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二十一 第 1a 页 WYG0353-054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宋史纪事本末卷二十一
           明 冯 琦 原编
             陈邦瞻 增辑
  道学崇诎
高宗绍兴元年秋七月丁亥诏赠程颐直龙图阁制词
略曰周衰圣人之道不得其传世之学者其欲闻仁义
道德之说孰从而求之亦孰从而听之尔颐潜心大业
卷二十一 第 1b 页 WYG0353-0547b.png
高明自得之学可信而不疑而浮伪之徒自学问文采
不足表见于世乃窃借名以自售外示恬默中实奔竞
使天下之士闻其风而疾之是重不幸焉朕所以振耀
褒显之者以明上之所与在此而不在彼也
六年十二月左司諌陈公辅请禁程氏学从之先是崇
宁以来禁锢元祐学术帝渡江复尊尚程颐之学至是
公辅上疏言今世取程颐之说谓之伊川之学相率从
之倡为大言谓尧舜文武之道传之仲尼仲尼传之孟
卷二十一 第 2a 页 WYG0353-0548a.png
轲孟轲传之颐颐死遂无传焉狂言怪语淫说鄙论曰
此伊川之文也幅巾大袖高视阔步曰此伊川之行也
师伊川之文行伊川之行则为贤士大夫舍此者非也
诚恐士习从此大坏乞禁止之遂诏士大夫之学一以
孔孟为师庶几言行相称可济时用臣僚所奏可布中
外使知朕意时方召尹焞焞颐门人也公辅之意盖有
所指云
七年五月张浚荐胡安国帝召之安国闻陈公辅请禁
卷二十一 第 2b 页 WYG0353-0548b.png
程颐之学乃上疏曰孔孟之道不传久矣自颐兄弟始
发明之然后知其可学而至今使学者师孔孟而禁从
颐学是入室而不由户也夫颐于易因理以明象而知
体用之一原于春秋见于行事而知圣人之大用诸经
语孟皆发其微旨而知其入德之方则狂言怪语岂其
文哉孝弟显于家忠诚动于乡非其道义一介不以取
予则高视阔步岂其行哉自嘉祐以来西都有邵雍程
颢及其弟颐关中有张载皆以道德名世著书立言公
卷二十一 第 3a 页 WYG0353-0548c.png
卿大夫所钦慕而师尊之及王安石蔡京等曲加排抑
故其道不行愿下礼官讨论故事加之封爵载在祀典
仍诏馆阁裒其遗书羽翼六经使邪说者不得作而道
术定矣疏入公辅与中丞周秘侍御史石公揆交章论
安国学术颇僻安国遂辞召命
孝宗淳熙五年春正月侍御史谢廓然乞戒有司母以
程颐王安石之说取士未几秘书郎赵彦中复疏言科
举之文成式具在今乃祖性理之说以浮言游词相高
卷二十一 第 3b 页 WYG0353-0548d.png
士之信道自守以六经圣贤为师可矣而别为洛学饰
怪惊愚士风日弊人才日偷望诏执事使明知圣朝好
恶所在以变士风从之
十年六月监察御史陈贾请禁道学先是朱熹为浙东
提刑行部至台州知州事唐仲友为其民所讼熹劾治
之仲友与宰相王淮同里且为姻家淮由此怨熹欲沮
之风吏部尚书郑丙上疏言近世士大夫有所谓道学
者欺世盗名不宜信用帝已惑其说淮又以太府丞陈
卷二十一 第 4a 页 WYG0353-0549a.png
贾为御史贾因面对首论曰臣窃谓天下之士所学于
圣人之道未尝不同既同矣而谓已之学独异于人是
必假其名以济其伪者也邪正之辨诚与伪而已矣表
里相副是之谓诚表里相违是之谓伪臣伏见近世士
大夫有所谓道学者其说以谨独为能以践履为高以
正心诚意克已复礼为事若此之类皆学者所共学也
而其徒乃谓已独能之夷考其所为则又大不然不几
于假其名以济其伪者耶臣愿陛下明诏中外痛革此
卷二十一 第 4b 页 WYG0353-0549b.png
习每于听纳除授之间考察其人摈斥勿用以示好恶
之所在庶几多士靡然向风言行表里一出于正无或
肆为诡异以干治体实宗杜无疆之福盖指熹也帝从
之由是道学之名贻祸于世后直学士院尤袤以程氏
之学为贾所攻言于帝曰道学者尧舜所以帝禹汤文
武所以王周公孔孟所以设教近立此名诋訾士君子
故临财不苟得所谓廉介安贫守道所谓恬退择言顾
行所谓践履行已有耻所谓名节皆目之为道学此名
卷二十一 第 5a 页 WYG0353-0549c.png
一立贤人君子欲自见于世一举足且入其中俱无所
免此岂盛世所宜有愿循名责实听言观行人情庶不
怀于疑似帝曰道学岂不美之名正恐假托为奸真伪
相乱尔
十五年六月除朱熹为兵部郎官先是熹以周必大荐
为江西提刑入奏事或要于路曰正心诚意之论上所
厌闻慎勿复言熹曰吾平生所学惟此四字岂可隐默
以欺吾君乎及入对上迎谓之曰久不见卿卿亦老矣
卷二十一 第 5b 页 WYG0353-0549d.png
浙东之事朕自知之今当处卿以清要不复以州县烦
卿奖谕甚渥遂除兵部郎官熹以足疾乞祠兵部侍郎
林栗与熹论易西铭不合遂论熹本无学术徒窃张载
程颐之绪馀为浮诞宗主谓之道学妄自推尊所至辄
携门生数十人习为春秋战国之态妄希孔孟历聘之
风绳以治世之法则乱人之首也今采其虚名俾之入
奏将置朝列以次收用而熹闻命之初迁延道途邀索
高价门徒迭为游说政府许以风闻然后入门既经陛
卷二十一 第 6a 页 WYG0353-0550a.png
对得旨除郎而辄怀不满傲睨累日不肯供职是岂程
颐张载之学教之然也望将熹停罢以为事君无礼者
之戒帝谓栗言过当而大臣畏栗之强莫敢深论乃命
熹依旧江西提刑周必大言熹上殿之日足疾未瘳勉
强登对帝曰朕亦见其跛曳太当博士叶适上疏曰考
栗劾熹之辞始末参验无一实者特发其私意而遂忘
其欺耳至于其中谓之道学一语利害所系不独于熹
盖自昔小人残害忠良率有指名或以为好名或以为
卷二十一 第 6b 页 WYG0353-0550b.png
立异或以为植党近又创为道学之目郑丙倡之陈贾
和之居要津者密相付授见士大夫有稍慕洁修者辄
以道学之名归之以为善为玷缺以好学为已愆相与
指目使不得进于是贤士惴慄中材解体销声灭影秽
德垢行以避此名往日王淮表里台諌阴废正人盖用
此术栗为侍从无以达陛下之德意志虑而更袭用郑
丙陈贾密相付授之说以道学为大罪文致语言逐去
一熹固未甚害第恐自此游词无实谗言横生良善受
卷二十一 第 7a 页 WYG0353-0550c.png
祸何所不有伏望陛下正纪纲之所在绝欺罔于既形
摧折暴横以扶善类奋发刚断以慰公言疏入不报诏
熹仍赴江西熹力辞不赴
光宗绍熙元年二月殿中侍御史刘光祖入对言近世
是非不明则邪正互攻公论不立则私情交起此固道
之消长时之否泰而实国家之祸福社稷之存亡系焉
甚可畏也本朝士大夫学术最为近古初非有强国之
术而国势尊安根本深厚咸平景德之间道臻皇极治
卷二十一 第 7b 页 WYG0353-0550d.png
保太和至于庆历嘉祐盛矣不幸而坏于熙丰之邪说
疏弃正士招徕小人幸而元祐君子起而救之末流大
分事故反覆绍圣元符之际群凶得志绝灭纲常其论
既胜其势既成崇观而下尚复何言臣始至时闻有讥
贬道学之说而实未睹朋党之分中更外艰去国六载
已忧两议之各甚而恐一旦之交攻也逮臣复来其事
果见因恶道学乃生朋党因生朋党乃罪忠谏夫以忠
谏为罪其去绍圣几何陛下即位之初凡所进退率用
卷二十一 第 8a 页 WYG0353-0551a.png
人言初无好恶之私岂以偏党为主而一岁之内斥逐
纷纷往往纳忠之言谓为沽名之举事势至此循默乃
宜循默成风国家安赖臣欲息将来之祸故不惮反覆
以陈伏冀圣心豁然永为皇极之主使是非由此而定
邪正由此而别公论由此而明私意由此而熄道学之
讥由此而消朋党之迹由此而泯则生灵之幸社稷之
福也不然相激相胜展转反覆为祸无穷臣实未知税
驾之所帝下其章读者至于流涕
卷二十一 第 8b 页 WYG0353-0551b.png
宁宗庆元元年六月右正言刘德秀请考核道学真伪
从之先是上在嘉府黄裳为嘉王府翊善光宗谕之曰
嘉王进学皆卿之功裳谢曰若欲进德修业追迹古先
王则须寻天下第一等人物光宗问为谁裳以朱熹对
直讲彭龟年因讲鲁庄公不能制其母云母不可制当
制其侍御仆从上问此谁之说对曰朱熹说也自后每
讲必问熹说如何及上即位宰相赵汝愚首荐熹遂自
潭州召为焕章阁待制兼侍讲熹在道闻近习已有用
卷二十一 第 9a 页 WYG0353-0551c.png
事者即具奏言幸门一开其弊将不可复塞及至每进
讲务积诚意以感动上心上亦稍稍嘉纳焉熹复奏疏
极言陛下即位未能旬月而进退宰臣移易台諌皆出
陛下之独断中外咸谓左右或窃其柄臣恐主威下移
求治反乱矣时韩侂胄方用事熹意盖指侂胄也侂胄
由此大恨使优人峨冠阔袖象大儒戏于上前因乘间
言熹迂阔不可用遂出内批罢熹经筵除宫观熹去侂
胄益无忌惮矣其党复为言凡相与异者皆道学之人
卷二十一 第 9b 页 WYG0353-0551d.png
也阴疏姓名授之俾以次斥逐或又为言以道学目之
则有何罪当名曰伪学由是有伪学之目善类皆不自
安至是德秀上言曰邪正之辨无过于真与伪而已彼
口道先王之言而行如市人所不为在兴王之所必斥
也昔孝宗锐意恢复首务核实凡言行相违者未尝不
深知其奸臣愿陛下以孝宗为法考核真伪以辨邪正
诏下其章于是博士孙元卿袁燮国子正陈武皆罢司
业汪逵入劄子辩之德秀以逵为狂言亦被斥 秋七
卷二十一 第 10a 页 WYG0353-0552a.png
月御史中丞何澹上疏言绍兴间諌臣陈公辅尝言程
颐王安石之学皆有尚同之弊高宗皇帝亲洒宸翰有
曰学者当以孔孟为师臣愿陛下以高宗之言风励天
下使天下皆师孔孟有志于学者不必自相标榜使众
人得而指目亦不必以同门之故更相庇护是者从其
为是非者从其为非朝廷亦惟是之从惟善之取而无
彼此异同之别听言而观行因名而察实录其真而去
其伪则人知勉励无敢饰诈以求售士风纯而国是定
卷二十一 第 10b 页 WYG0353-0552b.png
将必由此上是之诏榜于朝堂既而吏部郎官糜师旦
复请考核真伪被迁左司员外郎又有张贵模者指论
太极图亦被赏擢何澹复上疏言在朝之臣大臣既熟
知其邪迹然亦不敢白发以招报复之祸望明诏大臣
去其所当去者
二年二月以端明殿学士叶翥知贡举翥与刘德秀奏
言伪学之魁以匹夫窃人主之柄鼓动天下故文风未
能丕变乞将语录之类尽行除毁故是科取士稍涉义
卷二十一 第 11a 页 WYG0353-0552c.png
理者悉皆黜落六经语孟中庸大学之书为世大禁淮
西总领张釜上言迩者伪学盛行赖陛下圣明斥罢天
下皆洗心涤虑不敢为前日之习愿明诏在位之臣上
下坚守勿变毋使伪言伪行乘间而入以坏既定之规
模乃除釜尚书左司郎官 八月申严道学之禁时中
书舍人汪义端引唐李林甫故事以伪学之党皆名士
欲尽除之帝颇知其非乃诏台諌给舍论奏不必更及
旧事务在平正以副朕建中之意诏下韩侂胄及其党
卷二十一 第 11b 页 WYG0353-0552d.png
皆怒刘德秀遂与御史张伯垓姚愈等上疏言自今旧
奸宿恶或滋长不悛臣等不言恐误陛下之用人且俟
其败坏国事如前日而后言则徒有噬脐之悔愿下此
章播告中外令旧奸知朝廷纪纲尚在不致放肆从之
自是侂胄与其党攻治之志愈急矣太常少卿胡纮上
言比年以来伪学猖獗图为不轨动摇上皇诋诬圣德
几至大乱赖二三大臣台諌出死力而排之故元恶殒
命群邪屏迹自御笔有救偏建中之说或者误认天意
卷二十一 第 12a 页 WYG0353-0553a.png
急于奉承倡为调停之议取前日伪学之奸党次第用
之以冀幸其他日不相报复往者建中靖国之事可以
为戒遂诏伪学之党宰执权住进拟大理司直邵袖然
言三十年来伪学显行场屋之权尽归其党乞诏大臣
审察其所学诏伪学之党勿除在内差遣已而言者又
论伪学之祸乞鉴元祐调停之说杜其根原遂有诏监
司帅守荐举改官并于奏牍前声说非伪学之人会乡
试漕司前期取家状必令书以不是伪学字抚州推官
卷二十一 第 12b 页 WYG0353-0553b.png
柴中行独申漕司云自幼习易读程氏易传未委是与
不是伪学如以为伪不愿考校士论壮之 十二月削
秘阁修撰朱熹官熹家居自以蒙累朝知遇之恩且尚
带从臣职名义不容默乃草封事数万言陈奸邪蔽主
之祸子弟诸生更进迭諌以为必且贾祸熹不听蔡元
定请以蓍决之遇遁之同人熹默然取藁焚之遂六奏
力辞职名诏仍充秘阁修撰时台諌皆韩侂胄所引汹
汹争欲以熹为奇货然无敢先发者胡纮未达时尝谒
卷二十一 第 13a 页 WYG0353-0553c.png
熹于建安熹待学子惟脱粟饭遇纮不能异也纮不悦
语人曰此非人情只鸡斗酒山中未为乏也及是为监
察御史乃锐然以击熹自任物色无所得经年酝酿章
疏乃成会改太常少卿不果有沈继祖者为小官时尝
采摭熹语孟之语以自售至是以追论程颐得为御史
纮以疏草授之继祖谓可立致富贵遂论熹剽窃张载
程颐之绪馀寓以吃菜事魔之妖术簧鼓后进张浮驾
诞私立品题收召四方无行义之徒以益其党伍潜形
卷二十一 第 13b 页 WYG0353-0553d.png
匿迹如鬼如魅乞加少正卯之诛以为欺君罔世污行
盗名者之戒其徒蔡元定佐熹为妖乞编管别州诏熹
落职罢祠窜元定于道州已而选人余哲上书乞斩熹
以绝伪学谢深甫抵其书子地获免
三年十一月知绵州王沇上疏乞置伪学之籍仍自今
曾受伪学举荐关升及刑法廉吏自代之人并令省部
籍记姓名与閒慢差遣从之于是伪学逆党得罪著籍
者宰执则有赵汝愚留正周必大王蔺等四人待制以
卷二十一 第 14a 页 WYG0353-0554a.png
上则有朱熹徐谊彭龟年陈傅良薛叔似章颖郑湜楼
钥林大中黄由黄黼何异孙逢吉等十三人馀官则有
刘光祖吕祖俭叶适杨芳项安世李𡌴沈有开曾三聘
游仲鸿吴猎李祥杨简赵汝谠赵汝谈陈岘范仲黼汪
逵孙元卿袁燮陈武田澹黄度张体仁蔡幼学黄灏周
南吴柔胜王厚之孟浩赵巩白炎震等三十一人武臣
则有皇甫斌范仲壬张致远等三人士人则有杨宏中
周端朝张道林仲麟蒋傅徐范蔡元定吕祖泰等八人
卷二十一 第 14b 页 WYG0353-0554b.png
共五十九人
四年五月諌议大夫姚愈复上言近世行险徼幸之徒
倡为道学之名聋瞽愚俗权臣力主其说结为死党陛
下取其罪魁之显然者止从窜免馀悉不问所以存全
之意可谓至矣柰何习之深者怙恶不悛日怀怨望反
以元祐党籍自比臣愿特降明诏播告天下使中外晓
然知邪正之实庶奸伪之徒不至假借疑似以盗名欺
世帝从之为下诏戒饬
卷二十一 第 15a 页 WYG0353-0554c.png
六年三月朱熹卒将葬右正言施康年言四方伪徒聚
于信上欲送伪师之葬会聚之间非妄谈时人短长则
谬议时政得失乞下守臣约束从之
嘉泰二年二月弛伪学党禁时韩侂胄已厌前事张孝
伯谓之曰不弛党禁恐后不免报复之祸侂胄然之故
有此令
嘉定四年十二月著作郎李道传上奏言孔孟既没正
学不明汉唐非无儒者然于圣门大学之道或语之而
卷二十一 第 15b 页 WYG0353-0554d.png
未近或近之而未真理未能尽穷义未能尽精施之于
事未能尽得其当故千数百年之间虽有随时以就功
名之臣不过极其天资力分之所止而已治不如古职
此之由至于本朝河洛之间大儒并出于是孔孟之学
复明于世用虽未究功则已多近世儒者又得其说而
推明之择益精语益详凡学者修已接物事君临民之
道本末精粗殆无馀蕴诚使此学益行则人才众多朝
廷正而天下治矣往者权臣顾以此学为禁十数年间
卷二十一 第 16a 页 WYG0353-0555a.png
士气日衰士论日卑士风日坏识者忧之今其禁虽除
而独未尝明示天下以除之之说臣窃谓当世先务莫
要于此今有人焉入则顺于亲出则信于友上则不欺
其君下则不欺其民义不可进不肯苟进以易其终身
之操义不可生不忍苟生以害其本心之德诚得此等
人布满中外平居可任缓急可恃岂非陛下所愿哉如
此等人岂皆天资知而行之非学不可然则学术成人
才非今日最要之务乎臣愿陛下特出明诏崇尚此学
卷二十一 第 16b 页 WYG0353-0555b.png
指言前日所禁之误使天下晓然知圣意所在君臣上
下同此一心感应之机捷于影响此诏一下必有振厉
激昂以副陛下作成之意者臣闻学莫急于致知致知
莫大于读书书之当读者莫出于圣人之经经之当先
者莫要于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之篇故侍讲朱熹有论
语孟子集注大学中庸章句或问学者传之所谓择之
精而语之详者于是乎在臣愿陛下诏有司取是四书
颁之太学使诸生以次诵习俟其通贯浃洽然后次第
卷二十一 第 17a 页 WYG0353-0555c.png
以及诸经务求所以教育天下人才为国家用臣闻绍
兴中从臣胡安国尝欲有请于朝乞以邵雍程颢程颐
张载四人春秋从祀孔子之庙淳熙中学官魏掞之亦
言宜罢王安石父子勿祀而祀颢颐兄弟厥后虽诏罢
安石之子雱而他未及行儒者相与论说谓宜推而上
之以及二程之师周敦颐臣愿陛下诏有司考安国掞
之所尝言者议而行之上以彰圣朝崇儒正学之意下
以示学者所宗其所益甚大其所关甚重非特以补祀
卷二十一 第 17b 页 WYG0353-0555d.png
典之缺而已陛下不以臣言为迂诚能下除禁之诏颁
四者之书定诸儒之祀三事既行人心兴起当见天下
之才日盛一日天下之治岁加一岁其或不然臣请伏
妄言之罪会西府中有不喜道学者未及施行
九年春正月潼川府路提点刑狱魏了翁状奏臣窃见
故虞部郎中周惇颐尝为合州佥书判官州事不经其
手吏不敢决苟下之民不肯从蜀之贤人君子莫不喜
称之其流风所渐迄今未泯士竞讲学民知向风春秋
卷二十一 第 18a 页 WYG0353-0556a.png
奉尝有永勿替臣始到官尝遣吏即其祠而用币焉退
复惟念是特惇颐所以施诸一方见诸行事之一二耳
盖自周衰孔孟氏没更秦汉魏晋隋唐学者无所宗主
支离泮涣莫适其归醇质者滞于呫哔训诂俊爽者溺
于记览词章言理则清虚寂灭之归论事则功利智术
之尚诬民惑世至于沦浃肌髓不可救药惇颐独奋乎
百世之下穷探造化之赜建图著书阐幽抉秘即斯人
日用常行之际示学者穷理尽性之归使诵其遗言者
卷二十一 第 18b 页 WYG0353-0556b.png
始得以晓然于洙泗之正传而知世之所谓学非滞于
俗师则沦于异端盖有不足学者于是河南程颢程颐
亲得其传而圣学益以大振虽三人于时皆不及大用
而其嗣往圣开来哲发天理正人心使孔孟绝学独盛
于本朝而超出乎百代功用所系治理所关诚为不小
臣愚欲望圣慈先将惇颐特赐美谥其于表章风厉盖
非小补诏下太常定议
十三年追谥周惇颐曰元程颢曰纯程颐曰正从魏了
卷二十一 第 19a 页 WYG0353-0556c.png
翁任希夷之请也
理宗宝庆三年春正月诏曰朕观朱熹集注大学论语
孟子中庸发挥圣贤蕴奥有补治道朕方励志讲学缅
怀典刑深用叹慕可特赠熹太师追封信国公 三月
朱熹子工部侍郎朱在入对言人主学问之要帝曰先
卿中庸序言之甚详朕读之不释手恨不与之同时
绍定二年九月改封朱熹徽国公用邹兖例也
淳祐元年春正月甲辰诏曰朕惟孔子之道自孟轲后
卷二十一 第 19b 页 WYG0353-0556d.png
不得其传至我朝周惇颐张载程颢程颐真见实践深
探圣域千载绝学始有指归中兴以来又得朱熹精思
明辨折衷融会使大学论孟中庸之书本末洞彻孔子
之道益以大明于世朕每观五臣论著启沃良多今视
学有日其令学官列诸从祀以副朕崇奖儒先之意寻
以王安石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为
万世罪人岂宜从祀孔子其黜之 丙午封周惇颐为
汝南伯张载郿伯程颢河南伯程颐伊阳伯 戊申视
卷二十一 第 20a 页 WYG0353-0557a.png
太学谒孔子遂御崇化堂命祭酒曹觱讲礼记大学篇
诸生推恩锡帛有差制道统十三赞就赐国子监宣示
诸生复亲书朱熹白鹿洞学规赐焉 按宋世道学之
传自周惇颐始惇颐授之程颢及其弟颐而其学始盛
同时张载邵雍与颢兄弟实相师友虽立言各成一家
至泽于仁义道德不求同而自不能异程氏之门人则
谢良佐游酢杨时尹焞最著时传之罗从彦从彦传之
李侗朱熹受学于侗熹出而程氏所传之学始发明无
卷二十一 第 20b 页 WYG0353-0557b.png
遗蕴其与熹同时而志同道合者为张栻吕祖谦持论
异者为陆九龄兄弟今自惇颐而下略采师友渊源所
自以见一代道脉之大较云 周惇颐字茂叔道州营
道人自少信古好义以名节自砥砺奉已甚约饘粥或
不给而亦旷然不以为意黄庭坚称其人品甚高胸中
洒落如光风霁月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于徼福而
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㷀[婺-矛+牙]陋于希世而尚友千
古好读书雅意林壑不为人事窘束世故拘牵不由师
卷二十一 第 21a 页 WYG0353-0557c.png
传默契道体尝著太极图说明天理之根原究万物之
终始其说曰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
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
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
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
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
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
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
卷二十一 第 21b 页 WYG0353-0557d.png
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
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
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
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
至矣又著通书四十篇发明太极之蕴序者谓其言约
而道大文质而义精得孔孟之本原大有功于学者程
颢程颐受业每令寻孔颜乐处所乐何事颢尝曰自再
卷二十一 第 22a 页 WYG0353-0558a.png
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侯师圣
学于程颐未悟因见惇颐惇颐留与对榻夜谈越三日
乃还程颐惊异之曰非从周茂叔来耶其善开发人类
此学者称为濂溪先生 程颢字伯淳河南人颢资禀
既异而充养有道纯粹如精金温润如良玉宽而有制
和而不流胸怀洞然彻视无间极其德美非形容所可
及自十五六时闻周茂叔论道遂厌科举之学慨然有
求道之志未知其要泛滥于诸家出入于老释者几十
卷二十一 第 22b 页 WYG0353-0558b.png
年返求之六经而后得之知尽性至命必本于孝弟穷
神知化由通于礼乐辨异端似是之非开百代未明之
惑秦汉而下未有臻斯理也谓孟子没而圣学不传以
兴起斯文为己任其言曰道之不明异端害之也昔之
害近而易知今之害深而难见昔之惑人也乘其迷暗
今之入人也因其高明自谓之穷神知化而不足以开
物成务言为无不周遍实则外于伦理穷深极微而不
可以入尧舜之道天下之学非浅陋固滞则必入于此
卷二十一 第 23a 页 WYG0353-0558c.png
是皆正路之蓁芜圣门之蔽塞辟之而后可以入道其
卒也文彦博题其墓曰明道先生弟颐序之曰周公没
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道不传道不行百世无
善治学不传千载无真儒无善治士犹得以明夫善治
之道以淑诸人以传诸后无真儒则天下贸贸焉莫知
所之人欲肆而天理灭矣先生生乎千百年之后得不
传之道于遗经以兴起斯文为己任辨异端辟邪说使
圣人之道焕然复明于世盖自孟子之后一人而已然
卷二十一 第 23b 页 WYG0353-0558d.png
学者于道不知所向则孰知斯人之为功不知所至则
孰知斯名之称情也哉 程颐字正叔自幼非礼不动
其为学之要曰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尝作颜子
好学论曰圣人之门其徒三千独称颜子为好学夫诗
书六艺七十子非不习而通也然则颜子所好者何学
也学以至圣人之道也圣人可学而至欤曰然学之道
如何曰天地储精得五行之秀者为人其本也贞而静
其未发也五性具焉曰仁义礼智信形既生矣外物触
卷二十一 第 24a 页 WYG0353-0559a.png
其形而动于中矣其中动而七情出焉曰喜怒哀乐爱
恶欲情既炽而益荡其性凿矣是故觉者约其情使合
于中正其心养其性故曰性其情愚者则不知制之纵
其情而至于邪僻牿其性而亡之故曰情其性凡学之
道正其心养其性而已中正而诚则圣矣君子之学必
先明诸心知所养然后力行以求其至所谓自明而诚
也故学必尽其心尽其心则知其性知其性反而诚之
圣人也故洪范曰思曰睿睿作圣诚之之道在乎信道
卷二十一 第 24b 页 WYG0353-0559b.png
笃信道笃则行之果行之果则守之固仁义忠信不离
于心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出处语默必于是久而
弗失则居之安动容周旋中礼而邪僻之心无自生矣
故颜子所事则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
勿动仲尼称之则曰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勿失之矣
又曰不迁怒不贰过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
也此其好之之笃学之之道也视听言动皆礼矣所异
于圣人者盖圣人则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从容中道颜
卷二十一 第 25a 页 WYG0353-0559c.png
子则必思而后得必勉而后中故曰颜子之与圣人相
去一息孟子曰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
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颜子之德可谓充实而有光辉
矣所未至者守之也非化之也以其好学之心假之以
年则不日而化矣故仲尼曰不幸短命死矣盖伤其不
得至于圣人也所谓化之者入于神而自然不思而得
不勉而中之谓也孔子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是
也或曰圣人生而知者也今谓可学而至岂有稽乎曰
卷二十一 第 25b 页 WYG0353-0559d.png
然孟子曰尧舜性之也汤武反之也性之者生而知之
者也反之者学而知之者也后人不达以为圣本生知
非学可至而为学之道遂失不求诸已而求诸外以慱
闻强记巧文丽词为工荣华其言鲜有至于道者则今
之学与颜子所好异矣颐所著惟易传为成书尹焞谓
颐践履皆易作传只是因而写成其自序曰易变易也
随时变易以从道也其为书也广大悉备将以顺性命
之理通幽明之故尽事物之情而示开物成务之道也
卷二十一 第 26a 页 WYG0353-0560a.png
圣人之忧患后世可谓至矣去古虽远遗经尚存然而
前儒失意以传言后学诵言而忘味自秦而下盖无传
矣予生千馀载之后悼斯文之堙晦将俾后人沿流而
求源此传所以作也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
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吉凶消长之理进退存亡之道备于辞推词考卦可以
知变象与占在其中矣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
则观其变而玩其占得于辞不达其意者有矣未有不
卷二十一 第 26b 页 WYG0353-0560b.png
得于辞而能通其意者也至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体
用一原显微无间观会通以行其典礼则辞无所不备
故善学者求言必自近易于近者非知言者也予所传
者辞也由辞以得意则在乎人焉游酢杨时从颐学一
日颐坐而瞑目久之觉曰二子犹在此乎日暮矣姑就
舍二子出门外雪深尺馀其师道尊严如此 张载字
子厚凤翔人少孤无所不学喜谈兵当康定用兵时慨
然以功名自许上书谒范仲淹仲淹一见知其远器欲
卷二十一 第 27a 页 WYG0353-0560c.png
成就之告之曰儒者自有名教何事于兵因劝读中庸
载读其书虽爱之犹以为未足也又访之释老之书反
求之六经嘉祐初见二程于京师共语道学涣然自信
曰吾道自足何事旁求乃尽弃异学淳如也熙宁中被
召以事辞归筑室南山下弊衣蔬食专精治学以知人
而不知天求为贤人而不求为圣人自秦汉以来学者
之大弊也故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
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其志道精思未始
卷二十一 第 27b 页 WYG0353-0560d.png
须臾息也尝以定性之学问于程颢颢答书曰承谕定
性未能不动犹累于外物所谓定者动亦定静亦定无
将迎无内外苟以外物为外牵已而从之是以已性为
有内外也且以性为随物于外则当其在外时何者为
在内是有意于绝外诱而不知性之无内外也既以内
外为二本则又乌可遽语定哉夫天地之常以其心普
万物而无心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事而无情故君子
之学莫若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易曰贞吉悔亡憧
卷二十一 第 28a 页 WYG0353-0561a.png
憧往来朋从尔思苟规规于外诱之除将见灭于东而
生于西也非惟日之不足顾其端无穷不可得而除也
人之情各有所蔽故不能适道大率患在于自私而用
智自私则不能以有为为应迹用智则不能以明觉为
自然今以恶外物之心而求照无物之地是反鉴而索
照也易曰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孟氏亦
曰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与其非外而是内不若内外
之两忘也两忘则澄然无事矣无事则定定则明明则
卷二十一 第 28b 页 WYG0353-0561b.png
尚何应物之为累哉圣人之喜以物之当喜圣人之怒
以物之当怒是圣人之喜怒不系于心而系于物也是
则圣人岂不应于物哉乌得以从外者为非而更求在
内者为是也今以自私用智之喜怒而视圣人喜怒之
正为如何哉夫人之情易发而难制者惟怒为甚第能
于怒时遽忘其怒而观理之是非亦可见外诱之不足
恶而于道亦思过半矣载得之大悦载所著有西铭正
蒙而西铭最为一时儒者所服其言曰乾称父坤称母
卷二十一 第 29a 页 WYG0353-0561c.png
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
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
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
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茕独鳏寡
吾兄弟颠连而无告者也于时保之子之翼也乐且不
忧纯乎孝者也违曰悖德害仁曰贼济恶者不才其践
形惟肖者也知化则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不愧
屋漏为无忝存心养性为匪懈恶旨酒崇伯子之顾养
卷二十一 第 29b 页 WYG0353-0561d.png
育英才颖封人之锡类不弛劳而底豫舜其功也无所
逃而待烹申生其恭也体其受而归全者参乎勇于从
而顺令者伯奇也富贵福泽将以厚吾之生也贫贱忧
戚庸玉汝于成也存吾顺事没吾宁也杨时尝问程颐
曰西铭言体而不及用恐其流遂至于兼爱颐答曰西
铭推理以存义广前圣所未发与性善养气之论同功
岂墨氏之比哉西铭明理一而分殊墨氏则二本而无
分二本之弊私间而失仁无分之弊兼爱而无义分立
卷二十一 第 30a 页 WYG0353-0562a.png
而推理一以止私胜之流仁之方也无别而迷兼爱以
至无父之极义之贼也子比而同之过矣且欲使人推
而行之本为用也反谓不及不亦异乎 邵雍字尧夫
范阳人少笃学坚苦刻厉冬不炉夏不扇卧不就枕席
者数年尝以为学者之患在于好恶先成乎心而挟其
私智以求于道则蔽于所好而不得其真故其求之至
于四方万里之远天地阴阳屈伸消长之变无所不通
而必折衷于圣人虽深于象数先见默识未尝以自名
卷二十一 第 30b 页 WYG0353-0562b.png
也其学纯一而不杂居之而安行之而成平易浑大不
见圭角其自得深矣程颢初侍其父识雍论议终日退
而叹曰尧夫内圣外王之学也雍自著无名公传曰无
名公生于冀方老于豫方年十岁求学于里人遂尽里
人之情已之滓十去其二三矣年二十求学于乡人遂
尽乡人之情已之滓十去其三四矣年三十求学于国
人遂尽国人之情已之滓卞去其五六矣年四十求学
于古今遂尽古今之情已之滓十去其八九矣五十求
卷二十一 第 31a 页 WYG0353-0562c.png
学于天地遂尽天地之情欲求已之滓无得而去矣始
则里人疑其僻问于乡人曰斯人善与人群安得谓之
僻既而乡人疑其泛问于国人曰斯人不妄与人交安
得谓之泛既而国人疑其陋问于四方之人曰斯人不
器安得谓之陋既而四方之人又疑之质之于古今之
人终始无可与同者又考之于天地天地不对当是时
也四方之人迷乱不复得知因号为无名公无名者不
可得而名也凡物有形则可器可器斯可名然则斯人
卷二十一 第 31b 页 WYG0353-0562d.png
无体乎曰有体有体而无迹者也斯人无用乎曰有用
有用而无心者也夫有迹有心者斯可得而知也无迹
无心者虽鬼神亦不可得而知不可得而名而况于人
乎故其诗曰思虑未起鬼神莫知不由乎我更由乎谁
能造万物者天地也能造天地者太极也太极者其可
得而知乎故强名之曰太极太极者其无名之谓乎
谢良佐字显道上蔡人初见程颢受学甚笃后又事程
颐颐尝指良佐谓朱公掞曰此人为切问近思之学或
卷二十一 第 32a 页 WYG0353-0563a.png
问良佐太虚无尽心有止安得合一曰心有止只为用
若不用则何止问子莫不用否曰是圣人便不用当初
曾发此语被伊川一语坏却二十年曾往见伊川伊川
曰近日事如何对曰天下何思何虑伊川曰是则是有
此理发得太早冉问当初发此语时如何曰见得是事
经时无他念接物亦应得去问如此却何故被一语转
却曰当了须有不透处当初若不得他一语救拔便入
禅家去矣伊川直是善锻鍊人既说又却道恰好着工
卷二十一 第 32b 页 WYG0353-0563b.png
夫也 游酢字定夫建阳人初以文学知名于时程颐
一见谓其资可适道时程颢知扶沟县兄弟方以倡明
道学为己任设庠序聚邑人子弟教之召酢职学事酢
欣然往从之得其微言于是尽弃其学学焉吕居仁曰
定夫后更学禅居仁尝以书问之答曰佛书所说世儒
亦未深考往年尝见伊川云吾之所攻者迹也然迹安
从出哉要之此事须亲至此地方能辨其同异不然难
以口舌争也 尹焞字彦明洛阳人从程颐学颐教人
卷二十一 第 33a 页 WYG0353-0563c.png
专以敬以直内为本焞独能力行之尝言伊川教人只
是专令用敬以直内若用此理则百事不敢轻为不敢
妄作不愧屋漏矣习之既久自然有所得也往年先生
自涪陵归日往见之一日读易至敬以直内处因问不
习无不利时则更无堵当更无计较也耶先生深以为
然且曰不易见得如此且更涵养不可轻说 杨时字
中立将乐人初举进士得官闻二程之学即往从之程
颢见时甚喜每言曰杨君最会得容易及归送之出门
卷二十一 第 33b 页 WYG0353-0563d.png
谓坐客曰吾道南矣时归閒居累年沈浸经书推广师
说穷探力索务极其趣涵畜广大而不敢轻自肆也学
者称为龟山先生 罗从彦字仲素南剑人初为博罗
主簿闻杨时得程氏之学慨然慕之及时为萧山令从
彦徒步往学见时三日即惊汗浃背曰不至是几虚过
一生矣既卒业归筑室山中绝意仕进学者称为豫章
先生从彦尝与人论士行曰周孔之心使人明道学果
能明道则周孔之心深自得之三代人才得周孔之心
卷二十一 第 34a 页 WYG0353-0564a.png
而明道者多故视死生去就如寒暑昼夜之移而忠义
行之者易至汉唐徒以经术古文相尚而失周孔之心
明道者寡故视死生去就如万钧九鼎之重而忠义行
之者难又曰士之立朝要以正直忠厚为本正直则朝
廷无过失忠厚则天下无嗟怨其议论醇正类此 李
侗字愿中剑浦人初受学于罗从彦从彦令于静中看
喜怒哀乐未发前气象而求所谓中者久之于天下之
理该摄洞贯以次融释各有条序退居山中谢绝世故
卷二十一 第 34b 页 WYG0353-0564b.png
凡四十年其接后学答问不倦尝云学之道不在多言
但默坐澄心体认天理自见学者称为延平先生 朱
熹字元晦新安人父松与籍溪胡宪白水刘勉之屏山
刘子翚三人者善松疾革命熹父事此三人且禀学焉
子翚尝告熹曰吾于易得入德之门所谓不远复者吾
三字符也既而熹复受学于李侗侗亦父友也熹言自
见李先生为学始就平实乃知向者从事释老之说皆
非侗与人书曰元晦初从谦开善处下工夫来故皆就
卷二十一 第 35a 页 WYG0353-0564c.png
里面体认今既论难见儒者路脉极能指其差误之处
自见罗先生来未有如此者且别无他事一味潜心于
此初讲学时颇为道理所缚今渐能融释于日用处一
意下工夫若于此渐熟则体用合矣此道理全在日用
处熟若静处有而动处无即非矣熹生平于书无所不
读于义理无所不究极而其纲领枢要则在中庸未发
一语先后与张栻论之最详其言曰人之一身知觉运
用莫非心之所为则心者固所以主于身而无动静语
卷二十一 第 35b 页 WYG0353-0564d.png
默之间者也然方其静也事物未至思虑未萌而一性
浑然道理全具其所谓中是乃心之所以为体而寂然
不动者也及其动也事物交至思虑萌焉则七情迭用
各有攸主其所谓和是乃心之所以为用感而遂通者
也然性之静也而不能不动情之动也而必有节焉是
则心之所以寂然感通周流贯彻而体用未始相离者
也然人有是心而或不仁则无以著此心之妙人虽欲
仁而或不敬则无以致求仁之功盖心主乎一身而无
卷二十一 第 36a 页 WYG0353-0565a.png
动静语默之间是以君子之于敬亦无动静语默而不
用其力焉未发之前是敬也固已主乎存养之实已发
之际是敬也又常行于省察之间方其存也思虑未萌
而知觉不昧是则静中之动复之所以见天地之心也
及其发也事物纷纠而品节不差是则动中之静艮之
所以不获其身不见其人也有以主乎静中之动是以
寂而未尝不感有以察乎动中之静是以感而未尝不
寂寂而常感感而常寂此心之所以周流贯彻而无一
卷二十一 第 36b 页 WYG0353-0565b.png
息之不仁也然则君子之所以致中和而天地位万物
育者在此而已盖主于身而无动静语默之间者心也
仁则心之道而敬则心之真也此彻上彻下之道圣贤之
本统明乎此则性情之中中和之妙可一言而尽矣熹
门人黄干状熹行曰道之正统待人而后传自周以来
任传道之责得统之正者不过数人而能使斯道章章
较著者一二人而止耳由孔子而后曾子子思继其微
至孟子而始著由孟子而后周程张子继其绝至先生
卷二十一 第 37a 页 WYG0353-0565c.png
而始著盖千有馀年之间孔孟之徒所以推明是道者
既已煨烬残阙离析穿凿蠹坏之后扶持植立厥功伟
然未及百年舛驳尤甚先生出而自周以来圣贤相传
之道一旦豁然如日中天昭晰呈露起斯文于将坠觉
来裔于无穷虽与天壤俱敝可也 张栻字敬夫广汉
人栻颖悟夙成父浚爱之自幼学所教莫非仁义忠孝
之实长从胡宏仁仲问程氏学宏一见知其大器即以
孔门论仁亲切之旨告之栻退而思若有得焉以书质
卷二十一 第 37b 页 WYG0353-0565d.png
之宏宏喜曰圣门有人矣栻益自奋励以古圣贤自期
作希颜录一篇蚤夜观省以自警策为人表里洞然勇
于从义无毫发滞吝朱熹每言己之学乃铢积寸累而
成如敬夫则大本卓然先有见者也栻尝有言曰学莫
先于义利之辨义者本心之所当为而不能自己非有
所为而为之者也一有所为而为则皆人欲非天理矣
学者称为南轩先生 吕祖谦字伯恭婺州人其学本
之家庭有中原文献之传长从汪应辰林之奇胡宪游
卷二十一 第 38a 页 WYG0353-0566a.png
而友张栻朱熹学以关洛为宗旁稽载籍心平气和不
立崖异少卞急一日诵孔子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之言
忽觉平时忿懥涣然冰释朱熹尝言学如伯恭方是能
变化气质其所讲画将以开物成务既卧病而任重道
远之志不衰居家之政皆可以为后世法祖谦尝与朱
熹书曰学者须是专心致志绝利之原凝聚停畜方始
收拾得上又与张栻书曰从前病痛良以嗜欲粗薄故
却欠克治经历之功思虑稍少故却欠操存澄定之力
卷二十一 第 38b 页 WYG0353-0566b.png
积畜未厚而发用太遽涵泳不足而谈说有馀其自克
治如此学者称为东莱先生 陆九渊字子静金溪人
少有异禀三四岁时侍父贺行遇事物必致问一日忽
问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遂深思至忘寝食尝读
书至宇宙二字忽大省曰宇宙内事即已分内事已分
内事即宇宙内事又曰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千万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千万世之
后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东海有圣人出焉同
卷二十一 第 39a 页 WYG0353-0566c.png
此心同此理也西南北海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
也初九渊之兄九韶尝有书与朱熹论太极图说非正
曲加扶掖终为病根意谓不当于太极上更加无极二
字熹答云不言无极则太极同于一物而不足以为万
化根本不言太极则无极沦于空寂而不能为万化根
本又曰无极只是无形太极只是有理九韶不以为然
诋濂溪不已九渊乃复与熹书为申其辨略曰易之大
传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又曰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阴一
卷二十一 第 39b 页 WYG0353-0566d.png
阳已是形而上者况太极乎极者中也言无极则是名
无中也岂宜以无极字加太极之上无极二字出于老
子圣人之书无有也熹答曰大传既曰形而上者谓之
道矣而又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此岂真以阴阳为形而
上者哉正所以见一阴一阳虽属形气然其所以一阴
而一阳者是乃道体之所为也故谓道体之至极则谓
之太极谓太极之流行则谓之道虽名二物实无两体
周子所以谓之无极者正以其无方所无形状以为在
卷二十一 第 40a 页 WYG0353-0567a.png
无物之前而未尝不立于有物之后以为在阴阳之外
而未尝不行乎阴阳之中以为通贯全体无乎不在则
又初无声臭影响之可言也今乃深诋无极之不然则
是直以太极为有形状有方所矣直以阴阳为形而上
者则又昧于道器之分矣又于形而上者之上复有况
太极乎之语则是又以道上别有一物为太极矣如老
子复归于无极乃无穷之义非若周子所言之意也九
渊终不以熹言为是冉书辨之词加愤厉熹答以为凡
卷二十一 第 40b 页 WYG0353-0567b.png
辨论亦须平心和气反覆精详务求实是乃有归着如
不能然但于匆遽急迫之中肆支蔓躁率之词以逞其
忿怼不平之气则岂有君子长者之意乎如曰未然我
日斯迈而月斯征各尊所闻各行所知无复可望于必
同也熹又尝言子静兄弟气象甚好其病却是尽废讲
学而专务践履却于践履之中要人提撕省察悟得本
心此为病之大者要其操持谨质表里不二实有以过
人者惜乎其自信太过规模窄狭不复取人之善将流
卷二十一 第 41a 页 WYG0353-0567c.png
于异学而不自知耳 蔡元定字季通建阳人生而颖
悟父发博览群书以程氏语录邵氏经世张氏正蒙授
元定曰此孔孟正脉也元定涵泳其义既长辨析益精
登西山绝顶于书无所不读于事无所不究义理洞见
大原图书礼乐制度无不精妙著洪范解大衍详说律
吕新书行于世其论经世书曰元会运世之数大而不
可见分釐丝毫之数小而不可察所可得而数者即岁
月日辰而知之也一世有三十岁一月有三十日故岁
卷二十一 第 41b 页 WYG0353-0567d.png
与日之数三十一岁有十二月一日有十二辰故日与
辰之数十二自岁月日辰之数推而上之得元会运世
之数推而下之得分釐丝毫之数三十与十二反覆相
乘为三百六十故元会运世岁月日辰八者之数皆三
百六十以三百六十乘三百六十为十二万九千六百
故元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会有十二万九千六百月
运有十二万九千六百日世有十二万九千六百辰岁
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分月有十二万九千六百釐日有
卷二十一 第 42a 页 WYG0353-0568a.png
十二万九千六百毫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丝皆天地
之自然非假智营力索而天地之运日月之行气朔之
盈虚五星之伏见朓朒屈伸交食浅深之数莫不由此
由汉以来以历数名家者惟太初大衍耳太初以四千
六百六十七岁为元以八十一为分大衍之历乃以一
百六十三亿七千四百五十九万五千二百为元三千
四十为分皆附会牵合以此求天地之数安得无差乎
其窜道州也郡县逮捕甚急元定色不为动与季子沉
卷二十一 第 42b 页 WYG0353-0568b.png
徒步就道熹与从游者百馀人饯别萧寺中坐客兴叹
有泣下者熹微视元定不异平时因喟然曰友朋相爱
之情季通不挫之志可谓两得之矣众谓宜缓行元定
曰获罪于天天可逆乎杖屦同其子沉行三千里脚为
流血无几微见于言面至舂陵远近来学者日众州士
莫不趋席下以听讲说爱元定者谓宜谢生徒元定曰
彼以学来何忍拒之若有祸患亦非闭门塞窦所能避
也贻书训诸子曰独行勿愧影独寝不愧衾勿以吾得
卷二十一 第 43a 页 WYG0353-0568c.png
罪故遂懈其志在道逾年卒
 
 
 
 
 
 
 
卷二十一 第 43b 页 WYG0353-0568d.png
 
 
 
 
 
 
 
 宋史纪事本末卷二十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