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五之十五 第 1a 页 WYG0541-056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山东通志卷三十五之十五
艺文志十五(辨/)
象耕鸟耘辨 陆龟蒙
世谓舜之在下也田于历山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圣
德感召也如是余曰斯异术也何圣德欤孔子叙书
于舜曰浚哲文明圣德止于是而足矣何感召之云
云乎然象耕鸟耘之说吾得于农家请试辩之吾观
山东通志卷三十五之十五
艺文志十五(辨/)
象耕鸟耘辨 陆龟蒙
世谓舜之在下也田于历山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圣
德感召也如是余曰斯异术也何圣德欤孔子叙书
于舜曰浚哲文明圣德止于是而足矣何感召之云
云乎然象耕鸟耘之说吾得于农家请试辩之吾观
卷三十五之十五 第 1b 页 WYG0541-0560b.png
耕者行端而徐起垡欲深兽之形魁者无出于象行
必端履必深法其端深故曰象耕耘者去莠举手务
疾而畏晚鸟之啄食务疾而畏夺法其疾畏故曰鸟
耘试禹之绩大成而后荐之于天其为端且深非得
于象耕乎去四凶恐害于政其为疾且畏非得于鸟
耘乎不然则雷泽之渔河滨之陶竟一无感召何也
岂圣德有时而不德耶孟子曰尧舜与人同耳而好
事者饰张以就其怪非圣人之意也吾病其说之近
必端履必深法其端深故曰象耕耘者去莠举手务
疾而畏晚鸟之啄食务疾而畏夺法其疾畏故曰鸟
耘试禹之绩大成而后荐之于天其为端且深非得
于象耕乎去四凶恐害于政其为疾且畏非得于鸟
耘乎不然则雷泽之渔河滨之陶竟一无感召何也
岂圣德有时而不德耶孟子曰尧舜与人同耳而好
事者饰张以就其怪非圣人之意也吾病其说之近
卷三十五之十五 第 2a 页 WYG0541-0560c.png
于异端驱使合于道人其从我乎虽不从吾亦不能
变其说
有若辨 (宋/)洪 迈
史记有若传云孔子没弟子以若状似孔子立以为
师他日进问曰昔夫子当行使弟子持雨具已而果
雨弟子问何以知之夫子曰诗不云乎月离于毕俾
滂沱矣昨暮月不宿毕乎他日月宿毕竟不雨商瞿
年长无子孔子曰瞿年四十后当有五丈夫子已而
变其说
有若辨 (宋/)洪 迈
史记有若传云孔子没弟子以若状似孔子立以为
师他日进问曰昔夫子当行使弟子持雨具已而果
雨弟子问何以知之夫子曰诗不云乎月离于毕俾
滂沱矣昨暮月不宿毕乎他日月宿毕竟不雨商瞿
年长无子孔子曰瞿年四十后当有五丈夫子已而
卷三十五之十五 第 2b 页 WYG0541-0560d.png
果然敢问何以知此有若无以应弟子起曰有子避
之此非子之座也愚谓此两事殆近于星历卜祝之
学何足以为圣人而谓孔子言之乎有若不能知何
所加损而弟子遽以是斥退之乎孟子称子夏子张
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曾子不可
但言江汉秋阳不可尚而已未尝深诋也论语记诸
善言以有子之言为第二章在曾子之前使有避座
之事弟子肯如是哉檀弓载有子闻曾子丧欲速贫
之此非子之座也愚谓此两事殆近于星历卜祝之
学何足以为圣人而谓孔子言之乎有若不能知何
所加损而弟子遽以是斥退之乎孟子称子夏子张
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曾子不可
但言江汉秋阳不可尚而已未尝深诋也论语记诸
善言以有子之言为第二章在曾子之前使有避座
之事弟子肯如是哉檀弓载有子闻曾子丧欲速贫
卷三十五之十五 第 3a 页 WYG0541-0561a.png
死欲速朽两语以为非君子之言又以为夫子有为
言之子游曰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则其为门弟
子所敬久矣太史公之书于是为失矣且门人所传
者道也岂应以状貌之似而师之邪世所图七十二
贤画像其画有若遂与孔子略等此又可笑也
皇极辨 (宋/)朱 熹
洛书九数而五居中洪范九畴而皇极居五故自孔
氏传训皇极为大中而诸儒皆祖其说余独尝以经
言之子游曰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则其为门弟
子所敬久矣太史公之书于是为失矣且门人所传
者道也岂应以状貌之似而师之邪世所图七十二
贤画像其画有若遂与孔子略等此又可笑也
皇极辨 (宋/)朱 熹
洛书九数而五居中洪范九畴而皇极居五故自孔
氏传训皇极为大中而诸儒皆祖其说余独尝以经
卷三十五之十五 第 3b 页 WYG0541-0561b.png
之文义语脉求之而有以知其必不然也盖皇者君
之称也极者至极之义标准之名常在物之中央而
四外望之以取正焉者也故以极为在中之准的则
可而便训极为中则不可若北辰之为天极脊栋之
为屋极其义皆然而礼所谓民极诗所谓四方之极
者于皇极之义为尤近顾今之说者既误于此而并
失于彼是以其说辗转迷缪而终不能以自明也即
如旧说姑亦无问其他但即经文而读皇为大读极
之称也极者至极之义标准之名常在物之中央而
四外望之以取正焉者也故以极为在中之准的则
可而便训极为中则不可若北辰之为天极脊栋之
为屋极其义皆然而礼所谓民极诗所谓四方之极
者于皇极之义为尤近顾今之说者既误于此而并
失于彼是以其说辗转迷缪而终不能以自明也即
如旧说姑亦无问其他但即经文而读皇为大读极
卷三十五之十五 第 4a 页 WYG0541-0561c.png
为中则夫所谓惟大作中大则受之为何等语乎今
以余说推之则人君以眇然之身履至尊之位四方
辐辏面内而还观之自东而望者不过此而西也自
南而望者不过此而北也此天下之至中也既居天
下之至中则必有天下之纯德而后可以立至极之
标准故必顺五行敬五事以修其身厚八政协五纪
以齐其政然后至极之标准卓然有以立乎天下之
至中使夫面内而还观者莫不于是而取则焉语其
以余说推之则人君以眇然之身履至尊之位四方
辐辏面内而还观之自东而望者不过此而西也自
南而望者不过此而北也此天下之至中也既居天
下之至中则必有天下之纯德而后可以立至极之
标准故必顺五行敬五事以修其身厚八政协五纪
以齐其政然后至极之标准卓然有以立乎天下之
至中使夫面内而还观者莫不于是而取则焉语其
卷三十五之十五 第 4b 页 WYG0541-0561d.png
仁则极天下之仁而天下之为仁者莫能加也语其
孝则极天下之孝而天下之为孝者莫能尚也是则
所谓皇极者也由是而权之以三德审之以卜筮验
其休咎于天考其祸福于人如挈裘领岂有一毛之
不顺哉此洛书之数所以虽始于一终于九而必以
五居其中洪范之畴所以虽本于五行究于福德而
必以皇极为之主也若箕子之言有曰皇建其有极
云者则以言夫人君以其一身而立至极之标准于
孝则极天下之孝而天下之为孝者莫能尚也是则
所谓皇极者也由是而权之以三德审之以卜筮验
其休咎于天考其祸福于人如挈裘领岂有一毛之
不顺哉此洛书之数所以虽始于一终于九而必以
五居其中洪范之畴所以虽本于五行究于福德而
必以皇极为之主也若箕子之言有曰皇建其有极
云者则以言夫人君以其一身而立至极之标准于
卷三十五之十五 第 5a 页 WYG0541-0562a.png
天下也其曰敛时五福用敷锡厥庶民云者则以言
夫人君能建其极则为五福之所聚而又有以使民
观感而化焉则是又能布此福而与其民也其曰惟
时厥庶民于汝极锡汝保极云者则以言夫民视君
以为至极之标准而从其化则是复以此福还锡其
君而使之长为至极之标准也其曰凡厥庶民无有
淫朋人无有比德惟皇作极云者则以言夫民之所
以能有是德者皆君之有以为至极之标准也其曰
夫人君能建其极则为五福之所聚而又有以使民
观感而化焉则是又能布此福而与其民也其曰惟
时厥庶民于汝极锡汝保极云者则以言夫民视君
以为至极之标准而从其化则是复以此福还锡其
君而使之长为至极之标准也其曰凡厥庶民无有
淫朋人无有比德惟皇作极云者则以言夫民之所
以能有是德者皆君之有以为至极之标准也其曰
卷三十五之十五 第 5b 页 WYG0541-0562b.png
凡厥庶民有猷有为有守汝则念之不协于极不罹
于咎皇则受之云者则以言夫君既立极于上而下
之从化或有浅深迟速之不同其有谋者有才者有
德者人君固当念之而不忘其或不能尽合而未抵
乎大戾者亦当受之而不拒也其曰而康而色曰予
攸好德汝则锡之福时人斯其惟皇之极云者则以
言夫人之有能革面从君而以好德自名则虽未必
出于中心之实人君亦当因其自名而与之以善则
于咎皇则受之云者则以言夫君既立极于上而下
之从化或有浅深迟速之不同其有谋者有才者有
德者人君固当念之而不忘其或不能尽合而未抵
乎大戾者亦当受之而不拒也其曰而康而色曰予
攸好德汝则锡之福时人斯其惟皇之极云者则以
言夫人之有能革面从君而以好德自名则虽未必
出于中心之实人君亦当因其自名而与之以善则
卷三十五之十五 第 6a 页 WYG0541-0562c.png
是人者亦得以君为极而勉其实也其曰无虐㷀独
而畏高明人之有能有为使羞其行而邦其昌云者
则以言夫君之于民一视同仁凡有才能皆使进善
则人才众多而国赖以兴也其曰凡厥正人既富方
谷汝弗能使有好于而家时人斯其辜于其无好德
汝虽锡之福其作汝用咎云者则以言夫凡欲正人
者必先有以富之然后纳之于善若不使之有所赖
于其家则此人必将陷溺于不义至其无复更有好
而畏高明人之有能有为使羞其行而邦其昌云者
则以言夫君之于民一视同仁凡有才能皆使进善
则人才众多而国赖以兴也其曰凡厥正人既富方
谷汝弗能使有好于而家时人斯其辜于其无好德
汝虽锡之福其作汝用咎云者则以言夫凡欲正人
者必先有以富之然后纳之于善若不使之有所赖
于其家则此人必将陷溺于不义至其无复更有好
卷三十五之十五 第 6b 页 WYG0541-0562d.png
德之心而后始欲教之以修身劝之以求福则已无
及于事而其起以报汝唯有恶而无善矣盖人之气
禀或清或浊或纯或驳有不可以一律齐者是以圣
人所以立极乎上者至严至密而所以接引乎下者
至宽至广虽彼之所以化于此者浅深迟速其效或
有不同而吾之所以应于彼者长养涵育其心未尝
不一也其曰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
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
及于事而其起以报汝唯有恶而无善矣盖人之气
禀或清或浊或纯或驳有不可以一律齐者是以圣
人所以立极乎上者至严至密而所以接引乎下者
至宽至广虽彼之所以化于此者浅深迟速其效或
有不同而吾之所以应于彼者长养涵育其心未尝
不一也其曰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
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
卷三十五之十五 第 7a 页 WYG0541-0563a.png
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会其有极归其有
极云者则以言夫天下之人皆不敢徇其己之私以
从乎上之化而会归乎至极之标准也盖偏陂好恶
者己私之生于心者也偏党反侧者己私之见于事
者也王之义王之道王之路上之化也所谓皇极者
也遵义遵道遵路方会其极也荡荡平平正直则已
归于极矣其皇极之敷言是彝是训于帝其训云者
则以言夫人君能以身立极而布命于下则其所以
极云者则以言夫天下之人皆不敢徇其己之私以
从乎上之化而会归乎至极之标准也盖偏陂好恶
者己私之生于心者也偏党反侧者己私之见于事
者也王之义王之道王之路上之化也所谓皇极者
也遵义遵道遵路方会其极也荡荡平平正直则已
归于极矣其皇极之敷言是彝是训于帝其训云者
则以言夫人君能以身立极而布命于下则其所以
卷三十五之十五 第 7b 页 WYG0541-0563b.png
为常为教者皆天之理而不异乎上帝之降衷也其
曰凡厥庶民极之敷言是训是行以近天子之光云
者则以言夫天下之人于君所命皆能受其教而谨
行之则是能不自绝远而有以亲被其道德之光华
也其曰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云者则以言夫
人君既能立至极之标准所以能作亿兆之父母而
为天下之王也不然则有其位无其德不足以首出
庶物统御人群而履天下之极尊矣是书也原于天
曰凡厥庶民极之敷言是训是行以近天子之光云
者则以言夫天下之人于君所命皆能受其教而谨
行之则是能不自绝远而有以亲被其道德之光华
也其曰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云者则以言夫
人君既能立至极之标准所以能作亿兆之父母而
为天下之王也不然则有其位无其德不足以首出
庶物统御人群而履天下之极尊矣是书也原于天
卷三十五之十五 第 8a 页 WYG0541-0563c.png
之所以锡禹虽其茫昧幽眇有不可得而知者然箕
子之所以言之而告武王者则已备矣顾其词之宏
深奥雅若有未易言者然尝试虚心平气而再三反
复焉则亦坦然明白而无一字之可疑但先儒未尝
深求其意而不察乎人君所以修身立道之本是以
误训皇极为大中又见其词多为含洪宽大之言固
复误认中为含胡苟且不分善恶之意殊不知极虽
居中而非有取乎中之义且中之为义又以其无过
子之所以言之而告武王者则已备矣顾其词之宏
深奥雅若有未易言者然尝试虚心平气而再三反
复焉则亦坦然明白而无一字之可疑但先儒未尝
深求其意而不察乎人君所以修身立道之本是以
误训皇极为大中又见其词多为含洪宽大之言固
复误认中为含胡苟且不分善恶之意殊不知极虽
居中而非有取乎中之义且中之为义又以其无过
卷三十五之十五 第 8b 页 WYG0541-0563d.png
不及至精至当而无有毫发之差亦非如其所指之
云也乃以误认之中而误训之极不谨乎至严至密
之体而务为至宽至广之量其弊将使人君不知修
身以立政而堕于汉元帝之优游唐代宗之姑息卒
至于是非颠倒贤否贸乱而祸败随之尚何敛福锡
民之可望哉呜呼孔氏则诚误矣然迹其本心亦曰
姑以随文解义为口耳佔毕之计而已不知其祸之
至此也而自汉以来迄今千有馀年学士大夫不为
云也乃以误认之中而误训之极不谨乎至严至密
之体而务为至宽至广之量其弊将使人君不知修
身以立政而堕于汉元帝之优游唐代宗之姑息卒
至于是非颠倒贤否贸乱而祸败随之尚何敛福锡
民之可望哉呜呼孔氏则诚误矣然迹其本心亦曰
姑以随文解义为口耳佔毕之计而已不知其祸之
至此也而自汉以来迄今千有馀年学士大夫不为
卷三十五之十五 第 9a 页 WYG0541-0564a.png
不众更历世变不为不多幸而遗经尚存本文可考
其出于人心者又不可得而昧也乃无一人觉其非
是而一言以正之者使其患害流于万世是则岂独
孔氏之罪哉予于是窃有感焉作皇极辨
穷桑辨 (宋/)罗 泌
空桑在陈穷桑在西归藏启筮云空桑之苍苍八极
之既张乃有羲和是主日月职出入以为晦明盖指
嵎夷之地故记孔子生于空桑春秋演孔图云徵在
其出于人心者又不可得而昧也乃无一人觉其非
是而一言以正之者使其患害流于万世是则岂独
孔氏之罪哉予于是窃有感焉作皇极辨
穷桑辨 (宋/)罗 泌
空桑在陈穷桑在西归藏启筮云空桑之苍苍八极
之既张乃有羲和是主日月职出入以为晦明盖指
嵎夷之地故记孔子生于空桑春秋演孔图云徵在
卷三十五之十五 第 9b 页 WYG0541-0564b.png
游于大冢之陂梦黑帝谓己汝产必于穷桑而于宝
所记徵在生子空桑之地今名孔窦在鲁南山之穴
孔庙礼器碑云颜育空桑空桑鲁北孔子鲁人故说
者指云空桑既而言之鲁南山穴之说正自戾矣乃
若共工氏之振滔鸿水以薄空桑则为莘陜之间伊
尹莘人故吕氏春秋古史考等俱言尹产空桑故城
今在陈留空桑固非鲁也故地记言空桑南把而北
陈留各三十里有伊尹村而所谓穷桑则非是矣拾
所记徵在生子空桑之地今名孔窦在鲁南山之穴
孔庙礼器碑云颜育空桑空桑鲁北孔子鲁人故说
者指云空桑既而言之鲁南山穴之说正自戾矣乃
若共工氏之振滔鸿水以薄空桑则为莘陜之间伊
尹莘人故吕氏春秋古史考等俱言尹产空桑故城
今在陈留空桑固非鲁也故地记言空桑南把而北
陈留各三十里有伊尹村而所谓穷桑则非是矣拾
卷三十五之十五 第 10a 页 WYG0541-0564c.png
遗记言穷桑者西海之滨也地有孤桑千寻盖在西
垂少昊之居雍梁之域故周书尝麦云帝命蚩尤宇
于小颢而远游章句西皇所居西海之津西皇者少
昊之称而小颢者少昊之正字也宜为咸阳故咸阳
曰云阳而少昊一曰云阳氏云阳县今𨽻耀州甘泉
宫即武帝之太畤颛顼继少昊者故世记颛顼亦自
穷桑迁商丘事可知矣而杜预遽以穷桑为在鲁北
至释例地名乃云地阙故颖达云言鲁北者相传言
垂少昊之居雍梁之域故周书尝麦云帝命蚩尤宇
于小颢而远游章句西皇所居西海之津西皇者少
昊之称而小颢者少昊之正字也宜为咸阳故咸阳
曰云阳而少昊一曰云阳氏云阳县今𨽻耀州甘泉
宫即武帝之太畤颛顼继少昊者故世记颛顼亦自
穷桑迁商丘事可知矣而杜预遽以穷桑为在鲁北
至释例地名乃云地阙故颖达云言鲁北者相传言
卷三十五之十五 第 10b 页 WYG0541-0564d.png
尔盖以定公四年传封伯禽于少昊之墟逆之而乐
史之所记乃在曲阜此又因预而妄之也太昊在东
少昊在西予既言之拾遗远游穷桑既在西极则鲁
曲阜之所得非太昊之墟乎郡国志云少昊自穷桑
登帝位非空桑也
东蒙辨 (明/)公 鼐
论语云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邢炳曰蒙山
在东故曰东蒙则东蒙一山也而杜佑通典曰费县
史之所记乃在曲阜此又因预而妄之也太昊在东
少昊在西予既言之拾遗远游穷桑既在西极则鲁
曲阜之所得非太昊之墟乎郡国志云少昊自穷桑
登帝位非空桑也
东蒙辨 (明/)公 鼐
论语云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邢炳曰蒙山
在东故曰东蒙则东蒙一山也而杜佑通典曰费县
卷三十五之十五 第 11a 页 WYG0541-0565a.png
有蒙山东蒙山则以为二山矣孟子云孔子登东山
而小鲁说者谓即蒙山然道书又以东山蒙山为二
山何也于钦曰诗颂奄有龟蒙传曰龟蒙二山名龟
山近鲁后人皆以为蒙山今按孟子及道书所谓东
山者或即此山山顶宛如龟形名不虚得蒙山龟东
二山连属长八十里今按蒙山延绵几二百里禹贡
之蒙羽论语之东蒙此正蒙山也道书所谓蒙山杜
佑所谓东蒙山或即此也后人疑于东蒙之说遂误
而小鲁说者谓即蒙山然道书又以东山蒙山为二
山何也于钦曰诗颂奄有龟蒙传曰龟蒙二山名龟
山近鲁后人皆以为蒙山今按孟子及道书所谓东
山者或即此山山顶宛如龟形名不虚得蒙山龟东
二山连属长八十里今按蒙山延绵几二百里禹贡
之蒙羽论语之东蒙此正蒙山也道书所谓蒙山杜
佑所谓东蒙山或即此也后人疑于东蒙之说遂误
卷三十五之十五 第 11b 页 WYG0541-0565b.png
以龟山当蒙山蒙山为东蒙而隐没龟山之本名故
今定蒙山为龟山东蒙为蒙山以复古予生长蒙山
之下自幼以为疑详考蒙山在蒙阴沂水费县三县
之境而属沂水者正蒙山之东麓也世人但称蒙山
而新泰县境自有龟山今郡志及蒙阴志以蒙山当
龟山尤非也其址有沃壤乃春秋所谓龟阴之田也
若谓蒙山之峰如龟形者即龟山则兹峰之后山谷
崎岖直数百里安得有腴田可称哉要之以东蒙为
今定蒙山为龟山东蒙为蒙山以复古予生长蒙山
之下自幼以为疑详考蒙山在蒙阴沂水费县三县
之境而属沂水者正蒙山之东麓也世人但称蒙山
而新泰县境自有龟山今郡志及蒙阴志以蒙山当
龟山尤非也其址有沃壤乃春秋所谓龟阴之田也
若谓蒙山之峰如龟形者即龟山则兹峰之后山谷
崎岖直数百里安得有腴田可称哉要之以东蒙为
卷三十五之十五 第 12a 页 WYG0541-0565c.png
一山者是而世以其山延长因以在东者别为东蒙
耳蒙山绝高者有数处俗以西方绝高者为龟蒙峰
中央绝高者为云蒙峰东方绝高者为东蒙峰其实
一山未尝断也其西方最高一峰形状类龟故至今
称为龟蒙顶不得以此为即龟山也琴操吾欲望鲁
兮龟山蔽之即此春秋龟阴之田在此山之北
姑幕辨 (明/)公 鼐
姑幕古商侯国汉置姑幕县为都尉治或曰薄姑莽
耳蒙山绝高者有数处俗以西方绝高者为龟蒙峰
中央绝高者为云蒙峰东方绝高者为东蒙峰其实
一山未尝断也其西方最高一峰形状类龟故至今
称为龟蒙顶不得以此为即龟山也琴操吾欲望鲁
兮龟山蔽之即此春秋龟阴之田在此山之北
姑幕辨 (明/)公 鼐
姑幕古商侯国汉置姑幕县为都尉治或曰薄姑莽
卷三十五之十五 第 12b 页 WYG0541-0565d.png
时曰季睦晋志通典十道纪章怀太子俱以姑幕为
薄姑而实非也薄姑乃古爽鸠氏之地太公封于营
丘初得临淄以东成王时薄姑与四国作乱成王灭
之以益太公地六世胡公徙居之于是薄姑为齐郡
邑括地志曰薄姑城在博昌县东北六十里路史曰
在临淄西北五十里今博兴县北十五里有薄姑城
是也齐乘曰姑幕在莒县东北百六十里故城当在
密州魏收地形志博物志皆曰姑幕有公冶长墓寰
薄姑而实非也薄姑乃古爽鸠氏之地太公封于营
丘初得临淄以东成王时薄姑与四国作乱成王灭
之以益太公地六世胡公徙居之于是薄姑为齐郡
邑括地志曰薄姑城在博昌县东北六十里路史曰
在临淄西北五十里今博兴县北十五里有薄姑城
是也齐乘曰姑幕在莒县东北百六十里故城当在
密州魏收地形志博物志皆曰姑幕有公冶长墓寰
卷三十五之十五 第 13a 页 WYG0541-0566a.png
宇记谓长墓在密州西北五十里则姑幕为在密州
者似矣按春秋昭五年莒牟夷以牟娄及防兹来奔
杜预曰姑幕县东北有兹亭夫莒子国方六七十里
止耳岂能履及临淄以西之地即密州亦非所宜有
也水经注引京相璠曰琅邪姑幕县南四十里员亭
故鲁郓邑郡国志东莞有郓亭而后齐时尝并姑幕
入东莞则知姑幕即东莞之境密州去东莞二百馀
里安得有四十里之郓亭乎则以姑幕为在密州者
者似矣按春秋昭五年莒牟夷以牟娄及防兹来奔
杜预曰姑幕县东北有兹亭夫莒子国方六七十里
止耳岂能履及临淄以西之地即密州亦非所宜有
也水经注引京相璠曰琅邪姑幕县南四十里员亭
故鲁郓邑郡国志东莞有郓亭而后齐时尝并姑幕
入东莞则知姑幕即东莞之境密州去东莞二百馀
里安得有四十里之郓亭乎则以姑幕为在密州者
卷三十五之十五 第 13b 页 WYG0541-0566b.png
亦非也后汉书刘盆子传载莒人逢安等起兵从樊
崇攻莒不下转掠至姑幕遂北入青州据文自莒而
姑幕自姑幕而青州正与今壤地道里合故并取之
以为證
阳都辨 (明/)公 鼐
汉书郡国志阳都属城阳国应劭曰齐人迁阳故阳
国是后汉及晋属琅邪自是以后不见其名故世远
迹灭无所考證范蔚宗书明帝纪十五年徵东平王
崇攻莒不下转掠至姑幕遂北入青州据文自莒而
姑幕自姑幕而青州正与今壤地道里合故并取之
以为證
阳都辨 (明/)公 鼐
汉书郡国志阳都属城阳国应劭曰齐人迁阳故阳
国是后汉及晋属琅邪自是以后不见其名故世远
迹灭无所考證范蔚宗书明帝纪十五年徵东平王
卷三十五之十五 第 14a 页 WYG0541-0566c.png
苍会阳都章怀注曰阳都故城在沂州沂水县南于
钦作齐乘列记古郡邑城郭之迹独不著阳都所在
岂以无所考證致然与按水经注沂水经东安县故
城东又南桑泉水及巨围堂阜诸水入之此即今所
谓汶河又南东卢川水注之水出鹿岭山东南流左
则二川臻凑右则诸葛泉源澌奔乱流径城阳之卢
县故盖县之卢上里也今卢阳社地是沂水又南径
阳都县故城县故阳国齐利其地而迁之者也沂水
钦作齐乘列记古郡邑城郭之迹独不著阳都所在
岂以无所考證致然与按水经注沂水经东安县故
城东又南桑泉水及巨围堂阜诸水入之此即今所
谓汶河又南东卢川水注之水出鹿岭山东南流左
则二川臻凑右则诸葛泉源澌奔乱流径城阳之卢
县故盖县之卢上里也今卢阳社地是沂水又南径
阳都县故城县故阳国齐利其地而迁之者也沂水
卷三十五之十五 第 14b 页 WYG0541-0566d.png
又南与蒙山水合水出蒙山之阴即今蒙山之地在
卢山正南东流径阳都县南注沂今考县里社之名
蒙山以东葛沟以北皆县界也水出蒙山之阴已在
蒙山北境而曰东径阳都县南则阳都犹在蒙山之
北可知也诸葛孔明琅邪阳都人后世求阳都而不
得遂以沂州为孔明故里然沂州乃临沂非阳都也
以章怀注證之则葛沟之间其即阳都故墟乎齐乘
亦称沂水南径诸葛城至沂州城尚远而今葛沟在
卢山正南东流径阳都县南注沂今考县里社之名
蒙山以东葛沟以北皆县界也水出蒙山之阴已在
蒙山北境而曰东径阳都县南则阳都犹在蒙山之
北可知也诸葛孔明琅邪阳都人后世求阳都而不
得遂以沂州为孔明故里然沂州乃临沂非阳都也
以章怀注證之则葛沟之间其即阳都故墟乎齐乘
亦称沂水南径诸葛城至沂州城尚远而今葛沟在
卷三十五之十五 第 15a 页 WYG0541-0567a.png
两界之间且诸葛之名非无因而起也故知阳都在
县境内无疑
菑时𨽻幽州辨 (国朝/)王士祯
按周礼职方氏东北曰幽州其山镇曰医无闾其泽
薮曰貕养其川河泲其浸菑时河即九河泲即济水
多在今济兖之境禹贡济河惟兖州是也而菑时二
水在今青济二郡之间其去幽州且千馀里今幽之
巨浸不少顾远取诸青兖之水何与及序并州曰其
县境内无疑
菑时𨽻幽州辨 (国朝/)王士祯
按周礼职方氏东北曰幽州其山镇曰医无闾其泽
薮曰貕养其川河泲其浸菑时河即九河泲即济水
多在今济兖之境禹贡济河惟兖州是也而菑时二
水在今青济二郡之间其去幽州且千馀里今幽之
巨浸不少顾远取诸青兖之水何与及序并州曰其
卷三十五之十五 第 15b 页 WYG0541-0567b.png
川虖池呕夷其浸涞易反在幽州一二百里之内舍
近取远又何与若医无闾即今北镇在辽东其距河
济菑时又如风马牛之不相及何以同得𨽻幽州耶
尔雅燕曰幽齐曰营陆氏曰尔雅有徐幽营而无青
梁并周职方有青幽并而无徐梁营以是揆之则周
公定九州省营州入幽州而齐之菑时诸水遂改𨽻
幽州矣然菑时二水皆近在临淄封内即太公所都
营丘之地顾不以𨽻青而以𨽻幽是又不可知也存
近取远又何与若医无闾即今北镇在辽东其距河
济菑时又如风马牛之不相及何以同得𨽻幽州耶
尔雅燕曰幽齐曰营陆氏曰尔雅有徐幽营而无青
梁并周职方有青幽并而无徐梁营以是揆之则周
公定九州省营州入幽州而齐之菑时诸水遂改𨽻
幽州矣然菑时二水皆近在临淄封内即太公所都
营丘之地顾不以𨽻青而以𨽻幽是又不可知也存
卷三十五之十五 第 16a 页 WYG0541-0567c.png
疑以俟世之能读九丘者云
高里山辨 (国朝/)顾炎午
泰安州西南二里俗名蒿里山者高里山之讹也史
记封禅书十二月甲午朔上亲禅高里汉书武帝纪
太初元年十二月禅高里注伏俨曰山名在泰山下
乃若蒿里之名见于古挽歌不言其地汉书武五子
传蒿里传兮郭门闳注师古曰蒿里死人里审若此
山为死人之里武帝何所取而禅祭之乎自晋陆机
高里山辨 (国朝/)顾炎午
泰安州西南二里俗名蒿里山者高里山之讹也史
记封禅书十二月甲午朔上亲禅高里汉书武帝纪
太初元年十二月禅高里注伏俨曰山名在泰山下
乃若蒿里之名见于古挽歌不言其地汉书武五子
传蒿里传兮郭门闳注师古曰蒿里死人里审若此
山为死人之里武帝何所取而禅祭之乎自晋陆机
卷三十五之十五 第 16b 页 WYG0541-0567d.png
泰山吟始以梁父蒿里并列而后之言鬼者因之遂
令古昔帝王降禅之坛一变而为阎王鬼伯之祠矣
汉书上亲禅高里师古注曰此高字自作高下之高
而死人之里谓之蒿里其字为蓬蒿之蒿或者误以
高里为蒿里混同一事陆士衡尚不免况馀人乎
阙里辨 (国朝/)顾炎午
阙里志引汉晋春秋曰鲁有二石阙曰阙里又以为
后儒尊崇夫子之称其说自相牴牾按史记鲁世家
令古昔帝王降禅之坛一变而为阎王鬼伯之祠矣
汉书上亲禅高里师古注曰此高字自作高下之高
而死人之里谓之蒿里其字为蓬蒿之蒿或者误以
高里为蒿里混同一事陆士衡尚不免况馀人乎
阙里辨 (国朝/)顾炎午
阙里志引汉晋春秋曰鲁有二石阙曰阙里又以为
后儒尊崇夫子之称其说自相牴牾按史记鲁世家
卷三十五之十五 第 17a 页 WYG0541-0568a.png
炀公筑茅阙门春秋定公二年夏五月壬辰雉门及
两观灾冬十月新作雉门及两观注雉门公宫之南
门两观阙也孔子宅至汉鲁恭王时尚存汉晋春秋
之云二石阙必有所据石阙之下其里即名阙里而
夫子之宅在焉遂以为名鲁论有阙党童子五百家
为党阙党是阙下之党左传郑伯享王于阙西辟是
阙之西偏汉书儒林传有邹人阙门庆忌注云姓阙
门名庆忌盖亦如东门北宫之类以居为氏者也
两观灾冬十月新作雉门及两观注雉门公宫之南
门两观阙也孔子宅至汉鲁恭王时尚存汉晋春秋
之云二石阙必有所据石阙之下其里即名阙里而
夫子之宅在焉遂以为名鲁论有阙党童子五百家
为党阙党是阙下之党左传郑伯享王于阙西辟是
阙之西偏汉书儒林传有邹人阙门庆忌注云姓阙
门名庆忌盖亦如东门北宫之类以居为氏者也
卷三十五之十五 第 17b 页 WYG0541-0568b.png
趵突泉系济水辨 (国朝/)王士俊
历城趵突泉发源于济水无疑也自元侍郎于钦所
著齐乘据曾南丰齐州二堂记以为系岱阴伏流所
发地势使然无关于济今郡志多采其说而不知为
好异之过也夫济水潜行地中不能寻其脉络所可
知者发见之处耳故不得其源但穷其委犹言性者
难言其静则言其动也今观趵突泉之流曰泺河即
今小清河水经云济水又东北泺水出焉则是明言
历城趵突泉发源于济水无疑也自元侍郎于钦所
著齐乘据曾南丰齐州二堂记以为系岱阴伏流所
发地势使然无关于济今郡志多采其说而不知为
好异之过也夫济水潜行地中不能寻其脉络所可
知者发见之处耳故不得其源但穷其委犹言性者
难言其静则言其动也今观趵突泉之流曰泺河即
今小清河水经云济水又东北泺水出焉则是明言
卷三十五之十五 第 18a 页 WYG0541-0568c.png
济水之为泺河也其注云泺水出历城县泉源上涌
若轮则是明言泺水之源于趵突泉也水经注言之
最显而后人不信则是后人之臆见反胜于桑钦郦
道元辈耶辨之者又曰小清河由华不注山下东行
会巨合水经章邱会淯河又会獭河流经邹平长山
新城又会孝妇河又东经青州东北诸县入海此其
循行故道与济不合故不可信也嗟乎此亦小儒隅
隙之见但知南宋元明以后之小清河而不知南宋
若轮则是明言泺水之源于趵突泉也水经注言之
最显而后人不信则是后人之臆见反胜于桑钦郦
道元辈耶辨之者又曰小清河由华不注山下东行
会巨合水经章邱会淯河又会獭河流经邹平长山
新城又会孝妇河又东经青州东北诸县入海此其
循行故道与济不合故不可信也嗟乎此亦小儒隅
隙之见但知南宋元明以后之小清河而不知南宋
卷三十五之十五 第 18b 页 WYG0541-0568d.png
元明以前之小清河也南宋元明以后之小清河由
华不注山下入大清河其𨗳之东循章邱迤逦而去
者乃伪齐刘豫凿下泺堰始也未凿堰以前小清河
东行七十里与巨合水合于龙山镇即入大清河夫
大清河之为济也虽儿童妇女亦知之也不知大小
清河昔日之合而但据大小清河今日之分何异执
已变之桑田而谓非昔日之沧海也岂明通之论欤
其所谓岱阴伏流亦安知非即为济水之伏何也水
华不注山下入大清河其𨗳之东循章邱迤逦而去
者乃伪齐刘豫凿下泺堰始也未凿堰以前小清河
东行七十里与巨合水合于龙山镇即入大清河夫
大清河之为济也虽儿童妇女亦知之也不知大小
清河昔日之合而但据大小清河今日之分何异执
已变之桑田而谓非昔日之沧海也岂明通之论欤
其所谓岱阴伏流亦安知非即为济水之伏何也水
卷三十五之十五 第 19a 页 WYG0541-0569a.png
性之伏于济仅见他水罕闻也趵突泉源于岱阴安
知岱阴之伏不又源于济水之伏流固有源源更有
流也令考济水入山东由定陶东北一支入钜野寿
张西合汶水一支入谷城平阴而北俱系兖州府属
离岱咫尺则是岱阴伏流明系济水曹植文所谓沇
源𨗳济作润岱坰其明證也是趵突泉之源于岱阴
即系源于济水穷河源者奈何弗及星宿海而止耶
大凡考据原委宜总古今统上下以立论不得拘执
知岱阴之伏不又源于济水之伏流固有源源更有
流也令考济水入山东由定陶东北一支入钜野寿
张西合汶水一支入谷城平阴而北俱系兖州府属
离岱咫尺则是岱阴伏流明系济水曹植文所谓沇
源𨗳济作润岱坰其明證也是趵突泉之源于岱阴
即系源于济水穷河源者奈何弗及星宿海而止耶
大凡考据原委宜总古今统上下以立论不得拘执
卷三十五之十五 第 19b 页 WYG0541-0569b.png
一说如济南省城汉之始封原在平陵嗣后互易至
宋始迁今治倘执今之济南为古之济南则人不之
信矣齐乘所指趵突泉得毋类是雍正癸丑夏余巡
齐鲁至泉上见水性剽起激悍与济水能与河斗者
类因叹南丰以泰山之北四字贻误后人而于钦反
诮蔡九峰为骑墙之见噫误矣沈存中笔谈云历下
发地泉泉俱系济水由此而观是发源济水者固不
独一趵突泉也
宋始迁今治倘执今之济南为古之济南则人不之
信矣齐乘所指趵突泉得毋类是雍正癸丑夏余巡
齐鲁至泉上见水性剽起激悍与济水能与河斗者
类因叹南丰以泰山之北四字贻误后人而于钦反
诮蔡九峰为骑墙之见噫误矣沈存中笔谈云历下
发地泉泉俱系济水由此而观是发源济水者固不
独一趵突泉也
卷三十五之十五 第 20a 页 WYG0541-0569c.png
卷三十五之十五 第 20b 页 WYG0541-0569d.png
山东通志卷三十五之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