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十二上 第 1a 页 WYG0593-0517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徐霞客游记卷十二上
            明 徐宏祖 撰
  西南游日记二十一(云南/)
己卯八月初一日自小猎夷东下山猎夷者即石甸北
松子山北曲之脉其脊度大石头而北接天生桥其东
垂之岭与枯柯山东西相夹永昌之水出洞而南流其
中开坞南北长四十里此其西界之岭头也有大小二
卷十二上 第 1b 页 WYG0593-0517d.png
猎夷寨大猎夷在北岭小猎夷在南岭相去五里皆枯
柯之属自大石头分岭为界东为顺宁西为永昌至此
已入顺宁界八里矣然余忆永昌旧志枯柯阿思郎皆
二十八寨之属今询土人业虽永昌之产而地寔𨽻顺
宁岂顺宁设流后畀之耶又忆一统志永昌志二者皆
谓永昌之东入峡口出枯柯而东下澜沧余按姚关图
说已疑之至是询之土人揽其形势然后知此水入峡
口山透天生桥即东出阿思郎遂南经枯柯桥渐西南
卷十二上 第 2a 页 WYG0593-0518a.png
共四十里而下哈思凹即南流上湾甸合姚关水又南
流下湾甸会猛多罗而路江之水北折而迎之合流南
去此说余遍访而得之猎夷主人杨姓者与目之所睹姚
关图所云皆合乃知统志与郡志之误不浅也其流既
西南合潞江则枯柯一川皆首尾环向永昌其地北至
都鲁凹南窝南至哈思凹皆属永昌为是其界不当以
大石头岭分当以枯柯岭分也由岭头东南直下者三
里始望见江水曲折南流川中又下三里乃抵江上有
卷十二上 第 2b 页 WYG0593-0518b.png
铁锁桥横架江上其制一如龙江曲尺而较之狭其半
其水自阿思郎东向出石崖洞而西南入哈思凹峡中
者即永昌峡口山入洞之下流也按阿思郎在猎夷北
二十里其北有南窝都鲁凹则此坞极北之回环处也
踰岭而北其下即为沧江东向之曲乃知罗岷之山西
南下者尽于笔架直南下者尽于峡口山东南挟沧江
而东为都鲁南窝北脊山从其东复分支焉一支濒江
而东一支直南而下即枯柯之东岭也为此中分水之
卷十二上 第 3a 页 WYG0593-0518c.png
脊迤逦由湾甸都康而南界澜沧潞江之中为孟定孟
艮诸夷而直抵交趾者也其濒江东去之支一包而南
为右甸再包而南为顺宁大猴焉是坞南北二凹相距
四五十里甚狭而深濒江两岸俱田惟僰夷猓猡居之
汉人反不敢居谓一入其地即发摆(寒战头/庝也)故虽有膏
腴而让之夷人焉度桥沿江西岸西南至哈思凹共四
十里而至亦登沿江东岸东南踰江入峡六十里而至
鸡飞初予闻有热水溢于石盘中盘复嵌于台上皆天
卷十二上 第 3b 页 WYG0593-0518d.png
成者又一冷水流而环之其出亦异始以为在亦登问
道亦登又以为在鸡飞问道鸡飞又以为瘴不可行又
以为茅塞元路又以为其地去村远绝无居人晚须路
宿余冁然曰山川真脉余已得之一盘可无问也遂从
东大路上坡向枯柯右甸道始稍北遂东上一里而平
行西下冈三里有墟茅三四在冈头是为枯柯新街又
东一里有一树立冈头大合抱其木挺直其枝盘绕有
胶淋漓于本上是为紫梗树其胶即紫梗也初出小孔
卷十二上 第 4a 页 WYG0593-0519a.png
中亦桃胶之类而虫蚁附集于外故多秽杂云坑冈左
右俱有坑夹之北坑即从冈盘窟下南坑则自东峡而
出于是南转东盘北坑又半里转东半里抵东峰下乃
拾级上跻三里始登南突之岭始望见南峡两山壁夹
自东而西从此西出则盘壑而注于江桥之南同赴哈
思凹者乃知其山之度脊尚在岭之东上不可亟问也此
坡之上即为团坝营盖土官之雄一方者即枯柯之夜
郎矣于是循南峡而东蹑又一里登岭头有一家隐路
卷十二上 第 4b 页 WYG0593-0519b.png
南其后竹树夹路从树中东行一里稍转而北盘一南
突之凹又东上盘坡而东有大树踞路傍下临西出之
涧其树南北大丈馀东西大七尺中为火焚尽成空窟
仅皮肤四立厚二尺馀东西全在而南北俱缺如二门
中高丈馀如一亭子可坐可憩而其上枝叶旁覆犹青
青也是所谓枯柯者里之所从得名岂以此耶由此又
东二里折而北上一坡盘其南下之凹凹北有居庐东
西夹峙而西庐茅檐竹径倚云临壑尤有幽思其东有
卷十二上 第 5a 页 WYG0593-0519c.png
神宇踞坡间闻鲸音鼓赛出绝岭间甚异之有一家踞路
南藩门竹径清楚可爱入问之曰此枯柯小街也距所
上坡又二里矣于是又东沿北坡平上其南即西出深
涧北乃崇山竹树蒙蔽而村庐踞其端东向连络不绝
南望峡南之岭与北峰相持西下而荞地早谷垦遍山
头与云影岚光浮沉出没亦甚异也北山之上虽高而
近为坡掩但循崖而行不辨其崇坠而南山则自东西
坠而尽于江桥之南其东崇巘穹窿高拥独雄时夙霾
卷十二上 第 5b 页 WYG0593-0519d.png
蒙翳出没无定此南山东上最高之峰自北岭东度再
突而起者也沿之东行南瞰深壑北倚丛巘又东二里
有岐一南下坞中为垦壑之道一北上丛岭为庐坂之
居而路由中东行南瞰下凹有水出穴间又东二里下
瞰深壑有水一方倚北坡之上路即由之北向而上以
有峡尚环而东也北上一里又转而东屡盘北坳而东
上坡屡上不止又七里而至中火铺其坡南突最高中
临南峡之上峡脊由其东南环而西下于坡之对崖南
卷十二上 第 6a 页 WYG0593-0520a.png
面复耸一峰高笼云雾间即前所望东畔穹窿之顶也
自枯柯江桥东沿峡坡迤逦而上约三十里矣踞坡头
西瞰江桥峡中其水曲折西南下松子山北环之岭东
北而突为猎夷之岭峡南穹窿之峰又南亘分支西绕
横截于江桥坞之南西至哈思凹凹之南复有小支自
猎夷西南东突而出与横截坞南之山凑西南骈峙如
门门内之湾即为哈思凹门外又有重峰西障此即松
子山南下之脊环石甸于西者也自此坡遥望之午雾
卷十二上 第 6b 页 WYG0593-0520b.png
忽开西南五十里历历可观坡之东有瓦室三楹踞岗
东南两旁翼以茅屋即所谓中火铺有守者卖腐于中
遂就炊汤而饭及出户则浓雾自西冒而东东下半里
度一脊瞰其南北二峡环坠如阱而丛木深翳不见其
底当由西下而分注江桥南北者也其脊甚狭度而东
复上坡山雨倏至从雨中陟之得雨而雾反霁一里馀
盘崖踰坳或循北峰或循南峰两度过脊始东上沿北
坡而东一里又陟一南突最高之岭有哨房一龛踞其
卷十二上 第 7a 页 WYG0593-0520c.png
上是为瓦房哨于是南临南峡与峡南穹窿之顶平揖
而对瞰矣至是雨止峰出复见峡南穹顶直南亘而去其
分支西下者即横截坞南之岗西与哈思凹相凑成门
者也穹顶东环之脉尚从东度但其脊稍下反不及西
顶之高皆由此北坡最高之顶东下曲而度者始辨都
鲁凹东所分之脊至此中突其分而西者为中火铺枯
柯寨之岭曲而东降者度脊南转西向而突为穹窿之
顶此分水一正脉也由瓦房哨下半里复北度脊始见
卷十二上 第 7b 页 WYG0593-0520d.png
北峡坑坠为东北而下右甸之上流是北水之所分也
而南水由西下南峡又东度两脊穿两夹岭一里复盘
南岭之阴而上其处深木丛篁夹坡笼坳多盘北坑之
上又一里南转而凌其西下之坳始逾南峡之上流从
其南陟岗东上始逾南度之脊此分水正脉所由度而
西转者也又东一里有草龛去北岗是为草房哨从其
东又东北下一里稍转而东南半里有脊又南度而东
转此右甸南环之岭所由盘礴者也于是东向而下二
卷十二上 第 8a 页 WYG0593-0521a.png
里馀度一曲有小水北下或小溪小桥横陟之又东逾
一岗共下四里遂望见右甸城在东坞中有岐自东北
坡去而大道循南峡东向平下二里南峡中始有村庐
夹坞舂杵之声相应又南三里遂出坡口乃更下一里
而及坡麓路由田塍中东南行望见右甸之城中悬南
坡之下甸中平畴一围聚落颇盛四面山环不甚高都
鲁凹东分之脉北横一支直亘东去又南分一支南环
右甸之东草房哨南度之脉东环右甸之南从甸南界
卷十二上 第 8b 页 WYG0593-0521b.png
东北转与甸东界南环之支凑甸中之水东向而破其
凑峡下锡铅去甸中自成一洞天其地犹高而甸乃员
平非狭嵌故无热蕴之瘴居者无江桥毒瘴之畏而城
庐相托焉由塍中行共四里入其北门暮宿街心之葛店
初二日晨起雾色阴翳方觅饭而夫逃觅夫代行久之
不得雨复至遂郁郁作记终日
初三日雨复不已仍不得夫坐邸楼郁然不乐作记竟日
初四日早雾而晴顾仆及主人觅夫俱不足恃乃自行市中
卷十二上 第 9a 页 WYG0593-0521c.png
是日为本甸街子仍从北门内南转冈脊为督捕同知公署
署门东向其南即往南门街而东则曲向东门街皆为
市之地也予往来稠人中得二人一担往顺宁一驼往
锡铅皆期日中至葛寓予乃返迨午往锡铅驼骑先至
遂倩之而往顺宁者亦至已无及矣乃饭以驼骑行出
东门循南坡东向半里涉东来之坞渡小溪东山冈渐
折而东南行四里渐临东坞东坞者右甸东南落水之
坞尾也城北大甸圆而东南开此坞南北西三面之水
卷十二上 第 9b 页 WYG0593-0521d.png
皆合而趋之路临其西坡于是南转二里又涉二东北
注之坑复依南麓东行二里上北突之嘴则甸东之山
亦自北南环与嘴凑峡于是相对若门而甸由其中东
注焉此甸中第一重东锁之钥亦为右甸东第一重东
环南下之分支虽不峻而蜿蜒山顶地位实崇也踰嘴
东稍下凑峡之外复开小坞而东水由其底路由其南
坡之半又东二里有数家倚坡北向坞而庐过此东下
有水自南峡出涉之上其东坡遂循坡之南峡东南上
卷十二上 第 10a 页 WYG0593-0522a.png
其东坡遂循坡之南峡东南上水流其冈北路由其冈
南于是始不与水见又东南循冈三里盘一北下之坳
而上冈头是为玉壁岭其岭自南北突东西俱下分为
坑有两三家住峰头时日尚高以前路无可止遂歇冈
初五日平明起饭而行宿雾未收下其东坑涉之复东南
上一里又循东来之峡而行夹冈之南东向四里度其
北过之脊仍循峡东下行夹冈之南二里馀又稍下涉
北出之水又循东来之峡而行夹冈之南东向二里复
卷十二上 第 10b 页 WYG0593-0522b.png
度其北过之脊于是行脊北东行之支东向行其上半
里有两三家夹道是为水塘哨由此东南行山峡间五
里始坠坡而下其右又坠一峡东下其路左再随崖东
下者二里西临右峡之上而路左忽坠一坑盘阱而下
者二丈有水沉其底长二丈阔八尺而狭处仅二尺若
琵琶然渊然下嵌左倚危壁右界片栈而外即峡之下
盘者不知此水之何以独止也由其南又半里而蹑嘴
下坠者半里左崖之端遂尽而右峡来环其前还望左
卷十二上 第 11a 页 WYG0593-0522c.png
崖尽处丛石盘崖俨如花簇而右崖西界大山亦悬骈
削于重树间幽异之甚由峡底又东南行一里其峡外
束如门披门南出稍转东而下坡半里有水自东曲折
而西大木横架其上南度之是为大桥桥下水即右甸
下流东行南转至是西折过桥又盘西崖南去已成汤
汤之流而桥南沿流之峡皆随之为田三四家倚桥南
东坡之上有中火之馆此右甸第二重东锁之钥亦为
右甸第二重东环南下之分支与东南行大脊相对成
卷十二上 第 11b 页 WYG0593-0522d.png
峡夹溪南去者也由桥南即蹑东南坡而上水由峡直
南去路陟坡东南升一上者二里凌岭头西望峡溪之
山稍南有破峡从西来者即水塘哨西下之水也其南
来水一支亦至是东尽而有寨盘其上焉其又南一支
嶙峋独耸上出重峦是为杜伟山此乃右甸东南来之
正脊是草房哨度脉至此更崇隆而起转而直南去而
东夹此溪其脊乃东南下老龙自云州南下分澜沧潞
江之脊而直下交南者也所望处尚在寨盘顶之东北
卷十二上 第 12a 页 WYG0593-0523a.png
从此更夭矫南向夹溪渐上又二里而隔溪与寨盘之
顶对又二里降坡南下穿坳而东见其东又坠为小坑
路下而涉之一里又南踰东坡西环之坳又一里有数
家倚东坡而居其东又有一溪自东北来环所庐之坡
而注西峡西峡水自北南下与此水夹流而合于坡南
此坡居庐颇盛是为小桥正西与杜伟山对遥望杜伟
山自西北来至此南转其挟臂而抱于西南者皆湾甸
州之境水亦皆西南流其北峡与寨盘之顶夹而东出
卷十二上 第 12b 页 WYG0593-0523b.png
者皆顺宁之境水皆东南流则此山真一方之望而为
顺宁湾甸之东西界者也饭于村家大雨复至久而后
行由坡东下北来之溪小石梁跨之所谓小者以别于
大溪之桥者也复东南上隔溪对杜伟山而南下瞰西
峡之底二流相合盘壑南去此山为右甸东第三重东
环南下之支分为锡铅之脉者也南五里或穿岭而左
见岭东近峡坠坑其远峰又环峙而东或分而南穿岭
而右见岭西近峡西溪盘底杜伟骈夹如是二里乃坠
卷十二上 第 13a 页 WYG0593-0523c.png
其南坡或盘壑西转或蹑坳东折或上或下又五里有
三家当坳而庐是为兔威哨于是再上其东坡则东西
壑皆可并睹矣西壑直逼西麓而长以杜伟西屏也东
壑遥盘东谷其下丛沓而犹不见底其东北有横浮一
抺者此挟江而东南之岭也其正东有分支南抱者此
中垂而为顺宁之脉也从岭渐下或左或右岭脊渐狭
四里始望见东坞有溪亦盘折其底与西峡似而西界
外山自杜伟顶南其势渐伏又纡而南则东转而环其
卷十二上 第 13b 页 WYG0593-0523d.png
前南界外山则直亘南向与东转南环之岭凑问东西
峡水则合于锡铅之前而东南当凑峙之峡而去问顺
宁之道则踰东界之岭而行有道踰前山南环之岭者
为猛峒道从腊昔猛打渡江而至兴隆厂者也于是从
岗脊转东行其脊甚狭又二里西峡之溪直逼南麓下
而东峡溪亦近夹遂如堵墙上行又东二里又东南下
者二里坡尽而锡铅之聚落倚之此右甸东分支南下
第三重之尽处也其前东西二溪交会有温泉当其交
卷十二上 第 14a 页 WYG0593-0524a.png
会之北溪水浅而以木环其四周无金鸡永平之房覆
亦无腾越左所之石盘然当两流交会之间而独有此
亦一奇也是日下午至驼骑税驾逆旅先觅得一夫索
价甚昂强从之乃南步公馆即锡铅驿也返饭于肆亟
南由公馆侧浴于温泉暮返而卧
初六日晨起夫至将行以一饭包加其上辄弃之去遂不得
行余乃散步东溪有大木横其上为桥即顺宁道也仍西上
公馆从其西南下西溪是为猛洞道有茅茨丛北岗上是为
卷十二上 第 14b 页 WYG0593-0524b.png
锡铅街子得一夫索价亦昂且必欲明日行遂返邸作记
初七日前弃担去者复来乃饭而同之行从公馆东
向下涉东溪独木桥遂东上坡半里行平坡上或穿
坳而南或穿坳而北南北皆深坑而路中穿之东去
二里馀沿南崖北转半里穿西突之坳半里复东踰
岭而南半里又出南崖上于是见南壑大开壑中支条
崩叠木树茸茏皆出其下而锡铅南山其南又叠一支
纡而东南下以开此壑所陟山东自东大山分支西突
卷十二上 第 15a 页 WYG0593-0524c.png
此冈为锡铅东锁钥直西南逼凑南山水下其中甚束
至此而始出东壑也瞰南倚北又二里见冈北亦嵌为
东西坞闻水声淙淙余以为即西下锡铅东溪者而孰
知从倚北之岭已分脊此坞且东南下矣于是反倚坡
北下共半里而涉其一桥度坞中水是为孟祐之西溪
其水南出前坞与锡铅之水合于孟祐之南所谓孟祐
之河者也涧之东即居庐叠出有坡自北来悬其中一
里东向蹑其上当坡而居者甚盛又东转再盘一坡共
卷十二上 第 15b 页 WYG0593-0524d.png
一里又有居庐当坡皆所谓孟祐村矣此右甸东分支
南下第四重之尽处也于是又见一溪自东坞出环坞
而前与西溪交南壑中南壑平开而南抵南山下锡铅
之水沿其北麓又破峡东南去东南开峡甚遥而溪流
曲折其间直达云州旧城焉由村东即循峡北入东坞
一里东下度峡中桥其桥东西跨溪上上覆以亭桥内
大水自东北透峡出桥外大水自东南透峡出过桥东
向缘西垂之岭上其上甚峻曲折梯危折而左则临左
卷十二上 第 16a 页 WYG0593-0525a.png
峡折而右则临右峡木荫藤翳连幄牵翠高下亏蔽左
右叠换屡屡不已五里渐平则或沿左坡或沿右坡或
陟中脊脊甚狭而左右下瞰者亦与前无异也又三里
则从坡右稍下约一里陟脊凹而东又缘坡左上一里
临南坡之上于是回望孟祐锡铅诸山层环叠绕山外复
见山焉余初疑锡铅西岭颇伏何以猛峒之道不西由
其凹而南陟其岑又疑湾甸之界既东出猛峒而猛峒
以北杜伟以南其西又作何状至是而遥见西岭又有
卷十二上 第 16b 页 WYG0593-0525b.png
崇峰一重臂抱于西盖枯柯东岭老脊之南度者一由
瓦房哨东度脊西南下其亘反高夹永昌之流而南下
哈思凹凹之南其脉犹未尽故亦登温板鸡飞在此脊
之西者犹顺宁属而其南即东与杜伟山自草房哨度
脊者如椅之交环其臂其中皆丛沓之山直下东南而
开峡底于猛峒西坳之伏处其西正开之始南降三十
里而后及猛峒焉此正西遥望之所及者而正南则前
夹之顶至是平等而犹不能瞰其外正北则本支自障
卷十二上 第 17a 页 WYG0593-0525c.png
之正东即其过脉分支之处第见南峡之犹自东北环
来也又东上五里馀坡脊遂中夹为槽路由槽中行里馀
透槽东出脊乃北转其下右壑盘沓如初而左峡又坠
南下之坑故路随脊北转焉又一里脊东有峰中突稍
上有中火之馆西向倚崖而峙颜曰金马雄关前有两
家即所谓塘报也卖腐以供旅人之饭云既饭由馆左
又东半里转而北透一坳其西峰即中火所倚者此其
后过脉处与东峰夹成凹由其中北透半里即东
卷十二上 第 17b 页 WYG0593-0525d.png
转峡过脉东峰之北东向下半里又临北壑之上旋入
夹槽中两崖如剖中嵌仅通三尺而底甚平槽上丛木
交蔽半里有倒而横跨其上者连两株皆如从桥下行
又一里其跨者巨而低必伛伏而过焉槽南阙处犹时
时见西坠之峡最后又见槽北之峡犹西坠也共二里
稍东上踰脊南转有架木为门踞岭东者为白沙铺哨
此南度之脊也乃右甸东分支南下之第五重其脉独
长挟西分四支而抱于内又南度而东南行与右甸南
卷十二上 第 18a 页 WYG0593-0526a.png
杜伟山之脊西夹孟祐河而出于云州旧城西又与第
六重沿澜沧南岸之脊东夹顺宁河而出于云州旧城
东从此南度纡而西南折而东南下东突为顺宁郡城
又东南而尽于云州旧城焉由哨门南向稍下辄闻水
声潺潺从西南迸峡下即东北坠坑去而路从其南东
向下犹有夹槽坠其中二里出槽东行冈脊上于是见
北壑之北则澜沧南岸之山纡回东抱而南为老脊东
之第六支屏亘于顺宁河之东今谓之东山即志所称
卷十二上 第 18b 页 WYG0593-0526b.png
某山也其脊南至云州西南突者尽于新城西东北由
茅家哨过脉而南者尽于云州旧城所合二水东下而
入澜沧处南壑之南则即此白沙脊南度东转为老脊之
第五支屏亘于顺宁城之西今谓之西山即志所谓某
山也两山夹坞东南去而顺宁郡城踞其中西山下西
北盘东山之坳为三台山渡江大道东南坞尽之隙则
云州在焉此一川大概也而川中欹侧不若永昌腾越
之平展云从岗平行二里又稍下一里前有一峰中道
卷十二上 第 19a 页 WYG0593-0526c.png
而突穿其坳而上约一里有一二家倚坡东为望城关
从东南壑中遂见郡城故也从此又迤逦下坡十里抵
坡下东出大路两度小桥上一坡二里入郡城新城之
北门南过郡治前稍转东街则市肆在焉又南踰一坡
出东门半里而入龙泉寺寺亦东向其地名为旧城而
实无城也是日寺中开讲甫完僧俗扰扰予入而停担于内
初八日晨起从殿后静室往叩讲师当其止静未
晤而出予时欲趋云州云州有路可达蒙化念从此而
卷十二上 第 19b 页 WYG0593-0526d.png
往则雇夫尚艰不若仍返顺宁可省两日负戴乃以行
李寄住持达周师以轻囊同仆行达师候饭上午乃出
寺前东随小溪下川中一里度亭桥循东界山麓南行
三里稍上一西突之坡村庐夹道有普光寺傍东山西
向又东南半里下涉一小涧仍南上坡居庐不绝已而
其山东夹而入又有小水自东壑来渡之又东南踰一
坡共五里大溪之水自西而东折有亭桥跨之其水汤
汤大矣由桥南里馀渐西南上东突之坡上一里村庐
卷十二上 第 20a 页 WYG0593-0527a.png
夹道倚西山东向有长窑高倚西坡东下而西上为瓦
罐窑由其南再越东突之脊一里东南下东出之峡一
里又东南上而循西界山麓南行再下再上五里有一
二家倚东突之坡坡间有小池一方曰鸭子塘又东南
五里冈头有村倚西冈东向是为象庄田其南稍折而下
一里渡一涧其涧悬冈东下其西山环峡复东南上二
里踰其南突之冈盘之而西南下二里抵西凹下折而
循东上冈盘嘴而南六里有坊倚路左其上有村曰安
卷十二上 第 20b 页 WYG0593-0527b.png
乐村又东南四里稍下有村倚西坡东向为鹿塘自归
化桥渡溪右循西界山其南支峰东突溪流盘峡中至
鹿塘其下壑盘而东田塍益盛村庐踞东西两山甚繁
而坡之鹿塘尤为最云时日才下午前无宿店止邸楼作纪
初九日平明饭而行仍循西界山南行八里许西界
山忽横突而东大溪乃东北折入峡有小溪自西南山
腋来合乃舍大溪由小溪南半里东度小溪石桥又南
半里有村三四家倚南山东坳从南山蹑西坳而上一
卷十二上 第 21a 页 WYG0593-0527c.png
里南踰东突之脊有茅屋三楹踞脊间为把边关有二
三家傍之居即西山之东突者而溪流则绕其东峡而
南焉由关南下峡中半里透峡仍循西山行复东见溪
流自其东破峡南出又下一里溪流西南来路东南临
其上两盘西湾之峡又稍上共一里有村踞路右岗上
又南一里稍下再盘西湾南踰小石东行之脊遂南行
坡塍间一里又稍上东突之坡东南盘其嘴一里路分
两岐一东南下峡者为渡溪往新城道盖新城道由溪
卷十二上 第 21b 页 WYG0593-0527d.png
东峡中行旧城道由溪西崖半行也时峡中溪桥已为
水涨冲去须由翁溪涉溪而渡而水甚急不若由旧城
东北渡桥迂道至新城虽绕路十里而免徒涉之艰时
闻杨州尊已入帘去闪知愿书亦不必投正可从旧城
兼收之乃由溪西西南循山行复入坡塍一里东南上
东突之坡又南二里有村倚西山岭上为翁溪村村之
南西界大山又环而东突东界山亦折而东向去中开
东西坞大溪东盘坞底平畴夹之翁溪之村正东向而
卷十二上 第 22a 页 WYG0593-0528a.png
下临坞中有路下涉坞中者即渡溪往新城道也由村
南循东山南转者即旧城道也乃循山东行一里复东
南缘坡上北瞰坞中溪南逼坡脚潆而东流路蹑坡上
甚峻二里东登岭头乃转南行坞亦随之南向破峡出
路南行西坡一里大溪纡东南去路乃南下坡二里有
数家分庐坞中是为顺德堡堡南有山自西界横度而
东突大溪纡之路南由其度脊处穿坳而过半里抵坳南
辄分峡下又一里有峡自南来盖西大山由坳西直南
卷十二上 第 22b 页 WYG0593-0528b.png
去南抵旧城之后其东馀支又北转如掉尾而中夹为
坞其来颇深有村庐倚西坡上二峡合于前遂东向成
流坠峡下路亦挟北坡东下随之半里度峡中小桥其
南则掉尾之交又横度东突路复南向其度脊处穿坳
而上一里踰岗坳南下有村在南坞大溪自马鞍山西
盘西界东突之嘴复东山南行坞东路循西麓南行坞
西二里西界山之南复一支横障而东又有数家倚南
山庐间曲路随山东转溪亦随坞东折一里盘其东突
卷十二上 第 23a 页 WYG0593-0528c.png
之嘴大溪亦直捣其下路与水俱抱之而南南壑颇开
庐塍交错黍禾彧茂半秀半熟间有刈者壑中诸庐函
(地/名)最大倚西山而居壑中一里及之由其前东南行
塍间一里馀南从大溪西岸行二里东西两界馀支交
环于前而西支迥突为尤甚既东向环而至中复起一
小尖若当门之标水由其东裂堑出路由其西踰坳上
是为顺宁云州分界越脊南下则其南壑又大开波流
杂沓于其间而远山旁午或斜叠于南则西大脊自锡
卷十二上 第 23b 页 WYG0593-0528d.png
铅南盘绕而东者或夭矫于东则东界分支沿澜沧西
岸度茅家哨而南尽于顺江小水者此其外绕之崇峰
也而近山则坞北西山之脉至此南尽于西为旧城东
山之脉至此南尽于东为新城坞西则西大脊之中一
峰从湾中东突直临旧城之西坞南则西大脊东转之
支先夹一支为近案坞东则东界沿江之支又从东西
转直抱于新城之前为龙砂此其内逼之回峦也然犹
近不见壑中诸水而祇见旧城庐落即在南岗一里及
卷十二上 第 24a 页 WYG0593-0529a.png
之亦数百家之所聚也饭于旧城东向下坡半里有大
道沿坡西南去者兴隆厂道也东北去者新城道也于
是东北行田塍间半里有新墙一围中建观音阁甚整
而功未就然规模雄丽亦此中所未睹也其处当壑之
中两水交会处目界四达于是始见孟祐河即绕其东
顺宁河即出其北遂共会于东北焉于是西向遥望有
特出而临于西者即大脊湾中东突之峰其北开一隙
自西北来者孟祐河所从出也其南纡一隙向西南峡
卷十二上 第 24b 页 WYG0593-0529b.png
者兴隆厂所从踰也有中界而垂于东者即沿江度茅
家哨西环之支其北开一隙直上而夹茅家哨者新城
所托之坞也其南迸一隙东叠而注于顺江小水者诸
流所汇之口也小憩阁中日色正午凉风悠然僧瀹茗
为供已出围墙北则顺宁之水正出当门之堑循北崖
东转架亭桥其上名曰砥柱其水出桥东绕观音阁后
则孟祐河自西南来合之东去入水口峡者也渡桥即
东北上坡是坡即顺宁东山之支自澜沧西岸迤逦而来
卷十二上 第 25a 页 WYG0593-0529c.png
其东南直下者过茅家哨此其西南分支者至此将尽结
为马鞍山东下之脉为新城而此其东南尽处也登坡一
里下瞰二流既合盘曲壑底如玉龙曲折其北又有一坡
东下即新旧两城中界之砂夹水而逼于南山者稍下而
上里馀又越其脊始望见新城在北峡之口倚西山东下
之脉又三里稍下越一小桥又半里抵城之东南角循城
北行又半里入云州东门州中寥寥州署东向祇一街当
其前南北相达而已至时日才过午遂止州治南逆旅
卷十二上 第 25b 页 WYG0593-0529d.png
初十日平明起饭出南门度一小坑即西南循西山
坡而行二里渐折而沿其南坑之崖西向上二里馀
南盘崖嘴此嘴东北起为峰顶分两了即所谓马鞍
山也东南下为条冈直抵旧城溪而东逼东山界两
城之间为旧城龙砂新城虎砂者也此乃顺宁东山
之脉由三沟水西岭过脊南下而尽于此者由此循
峰西向北上又二里始平行峰西一里出马鞍峰右是
为马鞍岭有寺倚峰北向前有室三楹当岭头为茶房
卷十二上 第 26a 页 WYG0593-0530a.png
从岭脊西向峻下二里始平又半里及山麓有涧自东
北小峡来西注顺宁河此已为顺宁属矣盖云州北界
新城以马鞍山旧城以函宗南小尖束水之坳其相距
也甚近渡涧北上坡盘北山西麓行四里东西崖突夹
顺宁溪捣其中出路踰其东崖而入又北一里其坡西
悬坞中是为花地其坡正与翁溪村东西遥对中坠为
平坞则田塍与溪流交络焉乃西北下坡半里及坞又
有涧自东北小峡来西注顺宁溪路从溪北西向行坞
卷十二上 第 26b 页 WYG0593-0530b.png
中三里馀将逼翁溪村之麓大溪自北峡出漱西麓而
界之当从此涉溪上翁溪村出来时道见溪东有路随
北峡入遂从之又一里路渐荒又里馀坠崖而下及于
溪即断桥处也新城之道实由于此不由翁溪从束崖
坠流间架桥以渡自桥为水汩乃取道翁溪以溪流平
坞间可揭而涉也临溪波涌不得渡乃复南还三里西
渡翁溪溪阔而流涨虽当平处势犹悬激抵其中流波
及小腹足不能定每一移趾辄几随波荡去半晌乃及
卷十二上 第 27a 页 WYG0593-0530c.png
西岸复由田塍间上坡一里西抵村下大路乃转而北
即来时道也循西山蹑坡而上三里有岐自峡中来会
即断桥旧径矣随大路又六里过把边关瀹汤而饭下
坞东北一里度小桥又一里复与大溪遇溯其西崖北
十里而至鹿塘时才过午以暑气逼人遂停旧主人楼作纪
十一日由鹿塘三十里过归化桥从溪东循东山麓
行五里入普光寺予疑以为即东山寺也入而始
知东山寺尚在北乃复随大路三里抵南关坡下亭桥
卷十二上 第 27b 页 WYG0593-0530d.png
即从桥东小径东北上坡又二里而东山寺倚东山西
向正临新城入寺拾级而上正殿前以楼为门而后有
层阁阁之上层奉玉帝登之则西山之支络郡堞之回
盘可平揖而尽也下阁入其左庐有一僧曾于龙泉一
晤者见余㽜同饭而共坐前门楼乃知其僧为阿禄司
西北山寺中僧也以听讲至龙泉而东山僧邀之饭者
为予言自少曾遍历挝龙木邦阿瓦之地其言与旧城跛
者新城客商所言历历皆合下午乃出寺一里度东桥入
卷十二上 第 28a 页 WYG0593-0531a.png
顺宁东门觅夫未得山雨如注乃出南关一里再宿龙泉寺
十二日饭于龙泉命顾仆入城觅夫于殿后静室访讲师既
见始知其即一苇也为余瀹茗炙饼出鸡葼松子相饷坐
间以黄慎轩翰卷相示盖其行脚中所物色而得者下午
不得夫乃迁寓入新城徐楼与蒙化妙药师同候驼骑
十三日与妙药同寓候骑不至薄暮乃来遂与妙药各
定一骑带行囊期明日行
十四日晨起而饭驼骑以候取盐价午始发即东下坡
卷十二上 第 28b 页 WYG0593-0531b.png
渡北来溪身以铁索架桥亭于其上其制仿澜沧桥者
以孔道所因也渡桥东即北上坡循东山之麓北向而
登是时驼骑一群以迟发疾趋以贾勇随之上不甚峻
而屡过夹坑之脊三里从脊上西望望城关祗隔一峡
也又北上两过旁坠之脊三里忽随坡西下转一坳复
一里越一西突之冈由其北下环山为坞有坪西向而
拓丰禾被塍即西突之冈所抱而成者一里陟坪而北
又下连越二小溪皆从东南腋中来下西峡者其处溪
卷十二上 第 29a 页 WYG0593-0531c.png
流纵横蹊径旁午而人家隐不可见从此复北上五里
有二三家倚冈头是为二十里哨登冈东北平行其脊
一里复转东向循冈北崖下又一里则有溪自东峡来
予初以为既登冈历诸脊当即直上踰东大山不意又
有此溪中间之既下乃溯流东入峡半里其水分峡出
一西南自冈脊后一北自大岭过脊处乃依南麓涉其
冈后之流溯北涧之左复北向上即两水中垂之坡也
于是从丛林深翳中上二里踰一冈复循南崖之上行
卷十二上 第 29b 页 WYG0593-0531d.png
一里又穿坳而西临西崖之上两崖俱下盘深箐中翳
丛木而西箐即顺宁北坞大溪源所出矣又穿夹槽而
上半里循西箐北崖上西北平行一里转入北坳平透
坳北一里其脊南之脊犹西坠也半里复入夹壁之槽
平行槽中半里亦有上跨之树又北一里稍高有石脊
横槽底即度脉也此脊自罗岷山东天井铺南度迤逦
随江西岸至此为顺宁东山云州北山而南尽于顺江
小水之口若罗岷大脊则自南窝东北折而南自草房
卷十二上 第 30a 页 WYG0593-0532a.png
哨而去矣已出夹槽东北坠坑而下一里即有水自东
南腋飞坠下西北坑者路下循之与白沙哨之东下者
同一胚胎又东北陟脊度脊再上共三里有四五家踞
冈头是为三沟水哨盖冈之左右下坠之水分为三沟
而北注澜沧矣又东北下七里盘一冈嘴又下三里有一二
家当路右是为塘报营又下三里过一村已昏黑又下二里
而宿于高简槽店主老人梅姓颇能慰客特烹太华茶饮余
十五日昧爽饭平明东北下坡坡两旁夹深崖而
卷十二上 第 30b 页 WYG0593-0532b.png
坡中悬之所谓高简诸村庐又中踞其上二里
转坡北下峡中复转东北循坡下四里始望见澜沧
江流下嵌峡底自西而东其隔峡三台山犹为宿雾所
笼咫尺难辨于是曲折北下者三里有一二家濒江而
居是为渡口澜沧至此又自西东注其形之阔止半于
潞江而水势正浊而急甫闻击汰声舟适南来遂受之
北渡时驼骑在后不能待也登北岸即曲折上二里跻
坡头转而东行坡脊南瞰江流在足底北眺三台山屏
卷十二上 第 31a 页 WYG0593-0532c.png
围岭北以为由此即层累而升也又闻击汰声则渡舟
始横江南去而南岸之驼骑犹望之不见乃平行一里
折而北向踰脊半里乃循东崖瞰西坞北向行二里始
望见三台村馆在北山之半悬空屏峙以为贾勇可至
又一里路盘东曲反渐而就降又二里下至壑底壑中
涧分二道来一自西北一自东北合于三台之麓而三
台则中悬之水由坞西而入澜沧乃就小桥渡东北来
涧约一里即从夹中上跻中悬之坡曲折上者甚峻六
卷十二上 第 31b 页 WYG0593-0532d.png
里始有数十家倚坡坪而居是为三台山有公馆焉又
东北瞰东坞循西崖而上十二里蹑南亘之脊其脊之
东西坞犹南下者又蹑磴三里有坊其冈头为七碗亭者
冈之东下临深壑庐三间缀其上乃昔之茶庵今虚无
人又上里馀盘突峰之东其峰中突而脊则从北下而
度始曲而东起故突峰虽为绝顶其东下之坞犹南出
云乃踞峰头而饭时四山云雾已开惟峰头犹霏霏酿
氤氲气由峰北随北行之脊下坠一里馀乃度脊东突
卷十二上 第 32a 页 WYG0593-0533a.png
是为过脉是山北从老君山南行经万松岭天井铺度
脊南下其东之横岭西之博南二脊皆绕断于中惟此支
则过此而南尽于泮山从其北临西壑行再下再上三
里有哨房当路亦虚无栖者又东北随岭脊下六里循
东坞盘西岭又下二里乃北度峡中小石桥其水从西
峡来出桥而合于南峡北从阿禄司东注于新牛街入
漾濞者也石桥之南其路东西两岐东岐即余所从来
道西岐乃四川僧新开欲上达于过脊者度桥即循北
卷十二上 第 32b 页 WYG0593-0533b.png
坡临南壑东北上三里蹑冈头有百家倚冈而居是为
阿禄司其地则西溪北转南山东环有冈中突而垂其
北司踞其突处其西面遥山崇列自北南纡即万松天
井南下之脊挟澜沧江而南者其北面乱山杂沓中有
一峰高悬特出询之土人云此即猛补者后山其侧有
寺而大路之所从者余识之再瀹汤而饭以待驼骑直
至下午乃来以前无水草遂止而宿是夜为中秋先从
顺宁买胡饼一圆怀之为看月具而月为云掩竟卧
卷十二上 第 33a 页 WYG0593-0533c.png
十六日昧爽饭而北行随坡平下十里而下更峻五里至
坡底东西二坞水来合而北去乃度东坞小桥沿东麓
北行坞中随水三里又一溪自东峡来度其亭桥是为
猛家桥水由桥东破峡北出路由桥北踰冈而上其岗
东绾溪口有数家踞其上从其北下复随溪行西岸曲
折盘坞十二里有百家踞冈头东临溪口为新牛街俱汉
人居而地不开洋有公馆在焉今以旧街巡司移此由
其北西北下二里有小江自西而东即漾濞之下流也
卷十二上 第 33b 页 WYG0593-0533d.png
自合江铺入蒙化境曲折南下又合胜备江九渡双桥
之水至此而东抵猛补者乃南折而环泮山入澜沧焉
江水不及澜沧三之一而浑浊同之以雨后故也方舟
渡之登北岸即随江东南行半里随江东北转遂循突
坡而上二里登南突之坡下瞰隔江司与阿禄司溪出
江之口对江流受之遂东入峡路从北山之半亦盘崖
而从之半里有一家独踞冈头南临江波而居颇整又
东三里有削崖高临路半峭壁间有洞南向其色斑赭
卷十二上 第 34a 页 WYG0593-0534a.png
即阿禄司所望北面特出之峰此其西南隅之下层也
又东四里有两三家倚冈而居为马王箐江流其前峡
中后倚特出崇峰东望遥壑中开东北坳中有箐盘峡
而下西与江流合而南去其东南两峰对峙夹束如门
而江流由此南出焉乃瀹汤而饭于村家由村东北上
三里当特出崇峰之南其下江流峡中至此亦直南去
又东北二里盘其东南之垂支有三五家踞冈上为猛
补者亦哨寨之名也于是逼特出崇峰东南下矣其东
卷十二上 第 34b 页 WYG0593-0534b.png
下盘壑中回即东北桫松哨南箐之所下者其正南江
流直去恰当两门之中又从门隙遥见外层之山浮青
远映此乃澜沧江畔公郎之境矣又东北盘崖麓而上
二里而下半里忽涧北一崖中悬南向特立如独秀之
状有僧隐庵结飞阁三重大路过其下时驼马已前予
谓此奇境不可失乃循回磴披石关而陟之阁乃新构
者下层之后有片峰中耸与后崖夹立中分一线而中
层即覆之峰尖透出中层之上上层又叠中层而起其
卷十二上 第 35a 页 WYG0593-0534c.png
后皆就崖为壁而缀之以铁锁横系崖孔其前飞甍叠
牖延吐烟云寔为胜地恨不㽜被襆于此倚崖而卧月
明也隐庵为瀹茗㽜榻余恐驼骑前去匆匆辞之出此
岩在特出崇峰东南峡中登其阁正南对双突之门门
外又见一远峰中悬圆亘直上如天柱其地当与澜沧
近而不知为何所隐庵称为钵盂山亦漫以此岩相对
名之耳又谓在江外亦不辨其在碧溪江名外抑在澜
沧外也由其东又上坡二里登东岗又东北迢遥而上
卷十二上 第 35b 页 WYG0593-0534d.png
八里而至桫松哨是哨乃东冈之脊西度而起为特出
崇峰南尽于碧溪江东北岸为顺宁东北尽处与蒙化
分界者也以岭上有桫松树最大故名时驼骑方饭于
此遂及之又随脊东上四里转而北登冈头为旧牛街
是日街子犹未散已行八十里矣此东来度脊之最高
处北望直抵漾濞其东之点苍雄插天半南望则瓦屋
突门之峰又从东分支西绕环壑于前西望则突出崇
峰近耸西南江外横岭诸峰遥环西北亦一爽心快目
卷十二上 第 36a 页 WYG0593-0535a.png
之境矣于是北向随岭下二里盘崖转东循脊北东行
八里至旧巡司又东北下二里盘南壑之上有路分岐
踰脊北下想北通漾濞者正路又东随脊二里馀踰东
岭北下于是其峡北向坠即随峡东坡东北行五里至
瓦葫芦有数十家倚之悬居环壑中坡东有小水一自
西腋一自南腋交于前壑而北去则此瓦葫芦者亦山
丛水溢之源也夜宿邸楼月甚明恨无贳酒之侣怅怅而卧
十七日昩爽饭而行即下东坡一里渡西来小水
卷十二上 第 36b 页 WYG0593-0535b.png
循北山而东半里南来小水与之合同破峡北去路亦
随之挟山北转一里有亭桥跨其溪曰广济渡而东循
东麓北行二里有峡自西山来合又北五里北壑稍开
水走西北峡去又有一水自东峡来合其势相埒即溯
之入东行里馀有小桥架其上北渡东上半里溯溪北
转二里馀转而东一里有数十家倚北山而居是为鼠
街子峡至是东西亘溪流峡底路溯北崖北崖屡有小
水挂峡而下路东盘之屡上屡下踰坡东降东峡稍开
卷十二上 第 37a 页 WYG0593-0535c.png
盘北崖之纡三里溪一自北来一自南坠乃折而溯北
来之溪半里溪仍两𣲖一西北来一东来乃折而从东
来者三里稍随一北曲之湾湾中有小水又东随大道上
或峻或平皆瞰南壑行五里乃踰岭脊脊稍中凹乃东
北自定西岭分支西度为甸头山又分两支一支北转
挟洱水北出苍山后一支南下亘为蒙化西夹之山而
此其脊也脊东即见大坞自北而南其东界山与此脊
排闼相对而北之甸头山则中连而伏其外浮青高拥
卷十二上 第 37b 页 WYG0593-0535d.png
者点苍山也南之甸尾阳江中贯曲折下坠而与定边
接界焉蒙化郡城已东伏平川之中而不即东下也从
岭脊平行而南半里路从其南连盘二峰则南坞大开
有数家倚南山下而峡中皆环塍为田又东一里乃北
转穿一东突峰后而透其坳半里至麓又下半里溯江北岸
东行度三巩石桥复东一里入蒙化西门半里税驾冷泉
庵即妙师栖静处中有井甘冽为蒙化第一泉故以名庵
十八日晨起令顾仆同妙师觅驼骑期明日行余
卷十二上 第 38a 页 WYG0593-0536a.png
亟饭出北门策其骑为天姥崖游北二里由演武场
后西北下五里过荷池西北三里则大溪自东曲
而西流北涉之四里盘崖而北为蒙化天姥适中处又
北二里过西山之湾又北二里有岐西向入峡其峡湾
环西入内为土官左氏之世居天姥道由峡直度北去
约三里居庐连络始望见天姥寺在北坞之半回腋间
又三里有一圆阜当盘湾之中如珠在盘而路萦其前
又北三里循坡西北上一里而及山门是为天姥崖而
卷十二上 第 38b 页 WYG0593-0536b.png
寔无崖也其寺东向殿宇在北僧房在南山门内有古
坊曰云隐寺按一统志龙宇图山在城西北三十五里
蒙氏龙伽独自哀牢将其子细奴逻居其上筑龙
城自立为奇王号蒙舍诏今上有浮屠及云隐寺始知
天姥崖即云隐寺而其山实名巃图也其浮屠在寺
北回冈上殿宇昔极整丽盖土司家所为今不免寥落
矣时日已下午急饭而归渡大溪抵荷池已昏黑矣入
城妙药正篝灯相待饭而卧
卷十二上 第 39a 页 WYG0593-0536c.png
 
 
 
 
 
 
 
 
卷十二上 第 39b 页 WYG0593-0536d.png
 
 
 
 
 
 
 
 徐霞客游记卷十二上
卷十二上 第 40a 页 WYG0593-053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徐霞客游记卷十二下
            明 徐宏祖 撰
  西南游日记二十二
十九日妙药以乳线赠余余以俞禹锡诗扇更作诗扇
赠之驼骑至即饭而别妙药送出北门仍二里过演武
场东又北循东麓一里有岐分为二一直北随大坞者
为大理下关道一东向入峡踰山者为迷渡洱海道乃
卷十二上 第 40b 页 WYG0593-0537b.png
从迷渡者东向上五里涉西下之涧于是上跻坡二里
得坪有数家在坪北曰阿儿村更蹑坡上五里登坡头
平行冈脊而南度之此脊由东峰北度而下者其东与
大山夹为坑北下西转而入大川其西则平坠川南从
其上俯瞰蒙城如一瓯脱也又北倚坡再东上三里有
三四家当脊而居为沙滩哨脊上有新建小庵颇洁又
蹑脊东上二里盘崖北转忽北峡骈峙路穿其中即北
来东度而南转之脊也是为庆龙关透峡即随峡东坠
卷十二上 第 41a 页 WYG0593-0537c.png
石骨嶙峋半里稍平是脊北自定西岭南下东挟白崖
迷渡之水为礼社江南由定边县东而下元江西界蒙
化甸头之水为阳江南由定边县西而下澜沧乃景东
威远镇沅诸郡州之脉所由度者也东向下者四里馀
有数家居峡中是为石佛哨乃饭又二里有三四家在
北坡曰桃园哨于是曲折行峡中随水而出或东或北
不二里辄与峡俱转而皆在水左如是十里再北转始
望见峡口东达川中峡中小室累累各就水次其瓦俱
卷十二上 第 41b 页 WYG0593-0537d.png
白乃磨室也以水运机磨麦为面甚洁白乃知迷渡川
中饶稻更饶麦也又二里渡桥由溪右出峡随山南转
半里乃东向截川而行其川甚平拓北有崇山屏列即
白崖站也西北有攒峰横亘而南即定西岭南度之脊
也两高之间有坳在西北即为定西岭踰岭而西为下
关道从坳北转为赵州道予不得假道于彼而仅一涉
礼社上流揽迷渡风景皆驼骑累之也东行平堤三里
有围墙当路左踞川中方整而甚遥中无巨室乃景东
卷十二上 第 42a 页 WYG0593-0538a.png
卫贮粮之所是曰新城半里其墙东尽复行堤上三里
有碑亭在路右乃大理倅王君署事景东而卫人立于
此者又东半里有溪自北而南架木桥于上水与溪形
俱不大此即礼社之源也自白崖定西岭来南注定边
下元江合马龙为临安河下莲花滩者也时川中方苦
旱故水若衣带从此望之川形如犁尖北拓而南敛东
西两界山亦北高而南伏盖定边景东大道皆由此而
东去又半里入迷渡之西门其墙不及新城之整而居
卷十二上 第 42b 页 WYG0593-0538b.png
庐甚盛是为旧城有巡司居之其地乃赵州洱海云南
县蒙化分界买米于城出北门随墙东转一里有支峰
自东南绕而北有小浮屠在其上盘其嘴入东坞中又一
里其中又成一小壑曰海子有倚山北向而居者遂宿焉
二十日平明饭而行又东一里入峡其中又成一小
壑二里随壑北转渐上坡再上再平三里踰岭头
遵冈北行又三里有村在西坡腋间为酒药村又北循
坡行其坡皆自东而西向下者条岗缕缕有小水界之
卷十二上 第 43a 页 WYG0593-0538c.png
皆西出迷渡者再下再上约十里有卖浆者庐冈头曰
饭店有村在东山下曰饭店村又北一冈二里坡西于
是有山与东坡夹而成峡其小流南下而西注迷渡路
乃从峡中溯之北二里转而东北上二里陟而踰其坳
此乌龙坝南来大脊至此东度南转而峙为水目者也
脊颇平坦南虽屡升降坡间而上寔不多北下则平如
兜不知其为南龙大脊余自二月十三日从鹤庆度大
脊而西盘旋西南者半载馀乃复度此脊北返计离乡三
卷十二上 第 43b 页 WYG0593-0538d.png
载陟大脊而东西度之不啻如织矣脊北平下半里即
清华洞倚西山东向再入之其内黄潦盈潴及于洞口
余去年腊月十八日当雨后洞底虽泞而水不外盈可
以深入兹方苦旱而水当洞门即外台亦不能及其门
内垂垂浸水中止此穿一隙其上亦透重光不如内顶
之崇深也稍转而北其上窦即黑暗而穷其下门俱为
水没无从入中洞也此洞昔以无炬不能深入然犹践
泞数十丈披其中透顶之局兹以水涨望门而止不知他
卷十二上 第 44a 页 WYG0593-0539a.png
日归途经此得穷其蕴藏否也出洞北行半里踰岭即
西向白崖大道仍舍之而北二里有池一方在西坡下
其西南崖石嶙峋亦龙潭也又北一里过一村村北路
右有墙一围为杨土县之宅又北一里即洱海卫城隅
从西城外行半里过西门余昔所投宿处也又随西而
北半里抵北门外乃觅店而饭先是予从途中见牧童
手持一鸡葼甚巨而鲜洁时鸡葼已过时盖最后者独
出而大也余市之至是瀹汤为饭甚适洱海往鸡山道
卷十二上 第 44b 页 WYG0593-0539b.png
在九鼎梁王二山间予昔所经者骑夫以家在荞甸故
强余迂此盖洱海卫所环之坞甚大西倚大脊崇冈东
南汇为青龙海子破峡而绕小云南驿为水口其南即
青华洞前所踰南坳其北即梁王山东下之支平伏而
横接东山者自洱海北望以为水从此泄而不知反为
上流予亦欲经此验之于北行田塍间西瞻九鼎道登
登缘坡在隔涧之外数里也六里抵梁王山东支之南
有寺在其西腋南向临川曰般若寺路乃东向踰冈一
卷十二上 第 45a 页 WYG0593-0539c.png
里有村庐倚西山而居曰品甸由其东一里再北上坡
乃一堤也堤西北山回壑抱东南积水为海于时久旱
半已涸矣从堤而东半里有庙倚堤而北悬海中为龙
王祠又东半里转北堤始尽复踰东突之坡一里复见
西腋尚蟠海子支流平行岭脊又北三里则东坡下坠遥
接东山腋中有水盈盈则周官些海子也其北则平冈
东度而属于东山此海寔青龙海子之源矣梁王之脉
由此东度不特南环为洱城东山即荞甸北宾川东大
卷十二上 第 45b 页 WYG0593-0539d.png
山崇窿为铁索箐红石崖者皆此脊绕荞东而磅礴之
余夙闻洱城北有米甸禾甸荞甸之名且知青海子水
经小云南随川北转经胭脂坝合禾米诸甸水而北入
金沙意此脊之北荞甸水亦东北流至此乃知其独西
北出宾川者始悟此脊自(阙/)        山而
尽于小云南北界于荞甸之东耸宾川东山而尽于红
石崖金沙江岸脊北盘壑是为荞甸与禾米二甸名虽
鼎列而水则分流焉从岭上转西北一里随北坞下三
卷十二上 第 46a 页 WYG0593-0540a.png
里而至坞底直北开一坞其北崇山横亘即斜骞于宾川之
东而雄峙者西界大山即梁王山北下之支东界大山即周
些北冈东度之脊所转北而直接横亘崇山者从岭上观之
东西界仅与脊平至此而岩岩直上其所下深也坞中村庐
累落即所谓荞甸度西南峡所出涧稍北上坡而止骑夫家
二十一日平明饭而行骑夫命其子担以随才出门子
以担重复返再候其父饭仍以骑行则上午矣北向
随山之麓五里一村在川之东为海子村当川洼处
卷十二上 第 46b 页 WYG0593-0540b.png
而寔无海也第东山有峡向之耳渐转西北五里西
山下复过一村又四里数十家倚西山而庐其前环
堤积水曰冯翊村其北即崇山横障之麓川中水始
沿东山北流至是西转漱北山而西西山又北突而
扼之与北麓对峙为门水由其中西向破峡去路由
其南西向踰入遂与水不复见盖北突之嘴夹水不
可行故从其南披隙以踰之也由冯翊村北一里至
此坳麓乃向西盘崖历壑山雨忽来倾盆倒峡浃地
卷十二上 第 47a 页 WYG0593-0540c.png
交流二里转西南盘崖上又一里转西北遂蹑石坡一
里升冈头有岐西向踰坳者宾居道也北向陟冈者宾
川道也乃北上半里登岭头于是西瞰大川正与宾居
海东之山隔川遥对而川之南北尚为近山所掩不能
全睹然峰北荞甸之水已透峡西出盘折而北矣乃西
北下山一里骑夫指北峰夹冈间为铁城旧址昔土酋
据之以为险者盖梁王山北尽之支北则荞甸水界为
深堑南则从峰顶又坠一坑环之此冈悬其中西向特
卷十二上 第 47b 页 WYG0593-0540d.png
立亦如佛光寨恃险一女关之意也又下里馀北渡坠
坑之水乃循东山北行又三里抵荞水所出口其水分
衍漫流而北随之或行水中或行碛上或涉水左或涉
水右茫无正路四里上东麓始有路北向循麓行六里望
路西有巩桥当川之中则大理由宾居来大道有聚落
在桥西为周官营从其东直北三里一小坊在冈上过
之始见宾川城又北一里过南薰桥入其南门行城中
北过州治前一里出北门饭市肉以食北一里过小冈
卷十二上 第 48a 页 WYG0593-0541a.png
坊西北下坡一里抵川中涧其北有巩桥五洞颇整以
涧水仅一衣带故不由桥而越涧又西北二里遂抵西
山东突之嘴盘之北又二里有路自西南踰坳来合即
余昔从梁王山来者其北有村庐倚西峰下是为红帽
村余昔来饭处也从村后西山北行四里西山开小峡
于是路分为二遂西向入峡一里涉小涧北上一里登
冈头过一坊又西北行二里西南踰脊望见南山自西
屏列而东是排沙北界之山西自海东东抵宾居南与
卷十二上 第 48b 页 WYG0593-0541b.png
大脊乌龙坝山并夹者土人称为北山而观音箐在其
北坞其西北濒洱海为鲁摆山则三涧门所来之脊又
东挟上下仓之水而北出拈花寺南桥下者也从冈头
又西北行三里稍下有水自西南来有亭桥北跨之为
乾果桥北有数家倚冈余昔之所宿而今亦宿之乾果
北有一尖峰东向而突亭亭临上盖西南自鲁摆海东
之脊分支东北上为上下仓观音箐分界下为炼洞乾
果二溪中垂亦鸡中第一水口山也
卷十二上 第 49a 页 WYG0593-0541c.png
二十二日平明饭而行西北三里涉一小溪又上里许扺尖
峰下循其东崖而北一里随崖西转遂出峰北于是北坞
自西而东即鸡山之水自炼洞而东下牛井街合宾川而北者
也路随南崖西向下二里有村在路旁上有坊曰金牛溢
井土人指村北溪旁有石穴为金牛溢处而街则在其
外又西盘峡陟坡二里下渡一小水复西北上再上再
下五里登一冈头皆自南北突者又二里稍下过广甸
流芳坊又北一里村庐相望即炼洞境矣南倚坡北瞰
卷十二上 第 49b 页 WYG0593-0541d.png
坞又二里过公馆街又北一里过中溪庄又北上冈一
里有茅舍累累为炼洞街子又北半里过炼法龙潭坊
又北一里稍下过一桥有数家倚西山坞中前有水一
塘其上有井小亭覆之即龙潭也不知炼法者为谁矣
村北有巨树一株根曲而出土上高五六尺中空巩而
复倒入地中其下可通人行于是又西北二里踰一坡
又西北一里过茶庵又西北下涉一坑一里涉坑复上乃
循北山之环腋而西上一里馀瞰其南壑中环如规而底
卷十二上 第 50a 页 WYG0593-0542a.png
甚平又西上一里遂分两岐北向踰岭为鸡山道乃北
上行岭头二里复西折而下下二里有峡自西南来其
底水破峡西北出即下仓海子水所由注牛井者有亭
桥跨之是鸡山东第二水口山也渡桥西复北上坡折
而南盘西峡而北一里循峡西北上又一里有哨当岭
头从此平行直南乃下仓道踰岭北下一里则拈花寺
东向倚西山居环壑中入而饭饭后雨至为少憩从寺
左转而西上一里踰一北突之岭有坊曰佛台仰止始
卷十二上 第 50b 页 WYG0593-0542b.png
全见鸡山面目顶耸西北尾掉东南高悬天际令人神
旺踰脊西下即转而北一里下陟北坠之峡又半里西
踰一北突之坳坳南岐有坊倚坡此白石崖东麓坊也
余昔来未及见故从其西麓之坡折而东上过坳复西
向循大路趋一里过白石崖西坊又西一里有岐稍下
则鸡山前峡之溪东向而入牛井街合宾川溪北向桑
园而下金沙矣溪有小亭桥跨其上过桥北骑夫东转
北上而向沙址予西向溯溪欲寻所谓河子孔者时水
卷十二上 第 51a 页 WYG0593-0542c.png
涨浊流奔涌以为不复可物色遇一妪问之指在西南
崖下而沿溪路绝水𣲖横流荆棘交翳或涉流或践莽
西二里忽见一亭桥跨溪上其大倍于沙址下流者有
路自北来越桥南即循南山东向出白石崖前乃登山
官道始知沙址小桥乃捷径而此桥即洗心桥也河子
孔即在桥南石崖下其石横卧二三丈水由其下北向
溢出穴横长如其石而高不及三尺水之从中溢者甚
清而溪中之自桥西来者浑浊如浆盖桥以西水从二
卷十二上 第 51b 页 WYG0593-0542d.png
𣲖来一北来者瀑布峡中与悉檀龙潭二水所合一西
来者桃花箐东下之流二𣲖共会桥西出桥东又会此
孔中清水此鸡山南涧之上流也于是随北来大路上
灵山一会坊二里至坊下即沙址西来路所合者其西
南隔涧有寺踞坡麓为接待寺此古刹也在西第一支
东尽之麓鸡山诸刹山路未辟先有此寺自后来者居
上而此刹颓矣时予不知骑仆前后徘徊一里渐随溪
东岸而上其东峰下临即东第三支回环之岭新构塔
卷十二上 第 52a 页 WYG0593-0543a.png
基于其上中与大士阁中第二支相对成峡而路由其下者
也又北一里盘坡稍上过报恩寺寺为东第三支山麓之首
刹亦如接待之在西支之首惟中第二支为两溪交会处夹
尖无刹可托其上即大士阁中临之而已从报恩西又北一
里有桥西跨涧上渡桥循大士阁东麓北向上半里有岐西
向盘岭者大士阁大道也直北临东溪西崖而入者悉檀龙
潭道也闻驼骑已先向龙潭予随之一里又东度桥从涧东
蹑峻上其上趾相叠然巨松夹陇翠荫飞流不复知有登陟
卷十二上 第 52b 页 WYG0593-0543b.png
之艰也又二里转龙潭上半里而入悉檀寺时四长老俱不
在惟纯白出迎乃税驾北楼回忆岁初去此已半载馀矣
二十三日雨浃日憩悉檀
二十四日复雨憩悉檀
二十五日雨仍浃日下午弘辨师自罗川中所诸庄回
得吴方生
三月念四日书弘辨设盒夜谈
二十六日中雨霁晚复连绵
卷十二上 第 53a 页 WYG0593-0543c.png
二十七日霁乃散步藏经阁观丁香花其花娇艳在秋海
棠之间滇中甚多而鸡山为盛甚折插御风毬时毬下小
截为驼夫肩负而损与上截接处稍解余姑垂之墙阴以
遂其性御风之意思其悬崖飘飏而名之也
二十八日霁甚下午体吉自摩尼山回与摩尼长老复吾
至素飧乃整夜谈久之
二十九日为弘辨师诞日设面甚洁白平午浴于大池余先
以久涉瘴地头面四肢俱发疹块累累丛肤理间左耳左足
卷十二上 第 53b 页 WYG0593-0543d.png
时时有蠕动状半月前以为虱也索之无有至是知为风而
苦于无药兹汤池水深煎以药草久浸而薰蒸之汗出如雨
此治风妙法幸而值之知疾有瘳机矣下午艮一兰宗来体
师更以所录山中诸刹碑文相示且谋为余作揭转报丽江
九月初一日在悉檀上午与兰宗艮一观菊南楼下午别去
初二日在悉檀作纪北楼是日体吉使人报丽府
初三初四日作纪北楼
初五日雨浃日买土参洗而烘之
卷十二上 第 54a 页 WYG0593-0544a.png
初六初七日浃日夜雨不休是日体吉邀坐南楼设茶饼饭
出朱按君谢抚台所书诗卷并本山大力本无野愚所存诗
跋并程二游诗画图章他山陈浑之恒之诗翰相玩半日
初八日雨霁作纪北楼体吉以本无随笔诗稿示
初九日霁甚予欲往大理取所寄衣囊并了苍山洱海未了
之兴体吉来㽜曰已著人特往丽江若去而丽江使人来是
诳之也余以即来辞体吉曰宁俟其信至而后去余从之遂
同和光师穷大觉来龙从寺西一里渡兰那寺东南下水过
卷十二上 第 54b 页 WYG0593-0544b.png
迎祥石钟西竺龙华其南临中溪即万寿寺也俱不入西北
二里入大觉访遍周遍周居片角庄月终乃归遂出过锁水
阁从桥西上共一里至寂光东麓仍东过涧从涧东蹑大觉
后大脊北向上一里登其中冈东望即兰那寺峡西望即水
月庵后上烟霞室峡也又上一里再登一冈其冈西临盘峡
西北有瀑布悬崖而下其上静庐临之即栴檀林也东突一
冈横抱为兰陀后脊冈后分峡东下即师子林前坠之壑也
于是岐分岭头其东南来者乃兰那寺西上之道东北去者
卷十二上 第 55a 页 WYG0593-0544c.png
为狮林道西北盘崖而上者为栴檀岭也其西南来者即余
从大觉来道也始辨是脊从其上望台连耸三小峰南下脊
两旁西坠者南下为瀑布而出锁水阁桥东坠者南下合狮
林诸水而出兰那寺东是东下之源即中支与东支分界之
始不可不辨也余时欲东至狮林而忽见瀑布垂绡乃昔登
鸡山得未曾见姑先西北上于是愈上愈峻路愈狭曲折作
之字而北者二里乃西盘望台南嘴此脊下度为大觉正脊
而东折其尾为龙华西竺石钟迎祥诸寺又龙横为大龙潭
卷十二上 第 55b 页 WYG0593-0544d.png
南为悉檀前案而尽于其下此脊当鸡山之中其脉正而雄
望台初涌处连贯三珠故其下当结大觉为一山首刹其垂
端之石钟亦为开山第一古迹焉然有欲以此山作一支
者如是则不得以塔基为前三距之一而以此支代之但
此支寔短而中缩西之大士阁东之塔院寔交峙于前与
西支之传衣寺岭鼎足前列故论支当以寂光前引之岗
为中塔基上拥之迹为东而此脉之中缩者不与论刹当
以大觉中悬为首而西之寂光乃其辅翼东之悉檀另
卷十二上 第 56a 页 WYG0593-0545a.png
主东盟而此寺之环拱者独尊故支为中条附庸而寺
为中条冠冕此寺为中条重而中条不能重寺也嘴之
西有乱砾垂峡由此北盘峡上路出栴檀岭之上为罗
汉壁道由此度峡西下为栴檀中静室道而瀑布则层
悬其下反不得见再度峡西崖随之南下一里转东岐
得一新辟小室问瀑布何在其僧朴而好事曰此间有
三瀑布东箐者最上而小西峡者中悬而长下坞者水
大而短惟中悬为第一胜此时最可观而春冬则无有
卷十二上 第 56b 页 WYG0593-0545b.png
此所以昔时不闻也老僧牵衣㽜待瀹茗予急于观瀑
僧为导西下峻级半里越级湾之西有小水垂崖前坠
为壑而路由其上南盘而下又半里即见壑东危崖盘
耸其上一瀑垂空倒峡飞喷迢遥下及壑底高百丈馀
摇岚曳石浮动烟云虽其势小于玉龙阁前峡口瀑而
峡口内嵌于两崖之腋观者不能对峡直眺而旁觑倒
瞰不能竟其全体此瀑高飞于穹崖之首观者隔崖平
揖而自颡及趾靡有所遗故其跌荡之势飘摇之形宛
卷十二上 第 57a 页 WYG0593-0545c.png
转若有馀腾跃若不及为粉碎于空虚为贯珠于掌上
舞霓裳而骨节皆灵掩鲛绡而丰神独迥不由此几失
山中第一胜矣由对峡再盘西嘴入野和静室门内有
室三楹甚爽两旁夹室亦幽洁其门东南向以九重崖
为龙即以本支栴檀岭为虎其前近山皆伏而远者又
以宾川东山并梁王山为龙虎中夹益开展无前直底
小云南东水盘诸岭焉盖鸡山诸刹及静室俱南向以
东西二支为龙虎而西支之南有木香坪山最高而前
卷十二上 第 57b 页 WYG0593-0545d.png
巩亦为虎翼故藉之为胜者此视之为祟者亦此独此
室之内不与众同而此山亦伏而不见他处不能也野
和为克新之徒尚居寂光以其徒知空居此年少而文
为诗虽未工而志甚切以其师叔见晓寄诗相示并已
稿请正且具餐焉问克新向所居精舍尚在西一里而
克新亦在寂光乃不西往复从瀑布上东盘望台之南
二里从其东胁见一静室其僧为一宗已狮林西境矣
室之东有水喷小峡中南下涉之又东即体吉静室其
卷十二上 第 58a 页 WYG0593-0546a.png
上为标月静室其中峡所喷小水即下为兰那东涧者
此其源头也其上去大脊已不甚遥而崖间无道道由
望台可上至是已越中支之顶而御东支矣由此而东
半里入白云静室为念佛堂白云不在观其灵泉不出
于胁而出于脊不出于崖外而出于崖中不出于穴孔
而出于穴顶其悬也似有所从来而不见其坠也似不
假灌输而不竭何前不遽出必待结庐之后何后中不止而
独擅诸源之先谓之非功德水可乎较之万物阁岩下
卷十二上 第 58b 页 WYG0593-0546b.png
之潴穴霄壤异矣又东一里入野愚静室是为大静室
浃谈半晌西南下一里饭于影空静室与别已半载一
见把臂乃饭而去从其西峡下半里至兰宗静室盖狮
林中脊自念佛堂中垂而下中为影空下为兰宗两静
室而中突一岩间之一踞岩端一倚岩脚两崖俱坠峡
环之岩峙东西峡中南拥如屏东屏之上有水上坠洒
空而下罩于嵌壁之外是为水帘西屏之侧有色旁映
傅粉成金焕乎层崖之上是为翠壁水帘之下树皆掩
卷十二上 第 59a 页 WYG0593-0546c.png
侧有斜骞如翅有旁卧如虬独有体侧而横生者众枝
皆圆而此独扁众材皆奋而此独横亦一奇也兰宗遥
从竹间望余至即趋迎留宿时沈莘野已东游乃翁偶
不在庐余欲候晤遂从之和光欲下山因命顾仆与俱
恐山庐无馀被怜其寒也奴请匙钥余并箱篚者与之
以一时解缚不便也奴去兰宗即曳杖导余再观水帘
翠壁侧树诸胜既暮乃还其庐是日为重阳晴爽既甚
而夜月当中峰之上碧落如水恍然群玉山头也
卷十二上 第 59b 页 WYG0593-0546d.png
初十日晨起问沈翁犹未归兰宗具饭更作饼食予取纸为
狮林四奇诗畀之(水帘翠壁/侧树灵泉)见顾仆不至予心怏怏即
辞兰宗下才下见一僧仓皇至兰宗尚随行讯其来何
以故曰悉檀长老命来候相公者余知仆逋矣再询之
曰长老见尊使负包囊往大理询和光疑其未奉相公
命故使余来告余故知其逃也非大理也遂别兰宗同
僧亟下五里过兰那寺前幻住庵东又下三里过东西
两涧会处抵悉檀已午启箧而视所有尽去体吉弘辨
卷十二上 第 60a 页 WYG0593-0547a.png
欲为予急发二寺僧往追予止之谓追或不及及亦不
能强之必来亦听其去而已矣但离乡三载一主一仆
形影相依一旦弃予于万里之外何其忍也
十一日予心忡忡体吉恐余忧悴命其侄并纯白陪余散行
藏经楼诸处有圆通庵僧妙行者阅藏楼前瀹茗设果纯白
以象黄数珠见示(象黄生于象肚下大如白果取得之/制为数珠百千中不能得一其象亦)
(象中之/王也)坐楼前池上徵迦叶事取藏经中与鸡足相涉者
摘一二段录之始知经言迦叶守衣入定有四石山来
卷十二上 第 60b 页 WYG0593-0547b.png
合即其事也亦未尝有鸡足名又知迦叶亦有三惟迦
叶波名为摩诃迦叶摩诃大也馀皆小迦叶耳是晚鹤
庆史仲文适自省来(史乃公子省试下/第归而登山自遣)
十二日妙行来约余往游华严谓华严老僧野池乃月轮之
徒不可不一晤向以坐关龛中以未接颜色为怅昔予以岁
首过华严其徒俱出无从物色余时时悼月公无后至是亟
饭而行和光亦从西一里踰东中界溪即为迎祥寺于
是涉中支界矣又一里南踰锁水阁下流登坡于是涉
卷十二上 第 61a 页 WYG0593-0547c.png
中支脊矣西北溯脊一里过息阴轩又循瀑布上流西
北行里馀渡北来之溪于是去中支陟西支界矣又北
一里西涉一峡溪再上一西来小支之嘴登之西北行
一里又西渡亭桥桥下水为华严前界水上下俱有桥
而此其下流之渡桥内峡中有池水流而不溷亦龙潭
类也由溪南向西北行于是陟西支脊矣半里入华严
寺寺东向踞西支大脊之北创自月潭至月轮而光大
之为鸡山首刹慈圣太后赐藏贮之后燬于火野池复
卷十二上 第 61b 页 WYG0593-0547d.png
建野池年七十馀历侍山中诸名宿今老而不忘先德以
少未恭学掩关静阅孜孜不倦亦可取也闻余有修葺
鸡山志之意以所录清凉通传假余其意亦善下午将
别史君闻余在亦追随至余恐途已晚遂别之从别路
先返以史有舆骑也出寺西北由上流度桥四里连东北
踰三涧而至其东界之支即圣峰燃灯之支垂也又一
里东下至其尽处有寺中悬为天竺寺其北涧自仰高
亭峡中下其南涧又从西支东谷屡坠而下者夹圣峰
卷十二上 第 62a 页 WYG0593-0548a.png
之支东尽于此王十岳游记以圣峰为中支误矣由
其垂渡北峡小桥于是又陟中支之西界循北麓而来
半里两过南下小水乃首传寺前左右流也其南峡中
始辟为畦有庐中央是为大觉菜圃从其左北转半里
踰支脊连横过法华千佛灵源三庵是皆中脊下垂处
半里北踰锁水阁下流即大觉寺矣仍东随大路一里
过西竺寺前上圆通庵观灯笼花树其树叶细如豆瓣
根大如匏瓠花开大如山茱萸中红而尖蒂俱绿似灯
卷十二上 第 62b 页 WYG0593-0548b.png
垂垂予从永昌刘馆见其树未见其花也此庵为妙行
旧居㽜瀹茗乃去一里由迎祥寺北渡涧仍去中界而
入东支界溯水而北过龙泉庵五华庵今名小龙潭乃
悉檀大龙潭之上流大龙潭已涸为深壑乃小龙潭犹
汇为下流余屡欲探之至是强二僧索之五华后崖见
水流淙淙分注悉檀之右而坡道上跻不见其处二僧
以日暮劝返比还寺门且闭矣
十三日史君为悉檀书巨匾盖此君夙以临池擅名而诗亦不
卷十二上 第 63a 页 WYG0593-0548c.png
俗复相与剧谈既午舆人催就道史恳余同由九重崖横狮
林栴檀而西宿罗汉壁明日同一登绝顶作别余从之遂由
悉檀东上坡半里过天池静室六里而过河南止足师静室
更北上一里直蹑危崖下是为德充静室德充为复吾
高足复吾与史君有乡曲之好故令其徒引游此室而
自从西路上罗汉壁具饭于西来寺以为下榻此室当
九重崖之中为九重崖最高处室乃新构而洁其后危
崖之半有洞中悬可缘木而上余昔闻之不意追随首
卷十二上 第 63b 页 WYG0593-0548d.png
及于此余仰眺丛木森霄其上似有洞门彷佛时史君
方停憩不前余即蹑险以登初虽无径既得引水之木
随之西行半里又仰眺洞当在上复蹑险以登初亦无
径半里既抵岩下见一木倚崖直立少斫级㾗以受趾
遂猱木升崖凡数悬其级始及木端而石级亦如之皆
危甚足之力手之力亦半无所寄所谓凭虚御风而寔
凭无所凭御无所御也洞门正南向上下皆削壁中嵌
一门高五丈阔与深亦如之而旁无馀隙中有水自顶
卷十二上 第 64a 页 WYG0593-0549a.png
飞洒贮之可供一人餐憩之亦仅受一人榻第无馀隙
恐不免风雨之逼然临之无前近则木香坪之岭已伏
于下远则五龙坝之障正横于其南排沙观音箐诸山
层层中错各献其底里而无馀蕴焉久之闻室中呼声
乃下又随引水木而东过一栈观水所从出处乃一巨
石下甫出即刳木引之西注此最上层之水也其下一
二丈又出一水则复吾之徒引入静室其下又出一水
则一衲引之连出三级皆一峡坳虽穴异而脉必潜通
卷十二上 第 64b 页 WYG0593-0549b.png
其旁分而支引者举岩中皆藉之矣既下室中啜茶果
复继以饼饵乃随下层引水之木西一里入一衲轩延
眺久之又茶而行西一里过向所从登顶之坡横而西
路渐隘或盘坡嘴或过峡坳皆乱砾垂沓而中无滴水
故其地不能结庐遂成莽径二里馀峡坳中有一巨木横
偃若桥又西二里乃践坡转嘴而上过野愚静室又半
里上至白云静室白云固㽜以日暮而去白云随过体
吉静室而别西半里过一宗静室傍水又蹑坡半里踰
卷十二上 第 65a 页 WYG0593-0549c.png
望台南突之脊于是暝色已来月光渐耀一里馀两过
望台西坳之水又一里南盘栴檀岭乃西过罗汉壁东
垂皆乘月而行也又稍盘嘴而上半里为慧心静室此
幻空碧云寺前南突之坡也余昔与慧灯别于会灯寺
访之不值今已半载馀乃乘月叩扉出茗酌于月中甚
适此地去复吾先期下榻处尚三里而由此西下度箐
暗不可行慧心乃曳杖为指迷半里度而上又半里登
坡与碧云大路合见月复如前慧心乃别去又西一里
卷十二上 第 65b 页 WYG0593-0549d.png
过一静室乃盘嘴北向蹑坡则复吾使人遍呼山头矣
又一里入西来寺寺僧明空他出其弟三空余向所就
餐者闻之自其静室来迎复吾知吾辈喜粥为炊粥以供
久不得此且当行陟之后吸之明月之中不啻仙掌金茎矣
十四日三空先具小食馒后继以黄黍之糕乃小米
所蒸而柔软胜于糯粉者乳酪椒油葼油梅醋杂沓
而陈不丰而有风致盖史君乃厥兄明空有约而来(以下/阙)
 徐霞客游记卷十二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