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二十六 第 50664b 页
卷二十六 第 1a 页 0157-048.png
茅山志卷之二十六火二
    上清嗣宗师刘大彬造
 录金石篇
宋碑
   茅山元符观颂碑(承务郎知江宁府/句容县事兼管勾)
   (茅山崇禧觐/臣鲍慎辞撰)
维宋受命百有四十六年天人和同万物盛
多重光累休越于古初哲宗皇帝推辑福应
报礼上下游心道真侧席异人于是茅山上
清三景法师刘混康以道业闻于东南乃遗
卷二十六 第 1b 页 0157-049.png
中谒者致礼意欲必超之混康不得辞既朝
遂住持上清储祥宫恩数频烦为国广成已
而求还故山许之赐所居为元符观今皇帝
既亲万机遵复先志治人事神诚意感格而
尊德乐道犹恐不及复遣使迎致先生于京
师待遇之礼悉用元符故事有加焉未几告
归赐号葆真观妙先生诏刻九老仙都君玉
印及白玉念珠烧香简红罗龙扇诸物又亲
御毫楮为书度人清静六甲神符三经以宠
赉之皆惊世骇目不可名之宝皇帝若曰先
卷二十六 第 2a 页 0157-050.png
帝所以经营元符于名山盖将揭虔妥灵祈
天永命用辅相我国家朕既嗣事而观之基
构有未备其敢皇宁乃命江东转运司凡土
木工费悉为之调度别降御前空名祠部度
牒百道以助其用委官护作仍增崇三茅君
位号司命君曰司命太元妙道真君定录君
曰定录冲静真人保命君曰保命冲惠真人
又敕尚方取金玉瑞物依天之命作为九锡
以显扬三君之景光于无穷部使者与郡县
吏虔上之命夙不敢懈经始    年正
卷二十六 第 2b 页 0157-051.png
月九日粤崇宁五年八月十五日告成重门
夹     万福殿以祠三茅君东为景
福万年殿以祠皇帝       飞天
法轮以藏恩赐之书傍为崇宁阁以奉
     参列多勒宸翰虹光宝气仰薄
璿极天龙共瞻林壑  至于钟阁醮坛斋
房燕室亦无一不协于度总四百有馀区高
明杰大工尽其技金碧丹垩之饰荧煌昭烂
于崇冈秀岭之上烟霞霏微草木葱茜望之
若神变幻化莫可图写即之肃然若云车风
卷二十六 第 3a 页 0157-052.png
马往来于空旷有无之间不可得而知也可
谓盛矣臣谨按句曲山于仙经为金坛华阳
之天山川神秀据东南一都会汉晋以还世
著灵迹往往禁樵牧营馆御以祈福祥本朝
尊奉之仪务隆典则而山为见符命灵光仙
籁庆云紫气合于图牒者史不绝书然臣尝
谓宝玉神鼎金菌紫芝皇天上帝实藏之兹
山所畀付后世太平有道之主苟匪其时不
虚其应而历代方士隐人弗揣其本徘徊岩
阿冀幸遭遇良足悯笑至闻华阳有司命之
卷二十六 第 3b 页 0157-053.png
庭则又筑室庐欲据其胜结构相望而终莫
得其处逮元符既建岿然居积金之下深崦
长谷苍崖翠壁隐见断续臣仆而朝然后知
天作而地藏之盖有待也恭惟皇帝陛下聪
明睿智得于天纵孝悌之行通于神明自初
绍服骏惠前烈改元命历具著圣意延登同
德以熙天功罢黜奇袤用劝多士朝廷既治
蛮夷率服颂声已作拹气自应天高地下日
星明润河不怒溢委蛇而流坤灵效珍成我
帝鼐薄海内外获蒙丰年盛德大业显著如
卷二十六 第 4a 页 0157-054.png
此方且精思于清静无为之学屈己于岩穴
有道之士增筑殊馆以迎三神之釐是宜无
疆之祚集于一人亿万斯年永作民主所谓
宝玉神鼎金菌紫芝殆将荐于帝廷享于宗
庙以昭明应而积金清淑之气蜿蟺扶舆磅
礴郁茀亦欲产祥储休肤寸而合燕及四海
若时雨彰示方来为国福地呜呼斯实圣时
甚盛之举万方黎庶瞻望驩呼不能嘿己者
臣愚不胜惓惓忘其固陋昧死上献元符观
颂颂曰
卷二十六 第 4b 页 0157-055.png
于皇上帝傅临万国分奠山川以相有德岩
岩积金曲水之浒仙圣所宅望彼吴楚河图
幽赞我不敢诬达时休明乃锡之符秦人矜
夸鼓钟山颠神不报享瘗璧而旋降及近世
祠祝日勤飙驭寥寥亦莫或闻我营元符冠
冕林麓钦崇三真百灵怀服乘彼白云陟降
帝所无以致之孰为来者崇宁之政视古无
前有不吾信酌民之言乾运其刚离丽其明
先训是若大猷是经校奸屏偷赏信刑威群
公庶尹千载一时士敏于学吏恪其职除我
卷二十六 第 5a 页 0157-056.png
戈矛长我黍稷外攘内修咸底厥绪啿啿群
生式歌且舞彼苍匪高有听在下申命百神
锡以纯嘏华阳之天密迩灵囿流庆隤祉益
不敢后卿云之下灵芝煌煌鸣鹤飞舞来献
其祥太史占之实应寿考媚兹一人后天难
老皇帝曰嘻朕何私焉敛时五福播之黎元
群臣拜手天子万寿越弥亿年作民父母明
明天子事帝以实有道是遵无文咸秩符贶
荐臻不忘齐栗明明天子景命维新置我神
器不震不骞德音孔臧与世永延山积而高
卷二十六 第 5b 页 0157-057.png
川至而增并受福禄日维不胜垂拱储神监
于太清
   上进茅山元符观颂状
右臣所领邑居茅山之下元符观实隶焉经
营之际得以职事自效于斤筑之末因获究
见朝廷所以制作之本意臣愚不佞恭惟皇
帝陛下天神天明经纬万事文德既畅武功
亦昭上自京师下逮海表胜衣之子知趣经
术弦诵之音如昔邹鲁偏师西指辟国万里
名王贵人浮献两观治功巍巍旷代未有至
卷二十六 第 6a 页 0157-058.png
于怀柔百神尽诚备物灵贶昭答臣庶颂叹
维元符之建实绍先志不惑于飞举灵化之
说无取于黄冶变幻之事清静无为深达道
妙载营恭馆以格真驭尊异高行风厉四方
历选列辟孰知今兹固宜仙圣眷怀蒙福无
极瑞鹤翔集以示民信闻之邑人父老华阳
自崇宁以来庆云醴泉紫芝瑶草盖多有之
然可闻而不可见可见而不可致惟是瑞鹤
之应上薄九霄万目所瞻不得而掩臣前与
部使者已具列上景命之符莫此验白窃意
卷二十六 第 6b 页 0157-059.png
群公庶尹礼官博士因符瑞之既富刻六艺
之可考抗章而请有事于泰山梁父以继七
十二君之绝业以扬我祖宗之休功则兹山
之灵寔兆厥祥臣观古帝王既有殊尤特绝
之绩必有非常能言之士铺张本末比次律
吕勒之金石著在简册以光明于本朝臣游
泳太平拭目盛事而喑未闻声诗不可非其
人故休缺乃择日斋戒沐浴撰成茅山元符
观颂一首词义鄙浅无足简录而臣之区区
厥有攸在倘蒙万机之暇俯赐乙览虽以狂
卷二十六 第 7a 页 0157-060.png
斐诛死臣所荣幸所有元符观颂一本谨随
状上进干冒宸严臣无任陨越兢惭局蹐俟
命之至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后序
崇宁五年八月十日茅山元符观落成臣拜
手稽首作颂以献于时九鼎既新大乐既备
诸福之物远迩创见凡厥臣庶推瑞应陈赋
颂奏御者盖千有馀篇上命大臣论定居选
中者十有八人而臣实辱在第二八月十五
日伏奉制书进帙一等臣窃自思念束发就
卷二十六 第 7b 页 0157-061.png
学即覃思于经术在朝廷雅有师承不敢辄
著书书成亦博士弟子所馀弃独以馀力琢
磨文章妄有意于古人之域然连试有司不
中程晚以父任得官吏道先法律又不敢贰
事退食有间亦未忍遂废翰墨击辕叩角穷
愁无聊用以自慰会国家筑宫兹山以尊有
道以交神灵土木之功甫毕羽毛之祥适至
臣子之心区区有不能已者辄不自揆原大
推功播于颂诗以祝千万岁寿顾虽臣之极
思而村力驽下训诂不博言之所载经纬失
卷二十六 第 8a 页 0157-062.png
绪大惧以狂狷获戾今兹猥蒙明诏宠绥之
遂使疵贱姓名附见于崇宁第颂之列臣虽
死骨不朽然犬马微命恐终无以仰报天覆
谨取所献颂副本刻之乐石以风示四方使
承学之臣知如臣之昩陋犹以文字当褒嘉
海宇之广必有高明博大不世出之士形容
德业具载雅颂咸五登三告功神明垂之无
极以示得意其于始隗之义则臣或庶几焉
大观元年四月一日宣德郎充淮南江浙荆
湖制置发运司勾当公事臣鲍慎辞谨记(大/观)
卷二十六 第 8b 页 0157-063.png
(元年丁亥岁八月守静凝和法师充住持/江宁府茅山元符万宁宫臣笪净之立石)
   茅山元符万宁宫记(资政殿大学士/金紫光禄大夫)
   (醴泉观使兼侍读上柱国南阳郡开/国公食邑四千户食实封一千户臣)
   (蔡卞奉/敕撰)
崇宁五年秋有司言茅山元符万宁宫成有
诏臣卞为之记臣卞拜手稽首而献文曰德
莫崇于尊道业莫大于昭功臣伏睹皇帝自
践祚以来苑囿之观无所增饰外物之玩无
足以累其心者而深观化原采索道妙澹然
无为以御群有心既得此矣且曰道之所在
卷二十六 第 9a 页 0157-064.png
圣人尊之是故山林之士寂寞之滨槩尝有
闻于是者必有以宠嘉之况其上者乎夙兴
夜寐因任原省以昭前人之光凡己事之未
就虽其小者必缉熙之盖所以尊道而昭功
可谓至矣而斯宫之成二美并焉将以诏后
世而垂无穷臣是以受命而不敢辞也谨按
金陵句曲山在西汉时有真人居焉抱神以
静超然遗物仙圣降而与之言以登云天推
其绪馀以化二季而二季亦以仙去是为三
茅君而世因号其山曰茅山自时厥后光景
卷二十六 第 9b 页 0157-065.png
之异云鹤之祥笙箫之响震见于山椒者岁
尝有之而方外之士慕道闻风而来者亦莫
可胜数熙宁初常州道士刘混康者始诛茅
结庵于山之积金峰其始至也拾橡栗以为
食焚柏实以为香久而甘之不厌于是人稍
信异往往负薪里粮以给之先生躬有妙行
而济之以常善救物之心每以上清符水疗
治众病服之辄愈繇是远近辐凑而先生之
名益著矣哲宗召至京师燕见便殿赐号洞
元通妙大师且命即其故居易而新之会改
卷二十六 第 10a 页 0157-066.png
元元符因号其处曰元符观先生屡辞归许
之然终哲宗世元符观犹未讫功皇帝二年
秋遣中贵趣召先生来朝且诏守臣监司委
曲敦谕勿听其有所辞先生至自茅山入对
久之语有以当上心者他日访以三茅君事
具奏所闻乃诏加锡茅君号而即山构殿以
礼祠焉先生又请建皇帝本命殿于东南隅
之长生地从之于是钟有楼经有閤岁度人
有数日给众有田而宫之众事毕具矣仍降
诘以为葆真观妙冲和先生而度其弟子为
卷二十六 第 10b 页 0157-067.png
道士者十馀人其上皆锡紫衣师名以宠之
所以尊礼之甚至先生再谒还故山皇帝又
为书道藏经数卷及亲画老子像赐之以荣
其归宫将成御题其榜曰元符万宁宫云汉
之章下贲岩谷是将有神物守护垂之亿年
与道无极也且以谓是宫经始于元符而落
成于今故因其旧名而增之以彰继志述事
之意睿圣相承绍隆真风所谓一宫之成而
二美并焉者此也臣既序其事使后世得以
览观而又系之以诗其词曰
卷二十六 第 11a 页 0157-068.png
猗嗟三茅得自初成气合于无与形俱升孰
希其风必静必清寥寥久哉乃发先生帝用
尊之载召来廷乃亲其人燕见妙语乃锡命
书迨其俦侣因其故庐启此新宇像图仙真
上肖帝所神笔榜之龙凤轩翥天锡皇帝聪
明孝友抱一用中以绥九有遐迩率从尊道
熙功有欲求之与在斯宫作为好歌以诏无

 皇帝以新宫告成亲题其记之额刻碑以
 赐圣笔神画妙绝古人龙章凤书辉映秘
卷二十六 第 11b 页 0157-069.png
 殿既而申命有司填之以金盖以护持秘
 藏永为斯宫之宝又以示其不可传玩于
 民庶也臣净之伏睹圣上所以协成先志
 缮此栋宇者甚宠甚渥资政之记铺张闳
 休发挥睿意者甚文甚焕此而不扬天下
 何观焉臣夙传师训累预赐对比缘庆成
 锡加异号圣恩隆重无以为报是用别刊
 佳石以广其传庶使内外远近皆得究知
 圣上作宫之意先生成道之迹洗心涤虑
 以趣真风者区区之愿也大观元年二月
卷二十六 第 12a 页 0157-070.png
 十五日特赐守静凝和法师上清经箓二
 十六代嗣教宗师充住持元符万宁宫事
 臣笪净之谨题(咸淳七年岁次辛未二月/旦日赐紫观妙大师敕差)
 (茅山上清经箓四十二代嗣教宗师管/辖元符万宁宫事臣翟志颖重立石)
  茅山华阳先生解化之碑(观文殿学/士金紫光)
  (禄大夫提举亳州太清宫上柱国南/阳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三百户食实)
  (封一千一百户臣/蔡卞奉敕撰井书)
大观二年春诏华阳先生来朝京师夏四月
丁亥先生至自茅山上命道士二百人具威
仪导迎馆于上清储祥宫新作元符之别观
卷二十六 第 12b 页 0157-071.png
先生病不能朝劳问之使不绝于途是月十
日车驾幸储祥宫因召见先生与语久之前
两夕先生梦侍天帝所相论说大洞真经觉
而异之及见上乃以平日所宝大洞经以献
上览之动色曰朕洁斋书此经甫毕及亲绘
三茅真君像适欲以授先生是日遂并赐之
先生既授经与上意合则释然以喜车驾将
还宫复召见先生所以抚存之甚厚后七日
丁酉有司以先生解化闻上震悼命中贵人
赐金营丧特赡太中大夫使使护其柩以还
卷二十六 第 13a 页 0157-072.png
葬有日诏臣卞作为墓碑以诏无穷臣既受
命窃惟古之全德之人本在于道以资物而
不匮贵在于己以顺人而不失是故頫仰酬
酢无适而非真也及至后世一曲之士知为
己而已而其弊至于绝物抱虚守寂老死于
岩穴之中自以为得矣而功不加诸人道不
行于世始以自为而所以自为者实少此昔
之隐者所以有往而不反之论也若华阳先
生则不然方其栖真深峦人迹罕至则以上
清符水愈人之疾至不可胜数其功利博矣
卷二十六 第 13b 页 0157-073.png
及遭圣上以天纵大智作新斯民本原道真
宗尚有德则频年之间数承命造朝召入宫
廷燕见终日造膝所谈多所谓天下妙理向
也云泉之为娱而今也名显于朝廷向也樵
牧之与俱而今也道信于宫壸天下方士闻
其风者翕然化之岂可与彼枯槁一曲之士
同日而语哉先生姓刘氏讳混康常州晋陵
人也其上世皆不仕崇宁中以先生故始诏
赠其父守真宣德郎母朱氏蓬莱县太君先
生少则虚澹不群仁宗时试经为道士脱略
卷二十六 第 14a 页 0157-074.png
世故日阅道书而于洞经妙旨独心得之患
世无明师乃散发登坛以天为宗已而闻三
茅道士毛奉柔者有道行名闻一时遂往依
焉毛一见而奇之悉授以大洞经箓其后乃
结庵于山之积金峰居一日有三羽人者莫
知其所从来同造其庐亟出指庵之东隅谓
之曰汝即此以居抱神守中德惠及人当无
愧于前人矣又顾先生额间曰此无作之地
道之所尚非可以有疵以手扪之明日瘢灭
不复见而求所谓三羽人者终莫能得也先
卷二十六 第 14b 页 0157-075.png
生繇是刻意勤行而于接物利人日益不懈
远近宗仰之哲宗时召至京师赐号洞元通
妙大师而以所居庵为元符观未几谒还故
山上之元年复召赴阙其明年又告归许之
赐以九老仙都君玉印又诏增广殿宇而命
近侍总其事于中都得专达焉寻降诘赐号
葆真观妙先生先生虽居山而手敕询劳无
虚月观将成请朝天廷以谢上恩有诏敦勉
其来召对宣和殿赐御书画于是增改观名
曰元符万宁宫而宫之正门及景命万年天
卷二十六 第 15a 页 0157-076.png
宁万福两殿太平飞天法轮之榜皆上自书
昭回之章焜曜万古三茅崇奉之严未有盛
于斯时也明年夏四月先生又告归诏赐所
居庵以潜神为名而加先生以冲和二字居
数月又作庆成颂及赐归山诗以宠之大观
改元诏屡趣召先生固辞许之于是有旨命
其传箓大弟子守静凝和法师笪净之入见
喻德意焉其明年先生乃来朝将行之前一
日庵中平时所养鹤辄飞去先生闻而叹曰
鹤去吾殆不还乎已而果卒京师即其年七
卷二十六 第 15b 页 0157-077.png
月壬申葬山南叠玉峰诏特谥静一而以其
墓之祠宇为藏真观先生专气致柔不与物
忤渊渟云行动静两得眷待终始身名尊荣
可铭也已铭曰
芒乎道初未始有物自气求之则已芒芴昔
之得者造乎其先逮后沉冥乃始无传泯泯
胶胶转徙之涂貌象樊然心与之俱何以更
之俟静俟虚哿矣先生与古为徒纯气是守
靡所营趋帝命造廷翩然来思敢告所闻妙
入无为縻之高名乐此岩栖乘化而尽形则
卷二十六 第 16a 页 0157-078.png
如斯镵石道周后人之诒
 先师被遇圣朝恩荣终始如藏真建观前
 所未有诏宗工述解化之迹上亲题额以
 赐焉钜碑泥金艰于传本谨再模刻以广
 施云时政和元年四月十七日上清三洞
 弟子二十六代守静凝和法师笪净之谨
 题(持节昌州诸军事昌州刺史充本州防/禦使文水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食实)
 (封一百户上柱国王植篆额 皇叔武安/军节度潭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司)
 (空开府仪同三司持节潭州诸军事潭州/刺史上柱国华原郡王食邑九千户食实)
 (封二千四百/户仲御立石)
卷二十六 第 16b 页 0157-079.png
   冲隐先生遗表碑(二通)
(臣)净之遗表上言皇帝陛下臣自违阙庭屡
更晦朔仰慕圣颜日深驰想本图再出山林
一瞻天表无何大数有限志与愿违辜负皇
朝不胜痛恨然臣虽世缘浅薄仙路殊途曷
敢忘陛下终始眷遇之厚伏愿陛下精固邦
本善保圣躬上以副皇穹宝历之恩下以慰
社稷生灵之愿臣无任瞻天望圣之至谨奉
表以闻政和三年七月二日茅山经箓二十
六代守静凝和法师充住持元符万宁宫臣
卷二十六 第 17a 页 0157-080.png
笪净之上表
臣自惟至愚至昧伏自先师遭遇陛下以来
兴建宫祠敷弘教法而臣凡所请求实为过
分上渎天听罪所不容本期尽犬马之劳以
报万一不期偶染脾疾饮食自灭虽勉强医
药殊无退候近因设醮祈恩上天乃获报应
当须谢世去住之理臣实无憾但恨终天永
诀无缘再觐天颜及别中宫皇子诸王不胜
怅望之极陛下天聪圣哲尊道崇德自古帝
王未有过者然念帝王奉道乃与臣庶不同
卷二十六 第 17b 页 0157-081.png
一言一动上合天心则万方蒙福幸毋以华
丽荡真以亏圣典太上五千言以去奢去泰
慈俭为先乃陛下之师宝致道之津梁也伏
愿陛下清心寡欲以保圣躬节财俭用以固
邦本听纳忠良以广言路天下幸甚如臣下
愚固不当冒死陈词实念先师付托之重尝
令臣以尽忠报国为先当今之际不进一言
以禆圣德则臣违天负师抱恨泉壤矣臣传
宗法箓真经玉印及陛下前后所赐书画并
已付本宫徒弟俞希隐收掌讫更愿陛下重
卷二十六 第 18a 页 0157-082.png
念先师扶教宣道之心曲垂恩祐终始无替
于宗门则臣虽不获再瞻天颜死无憾矣操
笔陈情伏增感怆臣净之再言押
   冲隐先生墓志铭(检校少保镇东军/节度使开府仪同)
   (三司中太一宫使兼侍读修/国史臣蔡卞奉敕撰并书)
先生氏笪名净之金陵人父得一少不事事
晚好道术乡里号笪翁馀杭有杜道士者自
匿其名常从翁游先生方在娠一日翁夙兴
见杜道士入其门俄失所在心异之有顷先
生诞焉先生生而淳澹识度深远幼不茹荤
卷二十六 第 18b 页 0157-083.png
六七岁日诵书数百言从群儿嬉辄画地为
道家像父携之游茅山时静一先生刘混康
结茅积金峰一见称之日是子他日人天师
也示之以轻举之法先生跃而大喜愿留师
事誓不复归父亦欣然许之服勤左右累年
王安石閒居金陵闻静一高行遗书致礼邀
之先生奉杖屦以从试与之语率皆造理屡
称善焉元祐中臣守宣城静一遣先生持书
过之馆之后园西室前有华果林木叠嶂楼
台之胜近俯城市远望百里间而先生终日
卷二十六 第 19a 页 0157-084.png
静坐未尝出门心窃奇之乃出缗钱度为道
士先生志益精笃静一悉以三洞经箓畀之
书符咒水以弭疾除邪率多验盖累年之间
尽得静一之道深居山林之幽而声名暴著
一时哲宗皇帝在宥天下搜求道术之士首
召静一来朝京师从师入见顾其貌异焉锡
师名以宠之元符初赐所庐为观号元符今
天子躬体妙道以临万邦命守臣敦遣静一
造朝勿听其有所辞先生与之俱来礼遇尤
至敕有司大新厥字亲书宫名以赐更号守
卷二十六 第 19b 页 0157-085.png
静法师领住持事又明年复召入朝暨进见
弟子从行者皆有恩数及之久之得请还山
又加号凝和赐御书画以宠其行大观四年
复至自茅山天子命即所馆建坛席俾倡其
教以示学者遣中使赉之缙绅士大夫多从
听受复固辞还山上更以御书及画静一遗
像付之先是九幽黄箓久废世罕道者先生
发明之二科仪式方大显于时凡深山绝峤
学者栖处其间时或淫雨积雪径路阻绝先
生必亟往饷之岁稍不登辄令减田租之入
卷二十六 第 20a 页 0157-086.png
以麋粥食饥者不幸殍殚衣衾瘗之居数年
一日召其徙谓之曰吾今年四十有六昔吾
先师记吾之数不逾于此吾将化矣荷国重
恩不得面见天子乃索笔自草遗表以闻翌
日具汤沐易衣冠而逝时政和三年七月三
日也表闻天子嗟悼诏赠冲隐先生赉之缗
钱以其年十一月封窆于大茅峰之阳华盖
峰下受业弟子数十人其上首曰傅希列徐
希和为养素法师继踵住持而希列被召为
右街都监后三年又韶赠先生之父为承事
卷二十六 第 20b 页 0157-087.png
郎母周氏为孺人盖自先生少时臣己识之
及其将终亦令人喻意于臣云写遗表毕属
期已至不得书数言以别既葬数年有诏使
为之铭铭曰
识道之真则遗其形初成得之上入太清静
一慕焉少也无营结庐峰颠以逮于成谁其
嗣之允矣先生天子嘉之荐锡休名召语于
前理畅而明形虽有逝神则常升绪馀之传
粤在斯铭
   茅山疑神庵记
卷二十六 第 21a 页 0157-088.png
句曲名山三茅胜地灵宫閟宇突兀炳焕甲
于江左数千百里凝神庵居其间林𣝡蔽亏
气象深稳宜高人逸士之所庐也绍兴癸亥
祠宇宫道士张椿龄与其徒相攸于中峰之
下诛茅结庵摆落世纷怡神葆光为物外之
游性真内融道腴外丰秀骨山峙神锋玉举
望之真蓬莱方壶中人学者稍趋归之声闻
帝聪有诏召对控辞弗获既见上顾劳甚宠
解御服以赐且命图形于神仙阁固请还山
先生起草莱受知圣明前后六至阙下壬午
卷二十六 第 21b 页 0157-089.png
视师亦赐对于行在所每见加厚初太上皇
欲易庵为观先生辞以有观额则事烦非幽
居之宜故止赐今名实乙亥六月也庚辰岁
建三清殿像设供具皆上方所制其后以行
宫赐银建天祥阁奉藏宸翰又为层屋置内
府赐钟云汉在上光被草木宝器所镇神鬼
守护凡二纪赉锡悉充楝宇费斋库庖湢位
置不渎于是丰约中度规制具体矣乾道壬
辰赐田三百三十亩有畸仍命漕浙除其税
德至渥也居之高下皆因其山之势妥帖邃
卷二十六 第 22a 页 0157-090.png
密不晦不露白云峰拥其左小峰拱其右面
挹赤山大罗源平远当胸而升元顶亦逐逐
在目也紫翠环绕四山如屏晨光陆离篆影
淩乱宵籁阒寂琴声清圆恍若与尘世隔匹
夫而能动冕旒之高听享山林之至乐其必
有以也夫噫老佛之教与孔氏鼎立后世纷
纷矛盾异同真人御辩融三为一恭己正南
面而儒术行于天下刑政修礼乐兴二家翼
之使民心一于为善薰陶渐渍风俗淳厚兵
寝刑措日跻仁寿之域庸非助乎先生访对
卷二十六 第 22b 页 0157-091.png
之际言不得闻若夫方士诬虚之说治道清
静之要将奚择焉天实闻之矣其能动高听
享至乐宜哉先生常州晋陵人少为人也名
行义字达道度为道士改今名而世先以其
字行既殁之九年住庵弟子茅见独以仆畴
昔与先生有一日之雅而与其兄王见志从
游荆溪之上垂四十年属为之记故独取其
庵之颠末系于兴创者识之其被遇两宫荣
宠光显当有纪录以侈眷异兹不具载云(淳/熙)
(十年九月朔朝散大夫新权发遣/处州军州事赞皇李处全记井书)
卷二十六 第 23a 页 0157-092.png
   嘉定皇后受箓之记
皇帝妙毓至神缵承大统薄海内外晏然无
事皇后道合坤宁光齐日耀弥纶帝德辅赞
化原而内助馀閒贵道清静宅心虚白乃嘉
定庚午午节命左街监义臣上官德钦缄封
宝熏肃将中旨用章献明肃皇后故事至华
阳洞天上清宗坛传受大洞毕法宝箓金龙
玉璧质信礼仪罔不毕备上清经箓宗师臣
薛汝积实临坛度师臣汝积恭承教令洁己
斋心驰诚南岳结想上灵建置玉箓道场罗
卷二十六 第 23b 页 0157-093.png
天大醮广修斋设延供羽衣是夕玉绳金波
昭回璇汉祥飙瑞霭纷郁宫庭翼日笙鹤翱
翔飞舞呈瑞灵芝异草迭产于林坰间四方
来观莫不敬叹猗欤盛哉臣先觉曩以微贱
遇孝宗皇帝蒙恩放还山林与臣汝积从游
目击盛事欣喜踊跃窃考经箓之自来求流
传之所在巍巍至妙荡荡难名诚求道之津
梁登真之道路至于光显流衍嘱付帝后俾
承天而行与道合真则我朝之盛又非前代
所及也气结九天自然成文火鍊太空皇人
卷二十六 第 24a 页 0157-094.png
按笔此宝箓所由始也太平下教小有天王
紫虚元君流播人间此宝箓所由传也元君
初降句曲命杨羲以隶古定其文传上清仙
翁许刿宝笈琅函凤罗金钮割歃有仪盟誓
甚重得之者必名书金简自在丹台苟非其
人不在此族历代帝后佩服崇尚用以延洪
祚用以益永年发祥隤祉如鼓应桴然足以
知其教不足以见其盛也自元君二十二传
观妙先生朱自英是为章献明肃皇后临坛
之师两传而至冲和先生刘混康时在宣和
卷二十六 第 24b 页 0157-095.png
徽宗皇帝命先生总括三洞四辅为盟传之
师仍赐白玉印以续宗坛之系九传而至臣
汝积又复恭遇圣后下屈崇尊增贲经箓其
道益以光显其事益以流衍圣子神孙奕叶
相承不忘道化用跻世于仁寿此千载一遇
万世之下不可尚矣天降其祥地不爱宝未
足见皇天之所以眷顾我圣后者亿万斯年
与帝并尊为天下母此降精三境流光十极
付嘱我圣后者其在兹乎恭惟皇后殿下聪
明天禀慈慧日隆百神敷祐瑞气腾空国家
卷二十六 第 25a 页 0157-096.png
宝历过期流芳亿兆之祥也臣不敢自默敬
为之记姑录始末不敢为文嘉定三年庚午
岁五月十有六日右街道录凝神斋高士臣
刘先觉拜手稽首恭记(临坛保举师太上灵/宝无上洞玄法师元)
(符万宁宫知宫冲妙大师臣任元阜 监度/师阀 临坛度师茅山经箓三十四代嗣教)
(宗师上清三洞法师管辖元符万宁宫明一/大师赐紫臣薛汝积 承议郎知建康府句)
(容县事兼管内劝农营田/公事臣朱拱臣建并书)
   白云崇福观记(徽猷阁学士正议大/夫提举佑神观兼太)
   (子詹事兼修国史兼实录院修撰戴/溪撰 朝奉郎守起居郎兼国史院)
   (编修官兼实录院讨 官兼侍讲黄/中书正奉大夫守吏部尚书兼修)
卷二十六 第 25b 页 0157-097.png
   (国史兼实禄院修撰兼/太子詹事曾映篆额)
句曲江左名山洞天福地以茅君隐而仙是
称茅山有积金峰当西一面积金之支右转
而特起者白云之峰也道俗相传尝见其草
木后凋烟霞在望然东西两山灵宫閟宇各
奠所宜兹旷弗卜顾有待耶绍兴中华阳道
士王景温披榛棘凿岩崖室于峰之下俄以
行志修洁闻乃即其居锡崇福观额暨白金
庄田饶益之俾展其成于是甓坛场班像设
有门鼎峙有亭翚飞堂皇深密廊庑袤延重
卷二十六 第 26a 页 0157-098.png
楼杰阁云层巍峨前辟端逵松杉行列如盖
如幢有赤山湖轩豁面势崇冈秀峦左顾右
揖郁郁杳杳映带清深而居而游如脱纷拿
如蹈仙墟中间方壶丈室上亲洒翰揭以虚
静与夫绍兴以来四朝锡予宝镇泉石人间
世事待有大福德力作兴风云会合殊胜然
后底乃绩今其徒居之思有以称亦反其初
而已大林丘山之善于人也亦神者弗胜然
而道者托焉昔之为道术者弃绝乎名势利
欲精专乎身心性命唯恐入焉不深且密也
卷二十六 第 26b 页 0157-099.png
待其行成一朝蜕去人方竞竞然持其所弃
迹其所蜕以帡幪其隐约鼓钟其沈潜影响
其清风素节而冀得其人如初乃亦甘心焉
豢其养尸其居美其衣食寝处如世俗转复
为名势利欲所愚而道术安在是山不特茅
隐二许杨陶之遗地不改址往往蓬户桑枢
霞飧柏食托于人之所不堪顾自有丹台绛
宫抱玉怀珠在开白云者必不专以外境遗
子孙也溪之从子埏往来山中人境俱熟道
士周观复景温高弟求记其师之功绪甚力
卷二十六 第 27a 页 0157-100.png
乃俾埏序次其见闻因附见吾说观复持归
告语其徒庶有警焉以复其初嘉定四年九
月望日记
   洞阳馆记
宣和间道士沈洞元鍊大药人知神其医而
已侍郎王公汉之帅金陵为人择地乃之华
阳之南四平之北修筑馆舍仍旧号曰洞阳
并祠其先世盖道书称洞阳为朱陵升度之
馆又以据洞府之阳而名焉思陵在御岁遣
使清真观建万道斋斋时群鹤翔集盖三月
卷二十六 第 27b 页 0157-101.png
十八日称鹤会始此淳熙初洞元之徒皆远
游贰车王光国克承先志为地择人道者王
介叔草衣木食主天市坛邀至来洞阳介叔
之徒曰丁道存相与刻志道业招徕四方之
士而鹤会之盛既无前代赐予不在清真而
在洞阳矣三十四代宗师薛君汝积强以祠
牒衣冠之以表其容众俾为善日益不怠珥
陵推官汤乔年施田二顷以续岁供意亦以
增冥福为报本地其手泽付予周防甚至未
几为汤后者肯穫功亏田不能久而归洪氏
卷二十六 第 28a 页 0157-102.png
洪氏有名秉钧长且贤四中乡选投笔高蹈
士类因以真隐称真隐知田之自乃集子侄
议举半入延庆饭僧其百亩复施洞阳若将
使汤推官少偿夙愿于地下吁汤君之施出
于有心而真隐未始容心此岂周防思虑所
及哉洞阳既再入田乃绍定庚寅予偕诸侄
成存道之志为建斋寮大隶题榜井识始末
以传水久且为贤不肖子孙之世鉴云嘉熙
丁酉日南至丹阳张湜撰并书朝奉大夫监
行在左藏西库丁宗魏篆额
卷二十六 第 28b 页 0157-103.png
宋罗天感应碑(山人佼遗文)
元符万宁宫经藏记(奏□撰)
 右阙文
宋重修华阳宫记(郭衡撰)
元阳观记(朱拱臣撰)
玉液庵记(刘宰撰)
 右不录文


茅山志卷之二十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