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五十三 第 1a 页 WYG0499-035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五十三
边障(二/)
原古北口路关砦一十八东自卢家安砦西抵蚕房谷
砦延袤九十五里古北口下关砦九卢家安砦鸦鹘安
砦司马台砦丫髻山砦沙岭儿砦砖垛子关龙王谷关
师坡谷关古北口关(俱洪武/年建)边城五十五里附墙台一
座空心敌台八十四座潮河川下关砦八潮河第一砦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五十三
边障(二/)
原古北口路关砦一十八东自卢家安砦西抵蚕房谷
砦延袤九十五里古北口下关砦九卢家安砦鸦鹘安
砦司马台砦丫髻山砦沙岭儿砦砖垛子关龙王谷关
师坡谷关古北口关(俱洪武/年建)边城五十五里附墙台一
座空心敌台八十四座潮河川下关砦八潮河第一砦
卷一百五十三 第 1b 页 WYG0499-0354d.png
第五砦第六砦潮河川关第七砦吊马谷砦陡道谷砦
蚕房谷砦(俱洪武/年建)边城九十二里空心敌台二十七座
(四镇三/关志)
(臣/)等谨按古北口顺治初年设都司一员康熙三
十二年移提督驻劄
原由将军台十里至卢家安砦又三里至鸦鹘安砦山
俱险通步又四里至司马台隘口通单骑又六里至丫
髻山又三里至沙岭砦又三里至磗垛子关又六里至
蚕房谷砦(俱洪武/年建)边城九十二里空心敌台二十七座
(四镇三/关志)
(臣/)等谨按古北口顺治初年设都司一员康熙三
十二年移提督驻劄
原由将军台十里至卢家安砦又三里至鸦鹘安砦山
俱险通步又四里至司马台隘口通单骑又六里至丫
髻山又三里至沙岭砦又三里至磗垛子关又六里至
卷一百五十三 第 2a 页 WYG0499-0355a.png
龙王谷又十里至师坡谷又十里至古北口俱外通大
川各墩空俱通骑极冲(三镇边/务总要)
原后梁乾化三年三月晋将刘光浚克古北口燕居庸
关使胡令圭等奔晋(通/鉴)
原辽神册六年十一月下古北口(辽史太/祖纪)
原统和四年十二月以古北松亭渝关征税不法致阻
商旅遣使鞫之(辽史圣/宗纪)
原宋太宗谓宰相曰幽州四面平川无险固可恃难于
川各墩空俱通骑极冲(三镇边/务总要)
原后梁乾化三年三月晋将刘光浚克古北口燕居庸
关使胡令圭等奔晋(通/鉴)
原辽神册六年十一月下古北口(辽史太/祖纪)
原统和四年十二月以古北松亭渝关征税不法致阻
商旅遣使鞫之(辽史圣/宗纪)
原宋太宗谓宰相曰幽州四面平川无险固可恃难于
卷一百五十三 第 2b 页 WYG0499-0355b.png
控扼异时收复燕蓟当于古北口以东据其要害不过
三五处屯兵设堡自绝南牧矣宋琪对曰范阳是前代
屯兵建节之地古北口及松亭关野狐门三路并立堡
障至今石垒基堞犹存将来平定幽朔止于数处置戍
可也(太平治/迹统类)
原金天辅三年布希败宋兵于古北口(金史太/祖纪)
原太祖入居庸关辽林牙耶律达什自古北口亡去(金/史)
(钮祐禄罕努传罕按钮祐禄旧作粘割今从/八旗姓谱改正 努旧作韩奴今对音译改)
三五处屯兵设堡自绝南牧矣宋琪对曰范阳是前代
屯兵建节之地古北口及松亭关野狐门三路并立堡
障至今石垒基堞犹存将来平定幽朔止于数处置戍
可也(太平治/迹统类)
原金天辅三年布希败宋兵于古北口(金史太/祖纪)
原太祖入居庸关辽林牙耶律达什自古北口亡去(金/史)
(钮祐禄罕努传罕按钮祐禄旧作粘割今从/八旗姓谱改正 努旧作韩奴今对音译改)
卷一百五十三 第 3a 页 WYG0499-0355c.png
原辽兵屯古北口宗翰使博勒和将兵二百击之珲楚
亦将二百人为后援珲楚闻辽兵众请益兵宗翰欲亲
往希尹洛索请行珲楚至古北口遇辽游兵逐之入谷
中辽步骑万馀追战死者数人珲楚据关口希尹等至
大破辽兵斩馘甚众(金史完颜希尹传黜按珲楚满洲/语冰床也旧作浑 洛索义见前)
(旧作娄室/今俱译改)
原宗翰在北安州将会舍音于奚王岭辽兵奄至古北
口奋击大破之(金史巴尔斯传尔按舍音满洲语色白/也旧作斜也巴 斯义见前今俱译改)
亦将二百人为后援珲楚闻辽兵众请益兵宗翰欲亲
往希尹洛索请行珲楚至古北口遇辽游兵逐之入谷
中辽步骑万馀追战死者数人珲楚据关口希尹等至
大破辽兵斩馘甚众(金史完颜希尹传黜按珲楚满洲/语冰床也旧作浑 洛索义见前)
(旧作娄室/今俱译改)
原宗翰在北安州将会舍音于奚王岭辽兵奄至古北
口奋击大破之(金史巴尔斯传尔按舍音满洲语色白/也旧作斜也巴 斯义见前今俱译改)
卷一百五十三 第 3b 页 WYG0499-0355d.png
原实古纳追萧妃至古北口(金史博/勒和传)
原温特赫阿噜岱以兵四千屯古北口蓟州石门关等
处各以五百人守之斡罕收合散卒万馀人时时出兵
侵苏噜克古淀古北口兴化之间(金史斡罕传山按阿/噜岱蒙古语 阴也)
(旧作阿鲁带斡罕满洲语袖头也旧作窝斡/苏噜克蒙古语牧群也旧作速鲁今俱译改)
原大定二年六月戊寅诏居庸关古北口讥察辽人己
卯诏守禦古北口及石门关八月万户温特赫阿噜岱
与奚战于古北口败焉(金史世/宗纪)
原温特赫阿噜岱以兵四千屯古北口蓟州石门关等
处各以五百人守之斡罕收合散卒万馀人时时出兵
侵苏噜克古淀古北口兴化之间(金史斡罕传山按阿/噜岱蒙古语 阴也)
(旧作阿鲁带斡罕满洲语袖头也旧作窝斡/苏噜克蒙古语牧群也旧作速鲁今俱译改)
原大定二年六月戊寅诏居庸关古北口讥察辽人己
卯诏守禦古北口及石门关八月万户温特赫阿噜岱
与奚战于古北口败焉(金史世/宗纪)
卷一百五十三 第 4a 页 WYG0499-0356a.png
原泰和五年八月筑古北口东陉二城(大金/国志)
原大安三年总管万户奎腾屯古北口(金史卫绍王纪/ 按奎腾蒙古)
(语冷也旧作/𠇗头今译改)
原贞祐二年六月潮河白河溢漂古北口铁裹门关至
老王谷(金史五/行志)
原元中统二年十月诏平章政事塔齐尔率军士万人
由古北口西便道赴行在所三年闰月立古北口驿四
年正月罢古北口新置驿(元史世/宗纪)
原大安三年总管万户奎腾屯古北口(金史卫绍王纪/ 按奎腾蒙古)
(语冷也旧作/𠇗头今译改)
原贞祐二年六月潮河白河溢漂古北口铁裹门关至
老王谷(金史五/行志)
原元中统二年十月诏平章政事塔齐尔率军士万人
由古北口西便道赴行在所三年闰月立古北口驿四
年正月罢古北口新置驿(元史世/宗纪)
卷一百五十三 第 4b 页 WYG0499-0356b.png
原天历元年九月上都兵入古北口将士皆溃其知枢
密院事准台以兵掠石槽雅克特穆尔遣萨敦倍道趋
石槽掩其不备击之雅克特穆尔大兵继至转战四十
馀里至牛头山降者万人馀兵奔窜夜遣萨敦出古北
口逐之(元史文/宗纪)
原至正二十四年三月壬寅图沁特穆尔兵入居庸关
甲辰皇太子率侍卫兵出光熙门东走古北口趋兴松
(元史顺/帝纪)
密院事准台以兵掠石槽雅克特穆尔遣萨敦倍道趋
石槽掩其不备击之雅克特穆尔大兵继至转战四十
馀里至牛头山降者万人馀兵奔窜夜遣萨敦出古北
口逐之(元史文/宗纪)
原至正二十四年三月壬寅图沁特穆尔兵入居庸关
甲辰皇太子率侍卫兵出光熙门东走古北口趋兴松
(元史顺/帝纪)
卷一百五十三 第 5a 页 WYG0499-0356c.png
原明洪武二十二年命燕王出师古北口袭鼐尔布哈
于迤都降下之(明太祖实录旧按鼐尔蒙古语和也/布哈义见前 作乃儿不花今译改)
原永乐八年正月塞古北口小关及大关外门仅通一
人一骑(明成祖/实录)
原嘉靖二十九年谙达入侵官军禦之于此谙达别遣
精骑走间道从关左黄榆沟出师后官军遂溃自古北
口至京师才七舍漫衍无卫戍瞭望谙达长驱而南京
师大震既而复循诸陵而北东循潮河川由古北口出
于迤都降下之(明太祖实录旧按鼐尔蒙古语和也/布哈义见前 作乃儿不花今译改)
原永乐八年正月塞古北口小关及大关外门仅通一
人一骑(明成祖/实录)
原嘉靖二十九年谙达入侵官军禦之于此谙达别遣
精骑走间道从关左黄榆沟出师后官军遂溃自古北
口至京师才七舍漫衍无卫戍瞭望谙达长驱而南京
师大震既而复循诸陵而北东循潮河川由古北口出
卷一百五十三 第 5b 页 WYG0499-0356d.png
关口两厓壁立中有路仅容一车下有深涧巨石磊砢
凡四十五里乃险绝之道也(方舆/纪要)
原古北口水浅则绝潮河水大则纡迥回从山顶行故石
匣至古北口计程为六十里也宋沈括言自金沟馆东
北行乍原乍隰三十馀里至中顿过顿屈折北行峡中
济滦水通三十馀里钩折投山隙以度所谓古北口也
时道出其西故云然其曰滦水即今之潮河也古北口
城在山上周四里三百一十步三门洪武十一年立守
凡四十五里乃险绝之道也(方舆/纪要)
原古北口水浅则绝潮河水大则纡迥回从山顶行故石
匣至古北口计程为六十里也宋沈括言自金沟馆东
北行乍原乍隰三十馀里至中顿过顿屈折北行峡中
济滦水通三十馀里钩折投山隙以度所谓古北口也
时道出其西故云然其曰滦水即今之潮河也古北口
城在山上周四里三百一十步三门洪武十一年立守
卷一百五十三 第 6a 页 WYG0499-0357a.png
禦千户所三十年改密云后卫领左右中前后五千户
所其后以参将一人守之唐书檀州燕乐县有东军古
北二守捉北口长城口也又北八百里有都古尔济河
奚王牙帐也金史古北口国言曰琉和岭元史古北口
千户所于檀州北面东口置司唐庄宗之取幽州也遣
刘光浚克古北口辽太祖之取山南也先下古北口金
之灭辽希尹大破辽兵于古北口其取燕京也布希败
宋兵于古北口元文宗之立也唐其势屯古北口萨敦
所其后以参将一人守之唐书檀州燕乐县有东军古
北二守捉北口长城口也又北八百里有都古尔济河
奚王牙帐也金史古北口国言曰琉和岭元史古北口
千户所于檀州北面东口置司唐庄宗之取幽州也遣
刘光浚克古北口辽太祖之取山南也先下古北口金
之灭辽希尹大破辽兵于古北口其取燕京也布希败
宋兵于古北口元文宗之立也唐其势屯古北口萨敦
卷一百五十三 第 6b 页 WYG0499-0357b.png
追上都兵于古北口图沁特穆尔之入也太子出光熙
门东走古北口嘉靖中谙达之犯京师也入古北口出
古北口故中居庸山海而制其阸塞者古北喜峰二口
焉城北门外有杨业祠业以雍熙中为云州观察使辽
陷寰州遇于雁门北陈家谷力战不支被擒不食三日
死忠矣然雁门之北口非古北口也祠于斯者误也(昌/平)
(山水记满按都古尔济蒙古语盈满也旧作吐护/真琉和 洲语海白鱼也旧作留斡今俱译改)
原自檀州北行八十里又八十里至虎北口馆(使辽行/程记)
门东走古北口嘉靖中谙达之犯京师也入古北口出
古北口故中居庸山海而制其阸塞者古北喜峰二口
焉城北门外有杨业祠业以雍熙中为云州观察使辽
陷寰州遇于雁门北陈家谷力战不支被擒不食三日
死忠矣然雁门之北口非古北口也祠于斯者误也(昌/平)
(山水记满按都古尔济蒙古语盈满也旧作吐护/真琉和 洲语海白鱼也旧作留斡今俱译改)
原自檀州北行八十里又八十里至虎北口馆(使辽行/程记)
卷一百五十三 第 7a 页 WYG0499-0357c.png
朱彝尊原按古北口亦名虎北口而太原汾水之
北亦有虎北口通鉴石晋天福元年辽主至晋阳
陈于汾北之虎北口开运二年赵延寿部曲降者
言辽主还至虎北口闻晋取秦州复拥众南向是
太原之虎北口也
原古北口两傍峻崖中有路仅容车轨口北有铺彀弓
连绳本范阳防阨辽之所最为隘束出口度得胜岭盘
道数层俗名思乡岭八十里至新馆过雕窠岭偏枪岭
北亦有虎北口通鉴石晋天福元年辽主至晋阳
陈于汾北之虎北口开运二年赵延寿部曲降者
言辽主还至虎北口闻晋取秦州复拥众南向是
太原之虎北口也
原古北口两傍峻崖中有路仅容车轨口北有铺彀弓
连绳本范阳防阨辽之所最为隘束出口度得胜岭盘
道数层俗名思乡岭八十里至新馆过雕窠岭偏枪岭
卷一百五十三 第 7b 页 WYG0499-0357d.png
四十里至卧如来馆(王文正/上辽事)
原幽州之地沃野千里北限大山重峦中有五关居庸
可以通大车通转饷松亭金坡古北口止通人马不可
行车外有十八路尽兔径鸟道止能通人不可行马(许/奉)
(使行/程录)
原古北口城雄据山顶盖徐武宁所经略也(荆川/集)
原古北口僧寺刻宋苏文定辙古北口道中诗云乱山
环合疑无路小径萦回长傍溪髣髴梦中寻蜀道兴州
原幽州之地沃野千里北限大山重峦中有五关居庸
可以通大车通转饷松亭金坡古北口止通人马不可
行车外有十八路尽兔径鸟道止能通人不可行马(许/奉)
(使行/程录)
原古北口城雄据山顶盖徐武宁所经略也(荆川/集)
原古北口僧寺刻宋苏文定辙古北口道中诗云乱山
环合疑无路小径萦回长傍溪髣髴梦中寻蜀道兴州
卷一百五十三 第 8a 页 WYG0499-0358a.png
东谷凤州西宋史元祐间辙尝代轼为翰林学士寻权
吏部尚书使辽馆客者侍读学士王师儒能诵洵轼之
文及辙茯苓赋此盖奉使时所题也(塞北/小钞)
补参将魏祥死节于石塘嘉靖丙申敕建祠于古北口
大石山之阳(黄图/杂志)
原由古北口关五里至潮河第一砦边外大川各墩空
俱平漫通骑极冲又三里至第五砦边外大川各墩空
俱平漫极冲惟柏楂山险又一里至第六砦边外大川
吏部尚书使辽馆客者侍读学士王师儒能诵洵轼之
文及辙茯苓赋此盖奉使时所题也(塞北/小钞)
补参将魏祥死节于石塘嘉靖丙申敕建祠于古北口
大石山之阳(黄图/杂志)
原由古北口关五里至潮河第一砦边外大川各墩空
俱平漫通骑极冲又三里至第五砦边外大川各墩空
俱平漫极冲惟柏楂山险又一里至第六砦边外大川
卷一百五十三 第 8b 页 WYG0499-0358b.png
惟箭口安高险不通骑其黄榆墩系嘉靖庚戌谙达入
犯处又一里至潮河川关边外大川各墩空俱通骑极
冲又三里至第七砦又八里至吊马谷又三里至柞子
谷又十里至陡道谷又八里至蚕房谷山俱险通步(三/镇)
(边务/总要)
原潮河川守禦千户所有关河自塞外兴州发源入古
北口西南经密云怀柔至牛阑山与白河合其宽处可
一二里昔人斫大树倒著川中狭处仅二三丈以巨木
犯处又一里至潮河川关边外大川各墩空俱通骑极
冲又三里至第七砦又八里至吊马谷又三里至柞子
谷又十里至陡道谷又八里至蚕房谷山俱险通步(三/镇)
(边务/总要)
原潮河川守禦千户所有关河自塞外兴州发源入古
北口西南经密云怀柔至牛阑山与白河合其宽处可
一二里昔人斫大树倒著川中狭处仅二三丈以巨木
卷一百五十三 第 9a 页 WYG0499-0358c.png
为柞其外纵横布石以限戎马此汉郎中侯应所谓木
柴僵落溪谷水门者然水性湍急大雨则诸崖之水奔
腾而下漂木走石当岁岁修治又所云功费久远不可
胜计也川之两傍筑垣立台东台下有铁门关为出入
道常扃钥不开而台上有楼总督大臣以抚赏涖焉关
外为夹墙抚夷鱼贯而前受赏于阙下军士列两山上
伐鼓吹角以震詟之下有小城曰北关营二门而川口
东南有小城曰潮河川堡亦二门守备一人守之台之
柴僵落溪谷水门者然水性湍急大雨则诸崖之水奔
腾而下漂木走石当岁岁修治又所云功费久远不可
胜计也川之两傍筑垣立台东台下有铁门关为出入
道常扃钥不开而台上有楼总督大臣以抚赏涖焉关
外为夹墙抚夷鱼贯而前受赏于阙下军士列两山上
伐鼓吹角以震詟之下有小城曰北关营二门而川口
东南有小城曰潮河川堡亦二门守备一人守之台之
卷一百五十三 第 9b 页 WYG0499-0358d.png
东西因山为城参差曲折千里不绝其冲处则建空心
敌台高或三四丈广或十四五丈凡冲处或四五十步
一台缓处或二百步一台每台百总一人主杀敌台头
副二人主辎重五台一把总十台一千总皆以南兵充
之每一二里铃柝相闻为一墩每墩军五人主瞭望每
路传烽官一人有警举烽左右分传数百里皆见应速
而备豫大抵皆戚少保继光之遗画也(昌平山/水记)
原潮河在密云县东南自古北口流入县界西南流至
敌台高或三四丈广或十四五丈凡冲处或四五十步
一台缓处或二百步一台每台百总一人主杀敌台头
副二人主辎重五台一把总十台一千总皆以南兵充
之每一二里铃柝相闻为一墩每墩军五人主瞭望每
路传烽官一人有警举烽左右分传数百里皆见应速
而备豫大抵皆戚少保继光之遗画也(昌平山/水记)
原潮河在密云县东南自古北口流入县界西南流至
卷一百五十三 第 10a 页 WYG0499-0359a.png
顺义县合于白河(方舆/纪要)
(臣/)等谨按顾祖禹方舆纪要所称乃潮白故道今
则于密云东南合流矣详见前
原元中统二年十月指挥使李伯祐率馀兵屯潮河川
十一月分蒙古军为二克哷木从麦肖出居庸口驻宣
德德兴府诺海从阿固岱出古北口驻兴州帝亲将诸
万户汉军及武卫军由檀顺州驻潮河川(元史世祖纪/ 按克哷木)
(蒙古语墙也旧作怯烈门诺海蒙古语犬也旧作/讷怀阿固岱蒙古语宽也旧作阿忽带今俱译改)
(臣/)等谨按顾祖禹方舆纪要所称乃潮白故道今
则于密云东南合流矣详见前
原元中统二年十月指挥使李伯祐率馀兵屯潮河川
十一月分蒙古军为二克哷木从麦肖出居庸口驻宣
德德兴府诺海从阿固岱出古北口驻兴州帝亲将诸
万户汉军及武卫军由檀顺州驻潮河川(元史世祖纪/ 按克哷木)
(蒙古语墙也旧作怯烈门诺海蒙古语犬也旧作/讷怀阿固岱蒙古语宽也旧作阿忽带今俱译改)
卷一百五十三 第 10b 页 WYG0499-0359b.png
原至和元年八月萨里从知院托克托穆尔至潮河川
获鄂勒哲巴图尔阿达奇等十二人(元史本传旧按萨/里义见前 作彻)
(里巴图尔蒙古语勇也旧作八都儿阿达/奇满洲语鄙也旧作爱的斤今俱译改)
原明弘治八年十月命兵部右侍郎王宗彝同工部左
侍郎徐贯都御史屠勋诣黄花镇抵居庸一带边关看
验地形平坡隘口应修治处所奏闻十二月宗彝等奏
按视潮河川形势河口东西宽百七十馀丈地皆流沙
土脉不坚城之不便惟宜增兵戍守其响水谷以东直
获鄂勒哲巴图尔阿达奇等十二人(元史本传旧按萨/里义见前 作彻)
(里巴图尔蒙古语勇也旧作八都儿阿达/奇满洲语鄙也旧作爱的斤今俱译改)
原明弘治八年十月命兵部右侍郎王宗彝同工部左
侍郎徐贯都御史屠勋诣黄花镇抵居庸一带边关看
验地形平坡隘口应修治处所奏闻十二月宗彝等奏
按视潮河川形势河口东西宽百七十馀丈地皆流沙
土脉不坚城之不便惟宜增兵戍守其响水谷以东直
卷一百五十三 第 11a 页 WYG0499-0359c.png
抵古北口一带墩座稀少请于内各添设大墩一每墩
阔十二丈高三丈上置草屋下挑濠堑遣谍者分班瞭
望从之(明孝宗/实录)
原巡抚洪钟议以古北口东三里许二砦三砦间其山
外高内低约馀二丈凿为两渠以杀水势复于口外砌
石堰使水由川中行仍于堰内筑外关一座以防寇冲
诏从之议者谓于柏楂山筑墙则川在墙内凿之无益
或又言潮河川古道门外有蜂窝岭增墩浚川设桥其
阔十二丈高三丈上置草屋下挑濠堑遣谍者分班瞭
望从之(明孝宗/实录)
原巡抚洪钟议以古北口东三里许二砦三砦间其山
外高内低约馀二丈凿为两渠以杀水势复于口外砌
石堰使水由川中行仍于堰内筑外关一座以防寇冲
诏从之议者谓于柏楂山筑墙则川在墙内凿之无益
或又言潮河川古道门外有蜂窝岭增墩浚川设桥其
卷一百五十三 第 11b 页 WYG0499-0359d.png
间可防冲突许论则谓潮河川系残元避暑故道设桥
则浮沙难立为堑则涨水易淤若多建石墩列川中错
综宛转令不碍水路亦备禦之一法也(方舆/纪要)
原弘治十三年和硕自大同深入乃分遣大人戍此(同/上)
(也按和硕满洲语隅/ 旧作火筛今译改)
原弘治十四年七月都御史洪钟奏潮河川功成上敕
司礼监太监李璋工部右侍郎张达阅视八月达等勘
事回言钟所凿石洞上宽下狭仅泄小水夏秋水溢石
则浮沙难立为堑则涨水易淤若多建石墩列川中错
综宛转令不碍水路亦备禦之一法也(方舆/纪要)
原弘治十三年和硕自大同深入乃分遣大人戍此(同/上)
(也按和硕满洲语隅/ 旧作火筛今译改)
原弘治十四年七月都御史洪钟奏潮河川功成上敕
司礼监太监李璋工部右侍郎张达阅视八月达等勘
事回言钟所凿石洞上宽下狭仅泄小水夏秋水溢石
卷一百五十三 第 12a 页 WYG0499-0360a.png
堕仍循古道其称得地数百顷亦近边墙地多沙石耕
种匪宜若其修筑川内大小石城边墙墩堡具有成绩
其用心亦可嘉也上命兵部看详以闻于是兵科都给
事中屈伸劾钟欺罔之罪而六科十三道齐劾奏钟并
及张达罚钟俸三月宥达勿问(明孝宗/实录)
原弘治十八年六月设潮河川新营于古北口外关调
古北潮河二营戍守(明武宗/实录)
原嘉靖三十二年经略侍郎杨博上言潮河川西山野
种匪宜若其修筑川内大小石城边墙墩堡具有成绩
其用心亦可嘉也上命兵部看详以闻于是兵科都给
事中屈伸劾钟欺罔之罪而六科十三道齐劾奏钟并
及张达罚钟俸三月宥达勿问(明孝宗/实录)
原弘治十八年六月设潮河川新营于古北口外关调
古北潮河二营戍守(明武宗/实录)
原嘉靖三十二年经略侍郎杨博上言潮河川西山野
卷一百五十三 第 12b 页 WYG0499-0360b.png
猪岭墩起至猪觜砦后崖止计长四百一十五丈中间
冈势坦漫豁岘五处臣今议于川内创筑小石城六座
每城内各筑一墩自北而南三城俨如棋布自南而北
三城宛如星罗分屯劲兵令其隐见避击又议于川西
山野猪岭墩起至猪觜砦河口墩迤北石崖止创修横
城一道(明世宗/实录)
补徐武宁王之入燕都也顺帝夜开健德门北奔太子
率侍卫兵出光熙东门走古北口趋兴松顺帝驻应昌
冈势坦漫豁岘五处臣今议于川内创筑小石城六座
每城内各筑一墩自北而南三城俨如棋布自南而北
三城宛如星罗分屯劲兵令其隐见避击又议于川西
山野猪岭墩起至猪觜砦河口墩迤北石崖止创修横
城一道(明世宗/实录)
补徐武宁王之入燕都也顺帝夜开健德门北奔太子
率侍卫兵出光熙东门走古北口趋兴松顺帝驻应昌
卷一百五十三 第 13a 页 WYG0499-0360c.png
府一年而殂国人谥曰惠宗太子嗣立改元宣光凡十
一年谥曰昭宗(历代建/元考)
朱昆田原按顺帝北走驻应昌太子阿裕尔锡哩
达喇嗣立徙和林改元宣光高丽称为北元辛祦
尝奉其年号时洪武十年也明年都塔济特穆尔
立北元遣使告高丽继又以改元天元告高丽具
见郑麟趾高丽史则继顺帝而建元者非止宣光
矣(按都塔济蒙古语缺欠也特穆尔义/见前旧作豆叱仇帖木儿今俱译改)
一年谥曰昭宗(历代建/元考)
朱昆田原按顺帝北走驻应昌太子阿裕尔锡哩
达喇嗣立徙和林改元宣光高丽称为北元辛祦
尝奉其年号时洪武十年也明年都塔济特穆尔
立北元遣使告高丽继又以改元天元告高丽具
见郑麟趾高丽史则继顺帝而建元者非止宣光
矣(按都塔济蒙古语缺欠也特穆尔义/见前旧作豆叱仇帖木儿今俱译改)
卷一百五十三 第 13b 页 WYG0499-0360d.png
补宋初自雄州东际于海多积水议者以为宜度地形
高下建阡陌浚沟洫所以实边廪而限戎马今潮河川
一带何不仿此遏水为陂则所防止冰坚时尔(谷水/谈林)
增
圣祖御制古北口诗 断山踰古北石壁开峻远形胜
固难凭在德不在险
增乾隆六年
御制古北口阅提标兵士诗 鸣驺出天府停辔驻雄
高下建阡陌浚沟洫所以实边廪而限戎马今潮河川
一带何不仿此遏水为陂则所防止冰坚时尔(谷水/谈林)
增
圣祖御制古北口诗 断山踰古北石壁开峻远形胜
固难凭在德不在险
增乾隆六年
御制古北口阅提标兵士诗 鸣驺出天府停辔驻雄
卷一百五十三 第 14a 页 WYG0499-0361a.png
关雁避弯弓士熊罗执戟班堂堂阵方劲赳赳技皆娴
讵弛忘危念犹思守德艰
增又
御制入古北口诗 羽盖骎骎度玉关三秋巡狩薄言
还爱看绿麦铺平甸漫忆黄羊遍塞山
增乾隆十年
御制出古北口诗 栖山驾海带秦辽拓抱中原迥近
霄此日无烦誇地险当年见说控天骄金瓯讵恃一丸
讵弛忘危念犹思守德艰
增又
御制入古北口诗 羽盖骎骎度玉关三秋巡狩薄言
还爱看绿麦铺平甸漫忆黄羊遍塞山
增乾隆十年
御制出古北口诗 栖山驾海带秦辽拓抱中原迥近
霄此日无烦誇地险当年见说控天骄金瓯讵恃一丸
卷一百五十三 第 14b 页 WYG0499-0361b.png
固玉烛恒惭六幕调来往巡农兼阅武万年家法仰
神尧
增乾隆二十一年
御制出古北口咏古诗 夜雨朝晴候襟燕带塞关辽
哉绵万里壮矣据千山岂复藩篱固谁知肘腋间鬼工
犹觉费民力信其艰此日资耕凿行秋每往还不随今
古变一片岭云閒
增乾隆三十七年
神尧
增乾隆二十一年
御制出古北口咏古诗 夜雨朝晴候襟燕带塞关辽
哉绵万里壮矣据千山岂复藩篱固谁知肘腋间鬼工
犹觉费民力信其艰此日资耕凿行秋每往还不随今
古变一片岭云閒
增乾隆三十七年
卷一百五十三 第 15a 页 WYG0499-0361c.png
御制出古北口即事诗 东方晓日万峰明山路盘旋
策马行岩堞轴颓半有址市廛栉比永无征(凡关皆有/征税惟古)
(北口不设𣙜司遵/ 皇祖遗制也)旅人那虑渐石泞农父偏欣晒麦晴
让水即为治水策费财奚事筑边城 古北口边墙缘
山跨水以筑潮河穿水门入庚寅夏大雨数日河涨数
丈馀奔腾突激缭垣及城闉皆毁于水以其为经涂观
瞻所系发衡缗缮完之辛卯秋霖又盛河涨如前新缮
垣复圮迨出口临阅察其故盖边墙踞河上正当其冲
策马行岩堞轴颓半有址市廛栉比永无征(凡关皆有/征税惟古)
(北口不设𣙜司遵/ 皇祖遗制也)旅人那虑渐石泞农父偏欣晒麦晴
让水即为治水策费财奚事筑边城 古北口边墙缘
山跨水以筑潮河穿水门入庚寅夏大雨数日河涨数
丈馀奔腾突激缭垣及城闉皆毁于水以其为经涂观
瞻所系发衡缗缮完之辛卯秋霖又盛河涨如前新缮
垣复圮迨出口临阅察其故盖边墙踞河上正当其冲
卷一百五十三 第 15b 页 WYG0499-0361d.png
河流既移逼城根非可人力争禦若屡迤屡葺虽无力
役劳民之事而糜金钱疲工作非计也至于遏其势致
横溢伤民庐益非计也且今中外一家关以外尚𨽻畿
辅又安藉此防边为北门固屹然壮观馀堞本无所轻
重因命视墙峙处结筑炮台以见规制阙者委之于河
使其畅流顺轨行水之智贵乎因势利导让之乃所以
治之然于此正可若夫内地民稠之处则又不可
(臣/)等谨按古北口
役劳民之事而糜金钱疲工作非计也至于遏其势致
横溢伤民庐益非计也且今中外一家关以外尚𨽻畿
辅又安藉此防边为北门固屹然壮观馀堞本无所轻
重因命视墙峙处结筑炮台以见规制阙者委之于河
使其畅流顺轨行水之智贵乎因势利导让之乃所以
治之然于此正可若夫内地民稠之处则又不可
(臣/)等谨按古北口
卷一百五十三 第 16a 页 WYG0499-0362a.png
御制诗谨绎有关纪述事实者恭载卷内馀不备录
(原苏辙古北口诗处独卧绳床已七年往来殊复少情/缘魂归故国鸟飞 身在中原山尽边梁市朝回尘满)
(马蜀江春近水浮天枉将眼界疑心界谁信逍遥物外/篇 栾城集)
(原倪敬古北口诗顶虎豹森严雉堞牢乱山如戟入云/高驱车直上西冈 沙漠依稀见白旄 月楼稿)
(原唐顺之古北口作士诸城皆在山之坳此城冠山如/鸟巢到此令人思猛 天山万里鸣弓弰 荆川集)
(原董榖塞上曲令洗剑潮河冰满川弯弓古北雪封鞯/将军好著烧荒 莫遣花当辄近边 豢龙子集)
(原汤显祖送人从军诗子鸦鹘盘云秋气清长川饮马/暮嘶声新穿绣甲花褛 知是潮河第一营 玉茗堂)
(集李梦阳诗/补) (孤蓬绝塞口匹马戍程前跨迥烟墩直/)
(原苏辙古北口诗处独卧绳床已七年往来殊复少情/缘魂归故国鸟飞 身在中原山尽边梁市朝回尘满)
(马蜀江春近水浮天枉将眼界疑心界谁信逍遥物外/篇 栾城集)
(原倪敬古北口诗顶虎豹森严雉堞牢乱山如戟入云/高驱车直上西冈 沙漠依稀见白旄 月楼稿)
(原唐顺之古北口作士诸城皆在山之坳此城冠山如/鸟巢到此令人思猛 天山万里鸣弓弰 荆川集)
(原董榖塞上曲令洗剑潮河冰满川弯弓古北雪封鞯/将军好著烧荒 莫遣花当辄近边 豢龙子集)
(原汤显祖送人从军诗子鸦鹘盘云秋气清长川饮马/暮嘶声新穿绣甲花褛 知是潮河第一营 玉茗堂)
(集李梦阳诗/补) (孤蓬绝塞口匹马戍程前跨迥烟墩直/)
卷一百五十三 第 16b 页 WYG0499-0362b.png
(缘危石栈连飞云下独石逝水入潮川旧对张军帅题/诗醉菊天 空同集)
(原许倓塞上曲起古北关前月似霜石塘岭下塞云黄/鸣笳夜半边声 不是征夫亦断肠 西峪集)
(臣/)等谨按以上各条皆叙古北口路今𨽻密云县
境
原由潮河川营至石匣营四十里石匣营至白马关四
十里白马关至石塘岭营四十里(三镇边/务总要)
原密云新城东北六十里为石匣城城周四里二百六
十四步三尺四门城西平地有石如匣深不可斸故以
(原许倓塞上曲起古北关前月似霜石塘岭下塞云黄/鸣笳夜半边声 不是征夫亦断肠 西峪集)
(臣/)等谨按以上各条皆叙古北口路今𨽻密云县
境
原由潮河川营至石匣营四十里石匣营至白马关四
十里白马关至石塘岭营四十里(三镇边/务总要)
原密云新城东北六十里为石匣城城周四里二百六
十四步三尺四门城西平地有石如匣深不可斸故以
卷一百五十三 第 17a 页 WYG0499-0362c.png
名其驿自会同馆东北六十里为顺义驿七十里为密
云驿六十里为石匣驿先置在今城南里许宣德四年
密云中卫奏为河水所齧徙焉弘治十七年筑城自石
匣城东北行十里为要亭铺入山又十里为新开岭又
十里为老王店金史贞祐二年潮河溢漂古北口铁裹
门关至老王谷者此也(昌平山/水记)
原正德十年五月巡关御史张鳌山陈边防事宜谓密
云北去古北口关各百里西去黄花镇百五十里遇警
云驿六十里为石匣驿先置在今城南里许宣德四年
密云中卫奏为河水所齧徙焉弘治十七年筑城自石
匣城东北行十里为要亭铺入山又十里为新开岭又
十里为老王店金史贞祐二年潮河溢漂古北口铁裹
门关至老王谷者此也(昌平山/水记)
原正德十年五月巡关御史张鳌山陈边防事宜谓密
云北去古北口关各百里西去黄花镇百五十里遇警
卷一百五十三 第 17b 页 WYG0499-0362d.png
应援不能及惟石匣营为适中请添设副将驻劄操备
提督侍郎陈玉议以为不必添设(明武宗/实录)
原石匣营距密云县治六十里洪武中建土城嘉靖中
增筑石城屹然遂为一巨镇矣(长安/客话)
(臣/)等谨按以上各条皆叙石匣营
原石塘路关砦二十三东自陈家口西抵开连口延袤
二百五十里白马关下关砦十一陈家口关东驼谷关
西驼谷关左二关响水谷关白马关划车岭砦白崖谷
提督侍郎陈玉议以为不必添设(明武宗/实录)
原石匣营距密云县治六十里洪武中建土城嘉靖中
增筑石城屹然遂为一巨镇矣(长安/客话)
(臣/)等谨按以上各条皆叙石匣营
原石塘路关砦二十三东自陈家口西抵开连口延袤
二百五十里白马关下关砦十一陈家口关东驼谷关
西驼谷关左二关响水谷关白马关划车岭砦白崖谷
卷一百五十三 第 18a 页 WYG0499-0363a.png
关冯家谷关营城岭关黄崖口关(俱永乐/年建)边城一百五
十五里空心敌台三十六座石塘岭下关砦十二石塘
岭关东石城关西石城关东水谷关大良谷砦白道谷
关牛盆谷关小水谷关大水谷关河坊口关神堂谷关
开连口关(俱永乐/年建)边城九十二里附墙台三座空心敌
台五十九座(四镇三/关志)
原由蚕房谷十里至陈家谷横岭北平漫通单骑又五
里至东驼骨关北平南险通单骑又十里至西驼骨关
十五里空心敌台三十六座石塘岭下关砦十二石塘
岭关东石城关西石城关东水谷关大良谷砦白道谷
关牛盆谷关小水谷关大水谷关河坊口关神堂谷关
开连口关(俱永乐/年建)边城九十二里附墙台三座空心敌
台五十九座(四镇三/关志)
原由蚕房谷十里至陈家谷横岭北平漫通单骑又五
里至东驼骨关北平南险通单骑又十里至西驼骨关
卷一百五十三 第 18b 页 WYG0499-0363b.png
正关并迤东墩空通骑冲又三里至左二关正关通骑
极冲馀通步又十里至响水谷通步又十里至白马关
正关河口通连骑极冲红土谷并庄窠谷通单骑馀通
步又三里至划车岭正关平漫通单骑今改修边堡又
十里至白崖谷通步又十二里至冯家谷正关并迤西
六墩空俱通单骑冲又二十里至营城岭山险止通步
又五里至黄崖口关正关通单骑冲鲇鱼石墩空通单
骑馀通步(三镇边/务总要)
极冲馀通步又十里至响水谷通步又十里至白马关
正关河口通连骑极冲红土谷并庄窠谷通单骑馀通
步又三里至划车岭正关平漫通单骑今改修边堡又
十里至白崖谷通步又十二里至冯家谷正关并迤西
六墩空俱通单骑冲又二十里至营城岭山险止通步
又五里至黄崖口关正关通单骑冲鲇鱼石墩空通单
骑馀通步(三镇边/务总要)
卷一百五十三 第 19a 页 WYG0499-0363c.png
原白马关在石塘岭东北四十里东去潮河川九十里
有城有水关关北七十里有汤河又北百里为满套儿
要冲也自汤河上稍正南行顺白河至石塘岭可二百
里山恶水深称为天险(方舆/纪要)
原白马关相近有高家堡万历中诺音侵石塘岭攻白
马关及高家堡官军禦却之(边防/考)
原由黄崖口关五里至石塘岭正关河口宽敞通人马
其关东石门墩夏秋水大河口坳马难行打虎安老鸦
有城有水关关北七十里有汤河又北百里为满套儿
要冲也自汤河上稍正南行顺白河至石塘岭可二百
里山恶水深称为天险(方舆/纪要)
原白马关相近有高家堡万历中诺音侵石塘岭攻白
马关及高家堡官军禦却之(边防/考)
原由黄崖口关五里至石塘岭正关河口宽敞通人马
其关东石门墩夏秋水大河口坳马难行打虎安老鸦
卷一百五十三 第 19b 页 WYG0499-0363d.png
岭三空墩亦可通马馀山险通步又三里至东石城又
二里至西石城正关俱通单骑馀通步又四里至东水
谷关正关通单骑东西南山俱陡又十五里至大良谷
两山陡峻通步又三里至白道谷通步不通骑又五里
至牛盆谷通步又五里至小水谷山险通步又七里至
大水谷正关口并东山崖通单骑馀通步又五里至河
防口通大川正关河口并东西两山墩空俱冲又十五
里至神堂谷串条子墩空通连骑极冲馀通步又二十
二里至西石城正关俱通单骑馀通步又四里至东水
谷关正关通单骑东西南山俱陡又十五里至大良谷
两山陡峻通步又三里至白道谷通步不通骑又五里
至牛盆谷通步又五里至小水谷山险通步又七里至
大水谷正关口并东山崖通单骑馀通步又五里至河
防口通大川正关河口并东西两山墩空俱冲又十五
里至神堂谷串条子墩空通连骑极冲馀通步又二十
卷一百五十三 第 20a 页 WYG0499-0364a.png
里至开连口通大川正关水口宽漫通连骑极冲黄草
洼南山墩东敌台三空通单骑迤西各墩空通步(三镇/边务)
(总/要)
原石塘岭之阴有崖俨如鸟形绿羽红喙旧呼鹦鹉崖
(长安/客话)
原大水谷河源出塞外历怀柔顺义界至孙家庄东北
合黄花镇川河(昌平山/水记)
原大水谷关在怀柔县东北三十里北去密云县之石
洼南山墩东敌台三空通单骑迤西各墩空通步(三镇/边务)
(总/要)
原石塘岭之阴有崖俨如鸟形绿羽红喙旧呼鹦鹉崖
(长安/客话)
原大水谷河源出塞外历怀柔顺义界至孙家庄东北
合黄花镇川河(昌平山/水记)
原大水谷关在怀柔县东北三十里北去密云县之石
卷一百五十三 第 20b 页 WYG0499-0364b.png
塘岭四十里有城旁地平坦其北十八里曰段伏岭又
有安子岭在口北八十馀里皆防禦处(方舆/纪要)
原河防口关在县东北开连口东第二关口也口外为
连云栈又北为沙岭儿隘窄不容马防守较易(同/上)
原开连口关在县北黄花镇东第十一关口也其东北
二十八里有三角城本名三角村徐达败元于此(同/上)
(臣/)等谨按以上各条皆叙石塘路今𨽻密云县境
原蓟昌先本一镇嘉靖三十年始分为二设提督都督
有安子岭在口北八十馀里皆防禦处(方舆/纪要)
原河防口关在县东北开连口东第二关口也口外为
连云栈又北为沙岭儿隘窄不容马防守较易(同/上)
原开连口关在县北黄花镇东第十一关口也其东北
二十八里有三角城本名三角村徐达败元于此(同/上)
(臣/)等谨按以上各条皆叙石塘路今𨽻密云县境
原蓟昌先本一镇嘉靖三十年始分为二设提督都督
卷一百五十三 第 21a 页 WYG0499-0364c.png
一员护视陵寝防守边关遂为昌镇(长安/客话)
(臣/)等谨按蓟昌二镇今俱裁
补自山海关而西蓟镇领之边城凡一千四百七十四
里城堡七十一座附墙台一百四十六座敌台一千九
十五座主兵七万三千五百六十二名客兵五万七千
五百七十三名自居庸关而东昌镇领之边城凡二百
八十二里城堡一十三座附墙台三十九座敌台二百
三十七座主兵一万七千七百四十四名客兵一万三
(臣/)等谨按蓟昌二镇今俱裁
补自山海关而西蓟镇领之边城凡一千四百七十四
里城堡七十一座附墙台一百四十六座敌台一千九
十五座主兵七万三千五百六十二名客兵五万七千
五百七十三名自居庸关而东昌镇领之边城凡二百
八十二里城堡一十三座附墙台三十九座敌台二百
三十七座主兵一万七千七百四十四名客兵一万三
卷一百五十三 第 21b 页 WYG0499-0364d.png
千一百七十九名明之边防固矣其后李自成取径居
庸如入无人之境始信设险之不足恃也(筹/记)
补昌平设有总兵东历东山口迄黄花镇西历南山口
迄镇边城若左右翼之卫腹心然陵后柳沟南控长陵
北镇独石东历四海冶西历岔道又若左右腋之擎后
背然向设南山两协一住柳沟一住榆林布置颇密惟
是两协势不相下恐画地自委今议改协为镇总兵仍
住柳沟居中调度改东协为左翼住四海冶以防陵东
庸如入无人之境始信设险之不足恃也(筹/记)
补昌平设有总兵东历东山口迄黄花镇西历南山口
迄镇边城若左右翼之卫腹心然陵后柳沟南控长陵
北镇独石东历四海冶西历岔道又若左右腋之擎后
背然向设南山两协一住柳沟一住榆林布置颇密惟
是两协势不相下恐画地自委今议改协为镇总兵仍
住柳沟居中调度改东协为左翼住四海冶以防陵东
卷一百五十三 第 22a 页 WYG0499-0365a.png
与黄花镇策应改右协为右翼仍住榆林以防陵西与
镇边城策应有警则宣镇总兵堵禦外边陵后总兵防
守内边又与陵前总兵联络于东西红山各口天寿宛
在中央若泰山而四维之矣(保邦/十策)
(臣/)等谨按以上各条总叙昌平一带关砦
原黄花路东自慕田峪西至枣园砦延袤一百八十里
隘口一十七渤海所下隘口七慕田峪关(永乐二/年建)贾儿
岭口(嘉靖十/五年建)田仙峪砦(永乐二/年建)擦石口(嘉靖二十/三年建)磨石
镇边城策应有警则宣镇总兵堵禦外边陵后总兵防
守内边又与陵前总兵联络于东西红山各口天寿宛
在中央若泰山而四维之矣(保邦/十策)
(臣/)等谨按以上各条总叙昌平一带关砦
原黄花路东自慕田峪西至枣园砦延袤一百八十里
隘口一十七渤海所下隘口七慕田峪关(永乐二/年建)贾儿
岭口(嘉靖十/五年建)田仙峪砦(永乐二/年建)擦石口(嘉靖二十/三年建)磨石
卷一百五十三 第 22b 页 WYG0499-0365b.png
口驴鞍岭口(俱永乐/三年建)大榛峪口(永乐/年建)边城八十一里半
附墙台四座空心敌台四十四座黄花镇下隘口十南
冶口(永乐二/年建)大长峪口小长峪口(俱永乐/年建)本镇口(嘉靖/十七)
(年/建)鹞子峪口(嘉靖二十/三年建)撞道口(永乐二/年建)石湖峪口(正德/八年)
(建/)西水峪口石城峪口枣园砦口(俱永乐/年建)边城五十五
里半附墙台二座空心敌台二十九座战台四座因陵
寝重地有警屯驻战兵特设(四镇三/关志)
原由开连口十里至慕田峪关正关并迤西王家坨灯
附墙台四座空心敌台四十四座黄花镇下隘口十南
冶口(永乐二/年建)大长峪口小长峪口(俱永乐/年建)本镇口(嘉靖/十七)
(年/建)鹞子峪口(嘉靖二十/三年建)撞道口(永乐二/年建)石湖峪口(正德/八年)
(建/)西水峪口石城峪口枣园砦口(俱永乐/年建)边城五十五
里半附墙台二座空心敌台二十九座战台四座因陵
寝重地有警屯驻战兵特设(四镇三/关志)
原由开连口十里至慕田峪关正关并迤西王家坨灯
卷一百五十三 第 23a 页 WYG0499-0365c.png
干岭榨子墩刘家项分界墩胡思谷至界牌石止各墩
空俱山形平漫外临大川极冲又五里至贾儿岭界牌
石迤西安宁台大管仲渠至德胜台止内险外平牵马
可上馀通步又三里至田仙峪山险有沟一道置水关
缓又十五里至擦石口山险有沟一道外通梨树坨置
有城濠可守又十里至磨石口惟二道关并东山墩空
及水口冲要通马其大安家坨迤西岚儿谷各山险通
步又五里至驴鞍岭内险外平又五里至大榛峪正关
空俱山形平漫外临大川极冲又五里至贾儿岭界牌
石迤西安宁台大管仲渠至德胜台止内险外平牵马
可上馀通步又三里至田仙峪山险有沟一道置水关
缓又十五里至擦石口山险有沟一道外通梨树坨置
有城濠可守又十里至磨石口惟二道关并东山墩空
及水口冲要通马其大安家坨迤西岚儿谷各山险通
步又五里至驴鞍岭内险外平又五里至大榛峪正关
卷一百五十三 第 23b 页 WYG0499-0365d.png
外通四海冶东谷皂筒石东山墩雪山墩俱通单骑馀
山险稍缓又十里至南冶口通步又三里至大长峪堡
山险通步又二十里至小长峪堡山形虽下外险止通
步又五里至本镇口头道关其二道关通四海冶来骑
三道关往西南道路宽漫通众骑极冲又六里至鹞子
峪堡墙外宽平通众骑极冲其南北山墩二空皆山险
通步又三里至撞道口内洼外阜受敌极冲其桃园东
西墩空通步缓又二里至石湖峪山险不通骑又三里
山险稍缓又十里至南冶口通步又三里至大长峪堡
山险通步又二十里至小长峪堡山形虽下外险止通
步又五里至本镇口头道关其二道关通四海冶来骑
三道关往西南道路宽漫通众骑极冲又六里至鹞子
峪堡墙外宽平通众骑极冲其南北山墩二空皆山险
通步又三里至撞道口内洼外阜受敌极冲其桃园东
西墩空通步缓又二里至石湖峪山险不通骑又三里
卷一百五十三 第 24a 页 WYG0499-0366a.png
至西水峪外通永陵南山谎炮儿并韩家川通大举极
冲又二十五里至石城峪即榆林沟东西平安地方枣
园砦二处系禁山多林木外通白龙潭可行单骑又五
里至枣园砦即驴儿坨迤东系禁山缓(三镇边/务总要)
原慕田峪城三门守备一人守之自此以东皆单边自
此以西皆重边也渤海守禦千户所城三门距黄花镇
城三十里距昌平川一百里其西小长峪堡有矿洞嘉
靖三十六年封闭(昌平山/水记)
冲又二十五里至石城峪即榆林沟东西平安地方枣
园砦二处系禁山多林木外通白龙潭可行单骑又五
里至枣园砦即驴儿坨迤东系禁山缓(三镇边/务总要)
原慕田峪城三门守备一人守之自此以东皆单边自
此以西皆重边也渤海守禦千户所城三门距黄花镇
城三十里距昌平川一百里其西小长峪堡有矿洞嘉
靖三十六年封闭(昌平山/水记)
卷一百五十三 第 24b 页 WYG0499-0366b.png
原慕田峪在州东北百有五里其西南有城设官军戍
守万历初移渤海所于慕田峪关(方舆/纪要)
原渤海新旧营城二座嘉靖二十七年建城有渤海仓
(四镇三/关志)
原嘉靖中许论上言渤海所当山陵之北其间有苏家
口实为阨塞之地自此直抵通州张家湾凡百十里由
张家湾至通州北塞篱村四十里有白河水深没马可
据为守惟塞篱村至苏家口七十里地形平漫每为敌
守万历初移渤海所于慕田峪关(方舆/纪要)
原渤海新旧营城二座嘉靖二十七年建城有渤海仓
(四镇三/关志)
原嘉靖中许论上言渤海所当山陵之北其间有苏家
口实为阨塞之地自此直抵通州张家湾凡百十里由
张家湾至通州北塞篱村四十里有白河水深没马可
据为守惟塞篱村至苏家口七十里地形平漫每为敌
卷一百五十三 第 25a 页 WYG0499-0366c.png
冲若密筑敌台界之以墙使京师有重关之险策之得
也从之(边庭/硕画)
原黄花镇为京师北门东则山海西则居庸其北邻四
海冶极为𦂳要之区故弘治中遣总制严兰经略东西
诸关(长安/客话)
原黄花镇以东历密云马兰太平燕河属于山海谓之
东关以西历居庸白羊紫荆倒马属于龙泉谓之西关
(方舆/胜略)
也从之(边庭/硕画)
原黄花镇为京师北门东则山海西则居庸其北邻四
海冶极为𦂳要之区故弘治中遣总制严兰经略东西
诸关(长安/客话)
原黄花镇以东历密云马兰太平燕河属于山海谓之
东关以西历居庸白羊紫荆倒马属于龙泉谓之西关
(方舆/胜略)
卷一百五十三 第 25b 页 WYG0499-0366d.png
原黄花镇距州北八十里城三门元史黄花镇千户所
于昌平县东口置司者也以参将一人守备一人守之
景泰中又设内官守备嘉靖四十年革镇城直天寿山
之后当居庸古北二关之中而北连四海冶昔人所谓
拥护山陵势若肩背者其水曰黄花镇川河出塞外自
二道关入口径渤海所怀柔至顺义界入白河其流九
曲俗谓之九渡河城北有碧霞元君庙其殿西有二松
相去四五尺而上枝樛曲相穿遂合为一名曰交松城
于昌平县东口置司者也以参将一人守备一人守之
景泰中又设内官守备嘉靖四十年革镇城直天寿山
之后当居庸古北二关之中而北连四海冶昔人所谓
拥护山陵势若肩背者其水曰黄花镇川河出塞外自
二道关入口径渤海所怀柔至顺义界入白河其流九
曲俗谓之九渡河城北有碧霞元君庙其殿西有二松
相去四五尺而上枝樛曲相穿遂合为一名曰交松城
卷一百五十三 第 26a 页 WYG0499-0367a.png
西有垣一重曰头道关再重曰二道关(昌平山/水记)
原黄花镇城一座景泰四年建城有黄花仓(四镇三/关志)
(原章士雅黄花镇诗净万里黄云百二关九陵烟树接/群山王庭远徙边尘 征马萧萧白日开 长安客话)
(谕李梦阳黄花镇诗独往年趋北路今绕泰陵西昼黑/垂萝密山青禁木齐 僧攀杪出怪鸟趁阴啼寂寞黄)
(花堞遥临古寒/溪 空同集)
(臣/)等谨按以上各条皆叙黄花镇路
原黄花镇城一座景泰四年建城有黄花仓(四镇三/关志)
(原章士雅黄花镇诗净万里黄云百二关九陵烟树接/群山王庭远徙边尘 征马萧萧白日开 长安客话)
(谕李梦阳黄花镇诗独往年趋北路今绕泰陵西昼黑/垂萝密山青禁木齐 僧攀杪出怪鸟趁阴啼寂寞黄)
(花堞遥临古寒/溪 空同集)
(臣/)等谨按以上各条皆叙黄花镇路
卷一百五十三 第 26b 页 WYG0499-0367b.png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五十三
卷一百五十三 第 27a 页 WYG0499-0367c.png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五十三举正
雪封鞯原书雪讹作云今改(董榖塞/上曲)
雪封鞯原书雪讹作云今改(董榖塞/上曲)
卷一百五十三 第 27b 页 WYG0499-0367d.png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五十三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