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第 717b 页
笑隐訢禅师语录卷之四
* 序
** 月江和尚语录序
予初游方时。月江禅师巳出世说法。虽辱交三十馀
年。而以不及预参。徒久亲炉鞴为恨。至治间奉
旨金山升座。获聆提唱。而惊其若河汉之无极也。比
者。其徒如月以师语录示予。始取读之。脱然如病之
遇耆域。不假汤液丸剂针砭灸熨。而罄欬呼吸之顷。
序¶ 第 717c 页 X69-0717.png
巳疾去而平复。百骸调适。而并忘其有身矣。于是持
神定气。复沿涯涘。以深入性海。其大无外。其细无内。
内无自心。外无万境。上而十地满觉。下而三界二十
五有。皆圣凡景响。化仪设施。在性海中。非有非无。非
存非亡。非取非舍。非去非来。如虚空具含诸相。如大
地容载万物。无自他之间。无古今之殊。乃于其中。纵
横游戏。卷舒自在。行棒行喝。剔眉瞬目。动静语默。嬉
笑怒骂。无非妙用。或与而夺。或纵而擒。或与无町畦。
倏而厓绝。或敲空作响。言于无言。或拨火觅沤。作于
无作。其称性而说也。雷雨八荒。其称性而用也。埏埴
万化。噫。何此老作大法。施神通三昧有如是耶。以吾
浅陋观之。犹所得叵量。又岂无大乘根器。一闻一见。
而亲證实悟。以续慧命。而传正法眼藏。如古塔主之
读云门录。有足徵矣。
** 竺原禅师注證道歌序
神光见达磨。三拜起立。付以衣法。真觉参曹溪。绕床
振锡。而定宗旨。盖心法之精微。非言所及。后来诸祖。
行棒行喝。辊毬作舞。打鼓振铎。以大机大用。发扬为
巳为人之妙。而所谓东土有大乘根器。传佛心宗者。
正谓是也。惟大乘菩萨。能为已为人。独觉声闻则不
能之。是知。吾宗授受岂细事哉。近时丛林不古。或少
有见解。而无真履实践。失其体也。或有静定工夫。而
不能提唱纲要以利生接物。失其用也。若体用兼资。
行解俱备。江淮之间。惟竺源禅师而巳。师早遍参名
神定气。复沿涯涘。以深入性海。其大无外。其细无内。
内无自心。外无万境。上而十地满觉。下而三界二十
五有。皆圣凡景响。化仪设施。在性海中。非有非无。非
存非亡。非取非舍。非去非来。如虚空具含诸相。如大
地容载万物。无自他之间。无古今之殊。乃于其中。纵
横游戏。卷舒自在。行棒行喝。剔眉瞬目。动静语默。嬉
笑怒骂。无非妙用。或与而夺。或纵而擒。或与无町畦。
倏而厓绝。或敲空作响。言于无言。或拨火觅沤。作于
无作。其称性而说也。雷雨八荒。其称性而用也。埏埴
万化。噫。何此老作大法。施神通三昧有如是耶。以吾
浅陋观之。犹所得叵量。又岂无大乘根器。一闻一见。
而亲證实悟。以续慧命。而传正法眼藏。如古塔主之
读云门录。有足徵矣。
** 竺原禅师注證道歌序
神光见达磨。三拜起立。付以衣法。真觉参曹溪。绕床
振锡。而定宗旨。盖心法之精微。非言所及。后来诸祖。
行棒行喝。辊毬作舞。打鼓振铎。以大机大用。发扬为
巳为人之妙。而所谓东土有大乘根器。传佛心宗者。
正谓是也。惟大乘菩萨。能为已为人。独觉声闻则不
能之。是知。吾宗授受岂细事哉。近时丛林不古。或少
有见解。而无真履实践。失其体也。或有静定工夫。而
不能提唱纲要以利生接物。失其用也。若体用兼资。
行解俱备。江淮之间。惟竺源禅师而巳。师早遍参名
序¶ 第 718a 页 X69-0718.png
宿。佛祖教典。无不探赜。而卓然以已躬大事为任。末
见无能教公。机语契合。遂嗣其法。两住番之妙果也。
倦于涉世。谢归南巢。海内禅衲大至。室无所容。有以
真觉證道歌请标注。师随问析之。学者笔录成帙。愿
刻诸梓以惠来学。而徵序于予。予谓。理之悟则一。事
之修无穷。故华严四法界。终之以事事无碍者。谓其
不舍一法而无一物不得其当也。真觉始由教观脩
行。如人之治田园居室。既富。且有特契券未之明𠃔。
及见六祖。犹持券入官一印印定。永保家业。与马祖
百丈黄檗临济南阳大珠。如契经说法。莫不由斯。而
虽道人乌足语此哉。吾又闻。无能益通经教儒老百
氏。而师则辩博过之。故其发挥真觉之蕴。特应酬馀
事尔。若夫室中徵诘。机迅雷电。揭示衲僧向上巴鼻。
当逢作者别为拈出。
** 大悲经咒序
梵语之译于中土者。由诸师润色。而文义粲然。惟神
咒秘密不译。若曰使人诵而严重之。以能感天地。役
鬼神。致雨旸。召祥弭菑。灵应章章矣。而莫有究其所
以然者。不以人之性汩于情欲。瞬息万里。倏忽千变。
虽固有之。若终失之。吁可痛也。故圣人悲之。授以秘
咒。教人澄心念诵。无思无营。不昏不散。存诚于一神
而明之。所谓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不犹是乎。再惟观
音以古佛。示菩萨位。现三十二应。随机阐化。则四圣
六凡。外道百氏。莫不皆有是咒。情与无情。色空明暗。
见无能教公。机语契合。遂嗣其法。两住番之妙果也。
倦于涉世。谢归南巢。海内禅衲大至。室无所容。有以
真觉證道歌请标注。师随问析之。学者笔录成帙。愿
刻诸梓以惠来学。而徵序于予。予谓。理之悟则一。事
之修无穷。故华严四法界。终之以事事无碍者。谓其
不舍一法而无一物不得其当也。真觉始由教观脩
行。如人之治田园居室。既富。且有特契券未之明𠃔。
及见六祖。犹持券入官一印印定。永保家业。与马祖
百丈黄檗临济南阳大珠。如契经说法。莫不由斯。而
虽道人乌足语此哉。吾又闻。无能益通经教儒老百
氏。而师则辩博过之。故其发挥真觉之蕴。特应酬馀
事尔。若夫室中徵诘。机迅雷电。揭示衲僧向上巴鼻。
当逢作者别为拈出。
** 大悲经咒序
梵语之译于中土者。由诸师润色。而文义粲然。惟神
咒秘密不译。若曰使人诵而严重之。以能感天地。役
鬼神。致雨旸。召祥弭菑。灵应章章矣。而莫有究其所
以然者。不以人之性汩于情欲。瞬息万里。倏忽千变。
虽固有之。若终失之。吁可痛也。故圣人悲之。授以秘
咒。教人澄心念诵。无思无营。不昏不散。存诚于一神
而明之。所谓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不犹是乎。再惟观
音以古佛。示菩萨位。现三十二应。随机阐化。则四圣
六凡。外道百氏。莫不皆有是咒。情与无情。色空明暗。
序¶ 第 718b 页 X69-0718.png
宣说无巳。而三藏所诠。四谛十二缘。六度万行。正法
眼。涅槃心。皆是咒之彊名也。临安袁瑛仲实。始弱冠
时。家役父丧。因诵大悲咒。屡致昭感。自从吏四十年。
今为平阳州幕长。未尝少辍持诵。得经全本。将刻而
施于众。使人人物物。各由是咒以明自性。而證佛果。
岂福田利益云乎哉。
** 定山和尚语录序
雨之泽物。无用于风云雷电。然非风云雷电则不能
致雨。道之精微。无事于言。然非言不能显道。况心法
之妙。言所不及。惟善其机者。虽语默罄欬。怒骂嬉笑。
剔眉瞬目。行棒行喝。摇铃击鼓。擎杈辊毬。至于风动
尘起。云行鸟飞。无非妙用。亦犹神龙行雨取海水冰
雹鳞甲变化皆雨也。若定山禅师者。其善于机乎。师
生宋季。履践纯实。如说而行。如行而说。或谓临济云
门而下。唱益高。机益峻。近时多模仿之。师独守平实
之旨。何也。予曰。道若大路然。岂必舍平易而求高险。
以自苦耶。且吾祖以直指见性为宗。诸祖随机设施。
平险高下。皆一时权宜。岂得巳哉。不求其本。而徇其
迹。务为穿凿窜窃者。皆师之罪人也。师名智一。南昌
人。年九十馀。目有神光。夜能睹物。四坐道场。皆能振
兴。庶几丛林全盛时。噫今不复见矣。门人某以师语
录见示。故予序其槩如此。
* 题跋
** 题宝公菩萨大乘赞后
眼。涅槃心。皆是咒之彊名也。临安袁瑛仲实。始弱冠
时。家役父丧。因诵大悲咒。屡致昭感。自从吏四十年。
今为平阳州幕长。未尝少辍持诵。得经全本。将刻而
施于众。使人人物物。各由是咒以明自性。而證佛果。
岂福田利益云乎哉。
** 定山和尚语录序
雨之泽物。无用于风云雷电。然非风云雷电则不能
致雨。道之精微。无事于言。然非言不能显道。况心法
之妙。言所不及。惟善其机者。虽语默罄欬。怒骂嬉笑。
剔眉瞬目。行棒行喝。摇铃击鼓。擎杈辊毬。至于风动
尘起。云行鸟飞。无非妙用。亦犹神龙行雨取海水冰
雹鳞甲变化皆雨也。若定山禅师者。其善于机乎。师
生宋季。履践纯实。如说而行。如行而说。或谓临济云
门而下。唱益高。机益峻。近时多模仿之。师独守平实
之旨。何也。予曰。道若大路然。岂必舍平易而求高险。
以自苦耶。且吾祖以直指见性为宗。诸祖随机设施。
平险高下。皆一时权宜。岂得巳哉。不求其本。而徇其
迹。务为穿凿窜窃者。皆师之罪人也。师名智一。南昌
人。年九十馀。目有神光。夜能睹物。四坐道场。皆能振
兴。庶几丛林全盛时。噫今不复见矣。门人某以师语
录见示。故予序其槩如此。
* 题跋
** 题宝公菩萨大乘赞后
序¶ 第 718c 页 X69-0718.png
世尊初说华严。小机未入。如聋如哑。遂于鹿苑。转四
谛十二行法轮。至方等会上。维摩居士弹偏击小。示
以大乘。然后般若法华。由顿入圜。一代时教。先后次
第。盖众生根器不同。而佛之权实机宜亦异也。法流
东土。而梁武笃信之。建寺度僧。舍身持戒。执有为为
功德。志公以菩萨应身。作十四科大乘等赞。谓佛与
众生不二。心无善恶。戒无持犯。理无迷悟。法无真俗。
岂非应病与药乎。金陵杨震之。著居士衣。行菩萨行。
虽居尘市而常乐远离。虽行布施而不住于相。不以
出世法坏世间法。不以世间法碍出世法。八万四千
尘劳烦恼。即八万四千清净解脱。所谓得佛大乘者
维摩志公前身后身。非真非俗。三无差别。因其书志
公语刻之钟山。为题其后云。
** 题血书行愿品
华严设教。由悲智行愿。而至无相无作无愿。入于一
真法界。迨至末卷。复系以普贤十种弘愿。盖结集者
示人以进修不辍。犹天四时循环无终。使民事因之。
以春作而冬藏。岁功既成而复兴春作也。庐山住上
人。禅馀剌指血书普贤行愿品示予。且曰。吾以为已
为人之学验之。惧力之不充。将以自励。予闻而重有
警焉。遂书其后以识吾愧云。至顺壬申八月廿八日。
** 题颜圣徒手卷
丛林老宿相传。四明颜圣徒不肯出世。尝为教禅律
三宗首座。寒暑一衲。其于世泊如也。而诗语精到。又
序¶ 第 719a 页 X69-0719.png
忧其君之播迁。责当时臣子不能死节使易位而处。
岂不为汲黯法孝直乎。予曾大父。初游江西。见云卧
莹公于罗湖。因留度夏。临别。以妙喜居洋屿庵时。常
所持竹篦子付之曰。汝之后必大。及西庵祖与先师
皆以传宗自任。而或者以能文见称。是犹韩退之以
清凉国师为诗人。吁何知之末也。夫大贤之资。所以
异于庸人者。以其负刚大之气故。能临死生大节而
不惑者也。不惑于外。由其内守之固也。苟内之不固。
而能外之不变者鲜矣。凡吾徒之学在于内。其当大
故。固无所惑。而又不事于外。故世之人不得而见之。
今观吾祖三世所题圣徒手卷。皆刚气正论。若有愤
于时而有谓时事。非传道者。所当言及。并以我为枯
槁而无所能于世者。皆非通论也。故书其后云。
** 题大慧禅师书后
汉之党锢。如范滂辈。连累赴狱。至临刑。母子相诀。犹
曰。得与善人同死且不恨。噫。士能以身徇名犹若此。
况以身徇道者乎。人莫贵于闻道。闻道在明性。使能
明性而闻道。脱有不幸相陷以祸而杀身。诚将安乐
之。岂以利害得丧为避就哉。故吾祖大慧师。以囚徒
编隶衡梅。时朝士大夫不顾讳忌。从而问道。与弟子
服劳而同死瘴乡者。良有以也。绍兴丁卯。师迁居衡
西门外之廖氏山堂。明年荐福本公亡。此书述出山
堂及得悟本书。当是其年。且言宗晔施衣钵。为亡友
设祭。其高义尤可尚所称仰。亦然者指南闽修仰书
岂不为汲黯法孝直乎。予曾大父。初游江西。见云卧
莹公于罗湖。因留度夏。临别。以妙喜居洋屿庵时。常
所持竹篦子付之曰。汝之后必大。及西庵祖与先师
皆以传宗自任。而或者以能文见称。是犹韩退之以
清凉国师为诗人。吁何知之末也。夫大贤之资。所以
异于庸人者。以其负刚大之气故。能临死生大节而
不惑者也。不惑于外。由其内守之固也。苟内之不固。
而能外之不变者鲜矣。凡吾徒之学在于内。其当大
故。固无所惑。而又不事于外。故世之人不得而见之。
今观吾祖三世所题圣徒手卷。皆刚气正论。若有愤
于时而有谓时事。非传道者。所当言及。并以我为枯
槁而无所能于世者。皆非通论也。故书其后云。
** 题大慧禅师书后
汉之党锢。如范滂辈。连累赴狱。至临刑。母子相诀。犹
曰。得与善人同死且不恨。噫。士能以身徇名犹若此。
况以身徇道者乎。人莫贵于闻道。闻道在明性。使能
明性而闻道。脱有不幸相陷以祸而杀身。诚将安乐
之。岂以利害得丧为避就哉。故吾祖大慧师。以囚徒
编隶衡梅。时朝士大夫不顾讳忌。从而问道。与弟子
服劳而同死瘴乡者。良有以也。绍兴丁卯。师迁居衡
西门外之廖氏山堂。明年荐福本公亡。此书述出山
堂及得悟本书。当是其年。且言宗晔施衣钵。为亡友
设祭。其高义尤可尚所称仰。亦然者指南闽修仰书
序¶ 第 719b 页 X69-0719.png
记。而屏山居士必闽中官人。岸都士得书请题。故书
辩之。
** 题黄檗为唐宣宗受戒图
唐宣宗始为光王时。宫中难作。易僧服。避匿江南。居
盐官安国师会中。见黄檗运公礼佛。宣宗问。不著佛
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用礼何为。檗掌之。后即位。赐
号断际禅师。不闻为其授戒也。关西涌上人得其像。
请梁国公题。谓是授戒图。当别有所据。
** 题东湖无文墨迹
东湖无文。生同里。又同师笑翁。皆以高行重丛林。或
谓宋季宗门提唱。流于时习。委靡不古。非通论也。近
时学者。率学高古而薄俗险行。虽言如佛祖何益哉。
有藏主。以东湖作罗汉赞。无文与琳公书。装背同轴
示予。予与有之受经院及二老之故庐相望。幼时数
拜其像而记其遗言往行。思效万一以自立。今观其
遗墨。感慕无巳。拜书其后。
** 题愚极和尚所书小参
马祖百丈以前。提唱依契经而说。睦州云门而下。唱
弥高而机益峻。然本色人。开口动舌。便知落处。初无
奇崛平易之分。临川宁上人。出佛心禅师除夜小参
语。而初机见之。茫然自失。如贫儿舍父而逃。见自已
库藏。而畏避却走。苦哉。
** 题无准天目痴绝三帖
无准之径截。天目之精密。痴绝之浩汗。三大老同时。
辩之。
** 题黄檗为唐宣宗受戒图
唐宣宗始为光王时。宫中难作。易僧服。避匿江南。居
盐官安国师会中。见黄檗运公礼佛。宣宗问。不著佛
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用礼何为。檗掌之。后即位。赐
号断际禅师。不闻为其授戒也。关西涌上人得其像。
请梁国公题。谓是授戒图。当别有所据。
** 题东湖无文墨迹
东湖无文。生同里。又同师笑翁。皆以高行重丛林。或
谓宋季宗门提唱。流于时习。委靡不古。非通论也。近
时学者。率学高古而薄俗险行。虽言如佛祖何益哉。
有藏主。以东湖作罗汉赞。无文与琳公书。装背同轴
示予。予与有之受经院及二老之故庐相望。幼时数
拜其像而记其遗言往行。思效万一以自立。今观其
遗墨。感慕无巳。拜书其后。
** 题愚极和尚所书小参
马祖百丈以前。提唱依契经而说。睦州云门而下。唱
弥高而机益峻。然本色人。开口动舌。便知落处。初无
奇崛平易之分。临川宁上人。出佛心禅师除夜小参
语。而初机见之。茫然自失。如贫儿舍父而逃。见自已
库藏。而畏避却走。苦哉。
** 题无准天目痴绝三帖
无准之径截。天目之精密。痴绝之浩汗。三大老同时。
序¶ 第 719c 页 X69-0719.png
而用处不同。于片纸之中。可以见其平生矣。
** 题藏叟和尚榜语
百丈作清规。而丛林大备。有书状。有藏主。有首座。将
使禅者兼通经教外典。欲其他日柄大法。可以为全
材。而禦外侮也。故向之大尊宿。虽单提此事。接向上
机。而莫不该博兼济。又持律严峻。故法道大盛。近时
丛林稍能识字。便不留心宗乘。又或宗门略具一知
半解。而短于应酬。或惟事虚言。而内行不检。虽能聋
瞽初学。难逃识者检责矣。宗纲陵迟一至于此。尝闻
老宿言。咸淳间。藏叟叔祖住玉几双径。行高一时。刚
正不阿。志在扶宗。而时以善骈俪称之。无乃未忘故
习而为人所彊故尔。若指此以名家。重诬此老矣。其
里人天和首座。得其为偃溪作茶汤二榜。甚秘惜之。
以示予。予谓。骈俪虽非古。而魏晋唐宋之作者。犹自
浑成。及文毙而至于斗饤琐碎。不足观也矣。予又不
可以不辩。
** 题痴绝雪岩二墨迹
开先一山和尚谓云。痴绝住山。以一箧付侍者。有求
其语。令以纸投箧中。定钟后。令侍者以箧进秉烛书
之。随纸多寡俱尽。日为常规。且曰。无孤其诚意。后雪
岩亦肆口而说。信笔而书。盖其见处亲切。如所见而
行。如所行而言。不自知其然而然。岂求其辩博哉。故
学者亦遵其训而力行之。孰若今之以赠言为藻饰
清事也。庐山景南首座。得痴翁雪岩三偈示予。读之
** 题藏叟和尚榜语
百丈作清规。而丛林大备。有书状。有藏主。有首座。将
使禅者兼通经教外典。欲其他日柄大法。可以为全
材。而禦外侮也。故向之大尊宿。虽单提此事。接向上
机。而莫不该博兼济。又持律严峻。故法道大盛。近时
丛林稍能识字。便不留心宗乘。又或宗门略具一知
半解。而短于应酬。或惟事虚言。而内行不检。虽能聋
瞽初学。难逃识者检责矣。宗纲陵迟一至于此。尝闻
老宿言。咸淳间。藏叟叔祖住玉几双径。行高一时。刚
正不阿。志在扶宗。而时以善骈俪称之。无乃未忘故
习而为人所彊故尔。若指此以名家。重诬此老矣。其
里人天和首座。得其为偃溪作茶汤二榜。甚秘惜之。
以示予。予谓。骈俪虽非古。而魏晋唐宋之作者。犹自
浑成。及文毙而至于斗饤琐碎。不足观也矣。予又不
可以不辩。
** 题痴绝雪岩二墨迹
开先一山和尚谓云。痴绝住山。以一箧付侍者。有求
其语。令以纸投箧中。定钟后。令侍者以箧进秉烛书
之。随纸多寡俱尽。日为常规。且曰。无孤其诚意。后雪
岩亦肆口而说。信笔而书。盖其见处亲切。如所见而
行。如所行而言。不自知其然而然。岂求其辩博哉。故
学者亦遵其训而力行之。孰若今之以赠言为藻饰
清事也。庐山景南首座。得痴翁雪岩三偈示予。读之
序¶ 第 720a 页 X69-0720.png
有恨生晚之叹。而一山翁亦化去矣。并书其语于后。
以识吾所感云。
** 题野庵无文帖
吾乡诸寺。率多徒居。往时诸老训徒有法。或主巨刹。
虽甚老归。见其师必拱侍终日。凛然风度可画也。如
臞庵野庵孤云西江东湖无文。一时名德辈出。何其
盛哉。去今才六十年。而乡社寂寥。一日野庵后人定
首座。以野庵无文黑迹示予。犹可想见其家法。感叹
良久。书而归之。
** 题天目礼禅师帖
予尝过良渚。闻老宿言。天目禅师。退天童返钱唐。其
受业诸孙。负行李归故山净相院。而禅师与良渚真
寂寺净高僧素厚。又喜近都城。遂留西丘终焉。时赵
节斋官临安。为主丧索行李。三分之。以其二令天童
净相各建塔。以一津送后事。丛林服其公。师殁距今
七十载。其嫡孙东屿和尚。唱道南北山。益大其宗。屿
翁之徒。子嘉得师良渚。时与净相徒众书。嘉喜而藏
之。嘉杭人。溯师为曾大父。又与师同里。知慕其手泽。
思振其道于无穷。视彼负行李而趋。以慕师之恶者
不啻枭獍也。闻者。当知所戒。
** 题佛智禅师语
佛智晚居仰山。学者奔趋之。如百川赴海。延祐已未
春。临江普天涯侍香。时师示微疾。天涯求书上堂。师
书于纸曰。云门道个普字。尽大地人不奈他何。殊不
以识吾所感云。
** 题野庵无文帖
吾乡诸寺。率多徒居。往时诸老训徒有法。或主巨刹。
虽甚老归。见其师必拱侍终日。凛然风度可画也。如
臞庵野庵孤云西江东湖无文。一时名德辈出。何其
盛哉。去今才六十年。而乡社寂寥。一日野庵后人定
首座。以野庵无文黑迹示予。犹可想见其家法。感叹
良久。书而归之。
** 题天目礼禅师帖
予尝过良渚。闻老宿言。天目禅师。退天童返钱唐。其
受业诸孙。负行李归故山净相院。而禅师与良渚真
寂寺净高僧素厚。又喜近都城。遂留西丘终焉。时赵
节斋官临安。为主丧索行李。三分之。以其二令天童
净相各建塔。以一津送后事。丛林服其公。师殁距今
七十载。其嫡孙东屿和尚。唱道南北山。益大其宗。屿
翁之徒。子嘉得师良渚。时与净相徒众书。嘉喜而藏
之。嘉杭人。溯师为曾大父。又与师同里。知慕其手泽。
思振其道于无穷。视彼负行李而趋。以慕师之恶者
不啻枭獍也。闻者。当知所戒。
** 题佛智禅师语
佛智晚居仰山。学者奔趋之。如百川赴海。延祐已未
春。临江普天涯侍香。时师示微疾。天涯求书上堂。师
书于纸曰。云门道个普字。尽大地人不奈他何。殊不
序¶ 第 720b 页 X69-0720.png
知云门四棱塌地。当时若与震威一喝。待此老恶发。
徐徐打个问讯道。莫怪触忤好。非图救取此老。亦能
振起云门纲宗。其年秋师示寂。后天涯出示新淦之
南禅。以其书示予。予谓宗师机用。如置毒以中人。其
发有先后。龙树于北齐文公相去数万里。云门于古
塔主相隔百馀载。又安知后日无阅此语而如文与
古者乎。
** 题大慧禅师示廖等观偈
佛日祖。负刚直之气。纵无碍之辩。发挥道妙。信笔而
书。肆口而说。衮衮万言不穷。苏子瞻称张方平谓。直
行无前。有碍即止。放为江河。汇于沼沚者。似之矣。又
胸次暴白。议论耿介。虽王公卿相。面折不阿。至患难
濒九死不少挠。此偈示廖等观。谓其改官不得。依旧
妄想不巳。以直言激之。廖受之无难色。亦信道之笃
者。视今人与士大夫交。而以软语相媚悦者可愧矣。
** 题水陆斋文后
吾教之化。与世教理大同。而事有详略之异耳。世之
教止于人道。又特详于中国。若四裔八极之外则略
之。而佛言人道有四洲。此土为南赡部。若东胜身。西
瞿尼。北郁单。则世之书不论。况化通万类乎。佛又言。
能明真性常觉不昧者。为四圣。圣之中又有差等焉。
觉道至妙而至圜者为佛。居大乘不著空有。无入而
不自得者。为菩萨。乐空寂居二乘。以独善其身。由因
缘而悟者。为缘觉。由音声而悟者。为声闻。然皆以能
徐徐打个问讯道。莫怪触忤好。非图救取此老。亦能
振起云门纲宗。其年秋师示寂。后天涯出示新淦之
南禅。以其书示予。予谓宗师机用。如置毒以中人。其
发有先后。龙树于北齐文公相去数万里。云门于古
塔主相隔百馀载。又安知后日无阅此语而如文与
古者乎。
** 题大慧禅师示廖等观偈
佛日祖。负刚直之气。纵无碍之辩。发挥道妙。信笔而
书。肆口而说。衮衮万言不穷。苏子瞻称张方平谓。直
行无前。有碍即止。放为江河。汇于沼沚者。似之矣。又
胸次暴白。议论耿介。虽王公卿相。面折不阿。至患难
濒九死不少挠。此偈示廖等观。谓其改官不得。依旧
妄想不巳。以直言激之。廖受之无难色。亦信道之笃
者。视今人与士大夫交。而以软语相媚悦者可愧矣。
** 题水陆斋文后
吾教之化。与世教理大同。而事有详略之异耳。世之
教止于人道。又特详于中国。若四裔八极之外则略
之。而佛言人道有四洲。此土为南赡部。若东胜身。西
瞿尼。北郁单。则世之书不论。况化通万类乎。佛又言。
能明真性常觉不昧者。为四圣。圣之中又有差等焉。
觉道至妙而至圜者为佛。居大乘不著空有。无入而
不自得者。为菩萨。乐空寂居二乘。以独善其身。由因
缘而悟者。为缘觉。由音声而悟者。为声闻。然皆以能
序¶ 第 720c 页 X69-0720.png
觉而不退堕也。其下有六凡。曰天。曰人。曰阿修罗。曰
地狱。曰鬼。曰畜生。以未明真性。随善恶果报。互为升
坠。故为凡也。梁武帝搜讨藏典。创为水陆仪文。于四
圣中复增四焉。以流通佛之教者为法宝。传佛慧命
而住世者为僧宝。有得道證果者。为诸仙众。由菩萨
退位示大权护法。为诸龙神。而目为上圣八位。于六
凡中亦增二焉。谓六道。皆有君长僚吏以首之。而以
六道外者终之。喻若人初死。其灵识冥漠。未入于六
道曰中阴者。而目为下凡八位。其制以下凡之耽于
福业。汩于情欲。沦于幽苦。若有所司而拘系之者。乃
设斋法。聚精会神。普召而告之。使其咸明自性。以超
凡入圣。即世教之明德新民而止于至善。而吾所谓
理大同者是也。特彼略而此详耳。吾以备员官寺。思
报 文皇在天之灵。闻饶之馀干藏山寺主僧普
福有净行。而习其仪。请具坛场阐事焉。洁斋肃严。神
人和享。既竣事。或问。吾宗不立文字。为教外别传。而
有是哉。吾曰。此非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耶。诸祖以善
巧方便。行棒行喝。乃至辊毬。擎杈。打地。作舞。与此无
有少异。噫。所谓世教者犹同。而吾宗有不同乎。谨书
于斋文后。
** 题佛智禅师示众语
先师于提唱。未尝搆思。升堂小参。侍僧录以呈。稍久
即忘矣。尝谓古德开示。只要得处稳当。据所见而说。
使人开发自性。超脱生死耳。非如世俗文字。尚词藻
地狱。曰鬼。曰畜生。以未明真性。随善恶果报。互为升
坠。故为凡也。梁武帝搜讨藏典。创为水陆仪文。于四
圣中复增四焉。以流通佛之教者为法宝。传佛慧命
而住世者为僧宝。有得道證果者。为诸仙众。由菩萨
退位示大权护法。为诸龙神。而目为上圣八位。于六
凡中亦增二焉。谓六道。皆有君长僚吏以首之。而以
六道外者终之。喻若人初死。其灵识冥漠。未入于六
道曰中阴者。而目为下凡八位。其制以下凡之耽于
福业。汩于情欲。沦于幽苦。若有所司而拘系之者。乃
设斋法。聚精会神。普召而告之。使其咸明自性。以超
凡入圣。即世教之明德新民而止于至善。而吾所谓
理大同者是也。特彼略而此详耳。吾以备员官寺。思
报 文皇在天之灵。闻饶之馀干藏山寺主僧普
福有净行。而习其仪。请具坛场阐事焉。洁斋肃严。神
人和享。既竣事。或问。吾宗不立文字。为教外别传。而
有是哉。吾曰。此非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耶。诸祖以善
巧方便。行棒行喝。乃至辊毬。擎杈。打地。作舞。与此无
有少异。噫。所谓世教者犹同。而吾宗有不同乎。谨书
于斋文后。
** 题佛智禅师示众语
先师于提唱。未尝搆思。升堂小参。侍僧录以呈。稍久
即忘矣。尝谓古德开示。只要得处稳当。据所见而说。
使人开发自性。超脱生死耳。非如世俗文字。尚词藻
序¶ 第 721a 页 X69-0721.png
较工拙也。长沙报恩越山长老。出示延祐戊午在仰
山时示众语。岂为人所彊而书之。明年已未八月示
寂。闻临终时索浴更衣诀众书偈。僧犹争求执侍喧
鬨。师正色厉声。摈逐之谓。敢以吾死而隳吾规耶。众
罗拜请谢。始瞑目而化。今复二十三年矣。越山命予
书于后。而重增感叹也。
** 题石窗恭禅师偈
右石窗禅师示徒长偈。详密委曲。似乃祖宝镜三昧。
其家法授受有自来矣。孰若黄檗接临济施六十痛
棒。至吾祖妙喜犹以竹篦背触用事。岂有唇吻嗫嚅
如姑息者为哉。在易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
吝。彼世教主恩尚以威克爱。况吾佛祖传心之妙乎。
以小喻大。可不为训。惟通宗者辩之。
** 题石芝法师显应录
佛之阐化。至法华而群机普被。方畅本怀。以涅槃时
至。乃为诸弟子悉皆授记作佛。犹周武以嗣王命周
公圣圣相继。心无间然。而石芝法师作显应录者。岂
善诗人取征管蔡之事。系于鸱鸮豳风。其于遭变救
乱不能不严。其训于后人也。予未及见其录。获睹陆
务观所题而得其槩。乃广其意而书其后。
** 题古智和尚语录
天衣授道于雪窦。而不敢通嗣书。尊师道也。东山嗣
白云。而曰先师语拙。彰大用也。师资授受。其道虽同。
而提唱机辩。有不侔者。盖吾宗为人。非激扬抑纵。不
山时示众语。岂为人所彊而书之。明年已未八月示
寂。闻临终时索浴更衣诀众书偈。僧犹争求执侍喧
鬨。师正色厉声。摈逐之谓。敢以吾死而隳吾规耶。众
罗拜请谢。始瞑目而化。今复二十三年矣。越山命予
书于后。而重增感叹也。
** 题石窗恭禅师偈
右石窗禅师示徒长偈。详密委曲。似乃祖宝镜三昧。
其家法授受有自来矣。孰若黄檗接临济施六十痛
棒。至吾祖妙喜犹以竹篦背触用事。岂有唇吻嗫嚅
如姑息者为哉。在易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
吝。彼世教主恩尚以威克爱。况吾佛祖传心之妙乎。
以小喻大。可不为训。惟通宗者辩之。
** 题石芝法师显应录
佛之阐化。至法华而群机普被。方畅本怀。以涅槃时
至。乃为诸弟子悉皆授记作佛。犹周武以嗣王命周
公圣圣相继。心无间然。而石芝法师作显应录者。岂
善诗人取征管蔡之事。系于鸱鸮豳风。其于遭变救
乱不能不严。其训于后人也。予未及见其录。获睹陆
务观所题而得其槩。乃广其意而书其后。
** 题古智和尚语录
天衣授道于雪窦。而不敢通嗣书。尊师道也。东山嗣
白云。而曰先师语拙。彰大用也。师资授受。其道虽同。
而提唱机辩。有不侔者。盖吾宗为人。非激扬抑纵。不
序¶ 第 721b 页 X69-0721.png
足以尽其妙。东林古智法兄。早从云峰伯父。后唱道
江西。年八十馀示寂。予观其语录。如行长途不知其
止。如汎重溟莫知其际。有超然古德气象。一洗语言
畦畛之陋。惟择法眼者辩之。而徵诸天衣东山。则予
言为不诬矣。
** 题松雪翁画佛
李伯时画马。有讥之者谓。用心久熟。他日必堕马腹
中。于是改画佛菩萨天人之像。松雪翁初工画马。至
晚岁。惟以书经画佛为日课。岂亦以是为戒耶。然至
人转物不为物转。华严法界事事无碍。世俗技艺。无
非佛事。水鸟树林。咸宣妙法。惜翁仙去。不与剧论此
事。因览旧画。重增感叹。
** 又题归去来辞后
予初住杭报国时。松雪翁作疏劝请。以报国回禄后。
复书字数百幅。与予作人事。以干施者。临终之日。尚
力疾为予书钟铭。其夕梦翁从予索饭而别。将度钱
唐而往天台。又闻翁尝云。其始生母梦僧寄宿而娠。
以是知为罗汉应身。以文章事业。善知众艺。游戏人
间。为法外护无疑也。东潮首座。出翁所书归去来辞。
示予。因感前事。并纪于后云。
** 题中峰和尚语
中峰之道。如太虚空。虽以百宝五釆妆饰之。而不加
丽。或翳之以尘坌。积之以粪秽。而不加污。当时高丽
王尽诚咨叩之。至亲示法要。不过形容太虚之体。而
江西。年八十馀示寂。予观其语录。如行长途不知其
止。如汎重溟莫知其际。有超然古德气象。一洗语言
畦畛之陋。惟择法眼者辩之。而徵诸天衣东山。则予
言为不诬矣。
** 题松雪翁画佛
李伯时画马。有讥之者谓。用心久熟。他日必堕马腹
中。于是改画佛菩萨天人之像。松雪翁初工画马。至
晚岁。惟以书经画佛为日课。岂亦以是为戒耶。然至
人转物不为物转。华严法界事事无碍。世俗技艺。无
非佛事。水鸟树林。咸宣妙法。惜翁仙去。不与剧论此
事。因览旧画。重增感叹。
** 又题归去来辞后
予初住杭报国时。松雪翁作疏劝请。以报国回禄后。
复书字数百幅。与予作人事。以干施者。临终之日。尚
力疾为予书钟铭。其夕梦翁从予索饭而别。将度钱
唐而往天台。又闻翁尝云。其始生母梦僧寄宿而娠。
以是知为罗汉应身。以文章事业。善知众艺。游戏人
间。为法外护无疑也。东潮首座。出翁所书归去来辞。
示予。因感前事。并纪于后云。
** 题中峰和尚语
中峰之道。如太虚空。虽以百宝五釆妆饰之。而不加
丽。或翳之以尘坌。积之以粪秽。而不加污。当时高丽
王尽诚咨叩之。至亲示法要。不过形容太虚之体。而
序¶ 第 721c 页 X69-0721.png
乌得其朕哉。今愚谷首座。令人书其语。是又教人以
尺量虚空。只益得自疲耳。吾意愚谷久参中峰。以其
所得难以语人。将托此以塞人所请。而资谭柄也。
** 题圜鉴禅师手帖
圜鉴禅师。居仰山三十年。初罹𡨥夺。复火其寺。气刚
直不折节于人。而施者川轮云委。不十年而寺成。及
迁径山。江右之人。书疏往来无虚月。禅师浙人也。浙
地富室倍江右。径山又位诸寺上。而施者益寡。人反
茧丝于我。故补毙支倾。仅仅不给。岂道之行。各以其
地耶。抑尝原之江右多故家尚文而慕道。禅师有道
而甚文。故不待求而后合也。五峰贺公为庐陵显族。
崇道好礼。凡方外之耆宿。无不纳交而尽其诚。尝有
施于其邻之禾山寺。又为主僧慧愚谷者。致恳于师。
得所复书装禠成轴。𢹂之与俱时一展。对久而不忘。
今之挟左道。狐媚巨室以罔利。使其门墙厮养。视已
有骄色。而犹以为得志者。观此无少愧乎。予以桑门
行乞依檀施而住古制也。而二公之交有道。又乐吾
乡俗尚之美。故题其书后云。
笑隐訢禅师语录卷之四(终)
尺量虚空。只益得自疲耳。吾意愚谷久参中峰。以其
所得难以语人。将托此以塞人所请。而资谭柄也。
** 题圜鉴禅师手帖
圜鉴禅师。居仰山三十年。初罹𡨥夺。复火其寺。气刚
直不折节于人。而施者川轮云委。不十年而寺成。及
迁径山。江右之人。书疏往来无虚月。禅师浙人也。浙
地富室倍江右。径山又位诸寺上。而施者益寡。人反
茧丝于我。故补毙支倾。仅仅不给。岂道之行。各以其
地耶。抑尝原之江右多故家尚文而慕道。禅师有道
而甚文。故不待求而后合也。五峰贺公为庐陵显族。
崇道好礼。凡方外之耆宿。无不纳交而尽其诚。尝有
施于其邻之禾山寺。又为主僧慧愚谷者。致恳于师。
得所复书装禠成轴。𢹂之与俱时一展。对久而不忘。
今之挟左道。狐媚巨室以罔利。使其门墙厮养。视已
有骄色。而犹以为得志者。观此无少愧乎。予以桑门
行乞依檀施而住古制也。而二公之交有道。又乐吾
乡俗尚之美。故题其书后云。
笑隐訢禅师语录卷之四(终)
序¶ 第 722a 页 X69-0722.png
* No. 1367-B
元广智全悟太禅师太中大夫住太龙翔集庆寺
释教宗主兼领五山寺笑隐訢公行道记(有赞)
自大慧杲禅师大弘临济之宗于东南。晚得佛照光
以为之嗣。北涧简传之。至物初观而得晦机熙公。江
南既归国朝。禅宗尊宿。共扶其道者。数公而巳。晦机
尤以老成。为国柱石。隆然继之。名称普闻于天下者。
则广智全悟大禅师訢公其人也。公讳大訢。字笑隐。
姓陈氏。本九江义门唐尚书操诸孙。分居南昌。先墓
有豫章之木。特异神。于相地者。占之曰。是当生奇男
子。为名僧。其道大行。树枯其徵也。巳而果然。师生于
至元甲申八月二十七日。生之夕。所居宅地若震动。
人为惊异。稍长入乡校。颖悟过常儿。书过眼辄成诵。
其亲𢹂以出游。至佛寺必瞻拜。恋慕不能去。父母知
其志。俾从伯氏之为僧于郡城水陆院法云者九年。
云之徒彰。为薙发受具戒。居八年。学问日广。知求佛
法大意。一山万公。住庐山之开先。即往见焉。时年十
七。山一见留之左右。日夕警诲。叹曰。吾友晦机在百
丈。子欲咨决究竟。非见吾友。不可师禀。命诣百丈。晦
机识其奇伟于眉睫间。即使侍方丈。他日谓之曰。昔
黄龙得旨泐潭。领徒游方。及见慈明。气索汗下。汝且
道。过在甚处。语未绝。师抗声曰。千年桃核里。觅甚旧
元广智全悟太禅师太中大夫住太龙翔集庆寺
释教宗主兼领五山寺笑隐訢公行道记(有赞)
自大慧杲禅师大弘临济之宗于东南。晚得佛照光
以为之嗣。北涧简传之。至物初观而得晦机熙公。江
南既归国朝。禅宗尊宿。共扶其道者。数公而巳。晦机
尤以老成。为国柱石。隆然继之。名称普闻于天下者。
则广智全悟大禅师訢公其人也。公讳大訢。字笑隐。
姓陈氏。本九江义门唐尚书操诸孙。分居南昌。先墓
有豫章之木。特异神。于相地者。占之曰。是当生奇男
子。为名僧。其道大行。树枯其徵也。巳而果然。师生于
至元甲申八月二十七日。生之夕。所居宅地若震动。
人为惊异。稍长入乡校。颖悟过常儿。书过眼辄成诵。
其亲𢹂以出游。至佛寺必瞻拜。恋慕不能去。父母知
其志。俾从伯氏之为僧于郡城水陆院法云者九年。
云之徒彰。为薙发受具戒。居八年。学问日广。知求佛
法大意。一山万公。住庐山之开先。即往见焉。时年十
七。山一见留之左右。日夕警诲。叹曰。吾友晦机在百
丈。子欲咨决究竟。非见吾友。不可师禀。命诣百丈。晦
机识其奇伟于眉睫间。即使侍方丈。他日谓之曰。昔
黄龙得旨泐潭。领徒游方。及见慈明。气索汗下。汝且
道。过在甚处。语未绝。师抗声曰。千年桃核里。觅甚旧
序¶ 第 722b 页 X69-0722.png
时仁。久之俾掌书记。一日举百丈野狐话问之。师拟
议。晦机震威一喝。师于是群疑顿释。得无碍智。同参
苦咨问之。师后有颂云。百丈野狐。野狐百丈。埋著一
坑。伏惟尚享。诸方多颂之。晦机一日定中见天门有
榜。师名为首。因谓师曰。昔东山祖有言。我不得勤远。
则负慈明矣。汝善保任乎。晦机迁净慈。师从之。仍以
为书记。晦机说法。文理精诣。尝谓师曰。昔雪窦真净。
及我妙喜以来。内自教乘。傍及儒老子百家之言。深
入要眇。故其文言。浩乎如川至之不可禦也。师神观
高迈。音吐如洪钟。素以博洽闻。至其辩论古今。如指
诸掌。执笔书事。文士良史。莫或过之。一时名胜。如恩
断江。如一溪。茂古林。宣无言。卓有行业。皆与师为忘
年交。本中峰居天目山之师子岩。中外信向甚盛。师
尝谒之。语至夜参半。忽大风。崖石欲堕。左右辟易。师
危坐如平时。峰亦服其定力矣。而学士大夫。如吴兴
赵文敏公孟頫。巴西邓康庄公文原。四明袁文清公
桷。房山高公彦敬。东阳胡长孺汲仲。钱唐仇远近仁。
延祐进士莆城杨戴仲弘。金华黄溍晋卿。及今翰林
待制京兆杜本伯原。前后负时盛名。与师为文学之
友者也。晦机著万一山塔铭。属师代作。请文敏公书
之。公一见大惊异。以为真得古文法。公为杭州僧。作
显教院记。亦属师代之。及成。不易一字。署已名以书。
至大辛亥。初受请住湖州之乌回。祝香之次。诸山咸
叹晦机之得人矣。大报国寺者。因宋故宫而为之。延
议。晦机震威一喝。师于是群疑顿释。得无碍智。同参
苦咨问之。师后有颂云。百丈野狐。野狐百丈。埋著一
坑。伏惟尚享。诸方多颂之。晦机一日定中见天门有
榜。师名为首。因谓师曰。昔东山祖有言。我不得勤远。
则负慈明矣。汝善保任乎。晦机迁净慈。师从之。仍以
为书记。晦机说法。文理精诣。尝谓师曰。昔雪窦真净。
及我妙喜以来。内自教乘。傍及儒老子百家之言。深
入要眇。故其文言。浩乎如川至之不可禦也。师神观
高迈。音吐如洪钟。素以博洽闻。至其辩论古今。如指
诸掌。执笔书事。文士良史。莫或过之。一时名胜。如恩
断江。如一溪。茂古林。宣无言。卓有行业。皆与师为忘
年交。本中峰居天目山之师子岩。中外信向甚盛。师
尝谒之。语至夜参半。忽大风。崖石欲堕。左右辟易。师
危坐如平时。峰亦服其定力矣。而学士大夫。如吴兴
赵文敏公孟頫。巴西邓康庄公文原。四明袁文清公
桷。房山高公彦敬。东阳胡长孺汲仲。钱唐仇远近仁。
延祐进士莆城杨戴仲弘。金华黄溍晋卿。及今翰林
待制京兆杜本伯原。前后负时盛名。与师为文学之
友者也。晦机著万一山塔铭。属师代作。请文敏公书
之。公一见大惊异。以为真得古文法。公为杭州僧。作
显教院记。亦属师代之。及成。不易一字。署已名以书。
至大辛亥。初受请住湖州之乌回。祝香之次。诸山咸
叹晦机之得人矣。大报国寺者。因宋故宫而为之。延
序¶ 第 722c 页 X69-0722.png
祐庚申灾。诸刹尊宿。共迎师起废。未从也。赵公为亲
作疏以请。既至。大作新之。寺田之在宜兴者。连岁不
入。师为归其侵。始有以食其众。江浙行省丞相脱欢
公。故答剌罕顺德王之子也。以世勋名德靖重。知大
体。兼行宣政院事。领东南浮图之教。凡大刹。非名德
不轻授。特请师住中天竺。人无间言。而师名日起矣。
天历初。元帅梦神龙腾空。觉而异之。作偈以识。既而
天子以金陵潜邸。作大龙翔集庆寺。命江南行御史
台。督视其成。尝有旨曰。江南大刹。皆前代所为。甲乙
之次。颇有定品。今日之作规制位望。宜无加焉。方大
臣难于开法主者。师之器量。久在渊衷。命为太中大
夫。号曰广智全悟大禅师。为开山第一代。师怪弘鬯
达。汎应无滞。伟然江海之上。舒卷自在。不偏于空寂。
又明年与蒋山昙芳忠。俱召至京师。京师之为禅宗
者。出迎河上曰。国家尚教乘。塔庙之建。为禅者寂然。
禅刹兴于今代。自师始。吾徒赖焉。师谢曰。遵其行之
为律。宣其言之为教。传其心之为禅。有言有行。皆所
以明是心也。吾徒无负祖师西来意。他不足论也。日
召对奎章阁。赐坐。说佛心要。深契上旨。馆于太禧宗
禋院。敕设伊蒲妙馔。赐貂裘金衲衣。及诸金币。皆内
府珍异。上尝知师所为文。曰蒲室集者。命昭孝寺大
司徒法洪取进。法洪亦博洽内外无。深为诵达。上问
师嗣法何人。曰元熙也。因赞其道业源委。上嘉叹。命
学士虞集。制铭赐之。居十日。中使问尉洽至。请还。从
作疏以请。既至。大作新之。寺田之在宜兴者。连岁不
入。师为归其侵。始有以食其众。江浙行省丞相脱欢
公。故答剌罕顺德王之子也。以世勋名德靖重。知大
体。兼行宣政院事。领东南浮图之教。凡大刹。非名德
不轻授。特请师住中天竺。人无间言。而师名日起矣。
天历初。元帅梦神龙腾空。觉而异之。作偈以识。既而
天子以金陵潜邸。作大龙翔集庆寺。命江南行御史
台。督视其成。尝有旨曰。江南大刹。皆前代所为。甲乙
之次。颇有定品。今日之作规制位望。宜无加焉。方大
臣难于开法主者。师之器量。久在渊衷。命为太中大
夫。号曰广智全悟大禅师。为开山第一代。师怪弘鬯
达。汎应无滞。伟然江海之上。舒卷自在。不偏于空寂。
又明年与蒋山昙芳忠。俱召至京师。京师之为禅宗
者。出迎河上曰。国家尚教乘。塔庙之建。为禅者寂然。
禅刹兴于今代。自师始。吾徒赖焉。师谢曰。遵其行之
为律。宣其言之为教。传其心之为禅。有言有行。皆所
以明是心也。吾徒无负祖师西来意。他不足论也。日
召对奎章阁。赐坐。说佛心要。深契上旨。馆于太禧宗
禋院。敕设伊蒲妙馔。赐貂裘金衲衣。及诸金币。皆内
府珍异。上尝知师所为文。曰蒲室集者。命昭孝寺大
司徒法洪取进。法洪亦博洽内外无。深为诵达。上问
师嗣法何人。曰元熙也。因赞其道业源委。上嘉叹。命
学士虞集。制铭赐之。居十日。中使问尉洽至。请还。从
序¶ 第 723a 页 X69-0723.png
之。赐中天竺。名曰天历永祚寺。而命师之庵居曰广
智。皆命虞集为之书。祖道于城南僧舍。凡食设皆贵
臣。以上旨为之。主上之眷斯寺也。外以台臣护视。使
者从中来。赐与无虚月。皇上至元二年。以老病求退。
御史大夫撒迪公以闻。优诏不许。加号释教宗主。兼
领五山寺。馀如故。而赐予尤厚。匡匪之颁。遍及寺众。
敕外台护视。使安居而终老焉。先百丈有禅苑清规。
其徒遵用之。尝有旨。命师修改。乃分为九章。今行焉。
于是中朝西域。高昌三韩。滇池于阗。与湖江淮汉。关
蜀闽广之俊杰。四面而至。法席莫尚焉。师之居于是
也。自中朝外藩。台阁风纪。贵人名公卿至者。莫不倾
盖为礼。非人力所能致也。而文词语言。流传四方。震
荡耳目。亦顾眄雄毅于一时矣。初给钱为中统钞者。
二十万缗。设官领之。取子钱以为食。后废其官。以归
寺之人。出纳为息。不能画一。稍病之。至正元年。敕有
司。市民良田。以传寺。岁赋粟以食。公私无所系累。叹
曰。吾徒庶晏佚。一搏于朝夕。吾亦老且休矣。四年五
月一日。为文书。请以径山忠昙芳。代已升堂。击鼓辞
众。退居广智庵。居兼旬。肩舆与御史大夫脱欢公。为
别留书。凡与交游之善者。命弟子疏。两朝赐以金币
等。尽以付寺僧。俾营万佛阁。以报国恩。既乃卧示疾。
明旦天大风雨。白昼变暝。召入室弟子。各加勉谕。从
容作偈。俨然而逝。是月廿四日壬子也。得年六十一。
僧腊四十六。初龙翔寺成。即营三塔于石头城之东
智。皆命虞集为之书。祖道于城南僧舍。凡食设皆贵
臣。以上旨为之。主上之眷斯寺也。外以台臣护视。使
者从中来。赐与无虚月。皇上至元二年。以老病求退。
御史大夫撒迪公以闻。优诏不许。加号释教宗主。兼
领五山寺。馀如故。而赐予尤厚。匡匪之颁。遍及寺众。
敕外台护视。使安居而终老焉。先百丈有禅苑清规。
其徒遵用之。尝有旨。命师修改。乃分为九章。今行焉。
于是中朝西域。高昌三韩。滇池于阗。与湖江淮汉。关
蜀闽广之俊杰。四面而至。法席莫尚焉。师之居于是
也。自中朝外藩。台阁风纪。贵人名公卿至者。莫不倾
盖为礼。非人力所能致也。而文词语言。流传四方。震
荡耳目。亦顾眄雄毅于一时矣。初给钱为中统钞者。
二十万缗。设官领之。取子钱以为食。后废其官。以归
寺之人。出纳为息。不能画一。稍病之。至正元年。敕有
司。市民良田。以传寺。岁赋粟以食。公私无所系累。叹
曰。吾徒庶晏佚。一搏于朝夕。吾亦老且休矣。四年五
月一日。为文书。请以径山忠昙芳。代已升堂。击鼓辞
众。退居广智庵。居兼旬。肩舆与御史大夫脱欢公。为
别留书。凡与交游之善者。命弟子疏。两朝赐以金币
等。尽以付寺僧。俾营万佛阁。以报国恩。既乃卧示疾。
明旦天大风雨。白昼变暝。召入室弟子。各加勉谕。从
容作偈。俨然而逝。是月廿四日壬子也。得年六十一。
僧腊四十六。初龙翔寺成。即营三塔于石头城之东
序¶ 第 723b 页 X69-0723.png
冈。弟子龛奉全身。措于塔院。自宪台郡县。大小吏士。
缁素老幼。送者万众。阴云四兴。凉飔洒然。行者不知
暑。众散始罢。月八砻石。为坎石城之冈。十六日奉而
藏焉。表浮图于其上。其徒之在杭州报国永祚者。又
奉师遗齿爪发。而塔于凤凰山。师四会说法。皆有语
录。提颂叙说宗旨。外集诗文若干卷。即所谓蒲室集
者也。度弟子若干人。传法住山者若干人。师性至孝。
父再早卒。母萧氏方盛年。即持斋念佛以居。师受请
报国时。母卒。馀子荐新祖考。庭前忽生华。形如白莲。
盖芝类也。乡人聚观。香色弥月不减。占者以为师之
瑞应也。师虽不得至左右。而心常不忘。目其文曰蒲
室者。所以识宗家睦州织鞋为养之故事也。故其为
文。为人子言。必曰孝。为人臣言。必曰忠。为朋友之交
言。必曰信。至语其徒。脱爱网。离无明。直指本性。以悟
为则。诱掖以进之。激昂以发之。奋迅以决之。机用迭
发。政令独行。其门人以所得。各有记可考也。噫人才
实难。江涛渺然。居忌不怛。能静以应。向使不为方外
之归。亦足以用世者哉。予与师相知四十年。见师身
受龙翔之寄。至于今十有七载。归老江上。亦十二年。
向与交游者。皆巳尽矣。弟子怀渭。本其甥也。清修善
学。有舅氏之风。渭之为名。亦所以识也。以其同门之
意。使予书其遗事。可胜慨乎。乃述赞曰。
「 维昔至元
皇有南服
神明合完
生息来复
预章楩楠
殿于湖江
干立条扬
乃发骏厖
缁素老幼。送者万众。阴云四兴。凉飔洒然。行者不知
暑。众散始罢。月八砻石。为坎石城之冈。十六日奉而
藏焉。表浮图于其上。其徒之在杭州报国永祚者。又
奉师遗齿爪发。而塔于凤凰山。师四会说法。皆有语
录。提颂叙说宗旨。外集诗文若干卷。即所谓蒲室集
者也。度弟子若干人。传法住山者若干人。师性至孝。
父再早卒。母萧氏方盛年。即持斋念佛以居。师受请
报国时。母卒。馀子荐新祖考。庭前忽生华。形如白莲。
盖芝类也。乡人聚观。香色弥月不减。占者以为师之
瑞应也。师虽不得至左右。而心常不忘。目其文曰蒲
室者。所以识宗家睦州织鞋为养之故事也。故其为
文。为人子言。必曰孝。为人臣言。必曰忠。为朋友之交
言。必曰信。至语其徒。脱爱网。离无明。直指本性。以悟
为则。诱掖以进之。激昂以发之。奋迅以决之。机用迭
发。政令独行。其门人以所得。各有记可考也。噫人才
实难。江涛渺然。居忌不怛。能静以应。向使不为方外
之归。亦足以用世者哉。予与师相知四十年。见师身
受龙翔之寄。至于今十有七载。归老江上。亦十二年。
向与交游者。皆巳尽矣。弟子怀渭。本其甥也。清修善
学。有舅氏之风。渭之为名。亦所以识也。以其同门之
意。使予书其遗事。可胜慨乎。乃述赞曰。
「 维昔至元
皇有南服
神明合完
生息来复
预章楩楠
殿于湖江
干立条扬
乃发骏厖
序¶ 第 723c 页 X69-0723.png
文林萧条
靡契嘉会
肆其修能
求法方外
达磨传心
别济为宗
至妙喜天
纵横朗融
远绍诸流
必有慧辩
惟全悟师
弘伟超鍊
四坐道场
说法沛然
吐辞涌泉
如洪如元
卫法如嵩
不咈明教
织蒲养亲
睦州之孝
表里东南
总于金陵
皇作梵宫
龙翔是徵
崇台在焉
耳目攸寄
以领佛事
孰克堪是
鼓钟震惊
龙象人天
岳峙山连
莫之雄先
金贝珠璧
园苑林泽
道护万福
好爵嘉锡
宣其惠慈
作新成规
来向来参
云奔海驰
皇仁如天
函覆如一
俾善其众
休燕以室
风雨漂摇
安如须弥
生灭去来
何足控持
嘅念故交
违越年岁
讯诸门人
以作斯记」
前奎章阁侍书学士翰林侍讲学士通奉大夫知制
诰兼修国史蜀郡虞集记
* No. 1367-C
元太中大夫广智全悟大禅师住持大龙翔集庆
寺释教宗主兼领五山寺訢公塔铭(并序)
今天子至元元年。太中大夫广智全悟大禅师。住持
大龙翔集庆寺訢公。上谢事之请。御史大夫撒迪公
以闻。上不允。遣使持诏。加释教宗主。监领五山寺。敕
台臣谕旨。俾安居以终老。宠锡优渥。赉及其徒。公不
靡契嘉会
肆其修能
求法方外
达磨传心
别济为宗
至妙喜天
纵横朗融
远绍诸流
必有慧辩
惟全悟师
弘伟超鍊
四坐道场
说法沛然
吐辞涌泉
如洪如元
卫法如嵩
不咈明教
织蒲养亲
睦州之孝
表里东南
总于金陵
皇作梵宫
龙翔是徵
崇台在焉
耳目攸寄
以领佛事
孰克堪是
鼓钟震惊
龙象人天
岳峙山连
莫之雄先
金贝珠璧
园苑林泽
道护万福
好爵嘉锡
宣其惠慈
作新成规
来向来参
云奔海驰
皇仁如天
函覆如一
俾善其众
休燕以室
风雨漂摇
安如须弥
生灭去来
何足控持
嘅念故交
违越年岁
讯诸门人
以作斯记」
前奎章阁侍书学士翰林侍讲学士通奉大夫知制
诰兼修国史蜀郡虞集记
* No. 1367-C
元太中大夫广智全悟大禅师住持大龙翔集庆
寺释教宗主兼领五山寺訢公塔铭(并序)
今天子至元元年。太中大夫广智全悟大禅师。住持
大龙翔集庆寺訢公。上谢事之请。御史大夫撒迪公
以闻。上不允。遣使持诏。加释教宗主。监领五山寺。敕
台臣谕旨。俾安居以终老。宠锡优渥。赉及其徒。公不
序¶ 第 724a 页 X69-0724.png
敢违。僶俛受命。至正四年。夏五月己丑朔。乃升堂辞
众。退处东庵。且援著令循本宗资次。举径山昙芳忠
公自代。未几俄示微疾。其月二十有四日壬子。委顺
而化。六月四日辛未。奉全身殡于石头城塔院。台府
暨郡邑诸司。咸设祖奠于道左。送者万馀人。八月十
有六日壬申。窆于塔院之后冈。分爪发。建塔杭之凤
凰山下。弟子密诣走金华山中。致寺勤旧汝劼景操
等之意于溍曰。先师绍隆祖道。师表人天。克协帝心。
光膺圣眷。宜有述以示来叶。子尝庀职太史氏。且辱
交于先师。铭非子谁宜为。敢以门人廷俊所奉状。以
请。溍载念师之告寂也。不远千里。以所服玩。来识永
诀。若有所属。望于溍者。谊不得以衰退为解。谨按。公
讳大訢。字笑隐。族陈氏。唐尚书操之裔。世居江州。后
徙南昌。故今为龙兴之南昌人。公幼开爽。授以书即
成诵。七岁游僧舍。见佛像辄作礼。瞻恋忘归。父母知
不可留。九岁俾去家。依伯父云上人于本郡之水陆
院祝发。礼云之徒彰上人为师。寻受具戒年十七。初
至庐山。谒开先一山万公。留掌内记。既而遣诣百丈
山。参晦机熙禅师。一见深加器重。由内记。升居记室。
一日诘之曰。黄龙得旨泐潭。领徒游山。名开丛林。及
见慈明。气索汗下。过在什么处。公抗声曰。千年桃核
里。觅甚旧时仁。师愈奇之。又一日以百丈野狐话。诘
之曰。且道不落因果。便堕野狐身。不昧因果。便脱野
狐身。利害在什么处。公拟答。师遽喝之。自是平生凝
众。退处东庵。且援著令循本宗资次。举径山昙芳忠
公自代。未几俄示微疾。其月二十有四日壬子。委顺
而化。六月四日辛未。奉全身殡于石头城塔院。台府
暨郡邑诸司。咸设祖奠于道左。送者万馀人。八月十
有六日壬申。窆于塔院之后冈。分爪发。建塔杭之凤
凰山下。弟子密诣走金华山中。致寺勤旧汝劼景操
等之意于溍曰。先师绍隆祖道。师表人天。克协帝心。
光膺圣眷。宜有述以示来叶。子尝庀职太史氏。且辱
交于先师。铭非子谁宜为。敢以门人廷俊所奉状。以
请。溍载念师之告寂也。不远千里。以所服玩。来识永
诀。若有所属。望于溍者。谊不得以衰退为解。谨按。公
讳大訢。字笑隐。族陈氏。唐尚书操之裔。世居江州。后
徙南昌。故今为龙兴之南昌人。公幼开爽。授以书即
成诵。七岁游僧舍。见佛像辄作礼。瞻恋忘归。父母知
不可留。九岁俾去家。依伯父云上人于本郡之水陆
院祝发。礼云之徒彰上人为师。寻受具戒年十七。初
至庐山。谒开先一山万公。留掌内记。既而遣诣百丈
山。参晦机熙禅师。一见深加器重。由内记。升居记室。
一日诘之曰。黄龙得旨泐潭。领徒游山。名开丛林。及
见慈明。气索汗下。过在什么处。公抗声曰。千年桃核
里。觅甚旧时仁。师愈奇之。又一日以百丈野狐话。诘
之曰。且道不落因果。便堕野狐身。不昧因果。便脱野
狐身。利害在什么处。公拟答。师遽喝之。自是平生凝
序¶ 第 724b 页 X69-0724.png
滞。涣然冰释矣。公每谓。先德有云。但有纤疑。不到无
学。安能七纵八横。乃益研教典。旁及儒家道流百氏
之说。师迁杭之净慈。举公为第一座。辞不就。仍居记
室。出世住湖之乌回。遂以瓣香。为师法嗣。居三载。去
游江浙间。后归净慈。一时大尊宿。在父师行者。咸与
为忘年友。尝访中峰本公于天目山。坐语半夜。风大
作势。欲裂崖石。左右皆辟易。公不为动。中峰甚敬异
焉。凤凰山大报国寺。以灾毁。而法席偶虚。行宣政院。
倚公起其废。公既至。栋宇为之一新。而规制有加于
昔。土田为豪民所据者。悉取而归之。丞相脱欢答剌
罕公。领行院事。雅知公。迁主中天竺。而寺亦以灾毁。
不一年尽复其旧。天历元年。有诏以金陵潜邸。为大
龙翔集庆寺。妙柬名德。俾之开山。公首膺其选。明年
特𢌿三品文阶。以冠法号。又明年驿召赴阙。入见奎
章阁。赐坐。良久。咨问法要。对扬称旨。因及其师传之
自。于是侍书学士虞公集。承诏为晦机制塔铭。既又
改中天竺寺。额曰天历永祚。以表公兴复之功。而公
之别庵。曰广智。亦俾虞公为书其扁榜。所赐貂裘金
衲衣。及佗贵珍服用之物。悉出异数。从行者预赐有
差。寻命中使传旨。馆于太禧宗禋院。敕设桑门盛馔。
留居浃旬。劳问洽至。再召见。遂辞归。饯送之礼弥厚。
公巳南还。复遣使降玺书加护。香币之颁无虚月。皇
上御极。待遇益隆。有旨命百丈山德辉。重编禅林清
规。仍命公校正。遂定为九章。书成。四方咸取法焉。公
学。安能七纵八横。乃益研教典。旁及儒家道流百氏
之说。师迁杭之净慈。举公为第一座。辞不就。仍居记
室。出世住湖之乌回。遂以瓣香。为师法嗣。居三载。去
游江浙间。后归净慈。一时大尊宿。在父师行者。咸与
为忘年友。尝访中峰本公于天目山。坐语半夜。风大
作势。欲裂崖石。左右皆辟易。公不为动。中峰甚敬异
焉。凤凰山大报国寺。以灾毁。而法席偶虚。行宣政院。
倚公起其废。公既至。栋宇为之一新。而规制有加于
昔。土田为豪民所据者。悉取而归之。丞相脱欢答剌
罕公。领行院事。雅知公。迁主中天竺。而寺亦以灾毁。
不一年尽复其旧。天历元年。有诏以金陵潜邸。为大
龙翔集庆寺。妙柬名德。俾之开山。公首膺其选。明年
特𢌿三品文阶。以冠法号。又明年驿召赴阙。入见奎
章阁。赐坐。良久。咨问法要。对扬称旨。因及其师传之
自。于是侍书学士虞公集。承诏为晦机制塔铭。既又
改中天竺寺。额曰天历永祚。以表公兴复之功。而公
之别庵。曰广智。亦俾虞公为书其扁榜。所赐貂裘金
衲衣。及佗贵珍服用之物。悉出异数。从行者预赐有
差。寻命中使传旨。馆于太禧宗禋院。敕设桑门盛馔。
留居浃旬。劳问洽至。再召见。遂辞归。饯送之礼弥厚。
公巳南还。复遣使降玺书加护。香币之颁无虚月。皇
上御极。待遇益隆。有旨命百丈山德辉。重编禅林清
规。仍命公校正。遂定为九章。书成。四方咸取法焉。公
序¶ 第 724c 页 X69-0724.png
每示众。举百丈野狐话云。百丈野狐。野狐百丈。埋著
一坑。伏惟尚享。一住八年。不得谢。复住九年。示寂前
一日。往致别于御史大夫脱欢公及一二所知。款语
竟日。逮唱灭。犹力疾趺坐。属其徒以累受赐金帛。作
万佛阁。上报国恩。馀一无所及。遂书偈而逝。春秋六
十有一。夏四十有六。所度弟子若干人。得法而分居
列刹者若干人。四会语有录。外集曰蒲室集。公于母
年高。阙于觐省。每自谓。有愧于睦州编蒲奉亲。爰以
蒲名其室。因以名其集云。公所为文。无山林枯寂之
熊。变化开阖。奇彩烂然。而议论磊落。一出于正。未尝
有所偏蔽。虞公称其如洞庭之野。众乐并作。铿鈜轩
昂。蛟龙起跃。物怪屏走。沈冥发兴。至于名教节义。则
感厉奋激。老于文学者。不能过也。人以为知言。初魏
国赵公孟頫。未识公。得其文。叹赏不巳。即命驾访之。
一时贤士大夫。咸慕而交焉。公质䫉魁特。襟度豁如。
隆冬盛寒。使人持布裘。于道上遇孤露者。辄掷与之。
不使知姓名。病则与药。死则与棺。其及物如此。而自
奉俭薄。一衲衣或数十年不易也。状称。公先墓有巨
樟。术者言。树枯当出名僧。公生而树果枯。其生也。屋
皆震动。父早没。母方盛年。即持斋修念佛三昧。感白
莲华。从地涌出。是岁公住报国。归寂之日。天大风雨。
殡之日。密云四合。阴风肃然。窆之日。城东南皆雨。而
城西独无沾湿。灵异之迹。可徵不诬。其遭逢盛际。始
荣终哀。有不偶然者矣。铭曰。
一坑。伏惟尚享。一住八年。不得谢。复住九年。示寂前
一日。往致别于御史大夫脱欢公及一二所知。款语
竟日。逮唱灭。犹力疾趺坐。属其徒以累受赐金帛。作
万佛阁。上报国恩。馀一无所及。遂书偈而逝。春秋六
十有一。夏四十有六。所度弟子若干人。得法而分居
列刹者若干人。四会语有录。外集曰蒲室集。公于母
年高。阙于觐省。每自谓。有愧于睦州编蒲奉亲。爰以
蒲名其室。因以名其集云。公所为文。无山林枯寂之
熊。变化开阖。奇彩烂然。而议论磊落。一出于正。未尝
有所偏蔽。虞公称其如洞庭之野。众乐并作。铿鈜轩
昂。蛟龙起跃。物怪屏走。沈冥发兴。至于名教节义。则
感厉奋激。老于文学者。不能过也。人以为知言。初魏
国赵公孟頫。未识公。得其文。叹赏不巳。即命驾访之。
一时贤士大夫。咸慕而交焉。公质䫉魁特。襟度豁如。
隆冬盛寒。使人持布裘。于道上遇孤露者。辄掷与之。
不使知姓名。病则与药。死则与棺。其及物如此。而自
奉俭薄。一衲衣或数十年不易也。状称。公先墓有巨
樟。术者言。树枯当出名僧。公生而树果枯。其生也。屋
皆震动。父早没。母方盛年。即持斋修念佛三昧。感白
莲华。从地涌出。是岁公住报国。归寂之日。天大风雨。
殡之日。密云四合。阴风肃然。窆之日。城东南皆雨。而
城西独无沾湿。灵异之迹。可徵不诬。其遭逢盛际。始
荣终哀。有不偶然者矣。铭曰。
序¶ 第 725a 页 X69-0725.png
「 昔在先朝
龙潜下土
蠖濩之居
化为宝所
人天四众
川奔云聚
度门巍巍
公其梁柱
于皇昌辰
金轮御宇
宠绥故旧
使节旁午
函香示信
传宣大语
曰以五山
悉统于汝
凡兹释教
汝为宗主
敷求遗范
用继汝祖
恩光衣被
荣过衮黼
匪公宿德
畴克荷负
典则所存
有坠必举
木铎再扬
重规叠矩
单提直指
表正端绪
竖立法幢
作大依怙
密裨上化
万物时雨
云胡不慭
讣闻当宁
石头之冈
崇崇窣堵
史臣勒铭
垂休千古」
中顺大夫秘书少监致仕黄溍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