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祖惠可大师者 第 443c 页
天圣广灯录卷第七 〔宋实〕
** 第二十九祖惠可大师者
武牢人也。姓姬氏。父寂。未
有子时。尝自念。我家崇善。岂无令子。祷之既久。一夕。
感异光照室。其母因而怀妊。及长。遂以照室之瑞。名
之曰光。
自幼志气不群。博涉诗书。尤精佛学。不事家
产。好游山水。即抵雒阳龙门香山寺。依宝静禅师出
家受具。复游讲肆。遍探大小乘义。
年三十二。却返香
山。忽有一神人谓曰。将欲受果。何滞此耶。大道非遥。
汝其南矣。光知神助。因改名神光。
翌日。觉头痛如剌。
其师欲治之。空中有声曰。此乃换骨。非常痛也。光遂
以事具白于师。
今视其顶骨。即如五峰秀出矣。乃曰。
汝相吉祥。当有所證。神令汝南者。斯则少林达磨大
士即汝之师也。
光受教。造于少室。其得法.转衣变迹。
达磨章具之矣。
自少林托化西归。大师既阐真风。是
求法嗣。至北齐天平年中。有一居士。不言名氏。聿来
设礼。而问师曰。弟子身缠风恙。请为忏罪 师曰。将
罪来。与汝忏 居士云。觅罪了不可得 师曰。与汝
忏罪竟 居士即投师出家受具。宜名僧璨。自兹疾
巳。
经三年。师乃告之曰。菩提达磨远自竺乾以正法
眼藏密付于吾。吾今授汝。并达磨信衣。汝当守护。无
令断绝。听吾偈曰。
「 本来缘有地
因地种华生
本来无有种
华亦不能生」
** 第二十九祖惠可大师者
武牢人也。姓姬氏。父寂。未
有子时。尝自念。我家崇善。岂无令子。祷之既久。一夕。
感异光照室。其母因而怀妊。及长。遂以照室之瑞。名
之曰光。
自幼志气不群。博涉诗书。尤精佛学。不事家
产。好游山水。即抵雒阳龙门香山寺。依宝静禅师出
家受具。复游讲肆。遍探大小乘义。
年三十二。却返香
山。忽有一神人谓曰。将欲受果。何滞此耶。大道非遥。
汝其南矣。光知神助。因改名神光。
翌日。觉头痛如剌。
其师欲治之。空中有声曰。此乃换骨。非常痛也。光遂
以事具白于师。
今视其顶骨。即如五峰秀出矣。乃曰。
汝相吉祥。当有所證。神令汝南者。斯则少林达磨大
士即汝之师也。
光受教。造于少室。其得法.转衣变迹。
达磨章具之矣。
自少林托化西归。大师既阐真风。是
求法嗣。至北齐天平年中。有一居士。不言名氏。聿来
设礼。而问师曰。弟子身缠风恙。请为忏罪 师曰。将
罪来。与汝忏 居士云。觅罪了不可得 师曰。与汝
忏罪竟 居士即投师出家受具。宜名僧璨。自兹疾
巳。
经三年。师乃告之曰。菩提达磨远自竺乾以正法
眼藏密付于吾。吾今授汝。并达磨信衣。汝当守护。无
令断绝。听吾偈曰。
「 本来缘有地
因地种华生
本来无有种
华亦不能生」
第二十九祖惠可大师者 第 444a 页 X78-0444.png
大师付衣法巳。又曰。汝受吾教。宜处深山。未可行化。
当逢国难 璨曰。师既预知。愿垂示诲 师曰。兹乃
传般若多罗悬记云。心中虽吉外头凶是也。吾校年
代。正在于汝。当谛思前言。勿罹世难。然吾亦有宿累。
今要酬之。善去善行。俟时传付。言巳。即往邺都。韬光
混迹。变易仪相 人或问之。何故如是 师曰。我自
调心。何关汝事。
又于管城寺谈法。听者林会。时有辨
和法师者。于寺门讲涅槃经。学徒闻师阐法。稍稍引
出。辨和不胜其愤。兴谤于邑宰翟仲侃。仲侃惑其邪
说。加师以非法。师怡然委顺。识真者。谓之偿债。时年
一百七岁。即隋文帝开皇年中也。
后葬于磁州滏阳
悬东北七十里 唐德宗谥大祖禅师。释法琳撰碑
云。翟仲侃生前为牛。御者恚其喘而毙之。牛。今邑宰
也。昔御者。师焉。宿报当酬尔。
** 第三十祖僧璨大师者
不知何许人也。初以白衣谒
二祖。既受度传法。隐于舒州皖公山。属后周武帝破
灭佛法。至随开皇中。有沙弥道信。始年十四。来礼师
曰。愿和尚慈悲。赐与解脱法门 师曰。谁缚汝 曰。
无人缚 师曰。既无人缚。即是解脱。何须更求解脱
信于言下大悟。服勤九载。披剃受具。
师知其缘熟。
乃付衣法。遂告之曰。如来以正法眼藏嘱累迦叶。次
第传授而至于我。我今付汝。并达磨袈裟。用为法信。
流通将来。无令断绝。听吾偈曰。
「 华种虽因地
从地种华生
若无人下种
第二十九祖惠可大师者 第 444b 页 X78-0444.png
华地尽无生」
师又曰。可大师付吾法。后往邺都。三十馀年方终。今
吾得汝。何滞此乎。即适罗浮山。经于三载。却旋旧址。
一日。士民奔趋。大设檀供讫。于大树下立化。即炀帝
大业中十月十五日也。众奉全身起塔焉 唐玄宗
谥鉴智禅师。塔曰觉寂。吏部尚书门下三品房琯撰
碑。
初唐河南尹李常。素仰祖风。深探玄理。天宝中。遇
荷泽神会。问曰。三祖大师葬于何处。或闻入罗浮不
回。或说终于山谷。未知孰是。
会曰。璨大师自罗浮归
山谷。得月馀方示灭。今舒州见存三祖墓。常未之信
也。
会谪为舒州别驾。因询山谷寺众僧曰。闻寺后有
三祖墓。是否。
时上座惠观对曰。有之。常忻然与官寮
同往瞻礼。又启圹取真仪阇维之。得舍利无数。以一
分建塔焉。一分寄荷泽神会以质前言。馀即随身。后
于洛中私第设斋以庆之。
时有西域三藏犍那等在
会中。常问三藏。天竺祖师多少。
犍那答曰。自迦叶以
至般若多罗有二十七祖。若序师子尊者。总有四十
九祖。若从七佛至此。不括横枝。凡三十七世。
常又问
会中耆德曰。尝见祖图。或引五十馀祖。至于枝派差
殊。宗族不定。或伹有空名者。以何为验。
时有智本禅
师者。六祖门人也。答曰。斯乃后魏初。佛法沦替。有沙
门昙曜。于纷纭中以素绢单录诸祖名字。或忘失次
第。藏衣领中。隐于岩穴。经三十五载。至文成帝即位。
法门中兴。昙曜名行俱崇。遂为僧统。乃集诸沙门。再
师又曰。可大师付吾法。后往邺都。三十馀年方终。今
吾得汝。何滞此乎。即适罗浮山。经于三载。却旋旧址。
一日。士民奔趋。大设檀供讫。于大树下立化。即炀帝
大业中十月十五日也。众奉全身起塔焉 唐玄宗
谥鉴智禅师。塔曰觉寂。吏部尚书门下三品房琯撰
碑。
初唐河南尹李常。素仰祖风。深探玄理。天宝中。遇
荷泽神会。问曰。三祖大师葬于何处。或闻入罗浮不
回。或说终于山谷。未知孰是。
会曰。璨大师自罗浮归
山谷。得月馀方示灭。今舒州见存三祖墓。常未之信
也。
会谪为舒州别驾。因询山谷寺众僧曰。闻寺后有
三祖墓。是否。
时上座惠观对曰。有之。常忻然与官寮
同往瞻礼。又启圹取真仪阇维之。得舍利无数。以一
分建塔焉。一分寄荷泽神会以质前言。馀即随身。后
于洛中私第设斋以庆之。
时有西域三藏犍那等在
会中。常问三藏。天竺祖师多少。
犍那答曰。自迦叶以
至般若多罗有二十七祖。若序师子尊者。总有四十
九祖。若从七佛至此。不括横枝。凡三十七世。
常又问
会中耆德曰。尝见祖图。或引五十馀祖。至于枝派差
殊。宗族不定。或伹有空名者。以何为验。
时有智本禅
师者。六祖门人也。答曰。斯乃后魏初。佛法沦替。有沙
门昙曜。于纷纭中以素绢单录诸祖名字。或忘失次
第。藏衣领中。隐于岩穴。经三十五载。至文成帝即位。
法门中兴。昙曜名行俱崇。遂为僧统。乃集诸沙门。再
第二十九祖惠可大师者 第 444c 页 X78-0444.png
议结集。目为付法藏传。其间小有差互。良由当时怖
惧所致。又经一十三年。敕国子博士黄元真与北天
三藏佛陀扇多.吉弗烟等。甄别宗旨。次叙师承。得无
纰缪也。
** 第三十一祖道信大师者
姓司马氏。世居河内。后从
于蕲州之广济县。师生而超异。幼慕空宗。隋大业十
三年。游吉州。值群盗围城。七旬不解。万众忧迫。师悯
之。教令念摩诃衍。时贼众望雉堞间若有神兵。乃相
谓曰。城内必有大异人。不可攻也。稍稍引去。
唐武德
中。师却返蕲春。住破头山。一日。往黄梅县。路逢一小
儿。骨相奇秀。异乎常童 师问曰。子何姓 答曰。姓
即有。是常姓 师曰。是何姓 答曰。是佛性 师曰。
汝无姓耶 答曰。性空故 师默识其法器。即令一
僧至其家。于父母所。谕令出家。父母殊无难色。曰。愿
垂接受。
师遂与落发受具。既而乃告之曰。如来以正
法眼藏付传迦叶。次第嘱授而至于我。我今付汝。并
达磨袈裟。以为法信。汝善护持。流布将来。无令断绝。
听吾偈曰。
「 华种有生性
因地华生生
大缘与性合
当生生不生」
付衣法巳。告众曰。吾武德中。游庐山登绝顶。望破头
山。紫气如盖。下有白气。横分六道。汝等会否。众皆默
然 忍曰。得非和尚他后横出一枝佛法否 师曰。
善。
后。贞观中。太宗向师道味。欲瞻风釆。诏赴京师。上
惧所致。又经一十三年。敕国子博士黄元真与北天
三藏佛陀扇多.吉弗烟等。甄别宗旨。次叙师承。得无
纰缪也。
** 第三十一祖道信大师者
姓司马氏。世居河内。后从
于蕲州之广济县。师生而超异。幼慕空宗。隋大业十
三年。游吉州。值群盗围城。七旬不解。万众忧迫。师悯
之。教令念摩诃衍。时贼众望雉堞间若有神兵。乃相
谓曰。城内必有大异人。不可攻也。稍稍引去。
唐武德
中。师却返蕲春。住破头山。一日。往黄梅县。路逢一小
儿。骨相奇秀。异乎常童 师问曰。子何姓 答曰。姓
即有。是常姓 师曰。是何姓 答曰。是佛性 师曰。
汝无姓耶 答曰。性空故 师默识其法器。即令一
僧至其家。于父母所。谕令出家。父母殊无难色。曰。愿
垂接受。
师遂与落发受具。既而乃告之曰。如来以正
法眼藏付传迦叶。次第嘱授而至于我。我今付汝。并
达磨袈裟。以为法信。汝善护持。流布将来。无令断绝。
听吾偈曰。
「 华种有生性
因地华生生
大缘与性合
当生生不生」
付衣法巳。告众曰。吾武德中。游庐山登绝顶。望破头
山。紫气如盖。下有白气。横分六道。汝等会否。众皆默
然 忍曰。得非和尚他后横出一枝佛法否 师曰。
善。
后。贞观中。太宗向师道味。欲瞻风釆。诏赴京师。上
第二十九祖惠可大师者 第 445a 页 X78-0445.png
表逊谢。前后三返。竟以疾辞。又命使曰。如果不起。即
取首来。使至山谕旨。师乃引颈就刃。神色俨然。使异
之。回以状闻。帝弥如钦慕。就赐珍缯。以遂其志。
迄高
宗永徽中。忽垂诫曰。一切诸法悉皆解脱。汝等各自
护念。流化未来。言讫。端坐而逝。寿七十有二。塔于本
山双峰。明年四月八日。塔户无故自开。仪相如生。尔
后不敢复闭 代宗谥大医禅师慈云之塔。
** 第三十二祖弘忍大师者
蕲州黄梅人也。姓周氏。生
而岐嶷。童游时。逢一智者叹曰。此子阙七种相。不逮
如来。后写于破头山。
咸亨中。有一居士。姓庐名惠能。
自新州来参谒 师问曰。汝自何来 曰。岭南 师
曰。欲须何事 能曰。惟求作佛 曰。岭南人无佛性。
若为得佛 能曰。人即有南北。佛性岂然 师知是
其器。乃呵曰。著槽𣚿去 能作礼而退。便入碓坊。服
劳于杵臼之间。昼夜不息。师知付授将至。遂告众曰。
正法难解。不可徒记吾言。持为巳任。汝等可各随意
述一偈章。若语意冥符。即衣法偕付。
是时会下七百
馀僧。上座神秀者。乃于廊壁书偈。曰。
「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莫遣惹尘埃」
师经行次。见斯偈。知是神秀所述。叹曰。依此修行。亦
得人天之果。
能在碓坊。忽聆讽偈。乃问同学。是何章
句。
曰。尔不知和尚求法嗣。令各述心偈。此则秀上座
所述。
能即自述四句偈。至夜。密令人写于秀偈之侧。
取首来。使至山谕旨。师乃引颈就刃。神色俨然。使异
之。回以状闻。帝弥如钦慕。就赐珍缯。以遂其志。
迄高
宗永徽中。忽垂诫曰。一切诸法悉皆解脱。汝等各自
护念。流化未来。言讫。端坐而逝。寿七十有二。塔于本
山双峰。明年四月八日。塔户无故自开。仪相如生。尔
后不敢复闭 代宗谥大医禅师慈云之塔。
** 第三十二祖弘忍大师者
蕲州黄梅人也。姓周氏。生
而岐嶷。童游时。逢一智者叹曰。此子阙七种相。不逮
如来。后写于破头山。
咸亨中。有一居士。姓庐名惠能。
自新州来参谒 师问曰。汝自何来 曰。岭南 师
曰。欲须何事 能曰。惟求作佛 曰。岭南人无佛性。
若为得佛 能曰。人即有南北。佛性岂然 师知是
其器。乃呵曰。著槽𣚿去 能作礼而退。便入碓坊。服
劳于杵臼之间。昼夜不息。师知付授将至。遂告众曰。
正法难解。不可徒记吾言。持为巳任。汝等可各随意
述一偈章。若语意冥符。即衣法偕付。
是时会下七百
馀僧。上座神秀者。乃于廊壁书偈。曰。
「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莫遣惹尘埃」
师经行次。见斯偈。知是神秀所述。叹曰。依此修行。亦
得人天之果。
能在碓坊。忽聆讽偈。乃问同学。是何章
句。
曰。尔不知和尚求法嗣。令各述心偈。此则秀上座
所述。
能即自述四句偈。至夜。密令人写于秀偈之侧。
第二十九祖惠可大师者 第 445b 页 X78-0445.png
云。
「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有尘埃」
本师见此偈云。此是谁作。亦未见性。遂脱屣摩去其
字。由是众不之顾。逮夜。师密诣自碓坊曰。米白也否。
能曰。白也。未有筛。
师于碓。以杖三击之。能即以三鼓
入室。师告曰。佛之出世。为一大事。付于迦叶。展转相
授。至菩提达磨届于此土。得可大师承袭。以至于吾。
今以法宝及所传袈裟用付于汝。汝当善自保护。流
布将来。无令断绝。汝受吾教。听吾偈曰。
「 有情来下种
因地果还生
无情既无种
无性亦无生」
能居士受衣法。启曰。法则既受。衣付何人。
师曰。昔达
磨初至。人未之信。故传衣以明得法。今信心巳熟。衣
乃争端。止于汝身。不复传。尔且当远引。俟时行化。所
谓受衣之人。命如悬丝。复云。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
成。又云。果满菩提圆。华开世界起。
能曰。当居何所。
师
曰。逢怀即止。遇会且藏。能礼辞巳。捧衣潜出。是夜南
迈。大众莫知。
翌日。众心疑讶。师曰。吾道行矣。何更询
之。
复问。衣法谁得耶。
师曰。能者得。
于是众议。卢行者
名能。寻访既失。潜知彼得。时僧惠明奔逐至大庾岭
头。能见明来。隐于莽中。但以衣置地。明举之莫动。明
即呼云。我来求法。不求其衣。
能遂出曰。不得思恶。不
得思善。正当恁么时。还我明上座本来面目。明于是
「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有尘埃」
本师见此偈云。此是谁作。亦未见性。遂脱屣摩去其
字。由是众不之顾。逮夜。师密诣自碓坊曰。米白也否。
能曰。白也。未有筛。
师于碓。以杖三击之。能即以三鼓
入室。师告曰。佛之出世。为一大事。付于迦叶。展转相
授。至菩提达磨届于此土。得可大师承袭。以至于吾。
今以法宝及所传袈裟用付于汝。汝当善自保护。流
布将来。无令断绝。汝受吾教。听吾偈曰。
「 有情来下种
因地果还生
无情既无种
无性亦无生」
能居士受衣法。启曰。法则既受。衣付何人。
师曰。昔达
磨初至。人未之信。故传衣以明得法。今信心巳熟。衣
乃争端。止于汝身。不复传。尔且当远引。俟时行化。所
谓受衣之人。命如悬丝。复云。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
成。又云。果满菩提圆。华开世界起。
能曰。当居何所。
师
曰。逢怀即止。遇会且藏。能礼辞巳。捧衣潜出。是夜南
迈。大众莫知。
翌日。众心疑讶。师曰。吾道行矣。何更询
之。
复问。衣法谁得耶。
师曰。能者得。
于是众议。卢行者
名能。寻访既失。潜知彼得。时僧惠明奔逐至大庾岭
头。能见明来。隐于莽中。但以衣置地。明举之莫动。明
即呼云。我来求法。不求其衣。
能遂出曰。不得思恶。不
得思善。正当恁么时。还我明上座本来面目。明于是
第二十九祖惠可大师者 第 445c 页 X78-0445.png
大悟。
能曰。汝须速回。遇蒙即止。逢袁当住。
明即礼谢
而返。逮至岭下。遇众追之。明绐之曰。自岭而来。杳无
所见。众艮踆焉。明后易名道明。盖避师名之上一字
也。止袁州蒙山。
师忽告众曰。吾今事毕。时可行矣。即
入室。安座而逝。寿七十有四。唐高宗上元二年壬申
岁二月十五。建塔于黄梅之东山。代宗谥大满禅师
法雨之塔。
** 第三十三祖惠能大师者
俗姓卢氏。其先范阳人。父
行瑫。武德中。左宦于南海之新州。遂占籍焉。三岁丧
父。其母守志鞠养。及长。家尤贫窭。师樵釆以给。一日。
负薪至市。闻客读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有
所感寤而问曰。此何法也。得于何人。
客曰。此名金刚
经。得于黄梅。师遽告其母以为法寻师之意。
直抵韶
州。遇高行士刘志略。结为交友。尼无尽藏者。即志略
之姑也。常读涅槃经。师暂听之。即为解说其义。尼遂
执卷问字。师曰。字即不识。义即请问。
尼曰。字尚不识。
焉能会义。
师曰。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尼惊异之。告乡
人云。能是有道之人。宜请瞻礼。近有宝林古寺旧地。
可完缉。延师居之。四众雾集。俄成宝坊。
师一日自念
曰。我求大法。岂可中道而止。
遂至昌乐县西山石室
间。遇智远禅师。今遂请益。远曰。观子神机爽拔。殆非
常人。吾闻西域菩提达磨传心印于黄梅。汝当往彼
参决。
师辞去。造黄梅之东山。即唐咸亨年中也。忍大
师一见。默而识之。后传衣法。令隐于怀集.四会之间。
能曰。汝须速回。遇蒙即止。逢袁当住。
明即礼谢
而返。逮至岭下。遇众追之。明绐之曰。自岭而来。杳无
所见。众艮踆焉。明后易名道明。盖避师名之上一字
也。止袁州蒙山。
师忽告众曰。吾今事毕。时可行矣。即
入室。安座而逝。寿七十有四。唐高宗上元二年壬申
岁二月十五。建塔于黄梅之东山。代宗谥大满禅师
法雨之塔。
** 第三十三祖惠能大师者
俗姓卢氏。其先范阳人。父
行瑫。武德中。左宦于南海之新州。遂占籍焉。三岁丧
父。其母守志鞠养。及长。家尤贫窭。师樵釆以给。一日。
负薪至市。闻客读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有
所感寤而问曰。此何法也。得于何人。
客曰。此名金刚
经。得于黄梅。师遽告其母以为法寻师之意。
直抵韶
州。遇高行士刘志略。结为交友。尼无尽藏者。即志略
之姑也。常读涅槃经。师暂听之。即为解说其义。尼遂
执卷问字。师曰。字即不识。义即请问。
尼曰。字尚不识。
焉能会义。
师曰。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尼惊异之。告乡
人云。能是有道之人。宜请瞻礼。近有宝林古寺旧地。
可完缉。延师居之。四众雾集。俄成宝坊。
师一日自念
曰。我求大法。岂可中道而止。
遂至昌乐县西山石室
间。遇智远禅师。今遂请益。远曰。观子神机爽拔。殆非
常人。吾闻西域菩提达磨传心印于黄梅。汝当往彼
参决。
师辞去。造黄梅之东山。即唐咸亨年中也。忍大
师一见。默而识之。后传衣法。令隐于怀集.四会之间。
第二十九祖惠可大师者 第 446a 页 X78-0446.png
至仪凤元年丙子正月八日。届南海。遇印宗法师于
法性寺讲涅槃经。师见二法师争风幡。一人言风动。
一人言幡动。能召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二人言下大悟。曰。莫是卢行者否。是即速说。
师曰。我
即惠能也。
二法师曰。我等乃西天令来于此土。与汝
披剃受具。
仍法性寺有智光律师戒坛。即宋朝求那
跋陀三藏之所置也。记云。后有肉身菩萨在此坛受
戒。又梁末真谛三藏于坛之侧。手植二菩提树。记曰。
却后一百二十年。有大士受具于此树下。宛如宿契。
二法师曰。我为汝落发之师。汝为我得法之师矣。盖
以感悟风幡之言也。
明年二月八日。受具巳。曰。吾不
愿居此。后师至宝林寺。韶州剌史韦据请居大梵寺。
中宗神龙元年。降诏云。朕请安.秀二师宫中供养。万
机之暇。每究一乘。二师并推让云。南方有能禅师。密
受忍大师衣法。可就彼问。今遣内侍薛简驰诏迎请。
愿师慈念。速赴上京。师上表辞疾。愿终林麓。
薛简曰。
京城禅德皆云。欲得会道。必须坐禅习定。若不因禅
定而得解脱者。未之有也。未审师所说法如何。
师曰。
道由心悟。岂在坐也。经云。若言如来若坐若卧。是行
邪道。何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究竟无證。岂况坐耶。
简曰。弟子之回。主上必问。愿师慈悲。指示心要。
师曰。
道无明暗。明暗是代谢之义。明暗无尽。亦是有尽。相
待立名。故经云。法无有比。无相待故。
简曰。明喻智慧。
暗况烦恼。修道之人傥不以智慧照破烦恼。无始生
第二十九祖惠可大师者 第 446b 页 X78-0446.png
死凭何出离。
师曰。烦恼即是菩提。无二无别。若以智
慧照烦恼者。此是二乘小见.羊鹿等机。大智上根悉
不如是。
简曰。如何是大乘人见。
师曰。明与无明。凡夫
见。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
处凡遇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
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
不生不灭。性相如今。常住不迁。名时道。
简曰。师说不
生不灭。何异外道所谈。
师曰。外道所谈不生不灭者。
将灭止生。以生显灭。今犹不灭。生亦无生。我说不生
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无灭。所以不同外道。外道者。
但以文字句义所说。欲知心要。善恶都莫思量。自然
得入。妙用河沙。
简于是言下大悟。曰。弟子始知本性
不遥。涅槃寂静。无馀有法。一切现前。言巳。礼辞归阙。
表奏师语。有诏谢师。并赐摩衲袈裟.宝钵.缯帛。十二
月十九日。敕改古宝林为中兴寺。三年十一月十八
日。又敕韶州重加修饰大师写经坊。赐额为法泉寺。
师新州旧居为国恩寺。
一日。师谓众曰。诸善知识。汝
等静心。听吾说法。汝等诸人。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
无一物而能建立。所以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今法
灭。若欲成就种智。须达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若于一
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
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
若于一切处行住座卧。纯一真心。不动道场。真成净
土。此名一行三昧。若人具此三昧。如地有种。含藏长
师曰。烦恼即是菩提。无二无别。若以智
慧照烦恼者。此是二乘小见.羊鹿等机。大智上根悉
不如是。
简曰。如何是大乘人见。
师曰。明与无明。凡夫
见。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
处凡遇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
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
不生不灭。性相如今。常住不迁。名时道。
简曰。师说不
生不灭。何异外道所谈。
师曰。外道所谈不生不灭者。
将灭止生。以生显灭。今犹不灭。生亦无生。我说不生
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无灭。所以不同外道。外道者。
但以文字句义所说。欲知心要。善恶都莫思量。自然
得入。妙用河沙。
简于是言下大悟。曰。弟子始知本性
不遥。涅槃寂静。无馀有法。一切现前。言巳。礼辞归阙。
表奏师语。有诏谢师。并赐摩衲袈裟.宝钵.缯帛。十二
月十九日。敕改古宝林为中兴寺。三年十一月十八
日。又敕韶州重加修饰大师写经坊。赐额为法泉寺。
师新州旧居为国恩寺。
一日。师谓众曰。诸善知识。汝
等静心。听吾说法。汝等诸人。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
无一物而能建立。所以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今法
灭。若欲成就种智。须达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若于一
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
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
若于一切处行住座卧。纯一真心。不动道场。真成净
土。此名一行三昧。若人具此三昧。如地有种。含藏长
第二十九祖惠可大师者 第 446c 页 X78-0446.png
养。成熟其实。一相一行。亦复如是。我今说法。犹如时
雨。普润大地。汝等佛性。譬诸种子。遇兹沾洽。悉得发
生。承吾旨者。泽获菩提。依吾行者。定證妙果。
先天元
年。告众曰。吾受忍大师衣法。今为汝等说法。不付其
衣。盖汝等信根纯熟。泽定不疑。堪任大事。听吾偈曰。
「 心地含诸种
普雨悉皆生
顿悟华情巳
菩提果自成」
复曰。其法无二。其心亦然。其道清净。亦无诸相。汝等
慎勿观净。及空其心。此心本净。无可取舍。各自努力。
随缘好去。
师说法化世。经四十载。其年七月六日。命
弟子往新州国恩寺建报恩塔。
先天二年七月一日。
谓众曰。吾欲归新州。速理舟楫。
众曰。师从此去。早晚
却回。
师曰。叶落归根。来时无口。
又问。师之法藏。何人
传受。
师曰。有道者得。无心者通。
又问。后莫有难否。
曰。
吾灭后五六年。当有一人来取吾首。听吾记云。
「 头上养亲
口里须餐
遇满之难
杨柳为官」
又云。吾去七十年。有二菩萨从东方来。一在家一出
家。同时兴化。建立吾宗。缔缉伽蓝。昌隆法嗣。言讫。往
新州国恩寺。跏趺示寂。即其年八月三日也。
时韶.新
两郡各修塔庙。僧俗莫决所之。两剌史共焚香祝云。
香烟引处。即师之欲归焉。时炉香腾涌。直贯曹溪。以十
一月十三日入塔。寿七十六。
前韶州刺史韦据撰碑。
会人忆取首之记。遂走以铁叶漆布固护师颈。
开元
十年八月三日夜。忽闻塔中铿然有声。僧众惊起。见
雨。普润大地。汝等佛性。譬诸种子。遇兹沾洽。悉得发
生。承吾旨者。泽获菩提。依吾行者。定證妙果。
先天元
年。告众曰。吾受忍大师衣法。今为汝等说法。不付其
衣。盖汝等信根纯熟。泽定不疑。堪任大事。听吾偈曰。
「 心地含诸种
普雨悉皆生
顿悟华情巳
菩提果自成」
复曰。其法无二。其心亦然。其道清净。亦无诸相。汝等
慎勿观净。及空其心。此心本净。无可取舍。各自努力。
随缘好去。
师说法化世。经四十载。其年七月六日。命
弟子往新州国恩寺建报恩塔。
先天二年七月一日。
谓众曰。吾欲归新州。速理舟楫。
众曰。师从此去。早晚
却回。
师曰。叶落归根。来时无口。
又问。师之法藏。何人
传受。
师曰。有道者得。无心者通。
又问。后莫有难否。
曰。
吾灭后五六年。当有一人来取吾首。听吾记云。
「 头上养亲
口里须餐
遇满之难
杨柳为官」
又云。吾去七十年。有二菩萨从东方来。一在家一出
家。同时兴化。建立吾宗。缔缉伽蓝。昌隆法嗣。言讫。往
新州国恩寺。跏趺示寂。即其年八月三日也。
时韶.新
两郡各修塔庙。僧俗莫决所之。两剌史共焚香祝云。
香烟引处。即师之欲归焉。时炉香腾涌。直贯曹溪。以十
一月十三日入塔。寿七十六。
前韶州刺史韦据撰碑。
会人忆取首之记。遂走以铁叶漆布固护师颈。
开元
十年八月三日夜。忽闻塔中铿然有声。僧众惊起。见
第二十九祖惠可大师者 第 447a 页 X78-0447.png
一人裹白巾从塔中出。踰垣而遁。寻周视什器。一无
所失。俄见师颈有伤。具以贼事闻州。县令杨侃。剌史
柳无忝。切加檎捕。五日。于石角村获贼人。送韶州鞫
问。云。姓张。名行满。汝州梁县人。于洪州开元寺受新
罗僧金。令取六祖大师首。归东海供养。
柳守闻状。未
即加刑。乃躬至曹溪。问师上足令[啖-口+王]曰。如何处断。
[啖-口+王]
曰。若以国法论理。固当宜然。但以佛教慈悲。冤亲平
等。况彼欲求供养。罪可恕之。
柳守叹嘉。始知佛门广
大。遂赦之。
上元元年。肃宗遣使就请师衣钵。归内供
养。至永泰元年五月五日。代宗梦六祖大师请衣钵。
七日。敕剌史杨瑊云。朕梦感能禅师请传法袈裟。却
归曹溪。今遣镇国大将军刘崇景顶戴而送。朕为之
国宝。卿可于本寺如法安奉。专令僧众严加守护。勿
令遗坠。或为人偷窃。皆不远而获。宪宗谥大鉴禅师。塔
曰元和灵照。
南越记云。晋初。海内崩裂。各据兵权。署
曹叔良为镇南将军。知平南总管事。晋剋复之后。以
王爵封叔良。本山双峰间。叔良有别墅。舍其地为双
峰曹溪。曹溪由是名著。
宝林寺者。梁天监中。有僧经
始之刻石。曰。却后一百七十年。有大权菩萨说法度
人。传化四方。学徒雾集。宜以宝林题之。州将具奏。仍
御书其额。
至仪凤二年。大师驻锡。皆符先记。后改额。
神龙中曰中兴.曰法泉。后三年曰广果。开元九年曰
建兴。肃宗曰国宁寺。宣宗曰南华。迄今无燕雀栖止。
有达磨祖师所传袈裟一条。西域屈眴布。缉本绵花
所失。俄见师颈有伤。具以贼事闻州。县令杨侃。剌史
柳无忝。切加檎捕。五日。于石角村获贼人。送韶州鞫
问。云。姓张。名行满。汝州梁县人。于洪州开元寺受新
罗僧金。令取六祖大师首。归东海供养。
柳守闻状。未
即加刑。乃躬至曹溪。问师上足令[啖-口+王]曰。如何处断。
[啖-口+王]
曰。若以国法论理。固当宜然。但以佛教慈悲。冤亲平
等。况彼欲求供养。罪可恕之。
柳守叹嘉。始知佛门广
大。遂赦之。
上元元年。肃宗遣使就请师衣钵。归内供
养。至永泰元年五月五日。代宗梦六祖大师请衣钵。
七日。敕剌史杨瑊云。朕梦感能禅师请传法袈裟。却
归曹溪。今遣镇国大将军刘崇景顶戴而送。朕为之
国宝。卿可于本寺如法安奉。专令僧众严加守护。勿
令遗坠。或为人偷窃。皆不远而获。宪宗谥大鉴禅师。塔
曰元和灵照。
南越记云。晋初。海内崩裂。各据兵权。署
曹叔良为镇南将军。知平南总管事。晋剋复之后。以
王爵封叔良。本山双峰间。叔良有别墅。舍其地为双
峰曹溪。曹溪由是名著。
宝林寺者。梁天监中。有僧经
始之刻石。曰。却后一百七十年。有大权菩萨说法度
人。传化四方。学徒雾集。宜以宝林题之。州将具奏。仍
御书其额。
至仪凤二年。大师驻锡。皆符先记。后改额。
神龙中曰中兴.曰法泉。后三年曰广果。开元九年曰
建兴。肃宗曰国宁寺。宣宗曰南华。迄今无燕雀栖止。
有达磨祖师所传袈裟一条。西域屈眴布。缉本绵花
第二十九祖惠可大师者 第 447b 页 X78-0447.png
心织成。有云丝布者。非也。其衣青黑色。后人以碧绢
为里。中宗赐摩衲.宝钵.方辨塑真.道具等。生塔者尸
之。
开元中。广州观察使宋璟作礼于塔。见上足令瑫
问曰。云何名无生法忍。
瑫曰。知生既如。一切皆尔。是
名无生。于生自在。是名法忍。知灭不灭。是名无生。善
法不忘。是名法忍。发菩提心。是名无生。诸结不起。是
名法忍。对境不瞋。是名无生。不恼他人。是名法忍。内
无妄念。是名无生。外无染污。是名法忍。般若无住。是
名无生。智慧观照。是名法忍。璟闻。顶受之。遂佛弟子
礼。
皇朝开宝初。王师平南海刘氏。残兵作梗。师之塔庙
鞠为煨烬。而真身一无所损。寻有制兴修。功未竟。会
太宗即位。留心禅门。颇增壮丽焉。
今上践祚。
明肃太后助政。奉慈听断。天下治平。上独留心于禅
法。盖天启其衷也。尝遣使迎请衣钵入宫中。久留申
供。弥加宝饰。冀永殊迹。
大师自唐先天二年癸丑入
灭。至今景祐三年丙子岁。凡三百二十五年矣。
天圣广灯录卷第七
为里。中宗赐摩衲.宝钵.方辨塑真.道具等。生塔者尸
之。
开元中。广州观察使宋璟作礼于塔。见上足令瑫
问曰。云何名无生法忍。
瑫曰。知生既如。一切皆尔。是
名无生。于生自在。是名法忍。知灭不灭。是名无生。善
法不忘。是名法忍。发菩提心。是名无生。诸结不起。是
名法忍。对境不瞋。是名无生。不恼他人。是名法忍。内
无妄念。是名无生。外无染污。是名法忍。般若无住。是
名无生。智慧观照。是名法忍。璟闻。顶受之。遂佛弟子
礼。
皇朝开宝初。王师平南海刘氏。残兵作梗。师之塔庙
鞠为煨烬。而真身一无所损。寻有制兴修。功未竟。会
太宗即位。留心禅门。颇增壮丽焉。
今上践祚。
明肃太后助政。奉慈听断。天下治平。上独留心于禅
法。盖天启其衷也。尝遣使迎请衣钵入宫中。久留申
供。弥加宝饰。冀永殊迹。
大师自唐先天二年癸丑入
灭。至今景祐三年丙子岁。凡三百二十五年矣。
天圣广灯录卷第七
第二十九祖惠可大师者 第 447c 页 X78-044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