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六 第 537b 页

大方广圆觉脩多罗了义经近释卷六
明二楞庵释通润 述

「于是普觉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
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快说禅病。令诸
大众得未曾有。心意荡然。获大安隐。世尊。末世众生
去佛渐远。贤圣隐伏邪法增炽。使诸众生求何等人。
依何等法。行何等行。除去何病。云何发心。令彼群盲
不堕邪见。作是语巳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虽四相巳明病根尽显。若不识正知见人。则不值
正法。不知正行。不去正病。不发正心。亦不得究竟
成就。觉心未普。此普觉所以乘机发问也。快说禅
病者。谓说得禅病极痛快也。禅本无病。由习禅者
以病为法不得其门不能得入。故说为病。今一闻
之后病根巳除。故心意荡然毫无疑滞得大安隐
矣。世尊下正请。师者人以模[墓-旲+汜]邪正之所自出。故
问求何等善知识为增上缘则不堕邪见。良以师
为指南教为绳墨。故古人悟后要须得遇真善知
识。深锥痛劄去其所重方是正法。不然便落窠臼。
故药山云。才有所重便成窠臼。故问依何等法。且
行以成德不可不择其要。故问行何等行。若所依
之法有执而不去。则执药成病认病为法。不唯无
卷六 第 537c 页 X10-0537.png
益而且有损。故问除去何病。发心为入道之初。邪
正大小全在最初一步。故问云何发心。若知此五
种自眼既明。亦能普觉诸盲入于正道。若巳眼不
明。是以盲引盲。未有不堕坑堑者。】

「尔时世尊告普觉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
能咨问如来如是修行。能施末世一切众生无畏道
眼。令彼众生得成圣道。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普觉
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无畏道眼者。谓具五种性。则能辨龙蛇分邪正。决
能直进不生怯故。】

「善男子。末世众生将发大心求善知识欲修行者。当
求一切正知见人。心不住相。不著声闻缘觉境界。虽
现尘劳心恒清净。示有诸过赞叹梵行。不令众生入
不律仪。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末世众生见如是人。应当供养不惜身命。彼善知识
四威仪中常现清净。乃至示现种种过患心无憍慢。
况复搏财妻子眷属。若善男子。于彼善友不起恶念。
即能究竟成就正觉。心华发明照十方刹。」

【先答第一求何等人也。谓末世众生将发大心欲
求善知识为师依之而修。要先择正知见人为师。
以师如良医善知药忌。师如导师善知通塞。故须
先择也。所谓正知见者。谓离凡夫境界心不住色
相。离二乘境界心不住空相。既不住色空即是菩
萨根器。故虽现尘劳而不染尘劳。如净名云。虽有
卷六 第 538a 页 X10-0538.png
妻子常修梵行示有眷属常乐远离是也。示有诸
过而赞叹梵行者。如净名经云。入诸淫舍示欲之
过是也。此皆内秘外现。与人作同事摄。不令众生
入不律仪。若求如此正知见人为师。则能与人抽
钉拔楔换骨换髓成就菩提。故遇如是正知见人。
应当不惜身命尽心供养。如雪山舍身神光断臂
之类。此善知识具大作用。能实能权。或时以顺境
化人现清净相则慈悲蔼然。或时以逆境接人现
贪瞋相则棒喝交驰。所谓或顺或违皆名增上。如
慈明之骂。德山之棒。临济之喝。汾阳之肉。志公之
鸽。遇贤之酒等。皆逆行也。若遇此境不当便生憍
慢不起恭敬。故智度论云。于诸师尊如世尊想。若
能开释深义解散众疑于我有益。则尽心恭敬不
念馀恶。如弊囊盛宝不以囊恶故不取其宝。又如
夜行险道弊人执炬不以人恶故不取其照也。纵
使现种种过患尚不当生心憍慢。况复祇是搏取
财物及有妻子仆从便生憍慢哉。若事善知识不
生憍慢。即验此心稳贴不起爱憎平等一相。决能
究竟入清净觉。觉华自然发明圆满清净照十方
刹。】

「善男子。彼善知识所證妙法应离四病。云何四病。一
者作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于本心作种种行欲
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作得故。说名为病。二者任病。若
复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断生死不求涅槃。涅
卷六 第 538b 页 X10-0538.png
槃生死无起灭念。任彼一切随诸法性欲求圆觉。彼
圆觉性非任有故。说名为病。三者止病。若复有人作
如是言。我今自心永息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
求圆觉。彼圆觉性非止合故。说名为病。四者灭病。若
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断一切烦恼。身心毕竟空
无所有。何况根尘虚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圆觉。彼
圆觉性非寂相故。说名为病。离四病者则知清净。作
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此答第二依何等法也。此善知识所證妙法应离
四病方是正法。此四病者。即前所修三观及无修
无證之圆觉。由执而不化遂转成病。故不起执心
即病是药。若起执心即药成病。古德所谓通身是
药通身是病也。言作病者是服三摩提药所成也。
彼意自谓。此圆觉性必须劬劳肯綮作种种行度
诸众生方得成就。不知彼圆觉性本非可作。妙性
灵台不受熏鍊。岂可修种种行而妄得之乎。此则
迷天真而事窍凿。故名作病。言任病者是服圆觉
清净本无修證之药所成也。彼意自谓生死本空
不必更断。涅槃本寂亦不必求。故不求涅槃不断
生死。但是任意而行。信缘而去。随诸法性。逢贪即
贪。遇瞋即瞋。逢衣便著。遇食便吃。了无忌惮。不避
讥诃。起如是心欲求圆觉。此则恃天真而不修。常
居幻化不得解脱。故名任病。疏云。前则驱驰觅佛。
此则放纵身心。设令善恶不拘。亦堕无记之性。七
卷六 第 538c 页 X10-0538.png
贤岂是大道。四皓宁为圣人。尚昧欲天。焉冥觉体。
行人至此溺水沉舟。宜自警怀勿沾斯病。止病者
是服奢摩他药所成也。彼意自谓永息安心犹如
木石。方能对境不生分别。得与一切法性契合寂
然平等。欲以止息妄想而求圆觉。不知觉性如水
上葫芦按著便转。如日中宝石色无定形。而欲以
止契合之乎。起如是心求圆觉者名为止病。言灭
病者此服禅那药所成也。止则但止遍计。灭则并
灭依他。彼意自谓永灭根本枝叶二种无明。则身
尚无所有况世界乎。以彼无明为器界之本。若断
其源流则自绝。故欲灭尽无明以求圆觉。不知彼
圆觉性不变而能随缘成一切相。头头上彰。法法
上显。起如是心欲断尽烦恼求圆觉者名为灭病。
所谓生心动念即涉迷倒。谓但有纤毫即是尘也。
然则如何除此四病。前不云乎。居一切时不起妄
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等。如是而修方离四病。故
古德云。莫动著。动著即头角生。故离四病者则能
离念。若能离念则见清净觉性。若于此法作如是
观名正知见。若于此法略有沾带即堕四病。即名
邪见。故曰般若如大火聚四面不可入。又云般若
如清凉池四面皆可入。故知作止任灭亦是药亦
是病。前四相约能證。故说證取方现我体悟巳超
过一切證者等。此四病约所證。故说作种种行欲
求圆觉任彼一切欲求圆觉等。】
卷六 第 539a 页 X10-0539.png

「善男子。末世众生欲修行者。应当尽命供养善友事
善知识。彼善知识欲来亲近应断憍慢。若复远离应
断瞋恨。现逆顺境犹如虚空。了知身心毕竟平等。与
诸众生同体无异。如是修行方入圆觉。」

【此答行何等行也。自具佛性为正因。善知识为增
上缘。如木中火性是火正因。若无外缘火不能发。
故知供事善知识是第一修行。以善知识难遇如
优昙华故也。言尽命者谓不惜身命。身命不惜何
况其他。彼善知识若来亲近勿以其近之而生憍
慢。若复远离勿以为远之而生瞋恨。近如四祖之
访牛头。远如石门之骂浮山。若遇此二境而心不
动犹如虚空。非真见自他身心平等无二者不能
也。若能如是方得證入。若使近之不逊远之则怨。
是斗筲之器非载道之具也。恶足道哉。】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得成道。由有无始自他憎爱一
切种子故未解脱。若复有人观彼怨家如巳父母心
无有二。即除诸病。于诸法中自他憎爱亦复如是。」

【此答除去何病也。末世众生精勤修习不成圣果
者。由有无始我人憎爱种子为膏盲之疾。致令心
不平等。执我执法。不得解脱。若尽憎爱怨亲等观
心无有二则诸病皆除。若怨亲既等。于诸法中生
死涅槃悉皆平等。则不二法门应念得入矣。】

「善男子。末世众生欲求圆觉。应当发心作如是言。尽
于虚空一切众生我皆令入究竟圆觉。于圆觉中无
卷六 第 539b 页 X10-0539.png
取觉者。除彼我人一切诸相。如是发心不堕邪见。」

【此答发何等心也。尽于虚空一切众生大心也。我
皆令入究竟圆觉第一心也。于圆觉中无取觉者
常心也。除彼我人一切诸相不颠倒心也。若发此
四心不堕邪见。是故修圆觉者。最初若无正知见
人为导师则缘不具。若无离四病法为正因则因
不具。因缘既具。若不尽命事善知识则行不满足。
虽尽心事善知识。而我相不尽病根不除不能入
觉。四缘既具方得自觉清净。若不发后四心。不能
觉人而觉心不普。故必五行具足方得自觉觉他
名普觉矣。】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普觉汝当知。末世
诸众生欲求善知识。应当求正见心远二乘者。法中
除四病谓作止任灭。亲近无憍慢。远离无瞋恨。见种
种境界心当生希有还如佛出世。不犯非律仪戒根
永清净。度一切众生究竟入圆觉。无彼我人相。当依
正智慧。便得超邪见證觉般涅槃。」

【心远二乘是颂求正知见人。法中二句颂求何等
法。亲近五句颂事善知识行。不犯下颂发心。】

「于是圆觉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
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
净觉种种方便。令末世众生有大增益。世尊。我等今
者巳得开悟。若佛灭后末世众生未得悟者。云何安
居修此圆觉清净境界。此圆觉中三种净观以何为
卷六 第 539c 页 X10-0539.png
首。惟愿大悲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施大饶益。作是
语巳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此问道场仪式及加行也。由此一问则下根亦得
进修方便。皆得悟入而觉体始圆。故圆觉乘机发
问也。云何安居者问建立坛仪也。三观以何为首
者问加行也。】

「尔时世尊告圆觉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
能问于如来如是方便。以大饶益施诸众生。汝今谛
听当为汝说。时圆觉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
而听。

善男子。一切众生若佛住世若佛灭后若法末时。有
诸众生具大乘性。信佛秘密大圆觉心欲修行者。若
在伽蓝安处徒众。有缘事故随分思察如我巳说。若
复无有他事因缘。即建道场。当立期限。若立长期百
二十日。中斯百日。下期八十日。安置净居。若佛现在
当正思惟。若佛灭后施设形像心存目想生正忆念。
还同如来常住之日。悬诸幡华。经三七日。稽首十方
诸佛名字。求哀忏悔。遇善境界得心轻安。过三七日。
一向摄念。若经夏首三月安居。当为清净菩萨止住。
心离声闻。不假徒众。至安居日。即于佛前作如是言。
我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某甲。踞菩萨乘。修寂
灭行。同入清净实相住持。以大圆觉为我伽蓝。身心
安居平等性智。涅槃自性无系属故。今我敬请不依
声闻当与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三月安居。为修菩萨
卷六 第 540a 页 X10-0540.png
无上妙觉大因缘故不系徒众。善男子。此名菩萨示
现安居。过三期日随往无碍。」

【此先答安居也。住世正法也。灭后像法也。法末末
法也。具大乘性者昔具闻熏种性也。信佛秘密大
圆觉心而欲修行者。信是修行最初事。若不信便
不修。不修便不入。故不信为不善之本。而信根为
诸善之首。必信而后可说修行也。故欲修者必选
择伽蓝安处徒众。伽蓝此云众园。若有度生缘事
不得空閒。则随空閒时分而以正念观察。不立期
限。此在普眼章中巳说。若无他事及他因缘。即当
建立道场剋定期限。如古人封纸衾。自誓此生不
悟当不开此衾之类。期有上中下。必须安置净居
离诸諠杂。若佛在世则不须设像。但当正念真如
则触处无非圣境。若佛灭后必须设佛形像。心存
目注如对圣容。不令心生散乱。如是三七日内一
心礼敬诸佛行忏悔法。若见佛相或见光明则昏
掉皆离。故得身心轻安。过三七日当一向摄心住
于正念。是正念者当知唯心无外境界也。巳上三
期是修奢摩他安置净居法式也。若使安居结夏。
当为清净菩萨止住之法。心远二乘。故不安徒众。
唯是清净独居。独行独步。至安居日。即于佛前陈
情发愿。踞菩萨乘者简小乘也。同入清净实相住
持等者。谓与清净菩萨同入清净觉地住持大光
明藏。即用此大光明藏为我自巳清净伽蓝。故不
卷六 第 540b 页 X10-0540.png
入众园也。昔赵州扫地次。有僧问曰。既是清净伽
蓝为甚么有尘。州曰有一点也。故知一念不起妄
识不行。则住清净伽蓝。身心安居平等性智。以涅
槃自性空寂境界。本无处所。不依倚一物。故无所
系属。若是八识王所即有系属故。一有系属即有
染污。不得平等。以大圆觉为伽蓝。而身心安居平
等性智也。今我下出不系徒众之所以。以我所修
无上妙觉大事因缘与小乘志愿不同。如水火不
同器故不同居也。或修圆觉者。不与万物为侣诸
尘作对。独往独来。故不系徒众。此名菩萨示现安
居修禅那之法式也。过此三月则任意所往即得
事事无碍。问。何故修奢摩禅那者各有安居之式。
而修三摩者无安居法耶。答。三摩修万行故不用
安居也。】

「善男子。若彼末世修行众生求菩萨道入三期者。非
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善男子。若诸众生修奢
摩他。先取至静不起思念。静极便觉。如是初静从于
一身至一世界。觉亦如是。善男子。若觉遍满一世界
者。一世界中有一众生起一念者皆悉能知。百千世
界亦复如是。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善男子。
若诸众生修三摩钵提。先当忆想十方如来十方世
界一切菩萨。依种种门渐次修行勤苦三昧。广发大
愿自熏成种。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善男子。
若诸众生修于禅那。先取数门。心中了知生住灭念
卷六 第 540c 页 X10-0540.png
分剂头数。如是周遍四威仪中分别念数无不了知。
渐次增进。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犹如目睹
所受用物。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是名三观
初首方便。」

【次答加行。先总标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者。谓信解行證当始终如一。不当杂用心也。下别
答。先别答修静观。静极便觉者。言静至极处觉心
自然显发。如普眼章中一身静则觉遍一身。一世
界静则觉遍一世界。若觉遍一世界则此一世界
有一众生起念皆悉能知。一界既尔百千世界亦
然。若修静者始终唯以静观入觉。其馀终不可取
者恐岐路多而用心不专也。次别答修幻观。依种
种门者即六度万行也。前威德章是以行资愿。此
章以愿资行。良以有行无愿行必茫然。有愿无行
愿唯虚设。必须行愿相资。熏成上求下化之种。而
现行自生。不劳馀力也。三别答修寂观。数门者谓
观察生住异灭分剂头数。是其所灭之无明也。论
云。若得无念者则知心相生住异灭。盖一念中有
九十一刹那。一刹那中有生住异灭。如是四威仪
中分别生灭之数无不了知。生灭既了。如是乃至
百千世界雨滴之数亦皆了知。毫无错谬。如观掌
中庵摩罗果。故总结云。是名三观初首方便。然观
虽有首。而圆觉实无首。故易称群龙无首。】

「若诸众生遍修三种勤行精进。即名如来出现于世。」
卷六 第 541a 页 X10-0541.png

【此明遍修三观。若三观皆成现世即佛。所谓若得
圆證即成正觉也。】

「若后末世钝根众生心欲求道不得成就。由昔业障。
当勤忏悔。常起希望。先断憎爱嫉妒谄曲。求胜上心。
三种净观随学一事。此观不得复习彼观。心不放舍。
渐次求證。」

【此为钝根别开互修三观也。此观不得复习彼观
者。疏云。有人色相所碍空静之观难成。先观色幻
幻即全空静观方成。复有执定实色碍于心识难
修幻观。先知其体本无而不妨现相方成假观。复
有修中难成绝待。先知假全空而无假。空全假而
无空。空假俱无绝诸对待方成寂观。又有人直见
心源。方知诸法即性故空。不坏相故假。或从性现
故假。无别所现故空。先后绮互。如前中间二十一
轮是也。问。何故前云非彼所闻终不可取。此中又
云此观不得复习彼观。答。前约别修要当专一。此
约互修必须复习。皆对机说法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圆觉汝当知。一切
诸众生欲求无上道。先当结三期忏悔无始业。经于
三七日然后正思惟。非彼所闻境毕竟不可取。奢摩
他至静。三摩正忆持。禅那明数门。是名三净观。若能
勤修习是名佛出世。钝根未成者常当勤心忏无始
一切罪。诸障若消灭佛境现前。」

【正忆念者即不忘所发大愿也。明数门谓分别了
卷六 第 541b 页 X10-0541.png
知生住异灭分济头数毫无错谬也。】

「于是贤善首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
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广为我等及
末世众生开悟如是不思议事。世尊。此大乘教名字
何等。云何奉持。众生修习得何功德。云何使我护持
经人。流布此教至于何地。作是语巳五体投地。如是
三请终而复始。」

【题目为一经之总纲。故以一部之要义撮聚五名。
若證此五种名即名无上法王为贤善之首。故贤
善乘机发问也。问有五。一问立名。以有义必有名
故。先德云离经一字即同魔说。故问名字何等。二
问云何奉持此教守而不失。三问修习此经得何
功德。四问护持之法。五问流通之地。】

「尔时世尊告贤善首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
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经教功
德名字。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贤善首菩萨奉教欢
喜。及谓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是经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所说。三世如来
之所守护。十方菩萨之所归依。十二部经清净眼目。
是经名大方广圆觉陀罗尼。亦名脩多罗了义。亦名
秘密王三昧。亦名如来决定境界。亦名如来藏自性
差别。汝当奉持。善男子。是经唯显如来境界。唯佛如
来能尽宣说。」

【先答名字。是经者正指此一部大经言也。诸佛所
卷六 第 541c 页 X10-0541.png
说者。以穿破诸佛鼻孔故。如来守护者。诸宝之中
法宝为上。如来护念如骊龙之护如意珠故。菩萨
归依者。托此立身依此度生故。清净眼目者。是涅
槃妙心正法眼藏故。大方广者。谓其体大其德方
其用广故。德何以言方。谓大体中具足戒定慧等
性德。此不是彼彼不是此。各有定名各有对治故。
陀罗尼云总持。总一切法持无量义故。了义者。一
字不立一义不遗故。秘密王者。近在目前望之不
见故。深固幽远无人能到故。决定境界者。森罗万
象一法所印故。自證法门物不能转故。巳上四名
皆显如来藏性不变义。下一名显随缘义也。如来
藏自性差别者。以如来藏不守自性随缘而成五
性差别故。惟显如来境界者。十二菩萨皆为圆觉
故。唯佛如来能尽宣说者。唯如来究竟实相。亦唯
如来能尽宣说故。以诸佛智慧甚深无量故。】

「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渐次增进至于佛地。」

【此答至于何地也。谓行人依此五种名字发心修
行渐次增进。自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以至佛地。
此经亦从发心流布直至佛地。所谓依名證实也。】

「善男子。是经名为顿教大乘。顿机众生从此开悟。亦
摄渐修一切群品。譬如大海不让小流。乃至蚊虻及
阿脩罗饮其水者皆得充满。」

【此答云何奉持也。此经三根普被顿渐俱收。喻如
大海。能运大鲲大鹏。能运小鱼小虾。江河入之而
卷六 第 542a 页 X10-0542.png
不辞。沟渎入之而不阻。故细而蚊虻大而脩罗悉
随其量而得充满。则知此经大小奉持未尝失也。】

「善男子。假使有人纯以七宝积满三千大千世界以
用布施。不如有人闻此经名及一句义。善男子。假使
有人教百恒河沙众生得阿罗汉果。不如有人宣说
此经分别半偈。善男子。若复有人闻此经名信心不
惑。当知是人非于一佛二佛种诸福慧。如是乃至尽
恒河沙一切佛所种诸善根闻此经教。」

【此答修习功德也。以大千七宝布施福巳无量。然
不及闻此经一义者。一是世宝。一是法宝。世宝有
尽。法宝无穷。世宝可坏。法宝不坏故。教百河沙众
生得四果福巳无尽。不如有人宣说此经半偈者。
一是木难火齐。一是如意宝珠故。一是神蛟。一是
神龙故。是以不但闻此全经得解了者是恒沙佛
所种善根者。即闻五种名而心不惑者。亦从恒河
沙诸佛所种善根来者方得此经著耳。法岂易闻哉。】

「汝善男子。当护末世是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
恼其身心令生退屈。」

【此答护持经人也。谓末世若依此经而修行者。汝
等当以神力冥加护持。勿令魔外动其心而生退
屈也。正宗分竟。】

「尔时会中有火首金刚摧碎金刚尼蓝婆金刚等八
万金刚并其眷属。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
白佛言。世尊。若后末世一切众生有能持此决定大
卷六 第 542b 页 X10-0542.png
乘。我当守护如护眼目。乃至道场所修行处。我等金
刚自领徒众晨夕守护。令不退转。其家乃至永无灾
障疫病消灭。财宝丰足常不乏少。」

【此下流通分。先金刚藏神守护流通。火首金刚即
乌刍瑟摩。以此经是非幻不灭之体。故金刚藏神
守护也。无灾障者断二障故。消疫病者离四病故。
财宝丰足者具足一切智宝故。】

「尔时大梵王二十八天王并须弥山王护国天王等。
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亦
守护是持经者。常令安隐心不退转。」

【此天王守护流通也。二十八天总指三界二十八
天王也。须弥山王别明帝释。护国天王别明四王
也。心不退转者无诸魔扰心不恼动故。】

「尔时有大力鬼王名吉槃茶与十万鬼王。即从座起。
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亦守护是持
经人。朝夕侍卫令不退屈。其人所居一由旬内。若有
鬼神侵其境界。我当使其碎如微尘。」

【三鬼王守护也。吉槃茶食人精血其疾如风。统诸
鬼神故号为王。故知能持此经者。即恶鬼神俱为
护法。况善神乎。修行者唯患道力之不坚。勿患鬼
神之不护也。】

「佛说此经巳。一切菩萨天龙鬼神八部眷属及诸天
王梵王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五众流通也。】
卷六 第 542c 页 X10-0542.png
大方广圆觉脩多罗了义经近释卷六(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