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荣侍郎(茂实)¶ 第 939a 页
大慧普觉禅师书卷第三十
宋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
慧日禅师臣蕴闻 上进
* 答荣侍郎(茂实)
承。留心欲究竟此一段大事因缘。既办此心。
第一不要急。急则转迟矣。又不得缓。缓则怠
答荣侍郎(茂实)¶ 第 939b 页 T47-0939.png

向日用应缘处。时时觑捕。我这个能与人
决断是非曲直底。承谁恩力。毕竟从甚么处
流出。觑捕来觑捕去。平昔生处路头自熟。生
处既熟则熟处却生矣。那个是熟处。五阴六
入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无明业识思量
计较心识。昼夜熠熠如野马无暂停息底是。
这一络索。使得人流浪生死。使得人做不好
事。这一络索既生。则菩提涅槃真如佛性便
现前矣。当现前时亦无现前之量。故古德契
證了便解道。应眼时若千日。万象不能逃影
质。应耳时若幽谷。大小音声无不足。如此等
事。不假他求。不借他力。自然向应缘处活鱍
鱍地。未得如此。且将这思量世间尘劳底心。
回在思量不及处。试思量看。那个是思量不
及处。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
无。只这一字。尽尔有甚么伎俩。请安排看。请
计较看。思量计较安排。无处可以顿放。只觉
得肚里闷心头烦恼时。正是好底时节。第八
识相次不行矣。觉得如此时。莫要放却。只就
这无字上提撕。提撕来提撕去。生处自热。热
处自生矣。近年以来。丛林中有一种唱邪说
为宗师者。谓学者曰。但只管守静。不知守者
是何物。静者是何人。却言静底是基本。却不
信有悟底。谓悟底是枝叶。更引僧问仰山曰。
今时人还假悟也无。仰山曰。悟则不无。争奈
落在第二头。痴人面前不得说梦。便作实法
会。谓悟是落第二头。殊不知。沩山自有警觉
学者之言。直是痛切。曰研穷至理。以悟为则。
答荣侍郎(茂实)¶ 第 939c 页 T47-0939.png

落在第二头也。曹阁使亦留心此事。恐其被
邪师辈所误。比亦如此书。忉忉怛怛写。与
此公聪明识见。有大过人处。决不到错认方
便语作实法会。但某未得与之目击。私忧过
计耳。闻老居士亦与之是道友。因笔不觉葛
藤。无事相见时。试问渠取书一看。方知妙喜
相期。不在眼底。彼此气义相投。又非势利之
交。写了一纸。纸尽又添一纸。不暇更事形迹。
此书亦如是。前书托是个中人。故曰。切不可
道老老大大著甚来由。若如此则好事在面
前。定放过矣。写时虽似率易。然亦机感相
投。亦不觉书在纸上。荷公信得妙喜及便把
做事。日用应缘处。便恢张此个法门。以报
圣主求贤安天下之意。真不负其所知也。愿
种种堪忍。始终只如今日做将去。佛法世法
打作一片。且耕且战。久久纯熟。一举而两得
之。岂非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乎。
又。
示谕。钟鸣漏尽之讥。为君上尽诚。而下安百
姓。自有闻弦赏音者。愿公凡事坚忍。当逆顺
境。政好著力。所谓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
为报佛恩。平昔学道。只要于逆顺界中受
用。逆顺现前而生苦恼。大似平昔不曾向个
中用心。祖师曰。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
若不彊名。妄情从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
遍知。请于逆顺境中。常作是观。则久久自不
生苦恼。苦恼既不生。则可以驱魔王作护法
善神矣。前此老老大大著甚来由之说。言犹
答荣侍郎(茂实)¶ 第 940a 页 T47-0940.png

以居士前十馀载闲。自有闲时时节。今日仕
权在手。便有忙底时节。当念闲时是谁闲。忙
时是谁忙。须信忙时却有闲时道理。闲时却
有忙时道理。正在忙中。当体主上起公之意。
顷刻不可暂忘。自警自察。何以报之。若常作
是念。则镬汤炉炭刀山剑树上。亦须著向前。
况目前些小逆顺境界耶。与公以此道相契。
故不留情。尽净吐露。
* 答黄门司节夫
收书并许多葛藤。不意便解如此拈弄。直是
弄得来。活鱍鱍地。真是自證自得者。可喜可
喜。但只如此。从教人道这官人不依本分乱
说乱道。他家自有通人爱。除是曾證曾悟者
方知。若是听响之流。一任他钻龟打瓦。更批
判得如来禅祖师禅好。尽吃得妙喜拄杖也。
且道。是赏伊罚伊。一任诸方更疑三十年。
* 答孙知县
蒙以所修金刚经相示。幸得随喜一遍。近世
士大夫。肯如左右留心内典者。实为希有。不
得意趣。则不能如是信得及。不具看经眼。则
不能窥测经中深妙之义。真火中莲也。详味
久之。不能无疑耳。左右诋诸圣师翻译失真。
而汨乱本真。文句增减。违背佛意。又云。
自始持诵。即悟其非。欲求定本是正舛差。而
习伪已久。雷同一律。暨得京师藏本。始有据
依。复考绎天亲无著论颂。其义吻合。遂泮然
无疑。又以长水孤山二师。皆依句而违义。不
识左右敢如是批判。则定尝见六朝所译梵
答荣侍郎(茂实)¶ 第 940b 页 T47-0940.png

梵本。便以臆见刊削圣意。则且未论招因带
果毁谤圣教堕无间狱。恐有识者见之。却如
左右检点诸师之过。还著于本人矣。古人有
言。交浅而言深。招尤之道也。某与左右素
昧平生。左右以此经求印證。欲流布万世于
众生界中种佛种子。此是第一等好事。而又
以某为个中人。以个中消息。相期于形器之
外。故不敢不上禀。昔清凉国师造华严疏。欲
正译师讹舛。而不得梵本。但书之于经尾而
已。如佛不思议法品中所谓。一切佛有无边
际身。色相清净普入诸趣。而无染著。清凉但
云。佛不思议法品上卷。第三叶第十行。一切
诸佛旧脱诸字。其馀经本脱落。皆注之于经
尾。清凉亦圣师也。非不能添入及减削。止敢
书之。于经尾者。识法者惧也。又经中有大琉
璃宝。清凉曰。恐是吠琉璃。旧本错写。亦不
敢改。亦只如此注之经尾耳。六朝翻译诸师。
皆非浅识之士。翻译场有译语者。有译义者。
有润文者。有證梵语者有正义者。有唐梵相
校者。而左右尚以为错译圣意。左右既不得
梵本。便妄加刊削。却要后人谛信。不亦难
乎。如论长水依句而违义。无梵本證。如何
便决定。以其为非。此公虽是讲人。与他讲人
不同。尝参琅琊广照禅师。因请益琅琊。首楞
严中。富楼那问佛。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
大地之义。琅琊遂抗声云。清净本然云何忽
生山河大地。长水于言下大悟。后方披襟自
称座主。盖座主多是寻行数墨。左右所谓依
答荣侍郎(茂实)¶ 第 940c 页 T47-0940.png

者。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菩提。经文大段分
明。此文至浅至近。自是左右求奇太过要立
异解求人从己耳。左右引无著论云。以法身
应见如来。非以相具足故。若尔如来虽不应
以相具足见。应相具足为因得阿耨菩提。为
离此著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
相成就得阿耨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等者。
此义明相具足体非菩提。亦不以相具足为
因也。以相是色自性故。此论大段分明。自
是左右错见错解尔。色是相缘起。相是法界
缘起。梁昭明太子谓。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
足相故得阿耨菩提。二十二分中。以此分
为无断无灭分。恐须菩提不以具足相则缘
起灭矣。盖须菩提初在母胎。即知空寂。多不
住缘起相。后引功德施菩萨论末后。若相成
就是真实有。此相灭时即名为断。何以故。以
生故有断。又怕人不会。又云。何以故。一切法
是无生性。所以远离断常二边。远离二边。是
法界相。不说性而言相。谓法界是性之缘起
故也。相是法界缘起故。不说性而言相。梁昭
明所谓无断无灭是也。此段更分明。又是左
右求奇太过。彊生节目尔。若金刚经可以刊
削。则一太藏教凡有看者。各随臆解。都可
刊削也。如韩退之指论语中画字为画字。谓
旧本差错。以退之之见识。便可改了。而只
如此论在书中何也。亦是识法者惧尔。圭峰
密禅师。造圆觉疏钞。密于圆觉有證悟处。方
敢下笔。以圆觉经中一切众生皆證圆觉。圭
答荣侍郎(茂实)¶ 第 941a 页 T47-0941.png

如此论在疏中。不敢便改正经也。后来泐潭
真净和尚。撰皆證论。论内痛骂圭峰。谓之破
凡夫臊臭汉。若一切众生皆具圆觉。而不證
者。畜生永作畜生。饿鬼永作饿鬼。尽十方世
界。都卢是个无孔铁锤。更无一人发真归元。
凡夫亦不须求解脱。何以故。一切众生皆已
具圆觉。亦不须求證故。左右以京师藏经本
为是。遂以京本为据。若京师藏本。从外州
府纳入。如径山两藏经。皆是朝廷全盛时赐
到。亦是外州府经生所写。万一有错。又却如
何改正。左右若无人我。定以妙喜之言为至
诚。不必泥在古今一大错。上若执己见为是。
决欲改削要一切人唾骂。一任刊版印行。妙
喜也只得随喜赞叹而已。公既得得遣人。以
经来求印可。虽不相识。以法为亲。故不觉忉
忉怛怛相触忤。见公至诚。所以更不留情。左
右决欲穷教乘造奥义。当寻一名行讲师一
心一意与之参详。教彻头彻尾。一等是留心
教网也。若以无常迅速生死事大己事未明。
当一心一意。寻一本分作家。能破人生死窠
窟者。与伊著死工夫厮崖忽然打破漆桶。便
是彻头处也。若只是要资谈柄。道我博极群
书无不通达。禅我也会。教我也会。又能检点
得前辈诸译主讲师不到处。逞我能我解。则
三教圣人。都可检点。亦不必更求人印可。然
后放行也。如何如何。
* 答张舍人状元(安国)
左右决欲究竟此事。但常令方寸虚豁豁地。
答荣侍郎(茂实)¶ 第 941b 页 T47-0941.png

谓二祖曰。汝但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
墙壁。可以入道。如今人才闻此说。便差排。向
顽然无知处。硬自遏捺。要得心如墙壁去。祖
师所谓。错认何会解方便者也。岩头云。才
恁么便不恁么。是句亦刬。非句亦刬。这个便
是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底样子也。纵未得啐
地折嚗地破。亦不被语言所转矣。见月休观
指。归家罢问程。情识未破。则心火熠熠地。正
当恁么时。但只以所疑底话头提管。如僧
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只管提
撕举觉。左来也不是。右来也不是。又不得将
心等悟。又不得向举起处承当。又不得作玄
妙领略。又不得作有无商量。又不得作真无
之无卜度。又不得坐在无事甲里。又不得向
击石火闪电光处会。直得无所用心。心无所
之时。莫怕落空。这里却是好处。蓦然老鼠入
牛角。便见倒断也。此事非难非易。除是夙曾
种得般若种智之深。曾于无始旷大劫来。承
事真善知识。熏习得正知正见。在灵识中。触
境遇缘。于现行处。筑著磕著。如在万人丛里
认得自家父母相似。当恁么时。不著问人。自
然求觅底心不驰散矣。云门云。不可说时即
有。不说时便无也。不可商量时便有。不商量
时便无也。又自提起云。且道不商量时。是个
甚么。又怕人不会。又自云。更是甚么。近年
以来。禅有多途。或以一问一答末后多一句
为禅者。或以古人入道因缘。聚头商搉云。这
里是虚。那里是实。这语玄那语妙。或代或
答荣侍郎(茂实)¶ 第 941c 页 T47-0941.png

万法唯识上。为禅者。或以无言无说。坐在黑
山下鬼窟里。闭眉合眼。谓之威音王那畔父
母未生时消息。亦谓之默而常照。为禅者。如
此等辈。不求妙悟。以悟为落在第二头。以悟
为诳謼人。以悟为建立。自既不曾悟。亦不信
有悟底。妙喜常谓衲子辈说。世间工巧技艺。
若无悟处。尚不得其妙。况欲脱生死。而只以
口头说静。便要收杀。大似埋头向东走欲取
西边物。转求转远。转急转迟。此辈名为可怜
悯者。教中谓之谤大般若断佛慧命人。千佛
出世。不通忏悔。虽是善因。返招恶果。宁以
此身碎如微尘。终不以佛法当人情。决要敌
生死。须是打破这漆桶始得。切忌被邪师顺
摩捋。将冬瓜印子印定。便谓我千了百当。如
此之辈。如稻麻竹𥯤。左右聪明有识见。必不
受这般恶毒。然亦恐用心之切。要求速效。不
觉不知。遭他染污。故信笔葛藤如许。被明眼
人觑见。一场败阙。千万相听。只以赵州一个
无字。日用应缘处提撕。不要间断。古德有言。
研穷至理。以悟为则。若说得天华乱坠。不悟
总是痴狂外边走耳。勉之不可忽。
* 答汤丞相(进之)
丞相既存心此段大事因缘。缺减界中虚妄
不实。或逆或顺。一一皆是发机时节。但常
令方寸虚豁豁地。日用合做底事。随分拨遣。
触境逢缘。时时以话头提撕。莫求速效。研穷
至理。以悟为则。然第一不得存心等悟。若存
心等悟。则被所等之心障却道眼。转急转迟
答荣侍郎(茂实)¶ 第 942a 页 T47-0942.png

绝。则是归家稳坐之处。得到恁么处了。自然
透得古人种种方便。种种异解自不生矣。教
中所谓。绝心生死。伐心稠林。浣心垢浊。解
心执著。于执著处。使心动转。当动转时。亦
无动转底道理。自然头头上明。物物上显。日
用应缘处。或净或秽。或喜或怒。或顺或逆。如
珠走盘。不拨而自转矣。得到这个时节。拈出
呈似人不得。如人饮水冷煖自知。南阳忠国
师有言。说法有所得。是为野干鸣。此事如青
天白日一见便见。真实自见得底。邪师走作
不得。前日亦尝面言。此事无传授。才说有奇
特玄妙。六耳不同谋之说。即是相欺。便好拽
住劈面便唾。书生做到宰相。是世间法中最
尊最贵者。若不向此事上了却。即是虚来南
阎浮提。打一遭收因结果时。带得一身恶业
去。教中说。作痴福是第三生冤。何谓第三生
冤。第一生。作痴福不见性。第二生。受痴福
无惭愧。不做好事。一向作业。第三生。受痴福
尽不做好事。脱却壳漏子时。入地狱如箭射。
人身难得。佛法难逢。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
何生度此身。学此道须有决定志。若无决定
志。则如听声卜者见人说东。便随人向东走。
说西便随人向西走。若有决定志。则把得住
作得主宰。懒融所谓。设有一法过于涅槃。吾
说亦如梦幻。况世间虚幻不实之法。更有甚
么心情。与之打交涉也。愿公坚此志。以得入
手。为决定义。则纵使大地有情尽作魔王。欲
来恼乱。无有得其便处。般若上无虚弃底工
答荣侍郎(茂实)¶ 第 942b 页 T47-0942.png

深。临命终时亦不被业识所牵堕诸恶趣。换
却壳漏子转头来。亦昧我底不得。察之。
* 答樊提刑(茂实)
示谕。能行佛事。而不解禅语。能与不解。无别
无同。但知能行者。即是禅语。会禅语而不能
行佛事。如人在水底坐叫渴。饭箩里坐叫饥。
何异。当知禅语即佛事。佛事即禅语。能行能
解。在人不在法。若更向个里觅同觅别。则是
空拳指上生实解。根境法中虚捏怪。如却行
而求前。转急转迟。转疏转远矣。要得径截心
地豁如。但将能与不能。解与不解。同与不同。
别与不别。能如是思量。如是卜度者。扫向他
方世界。却向不可扫处看。是有是无。是同是
别。蓦然心思意想绝。当恁么时。自不著问人
矣。
* 答圣泉圭和尚
既得外护者存心相照。自可拨置人事。频与
衲子辈作佛事。久久自殊胜。更望室中与之
子细。不得容人情。不得共伊落草。直似之以
本分草料。教伊自悟自得。方是尊宿为人体
裁也。若是见伊迟疑不荐。便与之下注脚。非
但瞎却他眼。亦乃失却自家本分手段不得
人。即是吾辈缘法只如此。若得一个半个本
分底。亦不负平昔志愿也。
* 答鼓山逮长老
专使来。收书并信香等。知开法出世唱道于
石门。不忘所从来。为岳长老拈香。续杨岐宗
派。既已承当个事。须卓卓地做教彻头彻尾。
答荣侍郎(茂实)¶ 第 942c 页 T47-0942.png

百二十斤担子。从独木桥上过。脚蹉手跌。
则和自家性命不可保。况复与人抽钉拔楔
救济他人耶。古德云。此事如八十翁翁入场
屋。岂是儿戏。又古德云。我若一向举扬宗教。
法堂前草深一丈。须倩人看院始得。岩头每
云。向未屙已前一觑。便眼卓朔地。晏国师不
跨石门句。睦州现成公案放尔三十棒。汾阳
无业莫妄想。鲁祖凡见僧入门便转身面壁
而坐。为人时当不昧这般体裁。方不失从上
宗旨耳。昔沩山谓仰山曰。建法幢立宗旨。于
一方五种缘备。始得成就。五种缘。谓外护缘。
檀越缘。衲子缘。土地缘。道缘。闻霜台赵公。
是汝请主。致政司业郑公。送汝入院。二公天
下士。以此观之。汝于五种缘稍备。每有衲子
自闽中来者。无不称叹法席之盛。檀越归向。
士大夫外护。住持无魔障。衲子云集。可以
趁色力未衰时。频与衲子激扬个事。垂手之
际须著精彩。不得莽卤。盖近年以来。有一种
裨贩之辈。到处学得一堆一担相似禅。往往
宗师造次放过。遂至承虚接响。递相印授。误
赚后人。致使正宗淡薄。单传直指之风几扫
地矣。不可不子细。五祖师翁住白云时。尝答
灵源和尚书云。今夏诸庄。颗粒不收。不以为
忧。其可忧者。一堂数百衲子。一夏无一人透
得个狗子无佛性话。恐佛法将灭耳。汝看。主
法底宗师用心。又何曾以产钱多少山门大
小为重轻。米盐细务为急切来。汝既出头。承
当个善知识名字。当一味以本分事接待方
答荣侍郎(茂实)¶ 第 943a 页 T47-0943.png

列局令掌之。时时提举大纲。安僧不必多。日
用斋粥。常教后手有馀。自然不费力。衲子到
室中。下刃要紧。不得拖泥带水。如雪峰空禅
师。顷在云居云门相聚。老汉知渠不自欺。是
个佛法中人。故一味以本分钳锤似之。后来
自在别处打发。大法既明。向所受过底钳锤。
一时得受用。方知妙喜不以佛法当人情。去
年送得一册语录来。造次颠沛不失临济宗
旨。今送在众寮中。与衲子辈看。老汉因掇笔
书其后。特为发扬。使本分衲子为将来说法
之式。若使老汉初为渠拖泥带水说老婆禅。
眼开后定骂我无疑。所以古人云。我不重先
师道德。只重先师不为我说破。若为我说破。
岂有今日。便是这个道理也。赵州云。若教老
僧随伊根机接人。自有三乘十二分教。接他
了也。老僧这里只以本分事接人。若接不
得。自是学者根性迟钝。不干老僧事。思之思
之。
大慧普觉禅师书卷第三十
* 谢降赐大慧禅师语录入藏奏劄
臣僧蕴闻。昨于乾道七年三月中。不惧天
诛。以先师大慧禅师臣宗杲语录投进。仍
乞特旨。送福州入藏。伏准。五月十九日。圣
旨已送福州东禅寺入藏讫者。冒昧上陈。
方虞罪戾。恩光下逮。俯赐矜俞。梵释重辉。
山泽增气。凡居闻见罔不欢欣。恭惟。皇帝
陛下。如天鉴观得佛心法。念微言之易泯。
参秘藏以并传。先师臣宗杲。植百劫之胜
答荣侍郎(茂实)¶ 第 943b 页 T47-0943.png

荣。焚诵何功。冀仰酬于大造。臣无任瞻天
望圣激切屏营之至。乾道八年。正月日。径
山能仁禅院住持慧日禅师臣蕴闻奏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