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 第 204b 页
锦江禅灯卷第十七
** 永安
嘉州洪雅人。身裁么么。面色黧皯。言音鄙恶。而
识量宽舒。大抵不可赀也。大中八年间诣成都。造谒
府帅。白公敏中。请奏寺额。以其足跋。肩舆而至。人皆
未尝见其登圊而旋溺也。故时呼为无漏师。安置圣
寿寺且十日。白中。令僧五六。昼夜互守。而伺察之。内
外饮食。亦略同常人。而无解衣去二行之意。详其十
辰之积。便旋何所。毕不可知。司徒白公奏额。到日便
辞归。眉郡判官卢求见之。谓为小沙弥耳。人云。此师
年巳八十馀矣。
** 亡名者
不知何许人。居褒城西数十里中梁山。数峰
回负。翠碧凝空。处于厥中。行事诡异。言语不常。恒见
者弗惊。乍亲者可怪。平常酷嗜酒肉。粗重公行。又纲
任众事。且多折中。号师上座。时群缁伍一皆仿习。师
知而叹曰。未净心地。何敢逆行。逆行非诸人境界。谚
永安 第 204c 页 X85-0204.png
云。金以火试。待吾试过。开成中。忽作大饼。招集徒众
曰。与汝曹游尸陀林去。盖城外山野多坟冢。人所弃
尸于此。师踞地舒饼。裹腐烂死尸。向口便啖。俊快之
极。同游诸僧。皆掩鼻唾地而走。师大叫曰。汝等能喂
此肉。方可喂他肉也。自此缁徒警悟。化成精苦。远近
归信。时右仆射柳仲郢。任梁府。亲往礼重。终时。年可
八九十。真影存于山寺。至今梁益三辅间。止呼为兴
元上座。奇踪异迹。未及详也。
** 法江
江东人。游岷蜀。居于法聚寺。即隋蜀王秀所造
也。内有仁寿中文帝树舍利塔。师以慈悯为怀。多逆
知其来。言无少误。尝在房中谓门人曰。外有万馀人。
尽载帽。形且挛蜷。从吾乞救。汝速出寺外求之。不见
人物。弟子怪师之言。何其倒乱。徙倚之间。有数十人。
荷担竹器中螺子至。师曰。此之是欤。命取钱赎之。投
于水中矣。
** 罗僧
蜀圣寿寺得果位人也。尝寝疾于五台山。同会
僧俱不可测。而瞻视之。曾无怠慢。将及九旬而病愈。
临诀之际曰。深感所苦。而烦看视。今遂平复。由师之
力。我住在剑外九陇郡之茶笼山尔。异日游方。无忘
相访也。暮岁而至蜀。历访群峰。遍询老樵辈。且曰。未
尝闻兹山名。乃叹曰。噫病禅之妄也。将回。遇山童曰。
某是彼岩之聚沙者。即前导而去。俄睹殿塔俨空。房
廊环肃。果值昔之卧病者。迎门叙故。日将暮矣。而谓
之曰。兹寺非得漏尽通。不能至此。以我宿缘。一谐遘
曰。与汝曹游尸陀林去。盖城外山野多坟冢。人所弃
尸于此。师踞地舒饼。裹腐烂死尸。向口便啖。俊快之
极。同游诸僧。皆掩鼻唾地而走。师大叫曰。汝等能喂
此肉。方可喂他肉也。自此缁徒警悟。化成精苦。远近
归信。时右仆射柳仲郢。任梁府。亲往礼重。终时。年可
八九十。真影存于山寺。至今梁益三辅间。止呼为兴
元上座。奇踪异迹。未及详也。
** 法江
江东人。游岷蜀。居于法聚寺。即隋蜀王秀所造
也。内有仁寿中文帝树舍利塔。师以慈悯为怀。多逆
知其来。言无少误。尝在房中谓门人曰。外有万馀人。
尽载帽。形且挛蜷。从吾乞救。汝速出寺外求之。不见
人物。弟子怪师之言。何其倒乱。徙倚之间。有数十人。
荷担竹器中螺子至。师曰。此之是欤。命取钱赎之。投
于水中矣。
** 罗僧
蜀圣寿寺得果位人也。尝寝疾于五台山。同会
僧俱不可测。而瞻视之。曾无怠慢。将及九旬而病愈。
临诀之际曰。深感所苦。而烦看视。今遂平复。由师之
力。我住在剑外九陇郡之茶笼山尔。异日游方。无忘
相访也。暮岁而至蜀。历访群峰。遍询老樵辈。且曰。未
尝闻兹山名。乃叹曰。噫病禅之妄也。将回。遇山童曰。
某是彼岩之聚沙者。即前导而去。俄睹殿塔俨空。房
廊环肃。果值昔之卧病者。迎门叙故。日将暮矣。而谓
之曰。兹寺非得漏尽通。不能至此。以我宿缘。一谐遘
永安 第 205a 页 X85-0205.png
止。曰可寄一宵乎。答曰。为未可尔。其克勤修證。至此
何难。乃命旧童送师归去。其僧回望。伹见岩壁峭峻。
杉桧莽苍而巳。则开成中也。时悟达国师知玄。著传
之次。得僧可思。尤闲地理。命为玄作他日安茔兆之
地。得丹景前峰。其山若雉堞状。虽高低起伏。而中砥
平。俄有里人耆老曰。古相传云。茶笼山矣。
** 行遵
福州闽王王氏之仲子。后唐庄宗即位。入洛进
方物。因留京邸。同光末。会明宗将入。兵乱相仍。乃自
剪饰。变服为僧。窜身巴蜀。逮晋开运中。状貌若七十
馀。然壮力不衰。或询其年腊。则必杜默。于阆中寓光
国禅院。徒以律法住持。人不知之师之能否。有李氏
子家命斋。饮啖之次。歘起出门叫噪。若有所责。谓李
曰。今夜有火。自东南至于西北。街坊邻居咸令备之。
是夕果然煨烬无遗。众聚问其故。曰昨一妇女。衣红
秉炬而过。老僧恨追不及耳。
** 僧缄者
姓王氏。京兆人。少而察慧。辞气绝群。大中十
一年。杜审权下对策成事。秘书监冯涓。即同年也。乾
符中。巢寇充斥。随流避乱。至渚宫投中。今成汭汭。攻
淮海不利。遂削发出家。属雷满据荆襄。赵凝攻破之。
梁祖遣高季昌诛灭也。江陵遂属高氏。师避地夔峡
间。后唐同光三年。入蜀寻访冯涓。巳死矣。遂居净众
寺。而髭发皓然。且面色红润。逍遥然。人不测其情伪
焉。
** 点点师
不知何许人也。孟氏。广政中。隐邛南大邑山
何难。乃命旧童送师归去。其僧回望。伹见岩壁峭峻。
杉桧莽苍而巳。则开成中也。时悟达国师知玄。著传
之次。得僧可思。尤闲地理。命为玄作他日安茔兆之
地。得丹景前峰。其山若雉堞状。虽高低起伏。而中砥
平。俄有里人耆老曰。古相传云。茶笼山矣。
** 行遵
福州闽王王氏之仲子。后唐庄宗即位。入洛进
方物。因留京邸。同光末。会明宗将入。兵乱相仍。乃自
剪饰。变服为僧。窜身巴蜀。逮晋开运中。状貌若七十
馀。然壮力不衰。或询其年腊。则必杜默。于阆中寓光
国禅院。徒以律法住持。人不知之师之能否。有李氏
子家命斋。饮啖之次。歘起出门叫噪。若有所责。谓李
曰。今夜有火。自东南至于西北。街坊邻居咸令备之。
是夕果然煨烬无遗。众聚问其故。曰昨一妇女。衣红
秉炬而过。老僧恨追不及耳。
** 僧缄者
姓王氏。京兆人。少而察慧。辞气绝群。大中十
一年。杜审权下对策成事。秘书监冯涓。即同年也。乾
符中。巢寇充斥。随流避乱。至渚宫投中。今成汭汭。攻
淮海不利。遂削发出家。属雷满据荆襄。赵凝攻破之。
梁祖遣高季昌诛灭也。江陵遂属高氏。师避地夔峡
间。后唐同光三年。入蜀寻访冯涓。巳死矣。遂居净众
寺。而髭发皓然。且面色红润。逍遥然。人不测其情伪
焉。
** 点点师
不知何许人也。孟氏。广政中。隐邛南大邑山
永安 第 205b 页 X85-0205.png
寺。多游廛肆中。虽事削染。恒若风狂。或与人接。必指
黠而言。故目是称焉。有命斋食者。酒肉不间。率以为
常。俚人亦不厌也。日之夕矣。乃市黄白麻纸笔墨。寘
怀袖以归。行数里。沈酣而至瞑矣。所居之室。虽有外
户。且无四壁。入后阖扉。人不得造。初邻僧小童。蹑足
伺之。见秉烛箕踞。陈纸笔于前。诃责大书。莫晓其文
字。往往咄嗟。如决断处置。久之明闇间熟视。闪烁若
有人森列。状如曹吏。则襦裳非世之服饰。观者怖惧
而退。诘旦微询其事。怒而弗答。居数载。邛笮之人咸
神异之。后不知其终。
** 定兰
成都杨氏子。本阛阓间凶恶屠沽类。天与厥性。
悔往前非。誓预六和。化行三蜀。当尔时咸归信焉。造
伽蓝一。号圣寿。与其缘未发。乃藏于佣保中。而父母
早亡。无资可以追往。每遇讳辰。师悲哭咽绝。辄裸露
入青城山。纵蚊蚋䗈蝇。唼咋肤体。且云。舍内财也。用
答劬劳。剌血写经。后则炼臂。至于拔耳剜目。喂饲鸷
鸟猛兽。既而行步非扶导。而触物颠踬。后有异人掌
擎物。若珠颗然。内空眦中。斯须瞻瞩如故。冥告曰。南
天王还师眼珠矣。远近惊骇。常谓人曰。吾闻善戒经
中。名为无上施。吾愿勤行速要上果矣。大中三年。宣
宗诏入内供养。仰其感应之故。以优礼奉之。弟子有
缘。恒执事左右。六年二月中。又愿焚然肩膊。帝累劝
勉。年耆且务久长修炼。师不奉诏。遂焚而绝。有缘表
请。易名建塔。敕谥觉性。塔号悟真。蜀都止呼定兰塔
黠而言。故目是称焉。有命斋食者。酒肉不间。率以为
常。俚人亦不厌也。日之夕矣。乃市黄白麻纸笔墨。寘
怀袖以归。行数里。沈酣而至瞑矣。所居之室。虽有外
户。且无四壁。入后阖扉。人不得造。初邻僧小童。蹑足
伺之。见秉烛箕踞。陈纸笔于前。诃责大书。莫晓其文
字。往往咄嗟。如决断处置。久之明闇间熟视。闪烁若
有人森列。状如曹吏。则襦裳非世之服饰。观者怖惧
而退。诘旦微询其事。怒而弗答。居数载。邛笮之人咸
神异之。后不知其终。
** 定兰
成都杨氏子。本阛阓间凶恶屠沽类。天与厥性。
悔往前非。誓预六和。化行三蜀。当尔时咸归信焉。造
伽蓝一。号圣寿。与其缘未发。乃藏于佣保中。而父母
早亡。无资可以追往。每遇讳辰。师悲哭咽绝。辄裸露
入青城山。纵蚊蚋䗈蝇。唼咋肤体。且云。舍内财也。用
答劬劳。剌血写经。后则炼臂。至于拔耳剜目。喂饲鸷
鸟猛兽。既而行步非扶导。而触物颠踬。后有异人掌
擎物。若珠颗然。内空眦中。斯须瞻瞩如故。冥告曰。南
天王还师眼珠矣。远近惊骇。常谓人曰。吾闻善戒经
中。名为无上施。吾愿勤行速要上果矣。大中三年。宣
宗诏入内供养。仰其感应之故。以优礼奉之。弟子有
缘。恒执事左右。六年二月中。又愿焚然肩膊。帝累劝
勉。年耆且务久长修炼。师不奉诏。遂焚而绝。有缘表
请。易名建塔。敕谥觉性。塔号悟真。蜀都止呼定兰塔
永安 第 205c 页 X85-0205.png
院。于今香火不绝云。
** 洪正
姓常氏。未详何许人也。居于岷蜀间兰若。往因
有疾。所苦沉绵。从复平宁。发誓恒诵金刚般若经。日
以二十过为准。精持靡旷。时邻僧守贤夜坐。见二鬼
使。手操文牒。私相谓曰。取摄僧洪正。一使曰。为其默
念般若。傍有大奇荷护。无计近得。又患责限迟延。今
别得计。见有直府东门者姓常。又与僧同名。亦曾为
僧来。共你摄去。以塞违殿也。守贤闻之惊异。且志其
事。明日密问门子常。洪正巳死。守贤先持弥陀经。后
改业也。师后不测其终。
** 雄俊
成都周氏子。善讲说。无戒行。所受檀信。非法而
用。且多狡诈。唯事疏狂。又经反易服入军垒。而因逃
难。还入缁门。大历中暴亡。入冥见王。诃责毕引入狱
去。俊抗声大呼曰。雄俊倘入地狱。三世诸佛即成妄
语矣。曾读观经。下品下生者。造五逆罪。临终十念。尚
得往生。俊虽造罪。不犯五逆。若论念佛。莫知其数。有
一人。乃雄俊居邻。错取。频日念佛。亦暴死。却合得回。
与雄俊传语云。若见城中道俗告之。我巳得往生西
方。言毕。承宝台直西而去。
** 清虚
梓州唐氏子。立性刚决。桀黠难防。忽回心。长诵
金刚般若。三业偕齐。无有懈怠。尝于山林持讽。有七
鹿驯扰。若倾听焉。声息而去。又邻居失火。连甍灰烬。
唯师之屋飙燄飞过。略无焦灼。长安二年。独游蓝田
悟真寺。上方北院。旧无井泉。人力不及。远取于涧。挈
** 洪正
姓常氏。未详何许人也。居于岷蜀间兰若。往因
有疾。所苦沉绵。从复平宁。发誓恒诵金刚般若经。日
以二十过为准。精持靡旷。时邻僧守贤夜坐。见二鬼
使。手操文牒。私相谓曰。取摄僧洪正。一使曰。为其默
念般若。傍有大奇荷护。无计近得。又患责限迟延。今
别得计。见有直府东门者姓常。又与僧同名。亦曾为
僧来。共你摄去。以塞违殿也。守贤闻之惊异。且志其
事。明日密问门子常。洪正巳死。守贤先持弥陀经。后
改业也。师后不测其终。
** 雄俊
成都周氏子。善讲说。无戒行。所受檀信。非法而
用。且多狡诈。唯事疏狂。又经反易服入军垒。而因逃
难。还入缁门。大历中暴亡。入冥见王。诃责毕引入狱
去。俊抗声大呼曰。雄俊倘入地狱。三世诸佛即成妄
语矣。曾读观经。下品下生者。造五逆罪。临终十念。尚
得往生。俊虽造罪。不犯五逆。若论念佛。莫知其数。有
一人。乃雄俊居邻。错取。频日念佛。亦暴死。却合得回。
与雄俊传语云。若见城中道俗告之。我巳得往生西
方。言毕。承宝台直西而去。
** 清虚
梓州唐氏子。立性刚决。桀黠难防。忽回心。长诵
金刚般若。三业偕齐。无有懈怠。尝于山林持讽。有七
鹿驯扰。若倾听焉。声息而去。又邻居失火。连甍灰烬。
唯师之屋飙燄飞过。略无焦灼。长安二年。独游蓝田
悟真寺。上方北院。旧无井泉。人力不及。远取于涧。挈
永安 第 206a 页 X85-0206.png
瓶荷瓮。运致极劳。时华严大师法藏。闻师持经灵验。
乃请祈泉。即入弥勒阁内。焚香经声达旦者三。恍忽
若见三玉女。在阁西北山腹。以刀子剜地。随便有水。
师熟记其处。遂趋起掘之。果获甘泉。用之不竭。四年
从少林寺。山下有佛室。甚宽敞。人无敢到。云鬼神居
宅。尝有律师。恃其戒行。夜往念律。见一巨人。以矛剌
之。狼狈下山。逡巡气绝。又持火头金刚咒僧。时所宗
重。众谓之曰。君咒力无双。能宿彼否。曰斯焉足惧。于
是赍香火入坐持咒。俄而神出。以手掔足投之涧下。
七日不语。精神昏倒。师闻之曰。下趣鬼物敢尔。即往
彼如常诵经。夜闻堂东有声甚厉。即念十一面观音
咒。又闻堂中似有两牛斗。佛像皆振。咒既亡效。还持
本经一契。帖然相次影响皆绝。自此居者无患。神遂
移去。神龙二年。准诏入内祈雨。绝二七日雪降。中宗
以为未济时望。令就寺更祈请。即于佛殿内精祷。并
炼一指。才及一宵。雨周千里。指复如旧。才遇大水。寺
屋皆垫溺。其院无苦。若无涝没。凡诸异验。皆如此也。
** 汉州开化寺亡名
先因入寺。见瑞应交现。遂誓舍身
剋苦为期。忽于殿中焚香次。俄睹地屋皆为琉璃色。
有菩萨乘五色云下庭中。曰汝极坚至。必当得道。吾
来證汝。亡名叩头礼拜。斯须不见。寺僧至云。学院内
皆变琉璃色。叹嗟不巳。其僧复勤节行焉。
** 成都费长房
本预缁衣。周朝从废因俗。博通妙精玄
理。开皇之译。即预搜扬。敕召入京。从例修缉。以列代
乃请祈泉。即入弥勒阁内。焚香经声达旦者三。恍忽
若见三玉女。在阁西北山腹。以刀子剜地。随便有水。
师熟记其处。遂趋起掘之。果获甘泉。用之不竭。四年
从少林寺。山下有佛室。甚宽敞。人无敢到。云鬼神居
宅。尝有律师。恃其戒行。夜往念律。见一巨人。以矛剌
之。狼狈下山。逡巡气绝。又持火头金刚咒僧。时所宗
重。众谓之曰。君咒力无双。能宿彼否。曰斯焉足惧。于
是赍香火入坐持咒。俄而神出。以手掔足投之涧下。
七日不语。精神昏倒。师闻之曰。下趣鬼物敢尔。即往
彼如常诵经。夜闻堂东有声甚厉。即念十一面观音
咒。又闻堂中似有两牛斗。佛像皆振。咒既亡效。还持
本经一契。帖然相次影响皆绝。自此居者无患。神遂
移去。神龙二年。准诏入内祈雨。绝二七日雪降。中宗
以为未济时望。令就寺更祈请。即于佛殿内精祷。并
炼一指。才及一宵。雨周千里。指复如旧。才遇大水。寺
屋皆垫溺。其院无苦。若无涝没。凡诸异验。皆如此也。
** 汉州开化寺亡名
先因入寺。见瑞应交现。遂誓舍身
剋苦为期。忽于殿中焚香次。俄睹地屋皆为琉璃色。
有菩萨乘五色云下庭中。曰汝极坚至。必当得道。吾
来證汝。亡名叩头礼拜。斯须不见。寺僧至云。学院内
皆变琉璃色。叹嗟不巳。其僧复勤节行焉。
** 成都费长房
本预缁衣。周朝从废因俗。博通妙精玄
理。开皇之译。即预搜扬。敕召入京。从例修缉。以列代
永安 第 206b 页 X85-0206.png
经录散落难收。佛法肇兴。年载芜没。乃撰三宝录一
十五卷。始于周庄之初。上编甲子。下录年号。并诸代
所翻经。部卷目轴。别陈叙得在通行阙于甄异。录成
陈奏。下敕行之。所在流传。
** 慧诏
陈氏子。本颖川太丘之后。避乱居于丹阳之田
里。性恬虚寡嗜欲。沉毅少言。童幼早孤。依兄而长。梯
友之至闻于闾阎。十二厌世。出家具戒。便游京扬。听
庄严旻公讲释成论。弘音历耳。记注略尽。谓同学慧
峰曰。吾沐道日少。聊知旨趣。似有夙缘。将非所闻义
浅。为是善教使然乎。乃识听开善藏法师讲。遂觉理
与言玄。便尽心钻仰。当夕感梦。往开善寺。采得李子
数斛。撮欲啖之。先得枝叶。觉而悟曰。吾正应从学。必
浅深极矣。寻尔藏公迁化。有龙光寺绰公。继踵传业。
便回听。既阙论本。制不许住。惟有一被。又属严冬。便
撒之用充写论。忍寒连噤。方得预听。文义兼善。独见
之明。卓高众表。辩灭谛为本有。用粗细而折心。时以
为穿凿。有神思也。梁武陵王。出镇西蜀。闻彼多参义
学。必须硕解弘望。方可闻宣。众议荐举。皆不合意。王
曰。忆往年法集。有伧僧韶法师者。乃堪此选耳。若得
同行。想能振起边服。便邀之至蜀。于诸寺讲论开导
如川流。尝于龙渊寺披讲。将讫静坐。房中感见一神。
青衣恰服。致敬曰。愿法师常在此弘法。当相拥卫。言
讫而隐。遂接席数遍。清悟繁结。昔在杨都。苦气疾。缀
虑恒勤。及至蜀讲。众病皆除。识者以为寺神之所护
十五卷。始于周庄之初。上编甲子。下录年号。并诸代
所翻经。部卷目轴。别陈叙得在通行阙于甄异。录成
陈奏。下敕行之。所在流传。
** 慧诏
陈氏子。本颖川太丘之后。避乱居于丹阳之田
里。性恬虚寡嗜欲。沉毅少言。童幼早孤。依兄而长。梯
友之至闻于闾阎。十二厌世。出家具戒。便游京扬。听
庄严旻公讲释成论。弘音历耳。记注略尽。谓同学慧
峰曰。吾沐道日少。聊知旨趣。似有夙缘。将非所闻义
浅。为是善教使然乎。乃识听开善藏法师讲。遂觉理
与言玄。便尽心钻仰。当夕感梦。往开善寺。采得李子
数斛。撮欲啖之。先得枝叶。觉而悟曰。吾正应从学。必
浅深极矣。寻尔藏公迁化。有龙光寺绰公。继踵传业。
便回听。既阙论本。制不许住。惟有一被。又属严冬。便
撒之用充写论。忍寒连噤。方得预听。文义兼善。独见
之明。卓高众表。辩灭谛为本有。用粗细而折心。时以
为穿凿。有神思也。梁武陵王。出镇西蜀。闻彼多参义
学。必须硕解弘望。方可闻宣。众议荐举。皆不合意。王
曰。忆往年法集。有伧僧韶法师者。乃堪此选耳。若得
同行。想能振起边服。便邀之至蜀。于诸寺讲论开导
如川流。尝于龙渊寺披讲。将讫静坐。房中感见一神。
青衣恰服。致敬曰。愿法师常在此弘法。当相拥卫。言
讫而隐。遂接席数遍。清悟繁结。昔在杨都。苦气疾。缀
虑恒勤。及至蜀讲。众病皆除。识者以为寺神之所护
永安 第 206c 页 X85-0206.png
矣。于时成都法席。恒并置三四法鼓齐振。竞敞玄门。
而师听徒济济。莫斯为盛。
** 宝渊
阆中陈氏子。年二十三。于成都出家。居罗天宫。
欲学成实论。为弘通之主。州乡术浅。不惬凭怀。齐建
武元年。下都住龙光寺。从僧旻法师禀受五聚。经涉
数载。义颇染神。旻曰。此君任性俊警。智虑过人。但恨
回忽不伦。动静险躁。若值通人优接。当成一世名士。
若不遇时。不得其死。必当损辱大法矣。师酷好蒲扑。
使酒挟气。终日狼忙。无所推下。旻累谏晓喻。反以为
雠。因尔改涂。复从智藏。采孺先业。自建讲筵。货财周
瞻。笃励辛勤。有倍恒日。每言。大丈夫当使人事我。何
能久侍人。乃广写义疏。贵市王征南书。缄封一簏。有
意西归。同寺慧济谑之曰。昔谢氏青箱不至。不得作
文章。今卿白簏未来。判无讲理。师曰。殊不然。此乃打
狗杖耳。因带帙西返。还住旧寺。标定义府。道俗怀钦。
于是论筵频建。听众数百。自重名行。少宾知已。沙门
智训。游学京华。数论通敏。同还本壤。投分与交。师弗
许也。后寺库犯官。师自恃名高一州。为物所让。以身
代当。强悍不弭。至于事成。知当必败。因尔出郭。于路
以刃自刎。时年六十一矣。即普通七年也。
** 宝彖
安汉赵氏子。后居绵州昌隆之苏溪。天性仁让。
慧心俊朗。婴孩有异。二亲欲试其度。以诸綵帛花果
弓矢书疏。罗置其前。师便拨除饼果。而取书疏。众共
叹异。咸知必有成济也。及年七岁。有缘至巴西。郡太
而师听徒济济。莫斯为盛。
** 宝渊
阆中陈氏子。年二十三。于成都出家。居罗天宫。
欲学成实论。为弘通之主。州乡术浅。不惬凭怀。齐建
武元年。下都住龙光寺。从僧旻法师禀受五聚。经涉
数载。义颇染神。旻曰。此君任性俊警。智虑过人。但恨
回忽不伦。动静险躁。若值通人优接。当成一世名士。
若不遇时。不得其死。必当损辱大法矣。师酷好蒲扑。
使酒挟气。终日狼忙。无所推下。旻累谏晓喻。反以为
雠。因尔改涂。复从智藏。采孺先业。自建讲筵。货财周
瞻。笃励辛勤。有倍恒日。每言。大丈夫当使人事我。何
能久侍人。乃广写义疏。贵市王征南书。缄封一簏。有
意西归。同寺慧济谑之曰。昔谢氏青箱不至。不得作
文章。今卿白簏未来。判无讲理。师曰。殊不然。此乃打
狗杖耳。因带帙西返。还住旧寺。标定义府。道俗怀钦。
于是论筵频建。听众数百。自重名行。少宾知已。沙门
智训。游学京华。数论通敏。同还本壤。投分与交。师弗
许也。后寺库犯官。师自恃名高一州。为物所让。以身
代当。强悍不弭。至于事成。知当必败。因尔出郭。于路
以刃自刎。时年六十一矣。即普通七年也。
** 宝彖
安汉赵氏子。后居绵州昌隆之苏溪。天性仁让。
慧心俊朗。婴孩有异。二亲欲试其度。以诸綵帛花果
弓矢书疏。罗置其前。师便拨除饼果。而取书疏。众共
叹异。咸知必有成济也。及年七岁。有缘至巴西。郡太
永安 第 207a 页 X85-0207.png
守杨眺问云。承儿大读书。因何名为老子。师曰。始生
头白故也。眺密异之。十六事梁平西王。初为道士童
子。未学佛法。平西识其机鉴。使知营功德事。因见佛
经。欣其文名。重其义旨。就检读诵。迷悟转分。恒求佛
法用祛昏漠。年二十有四。方得出家。即受具戒。先听
律典。首尾数年。略通持犯。回听成实。传授忘倦。不吝
私记。须便辄给。研心所指。科科别致。末又听韶法师
讲。偏穷旨趣。武陵王闻师大集摩诃堂。令讲请观音。
初未缀心。本无文疏。始役情思。抽帖句理。词义洞合。
听者盈席。私记其言。因成疏本。广行于世。后还涪川。
开化道俗。外典佛经相续训导。引邪归正。十室而九。
又钞集医方。疗诸集苦。或报以金帛者。一无所受。便
有衔义怀德者。舍俗出家。或缘障未谐者。尽形八戒。
师虽道张井络。风播岷峨。而志意颓然。唯在通于正
法。诚心标树。不竞人物。见大集一经。未弘蜀境。欲为
之疏记。使后学有归。乃付著经律。就山修缵。而众复
寻之。致有烦扰。再稔方就。一无留难。初至虚空藏品。
于义不达。闭目思之。不觉身上空中。离床三四尺许。
歘然大悟。竟文慧发。写不供宣。据此为言。志力难拟
矣。
** 实海
阆中龚氏子。少出家。有远志。承扬都佛法崇盛。
便决誓下峡。既至金陵。依云法师听习成实。旁经诸
席。亟发清誉。乃引众别讲。徒属兼多。于时梁高重法。
自讲涅槃。命师论佛性义。便升论榻。虽往返言晤。而
头白故也。眺密异之。十六事梁平西王。初为道士童
子。未学佛法。平西识其机鉴。使知营功德事。因见佛
经。欣其文名。重其义旨。就检读诵。迷悟转分。恒求佛
法用祛昏漠。年二十有四。方得出家。即受具戒。先听
律典。首尾数年。略通持犯。回听成实。传授忘倦。不吝
私记。须便辄给。研心所指。科科别致。末又听韶法师
讲。偏穷旨趣。武陵王闻师大集摩诃堂。令讲请观音。
初未缀心。本无文疏。始役情思。抽帖句理。词义洞合。
听者盈席。私记其言。因成疏本。广行于世。后还涪川。
开化道俗。外典佛经相续训导。引邪归正。十室而九。
又钞集医方。疗诸集苦。或报以金帛者。一无所受。便
有衔义怀德者。舍俗出家。或缘障未谐者。尽形八戒。
师虽道张井络。风播岷峨。而志意颓然。唯在通于正
法。诚心标树。不竞人物。见大集一经。未弘蜀境。欲为
之疏记。使后学有归。乃付著经律。就山修缵。而众复
寻之。致有烦扰。再稔方就。一无留难。初至虚空藏品。
于义不达。闭目思之。不觉身上空中。离床三四尺许。
歘然大悟。竟文慧发。写不供宣。据此为言。志力难拟
矣。
** 实海
阆中龚氏子。少出家。有远志。承扬都佛法崇盛。
便决誓下峡。既至金陵。依云法师听习成实。旁经诸
席。亟发清誉。乃引众别讲。徒属兼多。于时梁高重法。
自讲涅槃。命师论佛性义。便升论榻。虽往返言晤。而
永安 第 207b 页 X85-0207.png
执鍮鉐香炉。帝曰。法师虽断悭贪。香炉非鍮不执。师
应声曰。陛下位居宸极。帽簪非纛不戴。帝大悦。众咸
惊叹。及后还蜀。住谢寺。大弘讲肆。武陵王纪作镇井
络。敬爱无巳。每就师宿。请谈玄理。乃忘昼夜。至旦王
将盥手。日影初出。王曰。日晖粉壁。状似城中。风动刹
铃。方知寺里。其晨车盖迎王。马复嘶鸣。师曰。遥看盖
动。喜遇陈思。忽听马鸣。庆逢龙树。相与欣笑而出。王
升车谓御从曰。听海法师言词。令我盘桓而不能去。
其辨给无方。为此例也。周氏跨蹑梁益。庸公镇方。弥
加深敬。越于恒伍。时年八十。谓门人法明曰。吾将逝
矣。一无前虑。但悲去后图塔湮灭耳。当露尸以遗鸟
兽。及建德之年。果被除屏。今院宇荒毁。唯馀一堂。容
像存焉。
** 智方
资中人。其先东吴。远祖宦于西蜀。遂乃成家。童
稚出家。依州郭龙渊寺轮法师处。早与宝海周旋。同
往扬都云法师座下。而机辩爽利。播名扬越。每讲商
略词义。清雅泉飞。故使士俗执纸抄撮者。常数百人。
初讲法华。至宝塔品高妙。遂序王释义了。乃曰。何必
昔佛国土有此高妙。即杨都福地亦甚庄严。至如弥
天七级。共日月争光。同泰九层。与烟霞竞色。方井则
倒垂荷叶。圆桷则侧布莲花。似安住之居南。类尼祛
之镇北。耳闻目见。庶可联衡。录得者秘以赍归。益部
呜呼嗟叹。为惊绝。故其语出成章。状如宿构。宝海频
来击难。发其声釆。故海问曰。三变此方。改秽成净。亦
应声曰。陛下位居宸极。帽簪非纛不戴。帝大悦。众咸
惊叹。及后还蜀。住谢寺。大弘讲肆。武陵王纪作镇井
络。敬爱无巳。每就师宿。请谈玄理。乃忘昼夜。至旦王
将盥手。日影初出。王曰。日晖粉壁。状似城中。风动刹
铃。方知寺里。其晨车盖迎王。马复嘶鸣。师曰。遥看盖
动。喜遇陈思。忽听马鸣。庆逢龙树。相与欣笑而出。王
升车谓御从曰。听海法师言词。令我盘桓而不能去。
其辨给无方。为此例也。周氏跨蹑梁益。庸公镇方。弥
加深敬。越于恒伍。时年八十。谓门人法明曰。吾将逝
矣。一无前虑。但悲去后图塔湮灭耳。当露尸以遗鸟
兽。及建德之年。果被除屏。今院宇荒毁。唯馀一堂。容
像存焉。
** 智方
资中人。其先东吴。远祖宦于西蜀。遂乃成家。童
稚出家。依州郭龙渊寺轮法师处。早与宝海周旋。同
往扬都云法师座下。而机辩爽利。播名扬越。每讲商
略词义。清雅泉飞。故使士俗执纸抄撮者。常数百人。
初讲法华。至宝塔品高妙。遂序王释义了。乃曰。何必
昔佛国土有此高妙。即杨都福地亦甚庄严。至如弥
天七级。共日月争光。同泰九层。与烟霞竞色。方井则
倒垂荷叶。圆桷则侧布莲花。似安住之居南。类尼祛
之镇北。耳闻目见。庶可联衡。录得者秘以赍归。益部
呜呼嗟叹。为惊绝。故其语出成章。状如宿构。宝海频
来击难。发其声釆。故海问曰。三变此方。改秽成净。亦
永安 第 207c 页 X85-0207.png
能变凡成圣否。答曰。化佛甚多。狭故须广。凡圣自尔。
何劳改变。又难。若尔则六十小劫。谓如食顷。但是圣
睹。凡不能睹。凡圣俱睹。凡望俱圣。师笑曰。高座何曾
道此。乃是自道自难耳。海觉言失。乃调曰。三隅木斗。
何谓智方。寻声报曰。瓦砾洿池。那称宝海。众大笑而
散。及疾甚。海恒来看慰。乃谢曰。智方不能摄养。致此
沉痾。仰劳仁者数来垂问。愿生善见。常与同游。俄而
异香满室。中夜卒于益部。年九十馀。
** 玄续
姓桑。成都人。出家既久。经纶道业。涅槃成实。所
学之宗。常讲法华。导引蒙晓。然风彩高峻。容止方复。
言谈之际。机候变通。达外书。工草隶。时吐篇什。继美
前修。又能折节下人。僮少道俗有才调者。命来与语。
爱而狎之。至于侯王雄伯。名儒大德。便傲然特立。不
以介意。而神爽更高。辩洽电疾。有梓州东曹掾萧平
仲者。梁高之孙也。博学机关。当时绝偶。往参谈叙。文
集相示。平仲尚之。从容曰。仰承高怀。蔑略诸贵等。今
蒙礼顾。深愧非人。师曰。诸贵骄蹇。须以骄蹇对之。明
公汎爱。故以汎爱相答。仲曰。法师从来不尔。今日忽
然。疑是虚谈。恐非实录。答曰。贫道待公之虚实。亦如
公遇续之实虚耳。相与驩笑。尝为宝园寺制碑铭。中
有弹老庄曰。老称圣者。庄号哲人。持萤比日。用岳方
尘。属有祭江道士冯善英。过寺礼拜。见而恶之。谓师
曰。文章各谈其美。苦相诽毁。未识所怀。若不除改。我
是敕使。当即奏闻。师曰。文章体势。非尔所知。若称敕
何劳改变。又难。若尔则六十小劫。谓如食顷。但是圣
睹。凡不能睹。凡圣俱睹。凡望俱圣。师笑曰。高座何曾
道此。乃是自道自难耳。海觉言失。乃调曰。三隅木斗。
何谓智方。寻声报曰。瓦砾洿池。那称宝海。众大笑而
散。及疾甚。海恒来看慰。乃谢曰。智方不能摄养。致此
沉痾。仰劳仁者数来垂问。愿生善见。常与同游。俄而
异香满室。中夜卒于益部。年九十馀。
** 玄续
姓桑。成都人。出家既久。经纶道业。涅槃成实。所
学之宗。常讲法华。导引蒙晓。然风彩高峻。容止方复。
言谈之际。机候变通。达外书。工草隶。时吐篇什。继美
前修。又能折节下人。僮少道俗有才调者。命来与语。
爱而狎之。至于侯王雄伯。名儒大德。便傲然特立。不
以介意。而神爽更高。辩洽电疾。有梓州东曹掾萧平
仲者。梁高之孙也。博学机关。当时绝偶。往参谈叙。文
集相示。平仲尚之。从容曰。仰承高怀。蔑略诸贵等。今
蒙礼顾。深愧非人。师曰。诸贵骄蹇。须以骄蹇对之。明
公汎爱。故以汎爱相答。仲曰。法师从来不尔。今日忽
然。疑是虚谈。恐非实录。答曰。贫道待公之虚实。亦如
公遇续之实虚耳。相与驩笑。尝为宝园寺制碑铭。中
有弹老庄曰。老称圣者。庄号哲人。持萤比日。用岳方
尘。属有祭江道士冯善英。过寺礼拜。见而恶之。谓师
曰。文章各谈其美。苦相诽毁。未识所怀。若不除改。我
是敕使。当即奏闻。师曰。文章体势。非尔所知。若称敕
永安 第 208a 页 X85-0208.png
使。欲相威愶者。我寺内年别差人当庄。此是敕许。亦
是敕使。卿欲奏我。我当庄人亦能奏卿。英虽大恨。无
如之。
** 道基
姓吕氏。河南东平人也。素挺生知。誉标岐嶷。年
甫十四。负帙游于彭城。博听众师。随闻成德。讨论奥
旨。则解悟言前。披析新奇。则思超文外。故徐许腾其
明略。河海重其义方。致使侪等高推。前修仰上。隋太
尉尚书令杨素。负材经国。任总权衡。尝奉清猷。躬申
礼敬。叙言命理。噎叹而旋。顾诸宰伯曰。基法师佛法
之后寄也。自见名僧。罕俦其匹。即请于东都。讲扬心
论。既夙承风驾。体预当衢。游刃众部。玄机秀举。遂能
谈泻河倾。响对雷动。于时大业初岁。隋运会昌。义学
高于风云。缙绅峙于山岳。皆拥经讲肆。问道知归。踵
武相趋。遐迩鳞萃。乃缵杂心玄章。并抄八卷。共传于
世。成得诸门。自昔相导。皆经纬剖裂。词飞戾天。控叙
抑扬。范超前古。自尔四海标领。盛结慧日道场。皆望
气相师指途知返。以师荣冠望表。韵逸寰中。大业五
年。敕召来止。遂即对扬玄论。允塞天心。隋后解统玄
儒。将观释府。总集义学。躬临论场。銮驾徐移鸣笳。满
于驰道。御筵暂止驻跸。清于教门。自大法东流。斯席
为壮观也。时披辩之徒。俱开令誉。及将登法座。各擅
英雄。而解有所归。并揖师而为玄宰。名居众望。德展
经纶。先创宏纲。次光帝德。百辟卿士咸异希声。有隋
坠历。寇荡中原。求礼四夷。宣尼有旨。乃鼓锡南郑。张
是敕使。卿欲奏我。我当庄人亦能奏卿。英虽大恨。无
如之。
** 道基
姓吕氏。河南东平人也。素挺生知。誉标岐嶷。年
甫十四。负帙游于彭城。博听众师。随闻成德。讨论奥
旨。则解悟言前。披析新奇。则思超文外。故徐许腾其
明略。河海重其义方。致使侪等高推。前修仰上。隋太
尉尚书令杨素。负材经国。任总权衡。尝奉清猷。躬申
礼敬。叙言命理。噎叹而旋。顾诸宰伯曰。基法师佛法
之后寄也。自见名僧。罕俦其匹。即请于东都。讲扬心
论。既夙承风驾。体预当衢。游刃众部。玄机秀举。遂能
谈泻河倾。响对雷动。于时大业初岁。隋运会昌。义学
高于风云。缙绅峙于山岳。皆拥经讲肆。问道知归。踵
武相趋。遐迩鳞萃。乃缵杂心玄章。并抄八卷。共传于
世。成得诸门。自昔相导。皆经纬剖裂。词飞戾天。控叙
抑扬。范超前古。自尔四海标领。盛结慧日道场。皆望
气相师指途知返。以师荣冠望表。韵逸寰中。大业五
年。敕召来止。遂即对扬玄论。允塞天心。隋后解统玄
儒。将观释府。总集义学。躬临论场。銮驾徐移鸣笳。满
于驰道。御筵暂止驻跸。清于教门。自大法东流。斯席
为壮观也。时披辩之徒。俱开令誉。及将登法座。各擅
英雄。而解有所归。并揖师而为玄宰。名居众望。德展
经纶。先创宏纲。次光帝德。百辟卿士咸异希声。有隋
坠历。寇荡中原。求礼四夷。宣尼有旨。乃鼓锡南郑。张
永安 第 208b 页 X85-0208.png
教西岷。于是巴蜀奔飞。望烟来萃。莫不廓清游雾。邪
正分焉。教阅大乘。弘扬摄论。𨤲改先彻。缉缵亡遗。道
迈往初。名高宇内。以听徒难袭。承业易迷。乃又缀大
乘章抄八卷。并词致清远。风教伦通。故览卷履轼者。
若登龙门。信鸿渐之有日矣。故贞观帝里。宇内知名
之僧。传写流辉。实为符契。但以世接无常。生涯有寄。
将修论疏。溘尔而终。以贞观十一年二月。卒于益部
福感寺。春秋六十有馀。
** 灵睿
姓陈。本惟㯋川。流寓蜀部益昌之陈乡。祖宗信
于李氏。其母以二月八日。道观设斋。因乞有子。还家
梦在松林下坐。有七宝钵。于树颠飞来入口。便觉有
娠。不喜五辛。及其诞后。设或食荤。母子头痛。于是持
斋。八岁。二亲携至道士处。令诵步虚词。面孔血出。还
家入田。遇智胜法师。便曰。家门奉道。自欲奉佛。随师
出家。即将往益州胜业寺为沙弥。一夏之中。大品暗
通。开皇之始。高丽印公。入蜀讲三论。又为印之弟子。
常业大乘。后随入京。流听诸法。大业之末。又返蜀部。
住法聚寺。武德二年。安州皓公上蜀。在大建昌寺讲
开大乘。师止法筵三年。后还本住。常弘此经。又二年
许。寺有异学。成实朋流。嫌此空论。常破吾心。将兴害
意。师在房中北壁而止。初夜还床。栖遑不定。身毛自
竖。移往南床。坐至三更。忽闻北壁外有物撞度。达于
卧处。就而看之。乃漆竹笴槊。长二丈许。向若在床。身
即穿度。既害不果。又以银铤雇贼入房。师坐案边。觅
正分焉。教阅大乘。弘扬摄论。𨤲改先彻。缉缵亡遗。道
迈往初。名高宇内。以听徒难袭。承业易迷。乃又缀大
乘章抄八卷。并词致清远。风教伦通。故览卷履轼者。
若登龙门。信鸿渐之有日矣。故贞观帝里。宇内知名
之僧。传写流辉。实为符契。但以世接无常。生涯有寄。
将修论疏。溘尔而终。以贞观十一年二月。卒于益部
福感寺。春秋六十有馀。
** 灵睿
姓陈。本惟㯋川。流寓蜀部益昌之陈乡。祖宗信
于李氏。其母以二月八日。道观设斋。因乞有子。还家
梦在松林下坐。有七宝钵。于树颠飞来入口。便觉有
娠。不喜五辛。及其诞后。设或食荤。母子头痛。于是持
斋。八岁。二亲携至道士处。令诵步虚词。面孔血出。还
家入田。遇智胜法师。便曰。家门奉道。自欲奉佛。随师
出家。即将往益州胜业寺为沙弥。一夏之中。大品暗
通。开皇之始。高丽印公。入蜀讲三论。又为印之弟子。
常业大乘。后随入京。流听诸法。大业之末。又返蜀部。
住法聚寺。武德二年。安州皓公上蜀。在大建昌寺讲
开大乘。师止法筵三年。后还本住。常弘此经。又二年
许。寺有异学。成实朋流。嫌此空论。常破吾心。将兴害
意。师在房中北壁而止。初夜还床。栖遑不定。身毛自
竖。移往南床。坐至三更。忽闻北壁外有物撞度。达于
卧处。就而看之。乃漆竹笴槊。长二丈许。向若在床。身
即穿度。既害不果。又以银铤雇贼入房。师坐案边。觅
永安 第 208c 页 X85-0208.png
终不获。但有一领甲。在常坐处。师知相害之为恶也。
即移贯。还绵州益昌之隆寂寺。身相黑短。止长五尺。
言令所及。通悟为先。常讲大乘以为正业。贞观元年。
通州骞禅师。作檀越。尽形供给。至七年八月二十五
日夜。师梦衣冠来迎。骞往西方去。徒众钵中皆空无
物。至三十日。寺内钟磬一时皆鸣。骞至三更。据绳床
跏坐而终。师周流讲唱。传化不绝。至二十年八月二
十四日三更。大风忽起。众闻声曰。灵睿法师。来年十
月。往南海大国。光明山西阿。观世音菩萨所受生也。
至期十月三日。合寺长幼道俗。见幡华从空而下。菩
萨满寺。师犹坐房中看经。外有僧告师曰。幡花异香
充寺。师闻捉经出看。敛容立终。坚住不倒。扶卧房中。
三更忽起跏坐如生。剌史躬手付香供养。道俗相送
归东度山。设大会。时年八十三矣。然其洁清。自童稚
不饮荤辛。获如是报云。
** 僧副
太原祁县王氏子。弱冠清苦。鉴彻绝群。年过小
学。识成大量。乡党称奇。不仁者远。而性爱静。游无远
近。裹粮寻师。访所不逮。有达磨禅师。善明观行。循扰
岩穴。言问深博。从而出家。义无再问。一贯怀抱。寻端
极绪。为定学宗。后乃周历讲座。经论并知。学唯为已。
圣人无言。齐建武年。南游扬辇。止于钟山定林寺。师
美其林薮。得栖心之胜壤也。行逾冰霜。言而有信。三
衣六物。外无盈长。应时入里。道俗式瞻。加以王侯请
道。颓然不怍。咫尺宫闱。未尝谒觐。既行为物览。道俗
即移贯。还绵州益昌之隆寂寺。身相黑短。止长五尺。
言令所及。通悟为先。常讲大乘以为正业。贞观元年。
通州骞禅师。作檀越。尽形供给。至七年八月二十五
日夜。师梦衣冠来迎。骞往西方去。徒众钵中皆空无
物。至三十日。寺内钟磬一时皆鸣。骞至三更。据绳床
跏坐而终。师周流讲唱。传化不绝。至二十年八月二
十四日三更。大风忽起。众闻声曰。灵睿法师。来年十
月。往南海大国。光明山西阿。观世音菩萨所受生也。
至期十月三日。合寺长幼道俗。见幡华从空而下。菩
萨满寺。师犹坐房中看经。外有僧告师曰。幡花异香
充寺。师闻捉经出看。敛容立终。坚住不倒。扶卧房中。
三更忽起跏坐如生。剌史躬手付香供养。道俗相送
归东度山。设大会。时年八十三矣。然其洁清。自童稚
不饮荤辛。获如是报云。
** 僧副
太原祁县王氏子。弱冠清苦。鉴彻绝群。年过小
学。识成大量。乡党称奇。不仁者远。而性爱静。游无远
近。裹粮寻师。访所不逮。有达磨禅师。善明观行。循扰
岩穴。言问深博。从而出家。义无再问。一贯怀抱。寻端
极绪。为定学宗。后乃周历讲座。经论并知。学唯为已。
圣人无言。齐建武年。南游扬辇。止于钟山定林寺。师
美其林薮。得栖心之胜壤也。行逾冰霜。言而有信。三
衣六物。外无盈长。应时入里。道俗式瞻。加以王侯请
道。颓然不怍。咫尺宫闱。未尝谒觐。既行为物览。道俗
永安 第 209a 页 X85-0209.png
攸属。梁高素仰清风。雅为嗟赏。乃命匠人。考其室宇
于开善寺以待之。恐有山林之思。师每逍遥于门。负
杖而叹曰。环堵之室。蓬户瓮牗。匡坐其间。尚足为乐。
宁贵广厦而贱茅茨乎。且安而能迁。古人所尚。何必
滞此。用赏耳目之好耶。乃有心岷岭。观彼峨眉。会西
昌侯萧渊藻。出镇蜀部。即拂衣附之。爰至井络。虽途
经九折。无忘三念。又以少好经籍。执卷缄默。动移晨
晷。遂使庸蜀禅法。自此大行。久之还返金陵。复住开
善。先是胡翼之山。有神人现。以慧印三昧。授与野人
何规曰。可以此经与南平王。观为病行斋三七日也。
若不晓此法。问之于副时以访之。果是其曾所行法。
南平遂行斋祀。疾便康复。岂非内因外构。更相起予。
不久卒于开善寺。春秋六十有一。即普通五年也。窆
于下定林之都门外。天子哀焉。下敕流赠。初有劝修
福者。师厉声曰。货财延命。去道远矣。房中什物。并施
招提僧。予殁之后。但弃山谷。饱于鸟献。勿营棺垄。以
乖我意。门徒涕泪不忍从之。将为勒碑旌德。而永兴
公主。素有归信。进启东宫。请著其文。有令。遣湘东王
绎。为之树碑于寺。
** 昙询
杨氏。弘农华阴人。后迁宅于河东郡。弱年乐道。
久滞樊笼。年二十二。方舍俗事。远访岩隐。游至白鹿
山北霖落泉寺。逢昙准禅师而蒙剃发。又经一载圆
具。谨摄自修。宗禀心学。而专志决烈。同侣先之。圆备
戒律。又诵法华。初夏既登。还师定业。承僧稠据于苍
于开善寺以待之。恐有山林之思。师每逍遥于门。负
杖而叹曰。环堵之室。蓬户瓮牗。匡坐其间。尚足为乐。
宁贵广厦而贱茅茨乎。且安而能迁。古人所尚。何必
滞此。用赏耳目之好耶。乃有心岷岭。观彼峨眉。会西
昌侯萧渊藻。出镇蜀部。即拂衣附之。爰至井络。虽途
经九折。无忘三念。又以少好经籍。执卷缄默。动移晨
晷。遂使庸蜀禅法。自此大行。久之还返金陵。复住开
善。先是胡翼之山。有神人现。以慧印三昧。授与野人
何规曰。可以此经与南平王。观为病行斋三七日也。
若不晓此法。问之于副时以访之。果是其曾所行法。
南平遂行斋祀。疾便康复。岂非内因外构。更相起予。
不久卒于开善寺。春秋六十有一。即普通五年也。窆
于下定林之都门外。天子哀焉。下敕流赠。初有劝修
福者。师厉声曰。货财延命。去道远矣。房中什物。并施
招提僧。予殁之后。但弃山谷。饱于鸟献。勿营棺垄。以
乖我意。门徒涕泪不忍从之。将为勒碑旌德。而永兴
公主。素有归信。进启东宫。请著其文。有令。遣湘东王
绎。为之树碑于寺。
** 昙询
杨氏。弘农华阴人。后迁宅于河东郡。弱年乐道。
久滞樊笼。年二十二。方舍俗事。远访岩隐。游至白鹿
山北霖落泉寺。逢昙准禅师而蒙剃发。又经一载圆
具。谨摄自修。宗禀心学。而专志决烈。同侣先之。圆备
戒律。又诵法华。初夏既登。还师定业。承僧稠据于苍
永安 第 209b 页 X85-0209.png
谷。遂往问律。稠亦定山郢匠。前传所叙。师以声光所
被。遥相揖敬。住既异林。精融理极。思展言造。每因致
隔。伹为路罕人踪。冈饶野兽。栖幽既久。性不狎尘。来
往质疑。未由樵径。直望苍谷以为行表。荆棘砂砾。披
跨不难。岩豁幽阻。攀缘登陟。志存正观。不以邪道自
通。又以旁垂利道。由曲前而通滞。吾今漂指虽艰。必
直进以程业。用斯微意。随境附心。不亦善乎。每云。与
其失道而幸通。宁合道不幸而穷耳。故履践重阻。不
难涂穷。后经三夏。移住鹿土谷修禅。属枯泉重出。鹿
麋绕院。故得美水驯兽。日济道邻。从学之徒。相庆兹
瑞。时因请法。暂往云门。值径阴雾昏。便成失道。赖山
神示路。方会本途。此乃化感幽冥。神明翊卫。时有盗
者来窃蔬菜。将欲出园。乃为群蜂所螫。师闻来救。慈
心将治。得全馀命。尝有赵人远至。殷勤致礼。陈云。因
病死稣。故蒙恩泽。往见阎王诘问。罪当就狱。赖有昙
询禅师。来为请命。王因放免。生来未委。访寻方究。又
山行值二虎相斗。累时不歇。师乃执锡分之。以身为
翳。语云。同居林薮。计无大乖。幸各分路。虎低头受命。
便饮气而散。屡逢熊虎交诤。事略同此。而或廓居榛
梗。唯师一踪。入鸟不乱。兽见如偶。斯又阴德感物。显
用成仁。何以嘉焉。每入禅定。七日为期。白虎入房。仍
为窟宅。独处静院。不出十年。自有禅踪。斯人罕拟。自
尔化流河朔。盛阐禅门。杖策裹粮。鳞归雾结。隋文重
其德音。致诚虔敬。敕仪同三司元寿。亲送玺书。兼以
被。遥相揖敬。住既异林。精融理极。思展言造。每因致
隔。伹为路罕人踪。冈饶野兽。栖幽既久。性不狎尘。来
往质疑。未由樵径。直望苍谷以为行表。荆棘砂砾。披
跨不难。岩豁幽阻。攀缘登陟。志存正观。不以邪道自
通。又以旁垂利道。由曲前而通滞。吾今漂指虽艰。必
直进以程业。用斯微意。随境附心。不亦善乎。每云。与
其失道而幸通。宁合道不幸而穷耳。故履践重阻。不
难涂穷。后经三夏。移住鹿土谷修禅。属枯泉重出。鹿
麋绕院。故得美水驯兽。日济道邻。从学之徒。相庆兹
瑞。时因请法。暂往云门。值径阴雾昏。便成失道。赖山
神示路。方会本途。此乃化感幽冥。神明翊卫。时有盗
者来窃蔬菜。将欲出园。乃为群蜂所螫。师闻来救。慈
心将治。得全馀命。尝有赵人远至。殷勤致礼。陈云。因
病死稣。故蒙恩泽。往见阎王诘问。罪当就狱。赖有昙
询禅师。来为请命。王因放免。生来未委。访寻方究。又
山行值二虎相斗。累时不歇。师乃执锡分之。以身为
翳。语云。同居林薮。计无大乖。幸各分路。虎低头受命。
便饮气而散。屡逢熊虎交诤。事略同此。而或廓居榛
梗。唯师一踪。入鸟不乱。兽见如偶。斯又阴德感物。显
用成仁。何以嘉焉。每入禅定。七日为期。白虎入房。仍
为窟宅。独处静院。不出十年。自有禅踪。斯人罕拟。自
尔化流河朔。盛阐禅门。杖策裹粮。鳞归雾结。隋文重
其德音。致诚虔敬。敕仪同三司元寿。亲送玺书。兼以
永安 第 209c 页 X85-0209.png
香供。以开皇十九年。风疹忽增。卒于柏尖山寺。春秋
八十。五十五夏矣。
锦江禅灯卷之十七
八十。五十五夏矣。
锦江禅灯卷之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