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二十七 第 1a 页 WYG0471-044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舆地广记卷二十七
             宋 欧阳忞 撰
(阙/)
 
 
 
 
卷二十七 第 1b 页 WYG0471-0441b.png
在今县西故得江夏之名春秋时谓之夏汭后世谓之
夏口亦谓之鲁口历代常为重镇梁武帝自襄阳起兵
进逼郢城有数百毛人踰堞且泣因投黄鹄矶盖城之
精也明旦城降有黄鹄山鹦鹉洲
望崇阳县唐天宝二年开山洞置唐年县属鄂州朱梁
改为临夏后唐复故名石晋天福初改为临江皇朝开
宝八年改为崇阳
上武昌县故楚之东鄂也楚子熊渠封中子红为鄂王二
卷二十七 第 2a 页 WYG0471-0441c.png
汉鄂县属江夏郡吴孙权都之皇初三年改为武昌县及
置江夏郡黄龙元年迁都建业以陆逊辅太子镇武昌孙皓
亦尝都此及东迁使滕牧守之晋太康元年改江夏郡曰
武昌郡永平中始置江州传综为刺史治此东晋时庾亮
谢尚亦镇焉宋齐梁陈皆为武昌郡隋属鄂州唐因之故
西陵县二汉属江夏郡魏属弋阳郡晋宪帝分属西阳国
宋因之陈省入武昌有樊山峥嵘洲晋刘毅破桓玄于此
中蒲圻县晋太康元年置属长沙郡宋元嘉十六年属
卷二十七 第 2b 页 WYG0471-0441d.png
巴陵郡孝建元年属江夏郡梁置上隽郡隋平陈郡废
属鄂州唐因之有赤壁山汉末孙权遣周瑜与刘备并
力败曹公于此有蒲圻湖
中咸孚县五代时置永安县属鄂州皇朝景德四年改
今名有钟台山牛鼻潭
中通城县本崇阳县地皇朝熙宁五年升通城镇为县
有九岭山鸡鸣山太平港
下嘉鱼县晋沙阳县地属武昌郡宋元嘉十六年属巴
卷二十七 第 3a 页 WYG0471-0442a.png
阳郡孝建元年属江夏郡梁置沙州寻废隋省沙阳入
蒲圻五代时置嘉鱼县属鄂州有鱼岳山左大江中
中安州春秋战国属楚秦属南郡汉高帝置江夏郡东汉
晋因之宋孝建元年分置安陆郡齐因之梁置南司州寻
罢西魏置安州总管府隋开皇初郡废十四年府废大业
初复置安陆郡唐武德四年平王世充改为安州天宝元
年复曰安陆郡后唐升安远军节度皇朝因之今县五
中安陆县汉属江夏郡晋为郡治宋置安陆郡梁置南司州
卷二十七 第 3b 页 WYG0471-0442b.png
西魏置安州隋唐因之汉江夏郡故城在东南有禹汉陪尾
山石岩山晋张昌作乱山下镇南将军刘弘击斩之有涢水
东南入污有云梦泽然楚之云梦跨江南北非止此而已
中云梦县西魏置隋属安州唐因之皇朝宁熙二年省
入安陆元祐元年复置按汉地理志西陵县为江夏郡
治而有云梦官疑此地是也
中应城县汉云杜县地西魏置隋大业初改曰应阳属
安陆郡唐武德四年复曰应城属安州元祐三年省入
卷二十七 第 4a 页 WYG0471-0442c.png
云梦大和二年复置天祐二年复曰应阳后唐复故有
没河水出大洪山东流入于涢有温泉水出京山东泽
中渊静如鉴闻人声则汤汤奋发其热可以燖鸡东南
流注于涢有蒲骚城左传郧人军于蒲骚是也
中孝感县本孝昌县宋孝武帝置属江夏郡西魏置岳
州及岳山郡后周并废又有澴岳郡隋开皇初废以县
属安州唐武德四年置澴州及澴阳县八年州废省澴
阳入孝昌来属元和三年省入云梦咸通中复置后唐
卷二十七 第 4b 页 WYG0471-0442d.png
改为孝感有澴河镇九宗山
中下应山县本东汉平春县地属江夏郡晋因之宋属
义阳郡后省梁置永阳县及应州隋大业初州废改永
阳为应山属安陆郡唐属安州有大龟山石龙山漻水
按水经漻水出江夏平春县西南过安陆入于涢
上复州春秋战国属楚秦属南郡二汉属南江夏二郡
晋元康元年分置竟陵郡宋齐因之梁又置沔阳郡后
周置复州隋因之而郡废大业初州废复置沔阳郡唐
卷二十七 第 5a 页 WYG0471-0443a.png
武德五年改为复州天宝元年又曰竟陵郡石晋天福初
改曰景陵郡皇朝因之熙宁六年州废后复置今县三
紧景陵县楚封大夫斗辛于此是为郧公战国秦使白
起攻楚拔郢东至竟陵二汉属江夏郡晋置竟陵郡后
省入霄城后周复改霄城为竟陵隋开皇初州自建兴
移治此仁寿三年州仍治建兴贞观七年徙沔阳阳五
代时又徙治此皇朝熙宁六年州废属安州后复置来
属有巾水戍山晋元熙三年竟陵郡言巾水戍山得古
卷二十七 第 5b 页 WYG0471-0443b.png
铜钟七枚藏于相府有汉水夏水
下沔阳县春秋郧子之国汉云杜县地属江夏郡东汉
晋因之宋属竟陵郡后省梁置沔阳郡西魏省州陵惠
怀二县置县曰建兴后周置后州隋开皇初州移治竟
陵仁寿二年州仍治建兴大业初改建兴曰沔阳州废
仍置沔阳郡唐武德中属复州贞观七年州徙治此五
代时又徙治景陵皇朝熙宁七年省入监利后复置来
属云杜城在县西北又有石城在西南西临沔水因山
卷二十七 第 6a 页 WYG0471-0443c.png
为固晋杜预为荆州刺史开阳口达巴陵径千馀里内
避长江之险通零桂之清即此惠帝始置竟陵郡治此
下玉沙县皇朝乾德三年以白沙院置属江陵府至道
三年来属熙宁六年省入监利元祐元年复置按唐地
理志郢州富水有白沙山白沙水所出而水经言江水
过下隽东得白沙口谓白沙水入江处也然则白沙院
之取名盖以水所经矣
上鼎州春秋战国皆属楚秦属黔中郡汉属武陵郡东
卷二十七 第 6b 页 WYG0471-0443d.png
汉晋宋齐皆因之梁置武州后改曰流州隋平陈郡废
改州曰朗州大业初州废复置武陵郡唐武德四年平
萧铣置朗州天宝元曰复曰武陵郡皇朝因之大中祥
符五年改曰鼎州今县三
望武陵县本汉临沅县属武陵郡东汉为郡治晋宋齐
梁陈皆因之晋赵钦问潘京曰贵郡何以名武陵京云
鄙郡本名义陵郡在辰阳县界与夷相接数为此败光
武移东出共议易号传曰止戈为武诗称高平曰陆隋
卷二十七 第 7a 页 WYG0471-0444a.png
废郡置朗州改临沅为武陵县唐因之皇朝改曰鼎州
故汉寿县本名索汉为武陵郡治东汉阳嘉三年更名
为荆州刺史治而郡徙治临沅至魏州徙治江陵长改
汉寿为吴寿晋复故宋齐梁陈皆因之隋省入武陵有
武陵山(原/阙)山上有善卷坛有沅水鼎水枉渚
望桃源县东汉沅南县地建武二十六年置属武陵郡
晋宋齐梁陈皆因之隋省入武陵皇朝乾德元年析武
陵置桃源县有桃源山晋陶潜桃源记晋太元末有渔
卷二十七 第 7b 页 WYG0471-0444b.png
人深入武陵溪见桃花夹岸居人衣冠皆秦制自言避
秦隐居数世矣不知朝市之变渔人既出后冉寻之路
迷终不能至有沅水
中龙阳县吴置晋宋齐梁陈皆属武陵郡隋唐属朗州
有龙阳山零水有龙阳州吴李衡植柑于其上临死谓
其子曰吾洲有木奴千头不责衣食岁绢千疋后柑成
果如言
上澧州春秋战国皆属楚秦属黔中郡二汉属武陵郡
卷二十七 第 8a 页 WYG0471-0444c.png
吴孙休永安六年分置天门郡晋末以后因之隋平陈
郡废置松州寻改为澧州大业初置澧阳郡唐武德四
年平萧铣置澧州天宝元年曰澧场郡皇朝因之今县

望澧阳县晋太康四年置属天门郡宋因之后省焉隋
复置及置澧州太业初置澧阳郡唐为澧州有大浮山
崇山昔舜放驩兜于此有澧水涔水涔东南流入澧
中下安乡县东汉作唐县地后置安乡县隋属澧州唐
卷二十七 第 8b 页 WYG0471-0444d.png
因之作唐县东汉分孱陵置属武陵郡晋置南平郡宋
齐梁陈皆因之隋开皇中郡废改作唐为孱陵属澧州
唐贞观元年省入安乡亦汉寿县地有澧水澹水按水
经注澧水东径安南县南澹水注之水上承澧水于作
唐东径其县北又东注于澧谓之澹口龙王仲宣诗所
谓悠悠澹澧是也
中下石门县汉零阳县地吴时武陵充县松梁山有石
洞开广数十丈其高似弩仰射不至名曰天门孙休以
卷二十七 第 9a 页 WYG0471-0445a.png
为佳祥置天门郡于此晋宋齐梁陈皆因之隋开皇中
郡废置石门县属澧州唐因之有层山水经注所谓澧
水东历层步山是也有溇水渫水东注澧水谓之渫口
下慈利县二汉零陵县属武陵郡晋宋属天门郡后省
隋开皇中复置属澧州十八年改曰慈利唐因之亦溇
中县地吴置晋宋属天门郡后省亦崇义县地后周置
衡州隋开皇中置县十八年改州曰崇州大业初州废
属澧阳郡唐属澧州麟德元年省入慈利有九度山澧
卷二十七 第 9b 页 WYG0471-0445b.png

中峡州春秋战国属楚秦二汉属南郡魏武平荆州分
置临江郡刘备改为宜都郡吴晋齐宋梁皆因之兼置
宜州西魏改曰柘州后周改曰硖州隋开皇七年郡废
大业初州废置夷陵郡唐武德二年复为硖州天宝元
年曰夷陵郡皇朝因之今县四
中夷陵县夷山在西北县以为名秦令白起代楚三战
而烧夷陵即此二汉属南郡建安十五年刘备以属宜
卷二十七 第 10a 页 WYG0471-0445c.png
都郡吴黄武元年改曰西陵以为重镇郡城陆坑所筑
也晋太康元年复故名宋齐梁陈皆因之隋置夷陵郡
唐置硖州已出塞本巴山县隋分长阳置属清江郡后
省唐武德四年复置属睦州八年属东松州贞观元年
属硖州天宝八载省入长阳五代时复置皇朝开宝八
年省入夷陵有西陵山虎牙山石壁色红间有白文类
牙形焉有黄牛硖南岸高崖间有石如人牵牛状人黑
牛黄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
卷二十七 第 10b 页 WYG0471-0445d.png
宿黄牛三朝一暮黄牛如故
中宜都县二汉夷道县地属南郡刘备置宜都郡晋宋
齐梁皆因之又析夷道置宜昌县隋开皇七年郡废宜
昌属江陵府大业初夷道属夷陵郡唐武德二年改宜
昌为宜都以宜都及夷道置江州六年曰东松州贞观
元年州废省夷道入宜都来属有荆门山上合下开通
彻山南有门象焉大江东历荆门虎牙二山之间荆门
在南虎牙在北为楚之西塞故即璞江赋曰虎牙筑起
卷二十七 第 11a 页 WYG0471-0446a.png
以屹崒荆门斗竦而盘薄圆渊九回以高腾溢流雷响
而电激也东汉建武中岑彭击荆门破公孙述将任满
田戎于此有勾将山夷水自施州东北流至县北注大
江即清江水也
中下长阳县本很山汉属武陵郡东汉属南郡晋属宜
都郡太康元年改为兴山后复故宋因之后改为长阳
隋属江陵府唐武德四年置睦州八年州废属东松州
贞观元年州废来属故盐水县后周置及立亭州资曰
卷二十七 第 11b 页 WYG0471-0446b.png
郡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改州为庸州又废为清江郡
后郡徙而县省唐武德四年复置为睦州八年省入长
阳昔巴蛮廪君乘土舡徙夷水下至盐阳射杀神女又
下及夷城而居之盖此地也有很山出药草恒山世以
银为音有长阳溪出射堂村东六七里谷中有石穴清
泉濆流三十许步复入穴其水重源显发北流注于夷

中下远安县本东晋沮阳县地义熙初分置高安县及
卷二十七 第 12a 页 WYG0471-0446c.png
汶阳郡后周改县曰远安隋开皇七年郡废属峡州唐
因之有沮水东南流径当阳枝江县入于江谓之沮口
 
 
 
 
 
 
卷二十七 第 12b 页 WYG0471-0446d.png
 
 
 
 
 
 
 
 舆地广记卷二十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