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卷四十 第 1a 页 WYG0450-0506a.png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四十 宋杜大圭编
程太师元白墓志铭 欧阳修
上即位之十有六年以今镇安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同
中书门下平章事程公自三司使吏部侍即为参知政
事乃诏有司宠其祖考于是赠其皇考故袁州宜春县
令为太子少师公在政事迁尚书左丞又赠太子太师
其为资政殿学士工部尚书又赠太师中书令其为宣
中卷四十 第 1b 页 WYG0450-0506b.png

国公徙镇镇安又追封冀国公惟冀国公讳某字某少
举明经仕不得志退居于家畜德不施贻其后世而相
国太师实为之子初以文学举进士高第历馆阁掌制
命隽德伟望显于朝廷遂为中丞执国之宪尹正京邑
有声蜀都乃由三司入与大政公亦自太常博士累赠
兵部侍郎遂迁少师中书尚书位皆一品有国定冀以
启其封虽发不自躬而其施益远晦于一时而显于百
中卷四十 第 2a 页 WYG0450-0507a.png

其乡以劝为善可谓仁人之利博矣惟程氏之先自重
黎历夏商周而程伯休父始见于诗书其后世远而分
至唐定氏族而程氏之望分为七中山之程盖出于魏
安乡侯昱之后也公世为中山博野人曾祖讳某祖讳
某赠太师祖妣齐氏吴国夫人考讳某赠太师中书令
妣吴氏秦国夫人当宋末五代天下乱于兵程氏再世
不仕后唐长兴三年公之皇考以神童举官至太子赞
中卷四十 第 2b 页 WYG0450-0507b.png

之从祖羽佐太宗自晋王即皇帝位为文明殿学士官
至兵部侍郎今相国太师出入将相为时名臣子孙蕃
昌世族昭著推其所自来者远矣初公与其仲父象明
同举春秋皆中第是时从祖以给事中知开封府召公
及象明谓曰吾新被宠天子待罪于此不欲子弟并登
科使其自择去就公因让其从父自引去从祖颇贤之
其后累举不中从祖谓曰由我困汝退而使人察公无
中卷四十 第 3a 页 WYG0450-0507c.png

明经中第为处州赣县尉蔡州上蔡主簿袁州宜春令
所至皆有惠爱公事母至孝与其兄弟怡怡为乡里所
称而仕官不求名誉为赣县尉七年不代既罢宜春遂
不复仕退居于蔡州淳化三年七月某日以疾卒于家
享年四十有九以天圣十年十一月某日葬于郑州筑城县
马亭乡之北田村夫人楚氏追封晋国夫人子男五人长
曰瓘官至太常博士次曰瑗曰琬皆早卒次曰琳相国太
中卷四十 第 3b 页 WYG0450-0507d.png

远矣程侯 颛顼之苗 始自重黎 历夏商周
惟伯休父 声诗孔昭 世不绝闻 盛于有唐
程分为七 三祖安乡 广平中山 以暨济阳
中山之程 出自灵洗 实惟裔孙 仕于陈季
陈灭散亡 播而北迁 公世中山 为博野人
道德家潜 孝悌邦闻 不耀自躬 以贻后昆
惟后有人 将相文武 有国宠章 覆其考祖
中卷四十 第 4a 页 WYG0450-0508a.png

有畜其源 发而孰禦 刻铭高原 以示来者
泷冈阡墓表 欧阳修
呜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脩始克
表于其阡非敢缓也盖有待也脩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
人守节自誓居贫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
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
常不使有馀曰无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
中卷四十 第 4b 页 WYG0450-0508b.png

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
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
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
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吾
不足而今有馀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
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
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中卷四十 第 5a 页 WYG0450-0508c.png

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矧求而有得
耶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
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予旁因指
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戍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
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
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
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耶呜呼其心
中卷四十 第 5b 页 WYG0450-0508d.png

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
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脩泣而志之不敢忘先公少
孤力学咸平三年进士及第为道州判官泗绵二州推
官又为泰州判官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陇冈太夫
人姓郑氏考讳德仪世为江南名族太夫人恭俭仁爱
而有礼初封福昌县太君进封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
君自某家少贱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
中卷四十 第 6a 页 WYG0450-0509a.png

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
汝能安之吾亦安矣自先公之亡二十年脩始得禄而养
又十有二年列官于朝始得赠封其亲又十年脩为龙
图阁直学士吏部郎中留守南京太夫人以疾卒于官舍
享年七十有二又八年脩以非才入副枢密遂参政事又
七年而罢自登二府天子推恩褒其三世盖自嘉祐以
来逢国大庆必加宠锡皇曾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
中卷四十 第 6b 页 WYG0450-0509b.png

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祖妣累封
吴国太夫人皇考崇公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
令兼尚书令皇妣累封越国太夫人今上初郊皇考赐
爵为崇国公太夫人进号韩国于是小子脩泣而言曰
呜呼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惟我祖
考积善成德宜享其隆虽不克有于其躬而赐爵受
封显荣褒大实有三朝之锡命是足以表见于后世
中卷四十 第 7a 页 WYG0450-0509c.png

考崇公之遗训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脩者并揭
于阡俾知夫小子脩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
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熙宁二年岁次庚戌四月辛
酉十五日乙亥男推诚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观文殿学
士特进行兵部尚书知青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充
京东东路安抚使上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三
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脩表
中卷四十 第 7b 页 WYG0450-0509d.png

皇家起五代之季破大昏削群雄廓视四表周被万国
乃建礼立法与天下画一而亿兆之心帖然承之弗暴
弗悖无复斗兵于中原者登九十载盖祖宗远算善树
于前累圣求贤多得循良廉让之士布于中外而致兹
善俗欤如陈留谢公可谓循良廉让之君子矣公讳涛
字济之幼而奇敏十四岁讲左氏春秋先生咸器之及
冠居姑苏郡时翰林王公禹偁拾遗罗君处约并宰苏
中卷四十 第 8a 页 WYG0450-0510a.png

兹名重于时淳化三年春擢进士第除梓州攉监院判
官会盗据成都发其徒攻郡县公白二千石曰梓大而
近彼畏我梗必先图得我则小于梓者可传呼而下愿
急为之防近郊多林木可先伐之以置楼橹且备樵㸑
为久守之具二千石从之寇果围我我备既坚十旬弗
破贼沮而留势未大克以及王师之来遂用扑灭事平
就迁梓州观察推官赐器币外台遣权知益之华阳县
中卷四十 第 8b 页 WYG0450-0510b.png

可倍其租朝廷从之于是有力者得并其田公曰夺民
世产以资富人复将召其怨辞岂朝廷之意耶乃尽取
其田以归于民还拜著作佐郎太宗面诏通判大藩得
寿春郡后移高安郡改因兴国军就除太常博士真宗
即位锐意任人一日中出朝士姓名有治状者凡二十
四人付中书门下令驿召至阙公在召中得对于长春
殿上悦赐五品服即呼通事舍人送试学士院明日边
中卷四十 第 9a 页 WYG0450-0510c.png

朝廷虑之遂命公往改屯田员外郎至郡称治寇不敢
犯有凶人赵谏者冒乡荐名与诸弟出入都下交权势
结豪侠乘人之弊用以告讦或任威诈而大致富强人
畏如豺虎公即图之患僚佐不一其力俄会故御史中
丞李公及始来倅曹李公时之端人也与公恊心发其
家尽得凶状奏之朝廷命御史府按覆諌之兄弟皆斩
于都市乃下诏曰凡民非干已事无得言遂著于令自
中卷四十 第 9b 页 WYG0450-0510d.png

之俾公安抚两川用天子恩意谕其父老皆从而安堵
复命之日举两州能吏三十馀人执政疑其多公请连
坐事遂行后皆至台省又别诏委公与益牧张公咏议
造大铁钱乃穷其利害使盗铸息而物估平蜀人于今
便之历三司度支判官出海陵新安二郡就迁度支司
封员外公在三司日尝举㩁茶官至是坐所举不职免
寻以度支员外郎起倅河南府冯文公荐公文行真宗
中卷四十 第 10a 页 WYG0450-0511a.png

欠凭由司出为两浙运使公大雅之器耻尚文法虽任
在按察而诚意坦然且曰吾欲吏乐其职民安其俗耳
士人黑白岂不明乎安用伺于毫发使惴惴如虺蜴然
取诗人之讥耶还台进礼部即中判司农寺拜以本官
兼侍御史知杂事清净端介百辟望其风采乾兴初进
户部即中先帝大行有司治灵驾象物其制高大请自
京至陵凡郭门民舍有妨其往者毁之公上言曰先帝
中卷四十 第 10b 页 WYG0450-0511b.png

正如汉之文帝专务俭薄岂以攸司夺先帝意愿陛下
裁损搢绅韪之俄求东归除吏部即中直昭文馆知会
稽郡还拜太常少卿判登闻鼓院又得请权西京留守
司御史台就拜秘书监遂分务洛下朝廷嘉其恬退迁
太子宾客嗣子迎侍于京师以景祐元年十月三十日
薨享年七十有五以明年八月二十一日归葬于富阳
宝元元年赠礼部尚书谢氏之先出黄帝后始为十姓
中卷四十 第 11a 页 WYG0450-0511c.png

七世祖汾居河南之缑氏县五世祖希图卒于衢州刺史
时唐季丧乱乃葬于江东嘉兴郡子孙三世禄于吴越曾
祖讳廷徽处州丽水县主簿祖讳懿文杭州盐官县令葬
于富阳遂为富阳人父讳崇礼从钱氏归朝为泰宁军节
度掌书记检校左散骑常侍累赠尚书户部侍郎母崔氏
赠博陵县太君公之弟四人曰炎有文于时与卢稹齐名时
人谓之卢谢国史有传终于公安令锴为某官果从方外
中卷四十 第 11b 页 WYG0450-0511d.png

长曰绛至兵部员外郎知制诰后公几年而亡次曰约将
作监主簿以敏才称次曰绮太庙斋郎俱早世女四人长
适前进士周盘次适殿中丞梅尧臣次适太常博士傅莹
次适大理寺丞杨士彦孙四人景初大理评事宰越之馀
姚县景温太常寺太祝宰越之会稽县景平将作监主簿
景回尚幼公姿格竦异不事修饰大然有雅远之范未尝
阿于贵势见贱士必温礼接之知人之善称道弗舍闻人
中卷四十 第 12a 页 WYG0450-0512a.png

第而长子长孙世践其科又父子更直馆殿出处仅二
十年皆衣冠之盛事厥孙以公善状请文于碑某于公
有家世之旧又与舍人为同年交爱公治有循良之状
退得廉让之体足以佑风化而厚礼俗敢拳拳以铭云
巍巍我宋 宅天而君 恢远以威 革暴以文
济济吾儒 多良大夫 中外共治 休宁八区
猗哉谢公 周旋在中 在梓禦寇 至曹除凶
中卷四十 第 12b 页 WYG0450-0512b.png

偃仰藩屏 雅知其政 徊翔台阁 清净其行
人尚刻明 我质而平 厥民以宁 人必夸竞
我休而静 其道乃胜 吁嗟乎寿 以仁至名
繇一德全 有子与孙 相继而贤 诚乎诚乎
圣人积善之诲不吾欺焉
刘磨勘府君式家传 刘敞
刘氏之先出楚元王世为彭城人西晋末避胡乱迁江南其后
中卷四十 第 13a 页 WYG0450-0512c.png

陵迁新喻者曰逊逊生超超生逵逵生琠琠赠大理评事
凡四世自唐末更五代颇假版仕州郡而未尝有显者评
事生赠礼部尚书讳式字叔度少有志操好学问不事生
产年十八九辞家居庐山假书以读治左氏公羊榖梁春
秋旁出入他经积五六年不归其业精出是时天下大乱
江南虽偏霸然文献独存得唐遗风礼部取士难其人甚
叔度以明经举第一同时无与选者由是江南文儒大臣
中卷四十 第 13b 页 WYG0450-0512d.png

入朝见于殿下辈类数十人上一一亲阅视察问皆罢遣独
叔度拜商水尉又迁绛州推官又迁鸿胪寺丞监潭州茶
场改大理寺丞岁终奏课倍前人太宗善之立召还对语
便殿改赞善大夫复出知利丰监是时初得并州又绝契
丹和亲诛灵夏叛族边费多有司不能给颇以扰民叔度
通轻重以谓此非长久之利因奏曰唐虞至治懋迁化居
所以调有馀不足便民赡国臣前在潭州见积茶成山或
中卷四十 第 14a 页 WYG0450-0513a.png

术以御之但坐守视之耳国家据山海之源而不能用
及边寇小警蒐弊补败辄以劳民至上下空匮甚非计
也臣请通茶盐之利被之河北关中国可不益赋而财
用足上异其言即以驿召入问计策语合意因留判三
司都磨勘司赐绯银鱼自唐历五代天下分裂百馀岁
吴蜀交益荆晋闽越大者称帝小者称王其财赋自入
不统天子有司及太祖受禅十馀年间吴蜀交益诸国
中卷四十 第 14b 页 WYG0450-0513b.png

一统矣四方财赋一归三司文集相乘会计不分明吏
因为奸主者无由知叔度建请增置主辖等司以参校
出入天子从之吏欺诬毫毛必察至今以为便转秘书
丞淳化中高丽绝契丹自归天子方事取幽州嘉其识
去就厚荅其使因欲结其心断敌肩臂使叔度往谕指
王以下郊迎叔度美秀明辩进退有规矩望见者皆心
服先是高丽大旱及使者授馆澍雨尺馀国中大喜事
中卷四十 第 15a 页 WYG0450-0513c.png

赂遗甚厚叔度亦为之纳还封上天子善之高丽通中
国自此始也转太常博士领旧职前后以职事利害议
于上前及所施行天下以为便者不可胜纪奏对明简
天子听之率常数刻居磨勘之职十馀年后兼三部勾
院条领益精明朝廷言轻重者皆自以不及故天下称
之刘磨勘云改工部员外即赐紫章服天子令阁门使
择善犀带以赐其见遇如此真宗即位例转刑部初李
中卷四十 第 15b 页 WYG0450-0513d.png

敢劾叔度发举其事维清坐黜维清由是怨而三司贪
猾吏以欺枉为生疾叔度禁其业亦皆怨常狙伺欲图
陷之太宗察其情每坐朝辄众称其材故毁不得入太
宗崩真宗在谅闇吏因此叔度事时维清为御史中丞
典治欲深致其文而吏所告皆虚反坐维清愈怒叔度
既辨即出视事如佗日维清乃讽吏劾以不俟诏入朝
免官其年卒年四十九叔度尚名检好宾客所交游皆
中卷四十 第 16a 页 WYG0450-0514a.png

之各尽其意亿与石中立为独拜床下其见推如此初
太宗好书集秘府古书模其笔迹自仓颉史籀下至隋
唐君臣以书名世者为古今法帖朝廷宿儒钜贤辄以
赐之非其人虽宰相终不得而赐叔度独六十轴当世
以为荣自叔度没四十年间诸子皆仕于朝每上郊籍
田辄以赦令追宠其亲以至今赠礼部尚书
中卷四十 第 16b 页 WYG0450-0514b.png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