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三十六 第 1a 页 WYG0868-051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明梦馀录卷三十六
          吏部左侍郎孙承泽撰
  户部二
  屯田
  万历策衡曰养军而不困民法莫善于屯田国家
  原额屯田八十九万二千七百八十九顷馀今所
  存六十二万七千一百九十七顷馀然增损不一
卷三十六 第 1b 页 WYG0868-0510b.png
  在南京卫所南北直𨽻浙江湖广福建山西河南
  广东广西山西万全陜西云南辽东则有加于昔
  昔为额二十一万一千九百四十四今为额五十
  九万三千九百五十五共增三十八万二千一十
  一唯在京卫所江西四川贵州则损失旧额旧为
  六十八万八百四十五今为六万三千二百四十
  二共失去六十一万七千六百零三顷内四川失
  六十一万七百四十一其最多者矣昔之养军自
卷三十六 第 2a 页 WYG0868-0511a.png
  京卫而外共一百七十一万四千二百八十二今
  之养军为一百二十九万九千一百九十四昔之
  屯粮不可考今之屯粮为四百三十三万五千三
  百七十五石为银九万三千六百一十两除京卫
  外尚有粮四百十五万五千七百四十八石为银
  六万一千五百五十三两京卫之军向亡其籍考
  之先臣奏议大约为四十馀万南卫之军亦不可
  考大约迁鼎以后为额一十二万而京卫屯田旧
卷三十六 第 2b 页 WYG0868-0511b.png
  额不过六千三百三十八顷南卫屯田旧额不过
  九千三百六十八顷即如旧制每分五十亩收正
  馀粮二十四石则京卫亦不过三十万四千二百
  二十四石必不能供四十馀万之众即南卫之四
  十四万九千六百六十四石亦不足供十二万之
  众其取给于馈运也明矣若夫外卫则不然虽曰
  为分不等或百亩或七八十亩然以南卫之法准
  之每分为一由每由田实量尝有七八十亩至寡
卷三十六 第 3a 页 WYG0868-0511c.png
  者亦为六十五亩则所宽即宽于分之内而非分
  有差等也故会典三十五年始定科额每分正粮
  十二石馀粮十二石科额定则粮可准矣屯之众
  虽曰三七四六二八不等而大约为三七是以三
  人耕供七人之食也耕者授粟多故得十二石守
  者授粟寡分得五石一斗四升然此数似不足以
  养且尝总计之外卫昔田八十七万七千八十三
  顷应得一百七十五万四千一百六十六人耕也
卷三十六 第 3b 页 WYG0868-0511d.png
  尽驱其军为屯军亦不可遍况三七乎盖以四川
  之屯田为六十五万九千五百四十五顷而军额
  不过一万四千八百二十二必不能人耕四十五
  顷之地今恶其害已而去其籍法不可考姑置此
  全蜀则昔额止二十一万七千五百三十八顷度
  其粮尚有一千四十四万二千八百十四石除正
  粮外尚有五百二十二万一千四百十二石军除
  三分屯种外尚当有一百二十万人亦非每人四
卷三十六 第 4a 页 WYG0868-0512a.png
  石三斗馀之所能供也然国初之时不闻有转运
  之粟以养军则所以待军之法通缩之故俱可想
  也今折米之银大约每石三钱则今之额减昔之
  额度不过九十万今之军视昔一百二十万之额
  加不过将十万昔何以不加派而自足今何以西
  北岁益年例四百万东南岁有募兵之饷派民徵
  商借盐种种措办而不给窃尝思之非法之弊而
  行法者之弊也屯法之坏一坏于馀粮之免半洪
卷三十六 第 4b 页 WYG0868-0512b.png
  熙行宽大之政命免馀粮六石是捐其半也是时
  大臣违道干誉不能为经远之计夫举天下之军
  藉食于屯一旦失其半何以足军国之需再坏于
  正粮之免盘宣德十年始下此令正统二年率土
  行之不知正粮纳官以时给之可以免贫军之花
  费可以平四时之市价可以操予夺之大柄今免
  其交盘则正粮为应得之物屯产亦遂为固有之
  私典卖迭出顽钝丛生不可收拾端在于此屯粮
卷三十六 第 5a 页 WYG0868-0512c.png
  日亏徵发日甚不取之此必取之彼易欺者民则
  倍徵而不以为苛难制者军遂弃置而不敢问非
  法之平也况取者已竭亦将为不可谁何之人兼
  军受其贫而豪右独享其利乎历朝以来皆知脩
  屯法之善卒未有能举之者徒以疆界难清豪强
  难抑徵催难整耳愚以清疆界莫如严丈量丈量
  则寸壤不可隐故相以丈量犯江南巨室之怒然
  国受其利此左验也抑豪强莫如抚贫弱夺不应
卷三十六 第 5b 页 WYG0868-0512d.png
  得者与应得之人则众心得而祸不煽矣整催徵
  莫如调屯官今各督其卫恃为固有必一以军政
  之法分调贤能等其繁简一有不称置之重典则
  人人凛凛不敢刁恣矣然后复正馀粮二十四石
  之额复上仓交盘之制即以今田等之量其入可
  得粟三千一十万五千四百五十六石除正粮以
  食其十之三尚可得馀粮一千五百五万二千七
  百二十八石今京军额不过十二万南京军额不
卷三十六 第 6a 页 WYG0868-0513a.png
  满四万尽补天下失伍之额不过一百四十六万
  除屯军外不过九十八万馀用其粟大半足以养
  矣截长补短尽取给于此更不烦转输之劳而岁
  有两岁之支苟足九年之蓄则缮险治器皆可取
  给更以其馀设预备之仓补饥荒之缺军有馀食
  民无暴取野无弃土国有积储虽井田复兴内政
  复作不能过也但经理之时向抛荒者未免有牛
  种开浚之费在边外者未免有筑堡防禦之劳然
卷三十六 第 6b 页 WYG0868-0513b.png
  筑堡即所以修边开浚乃所以永利牛种之费止
  在一时苟兼行钱法取之裕如不足烦当宁之虑
  也若夫齐鲁宋卫秦晋燕赵之墟古之膏腴今为
  瘠乡民惰土荒以至于此因而开浚教导使如江
  南无三尺之惰农无尺寸之弃地不过五年可使
  富足此愚所嗫嚅而未敢深言者也
  总理屯务佥都御史方孔照疏窃惟京师者天下
  之本也畿甸富强可以抗天下而制其胜今日者
卷三十六 第 7a 页 WYG0868-0513c.png
  非贫寡之患而均安之难也故术贵变通机惟知
  恤生节两端岂容缓计阜财诘戎宜先自京师始
  请以兵论则诸葛亮减兵省将之意为可师也兵
  未遽减当练土著将未遽省当寄有司今畿甸之
  民差徭太繁钳罗又密涣散仳离实不忍言以职
  所闻每亩约纳粮一百七八十文杂差多至三四
  百文思避无门惟有投献而小民之当户差重叠
  而无告矣即圣恩蠲缓而催徵自如邦本若斯何
卷三十六 第 7b 页 WYG0868-0513d.png
  能泄泄宜严敕京兆尹顺真抚按道府细察民隐
  尽除一切杂差之最苦者力苏重困大家巨室当
  兹患难一体均劳屏绝投献诡寄之风赋役无私
  自然乐业然后并免本户丁徭听其每甲训练乡
  勇一名大县可得六七百人小县可得三四百人
  此皆户籍可稽不同浮募妙选州县正官廉惠勇
  干者以当将帅之任每府则脩举卫政为府标临
  属县以联络之文不妨兼武衔外不妨予京衔小
卷三十六 第 8a 页 WYG0868-0514a.png
  县如残不妨并入中县本县若劲不妨并应邻县
  此所以为固守者大端备矣京营卫屯十有二万
  内堪战者十之二三耳馀为城兵随操无益稍为
  调剂可积馀粮当事既已得人免操各稍通其惫
  卫所军人既充选锋军改为兵军田自在更简舍
  馀原备三十六万之数有充军民二差者免其民
  差可增丁壮每三十丁抽一其馀助丁银作粮大
  约三营与馀丁共练战兵三万所向便能克捷若
卷三十六 第 8b 页 WYG0868-0514b.png
  屯政既裕劲旅渐增此强国所自始也请以食论
  则周官遇荒弛禁和籴之意为可师也圣诏久颁
  保民兴屯二书而效尚未彰者有其时而无其地
  有其地而无其人地请自皇上躬耕耤田之典扩
  而充之凡上林草场诸禁地西北山诸禁水似可
  先之劳之利自三倍其间腴土佳泉不下数千顷
  宜敕该管衙门募屯开种三春一麦便见充盈如
  难其人则营卫之备兵与罪人之赎作皆可招应
卷三十六 第 9a 页 WYG0868-0514c.png
  而来皇上慨然为辇下先矣近臣亲臣勇于倡义
  者但能备本别垦荒芜信行赏格所垦之利仍归
  各姓行之蕃庶榖粟自饶矣秋间御前四十万为
  和籴本诚为至计更宜设法招商宽其𣙜课而后
  各边会通有无不窘盖漕已半耗后运虞阻势如
  草昧创起艰难若复似承平之规远望转输恐不
  能如愿也推行畿内其效逐年而见此富国所自
  始也今光景已逼振举在人伏望敕谕宫府内外
卷三十六 第 9b 页 WYG0868-0514d.png
  一体同心各衙门冗员冗食为公撙节凡一切损
  伤民心破碎民财者尽与釐剔使百姓忘劳而忘
  死民心既得兵政自严冒破自清亲上自切次第
  施为不外于均安和而已矣
  附后唐同光三年闰十二月吏部尚书李琪上疏
  曰臣闻古人有言榖者人之司命地者榖之所生
  人者君之所理有其榖则国力备定其地则人食
  足察其人则徭役均知此三者为国之急务也轩
卷三十六 第 10a 页 WYG0868-0515a.png
  黄以前不可详纪自尧堙洪水禹作司空于是定
  九等之田收什一之税其时户口一千三百馀万
  定垦田约九百二十万顷为太平之盛及殷革夏
  命重立田制每私田十亩种公田一亩水旱同之
  亦什一之义也洎周室立井田之法大约百里之
  国提封万井出车千乘戎马四千匹畿内兵车万
  乘马四万匹以田法论之亦什一之制也故当成
  康之世比尧舜之朝户口更增二千馀万非他术
卷三十六 第 10b 页 WYG0868-0515b.png
  也盖三代之前皆量入以为出计农以为军虽逄
  水旱之灾而有凶荒之备降及秦汉重税工商急
  关市之征倍舟车之算人口既以减耗古制犹复
  兼行按此时户口尚有二千一百馀万垦田亦一
  千八百万馀顷至乎三国并兴两晋之后则农夫
  少于军众战马多于耕牛供军须夺农粮秣马必
  侵牛草于是天下户口止有二百四十馀万洎隋
  文之代而与汉比崇及炀帝末年又三分去二唐
卷三十六 第 11a 页 WYG0868-0515c.png
  太宗文皇帝以四方初定百姓未丰延访群臣各
  陈所见唯魏徵独劝文皇帝力行王道由是轻徭
  薄赋不夺农时进贤良悦忠直天下粟斗直两钱
  自贞观至于开元将及九百万户五千三百万口
  垦田一千四百馀万顷比之近古又多增加所云
  尧时户口田土之数不知何所据录之备考
  畿辅屯丁
  万历中给事中郝敬疏臣检阅章奏济阳卫舍馀
卷三十六 第 11b 页 WYG0868-0515d.png
  李大用等一本奏为不费官钱情愿效力以报恩
  养事大略称畿辅附近济阳等卫屯牧额兵共四
  十八万愿以万人随行征倭众军自贴粮饷情辞
  踊跃臣心疑之夫以征戍远役不召而自赴又不
  费官饷裹粮从役必非人情乃径渎天听岂好事
  欺罔若此旋访其故粤自永乐年间我成祖文皇
  帝靖难功成剩精兵四十八万内将一十二万选
  入十二团营馀三十六万给赐屯田牧地种纳子
卷三十六 第 12a 页 WYG0868-0516a.png
  粒马价分置七十八卫于顺天府所属各州县地
  方安插俱属三千营统辖听调征剿今二百馀年
  生齿繁衍游手坐食与民混杂有司派以马户撑
  船运米等役众军以马户运米应属民差脱卸无
  计昨者宁夏之役各馀丁议自备粮随行征剿求
  免前差未几宁夏平议遂寝二十五年倭奴告警
  李大用等重复申奏盖彼以三十六万之众止出
  万人是三十六人中抽一丁耳以三十六万众共
卷三十六 第 12b 页 WYG0868-0516b.png
  饷万人是三十六家共赡一军耳又得概免民差
  图此便利汲汲上请据臣所闻大略如此此情若
  果何惮而不从今东方师老矣可勿复用此惟是
  辽左空虚枝梧无策合无因群情为转移之计令
  该部会同新抚臣李植呼大用等面诘前情果无
  别项违碍即于各卫原籍中务要每十名抽一名
  据三十六万原数除六万作耗外尚可得壮丁三
  万人择令廉干将领官数员统领前赴辽东住扎
卷三十六 第 13a 页 WYG0868-0516c.png
  开种屯田于存留三十万中每十名帮贴屯兵一
  名牛种庐舍之费行令所在有司一概免其前项
  马户撑船民差开垦田成即给本兵为永业自耕
  自饷彼无征倭险远之苦又受田管业愈欣然乐
  从之恐后矣大率每兵一名纳垦田二十五亩内
  除五亩为官田每亩量收子粒五六升则此三万
  人可垦田七十五万亩一岁收官田子粒可八千
  馀石以备缓急之需至于画地经野之法悉听该
卷三十六 第 13b 页 WYG0868-0516d.png
  巡抚司道官布置考其成功臣尝见经略标下有
  王宗圣者条陈沿边井田图式又有陈伯怿者言
  辽东垦田之利皆凿凿可行语云狂夫之言圣人
  择焉若其可用便当依彷为之不可以人废言也
  但各卫兵籍废坏已久清覈须严及有馀丁规避
  民差依投势豪者清查检举此一廉干兵备官之
  力不费帑藏不烦转输不劳征调因其愿赴之人
  心蠲其不急之徭役一呼而得胜兵三万坐收兵
卷三十六 第 14a 页 WYG0868-0517a.png
  食两利之效备门庭之警扶肘腋之危何惮而久
  不为此按明初宿重兵于畿辅至四五十万不费
  一粒一刍及中叶而后犹有万人自备粮糗愿效
  力行间者后何不振乃尔耶昔人言祖宗之法惟
  祖宗能行之岂不信然
  陜西之屯
  崇祯十年陜西巡抚孙傅庭疏窃博考故牍洪武
  年间每军额地一顷岁徵正粮十二石馀粮十二
卷三十六 第 14b 页 WYG0868-0517b.png
  石尽行收贮屯仓以正粮按月支给本军以馀粮
  支给官军粮俸饷不烦转输而仓廪充实兵不烦
  召募而士卒精强法至善也至永乐二十年奉诏
  减免馀粮六石然正馀一十八石犹然交仓按支
  法尚未坏也至正统二年以正粮十二石兑给本
  军充饷免纳免支止徵馀粮六石入仓而屯法大
  坏矣至后不知何时复将馀粮六石改为正粮一
  并兑军免纳而屯粮既不入仓屯地几为私产莫
卷三十六 第 15a 页 WYG0868-0517c.png
  可究诘矣陜西省下旧四卫因檄行西安府推官
  王鼎镇清查除右护卫名𨽻秦府外先将左前后
  三卫各地查明酌古准今推情定法按地起课即
  责办于见今承种之人每上地一顷徵粮十八石
  中地量免三石下地又免三石每石折银七钱总
  计三卫共该起课地三千三百二十七顷零徵银
  三万五千馀两宽平易从无不翕然相安不呼吁
  以窘大农不加派以厉孑遗疏上上褒嘉之编修
卷三十六 第 15b 页 WYG0868-0517d.png
  吴伟业疏臣尝观宋之诸臣慨然以郡县削弱欲
  救其敝李纲请以三镇置帅文天祥请以四阃分
  都统制今非常之原不可骤开然卫所者高皇帝
  所以修郡县之备也事久寖微虚糜废弱今宜清
  饷覈军甄别世职其不任者汰之以授有功特令
  大臣典护一省卫所许其徵辟幕僚收召义勇互
  相唇齿以壮干陬时不能用
  垦荒
卷三十六 第 16a 页 WYG0868-0518a.png
  崇祯七年户部疏查得北直河南山陜等处抛荒
  田土最多然有额内者原属军民有额外者原系
  旷土不属军民者也以额外言之沙砾斥卤其中
  不无可耕民间自愿开垦垦之或未毕力耕之或
  未获利官府随而起科此科一起便无脱理将来
  水旱芜治尚不可知目前小获永远包赔民虽至
  愚谁肯自贻伊戚故明明知其有利明明弃之额
  外难垦全在于此有如洪武十三年诏陜西河南
卷三十六 第 16b 页 WYG0868-0518b.png
  山东北平等布政司及凤阳淮安扬州庐州等府
  民间田土许尽力开垦有司无得起科又令山东
  河南开荒田地永不起科以此募民坚如金石信
  如四时民未有不应者此田原系额外不必起科
  但使地无不耕民能藏富朝廷之利已多此一议
  当急行者也以额内言之非军则民或逃徙他乡
  或见在无力田久荒废而人不敢耕即有司募民
  给帖耕种成熟未几而本主至矣所在告讦不夺
卷三十六 第 17a 页 WYG0868-0518c.png
  不休甚或已无本主而本户争之已无本户而本
  管里长总旗争之又或垦出膏腴大收花利则本
  地豪势无不人人争之而开垦者莫必其命招徕
  者反受其谤往往有之额内难垦又全在此有如
  洪武初令各处人民先因兵燹遗下田土他人开
  垦成熟者听为已业业主已还有司于辅近荒田
  拨补又令复业人民见今丁少而旧田多者不许
  依前占护止许尽力耕垦为业见今丁多而旧田
卷三十六 第 17b 页 WYG0868-0518d.png
  少者有司于辅近荒田验丁拨付以此募民坚如
  金石信如四时民又未有不应者此项原系额内
  不畏起科但使人知恒产竭力耕耘官府之粮自
  办此一议当急行者也至于清查隐占屯地宜首
  正疆界巡行阡陌按地画图从某至某有田若干
  属某卫所系某旗军管种只以见在著业为主方
  一里刻一石记其界址分其弓口录其户名通遍
  各处如此清查而屯之实地实籍举在于此不必
卷三十六 第 18a 页 WYG0868-0519a.png
  问簿书也比至夏秋成熟又复巡行按图履亩此
  某某之屯果成熟者曾否纳粮完则已否则立追
  果荒芜者有无水旱灾则已否则必究通遍各处
  如此覆覈而屯之实成实亏举在于此亦不必问
  簿书也如此清查覆覈果系著业而耕种勤纳粮
  早者量行奖赏且奖赏其卫所之官名在籍中而
  无力耕种虚占抛荒者勒令退出另召军民给帖
  开垦永为已业且罚治其卫所之官则隐占未有
卷三十六 第 18b 页 WYG0868-0519b.png
  不清荒芜未有不垦者矣不然屯在阡陌而求之
  于簿书屯在山谷而了之于衙署抄誊册籍积习
  相蒙何时而破且才有更端告讦因之而起奸豪
  肆骗良善人人自危甚则激变者有之矣又查得
  万历七年山东巡抚赵贤议青莱登三府海岛二
  十馀处熟地八千馀亩令海防官军往来耕食免
  纳租税二十馀年又该巡抚郑汝璧请拨登州军
  兵渡海北长山诸岛画亩耕种收穫粮食运至郡
卷三十六 第 19a 页 WYG0868-0519c.png
  治抵充军饷三十三年长芦巡盐御史徐元正议
  山东岛田开垦成熟已计万馀今长芦各场草场
  沿海一望无际乞要责成天津道专委分司遍历
  各场不拘祖地无主荒地召募尽力开垦每顷每
  年止纳课盐四引有奇给与印帖永为巳业又令
  垦地之家抽壮为兵联以保伍训以武事无事兼
  捕盗贼有事驱之戎行俱经本部覆准施行此则
  登津往例今应查责两处司道照此处置兵屯听
卷三十六 第 19b 页 WYG0868-0519d.png
  其自耕自食如不能行则此兵百无一用断乎当
  撤毋令两地虚糜新饷岁至二十馀万也
  古时军国之需仰于西北而有馀今也军国之需
  益以东南而不足盖地有遗利应垦而不垦民有
  馀力宜务而不务此其本之失也夫济兖之地非
  古井田之区三代所倚以给军国者乎今荒沙漠
  漠弥望邱墟至于京畿之间亦复如是而各边之
  地可知巳大抵官非其人理非其要膏腴之区贪
卷三十六 第 20a 页 WYG0868-0520a.png
  并于巨室硗确之地荒失于小民而屯田坏矣务
  贪多者失于卤莽困赋税者一切抛荒而农业隳
  矣所谓地有遗利民有馀力此之谓也沿边诸郡
  宜仿赵充国屯田故事兼以眺错募民耕塞下之
  议参酌损益选京官之识见明达干望精密者分
  督其事段界丘画区析亩分阅其强壮优其食给
  随地所宜务力于农乘其馀閒课之骑射昔韩重
  华之在唐释罪吏耕边田岁偿官逋四十万斛又
卷三十六 第 20b 页 WYG0868-0520b.png
  募人为屯田岁省度支千三百万军不病饥寇不
  为害韩愈称之以为兵农兼事务一而两得至于
  腹内西北诸路必得如汉之赵过召信臣国初之
  陈脩其人者分方经理相原隰之宜立旱涝之备
  定肥瘠之区宽税赋之额居止而作者使循其旧
  流亡而复者各归之田湖荡之间可以水耕者则
  引水凿渠高衍之地可以陆种者则分疆定界务
  使人各归农农各力田地各树艺艺各得力天下
卷三十六 第 21a 页 WYG0868-0520c.png
  而不长治久安未之有也
  宋绍兴五年屯田郎中樊宾言荆湖江南与两浙
  膏腴之田弥亘数千里无人可耕则地有遗利中
  原士民扶携南渡几千万人则人有馀力若使流
  寓失业之人尽田荒閒不耕之田则地无遗利人
  无遗力以资中兴可见今称财赋之区者昔固旷
  土也
  韩愈谓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以今观之浙东
卷三十六 第 21b 页 WYG0868-0520d.png
  西又居江南十九而苏松常嘉湖五郡又居两浙
  十九也今国家都燕岁漕江南米四百馀万石以
  实京师而此五郡者几居江西湖广南直𨽻之半
  自宣德正统以来每择任有心计重臣巡抚其地
  盖以此地朝廷国计所资故也若不曲为经理恐
  如往昔膏腴仍变为荒閒天下事不可言矣
  从来大臣未有不留心民事而可为大臣者他不
  具论如元相王鹗因怀孟路劝农官王秉中入朝
卷三十六 第 22a 页 WYG0868-0521a.png
  即访问枋口去路六十里属济源县所开水利即
  今溉田几何秉中曰水旧名古秦渠盖魏末司马
  孚创脩至隋卢贲复开治唐太和间河阳节度使
  大加疏导溉河内河阳温济武陟五县民田五千
  馀顷宋天圣初枋堰始坏至是秉中复为起废又
  云初兴役时掘地丈馀得柏枋数十段称曰枋口
  岂因是得名乎观相国亟以民事为问而任事者
  对荅详明如此俱可以为后世法
卷三十六 第 22b 页 WYG0868-0521b.png
  畿辅垦田
  叶春及疏臣尝读司马迁所为货殖传列致富人
  十数家具道盬盐铁冶丹穴厄茜之事与王者埒
  家不訾津津矣及叙白圭观变趋时若猛兽鸷鸟
  之发必以李悝务尽地力先之然后知迁伤切于
  世愤其所为末作滥而本业衰也故曰本富为上
  末富次之此岂昧于大较悦奇胜恶治生之正道
  哉呰窳之人负郭千顷荒芜不治持筹执筴以争
卷三十六 第 23a 页 WYG0868-0521c.png
  刀锥指计僮奴扼吭而诛其入所谓舍万金之产
  而行乞于市也土田当辟古今诸儒具有论著大
  者在唐邓汝颖陈蔡许雒荆襄淮楚间臣未敢论
  论畿甸中古者畿内谓之甸服粟米总秷于是而
  出所以省输将便资给也国家建都北平古为燕
  国燕故诸侯宫阙城郭之壮丽玉帛会同之辐辏
  百官万民之殷庶何敢仰望万一然自文公以后
  立于彊国之间北迫强敌南拒大邦又尝帅师争
卷三十六 第 23b 页 WYG0868-0521d.png
  驰中原乘胜逐北翱翔千里之外此其为费非微
  细矣苏秦入燕时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
  西有云中九原南有滹沱易水即今畿内东西所
  至视昔虽狭而南有渤海钜鹿至于邯郸濮阳盖
  兼齐赵之地长短相互实亦当之昔者纤悉出于
  其国而今尽仰江南非所以富国息民也苏秦谓
  燕足以枣栗粟支数年不言粳稻之事岂非人谋
  地利渐乃出哉臣观往牒何承矩耕水田于河北
卷三十六 第 24a 页 WYG0868-0522a.png
  虞集议海田于京东托克托大兴营田西自西山东
  至迁民镇南起保定河间北抵檀顺皆从司农佃
  种欣慕之焉水泉陂塘之迹门堰捍筑之方召募
  敕授之法器具工作之资蜃蛤粟米之富灿然可
  观也按成式法往智数岁之后其效立见此与转
  吴会漕潞渚功相十利相百矣穷山泽计毫毛取
  赢万里而直千里之内弃而不收甚可惜也然出
  数十万缗以为利本而取息于数载之远非富厚
卷三十六 第 24b 页 WYG0868-0522b.png
  之家不能贫者一日之入尚不足一日之用而何
  暇思乎其他苏辙有言曰贾人之治产也将欲有
  为而无以为资者不以其所以谋朝夕者为之也
  取诸其不急之处指盐铁等今内帑金有未用者
  所谓不急非耶且富人之出钱也度其能偿且在
  旦夕而后贷之兴水利辟草莱亦旦夕可偿者也
  虽然事议非难任难任非难用难用非难成难夫
  天下之人每病太怯不敢任事事偶相值谩然受
卷三十六 第 25a 页 WYG0868-0522c.png
  命而不自量上虽用之常有轻之之意及其未成
  而夺其业古之君子先量其身而又要乎其君君
  能用之则受命而不辞不能用之不敢一日苟然
  以试而君亦专责之事终以济故足述也方册遐
  矣成化中都御史原杰经理郧阳不可称哉荆襄
  迤西沃壤千里蓬藋蒿莱实尽其利籍流民垦旷
  土得户一十二万君相委心豪杰效职亦千古之
  概也今朝廷之上望治如渴天下之大独无一人
卷三十六 第 25b 页 WYG0868-0522d.png
  可使乎抑洪武初天下土田八百四十九万顷至
  弘治已失其半近日司农所入又多诎焉不耕之
  田固不少矣独畿内哉藩府州县虽有农官孰为
  朝廷任事者富强之道在任用矣
  徐贞明西北水利议当今经国吁谟其大且急孰
  有过于西北水利者乎虽然概而行之则效远而
  难臻骤而行之则事骇而未信盖西北皆可行也
  盍先之于畿辅畿辅诸郡皆可行也盍先之于京
卷三十六 第 26a 页 WYG0868-0523a.png
  东永平之地京东永平之地皆可行也盍先之于
  近山濒海之地近山濒海之地皆可行也盍先之
  数井以示可行之端则效近而易臻事狎而人信
  又恐其难于遥度也则又裹粮属二三解事者走
  永平傍海近山之境相度而经略之既得其水土
  之宜疆理之详始信其事之必可行京东辅郡而
  蓟又重镇固股肱神京缓急所必须者矧今地负
  山控海负山则泉深而土泽控海则潮淤而壤沃
卷三十六 第 26b 页 WYG0868-0523b.png
  水利尤易易也予所属二三解事者盖遍历山海
  之境阅两月而返披图出示如指诸掌也为言诸
  州邑泉从地涌一决而通水与田平一引而至比
  比皆然姑摘其土膏腴而人旷弃即可脩举以兆
  其端者自西历东如密云县之燕乐庄平峪县之
  水峪寺及龙家务庄三河县之唐会庄顺庆屯地
  皆其著者蓟州城北则有黄厓营城西则有白马
  泉镇国庄城东则有马伸桥夹林河而下城南则
卷三十六 第 27a 页 WYG0868-0523c.png
  有别山铺及夹阴流河而下至于阴流淀疏渠皆
  田也遵化西南平安城夹运河而下及沙河铺地
  方乂鑯厂涌珠湖以下至韭菜沟上素河下素河
  百馀里夹河皆可成田迁安县北徐流营山下涌
  出五泉合流入桃林河又三里桥涌泉流出滦河
  又蚕姑庙涌泉成河与滦相接夹河皆可田之地
  卢龙县燕河营涌泉成河及营东五泉涌漫四出
  至张家庄抚宁县西台头营河流亦是燕河营涌
卷三十六 第 27b 页 WYG0868-0523d.png
  泉而来皆可田自西以东如丰润县南则大寨及
  刺榆坨史家河大王庄之地东则榛子镇西则鸦
  洪桥夹河五十馀里皆可田玉田县清庄坞导河
  可田后湖庄疏湖可田三里屯及大泉小泉引泉
  可田其间有民所不业之地有屯地有牧马草地
  屯草之地属于官官则辟其芜而收其利不难也
  至于民不业者召民业之官为助其力何至连阡
  以弃鞠为茂草乎至于濒海可田则自水道沽关
卷三十六 第 28a 页 WYG0868-0524a.png
  黑崖子墩起至开平卫南宋家营之地东西度之
  百馀里南北度之百八十里皆𨽻丰润其地与吴
  越濒海之沃区相等今雈苇弥望而系名于势族
  然苇之利微即势族亦无厚入于其间也若如吴
  越人田而耕之则利十倍于苇即捐其一以与势
  族使不失其旧入势家亦何憾焉昔虞文靖公之
  议东极辽海南滨青徐濒海皆可田之地今丰润
  实其中境欲举其议而行之兹非其先当致力者
卷三十六 第 28b 页 WYG0868-0524b.png
  乎盖先之京东数处以兆其端而京东之地皆可
  渐而行也先之京东以兆其端而畿内而列郡皆
  可渐而行也先之畿内列郡而西北之地皆可渐
  而行也在边陲则先之蓟镇而诸镇皆可渐而行
  也至于濒海则先之丰润而辽海以东青徐以南
  皆可渐而行也夫事有小用则宜大则局而不通
  大用则宜小则窘而难布兹其试之一井究之天
  下无不利者事有旦夕计功而远猷不存积久考
卷三十六 第 29a 页 WYG0868-0524c.png
  成而近效难睹兹其暂之岁收久之永赖无不利
  者特肇端于京东数处因而推之西北一岁开其
  始十年究其成而万世席其利矣
  左光斗屯田水利疏万历四十七年屯田御史左
  光斗题为足饷无过屯田屯田无过水利恳乞圣
  明申饬当事着实举行以济急需以图永赖事臣
  幼闻父老言东南有可耕之人而无其田西北有
  可耕之田而无其人既候命阙下间取农书水利
卷三十六 第 29b 页 WYG0868-0524d.png
  及古人已试陈迹略一讲求颇得大意适承乏屯
  牧耕当问奴此其职已方今东事正兴筹边无策
  十八万枵腹之兵待八百万画饼之饷催外解之
  檄如火而不可得来求内解之涕如雨而不能得
  去止有漕运一脉而民力已竭加以旱乾水溢接
  济不全河竭海漂种种难测其他意外之事中梗
  之患且未忍言若不汲汲讲三年九年之储而局
  局为不终朝不终夕之计臣愚不知其可蚤夜以
卷三十六 第 30a 页 WYG0868-0525a.png
  思只有屯田可以救急而今之屯田者不过按籍
  徵粮期于及额而已间有隐占多不可问然亦不
  必问也惟是西北不患无地而患不能垦以臣所
  闻京以东畿以南山以东两河以南以北荒原一
  望率数十里高者为茂草洼者为沮洳岂尽其地
  利哉特不垦耳其不垦者苦旱兼苦涝也其苦旱
  与涝者唯知听命于天而不知有水利也一年而
  地荒二年而民徙三年而地与民尽矣今有道于
卷三十六 第 30b 页 WYG0868-0525b.png
  此使上之不为魃而下之不为鱼相反而相为用
  去全害而得全利何惮而久不为此谨陈上屯田
  水利三因十四议惟皇上采择焉其一曰因天之
  时五行之用谁能去水三江震泽禹贡所称厥土
  涂泥厥田下下昔之污莱今之沃壤何常之有迩
  见莞蒲鱼鳖蜃蛤之属到处有之自南而北风气
  固然而谓水偏利在南偏害在北火耕水耨缺五
  行之二名曰诬天其一曰因地之利引漳溉邺渠
卷三十六 第 31a 页 WYG0868-0525c.png
  郑富秦龙首渠汉世尤盛民之歌曰泾水一石其
  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河源如昨地脉未改
  而谓水偏利在古偏害在今使瓠子之叹长兴宣
  房之绩不显名曰诬地其一曰因人之情南人惜
  水如惜血北人畏水如探汤习固使然亦未见其
  利耳翟方进坏陂而黄鹄之怨兴召杜开陂而父
  母之歌作有之以为利死且不避近日京东一𢃄
  多所开浚浸浸已见其利所在州县亦知有争水
卷三十六 第 31b 页 WYG0868-0525d.png
  者矣臣私喜之而谓水不宜北北不惯水拂耕凿
  之情而失田民之利名曰诬人禹功明德惟是平
  水土浚沟洫而巳未有不治河而治田者支流既
  分而全流自杀下流既泄而上流自安无昏垫之
  害而有灌溉之利此浚川之当议也沿河地方唯
  运河不敢开泄外其馀源流潴委是不一水陂塘
  堤堰是不一用或故迹之可寻或方便之可设工
  力多者官为量给费少者听民自举惟无水之处
卷三十六 第 32a 页 WYG0868-0526a.png
  不必凿空寻访以蹈即鹿无虞之戒则疏渠之当
  议也秦汉之世凿地为港掘地为井汲而得灌以
  一亩一钟即东南地高水下车而溉之上农不能
  十亩北方水与地平数十顷直移时耳事半功倍
  难易悬殊则引流之当议也河流渐下地形转高
  远引不能平引不可将若之何其法阑河设坝以
  壅之大约如囊沙之意或壅二三尺或壅四五尺
  然后平而引之水与坝平流从上度递流而下节
卷三十六 第 32b 页 WYG0868-0526b.png
  节壅之亦复如是盖不能俯地以就水而惟升水
  以就地支河浅流最宜用此即如滏阳一河发源
  以至出口约七八百里得其利者仅一二县馀皆
  以低下弃去不晓此法故也则设坝之当议也蓄
  泄不时泛溢为害加以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坏民
  禾稼荡民庐舍往往有之惟于入水之处设斗门
  以时启闭旱则开之涝则塞之出水之处反是此
  建闸之当议也沿山带溪最易导引山水暴涨沙
卷三十六 第 33a 页 WYG0868-0526c.png
  石压冲再行挑洗劳费不偿其法顺水设陂以障
  之用支河不用河身支以上溉身听其下行此设
  陂之当议也而必概种粳稻恐不素习得利转微
  随其高下听其物宜宜粱宜菽宜薏宜芋宜蔬惟
  意所适总之水源一开灌旱地之利胜水田之利
  一倍每亩之值亦增价三倍渐渐由而不知通而
  不倦而焦原尽泽国矣则相地之当议也春夏浇
  灌常苦水少秋冬无所用之常苦水多储有馀以
卷三十六 第 33b 页 WYG0868-0526d.png
  代不足法用池塘滨淀以积之既可储水待旱兼
  可种鱼莳莲每见南方百亩之家率以五亩为塘
  水不胜用利亦如其亩之所入何不仿而行之而
  五家一塘或十馀家一塘居然同井遗意而筑塘
  尤易于浚井但期筑做如法可以注水不漏惟原
  洼下之处不必另设则池塘之当议也以一教十
  以十教百必用南人而南人宁为农夫不欲为农
  师北地徭轻江南役重以走利如骛之情乘避徭
卷三十六 第 34a 页 WYG0868-0527a.png
  如虎之势吾土虽美乐郊可适但著为律令永为
  世业不得一二年后即行告夺将负耒而来争先
  恐后举锸为云决渠为雨此之谓也则招来之当
  议也四民之业迭相为用南方士子不得志有司
  则弃为胥吏舞文犯科往往此辈若仿汉世力田
  之科令垦田若干亩许令占籍而又不碍地方本
  额且令官司与之讲明水学如胡瑗之教授门人
  不犹愈于白镪而鬻青衿者乎盖先师与后稷并
卷三十六 第 34b 页 WYG0868-0527b.png
  位胜与倚顿争坐也则力田之科当议也虞文靖
  公建议于元泰定之时听富民欲得官者能以万
  夫耕则为万夫长千夫百夫亦如之今其意可师
  也若令各屯卫所官军及经历俱以垦田多寡加
  级虽格外之劳来实本等之职业于计甚便今议
  者动抑豪强防其兼并不知富者乐耕则贫者转
  贷但得地无旷土土无遗税何妨勋戚贵近大贾
  富商骈集而来徙豪实塞实用此意则募富开爵
卷三十六 第 35a 页 WYG0868-0527c.png
  之当议也宋巡行使者分道四出民苦不便苏轼
  力非之而治杭之日脩治西湖欲天下尽兴水学
  母亦行之介甫则不善行之文忠则善耳今水利
  之衔犹设而劝农之义无闻至于有司多所不解
  但得抚道而下个个得人又皆讲求之熟路已试
  之成事如怀隆靖远河内磁州海岛先后诸贤分
  满布列彼此呼应官无添设之烦民无追呼之扰
  穑人成功田畯至喜则择人之当议也天津一处
卷三十六 第 35b 页 WYG0868-0527d.png
  旧抚汪应蛟垦水田八千亩设兵二千用充额饷
  今援辽千名即八千亩多芜且有申言种榖不如
  取苇者废兴由人良可浩叹诚得练习明作一将
  官领兵数千屯之而天津一带不足垦也永平负
  山濒海择官而垦亦如之附近关外得榖一石足
  抵漕之五石且屯且练用备不虞则择将之当议
  也或者曰游惰之军不任耰锄是不然近见出关
  觳觫之状视关内如春台寿域若练其老弱使尽
卷三十六 第 36a 页 WYG0868-0528a.png
  力南亩死且不憾而又计田行赏比于得级如宋
  给事廖刚之策其言曰执耒之劳较之操戈之危
  岂不特易夫驱之战与驱之耕臣固知其必悦也
  则兵屯之当议也臣所言者止于臣属耳由畿辅
  而九边由关内而关外岂乏充国其人又岂乏武
  侯子仪其人而坐令金城祁山河中之绩为千古
  绝盛哉此数议者不烦公帑不劳民力而又皆田
  里树畜老农常谈无甚高论举朝皆言其可行当
卷三十六 第 36b 页 WYG0868-0528b.png
  事亦见为当行而不肯力行国家无事既以因循
  而不行有事又以张皇而不及行农既疲于养兵
  而不耕兵又耻于为农而不耕谓见效迟在三年
  之后而三年后复然谓大利迟在十年之后而十
  年后复然譬之富人衣珠而饿死岂不惜哉元末
  年东南有梗始思虞文靖之言仿其意设海口万
  户业已无及乞张士诚贷米数百斛反覆告急仅
  乃得之而终无救于亡矣可不寒心先臣徐贞明
卷三十六 第 37a 页 WYG0868-0528c.png
  曾以尚宝专理此役而事出创议难与虑始且欲
  以一身兼禹稷之任大开河工复井田之遗省东
  南之运语近迂阔会忌者而止乃其意不可磨也
  今潞水客谈及治田存稿具在任事之难令人追
  恨无已今时势迫矣过此不行更无行时伏乞明
  天子照临于上贤公卿百执事主持于下各举所
  知知人善任更祈敕下户部酌议委妥转行所司
  着实举行勿狃故事勿急速效勿惮事始勿挠事
卷三十六 第 37b 页 WYG0868-0528d.png
  终载入考成一切有司首课农政田野不治即异
  能高等亦注考下下其有不习者孳孳求讲务期
  晓畅躬自劝相单骑巡行阡陌问民疾苦不得劳
  民烦费无益民功小有嫌怨臣等力为主张迨试
  有成效破格超迁永著为令庶几小垦小利大垦
  大利小利在地辟而民聚民聚则垦者愈多大利
  在粟贱而民饶民饶则垦者愈易生聚渐繁和籴
  转便即不必省东南之漕而亦不专靠东南之运
卷三十六 第 38a 页 WYG0868-0529a.png
  矣
  给事中魏呈润水利疏臣闻农者天下之大本也泉
  流灌溉所以育五谷也是以山泽通气天下收其成
  功雨晹示徵王者因之争美比者滹沱诸河乾可步
  涉东光等浅转漕若石近京数百里一望赤地假十日
  不雨哀此劳民多稼少穫何以御岁臣闻雨者天地
  之和气霏润上腾而后云滃泽解洋溢顷亩是以山
  居知雨非山之能厌浥也山必有泽燥湿相蒸而变
卷三十六 第 38b 页 WYG0868-0529b.png
  化生高下相感而雨水成夫天下之水自足灌天下之
  田而每苦于不能用天下之田自足给天下之生而每
  苦于不能穫周礼曰幽州薮曰貕养其川河泲其浸菑
  时冀州薮曰扬纡其川漳其浸汾潞言水泽至沃也
  国家定鼎于燕用幽冀以为畿辅负重山面平陆奥
  衍之利甲于东南若疏其上源自涓滴传而致之何
  田不充何漕不裕惟北方不知蓄水听其自旱自雨
  自盈自涸而莫之均节故潦荡则遍地巨浸炎烈
卷三十六 第 39a 页 WYG0868-0529c.png
  则满眼砂砾一遇饥岁比室如悬民之凋敝极矣
  昔舜命禹治水至千百年获其利而考其言曰决
  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也此之谓水政即农政
  也漕政也自秦开阡陌废井田而沟浍之制始湮
  汉唐而后日受河决之害夫以数丈之河挟五六
  月之霪霖而无有旁地以停蓄之其溃轶也固宜
  此潦害也潦时不收之为利一或天靳其泽地屯
  其膏遂致焦燬而无所措此旱害也夫圣人在上
卷三十六 第 39b 页 WYG0868-0529d.png
  水旱不能为之灾其时沿河之水无一勺不疏如
  血脉是以沿河之地无一亩不化为膏腴今近畿
  州县之间自守令而上水利河屯等官各有司存
  矣请敕下抚按分责所𨽻监司务以疏瀹水土为
  事凡地形高洼之势源委分合之宜古今通塞之
  故与夫兴作之缓急工程之多寡一一循行而咨
  度之然后编册以献曰某处可复为大渠达于漕
  河某处可复为中渠达于大渠而小渠谕令自开
卷三十六 第 40a 页 WYG0868-0530a.png
  浚也册已陈矣其力役之费不尽需之官帑亦不
  尽需之民间需之官帑者则以付之罪人操畚锸
  而往从之徒计里而杖计丈不然则常平之积可
  间给焉需之民间者因水之所利而用之利在一
  井则役一井之民利在一邑则役一邑之民利在
  邻邑者邻邑助之利及邻郡者邻郡助之皆官预
  为会计而民不苦于追求则无不趋事之人也趋
  事众则水利广总其全力既可以致远分其馀力
卷三十六 第 40b 页 WYG0868-0530b.png
  并可以润槁矣昔管仲之相齐也其说曰圣人之
  治于世也其枢在水是以自脩封脩界以至于脩
  制十仞见水不大潦五仞见水不大旱盖诚急富
  国而尽地利也曩者月食差度皇上既治历明时
  法尧之开天兹雨泽愆期虔祷方应臣愚以为皇
  上亦当浚川导泉绍舜之辟地诚及此时举地利
  而经理之富民不能供贫民之役必转募田间而
  窘于耕者得食于工一利也旱则蓄其流涝则宣
卷三十六 第 41a 页 WYG0868-0530c.png
  其溢瘠产化为沃土流民渐次复业二利也水道
  与田畴相通譬咽喉之气达于肺脏靡不虚而咸
  通漕事可以早济三利也北地种植既多即粟米
  刍茭俱将输之天府远可省额外之徵而近可蠲
  召买之役四利也原野之间有沟有防高下自成
  天堑窥关探丸之盗不敢援弓而驰马五利也夫
  不费太仓之金钱而坐获此五利何不可为也要
  以潴防沟渠之法不独卫辉真定以南济宁以北
卷三十六 第 41b 页 WYG0868-0530d.png
  可以漕运计而已天下无不可用之水无不可用
  水之地如吴起之用魏也引漳水溉邺而河内富
  郑白之先后用秦也举云决雨泾水一石其泥数
  斗而关中沃李冰之为蜀守也壅水作堋穿二江
  通舟楫而诸郡遍溉今遗迹具在若乃吴越州郡
  则引太湖苕霅诸溪之水汝南九江引淮东海引
  钜定太山下引汶并州西南若汾若沁尽可引注
  为农田他小渠者不可汇纪也第举之有序不至
卷三十六 第 42a 页 WYG0868-0531a.png
  或兴或废委为不急之务则无地不耕无人不屯
  水之为利当与天泽上下同流矣传曰雨者水气
  之所化然则水利脩又所以致雨之术也臣渺学
  寡识敢因霖雨而效微忠若此
  近畿水利昔何承矩建议于宋于河北诸州兴建
  水利发戍兵万八千人开泊种稻民赖其利即今
  河间保定淀泊之区也虞集建议于元谓京东濒
  海之地海潮日至淤为沃壤宜用浙人之法筑堤
卷三十六 第 42b 页 WYG0868-0531b.png
  捍水为田听富民欲得官者合其众分授以地官
  定其畔以为限能者授以万夫之长千夫百夫亦
  如之察其惰者而易之三年后视其成以地之高
  下定额以次渐征之五年有积蓄命以官就所储
  给以禄十年不废得以世袭如军官之法时善其
  言而莫能行至正间丞相脱脱复议西自西山南
  自保定河间北抵檀顺东及迁民镇召募江南民
  师立法佃种给钞五百万锭以供牛种即虞集之
卷三十六 第 43a 页 WYG0868-0531c.png
  议也时天下已乱欲行已晚危素为大农垦田于
  雄霸二州相地授略薙除荆棘辟田几千万亩以
  补漕运之缺夫固本足用不行于平日而仅行于
  衰亡之时此元人之失策也
  万历庚子保定巡抚汪应蛟海滨屯田有效疏天
  津葛沽一带地从来斥卤不耕种臣谓以闽浙治
  地之法行之未必不可为稻田今春买牛制器开
  渠筑堤葛沽白塘二处耕种五千馀亩内水稻亩
卷三十六 第 43b 页 WYG0868-0531d.png
  收四五石种薥豆者得水灌溉亦亩收一二石惟
  旱稻以咸立槁始信闽浙之法可行于北海而斥
  卤可变为膏腴也天津为神京牖户开府设镇其
  地益重见在水陆两营兵四千人岁费饷六万四
  千馀两俱加派民间若尽依今法为之开渠以通
  蓄泄筑堤以防水涝每千顷各致榖三十万石以
  七千顷计之可得榖二百万石非独天津之饷取
  给而省司农之转馈无不可者且地在三岔河海
卷三十六 第 44a 页 WYG0868-0532a.png
  潮上溢可以灌溉白塘地无粮差白塘以上为静
  海县粮差每亩一分八釐民愿卖则给价不愿则
  给种于民情无拂请以防海官军用之于海滨垦
  地每岁开渠筑堤可成田数百顷一面召募居民
  承领数年之后荒田渐辟各军兵且屯且守民间
  可省养兵之费重地永资保障之安矣
  天启中屯田都御史董应举疏臣近到天津历何
  家圈白塘口双港辛庄羊马头大人庄咸水沽泥
卷三十六 第 44b 页 WYG0868-0532b.png
  沽葛沽见汪司农往日开河旧迹犹存可作水田
  甚多荒废不久开之甚易一亩农工止用八钱可
  得粟三石三斗久荒者亩用农工一两其挑浚旧
  河为力不多只须挑浚数尺明年万石之粮可必
  也按天津水田议之者科臣解学龙也前董应举
  所开四当口及双白二港又同知卢观象所开何
  家圈皆得米万石转饷关门此亦曩行水利之明
  效也后尽污莱矣
卷三十六 第 45a 页 WYG0868-0532c.png
  嘉靖三年大理卿郑岳言臣勘事陜西道经畿内
  河南见太行西倚潼关东绕怀卫北及燕冀水皆
  东注南入于海卢易滹沱琉璃漳洺卫沁洛瀍其
  大也宜令濒水开田筑堤凿渠平畴无水者量浚
  畎浍或为陂塘下通水泉上蓄雨潦数年之后皆
  为沃壤矣此经国至计所谓待其人而后行也
  古时西北水利魏史起引漳水溉邺邺以富秦开
  郑国渠溉舄卤之地四万馀顷关中为沃野秦以
卷三十六 第 45b 页 WYG0868-0532d.png
  富强汉文翁溉灌繁田千七百顷而蜀饶白公穿
  渠引泾水溉田四千五百馀顷而以饶富马援引
  洮水种粳稻而狄道并塞之民得以乐业虞诩复
  三郡激河浚渠为屯田而省内郡之费此前人兴
  水利于西北之明效也
  限田
  崇祯庚辰工部主事李振声请限田一品官田十
  顷屋百间二品官田九顷屋九十间以是为差逾
卷三十六 第 46a 页 WYG0868-0533a.png
  限者房屋入官变价充饷田地入官为公田有旨
  下部议礼部侍郎蒋德璟出揭驳之谓限田起于
  井田三代时有井田故田可限也自秦而后经界
  废矣汉董仲舒始建议限田李翱元稹林勋皆祖
  其说非不雅志三代为抑富扶弱之图然皆不见
  用惟汉王莽宋王安石贾似道三人力任为必可
  行而皆以扰民致乱似道至首捐已田万亩为倡
  其法益峻其祸益酷由此思之法非不善而井田
卷三十六 第 46b 页 WYG0868-0533b.png
  既湮势固不能行也说者谓开创之初户田稀少
  土地荒旷田尚可限故唐太宗尝行之而未几亦
  废洪武初北方府县近城荒地召人开垦有馀力
  者不限顷亩皆免三年租税仍免杂泛差徭又令
  北平山陜及江北等处民间田土尽力开垦不许
  起科甚且给以牛种田器不惟不限且恐其不能
  田大哉神谟卓冠千古惟令履亩丈量为鱼鳞图
  册而严诡寄投充之禁则虽不言限田而限田之
卷三十六 第 47a 页 WYG0868-0533c.png
  法亦行其中矣胡公世宁言立国者不于平定之
  初复古授田之制中叶而后安怀成俗而云均田
  田未易均也其说是矣然平定之初即欲计亩授
  田如三代制而不封建不井田总不能久况中叶
  之后乎邓徵君元锡谓有三难何者守令岁月更
  改各怀一切莫虑经久一难也豪强兼并谤讟朋
  兴二难也守令不能履亩而较必寄于吏胥上下
  其手豪右售赇贫弱抑勒名曰均田实滋弊孔故
卷三十六 第 47b 页 WYG0868-0533d.png
  王莽王安石贾似道行之而乱皆生今反古之过
  也今欲足兵食莫如务农欲务农莫如贵粟惟在
  遵守国初重农诸款行之如北平山陜河南江北
  诸处听民尽力开垦三年不起科及课植桑枣脩
  治农田水利令府县官考满以农田水利桑枣为
  殿最如此庶民劝于耕而粟有三年六年之积以
  渐致太平倘亦救时之急务乎
  芦田
卷三十六 第 48a 页 WYG0868-0534a.png
  计曹条议曰议者欲清南京太仆寺所𨽻草场地
  六十万顷出佃价一两使此法能行则可得银六
  千万利莫大焉然而不能也自马草均派于田亩
  民间已忘其事故江北尚有名目而其田本贱值
  不过数钱岂能顿增一两江南田贵易增而竟莫
  可辨析苟欲徵其价必至摊𣲖此教之乱也愚以
  为芦洲一项可以此意行之今沿江一带田之利
  微洲之利重故洲必归于豪势两豪相争累年不
卷三十六 第 48b 页 WYG0868-0534b.png
  止且甚至逞戈结营白日杀人而官不敢问祇以
  不烦佃价办课轻微而影射易滋故不惜身命而
  争之耳今得为之令曰某处某洲若干亩每亩纳
  价若干不论业主他户能纳者听既纳之后永为
  世业旧业主不得争民纵出佃价其利尚浮于田
  必争先而纳旧业主家能办者唯恐失其利亦必
  竞纳不烦催督而可以得无限之资原其本始皆
  由白佃未为夺其所有既纳之后永无相争之端
卷三十六 第 49a 页 WYG0868-0534c.png
  续有新增亦必遵此不得以水影微课先佃为辞
  利减事平争端少息亦致治之权也计芦政分司
  所辖见为亩三百三万三千九百二十四如往年
  少试于如皋等处每亩纳四五钱不等民无不乐
  从则分等量入亦不下百六七十万可坐而致也
  若能命一干官严为丈量度其隐蔽不啻一倍上
  而川蜀亦可仿行数百万之利在一使者得人耳
  事集民乐又何患焉
卷三十六 第 49b 页 WYG0868-0534d.png
  预备仓
  备荒之政莫善于预备仓成化中敕布按二司言
  洪武中州县设预备四仓所以广储蓄备旱涝为
  民赖也比久废弛尔等督同各府州县正官将原
  设四仓覈实见在储蓄有无多寡之数仍尽各处
  在官赃赎金续籴粟备之有不敷听于存留粮内
  借拨或于各里上中户内劝助以充其看守仓者
  于附近里分佥殷实有行止者主之有通同官吏
卷三十六 第 50a 页 WYG0868-0535a.png
  实收虚放为侵盗者论如律都司督同卫所正官
  于卫所地分置仓亦如之后都御史林俊题定预
  备仓所储粟务三年积足周一岁之食而后已大
  都五十里积粟三万石百里积粟五万石官储中
  程者为称职不及三分而上罚有差少六分课殿
  而给事中吴世忠言积贮之名历代不一而常平
  义仓独存于后世自臣观之莫善于常平莫不善
  于义仓义仓之法凶年则散之丰年则敛之其初
卷三十六 第 50b 页 WYG0868-0535b.png
  未尝不善也然官与民偿贷其弊易生方其贷也
  寄之于里胥而诈冒之名多迨其偿也责之于里
  胥而徵求之弊作及其弊也里胥必诈与贫民通
  而许为诡词贫民必甘与里胥市而觊为灭迹前
  者获利后者效尤将敛散之粟与存者无几矣其
  又弊有借止一石或偿至十数石而不足借止一
  年或徵至十数年而未休下户细民有宁卖子女
  甘流徙而不肯窥仓廪之门见官吏之面者以故
卷三十六 第 51a 页 WYG0868-0535c.png
  粟竭于官有出而无入约爽于民有贷而无还其
  势必尽废而后已此义仓之弊也常平则不然丰
  年榖贱则增价而籴以为备凶年榖贵则减价而
  粜以济饥愿籴者与之而无所强愿粜者受之而
  无所追其利常周而其本不仆故公私两便今宜
  因义仓之旧更以常平之法量民数多寡以贮粟
  酌道里近远以立仓每丰而籴委之于富民而计
  其数时凶而粜临之以廉吏而主其衡籴不出一
卷三十六 第 51b 页 WYG0868-0535d.png
  人人不过一石而又善为之处严为之法使所籴
  皆贫民而富者无所侵焉斯可矣或曰义仓之行
  饥者可徒手而得粟常平之设必转贷籴本而粟
  始可得也其转贷之际安知富人之不留难而徵
  取之时又安知富人之不侵渔乎臣应之曰天下
  无不弊之法为治者但当酌其弊之轻重而审处
  之常平立于汉义仓立于隋而用常平者常多用
  义仓者常寡常平每废而犹存义仓随起而即废
卷三十六 第 52a 页 WYG0868-0536a.png
  至于宋常平特置提举之官而义仓无闻焉亦足
  明其法之善矣
  林希元救荒丛言臣闻救荒有二难曰得人难曰
  审户难救荒有三便曰极贫之民便赈米曰次贫
  之民便赈钱曰稍贫之民便转贷救荒有六急曰
  垂死贫民急饘粥曰疫病贫民急医药曰病起贫
  民急汤米曰既死贫民急募瘗曰遗弃小儿急收
  养曰轻重系囚急宽恤救荒有三权曰借官钱以
卷三十六 第 52b 页 WYG0868-0536b.png
  籴粜曰兴工役以助赈曰借牛种以通变救荒有
  六禁曰禁侵渔曰禁攘盗曰禁遏籴曰禁抑价曰
  禁宰牛曰禁度僧救荒有三戒曰戒迟缓曰戒拘
  文曰戒遣使其纲有六其目二十有三备开于后
  编次以进总曰救荒丛言是皆往哲成规昔贤遗
  论臣尝斟酌损益或已行而有效或欲行而未得
  或得行而未及谓可施于今日者也若夫恐惧修
  省降诏求言蠲租税以舒民困散居积以厚黎元
卷三十六 第 53a 页 WYG0868-0536c.png
  皆人主救荒所当行则陛下已先得之不容臣言
  也至于卖军职卖监生卖吏典乃不得已救急之
  事非盛世所当行则大臣已先言之不待臣言也
  陛下倘不以臣言为愚拙为迂疏乞敕部院详议
  可否即赐施行
  潘潢积榖议查得先该户部奏行天下府州县官
  各照里社积榖备荒立格劝惩不为不密但如每
  一小县十里之地三年之间不问贫富丰凶概令
卷三十六 第 53b 页 WYG0868-0536d.png
  积谷万五千石限数既多责效太速以致中才剥
  削取盈贪夫因缘为利往往岁未及饥民已坐毙
  及遇凶荒公私俱竭为困愈甚臣闻田野县鄙者
  财之本也垣窌仓廪者财之末也与其聚民脂膏
  以实仓储孰与尽力沟洫以兴水利昔宋儒朱子
  赈济浙东所至原野极目萧条惟见有陂塘处田
  苗蔚茂无异丰岁于是益叹水利不可不修谓使
  逐村逐保各治陂塘民间可永无流离饿殍之患
卷三十六 第 54a 页 WYG0868-0537a.png
  国家可永无蠲减粜济之费此则救荒不如讲水
  利明效大验之可见者合无本部备行都察院转
  行各处御史申明宪纲严督所属凡境内应有圩
  岸坝堰坍缺陂塘沟渠壅塞务要趁时脩筑坚完
  疏浚流通以备旱涝毋致失时有伤禾稼及因而
  扰害于民每季终预将疏筑完坏备细缘由开报
  御史及总督水利官员不时巡历勘验如有申报
  不实及坏久不脩脩不完固或因而害民者并为
卷三十六 第 54b 页 WYG0868-0537b.png
  不职从实按勘施行遇该考满务查水利无坏方
  许起送有能为民兴利如白起溉邺郑国开渠之
  利者具奏不次擢用该管官员亦照所辖完坏多
  寡分数定注贤否一体旌别其人分纸价赎罪赃
  罚银钱香钱引契鱼盐茶酒等税不系解部者悉
  如御史王董贤等所言尽数籴榖入仓备赈不许
  分外分毫科罚侵尅庶几藏富于民因地之利虽
  有旱乾水溢民无菜色管子所谓积于不涸之仓
卷三十六 第 55a 页 WYG0868-0537c.png
  藏于不竭之府者用此道矣
  宋朱熹曾请于府得常平米六百石赈贷夏受粟
  于仓冬则加息计米以偿自后随年敛散小歉则
  蠲其息之半大饥则尽蠲之凡十有四年得息米
  造仓三间及以原数六百石还府以见储米三千
  一百石以为社仓不复收息每石只收耗米三升
  以是一乡之间虽遇凶年人不缺食熹又尝言于
  上曰臣曾摹得苏轼与林希书说熙宁中荒政之
卷三十六 第 55b 页 WYG0868-0537d.png
  弊费多而无益以救之迟故也其言深切可为后
  来之鉴
  洪武间湖广孝感县言民饥请发预备仓粮以贷
  乏者太祖谓户部臣曰朕尝捐内帑之资付天下
  耆民籴粟以储之正欲备荒歉以济急民也若岁
  荒民饥必候奏请道途往返民之饥死者多矣尔
  户部即谕天下有司自今凡遇岁饥则先发仓廪
  以贷民然后奏闻著为令
卷三十六 第 56a 页 WYG0868-0538a.png
  本计
  明邓元锡曰记载家言高皇帝方定金陵时谕太
  史令基起居注祎言今军兴四方民生苦甚吾欲
  舒其力且奈何基祎对曰师行必赍粮食上存此
  心幸甚然天下未底定纾民力宜未易及也上曰
  不然纾民力在均节财用在制常赋国家爱养生
  民犹保抱赤子惟恐伤之苟掊克以朘之虽慈父
  不能得之其子君安能得之民乎今当定赋节用
卷三十六 第 56b 页 WYG0868-0538b.png
  崇本而抑末庶民力少有纾乎基祎顿首曰臣等
  愚所不及此仁政之本也永乐初湖广夏税至后
  期户部尚书郁新请案府州县官稽缓罪治之文
  皇帝不许曰赋入但无失经制而可矣耕种有先
  后地里有远近何可槩必任官牧民当察其难易
  而悉其情一主于利民苟罪其官必急责于民吾
  民残矣其勿问洪熙初昭皇帝谕工部言古土贡
  随地产不强其所无比年丹漆石青之类槩下郡
卷三十六 第 57a 页 WYG0868-0538c.png
  县徵郡县迫小民鸠金币转买价腾踊百倍朝廷
  得不十一而民费以千百何痛也自今于出产地
  计直市母槩派毒吾民呜呼圣神之计虑深矣
  给事中吴执御理财必本经术疏臣静观今日国
  势民情无如理财为急今诸臣为苟且之计者无
  不谓此时多事势不得不出于权宜臣耳目孤陋
  不能远引唐虞三代请举祖宗朝多事者一折之
  可乎臣考永乐初年承废弛之后府库空虚一时
卷三十六 第 57b 页 WYG0868-0538d.png
  赐赉功臣大封亲藩而又招集诸儒编辑大典未
  几而有安南之役有营建京兆宫殿之役费以万
  万计而户臣夏原吉殚力经营未尝告乏岂今日
  之多事有踰是乎今诸臣为权宜之说者又无不
  谓此时民穷财尽势不得不出于苟且臣窃谓天
  下之民未尝穷而天下之财未尝尽也惟主计者
  自为穷之尽之之计剜肉医疮去皮附毛令比屋
  脊脊嗷嗷府事之所以日虚泉流之所以日竭也
卷三十六 第 58a 页 WYG0868-0539a.png
  臣耳目孤陋亦不能远引唐虞三代请以幼学所
  闻质之祖宗已行故事与诸臣一商确可乎闻之
  仲尼曰生财曰节用此两言者已略尽理财大端
  矣屯政盐法生财之大者诸臣业已言之皇上业
  已行之臣故无容赘臣考祖宗时有曾泉者为泛
  水县典史也涖事已勤然督农事稽女工时历乡
  村率民垦荒田以恢榖麦伐林木以赡财货无牛
  具无纺织具者皆设处借之行之二年官有积贮
卷三十六 第 58b 页 WYG0868-0539b.png
  民无穷乏以其羡馀造船以备攒运夫官至典史
  微矣殚心殷阜有殷阜之效如自典史以上何官
  不可仿此以自效乎陈寿之之巡抚延绥也开边
  耕耘架梁采木不期月省费二十七万叶盛之巡
  抚宣府也修复官牛官田之法垦田积粮以其馀
  岁补战马一千八百馀匹修屯堡七百馀所此两
  臣者治兵非不称雄而其理财又如此凡为巡抚
  者若边若腹独不可仿此以自效乎至刘大夏之
卷三十六 第 59a 页 WYG0868-0539c.png
  治淮凤民饥奏裁光禄供办也岁省费银钱八十
  馀万赵璜因正德中岁派料价过滥遂取弘治前
  成例而裁之也所省岁费亦不下数万夫国家之
  经费有限而漏卮影没渐生其中主计者苟留心
  撙节此二者非其标的乎盖泉流之通于天下也
  与天地并行不息而无一尘一忽不灌输于斯民
  者故巡抚以下典史以上无一臣非皇上保民之
  人即无一臣非皇上理财之人为计臣者当大宏
卷三十六 第 59b 页 WYG0868-0539d.png
  经术以急济时艰为生为节务与诸臣实实求所
  以补救之方臣愚谓大约以固本厚基为至计以
  酌虚剂盈为权宜臣知九州之大四海之广皆环
  拱以作皇上外府定无有忧不足者矣若夫加派
  捐助搜括者窃不能无议焉加派一节皇上原以
  不得已之心而姑行之其停止近或在一年之外
  远或在三年之中似可无言然必不可不即停止
  者近畿保河六府之加也臣观太祖高皇帝开基
卷三十六 第 60a 页 WYG0868-0540a.png
  建业镇江宁国诸府为京师翼郡故屡行蠲恤其
  曰子孙百世何可忘江左之民盖注意邦畿如此
  其重哉保河六府又奕世为皇上拱神京者也其
  地多沙碛原与南土不同矧年来多故哀鸿之叹
  十室九空此二十二万馀者加之原无益于山岳
  减之又何损于涓埃哉其馀省直皇上与计臣预
  定年限庶百姓知息肩有期而幽遐之欢声雷动
  矣至捐助搜括二者尤难为训夫臣子媚兹有心
卷三十六 第 60b 页 WYG0868-0540b.png
  一芹一曝皆思上献则捐助何独为非窃谓人臣
  但能奉公守法约已裕民而以区区为忠爱恐不
  教之偷者鲜矣搜括原有款项岂为横取窃谓郡
  县之间当留有馀以防不足矧正赋未完搜括先
  到此果足以疗度支之饥否熙朝之世宁堪受此
  名乎考洪武三年户部请论苏州守臣逋税罪高
  皇帝云苏州积欠两年民困可知若逮其官必责
  之民民畏刑罚必倾赀以输官如是而欲其生遂
卷三十六 第 61a 页 WYG0868-0540c.png
  不可得矣又朱英总制两广府藏颇充有劝以羡
  馀进者英曰王者藏富于郡县苟羡馀一进他日
  饷匮奚从取给盛世君臣无一念不为斯民计亦
  无一念不为先事计此真可作今日良药矧皇上
  惩贪禁墨之令无日不下而有司不肖或借捐括
  以为辞倘赐罢之诸凡郡县谁敢不洗肠濯胃以
  自干斧钺乎今天下边腹多虞臣亦具知但以天
  地财源无一不输于民故理财自理民始民裕而
卷三十六 第 61b 页 WYG0868-0540d.png
  财自阜财阜而赋自足不然皇上试问诸臣今秦
  晋间何以不责其输正赋且欲请赈请饷了无属
  厌之日乎臣观计臣清强尽足办事而在廷多忠
  智之佐伏乞皇上下臣言敕诸臣共殚虚心参酌
  如有一得之愚亟赐采择施行
  御史吴履中论加派疏近日者议增加派矣皇上
  惓惓于开节大计以赋加民困为念真经国之深
  虑爱民之至仁也即向来急催科严参罚开事例
卷三十六 第 62a 页 WYG0868-0541a.png
  裁额款皆不得已而为之臣下遂以其心全用于
  此百姓遂以皇上所急专在乎此而德意几不见
  于天下矣国家岁入计一千四百六十馀万而辽
  饷五百万不与焉捐助罚赎事例等项盐课税额
  所增复不下数百万而尚不足则安能于天下之
  外再得一天下之物力以取其盈乎臣谓财之生
  数至此已极自有辽事以来取诸民者已溢于制
  而魏忠贤搜括之术复无所不至以至今日真皮
卷三十六 第 62b 页 WYG0868-0541b.png
  骨俱尽之时不惟加派不可行而催科更当缓不
  惟开之苦于无术而节之尤病其失经如青衿优
  免岁不过十数铢然培养士气赖此一线而并去
  之何以为劝士之藉皂快工食犹官之有禄乃以
  养廉而并裁之彼安能裹粮奉公而不至横视百
  姓也凡为此者皆权宜苟且之计非盛世所宜有
  臣意此时非中国得意之秋虽卫霍将兵未能穷
  追远讨以倖成功但宜为固守计蓄积粮草训练
卷三十六 第 63a 页 WYG0868-0541c.png
  士卒伺察边情严烽火整器械谨斥堠以备之兵
  精则不必务多饷省则不忧财匮昔勾践之治吴
  曰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皇上春秋鼎盛如日方升
  长驾远驭久道成治何必计旦夕之功竭天下之
  力以事一隅万一民穷财尽外患未宁内盗蜂起
  何以处之莫若苏息民力固结人心以为久安长
  治之图进取恢复之本此兵事民生有强弱枯荣
  之势未必非天心所轸结以冀皇上憬惺者也
卷三十六 第 63b 页 WYG0868-0541d.png
  崇祯八年御史邓启隆民害未除疏臣闻赵宣子
  举韩厥为司马厥以军法戮宣子仆左雄荐周举
  为尚书举即劾雄不应选贪污若今户部尚书侯
  恂举臣者也臣为国忘私不后古人宁敢三缄请
  悉数其罪可乎大学称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
  臣夫子三千之徒其鸣鼓而攻者惟有冉求聚敛
  孟子称三王巡狩惟掊克在位则有让从古圣贤
  恶言利之人如此其至也自流贼发难以来于今
卷三十六 第 64a 页 WYG0868-0542a.png
  六年而无如客冬今春之烈所至之处民无不望
  风相迎甚有望其来而恐不来者何以故则困于
  徵敛与其饥死不如盗死计秦晋楚豫凤庐之焚
  戮宁啻万万此万万之命谁杀之恂杀之也罪一
  也流寇平日之垂涎在淮扬金陵耳凤阳之凋瘵
  贼亦稔知无奈方围颖州而凤之穷民远几百里
  相邀具以册授贼某家富厚某处无兵于是贼遂
  拥众焚劫震动祖陵试问谁使发祥重地一旦化
卷三十六 第 64b 页 WYG0868-0542b.png
  作煨烬恂酿之也罪二也祖陵既震感怆圣怀在
  外诸臣方勤于掫计招抚薄海内外延颈企踵仰
  应宥之诏令而恂且劾江浙吴楚各抚按住俸带
  罪使扶杖观听之老幼佥讶宽恤之日何有此督
  责之严盛典为之不光罪三也人才者天地之所
  钟毓祖宗之所培植得之甚艰摧之甚易今海内
  科甲强半守令幼之所学壮之所行谁肯不以抚
  字为政者而恂不论地方不分丰歉严立参罚或
卷三十六 第 65a 页 WYG0868-0542c.png
  前官之拖欠累及后官或地方之瘠疲累及守令
  有七八年不得行取者有降至二三十级者于是
  即有驯雉集凤之贤不得不化为硕鼠猛虎之毒
  使海内之人才坏于参罚之苛酷罪四也语曰利
  不百不变法又曰知者作法愚者制焉昔庞尚通
  博考精通袁世振讲求盐法十年方奉特遣清理
  故变法而信从恂不学无术妄意纷更不规疏理
  之旧悬定取盈之额旧票销至十年辽宁两项俱
卷三十六 第 65b 页 WYG0868-0542d.png
  增纸上之虚易填库中之实难输商人愁怨载道
  司计颦蹙求脱犹自诧曰宽其积逋导其壅滞将
  谁欺乎罪五也皇上所严禁者贿赂也内外诸臣
  无不洗心涤虑恂阳假考成阴规厚利考满要无
  参罚考选要无参罚省直钱粮那缓就急或已解
  司府而未到者或止欠二三十两者差役赍文入
  京道阻且长往返维艰不得不称贷凑补又欲题
  开复竣事不得不称贷备礼杜牧所谓不敢言而
卷三十六 第 66a 页 WYG0868-0543a.png
  敢怒者也罪六也其他剥青衿廪饩减有司公费
  刻核太甚又其馀矣此等臣立朝一日则骧乱一
  日一时则酿乱一时今皇上明正典刑列其罪状
  布告天下流寇闻之有不投戈解散百姓闻之有
  不呼庆更生臣不信也
  崇祯十三年刑科给事中孙承泽劾军前私派疏
  迩因寇祸益深皇上特遣阁臣杨嗣昌秉钺躬剿
  凡徵兵索饷之事内呼如雨司农臣初应之以新
卷三十六 第 66b 页 WYG0868-0543b.png
  饷继应之以剿饷再应之以练饷惟恐须臾稍缓
  无以慰任事之心且有以开卸事之口盖已竭闾
  阎之膏血惟命是听矣然孰知军前之需取之部
  额者有限而私派之地方者正无纪极也忆臣待
  罪县令时倏奉一文取豆米几千石草几千束运
  至某营交纳矣倏奉一文买健骡若干头布袋若
  干条送至某营交纳矣倏奉一文制铜锅若干口
  买战马若干匹送至某营交纳矣并不言动支何
卷三十六 第 67a 页 WYG0868-0543c.png
  项钱粮后日作何销算惟曰迟误则以军法从事
  耳州县之吏凛凛恐后间有借支正饷以救目前
  之急者然派之里下者则比比矣是以私派多于
  正赋民不堪命怨声四起而行间之臣止计目前
  不计远大于是绵延数省无一宁宇使从贼者无
  复还乡之望为民者徒为沟壑之填岁即丰稔万
  亦难当况今值此百年未有之荒灾也臣见我皇
  上念切痌瘝每于部请加派之际不知几为斟酌
卷三十六 第 67b 页 WYG0868-0543d.png
  岂意部中之加派皇上得而斟酌之而军前不时
  之私派未行题明不奉部檄不知凡几乌可置而
  不问也近日阁部军前派徵益厉甚至小县有派
  米稻三千石黑豆二千石粟米二千石者计价不
  下二万馀此果剿饷乎练饷乎是驱民而为贼也
  何日平贼之有伏望圣明严谕军前之需俱照部
  中拨定分数即有不足不妨明白奏请不许私行
  徵派使将士恋饷玩寇以重小民之困至于誓师
卷三十六 第 68a 页 WYG0868-0544a.png
  已久敉宁无期宜文武诸臣认定限期仰遵明旨
  务期努力歼尽断无留贼尚至十四年之理不然
  露布徒闻贼势益炽将见军实日堕民怨愈深竟
  于封疆何如也奉旨奏内私派米豆价不下二万
  馀金小县何县奉何衙门私徵着孙承泽指实奏
  来该部知道
  又疏臣见迩来民生日蹙所在骚然大江以北几
  无宁宇人止知归咎于天行之灾沴也又归咎于
卷三十六 第 68b 页 WYG0868-0544b.png
  部派之繁重也而不知军前之横徵苛派其害更
  甚臣顷具民力久困一疏蒙皇上令臣指实具奏
  请即以江北言之臣督饷其地兵燹荒残之景目
  所亲击近闻凤滁所属坐派不一即小县如全椒
  来安等处先后各派米豆亦至七千馀石蝗旱之
  后价值腾贵计费不下二万馀两檄文一至官吏
  攒眉蹙额小民鱼惊兽骇真不啻身在汤火中者
  一处如此他处可知臣职司耳目敢不据实入告
卷三十六 第 69a 页 WYG0868-0544c.png
  以为百姓请命哉至于督理剿饷原有部臣或系
  径行或系转奉阁部杨嗣昌之命望皇上敕江北
  按臣一察即明仍力为釐饬以苏民困者也嗟夫
  小民竭力以养兵兵贪饷而玩贼究之贼不能一
  歼而立尽而民复转迫而为贼上下相蒙日复一
  日何所底止臣亦惟望皇上严令行间诸臣速图
  剿荡以救民于水火而已
  崇祯十七年给事中光时亨王言更新疏窃臣见
卷三十六 第 69b 页 WYG0868-0544d.png
  给事中孙承泽疏内有求皇上下罪已之诏一款
  言极切直此诚今日转乱为治第一要务也以古
  帝王之盛犹凛于四海之困穷责夫省躬之六事
  故罪已而兴盖勃焉三代而后惟汉诏最著盖汉
  承秦弊事必更始故其诸所诏令迄今读之犹可
  想见当日规模鸿远今陛下圣明天纵亦何罪之
  与有臣以为繇于有误陛下者其罪实不容不论
  或人已往而是非宜明或人见存而赏罚宜当臣
卷三十六 第 70a 页 WYG0868-0545a.png
  敢谬为缕指之孰为练饷之加以致民竭夫膏髓
  兵乱于抽募者乎孰为抚寇之说以致惨遍乎中
  原人习为媚贼者乎孰为款敌之议以致边臣因
  而懈守战士为之灰心者乎孰催战松锦以致八
  镇精锐尽丧荒原遂贻宁远孤注之忧断关门犄
  角之势者乎孰凿挖河堤以致汴城亿万化为鱼
  鳖反开冒功倖赏之门为亲藩避地之始者乎孰
  谓制科可废以致镇帅跋扈哗卒生心即今武弁
卷三十六 第 70b 页 WYG0868-0545b.png
  纷纷荐文臣纠文臣救文臣仍踵其故智无所不
  至者乎孰为加等之律以至刑名日滥善类摧残
  即今明诏煌煌议清狱议停刑议贳罪犹猝难挽
  回恩膏未遍者乎此辈奸深启衅苛刻相因附其
  热者有立然之死灰逢其螫者无不投之陷阱甚
  至尤而效之使风宪大臣传杀人媚人之衣钵以
  遍肆蜂虿窜伏逆案逞如鬼如域之伎俩以遥制
  朝权阴险足以招外寇惨毒足以兆干戈结轖足
卷三十六 第 71a 页 WYG0868-0545c.png
  以生疫疠乖悖足以致天变反覆足以长小人当
  其时或亦有小忠小信小功小利以互相歆动而
  不知其骗官市荫者巧于鬻封疆提线护法者善
  于窃威福以致财尽民穷神怒人怨皆此辈日渐
  月累之所为陛下试一回思十六年来误国诸奸
  历历如睹伏乞圣明立询廷臣详开姓名钦定一
  案大诰中外使晓然知祸乱所自起诸奸之罪案
  明而陛下之圣德益彰明纶所布凡深谷穷黎必
卷三十六 第 71b 页 WYG0868-0545d.png
  感而泣弄兵赤子必悔而返以有唐奉天一诏犹
  能动人若彼何况英谋睿断迥出寻常万万者乎
  从来是非不两立赏罚必并举陛下先行此击奸
  诛乱以杜后起之佥壬旋及于搜滞拔幽以收失
  志之豪杰所谓四罪而天下咸服举逸民而天下
  归心其此之谓矣夫遏乱有大势尤有大机机之
  所在不可失也
 春明梦馀录卷三十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