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吕舍人(居仁)¶ 第 930a 页
大慧普觉禅师书卷第二十八
宋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
慧日禅师臣蕴闻 上进
* 答吕舍人(居仁)
千疑万疑。只是一疑。话头上疑破。则千疑万
疑一时破。话头不破。则且就上面与之厮崖。
若弃了话头。却去别文字上起疑。经教上起
疑。古人公案上起疑。日用尘劳中起疑。皆是
邪魔眷属。第一不得向举起处承当。又不得
思量卜度。但著意就不可思量处思量。心无
所之。老鼠入牛角便见倒断也。又方寸若闹。
但只举狗子无佛性话。佛语祖语诸方老宿
语。千差万别。若透得个无字。一时透过。不著
问人。若一向问人。佛语又如何。祖语又如何。
诸方老宿语又如何。永劫无有悟时也。
* 答吕郎中(隆礼)
令兄居仁。两得书。为此事甚忙。然亦当著忙。
年已六十从官又做了。更待如何。若不早著
忙。腊月三十日如何打叠得办。闻左右迩来
亦忙。只这著忙底。便是腊月三十日消息
答吕舍人(居仁)¶ 第 930b 页 T47-0930.png

十日何异。措大家一生钻故纸。是事要知。博
览群书高谈阔论。孔子又如何。孟子又如何。
庄子又如何。周易又如何。古今治乱又如何。
被这些言语使得来。七颠八倒。诸子百家才
闻人举著一字。便成卷念将去。以一事不知
为耻。及乎问著他自家屋里事。并无一人知
者。可谓终日数他宝自无半钱分。空来世上
打一遭。脱却这壳漏子。上天堂也不知。入地
狱也不知。随其业力流入诸趣并不知。若是
别人家里事。细大无有不知者。士大夫读得
书多底无明多。读得书少底无明少。做得官
小底人我小。做得官大底人我大。自道。我聪
明灵利。及乎临秋毫利害。聪明也不见。灵利
也不见。平生所读底书一字也使不著。盖从
上大人丘乙已时。便错了也。只欲取富贵耳。
取得富贵底。又能有几人。肯回头转脑向自
己脚跟下推穷。我这取富贵底。从何处来。即
今受富贵底。异日却向何处去。既不知来处。
又不知去处。便觉心头迷闷。正迷闷时亦非
他物。只就这里看个话头。僧问云门。如何是
佛。门云。乾屎橛。但举此话。忽然伎俩尽时。
便悟也。切忌寻文字引證。胡乱抟量注解。纵
然注解得分明说得有下落。尽是鬼家活计。
疑情不破。生死交加疑。情若破。则生死心绝
矣生死心绝。则佛见法见亡矣。佛见法见尚
亡。况复更起众生烦恼见耶。但将迷闷底心。
移来乾屎橛上。一抵抵住。怖生死底心。迷闷
底心。思量分别底心。作聪明底心。自然不行
答吕舍人(居仁)¶ 第 930c 页 T47-0930.png

消息。不胜庆快平生得消息绝了。起佛见法
见众生见。思量分别。作聪明说道理。都不相
妨日用四威仪中。但常放教荡荡地。静处闹
处常以乾屎橛提撕。日往月来水牯牛自纯熟
矣。第一不得向外面别起疑也。乾屎橛上疑
破则恒河沙数疑一时破矣。前此亦尝如此写
与居仁。比赵景明来得书。书中再来问云。不
知离此别有下工夫处也无。又如举手动足著
衣吃饭。当如何体究。为复只看话头。为复别
有体究。又平生一大疑事。至今未了。只如死
后断灭不断灭。如何决定见得。又不要引经
论所说。不要指古人公案。只据目前直截分
明。指示剖判断灭不断灭实处。观渠如此说
话。返不如三家村里省事汉。却无如许多粪
壤。死也死得瞥脱。分明向他道。千疑万疑只
是一疑。话头上疑破。则千疑万疑一时破。话
头不破。则且就话头上与之厮崖。若弃了话
头。却去别文字上起疑。经教上起疑。古人公
案上起疑。日用尘劳中起疑。皆是邪魔眷属。
又不得向举起处承当。又不得思量卜度。但
只著意就不可思量处思量。心无所之。老鼠
入牛角便见倒断也。写得如此分晓了。又却
更来忉忉怛怛地问不知许多聪明知见向甚
处去也。不信道。平生读底书。到这里一字也
使不著。而今不得已。更为他放些恶气息。若
只恁么休去。却是妙喜被渠问了。更答不得
也。此书才到。便送与渠一看。居仁自言。行
年六十岁。此事未了。问渠。未了底。为复是举
答吕舍人(居仁)¶ 第 931a 页 T47-0931.png

衣吃饭底。又要如何了他。殊不知。只这欲了
知决定见得死后断灭不断灭底。便是阎家老
子面前吃铁棒底。此疑不破。流浪生死。未有
了期。向渠道。千疑万疑只是一疑。话头若破。
死后断灭不断灭之疑。当下冰销瓦解矣。更
教直截分明。指示剖判断灭不断灭。如此见
识与外道何异。平生做许多之乎者也。要作
何用。渠既许多远地。放这般恶气息来熏人。
妙喜不可只恁么休去。亦放些恶气息。却去
熏他则个。渠教不要引经教及古人公案。只
据目前直截分明。指示断灭不断灭实处。昔
志道禅师问六祖。学人自出家。览涅槃经。近
十馀载。未明大意愿师垂诲。祖曰。汝何处未
了。对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
为乐。于此疑惑。祖曰。汝作么生疑。对曰。一
切众生皆有二身。谓色身法身也(此乃居仁同道)色身
无常。有生有灭。法身有常。无知无觉。经云。
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者。未审是何身寂灭。何
身受乐。若色身者。色身灭时四大分散。全是
苦。苦不可言乐。若法身寂灭。即同草木瓦石。
谁当受乐。又法性是生灭之体。五蕴是生灭
之用。一体五用。生灭是常。生则从体起用。
灭则摄用归体。若听更生。即有情之类。不断
不灭。若不听更生。即永归寂灭。同于无情之
物如是则一切诸法。被涅槃之所禁伏。尚不
得生。何乐之有(可与居仁一状领过)祖师到这里。不能临
济德山用事。遂放些气息还他云。汝是释子。
何习外道断常邪见。而议最上乘法。据汝所
答吕舍人(居仁)¶ 第 931b 页 T47-0931.png

推涅槃常乐。言有身受者。斯乃执吝生死耽
著世乐。汝今当知。佛为一切迷人认五蕴和
合为自体相。分别一切法为外尘相。好生恶
死念念迁流。不知梦幻虚假。枉受轮回。以
常乐涅槃。翻为苦相。终日驰求。佛悯此故。
乃示涅槃真乐。刹那无有生相。刹那无有灭
相。更无生灭可灭(到此请著眼晴)是则寂灭现前。当现
前时。亦无现前之量。乃谓常乐。此乐无有受
者。亦无有不受者(犹较些子)岂有一体五用之名。
何况更言涅槃禁伏诸法令永不生。此乃谤
佛毁法(居仁亦有一分子)听吾偈曰(分疏不下)无上大涅槃。圆
明常寂照。凡愚谓之死。外道执为断。诸求二
乘人。目以为无作。尽属情所计。六十二见本。
妄立虚假名。何为真实义(居仁要见实处但看此一句子)唯有过
量人(未见其人)通达无取舍(居仁更疑三十年)以知五蕴法。及
以蕴中我(居仁在里许求出无门)外现众色像(莫眼花)一一音
声相(赚杀人)平等如梦幻(救得一半)不起凡圣见。不作
涅槃解(亦未见其人)二边三际断。常应诸根用。而不
起用想。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劫火烧海
底。风鼓山相击。真常寂灭乐。涅槃相如是。吾
今彊言说。令汝舍邪见(只是居仁不肯舍)汝勿随言解(居仁
记此)许汝知少分(只这少分也不消得)志道闻偈。忽然大悟
(葛藤不少)只这一络索。便是直截分明指示居仁底
指头子也。居仁见此。若道犹是经论所说。尚
指古人公案。若尚作如此见。入地狱如箭
射。
* 答吕舍人(居仁)
承。日用不辍做工夫。工夫熟则撞发关棙子
答吕舍人(居仁)¶ 第 931c 页 T47-0931.png

乾屎橛上。令情识不行。如土木偶人相似。觉
得昏怛没巴鼻可把捉时。便是好消息也。莫
怕落空。亦莫思前算后几时得悟。若存此心。
便落邪道。佛云。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
著即祸生。知得思量分别不能解者是谁。只
是个吕居仁。更不得回头转脑也。前此答
隆礼书。说尽禅病矣。诸佛诸祖。并无一法与
人。只要当人自信自肯自见自悟耳。若只取
他人口头说底。恐误人。此事决定。离言说相。
离心缘相。离文字相。能知离诸相者。亦只是
吕居仁。疑他死后断灭不断灭。亦只是吕居
仁。求直截指示者。亦只是吕居仁。日用二六
时中。或瞋或喜。或思量或分别。或昏沈或掉
举。皆只是吕居仁。只这吕居仁。能作种种奇
特变化。能与诸佛诸祖。同游寂灭大解脱光
明海中。成就世间出世间事。只是吕居仁信
不及耳。若信得及。请依此注脚入是三昧。忽
然从三昧起。失却娘生鼻孔。便是彻头也。
又。
令弟子育。经由出所赐教。读之喜慰可知。无
常迅速。百岁光阴如电闪。便是收因结果底
时节到来也。乾屎橛如何觉得。没巴鼻无滋
味肚里闷时。便是好底消息也。第一不得向
举起处承当。又不得飏在无事甲里。不可举
时便有。不举时便无也。但将思量世间尘劳
底心回在乾屎橛上。思量来思量去。无处柰
何。伎俩忽然尽。便自悟也。不得将心等悟。若
将心等悟。永劫不能得悟也。前此答隆礼书。
答吕舍人(居仁)¶ 第 932a 页 T47-0932.png

做工夫。虽未悟彻。亦能分别邪正。不为邪魔
所障。亦种得般若种子深。纵今生不了。来生
出头现成受用。亦不费力。亦不被恶业夺将
去。临命终时亦能转业。况一念相应耶。逐日
千万不要思量别事。但只思量乾屎橛。莫问
几时悟。至祷至祷。悟时亦无时节。亦不惊群
动众。即时怗怗地。自然不疑佛不疑祖。不疑
生不疑死。得到不疑之地。便是佛地也。佛地
上本无疑。无悟无迷。无生无死。无有无无。
无涅槃无般若。无佛无众生。亦无恁么说者。
此语亦不受。亦无不受者。亦无知不受者。亦
无恁么说不受者。居仁如是信得及。佛亦只
如是。祖亦只如是。悟亦只如是。迷亦只如
是。疑亦只如是。生亦只如是。死亦只如是。
日用尘劳中亦只如是。死后断灭不断灭亦
只如是。在朝廷作从官亦只如是。宫观在静
处亦只如是。住径山一千七百众围绕亦只
如是。编管在衡州亦只如是。居仁还信得及
么。信得及亦只如是。信不及亦只如是。毕竟
如何。如是如是。如是亦只如是。
* 答汪状元(圣锡)
左右妙年自立。便在一切人顶𩕳上。不为富
贵所笼罗。非百劫千生愿力所持。焉能致是。
又能切切于此一大事。念念不退转。有决定
信具决定志。此岂浅丈夫所能。老瞿昙云。唯
此一事实。馀二则非真。请著鞭不可忽。世间
事只这是。先圣岂不云乎。朝闻道夕死可矣。
不知闻底是何道。到这里岂容眨眼。不可更
答吕舍人(居仁)¶ 第 932b 页 T47-0932.png

终是无凭据。自见得。自悟得。自信得及了。
说不得。形容不出。却不妨。只怕说得似形容
得似却不见却不悟者。老瞿昙指为增上慢
人。亦谓之谤般若人。亦谓之大妄语人。亦谓
之断佛慧命人。千佛出世不通忏悔。若透得
狗子无佛性话。这般说话。却成妄语矣。而今
不可便作妄语会。吕居仁比连收两书。书中
皆云。夏中答隆礼书。常置座右以得为期。又
闻。尝录呈左右。近世贵公子似渠者。如优昙
钵华时一现耳。顷在山头每与公说这般话。
见公眼目定动领览得九分九𣯛。只欠㘞地
一下尔。若得㘞地一下了。儒即释释即儒。僧
即俗俗即僧。凡即圣圣即凡。我即尔尔即我。
天即地地即天。波即水水即波。酥酪醍醐搅
成一味。瓶盘钗钏镕成一金。在我不在人。得
到这个田地。由我指挥。所谓我为法王于法
自在。得失是非焉有挂碍。不是彊为法如是
故也。此个境界。除无垢老子。他人如何信得
及。纵信得及。如何得入手。左右已信得及。已
觑得见。已能分别。是邪是正。但未得入手耳。
得入手时一分老少不在智愚。如将梵位直
授凡庸。更无阶级次第。永嘉所谓一超直入
如来地是也。但相听决不相误。
又。
某万缘休罢。日用只如此。无烦轸念。左右分
上欠少个甚么。在世界上。可谓千足万足。苟
能于此个门中翻身一掷。何止腰缠十万贯
骑鹤上扬州而已哉。昔杨文公大年。三十岁
答吕舍人(居仁)¶ 第 932c 页 T47-0932.png

廷居田里。始终一节。不为功名所移。不为富
贵所夺。亦非有意轻功名富贵。道之所在。法
如是故也。赵州云。诸人被十二时使。老僧使
得十二时。此老此说。非是彊为。亦法如是故
也。大率为学为道一也。而今学者往往以仁
义礼智信为学。以格物忠恕一以贯之之类
为道。只管如抟谜子相似。又如众盲摸象各
说异端。释不云乎。以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
境界。如取萤火烧须弥山。临生死祸福之际
都不得力。盖由此也。杨子云。学者所以修
性。性即道也。黄面老子云。性成无上道。圭峰
云。作有义事。是惺悟心。作无义事。是狂乱
心。狂乱由情念。临终被业牵惺悟不由情。临
终能转业。所谓义者。是义理之义。非仁义
之义。而今看来。这老子亦未免析虚空为两
处。仁乃性之仁。义乃性之义。礼乃性之礼。智
乃性之智。信乃性之信。义理之义亦性也。作
无义事。即背此性。作有义事。即顺此性。然顺
背在人。不在性也。仁义礼智信在性。不在人
也。人有贤愚。性即无也。若仁义礼智信在贤
而不在愚。则圣人之道。有拣择取舍矣。如天
降雨择地而下矣。所以云。仁义礼智信在性。
而不在人也。贤愚顺背在人。而不在性也杨
子所谓修性性亦不可修。亦顺背贤愚而已。
圭峰所谓惺悟狂乱是也。赵州所谓使得十
二时被十二时使是也。若识得仁义礼智信
之性起处。则格物忠恕一以贯之在其中矣。
肇法师云。能天能人者。岂天人之所能哉。所
答吕舍人(居仁)¶ 第 933a 页 T47-0933.png

不伐功。如春行花木。具此性者。时节因缘
到来。各各不相知。随其根性大小方圆长短。
或青或黄。或红或绿。或臭或香。同时发作。
非春能大能小。能方能圆。能长能短。能青
能黄。能红能绿。能臭能香。此皆本有之性。
遇缘而发耳。百丈云。欲识佛性义。当观时
节因缘。时节若至。其理自彰。又让师谓马
师曰。汝学心地法门。如下种子。我说法要。
譬彼天泽。汝缘合故当见其道。所以云。圣
人设教。不求名不伐功。只令学者见性成道
而已。无垢老子云。道在一芥则一芥重。道在
天下则天下重是也。左右尝升无垢之堂。而
未入其室。见其表而未见其里。百岁光阴。只
在一刹那间。刹那间悟去。如上所说者皆非
实义。然既悟了。以为实亦在我。以为非实亦
在我。如水上葫芦。无人动著。常荡荡地。触著
便动。捺著便转辘辘地。非是彊为。亦法如是
故也。赵州狗子无佛性话。左右如人捕贼已
知窝盘处但未捉著耳。请快著精彩。不得有
少间断。时时向行住坐卧处。看读书史处。修
仁义礼智信处。侍奉尊长处。提诲学者处。吃
粥吃饭处。与之厮崖。忽然打失布袋。夫复何
言。
* 答宗直阁
示谕。应缘日涉差别境界。未尝不在佛法中。
又于日用动容之间。以狗子无佛性话。破除
情尘。若作如是工夫。恐卒未得悟入。请于脚
跟下照顾。差别境界从甚么处起。动容周旋
答吕舍人(居仁)¶ 第 933b 页 T47-0933.png

破除情尘者。又是阿谁。佛不云乎。众生颠倒
迷己逐物。物本无自性。迷己者自逐之耳。境
界本无差别。迷己者自差别耳。既日涉差别
境界。又在佛法中。既在佛法中。则非差别境
界。既在差别境界中。则非佛法矣。拈一放
一。有甚了期。广额屠儿在涅槃会上。放下屠
刀立地便成佛。岂有许多忉忉怛怛来。日用
应缘处。才觉涉差别境界时。但只就差别处。
举狗子无佛性话。不用作破除想。不用作情
尘想。不用作差别想。不用作佛法想。但只看
狗子无佛性话。但只举个无字。亦不用存心
等悟。若存心等悟。则境界也差别。佛法也差
别。情尘也差别。狗子无佛性话也差别。间断
处也差别。无间断处也差别。遭情尘惑乱身
心不安乐处也差别。能知许多差别底亦差
别。若要除此病。但只看个无字。但只看。广额
屠儿放下屠刀云。我是千佛一数。是实是虚。
若作虚实商量。又打入差别境界上去也。不
如一刀两段。不得念后思前。念后思前则又
差别矣。玄沙云。此事限约不得。心思路绝。
不因庄严本来真静。动用语笑随处明了。更
无欠少。今时人不悟个中道理。妄自涉事涉
尘。处处染著。头头系绊。纵悟则尘境纷纭。
名相不实。便拟凝心敛念。摄事归空。闭目藏
睛。随有念起。旋旋破除。细想才生。即便遏
捺。如此见解。即是落空亡底外道。魂不散底
死人。溟溟漠漠无觉无知。塞耳偷铃徒自欺
诳。左右来书云云。尽是玄沙所诃底病。默照
答吕舍人(居仁)¶ 第 933c 页 T47-0933.png

用作许多伎俩。但行住坐卧处勿令间断。喜
怒哀乐处莫生分别。举来举去。看来看去。觉
得没理路没滋味心头热闷时。便是当人放
身命处也。记取记取。莫见如此境界便退心。
如此境界正是成佛作祖底消息也。而今默
照邪师辈。只以无言无说为极则。唤作威音
那畔事。亦唤作空劫已前事。不信有悟门。以
悟为诳。以悟为第二头。以悟为方便语。以
悟为接引之辞。如此之徒。谩人自谩。误人
自误。亦不可不知。日用四威仪中。涉差别
境界。觉得省力时。便是得力处也。得力处极
省力。若用一毫毛气力支撑。定是邪法。非佛
法也。但办取长远心。与狗子无佛性话。厮崖
崖来崖去。心无所之忽然如睡梦觉。如莲华
开。如披云见日。到恁么时自然成一片矣。但
日用七颠八倒处。只看个无字。莫管悟不悟
彻不彻。三世诸佛只是个无事人。诸代祖师
亦只是个无事人。古德云。但于事上通无事。
见色闻声不用聋。又古德云。愚人除境不忘
心。智者亡心不除境。于一切处无心。则种种
差别境界自无矣。而今士大夫。多是急性便
要会禅。于经教上及祖师言句中。抟量要说
得分晓。殊不知。分晓处。却是不分晓底事。若
透得个无字。分晓不分晓。不著问人矣。老汉
教士大夫放教钝。便是这个道理也。作钝榜
状元亦不恶。只怕拖白耳一笑。
* 答李参政(泰发)
示谕。华严重重法界。断非虚语。既非虚语。必
答吕舍人(居仁)¶ 第 934a 页 T47-0934.png

大夫平昔所学。临死生祸福之际。手足俱露
者。十常八九。考其行事。不如三家村里省
事汉。富贵贫贱不能汨其心。以是较之。智不
如愚。贵不如贱者多矣。何以故。生死祸福现
前。那时不容伪故也。大参相公平昔所学。已
见于行事。临祸福之际。如精金入火愈见明
耀。又决定知华严重重法界断非虚语。则定
不作他物想矣。其馀七颠八倒。或逆或顺。或
正或邪。亦非他物。愿公常作此观。妙喜亦在
其中。异日相从于寂寞之滨。结当当来世香
火因缘。成就重重法界。以实其事。岂小补
哉。更须下个注脚。即今这一络索。切忌作寓
言指物会。一笑。
* 答曾宗丞(天隐)
左右天资近道。身心清净。无他缘作障。只
这一段。谁人能及。又能行住坐卧。以老僧
所示省要处。时时提撕。休说一念相应千了
百当。便是此生打未彻。只恁么崖到腊月三
十日。阎家老子也须倒退三千里始得。何以
故。为念念在般若中无异念无间断故。只如
道家流。以妄心存想。日久月深。尚能成功。不
为地水火风所使。况全念住在般若中。腊月
三十日。岂不能转业耶。而今人多是将有所
得心学道。此是无妄想中真妄想也。但放教
自在。然不得太紧。不得太缓。只恁么做工夫。
省无限心力。左右生处已熟。熟处已生。十二
时中自然不著枯心忘怀。将心管带矣。虽未
透脱诸魔外道。已不能伺其便。亦自能与诸
答吕舍人(居仁)¶ 第 934b 页 T47-0934.png

数矣。除公一人可以语此。馀人非但不能如
公行履。亦未必信得及也。但于话头上看。看
来看去。觉得没巴鼻没滋味心头闷时。正好
著力。切忌随他去。只这闷处。便是成佛作祖。
坐断天下人舌头处也。不可忽。不可忽。
大慧普觉禅师书卷第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