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第 521b 页
大方广圆觉脩多罗了义经近释卷三
明二楞庵释通润 述
「于是金刚藏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
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善为一切诸
菩萨众。宣扬如来圆觉清净大陀罗尼因地法行渐
次方便。与诸众生开发蒙昧。在会法众承佛慈诲幻
卷三 第 521c 页 X10-0521.png
翳朗然慧目清净。世尊。若诸众生本来成佛。何故复
有一切无明。若诸无明众生本有。何因缘故如来复
说本来成佛。十方异生本成佛道后起无明。一切如
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惟愿不舍无遮大慈。为诸菩
萨开秘密藏。及为末世一切众生得闻如是脩多罗
教了义法门永断疑悔。作是语巳五体投地。如是三
请终而复始。」
【由闻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恐人生疑。此菩萨能以
金刚智断人之疑。故乘机发问。所谓剑为不平离
宝匣也。善为下领赞如来善说方便。世尊下正陈
三疑。一疑众生若是本来成佛则不当有无明。此
知不变而不知随缘者执也。二疑若无明本有则
不当说本来成佛。何故复说众生本来成佛此知
随缘而不知不变者执也。三疑若谓十方异生本
来成佛后起无明。则一切如来既巳成佛。何时更
生一切烦恼。此则生可成佛则佛亦可成生。是凡
圣混乱之执也。此个疑团。直是金刚圈栗棘篷。吞
不入吐不出。是为末世众生参禅起疑情之样子。
不异黄龙三关语。惜乎世尊无端注破。秘密藏者
谓此法门众生共證众生不知。故曰。具足凡夫法
凡夫不知。具足圣人法圣人不会。此藏未曾开时
千难万难。若开时不消弹指顷。要须钥匙在自巳
手里始得。言了义法门者。谓若开此藏门。一时尽
见底蕴。更无藏覆。则既断其疑复尽其悔。盖疑者
有一切无明。若诸无明众生本有。何因缘故如来复
说本来成佛。十方异生本成佛道后起无明。一切如
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惟愿不舍无遮大慈。为诸菩
萨开秘密藏。及为末世一切众生得闻如是脩多罗
教了义法门永断疑悔。作是语巳五体投地。如是三
请终而复始。」
【由闻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恐人生疑。此菩萨能以
金刚智断人之疑。故乘机发问。所谓剑为不平离
宝匣也。善为下领赞如来善说方便。世尊下正陈
三疑。一疑众生若是本来成佛则不当有无明。此
知不变而不知随缘者执也。二疑若无明本有则
不当说本来成佛。何故复说众生本来成佛此知
随缘而不知不变者执也。三疑若谓十方异生本
来成佛后起无明。则一切如来既巳成佛。何时更
生一切烦恼。此则生可成佛则佛亦可成生。是凡
圣混乱之执也。此个疑团。直是金刚圈栗棘篷。吞
不入吐不出。是为末世众生参禅起疑情之样子。
不异黄龙三关语。惜乎世尊无端注破。秘密藏者
谓此法门众生共證众生不知。故曰。具足凡夫法
凡夫不知。具足圣人法圣人不会。此藏未曾开时
千难万难。若开时不消弹指顷。要须钥匙在自巳
手里始得。言了义法门者。谓若开此藏门。一时尽
见底蕴。更无藏覆。则既断其疑复尽其悔。盖疑者
卷三 第 522a 页 X10-0522.png
于诸谛理疑豫为性。能障信心为业。而悔者则悔
善悔恶而心不定也。】
「尔时世尊告金刚藏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
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甚深秘密究
竟方便。是诸菩萨最上教诲了义大乘。能使十方修
学菩萨及诸末世一切众生得决定信永断疑悔。汝
今谛听当为汝说。时金刚藏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
众默然而听。」
【言决定信者谓决定信得本来是佛不假外求。若
大梅云任你非心非佛我自即心即佛之类。】
「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
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未出轮回而
辨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譬
如动目能摇湛水。又如定眼由回转火。云驶月运。舟
行岸移。亦复如是。善男子。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
可得。何况轮转生死垢心曾未清净。观佛圆觉而不
旋复。是故汝等便生三惑。」
【先答第一疑。言如来寂灭性本无始终生灭轮回
之事。而有始终生灭等者。皆是业识随六种因缘
相续成轮回心。故有轮转耳。世为迁流界为方位。
谓一切时一切处皆由此六因流转也。始终者。是
种子生现行。以种子为始现行为终。此即当有因
也。生灭者。谓现行生种子。以现在现行为生。流入
未来作种子为灭。是相续因也。此二种为亲因缘。
善悔恶而心不定也。】
「尔时世尊告金刚藏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
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甚深秘密究
竟方便。是诸菩萨最上教诲了义大乘。能使十方修
学菩萨及诸末世一切众生得决定信永断疑悔。汝
今谛听当为汝说。时金刚藏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
众默然而听。」
【言决定信者谓决定信得本来是佛不假外求。若
大梅云任你非心非佛我自即心即佛之类。】
「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
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未出轮回而
辨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譬
如动目能摇湛水。又如定眼由回转火。云驶月运。舟
行岸移。亦复如是。善男子。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
可得。何况轮转生死垢心曾未清净。观佛圆觉而不
旋复。是故汝等便生三惑。」
【先答第一疑。言如来寂灭性本无始终生灭轮回
之事。而有始终生灭等者。皆是业识随六种因缘
相续成轮回心。故有轮转耳。世为迁流界为方位。
谓一切时一切处皆由此六因流转也。始终者。是
种子生现行。以种子为始现行为终。此即当有因
也。生灭者。谓现行生种子。以现在现行为生。流入
未来作种子为灭。是相续因也。此二种为亲因缘。
卷三 第 522b 页 X10-0522.png
前后者。谓前念引生后念。即等无间缘。以其在因
果中间有相不断等而开导。是相因也。有无者。谓
心境相生。有则俱有。无则俱无。即所缘缘。是显示
因也。聚散者。谓缘会则聚。缘离则散。即种种业增
上缘。如转轮王有胜势用作增上事。是作因也。起
止者。谓巳上众缘止灭方得生起。是待因也。具前
四缘办有漏法。具后一缘办无漏法。今言如来寂
灭性本无杂染。由随染缘而成杂染。本无清净由
随净缘而成清净。如是染净念念相续循环往复。
或取秽而舍净。或舍秽而取净。所以动念息念皆
在始终生灭等中轮转。若是舍六因转八识尽二
障出二死无轮回性者。则知圆觉自性本来不动。
若是六因未尽八识未转二障未除二死未出者。
在轮回中辨圆觉性。彼圆觉性虽是寂灭不动。即
随染净二缘流转矣。既在轮回。则触处粘著。而说
能免轮回者无有是处。下以四喻发明净圆觉心
本无流转随八识而有流转。动目能摇湛水者。谓
湛水不动因目动而见湛水动。喻妙湛觉性本不
动。因无明一动转成业识。而妙湛觉性亦随业识
而动也。定眼由回转火者。由因也。火本未曾轮转。
因定眼而见火轮回转。喻觉性本无流转。因七识
定执为我。随所生所系故见有流转耳。故谭子云。
瞰回流者头目自旋。作环舞者宫室皆转。云驶月
运者。谓月本不驰。因云驶而见月驰。喻觉性任运
果中间有相不断等而开导。是相因也。有无者。谓
心境相生。有则俱有。无则俱无。即所缘缘。是显示
因也。聚散者。谓缘会则聚。缘离则散。即种种业增
上缘。如转轮王有胜势用作增上事。是作因也。起
止者。谓巳上众缘止灭方得生起。是待因也。具前
四缘办有漏法。具后一缘办无漏法。今言如来寂
灭性本无杂染。由随染缘而成杂染。本无清净由
随净缘而成清净。如是染净念念相续循环往复。
或取秽而舍净。或舍秽而取净。所以动念息念皆
在始终生灭等中轮转。若是舍六因转八识尽二
障出二死无轮回性者。则知圆觉自性本来不动。
若是六因未尽八识未转二障未除二死未出者。
在轮回中辨圆觉性。彼圆觉性虽是寂灭不动。即
随染净二缘流转矣。既在轮回。则触处粘著。而说
能免轮回者无有是处。下以四喻发明净圆觉心
本无流转随八识而有流转。动目能摇湛水者。谓
湛水不动因目动而见湛水动。喻妙湛觉性本不
动。因无明一动转成业识。而妙湛觉性亦随业识
而动也。定眼由回转火者。由因也。火本未曾轮转。
因定眼而见火轮回转。喻觉性本无流转。因七识
定执为我。随所生所系故见有流转耳。故谭子云。
瞰回流者头目自旋。作环舞者宫室皆转。云驶月
运者。谓月本不驰。因云驶而见月驰。喻觉性任运
卷三 第 522c 页 X10-0522.png
而转未尝驰流。因意识驰流奔逸诸境。故见觉性
亦驰流耳。舟行岸移者。谓岸本不移。因舟行故见
岸移。喻觉性本不迁流。因前五识随境迁移。故见
觉性亦迁移耳。由是而知。目动者则见湛水必摇。
求其不摇不可得。眼定者则见火轮必转求其不
转不可得。云驶则见月必运求其不运不可得。舟
行则岸必移求其不移不可得。物尚如此。何况生
死轮转八种染污识心曾未有一念清净。而以不
清净心观清净觉有不随流转者乎。由随缘不变
故说众生本来成佛。由不变随缘故有一切无明
生起。汝等不解此义。于无轮转处妄见轮转。于无
惑处妄起三惑。三惑谓见思尘沙及根本无明也。
三惑有即指三疑者未必。】
「善男子。譬如幻翳妄见空华。幻翳若除。不可说言此
翳巳灭何时更起一切诸翳。何以故。翳华二法非相
待故。亦如空华灭于空时。不可说言虚空何时更起
空华。何以故。空本无华非起灭故。生死涅槃同于起
灭。妙觉圆照离于华翳。善男子。当知虚空非是暂有
亦非暂无。况复如来圆觉随顺而为虚空平等本性。」
【此以喻答第三疑也。翳喻无明。华喻身心。翳生华
生。翳灭华灭。若翳灭而更待翳生。华灭而更待华
生。斯实狂痴矣。以翳华二法本无种子。故翳灭于
眼。不可更待眼中何时更起诸翳。亦如空华既灭
于空不应更待空中何时更起狂华也。何以故。空
亦驰流耳。舟行岸移者。谓岸本不移。因舟行故见
岸移。喻觉性本不迁流。因前五识随境迁移。故见
觉性亦迁移耳。由是而知。目动者则见湛水必摇。
求其不摇不可得。眼定者则见火轮必转求其不
转不可得。云驶则见月必运求其不运不可得。舟
行则岸必移求其不移不可得。物尚如此。何况生
死轮转八种染污识心曾未有一念清净。而以不
清净心观清净觉有不随流转者乎。由随缘不变
故说众生本来成佛。由不变随缘故有一切无明
生起。汝等不解此义。于无轮转处妄见轮转。于无
惑处妄起三惑。三惑谓见思尘沙及根本无明也。
三惑有即指三疑者未必。】
「善男子。譬如幻翳妄见空华。幻翳若除。不可说言此
翳巳灭何时更起一切诸翳。何以故。翳华二法非相
待故。亦如空华灭于空时。不可说言虚空何时更起
空华。何以故。空本无华非起灭故。生死涅槃同于起
灭。妙觉圆照离于华翳。善男子。当知虚空非是暂有
亦非暂无。况复如来圆觉随顺而为虚空平等本性。」
【此以喻答第三疑也。翳喻无明。华喻身心。翳生华
生。翳灭华灭。若翳灭而更待翳生。华灭而更待华
生。斯实狂痴矣。以翳华二法本无种子。故翳灭于
眼。不可更待眼中何时更起诸翳。亦如空华既灭
于空不应更待空中何时更起狂华也。何以故。空
卷三 第 523a 页 X10-0523.png
本无华。尚无有起安得有灭。故知生死涅槃皆同
翳华之起灭。若以众生圆照清净觉相论。尚无无
明身心翳华二相可得。何况既巳成佛證此清净
觉地者而复生烦恼乎。当知翳华在虚空中可说
暂有暂无。若是虚空常恒不动。岂可说为暂有暂
无耶。虚空尚不可说暂有暂无。况复如来随顺圆
觉而为虚空平等本性。乃可说为暂有暂无而曰
何时复起无明烦恼哉。由此一喻显觉性本无修
證。】
「善男子。如销金矿金非销有。既巳成金不重为矿。经
无穷时金性不坏。不应说言本非成就。如来圆觉亦
复如是。」
【此以喻答第二疑也。若谓无明本有不应复说本
来成佛者。喻如有人大开炉鞴销矿成金。然矿中
之金是矿中自有。非但因销而有也。使其矿尽成
金。则金决不重复为矿。经无穷时而金性决不变
坏。此金虽是从销而出。然不应言此金非矿中本
来自有也。如来圆觉喻如真金在无明矿。必销尽
无明而觉性始显。然此觉性元是无明矿中自有
非独销无明而有也。若无明矿尽成净觉性。则净
觉性决不重起无明。即经无量劫而觉性不坏。虽
觉性从销而出。终不应言此觉性非无明矿中本
来自有。而曰非本来成佛乎。故曰圣人本是凡夫
做。若凡夫不具圣性则永无成佛之期矣。由此一
翳华之起灭。若以众生圆照清净觉相论。尚无无
明身心翳华二相可得。何况既巳成佛證此清净
觉地者而复生烦恼乎。当知翳华在虚空中可说
暂有暂无。若是虚空常恒不动。岂可说为暂有暂
无耶。虚空尚不可说暂有暂无。况复如来随顺圆
觉而为虚空平等本性。乃可说为暂有暂无而曰
何时复起无明烦恼哉。由此一喻显觉性本无修
證。】
「善男子。如销金矿金非销有。既巳成金不重为矿。经
无穷时金性不坏。不应说言本非成就。如来圆觉亦
复如是。」
【此以喻答第二疑也。若谓无明本有不应复说本
来成佛者。喻如有人大开炉鞴销矿成金。然矿中
之金是矿中自有。非但因销而有也。使其矿尽成
金。则金决不重复为矿。经无穷时而金性决不变
坏。此金虽是从销而出。然不应言此金非矿中本
来自有也。如来圆觉喻如真金在无明矿。必销尽
无明而觉性始显。然此觉性元是无明矿中自有
非独销无明而有也。若无明矿尽成净觉性。则净
觉性决不重起无明。即经无量劫而觉性不坏。虽
觉性从销而出。终不应言此觉性非无明矿中本
来自有。而曰非本来成佛乎。故曰圣人本是凡夫
做。若凡夫不具圣性则永无成佛之期矣。由此一
卷三 第 523b 页 X10-0523.png
喻显觉性有修有證。】
「善男子。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槃。亦
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善男子。但诸
声闻所圆境界。身心语言皆悉断灭。终不能至彼之
亲證所现涅槃。何况能以有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
境界。如取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著。以轮回心生轮
回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是故我说一切
菩萨及末世众生先断无始轮回根本。善男子。有作
思惟从有心起。皆是六尘妄想缘气。非实心体。巳如
空华。用此思惟辨于佛境。犹如空华复结空果。展转
妄想无有是处。善男子。虚妄浮心多诸巧见。不能成
就圆觉方便。如是分别非为正问。」
【此下直显清净觉性坐断两头纤毫不立也。以转
无明故有菩提之号。转生死故有涅槃之称。以是
对待法故。若了无明本空。生死本寂。既无所證之
相。亦无能證之名。故无成佛不成佛之事。亦无轮
回不轮回之说。以此清净觉心离诸名相故也。故
宗镜问云。若直了此心是佛。更受八相成道否。答。
若了此心即是天真佛。不说成与不成。若说成佛
是增语是助语。故曰。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
天真佛。既直示之。复责之曰。且诸声闻亦具自性
圆满清净境界。而且隳肢体。黜聪明。断言语。息思
想。如是进修但得灰断寂灭解脱。终不能到彼之
本来亲證自性所现清净涅槃空寂境界。况以有
「善男子。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槃。亦
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善男子。但诸
声闻所圆境界。身心语言皆悉断灭。终不能至彼之
亲證所现涅槃。何况能以有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
境界。如取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著。以轮回心生轮
回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是故我说一切
菩萨及末世众生先断无始轮回根本。善男子。有作
思惟从有心起。皆是六尘妄想缘气。非实心体。巳如
空华。用此思惟辨于佛境。犹如空华复结空果。展转
妄想无有是处。善男子。虚妄浮心多诸巧见。不能成
就圆觉方便。如是分别非为正问。」
【此下直显清净觉性坐断两头纤毫不立也。以转
无明故有菩提之号。转生死故有涅槃之称。以是
对待法故。若了无明本空。生死本寂。既无所證之
相。亦无能證之名。故无成佛不成佛之事。亦无轮
回不轮回之说。以此清净觉心离诸名相故也。故
宗镜问云。若直了此心是佛。更受八相成道否。答。
若了此心即是天真佛。不说成与不成。若说成佛
是增语是助语。故曰。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
天真佛。既直示之。复责之曰。且诸声闻亦具自性
圆满清净境界。而且隳肢体。黜聪明。断言语。息思
想。如是进修但得灰断寂灭解脱。终不能到彼之
本来亲證自性所现清净涅槃空寂境界。况以有
卷三 第 523c 页 X10-0523.png
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喻如萤火烧须弥山
终不能著。若是真火则一星可烧大地。况须弥哉。
今以轮回心生轮回见欲入如来大寂灭海终不
能至。若一念缘起无生。无明顿断。则弹指之顷即
得悟入。岂待久乎。是故菩萨欲成佛道先断无始
轮回根本。下复责之曰。有作思惟从有心起。皆是
因六尘而生妄想缘影。非是真实心体。悉如空华。
因此生灭思惟而欲辨不生不灭之境。如邀空华
而结空果。但是展转重增妄想。岂可得哉。且此有
作思惟。虚而不实妄而不真浮而不深。故多机巧
会穿凿会度量。不知修圆觉者正忌许多骨董。唯
是痴痴憨憨媒媒晦晦百不可取一无所堪者方
可入也。故又责之曰。如是三种分别计度皆是众
生曲见非为正问。问云。如来最初赞彼所问是甚
深秘密方便。此又责其多诸巧见非为正问何也。
答。赞者美其发起。责者泯其知见。】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金刚藏当知。如来
寂灭性未曾有终始。若以轮回心思惟即旋复。但至
轮回际不能入佛海。譬如销金矿金非销故有。虽复
本来金终以销成就。一成真金体不复重为矿。生死
与涅槃凡夫及诸佛同为空华相。思惟犹幻化。何况
诘虚妄。若能了此心。然后求圆觉。」
【如来寂灭性本无始终生灭。但众生未出轮回。以
思惟心辨于佛境。故即随彼思惟亦成轮转。但一
终不能著。若是真火则一星可烧大地。况须弥哉。
今以轮回心生轮回见欲入如来大寂灭海终不
能至。若一念缘起无生。无明顿断。则弹指之顷即
得悟入。岂待久乎。是故菩萨欲成佛道先断无始
轮回根本。下复责之曰。有作思惟从有心起。皆是
因六尘而生妄想缘影。非是真实心体。悉如空华。
因此生灭思惟而欲辨不生不灭之境。如邀空华
而结空果。但是展转重增妄想。岂可得哉。且此有
作思惟。虚而不实妄而不真浮而不深。故多机巧
会穿凿会度量。不知修圆觉者正忌许多骨董。唯
是痴痴憨憨媒媒晦晦百不可取一无所堪者方
可入也。故又责之曰。如是三种分别计度皆是众
生曲见非为正问。问云。如来最初赞彼所问是甚
深秘密方便。此又责其多诸巧见非为正问何也。
答。赞者美其发起。责者泯其知见。】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金刚藏当知。如来
寂灭性未曾有终始。若以轮回心思惟即旋复。但至
轮回际不能入佛海。譬如销金矿金非销故有。虽复
本来金终以销成就。一成真金体不复重为矿。生死
与涅槃凡夫及诸佛同为空华相。思惟犹幻化。何况
诘虚妄。若能了此心。然后求圆觉。」
【如来寂灭性本无始终生灭。但众生未出轮回。以
思惟心辨于佛境。故即随彼思惟亦成轮转。但一
卷三 第 524a 页 X10-0524.png
入轮回则不能入于佛海。故众生虽是本来成佛。
由入无明海故随海中波浪流转。若能永断无明
而觉性自显。然不可说无明海中本无清净觉性
也。正如销矿成金。此金元是矿中固有。非因销而
有也。然虽本有必因去矿而成金。若金体一成则
不重为矿。故说佛本是而勤修。惑元无而须断。虽
然如是。亦是第二门头方便说法。若约妙觉明心
第一义谛本无是事。则生死涅槃俱为幻翳。众生
与佛尽是空华。由汝最初动念思惟即是幻化即
是轮回根本。何故舍此而更诘其幻化。不亦谬乎。
若能了此思惟即是幻化即是轮回根本。然后可
求圆觉矣。】
「于是弥勤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
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广为菩萨开秘
密藏。令诸大众深悟轮回分别邪正。能施末世一切
众生无畏道眼。于大涅槃生决定信。无复重随轮转
境界起循环见。世尊。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游如
来大寂灭海。云何当断轮回根本。于诸轮回有几种
性。修佛菩提几等差别。回入尘劳当设几种教化方
便度诸众生。惟愿不舍救世大悲。令诸修行一切菩
萨及末世众生慧目肃清照曜心镜圆悟如来无上
知见。作是语巳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前四章巳为顿教菩萨。广辨惟心以显因地觉心
竟。下复为渐教菩萨深究轮回根本广谈唯识以
由入无明海故随海中波浪流转。若能永断无明
而觉性自显。然不可说无明海中本无清净觉性
也。正如销矿成金。此金元是矿中固有。非因销而
有也。然虽本有必因去矿而成金。若金体一成则
不重为矿。故说佛本是而勤修。惑元无而须断。虽
然如是。亦是第二门头方便说法。若约妙觉明心
第一义谛本无是事。则生死涅槃俱为幻翳。众生
与佛尽是空华。由汝最初动念思惟即是幻化即
是轮回根本。何故舍此而更诘其幻化。不亦谬乎。
若能了此思惟即是幻化即是轮回根本。然后可
求圆觉矣。】
「于是弥勤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
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广为菩萨开秘
密藏。令诸大众深悟轮回分别邪正。能施末世一切
众生无畏道眼。于大涅槃生决定信。无复重随轮转
境界起循环见。世尊。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游如
来大寂灭海。云何当断轮回根本。于诸轮回有几种
性。修佛菩提几等差别。回入尘劳当设几种教化方
便度诸众生。惟愿不舍救世大悲。令诸修行一切菩
萨及末世众生慧目肃清照曜心镜圆悟如来无上
知见。作是语巳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前四章巳为顿教菩萨。广辨惟心以显因地觉心
竟。下复为渐教菩萨深究轮回根本广谈唯识以
卷三 第 524b 页 X10-0524.png
显果地觉也。若知唯心而不达唯识则颟顸佛性。
故弥勒乘机发问。推穷五性差别也。先领悟前说。
深悟轮回者。领悟始终生灭等皆是轮回相也。分
别邪正者。谓以思惟心测度圆觉为邪。以直心而
直入圆觉为正。无畏道眼者。恐畏生于疑虑。今疑
虑永断故得无畏道眼。生决定信者。谓一信即心
即佛更无有疑。则邪说更不能夺。不复更随轮转
境界而起种种轮回知见矣。下正请有四。一问轮
回根本。不知轮回根本是何等物。二问种种取舍
皆是轮回不知轮回有几种性。三问轮回之性各
各不同修佛菩提复有几等差别。四问既得菩提
回心入轮回中度轮回众当设几种方便。此等皆
末世修菩萨行极要切事。故愿不舍大悲阐明斯
事。不为轮回心杂扰轮回见染污。则慧目肃清觉
心如镜。而光明普照圆悟如来无上正知见矣。】
「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
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请问如来深奥秘密微妙
之义。令诸菩萨洁清慧目。及令一切末世众生永断
轮回心悟实相具无生忍。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弥
勒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轮回根本何故称为深奥秘密微妙之义。以无明
实性即是佛性。若能了达无明实性。即能了达真
如佛性。以如来藏即识藏故。不思议熏不思议变
非思量所知故。故曰此法甚深奥少有能信者。又
故弥勒乘机发问。推穷五性差别也。先领悟前说。
深悟轮回者。领悟始终生灭等皆是轮回相也。分
别邪正者。谓以思惟心测度圆觉为邪。以直心而
直入圆觉为正。无畏道眼者。恐畏生于疑虑。今疑
虑永断故得无畏道眼。生决定信者。谓一信即心
即佛更无有疑。则邪说更不能夺。不复更随轮转
境界而起种种轮回知见矣。下正请有四。一问轮
回根本。不知轮回根本是何等物。二问种种取舍
皆是轮回不知轮回有几种性。三问轮回之性各
各不同修佛菩提复有几等差别。四问既得菩提
回心入轮回中度轮回众当设几种方便。此等皆
末世修菩萨行极要切事。故愿不舍大悲阐明斯
事。不为轮回心杂扰轮回见染污。则慧目肃清觉
心如镜。而光明普照圆悟如来无上正知见矣。】
「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
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请问如来深奥秘密微妙
之义。令诸菩萨洁清慧目。及令一切末世众生永断
轮回心悟实相具无生忍。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弥
勒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轮回根本何故称为深奥秘密微妙之义。以无明
实性即是佛性。若能了达无明实性。即能了达真
如佛性。以如来藏即识藏故。不思议熏不思议变
非思量所知故。故曰此法甚深奥少有能信者。又
卷三 第 524c 页 X10-0524.png
曰不退诸菩萨亦复不能知。以菩萨不知。唯如来
能知。故曰深奥秘密。而又曰微妙义也。若知此义。
则不为幻翳所障。洁清慧目。而永断根本无明。深
达诸法实相。即能證入无生法忍矣。】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
有轮回。」
【此如来在净土中说秽土法。故直指爱心润生为
三界轮回根本。以答第一问也。谓三界一切异生
皆由父母妻子深恩重爱坚固胶执而生贪欲。是
故父母子孙相生不断。故有轮回。世人不能担荷
大事因缘。迷背觉性。虽为男子之身。而无丈夫之
志。只为爱根不净。总被欲丝缠缚。生生死死无由
出离。故阿难以邪染为缘浚发大教。而仲尼亦云
枨也欲焉得刚。故知三界轮回唯一爱根更无他
物。】
「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
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
是故能令生死相续。欲因爱生。命因欲有。众生爱命
还依欲本。爱欲为因。爱命为果。由于欲境起诸违顺。
境背爱心而生憎嫉造种种业。是故复生地狱饿鬼。
知欲可厌。爱厌业道舍恶乐善复现天人。又知诸爱
可厌恶故弃爱乐舍还滋爱本。复现有为增上善果。
皆轮回故不成圣道。是故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
先断贪欲及除爱渴。善男子。菩萨变化示现世间。非
能知。故曰深奥秘密。而又曰微妙义也。若知此义。
则不为幻翳所障。洁清慧目。而永断根本无明。深
达诸法实相。即能證入无生法忍矣。】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
有轮回。」
【此如来在净土中说秽土法。故直指爱心润生为
三界轮回根本。以答第一问也。谓三界一切异生
皆由父母妻子深恩重爱坚固胶执而生贪欲。是
故父母子孙相生不断。故有轮回。世人不能担荷
大事因缘。迷背觉性。虽为男子之身。而无丈夫之
志。只为爱根不净。总被欲丝缠缚。生生死死无由
出离。故阿难以邪染为缘浚发大教。而仲尼亦云
枨也欲焉得刚。故知三界轮回唯一爱根更无他
物。】
「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
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
是故能令生死相续。欲因爱生。命因欲有。众生爱命
还依欲本。爱欲为因。爱命为果。由于欲境起诸违顺。
境背爱心而生憎嫉造种种业。是故复生地狱饿鬼。
知欲可厌。爱厌业道舍恶乐善复现天人。又知诸爱
可厌恶故弃爱乐舍还滋爱本。复现有为增上善果。
皆轮回故不成圣道。是故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
先断贪欲及除爱渴。善男子。菩萨变化示现世间。非
卷三 第 525a 页 X10-0525.png
爱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爱。假诸贪欲而入生死。若
诸末世一切众生能舍诸欲及除憎爱永断轮回。勤
求如来圆觉境界。于清净心便得开悟。」
【此答第二问于诸轮回有几种性也。卵因想生。胎
因情有。湿以合感。化以离应。虽异生种性各各不
同。而此四生摄尽三界一切种性。故说一切种性
皆以淫欲为因成生死之正性。亦以淫欲为因成
生死之正命也。当知三界轮回唯以爱为根本。良
以众生从出母胎。即有爱性与之俱生。则有爱性
为正因矣。况复更有种种色声香味触等五尘诸
可乐境为助因以助发爱性。若火得风其𦦨愈炽。
由是而造诸恶业。由是而受诸果报。尘沙劫波莫
之遏绝。又不但出胎之后爱性俱生。即初受胎时
于父母边亦由贪爱而生耽著。然后动其欲心而
有淫欲。故欲因爱生。复因淫欲然后于父母边纳
想为胎。即于想中传命。故命因欲有。故知众生爱
命依欲本而得成。由彼过去爱欲为能感因。而以
现在爱命为所感果。现在既有爱命为果。复对现
在五尘诸境。其顺我情者生爱。逆我情者生憎。而
起惑著。既于违顺二境起惑著巳。复造种种恶业。
由此现在惑业苦因。复招未来三途剧报。是则三
途业报皆以爱欲为本明矣。既知三途剧报在爱
欲。于彼欲境深生厌恶欲求出离。故爱善业而厌
恶业。即复舍恶业而修善业。盖恶即淫等。而善即
诸末世一切众生能舍诸欲及除憎爱永断轮回。勤
求如来圆觉境界。于清净心便得开悟。」
【此答第二问于诸轮回有几种性也。卵因想生。胎
因情有。湿以合感。化以离应。虽异生种性各各不
同。而此四生摄尽三界一切种性。故说一切种性
皆以淫欲为因成生死之正性。亦以淫欲为因成
生死之正命也。当知三界轮回唯以爱为根本。良
以众生从出母胎。即有爱性与之俱生。则有爱性
为正因矣。况复更有种种色声香味触等五尘诸
可乐境为助因以助发爱性。若火得风其𦦨愈炽。
由是而造诸恶业。由是而受诸果报。尘沙劫波莫
之遏绝。又不但出胎之后爱性俱生。即初受胎时
于父母边亦由贪爱而生耽著。然后动其欲心而
有淫欲。故欲因爱生。复因淫欲然后于父母边纳
想为胎。即于想中传命。故命因欲有。故知众生爱
命依欲本而得成。由彼过去爱欲为能感因。而以
现在爱命为所感果。现在既有爱命为果。复对现
在五尘诸境。其顺我情者生爱。逆我情者生憎。而
起惑著。既于违顺二境起惑著巳。复造种种恶业。
由此现在惑业苦因。复招未来三途剧报。是则三
途业报皆以爱欲为本明矣。既知三途剧报在爱
欲。于彼欲境深生厌恶欲求出离。故爱善业而厌
恶业。即复舍恶业而修善业。盖恶即淫等。而善即
卷三 第 525b 页 X10-0525.png
不淫等也。由此善业为欲界人天受生之因。故复
现欲界人天受生之果。故首楞严云。形虽出动心
迹尚交。自此巳还名为欲界。又知厌欲界而爱初
禅。故复舍欲界而入初禅。厌初禅而爱二禅即复
舍初禅而入二禅。厌二禅而爱三禅即复舍二禅
而入三禅。厌三禅而爱四禅即复舍三禅而入四
禅。至于四禅。即知前三天种种欣厌无非耽著胜
乐。总是爱心皆可厌恶。故弃彼爱心而乐于舍。不
知乐舍之心居然是爱还滋爱本。由此不动业因
便感有为增上善果。故虽入四空无非乐舍。总名
伏爱。未尽爱根。皆是轮回不成圣果。故首楞严云。
虽非无为真不动地。有所得心功用巳熟。故知三
界一切种性皆以贪爱为根本也。是故众生欲出
三界超生死免轮回者。固当先断欲根除爱渴。透
此一关便是出尘罗汉矣。问菩萨不断贪欲入生
死中广作佛事。何故必欲学小乘断贪欲除爱渴
而求出生死乎。答菩萨入生死度生。皆是以变化
身示现世间。如镜华水月。非若众生实以淫欲为
因而有此身也。但以大慈悲力大誓愿力现同事
摄令彼舍爱。假贪爱而入生死。其实毫无爱根也。
若自巳有爱自堕生死。安能断人之爱令彼出生
死乎。故末世修行者。若能外舍五尘欲境。内除憎
爱二心。则永断轮回心得清净。用此清净心勤求
圆觉境界。于清净心便得开悟。正如出矿之金方
现欲界人天受生之果。故首楞严云。形虽出动心
迹尚交。自此巳还名为欲界。又知厌欲界而爱初
禅。故复舍欲界而入初禅。厌初禅而爱二禅即复
舍初禅而入二禅。厌二禅而爱三禅即复舍二禅
而入三禅。厌三禅而爱四禅即复舍三禅而入四
禅。至于四禅。即知前三天种种欣厌无非耽著胜
乐。总是爱心皆可厌恶。故弃彼爱心而乐于舍。不
知乐舍之心居然是爱还滋爱本。由此不动业因
便感有为增上善果。故虽入四空无非乐舍。总名
伏爱。未尽爱根。皆是轮回不成圣果。故首楞严云。
虽非无为真不动地。有所得心功用巳熟。故知三
界一切种性皆以贪爱为根本也。是故众生欲出
三界超生死免轮回者。固当先断欲根除爱渴。透
此一关便是出尘罗汉矣。问菩萨不断贪欲入生
死中广作佛事。何故必欲学小乘断贪欲除爱渴
而求出生死乎。答菩萨入生死度生。皆是以变化
身示现世间。如镜华水月。非若众生实以淫欲为
因而有此身也。但以大慈悲力大誓愿力现同事
摄令彼舍爱。假贪爱而入生死。其实毫无爱根也。
若自巳有爱自堕生死。安能断人之爱令彼出生
死乎。故末世修行者。若能外舍五尘欲境。内除憎
爱二心。则永断轮回心得清净。用此清净心勤求
圆觉境界。于清净心便得开悟。正如出矿之金方
卷三 第 525c 页 X10-0525.png
堪作器。若是药汞金。入煅则流去。是则尚不能免
轮回。欲求开悟安可得哉。】
「善男子。一切众生由本贪欲发挥无明。显出五性差
别不等。依二种障而现深浅。云何二障。一者理障碍
正知见。二者事障续诸生死。云何五性。善男子。若此
二障未得断灭名未成佛。若诸众生永舍贪欲。先除
事障。未断理障。但能悟入声闻缘觉。未能显住菩萨
境界。善男子。若诸末世一切众生欲泛如来大圆觉
海。先当发愿勤断二障。二障巳伏即能悟入菩萨境
界。若事理障巳永断灭。即入如来微妙圆觉满足菩
提及大涅槃。善男子。一切众生皆證圆觉。逢善知识
依彼所作因地法行。尔时修习便有顿渐。若遇如来
无上菩提正修行路。根无大小皆成佛果。若诸众生
虽求善友。遇邪见者未得正悟。是则名为外道种性。
邪师过谬非众生咎。是名众生五性差别。」
【此答第三问修佛菩提几种差别也。一切众生皆
以贪欲为根本长养无明。令彼无明发扬挥散引
蔓牵枝头头羁绁。故于真如平等无差别处显出
五性差别也。皆由二障而现深浅者。谓凡夫对二
乘则凡夫障深二乘障浅。二乘对菩萨则二乘障
深菩萨障浅。若菩萨对佛则菩萨有障唯佛无障。
二障者何。一者理障。亦名所知障。由不达一法界
义心不相应。忽然念起障所知理碍佛知见名之
为障。即无明也。二者事障。亦名烦恼障。谓以昏烦
轮回。欲求开悟安可得哉。】
「善男子。一切众生由本贪欲发挥无明。显出五性差
别不等。依二种障而现深浅。云何二障。一者理障碍
正知见。二者事障续诸生死。云何五性。善男子。若此
二障未得断灭名未成佛。若诸众生永舍贪欲。先除
事障。未断理障。但能悟入声闻缘觉。未能显住菩萨
境界。善男子。若诸末世一切众生欲泛如来大圆觉
海。先当发愿勤断二障。二障巳伏即能悟入菩萨境
界。若事理障巳永断灭。即入如来微妙圆觉满足菩
提及大涅槃。善男子。一切众生皆證圆觉。逢善知识
依彼所作因地法行。尔时修习便有顿渐。若遇如来
无上菩提正修行路。根无大小皆成佛果。若诸众生
虽求善友。遇邪见者未得正悟。是则名为外道种性。
邪师过谬非众生咎。是名众生五性差别。」
【此答第三问修佛菩提几种差别也。一切众生皆
以贪欲为根本长养无明。令彼无明发扬挥散引
蔓牵枝头头羁绁。故于真如平等无差别处显出
五性差别也。皆由二障而现深浅者。谓凡夫对二
乘则凡夫障深二乘障浅。二乘对菩萨则二乘障
深菩萨障浅。若菩萨对佛则菩萨有障唯佛无障。
二障者何。一者理障。亦名所知障。由不达一法界
义心不相应。忽然念起障所知理碍佛知见名之
为障。即无明也。二者事障。亦名烦恼障。谓以昏烦
卷三 第 526a 页 X10-0526.png
之法扰乱于心。于事不了起惑造业。生死相续不
得自在名之为障。即见思二惑也。五性者何。一谓
二障俱在而未除者为最深。名未成佛。亦名异生
性。即三界人天六道。虽善恶不同。爱根未断皆在
轮回不成圣果。二谓永舍贪欲但断见思。无力兼
断理障。直超三界不念众生者。但能悟入二乘小
果。犹处门外止宿草庵。未能显然住于菩萨境界。
此障比异生为浅。比三贤菩萨为深。是故末世众
生欲泛如来大圆觉海。当先发弘愿以断二障也。
三二障俱伏。即能悟入菩萨境界者。谓修大乘顺
解脱分。依识性相能深信解者入资粮位。复修大
乘顺决择分。能渐伏除能取所取引发真见者名
加行位。由但住三贤未能入地。此障比二乘为浅。
较入地为深。若二障分断即入初地。若二障断尽。
即入如来微妙圆觉得住无上圆满菩提。出障圆
明得入如来大涅槃海能尽未来化有情类。故唯
识云。十种障者。一异生障。谓二障中分别起者。依
彼种立异生性故。二乘见道唯断一种名得圣性。
菩萨初见道时具断二种名得圣位。二邪行障。谓
所知障中俱生一分。及彼所起误犯三业。彼障二
地极净尸罗。入二地时便能永断。三闇钝障。谓所
知障中俱生一分。令所闻思修法忘失。彼障三地
胜定总持。及彼所发殊胜三慧。入三地时便能永
断。四微细烦恼现行障。谓所知障中俱生一分。第
得自在名之为障。即见思二惑也。五性者何。一谓
二障俱在而未除者为最深。名未成佛。亦名异生
性。即三界人天六道。虽善恶不同。爱根未断皆在
轮回不成圣果。二谓永舍贪欲但断见思。无力兼
断理障。直超三界不念众生者。但能悟入二乘小
果。犹处门外止宿草庵。未能显然住于菩萨境界。
此障比异生为浅。比三贤菩萨为深。是故末世众
生欲泛如来大圆觉海。当先发弘愿以断二障也。
三二障俱伏。即能悟入菩萨境界者。谓修大乘顺
解脱分。依识性相能深信解者入资粮位。复修大
乘顺决择分。能渐伏除能取所取引发真见者名
加行位。由但住三贤未能入地。此障比二乘为浅。
较入地为深。若二障分断即入初地。若二障断尽。
即入如来微妙圆觉得住无上圆满菩提。出障圆
明得入如来大涅槃海能尽未来化有情类。故唯
识云。十种障者。一异生障。谓二障中分别起者。依
彼种立异生性故。二乘见道唯断一种名得圣性。
菩萨初见道时具断二种名得圣位。二邪行障。谓
所知障中俱生一分。及彼所起误犯三业。彼障二
地极净尸罗。入二地时便能永断。三闇钝障。谓所
知障中俱生一分。令所闻思修法忘失。彼障三地
胜定总持。及彼所发殊胜三慧。入三地时便能永
断。四微细烦恼现行障。谓所知障中俱生一分。第
卷三 第 526b 页 X10-0526.png
六识俱身见等摄。彼障四地菩提分法。入四地时
便能永断。五于下乘般涅槃障。谓所知障俱生一
分。令厌生死。乐趣涅槃。同下二乘厌苦欣灭。彼障
五地无差别道。入五地时便能永断。六粗相现行
障。谓所知障俱生一分。执有染净粗相现行。彼障
六地无染净道。入六地时便能永断。七细相现行
障。谓所知障中俱生一分。执有生灭细相现行。彼
障七地妙无相道。入七地时便能永断。八无相中
作加行障。谓所知障中俱生一分。令无相观不任
运起。入第八地便能永断。彼永断故得二自在。九
利他不欲行障。谓所知障中俱生一分。令于利乐
有情不欲勤行。要修巳利。彼障九地四无碍解。入
九地时便能永断。断此障巳得四无碍。十于诸法
中未得自在障。谓所知障俱生一分。令于诸法不
得自在。彼障十地大智法云及所含藏所起事业
入十地时便能永断作大神通。此地于法虽得自
在。而有馀障未名最极。谓有俱生微细所知障。及
有任运烦恼障种。金刚喻定现在前时彼皆顿断
入如来地。故曰。分别二障极喜无。六七俱生地地
除。第七修道除种现。金刚道后等皆无。难云。一切
众生皆證圆觉。云何而有五性差别。答。众生虽同
證圆觉性。由彼所遇善知识者。或是大乘。或是小
乘。或人天乘。各各不同。彼即以巳之所證所得者
示人。故闻法者随波熏习。依彼所作因地法行修
便能永断。五于下乘般涅槃障。谓所知障俱生一
分。令厌生死。乐趣涅槃。同下二乘厌苦欣灭。彼障
五地无差别道。入五地时便能永断。六粗相现行
障。谓所知障俱生一分。执有染净粗相现行。彼障
六地无染净道。入六地时便能永断。七细相现行
障。谓所知障中俱生一分。执有生灭细相现行。彼
障七地妙无相道。入七地时便能永断。八无相中
作加行障。谓所知障中俱生一分。令无相观不任
运起。入第八地便能永断。彼永断故得二自在。九
利他不欲行障。谓所知障中俱生一分。令于利乐
有情不欲勤行。要修巳利。彼障九地四无碍解。入
九地时便能永断。断此障巳得四无碍。十于诸法
中未得自在障。谓所知障俱生一分。令于诸法不
得自在。彼障十地大智法云及所含藏所起事业
入十地时便能永断作大神通。此地于法虽得自
在。而有馀障未名最极。谓有俱生微细所知障。及
有任运烦恼障种。金刚喻定现在前时彼皆顿断
入如来地。故曰。分别二障极喜无。六七俱生地地
除。第七修道除种现。金刚道后等皆无。难云。一切
众生皆證圆觉。云何而有五性差别。答。众生虽同
證圆觉性。由彼所遇善知识者。或是大乘。或是小
乘。或人天乘。各各不同。彼即以巳之所證所得者
示人。故闻法者随波熏习。依彼所作因地法行修
卷三 第 526c 页 X10-0526.png
习。便有顿渐不同。若得值遇大善知识。示以无上
菩提正修行路。令彼得沾平等甘露法味。即无论
大根小根皆成佛果。故知性本是一。因熏习而成
五。非本性有五也。五者众生虽求善友值遇邪师。
不具正眼心未能识。即依彼所作因地法行。如数
论胜论投灰拔发等。勤苦修习。未得正悟。便入外
道种性。所谓我眼本正因师故邪。则此过在邪师
非众生咎。此等皆依二障深浅遂成五性差别。】
「善男子。菩萨唯以大悲方便入诸世间开发未悟。乃
至示现种种形相逆顺境界。与其同事化令成佛。皆
依无始清净愿力。若诸末世一切众生。于大圆觉起
增上心。当发菩萨清净大愿。应作是言。愿我今者住
佛圆觉。求善知识。莫值外道及与二乘。依愿修行渐
断诸障。障尽愿满。便登解脱清净法殿。證大圆觉妙
庄严域。」
【此答第四问回入尘劳当设几种方便度生也。故
答云。唯以一种大悲为胜方便。入诸世间开发未
悟。乃至随类现形。若怨若亲行同事摄化令成佛。
皆依过去因中清净愿力所持。故能一目等视。不
尔。便成爱见大悲矣。故末世众生。起增上胜心欲
泛如来大圆觉海。当发大愿。愿我今者住佛圆觉。
求善知识。莫值外道小乘。以外道见邪小乘量小
故。依此愿力勤断二障。以障尽故触目无非解脱。
以愿满故对境无非圆觉。如是则三德圆明三身
菩提正修行路。令彼得沾平等甘露法味。即无论
大根小根皆成佛果。故知性本是一。因熏习而成
五。非本性有五也。五者众生虽求善友值遇邪师。
不具正眼心未能识。即依彼所作因地法行。如数
论胜论投灰拔发等。勤苦修习。未得正悟。便入外
道种性。所谓我眼本正因师故邪。则此过在邪师
非众生咎。此等皆依二障深浅遂成五性差别。】
「善男子。菩萨唯以大悲方便入诸世间开发未悟。乃
至示现种种形相逆顺境界。与其同事化令成佛。皆
依无始清净愿力。若诸末世一切众生。于大圆觉起
增上心。当发菩萨清净大愿。应作是言。愿我今者住
佛圆觉。求善知识。莫值外道及与二乘。依愿修行渐
断诸障。障尽愿满。便登解脱清净法殿。證大圆觉妙
庄严域。」
【此答第四问回入尘劳当设几种方便度生也。故
答云。唯以一种大悲为胜方便。入诸世间开发未
悟。乃至随类现形。若怨若亲行同事摄化令成佛。
皆依过去因中清净愿力所持。故能一目等视。不
尔。便成爱见大悲矣。故末世众生。起增上胜心欲
泛如来大圆觉海。当发大愿。愿我今者住佛圆觉。
求善知识。莫值外道小乘。以外道见邪小乘量小
故。依此愿力勤断二障。以障尽故触目无非解脱。
以愿满故对境无非圆觉。如是则三德圆明三身
卷三 第 527a 页 X10-0527.png
齐證矣。】
「尔时世尊欲量宣此义而说偈言。弥勒汝当知。一切
诸众生不得大解脱。皆由贪欲故堕落于生死。若能
断憎爱及与贪瞋痴。不因差别性皆得成佛道。二障
永销灭。求师得正悟。随顺菩萨愿。依止大涅槃。十方
诸菩萨皆以大悲愿示现入生死。现在修行者及末
世众生。勤断诸爱见便归大圆觉。」
【一切众生不得解脱者。皆由贪欲系缚生死不得
出离。若能断憎爱除三毒。不依五种差别性为因
地法行。而依圆照清净觉相。皆得成佛道矣。所以
皆成佛者。由彼断二障求正悟发大誓愿。故得依
止大涅槃海住佛圆觉。所以必欲发愿者。以十方
菩萨皆以大悲愿力断爱见入生死。故现在菩萨
当断爱见便得入大圆觉矣。】
大方广圆觉脩多罗了义经近释卷三
「尔时世尊欲量宣此义而说偈言。弥勒汝当知。一切
诸众生不得大解脱。皆由贪欲故堕落于生死。若能
断憎爱及与贪瞋痴。不因差别性皆得成佛道。二障
永销灭。求师得正悟。随顺菩萨愿。依止大涅槃。十方
诸菩萨皆以大悲愿示现入生死。现在修行者及末
世众生。勤断诸爱见便归大圆觉。」
【一切众生不得解脱者。皆由贪欲系缚生死不得
出离。若能断憎爱除三毒。不依五种差别性为因
地法行。而依圆照清净觉相。皆得成佛道矣。所以
皆成佛者。由彼断二障求正悟发大誓愿。故得依
止大涅槃海住佛圆觉。所以必欲发愿者。以十方
菩萨皆以大悲愿力断爱见入生死。故现在菩萨
当断爱见便得入大圆觉矣。】
大方广圆觉脩多罗了义经近释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