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乙)¶ 第 545c 页
牧云和尚懒斋别集卷之二
东吴 毛晋子晋 编阅
鄂州 记室智时 较订
* 文(乙)
** 说
*** 衣说
释迦老子出世提挈五浊人常为一事乃五浊人则
见释迦老子有千亿教门顾诸弟子同在灵山均受
法味亦各有持循者如一土也而有山陵冈阜大野
平陆如一水也而有江河淮济大海百川盖不异而
异不同而同惟于一毫头上识取根源则同异之相
可不言而喻矣良以佛法如海穷之为难集大成固
不能无各封而胡越犹庶几也昔饮光优波离富楼
那三大士之在灵山虽各有持循未闻以一佛之法
执此而外彼起诤言而低昂也于今之世有讲诵释
迦口所说者则谓之经师有指示释迦心所印者则
谓之宗师有模范释迦身之威仪者则谓之律师一
佛同矣三师异焉顾三师之中更有异焉者有持黄
卷赤轴性宗相宗为我家物者有认楖栗尘尾东指
西敲非他宗事者有执六环五缀黑月白月羯磨布
萨必律家茶饭其视拈椎竖拂分教判时则云此宗
也此教也吾所不与者人异其见世异其佛呜呼先
佛往矣孰能同之赖有此僧伽黎也律师经师宗师
举从事焉无敢异同于其间也是僧伽黎者果为千
佛授受浑然无分之大衣乎饮光持入鸡足山以候
慈氏达磨传至中国以付慧可非直表信益彰大同
之法也曹溪之际人仰其衣以一衣授及门一法子
则不为少以一衣餍及门诸法子则不能足故衣止
不传时也盖知有不夺祖之法而务夺祖之衣者起
深为之防也今之世乃又不必达磨之衣期广达磨
东吴 毛晋子晋 编阅
鄂州 记室智时 较订
* 文(乙)
** 说
*** 衣说
释迦老子出世提挈五浊人常为一事乃五浊人则
见释迦老子有千亿教门顾诸弟子同在灵山均受
法味亦各有持循者如一土也而有山陵冈阜大野
平陆如一水也而有江河淮济大海百川盖不异而
异不同而同惟于一毫头上识取根源则同异之相
可不言而喻矣良以佛法如海穷之为难集大成固
不能无各封而胡越犹庶几也昔饮光优波离富楼
那三大士之在灵山虽各有持循未闻以一佛之法
执此而外彼起诤言而低昂也于今之世有讲诵释
迦口所说者则谓之经师有指示释迦心所印者则
谓之宗师有模范释迦身之威仪者则谓之律师一
佛同矣三师异焉顾三师之中更有异焉者有持黄
卷赤轴性宗相宗为我家物者有认楖栗尘尾东指
西敲非他宗事者有执六环五缀黑月白月羯磨布
萨必律家茶饭其视拈椎竖拂分教判时则云此宗
也此教也吾所不与者人异其见世异其佛呜呼先
佛往矣孰能同之赖有此僧伽黎也律师经师宗师
举从事焉无敢异同于其间也是僧伽黎者果为千
佛授受浑然无分之大衣乎饮光持入鸡足山以候
慈氏达磨传至中国以付慧可非直表信益彰大同
之法也曹溪之际人仰其衣以一衣授及门一法子
则不为少以一衣餍及门诸法子则不能足故衣止
不传时也盖知有不夺祖之法而务夺祖之衣者起
深为之防也今之世乃又不必达磨之衣期广达磨
文(乙)¶ 第 546a 页
之法故宗家授衣之例复大行亦时也或曰达磨之
衣既止不传今之授衣得无妄乎檴叟曰达磨不传
之衣亦非鸡足待慈氏之衣也庸何伤虽然但勿更
起争端执此衣为经为律为禅也衣本大同知衣之
大同则知先佛之不局能护持六根皎如冰霜依先
佛之模范则入律能运沤和演修多罗代先佛之广
长则入经能离言说直悟心源衍先佛之慧命则入
宗如大海潜流四天下随在得水而呼之曰非曰潭
曰池曰沼乃水固自若也无辨夫如是则举此衣曰
禅曰教曰律亦无不可者噫彰禅教律之同衣是彰
禅教律之同佛也复何疑。
*** 警学诗说
夫诗之为道若非沙门之正务焉余初出俗时见老
宿作偈颂心辄慕每私颂寒山石屋语巳而远游历
吴越丛席值听讲习禅之侣皆尚乎诗慕弥甚时以
未明生死事不遑研习之遂拨草瞻风亲近知识数
年后渐闻长者之论屡窥前辈之作始悟诗殊未易
言亦未易作也夫何故盖诗所以言志惟古之人志
于道笃于学日务修省故能畅其志慷慨特达远大
高明其诗未作其天地民物之故上下古今之变先
巳坐见忽有所感其兴致淋漓咨嗟咏叹无意乎诗
而自诗无意乎雅而自雅比兴无一不含大义出语
无一不有所源优柔婉易言简意长一诵之使人性
灵跃俗习化虽传百世咏叹若新此古人之诗今我
曹负志言诗道眼未明求所谓寒山石屋者不能得
而于乐不淫哀不伤三百篇风人之微旨又或未达
其志茫无所矜式徒欲速成其诗得乎予乃观古人
之为诗者似乎必先一其志以达乎道必持夫道以
养其志故诗之所在即志之所在志之所在即道之
所在也苟大道之未明大义之未喻志而非志矣而
衣既止不传今之授衣得无妄乎檴叟曰达磨不传
之衣亦非鸡足待慈氏之衣也庸何伤虽然但勿更
起争端执此衣为经为律为禅也衣本大同知衣之
大同则知先佛之不局能护持六根皎如冰霜依先
佛之模范则入律能运沤和演修多罗代先佛之广
长则入经能离言说直悟心源衍先佛之慧命则入
宗如大海潜流四天下随在得水而呼之曰非曰潭
曰池曰沼乃水固自若也无辨夫如是则举此衣曰
禅曰教曰律亦无不可者噫彰禅教律之同衣是彰
禅教律之同佛也复何疑。
*** 警学诗说
夫诗之为道若非沙门之正务焉余初出俗时见老
宿作偈颂心辄慕每私颂寒山石屋语巳而远游历
吴越丛席值听讲习禅之侣皆尚乎诗慕弥甚时以
未明生死事不遑研习之遂拨草瞻风亲近知识数
年后渐闻长者之论屡窥前辈之作始悟诗殊未易
言亦未易作也夫何故盖诗所以言志惟古之人志
于道笃于学日务修省故能畅其志慷慨特达远大
高明其诗未作其天地民物之故上下古今之变先
巳坐见忽有所感其兴致淋漓咨嗟咏叹无意乎诗
而自诗无意乎雅而自雅比兴无一不含大义出语
无一不有所源优柔婉易言简意长一诵之使人性
灵跃俗习化虽传百世咏叹若新此古人之诗今我
曹负志言诗道眼未明求所谓寒山石屋者不能得
而于乐不淫哀不伤三百篇风人之微旨又或未达
其志茫无所矜式徒欲速成其诗得乎予乃观古人
之为诗者似乎必先一其志以达乎道必持夫道以
养其志故诗之所在即志之所在志之所在即道之
所在也苟大道之未明大义之未喻志而非志矣而
文(乙)¶ 第 546b 页
惟工其字句联其景物若陈死人饰以衣冠了无生
气而欲并于风雅恶乎可不知语录经论佛意祖意
之若何而惟撮以成句如窃帝王之言以惊世不惮
罪诛而谓明乎佛法洞乎禅理恶乎可不知古人一
死生同物我优游自得真实受用处而惟木食涧饮
岩居云卧之铺叙如贪夫学采西山之薇以市廉要
之非夷齐之面目而谓友于寒山同于石屋又恶乎
可或更创无谓之题耗有涯之思有类精卫衔木夸
父穷影岁月川逝而不惜人命呼吸而不顾视品虽
然岐俗准理均为丧志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
曰思无邪是知诗之为教无非欲吾人端其志而非
欲吾人之必为诗世尊云息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
然则苟非其志虽世间学犹无取焉况号为息心达
本者哉或云治世语言皆顺正法粗言及细语皆归
第一义古法师谓何妨笔砚资真性则又何也告之
曰佛说佛言祖说祖语子能契佛祖之道然后如寒
山咳唾可也石屋咏歌可也古宿粗言细语可也斯
盖终日言而未尝言又何必论顺正法资真性归第
一义耶。
*** 堕蜘说
梅雨初歇庭竹低徊独步廊庑偶见堕蜘循阶而上
余曰嘻是何来也其网倾耶其欲避雨耶乃试接以
竹杖掷阶之南蜘不东西走复向阶来余曰果乎至
洼水涨阶不得上乃夤缘小草草辄仆水蜘惊旋转
缘他草又仆如是者数四知草不可缘乃随仆处探
水计欲泳游然舍草几没急抱草而息良久度凭草
不得济转则畏濯雨遂弃草疾游奋不顾身得阶余
曰有是哉蜘之微也网倾于雨而困雨其趋阶知所
向也故掷而复来其值水志能决也故盘桓而不退
其弃草勇于往也故舍躯不顾而阶得以升雨得以
气而欲并于风雅恶乎可不知语录经论佛意祖意
之若何而惟撮以成句如窃帝王之言以惊世不惮
罪诛而谓明乎佛法洞乎禅理恶乎可不知古人一
死生同物我优游自得真实受用处而惟木食涧饮
岩居云卧之铺叙如贪夫学采西山之薇以市廉要
之非夷齐之面目而谓友于寒山同于石屋又恶乎
可或更创无谓之题耗有涯之思有类精卫衔木夸
父穷影岁月川逝而不惜人命呼吸而不顾视品虽
然岐俗准理均为丧志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
曰思无邪是知诗之为教无非欲吾人端其志而非
欲吾人之必为诗世尊云息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
然则苟非其志虽世间学犹无取焉况号为息心达
本者哉或云治世语言皆顺正法粗言及细语皆归
第一义古法师谓何妨笔砚资真性则又何也告之
曰佛说佛言祖说祖语子能契佛祖之道然后如寒
山咳唾可也石屋咏歌可也古宿粗言细语可也斯
盖终日言而未尝言又何必论顺正法资真性归第
一义耶。
*** 堕蜘说
梅雨初歇庭竹低徊独步廊庑偶见堕蜘循阶而上
余曰嘻是何来也其网倾耶其欲避雨耶乃试接以
竹杖掷阶之南蜘不东西走复向阶来余曰果乎至
洼水涨阶不得上乃夤缘小草草辄仆水蜘惊旋转
缘他草又仆如是者数四知草不可缘乃随仆处探
水计欲泳游然舍草几没急抱草而息良久度凭草
不得济转则畏濯雨遂弃草疾游奋不顾身得阶余
曰有是哉蜘之微也网倾于雨而困雨其趋阶知所
向也故掷而复来其值水志能决也故盘桓而不退
其弃草勇于往也故舍躯不顾而阶得以升雨得以
文(乙)¶ 第 546c 页
不溺谓物无智其然乎人能若蜘出苦波登道岸何
难曳杖而作。
*** 樗立字说
庄生谓世间之材皆有用惟樗也无用惟无用故得
全其天年郑子子康一号云渡入于法名曰恬请予
字之余嘉其灰世间进趋之念字之樗立是樗也立
斯世也果无用乎夫桃之艳李之冶梅之清俱能娱
人眼目赏人心志至于松柏冬夏青青若老其岁月
匠氏取焉为榱为栋是樗也是真无用乎恶乎使立
于世间曰天地之大品类之繁化工无偏欲使之不
立不可得也曰既无用焉必使之立何居乎曰欲世
之知有无用之材也曰无用也能避众材所嗤乎曰
樗也朴甘受嗤要之桃之艳李之冶松柏之青青晚
节末路求为樗不可得也是故世间无是樗也恶乎
可虽然更有说焉子康入法也健使从余游万年一
念如樗无易恶知不化为法门大树与举世竞炎炎
者作清凉美荫无用而大用佛祖且不敢指目樗性
安在子康勉之余将观之。
*** 玄佩字说
恒所张君晤余梅溪执弟子礼请字字之曰玄佩别
去五年余复过梅溪玄佩闻之来讯出一古笺乞语
余闻大易之辞人必恒其德书云君子所其无逸般
若经则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夫所无逸者进德之
事恒其德则正心而修身矣正心而修身则非礼勿
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声色纭纭何有于
我哉声色不能妄动则几于不住色不住声不住香
不住味不住触不住法虽然第不能妄动物斯在也
莫若以色即是空声即是空香即是空味即是空触
即是空法即是空观之虽然如徒以空观之未善也
莫若谛观色巳空现前玄黄朱紫洪纤高下相参而
难曳杖而作。
*** 樗立字说
庄生谓世间之材皆有用惟樗也无用惟无用故得
全其天年郑子子康一号云渡入于法名曰恬请予
字之余嘉其灰世间进趋之念字之樗立是樗也立
斯世也果无用乎夫桃之艳李之冶梅之清俱能娱
人眼目赏人心志至于松柏冬夏青青若老其岁月
匠氏取焉为榱为栋是樗也是真无用乎恶乎使立
于世间曰天地之大品类之繁化工无偏欲使之不
立不可得也曰既无用焉必使之立何居乎曰欲世
之知有无用之材也曰无用也能避众材所嗤乎曰
樗也朴甘受嗤要之桃之艳李之冶松柏之青青晚
节末路求为樗不可得也是故世间无是樗也恶乎
可虽然更有说焉子康入法也健使从余游万年一
念如樗无易恶知不化为法门大树与举世竞炎炎
者作清凉美荫无用而大用佛祖且不敢指目樗性
安在子康勉之余将观之。
*** 玄佩字说
恒所张君晤余梅溪执弟子礼请字字之曰玄佩别
去五年余复过梅溪玄佩闻之来讯出一古笺乞语
余闻大易之辞人必恒其德书云君子所其无逸般
若经则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夫所无逸者进德之
事恒其德则正心而修身矣正心而修身则非礼勿
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声色纭纭何有于
我哉声色不能妄动则几于不住色不住声不住香
不住味不住触不住法虽然第不能妄动物斯在也
莫若以色即是空声即是空香即是空味即是空触
即是空法即是空观之虽然如徒以空观之未善也
莫若谛观色巳空现前玄黄朱紫洪纤高下相参而
文(乙)¶ 第 547a 页
不混者当何名之声已空则宫商角徵呕哑啁哳诸
快人之耳者此不名声复名何者昔子张闻圣言书
诸绅玄佩当以此语佩诸心时时省察玄旨从是而
得余何言哉。
*** 邻仲字说
孔子之言曰敏而好学徐子旧字广闻今授名曰超
敏字曰邻仲盖出世之法必利根上智则一超直入
及其入也则敏亦忘乎其为敏超然而自得也是则
敏而好学好古敏求岂以为独仲尼之事耶古语曰
舜何人也余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故曰德不孤必
有邻邻仲以之。
*** 古求字说
昔苏长公之论道也可致而不可求舍致求道与道
日远然则古今求道者举非耶是殆不然所言致者
正以进其求之之方非致与求为二也盖古之人之
求道有见乎世间惟道为尊故其胸中惟以道为事
轻荣名绝货利劳筋骨饿体肤不期然而然至求出
世而到知识所也则必大畏生死之关深冀解脱之
道而知识之有言无言捶打呵骂举如醍醐甘露倾
灌肺肠疑关未透则必朝而参夕而研蒲团七破不
为恼三十年寻剑不为耻斯皆致道之方以其力久
真积钳锤之下法用顿彰如没人之忘水无所谓一
七日二七日三七日计程而求道也又无所谓妻拿
不必舍货财不必远以染心著于世间以轻心入于
佛乘也人根渐薄法运斯降无论其旷劫沉迷多生
流浪即一年三百六十日乃三百五十三日之长耽
著于声色计较于财货以七日之短聚头之痴遂自
谓驾佛祖弄口头欣欣然相得从上佛祖勤苦求法
反不如之如是者果凡夫之无知乎抑法门之流弊
欤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夫
快人之耳者此不名声复名何者昔子张闻圣言书
诸绅玄佩当以此语佩诸心时时省察玄旨从是而
得余何言哉。
*** 邻仲字说
孔子之言曰敏而好学徐子旧字广闻今授名曰超
敏字曰邻仲盖出世之法必利根上智则一超直入
及其入也则敏亦忘乎其为敏超然而自得也是则
敏而好学好古敏求岂以为独仲尼之事耶古语曰
舜何人也余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故曰德不孤必
有邻邻仲以之。
*** 古求字说
昔苏长公之论道也可致而不可求舍致求道与道
日远然则古今求道者举非耶是殆不然所言致者
正以进其求之之方非致与求为二也盖古之人之
求道有见乎世间惟道为尊故其胸中惟以道为事
轻荣名绝货利劳筋骨饿体肤不期然而然至求出
世而到知识所也则必大畏生死之关深冀解脱之
道而知识之有言无言捶打呵骂举如醍醐甘露倾
灌肺肠疑关未透则必朝而参夕而研蒲团七破不
为恼三十年寻剑不为耻斯皆致道之方以其力久
真积钳锤之下法用顿彰如没人之忘水无所谓一
七日二七日三七日计程而求道也又无所谓妻拿
不必舍货财不必远以染心著于世间以轻心入于
佛乘也人根渐薄法运斯降无论其旷劫沉迷多生
流浪即一年三百六十日乃三百五十三日之长耽
著于声色计较于财货以七日之短聚头之痴遂自
谓驾佛祖弄口头欣欣然相得从上佛祖勤苦求法
反不如之如是者果凡夫之无知乎抑法门之流弊
欤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夫
文(乙)¶ 第 547b 页
求道而不能厌世无常久经炉鞴默受薰陶化其凡
习是无致道之方也是不居肆而成事舍学而致道
也其求不为妄乎然且动涉痴爱乃又自谓得佛祖
心髓欺天乎欺佛乎此无他主法利钱谷愚子博虚
名上下相蒙以法为游戏吁何倒之甚欤或曰学以
致道阶级之论也广额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七日而
悟斯为迟也师何解之应之曰正以佛世只一广额
今市廛阡陌皆广额为可疑也又广额放下屠刀未
必更从事于声色货利今世之广额口得佛法又必
兼得声色货利会计出内锱铢之失寤寐弗宁其痴
比庸人有加为可骇也且予过矣如以广额立地成
佛为式以自瞒即其未放屠刀顾不成佛欤是则鸡
犬是佛牛羊亦佛又岂必论道而求诸人是知古今
圣贤无致道之方不可以求道也乙未秋日余谢事
天童归破山目击法运之变有许子宛玉翩翩然佳
公子也幅巾向道其乞名维摩费和尚曰行璧更就
余索别字乃以古求赠盖欲其如古之致道恐其惑
于今之求道也作是说俾时佩而无失炤焉。
** 题跋
*** 重刻洞闻和尚语录跋
先洞闻和尚住山四十年所有语句从胸襟流出不
事雕饰又其容止坦荡不定登曲录木床然后说法
即拈颂垂示乃至山居诸偈皆平日雅言也其语已
刻于万历庚申而自庚申至迁化癸亥四年语未续
刻崇祯戊寅秋山中胜仲两伯与同条鹤兄有见乎
从上先德所有提唱贵存简要于是复捧读前刻再
展住中峰维摩及破山所有垂示未经刻者遵古录
仪式繁者略之要者续之词蔓者节之其于前后微
旨盖未尝动著遂同参订以类不以年录成两编呜
呼和尚所诣深矣不肖辈何能以蠡测尝忆邵耕夫
习是无致道之方也是不居肆而成事舍学而致道
也其求不为妄乎然且动涉痴爱乃又自谓得佛祖
心髓欺天乎欺佛乎此无他主法利钱谷愚子博虚
名上下相蒙以法为游戏吁何倒之甚欤或曰学以
致道阶级之论也广额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七日而
悟斯为迟也师何解之应之曰正以佛世只一广额
今市廛阡陌皆广额为可疑也又广额放下屠刀未
必更从事于声色货利今世之广额口得佛法又必
兼得声色货利会计出内锱铢之失寤寐弗宁其痴
比庸人有加为可骇也且予过矣如以广额立地成
佛为式以自瞒即其未放屠刀顾不成佛欤是则鸡
犬是佛牛羊亦佛又岂必论道而求诸人是知古今
圣贤无致道之方不可以求道也乙未秋日余谢事
天童归破山目击法运之变有许子宛玉翩翩然佳
公子也幅巾向道其乞名维摩费和尚曰行璧更就
余索别字乃以古求赠盖欲其如古之致道恐其惑
于今之求道也作是说俾时佩而无失炤焉。
** 题跋
*** 重刻洞闻和尚语录跋
先洞闻和尚住山四十年所有语句从胸襟流出不
事雕饰又其容止坦荡不定登曲录木床然后说法
即拈颂垂示乃至山居诸偈皆平日雅言也其语已
刻于万历庚申而自庚申至迁化癸亥四年语未续
刻崇祯戊寅秋山中胜仲两伯与同条鹤兄有见乎
从上先德所有提唱贵存简要于是复捧读前刻再
展住中峰维摩及破山所有垂示未经刻者遵古录
仪式繁者略之要者续之词蔓者节之其于前后微
旨盖未尝动著遂同参订以类不以年录成两编呜
呼和尚所诣深矣不肖辈何能以蠡测尝忆邵耕夫
文(乙)¶ 第 547c 页
先生有语云律之世俗文字似觉朴疏合之大事因
缘全无乖互殆知言乎因重寿诸梓而今而后倘遇
法门豪俊具择法眼者则见老人面目犹在狂澜砥
柱长夜慧灯纷纷玄学不无裨赖焉。
*** 跋吴门杜子纡先生所书华严经第四十卷
眉与眼在一处而终身不能见非不见也为太近也
普贤身相周遍十方而普眼不能见普眼之外无普
贤也然后以解脱神通之力为现色身坐莲华座而
诸菩萨心生踊跃非倒见乎毕竟普贤菩萨秘密身
境界秘密语境界秘密意境界敢保普眼尽微尘劫
摸索不著。
*** 书一水上人书楞严经第五卷后
贝叶斋一水上人书首楞严经一部取墨于其友六
上座之舌端字画清劲见者赞叹癸未秋日余归吴
门晤其师培公话夙昔灯下出以示余而一水已逝
世余深为叹惜嗟嗟一舌一手本来同体一生一死
书此了义血可作墨字可作经究竟坚固何死何生
我知常寂光中佛问圆通当以根尘同源缚脱无二
为第一。
*** 跋顾敬修居士手书法华楞严二经
楞严一切事究竟坚固即法华世间相常住也法华
心生大欢喜自知当作佛即楞严狂心不歇歇即菩
提方悟神珠不从外得也敬修居士手书二经贮供
芸居盖自挂冠与玄公笃方外之谊玄公余知友也
丁亥夏舟过吴门居士以个中事相扣招余天宫寺
齐而玄公出是经时绿阴在庭葵芳满砌烂然耀人
心目余指谓居士曰此世间相常住也凝睇久之啜
茶而别。
*** 书盂兰盆经后
往余在家髫年不学蒙然无知独见我先君居常怀
缘全无乖互殆知言乎因重寿诸梓而今而后倘遇
法门豪俊具择法眼者则见老人面目犹在狂澜砥
柱长夜慧灯纷纷玄学不无裨赖焉。
*** 跋吴门杜子纡先生所书华严经第四十卷
眉与眼在一处而终身不能见非不见也为太近也
普贤身相周遍十方而普眼不能见普眼之外无普
贤也然后以解脱神通之力为现色身坐莲华座而
诸菩萨心生踊跃非倒见乎毕竟普贤菩萨秘密身
境界秘密语境界秘密意境界敢保普眼尽微尘劫
摸索不著。
*** 书一水上人书楞严经第五卷后
贝叶斋一水上人书首楞严经一部取墨于其友六
上座之舌端字画清劲见者赞叹癸未秋日余归吴
门晤其师培公话夙昔灯下出以示余而一水已逝
世余深为叹惜嗟嗟一舌一手本来同体一生一死
书此了义血可作墨字可作经究竟坚固何死何生
我知常寂光中佛问圆通当以根尘同源缚脱无二
为第一。
*** 跋顾敬修居士手书法华楞严二经
楞严一切事究竟坚固即法华世间相常住也法华
心生大欢喜自知当作佛即楞严狂心不歇歇即菩
提方悟神珠不从外得也敬修居士手书二经贮供
芸居盖自挂冠与玄公笃方外之谊玄公余知友也
丁亥夏舟过吴门居士以个中事相扣招余天宫寺
齐而玄公出是经时绿阴在庭葵芳满砌烂然耀人
心目余指谓居士曰此世间相常住也凝睇久之啜
茶而别。
*** 书盂兰盆经后
往余在家髫年不学蒙然无知独见我先君居常怀
文(乙)¶ 第 548a 页
古襟期悠旷而不闲治生或隆冬无襦或盛暑无帏
多受坎壈然莫知所致后披佛经详示一期报境皆
本宿因故自先君去世恒恐感报或如今心每忡然
又自分莫能为之设处饮泣衔恨未尝告人或逢法
会虽随世设荐特未知盂兰盆之为意丁亥七月畏
酷热绝人事禁足一室得以究佛微旨盖以九旬验
蜡之胜功解九泉吞炭之重结且以众德汪洋如举
多炬燎一束薪宜乎其欻然而灭也如将众宝给一
贫乏宜乎其受用无匮也然则诸供必使一盆承之
者何圣虽众德无二也亲虽异定咸具也曷言乎定
有情之本凝然寂然自心想纷飞恶业由斯搆矣兹
以德启定以定向德德定攸同诸境不能动罪性无
觅苦厄自度故佛敕众僧先为施主家咒愿愿七世
父母行禅定意然后受食呜呼岁犹奔马命若流泉
计先君之弃世巳廿五年忆先慈之掷我倏又七年
值是日讽是经有不能释然者余不能自解也为未
知我先亲之于是日如佛所说行禅定意在于何所
瓶罍增悽风木多战因手书一卷以志永哀愿举世
衔亲恩者当是日或有不释然期共遵扬圣教庶酬
罔极。
*** 跋王兆吉居士所书华严经
华严要旨疏论家罄矣原其归趣不出乎六相十玄
四法界乃复庵和尚复作纶贯通之宜无剩义然谈
之极玄就之莫入其故何耶疏家云达本忘情情生
智隔圆觉云以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如取萤
火烧须弥山纵经尘劫终不能著夫思惟亦曷有过
过在视毗卢法界与巳躬为二物是故欲得之愈失
之庸讵知天地一太极人身一太极人身阴阳即天
地阴阳毗卢性海即吾人性海是故爬寸肤而举身
皆应牵一发而手足相谙是故动遍动等遍动在吾
多受坎壈然莫知所致后披佛经详示一期报境皆
本宿因故自先君去世恒恐感报或如今心每忡然
又自分莫能为之设处饮泣衔恨未尝告人或逢法
会虽随世设荐特未知盂兰盆之为意丁亥七月畏
酷热绝人事禁足一室得以究佛微旨盖以九旬验
蜡之胜功解九泉吞炭之重结且以众德汪洋如举
多炬燎一束薪宜乎其欻然而灭也如将众宝给一
贫乏宜乎其受用无匮也然则诸供必使一盆承之
者何圣虽众德无二也亲虽异定咸具也曷言乎定
有情之本凝然寂然自心想纷飞恶业由斯搆矣兹
以德启定以定向德德定攸同诸境不能动罪性无
觅苦厄自度故佛敕众僧先为施主家咒愿愿七世
父母行禅定意然后受食呜呼岁犹奔马命若流泉
计先君之弃世巳廿五年忆先慈之掷我倏又七年
值是日讽是经有不能释然者余不能自解也为未
知我先亲之于是日如佛所说行禅定意在于何所
瓶罍增悽风木多战因手书一卷以志永哀愿举世
衔亲恩者当是日或有不释然期共遵扬圣教庶酬
罔极。
*** 跋王兆吉居士所书华严经
华严要旨疏论家罄矣原其归趣不出乎六相十玄
四法界乃复庵和尚复作纶贯通之宜无剩义然谈
之极玄就之莫入其故何耶疏家云达本忘情情生
智隔圆觉云以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如取萤
火烧须弥山纵经尘劫终不能著夫思惟亦曷有过
过在视毗卢法界与巳躬为二物是故欲得之愈失
之庸讵知天地一太极人身一太极人身阴阳即天
地阴阳毗卢性海即吾人性海是故爬寸肤而举身
皆应牵一发而手足相谙是故动遍动等遍动在吾
文(乙)¶ 第 548b 页
一身亦大彰明亦大较著自一身以及万象充乎法
界动遍动等遍动盖情与无情共一真耳但凡者随
其事圣者游其理理事相忘则圣凡浑然夫如是则
毗卢遮那在吾一毛孔中坐菩提场现不思议神变
围绕往昔同行菩萨化度无尽大心众生一毛孔既
然八万四千毛孔靡不然摄则俱摄彰则顿彰正如
千灯之光万镜之像表里相映洞彻无碍佛生刹土
古今物我宁有间隔所有隔者所谓视法界已身为
二物也昔有讲师致疑华严以一切众生住地无明
全成诸佛不动智问于真净净曰此易了者时有童
子方扫除真净呼童子童子回首净曰此非不动智
欤净复问童子如何是汝佛性童子惘然顾盻不知
所答真净曰此所谓住地无明也讲师谢而去然住
地无明与不动智岂有定相特一起念向外寻佛则
情生而智隔矣又盐官国师问讲华严座主华严有
几重法界座主答曰略有四重广则无尽盐官竖起
拂子云此是第几重法界座主亦惘然莫能措语是
皆不知法界为已身而外多记忆者也苟求诸身行
远升高毗卢在是文殊普贤在是五十三善知识亦
在是所以毗目仙人执善财手历微尘数劫不出一
瞬息善财在普贤毛孔中经过无数刹海不离脚跟
下是此经正宗兆翁居士现宰官身为法王子讽诵
之书写之极其庄严盖以毗卢遮那在顶𩕳文殊普
贤为左右手是故非庄严佛非庄严经乃庄严居士
自法界也余获捧瞻心眼寥廓乃拭净几烧名香于
一毫端与居士相见。
*** 题蒋伯昌书华严经
原夫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佛有是心众生亦有是心
此心无增减无高下从本以来灵明廓彻在佛能不
迷故所居殊胜所用奇特菩提场金刚座非心外之
界动遍动等遍动盖情与无情共一真耳但凡者随
其事圣者游其理理事相忘则圣凡浑然夫如是则
毗卢遮那在吾一毛孔中坐菩提场现不思议神变
围绕往昔同行菩萨化度无尽大心众生一毛孔既
然八万四千毛孔靡不然摄则俱摄彰则顿彰正如
千灯之光万镜之像表里相映洞彻无碍佛生刹土
古今物我宁有间隔所有隔者所谓视法界已身为
二物也昔有讲师致疑华严以一切众生住地无明
全成诸佛不动智问于真净净曰此易了者时有童
子方扫除真净呼童子童子回首净曰此非不动智
欤净复问童子如何是汝佛性童子惘然顾盻不知
所答真净曰此所谓住地无明也讲师谢而去然住
地无明与不动智岂有定相特一起念向外寻佛则
情生而智隔矣又盐官国师问讲华严座主华严有
几重法界座主答曰略有四重广则无尽盐官竖起
拂子云此是第几重法界座主亦惘然莫能措语是
皆不知法界为已身而外多记忆者也苟求诸身行
远升高毗卢在是文殊普贤在是五十三善知识亦
在是所以毗目仙人执善财手历微尘数劫不出一
瞬息善财在普贤毛孔中经过无数刹海不离脚跟
下是此经正宗兆翁居士现宰官身为法王子讽诵
之书写之极其庄严盖以毗卢遮那在顶𩕳文殊普
贤为左右手是故非庄严佛非庄严经乃庄严居士
自法界也余获捧瞻心眼寥廓乃拭净几烧名香于
一毫端与居士相见。
*** 题蒋伯昌书华严经
原夫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佛有是心众生亦有是心
此心无增减无高下从本以来灵明廓彻在佛能不
迷故所居殊胜所用奇特菩提场金刚座非心外之
文(乙)¶ 第 548c 页
物也众生迷之故所见颠倒所报狭劣三禅天无间
狱亦非心外而有也是故心外无佛信自心便成佛
出世也心外无众生迷自心便作众生在世间也然
则华严法界乃自心佛之居处明矣虞山善士蒋伯
昌有志佛乘手书华严大经一部晨夕供养持诵昔
有访友者值其书是经未即出其人以友故慢不悦
友出示其经曰此是阎罗老子面前一道赦书其人
惊悚回家亦写一部夫人发心书经红尘浩浩中即
知有佛矣纵有罪愆如人在缧绁一旦为王家擢用
有司拘禁之不得佛法所庇矣生死到来设打阎罗
老子面前过自然起敬三途地狱敢保无分一道赦
书岂虚语耶。
*** 题雨新上人所书法华经
妙法华经印板流通久矣复何书写之多耶曰六种
法师书持与数较其功德海口莫宣余曰未然也经
出佛口入众生心开佛知见笔画死钝持者不灵譬
诸饮食同一饱也而粗粝是拒嘉者饫焉故经云香
风吹萎花更雨新好者。
*** 题惺中上人书华严经
武林上人惺中留心于华严法界以坚固刀剌娘生
舌取血书八十一卷之文三年而告成所书经处汾
湖之水月庵也将贮之名山念甲乙以来时世变迁
未果此愿已丑春日余放舟东游过水月绕庵皆绿
杨新苇时烟雨空濛春阴满牖上人出素笺乞题经
要于是说偈。
十万文一滴血染于纸成佛说手忘笔口无舌华藏
海亲游历佛与生水与月异而同同而别藏名山待
时节我作偈合古辙百神护万象彻空齐头雨不歇
毗卢师顶门揭荐取去太直截。
*** 跋云浦上人书华严楞严二经
狱亦非心外而有也是故心外无佛信自心便成佛
出世也心外无众生迷自心便作众生在世间也然
则华严法界乃自心佛之居处明矣虞山善士蒋伯
昌有志佛乘手书华严大经一部晨夕供养持诵昔
有访友者值其书是经未即出其人以友故慢不悦
友出示其经曰此是阎罗老子面前一道赦书其人
惊悚回家亦写一部夫人发心书经红尘浩浩中即
知有佛矣纵有罪愆如人在缧绁一旦为王家擢用
有司拘禁之不得佛法所庇矣生死到来设打阎罗
老子面前过自然起敬三途地狱敢保无分一道赦
书岂虚语耶。
*** 题雨新上人所书法华经
妙法华经印板流通久矣复何书写之多耶曰六种
法师书持与数较其功德海口莫宣余曰未然也经
出佛口入众生心开佛知见笔画死钝持者不灵譬
诸饮食同一饱也而粗粝是拒嘉者饫焉故经云香
风吹萎花更雨新好者。
*** 题惺中上人书华严经
武林上人惺中留心于华严法界以坚固刀剌娘生
舌取血书八十一卷之文三年而告成所书经处汾
湖之水月庵也将贮之名山念甲乙以来时世变迁
未果此愿已丑春日余放舟东游过水月绕庵皆绿
杨新苇时烟雨空濛春阴满牖上人出素笺乞题经
要于是说偈。
十万文一滴血染于纸成佛说手忘笔口无舌华藏
海亲游历佛与生水与月异而同同而别藏名山待
时节我作偈合古辙百神护万象彻空齐头雨不歇
毗卢师顶门揭荐取去太直截。
*** 跋云浦上人书华严楞严二经
文(乙)¶ 第 549a 页
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一代时教其有
异音耶譬若明珠走盘了无定迹而或者执一隅以
尽之得无谬乎亦类其解而已楞严之为经交光法
师以为得华严气分云浦上人书华严后续书此经
抑亦本于其论耶余谓阅经者当求经之要勿先于
时味较异同可也华严曰有大经卷在一微尘有智
者破尘而得经独不思此经者为华严耶为楞严耶
为理耶为事耶每见疏解谈何容易是坐睡于毒鼓
声中而笑谈自若不几于戏论哉使遇长庆当破七
蒲团以参之。
*** 跋顾贞吉居士所书法华经
法华授记之经也诸佛之出世也唯以佛之知见示
悟众生无二无三也然则佛知见者乃法华之本而
法华者为群经之王欤故学法华者先慎其知见不
开佛知见则身见边见邪见常见断见六十二见随
之矣入此诸见而得授记者未之有也苟欲出是诸
见而起羊车见鹿车见牛车见种种珍玩之见而得
授记者亦未之有也或者曰羊车鹿车诚不得授记
乘大白牛车直至道场佛固许也疾得授记非若羊
鹿之化城矣曰近矣诸佛之譬喻也但以假名字引
导于众生子欲疾得授记并大白牛不留影迹狂驰
之念息演若之头现斯则不希授记而佛乐与之授
记矣故曰法华授记之经也贞吉居士书是经盖亦
六法师之一佛先授记者也当书是经慎勿起佛见
法见书经见不书经见有经见无经见亦无无是见
则指之所运笔之所至皆妙法矣佛亦乐与授记不
必门外觅车也。
*** 题朱明徵画罗汉册
世间事有可真可假有愈假愈真此十八尊者不知
是何人手笔梵相奇古生趣流动展卷看去谓是画
文(乙)¶ 第 549b 页
罗汉失却一只眼雪窦老又从头按过并其神情意
态一一点出使个个直欲飞舞谓他是无舌人不解
语可乎余独疑之此十八个汉个个能大中现小小
中现大因甚被人题破各各束手缚脚遂成定相固
知宗师家别有长处饶你亲见佛来尊者到面前也
吐气不得甘受处分虽然只恐暂时降伏分付居士
此等人虽诸漏巳尽馀习尚存朝游西天暮归东土
是他寻常事斋中虽久供养当善护持忽然一日乘
空而去莫言山僧不先说破。
*** 跋天童云门永觉佛日四尊宿墨迹
世间事常见便不经心欲见而不得便为希有即如
天童先师手墨昔日在左右要亦有之以不经心故
竟无存者于今为叹云门老人天趣洒落言句书法
如之生平亦未曾收拾然至精蓝斗室中每每见之
皆韵语也先师独不喜作韵语所有笔墨皆法言后
之学者苟不忘其法虽不见犹见也云门老人韵语
多得处处见之亦差胜藏诸箧笥也永觉老净业阿
序未见其稿然虑近日宗师呵叱何畏人如此其亦
见今时担板汉多耶佛日尺牍信口道去如风吹水
殊自波澜此亦近来宗师信粗浮习工致者所不及
呜呼哲人往矣寥寥遗墨余嘱梅溪其善藏之。
*** 项孔彰居士求书神通变化四字跋
嘉禾项君一号易庵为一册摹自小像作种种状仙
者琴者樵者渔者冠者跣者箕踞者濯沐者筇而趋
者欋而游者是诸肖像各情各态各一处所各一服
用则各各一易庵居士也先师过禾为书神通变化
四字乙酉之乱失去惋甚壬辰秋余寓梅溪居士念
摹像易得四字难值请余续是书了先师未了公案
代雪老人一转语时零露既降草木凉肃遥盻河汉
不无溯游宛在之思易庵居士或亦同此。
态一一点出使个个直欲飞舞谓他是无舌人不解
语可乎余独疑之此十八个汉个个能大中现小小
中现大因甚被人题破各各束手缚脚遂成定相固
知宗师家别有长处饶你亲见佛来尊者到面前也
吐气不得甘受处分虽然只恐暂时降伏分付居士
此等人虽诸漏巳尽馀习尚存朝游西天暮归东土
是他寻常事斋中虽久供养当善护持忽然一日乘
空而去莫言山僧不先说破。
*** 跋天童云门永觉佛日四尊宿墨迹
世间事常见便不经心欲见而不得便为希有即如
天童先师手墨昔日在左右要亦有之以不经心故
竟无存者于今为叹云门老人天趣洒落言句书法
如之生平亦未曾收拾然至精蓝斗室中每每见之
皆韵语也先师独不喜作韵语所有笔墨皆法言后
之学者苟不忘其法虽不见犹见也云门老人韵语
多得处处见之亦差胜藏诸箧笥也永觉老净业阿
序未见其稿然虑近日宗师呵叱何畏人如此其亦
见今时担板汉多耶佛日尺牍信口道去如风吹水
殊自波澜此亦近来宗师信粗浮习工致者所不及
呜呼哲人往矣寥寥遗墨余嘱梅溪其善藏之。
*** 项孔彰居士求书神通变化四字跋
嘉禾项君一号易庵为一册摹自小像作种种状仙
者琴者樵者渔者冠者跣者箕踞者濯沐者筇而趋
者欋而游者是诸肖像各情各态各一处所各一服
用则各各一易庵居士也先师过禾为书神通变化
四字乙酉之乱失去惋甚壬辰秋余寓梅溪居士念
摹像易得四字难值请余续是书了先师未了公案
代雪老人一转语时零露既降草木凉肃遥盻河汉
不无溯游宛在之思易庵居士或亦同此。
文(乙)¶ 第 549c 页
*** 书王景雍孝惠先生卷
景雍先生孝友惠施其生平盖学孔子自不知得佛
之意也何以言之先佛依于众生而起大悲故六度
首檀先生之德其于爱施问急有加焉非与佛不期
而合乎余因是知圣人之道相入而无间也若先生
之敦孝友者盖得为仁之本勤惠施则实仁民而近
于佛慈者矣从是言之孔固合乎佛先生得乎孔则
得乎佛余故曰先生得佛之意者也然则先生因学
儒而合佛余因想先生而得儒先生其益我矣慕先
生之风而孝友惠施者又何限直道未坠有感则兴
从是言之世之德人其可少欤。
*** 题张子圣源倚石挥麈图册
尽天地是沙门一只眼此宗师语也兹有人焉天象
而地形山源而水脉抵掌而谈历历可按盖亦凭只
眼而乃俛仰覆载参错流峙均得乎理之自然斯与
宗眼类乎不类乎曰类矣眼未有不相似顾所用异
其涂用于佛则天地为幻用于老则道妙无名用于
易则贵贱有常高卑斯准圣人固同类者诸子百家
各以其眼之所到而异之圣人曷异乎诸子百家者
耶庄生曰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
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
者故自无适有又自有适有将眯其源矣乃宗师又
曰二由一有一亦莫守夫二由一有则两图从张子
出也蛇跗蜩翼也一亦莫守并舍所生两图之张子
矣又将奚适而见张子其有溯圣人之源者请日披
两图揽其高情究其玄论庸何伤。
*** 书芸居机公悼孙诗后
喜怒哀乐人之情也喜极而舞忭哀极而恸踊又情
之至不期然而然者夫人有贤子孙而一旦奄化能
无哀乎因时增楚触物感人于是乎记其生平泄其
文(乙)¶ 第 550a 页
郁结不特作者哀而诵者亦同哀之矣虽然玄公家
教严子孙多贤悼过去正所以勖(现前现前)果贤不特其
子慎初未尝物化即其孙物化者亦未尝物化也是
故蜉蝣天地石火电光玄公非不知之作是诗者盖
自感感人有性命之忧者宜于生死关头著眼。
*** 书争座位帖
观此帖乃颜鲁公作争座位书时草稿也何镌刻至
今珍重若此曰以其字画遒劲圆转有法也法从何
得曰技至精笔运乎指指随乎心无不如意也然则
学书者以此为法争之心争之指可也若徒争其帖
置之閒处争何益乎不特此也凡观古人语录文字
道德学问皆当如是争则去古不远。
*** 题黄山谷书狄梁公碑
狄梁文正唐宋大臣也山谷则宋之文臣而知佛者
余获观此碑喻山谷之书绎文正之文壮梁公之生
气时及暮春芳菲尽褪回顾穷谷朽株觉有润泽。
*** 题兰卷
认之为兰乃是逐色谓其有香是谓寻香寻香逐色
道所不取况纸上所见实非兰本无香何移人鼻孔
如此则知此卷留在世间惑乱人未有了日。
*** 书陆包山画册
余山林人也遇无山水处每郁郁不乐见残山剩水
如游故园喜出望外见一华一草一虫一鸟如遇故
友辄复留连不舍韩云居士出此册示余四时之代
谢荣悴飞鸣恍在眉睫殊可以悦人第恨不能袖之
而去又复郁郁不乐也。
*** 懒斋印跋
惟人思所用则思所具余自壬辰入太白也法流道
旧往往就余索语语既不隹必得印章以助颜色嘉
禾徐君士白知古篆梅溪胜公为余致四印一曰玲
教严子孙多贤悼过去正所以勖(现前现前)果贤不特其
子慎初未尝物化即其孙物化者亦未尝物化也是
故蜉蝣天地石火电光玄公非不知之作是诗者盖
自感感人有性命之忧者宜于生死关头著眼。
*** 书争座位帖
观此帖乃颜鲁公作争座位书时草稿也何镌刻至
今珍重若此曰以其字画遒劲圆转有法也法从何
得曰技至精笔运乎指指随乎心无不如意也然则
学书者以此为法争之心争之指可也若徒争其帖
置之閒处争何益乎不特此也凡观古人语录文字
道德学问皆当如是争则去古不远。
*** 题黄山谷书狄梁公碑
狄梁文正唐宋大臣也山谷则宋之文臣而知佛者
余获观此碑喻山谷之书绎文正之文壮梁公之生
气时及暮春芳菲尽褪回顾穷谷朽株觉有润泽。
*** 题兰卷
认之为兰乃是逐色谓其有香是谓寻香寻香逐色
道所不取况纸上所见实非兰本无香何移人鼻孔
如此则知此卷留在世间惑乱人未有了日。
*** 书陆包山画册
余山林人也遇无山水处每郁郁不乐见残山剩水
如游故园喜出望外见一华一草一虫一鸟如遇故
友辄复留连不舍韩云居士出此册示余四时之代
谢荣悴飞鸣恍在眉睫殊可以悦人第恨不能袖之
而去又复郁郁不乐也。
*** 懒斋印跋
惟人思所用则思所具余自壬辰入太白也法流道
旧往往就余索语语既不隹必得印章以助颜色嘉
禾徐君士白知古篆梅溪胜公为余致四印一曰玲
文(乙)¶ 第 550b 页
珑嗣响一曰太白峰前正令行一曰长庚主法其四
则天童牧老复补余名盖五也是五者施之各有其
宜而长笺短幅未能悉称栖于山索于人惟其艰因
始学笔刀之法刀既不如笔随腕之疾徐而石又不
如纸之润滑任意为之皆天真也诸禅子见余入是
三昧巳屡致粗石阿余所好余亦悦而忘之不之贵
自春徂冬既学其小复试其大大小得九九之数焉
偶为上座与么氏觑破捧观摩挲咄咄不休曰是奚
而来曩尝见谱之玟玉者数数矣系之论著者数数
矣是奚而来得乎心应乎手游乎刃载乎石文外之
意非传所秘虽昔之专家相揖焉请登诸章雁行于
楮𢄙之上使有胜流真赏知此不思议境界尘尘具
也余曰子欲珍藏乎古与俗吾不知之然君子之学
日新而岁无穷假余眼不昏腕老而健焉知来者之
不如今也子能以古石致我以古篆勖我三年之后
当必凌驾古人是九九者或不足观也已。
*** 观松雪砚
此砚得来已数年未尝试墨不知其石质之上下及
古与近也入太白之三年春暮心閒无事因取證具
博古眼者适侍者有旧墨佐以新泉磨之石果细而
出墨不吝同玩五六人咸曰石良乃濡砚上所发墨
书此。
*** 记图书古砚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莫山紫此王子安滕王
阁序中句也其实秋景之隹绝处足以尽之诗人笔
端造化殆非庸流粗汉所知喜藏主供余图章镌此
十四字刀法甚古苍不知何人手持想久之首座砚
似古细验损处大约售古者以刀磨成首座为其惑
而宝之然余但取座从吾所好亦欣然以墨试之真
伪不再辨也。
则天童牧老复补余名盖五也是五者施之各有其
宜而长笺短幅未能悉称栖于山索于人惟其艰因
始学笔刀之法刀既不如笔随腕之疾徐而石又不
如纸之润滑任意为之皆天真也诸禅子见余入是
三昧巳屡致粗石阿余所好余亦悦而忘之不之贵
自春徂冬既学其小复试其大大小得九九之数焉
偶为上座与么氏觑破捧观摩挲咄咄不休曰是奚
而来曩尝见谱之玟玉者数数矣系之论著者数数
矣是奚而来得乎心应乎手游乎刃载乎石文外之
意非传所秘虽昔之专家相揖焉请登诸章雁行于
楮𢄙之上使有胜流真赏知此不思议境界尘尘具
也余曰子欲珍藏乎古与俗吾不知之然君子之学
日新而岁无穷假余眼不昏腕老而健焉知来者之
不如今也子能以古石致我以古篆勖我三年之后
当必凌驾古人是九九者或不足观也已。
*** 观松雪砚
此砚得来已数年未尝试墨不知其石质之上下及
古与近也入太白之三年春暮心閒无事因取證具
博古眼者适侍者有旧墨佐以新泉磨之石果细而
出墨不吝同玩五六人咸曰石良乃濡砚上所发墨
书此。
*** 记图书古砚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莫山紫此王子安滕王
阁序中句也其实秋景之隹绝处足以尽之诗人笔
端造化殆非庸流粗汉所知喜藏主供余图章镌此
十四字刀法甚古苍不知何人手持想久之首座砚
似古细验损处大约售古者以刀磨成首座为其惑
而宝之然余但取座从吾所好亦欣然以墨试之真
伪不再辨也。
文(乙)¶ 第 550c 页
** 杂著
*** 雨窗閒话四则写寄顾敬修居士
余春初从嘉兴过魏塘游钱氏诸园梅花虽不及西
山亦可谓饱看矣因作意二月中放棹秀峰三洋再
看桃花兼赏湖光山色从是遂吃枇杷杨梅然后收
足过夏天忌余贪一病遂阻反添忧恼觅方煎药诸
不祥事至今循墙摸壁以此知人之行止固自有数
妄想不可太浓。
四月下浣过葑溪静室葵榴竞开端阳巳近爱物情
之知时也杏子半熟累累在树头望之不觉流涎而
墙外或有攘者其略红不数枚鸟雀又来先啄无巳
尽摘之置于筐筐两日皆大熟入齿皆无自然之味
以致其熟皆人力也从是言之佛祖绝言语之道向
人口授意谈者举非自熟之杏也。
梅雨夜来童子觅盆盎置庭中验雨寸数童子若是
老农喜可知也然老农若无秧种在怀雨之有无大
小直似浮云过目耳何切于念哉求道者类是惟具
学佛种子闻尊宿一言半句急如秧种之候雨勃然
发生此所谓时雨之化也古人云吾常于此切倘其
然乎。
余所寓称閒来居自志得閒而来居此也左右无邻
独松庵在前以竹树稠密禽声上下如在远山幽谷
溪东渔网亦时时见之当牛则携策就松庵之傍南
薰送凉爽然自得也或者曰随寓而安无外是矣余
曰里仁为美今择地而得是幽深清凉余受松庵庇
荫良多恶可称余之善而没邻之善哉或咸称善。
*** 寿生庵晓起得语三则书示睿能禅子
阳生月尽罄口腊梅在墙角边半吞半吐谈庄子天
运一章将谓无人證明却被太湖石觑破。
二
文(乙)¶ 第 551a 页
报钟一鸣释迦老子与弥勒大士下人间世寿生庵
碧沼朱鱼忽然点首仰沫白牯黧奴尽皆知有时节
亦太分明。
三
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山僧衲被展开较短夜来亦
得暖气吾衰巳甚不意梦见夫子在脚跟边。
** 疏
*** 湛明禅人之江右持钵疏
原夫阿难持钵世尊召依七佛仪空生取食维摩指
随六师堕循乞之道固古佛家风矣所以衲僧无住
相比丘无恒产衲僧无住相故随缘即道场比丘无
恒产故所在皆檀施江西湖南便与么去来牟米菽
广化将来本从国王地上生成亦乃如来藏中同具
初非外物原是家珍入此大解脱法门即證不思议
境界所谓于食等者于法亦等施者受者等无差别
夫如是则净名香积抟作云门胡饼黄头碧眼直教
塞断咽喉白牯黧奴一任饱齁齁地。
*** 月印上人投老丛林疏
唐百丈大智禅师肇置丛林垂法后世相传咸为老
病沙门得终其养故今湖海方袍圆顶之士或有疾
作或虑老之将至悉依丛林作家舍想是亦一道也
而义未尽然盖沙门欲决生死疑近知识座宜投丛
林欲夙兴夜寐检束身心宜住丛林欲立节立行磨
砻砥砺成办道业兼之博闻广见正当不舍丛林是
知丛林不专为老病终养之所乃培养学人陶铸圣
凡之窟矣月上人参玄人也未病未老欲久依丛林
而住志在此也虽然人之壮而渐老也犹四时焉春
必有冬人之强而忽病也犹春时之卉焉艳而遽萎
吾人所不能免者明乎斯义则知月上人未病未老
而虑及老病乃真知无常为生死人凡事豫则立其
文(乙)¶ 第 551b 页
谁曰太早计。
*** 四维宽公把苑疏
古尊宿得意之后多向水边林下把苑盖头隐遁过
时因缘凑集不妨登高座挥麈尾接物利生续佛慧
命此常论也乃若释迦不出世达磨不西来无有佛
涅槃无有涅槃佛则谁为出世谁为利生又谁为把
苑盖头隐遁过时者乎宽公勉之把茅盖头头本明
露水边林下优哉游哉度生巳毕盍归乎来。
*** 供天台阿罗汉及诸名山疏
按唐宣律师问韦驮天神世间福德何等最大天神
答唯饭僧最大盖僧为佛子续佛慧命代佛扬化其
为世福田也固宜而况世间旷野深山圣道场地皆
阿罗汉之所住持世间粗人所不能见而诸贤圣往
往应迹游历其间如昔天台之寒山拾得混国清寺
中执爨涤器狂歌大笑桦冠木屐忽往忽来人孰知
其为文殊普贤也哉是知世间青山白社触著磕著
何在无圣贤游戏但世人不能物色之耳苟能具眼
不取于相则在在皆圣道场人人皆阿罗汉岂天台
一山独有阿罗汉耶阿罗汉乃梵语此云无生出三
界二十五有尘劳超分段生死受如来付嘱应供人
天福利一切群情檀越宜兴供养虽然茧足千里以
花香末香上馔妙衣珍珠缨络施佛及僧福德固胜
矣亦知所谓法供养乎昔智者大师读法华至药王
焚身处见得灵山一会俨然未散噫此去西天路迢
迢十万馀况世尊入灭巳千馀岁如何见得俨然未
散有人于此觑破智者大师悟处便知药王菩萨行
处可谓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
*** 天台文殊寺化供疏
茫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虽尊卑异处愚智殊
途至若眉目相对血气相亲躯命未有不同者躯命
*** 四维宽公把苑疏
古尊宿得意之后多向水边林下把苑盖头隐遁过
时因缘凑集不妨登高座挥麈尾接物利生续佛慧
命此常论也乃若释迦不出世达磨不西来无有佛
涅槃无有涅槃佛则谁为出世谁为利生又谁为把
苑盖头隐遁过时者乎宽公勉之把茅盖头头本明
露水边林下优哉游哉度生巳毕盍归乎来。
*** 供天台阿罗汉及诸名山疏
按唐宣律师问韦驮天神世间福德何等最大天神
答唯饭僧最大盖僧为佛子续佛慧命代佛扬化其
为世福田也固宜而况世间旷野深山圣道场地皆
阿罗汉之所住持世间粗人所不能见而诸贤圣往
往应迹游历其间如昔天台之寒山拾得混国清寺
中执爨涤器狂歌大笑桦冠木屐忽往忽来人孰知
其为文殊普贤也哉是知世间青山白社触著磕著
何在无圣贤游戏但世人不能物色之耳苟能具眼
不取于相则在在皆圣道场人人皆阿罗汉岂天台
一山独有阿罗汉耶阿罗汉乃梵语此云无生出三
界二十五有尘劳超分段生死受如来付嘱应供人
天福利一切群情檀越宜兴供养虽然茧足千里以
花香末香上馔妙衣珍珠缨络施佛及僧福德固胜
矣亦知所谓法供养乎昔智者大师读法华至药王
焚身处见得灵山一会俨然未散噫此去西天路迢
迢十万馀况世尊入灭巳千馀岁如何见得俨然未
散有人于此觑破智者大师悟处便知药王菩萨行
处可谓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
*** 天台文殊寺化供疏
茫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虽尊卑异处愚智殊
途至若眉目相对血气相亲躯命未有不同者躯命
文(乙)¶ 第 551c 页
同而生生之理曷可不备焉是故古先圣王平治水
土教之树畜无失其时重民食也民食备然后教化
兴即竺乾圣人出世教学者割绝贪爱离诸取著直
證无为然不免持钵分卫虽然大千游戏一瓶一钵
未尝不可至若把苑盖头于穷山则食时钵盂谁向
采松煨芋古有其人火种刀耕初难其事此某上人
所以住天台不免下山行乞也上人本吴人曾参天
童立行诚悫其结苑台山即古文殊寺荒址寺肇名
晋天福间盖胜道场也矢愿追还旧观有待夫时节
因缘。
*** 虞山兴福禅寺复殿东旧产疏
世间法其常耶二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其非常耶
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以常而论则古今天地古
今日月古今人物古今山河无动无变以幻言之不
特沧桑瞬息即十方佛土犹如空花乱起乱灭而昧
者不觉往往认玉山银海为不朽取著梦境兴牛山
之涕可不哀耶然究其极变幻常住本一相无二第
迷悟不同有如诸天共宝器食随其福业饭色有精
粗之异惟达法大士入三摩提作水月观则于道不
期精粗焉兴福古名破山寺自昔倪州牧德光舍宅
常少府游于斯有山光潭影之句脍炙人口虽其间
法运有隆替乃至今一灯炳然青山如故可谓千年
常住矣寺之规制古甚宏敝其佛殿东自空心潭以
南达于寺路林木翳然相传古时地藏殿基于是久
已属于长者家万历间吴越忠懿王所造舍利铜塔
从是涌出闻见信然长者念兹为三宝之地也矢志
让于寺寺僧感之愿偿其价而不得朝夕往观亭亭
林树为寺左屏翰名流硕德探奇览胜咸谓设非寺
蓄亦宜珍护况兹本佛地而沧桑变幻长者既不肯
久留于俗劫火洞然我土安隐寺众敢不复领常住
土教之树畜无失其时重民食也民食备然后教化
兴即竺乾圣人出世教学者割绝贪爱离诸取著直
證无为然不免持钵分卫虽然大千游戏一瓶一钵
未尝不可至若把苑盖头于穷山则食时钵盂谁向
采松煨芋古有其人火种刀耕初难其事此某上人
所以住天台不免下山行乞也上人本吴人曾参天
童立行诚悫其结苑台山即古文殊寺荒址寺肇名
晋天福间盖胜道场也矢愿追还旧观有待夫时节
因缘。
*** 虞山兴福禅寺复殿东旧产疏
世间法其常耶二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其非常耶
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以常而论则古今天地古
今日月古今人物古今山河无动无变以幻言之不
特沧桑瞬息即十方佛土犹如空花乱起乱灭而昧
者不觉往往认玉山银海为不朽取著梦境兴牛山
之涕可不哀耶然究其极变幻常住本一相无二第
迷悟不同有如诸天共宝器食随其福业饭色有精
粗之异惟达法大士入三摩提作水月观则于道不
期精粗焉兴福古名破山寺自昔倪州牧德光舍宅
常少府游于斯有山光潭影之句脍炙人口虽其间
法运有隆替乃至今一灯炳然青山如故可谓千年
常住矣寺之规制古甚宏敝其佛殿东自空心潭以
南达于寺路林木翳然相传古时地藏殿基于是久
已属于长者家万历间吴越忠懿王所造舍利铜塔
从是涌出闻见信然长者念兹为三宝之地也矢志
让于寺寺僧感之愿偿其价而不得朝夕往观亭亭
林树为寺左屏翰名流硕德探奇览胜咸谓设非寺
蓄亦宜珍护况兹本佛地而沧桑变幻长者既不肯
久留于俗劫火洞然我土安隐寺众敢不复领常住
文(乙)¶ 第 552a 页
之业乎是不免告夫布金檀越所冀结现生缘隆古
佛地无论将来證真解脱即载名贞石当与舍宅居
士共传不朽。
*** 题修大藏经卷
昔释迦世尊坐菩提场随众机宜说一大藏教横说
竖说事说理说顿说渐说广说略说半说满说正说
倒说法说喻说乃至随俗说了义说尘亦说刹亦说
炽然说无间歇廓乎若杲日之丽天无所不照油然
若大云之起世间无所不润其奈一盲引众盲天亲
无著马鸣龙树造论相续历代尊宿葛藤遍起亦犹
日月灯相错而明以烛诸暗破山之有是藏巳三十
馀年往来师僧春翻夏释晨探夕讨水母无眼求食
于虾月久岁深颠前倒后未免函盖参差部帙失序
主藏者不得不告报张三李四郑七赵八大家著只
眼从头整理一遍正法常住上可以赞皇极下可以
迁众善虽然有个公案世尊将入灭文殊请转法轮
世尊咄曰吾四十九年未尝说著一字云何请我再
转法轮且世尊既未尝说著一字者一大藏教从何
处得来呵呵具眼者辨。
*** 海虞建广善禅院疏
福山镇南望邑城仅三十里许其去大海不咫尺云
涛际天日在眉睫镇之东门不数武有桥若虹横卧
海口晨潮夕汐于斯吞吐客帆商舶于斯往来为邑
要津岁深桥敝登者战恐镇有善士方姓创意重搆
乃请于尧峰山缁侣同尘尘素诚实能兴诸利益事
众所归信来经营之不踰年桥落成易木以石增狭
以广往来者啧啧称叹而尘之心独未尽谓方今选
佛丛林散于吴而莫盛于越海北诸郡之缁衣白足
日有振锡而远求木叉者有负笈而习听了义者有
如野鹤冥鸿飘然而南叩西来大意者一苇抵岸四
佛地无论将来證真解脱即载名贞石当与舍宅居
士共传不朽。
*** 题修大藏经卷
昔释迦世尊坐菩提场随众机宜说一大藏教横说
竖说事说理说顿说渐说广说略说半说满说正说
倒说法说喻说乃至随俗说了义说尘亦说刹亦说
炽然说无间歇廓乎若杲日之丽天无所不照油然
若大云之起世间无所不润其奈一盲引众盲天亲
无著马鸣龙树造论相续历代尊宿葛藤遍起亦犹
日月灯相错而明以烛诸暗破山之有是藏巳三十
馀年往来师僧春翻夏释晨探夕讨水母无眼求食
于虾月久岁深颠前倒后未免函盖参差部帙失序
主藏者不得不告报张三李四郑七赵八大家著只
眼从头整理一遍正法常住上可以赞皇极下可以
迁众善虽然有个公案世尊将入灭文殊请转法轮
世尊咄曰吾四十九年未尝说著一字云何请我再
转法轮且世尊既未尝说著一字者一大藏教从何
处得来呵呵具眼者辨。
*** 海虞建广善禅院疏
福山镇南望邑城仅三十里许其去大海不咫尺云
涛际天日在眉睫镇之东门不数武有桥若虹横卧
海口晨潮夕汐于斯吞吐客帆商舶于斯往来为邑
要津岁深桥敝登者战恐镇有善士方姓创意重搆
乃请于尧峰山缁侣同尘尘素诚实能兴诸利益事
众所归信来经营之不踰年桥落成易木以石增狭
以广往来者啧啧称叹而尘之心独未尽谓方今选
佛丛林散于吴而莫盛于越海北诸郡之缁衣白足
日有振锡而远求木叉者有负笈而习听了义者有
如野鹤冥鸿飘然而南叩西来大意者一苇抵岸四
文(乙)¶ 第 552b 页
无旅亭或宿或食何所投寄乃欲依桥拓址搆屋敷
楹接待来者维时众信皆赞是言乐兴是举予闻而
嘉之因思乘舆以济人梁成无病涉本非沙门所为
事而尘何肯委身良以诸佛法门广大如海无善不
摄即一举足间咸欲置斯人于坦途故尘之建桥其
行亦善矣况于兹地建刹以隆佛事其善不愈广耶
镇之南北其有闻风而赞成者是人功德与海无异
他时潮梵交作鱼龙侧耳令往来舳舻中人皆发深
省院之利益似未可以笔舌尽云。
*** 普见法门念佛疏
昔善财童子参德云比丘于妙高峰顶七日不见善
财悽惶忆念乃于别峰之上见德云比丘徐步经行
善财稽首问菩萨行答言圣者我證念佛法门每举
一念即见东方无数佛亦见南方无数佛亦见西方
无数佛亦见北方无数佛乃至上下十方佛举念即
见念无尽见佛亦无尽善财闻巳即證普见法门惟
我古南依凭村镇乡风古朴无郡邑奢靡之习衲子
过门往往曰何住此村院为也余独居而乐之及岁
乙酉干戈纷作他处受兵者十不遗一独此镇晏然
无恙院中朝梵夜禅香火如昔得非此方信根深大
而默有神相欤今监院德悟更欲因陵为高将率闲
镇具佛种性者皆一心念佛自一念至十念自十至
百自百至千自千至万自万至无数无尽念之诚无
论岁月念佛既无尽见佛亦无尽今之古之善财所
證人皆證之同游华藏共休净域岂特弭乱乎哉或
者进曰师临济之裔也主张斯道棒亦可喝亦可劝
人念佛何为也哉余应之曰永明宗门之杰也钱王
崇事之而昼夜弥陀千万声者独何欤盖有见矣。
*** 虞山拂水庵建地藏菩萨殿疏
古称尧舜之道巍巍难名然挈其要孝弟而巳矣佛
楹接待来者维时众信皆赞是言乐兴是举予闻而
嘉之因思乘舆以济人梁成无病涉本非沙门所为
事而尘何肯委身良以诸佛法门广大如海无善不
摄即一举足间咸欲置斯人于坦途故尘之建桥其
行亦善矣况于兹地建刹以隆佛事其善不愈广耶
镇之南北其有闻风而赞成者是人功德与海无异
他时潮梵交作鱼龙侧耳令往来舳舻中人皆发深
省院之利益似未可以笔舌尽云。
*** 普见法门念佛疏
昔善财童子参德云比丘于妙高峰顶七日不见善
财悽惶忆念乃于别峰之上见德云比丘徐步经行
善财稽首问菩萨行答言圣者我證念佛法门每举
一念即见东方无数佛亦见南方无数佛亦见西方
无数佛亦见北方无数佛乃至上下十方佛举念即
见念无尽见佛亦无尽善财闻巳即證普见法门惟
我古南依凭村镇乡风古朴无郡邑奢靡之习衲子
过门往往曰何住此村院为也余独居而乐之及岁
乙酉干戈纷作他处受兵者十不遗一独此镇晏然
无恙院中朝梵夜禅香火如昔得非此方信根深大
而默有神相欤今监院德悟更欲因陵为高将率闲
镇具佛种性者皆一心念佛自一念至十念自十至
百自百至千自千至万自万至无数无尽念之诚无
论岁月念佛既无尽见佛亦无尽今之古之善财所
證人皆證之同游华藏共休净域岂特弭乱乎哉或
者进曰师临济之裔也主张斯道棒亦可喝亦可劝
人念佛何为也哉余应之曰永明宗门之杰也钱王
崇事之而昼夜弥陀千万声者独何欤盖有见矣。
*** 虞山拂水庵建地藏菩萨殿疏
古称尧舜之道巍巍难名然挈其要孝弟而巳矣佛
文(乙)¶ 第 552c 页
祖之道虽弥纶汪洋然会其归智悲而巳矣智圆悲
大无一生之不度无一生之不空空者以其智也度
者以其悲也悲故不舍智故不著不著者离世间也
不舍者即世间也夫能不即不离如鸟双翼如车二
轮佛祖之道存乎其中岂特一佛一菩萨云然哉乃
千圣共由无偏无坠直达妙庄严路者矣是故广其
智尽十虚穷三际人天仙鬼何莫非在鉴烛之中大
其悲举仇雠凡异类总在我提携之手而地藏菩萨
独身坐地狱中以行慈者其愿有不同也地狱苦之
最也是故以身先之呜呼如经所言阎浮提人举足
下足无非是罪铁床铜柱解脱何期冥冥长夜不有
慧炬烛之则溺斯深矣昏昏大梦不有觉者呼之则
醒无时矣况铁面阎罗面南而坐犯者俯地拷掠百
端苟非地藏菩萨之金锡照耀其肯让半点人情乎
是故凡在有情诸愆未净宜先归依地藏菩萨而地
藏菩萨分身于处处不为多也拂水在虞山之颠有
玄武殿春秋之交方百里间投香者踵接如蚁靡不
敬而神之庵在东因神而知有佛因游观而得瞻菩
萨慈相为将来依怙造是功德与山俱隆矣僧涤心
本县人戊子腊月授戒兴福巳发心塑圣像兹欲建
圣殿余故表菩萨深愿以坚信根焉。
*** 嘉兴真如寺禅堂重建韦驮殿疏
禾之梵刹在雉堞中者皆金碧庄严轮奂雄杰余每
舟行望之忽忽焉神游灵鹫矣雉堞之南去郭不逮
烟树蒙密有塔岿然近河干者真如寺也此寺大有
山林之意而苾刍居于斯古所谓给孤祗树之园或
类是欤塔于乙酉遭兵火寺尚无恙但往来溪滨失
此塔影如人群中无大人先生之卓立伟然者失所
瞻仰不知者过此则寺又类夫大家巨室之园庄若
宗苦行衲也发愿重建而功甚浩事甚钜时节盖有
大无一生之不度无一生之不空空者以其智也度
者以其悲也悲故不舍智故不著不著者离世间也
不舍者即世间也夫能不即不离如鸟双翼如车二
轮佛祖之道存乎其中岂特一佛一菩萨云然哉乃
千圣共由无偏无坠直达妙庄严路者矣是故广其
智尽十虚穷三际人天仙鬼何莫非在鉴烛之中大
其悲举仇雠凡异类总在我提携之手而地藏菩萨
独身坐地狱中以行慈者其愿有不同也地狱苦之
最也是故以身先之呜呼如经所言阎浮提人举足
下足无非是罪铁床铜柱解脱何期冥冥长夜不有
慧炬烛之则溺斯深矣昏昏大梦不有觉者呼之则
醒无时矣况铁面阎罗面南而坐犯者俯地拷掠百
端苟非地藏菩萨之金锡照耀其肯让半点人情乎
是故凡在有情诸愆未净宜先归依地藏菩萨而地
藏菩萨分身于处处不为多也拂水在虞山之颠有
玄武殿春秋之交方百里间投香者踵接如蚁靡不
敬而神之庵在东因神而知有佛因游观而得瞻菩
萨慈相为将来依怙造是功德与山俱隆矣僧涤心
本县人戊子腊月授戒兴福巳发心塑圣像兹欲建
圣殿余故表菩萨深愿以坚信根焉。
*** 嘉兴真如寺禅堂重建韦驮殿疏
禾之梵刹在雉堞中者皆金碧庄严轮奂雄杰余每
舟行望之忽忽焉神游灵鹫矣雉堞之南去郭不逮
烟树蒙密有塔岿然近河干者真如寺也此寺大有
山林之意而苾刍居于斯古所谓给孤祗树之园或
类是欤塔于乙酉遭兵火寺尚无恙但往来溪滨失
此塔影如人群中无大人先生之卓立伟然者失所
瞻仰不知者过此则寺又类夫大家巨室之园庄若
宗苦行衲也发愿重建而功甚浩事甚钜时节盖有
文(乙)¶ 第 553a 页
待也寺大殿踞中西南有禅堂长水法师受琅琊印
嘱归著楞严义海骨塔在焉数年之前三峰汉和尚
唱道于此寺中同袍宰官士庶翕然归化宗风为之
一振于今弘护如昔独住堂者无恒渐致圯落堂后
有高楼宛陵詹公作郡时造有大弥勒佛南向坦腹
而坐堂外旧有韦驮殿北向大雄以示卫法今无矣
慧月大德久住天台近与二三道侣同居此堂殚力
兴古刹脩丛林先谋建韦天殿劝诸士信开檀波罗
密门余曰胜事也为题此册。
*** 兴化普润庵募藏经疏
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孟轲氏尊仲尼圣之时诵此
又圣之任者也故仲尼没仲尼之文与坟典并传于
世而世之平治卒赖之释迦老子示寂竺乾二千有
馀岁缁林学者欲觏其遗文将奚求昭易普润庵乡
长者黎太冲居士所建始为僧邸后表禅丛雪窦和
尚于此行摩竭令一时缙绅士庶皆知有向上事庚
寅冬余来城西极乐庵其门弟子饮法乳者咸集君
子所过者化盖有然耶禅人无文曾参余古南巾瓶
左右申酉以来道途梗塞息足于普润念教外别传
不立文字和尚巳为此邦缁素拈出斯盖无文之文
正法眼藏也而耆阇结集大雄氏平日所谈之文未
见于普润学者进修失所凭依余因谓曰子将求佛
遗文欤从是南行渡大江渐次而进有城名嘉禾城
有寺曰楞严佛之遗文尽在于是舍是无所求矣曰
徒手求法可乎余曰子未知求法之方也欲求佛文
先求物理欲求物理先求巳诚巳苟诚也人将相也
又何疑日佛之文祖之语同乎余曰在人不在文古
德有从酒楼蒿里闻歌而悟开正法眼者况佛文中
智辩无碍达一切法真实救世甚深微妙之语乎若
开轴者能如群蜂采取花脂不损花相又如鹅王择
嘱归著楞严义海骨塔在焉数年之前三峰汉和尚
唱道于此寺中同袍宰官士庶翕然归化宗风为之
一振于今弘护如昔独住堂者无恒渐致圯落堂后
有高楼宛陵詹公作郡时造有大弥勒佛南向坦腹
而坐堂外旧有韦驮殿北向大雄以示卫法今无矣
慧月大德久住天台近与二三道侣同居此堂殚力
兴古刹脩丛林先谋建韦天殿劝诸士信开檀波罗
密门余曰胜事也为题此册。
*** 兴化普润庵募藏经疏
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孟轲氏尊仲尼圣之时诵此
又圣之任者也故仲尼没仲尼之文与坟典并传于
世而世之平治卒赖之释迦老子示寂竺乾二千有
馀岁缁林学者欲觏其遗文将奚求昭易普润庵乡
长者黎太冲居士所建始为僧邸后表禅丛雪窦和
尚于此行摩竭令一时缙绅士庶皆知有向上事庚
寅冬余来城西极乐庵其门弟子饮法乳者咸集君
子所过者化盖有然耶禅人无文曾参余古南巾瓶
左右申酉以来道途梗塞息足于普润念教外别传
不立文字和尚巳为此邦缁素拈出斯盖无文之文
正法眼藏也而耆阇结集大雄氏平日所谈之文未
见于普润学者进修失所凭依余因谓曰子将求佛
遗文欤从是南行渡大江渐次而进有城名嘉禾城
有寺曰楞严佛之遗文尽在于是舍是无所求矣曰
徒手求法可乎余曰子未知求法之方也欲求佛文
先求物理欲求物理先求巳诚巳苟诚也人将相也
又何疑日佛之文祖之语同乎余曰在人不在文古
德有从酒楼蒿里闻歌而悟开正法眼者况佛文中
智辩无碍达一切法真实救世甚深微妙之语乎若
开轴者能如群蜂采取花脂不损花相又如鹅王择
文(乙)¶ 第 553b 页
乳而饮不见水相斯何以异又何必同说是语巳文
起合掌欢喜踊跃一志以求佛文。
*** 天童镜池老宿募修祖塔册
祖师法王之位也祖塔山门之镇也天童自东谷庵
迤逦而西讫于玲珑岩其间祖塔非一年世寝远颓
仆亦非一至有洼陷者戊巳之交先师挈衲子辈躬
自拮据效畚钟还锤凿颓者正之仆者起之陷者窿
之将浬者复表而出之其佛果庵西玲珑岩左共六
七塔则嘱镜师焉镜师受嘱会时荒乱未果初愿今
甲午春过余丈室方登楼看山把茶未啜忽忆先师
前语乃曰祖师公案未完即先老人意中公案未完
也得不负曩日之面嘱乎随请予直述其事谂于缁
素共作布金长者余因念祖塔为山门之镇祖师为
法中之王因塔而思祖因祖而知法因知法得为佛
祖儿孙游大菩提路息生死苦轮而栖最上乘禅苟
具信根慕法教喜心舍心宁不油然生发欤然镜师
宏智传裔也慈航朴弁山阡等六七塔皆临济下尊
宿也先师嘱镜师修是塔不止励在山勤旧无忘其
法必以祖塔为重且励后之登方广座住是山者必
知祖师大同之法无分疆域无涉争论则祖庭之隆
宗风之播不将与海山并其高深乎此盖先师之微
意不然在山之塔俱新矣乃以此藟然六七老古锥
嘱镜师者独何欤。
** 榜
*** 兴福禅寺结冬榜
盖闻灵鹫拈花古佛宗风西扇少林面壁祖师法印
东传白社缁林尽有大乘气象深山闹市同为末世
津梁典籍彰明激扬孤迥是尔春秋行脚不无抠衣
问道之徒冬夏安禅遂有入室决疑之士经律论尽
行抛却心意识未肯驰求行李萧萧草鞋索索屏迹
起合掌欢喜踊跃一志以求佛文。
*** 天童镜池老宿募修祖塔册
祖师法王之位也祖塔山门之镇也天童自东谷庵
迤逦而西讫于玲珑岩其间祖塔非一年世寝远颓
仆亦非一至有洼陷者戊巳之交先师挈衲子辈躬
自拮据效畚钟还锤凿颓者正之仆者起之陷者窿
之将浬者复表而出之其佛果庵西玲珑岩左共六
七塔则嘱镜师焉镜师受嘱会时荒乱未果初愿今
甲午春过余丈室方登楼看山把茶未啜忽忆先师
前语乃曰祖师公案未完即先老人意中公案未完
也得不负曩日之面嘱乎随请予直述其事谂于缁
素共作布金长者余因念祖塔为山门之镇祖师为
法中之王因塔而思祖因祖而知法因知法得为佛
祖儿孙游大菩提路息生死苦轮而栖最上乘禅苟
具信根慕法教喜心舍心宁不油然生发欤然镜师
宏智传裔也慈航朴弁山阡等六七塔皆临济下尊
宿也先师嘱镜师修是塔不止励在山勤旧无忘其
法必以祖塔为重且励后之登方广座住是山者必
知祖师大同之法无分疆域无涉争论则祖庭之隆
宗风之播不将与海山并其高深乎此盖先师之微
意不然在山之塔俱新矣乃以此藟然六七老古锥
嘱镜师者独何欤。
** 榜
*** 兴福禅寺结冬榜
盖闻灵鹫拈花古佛宗风西扇少林面壁祖师法印
东传白社缁林尽有大乘气象深山闹市同为末世
津梁典籍彰明激扬孤迥是尔春秋行脚不无抠衣
问道之徒冬夏安禅遂有入室决疑之士经律论尽
行抛却心意识未肯驰求行李萧萧草鞋索索屏迹
文(乙)¶ 第 553c 页
于三条椽下一听钳锤凝神于七尺单前惟研句意
匪招徕之可致岂言语之能形衲被蒙头霜风扑面
水穷山尽智汔情枯陡看滴水冰生留得红垆雪片
不觉冷灰豆爆竟为腊月莲花供养是人胜事百千
诸佛在佛自有明言赞扬此法能集河沙善根其根
亦为最利所冀杖来庞老主宾之句互扬钵遇净名
财法之施平等所趋皆善在会同欣。
懒斋别集卷二(终)
匪招徕之可致岂言语之能形衲被蒙头霜风扑面
水穷山尽智汔情枯陡看滴水冰生留得红垆雪片
不觉冷灰豆爆竟为腊月莲花供养是人胜事百千
诸佛在佛自有明言赞扬此法能集河沙善根其根
亦为最利所冀杖来庞老主宾之句互扬钵遇净名
财法之施平等所趋皆善在会同欣。
懒斋别集卷二(终)
文(乙)¶ 第 554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