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四 第 867b 页
卷四 第 888b 页

大唐西域记卷第四(十五国)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大总持寺沙门辩机撰


* 磔迦国
* 至那仆底国
* 阇烂达罗国
* 屈(居勿反)露多国
* 设多图卢国
* 波理夜呾罗国
* 秣菟罗国
* 萨他泥湿伐罗国
* 窣禄勤那国
* 秣底补罗国
* 婆啰吸摩补罗国
* 瞿毗霜那国
* 垩醯掣呾罗国
* 毗罗删那国
* 劫比他国

磔迦国,周万馀里,东据毗播奢河,西临信
度河。国大都城周二十馀里。宜粳稻,多宿
麦,出金、银、鍮石、铜、铁。时候暑热,土多风飙。
风俗暴恶,言辞鄙亵。衣服鲜白,所谓憍奢
耶衣、朝霞衣等。少信佛法,多事天神。伽
蓝十所,天祠数百。此国已往,多有福舍,以
赡贫匮,或施药,或施食,口腹之资,行旅无
累。

大城西南十四五里,至奢羯罗故城。垣堵虽
坏,基趾尚固。周二十馀里。其中更筑小城,周
六七里,居人富饶;即此国之故都也。

数百
年前,有王号摩醯逻矩罗(唐言大族)
都治此城,王诸印度。有才智,性勇烈,邻
境诸国,莫不臣伏。机务馀闲,欲习佛法,令
于僧中推一俊德。时诸僧徒莫敢应命,
少欲无为,不求闻达;博学高明,有惧威严。
卷四 第 888c 页 T51-0888.png
是时王家旧僮,染衣已久,辞论清雅,言谈赡
敏,众共推举,而以应命。王曰:「我敬佛法,远
访名僧,众推此隶,与我谈论。常谓僧中,贤
明肩比,以今知之,夫何敬哉?」于是宣令五
印度国,继是佛法并皆毁灭,僧徒斥逐无
复孑遗。

摩揭陀国婆罗阿迭多王(唐曰幼日),崇敬佛法,
爱育黎元,以大族王淫刑虐政,自守疆场,
不恭职贡。时大族王治兵将讨。幼日王
知其声问,告诸臣曰:「今闻寇至,不忍斗
其兵也。幸诸僚庶赦而不罪,赐此微躯
潜行草泽。」言毕出宫,依缘山野。国中感恩
慕从者数万馀人,栖窜海岛。大族王以兵
付弟,浮海往伐。幼日王守其阨险,轻骑诱
战,金鼓一震,奇兵四起,生擒大族,反接引
现。大族王自愧失道,以衣蒙面。幼日王踞
师子床,群官周卫,乃命侍臣告大族曰:「汝
露其面,吾欲有辞。」大族对曰:「臣主易位,
怨敌相视,既非交好,何用面谈?」再三告示,终
不从命。于是宣令数其罪曰:「三宝福田,
四生攸赖。苟任豺狼,倾毁胜业。福不祐汝,
见擒于我。罪无可赦,宜从刑辟。」时幼日王
母博闻强识,善达占相。闻杀大族也,疾告
幼日王曰:「我尝闻大族奇姿多智,欲一见
之。」幼日王命引大族至母宫中。幼日母曰:
「呜呼,大族幸勿耻也!世间无常,荣辱更事,
吾犹汝母,汝若吾子,宜去蒙衣,一言面对。」
大族曰:「昔为敌国之君,今为俘囚之虏,隳
废王业,亡灭宗祀,上愧先灵,下惭黎庶,
卷四 第 889a 页 T51-0889.png
诚耻面目。俯仰天地,不胜自丧,故此蒙
衣。」王母曰:「兴废随时,存亡有运。以心齐物,
则得丧俱忘;以物齐心,则毁誉更起。宜信
业报,与时推移,去蒙对语,或存躯命。」大
族谢曰:「苟以不才,嗣膺王业,刑政失道,国
祚亡灭,虽在缧绁之中,尚贪旦夕之命。敢
承大造,面谢厚恩。」于是去蒙衣,出其面。
王母曰:「子其自爱,当终尔寿。」已而告幼日
王曰:「先典有训,宥过好生。今大族王积恶
虽久,馀福未尽,若杀此人,十二年中,菜色
相视。然有中兴之气,终非大国之王,当据
北方,有小国土。」幼日王承慈母之命,悯失
国之君,娉以稚女,待以殊礼,总其遗兵,
更加卫从,未出海岛。

大族王弟还国自立,
大族失位,藏窜山野,北投迦湿弥罗国。迦
湿弥罗王深加礼命,悯以失国,封以土邑。
岁月既淹,率其邑人,矫杀迦湿弥罗王而自
尊立。乘其战胜之威,西讨健驮逻国,潜兵
伏甲,遂杀其王,国族大臣,诛锄殄灭。毁窣
堵波,废僧伽蓝,凡一千六百所。兵杀之外,馀
有九亿人,皆欲诛戮,无遗噍类。时诸辅佐
咸进谏曰:「大王威慑强敌,兵不交锋,诛其
首恶。黎庶何咎?愿以微躬,代所应死。」王
曰:「汝信佛法,崇重冥福,拟成佛果,广说
本生,欲传我恶于未来世乎?汝宜复位,
勿有再辞。」于是以三亿上族,临信度河
流杀之;三亿中族,下沈信度河流杀之;
三亿下族,分赐兵士,于是持其亡国之货,
振旅而归。曾未改岁,寻即徂落。于时,云
卷四 第 889b 页 T51-0889.png
雾冥晦,大地震动,暴风奋发。时證果人悯而
叹曰:「枉杀无辜,毁灭佛法,堕无间狱,流转
未已。」

奢羯罗故城中有一伽蓝,僧徒百馀人,并学
小乘法。世亲菩萨昔于此中制《胜义谛论》
其侧窣堵波,高二百馀尺,过去四佛于此说
法。又有四佛经行遗迹之所。伽蓝西北五六
里,有窣堵波,高二百馀尺,无忧王之所建
也,是过去四佛说法之处。

新都城东北十馀里,至石窣堵波,高二百馀
尺,无忧王之所建也,是如来往北方行化
中路止处。《印度记》曰:「窣堵波中有多舍利,
或有斋日,时放光明。」从此东行五百馀里,
至那仆底国(北印度境)

至那仆氐国,周二千馀里。国大都城周十四
五里。稼穑滋茂,果木稀疏。编户安业,国用丰
赡。气序温暑,风俗怯弱,学综真俗,信兼邪
正。伽蓝十所,天祠八所。

昔迦腻色迦王之御宇也,声振邻国,威
被殊俗,河西蕃维,畏威送质。迦腻色
迦王既得质子,赏遇隆厚,三时易馆,四兵
警卫。此国则冬所居也,故曰至那仆底
(唐言汉封)。质子所居,因为国号。此境已往,洎诸印
度,土无梨、桃,质子所植,因谓桃曰至那
(唐言汉持来),梨曰至那罗阇弗呾逻(唐言汉王子)。故此国
人深敬东土,更相指语:「是我先王本国人
也。」

大城东南行五百馀里,至答秣苏伐那僧伽
(唐言阇林)。僧徒三百馀人,学说一切有部,众
卷四 第 889c 页 T51-0889.png
仪肃穆,德行清高,小乘之学特为博究,贤
劫千佛皆于此地集天、人众,说深妙法。
释迦如来涅槃之后第三百年中,有迦多衍
(旧曰迦旃延,讹也)论师者,于此制《发智论》焉。

阇林伽蓝中有窣堵波,高二百馀尺,无忧
王之所建也。其侧则有过去四佛坐及经行
遗迹之处。小窣堵波、诸大石室,鳞次相望,不
详其数,并是劫初已来诸果圣人,于此寂
灭,差难备举,齿骨犹在。绕山伽蓝周二十
里,佛舍利窣堵波数百千所,连隅接影。

从此东北行百四五十里,至阇烂达罗国
(北印度境)

阇烂达逻国,东西千馀里,南北八百馀里。
国大都城周十二三里。宜谷稼,多粳稻,林
树扶疏,华果茂盛。气序温暑,风俗刚烈,容貌
鄙陋,家室富饶。伽蓝五十馀所,僧徒二千馀
人,大小二乘,专门习学。天祠三所,外道五
百馀人,并涂灰之侣也。此国先王崇敬外
道,其后遇罗汉,闻法信悟。故中印度王体
其淳信,五印度国三宝之事,一以总监。混
彼此,忘爱恶,督察僧徒,妙穷淑慝。故道德
著闻者,竭诚敬仰;戒行亏犯者,深加责罚。
圣迹之所,并皆旌建,或窣堵波,或僧伽蓝,印
度境内,无不周遍。

从此东北,踰峻岭越,洞
谷,经危途,涉险路,行七百馀里,至屈(居勿反)
露多国(北印度境)

屈露多国,周三千馀里,山周四境。国大都城
周十四五里。土地沃壤,谷稼时播,华果茂盛,
卉木滋荣。既邻雪山,遂多珍药,出金、银、赤
卷四 第 890a 页 T51-0890.png
铜及火珠、雨石。气序逾寒,霜雪微降。人貌
粗弊,既瘿且尰,性刚猛,尚气勇。伽蓝二十
馀所,僧徒千馀人,多学大乘,少习诸部。天
祠十五,异道杂居。依岩据岭,石室相距,或
罗汉所居,或仙人所止。国中有窣堵波,无忧
王之建也。在昔如来曾至此国。说法度人,
遗迹斯记。

从此北路千八九百里,道路危险,
踰山越谷,至洛护罗国。此北二千馀里,经
途艰阻,寒风飞雪,至秣逻娑国(亦谓三波诃国)

自屈露多国南行七百馀里,越大山,济
大河,至设多图卢国(北印度境)

设多图卢国,周二千馀里,西临大河。国大都
城周十七八里。谷稼殷盛,果实繁茂,多金、
银,出珠珍。服用鲜素,裳衣绮靡。气序暑热,
风俗淳和,人性善顺,上下有序。敦信佛法,
诚心质敬。王城内外,伽蓝十所,庭宇荒凉,僧
徒鲜少。城东南三四里,有窣堵波,高二百馀
尺,无忧王之所建也。傍有过去四佛坐及经
行遗迹之所。

复从此西南行八百馀里,至
波理夜呾罗国(中印度境)

波理夜呾罗国,周三千馀里。国大都城周十
四五里。宜谷稼,丰宿麦,有异稻种六十日
而收穫焉。多牛羊,少华果。气序暑热,风俗
刚猛。不尚学艺,信奉外道。王,吠奢种也,性
勇烈,多武略。伽蓝八所,倾毁已甚,僧徒寡少,
习学小乘。天祠十馀所,异道千馀人。

从此
东行五百馀里,至秣菟罗国(中印度境)

秣菟罗国,周五千馀里。国大都城周二十馀
里,土地膏腴,稼穑是务。庵没罗果家植成林,
卷四 第 890b 页 T51-0890.png
虽同一名,而有两种:小者生青熟黄,大者
始终青色。出细班氎及黄金。气序暑热,风俗
善顺,好修冥福,崇德尚学。伽蓝二十馀所,
僧徒二千馀人,大小二乘,兼功习学。天祠五
所,异道杂居。

有三窣堵波,并无忧王所建
也。过去四佛遗迹甚多。释迦如来诸圣弟子
遗身窣堵波,谓舍利子(旧曰舍利子,又曰舍利弗,讹略也)、没
特伽罗子(旧曰目乾连,讹也)、布剌拿梅呾丽衍尼弗呾罗、
(唐言满慈子。旧曰弥多罗尼子,讹略也)、邬波釐、阿难陀、罗怙罗
(旧曰罗睺,又曰罗云,皆讹略也),曼殊室利(唐言妙吉祥。旧曰濡首,又曰文殊师利,或言曼殊
尸利,译曰妙德,讹也)诸菩萨窣堵波等。每岁三长及月
六斋,僧徒相竞,率其同好,赍持供具,多
营奇玩,随其所宗,而致像设。阿毗达磨
众供养舍利子;习定之徒供养没特伽罗子;
诵持经者供养满慈子;学毗柰耶众供养
邬波釐;诸苾刍尼供养阿难;未受具戒
者供养罗怙罗;其学大乘者供养诸菩萨。是
日也,诸窣堵波竞修供养,珠幡布列,宝盖
骈罗,香烟若云,华散如雨,蔽亏日月,震荡
溪谷。国王大臣,修善为务。

城东行五六里,
至一山伽蓝,疏崖为室,因谷为门,尊者
邬波鞠多(唐言近护)之所建也。其中则有如来
指爪窣堵波。

伽蓝北岩间,有石室,高二十馀尺,广三十馀
尺,四寸细筹填积其内。尊者近护说法化
导,夫妻俱證罗汉果者,乃下一筹,异室别
族,虽證不记。

石室东南二十四五里,至大涸池,傍有窣堵
卷四 第 890c 页 T51-0890.png
波。在昔如来行经此处,时有弥猴,持蜜
奉佛,佛令水和,普遍大众。猕猴喜跃,堕
坑而死,乘兹福力,得生人中。

池北不远,大林中有过去四佛经行遗迹。
其侧有舍利子、没特伽罗子等千二百五十
大阿罗汉习定之处,并建窣堵波,以记遗
迹。如来在世,屡游此国,说法之所,并有封
树。

从此东北行五百馀里,至萨他泥湿伐
罗国(中印度境)

萨他泥湿伐罗国,周七千馀里。国大都城周
二十馀里。土地沃壤,稼穑滋盛。气序温暑,风
俗浇薄,家室富饶,竞为奢侈。深闲幻术,高
尚异能。多逐利,少务农,诸方奇货多聚其
国。伽蓝三所,僧徒七百馀人,并皆习学小乘
法教。天祠百馀所,异道甚多。

大城四周二百里内,彼土之人谓为福地。闻
诸先志曰:昔五印度国二王分治,境壤相
侵,干戈不息。两主合谋,欲决兵战,以定
雌雄,以宁氓俗。黎庶胥怨,莫从君命。王以
为众庶者,难与虑始也,神可动物,权可
立功。时有梵志,素知高才,密赍束帛,命
入后庭,造作法书,藏诸岩穴。岁月既久,树
皆合拱。王于朝坐,告诸臣曰:「吾以不德,
忝居大位,天帝垂照,梦赐灵书,今在某
山,藏于某岭。」于是下令营求,得书山林
之下。群官称庆,众庶悦豫,宣示远近,咸使
闻知。其大略曰:「夫生死无崖,流转无极,含
灵沦溺,莫由自济。我以奇谋,令离诸苦。
今此王城周二百里,古先帝世福利之地。岁
卷四 第 891a 页 T51-0891.png
月极远,铭记堙灭,生灵不悟,遂沈苦海。
溺而不救,夫何谓欤?汝诸含识,临敌兵死,得
生人中,多杀无辜,受天福乐,顺孙孝子,扶
侍亲老,经游此地,获福无穷。功少福多,如
何失利?一丧人身,三途冥漠。是故含生,各
务修业!」于是人皆兵战,视死如归。王遂下
令,招募勇烈,两国合战,积尸如莽。迄于今
时,遗骸遍野,时既古昔,人骸伟大。国俗相传,
谓之福地。

城西北四五里,有窣堵波,高二百馀尺,无忧
王之所建也。砖皆黄赤色,甚光净,中有如来
舍利一斗,光明时照,神迹多端。

城南行百馀里,至俱昏(去声)荼僧伽蓝。重阁连
甍,层台间峙。僧徒清肃,威仪闲雅。

从此东北
行四百馀里,至窣禄勤那国(中印度境)

窣禄勤那国,周六千馀里,东临殑伽河,北
背大山,阎牟那河中境而流。国大都城周二
十馀里,东临阎牟那河,荒芜虽甚,基趾尚
固。土地所产,风气所宜,同萨他泥湿伐罗
国。人性淳质,宗信外道。贵艺学,尚福慧。伽
蓝五所,僧徒千馀人,多学小乘,少习馀部。
商搉微言,清论玄奥,异方俊彦,寻论稽
疑。天祠百所,异道甚多。

大城东南阎牟那河
西,大伽蓝东门外,有窣堵波,无忧王之所建
也。如来在昔,曾于此处说法度人。其侧又
一窣堵波,中有如来发、爪也。舍利子、没特伽
罗诸阿罗汉发、爪窣堵波,周其左右,数十馀
所。如来寂灭之后,此国为诸外道所诖误
焉,信受邪法,捐废正见。今有五伽蓝者,
卷四 第 891b 页 T51-0891.png
乃异国论师与诸外道及婆罗门论议胜
处,因此建焉。

阎牟那河东行八百馀里,至
殑伽河河源,广三四里,东南流入海处广
十馀里。水色沧浪,波流浩汗,灵怪虽多,不
为物害,其味甘美,细沙随流。彼俗书记,谓
之福水,罪咎虽积,沐浴便除;轻命自沈,生
天受福;死而投骸,不堕恶趣;扬波激流,
亡魂获济。时执师子国提婆菩萨深达实
相,得诸法性,悯诸愚夫,来此导诱。当是
时也,士女咸会,少长毕萃,于河之滨,扬波激
流。提婆菩萨和光汲引,俯首反激,状异众
人。有外道曰:「吾子何其异乎?」提婆菩萨曰:
「吾父母亲宗在执师子国,恐苦饥渴,冀斯远
济。」诸外道曰:「吾子谬矣!曾不再思,妄行此
事。家国绵邈,山川辽夐,激扬此水,给济
彼饥,其犹却行以求前及,非所闻也。」提婆
菩萨曰:「幽途罪累,尚蒙此水;山川虽阻,如何
不济?」时诸外道知难谢屈,舍邪见,受正
法,改过自新,愿奉教诲。

渡河东岸至秣底
补罗国(中印度境)

秣底补罗国,周六千馀里。国大都城周二十
馀里。宜谷、麦,多华果。气序和畅,风俗淳质。
崇尚学艺,深闲咒术。信邪正者,其徒相
半。王,戍达罗种也,不信佛法,敬事天神。
伽蓝十馀所,僧徒八百馀人,多学小乘教说
一切有部。天祠五十馀所,异道杂居。

大城南四五里,至小伽蓝,僧徒五十馀人。昔
瞿拿钵剌婆(唐言德光)论师于此作《辩真》等论,凡
百馀部。论师少而英杰,长而弘敏,博物强识,
卷四 第 891c 页 T51-0891.png
硕学多闻。本习大乘,未穷玄奥,因览《毗婆
沙论》,退业而学小乘,作数十部论,破大乘
纲纪,成小乘执著。又制俗书数十馀部,非
斥先进所作典论。覃思佛经,十数不决,
研精虽久,疑情未除。时有提婆犀那(唐言天军)
罗汉,往来睹史多天。德光愿见慈氏,决疑
请益。天军以神通力,接上天宫。既见慈氏,
长揖不礼。天军谓曰:「慈氏菩萨次绍佛位,
何乃自高,敢不致敬?方欲受业,如何不屈?」
德光对曰:「尊者此言,诚为指诲。然我具戒
苾刍,出家弟子,慈氏菩萨受天福乐,非出家
之侣,而欲作礼,恐非所宜。」菩萨知其我慢
心固,非闻法器,往来三返,不得决疑。更
请天军,重欲觐礼。天军恶其我慢,蔑而不
对。德光既不遂心,便起恚恨,即趣山林,
修发通定,我慢未除,不證道果。

德光伽蓝
北三四里,有大伽蓝,僧徒二百馀人,并学小
乘法教,是众贤论师寿终之处。论师,迦湿弥
罗国人也,聪敏博达,幼传雅誉,特深研究
《说一切有部毗婆沙论》。时有世亲菩萨,一
心玄道,求解言外,破毗婆沙师所执,作《阿
毗达磨俱舍论》,辞义善巧,理致清高。众贤
循览,遂有心焉。于是沈研钻极,十有二岁,
《俱舍雹论》二万五千颂,凡八十万言矣。
所谓言深致远,穷幽洞微。告门人曰:「以我
逸才,持我正论,逐斥世亲,挫其锋锐,无
令老叟独擅先名。」于是学徒四三俊彦,
持所作论,推访世亲。世亲是时在磔迦国
奢羯罗城,远传声问,众贤当至。世亲闻
卷四 第 892a 页 T51-0892.png
已,即治行装。门人怀疑,前进谏曰:「大师德
高先哲,名擅当时,远近学徒莫不推谢。今
闻众贤,一何惶遽?必有所下,我曹厚颜。」世
亲曰:「吾今远游,非避此子。顾此国中,无复
监达。众贤后进也,诡辩若流,我衰耄矣,莫
能持论。欲以一言颓其异执,引至中印
度,对诸髦彦,察乎真伪,详乎得失。」寻即
命侣,负笈远游。众贤论师当后一日至此
伽蓝,忽觉气衰,于是裁书谢世亲曰:「如来
寂灭,弟子部执,传其宗学,各擅专门,党同
道,疾异部。愚以寡昧,猥承传习,览所制
《阿毗达磨俱舍论》,破毗婆沙师大义,辄不量
力,沈究弥年,作为此论,扶正宗学。智小谋
大,死其将至。菩萨宣畅微言,抑扬至理,
不毁所执,得存遗文,斯为幸矣,死何悔哉?」
于是历选门人有辞辩者而告之曰:「吾
诚后学,轻凌先达,命也如何?当从斯没!汝
持是书及所制论,谢彼菩萨,代我悔过。」授
辞适毕,奄尔云亡。门人奉书至世亲所
而致辞曰:「我师众贤已舍寿命。遗言致书,
责躬谢咎。不坠其名,非所敢望。」世亲菩
萨览书阅论,沈吟久之,谓门人曰:「众贤论
师聪敏后进,理虽不足,辞乃有馀。我今
欲破众贤之论,若指诸掌。顾以垂终之
托,重其知难之辞,苟缘大义,存其宿志,
况乎此论,发明我宗?」遂为改题为《顺正
理论》。门人谏曰:「众贤未没,大师远迹,既
得其论,又为改题,凡厥学徒,何颜受愧?」世
亲菩萨欲除众疑,而说颂曰:「如师子王,
卷四 第 892b 页 T51-0892.png
避豕远逝,二力胜负,智者应知。」众贤死已,
焚尸收骨,于伽蓝西北二百馀步庵没罗林
中,起窣堵波,今犹现在。

庵没罗林侧有窣堵波,毗末罗蜜多罗(唐言无垢友)
论师之遗身。论师,迦湿弥罗国人也,于说
一切有部而出家焉。博综众经,研究异论,
游五印度国,学三藏玄文,名立业成,将归
本国。途次众贤论师窣堵波也,拊而叹曰:
「惟论师雅量清高,抑扬大义,方欲挫异部,
立本宗业也,如何降年不永!我无垢友
猥承末学,异时慕义,旷代怀德。世亲虽没,
宗学尚传,我尽所知,当制诸论,令赡部洲
诸学人等绝大乘称,灭世亲名,斯为不朽,
用尽宿心。」说是语已,心发狂乱,五舌重出,
热血流涌。知命必终,裁书悔曰:「夫大乘教
者,佛法之中究竟说也。名味泯绝,理致幽玄。
轻以愚昧,驳斥先进,业报皎然,灭身宜矣。
敢告学人,厥鉴斯在,各慎尔志,无得怀疑。」
大地为震,命遂终焉。当其死处,地陷为坑。
同旅焚尸,收骸旌建。时有罗汉见而叹曰:
「惜哉!苦哉!今此论师,任情执见,毁恶大乘,
堕无间狱。」

国西北境殑伽河东岸有摩裕罗城,周二十
馀里。居人殷盛,清流交带,出鍮石、水精、宝器。
去城不远,临殑伽河,有大天祠,甚多灵异。
其中有池,编石为岸,引殑伽水为补,
五印度人谓之殑伽河门,生福灭罪之所。
常有远方数百千人,集此澡濯。乐善诸王
建立福舍,备珍羞,储医药,惠施鳏寡,周给
卷四 第 892c 页 T51-0892.png
孤独。

从此北行三百馀里,至婆罗吸摩补
罗国(北印度境)

婆罗吸摩补罗国,周四千馀里,山周四境。国
大都城周二十馀里。居人殷盛,家室富饶。土
地沃壤,稼穑时播,出鍮石、水精。气序微寒,风
俗刚猛。少学艺,多逐利。人性犷烈,邪正杂
信。伽蓝五所,僧徒寡少。天祠十馀所,异道杂
居。

此国境北大雪山中,有苏伐剌拿瞿呾罗
(唐言金氏)。出上黄金,故以名焉。东西长,南北狭,
即东女国也。世以女称国。夫亦为王,不
知政事,丈夫唯征伐,田种而已。土宜宿
麦,多畜羊、马。气候寒烈,人性躁暴。东接吐
蕃国,北接于阗国,西接三波诃国。

从末
底补罗东南行四百馀里,至瞿毗霜那国
(中印度境)

瞿毗霜那国,周二千馀里。国大都城周十四
五里,崇峻险固,居人殷盛,华林池沼,往往相
间。气序土宜同末底补罗国。风俗淳质,勤
学好福。多信外道,求现在乐。伽蓝二所,僧
众百馀人,并皆习学小乘法教。天祠三十馀
所,异道杂居。

大城侧故伽蓝中,有窣堵波,无
忧王之所建也,高二百馀尺。如来在昔,于此
一月说诸法要,傍有过去四佛座及经行遗
迹处。其侧有如来发、爪二窣堵波,各高一
丈馀。

自此东南行四百馀里,至垩醯掣呾
逻国(中印度境)

恶醯掣呾逻国,周三千馀里。大都城周十七
八里,依据险固,宜谷、麦,多林泉。气序和畅,
风俗淳质。玩道笃学,多才博识。伽蓝十馀所,
卷四 第 893a 页 T51-0893.png
僧徒千馀人,习学小乘正量部法。天祠九
所,异道三百馀人,事自在天,涂灰之侣也。

城外龙池侧有窣堵波,无忧王之所建也。
是如来在昔为龙王,七日于此说法。其侧
有四小窣堵波,是过去四佛坐及经行遗迹
之所。自此东行二百六七十里,渡殑伽
河,南至毗罗那拿国(中印度境)

毗罗那拿国,周二千馀里。国大都城周十馀
里。气序土宜,同垩醯掣呾逻国。风俗猛暴,人
知学艺。崇信外道,少敬佛法。伽蓝二所,僧
徒三百人,并皆习学大乘法教。天祠五所,
异道杂居。

大城中故伽蓝内,有窣堵波基,
虽倾𡉏,尚百馀尺,无忧王之所建也。如来在
昔于此七日说《蕴界处经》之所。其侧则有
过去四佛座及经行遗迹斯在。从此东南
行二百馀里,至劫比他国(旧谓僧迦舍国。中印度境)

劫比他国,周二千馀里。国大都城周二十馀
里。气序土宜,同毗罗那拿国。风俗淳和,人
多学艺。伽蓝四所,僧徒千馀人,并学小乘
正量部法。天祠十所,异道杂居,同共遵事
大自在天。

城西二十馀里有大伽蓝,经制
轮奂,工穷剞劂,圣形尊像,务极庄严。僧徒
数百人,学正量部法。数万净人,宅居其侧。
伽蓝大垣内有三宝阶,南北列,东面下,是如
来自三十三天降还也。昔如来起自胜林,
上升天宫,居善法堂,为母说法,过三月已,
将欲下降。天帝释乃纵神力,建立宝阶,中
阶黄金,左水精,右白银。如来起善法堂,从
诸天众,履中阶而下;大梵王执白拂,履银
卷四 第 893b 页 T51-0893.png
阶而右侍;天帝释持宝盖,蹈水精阶而左
侍;天众凌虚,散华赞德。数百年前,犹有阶
级,逮至今时,陷没已尽。诸国君王悲慨不
遇,叠以塼石,饰以珍宝,于其故基,拟
昔宝阶,其高七十馀尺,上起精舍。中有石
佛像,而左右之阶有释、梵之像,形拟厥初,
犹为下势。傍有石柱,高七十馀尺,无忧王
所建。色绀光润,质坚密理,上作师子,蹲
踞向阶,雕镂奇形,周其方面,随人罪福,
影现柱中。

宝阶侧不远有窣堵波,是过去四佛坐及经
行遗迹之所。其侧窣堵波,如来在昔于此澡
浴。其侧精舍,是如来入定之处。

精舍侧有大石,基长五十步,高七尺,是如来
经行之处。足所履迹皆有莲华之文。基左右
各有小窣堵波,帝释、梵王之所建也。

释、梵窣堵波前,是莲华色苾刍尼欲先见佛,
化作转轮王处。如来自天宫还赡部洲
也,时苏部底(唐言善现。旧曰须扶提,或曰须菩提,译曰善吉,皆讹也)宴坐
石室,窃自思曰:「今佛还降,人、天导从,如我
今者,何所宜行?尝闻佛说,知诸法空,体诸
法性,是则以慧眼观法身也。」时莲华色苾
刍尼欲初见佛,化为转轮王,七宝导从,四
兵警卫,至世尊所,复苾刍尼。如来告曰:
「汝非初见。夫善现者,观诸法空,是见法身。」

圣迹垣内,灵异相继。其大窣堵波东南有一
池龙,恒护圣迹。既有冥卫,难以轻犯,岁
久自坏,人莫能毁。

从此东南行,减二百里,
至羯若鞠阇国(唐言曲女城国。中印度境)
卷四 第 893c 页 T51-0893.png
大唐西域记卷第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