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跋¶ 第 273a 页
水鉴海和尚六会录卷八
嗣法门人原源等编
* 题跋
** 题澹庵庄翰林观音画象
圆通秀谓黄山谷曰汝以艳语动天下人淫心不止
马腹正恐生泥犁耳山谷繇此而惧兹澹庵以翰林
之学不施于无用之处颛画观音大士法象一藏使
天下人瞻之仰之宁非山谷惧而改作耶虽然大士
无相随类现身众生没在诸苦睹此有以拯拔此又
澹庵济世之一端也有心者其宜审之。
** 题玄宰董宗伯所书金刚经
士大夫崇信吾教委身虚怀问道归心如裴休相国
之于黄檗白居易侍郎之于佛光陆亘大夫之于南
泉陈操尚书之于睦州黄庭坚太史之于黄龙张九
成侍郎之于径山往往皆博达伟人一时浩归吾教
所谓儒门澹薄收拾不住也至明毅庙时崇信之心
犹然未衰宗伯书经所繇来也宗伯书经多种此经
系是江陵吴弘功宰江都时所赠可见吴公亦是好
道士大夫也是故宗伯书经以赠而吴公携归又摹
石于沙市观音寺闯贼陷荆一埽劫灰无可留者而
此经独存可谓金刚不坏矣然则此乃宗伯之金刚
若是如来亲谈之金刚岂止经此一劫而巳哉。
** 题天童悟和尚登金山诗
临济之道盛而复衰兴而复废其在明季如一缕之
系鼎九卵之累棋危之甚矣其持危挽废后五百世
起而复振者则吾天童和尚也夫圣人降世为拯沉
沦虽起寒微颖脱非凡不事翰墨而动笔皆是草圣
不精诗书而开口便成章法和尚万历丁未春自燕
还南是时尚未受嘱气宇巳自不群偶登金山辄成
是句不独自出手眼尤且玉韵惊人其绘文琢句者
嗣法门人原源等编
* 题跋
** 题澹庵庄翰林观音画象
圆通秀谓黄山谷曰汝以艳语动天下人淫心不止
马腹正恐生泥犁耳山谷繇此而惧兹澹庵以翰林
之学不施于无用之处颛画观音大士法象一藏使
天下人瞻之仰之宁非山谷惧而改作耶虽然大士
无相随类现身众生没在诸苦睹此有以拯拔此又
澹庵济世之一端也有心者其宜审之。
** 题玄宰董宗伯所书金刚经
士大夫崇信吾教委身虚怀问道归心如裴休相国
之于黄檗白居易侍郎之于佛光陆亘大夫之于南
泉陈操尚书之于睦州黄庭坚太史之于黄龙张九
成侍郎之于径山往往皆博达伟人一时浩归吾教
所谓儒门澹薄收拾不住也至明毅庙时崇信之心
犹然未衰宗伯书经所繇来也宗伯书经多种此经
系是江陵吴弘功宰江都时所赠可见吴公亦是好
道士大夫也是故宗伯书经以赠而吴公携归又摹
石于沙市观音寺闯贼陷荆一埽劫灰无可留者而
此经独存可谓金刚不坏矣然则此乃宗伯之金刚
若是如来亲谈之金刚岂止经此一劫而巳哉。
** 题天童悟和尚登金山诗
临济之道盛而复衰兴而复废其在明季如一缕之
系鼎九卵之累棋危之甚矣其持危挽废后五百世
起而复振者则吾天童和尚也夫圣人降世为拯沉
沦虽起寒微颖脱非凡不事翰墨而动笔皆是草圣
不精诗书而开口便成章法和尚万历丁未春自燕
还南是时尚未受嘱气宇巳自不群偶登金山辄成
是句不独自出手眼尤且玉韵惊人其绘文琢句者
题跋¶ 第 273b 页
曷能有此哉吴人勒石巳供游客后孤云鉴禅师重
树丰碑并自手书垂镇金山又以骚人采入诗林合
成风雅然则读之者幸作文字诗句观当眼豁心
开可也。
** 跋夔州郡守梦得破山明和尚偈
丙午春夔州郡守梦破山和尚与一扇展读其偈曰
屣声滑滑响苍苔老去寻山亦快哉回首五云堪一
笑淡然潇洒出尘埃觉即遣候和尚巳化去矣郡守
以此为辞世之偈乃梓而遍示之且和尚自出金粟
悟和尚之门声名洋溢乎东南逮归蚕丛道价益盛
然其笔其舌妙有入神鲜有不发扬其道者即发扬
之处不带濂涎逆行顺行自由自在实乃大乘菩萨
游戏国土开觉众生者也今视此回首五云堪一笑
淡然潇洒出尘埃之句似有羁绊脱去觉非菩萨涉
世无碍虽则梦幻之语窃恐传夫后世以郡守之妄
误和尚为二乘之人也况辞世之偈关乎人天眼目
繇是不慧振笔跋之。
** 题妙明子折疑论
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既无二道两心则何分华
夷三教譬夫人之一身有肝胆焉有肠肺焉名虽有
异实共一命也儒者显者也释者隐者也显以治国
隐以学道有其道矣君王不得为臣诸侯不得为友
非有慢也无苟荣也遂尔高风独立或为人天师表
或作鬼神恃怙则巍焕无为道在无所不在俗夫不
知以己之学方人之见谓曰铁砚磨穿故纸钻破尚
不能通心达理彼殊方异教广大深远望重若是猛
有疑焉妙明子学佛之徒也终不以己之道博论雄
谈唯其疑之所请明而折之宛若庖丁解牛恢恢乎
游刃其有馀地俗夫曲辩不得亦醒久坐瓮中不知
乾坤许大且赧然愧畏矣然斯论也折其疑矣余则
树丰碑并自手书垂镇金山又以骚人采入诗林合
成风雅然则读之者幸作文字诗句观当眼豁心
开可也。
** 跋夔州郡守梦得破山明和尚偈
丙午春夔州郡守梦破山和尚与一扇展读其偈曰
屣声滑滑响苍苔老去寻山亦快哉回首五云堪一
笑淡然潇洒出尘埃觉即遣候和尚巳化去矣郡守
以此为辞世之偈乃梓而遍示之且和尚自出金粟
悟和尚之门声名洋溢乎东南逮归蚕丛道价益盛
然其笔其舌妙有入神鲜有不发扬其道者即发扬
之处不带濂涎逆行顺行自由自在实乃大乘菩萨
游戏国土开觉众生者也今视此回首五云堪一笑
淡然潇洒出尘埃之句似有羁绊脱去觉非菩萨涉
世无碍虽则梦幻之语窃恐传夫后世以郡守之妄
误和尚为二乘之人也况辞世之偈关乎人天眼目
繇是不慧振笔跋之。
** 题妙明子折疑论
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既无二道两心则何分华
夷三教譬夫人之一身有肝胆焉有肠肺焉名虽有
异实共一命也儒者显者也释者隐者也显以治国
隐以学道有其道矣君王不得为臣诸侯不得为友
非有慢也无苟荣也遂尔高风独立或为人天师表
或作鬼神恃怙则巍焕无为道在无所不在俗夫不
知以己之学方人之见谓曰铁砚磨穿故纸钻破尚
不能通心达理彼殊方异教广大深远望重若是猛
有疑焉妙明子学佛之徒也终不以己之道博论雄
谈唯其疑之所请明而折之宛若庖丁解牛恢恢乎
游刃其有馀地俗夫曲辩不得亦醒久坐瓮中不知
乾坤许大且赧然愧畏矣然斯论也折其疑矣余则
题跋¶ 第 273c 页
不然请其更疑大疑所谓大疑必有大悟大悟必有
大明大明方识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始不疑吾
圣人之道有异也。
** 题孔子世谱
庄生讥孔子行仁义道德犹如骈拇枝指附赘县疣
亦若行舟于陆推车于水又曰先王仁义道德正如
刍狗陈而无用悲夫蒙庄可谓夏虫不知春秋者也
夫春秋之世周室微而道德废仁义亡而霸业兴乱
臣贼子出焉宣尼蒿目而忧怃然而起周流列国辙
环天下约人以礼乐晓人以信忠识之以义趋规之
以仁行作春秋修周易名分无紊道德有隆孰谓骈
拇乎孰谓枝指乎所以天不生孔子万古如长夜又
岂与蒙庄独善其身同日而语哉今宣尼之裔枝叶
繁茂门户赫然亦皆宣尼之德泽乃继微子之宗系
与世岂不煌哉兹因徵及辄以荒言敬书其谱后识
者勿以余为多辩焉。
** 题列仙传
今天下论仙者首以老耳次即庄周其馀失其真矣
何则往往以身为不老修之延年翀举升天亦为妙
术殊不知饶经八万劫终是落空亡又不知吾有大
患为吾有身是故修者不识其本致使门庭至今落
莫。
** 题天王寺遗迹古铁(约四五千斤或云寺毁钟镕或云象镕)
物有所待理有时而彰其天王寺古铁乎寺刱于唐
道悟禅师所辟荆南节度使丘公亲临访道见路隘
车马发怒抛悟在水因感空中有声曰我是天王神
我是天王神节使设拜忏悔遂建寺供悟号曰天王
悟元和戊戌夏示寂节使为撰塔铭现载皇藏当是
时道场必乃雄杰至宋以武穆岳公征湖南贮火炮
废尽独一巨铁暴露坡下是铁也远不具论即明时
大明大明方识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始不疑吾
圣人之道有异也。
** 题孔子世谱
庄生讥孔子行仁义道德犹如骈拇枝指附赘县疣
亦若行舟于陆推车于水又曰先王仁义道德正如
刍狗陈而无用悲夫蒙庄可谓夏虫不知春秋者也
夫春秋之世周室微而道德废仁义亡而霸业兴乱
臣贼子出焉宣尼蒿目而忧怃然而起周流列国辙
环天下约人以礼乐晓人以信忠识之以义趋规之
以仁行作春秋修周易名分无紊道德有隆孰谓骈
拇乎孰谓枝指乎所以天不生孔子万古如长夜又
岂与蒙庄独善其身同日而语哉今宣尼之裔枝叶
繁茂门户赫然亦皆宣尼之德泽乃继微子之宗系
与世岂不煌哉兹因徵及辄以荒言敬书其谱后识
者勿以余为多辩焉。
** 题列仙传
今天下论仙者首以老耳次即庄周其馀失其真矣
何则往往以身为不老修之延年翀举升天亦为妙
术殊不知饶经八万劫终是落空亡又不知吾有大
患为吾有身是故修者不识其本致使门庭至今落
莫。
** 题天王寺遗迹古铁(约四五千斤或云寺毁钟镕或云象镕)
物有所待理有时而彰其天王寺古铁乎寺刱于唐
道悟禅师所辟荆南节度使丘公亲临访道见路隘
车马发怒抛悟在水因感空中有声曰我是天王神
我是天王神节使设拜忏悔遂建寺供悟号曰天王
悟元和戊戌夏示寂节使为撰塔铭现载皇藏当是
时道场必乃雄杰至宋以武穆岳公征湖南贮火炮
废尽独一巨铁暴露坡下是铁也远不具论即明时
题跋¶ 第 274a 页
居民有近傍抚摩者旋即头疼脑热焚香祷之即愈
又有冶人窃为所胥将掘之时天际巨雷哼哼更复
电火闪闪冶人由此惊退清总镇郑公取铸西瓜炮
发卒将近其地仍晦冥忽作风沙陡起卒又惊退然
则世间有用之物防守不坚人且贼之况数百年无
主之铁有用之物几不被人窃去尚乃存之其天王
神护欤古铁自护欤不然未有不废倾者也顺治戊
戌夏余始至荆开法铁佛己亥春亲访其处拨草视
铁其蹴蹴然似有愁戚之态余喟然曰吾有愿而来
卿有灵能助我乎至辛丑夏方于此诛茅未几领众
临其处众拒不可动恐致祸余叱曰物见主眼卓竖
何祸哉遂拽入寺内书一额曰天王古迹命匠以金
刚钻镌之往来观览者如市其精精然觉有喜容是
时道场已建一阁一殿矣呜呼宁非物有所待理有
时而彰也哉是以书之告夫来者(此铁康熙丙寅巡宪祖公载入荆志)。
** 题黄龙寺石龙
曩阅楚会梼杌载灵山寺右有石龙鳞甲飞动乘虚
欲来余初未信至戊申夏重辟黄龙寺都人谓余言
曰此后山有石龙焉领余亲视余曰此好事者所雕
琢耳后因掘土数尺仍复得之鳞甲完美精润有色
击之铿然有声始信好事者不能如此为之乃山之
灵也造物之灵也夫造物之工能使物之为青为黄
为赤为白或使升降飞腾或使兴云布雨搅天池涌
地阙倾山覆海变变化化无有穷尽况复能使顽石
为乎人在尘埃之中汩汩芒芒竟不知万物之所以
自心之举动且亦何能号称万物之灵哉悲夫黄龙
与灵山相去仅一牛吼地而有石龙即此龙矣龙左
有石壁正当所建法堂之后余命门人明震擘窠书
黄龙道场四大字镌之更勒黄龙寺重建始末与石
龙并称胜概所谓德不孤必有邻也。
又有冶人窃为所胥将掘之时天际巨雷哼哼更复
电火闪闪冶人由此惊退清总镇郑公取铸西瓜炮
发卒将近其地仍晦冥忽作风沙陡起卒又惊退然
则世间有用之物防守不坚人且贼之况数百年无
主之铁有用之物几不被人窃去尚乃存之其天王
神护欤古铁自护欤不然未有不废倾者也顺治戊
戌夏余始至荆开法铁佛己亥春亲访其处拨草视
铁其蹴蹴然似有愁戚之态余喟然曰吾有愿而来
卿有灵能助我乎至辛丑夏方于此诛茅未几领众
临其处众拒不可动恐致祸余叱曰物见主眼卓竖
何祸哉遂拽入寺内书一额曰天王古迹命匠以金
刚钻镌之往来观览者如市其精精然觉有喜容是
时道场已建一阁一殿矣呜呼宁非物有所待理有
时而彰也哉是以书之告夫来者(此铁康熙丙寅巡宪祖公载入荆志)。
** 题黄龙寺石龙
曩阅楚会梼杌载灵山寺右有石龙鳞甲飞动乘虚
欲来余初未信至戊申夏重辟黄龙寺都人谓余言
曰此后山有石龙焉领余亲视余曰此好事者所雕
琢耳后因掘土数尺仍复得之鳞甲完美精润有色
击之铿然有声始信好事者不能如此为之乃山之
灵也造物之灵也夫造物之工能使物之为青为黄
为赤为白或使升降飞腾或使兴云布雨搅天池涌
地阙倾山覆海变变化化无有穷尽况复能使顽石
为乎人在尘埃之中汩汩芒芒竟不知万物之所以
自心之举动且亦何能号称万物之灵哉悲夫黄龙
与灵山相去仅一牛吼地而有石龙即此龙矣龙左
有石壁正当所建法堂之后余命门人明震擘窠书
黄龙道场四大字镌之更勒黄龙寺重建始末与石
龙并称胜概所谓德不孤必有邻也。
题跋¶ 第 274b 页
** 题真如寺募册(亦名碧云)
盐之城西四十里有寺曰真如在崇山峻岭茂林脩
竹间传闻建立于吴晋时为浙西一大名刹奈岁月
侵久风雨飘飖琼楼玉殿邻于瓦砾金容象好尽被
云封嗟乎山之不灵有若斯耶兹智上人向余乞言
以劝盐之乐善君子一解锦囊以襄厥事即名山佛
国顿见光煇矣其泥多佛大之说又何须区区而再
告焉丁巳午日金粟寓叟题于天宁寺之千佛阁。
* 尺牍
** 复方司李雪岷(讳象璜)
别来未几青黄两度俛仰光仪心焉如捣唯台台洒
洒襟怀荡荡施设治政之间有若庖丁解牛公堂说
法无待清献闻雷苟非睿明洞开曷能臻此超遥容
与哉李君垂也好道之人承指乃参贫道贫道不引
枝蔓唯以本分提持且未见其虚往实归临别涟然
盖道情之感极非世情之使然也兹读手翰台台何
溢美誇许之若是耶日者又蒙赐以慧日慈云之扁
兼率耿太守赠以荆南祖庭之额久废天王兹者复
兴实借光多矣况未寸函申谢何以辱教殷殷更欲
阐明斯道惠及来学第凉德不慧之山僧无能副台
台之盛念矣然道有时而弘唱愈高和愈胜兹时贫
道何能使道而弘哉临书引领统惟垂谅。
** 与黄檗和尚
太白一镫光明天下分煇续焰彻古通今内圣外王
咸为隆重其最著者唯吾径山容老人也老人目击
时衰世变法门混淆日久邪宗僭窃之辈由此而兴
遂尔别集述而严统作盖为见诸行事深切著明非
谓空文而载虽人以此罪老人然人亦以此知老人
也老人化去未经十祀座下法门豪杰如金粟元东
明鉴资福广龙华宗相继而往某以老人灵塔犹恐
题跋¶ 第 274c 页
不安窃常疑之不然天夺何致此耶唯吾黄檗和尚
道振七闽风闻楚越克绍祖山特非偶尔幸加留意
老人灵塔或龙虎沙水之不吉或入塔安位之期未
良协同堪舆细而察之傥得老人寂光神安荫覆吾
昆则法门大幸事也某顷来晴川得值鳞便肃此荒
函达于左右伏冀鉴我微忱则先老人光明广大千
秋烜赫相传而无尽也天王中兴碑记传以教览临
楮依依曷胜神往。
** 复郑内翰掌山
酷暑炎蒸人人势畏千竿竹十亩莲何可得也然且
伐木鸟鸣之时未尝不怀掌山之美人咫尺天各一
方无能聚晤况其欲发归舸远去两浙七闽之间又
当何如也天下无变迁者道而巳矣天下无间然者
道而巳矣然道既无变迁亦无间然余与掌山之交
乌有变迁间然哉盖余与掌山之交者道而巳矣苟
不以道为交世之态人之情得不变迁间然乎是以
肝胆楚越也况掌山胸藏武库足满天下老衲名人
靡不从游而称当世大儒者乎窃闻仁者赠人以言
兹掌山远还特以言赠苟如此鉴诸则知交之深而
余亦有荣望焉。
** 与徐司李檗庵
壬寅棹过蕲春闻大令名迄今六载不能忘于心也
所谓不能忘者以门下眼内空天下腹中小乾坤而
于吾道大有得手佛祖机缘亦尝会悟物格格物一
贯径山木稚无隐廓然匡阜子韶山谷岂让昔贤杀
也活也自山手脚佛也祖也当头按过果如是乎吾
当贺之鹿野观察昨至天王言及门下侨寓渚宫是
勒荒函先以通候傥不我弃驱马来山再有长论。
又
昨承惠顾兼以垂问十年巳前此地芒烟蔓草十年
道振七闽风闻楚越克绍祖山特非偶尔幸加留意
老人灵塔或龙虎沙水之不吉或入塔安位之期未
良协同堪舆细而察之傥得老人寂光神安荫覆吾
昆则法门大幸事也某顷来晴川得值鳞便肃此荒
函达于左右伏冀鉴我微忱则先老人光明广大千
秋烜赫相传而无尽也天王中兴碑记传以教览临
楮依依曷胜神往。
** 复郑内翰掌山
酷暑炎蒸人人势畏千竿竹十亩莲何可得也然且
伐木鸟鸣之时未尝不怀掌山之美人咫尺天各一
方无能聚晤况其欲发归舸远去两浙七闽之间又
当何如也天下无变迁者道而巳矣天下无间然者
道而巳矣然道既无变迁亦无间然余与掌山之交
乌有变迁间然哉盖余与掌山之交者道而巳矣苟
不以道为交世之态人之情得不变迁间然乎是以
肝胆楚越也况掌山胸藏武库足满天下老衲名人
靡不从游而称当世大儒者乎窃闻仁者赠人以言
兹掌山远还特以言赠苟如此鉴诸则知交之深而
余亦有荣望焉。
** 与徐司李檗庵
壬寅棹过蕲春闻大令名迄今六载不能忘于心也
所谓不能忘者以门下眼内空天下腹中小乾坤而
于吾道大有得手佛祖机缘亦尝会悟物格格物一
贯径山木稚无隐廓然匡阜子韶山谷岂让昔贤杀
也活也自山手脚佛也祖也当头按过果如是乎吾
当贺之鹿野观察昨至天王言及门下侨寓渚宫是
勒荒函先以通候傥不我弃驱马来山再有长论。
又
昨承惠顾兼以垂问十年巳前此地芒烟蔓草十年
题跋¶ 第 275a 页
巳后此地峻宇长廊不知天王眼目在荒烟蔓草中
在峻宇长廊中贫道就而荅之蔓草一堆柴长廊几
担土窃恐门下不能直下释然领略今再申之然天
王眼目不在荒烟蔓草峻宇长廊中若在峻宇长廊
中眼目即同土木若在荒烟蔓草中眼目则是无情
既不在此二处便请下一转语若点得出赠以一条
撑天柱地拄杖子。
** 复吴别驾允庵(讳斌来书请详悉天王之讹)
手翰所云应酬之外默坐公堂恍惚之中觉有物焉
独恨尘劳关锁不能猛然解脱左右既知恍惚之中
有物存焉试看应机酬酢之时是此物欤喜怒哀乐
之时是此物欤折旋俯仰之时是此物欤若以总是
此物更欲离关锁求解脱得无重增其虑乎况以应
对究心之外欲明天王混淆之由请详直书苟非灵
山委托有愿而来何能致此思惟哉天王道悟法嗣
马祖所出龙潭崇信信出德山宣鉴鉴出雪峰义存
岩头全藏其云门法眼二宗实乃天王之系也有宋
景德年间吴僧道原修集传灯未识从上碑版谬收
龙潭系于天皇之下云门法眼相随而去是故混淆
之山始于道原也百世之下竞起而争亦始于传灯
也张无尽公窃常疑之雪峰迅捷当出马祖后得达
观颖公所获节度使丘玄素所撰天王塔铭始知雪
峰为马祖五世孙无尽眼目择法验人果不误矣诸
家辩论代有其人奈何久假一期难归吾天童悟和
尚欲作一书正其讹谬多因修葺以寝厥心吾径山
容和尚善继善述遂著五灯严统删去妄窃以定正
宗话行海外案垂千古吾尝谓人解曰其所辩而争
者宗派也云门法眼久无人矣彼何固执焉然辩而
不能清者已有景德传灯一讹书矣其不辩而自清
者已有唐之侍郎归登所制南岳让碑列法孙天王
在峻宇长廊中贫道就而荅之蔓草一堆柴长廊几
担土窃恐门下不能直下释然领略今再申之然天
王眼目不在荒烟蔓草峻宇长廊中若在峻宇长廊
中眼目即同土木若在荒烟蔓草中眼目则是无情
既不在此二处便请下一转语若点得出赠以一条
撑天柱地拄杖子。
** 复吴别驾允庵(讳斌来书请详悉天王之讹)
手翰所云应酬之外默坐公堂恍惚之中觉有物焉
独恨尘劳关锁不能猛然解脱左右既知恍惚之中
有物存焉试看应机酬酢之时是此物欤喜怒哀乐
之时是此物欤折旋俯仰之时是此物欤若以总是
此物更欲离关锁求解脱得无重增其虑乎况以应
对究心之外欲明天王混淆之由请详直书苟非灵
山委托有愿而来何能致此思惟哉天王道悟法嗣
马祖所出龙潭崇信信出德山宣鉴鉴出雪峰义存
岩头全藏其云门法眼二宗实乃天王之系也有宋
景德年间吴僧道原修集传灯未识从上碑版谬收
龙潭系于天皇之下云门法眼相随而去是故混淆
之山始于道原也百世之下竞起而争亦始于传灯
也张无尽公窃常疑之雪峰迅捷当出马祖后得达
观颖公所获节度使丘玄素所撰天王塔铭始知雪
峰为马祖五世孙无尽眼目择法验人果不误矣诸
家辩论代有其人奈何久假一期难归吾天童悟和
尚欲作一书正其讹谬多因修葺以寝厥心吾径山
容和尚善继善述遂著五灯严统删去妄窃以定正
宗话行海外案垂千古吾尝谓人解曰其所辩而争
者宗派也云门法眼久无人矣彼何固执焉然辩而
不能清者已有景德传灯一讹书矣其不辩而自清
者已有唐之侍郎归登所制南岳让碑列法孙天王
题跋¶ 第 275b 页
道悟圭峰荅相国裴公宗趣状马祖之嗣首曰江陵
道悟权德舆所撰马祖塔铭弟子十一人道悟在焉
历代帝王稽古略引载天王详而且明宋有佛国续
灯叙明雪窦重显为马祖九世孙吕夏卿铭雪窦显
之塔亦系马祖九世孙觉范林间录辩明天王拱辰
祖源通要乃载天王于马祖之下大川五灯会元辩
清天王晦岩人天眼目五家宗派序亦博论天王云
壑心灯并续天王元有念常佛祖通载纪入天王碑
铭现载北藏我字函中明有少林联芳碑记原载天
王于马祖之派汝稷指月录亦载天王黎眉教外别
传天王系于马祖之统天童直说明析天王虎岩禅
灯世谱编正天王吴侗氏之定祖图亦收天王归于
马祖之谱大兴善寺一华五叶之图云门法眼详发
于天王王谷正名录备悉天王之由且二十种书朝
历五代各各清正巳为定典有入龙藏有行山野况
复清有严统炳如日星天王新树丰碑高一十五尺
一为工部郑公之记一为云居显公之文纪载其事
俱为不磨所以不辩而自清也法门明眼得一展笔
岂肯模糊放过况左右王事鞅掌间一询及无尽夏
卿之身再现所谓有愿而来委托其事者也或谓传
史无玄素之名殊不知宋儒避国讳改为元素欧阳
修贬彝陵令尝集神女庙诗李吉甫一首丘元素一
首贞元十四年石刻黄牛峡下夔州巫山界石刻亦
然遂谓无此人何读书之不多而博究之未通也兹
因来索潦草布复临风怀想不胜依依。
** 复黄明震参军
两接手翰知足下遁迹鄂渚道履清嘉为喜为慰但
其中囊橐萧然切勿以此为虑财者世间之害也多
少英雄向此中薶却所以庞公尽沉湘江以快其身
此时足下非人所使其贫盖天所助其道矣昔者所
道悟权德舆所撰马祖塔铭弟子十一人道悟在焉
历代帝王稽古略引载天王详而且明宋有佛国续
灯叙明雪窦重显为马祖九世孙吕夏卿铭雪窦显
之塔亦系马祖九世孙觉范林间录辩明天王拱辰
祖源通要乃载天王于马祖之下大川五灯会元辩
清天王晦岩人天眼目五家宗派序亦博论天王云
壑心灯并续天王元有念常佛祖通载纪入天王碑
铭现载北藏我字函中明有少林联芳碑记原载天
王于马祖之派汝稷指月录亦载天王黎眉教外别
传天王系于马祖之统天童直说明析天王虎岩禅
灯世谱编正天王吴侗氏之定祖图亦收天王归于
马祖之谱大兴善寺一华五叶之图云门法眼详发
于天王王谷正名录备悉天王之由且二十种书朝
历五代各各清正巳为定典有入龙藏有行山野况
复清有严统炳如日星天王新树丰碑高一十五尺
一为工部郑公之记一为云居显公之文纪载其事
俱为不磨所以不辩而自清也法门明眼得一展笔
岂肯模糊放过况左右王事鞅掌间一询及无尽夏
卿之身再现所谓有愿而来委托其事者也或谓传
史无玄素之名殊不知宋儒避国讳改为元素欧阳
修贬彝陵令尝集神女庙诗李吉甫一首丘元素一
首贞元十四年石刻黄牛峡下夔州巫山界石刻亦
然遂谓无此人何读书之不多而博究之未通也兹
因来索潦草布复临风怀想不胜依依。
** 复黄明震参军
两接手翰知足下遁迹鄂渚道履清嘉为喜为慰但
其中囊橐萧然切勿以此为虑财者世间之害也多
少英雄向此中薶却所以庞公尽沉湘江以快其身
此时足下非人所使其贫盖天所助其道矣昔者所
题跋¶ 第 275c 页
送一偈弗可以此作付法会弗可以此作开示会于
其中间弗可以此甚无谓也弗可以此孤负山僧也
是以草率数行少申奉复统惟照察馀不多及。
** 复荆州诸护法
时接云翰读之反覆深知公等唯以天王法席不可
久虚荆南化导不可无人勤勤恳恳为怀为念是以
尊法重人千里远招此非昔时记莂之深而安能有
如是哉山僧已拟今春买棹朝暮还荆不意地藏重
建殿阁堂廊相继维新虽巨商自为担荷独功浩一
时难竣此际不无之踌躇遂有方于台命也至若天
王祖席谅以垂护如初又不在山僧之喋喋矣临书
引领不尽所怀。
** 复栖贤大师
吾门有十科有善说法者解空者神通者多闻等者
所谓十大弟子各有一能要求兼而全者莫如吾佛
故号曰能仁儒门亦有四科有德行者言语者政事
者文学者亦谓十大弟子各长一端要求兼而全者
莫如尼山故号曰至圣又如人之子弟有起家者刱
业者守成者荡废者要求继志述事缵绪鸿业为八
百年天下之基者莫如周之武王呜呼吾法道吾祖
庭亦未尝不望如武王之为人之兴隆也栖贤法席
先人兴建唱道之区亦天童径山法流灯照之所我
肯忘于祖宗之地废同腐草坐视而不念及之耶即
吾弟值此落莫不宁之秋虽不能兴修振举且有志
不令荡废而能守成之此为弟子者一能矣若仆者
退鼓久打年来巳完地藏楼台殿阁之功亦觅得恒
产几亩免令晚年终朝乞食有时鼾鼾睡到日三竿
试问儿童是何时此我勇退之一能也然吾弟当体
先人志坚意住守庶忠臣孝子之名允矣但不知何
时入楚登祖堂与诸弟一共话也怅怅。
其中间弗可以此甚无谓也弗可以此孤负山僧也
是以草率数行少申奉复统惟照察馀不多及。
** 复荆州诸护法
时接云翰读之反覆深知公等唯以天王法席不可
久虚荆南化导不可无人勤勤恳恳为怀为念是以
尊法重人千里远招此非昔时记莂之深而安能有
如是哉山僧已拟今春买棹朝暮还荆不意地藏重
建殿阁堂廊相继维新虽巨商自为担荷独功浩一
时难竣此际不无之踌躇遂有方于台命也至若天
王祖席谅以垂护如初又不在山僧之喋喋矣临书
引领不尽所怀。
** 复栖贤大师
吾门有十科有善说法者解空者神通者多闻等者
所谓十大弟子各有一能要求兼而全者莫如吾佛
故号曰能仁儒门亦有四科有德行者言语者政事
者文学者亦谓十大弟子各长一端要求兼而全者
莫如尼山故号曰至圣又如人之子弟有起家者刱
业者守成者荡废者要求继志述事缵绪鸿业为八
百年天下之基者莫如周之武王呜呼吾法道吾祖
庭亦未尝不望如武王之为人之兴隆也栖贤法席
先人兴建唱道之区亦天童径山法流灯照之所我
肯忘于祖宗之地废同腐草坐视而不念及之耶即
吾弟值此落莫不宁之秋虽不能兴修振举且有志
不令荡废而能守成之此为弟子者一能矣若仆者
退鼓久打年来巳完地藏楼台殿阁之功亦觅得恒
产几亩免令晚年终朝乞食有时鼾鼾睡到日三竿
试问儿童是何时此我勇退之一能也然吾弟当体
先人志坚意住守庶忠臣孝子之名允矣但不知何
时入楚登祖堂与诸弟一共话也怅怅。
题跋¶ 第 276a 页
** 复陆侍御鹤田(讳光旭)
门下所举 世祖皇帝被圆照一拳甚有悟处乃判
曰正是一拳击碎五凤楼门下可谓知言也即今当
湖有一戏珠楼贫道思欲一拳击碎第未知此楼还
受此拳否虽则临河不可卖水然亦可使波涛荡漾
平兴三尺则五凤戏珠能不突出天外哉而圆照金
粟又岂不为执鞭之人哉呵呵区区寱语奚足举似。
又
闻湖珠楼久之今为亲面果然八面玲珑清风袭人
贫道欲彩插当头华铺锦上所以一拳拳碎此珠楼
一趯趯翻当湖水大家出手展家风云峰云峰何以
已门下又云借贫道四大作珠楼一拳何处下手贫
道四大是珠楼皮袋一灵光不收拳短打人都不著
不如自打见风流堪笑了元枝外节输人玉带当机
筹虽然古德有曰尽大地无寸土不知此楼安立何
处者里不会贫道一拳尽大地都要打碎又况此楼
不在大地中而受此拳耶今问门下四大本空如何
作得珠楼者里道得十成也赠一领云山衲衣其若
沉吟将门下云峰华园输我退寓。
** 复杨进士慈庵(讳耀祖时在金陵医王)
来谕左右底生死大事总要贫道了却今说个喻子
以明斯事譬如贫道是个杨太医左右是个简亲王
王有病命医太医无有不竭其力用其心者唯王但
觅方之多药之广又不恒服亦不善服又不忌口亦
不忌身或见少效又去食东家汤西家散是以药亦
杂病亦乱如此欲求病瘳身安不亦难乎且总归之
太医手段不高嗟乎太医亦无可奈何今愿王乃识
医者意也须知有病自家医勿求方多药广不须一
粒可以回生是以真实告之曰参则真参悟须实悟。
又
题跋¶ 第 276b 页
来教云举笔落文字开口成双橛既举笔开口都不
是又去支离讲解耶先德有言依他作解障自悟门
今之直下不能脱手者过在胸中有如许集物譬如
古镜不明乃因面上有垢若去其垢镜自明矣况又
集其尘垢欲求其明岂可得乎左右察之以为何如。
** 与查都谏王望(讳培继)
恭惟台台足下儒门柱石释氏金汤具清白眼而持
世开佛祖胸以护僧德泽万品东南一人此诸方所
仰重非不肖海之私言也兹维先师翁费隐容和尚
示寂辛丑春火浴后舍利无算齿牙俱不坏诸弟子
分布舍利闽楚浙四山建塔金粟即其一也金粟舍
利塔上一十七年无铭而舍利光明闇然不彰今海
不揣颛愚谨撰行状一册恳求台台董狐之手布施
一铭放出舍利光明照天照地垂镇金山千秋瞻仰
伏冀大悲不吝欣然赐允祖庭幸甚不肖幸甚。
** 与许司马伯仲
昔韩昌黎为绛州刺史马汇作行状曰司徒公之薨
也刺史刺臂血书佛经期以报德又曰居丧有过人
行是以掇其大者书之然则吾人一身丝毫不可相
犯况其欲刺而出血耶盖诚明之性发于至极之用
故无所吝惜也贤伯仲连月为终天莫报之德界天
罔极之恩悴形劳神不无苦矣虽是人子本分哀情
似亦过之益见诚明之性发于至极之用也虽未刺
血书经七七日内经声琅琅梵呗铿铿投诚运悲圣
真感格令先君藉此以逍遥乐国如此宁不胜其剌
血书经者盖在一诚而感不在形迹异同为孝贤伯
仲诚明之行可谓达孝矣山僧贫道不能光大孝幕
唯其言而阐扬之伏冀照察不宣。
** 与海宁邑候许酉山(讳三礼)
昨在贵署所论无极等说盖素闻左右振铎海昌弘
题跋¶ 第 276c 页
宣圣学兹以杨子丕显因而良晤不意一言挫服遂
欲归余为师余则何以当师哉唯刍荛不禁总恃哲
人无我君子同风所论更有未尽者今笔之简端再
陈青览圣人曰天命之谓性此天者谓何天耶若苍
苍之天虚无浩杳芒乎无知何能赋吾人之性殊不
知此天者乃吾人之本源无极之正体也一贯之宗
不出于此无隐之道岂外是乎然吾人终日戴此天
履此地施为种种弄巧百端竟不知此天宁不惜哉
所以立吾人之性号召万物主盟乾坤而灵灵荡荡
无有尽藏至如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乃是太极
边事亦是粗迹兹故不论又左右云人之视听异于
禽兽者以其非理勿视非理勿听而禽兽虽有视听
则不知其视听之所以左右可谓见道之渊源察物
之真情者矣然人之视听非止异于此人之眼见色
能分青黄赤白黑耳听声能辨宫商角徵羽而头头
洞彻物物了明然则禽兽何能尔焉既是头头物物
有如此明白是乃伊谁之力又伊谁使之而灵通变
化耶阳明不曰吾人有良知吾人有良能分色之深
浅辨音之清浊讵非此良知良能乎若协于一体布
于四肢八面玲珑千手难敌矣且禽兽之视听在无
极之初未尝不与人同奈何展转蒙昧是乃异于人
也又明德之体任亘万古今而本体光明闪灼毫无
变异虽吾人为物欲所染用明而明一旦光明洞烛
究竟与明德本体全无有损益盖明德之体活活鱍
鱍散之则为万事敛之则一物不存是何物而能损
溢此明德哉。
水鉴海和尚六会录卷八
欲归余为师余则何以当师哉唯刍荛不禁总恃哲
人无我君子同风所论更有未尽者今笔之简端再
陈青览圣人曰天命之谓性此天者谓何天耶若苍
苍之天虚无浩杳芒乎无知何能赋吾人之性殊不
知此天者乃吾人之本源无极之正体也一贯之宗
不出于此无隐之道岂外是乎然吾人终日戴此天
履此地施为种种弄巧百端竟不知此天宁不惜哉
所以立吾人之性号召万物主盟乾坤而灵灵荡荡
无有尽藏至如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乃是太极
边事亦是粗迹兹故不论又左右云人之视听异于
禽兽者以其非理勿视非理勿听而禽兽虽有视听
则不知其视听之所以左右可谓见道之渊源察物
之真情者矣然人之视听非止异于此人之眼见色
能分青黄赤白黑耳听声能辨宫商角徵羽而头头
洞彻物物了明然则禽兽何能尔焉既是头头物物
有如此明白是乃伊谁之力又伊谁使之而灵通变
化耶阳明不曰吾人有良知吾人有良能分色之深
浅辨音之清浊讵非此良知良能乎若协于一体布
于四肢八面玲珑千手难敌矣且禽兽之视听在无
极之初未尝不与人同奈何展转蒙昧是乃异于人
也又明德之体任亘万古今而本体光明闪灼毫无
变异虽吾人为物欲所染用明而明一旦光明洞烛
究竟与明德本体全无有损益盖明德之体活活鱍
鱍散之则为万事敛之则一物不存是何物而能损
溢此明德哉。
水鉴海和尚六会录卷八
题跋¶ 第 277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