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 第 1a 页 WYG0868-037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明梦馀录卷三十
吏部左侍郎孙承泽撰
五军都督府
五军都督府在阙之西皆东向初置统军大元帅府后
改枢密院又改为大都督府秩正一品设左右都督都
督同知都督佥事等官洪武十三年始分中左右前后
五军都督府各府都督初间以公侯伯为之参赞军国
春明梦馀录卷三十
吏部左侍郎孙承泽撰
五军都督府
五军都督府在阙之西皆东向初置统军大元帅府后
改枢密院又改为大都督府秩正一品设左右都督都
督同知都督佥事等官洪武十三年始分中左右前后
五军都督府各府都督初间以公侯伯为之参赞军国
卷三十 第 1b 页 WYG0868-0376b.png
大事后率以公侯伯署府事同知佥事则参赞军事永
乐元年建行都督府于北京后仍分五府称行在某都
督府十八年定都北京除行在字在应天者称南京某
府洪熙元年复称行在宣德三年革行都督府正统六
年复建五府其职分领都司卫所凡武职袭替及诰敕
旗役并鎗手水陆步骑操练俸粮屯种器械舟车赏赐
声息军情清勾替补边腹画图贴说薪炭荆苇之事分
移所司综理之
乐元年建行都督府于北京后仍分五府称行在某都
督府十八年定都北京除行在字在应天者称南京某
府洪熙元年复称行在宣德三年革行都督府正统六
年复建五府其职分领都司卫所凡武职袭替及诰敕
旗役并鎗手水陆步骑操练俸粮屯种器械舟车赏赐
声息军情清勾替补边腹画图贴说薪炭荆苇之事分
移所司综理之
卷三十 第 2a 页 WYG0868-0376c.png
大都督府因枢密院而改建之者也枢密院之职
实古太尉大司马诸将军而其名则循唐宦官之
旧五季托肺腑其权寄宰相上宋颛兵政稍与宰
相次而号两府然皆缙绅大夫为之至元而用其
国人与汉人之以武功显者第往往参互一二缙
绅以赞其谟画至明兴而截然武弁薮矣高帝之
下集庆置中书省即置行枢密院而自领之功臣
宿将得序迁为同知佥院同佥判官其品秩皆仍
实古太尉大司马诸将军而其名则循唐宦官之
旧五季托肺腑其权寄宰相上宋颛兵政稍与宰
相次而号两府然皆缙绅大夫为之至元而用其
国人与汉人之以武功显者第往往参互一二缙
绅以赞其谟画至明兴而截然武弁薮矣高帝之
下集庆置中书省即置行枢密院而自领之功臣
宿将得序迁为同知佥院同佥判官其品秩皆仍
卷三十 第 2b 页 WYG0868-0376d.png
元旧至四年辛丑之三月始改置大都督府拜皇
侄文正为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寻增置左右都
督同知副使佥事官以中书参议李善长兼司马
宋思颜为参军经历都事皆极一时之选而同知
佥院之在军行者尚仍其故不改吴元年甲辰正
月即王位定大都督从一品左右都督正二品同
知从二品副使正三品佥事从三品寻大都督坐
罪废罢不设以左右都督为长官十月进阶俱正
侄文正为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寻增置左右都
督同知副使佥事官以中书参议李善长兼司马
宋思颜为参军经历都事皆极一时之选而同知
佥院之在军行者尚仍其故不改吴元年甲辰正
月即王位定大都督从一品左右都督正二品同
知从二品副使正三品佥事从三品寻大都督坐
罪废罢不设以左右都督为长官十月进阶俱正
卷三十 第 3a 页 WYG0868-0377a.png
一品同知从一品副使从二品佥事从三品三年
革副使升佥事正二品凡天下将士兵马大数荫
授迁除与征讨进止机宜皆属之十三年分大都
督为五军都督府见若以为品秩如其故者而兵
部阴移之其权渐分矣至永乐而尽归之兵部所
谓五军都督者不过守空名与虚数而已其左右
都督以下至同知皆以加边将之有功者其佥事
以待序迁者而掌印佥书之类必以属公侯伯间
革副使升佥事正二品凡天下将士兵马大数荫
授迁除与征讨进止机宜皆属之十三年分大都
督为五军都督府见若以为品秩如其故者而兵
部阴移之其权渐分矣至永乐而尽归之兵部所
谓五军都督者不过守空名与虚数而已其左右
都督以下至同知皆以加边将之有功者其佥事
以待序迁者而掌印佥书之类必以属公侯伯间
卷三十 第 3b 页 WYG0868-0377b.png
有属老将之实为都督者不能什一也
封拜考
封建古制也而莫详于周周之天子仅称王而其
下为公侯伯子男不能子男者为附庸其命则自
九而至五其别则有同姓有异姓而其封则以功
德不以亲疏秦始并天下创尊为皇帝废封建公
族无尺寸土而犹存侯爵为三等以待有功者列
侯则如武城通武之类伦侯则如建成信武之类
封拜考
封建古制也而莫详于周周之天子仅称王而其
下为公侯伯子男不能子男者为附庸其命则自
九而至五其别则有同姓有异姓而其封则以功
德不以亲疏秦始并天下创尊为皇帝废封建公
族无尺寸土而犹存侯爵为三等以待有功者列
侯则如武城通武之类伦侯则如建成信武之类
卷三十 第 4a 页 WYG0868-0377c.png
皆有邑名而不称国下者则关中侯有封食而无
邑名然皆金印紫绶而列侯伦侯至位丞相上丞
相之尊重者莫如李斯九卿之见幸有大功者莫
如蒙恬兄弟而皆不得沾其慎贵可略推已汉高
豁达裂天下以王诸子弟及大功臣而其次则因
秦之旧为彻侯亦有关内侯凡二等第功臣之为
王雅非其意至白马之誓而独侯国存武帝狭海
宇穷兵黩武不爱通侯之印以待有功者即功虽
邑名然皆金印紫绶而列侯伦侯至位丞相上丞
相之尊重者莫如李斯九卿之见幸有大功者莫
如蒙恬兄弟而皆不得沾其慎贵可略推已汉高
豁达裂天下以王诸子弟及大功臣而其次则因
秦之旧为彻侯亦有关内侯凡二等第功臣之为
王雅非其意至白马之誓而独侯国存武帝狭海
宇穷兵黩武不爱通侯之印以待有功者即功虽
卷三十 第 4b 页 WYG0868-0377d.png
鲜细或见录天下之壤地不能侯而国用则益侈
于是苛为之禁以伺其过即鲜细亦见削而高帝
身与共创业之臣所馀无几封拜日下而侯国不
日益汉地不小损自武帝而后封拜之与削亦渐
寡而终东西二京其制亦相仿佛中间虽有吕氏
之擅王与新莽之盗为公未几辄罢自魏氏之末
司马擅制始复为五等曰郡县公侯伯曰县子曰
县男皆得称开国金印紫绶而关内侯有不开国
于是苛为之禁以伺其过即鲜细亦见削而高帝
身与共创业之臣所馀无几封拜日下而侯国不
日益汉地不小损自武帝而后封拜之与削亦渐
寡而终东西二京其制亦相仿佛中间虽有吕氏
之擅王与新莽之盗为公未几辄罢自魏氏之末
司马擅制始复为五等曰郡县公侯伯曰县子曰
县男皆得称开国金印紫绶而关内侯有不开国
卷三十 第 5a 页 WYG0868-0378a.png
者顾反居子男下晋氏以至齐梁陈皆因之若北
魏之与北齐皆崇设王爵以待勋旧而其更有功
者则别封郡公侯或一人而担三四爵然同姓异
姓皆不得为国王而郡县公侯益卑矣后周宇文
泰辞安定王遂以安定公终其身而其子篡魏进
封功臣晋赵等大国然皆称公而不王隋氏因之
至唐而始定以子弟为亲王正一品其稍疏而有
功者为郡王功臣之有功者为国公皆从一品郡
魏之与北齐皆崇设王爵以待勋旧而其更有功
者则别封郡公侯或一人而担三四爵然同姓异
姓皆不得为国王而郡县公侯益卑矣后周宇文
泰辞安定王遂以安定公终其身而其子篡魏进
封功臣晋赵等大国然皆称公而不王隋氏因之
至唐而始定以子弟为亲王正一品其稍疏而有
功者为郡王功臣之有功者为国公皆从一品郡
卷三十 第 5b 页 WYG0868-0378b.png
公以至侯伯子男则递降焉如赵无忌梁元龄之
类皆得世袭而他以恩赐者或世与否自安禄山
之为东平王遂毁周例而踰之然中兴以后王公
之格益轻至有佩櫜鞬捧酒炙而趋走于节度之
庭者而封亦不复世矣宋兴复唐初之制以宗室
之懿叙封王爵而其疏者与文武大臣自国公而
下至子男往往以郊恩递进徒以美其名而已户
不得言禄爵不得言世然犹斤斤守其靳焉自蔡
类皆得世袭而他以恩赐者或世与否自安禄山
之为东平王遂毁周例而踰之然中兴以后王公
之格益轻至有佩櫜鞬捧酒炙而趋走于节度之
庭者而封亦不复世矣宋兴复唐初之制以宗室
之懿叙封王爵而其疏者与文武大臣自国公而
下至子男往往以郊恩递进徒以美其名而已户
不得言禄爵不得言世然犹斤斤守其靳焉自蔡
卷三十 第 6a 页 WYG0868-0378c.png
京之公两国而公制紊矣童贯之为王而王制踰
矣南渡以后所谓王者遂冒于宰执如桧如侂胄
如弥远矣元承辽金之后王爵尤易即将相非勋
德可以一嚬笑而得之独汉人至国公而止明高
帝下建业草创未遑吴元年始拜功臣李善长徐
达常遇春为国公而其他功臣之死勤事封疆者
有国郡公侯伯子男之赠然往往一循元旧洪武
三年始大启封建皇帝之子为亲王亲王之从庶
矣南渡以后所谓王者遂冒于宰执如桧如侂胄
如弥远矣元承辽金之后王爵尤易即将相非勋
德可以一嚬笑而得之独汉人至国公而止明高
帝下建业草创未遑吴元年始拜功臣李善长徐
达常遇春为国公而其他功臣之死勤事封疆者
有国郡公侯伯子男之赠然往往一循元旧洪武
三年始大启封建皇帝之子为亲王亲王之从庶
卷三十 第 6b 页 WYG0868-0378d.png
子为郡王而功臣则公侯伯三等有世袭有流爵
罢子男不置公侯位正一品上伯位正二品上朝
服进贤冠加笼巾貂蝉世袭者领铁劵流爵则否
当是时封伯者仅二人忠勤之禄仅当侯三之一
诚意至不能当六之一而其轻可知矣十年以后
封东莞徽先禄遂与侯等至永乐初而始定居侯
之下正一品之上其阶勋皆与侯等而伯亦重矣
凡公侯伯之任入则掌参五府总六军出则领将
罢子男不置公侯位正一品上伯位正二品上朝
服进贤冠加笼巾貂蝉世袭者领铁劵流爵则否
当是时封伯者仅二人忠勤之禄仅当侯三之一
诚意至不能当六之一而其轻可知矣十年以后
封东莞徽先禄遂与侯等至永乐初而始定居侯
之下正一品之上其阶勋皆与侯等而伯亦重矣
凡公侯伯之任入则掌参五府总六军出则领将
卷三十 第 7a 页 WYG0868-0379a.png
军印为大帅督留都筦钥辖治朝纲独不得预九
卿事
宋制军旅属于枢密院与中书省并谓之两府明
以兵部掌兵政而统军旅专征伐则归之五军都
督府兵部有出兵之令而无统兵之权五军有统
兵之权而无出兵之令至将属于五府而兵又总
于京营合之则呼吸相通分之则犬牙相制
五军都督府总天下之戎政国体具存其所关者
卿事
宋制军旅属于枢密院与中书省并谓之两府明
以兵部掌兵政而统军旅专征伐则归之五军都
督府兵部有出兵之令而无统兵之权五军有统
兵之权而无出兵之令至将属于五府而兵又总
于京营合之则呼吸相通分之则犬牙相制
五军都督府总天下之戎政国体具存其所关者
卷三十 第 7b 页 WYG0868-0379b.png
甚大明初勋臣俱充参游后止充两广湖广漕运
三总兵又次第革而惟戎政五府属焉五府佥书
犹有以都督充者至掌印则必勋臣嘉靖八年令
五府掌印官都督有才望者一体推用终不能行
都督有三等曰左右都督曰都督同知曰都督佥
书是为世官副都督则流官也
都督都指挥等官虽定于洪武初然其称谓与后
亦有不同如称都督府佥书曰某府佥都督都指
三总兵又次第革而惟戎政五府属焉五府佥书
犹有以都督充者至掌印则必勋臣嘉靖八年令
五府掌印官都督有才望者一体推用终不能行
都督有三等曰左右都督曰都督同知曰都督佥
书是为世官副都督则流官也
都督都指挥等官虽定于洪武初然其称谓与后
亦有不同如称都督府佥书曰某府佥都督都指
卷三十 第 8a 页 WYG0868-0379c.png
挥使司佥书曰某都指挥司左封印右封印皆见
于张紞云南机务抄黄嘉靖间会议疏列五府衔
佥书与带俸者槩称管府事即锦衣卫堂上皆称
管卫事亦此例也
初制总兵无专官有事命将事已即归后因边境
多事遂留镇守然或地方小警调兵剿杀非奉上
命者即有功亦不称捷具疏闻而已
明初在外兵马尽是屯军指挥千百户管领而尽
于张紞云南机务抄黄嘉靖间会议疏列五府衔
佥书与带俸者槩称管府事即锦衣卫堂上皆称
管卫事亦此例也
初制总兵无专官有事命将事已即归后因边境
多事遂留镇守然或地方小警调兵剿杀非奉上
命者即有功亦不称捷具疏闻而已
明初在外兵马尽是屯军指挥千百户管领而尽
卷三十 第 8b 页 WYG0868-0379d.png
属都司提调其制各都司掌印佥书等官缺本处
有相应官听各镇巡官保举兵部拟议具奏夲处
无官兵部查访中外相应官员兼用极重其选
卫所之制洪武中设锦衣等上十二卫以卫宫禁
留守等四十八卫以卫京城上十二卫为亲军指
挥使司番直宿卫不𨽻于都督府永乐中设五府
各卫于北京改前北平三卫为金吾左右卫为羽
林前卫改北平都司为燕山左右卫为大兴左卫
有相应官听各镇巡官保举兵部拟议具奏夲处
无官兵部查访中外相应官员兼用极重其选
卫所之制洪武中设锦衣等上十二卫以卫宫禁
留守等四十八卫以卫京城上十二卫为亲军指
挥使司番直宿卫不𨽻于都督府永乐中设五府
各卫于北京改前北平三卫为金吾左右卫为羽
林前卫改北平都司为燕山左右卫为大兴左卫
卷三十 第 9a 页 WYG0868-0380a.png
为济阳通州卫是为上十卫与腾骧左右卫武骧
左右卫四卫亦得名亲军其武功中左右卫以匠
役𨽻工部其诸陵设卫不隶督府亦不称亲军凡
亲军卫得直达兵部其馀卫分流官世官土官袭
替优给优养所卫都司上之府引奏送兵部五府
以中左右前后为序南以总兵坐中府北以总兵
坐后府凡舍人承袭皆以五府试验必年至二十
以上方许比试初试不中者食半俸再试不中者
左右卫四卫亦得名亲军其武功中左右卫以匠
役𨽻工部其诸陵设卫不隶督府亦不称亲军凡
亲军卫得直达兵部其馀卫分流官世官土官袭
替优给优养所卫都司上之府引奏送兵部五府
以中左右前后为序南以总兵坐中府北以总兵
坐后府凡舍人承袭皆以五府试验必年至二十
以上方许比试初试不中者食半俸再试不中者
卷三十 第 9b 页 WYG0868-0380b.png
降充军盖国初将材皆储于此故其严如此每卫
设指挥使一人指挥同知二人指挥佥事二人又
设中前后左右千户所分领军士其所领军士逃
亡者计数论罚如百户逃一人减半俸逃十人全
不给至三十人降总旗至四十人降小旗至五十
人发充军其千户逃军十倍于百户指挥逃军五
倍于千户者并减俸及递降如百户例盖国初之
兵皆籍于此故其严如此
设指挥使一人指挥同知二人指挥佥事二人又
设中前后左右千户所分领军士其所领军士逃
亡者计数论罚如百户逃一人减半俸逃十人全
不给至三十人降总旗至四十人降小旗至五十
人发充军其千户逃军十倍于百户指挥逃军五
倍于千户者并减俸及递降如百户例盖国初之
兵皆籍于此故其严如此
卷三十 第 10a 页 WYG0868-0380c.png
洪武初谕五军府曰养兵而不病于农者莫若屯
田今海宇宁谧边境无虞若使兵但坐食于农农
必受其弊非长治久安之术其令天下卫所督兵
屯粮庶几兵农合一国用以纾又谕曰天下卫所
分民屯种者咸获稼穑之利其令在屯军士树桑
枣百株柿栗胡桃之类随地所宜植之亦足以备
岁歉之不给又谕今年屯种须于五月报禾苗长
养何如七月报结实何如十月报所收籽粒若干
田今海宇宁谧边境无虞若使兵但坐食于农农
必受其弊非长治久安之术其令天下卫所督兵
屯粮庶几兵农合一国用以纾又谕曰天下卫所
分民屯种者咸获稼穑之利其令在屯军士树桑
枣百株柿栗胡桃之类随地所宜植之亦足以备
岁歉之不给又谕今年屯种须于五月报禾苗长
养何如七月报结实何如十月报所收籽粒若干
卷三十 第 10b 页 WYG0868-0380d.png
一岁三报彼时留心屯政如此故大宁都督佥事
啇皓奏见在粮粟大宁三十一万石松亭关五十
八万石会州二十五万石他镇所报亦相若至宣
德时所积之粟尤多立法之善古所未有也
屯田原额宣府屯军八千六百七名屯地四千三
百三顷五十亩各色籽粒二十五万四千三百四
十四石三斗一升大同屯军一万六千七百名屯
地一万五千八百三十顷各色籽粒五十一万三
啇皓奏见在粮粟大宁三十一万石松亭关五十
八万石会州二十五万石他镇所报亦相若至宣
德时所积之粟尤多立法之善古所未有也
屯田原额宣府屯军八千六百七名屯地四千三
百三顷五十亩各色籽粒二十五万四千三百四
十四石三斗一升大同屯军一万六千七百名屯
地一万五千八百三十顷各色籽粒五十一万三
卷三十 第 11a 页 WYG0868-0381a.png
千九百四石五斗五升山西屯军九千四百九十
名屯地六千一百一十二顷一十亩各色籽粒二
十五万七千七百四十六石五斗五升辽东屯军
四万五千四百五名屯地二万五千三百七十八
顷二十八亩额粮七十一万六千一百七十石其
后减徵四十五万四千石固原延绥二镇屯军舍
人二万六千七百三十八名屯地二万六千一百
一十八顷二十一亩各色籽粒三十六万五千一
名屯地六千一百一十二顷一十亩各色籽粒二
十五万七千七百四十六石五斗五升辽东屯军
四万五千四百五名屯地二万五千三百七十八
顷二十八亩额粮七十一万六千一百七十石其
后减徵四十五万四千石固原延绥二镇屯军舍
人二万六千七百三十八名屯地二万六千一百
一十八顷二十一亩各色籽粒三十六万五千一
卷三十 第 11b 页 WYG0868-0381b.png
百四十石五斗四升六合宁夏屯军一万一千一
名屯地五千五百二十七顷九十二亩五分各色
籽粒三十二万二千七百二十二石一斗七升九
合四勺甘肃屯军二万三千八十三名屯地一万
一千六百九十一顷五十亩各色籽粒六十万三
千一百八十八石四斗二升五合蓟州屯军五千
八百七十五名屯地二千八百二十八顷五十一
亩细粮六万八千五百六十七石五斗九升其制
名屯地五千五百二十七顷九十二亩五分各色
籽粒三十二万二千七百二十二石一斗七升九
合四勺甘肃屯军二万三千八十三名屯地一万
一千六百九十一顷五十亩各色籽粒六十万三
千一百八十八石四斗二升五合蓟州屯军五千
八百七十五名屯地二千八百二十八顷五十一
亩细粮六万八千五百六十七石五斗九升其制
卷三十 第 12a 页 WYG0868-0381c.png
每军一名受田五十亩岁徵米二十四石以十二
石养赡其人十二石入仓给官俸并城操之兵仓
中所积率足供数年之用
天下屯牛二十五万五千六百六十四只宣德以
后各处卫分牛只数目俱由五军都督府照会工
部立案备照倒死者著令买补孳生者查勘明白
年终依例造册奏送该府转行工部知会工部设
屯田司以司其事
石养赡其人十二石入仓给官俸并城操之兵仓
中所积率足供数年之用
天下屯牛二十五万五千六百六十四只宣德以
后各处卫分牛只数目俱由五军都督府照会工
部立案备照倒死者著令买补孳生者查勘明白
年终依例造册奏送该府转行工部知会工部设
屯田司以司其事
卷三十 第 12b 页 WYG0868-0381d.png
附记
洪武二十二年兵部五军府奉旨卫所官员不肯
教儿子弓马如今但有学唱的割了舌头下棋打
双陆的断了手蹴圆的卸了脚做买卖的发边远
充军已而府军左卫千户虞让男虞端吹箫唱曲
将上唇连鼻尖割了龙江卫指挥伏愿与小旗姚
宴保蹴圆卸了右脚当时禁制极严故一时将帅
皆出其中而无世胄纨绔之气后法禁弛而应袭
洪武二十二年兵部五军府奉旨卫所官员不肯
教儿子弓马如今但有学唱的割了舌头下棋打
双陆的断了手蹴圆的卸了脚做买卖的发边远
充军已而府军左卫千户虞让男虞端吹箫唱曲
将上唇连鼻尖割了龙江卫指挥伏愿与小旗姚
宴保蹴圆卸了右脚当时禁制极严故一时将帅
皆出其中而无世胄纨绔之气后法禁弛而应袭
卷三十 第 13a 页 WYG0868-0382a.png
舍人骄惰成性寔称乏才宣德五年正统八年成
化八年始令天下保举有谋勇者用之天顺八年
开武举成化四年弘治十七等年各有参定条例
然所取甚少初止取二名七年至十五名三十馀
名及嘉靖后非武举不得升调于是世胄拥为虚
器而功臣之泽斩矣
凡要害之地设官统兵镇戍总镇一方者曰镇守
独守一路者曰分守独守一城一堡者曰守备有
化八年始令天下保举有谋勇者用之天顺八年
开武举成化四年弘治十七等年各有参定条例
然所取甚少初止取二名七年至十五名三十馀
名及嘉靖后非武举不得升调于是世胄拥为虚
器而功臣之泽斩矣
凡要害之地设官统兵镇戍总镇一方者曰镇守
独守一路者曰分守独守一城一堡者曰守备有
卷三十 第 13b 页 WYG0868-0382b.png
与主将同处一城者曰协守又有备倭提督提调
等官其官称挂印专制者曰总兵曰副总兵曰参
将曰游击将军俱于公侯伯都督指挥等官内推
举后不然矣明初立君子舍人二卫选文臣子侄
居君子卫武臣子侄居舍人卫昼则侍从夜则直
宿更番此即勋卫之始后不用文臣子侄
春明梦馀录卷三十
等官其官称挂印专制者曰总兵曰副总兵曰参
将曰游击将军俱于公侯伯都督指挥等官内推
举后不然矣明初立君子舍人二卫选文臣子侄
居君子卫武臣子侄居舍人卫昼则侍从夜则直
宿更番此即勋卫之始后不用文臣子侄
春明梦馀录卷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