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十三 第 1a 页 WYG0504-020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畿辅通志卷十三

  建置沿革

  京畿在周职方为幽冀并三州之地旁延兖豫自殷以
前载籍无徵著于春秋十二诸侯之谱者是为燕晋
之疆及秦并天下罢侯置守是为钜鹿邯郸辽西右
北平上谷渔阳代郡汉兴郡国相错为国者七为郡
者十其在于晋为国者十有三为郡者十有一其在
卷十三 第 1b 页 WYG0504-0204b.png
于隋为郡者十有九其在于唐为河北道而旁延于
河东河南为州者二十有九宋分河北为东西二路
建康以后地入于金金建五京置十四总管元立中
书省以分镇藩服而河北之为路者九明建北京属
府八州十有九县百二十有六我

  世祖章皇帝定鼎于兹省漷县入通州省兴济入青县并永
宁入延庆阜平县入曲阳行唐

  圣祖仁皇帝改宣府镇为宣化府升遵化县为州复置阜平
卷十三 第 2a 页 WYG0504-0205a.png
县我

  皇上嗣位申画畿疆改山西之蔚州以隶宣化河南之磁
州以隶广平山西之广昌以隶易州大名之滑浚内
黄以隶河南分顺天之丰润玉田以属永平分保定
之涞水以属易州深泽以属定州建天津府沿河一
州五县属焉升易冀赵深定并为直隶州设承德州
于热河改梁城所为宁河县或以厚边镇而固屏藩
或以广营田而尽水利或以绾河防而利漕运或以
卷十三 第 2b 页 WYG0504-0205b.png
便吏治而达民情特设直隶布政使司统十府二十
有三州一百二十县规模宏远区画周详皆

  圣德之所广运云

  直隶布政使司

  颛顼都于帝邱其地北至幽陵

  颛帝之所建帝喾受之创制九州统领万国北至
于幽陵(文献通考)

  唐尧使禹平水土为冀兖二州之域

卷十三 第 3a 页 WYG0504-0205c.png
  帝尧时禹平水土以为九州虞舜表提类而分区
宇判山河而考疆域冀北创并部之名燕齐起幽
营之号(晋书地理志)

  虞舜肇十有二州以冀州南北阔大分卫水为并州
燕以北为幽州

  十二州冀兖青徐荆扬豫梁雍幽并营也中古之
地但为九州曰冀兖青徐荆扬豫梁雍禹治水作
贡亦因其旧及舜即位以冀青地广始分冀东恒
卷十三 第 3b 页 WYG0504-0205d.png
山之地为并州其东北医无闾之地为幽州又分
青之东北辽东等处为营州(尚书集注)

  夏省幽并仍为冀兖之域

  古有九州舜置十二州至夏还为九州(周礼疏)

  商因之

  两河间曰冀州河南曰豫州河西曰雍州汉南曰
荆州江南曰扬州济河间曰兖州济东曰徐州燕
曰幽州齐曰营州(尔雅)此盖殷制(尔雅注)禹别九州
卷十三 第 4a 页 WYG0504-0206a.png
有青徐梁而无幽并营是夏制也周礼有青并幽
而无徐梁营是周制也此有徐幽营而无青梁并
疑是殷制也(尔雅疏)

  周为幽冀并兖之地

  东北曰幽州河内曰冀州正北曰并州河东曰兖
(周礼)

  周之冀州小于禹贡时冀州以其北有幽州并州
故知也(周礼疏)

卷十三 第 4b 页 WYG0504-0206b.png
  李巡曰燕其气深要厥性剽疾故曰幽幽要也禹
贡其地合于冀州也(尔雅疏)

  周成王时改作禹贡冀野析于幽并(晋书地理志)

  春秋为燕晋卫齐诸国地战国时为燕赵魏齐四国
之疆

  武王封召公于燕其后三十六世俱称王东有渔
阳右北平辽西辽东西有上谷代郡雁门南得涿
郡之易容城范阳北新城故安涿县良乡新昌及
卷十三 第 5a 页 WYG0504-0206c.png
渤海之安次皆燕分也(汉书地理志)

  赵分晋得赵国北有信都正定常山中山又涿郡
之高阳鄚州乡东有广平钜鹿清河河间又渤海
郡之东平舒中邑文安束州成平章武河以北也
南至浮水繁阳内黄斥邱皆赵分也(同上)

  齐地北有千乘清河以南勃海之高乐高城重合
阳信皆齐分也(同上)

  秦制天下为四十郡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代郡
卷十三 第 5b 页 WYG0504-0206d.png
邯郸钜鹿东郡等郡

  汉武置十三州此为幽冀兖三州地

  冀州刺史领魏郡钜鹿常山清河广平正定中山
信都河间赵国兖州刺史领陈留东郡幽州刺史
领涿郡勃海代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广阳(潜确
类书)

  后汉三国因之

  幽州刺史部蓟本燕国刺史治冀州刺史部高邑
卷十三 第 6a 页 WYG0504-0207a.png
故鄗光武更名刺史治(后汉书郡国志)

  后汉因前代冀州理于鄗今赵郡高邑县幽州理
蓟今范阳郡县(文献通考)

  晋初仍属四州永嘉后为刘元海石勒慕容隽符坚
慕容垂地

  晋十九州冀治房子(今赵州临城县)幽治涿(今幽州范阳县 地理通
释)

  惠帝之后冀州沦没于石勒勒以太兴三年僭号
卷十三 第 6b 页 WYG0504-0207b.png
于襄国称赵后为慕容隽所灭慕容氏又为符坚
所灭孝武太元八年坚败其地入慕容垂垂僭号
于中山是为后燕(晋书地理志)

  惠帝后幽州没于石勒穆帝永和五年慕容隽僭
号于蓟是为前燕七年隽移都于邺隽死子炜为
符坚灭坚败地复入慕容垂是为后燕(同上)

  后魏初增置定相平安瀛东燕沧殷南营九州共领
四十三郡

卷十三 第 7a 页 WYG0504-0207c.png
  司州太祖天兴四年置相州天平元年迁都改定
州皇始二年置安州天兴三年改瀛州太和十一
年分定州河间高阳冀州章武浮阳置殷州孝昌
二年分定相二州置沧州熙平二年分瀛冀二州
置安州皇兴二年置南营州永熙二年置东燕州
太和中分恒州东郡置天平中寄治幽州宣都地
平州晋置治肥如城(魏书地形志)

  按相州别有三郡入河南省界

卷十三 第 7b 页 WYG0504-0207d.png
  北齐置东北道行台

  后周置幽州总管府

  隋大业初府废改为涿郡上谷渔阳北平辽西安乐
檀州河间博陵常山信都赵郡襄国武安清河十五
郡属冀州武阳勃海二郡属兖州

  武阳郡后周置魏州渤海郡开皇六年置棣州大
业三年为沧州信都郡旧置冀州清河郡后周置
贝州襄国郡开皇十六年置邢州武安郡后周置
卷十三 第 8a 页 WYG0504-0208a.png
洺州赵郡开皇十六年置栾州大业三年改为赵
州常山郡后周置恒州博陵郡旧置定州河间郡
旧置瀛州涿郡旧置幽州上谷郡开皇元年置易
州渔阳郡开皇六年徙元州于此北平郡旧置平
州安乐郡旧置安州檀州郡后周为元州开皇十
六年州徙寻置檀州(隋书地理志)

  唐武德初复改诸郡为州三年置幽州总管府邢洺
魏定等州皆置总管府寻罢贞观初分幽蓟檀妫平
卷十三 第 8b 页 WYG0504-0208b.png
涿瀛莫易定沧景镇冀深邢赵洺贝魏澶二十一州
属河北道后又增祁州顺州天宝以后分置范阳卢
龙成德魏博义武横海等节度使

  天宝元年更幽州节度使为范阳节度使宝应元
年范阳节度使复为幽州节度使又兼卢龙节度
使置成德军节度使治恒州广德元年置魏博节
度使治魏州建中三年置义武军贞元三年置横
海军节度使治沧州太和三年罢横海节度更置
卷十三 第 9a 页 WYG0504-0208c.png
齐沧德节度使五年赐号义昌军节度天祐元年
赐魏博节度号天雄军节度二年更成德军节度
号武顺军节度(唐书方镇表)

  五代后唐平州入契丹石晋天福初割幽涿瀛莫檀
蓟顺妫新儒武寰等州入契丹周显德二年废景州
为定远军六年复三关增置雄霸二州于是与辽以
白沟河为界辽会同元年建为南京道领顺檀涿易
蓟景平等州其奉圣归化可汗儒弘等州属西京道
卷十三 第 9b 页 WYG0504-0208d.png
宋雍熙四年分河北为东西两路端拱二年并为一
路熙宁六年复为两路宣化五年幽州入宋置燕山
府路其后三路俱入于金

  东路领大名开德河间三府沧冀博棣莫雄霸德
滨恩清十一州德清保顺永静信安保定五军西
路领正定中山信德庆源四府相浚怀卫洺深磁
祁保九州天威北平安肃永宁广信顺安六军(宋史)
宣和间与金合兵攻契丹五年以其地来归七年
卷十三 第 10a 页 WYG0504-0209a.png
郭药师以燕山叛没于金(文献通考)

  金天德三年迁都燕京改为中都路仍分河北为东
西路又分置大名府路

  金史中都路领大兴府通蓟易涿顺平滦雄霸保
安遂安肃等十三州河北东路领河间府蠡莫献
冀深清沧景八州西路领正定中山彰德三府威
沃邢洺磁祁浚滑七州大名府路领开州其德兴
府宣德弘武等州仍属西京路

卷十三 第 10b 页 WYG0504-0209b.png
  元初为燕京路总管至元二十一年置大都路总管
府又分为永平河间保定正定顺德广平大名共八
路皆属中书省谓之腹里

  元史大都路领涿霸通蓟漷顺檀东安固安龙庆
十州永平路领滦州河间路领沧景清献莫陵六
州保定路领易祁雄安遂安肃完七州正定路领
中山府赵冀深晋蠡五州广平路领磁威二州大
名路领开滑浚三州其顺宁府保安州则属上都
卷十三 第 11a 页 WYG0504-0209c.png


  明洪武九年置北平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洪武元年大将军徐达等克元都诏改为北平设
北平行中书省并置燕山大兴永清等六卫九年
革行省设承宣布政使司(明太祖实录)

  永乐元年建北京称行在十九年始都北京改布政
司为北直隶

  北京东抵辽东北并边西抵山西南抵山东自昌
卷十三 第 11b 页 WYG0504-0209d.png
平经顺天保定正定顺德广平至大名府南北一
千一百三十里自山海关经通保定正定至井陉
东西一千二百八十里(潜确类书)

  本朝

  世祖章皇帝统一万方定鼎建都顺天永平保定河间正定

  顺德广平大名八府直隶

  京师康熙三十二年改宣府镇为宣化府雍正二年特
置直隶布政使司升正定府属之定冀晋赵深五州

卷十三 第 12a 页 WYG0504-0210a.png
  俱为直隶州三年改天津卫为直隶州七年升河间
府属之沧州为直隶州九年复改天津州为县降直
隶沧州为州更置天津府改梁城所为宁河县十一
年于热河建承德州十二年复降直隶晋州为州升
保定府属之易州为直隶州并辖山西之广昌县今
领府十州二十三县一百二十

  顺天府

  禹贡冀州之域周武王封召公奭于此是为北燕
卷十三 第 12b 页 WYG0504-0210b.png
北燕伯朝于晋(春秋襄公二十八年左氏传)

  世本曰居北燕宋忠曰有南燕故云北燕(史记注)

  秦为上谷郡地

  秦四十郡幽为上谷郡(舆地广记)

  汉高帝时为燕国

  二世元年九月韩广为赵略地至蓟自立为燕王
(史记秦楚之际月表)

  项羽分燕为二臧荼为燕王广为辽东王(史记索隐)
卷十三 第 13a 页 WYG0504-0210c.png
汉五年七月从击燕王臧荼臧荼降八月乃立卢
绾为燕王(史记卢绾传)

  元凤元年置广阳郡

  按水经注言秦始皇灭燕以为广阳郡今考史
记始皇纪三十六郡无广阳之名当以昭帝置
者为定

  本始元年更为广阳国

  本始元年广阳项王建以刺王子绍封(汉书诸侯王表)
卷十三 第 13b 页 WYG0504-0210d.png
广阳国高帝燕国昭帝元凤元年为广阳郡宣帝
本始元年更为国县四蓟方城广阳阴乡(汉书地理志)

  建武十三年省入上谷郡永平八年复为广阳郡置
幽州刺史治于此

  广阳郡世祖省并上谷永平八年复五城蓟广阳
昌平军都安次(后汉书郡国志)

  后汉州刺史所治幽治蓟(通典)

  光武封叔父良为广阳王十五年徙王赵省广阳
卷十三 第 14a 页 WYG0504-0211a.png
合上谷和帝永安元年复立广阳郡幽州刺史与
郡同理(太平寰宇记)

  建安十八年改属冀州

  时省幽并州以其郡国并冀州(献帝春秋)

  三国魏为燕国

  太和六年诏曰其改诸侯王皆以郡为国(三国魏志明帝
纪)

  太和六年改封燕王(三国魏志燕王宇传)

卷十三 第 14b 页 WYG0504-0211b.png
  晋太康中改属幽州永嘉后后赵改为燕郡仍属幽
州永和六年前燕徙都于此其后符坚慕容垂迭有
其地州郡之名如故

  燕国汉置孝昭改为广阳郡统县十(晋书地理志)

  石勒于蓟置幽州于州置燕郡(太平寰宇记)

  穆帝永和六年燕王俊击赵拔蓟徙都之(通鉴纲目)

  后魏为幽州治

  幽州治蓟城燕郡领县五蓟广阳良乡军都安城
卷十三 第 15a 页 WYG0504-0211c.png
(魏书地形志)

  北齐置东北道大行台后周改置总管府

  北齐于州置东北道行台后周改立总管府于州
(太平寰宇记)

  隋开皇三年废燕郡置幽州总管府如故大业三年
废幽州改置涿郡

  涿郡统县九(隋书地理志)

  后周改置燕范阳二郡隋开皇三年废郡所领县
卷十三 第 15b 页 WYG0504-0211d.png
属州大业三年罢州以其地并入涿郡(太平寰宇记)
按文献通考开皇三年废郡以州治民大业三
年改州为郡盖后周以前之州乃统郡之州犹
今之布政司隋以后之州乃统县之州与今之
各府同

  唐武德元年复为幽州仍置总管府六年改大总管
府七年改大都督府

  高祖改郡为州太守为刺史又置都督府以治之
卷十三 第 16a 页 WYG0504-0212a.png
(唐书地理志)

  武德初边要之地置总管以统军七年改总管曰
都督总十州者曰大都督(唐书百官志)

  贞观元年属河北道

  河北道幽为析木津分(唐书地理志)

  十道四曰河北(唐六典)

  开元二年置幽州节度使天宝元年更州为范阳郡
幽州节度使为范阳节度使乾元元年复改郡为幽
卷十三 第 16b 页 WYG0504-0212b.png


  幽州范阳郡大都督府本涿郡天宝元年更名(唐书
地理志)

  开元元年幽州置防禦大使二年置幽州节度诸
州军管内经略镇守大使治幽州天宝元年更幽
州节度使为范阳节度使宝应元年范阳节度使
复为幽州节度使又兼卢龙节度使(唐书方镇表)

  乾宁中为刘仁恭地

卷十三 第 17a 页 WYG0504-0212c.png
  梁初别为十一国北有燕刘仁恭(地理通释)

  五代后唐仍为幽州

  庄宗初起并代取幽沧有州三十五其后合一百
二十三州以为唐(五代史职方考)

  晋天福中入于辽

  石氏入立献十有六州于契丹(五代史职方考)

  会同元年改幽州为幽都府升为南京

  天显十年以幽州为南京改天显十年为会同元
卷十三 第 17b 页 WYG0504-0212d.png
(五代史附录)

  开泰元年改南京为燕京幽都府为析津府属南京


  南京析津府太宗升为南京又曰燕京府曰幽都
军号卢龙开泰元年落军额统州六县十一析津
县宛平县昌平县良乡县潞县安次县永清县武
清县香河县玉河县漷阴县顺州怀柔县檀州密
云县行唐县涿州范阳县固安县新城县归义县
卷十三 第 18a 页 WYG0504-0213a.png
易州易县涞水县容城县蓟州渔阳县三河县玉
田县景州遵化县(辽史地理志)

  中都路辽会同元年为南京开泰元年号燕京大
兴府辽会同元年府曰幽都仍号卢龙军开泰元
年更为永安析津府(金史地理志)

  保大末入于金天辅七年入于宋

  天辅七年二月诏平州官与宋使同分割所与燕
京六州之地(金史太祖纪)

卷十三 第 18b 页 WYG0504-0213b.png
  宣和五年为燕山府属燕山路

  宣和四年十月改燕京为燕山府涿易八州并赐
名五年正月以王安中为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
抚使知燕山府四月癸巳金遣杨璞以燕京涿易
檀顺景蓟州来归庚子童贯蔡攸入燕(宋史徽宗记)

  寻仍入金天会三年仍曰燕京析津府七年属河北
东路贞元元年改燕京为圣都寻改中都析津府为
大兴府建都焉

卷十三 第 19a 页 WYG0504-0213c.png
  天德三年诏迁都燕京贞元元年改燕京为中都
府曰大兴(金史海陵记)

  贞元元年以燕乃列国之名不当为京师号遂改
为中都大兴府天会七年属河北东路县十大兴
宛平安次漷阴永清宝坻香河昌平武清良乡镇
一广阳(金史地理志)

  元太祖十年为燕京路总管大兴府至元元年改燕
京为中都大兴府仍旧定都之九年改中都为大都
卷十三 第 19b 页 WYG0504-0213d.png
二十一年改大兴府为大都路总管府直隶中书省
大都路太祖十年克燕初为燕京路总管大兴府
世祖至元元年中书省臣言燕京分立省部乞正
名遂改中都其大兴府仍旧四年始于中都之东
北置今城而迁都焉九年改大都十九年置留守
司二十一年置大都路总管府领县六州十州领
十六县县六大兴宛平良乡永清宝坻昌平州十
涿州领范阳房山霸州领益津文安大城保定通
卷十三 第 20a 页 WYG0504-0214a.png
州领潞县三河蓟州领渔阳丰润玉田遵化平谷
漷州领香河武清顺州檀州东安州固安州龙庆
州领怀来(元史地理志)

  明洪武元年八月改大都路为北平府九月置大都
督分府于此十月隶山东行省二年三月置北平行
省以北平府隶焉九年改北平行省为北平承宣布
政使司永乐元年正月以北平为北京称行在改北
平府为顺天府

卷十三 第 20b 页 WYG0504-0214b.png
  洪武元年八月壬午诏改大都路为北平府九月
壬寅置大都督分府于北平十月庚寅以北平府
隶山东二年三月癸丑置北平行省先北平之府
州县隶山东者皆复其旧(明太祖实录)

  永乐元年正月辛卯制以北平为北京庚戌改北
平府为顺天府(明成祖实录)

  顺天府领州五县二十二大兴县宛平县良乡县
固安县永清县东安县香河县通州三河县武清
卷十三 第 21a 页 WYG0504-0214c.png
县漷县宝坻县昌平州顺义县密云县怀柔县涿
州房山县霸州文安县大城县保定县蓟州玉田
县丰润县遵化县平谷县(明统志)

  本朝顺治初裁漷县入通州康熙十五年升遵化县为
州领州六县二十统于顺天府尹并属布政司而以
霸昌通永二道分辖焉

  按旧分大兴宛平霸州保定文安大城涿州房
山良乡固安昌平州顺义怀柔密云永清东安
卷十三 第 21b 页 WYG0504-0214d.png
香河属霸昌道通州三河武清宝坻蓟州遵化
州平谷丰润玉田属通永道雍正四年以通永
道专司河务通州三河等州县并属霸昌道而
以丰润玉田二县分属永平府九年改宝坻县
之梁城所为宁河县十一年置热河承德州十
二年仍以通州三河等七州县分属通永道今
领州七县十九

  大兴县

卷十三 第 22a 页 WYG0504-0215a.png
  周初蓟国春秋时为燕国都秦置蓟县属上谷郡
汉初为燕国都昭帝元凤元年置广阳郡治此宣
帝本始元年更为国光武省并上谷永平八年复
置广阳郡治三国魏为幽州燕国治晋因之后魏
为幽州燕郡治北齐周因之隋开皇初废燕郡为
幽州大业初废幽州为涿郡治唐为幽州范阳郡
治属河北道晋天福初入辽改曰蓟北县会同元
年改为南京幽都府治开泰元年改府为析津府
卷十三 第 22b 页 WYG0504-0215b.png
县为析津县为燕京治仍属南京道保大末入于
金寻入宋为燕山府治宣和七年仍入金贞元元
年改燕山府为大兴府二年改析津县为大兴县
元至元九年为大都路治明洪武初为北平府治
永乐七年为顺天府治

  本朝因之

  宛平县

  汉蓟县地隋置辽西郡以处降人唐武德元年改
卷十三 第 23a 页 WYG0504-0215c.png
曰燕州六年迁于幽州城开元二十五年徙治幽
州北桃谷山天宝元年曰归德郡建中二年废郡
为幽都县晋天福初入辽开泰元年改为宛平县
属南京道析津府金为大兴府治元为大都路治
明初为北平府治永乐七年改为顺天府治

  本朝因之

  良乡县

  汉置广阳县属广阳国后汉因之晋属范阳国后
卷十三 第 23b 页 WYG0504-0215d.png
魏属燕郡北齐省入蓟县唐为良乡县地五代唐
长兴三年始移良乡县来治属幽州晋天福中入
于辽属燕京析津府保大末入于金寻入宋属燕
山府宣和七年仍入金属大兴府元属大都路明
初属北平府寻属顺天府

  本朝因之

  固安县

  汉置方城县属广阳国后汉属涿郡晋属范阳国
卷十三 第 24a 页 WYG0504-0216a.png
后魏属范阳郡齐废隋开皇六年改置固安县属
幽州寻属涿郡唐武德四年属北义州贞观元年
属幽州大历四年改属涿州晋天福中入于辽属
燕京析津府保大末入于金寻入宋属涿州寻仍
入金属涿州隶中都路元宪宗九年改属霸州又
改属大兴府中统四年升为州明洪武元年改州
为县属北平府永乐元年属顺天府

  本朝因之

卷十三 第 24b 页 WYG0504-0216b.png
  永清县

  汉益昌县地晋以后为安治方城二县地唐如意
元年分安次置武隆县属幽州景云元年改曰会
昌天宝元年又改曰永清五代晋天福初入辽属
析津府保大末入于金寻入宋属燕山府宣和七
年仍入金属大兴府元属大都路明初属北平府
后属顺天府

  本朝因之

卷十三 第 25a 页 WYG0504-0216c.png
  东安县

  汉置安次县属渤海郡后汉属广阳郡晋属燕国
后魏为安城县仍属燕郡隋复曰安次县属涿郡
唐属幽州晋天福中入于辽仍曰安次县保大末
入于金寻入宋属燕山府寻仍入金属大兴府元
太宗七年改属霸州中统四年升为东安州属大
都路明洪武九年改为东安县属北平府后属顺
天府

卷十三 第 25b 页 WYG0504-0216d.png
  本朝因之

  香河县

  唐武清县地辽于县之孙村置香河县属析津府
保大末入于金寻入宋宣和中赐名清化寻仍入
金属大兴府元初因之后属漷州明洪武十年省
县入漷州十三年复置后属顺天府

  本朝因之

  通州

卷十三 第 26a 页 WYG0504-0217a.png
  汉置潞县属渔阳郡晋属燕国后魏仍属渔阳郡
后为郡治隋开皇初郡废属涿郡唐武德二年置
元州贞观初州废仍属幽州辽因之金天德三年
于县置通州属大兴府元属大都路明初以州治
潞县省入属北平府后属顺天府

  本朝顺治九年省漷县入州仍属顺天府

  三河县

  汉潞县地唐武德二年析置临泃县属元州贞观
卷十三 第 26b 页 WYG0504-0217b.png
初废开元四年析潞县置三河县属幽州十八年
改属蓟州五代初废后唐长兴三年复置晋天福
中属于辽属蓟州尚武军保大末入于金寻入宋
宣和五年属广川郡七年仍入金天德三年升潞
县为通州以县隶焉元因之属大都路明属顺天
府通州

  本朝因之

  武清县

卷十三 第 27a 页 WYG0504-0217c.png
  汉置泉州县属渔阳郡晋属燕国后魏太平真君
七年为渔阳郡治隋属涿郡唐属幽州天宝初置
武清县晋天福中入于辽属析津府保大末入于
金寻入宋宣和五年属燕山府七年仍入金属大
兴府元至元十三年改属漷州明初改隶通州后
属顺天府通州

  本朝因之

  宝坻县

卷十三 第 27b 页 WYG0504-0217d.png
  汉泉州县地唐为武清县地辽为香河县地金大
定十二年以新仓镇置宝坻县承安三年升置盈
州为大兴府支郡以香河武清隶焉寻废州仍为
县元属大都路明洪武十年改隶通州后属顺天
府通州

  本朝因之

  宁河县

  本宝坻县梁城所地

卷十三 第 28a 页 WYG0504-0218a.png
  本朝雍正九年置县属顺天府

  昌平州

  汉置昌平军都二县皆属上谷郡后汉改属广阳
郡晋属燕国后魏初省昌平入军都属燕郡天平
中于军都城置东燕州及昌平郡昌平县北齐因
之后周州郡俱废寻又置平昌郡隋初郡废县属
幽州大业初属涿郡唐亦属幽州石晋时入于辽
属析津府保大末入于金寻入宋属燕山府宣和
卷十三 第 28b 页 WYG0504-0218b.png
七年仍入金属大兴府元属大都路明初属北平
府永乐中属顺天府正德元年升为昌平州旋罢
八年复升为州

  本朝因之

  顺义县

  汉置狐奴县属渔阳郡晋属燕国后魏废唐开元
二十五年移置燕州来治天宝初曰归德郡乾元
初复曰燕州建中二年省燕州后改为顺州五代
卷十三 第 29a 页 WYG0504-0218c.png
晋天福初入辽仍曰顺州置归化军保大末入于
金寻入宋宣和五年赐名顺兴郡寻仍入金复曰
顺州置温阳县元废县存州明洪武元年废州改
置顺义县属北平府后属顺天府正德八年属顺
天府昌平州

  本朝因之

  密云县

  战国燕置渔阳郡汉兼置渔阳县为郡治三国魏
卷十三 第 29b 页 WYG0504-0218d.png
郡废晋并废县后魏复置渔阳县属渔阳郡又分
置密云县属密云郡治白檀北齐省渔阳县入密
云隋以密云县属安乐郡唐武德元年于县置檀
州天宝初曰密云郡乾元初复曰檀州属河北道
五代晋天福初入辽曰檀州武威军属南京道保
大末入于金寻入宋赐名横山郡升镇远军节度
七年仍入金废州以县属顺州隶中都路后复为
檀州以密云县并入元因之属大都路明洪武元
卷十三 第 30a 页 WYG0504-0219a.png
年十二月改州为密云县属顺天府正德中改属
昌平州

  本朝因之

  怀柔县

  汉渔阳县地唐初为密云昌平二县地贞观二十
二年置弹汗州开元四年改曰归顺州治怀柔县
天宝初曰归化郡乾元初复为归顺州辽州以县
属顺州保大末入于金寻入宋隶顺兴郡后仍入
卷十三 第 30b 页 WYG0504-0219b.png
金明昌六年更名温阳元废明洪武元年十一月
并入檀州十三年十一月复置属北平府后属顺
天府正德中改属昌平府

  本朝因之

  涿州

  秦上谷郡地汉高帝六年置涿县并置涿郡治焉
后汉属幽州三国魏黄初中改为范阳郡晋为范
阳国后魏仍为范阳郡后齐后周因之隋开皇初
卷十三 第 31a 页 WYG0504-0219c.png
废郡属幽州大业初属涿郡唐武德元年废郡属
幽州大历四年析幽州置涿州五代晋天福中入
于辽仍曰涿州置永泰军属析津府保大末入于
金寻入宋赐郡名曰涿水升为威行军节度七年
入于金仍为涿州属中都路元太宗八年升为涿
州路中统四年复为涿州属大都路明洪武初省
范阳县入州属北平府寻属顺天府

  本朝因之

卷十三 第 31b 页 WYG0504-0219d.png
  房山县

  汉置良乡县属涿郡晋属范阳国后魏属燕郡北
齐省入蓟县寻复置隋属涿郡唐属幽州圣历元
年改为固节县神龙初复曰良乡五代唐时徙废
金大定二十九年置万宁县以奉山陵明昌二年
更名曰奉先属涿州至元二十七年又改曰房山
仍属涿州明属顺天府涿州

  本朝因之

卷十三 第 32a 页 WYG0504-0220a.png
  霸州

  汉置益昌县属涿郡后汉废为安次县地唐为永
清县地五代晋天福入于辽周显德六年取益津
关置霸州仍置永清县为州治以鄚之文安瀛州
之大城来属宋景祐二年废永清县入文安政和
三年赐名永清郡属河北东路金大定二十九年
创置益津县为州治贞元二年属中都路元亦曰
霸州中统四年省州治益津县入州至元二年复
卷十三 第 32b 页 WYG0504-0220b.png
置明洪武初省益津县入州属北平府后属顺天


  本朝因之

  文安县

  汉置文安县属渤海郡后汉属河间国晋属章武
国后魏属章武郡隋属河间郡唐初为瀛州景云
二年改属莫州五代周显德六年割属霸州宋景
祐初移入州郭皇祐初复还故地仍属霸州金属
卷十三 第 33a 页 WYG0504-0220c.png
霸州隶大兴府元属霸州隶大都路明属顺天府
霸州

  本朝因之

  大城县

  汉置东平舒县属渤海郡后汉属河间国晋于县
置章武国后魏曰平舒仍为章武郡治隋开皇初
郡废属河间郡唐武德四年属景州贞观元年还
属瀛州五代晋天福初入于辽周显德六年收复
卷十三 第 33b 页 WYG0504-0220d.png
改曰大城属霸州宋属霸州隶河北东路金属霸
州隶大兴府元属霸州隶大都路明属顺天府霸


  本朝因之

  保定县

  汉涿郡易县地唐为归义县地宋初为归信县地
太平兴国六年以涿州新镇建平戎军景德元年
改为保定军景祐元年析霸州文安大城二县五
卷十三 第 34a 页 WYG0504-0221a.png
百户隶军宣和七年废保定军为保定县隶莫州
知县事仍兼军使寻依旧金复为县属雄州元至
元二年省入益津县四年复仍属霸州明洪武七
年省入霸州十三年复置县后属顺天府霸州

  本朝因之

  蓟州

  春秋山戎无终子国秦置无终县属右北平郡汉
因之晋属北平郡后魏改属渔阳郡晋开皇十六
卷十三 第 34b 页 WYG0504-0221b.png
年徙置元州于此兼置总管府大业初府罢寻改
置渔阳郡唐武德初郡废属幽州开元十八年始
析置蓟州天宝初曰渔阳郡乾元初复曰蓟州属
河北道五代晋天福初入辽曰蓟州置尚武军保
大末入于金寻入宋赐郡名曰广川宣和七年仍
入金置渔阳县为蓟州治属中都路元太祖十年
定其地属大都路明洪武初仍为蓟州以州治渔
阳县省入复属顺天府

卷十三 第 35a 页 WYG0504-0221c.png
  本朝因之

  平谷县

  汉置平谷县属渔阳郡后汉及三国魏皆因之晋
省后复置唐为渔阳县金置平峪县元至元二年
省入渔阳郡十三年复置平谷县明洪武十年省
平谷县入三河县十三年复置平谷县仍属顺天
府蓟州

  本朝因之

卷十三 第 35b 页 WYG0504-0221d.png
  遵化州

  汉置俊靡县属右北平郡唐为玉田县地五代唐
始置遵化县辽重熙中于县置景州清安军保大
末入于宋赐名滦州郡寻入金废州仍曰遵化县
属蓟州元因之隶大都路明属顺天府蓟州

  本朝初因之康熙十五年以

  陵寝所在

  特旨升县为州属顺天府

卷十三 第 36a 页 WYG0504-0222a.png
  永平府

  禹贡冀州之域商孤竹国为幽州地春秋为肥子国
应邵曰肥子奔燕燕封于此也(汉书地理志注)

  平州春秋时山戎肥子二国地(文献通考)

  战国属燕秦为右北平辽西二郡境汉于辽西郡置
肥如县后汉及晋因之后魏于肥如县置平州

  辽西郡肥如(汉书地理志)

  平州治肥如城(魏书地形志)

卷十三 第 36b 页 WYG0504-0222b.png
  领辽西郡

  汉末公孙度自称平州牧取襄平县为名在今奉
天府辽阳州魏晋置平州治昌黎在口外旧大宁
卫界皆非后魏之平州十六国春秋后燕慕容懿
以令支降魏魏以为平州牧时晋义熙三年魏天
赐四年盖自是始移平州于今府界又魏书冯文
通傅子崇镇肥如来降世祖遣李继持节拜崇领
幽平二州牧封辽西王盖自是肥如始有平州之
卷十三 第 37a 页 WYG0504-0222c.png
名即今卢龙县也

  又分置北平郡

  平州领郡二辽西郡领县三肥如阳乐海阳北平
郡领县二朝鲜新昌(魏书地形志)

  后齐省辽西郡入北平郡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复
置北平郡唐武德二年复曰平州

  隋为北平郡武德二年改为平州(旧唐书地理志)

  天宝初仍曰北平郡乾元初复曰平州属河北道
卷十三 第 37b 页 WYG0504-0222d.png
天宝元年改为北平郡乾元元年复为平州(旧唐书地
理志)

  后唐同光初入于辽置辽兴军节度属南京道
平州辽兴军太祖天赞二年以定州俘户错置其
(辽史地理志)

  唐末刘仁恭以遗契丹后唐庄宗取之后复入契
丹契丹改平州为辽兴府以营滦二州隶之号为
平州路(文献通考)

卷十三 第 38a 页 WYG0504-0223a.png
  保大三年入于金天辅七年二月建为南京

  天辅七年以燕西地与宋遂以平州为南京(金史地理
志)

  寻入于宋宣和五年建泰宁军

  宣和五年辽将张觉据州来降(宋史地理志)

  金人闻觉叛遣栋摩将三千骑来讨觉拒之营州
栋摩不交锋而退觉遂妄以大捷闻朝廷建平州
为泰宁军拜觉节度使(宋史张觉传)

卷十三 第 38b 页 WYG0504-0223b.png
  寻仍入金

  宣和五年六月辽人张觉以平州来附十一月金
取平州(宋史徽宗纪)

  天会四年复为平州

  天会四年九月复以南京为平州(金史太宗纪)

  置兴平军节度贞祐三年侨置临潢府

  临潢府贞祐三年四月尝侨置于平州(金史地理志)

  四年入蒙古元太祖十年改兴平府中统元年升平
卷十三 第 39a 页 WYG0504-0223c.png
滦路置总管府大德四年改曰永平路属中书省
大德四年以水患改永平路(元史地理志)

  明洪武初曰平滦府属山东行省明年改隶北平布
政司四年又改曰永平府永乐十八年直隶京师

  本朝因之领州一县五雍正三年以顺天府之玉田丰
润二县属焉领州一县七

  卢龙县

  商孤竹国春秋为肥子国汉置肥如县属辽西郡
卷十三 第 39b 页 WYG0504-0223d.png
魏晋因之后魏延和初于此置平州为辽西郡治
又侨置新昌县为北平郡属北齐废辽西郡并所
领海阳县入肥如隋开皇六年又省肥如入新昌
十八年改新昌曰卢龙大业初置北平郡唐武德
二年改北平郡为平州领临渝肥如二县其年自
临渝移治肥如改为卢龙县复开皇旧名辽因之
保大末入于金为南京寻入宋属泰宁军寻又入
金天会四年为平州兴平军治元为永平路治明
卷十三 第 40a 页 WYG0504-0224a.png
为永平府治

  本朝因之

  迁安县

  春秋山戎令支国汉置令支县属辽西郡后汉因
之晋初没于鲜卑为辽西郡治后魏真君八年省
入阳乐后为卢龙县地五代时入契丹以所俘安
喜县民置安喜县属平州金大定七年改曰迁安
仍属平州元至元二年省入卢龙后复置属永平
卷十三 第 40b 页 WYG0504-0224b.png
路明属永平府

  本朝因之

  抚宁县

  汉临渝县属辽西郡晋省为肥如县地隋为卢龙
县地隋末复置临渝县为北平郡治唐武德二年
改为平州自临渝移治肥如改为卢龙县又增置
抚宁县七年二县俱省贞观十五年于故临渝县
置临渝属平州万岁通天二年改曰石城五代初
卷十三 第 41a 页 WYG0504-0224c.png
入契丹徙置石城于县南五十里以就盐官金大
定二十九年以新安镇置抚宁县属平州元至元
二年省入昌黎县三年复置四年复省七年复置
属永平路明属永平府

  本朝因之

  昌黎县

  汉参县属辽西郡后汉省入临渝晋以后为海阳
县地隋唐为卢龙县地后侨置营州柳城县五代
卷十三 第 41b 页 WYG0504-0224d.png
时入契丹以所俘定州民置营州邻海军并置县
曰广宁金皇统二年废营州以县属平州大定二
十九年以与广宁府重改曰昌黎元至元二年省
抚宁海山入昌黎三年复置抚宁四年又以抚宁
海山俱入昌黎七年复置抚宁仍省昌黎海山入
抚宁十二年复置昌黎以属滦州并海山入焉寻
属永平路明属永平府

  本朝因之

卷十三 第 42a 页 WYG0504-0225a.png
  滦州

  古孤竹国战国属燕汉置海阳县属辽西郡晋魏
皆因之北齐省入肥如隋唐为卢龙县地五代时
入契丹始析置滦州永安军属平州后又置义丰
县为州治金仍曰滦州天辅七年置永安军节度
使属中都路元属永平路明初以州治义丰县省
入属永平府

  本朝因之

卷十三 第 42b 页 WYG0504-0225b.png
  乐亭县

  汉骊成县属右北平郡后汉省唐为石城县地金
大定末置乐亭县属滦州元初尝于县置漠州寻
废复为乐亭县隶永平路滦州明隶永平府滦州

  本朝因之

  玉田县

  春秋无终子国汉为无终县地隋为渔阳郡治唐
武德二年自无终徙渔阳郡于潞置元州领潞渔
卷十三 第 43a 页 WYG0504-0225c.png
阳又分置无终县贞观元年省乾封二年复置县
属幽州万岁通天二年始改为玉田县神龙元年
改属营州开元四年还属幽州八年复属营州十
一年又属幽州十八年属蓟州辽因之宋宣和四
年金以蓟州来归六年于县建经州七年入于金
仍属蓟州元因之明初隶北平府蓟州永乐二年
隶顺天府蓟州

  本朝因之雍正三年改属永平府

卷十三 第 43b 页 WYG0504-0225d.png
  丰润县

  汉土垠徐无二县皆属右北平郡后汉移郡治土
垠晋移郡治徐无后魏郡废二县皆属渔阳郡北
齐废土垠后周又省徐无入无终唐为玉田县地
金泰和中置丰润县大安初改润曰闰属蓟州元
至元二年省入玉田四年以路当冲要复置明洪
武初复改闰曰润

  本朝康熙十五年改属遵化州隶顺天府雍正三年改

卷十三 第 44a 页 WYG0504-0226a.png
  属永平府

  保定府

  古冀州之域有虞分属幽州禹贡仍属冀州周属幽
州春秋战国属燕赵秦属上谷钜鹿二郡汉为涿钜
鹿二郡及中山并信都国地分属幽冀二州

  涿郡属幽州钜鹿郡中山国信都国属冀州(汉书地理
志)

  后汉为涿钜鹿二郡及中山河间安平三国地
卷十三 第 44b 页 WYG0504-0226b.png
涿郡幽州刺史部钜鹿郡中山国安平国河间国
冀州刺史部(后汉书郡国志)

  晋为范阳钜鹿中山河间博陵高阳六国地

  幽州范阳国冀州钜鹿国河间国高阳国博陵郡
中山国(晋书地理志)

  后魏为高阳范阳钜鹿中山博陵北平昌黎辽东乐
良九郡地分属瀛幽定南营四州

  定州领中山郡钜鹿郡博陵郡北平郡瀛州领高
卷十三 第 45a 页 WYG0504-0226c.png
阳郡幽州领范阳郡南营州领昌黎郡辽东郡乐
良郡(魏书地形志)

  齐属东北道行台周属幽州总管隋属河间上谷博
陵信都四郡唐为莫涿易瀛定深祁七州地皆属河
北道

  祁州本唐定州地分建(文献通考)

  五代晋天福初割属辽置泰州开运二年收复州寻
废仍为莫州地周分置雄州宋建隆元年始分莫州
卷十三 第 45b 页 WYG0504-0226d.png
地置保塞军

  按今府基址实始于此

  太平兴国六年升为保州

  以穆宗三陵及族属在此析易州满城南境升为
保州治保塞县(旧志)

  政和三年赐名清苑郡又分置广信安肃永宁顺安
北平五军与深祁雄定四州及中山府分属河北东
西路

卷十三 第 46a 页 WYG0504-0227a.png
  按宋史雄州属河北东路中山府深州祁州保
州定州北平军安肃军永宁军广信军顺安军
属河北西路

  其涿易二州地则入辽属南京道

  南京契丹又改号燕京金灭契丹以燕京及涿易
檀顺景蓟六州二十四县来归宣和五年改为燕
山府(宋史地理志)

  金天会七年于保州置顺天军节度使隶河北东路
卷十三 第 46b 页 WYG0504-0227b.png
又增置遂安肃蠡安完五州与涿易雄深祁五州及
中山府分属中都河北东西路

  易州涿州雄州保州安州遂州安肃州属中都路
蠡州深州属河北东路中山府完州祁州属河北
西路贞祐二年移保州顺天军属中都路海陵仍
赐名清苑郡(金史地理志)

  元太宗十一年始升顺天军为顺天路置总管府至
元十二年改为保定路领易祁雄安遂安肃完七州
卷十三 第 47a 页 WYG0504-0227c.png
蠡州属正定路俱隶中书省明洪武元年改保定府
隶北平行中书省七年隶北平布政使司永乐中建
北京于北平遂为直隶保定府

  本朝顺治初移置巡抚于保定康熙八年设守道巡道
各一员雍正二年以巡抚为总督二年以守道为布
政司巡道为按察司十二年以易州为直隶州分涞
水属之改深泽属定州今领州二县十六

  清苑县

卷十三 第 47b 页 WYG0504-0227d.png
  汉置乐乡县属信都国又置樊舆广望二县属涿
郡后汉皆省入北新城晋复置樊舆乐乡县寻省
入北新城属高阳国后魏太和初分新城置清苑
县复置乐乡县改樊舆曰扶舆又析置永宁县为
今满城县界俱属高阳郡北齐复曰樊舆同北新
城清苑乐乡三县省入永宁仍改曰乐乡隋开皇
中又改曰清苑属河间郡唐武德初属满州贞观
元年改属瀛州景云二年改属莫州五代晋初入
卷十三 第 48a 页 WYG0504-0228a.png
契丹置泰州开运二年克复仍废为清苑县宋建
隆初于县置保塞军太平兴国初置保州仍改县
曰保塞为州治金大定中复曰清苑元为保定路
治明为保定府治

  本朝因之

  满城县

  汉置北平县属中山国后汉晋因之后魏孝昌中
属北平郡兴和二年分置永乐县属南营州乐良
卷十三 第 48b 页 WYG0504-0228b.png
郡北齐属昌黎郡后周省永乐改北平曰永乐隋
属上谷郡唐属易州天宝元年改曰满城五代晋
天福初入契丹属泰州开运初还属晋徙泰州治
此寻州废仍属易州宋初因之太平兴国中省南
境入保塞县金大定二十八年复置满城县属保
州元属保定路明属保定府

  本朝因之

  安肃县

卷十三 第 49a 页 WYG0504-0228c.png
  战国时燕武遂地汉置北新城县属中山国后汉
属涿郡晋属高阳国后魏曰新城属高阳郡永熙
二年置南营州领五郡十一县改新城曰新昌属
辽东郡北齐惟留昌黎郡领新昌县隋开皇元年
州移二年郡废十八年改新昌曰遂城属上谷郡
唐属易州五代周分置梁门口寨宋太平兴国六
年以遂城县置威卤军又以梁门砦置静戎军并
置静戎县为治景德元年改威卤为广信军改静
卷十三 第 49b 页 WYG0504-0228d.png
戎为安肃军宣和七年废安肃军为安肃县寻复
为军仍治安肃县金天会七年改广信军为遂州
安肃军为徐州天德三年改徐州为安肃州徐郡
军大定后降为刺郡废军治安肃县贞元二年号
遂州为龙山郡泰和四年废遂州为遂城县属保
州贞祐二年复置遂州元至元二年省入安肃州
后复置遂州属保定路明初废遂州入安肃州洪
武六年又废安肃州为安肃县仍属保定府

卷十三 第 50a 页 WYG0504-0229a.png
  本朝因之

  定兴县

  秦置范阳县汉属涿郡后汉为范阳侯国仍属涿
郡晋属范阳国后魏属范阳郡隋开皇初改曰遒
县属上谷郡唐初废入易县五代及宋因之金大
定六年始改置定兴县属涿州元属易州明洪武
六年改属保定府

  本朝因之

卷十三 第 50b 页 WYG0504-0229b.png
  新城县

  战国时燕督亢陂汉置新昌县为侯国属涿郡后
汉省唐大历四年分固安县地复置新昌县太和
六年又析置新城县皆属涿州五代晋入于契丹
分界于此宋宣和四年改曰威城金复曰新城元
太宗二年改新泰州七年复为新城县属大都路
十一年属顺天路至元二年属雄州十年属大都
二十三年复属雄州洪武六年改属保定府

卷十三 第 51a 页 WYG0504-0229c.png
  本朝因之

  唐县

  春秋燕唐邑战国属中山汉置唐县属中山国后
汉及晋因之后魏属中山郡北齐省入安喜县隋
开皇十六年复置属博陵郡唐属定州五代梁开
平三年改曰中山后唐同光初复故晋改曰博陵
汉初复故宋属中山府金因之元属保定路明属
保定府

卷十三 第 51b 页 WYG0504-0229d.png
  本朝因之

  博野县

  汉置蠡吾县属涿郡后汉为侯国属中山国晋属
高阳国后魏属高阳郡北齐废蠡吾县入博野元
至元三年省博野入蠡州三十一年复置博野县
属保定路明洪武元年迁治故蠡吾县界属祁州
六年直隶保定府

  本朝因之

卷十三 第 52a 页 WYG0504-0230a.png
  庆都县

  战国赵庆都邑汉置望都县属中山国后汉及晋
因之后魏初属中山郡孝昌中属北平郡后齐郡
废省入北平县隋开皇六年复置望都县大业初
废唐武德四年复置属定州五代因之宋属中山
府金改曰庆都县元初属正定府太宗十一年改
属保定路明属保定府

  本朝因之

卷十三 第 52b 页 WYG0504-0230b.png
  容城县

  汉置容城县属涿郡后汉省入遒县晋复置容城
县属范阳国后罢后魏太和中复置属范阳郡北
齐天保七年省入范阳隋开皇元年改范阳为遒
县唐武德五年于县置北义州贞观元年州废县
属易州圣历二年改曰全忠神龙中仍曰遒县天
宝元年复曰容城五代晋天福初入契丹仍属易
州周显德六年亦置容城县割属雄州寻废宋建
卷十三 第 53a 页 WYG0504-0230c.png
隆四年复置仍属雄州金泰和八年割属安州贞
祐三年改属安肃州后属雄州元仍属雄州隶保
定路明初省入雄县洪武十四年复置属保定府

  本朝因之

  完县

  战国燕曲逆邑汉置曲逆县属中山国后汉章和
二年改曰蒲阴晋因之后魏初属中山郡孝昌中
分置北平郡以蒲阴属焉北齐郡废省蒲阴置北
卷十三 第 53b 页 WYG0504-0230d.png
平县仍属中山郡隋属博陵郡唐属定州万岁通
天二年改曰徇忠神龙元年复曰北平五代唐长
兴三年改曰燕平宋初复故庆历二年置北平军
金改曰永平属中山府贞祐二年升为完州元至
元二年废州为永平县寻复为完州属保定路明
洪武二年废州为完县属保定府

  本朝因之

  蠡县

卷十三 第 54a 页 WYG0504-0231a.png
  汉置陆成县属中山国后汉省入蠡吾本初元年
改置博陵县并置郡汉末郡废以县入安平国晋
秦始元年改县曰博陆并置高阳国治焉后魏改
县曰博野属高阳郡隋属河间郡唐武德四年属
满州五年以县置蠡州八年州废县还故属九年
复置贞观元年又废县属瀛州永泰中改属深州
元和十年复隶瀛州后又属深州五代周显德二
年改属定州宋雍熙四年以县置宁边军景德元
卷十三 第 54b 页 WYG0504-0231b.png
年改永宁军宣和七年废为博野县寻复故属河
北西路金天会七年升为宁州博野郡天德三年
改为蠡州属河北东路元属正定路至元三年省
博野县入州明洪武二年改隶保定府八年改州
为县

  本朝因之

  雄县

  战国燕易邑汉置易县属涿郡后汉属河间郡晋
卷十三 第 55a 页 WYG0504-0231c.png
曰易城县属河间国后魏复为易县改属高阳郡
高齐天保七年省入鄚县唐武德五年改置归义
县属幽州寻以容城县及幽州之固安归义置北
义州贞观元年县省八年复置归义县属幽州景
云二年隶鄚州是年还隶幽州大历四年改属涿
州五代晋初入契丹周显德六年收复于县置雄
州宋太平兴国中改县曰归信政和三年赐郡名
曰易阳金仍曰雄州天会七年置永定军节度属
卷十三 第 55b 页 WYG0504-0231d.png
河北东路贞元二年属中都路元初军废至元二
十三年以雄州属保定路明洪武初省县入州七
年改州为县

  本朝因之

  祁州

  汉置安国县属中山国后汉因之晋属博陵郡后
汉真君七年并入深泽景明二年复置属博陵郡
北齐废隋开皇六年改置义丰县属博陵郡唐属
卷十三 第 56a 页 WYG0504-0232a.png
定州万岁通天二年改曰立节神龙元年复曰义
丰五代因之宋太平兴国初改曰蒲阴县景德九
年移祁州来治领蒲阴鼓城深泽三县属河北西
路金仍为祁州属河北西路元属保定路明初省
蒲阴县入州属保定府

  本朝因之

  束鹿县

  汉置安定□贳三县皆属钜鹿郡后汉曰鄡省安
卷十三 第 56b 页 WYG0504-0232b.png
定贳县入之晋属赵国后魏曰□仍属钜鹿郡北
齐改为安国隋开皇六年改为安定十八年改曰
鹿城属信都郡唐武德四年属廉州贞观元年改
属深州十七年州废属冀州先天二年又属深州
天宝十五载改曰束鹿五代因之宋初改属镇州
淳化九年还属深州金仍之元至元三年改属祁
州明仍旧

  本朝因之

卷十三 第 57a 页 WYG0504-0232c.png
  安州

  战国燕葛邑汉为涿郡高阳县地隋属河间郡唐
如意元年析河间置武兴县属瀛州长安四年属
易州复属瀛州神龙元年改名唐兴县景云二年
改属鄚州五代晋改曰宜州周显德六年省入鄚
县宋太平兴国七年改置唐兴砦淳化三年建为
顺安军属河北西路金天会七年升军为安州属
河北东路大定二十八年徙治葛城因升葛城为
卷十三 第 57b 页 WYG0504-0232d.png
县泰和八年移州治于渥城以葛城为属县属中
都路元初州还治葛城至元二年省为镇入高阳
后复改安州仍治葛城隶保定路明洪武七年省
葛城县入州仍改州为县十四年复置安州属保
定府

  本朝因之

  高阳县

  战国燕高阳邑汉初置高阳县属涿郡后汉属河
卷十三 第 58a 页 WYG0504-0233a.png
间郡晋泰始元年置高阳国以县属焉后魏为高
阳郡治隋开皇初郡废十六年置满州大业中州
废属河间郡唐武德四年复置满州贞观元年州
废仍属瀛州五代因之宋至道三年以瀛州高阳
属安顺军熙宁六年省为镇八年复为县仍为安
顺军治金天会七年升军为安州复置高阳军大
定二十八年以高阳为属县泰和八年改属莫州
寻复故元属安州明洪武八年并入蠡县十二年
卷十三 第 58b 页 WYG0504-0233b.png
复置永乐后仍隶保定府安州

  本朝因之

  新安县

  汉涿郡容城县地曰浑渥城金泰和四年析置渥
城县八年移安州治于渥城元至元二年州县俱
省改为新安镇入归信县四年割入容城九年置
新安县属保定路明洪武七年省入安州寻复置
属安州

卷十三 第 59a 页 WYG0504-0233c.png
  本朝因之

  河间府

  禹贡冀州之域周为幽兖二州之域春秋为燕齐及
晋东阳地战国燕赵二国之境秦为上谷钜鹿二郡
地汉初为钜鹿涿二郡地文帝二年始分赵地别置
河间国治乐城属冀州

  河间国故汉文帝二年别为国应劭曰在两河之
(汉书地理志注)

卷十三 第 59b 页 WYG0504-0233d.png
  按乐城今献县

  后汉初并入信都和帝永元三年复置为国

  河间郡文帝置世祖省属信都和帝永元三年复
(后汉书郡国志)

  晋因之后魏初为河间郡改属定州太和十一年分
定冀二州置瀛州

  瀛州取瀛海为名(续通典)

  隋开皇初郡废

卷十三 第 60a 页 WYG0504-0234a.png
  隋初废郡置瀛州(文献通考)

  大业初州废复为河间郡

  唐武德四年复曰瀛州

  瀛州隋河间郡武德四年讨平窦建德改为瀛州
(旧唐书地理志)

  天宝元年复曰河间郡乾元元年复曰瀛州属河北


  长庆元年置瀛莫都团练观察使升节度使天复
卷十三 第 60b 页 WYG0504-0234b.png
元年置平营莫等州观察使(唐书方镇表)

  五代晋天福元年地入辽周显德元年收复
瀛州晋以赂契丹周世宗取之属霸州(文献通考)

  宋升为河间府置瀛海军属河北东路
河间郡大观二年升为府赐军额(宋史地理志)

  金为河北东路治置总管府复置瀛海军节度
河间府天会七年置总管府正隆间升为府置瀛
海军节度使后复置总管府(金史地理志)

卷十三 第 61a 页 WYG0504-0234c.png
  元至元二年置河间路总管府直隶中书省明洪武
元年改河间府属河南分省二年改属北平行省九
年属北平布政使司永乐元年直隶京师

  本朝因之领州二县十五雍正三年改府属之天津卫
为州旋又升为直隶州移青县静海二县属之七年
升府属之沧州为直隶州移东光南皮盐山庆云四
县属之九年复升天津州为府置天津县而以青县
静海及沧州南皮盐山庆云共七州县隶之东光县
卷十三 第 61b 页 WYG0504-0234d.png
属河间府今领州一县十

  河间县

  汉置州乡武垣二县俱属涿郡后汉省州乡以武
垣属河间国晋因之后魏太和十一年移河间郡
治武垣又置瀛州于县之赵都军城隋大业初置
河间县为河间郡治省武垣入焉唐武德四年改
为瀛州治五年置武垣县贞观元年省武垣入焉
宋为河间府治金因之元为河间路治明为河间
卷十三 第 62a 页 WYG0504-0235a.png
府治

  本朝因之

  献县

  本汉乐成县为河间国治后汉因之晋曰乐成仍
为国治后魏太和十一年移郡治武垣以县属之
隋开皇十八年改曰广成仁寿元年又改曰乐寿
仍属河间郡大业末窦建德都此唐武德四年建
德平还属瀛州大历中属深州元和十年复隶瀛
卷十三 第 62b 页 WYG0504-0235b.png
州后又改属深州五代因之宋至道三年还属瀛
州金天会七年升为寿州天德三年改曰献州属
河北东路元至元二年废州仍为乐寿县未几复
为州属河间路明初省县入州洪武七年又降州
为献县属河间府

  本朝因之

  阜城县

  汉置阜城县属勃海郡后汉徙废晋复置后魏分
卷十三 第 63a 页 WYG0504-0235c.png
属武邑郡隋开皇九年属观州贞观十七年还属
冀州天祐二年改曰汉阜五代汉复故宋淳化元
年属永静军嘉祐八年省为镇入东光熙宁十年
复置金属景州元因之明洪武七年改属河间府

  本朝因之

  肃宁县

  本汉武垣县地隋唐为河间县地宋雍熙初置平
鲁寨景德二年改为肃宁城金升为县属河间府
卷十三 第 63b 页 WYG0504-0235d.png
元至元二年废为镇入河间县寻复置属河间路
明属河间府

  本朝因之

  任邱县

  本战国燕鄚邑汉置鄚阿陵高郭三县俱属涿郡
后汉省阿陵高郭二县以鄚县属河间国晋因之
后魏及隋属河间郡唐武德四年改属蒲州五年
始分置任邱县属瀛州景云二年于鄚县置鄚州
卷十三 第 64a 页 WYG0504-0236a.png
并领任邱开元十三年改鄚为莫天宝初改州为
文安郡乾元元年复曰莫州属河北道五代晋天
福元年地入辽周显德六年复取之宋熙宁六年
省莫县入任邱移州治之属河北东路金贞祐二
年州县俱废改置莫亭县元初复于莫亭置莫州
并置任邱县属之至元二年州县俱省入河间后
复置属河间路明洪武七年省莫州入任邱属河
间府

卷十三 第 64b 页 WYG0504-0236b.png
  本朝因之

  交河县

  汉置建成成平景成三县皆属勃海郡后汉省建
成景成以成平属河间国晋因之后魏属章武郡
隋开皇十八年改成平曰景城大业初属河间郡
唐武德四年属瀛州贞观元年属沧州大历七年
复旧后隶景州寻又来属宋初因之熙宁六年省
景城为乐寿县地金大定七年始分乐寿置交河
卷十三 第 65a 页 WYG0504-0236c.png
县属献州元至元二年又省入乐寿寻复置明洪
武七年改属河间府

  本朝因之

  宁津县

  本汉东光临乐二县地属勃海郡后汉省临乐晋
置新乐县属乐陵国后魏省隋开皇十六年置胡
苏县属平原郡唐武德四年属观州六年属沧州
仍移州来治贞观元年州还治清池仍以县属观
卷十三 第 65b 页 WYG0504-0236d.png
州十七年又属沧州天宝元年改名临津贞元三
年属景州长庆元年还属沧州二年又属景州太
和四年又属沧州景福元年仍属景州周显德二
年还属沧州宋熙宁六年省入南皮县金改置宁
津县属景州元初属济南路至元二年改属河间
路明属河间府

  本朝因之

  景州

卷十三 第 66a 页 WYG0504-0237a.png
  汉置修县属信都国后汉改属勃海郡晋及后魏
因之隋开皇五年改脩曰蓨仍属信都郡唐武德
四年属观州贞观十七年改属德州永泰元年还
属冀州五代宋因之金始以蓨县属景州元初升
为元州后复为蓨县至元二年自东光移景州来
治属河间路明初省蓨县入州属河间府

  本朝因之

  吴桥县

卷十三 第 66b 页 WYG0504-0237b.png
  本汉安县属平原郡后汉省晋置东安陵县属勃
海郡后魏去东字隋大业初并入东光唐武德四
年复置安陵县属观州贞观十七年属德州景福
元年隶景州寻复属德州宋景祐二年省入将陵
县金始分将陵之吴桥镇置属景州元属河间路
景州明属河间府景州

  本朝因之

  东光县

卷十三 第 67a 页 WYG0504-0237c.png
  本汉置属勃海郡后汉至晋魏仍之东魏移渤海
郡于此隋开皇初郡废九年于县置观州大业初
州废以县属平原郡唐武德四年于弓高置观州
以县属之贞观十七年州废县属沧州贞元三年
又于弓高置景州以县属之长庆元年州废还属
沧州二年又置景州县仍属焉太和四年州废县
还沧州景福元年复置景州县又属天祐五年移
州来治五代周显德二年废景州为定远军属沧
卷十三 第 67b 页 WYG0504-0237d.png
州宋太平兴国六年以军直隶京师景德元年改
曰永静军属河北东路金初仍升为景州大安间
避讳改曰观州元初复曰景州至元二年始移州
治蓨县以东光为属县明属河间府景州

  本朝因之雍正七年升沧州为直隶州移东光属之九
年还属河间府

  故城县

  汉置广川历二县属信都国后汉省历县入广川
卷十三 第 68a 页 WYG0504-0238a.png
属清河国晋改属勃海郡后魏属长乐郡北齐废
入枣强县隋开皇六年复广川县于县东界仁寿
初改名长河属平原郡唐属德州元和四年移长
河县治此十年又移还东界金明昌五年于唐故
长河县置上故城镇元升为故城县属河间路至
元二年并为故城镇是年复置县属景州明属河
间府景州

  本朝因之
卷十三 第 68b 页 WYG0504-0238b.png








  畿辅通志卷十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