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第 1a 页 WYG0460-000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七
闽中理学渊源考 传记类三(总录之属/)
提要
(臣/)等谨案闽中理学渊源考九十二卷
国朝李清馥撰清馥字根侯安溪人大学士光
地之孙以光地废授兵部员外郎官至广平
府知府是编本曰闽中师友渊源考故序文
凡例尚称旧名此本题理学渊源考盖后来
闽中理学渊源考 传记类三(总录之属/)
提要
(臣/)等谨案闽中理学渊源考九十二卷
国朝李清馥撰清馥字根侯安溪人大学士光
地之孙以光地废授兵部员外郎官至广平
府知府是编本曰闽中师友渊源考故序文
凡例尚称旧名此本题理学渊源考盖后来
提要 第 1b 页 WYG0460-0001b.png
所改序称乾隆己巳而每篇小序所题年月
多在己巳之后盖序作于草创之时成编以
后复有所增入也宋儒讲学盛于二程其门
人游杨吕谢号为高足而杨时一派由李侗
而及朱子转辗授受多在闽中故清馥所述
断自杨时而分别支流下迄明末凡其派傅
几人某人又分为某𣲖四五百年之中寻端
竟委若昭穆谱牒秩然有序其中家学相承
多在己巳之后盖序作于草创之时成编以
后复有所增入也宋儒讲学盛于二程其门
人游杨吕谢号为高足而杨时一派由李侗
而及朱子转辗授受多在闽中故清馥所述
断自杨时而分别支流下迄明末凡其派傅
几人某人又分为某𣲖四五百年之中寻端
竟委若昭穆谱牒秩然有序其中家学相承
提要 第 2a 页 WYG0460-0002a.png
以及友而不师者亦皆并列以明其学所自
来其例每人各为小传传之末各注所据之
书并以语录文集有关论学之语摘录于后
考据颇为详核其例于败名堕节贻玷门墙
者则削除不载间有纯驳互见者则弃短录
长如廖刚传中删其初附和议一事胡宏传
中但叙不持生母服为右正言章厦所劾而
不详载其由盖为贤者讳古义则然不尽出
来其例每人各为小传传之末各注所据之
书并以语录文集有关论学之语摘录于后
考据颇为详核其例于败名堕节贻玷门墙
者则削除不载间有纯驳互见者则弃短录
长如廖刚传中删其初附和议一事胡宏传
中但叙不持生母服为右正言章厦所劾而
不详载其由盖为贤者讳古义则然不尽出
提要 第 2b 页 WYG0460-0002b.png
乡曲之私也清馥父钟伦早夭清馥幼侍其
祖光地多闻绪论故作是编一禀家训尚有
典型虽意崇桑梓而无讲学家门户异同之
见云乾隆四十四年九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祖光地多闻绪论故作是编一禀家训尚有
典型虽意崇桑梓而无讲学家门户异同之
见云乾隆四十四年九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提要 第 3a 页 WYG0460-0002c.png
闽中理学渊源考原序
清馥自雍正戊申岁辑订有志学录内外篇因详考朱
子之学荟萃集成负荷统绪其平生师友多在闽中屡
欲参稽编录而未暇也乾隆辛酉年冬效职天雄适因
公赴省道经博野谒副宪元孚尹公公即自述所学慨
然念
国朝魏环溪汤睢阳陆当湖及先文贞公四先生欲有
待论列于
清馥自雍正戊申岁辑订有志学录内外篇因详考朱
子之学荟萃集成负荷统绪其平生师友多在闽中屡
欲参稽编录而未暇也乾隆辛酉年冬效职天雄适因
公赴省道经博野谒副宪元孚尹公公即自述所学慨
然念
国朝魏环溪汤睢阳陆当湖及先文贞公四先生欲有
待论列于
提要 第 3b 页 WYG0460-0002d.png
朝宁因言濂洛关闽五子之书递衍八百年来家习户
诵生于其乡者或亲炙或私淑其𣲖别相续源流更易
为寻溯倾聆之下与余夙心所拟者颇合归署后数月
得病告休养疴少暇重寻旧簏得伊洛渊源录万氏儒
林宗派宋氏考亭渊源录诸编录出次第订之目曰闽
中师友渊源考曰渊源者是书以龟山载道南来罗李
递传集成于朱而上溯周程以传千载不传之秘者也
故以龟山冠冕编首各从𣲖系递列相承不以世次论
诵生于其乡者或亲炙或私淑其𣲖别相续源流更易
为寻溯倾聆之下与余夙心所拟者颇合归署后数月
得病告休养疴少暇重寻旧簏得伊洛渊源录万氏儒
林宗派宋氏考亭渊源录诸编录出次第订之目曰闽
中师友渊源考曰渊源者是书以龟山载道南来罗李
递传集成于朱而上溯周程以传千载不传之秘者也
故以龟山冠冕编首各从𣲖系递列相承不以世次论
提要 第 4a 页 WYG0460-0003a.png
其先后而以师承订其旨归也唐初欧阳四门与翁林
诸贤勃兴为开闽人文之始彼时师友未广也故列未
及焉宋初海滨四先生与安定胡氏诸公同时倡学有
鲁一变之风然派别未著也故另附本篇之后是道南
者赓续虽名为衍绪而倡作则实为开先非独闽省一
方所赖而实千古正学之宗也由元阅明成化间蔡虚
斋陈剩夫周翠渠诸贤后先讲学起而倡述之经学称
一时之盛中明以后学术漓杂迄于季造决裂判散使
诸贤勃兴为开闽人文之始彼时师友未广也故列未
及焉宋初海滨四先生与安定胡氏诸公同时倡学有
鲁一变之风然派别未著也故另附本篇之后是道南
者赓续虽名为衍绪而倡作则实为开先非独闽省一
方所赖而实千古正学之宗也由元阅明成化间蔡虚
斋陈剩夫周翠渠诸贤后先讲学起而倡述之经学称
一时之盛中明以后学术漓杂迄于季造决裂判散使
提要 第 4b 页 WYG0460-0003b.png
后生晚出不复见先正本来之懿先公感焉尝论吾闽
之学笃师承谨训诂终身不敢背其师说以为近于汉
儒传经遗意公馀讲切每持此论以救末学之偏其意
远矣清馥窃谓近代异同之习胜者穷经实践之功微
也今欲卑训诂而读经蔑师资而求道犹航断港绝潢
以望至于海也不亦难哉自洙泗以来群哲相承虽众
论纷纭莫不以至圣为折中之准濂洛以后英贤日懋
虽支流各异莫不以紫阳为论学之宗尝考紫阳之书
之学笃师承谨训诂终身不敢背其师说以为近于汉
儒传经遗意公馀讲切每持此论以救末学之偏其意
远矣清馥窃谓近代异同之习胜者穷经实践之功微
也今欲卑训诂而读经蔑师资而求道犹航断港绝潢
以望至于海也不亦难哉自洙泗以来群哲相承虽众
论纷纭莫不以至圣为折中之准濂洛以后英贤日懋
虽支流各异莫不以紫阳为论学之宗尝考紫阳之书
提要 第 5a 页 WYG0460-0003c.png
明训诂溯师传力行一生使后人知圣功由下学以上
达者其效于今益光矣今曰不问师承不稽传注目空
前辈簧惑后人是宜贤者之所为戒譬犹守家之子忘
厥高曾矩矱其可乎吾乡先正素尚朴学自唐宋迄元
明传经说理之盛溯厥渊源粹然者不少而所以奋起
作兴者皆耆贤宿学启迪之功为多考其旨归大都崇
奖典型共趋敦厚师传友授饬躬厉行是闽中习尚前
辈述之屡矣今岁律屡更不揣固陋汇集诸家之传综
达者其效于今益光矣今曰不问师承不稽传注目空
前辈簧惑后人是宜贤者之所为戒譬犹守家之子忘
厥高曾矩矱其可乎吾乡先正素尚朴学自唐宋迄元
明传经说理之盛溯厥渊源粹然者不少而所以奋起
作兴者皆耆贤宿学启迪之功为多考其旨归大都崇
奖典型共趋敦厚师传友授饬躬厉行是闽中习尚前
辈述之屡矣今岁律屡更不揣固陋汇集诸家之传综
提要 第 5b 页 WYG0460-0003d.png
其要者而纂录焉虽历代学术不无升降盛衰醇疵互
异然参互考订庶有以为知人论世之资徵文考献之
助独念大雅日远载籍寖湮耳目所及挂一漏百旁蒐
远绍是在来贤今
圣天子崇重正学丕承
列圣寿考作人之效海内真儒辈出尚论闽中
国朝师友者更当详徵博采以上溯道南之绪而阐发
濂洛之传犹有望于后之君子乾隆十四年己巳六月
异然参互考订庶有以为知人论世之资徵文考献之
助独念大雅日远载籍寖湮耳目所及挂一漏百旁蒐
远绍是在来贤今
圣天子崇重正学丕承
列圣寿考作人之效海内真儒辈出尚论闽中
国朝师友者更当详徵博采以上溯道南之绪而阐发
濂洛之传犹有望于后之君子乾隆十四年己巳六月
提要 第 6a 页 WYG0460-0004a.png
二十七日癸卯阆里后学李清馥谨序
提要 第 7a 页 WYG0460-0004c.png
凡例
一道南原委诸贤本传皆称先生称公闽书则从史例
皆称名今斯录于诸儒宗师席并近代诸耆德前辈
称先生称公至各门徒则槩称名以别之
一是编目曰师友渊源则凡平昔所与诸儒往返论辨
志气相合有交友一门私淑一门皆附之学派中非
必尽及门亲炙也
一后世史家列传中间有载本人纂述一两篇者是欲
一道南原委诸贤本传皆称先生称公闽书则从史例
皆称名今斯录于诸儒宗师席并近代诸耆德前辈
称先生称公至各门徒则槩称名以别之
一是编目曰师友渊源则凡平昔所与诸儒往返论辨
志气相合有交友一门私淑一门皆附之学派中非
必尽及门亲炙也
一后世史家列传中间有载本人纂述一两篇者是欲
提要 第 7b 页 WYG0460-0004d.png
存其立言之旨近世理学宗传明儒学案诸编其著
述大略皆附之传后仿旧也兹编规制仿之前人而
立教宗旨则恪遵庭训所闻以奉一先生之言云览者
若以此断断于同异之辨则非编录此书之意也
一是编原欲录其师友派别渊源故诸贤有传习源流
者皆录于学派其无可考者阙略尚多不得不有所
遗也
一闽中诸公笺注经学者蒋氏垣黄氏海于篇末载之
述大略皆附之传后仿旧也兹编规制仿之前人而
立教宗旨则恪遵庭训所闻以奉一先生之言云览者
若以此断断于同异之辨则非编录此书之意也
一是编原欲录其师友派别渊源故诸贤有传习源流
者皆录于学派其无可考者阙略尚多不得不有所
遗也
一闽中诸公笺注经学者蒋氏垣黄氏海于篇末载之
提要 第 8a 页 WYG0460-0005a.png
今各于本传附见不另别一门目但诸公笺注尽多
亦不无阙略焉
一评论诸贤在宋则以紫阳西山诸大儒为据元明以
降兼采近世儒宗诸贤而谨遵庭训所闻者折衷焉
一睢州汤文正公纂洛学编其事实俱本原传使后人
知所由来得以定其是非此祖述伊洛渊源录旧例
也今所录诸传悉本原传存其旧名或有从别本增
添者亦注增添原名以便考證不敢妄加增入
亦不无阙略焉
一评论诸贤在宋则以紫阳西山诸大儒为据元明以
降兼采近世儒宗诸贤而谨遵庭训所闻者折衷焉
一睢州汤文正公纂洛学编其事实俱本原传使后人
知所由来得以定其是非此祖述伊洛渊源录旧例
也今所录诸传悉本原传存其旧名或有从别本增
添者亦注增添原名以便考證不敢妄加增入
提要 第 8b 页 WYG0460-0005b.png
一闽中儒学开先始于唐欧阳四门至宋海滨四先生
亦为倡学之始至龟山杨文靖公及中州二程先生
之门仔肩道脉千圣心传系焉故今诸儒学派之编
断自有宋列龟山为首盖以师承定其旨归不以世
次论其先后也至唐欧阳先生为一代开创之始余
另约选登之闽学志略焉
一学派中前已载入诸贤门徒者后别为门徒则单载
其名字姓氏注云已见某氏门徒不重录
亦为倡学之始至龟山杨文靖公及中州二程先生
之门仔肩道脉千圣心传系焉故今诸儒学派之编
断自有宋列龟山为首盖以师承定其旨归不以世
次论其先后也至唐欧阳先生为一代开创之始余
另约选登之闽学志略焉
一学派中前已载入诸贤门徒者后别为门徒则单载
其名字姓氏注云已见某氏门徒不重录
提要 第 9a 页 WYG0460-0005c.png
一学派一门其派衍遗漏尚多各郡遗书未能遍得尚
有待增入
一朱子门人有无事实可考者照仪封道南原委例亦
附姓名闾里于后
一增家世学𣲖及交友一门亦本旧例也
一近世论学大都分别门户异同之论究非众言淆乱
折衷于圣之归语载四科之目逸民数章亦备人品
学术差等孟氏论伯夷伊尹柳下惠而愿学孔子此
有待增入
一朱子门人有无事实可考者照仪封道南原委例亦
附姓名闾里于后
一增家世学𣲖及交友一门亦本旧例也
一近世论学大都分别门户异同之论究非众言淆乱
折衷于圣之归语载四科之目逸民数章亦备人品
学术差等孟氏论伯夷伊尹柳下惠而愿学孔子此
提要 第 9b 页 WYG0460-0005d.png
方是志学论道准的是编仿莆阳宋氏考亭渊源录
遗意凡有师承派别者俱各叙出以见求师问道醇
疵互著考同较异论世知人至夫各家派别亦略以
类相附览者当自得之
一宋代儒宗世衍家学者不少故于诸儒学派中特列
其例以徵其盛元明以来一家之学递衍其绪如武
彝之胡崇安之刘麻沙之蔡者亦仅见矣今于明代
诸儒世学择其媲美前修者亦多录焉
遗意凡有师承派别者俱各叙出以见求师问道醇
疵互著考同较异论世知人至夫各家派别亦略以
类相附览者当自得之
一宋代儒宗世衍家学者不少故于诸儒学派中特列
其例以徵其盛元明以来一家之学递衍其绪如武
彝之胡崇安之刘麻沙之蔡者亦仅见矣今于明代
诸儒世学择其媲美前修者亦多录焉
提要 第 10a 页 WYG0460-0006a.png
一元代志乘甚略故于递述者无从稽访今于元史之
外搜之续宏简录元文类八闽通志闽省各郡志各
邑志闽书熊勿轩集吴闻过集吴草庐集陈石堂集
清源文献道南源委道南统绪蒋氏八闽理学源流
朱氏经义考尚愧疏漏限于闻见无如何也
一是录凡有玷于师友门墙者槩未敢登入是书欲录
渊源之的不得不有所遗也
一诸学派就万氏季野儒林宗派录出参之蒋氏垣八
外搜之续宏简录元文类八闽通志闽省各郡志各
邑志闽书熊勿轩集吴闻过集吴草庐集陈石堂集
清源文献道南源委道南统绪蒋氏八闽理学源流
朱氏经义考尚愧疏漏限于闻见无如何也
一是录凡有玷于师友门墙者槩未敢登入是书欲录
渊源之的不得不有所遗也
一诸学派就万氏季野儒林宗派录出参之蒋氏垣八
提要 第 10b 页 WYG0460-0006b.png
闽理学源流黄氏海道南统绪何氏清源文献其本
传本之闽书参之道南源委莆阳文献越章录闽省
通志各郡县志伊洛渊源录宏简录名山藏黄氏日
抄考亭渊源录理学宗传理学备考明儒学案吴氏
诸儒述槩及历代史书并行状志铭诸家文集更相
考證
一
国朝正学昌明儒宗相望闽中学派俟另录编辑至博
传本之闽书参之道南源委莆阳文献越章录闽省
通志各郡县志伊洛渊源录宏简录名山藏黄氏日
抄考亭渊源录理学宗传理学备考明儒学案吴氏
诸儒述槩及历代史书并行状志铭诸家文集更相
考證
一
国朝正学昌明儒宗相望闽中学派俟另录编辑至博
提要 第 11a 页 WYG0460-0006c.png
徵文献尚有望于名贤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