县今属镇安/金州即 兴安兴元府即今)
 (汉/中)义谷锡谷东南至旧归安镇合路通汉中谷在
 白道谷东有路通兴安龙首原发脉于此周庾信
 有义谷铭又有库谷在义谷东又谷之内有大兴
 山(县/志)
风凉原(风凉一/作丰梁)在少陵原东南西为□川东为焦戴
 川(县/志)山北县有风凉原(魏书地形志东山/北故城在县 南)少陵东接
 丰梁原浐水出焉东北对白鹿原荆谷水出焉二
卷九 第 16b 页 WYG0551-0471b.png
 水合流入渭杜甫诗所谓天高素浐源是也(城南/记)
 (详见蓝/田县)
北五台山 在县东三里(县/志)
龙首原 在县东(县/图)龙首原起自南山东义谷浐水
 西岸至长乐坡西北屈曲至长乐古城六七十里
 隋唐宫殿皆依此原(三秦/记)隋大兴城西据龙首原
 宇文恺营都之初谓横坡六条可象乾爻者正龙
 首山之支脉也(唐六/典)狗脊岭在京城东市盖龙首
卷九 第 17a 页 WYG0551-0471c.png
 山之支陇(唐书地/理志)龙首原俗呼小儿原或曰今原
 有西番塔元季武元中所建其下有古冢堑之得
 石椁有篆文曰小儿冢(雍大/记)龙首山北行之势垂
 坡东下以为平原是为龙首原(雍胜/略)杜陵鸿固凤
 栖诸原皆其横冈宜春芙蓉曲江诸苑池皆其洼
 下东界浐水西界樊川延六七十里又狗脊岭在
 县城东南明张治道诗岭东在城外岭西在城中
 (县/志)狗脊岭在城东门外唐胜业坊即隋之宜仁坊
卷九 第 17b 页 WYG0551-0471d.png
 地(府/志)
长乐坡 在县东北十里即浐水西岸(雍胜/略)旧名浐坂
 隋文帝恶之改今名汉长乐宫在其西北(十道/志)
铜人原 在县东北(县/图)魏明帝欲徙铜人诣洛载到霸
 城重不可致今在霸城大道南(关中/记)在霸陵东北十
 五里(雍胜/略)即蓟子训与老父摩挲铜狄处(府/志)
渭水 在县北三十里自长安界流入又东径高陵界
 入临潼界(县/图)渭水自合昆明故渠又东径霸陵县北
卷九 第 18a 页 WYG0551-0472a.png
 霸水合浐水从县西北流注之又东会成国故渠又
 东与高陵分水又东径王谭墓北(水经注故详见图/考霸陵 城即霸)
 (县在今/县东)
潏水(一名泬水一名沈水一名高都/水一名石壁谷水一名坑河)在县南三十里西
 北流入长安界(县/图)上林苑有淹潏(子虚/赋)潏水在杜陵从
 皇子陂西北流径昆明池入渭(三辅/黄图)沈水上承皇子陂
 于樊川其水西北流注杜县之杜京西又西北径杜伯
 冢南又西北径下杜城又西北枝合故渠又北与昆明
卷九 第 18b 页 WYG0551-0472b.png
 故池会亦谓之潏水(水经注东下杜/城在县 南)潏水今名泬水(说/文)
 潏水又名石壁谷水(括地/志)义谷水自乾祐县下流入
 山一百里至谷口西北流二十里合锡谷羊谷水入
 坑河西流十五里入长安界又郊谷水北流十里合
 锡谷水自谷口北流十里为坑河入长安界又石鳖
 谷水北流十五里复西流十里入长安界又漕水由
 县界坑河分水约五里西流(长安/志)潏水今名沈水一
 作坑水自南山流至皇子陂今潏水不至皇子陂由
卷九 第 19a 页 WYG0551-0472c.png
 瓜洲村附神禾堑上穿申店而原愈高凿原而通深
 至八九十尺俗谓之坑河潏水上源西北流合御宿
 川水是名交水在香积寺西南(城南/记)潏水源出南山
 石壁谷东得东西二义谷水锡谷水北流西得羊谷
 水又西得土门谷炭谷太乙谷水为河西径杜曲樊
 川南又西过韦曲华严川南又过下杜城南神禾原
 北折而过神禾原西至香积寺西南与镐水合为东
 交河今按潏水自南山下分为二一西北流会镐水
卷九 第 19b 页 WYG0551-0472d.png
 为交河一自东岸北流入城为通济渠(马/志)其字或作
 傍穴与沉字相似俗因名沈水括地志名高都水汉
 王氏五侯大治池宅引高都水入长安城字书潏音
 述人力作曰潏今按其水西北流经申店西有香积
 堰凿神禾原西南流至香积寺投镐入沣也(县志经/按水)
 (注则交水为上源而潏水为下流按长安志则潏水/为上源而交水又为下流然二水本为一水无庸区)
 (别因水经注各有名/目故亦两存之也)
交水(一名福水/福一作湢)在县南三十里西流至石堨遂分为二
卷九 第 20a 页 WYG0551-0473a.png
 一注沣水一入昆明池(贾/志)交水故渠有二流合于高
 阳原而北径河池陂东而北注沈水(水经/注)万年县有
 福水即交水也上承樊川御宿诸水出县南山石壁
 谷南三十里与直谷水合即子午谷水也(寰宇/记)樊川
 御宿之水交流故名交水(城南/记)
樊川(一名后宽川/一名华严川)在县南三十五里一名后宽川一名
 华严川即潏水所经也(雍胜/略)樊川即杜陵之樊乡汉
 高祖以樊哙灌废丘功赐哙食邑于此故曰樊川(十/道)
卷九 第 20b 页 WYG0551-0473b.png
 (志/)长安正南秦岭额根水流为秦川一名樊川(三秦/记)
 樊川在潏水河北渠南西北为杜曲又西北为韦曲
 又西为华严寺寺西有雁鹜陂陂西北有第五桥又
 迤北为镐池而樊川之地尽矣其地之东原为杜原
 (城南/记)樊川有杜佑别墅故裔孙牧目其文为樊川集
 (雍/录)自义谷西北四十里至塔坡川入长安界(县/志)
浐水 在县东十五里自蓝田界流来合灞水(县/图)长水
 亦谓之荆溪自白鹿原西北流左合狗枷川水又北
卷九 第 21a 页 WYG0551-0473c.png
 入霸县有温泉入焉水发自原下入荆溪水乱流注
 于霸(水经/注)浐水在万年即荆溪狗枷之下流(括地/志)
 水在县东北流四十里入渭又库谷水北流二十五
 里合采谷水下流入荆谷水号浐水又下流二十五
 里合灞水又北流二里入渭又采谷水自蓝田县西
 北流三十里入县界又二十里合库谷水为浐水又
 北流四十里入灞水又石门谷水自蓝田县北流十
 里入县界合采谷水又北流十五里合库谷水为浐
卷九 第 21b 页 WYG0551-0473d.png
 水又荆谷水一名荆溪自蓝田流至康村入县界西
 流二十里出谷至平川合库谷采谷石门水为荆谷
 水一名浐水(长安/志)□川在城东南三十里焦戴川自
 东南来□川自西南来两川相合为浐与樊川御宿
 号为三川(府/志)
灞水 在县东二十一里自蓝田县来合浐水北流入
 渭(长安/志)霸水自径蓝田县又左合浐水历白鹿原东
 又北合长水又北会两川又北故渠右出焉又北径
卷九 第 22a 页 WYG0551-0474a.png
 王莽九庙南又北径枳道其北左纳漕渠又北径秦
 虎圈东又北入渭(水经/注)往时霸水为畿南大川唐贞
 元四年霸水溢溺百馀人自唐以后经流盖多迁徙
 矣(县/志)
饮马池 在治西京兆驿后相传明嘉靖中正一张真
 人宿此驿恶蛙声聒耳以法镇之其后蛙声遂绝池
 今废(县/志)
通寺井(一名八/角井)在长乐坊赵景公寺前俗呼为八角井
卷九 第 22b 页 WYG0551-0474b.png
 元和初有公主夏中过令从婢以银稄碗就井承水
 误堕井中经月馀出于渭河(县/志)
二龙寺井 在县治北寺之佛殿中稍南宋咸淳癸酉
 释昙延设无遮会登座说法有二人冕服执简自井
 出侍立座侧昙问之曰弟子井之二龙也欲听师法
 言讫不见后人有疾饮此水即愈明成化间旱都御
 史陈镒祷此立应井今存寺僧覆以石盖(县/志)井在永
 宁坊唐开元时创(府/志)
卷九 第 23a 页 WYG0551-0474c.png
曹氏井 在参政曹韩别墅以水味甘名甘泉书院后
 废为民马氏有一夕变为咸卤人皆异之(县/志)
冰井 在县西一里许水寒冽如冰故名(县/志)
涌珠泉 在县东南白鹿原半泉阔数丈深不见底涌
 水如珠流百步落高崖为瀑布下有大石龛水溅如
 雪名为喷雪崖其水下流入员庄(县/志)
鸣犊泉 在县东南六十里鸣犊镇(贾/志)泉在少陵东冈
 下浐水西岸(城南/记)
卷九 第 23b 页 WYG0551-0474d.png
  咸阳县
毕原(即毕郢一名毕陌一名池阳原一名长平阪一名/石安原一名咸阳原一名咸阳北阪一名洪渎原)
 在县北(县/图)文王卒于毕郢(孟/子)毕公高与周同姓武王
 封之于毕(史/记)文武周公葬于毕(刘向/传)咸阳县北五里
 有毕原(左传/杜注)三秦记曰长安城北有平原广数百里
 民井汲巢居井深五十丈(水经/注)毕陌在长安西北四
 十里(颜师/古注)文王武王周公皆葬毕陌南北(三辅/故事)毕原
 在咸阳县西北十五里(括地/志)初王季都之后毕公高
卷九 第 24a 页 WYG0551-0475a.png
 封焉(通/典)毕原即咸阳县所理左传毕为文昭即此原
 南北数十里东西二三百里无山川陂湖亦谓之毕
 陌(元和/志)关中记云高陵北有毕原秦谓之池阳原汉
 名长平阪又名石安原(寰宇/记)咸阳原在渭水北九嵏
 山南(雍大/记)西起武功东尽高陵其上文武成康周公
 太公及秦汉君臣陵墓多在焉亦曰咸阳原又谓之
 咸阳北阪又有洪渎原在县北二里毕原之趾东西
 一冈阔七里许(县/志)今按其地有潦池故曰洪渎实即
卷九 第 24b 页 WYG0551-0475b.png
 毕原地分言则其名有七实一原也旧志分见误(马/志)
短阴原(短一/作矩)在县西南二十里(元和/志)渭水与丰水会于
 短阴山内水会无他高山异峦惟原阜石激而已(水/经)
 (注/)短阴原即短阴山也秦中诸原𩔖皆有山体故或
 谓之山不必峭拔也(禹贡/锥指)
高阳原 在县东南二十里秦始皇作阿房宫依此(县/志)
 与长安接界(马/志)
鲜原 在县东二十里(贾/志)度其鲜原(诗经/大雅)文王既克密
卷九 第 25a 页 WYG0551-0475c.png
 须于是相其高原而徙都所谓程邑也(苏氏/注)其地于
 汉为扶风安陵今在京兆咸阳县(朱子传今按安陵/故城在 县东二)
 (十一里地理志云右扶风安陵阚骃以为本周之程/邑朱传本此然史记正义又云周王季宅郢郢故城)
 (在咸阳东二十一里则所谓文王之程即王季之郢/也既为旧都奚以云徙又考通鉴外纪云西伯自岐)
 (徙鲜原在岐山之阳不出百里郑笺云鲜原在岐山/之南渭水之侧窃意鲜原当去岐山不远而文王程)
 (邑恐不得云/在咸阳也)
渭水 在县南一里自兴平界流入径县南合丰水又
 东径鄠县界入长安界(禹贡/锥指)渭水东会于沣(书经/禹贡)渭水
卷九 第 25b 页 WYG0551-0475d.png
 自合甘水又东与丰水会于短阴山南又径太公庙
 北又东北与镐水合又东北径渭城南沈水注之(水/经)
 (注故详见图考渭/城 城在县东北)
涝水 在县西南二十里源自鄠县来北流径县境入
 渭(县志县详/见鄠)
泥渠水(一名/扈水)在县南十五里一名扈水出鄠县化羊谷
 流入县境又东北径钓鱼台入渭(县/志)
沣水 在县东南三里源自鄠县终南山丰谷流入长
卷九 第 26a 页 WYG0551-0476a.png
 安界又径县境北流入渭(县/志)渭水与丰水会于短阴
 山(水经/注)丰水在县西十一里自长安界来流至宋村
 入渭其水缘南山郊水合流又有祥谷水白谷水俱
 合于沣水(长安/志)
泾水 在县北四十里毕原下流至咸泾之交曰鹿台
 东注高陵秦中八水咸阳有四焉(县志考详/见图)
野韭泽(即牛/首池)在县南八里其地坦卤不树五榖惟野韭
 自生东西平开一道阔十步长五六里独可耕史记
卷九 第 26b 页 WYG0551-0476b.png
 曰秦上林苑傍牛首池有自生韭即此(县/志)即汉牛首
 池也(长安/志)
陈涛泽(即陈涛斜/涛一作陶)在咸阳县东斜者山泽之名故又曰
 陈陶泽(通鉴/注)陈涛泽名其路斜出故曰斜(胡三/省注)
双泉 在县北二里其水甘冽有药王庙(县/志)
要册泉 在县北八里其水极凉取汲不竭(马/志)
李村泉 在县西北十里又县西北十五里有下村泉
 (长安/志)
卷九 第 27a 页 WYG0551-0476c.png
窦氏泉 在县西北今堙(县/图)成国故渠径平陵故城南
 渠南有窦氏泉(水经注兴平陵/县今属 平)石安县有窦氏泉(魏/书)
 (地形志县石安/故城在 东)
马跑泉 在县西二十五里(长安/志)相传唐太宗猎此马
 跑地泉出因名其水旱不竭涝亦不溢(县/志)
  兴平县
黄麓山(一名黄山一名始/平原一名北芒岩)在县北一里或谓之黄山即
 始平西原也(县/志)北绕黄山濒渭以东(扬雄甘/泉赋序)茂陵富
卷九 第 27b 页 WYG0551-0476d.png
 人袁广汉于北芒岩筑园东西四里南北三里(西京/杂记)
 黄山旧绕汉宫斜(唐王/维诗)长安城北有始平原长数百
 里其人井汲巢居井深五十丈汉时谓之北芒岩何
 武葬于北芒龙薄阪(三秦/记)黄麓山一名始平原东西
 五十里南北八里东入咸阳北阪西至武功界武水
 东岸(雍胜/略)
马嵬坡 在县西二十五里即杨妃葬处(县/志)马嵬人名
 于此筑城以避难(孙景安/征途记)
卷九 第 28a 页 WYG0551-0477a.png
渭水 在县南二十里自武功县流入与盩厔分界又
 东入咸阳界(县/图)渭水又东合雍水又东合洛谷水又
 东合芒水又东过槐里西城南又东与芒水枝流合
 又东北径黄山宫南就水注之又东合田溪水又东
 径槐里县故城南有漏水北入之又东合甘水(水经/注)
 (详见图考槐里故城在县西又洛/谷诸水俱在渭水南详见盩厔县)
川河(即雍/水)在县西南渭河之北自武功县川口流入有
 三支其自武功西北来者曰漆水俗名游丰河源出
卷九 第 28b 页 WYG0551-0477b.png
 麟游其自武功东北来者曰沮水亦名浴水俗名沐
 浴河源出永寿其自武功西南来者曰湋水俗名浑
 水河源出凤翔县漆沮二水合流于武功县东五里
 其下流又合湋川水经川口东流入本县界胡浃桥
 又东至清化坊东南入渭(县/册)
马牧泽 在县东南二十里南北广四里东西二十一
 里(元和/志)明时其地属于秦藩(县/志)
浪井 在县西三里耿祠乡唐贞元五年自然涌出有
卷九 第 29a 页 WYG0551-0477c.png
 疾者饮之多愈远近取汲朝夕如市(贾/志)
汤台泉 在县西十五里(县/志)
板桥泉 在县西十七里(县/志)槐里县有板桥泉(魏书地/形志)
 在兴平县西北十七里深百尺(长安/志)
龙泉(一名温泉又/名姜子泉)在县西十七里一名温泉又名姜子
 泉周数十步深不可测(长安/志)始平县有温泉(魏书地/形志)
 (始平故城/在县南)成国故渠东径龙泉北(水经/注)泾龙泉新泉
 相去十馀步在县西(马/志)
卷九 第 29b 页 WYG0551-0477d.png
马嵬泉(俗名娘/娘泉)在县西二十五里今俗名娘娘泉(马/志)
 县西周数十步深百尺流入白渠(长安/志)史家泉在县
 西三十五里又马嵬镇西北有五龙泉(县/志)
清水泉(一名徐洪泉/又名永济泉)在县西南二十五里胡浃桥旧有
 泉堙废顺治十五年知县徐开熙开浚典史洪廷宪
 共勷之因名徐洪泉又曰永济泉(县/志)
醴泉 在县东南二十里周数十步深不可测(长安/志)
 平县有醴泉(金史地/理志)旧图经曰泉在扶风乡唐贞观
卷九 第 30a 页 WYG0551-0478a.png
 十二年自然涌出其味如醴饮之疗疾今涸(县/志)
灵宝泉 在县东南二十里周数十步(长安/志)旧图经曰
 汉边韶得灵宝符于此泉祈祷有应因名(县/志)
玉女泉 在县东五里高店寨(县/志)
  临潼县
骊山 在县南里许即蓝田北山(县志考详/见图)
普陀原(即奉/政原)在县北二十里(县/图)五丈渠径藕原东东南
 流注于渭(水经/注)普陀原在渭河北岸即高陵之奉政
卷九 第 30b 页 WYG0551-0478b.png
 原或以为即藕原也(县/志)
荆原(一名/断原)在县北八十里即荆山脉尽处自三原县迤
 逦而来至富平临潼二县之交为漆沮水冲断因名
 断原(县/志)
铜人原 在县西南二十里接咸宁界(县志宁详/见咸 县)
新丰原(一名/青原)在县东南二十里(雍大/记)泠水历阴槃新丰
 两原之间(水经/注)新丰原一名青原西接阴槃东至零
 口蜿蜒二十馀里与渭南县接皆新丰原也(县/志)
卷九 第 31a 页 WYG0551-0478c.png
庆山 在县东南三十五里(雍大/记)垂拱二年新丰露台
 乡有山涌出武后名之曰庆山(唐书五行志东新/丰故城在县 北)
 应县有庆山(地理志今昭应/故城即 治)山高二百馀尺(长安/志)
种金原 在县东(县/志)
鸿门阪 在县东十七里新丰南原之上西临小河(县/志)
 鸿门在新丰古城东未至戏水道南有断原南北洞
 开也(史记/索隐)新丰县故城东三里有坂长二里馀堑原
 通道南北洞开有同门状谓之鸿门(水经/注)鸿门在始
卷九 第 31b 页 WYG0551-0478d.png
 皇陵北十里即沛公会项羽处(关中/记)汉旧大道北下
 坂口名也即亭尉呵李广处(长安/志)在丽山北十里(雍/录)
 北有鸿陂南有坂口故曰鸿门(雍胜/略)坂距戏水十里
 (潜确类书里按县志有项王营在/县东十五 盖即古之鸿门也)
渭水 在县北十五里自咸宁县流入又东入渭南县
 界(禹贡/锥指)渭水自合泾水又东径鄣县西又东得白渠
 枝口又东与五丈渠合又东径新丰县故城北东与
 鱼池水会又东径鸿门北又东石川水南注焉又东
卷九 第 32a 页 WYG0551-0479a.png
 戏水注之又东泠水入焉又东合首水(水经注在鄣/县故城 县)
 (东/北)渭水与泾水合至临潼而益大每水涨瀰漫不可
 渡(县志考详/见图)
水碓河(碓一/作硙)在县西五里(长安/志)水硙河源出硙子谷至
 县西北流入渭(县/志)
石涧河(一名/冷水)在县西二里源出骊山南涧谓之冷水以
 别温泉也(县/志)
潼水 在县西半里源出骊山南谷中即饮济泉也流
卷九 第 32b 页 WYG0551-0479b.png
 至县西门外数百步合县东之临河入于渭(县/志)
新丰河(即鱼/池水)在县东十五里新丰镇(县/册)鱼池水出丽山
 东本导源东流后始皇葬山北水过而曲行东注北
 转始皇造陵取土其地污深水积成池谓之鱼池池
 在始皇陵东北五里周回四里池水西北流径始皇
 冢北又西北径鸿门西又径新丰县故城东其水际
 北城世谓是水为阴槃水又北绝漕槃沟注于渭(水/经)
 (注/)鱼池水在始皇陵东北五里又阴槃河水在县东
卷九 第 33a 页 WYG0551-0479c.png
 北十四里源出县北阳村社(长安志即按水经注则/阴槃水 鱼池水下流)
 (而长安志又以阴槃鱼池为两/水今据县册则果属两水也)
戏水 在县东二十七里(雍胜/略)戏在新丰东今有戏水
 驿其水出蓝田北界横岭至此北流入渭(颜师古/汉书注)
 水周幽王与褒姒游于此故以为名水至浊(两京道/里记)
 今新丰东北十里有戏水当古道即周章军至处(史/记)
 (正/义)阴槃县有戏水(魏书地形志东阴/槃故城在县)戏水出丽山冯
 公谷东北流又北径丽戎城东又北右总三川径鸿
卷九 第 33b 页 WYG0551-0479d.png
 门东又北径戏亭东又北分为二水并注渭(水经/注)
市谷水(一名玉/桥河)在县东三十里流入渭(长安/志)玉桥河即
 市谷水下流(县/志)
漆沮水(漆一作柒一名石川河俗/名张家河又名交口河)在县东北四十里渭
 水北自富平县流入又南入渭(县/图)渭水又东过漆沮
 入于河(书经/禹贡)万年县有漆沮水(魏书地形志东万年/即栎阳在县 北)
 沮水自绝白渠东径万年县故城北为栎阳渠阚骃
 曰栎阳西有泾渭北有小河谓此水也其水又南屈
卷九 第 34a 页 WYG0551-0480a.png
 更名石川水又西南径郭𦵧城西与白渠枝渠合又
 南入于渭水(水经/注)石川河在栎阳县东三十里自华
 原富平两县界来入县界合渭水(长安志耀华原/县今属 州)
 川河在县东北永丰乡通富平县河水(雍大/记)石川河
 在县东北八十里水中多圆石故名自富平县流径
 断原入县境东径康桥受葡萄河水又折而南至相
 桥与清河合流西南至交口入渭其葡萄河发源富
 平之温泉至康桥西流入漆沮其水微温冬月不冰
卷九 第 34b 页 WYG0551-0480b.png
 中多蟹蛤(县/志)交口河北经张家村又名张家河(马/志)
清谷水(一名清河一/名五丈河)在县北五十里自高陵界来东流
 合石川河入渭(县/册)清水东南入万年县谓之五丈渠
 又径藕原东东南流注于渭(水经/注)即冶谷水下流也
 自三原高陵界来入白渠至县界合渭水(长安/志)清河
 在县北自三原界随荆山东下至黑策桥折而南至
 栎阳镇一名五丈河复折而东至相桥入石川河(县/志)
泠水(一名百丈水/一名零水)在县东四十里接渭南界(县/图)泠水南
卷九 第 35a 页 WYG0551-0480c.png
 出胏浮山北会三川统归三壑历阴槃新丰两原之
 间北流注于渭(水经/注)泠水别名百丈水(寰宇/记)泠水一
 作零水(长安/志)源出渭南县南山北西北流径新丰原
 之右又北径零口镇入于渭(县/志)
温汤 在县东南骊山下(县图迹详/见古)
煮盐泽 在县北三十五里(县/册)栎阳县有煮盐泽(唐书/地理)
 (志/)在栎阳县南十五里泽多咸卤苻秦时于此煮盐
 (元和/志)今走马村水多咸或即其地(县/志)
卷九 第 35b 页 WYG0551-0480d.png
鸣犊泉 在县西北十五里今西泉已涸惟东泉有水
 (县/册)泉在县西北独孤村有二泉东西相隔俗云东泉
 一犊没泉底牛母悲鸣其犊自西泉出故名(雍胜/略)
 西北十里有响泉厓下有声如笙簧(县/志)
八角井 在县西十五里窑村(县/志)
灥澄泉(灥从缘切雨而/泉出也一作淼)在县西南五里(长安/志)
石塔泉 在县东南十五里(县/志)
平泉 在县东五十里(县/志)
卷九 第 36a 页 WYG0551-0481a.png
喝吽井(喝吽一作蝎/蚌疑字误)在县东北上七里官道侧井傍有
 环道萦绕及于水次(长安/志)
阿姑泉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县/志)
饮马泉 在县东北三十五里今堙(县/册)
  高陵县
奉政原(政一作正又/名降驾原)在县南十里周汉隋唐王侯将相
 多葬于此(府/志)东西长三十里南北阔三里(长安/志)原自
 泾阳来过县境尽于临潼长几百里高者四五丈泾
卷九 第 36b 页 WYG0551-0481b.png
 渭之不能北徙者此原障之也一名降驾原相传汉
 文帝自代来次高陵毗沙镇四日或云原上有崇皇
 寺唐明皇两幸之故名(县/志)
鹿苑原(亦名奉政原/一名鹿台)在县西南三十里东西长十五里
 南北阔一里(长安/志)原上有鹿台祠岁旱百姓祈祷辄
 应号为鹿台将军(寰宇/记)原自咸阳县来当泾渭二水
 之间亦名奉政原阳陵之所在也(县志县阳陵故/城在 西南)
渭水 在县南十里自咸阳县流入与咸宁县接界又
卷九 第 37a 页 WYG0551-0481c.png
 东入临潼界(县/册)渭水又东会于泾(书经/禹贡)渭水东径霸
 县北与高陵分水又径平阿侯王谭墓北左则泾水
 注之又东径鄣县(水经注县霸县今属/咸宁鄣 今属临潼)渭水来自咸
 阳又流入栎阳界(长安志临栎/阳今属 潼)渭水在县南每遇泛
 涨瀰漫十馀里然皆南徙其北岸即数年一圯不过
 一二丈故曰高陵(县志考详/见图)
泾水 在县西南二十里(县/图)泾水自泾阳入县境至上
 马渡入渭(县/志)自入境东行十里至船张村入渭(县册/ 详)
卷九 第 37b 页 WYG0551-0481d.png
 (见图/考)
清水 在县东北自三原县流入又东南入临潼界(县/册)
 清水东南入高陵县径黄白城西又南绝白渠又屈
 而东流谓之曲梁水又东南径高陵县故城北又东
 南绝白渠枝渎而东南入万年县(水经注临万年/县今属 潼)
莲池 在县治东偏元至元中县令王圭引昌连渠水
 入城注之今废(县/志)
渭北沟 在县南奉政原上(县/志)
卷九 第 38a 页 WYG0551-0482a.png
御井(一名八/角井)在县西十里唐高祖时龙跃宫中井也今
 龙泉寺八角井是(贾/志)
饮马泉 在县西十五里相传汉文帝饮马于此今堙
 (县/志)
  鄠县
终南山 在县南东接长安西接盩厔界(县/图)鄠县有终
 南山(隋书地/理志)山在县东南二十里(元和/志)终南山在县
 境随地异名远者三十里近者二十里皆终南也(县/志)
卷九 第 38b 页 WYG0551-0482b.png
 (图详见/ 考)
涝峪 在县西南二十里接盩厔界(县/图)宣帝时鄠县有
 劳谷五床山祠(汉书郊/祀志)涝水出南山涝谷(水经/注)去涝
 峪二里有支锅潭潭南有卧龙石桃花沟磨石沟瓦
 统沟十八盘银洞沟朝阳洞沿峪两岸则西盩东鄠
 分界也张士奇曰峪内苦竹沟八里坪犁辕坪土田
 并肥美(县志是按峪音欲尔雅释水注溪曰峪或从/山则 峪与谷通故秦地于谷多谓之峪凡)
 (谷峪字并从原本非/互异也后皆仿此)
卷九 第 39a 页 WYG0551-0482c.png
栗峪 在县西南二十里其相近有马峪(县/图)栗峪内有
 马连岔车辕坡石墙沟东夹沟西夹沟山口至黑龙
 大王岭约三十里(县/志)
皂峪 在县西南二十里其相近有直峪(县/图)皂峪内有
 东平沟西平沟子房洞兵沟铁楼沟黄土坡又石门
 有仙人迹将军石山口至上银洞三十里(县/志)
牛首山 在县西南(县/图)牛首之山涝水出焉(山海/经)今长
 安西南有牛首山(郭璞/注)绕黄山而款牛首(西京/赋)甘泉
卷九 第 39b 页 WYG0551-0482d.png
 宫有牛首山(三辅/黄图)牛首山在县西南二十三里南接
 终南在上林苑中涝水所自出(元和/志)南有万仞层山
 而有小洞在其下宛若牛伏左右两泉相传为牛乳
 首东镇清流尾西蟠胡岭又东为牛心岭樊家山岭
 上有晋王池又华阳峪在牛首山西其最高者曰将
 军山(县/志)
白云山 在县南二十里(县/册)山与县治对其下有白云
 观老子泉其相近为檀峪又有五里坡李靖泉(县/志)
卷九 第 40a 页 WYG0551-0483a.png
曲峪 在县南二十里曲峪之内有莲花山石灰洞蒿
 平潭石青洞班鸠岭上至一碗泉岭又相近有黄柏
 峪内有土地岭又有乌桑峪内有长仙洞观音淬赤
 干岭(县/志)
圭峰 在白云山东与重云寺相对其形如圭又有小
 圭峰其相近为太平峪有长啸洞(县/志)自高冠谷入太
 平谷山水益奇绝石道甚险入长啸洞过虎溪西南
 下至重云阁访凤池观云顶凌霄罗汉三峰登东岭
卷九 第 40b 页 WYG0551-0483b.png
 望大顶积雪复东北来云际遂宿大定寺晨登上方
 北望大顶重峦无际下山缘东涧复憩于重阴下院
 出阁游太平宫故基而归(宋程颐鄠/山诗序)
丫髻山 在县南二十五里山分岐似髻故名其相近
 有旨壁崖(县/志)
鸡头山(一名小/武当山)在县东南三十里(长安/志)秦苻生弃长安
 欲西上陇山士卒散尽遂入鸡头山(十六国/春秋)形似鸡
 头故名俗呼为小武当山(雍胜/略)在太平峪西(县/册)
卷九 第 41a 页 WYG0551-0483c.png
高冠峪 在县东南三十里峪内有高冠潭老军渴仓
 头岔(县/志)高冠峪在紫阁东(城南/记)
万花山 在县东南三十里(县/册)在太平峪中又有药王
 洞黄崖洞草坪其外即隋太平宫唐避暑宫遗址(县/志)
紫阁峰 白阁峰 黄阁峰 俱在县东南三十里(县/图)
 紫阁峰阴入渼陂(唐杜/甫诗)东望白阁云半入紫阁松(岑/参)
 (诗/)紫阁峰有瀑布景特奇绝(王九思终/南山记)紫阁峰在县
 东南旭日射之烂然而紫其形上耸若楼阁然白阁
卷九 第 41b 页 WYG0551-0483d.png
 阴森积雪弗融(雍胜/略)三峰相距不甚远又大顶峰凌
 霄峰罗汉峰俱在三阁东明道先生尝游此(贾/志)内有
 羊圈崖鱼盘岭又子房山在紫阁峰北有黄石洞相
 传为张良辟榖处(县/志)
神水峪 在县东南三十里(县/册)峪内有睡佛洞(县/志)
云际山 在县东南六十里有大定寺(长安/志)夜半月归
 云际寺(杜甫/诗)山东接长安界(县/图)
渭水 在县北三十里自盩厔县流入又东入长安界
卷九 第 42a 页 WYG0551-0484a.png
 (县/图)渭水自合漏水又东合甘水又东丰水南来注之
 (水经/注)渭河自兴平界流来至县之元村东北十五里
 入咸阳境(县册考详/见图)
耿谷水 在县西接盩厔界(县/图)耿谷水在县西南三十
 里甘谷水在县西南二十二里皆北流入兴平界入
 渭水(长安/志)马融云甘有扈南郊地也又水名今在鄠
 县西(书孔/传)甘水出鄠县南甘谷书曰启与有扈战于
 甘之野即此地也至甘河镇合于渭(雍大/记)
卷九 第 42b 页 WYG0551-0484b.png
涝水(涝一/作潦)在县西二里又流入咸阳界(县/志)牛首之山涝
 水出焉西流注于潏水(山海/经)上林苑有潦潏(子虚/赋)
 水即涝水也(李善/注)潦音牢出鄠县西南山潦谷(颜师/古注)
 涝水出南山涝谷北径汉宜春观又东北径鄠县故
 城西际城北出合渼陂水又北流入于渭(水经/注)鄠县
 有涝水(隋书地/理志)涝水出扶风鄠县北入渭(许氏/说文)涝水
 至县北之元村入渭(长安/志)涝水合渼陂水流至长安
 县界入潏水(贾志袭按今涝水入渭不合潏水贾/志殆 山海经之说而未之考耳)
卷九 第 43a 页 WYG0551-0484c.png
渼陂水(一名五/味陂)在县西五里(元和/志)渼陂水出宜春观北
 东北流注涝水(水经/注)鄠县有渼陂(唐书地/理志)本五味陂
 陂鱼甚美因误名之(十道/志)渼陂在鄠县周十四里北
 流入涝水(说/文)渼陂出终南山诸谷合胡公泉为陂唐
 宝历二年敕渼陂令尚食使收管不得杂人采捕其
 水任百姓溉灌勿令废碾硙之用文宗初诏并还府
 县(长安/志)山谷之水并胡公白沙诸泉合而北注渼陂
 受之自陂头南至曲抱村可数里许高岸环堤一泓
卷九 第 43b 页 WYG0551-0484d.png
 荡漾层峦叠嶂影落数百顷波涛半陂以南纯浸山
 此实际语也(刘士龙/渼陂记)陂在县西又有锦绣沟即渼陂
 之上游自瓜牛台北而下至渼陂二里许元季以陂
 鱼可治痔漏游兵决陂取之陂遂废其地皆为水田
 明末知县张宗孟重加障筑其胡公泉在县西南十
 里丈八村泉上有陈胡公庙又刘士龙云白沙泉色
 如银而加湛味如饴而加冽在割耳庄(县/志)
吕公河(一名白/公河)在县东(县/图)檀谷水出终南山檀谷即长
卷九 第 44a 页 WYG0551-0485a.png
 乐渠上源(寰宇/记)栗峪口水源出清凉山与皂峪口水
 俱入于涝明万历中知县吕仲信引潭谷皂谷及阿
 福泉诸水经县东关北折而西入涝水人谓之吕公
 河知县白应辉复加疏浚又凿栗谷直谷诸水为新
 河引流入吕公河人亦谓之白公河后渐堙废明末
 知县张宗孟复浚深广引涝水自白云山径天和村
 罗什寺至南关外入新河及城壕民享其利后仍淤
 塞康熙间知县康如琏重浚治之又县北有三里河
卷九 第 44b 页 WYG0551-0485b.png
 自南涝店迤南引涝河水径涝店镇至龙台坊入渭
 河(县/志)
扈阳谷水(扈阳一作化羊即泥渠水/一名扈水又名马腹陂)在县东二十里北
 流入咸阳界(县/图)扈水上承扈阳池(古水/经注)一名扈水今
 名马腹陂(十道/志)鄠南化羊谷有水出焉或本名扈阳
 讹为化羊也其水流至咸阳县为泥渠之上源(县/志)
丰水(丰一作酆/一作澧)在县东三十里流径长安入咸阳界(县/图)
 沣水攸同(书经/禹贡)漆沮入渭沣水所同同之于渭(孔/传)
卷九 第 45a 页 WYG0551-0485c.png
 水东注维禹之绩(诗经/大雅)尧时洪水丰水亦汜滥为害
 禹治之使入渭东注河(毛/笺)丰水深十仞而不受尘垢
 金铁在中形见于外(老/子)沣水出鄠县东南北过上林
 苑入渭(汉书地/理志)沣水出鄠县南山丰谷(汉书/音义)丰水自
 县东南终南山发源北流径县东二十八里又北流
 入渭(元和/志)丰水一作酆又作沣出长安县西南五十
 五里终南山丰谷源阔十五步其下阔六十步水深
 三尺(长安/志)自紫阁而下径秦渡镇北入渭(县/册)
卷九 第 45b 页 WYG0551-0485d.png
太平谷水(即清渠水一/名林谷水)高冠谷水(冠一/作观)俱在县东南三
 十里太平谷水阔七步深二尺高冠谷水阔三步深
 一尺其底并碎沙石北流入长安县界合丰水(长安/志)
 太平谷水一名林谷水源出终南山即清水渠之上
 流(寰宇/记)太平谷中有凤池即水之源也高观谷水源
 出高观谷谷有石穴石潭潭最灵旱祷辄应(县/志)
满池泺(即滈/水)在县东北二十八里周三里(长安/志)即滈水
 上源东北流入长安县冯席村(县/志)
卷九 第 46a 页 WYG0551-0486a.png
八部泽 在县东南十八里(长安/志)在县东南五里周回
 五十里(元和/志)
龙台泽(一名/观水)在县东北三十里周回二十五里泽中有
 马祖坛(元和/志)龙台泽一名观水在丰水西北(寰宇/记)
冷泉 在县东南双庄(县/志)
没猪泉 在县东南二十里孙谷村(县/志)在县东南俗传
 有野猪没而为泉图经曰按说文猪亦潴也水所停
 曰潴禹贡雍州有猪野今鄠实终南之隈没汩没也
卷九 第 46b 页 WYG0551-0486b.png
 盖泉泽即水所停耳俗神之非也(长安/志)
丹阳井 在县东三十里相传为元真人马丹阳取水
 炼药处(贾/志)
 (附/考)阿姑泉水甚甘冽有阿姑庙(县志入按此泉无考/疑即 涝水之阿福)
  (泉/)
  蓝田县
终南山 在县西南七十里与咸宁接界(县志考详/见图)
秦岭 在县东南接商州界(明一/统志)蓝田县有秦岭(通/典)
卷九 第 47a 页 WYG0551-0486c.png
 南山别出之岭凡入商洛者必越岭而后达东出即
 蓝田关也今岭上有昌黎公祠(县/志)
横岭 在县北三十五里自临潼之骊山东入县界横
 接华州界(长安/志)岭下有水名横河(县/志)
阿福原 在县北四十里世传为太白神祖居今有太
 白祠又相近有下驾原秦昭王冢在焉一云以当时
 葬时执绋者名也(县/志)
白鹿原 在县西二里许袤广百五十里半入咸宁境
卷九 第 47b 页 WYG0551-0486d.png
 (雍胜/略)霸水合浐水历白鹿原原东即霸川之西故芷
 阳矣是谓之霸上(水经注咸芷阳/县今属 宁)蓝田县有白鹿原
 (魏书地/形志)骊山西有白鹿原昔文帝至霸陵居北临厕
 指新丰路示慎夫人韦昭曰高岸夹水为厕今斯原
 夹二水也(三秦记宁霸陵/今属咸 县)平王东迁之后有白鹿游
 此原以是名则秦运之象也(寰宇/记)在县西五里其原
 南接南山西北入万年界(长安志宁万年/今属咸 县)白鹿原者
 南山之麓东西二十五里南北四十里霸水行于原
卷九 第 48a 页 WYG0551-0487a.png
 上至于霸陵皆此原也(雍/录)鹿走沟在白鹿原去县西
 十里俗名卢子沟又有凫峪亦在白鹿原去县西十
 五里又獐坡在县西二十里又龙凤坡在县南二十
 里盖白鹿原之尾也接咸宁界(县/志)
辋谷(谷一/作峪)在县西南二十里又采谷在县西南三十里
 二谷并有细路通上洛(长安志商上/洛今属 州)商岭水流至蓝
 桥复流至辋谷如车辋环凑落叠嶂入深潭有千圣
 洞细水洞茶园栗岭唐右丞王维庄在焉所谓辋川
卷九 第 48b 页 WYG0551-0487b.png
 也(雍大/记)辋川口即峣山之口去县南八里两山夹峙
 川水从此北流入灞其路则随山麓凿石为之计五
 里许甚险狭即所谓匾路也过此则豁然开爽此第
 一区也团转而南凡十三区其胜渐加计三十里至
 鹿苑寺即王维别墅(县/志)
石门谷 在县西南四十里即唐昭宗所幸处(长安/志)
 枷东川出南山之石门谷(水经/注)谷有汤泉旧图经曰
 唐初有异僧止此见雪融不积曰必温泉也掘之泉
卷九 第 49a 页 WYG0551-0487c.png
 果涌出(府/志)
风凉原(一作凉/风原)凉风原在县西南四十五里南接石门
 山北入万年县界(长安/志)开山图曰丽山之西川中有
 阜曰风凉原在磈山之阴雍州之福地(水经注志磈/山长安 作)
 (砚/山)
库谷 在县西南五十里(长安/志)蓝田县有库谷(唐书地/理志)
 峪有峣关(县/志)
七盘山 在县南十里䋫坡即其近地(雍胜/略)贞元七年
卷九 第 49b 页 WYG0551-0487d.png
 刺史李西华自蓝田至内乡开新道七百馀里回山
 取涂人不病涉谓之偏路(唐书地/理志)七盘十二䋫蓝田
 之险路(杜佑/通典)七盘山延亘绵远西接终南东通商洛
 险峻纡回即所云七盘十二绕(县旧/志)
蒉山 在县南十里其下即辋川口(县/志)汉高帝引兵踰
 蒉山击秦军即此(贾/志)
虎坷山 在县南十五里许即辋川之北垞(县/志)
悟真谷 在县南十五里相传昔有高僧写涅槃经群
卷九 第 50a 页 WYG0551-0488a.png
 鸽自空中含水以注砚今其地为蓝田绝胜处人多
 游眺于此(县/志)
峣山(一名峣岭又/名青泥岭)在县南二十里峣关盖因此山而名
 亦谓之峣岭(长安/志)山在上洛北蓝田南武关之西(汉/书)
 (注/)峣山又名青泥岭故水经曰峣柳城俗谓之青泥
 城(雍/录)
桓公堆(一名愁思堆/一名韩公堆)在县南二十五里(县/志)桓温征关中
 苻健遣子生弟雄等屯峣柳愁思堆以拒温(晋书/本传)
卷九 第 50b 页 WYG0551-0488b.png
 公堆上跋马时回望秦川树如荠(唐李商隐诗公按/愁思堆即桓 堆)
 (盖以桓温而名后/乃讹桓而为韩耳)
锡水洞 在县南三十里相传昔有高僧以锡杖自蓝
 桥山下通之其水遂由山穴经洞前流入辋谷河(县/志)
全山 在县南五十里峭拔天表树木森郁与碧仙洞
 对峙洞在蓝桥东高数十丈相传为韩湘子脩真处
 又名韩湘子洞(县/志)
王顺山(一作/望舜)在县东南二十里(长安/志)旧图经云昔道人
卷九 第 51a 页 WYG0551-0488c.png
 王顺隐此山得道因名俗呼望舜山音讹也其相近
 有蓝谷(县/志)
蓝田山(一名玉山一/名覆车山)在县东南三十里一名玉山(雍胜/略)
 蓝田县山出美玉(汉书地/理志)蓝田山形如覆车又名覆
 车山(述征/记)蓝田县有覆车山(唐书地/理志)玉山高并两峰
 寒(唐杜/甫诗)县西北四十里有骊山即此山之北阜(括地/志)
 按后魏风土记云山巅方二里仙圣游集之所霸水
 源出此又西有华胥氏陵尊卢氏陵次北有女娲氏
卷九 第 51b 页 WYG0551-0488d.png
 谷则知此地是三皇旧居(寰宇/记)山有唐公主洞青葱
 绮丽俗传唐时有公主好道辟此居之又山下有玉
 浆井深丈馀本无水有疾者虔祷之悬瓶井中即得
 水色白味甘如玉浆饮之辄愈(县/志)
倒回谷(即蓝/田谷)在县东南五十里灞水出此谷内通商州
 洛南界盖即水经注之蓝田谷也(长安/志)霸水出蓝田
 县蓝田谷所谓多玉者也(水经/注)鸦谷在县东南即白
 鸦谷也杜甫诗盘剥白鸦谷口栗即此(县/志)
卷九 第 52a 页 WYG0551-0489a.png
铜谷(铜一/作同)倾谷(即轻/谷)俱在县东(县/图)蓝田谷西北有铜谷
 次东有轻谷(水经/注)倾谷在县东五十里又铜谷在倾
 谷西(长安志轻按同/倾即铜 之讹)
阜儿山(阜一/作凤)在县东六十里俗传有凤栖此因名凤儿
 山讹凤为阜也(长安/志)
元象山(即倒虎山/倒一作侧)在县东接渭南界(县/图)侧虎山一名元
 象山在覆车山北(寰宇记县详/见渭南)
金山 在县东北三十里昔风后逐蚩尤有功后世封
卷九 第 52b 页 WYG0551-0489b.png
 为金山之神土人立祠祀焉今县南五里有蚩尤岭
 (县/志)
 (附/考)蓝田县有虎候山(汉书地/理志)虎候山在县境(地道记/ 按此)
 (山无/考)
灞水(灞古作霸即滋/水一名蓝谷水)在县南又西北入咸宁界(县/图)灞水
 出蓝田谷北入渭(汉书地/理志)灞水亦名蓝谷水即秦岭
 水之下流(史记封/禅书注)南有元灞素浐(潘岳西/征赋)霸水古曰
 滋水秦穆公更名霸水以显霸功水出蓝田县蓝田
卷九 第 53a 页 WYG0551-0489c.png
 谷西北有铜谷水次东有轻谷水二水合而西注之
 又西流合渥水又北历蓝田川径蓝田县又左合浐
 水历白鹿原东(水经/注)蓝田县有滋水(隋书地/理志)灞水东
 南自商州上洛界流入又西北合浐水入渭(元和/志)
 内道大川白灞水(唐书地/理志)源出县东南秦岭倒回谷
 西北流九十里入万年县界骞村岸阔六十尺(图/经)
 道志云灞水为荆溪狗枷二水之下流今接□川焦
 戴川及汤谷石门诸谷水皆会焉不独荆溪狗枷二
卷九 第 53b 页 WYG0551-0489d.png
 水也(咸宁/县志)商州牧护关水发源秦岭西出蓝田即灞
 水之源(商州志秦按言灞源者其说不一盖南北水/道皆由 岭而分其东南入商境者为丹其)
 (西北入蓝田者为灞即牧护关水也大约秦岭/西北诸谷之水皆注于此故其说不免岐出也)
刘峪水(一名泥水又/名青泥水)在县东南(县/册)刘谷水一名泥水又
 铜谷水出县东铜谷合轻谷水西注泥水(长安/志)水出
 蓝田山东谷俗谓之刘谷西北与石门水合(古水/经注)
 名青泥水水经注云青泥水历峣柳城南杜甫诗云
 饭煮青泥坊底芹即此(雍胜/略)
卷九 第 54a 页 WYG0551-0490a.png
蓝谷水(即蓝水一/名清河)在县东南三十里(府/志)蓝谷水发源秦
 岭北径蓝关蓝桥过王顺山下西北流入灞水杜诗
 蓝水远从千涧落即此(雍胜/略)蓝水径悟真寺一名清
 河(县/志)
白马谷水(一名土/胶河)在县东半里以其混浊不清一名土
 胶河源出石鼓山会里峪诸涧水西流入县界(县志/ 按)
 (图今讹为/土桥河)白马谷水出县东白马谷南流径县南又
 西北流入灞水(长安/志)
卷九 第 54b 页 WYG0551-0490b.png
辋谷水(即渥/水)在县南八里(县/图)渥水西绕峣关北历峣柳
 城又西北流入灞水(水经/注)渥水即辋谷水(雍大/记)辋谷
 水出南山辋谷北流入灞又有蓼子涧水在县南三
 里出南山西北流入辋谷水又岐谷水出县西南岐
 谷南流入灞水(长安/志)县南八里至川口两山壁立其
 下即辋谷河(明陈文烛/辋川记)辋川在县南峣山之口其水
 沦涟如车辋然故名(贾/志)
渏水 在县北三里又注水在县北五里源出青冈凹
卷九 第 55a 页 WYG0551-0490c.png
 又沙河在县北二十里其水并流入于灞(县/志)白牛谷
 水出县西北白牛谷西南流入灞水(长安志即按白/牛水疑 渏注)
 (等水然/无可考)
浐水(一名/沂水)在县西南(县/图)终始灞浐(司马相如/上林赋)南陵县沂
 水出蓝田谷北至霸陵入霸水(汉书地理志陵按此/即浐水也南 县今)
 (属咸/宁)浐水自蓝田谷西北流与一水合水出西南莽
 谷东北流注浐水浐水又北历蓝田川又北流注于
 霸水(水经/注)关内道大川曰浐水(唐书地/理志)浐源出蓝田
卷九 第 55b 页 WYG0551-0490d.png
 县境西稍北行至白鹿原西即趋大兴城直至霸陵
 乃始合灞其力比灞差小而与之对行故言灞者多
 举浐而与之俱也(雍录属大兴/城今 咸宁)浐水出蓝田南山谷
 西北流至咸宁界得荆谷广谷水又得采谷石门库
 谷水过白鹿原西又过省城东合灞水北入渭(雍胜/略)
狗枷川水 荆谷水 俱在县西南五十里(县/图)狗枷川
 水有二源西川上承磈山之研槃谷次东有苦谷二
 水合而东北流径风凉原西右合东川水东川水出
卷九 第 56a 页 WYG0551-0491a.png
 南山之石门谷次东有孟谷次东有大谷次东有雀
 谷次东有土门谷五水北注西北历风凉原东又北
 与西川会又北径宣帝许后陵东斯川于是有狗枷
 之名又北径杜陵东又北注荆溪长水出杜县白鹿
 原西北流谓之荆溪又西北左合狗枷川水北入霸
 县(水经注并杜陵杜县/霸县今 属咸宁)山北县有苦谷浐水出(魏书/地形)
 (志属山北县/今 咸宁)狗枷东川水出县西南终南山又有石
 门谷水采谷水俱自秦岭出北流三十里入万年县
卷九 第 56b 页 WYG0551-0491b.png
 界又有库谷水亦自南山出北流入万年界又有金
 谷水出终南山金谷东北流注浐水又北流入灞(长/安)
 (志经按金谷水即/水 注之荆溪也)韦述两京记曰长水以避姚苌讳
 改名荆溪因此失其本名虽以颜师古之博而不能
 正(雍/录)荆谷水自蓝田来至咸宁平川合广谷水入浐
 (马/志)荆谷水一名荆溪本名长水自蓝田至康村入县
 界下流合采谷石门水为浐(咸宁/县志)荆峪水发源秦岭
 荆峪西北合广峪库峪石门峪诸水经白鹿原东流
卷九 第 57a 页 WYG0551-0491c.png
 入浐又库峪水在县西南五十里又□川在县西南
 又石门汤泉在县西南四十里俗名汤峪有泉五曰
 玉女曰融雪曰连珠曰漱玉曰濯缨人病风湿者浴
 之多愈又焦岱河在县西三十里采谷水在县西南
 三十里其水俱北流合浐入灞(县志今按荆溪即长/水也 考霸水之西)
 (咸宁之东惟荆溪狗枷二水源流差远可与灞匹故/魏志以苦谷为浐源而括地志长安志诸书又合荆)
 (溪狗枷诸水为浐而长水之名遂隐窃意浐水狗枷/荆溪皆异源而同流自魏志之苦谷后人不知确属)
 (何谷故浐水之源无可指而遂以其/下流当之也或云苦谷即今库谷)
卷九 第 57b 页 WYG0551-0491d.png
木峪沟水 双溪水 俱在县西二十里(县/志)木峪沟水
 下流入堰儿沟经咸宁界入浐河双溪水自獐坡流
 来入鲸鱼沟经咸宁之高桥入浐河(县/册)
冰池 在县东南六十里唐凿冰之所(长安/志)
莲花池 在县东五里(县/志)
淹池 在县东北三十五里(县/志)
咽瓠泉 在县北十五里即李筌遇骊山老母处(县/志)
冰井 在县西近咸宁界(县/册)雾岩玉案二峰之间有冰
卷九 第 58a 页 WYG0551-0492a.png
 井长安夏则取冰于此(城南/记)井深数丈水落井中辄
 作冰经夏不消长安不藏冰于此井取之(潜确/类书)
桂泉 在县东北四十里泉畔旧有桂一枝因名(长安/志)
  泾阳县
嵯峨山(一名巀嶭山/一名慈峨山)在县北五十里一名巀嶭山(贾/志)
 嶭山在池阳县北(汉书地理志西池/阳故城在县 北)泥阳县有慈峨
 山(魏书地形志州泥/阳县今属耀)郑渠东径巀嶭山南(水经/注)嵯峨
 山在云阳县东北十里东西二十五里南北二十里
卷九 第 58b 页 WYG0551-0492b.png
 山上有云必雨人以为候(元和志县云阳/故城在 北)崇陵在云
 阳县北十五里嵯峨山(唐书地/理志)慈峨山今土人谓之
 嵯峨山音黄帝铸鼎于此(云阳/宫记)山东北属三原西北
 属淳化西南属泾阳(雍胜/略)山在县北东抵清谷西抵
 冶谷上有三峰其东曰钵盂台旱祷多应中曰大台
 峰顶有仰天池冬夏不涸其西有穴曰石窟深五六
 里风从内出昔金元之季人多避乱于此其西又有
 二小峰山左故有潦池洼今涸(县/志)
卷九 第 59a 页 WYG0551-0492c.png
丰稔原(一名/北原)在县北二里所谓北原也自仲山之麓蜿
 蜒东南至高陵始尽(县/志)
西城原 在县北四十里东自天井渠抵洪门监东西
 四十里南北十五里(县/志)
覆车原(覆一/作舆)在县西北三十里自仲山之麓东至冶谷
 口或讹为舆车原(县/志)
百顷原 在县西北六十里东连嵯峨西抵冶谷东西
 十里南北五六里高数百丈(县/志)
卷九 第 59b 页 WYG0551-0492d.png
冶谷(即寒门一名谷/口又名东谷口)在县西北六十里(县/图)申公曰所谓
 寒门者谷口也(史记封/禅书)寒门黄帝仙处(服虔/注)冶谷去
 云阳宫八十里封禅书所谓谷口其山出铁有冶铸
 之利因以为名入谷便洪潦沸腾清泉激射两岸皆
 峭壁孤竖横盘坎谷凛然凝冱常如八九月中朱明
 盛夏当昼暂暄凉秋晚候缊袍不暖所谓寒门者也
 (王褒云/阳宫记)小颜云谷口中山之谷口也今呼为冶谷去
 甘泉八十里(索/隐)冶谷亦曰东谷口与泾水所出之谷
卷九 第 60a 页 WYG0551-0493a.png
 口东西相去二十馀里有岩曰郑岩泉曰郑泉即郑
 子真隐处(县志泉辨/见醴 县)
仲山(即中山一/名小仲山)在县西北七十里(县/册)武帝获宝鼎于汾
 阴将荐之甘泉迎至中山曣㬈有黄云盖焉(史记封/禅书)
 山在冯翊谷口县西近九嵏山(索隐属谷口/县今 醴泉)关中有
 中山(徐广/注)郑国凿泾水自中山西(河渠/书)郑渠东径中
 山南俗谓之仲山非也(水经/注)宫南三十里有仲山山
 有竹箭生焉俗谓高祖兄仲所居今山有仲子庙积
卷九 第 60b 页 WYG0551-0493b.png
 旱祈之围此而射猎则风雨暴至庙有泉(云阳/宫记)山在
 云阳县西十五里(括地/志)小仲山在云阳县西北四十
 里(长安/志)山东北接嵯峨西麓中隔冶谷西南连九嵏
 山泾水径其中故曰中山或曰以山在冶水西泾水
 东也相传山巅小峰旧有中山二大字四周有仲山
 小字数十白如垩若镌刻者故又名小仲山中仲二
 字互称久矣山半有泉曰小师泉盖即云阳宫记所
 称仲子庙之泉也又山之麓有虎坪(县/志)
卷九 第 61a 页 WYG0551-0493c.png
石蛇山 在县西北(县/册)古石蛇在云阳县西北四十里
 (寰宇/记)临江潭上有古石蛇头在山上因名郑岩在其
 下(县/志)
甘泉山(一名石鼓原/一名磨石岭)在县西北(府/志)云阳县有甘泉山(唐/书)
 (地理/志)在云阳县西北九十里周六十里(长安/志)甘泉山
 俗云磨石岭汉书单于烽火通于甘泉即此(雍大/记)
 泉山在泾阳亦曰石鼓原甘泉水出焉甘泉宫在其
 上即扬雄作赋梦吐凤于楮上者(潜确类书山按甘/泉山石蛇 今俱)
卷九 第 61b 页 WYG0551-0493d.png
 (属淳化境/详淳化县)
石安原(即毕原又/名南原)在县西南七里(长安/志)苻坚攻张琚于
 宜秋还登石安原而叹曰美哉斯原怅然有终焉之
 志(崔鸿前/秦录)原在县南七里高二十丈东西三十八里
 南入咸阳界(元和/志)即毕原也又谓之南原西自武功
 东讫高陵在泾渭之间绵亘二三百里晋时石勒置
 石安县以此(县志属石安/县今 咸阳)其北陲傍泾者入县境东
 西三十八里(县新/志)
卷九 第 62a 页 WYG0551-0494a.png
长平坂(一名眭城坂/又名长平坡)在县西南十里(县/志)武帝上甘泉至
 长平坂有虫盘而覆地色如生肝头目口鼻皆具上
 令东方朔视之还对曰必秦故狱地也按地图果然
 问何以去之曰积忧者得酒而释洒之立消(东方/朔记)
 平坂在池阳南上原之坂有长平观去长安五十里
 (汉书如/淳注)今泾水南原眭城坂是也(颜师/古注)坂在县西南
 亦名长平坡(元和/志)
金锦峪(锦一/作线)在县东南二十里南原(县/志)峪东南有台即
卷九 第 62b 页 WYG0551-0494b.png
 唐学士所游瀛洲故址东西相向(府/志)
清凉原 在县东北四十五里又丰乐原在县东北五
 十里清谷西岸东西十五里南北五六里与百顷清
 凉三原俱逶迤嵯峨山前宜黍稷(县/志)
泾水 在县南自醴泉界流入又东入高陵界(县/图)侵镐
 及方至于泾阳(诗经/小雅)云阳县有泾水(隋书地/理志)泾水在
 云阳县西南二十五里又径泾阳县南七里又东南
 入高陵界秦人毒泾即此处(元和/志)水经注云泾水东
卷九 第 63a 页 WYG0551-0494c.png
 流历峡谓之泾峡又东南径瓠口郑白二渠出焉(寰/宇)
 (记/)泾水在泾阳县西北界(长安/志)泾水自县西北仲山
 嵏山之间出谷口始落平壤又东南径县南入高陵
 界县以此名(县志考详/见图)
五龙谷水 在县西北自淳化界来其流入泾(县册淳/详见)
 (化/县)
焦穫泽(一名瓠口一名/洪门又名洪口)在县西北六十里(县/册)整居焦穫
 (诗经/小雅)十薮周有焦穫(尔/雅)今扶风池阳县瓠中是也(郭/璞)
卷九 第 63b 页 WYG0551-0494d.png
 (注/)韩水工郑国说秦令凿泾水自仲山西抵瓠口为
 渠(汉书沟/洫志)夕宿瓠口之元宫(班彪北/征赋)即焦穫也(本/注)
 山西有瓠口所谓瓠中也(水经/注)焦穫薮亦名瓠口(元/和)
 (志/)焦穫薮在泾阳县北外十数里(寰宇/记)谷口下泾水
 出山东南流两岸阻大原中衍为川迤逦而开其形
 如瓠一名洪门又名洪口(县/志)
冶谷河(一名临/江潭)在县西北五里自淳化县流入又东南
 入三原界(贾/志)郑渠自中山又东径舍车宫南绝冶谷
卷九 第 64a 页 WYG0551-0495a.png
 水(水经/注)冶谷河自淳化县界来径云阳县嵯峨武康
 青龙等乡(长安/志)冶谷河当仲山东嵯峨山西出谷处
 为临江潭在县西北六十里瀑布飞流喷薄激荡俗
 呼为龙潭稍南流即折而东至县东北辛管汇东合
 清谷水(县/志)文川水在龙潭东北接百顷原水村花卉
 望之甚丽故名(府/志)
清谷水(一名/靖川)在县东北自三原县径嵯峨东麓出谷南
 流径清凉原至窦村乃折而西四里谓之靖川唐李
卷九 第 64b 页 WYG0551-0495b.png
 卫公故居也又折而南至辛管汇后谢家村合冶谷
 水(县/志)自耀州界来东南流入高陵县(雍大/记)
龙泉陂 在县南三里周回六里多蒲鱼之利(元和/志)
 堙(县新/志)
流金泊 在县东北三十里峨山之南大石仙里之北
 东接李家庄西接仇家村今堙(县/志)在云阳县东北十
 里(寰宇/记)
 (附/考)云阳县有蒲池水(魏书地形志/按此水无考)
卷九 第 65a 页 WYG0551-0495c.png
  三原县
嵯峨山(一名巀/嶭山)在县西北四十里(县/册)巀嶭山在三原县
 西(颜师/古注)嵯峨一名巀嶭山(长安/志)在天齐高原之上特
 出云表登其巅则泾渭黄河皆在目前(雍胜/略)天齐原
 在县西北二十五里(元和/志)山东峰属县界(贾/志)山分三
 面西南泾阳西北淳化东北属本县秀拔苍翠三峰
 并列隐然若笔架盖邑之主山也上有灵湫旱祷辄
 应其东麓即天齐原(县志见详见泾/阳又 淳化县)
卷九 第 65b 页 WYG0551-0495d.png
孟侯原 清酆原(一名/丰原)白鹿原 俱在县北四十里又
 有浮山在孟侯原西(县/图)三原护军以其地西有孟侯
 原南曰丰原北曰白鹿原(元和/志)西连嵯峨东至断原
 四十里中分三原曰孟侯清酆白鹿终县东西界故
 县以此名丰原在旧县北浊谷口东一名清酆原孟
 侯原在旧县西白鹿原在旧县东又浮山在县北二
 十里(县志今三原故/城在 县北)
清峪(一云即/鬼谷)在县西北一名鬼谷昔苏张师事鬼谷先
卷九 第 66a 页 WYG0551-0496a.png
 生即此(寰宇/记)晋太康地记池阳县有鬼谷今三原县
 即古池阳也裴秀雍州记亦云在池阳而司马彪乃
 云鬼谷在嵩山未详孰是也(十道/志)
尧门山(一名石/门山)在县西北三十里(县/志)尧门山俗名石门
 在三原县西北上有路其状若门故老云尧凿山为
 门因名之(括地/志)三原县有尧门山(金史地/理志)尧门山在
 三原上有唐德宗陵(潜确/类书)
清谷水(即清水一名曲/梁水今名清河)在县南北两城之中自耀州流
卷九 第 66b 页 WYG0551-0496b.png
 入又东南径泾阳复径县境入高陵界(县/图)清水自祋
 祤县历南原出谓之清水口东南流绝郑渠又东南
 入高陵县(水经注耀祋祤/县今属 州)清谷水在县西北自华原
 县流入(寰宇记耀华/原今属 州)清谷水亦名清河自耀州界来
 至县西北十五里许出谷口西南冶谷水自淳化来
 与之合又东径县北门外东流至临潼界入石川河
 (县/志)
浊谷水(一名楼/底河)在县北自耀州流入(县/图)浊水上承云阳
卷九 第 67a 页 WYG0551-0496c.png
 县东大黑泉东南流谓之浊谷水又东南出原注郑
 渠又东历原径曲梁城北又东至太上陵南原下北
 屈径原东与沮水合(水经/注)浊谷河自县西北华原界
 来径县西十五里东流(长安/志)浊谷近九嵏山麓盖亦
 浊水历原南出之处谓之浊谷也(胡氏/鉴注)浊谷水南至
 三原曰楼底河又东至张村分数渠灌田至唐村无
 复河道(耀州/志)在县北清谷水东自耀州界来出浮山
 峪口南下东流其水峻急浑浊故名(县/志)
卷九 第 67b 页 WYG0551-0496d.png
赵氏河(即涧/谷河)在县东北其上源曰涧谷河自耀州流入
 下流至富平界科子头与石川河会(县/志)
焦穫泽(一名瓠口又/名三渠口)在县西名瓠口(雍胜/略)焦未详所在
 瓠郭璞以为瓠中今在耀州三原县(朱子/诗传)瓠口即今
 三渠口在县西五里(县志传详见泾阳县按焦/穫所 与泾阳县志各异)
五龙泉 在县东北三十里五龙村池方一里许五泉
 合流(县/志)
神泉(一名白马泉/又名白龙泉)在县东北四十里(府/志)一名白马泉其
卷九 第 68a 页 WYG0551-0497a.png
 泉澄泓旱祷即应(县旧/志)泾渭之北漆沮之西池阳之
 间有白龙之谷神白龙居之白龙之水出焉南流注
 于田其上多斥其下多滥有物焉四足而负甲其色
 正元其状如龟下涂之所潜也见则数雨崇祯七年
 秦大旱邑令张缙彦吁祀于神白龙乃决下涂有神
 瀵之水出焉其浸千亩获元介焉雨三日秋乃大熟
 (明焦源溥/白龙泉记)泉在后土庙东沟内有云气覆其上(县/志)
  盩厔县
卷九 第 68b 页 WYG0551-0497b.png
终南山(一名太/一山)在县南三十里(雍胜/略)盩厔县有太一山
 (隋书地/理志)亦名南山东接鄠县西接郿县界其枝峰别
 岭随地异名(县志考详/见图)
韦谷(一名/泥谷)在县西南五十里俗讹为泥谷与郿县接界
 (县/志)
扫帚岭 在县西南韦谷南三十里(县/志)
安乐山 在县西南韦谷东五里又韦谷之北十里为
 仓谷长安志云在县西南二十五里其东文王庙有
卷九 第 69a 页 WYG0551-0497c.png
 玉女泉人传与岐山文王庙之水相为消长其北有故
 县谷又韦谷之东七里为底保谷今名车谷在县西
 南三十五里又车谷南十五里为翠峰其巅有唐仙
 姑祠谷东三里为强弩谷今名强谷在县西南三十
 八里又东五里为稻谷又东四里为耐山又东四里
 为骆谷(县/志)
骆谷 在县西南三十里又南八十里为十八盘又南
 十里至河底为故骆谷关通洋县(县/志)骆谷口在盩厔
卷九 第 69b 页 WYG0551-0497d.png
 县西南二十里(括地/志)骆谷道汉魏旧道也近代废塞
 武德七年复开(元和/志)自县西南入骆谷出谷入洋州
 兴势县界(寰宇记洋兴/势今属 县)骆谷在长安西南二百里谷
 长二百四十里(地理/通释)
黑凤山 在县西南骆谷东二里又东三里为新口谷
 又东二里为熨斗谷在县西南二十五里又东二里
 为虎谷又东五里为黑水谷(县/志)
黑水谷(即芒/谷)在县南二十五里(县/图)芒水出南山芒谷山
卷九 第 70a 页 WYG0551-0498a.png
 侧有石室世谓之玉女房(水经/注)玉女洞在县南三十
 里洞门崇四尺阔三尺(长安/志)芒水色黑因以芒谷为
 黑水谷其南三里仙游潭北有玉女洞又潭傍为罗
 汉洞东侧有马融读书石室又南一百八十里即秦
 岭也又芒谷口内三里为韩谷口外稍东为黄谷又
 东四里为团标谷有石笋卓立如塔可十丈馀其顶
 有双柏树又东五里为马岔谷又东二里为就谷
沈岭(一名姜/维岭)在县南五十里一名姜维岭(元和/志)自骆谷
卷九 第 70b 页 WYG0551-0498b.png
 北出扶风隔以终南山其间有三岭一曰沈岭近芒
 水一曰衙岭一曰分水岭(胡氏/鉴注)即姜维出骆谷经沈
 岭之地后遂呼为姜维岭(雍大/记)
就谷 在县东南三十里(县/图)就水出南山就谷(水经/注)
 西有吾老洞石穴深邃莫测听有风声相传中有玉
 匣即老子墓洞上有殿奉老子石像谷之东三里为
 飞升谷又东二里为西观谷有佛塔俗呼为塔儿谷
 又东二里为东观谷又楼子山去塔峪三十里唐大
卷九 第 71a 页 WYG0551-0498c.png
 慧禅师父为武功令武三思欲交之因隐于此其上
 有洞(县/志)
东观谷 在县东南三十里其东为卧牛池相传老子
 入关驾车牛徐甲牧之曾卧此其西为化女泉相传
 老子植杖化一女子以验徐甲之心拔杖泉涌故名
 泉下又有晒丹石(县/志)
太微峰 在县东南三十五里东观谷东一里形势嵯
 峨直接太虚相传老子飞升于此其下有炼丹峰又
卷九 第 71b 页 WYG0551-0498d.png
 有上善池在说经台之麓池上有赵孟頫𨽻书碑又
 东侧为闻仙谷其东崖为吕公洞相传为唐吕嵓隐
 处谷之东二里即田谷(县/志)
田谷 在县东南三十五里(县/图)田溪水出南山田谷(水/经)
 (注/)谷南五里为仰天池在山顶池广二亩馀水深数
 尺旱祷有应又南五里有十老洞洞中有石像十故
 名(县/志)
石楼山(一名楼/观山)在县东南三十七里山形重叠如楼(雍/胜)
卷九 第 72a 页 WYG0551-0499a.png
 (略/)一名楼观山以上有楼观也(县/志)
五福山 在县东南四十里五峰高峙秀丽(贾/志)其南鸟
 道萦纡可通洋县(县/志)
赤谷 在县东南五十里(县/图)漏水出南山赤谷(水经/注)
 南五里曰迎阳洞相传为钟离权脩炼之所又谷东
 过岭为牛谷今名牛角岔又东三里为檀谷今名大
 渠谷谷之南有红石洞檀谷之东三里为耿谷(县志/ 檀)
 (一作坛/又作潭)
卷九 第 72b 页 WYG0551-0499b.png
耿谷(耿一/作景)在县东南六十里(县/图)耿谷水出南山耿谷(水/经)
 (注/)今讹为景谷又高山岭在耿谷南六十里有池周
 五里(县/志)
甘谷 在县东南七十里(县/图)甘水出南山甘谷(水经/注)
 谷在耿谷东十里其东为望仙坪其西为遇仙观有
 老子石像甚工致(县/志)
五泉岭 在县东南八十五里岭北十里有石镜谷在
 甘谷东四里岭半有石方丈馀明莹如镜远照长安
卷九 第 73a 页 WYG0551-0499c.png
 谷之西为佛骨堆又东为清凉山又东四里为涝谷
 接鄠县界(县/志)
渭水 在县北五里自郿县流入又东径兴平入鄠县
 界(禹贡/锥指)渭水自径郿坞又东合洛谷水又东芒水从
 南来注之又东径槐里西城南又东与芒水枝流合
 又东北径黄山宫南就水注之又东合田溪水又东
 径盩厔县北又东径槐里县故城南东有漏水北注
 之又东合甘水(水经注兴槐里/县今属 平)渭河由郿县青化堡
卷九 第 73b 页 WYG0551-0499d.png
 入境东流径凤泉里四十里过县北为武功界又东
 流历辛庄落城西寨临川诸里计六十里入与平界
 (县志考详/见图)
韦谷水 在县西南三十五里自南山流下至青化店
 入渭(长安/志)源出韦谷其正流西径郿县境支流东引
 为韦谷渠散没县界又韦谷东之寻罗沟水瓦庙沟
 水及马跑泉水合流至闹左子又北至油房头合于
 凤泉水又安乐山东之火炉山沟水红崖沟水北至
卷九 第 74a 页 WYG0551-0500a.png
 鸭口合流又合海子沟水又合凤凰泉水至油房头
 合闹庄子水经哑柏镇之西北入渭(县/志)
强谷水(一名阳/化河)在县西二十里源出强弩谷北流五里
 合稻谷水又北径阳化铺为阳化河东北入渭(县/志)
 河在县西五里其水合乱泉北流入渭(长安/志)煖泉在
 县西南二十里径南旺里流三十里入渭又耐山寺
 前有泉至闫家舍合煖泉水(县/册)盩厔县有温汤(隋书/地理)
 (志/)
卷九 第 74b 页 WYG0551-0500b.png
骆谷水(骆一作洛/一名沙河)在县东二里(府/志)洛谷水出南山洛谷
 北流径长城西入渭(水经/注)沙河在县东自终南山北
 流径县界三十五里入渭(长安/志)骆谷水正流为沙河
 至人远村南合新口谷水又北径县东二里尖角村
 北入渭其支流北至西关引为城壕东西分流又合
 马家河北入渭又有清凉寺泉下流至滹沱寨合时
 家山泉入于沙河(县/志)
黑水河(即芒/水)在县东十六里(县/图)芒水出南山芒谷北流
卷九 第 75a 页 WYG0551-0500c.png
 径玉女房又北径竹圃中分为二流一水北流注于
 渭其支流自竹圃东北流又屈而西北入于渭(水经/注)
 黑水源出黑水谷即芒水也水色黑俗呼为黑河合
 韩谷黄谷诸水流至红崖头分为卢家河又东北至
 沙谷堆分为泥河又东北径司竹局阿岔村黑河湾
 北入渭其卢家河自红崖头北流又有熨斗谷水北
 流至马召村北合虎谷水至东火烧庄北合新口谷
 枝水又径高店子西北入卢家河又东北入于渭其
卷九 第 75b 页 WYG0551-0500d.png
 泥河则自沙谷堆北径红花铺东北入渭(县/志)韩水在
 县南三十里出南山蒲涧北流二十五里入渭(长安/志)
 (按此疑即/韩谷水也)
就谷水(今名/沙河)在县东(县/图)就水出南山就谷北径大陵西
 历陵北与黑水合水上承三泉就水之右三泉奇发
 言归一渎北流左径就水又北流注于渭(水经/注)就谷
 水北流至三清殿军寨之东为沙河又径焦家巷西
 合飞升谷水径大谷村北合西观谷水又径大坚社
卷九 第 76a 页 WYG0551-0501a.png
 入于黑河(县/志)
田谷水(一名万/里河)在县东二十里(县/图)田溪水出南山田谷
 北流径长杨宫西又北径盩厔县故城西又东北与
 一水合水上承盩厔南南泉北径其县东又北径思
 乡城西又北注田溪水又北流注于渭(水经注在盩/厔故城 县)
 (东/)田谷河出终南山下北流入黑水河(长安/志)田谷水
 自田谷北流径界上铺之东二里至大坚社为万里
 河入于黑河其西支流为磨渠至楼观村合闻仙谷
卷九 第 76b 页 WYG0551-0501b.png
 水又至省村合东观谷水北流至辛庄入黑河其东
 支流为金水渠北径吕马村东又北径终南里东入
 黑河(县志入按县图田谷水/今各 渭不合于黑水)
赤谷水(即漏水一/名涧河)在县东南(县/图)漏水出南山赤谷东北
 流径长杨宫东又北径苇园西又北径望仙宫又东
 北耿谷水注之又北径思乡城东又北注渭水(水经/注)
 赤谷水即漏水也自赤谷北流牛谷水注之水出牛
 谷东北至南集贤合檀谷水又径马蓬头合赤谷水
卷九 第 77a 页 WYG0551-0501c.png
 至南寨涧为涧河北入渭(县/志)
耿谷水(一名白/马河)在县东五十里(县/图)水发南山耿谷北流
 与柳泉合东北径五柞宫又北径仙泽东北又径望
 仙宫东又北与赤水会(水经/注)耿谷水在鄠县西南三
 十里阔三步深一尺其底并砂石北流入兴平县界
 合渭水(长安/志)耿谷水一名白马河其正流径槐道村
 东过石桥又径胡家村晋家庄东又至临川寺五里
 入渭(县/志)
卷九 第 77b 页 WYG0551-0501d.png
甘谷水(一名沙河一/名瑞福河)在县东六十里接鄠县界(县/册)甘水
 出南山甘谷北径萯阳宫西又北径五柞宫东又北
 径甘亭西又东合于涝水(水经/注)水在鄠县西南二十
 二里阔三步深一尺北流入兴平县界合渭水(长安/志)
 甘谷水北流至李家寨分二支其西支流径双溪镇
 西为沙河至原马店宋村东北入渭其东支流径双
 溪镇中为瑞福河至成道宫史家庄入渭(县/志)
涝谷水 在县东七十里谷岸西为本县境东为鄠境
卷九 第 78a 页 WYG0551-0502a.png
 北流至涝店入兴平界(县/志)
仙游潭(一名五/龙潭)在县南三十里即黑水潭阔二丈其水
 黑色号为五龙潭宋时每岁降中使投金龙以祀之
 岁旱祷雨多应潭上有石壁峭绝谓之苏章石壁相
 传宋苏轼章惇同游惇履险以漆墨书壁处又仙游
 泽在县东南十五里周十二里今淤不知其处(县/志)
望仙泽(一名/仙泽)在县东南三十七里(寰宇/记)漏水又北径苇
 园西亦谓之仙泽(水经/注)泽在县东南三十五里中有
卷九 第 78b 页 WYG0551-0502b.png
 龙尾堆(元和/志)望仙宫南泽中有石盘龙两所鳞甲动
 有云气声如鸣钟(周地/图记)泽周十里(长安/志)檀谷南有红
 石洞洞中有止泉洞口有石盘龙其东有富谷堆疑
 即龙尾堆也(县/志)
白龙泉 在县东北一里北流三里入渭(长安/志)
没底泉(没一/作莫)在县北一里北流三里入渭(长安/志)及夕照
 之日见水中谓之夕阳晚照(县/志)
永女泉(永一/作涌)在县西七里旧方七分久塞后浚为小泉
卷九 第 79a 页 WYG0551-0502c.png
 (县/志)
玉女洞泉 在县西南三十里(县/册)在中兴寺下玉女即
 秦弄玉也洞有飞泉甚甘冽饮之者愈疾苏轼尝爱
 其水既致两瓶恐后复取为使者见绐因破竹为契
 使寺僧藏其一以为往来之信戏谓之调水符(县/志)
金井(一名/御井)在县南三十里(贾/志)有东西二井俱在马召村
 相传隋文帝尝饮此人呼为御井(县/志)
咸泉 在县东南三十里今淤不知其处(县/志)
卷九 第 79b 页 WYG0551-0502d.png
六耳泉 在县东南六十五里惟一存五淤塞矣(县/志)
  渭南县
元象山(即倒虎山一/名倒兽山)在县南七十里(县/册)首水出倒虎山
 (水经/注)倒兽山一名元象山在县东南五十里王子年
 隐处(元和/志)在凤凰山南其峪曰倒兽峪相传晋周处
 杀白额虎于此亦名大峪峪之西又有小峪山(县/志)
神川原(一名/小原)在县城东南俗名小原有东西二坡其附
 城盘折而下曰西坡其附泰宁宫而下者曰东坡坡
卷九 第 80a 页 WYG0551-0503a.png
 底有井清冽(县/志)
丰草原 在县城北秦村西南其土润其植蕃故名西
 北扺富平之石川河东南至龙背寨(县/志)
梁店坡 在县西二十里又西十里为城店坡又东为
 驹儿岭在马峪东(县/志)
灰堆 在县西南(县/册)在县西南五里崇三十尺周百步
 (长安/志)俗传为始皇焚书之所(府/志)灰堆之西为罗家坡
 又西曰双城坡又西曰芝山又西曰沈家坡有杜化
卷九 第 80b 页 WYG0551-0503b.png
 谷(县/志)
新丰原(一名青原/又名丰原)在县西南(县/册)在县西南二十里一名
 青原(长安/志)泠水历阴盘新丰二原之间(水经注今长/安志云 泠)
 (水经此/原之右)丰原在县南小原之南其地水旱尝丰故名
 原东西亘县境接临潼界南抵灵台元象诸山湭水
 经其中水东曰东原有五指山其巘凡五如人指然
 西曰西原西原即新原也(县/志)今以东原为丰原西原
 为青原湭水经其中不相接连(县新志潼按新丰原/本与临 界接而临)
卷九 第 81a 页 WYG0551-0503c.png
 (潼在西苟以西原别为青原则是丰原不与临潼接/矣此盖后人因湭河之隔遂以丰原之名属东青原)
 (之名属西其实东/西本为一原也)
羝□坡(羝□一/作𦍩羝)在县西南(县/册)在县西南二十里东西三
 十里南北接山三十里(长安/志)𦍩羝坡在青原东坡之
 下即清涧头(县新/志)
石鼓山(即石/楼山)在县西南五十里(县/志)酋水出县西南石楼
 山(元和/志)
分水岭 在县西南五十里马鞍岭西南岭东北麓之
卷九 第 81b 页 WYG0551-0503d.png
 水入于湭岭西南麓之水入蓝田故名又相近有堠
 子岭其西北曰牛思岭其东北麓曰严坡有严峪俗
 传汉严光隐处严峪之南即马峪也(县/志)
龙尾坡 在县南五里(县/册)在胡城坡东北上有朝元洞
 又上有秦女峰西当湭川口曰风门(县/志)风门在新丰
 县东南两阜相对其中多风(三秦记南新丰县今属/临潼又 新丰在县东)
 (南/)
胡城坡 在县南(县/册)在县南十五里东西十五里南北
卷九 第 82a 页 WYG0551-0504a.png
 接山三十里(长安/志)以地有胡城故名(县/志)坡在丰原西
 北隅(县新/志)
蚌蛤堆 在县南(县/册)在县南二十里崇三十尺周二百
 步(长安/志)
黄狗峪 在县南六十里(县/册)黄狗峪在小峪西小峪在
 大峪西由黄狗峪入折而东南有二山曰南月圆北
 月圆清水河经其中南月圆山四面悬崖仅通一径
 山上有仰天池池傍有田千馀亩其西南有马鞍岭
卷九 第 82b 页 WYG0551-0504b.png
 (县/志)岭在黄狗谷口西南(县新/志)
孟家堆 在县南(县/册)在县南六十里崇百尺周四百步
 (长安/志)
坑峪 在县南七十里(县/册)在分水岭东南峪东南有南
 古庄北古庄峪之中曰白杨沟曰铁洞岔曰松柏岔
 又南古庄之南曰七岭踰岭即大岭之南北川也(县/志)
大岭 在县南七十里(县/册)自青冈坪至东西川之南曰
 大岭其东南曰小秦岭岭南属商州界(县/志)
卷九 第 83a 页 WYG0551-0504c.png
明光原 在县东南四里即后魏置南新丰县处其东
 北有仓堡嘴(县/册)明光谷在梁泉东谷之东曰三娘坡
 坡之北曰仓堡嘴以旧有仓堡城故名(县/志)
广乡原 在县东南(县/册)在县东南十里(长安/志)郑县有广
 乡原(魏书地形志州/郑县今属华)东阳水西阳水并南出广乡原
 北垂(水经/注)王嘉在东阳谷口凿岸为穴而居之诸从
 学者人各一穴遂至数百穴(车颎/秦书)原北有西阳东阳
 二谷东谷即王嘉隐处(县/志)
卷九 第 83b 页 WYG0551-0504d.png
柳侯坡(一作/侯柳)在县东南(县/册)在县东南十五里东西十里
 南北接山三十里(长安/志)在胡城坡东(县/志)
钓鱼峰 在县东南(县/册)在县东南十七里(长安/志)峰东滨
 赤水相传王嘉尝钓于此(贾/志)在露台坡南(县/志)
凤凰山 在县东南四十里(县/册)
箭峪岭 在县东南四十里葫芦峪东与华州接界有
 岭曰箭峪岭其东南曰青冈坪(县/志)南通商洛一带其
 东南与武关通(府志州详/见华)
卷九 第 84a 页 WYG0551-0505a.png
灵台山(一名七/星山)在县东南六十里山顶高而平四面方
 整其西南有曹峪(县/图)渭南县有灵台山(金史地/理志)上有
 七星塔又谓之七星山(雍胜/略)上有宋仁宗曹皇后所
 建灵台寺(贾/志)灵台山稍西而低者曰半截山其东曰
 羊峪又东曰黑掌峪又东曰葫芦峪灵台之北曰寺
 峪峪口有泉凡十故其村曰十泉村又有坡曰雾子
 坡灵台之西南曰曹峪又西北曰伴红坡曹峪水经
 其右又灵台之相近者曰塌山又有望竿岭在花园
卷九 第 84b 页 WYG0551-0505b.png
 川西(县/志)
杜原(一名/仕原)在县东北五十里(县/册)在故下邽城西自三原
 界迤逦至此后以寇莱公准葬此改名仕原其西南
 曰杜桥岭(县志县下邽故/城在 东北)
渭水 在县北四里自临潼界来东径县北又东入华
 州界(禹贡/锥指)渭水自合泠水又东得首水又东得西阳
 水又东得东阳水又东径下邽县故城南又东与竹
 水合(水经/注)渭水自临潼交口渡东入县境东折至县
卷九 第 85a 页 WYG0551-0505c.png
 城北曰上涨渡又东南流至仓堡嘴曰下涨渡又东
 北折而流至大李渡入华州境(县新志考/详见图)
泠水 在县西四十里又流入临潼界(县/册)泠水发源马
 峪老池头北流径南雒底又白庄沟水出驹儿岭北
 西北流与泠水合又西北合三岔河流径临潼之零
 口镇北入于渭(县志临泠水/详见 潼县)
杜化谷水 在县西南十里(马/志)杜化谷水出县西南零
 谷(长安/志)零谷口水在县西步高宫东历新丰原北入
卷九 第 85b 页 WYG0551-0505d.png
 渭(县/志)
湭水(即首水湭/一作酋)在县西门外(府/志)首水南出倒虎山南总
 五水单流北注径秦步高宫东历新丰原东而北径
 步寿宫西又北入渭(水经/注)酋水出县西南石楼山北
 入渭(元和/志)湭水古首水也源出石鼓山麓与武渠小
 峪羊峪曹峪清水石泉诸水合流于清涧头迤逦而
 北径邑城西北二门东注于渭(朱可衧湭/水桥记)湭水出石
 鼓山北流径石泉严峪又径望竿岭西武渠沟至清
卷九 第 86a 页 WYG0551-0506a.png
 涧沟头有羊河源出元象山之大峪又有小峪河源
 出小峪山流径花园村东合于清水河清水河一名
 花园川以曹后花园名也在县南三十里花园村西
 一名清涧源出黄狗峪径南北月圆山之中合于小
 峪水又有曹峪水源出曹峪流径伴红坡俱北流入
 于湭水又北径丰原北麓之口又北径密畤台之右
 循县城西而北入渭(县志讹按酋与首疑因字之形/似而 然考字书湭水名在雍)
 (州则其来已久/又渞亦音湭也)
卷九 第 86b 页 WYG0551-0506b.png
明光峪水 在县东三里源出明光峪相传昔时崖畔
 有光出现故名其水北流入渭(县/志)
西阳水 在县东八里源出西阳谷其东为东阳水源
 出东阳谷(县/志)西阳水东阳水并南出广乡原北垂俱
 北入渭(水经/注)阳谷水在县东其水北流至官路南北
 突如脊名分水岭故其水分东西流北入渭(县新/志)
大赤水(即竹水一名箭峪/水又名清水河)在县东二十里华渭之界(贾/志)
 竹水南出竹山北流径郿加谷历广乡原东俗谓之
卷九 第 87a 页 WYG0551-0506c.png
 大赤水北流注于渭(水经/注)大赤水一名箭谷水(寰宇/记)
 赤水一名清水河相传晋周处斩蛟于此又县东南
 有羊峪水又东有黑掌峪水葫芦峪水俱东北流入
 于赤水(县志灌按水经注赤水有二竹水为大赤水/在西 水为小赤水在东寰宇记以大赤水)
 (为箭峪水盖以其水出竹山而竹可为箭故名华/州志以小赤水为出箭峪混二水为一水误矣)
大岭川 在县西南百五十里(县/册)自青冈坪至东西川
 之南总谓之大岭川(县/志)
万寿涡 在县北渭河北(县/册)在下邽县南四十里古来
卷九 第 87b 页 WYG0551-0506d.png
 此涡或兴雾起云时有牛马猪羊变见形状游沙渚
 还入其涡今涸(寰宇/记)
王尚泽 在县西(县/册)在县西十五里(长安/志)
齐家滩 在县东北十里龙背寨东北(县/志)
吕家沟 在县东南二十里雾子头坡东姚堡北(县/志)
灵池 在县东南(县/册)在县东南二十五里后魏永熙元
 年水自涌成池周八十步(长安/志)池在坳底村(府/志)
古湫池 在县东北五十里交斜镇今涸(县/志)
卷九 第 88a 页 WYG0551-0507a.png
盐池(即古/卤中)在县东北六十里(县/图)宣帝尝困于莲勺卤中
 (汉书宣/帝纪)莲勺有盐池纵横十馀里其乡人曰卤中(如/淳)
 (注在莲勺故/城 县东北)卤者咸池也今在栎阳县东(颜师古注/ 栎阳今)
 (属临/潼)莲花池在县东北来化镇今涸即莲勺县故址
 (县志城详/见蒲 县)
涌泉 在县城北莳莲百馀亩五六月临眺芳气袭人
 颇称佳境(县新/志)
袁公泉 在襟湭门外官路北(县新/志)
卷九 第 88b 页 WYG0551-0507b.png
梁泉 在县东南(县/册)在县东南百五步(长安/志)龙尾坡底
 之东有梁泉其西有姜泉(县/志)
甘泉 在县东南神川原东南(县志内按长安志甘泉/在城 以故城在今县)
 (东南故泉昔在城/内今在城外也)
蔡泉(一名蔡顺井又/名蔡孝子井)在县城东亦名蔡顺井神川原北
 麓有井凡九曰魏王井相传西魏都长安时所甃者
 此特其一馀皆堙塞莫可考(县/志)在甘泉东又名蔡孝
 子井(县新/志)
卷九 第 89a 页 WYG0551-0507c.png
龙泉 在县西南四十里清涧头东原之下(县新/志)龙泉
 在𦍩羝坡东麓又灵源泉在龙泉西南即西魏置灵
 源县处(县志县灵源故/城在 西南)
石泉(石一/作十)在县西南五十里(县/册)在马峪口其村曰十泉
 村(县/志)
瑞泉 在县南五里风门西阜之坳当龙尾坡之半悬
 流如练旱祷多应故名(县/志)
东西咸井 在县东北四十里(县/册)在甘泉社其井有二
卷九 第 89b 页 WYG0551-0507d.png
 水味颇咸(县/志)
  富平县
荆山一一(名强梁原/名掘陵原)在县西南十里(贾/志)导岍及岐至于荆
 山(书经/禹贡)荆山在岐山东(孔/传)黄帝铸鼎于荆山下鼎成
 上天因名其处曰鼎湖(史记封/禅书)怀德县禹贡北条荆
 山在南下有强梁原(汉书地理志西怀/德故城在县 南)禹铸鼎于荆
 山在怀德县南今其下有荆渠是(帝王/世纪)富平县有荆
 山(隋书地/理志)荆山今名掘陵原(括地/志)在富平县西南二
卷九 第 90a 页 WYG0551-0508a.png
 十五里(元和志治唐富平/县在今 东北)山下有渠曰荆渠近渠即
 强梁原也(耀州志与按雍胜略以嵯峨为/荆山颇 地理括地诸志不合)
黄金堆 在县北二十里(长安/志)即通关以西雷村以东
 山也又有黄金阜即土山之隆起者(县/志)
龙泉山(一名屏风山/一名凤凰山)在县北三十里一名屏风山(府/志)
 平县有龙泉山(唐书地/理志)中宗定陵在龙泉山(元和/志)
 有五泉涌出故名(耀州/志)一名凤凰山(贾/志)后周太祖成
 陵在凤凰山南(县/志)
卷九 第 90b 页 WYG0551-0508b.png
月窟山 在县北四十里有泉深数仞旱祷必应(府/志)
 历癸未秋有僧夜闻空中丝竹声渐逼泉所近视则
 无其南三十步有王石洞世传为王仙隐处又右有
 玉女洞左有仙人洞深俱不测山东有古蜂洞在悬
 崖中蜜流如瀑(县/志)
瓮金山(瓮金一作金/瓮一名虎山)在县北五十里月窟山东(府/志)富平
 县有瓮金山(唐书地/理志)山有顺宗丰陵(元和/志)一名虎山
 状如虎踞(贾/志)
卷九 第 91a 页 WYG0551-0508c.png
东西女学洞 在县北(县/册)定陵后通关乡入谷二十馀
 里有二洞一名东女学一名西女学东女学洞崖壁
 悬绝跻攀不及夜往往闻读书声相传山前有神雕
 常护洞门人或犯者神雕击之西女学洞有一石室
 秉炬可行一二十里近闭不通人又山顶有天井直
 下深二丈许底傍有崖龛梯磴而上屈曲甚广龛内
 有道经置柏床上有石人俛首凭案而坐形如生又
 北行二十馀里有三泉山谷内有三石盆各广丈馀
卷九 第 91b 页 WYG0551-0508d.png
 光滑殆非人工泉水常满古老云时有仙人浴此大
 都此山有犯者即立致雷雹伤稼(录异记同三泉/山又见 官县)
铁牛山(一名老/君山)在县北七十里其相近有牡丹山(耀州/志)
 锦屏山东南十里为蟠桃山其上有三泉又折而东
 北三里为老君山山南有铁牛洞即铁牛山也又北
 三里为左眼山山之右有老君洞又东二里为石窝
 山山之北有盆倾峪车辋窑又西一里有牛窑又东
 二里为底店山一名立地山其下有三泉峪峪之北
卷九 第 92a 页 WYG0551-0509a.png
 为中岭其下亦有泉流止一里又东二里为龙眼山
 其下有药泉峪(县/志)
北陆原(陆一/作虏)在县西北(县/图)北虏原在县西北十里(长安/志)
 其下为北虏川即张浚战处(府志县按魏书地形志/频阳 有南卤原疑即)
 (此频阳故城在今县东北故谓为南原然魏/志作卤当以有盐而名不然则非一原也)
天乳山 在县西北三十里(府/志)两峰相对如乳唐文宗
 章陵在焉(雍大/记)
檀山(檀一/作坛)在县西北三十五里(府/志)富平县有檀山(唐书/地理)
卷九 第 92b 页 WYG0551-0509b.png
 (志/)有代宗元陵(元和/志)檀山傍为邑子山有马跑泉(耀/州)
 (志/)在檀山西以北有邑山此山小若子然故名(县/志)
锦屏山(一名将/军山)在县西北三十五里其傍为高阳峰(耀/州)
 (志/)山上有王剪庙其下即锦川(贾/志)一名将军山(府/志)
 阳峰一名走马岭在邑子山东一里(县/志)
紫金山 在县西北四十里(长安/志)虎头山在县西北五
 十里有唐懿宗简陵盖即紫金之支陇也(耀州/志)
椅子山(一名/邑山)在县西北五十里其形如椅(府/志)一名邑山
卷九 第 93a 页 WYG0551-0509c.png
 山后有目莲塔又东五里为五龙山山之阴五泉合
 流为小河(县/志)
万户堆 在县西三十里(长安/志)
迤山(一名瓦/窑头山)在县西南二十五里俗名瓦窑头山(县/志)
 襄公列为诸侯其封城东至迤山(郑氏/诗谱)
盘龙原 在县南石川河所经(县/志)
中华原(一名石婆泉/一名华原头)在县东南三十里一名石婆原其
 高处曰华原头后周中华郡以此名有元魏孝文帝
卷九 第 93b 页 WYG0551-0509d.png
 陵(县志在中华/故城 县南)
羊蹄原 在县东南三十里(长安/志)自贺兰观东至高堂
 村为羊蹄原(县/志)
八公堆(一名八/公原)在县东四十里(府/志)在县东南二十五里
 其堆两畔各有小谷象八字中心有堆象公字因以
 为名亦谓之八公原(寰宇/记)即贺师范与金人战处(耀/州)
 (志/)
浮原(一名/浮山)在县东北二十五里又名浮山(县/志)
卷九 第 94a 页 WYG0551-0510a.png
土门山 在县东北七十里山豁如门(耀州/志)频阳城北
 有频山(水经/注)土门县有土门山(魏书地形志北土/门故城在县)
 山在美原县西北十一里山有二土阙状似门后魏
 以此名县(元和/志)我经华原来不复见平陆北上唯土
 门连天走穷谷(杜甫诗耀华/原今属 州)频山一名明月山其南
 麓有频山神庙中有高阜仅数亩许九山环抱若拱
 向然其西北麓一小山陡出曰堡子山其北麓曰千
 尺崖壁立百仞鸟道可通下有千尺泉其东麓曰赵
卷九 第 94b 页 WYG0551-0510b.png
 老峪又玉镜山一名金丝山两傍峪如两门盖即古
 土门山也山巅之阳凿其半东西二百步南北半之
 世传秦苻坚作离宫于此(县/志)明月山在美原县西北
 二十里(寰宇/记)山南有频阳故城王剪故宅又明月山
 在县东北七十五里与同官鳌背山相接其下有勾
 谷涧(耀州/志)土门山一名玉镜山在县东北(贾志志按/元和 以)
 (频山为土门贾志则以玉镜山为土门今考美原故/城在县东北六十里而频山在美原西北十一里适)
 (当县东北七十里则频山之为土/门无疑也贾志殆沿县志而误)
卷九 第 95a 页 WYG0551-0510c.png
揣天山 在县东北玉镜山北又西一里为星宿坡其
 东为小水峪又西崖有洞曰风洞(县/志)
玉女山 在县东北七十五里(府/志)在美原县西三十五
 里(寰宇/记)山之东即玉镜山又东有大小石谷涧(耀州/志)
高石崖 在县东北赵老峪北十里崖下有苻坚插剑
 走马遗迹西为清水峪东为车辐峪西为寇莱公河
 东北为峪头河(县/志)
十二盘岭 在县东北高石崖东北五里又东北五里
卷九 第 95b 页 WYG0551-0510d.png
 为三尺岭(县/志)
石叠山(一名楼/子山)在县东北一名楼子山(县/册)在美原县北
 十五里(长安/志)其东麓为大水峪峪之东即万斛山(县/志)
万斛山 在县东北九十里石如斗斛者数万又西北
 二十里为熨斗坪(县/志)
金粟山(一名紫金山一名菩/萨山一名灵泉山)在县东北九十五里一名
 紫金山(府/志)在美原县北十五里(长安/志)在玉镜山东北
 一名菩萨山山有龙泉每岁清明人多取其水以祈
卷九 第 96a 页 WYG0551-0511a.png
 年又谓之灵泉山其巅有高禖祠又山之东有刘仙
 洞人题之曰碧云岛(县/志)
岳山 在县东北万斛山北三十里其东麓为石坡峪
 接蒲城界(县/志)
漆沮水(漆一作柒一/名石川河)在县南自耀州流入又南入临潼
 界(县/图)沮水自历土门南原下又东径怀德城南又东
 径汉上皇陵北东注郑渠分为二水其一水东南出
 即浊水也至白渠与泽泉合俗谓之柒水又谓之柒
卷九 第 96b 页 WYG0551-0511b.png
 沮水绝白渠东径万年县其一水东出即沮水也东
 与泽泉合又循郑渠东径当道城南又东径莲勺县
 故城北(水经注东万年县今属临潼当道/城在县 北莲勺县今属渭南)漆沮水亦
 名石川水西北自华原县界流入(寰宇/记)漆沮水在县
 西北四十五里入义亭脾阳丰润三乡通过(长安/志)
 沮水从县西而南至盘龙原涧谷水入之又东流历
 荆山之阴自断原口而南温泉河入之(县/志)
金定河(一名涧谷河/一名赵氏河)在县西十八里一名赵氏河(府/志)
卷九 第 97a 页 WYG0551-0511c.png
 耀州涧谷河之下流经盘龙原入石川河(县/志)自田家
 营入境至程家堡入石川河计流县境十里(县/册)
泽多泉(即泽/泉水)在县西北(县/图)泽泉水出沮东泽中与沮水
 隔原相去十五里俗谓是水为渠水东流径薄昭墓
 南又径怀德城北东南至郑渠合沮水(水经/注)泽多泉
 在县西十三里永润乡温泉村东入薄台川三十里
 东南入漆沮河(长安/志)薄台川在县南八里(府/志)温泉河
 源出县西北之中山麓隆冬不冰又涧头泉在县西
卷九 第 97b 页 WYG0551-0511d.png
 北十里流径怀德城西泽多泉入之为薄台河又流
 至县北北泉入之又至窦村丰泉入之俗谓之稻地
 泉今涸又东至南阳村北陆川入之即军塞西泉也
 又至安头之南入石川河(县/志)北陆川在县东北五里
 (府/志)
频水 在县东北七十里源出频山即大小石谷二涧
 水又梁丘涧在县北五十里(府/志)频阳县在频水之阳
 (晋书地/理志)大石谷涧在美原县北十五里小石谷涧在
卷九 第 98a 页 WYG0551-0512a.png
 县北十里(长安/志)频水微甚出山不一二里即涸山前
 为通川一名锦川秦王剪求美田即其地(县/志)
卤泊滩(即盐池泽一名东/滩一名明水滩)在县东今堙(县/图)频阳县有盐
 池(魏书地/形志)富平县有盐池泽(唐书地/理志)盐池泽在县东
 南二十五里周回二十里(元和/志)白马泉在咸泉东十
 里即阴村右泉东流至张北里东南与龙泉水合而
 东流五里为卤泊滩即明水滩一名东滩冬夏不竭
 可煮盐又县西二十里为臧村滩岁旱其土可煎盐
卷九 第 98b 页 WYG0551-0512b.png
 谓之西滩(县/志)
五龙泉 在县西北(县/志)
咸泉 在县东十里曩时咸近味颇甘可饮(县/志)
  醴泉县
九嵏山 在县东北五十里(县/志)九嵏巀嶭(上林/赋)冠以九
 嵏(西都/赋)九嵏甘泉涸阴冱寒(西京/赋)谷口县九嵏山在
 西(汉书地理志东谷/口故城在县 北)宁夷县有九嵏山(魏书地形志/ 宁夷故城)
 (在县/北)醴泉县有九嵏山(隋书地/理志)关内道名山曰九嵏
卷九 第 99a 页 WYG0551-0512c.png
 (唐六/典)九嵏山东连仲山西当泾水出焉高六百五十
 丈周回十五里广一里(四夷郡/县志)九嵏山在醴泉昭陵
 陪葬诸臣墓在焉(潜确/类书)山有九峰峻耸其南麓即咸
 阳北阪(县/志)
泥泉谷 在县北城下(府/志)
安谷 在县北二十里(县/志)
武将山(武一作五/一名冯山)在县北三十里一名五将山晋苻坚
 为慕容冲所逼走入五将山即此(府/志)醴泉县有武将
卷九 第 99b 页 WYG0551-0512d.png
 山一名冯山(唐书地/理志)山有唐肃宗陵及郭子仪墓即
 汉末辛孟隐处(雍胜/略)
无劳山 在县北五十里其相近有敬德洞(县/志)
五峰山(即温/宿岭)在县北五十里(府/志)温宿岭在醴泉县北(颜/师)
 (古/注)醴泉县有温秀岭(隋书地/理志)汉时温宿国人内附令
 居此地田牧故名后魏置温秀护军唐温秀县俱以
 此名(长安志县温秀/故城在 北)五峰山在无劳山西与永寿接
 界上有灵湫旱祷辄应(县志亦按此即温秀/岭也 见永寿县)
卷九 第 100a 页 WYG0551-0513a.png
承阳山 在县北六十里又两水谷在县北五十里(府/志)
 承阳山西有两水谷(长安/志)石泉谷在县西北四十里
 一名两水谷(县/志)
巴谷 在县北八十里又稍西为白水谷(县/志)
泔谷 在县西北五里(府/志)
岩谷 在县东北三十里谷后有石洞在观音堂右(县/志)
凤凰山 在县东北四十里附丽九嵏相传周时凤翔
 于此有唐魏徵墓(县/志)
卷九 第 100b 页 WYG0551-0513b.png
青峰山(青一/作清)在县东北五十里(县/志)
覆甑山 在县东北五十里青峰山稍东(府/志)山以形似
 名与九嵏冈陇相接其相近有烟霞洞又县东北五
 十五里有龟山(县/志)
芳山(芳一/作方)在县东北六十里一作方山(县/志)醴泉县有芳
 山(唐书地/理志)
谷口 在县东北七十里(县/图)公孙卿言黄帝升仙于寒
 门寒门者谷口也(汉书郊/祀志)九嵏山东仲山西当泾水
卷九 第 101a 页 WYG0551-0513c.png
 出谷之处谓之谷口(郡县志县详/见泾阳)
波水谷 在县东北七十里其相近有豆卢谷又县东
 北八十里有黑狗谷(县/志)
泾水 在县东北五十里自淳化界流入县境又东南
 入泾阳界(县/册)泾水东径九嵏山东仲山西(水经/注)泾水
 入县界泔水流入焉东岸则郑白渠所出也(县志图/详见)
 (考/)
泔河(泔一/作甘)在县北十里自乾州流入又东合于泾水(县/图)
卷九 第 101b 页 WYG0551-0513d.png
 宁夷县有甘泉(魏书地/形志)醴泉县有甘泉水(隋书地/理志)
 河自县西北甘北镇来至县东北泾甘渡入泾水(长/安)
 (志/)
石泉谷水(即浪/水)在县西北四十里水自石出两水合流
 入于泔民因其流为水磨(县/志)醴泉县有浪水(隋书地/理志)
 承阳山有石泉三辅黄图谓之浪水(寰宇/记)
白水谷水 在县北八十里又波水谷水豆卢谷水俱
 在县东北七十里又巴谷水流径昭陵之右并南流
卷九 第 102a 页 WYG0551-0514a.png
 入于泔水(县/册)醴泉县有波水(隋书地/理志)
泥河 在县城北源出泥泉东流入泔水(县/册)
岩谷水 在县东北观音堂水出石罅中南流入泔水
 (县/册)
湫池 在县东南十五里显圣庙南水清而深祷雨有
 应(县/志)
麻池 在县东五十里(府/志)
志公泉 在县城北泥河北岸相传志公卓锡于此喜
卷九 第 102b 页 WYG0551-0514b.png
 其泉之甘冽取以瀹茗因名(县/志)
郑公泉 在县城西北望乾桥下知县郑廷秀脩桥时
 有泉涌出后因以名泉(县/志)
醴泉 在县东南三十里周数十步深不可测汉宣帝
 时涌出其味如醴隋置县取此(贾/志)
郑泉 在县东北七十里相传郑子真躬耕谷口时挹
 泉于此(县志口按郑朴字子真褒中人也家谷口世/号谷 子真考舆地纪胜褒城县箕山有道)
 (人谷即子真隐处则指醴泉之/谷口以为郑隐处者疑误也)
卷九 第 103a 页 WYG0551-0514c.png
 
 
 
 
 
 
 
 
卷九 第 103b 页 WYG0551-0514d.png
 
 
 
 
 
 
 
 陜西通志卷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