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江给事(少明)¶ 第 920c 页
大慧普觉禅师书卷第二十六
宋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
慧日禅师臣蕴闻 上进
* 答江给事(少明)
人生一世。百年光阴。能有几许。公白屋起家。
历尽清要。此是世间第一等受福底人。能知
惭愧。回心向道。学出世间脱生死法。又是世
间第一等讨便宜底人。须是急著手脚冷却
面皮。不得受人差排。自家理会本命元辰。教
去处分明。便是世间出世间一个了事底大
丈夫也。承连日去与参政道话。甚善甚善。此
公歇得驰求心。得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差别
异路。觑见古人脚手。不被古人方便文字所
罗笼。山僧见渠如此。所以更不曾与之说一
字。恐钝置他。直候渠将来。自要与山僧说话。
方始共渠眉毛厮结理会在。不只恁么便休。
学道人。若驰求心不歇。纵与之眉毛厮结理
会。何益之有。正是痴狂外边走耳。古人云。
答江给事(少明)¶ 第 921a 页 T47-0921.png

但频与参政说话。至祷至祷。不可将古人垂
示言教胡乱穿凿。如马大师遇南岳和尚。说
法云。譬牛驾车。车若不行。打车即是。打牛即
是。马师闻之。言下知归。这几句儿言语。诸
方多少说法。如雷如霆。如云如雨底。理会不
得。错下名言。随语生解。见与舟峰书尾杜撰
解注。山僧读之。不觉绝倒。可与说如来禅祖
师禅底。一状领过一道行遣也。来颂子细看
过。却胜得前日两颂。自此可已之。颂来颂
去。有甚了期。如参政相似。渠岂是不会做颂。
何故都无一字。乃识法者惧耳。间或露一毛
头。自然抓著山僧痒处。如出山相颂云。到处
逢人蓦面欺之语。可与丛林作点眼药。公异
日自见矣。不必山僧注破也。某近见公顿然
改变为此事甚力。故作此书。不觉缕缕。
* 答富枢密(季申)
示谕。蚤岁知信向此道。晚年为知解所障。
未有一悟入处。欲知日夕体道方便。既荷至
诚。不敢自外。据款结案。葛藤少许。只这求
悟入底。便是障道知解了也。更别有甚么知
解为公作障。毕竟唤甚么作知解。知解从何
而至。被障者复是阿谁。只此一句。颠倒有
三。自言为知解所障是一。自言未悟甘作迷
人是一。更在迷中将心待悟是一。只这三颠
倒。便是生死根本。直须一念不生颠倒心绝。
方知无迷可破。无悟可待。无知解可障。如人
饮水冷煖自知。久久自然。不作这般见解也。
但就能知知解底心上看。还障得也无。能知
答江给事(少明)¶ 第 921b 页 T47-0921.png

慧之士。莫不皆以知解为俦侣。以知解为方
便。于知解上行平等慈。于知解上作诸佛事。
如龙得水。似虎靠山。终不以此为恼。只为
他识得知解起处。既识得起处。即此知解。便
是解脱之场。便是出生死处。既是解脱之场。
出生死处。则知底解底当体寂灭。知底解底
既寂灭。能知知解者不可不寂灭。菩提涅槃
真如佛性。不可不寂灭。更有何物可障。更向
何处求悟入。释迦老子曰。诸业从心生。故说
心如幻。若离此分别。则灭诸有趣。僧问大珠
和尚。如何是大涅槃。珠云。不造生死业。是大
涅槃。僧云。如何是生死业。珠云。求大涅槃。
是生死业。又古德云。学道人一念计生死。即
落魔道。一念起诸见。即落外道。又净名云。众
魔者乐生死。菩萨于生死而不舍。外道者乐
诸见。菩萨于诸见而不动。此乃是以知解
为俦侣。以知解为方便。于知解上行平等慈。
于知解上作诸佛事底样子也。只为他了达
三祇劫空生死涅槃俱寂静故。既未到这个
田地。切不可被邪师辈胡说乱道引入鬼窟
里。闭眉合眼作妄想。迩来祖道衰微。此流如
麻似粟。真是一盲引众盲。相牵入火坑。深可
怜悯。愿公硬著脊梁骨。莫作这般去就。作
这般去就底。虽暂拘得个臭皮袋子住便以
为究竟。而心识纷飞。犹如野马。纵然心识暂
停。如石压草。不觉又生。欲直取无上菩提到
究竟安乐处。不亦难乎。宗杲亦尝为此流所
误。后来若不遇真善知识。几致空过一生。每
答江给事(少明)¶ 第 921c 页 T47-0921.png

今稍有知非者。若要径截理会。须得这一念
子嚗地一破。方了得生死。方名悟入。然切不
可存心待破。若存心在破处。则永劫无有破
时。但将妄想颠倒底心。思量分别底心。好生
恶死底心。知见解会底心。欣静厌闹底心。
一时按下。只就按下处看个话头。僧问赵州。
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此一字子。乃是
摧许多恶知恶觉底器仗也。不得作有无会。
不得作道理会。不得向意根下思量卜度。不
得向扬眉瞬目处垛根。不得向语路上作活
计。不得飏在无事甲里。不语向举起处承当。
不得向文字中引證。但向十二时中四威仪
内。时时提撕。时时举觉。狗子还有佛性也无。
云无。不离日用。试如此做工夫看。月十日便
自见得也。一郡千里之事。都不相妨。古人
云。我这里是活底祖师意。有甚么物能拘执
他。若离日用别有趣向。则是离波求水。离器
求金。求之愈远矣。
又。
窃知。日来以此大事因缘为念。勇猛精进纯
一无杂。不胜喜跃。能二六时中炽然作为之
际。必得相应也未。寤寐二边得一如也未。如
未。切不可一向沈空趣寂。古人唤作黑山下
鬼家活计。尽未来际无有透脱之期。昨接来
诲。私虑左右必已耽著静胜三昧。及询直阁
公。乃知果如所料。大凡涉世有馀之士。久
胶于尘劳中。忽然得人指令向静默处做工
夫。乍得胸中无事。便认著以为究竟安乐。殊
答江给事(少明)¶ 第 922a 页 T47-0922.png

在。宁有證彻寂灭之期。要得真正寂灭现前。
必须于炽然生灭之中蓦地一跳跳出。不动
一丝毫。便搅长河为酥酪。变大地作黄金临
机纵夺杀活自由。利他自利无施不可。先圣
唤作无尽藏陀罗尼门。无尽藏神通游戏门。
无尽藏如意解脱门。岂非真大丈夫之能事
也。然亦非使然。皆吾心之常分耳。愿左右
快著精彩。决期于此。廓彻大悟。胸中皎然。
如百千日月。十方世界一念明了。无一丝毫
头异想。始得与究竟相应。果能如是。岂独于
生死路上得力。异日再秉钧轴。致君于尧舜
之上。如指诸掌耳。
又。
示谕。初机得少静坐工夫。亦自佳。又云。不敢
妄作静见。黄面老子所谓。譬如有人自塞其
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真是自作障难耳。若
生死心未破。日用二六时中冥冥蒙蒙地。如
魂不散底死人一般。更讨甚闲工夫。理会静
理会闹耶。涅槃会上广额屠儿。放下屠刀便
成佛。岂是做静中工夫来。渠岂不是初机。左
右见此定以为不然。须差排渠作古佛示现。
今人无此力量。若如是见。乃不信自殊胜。甘
为下劣人也。我此门中。不论初机晚学。亦不
问久参先达。若要真个静。须是生死心破。不
著做工夫。生死心破。则自静也。先圣所说寂
静方便。正为此也。自是末世邪师辈。不会先
圣方便语耳。左右若信得山僧及试向闹处
看狗子无佛性话。未说悟不悟。正当方寸扰
答江给事(少明)¶ 第 922b 页 T47-0922.png

也无。若觉得力。便不须放舍。要静坐时。但
烧一炷香静坐。坐时不得令昏沈。亦不得掉
举。昏沈掉举先圣所诃。静坐时才觉此两种
病现前。但只举狗子无佛性话。两种病不著
用力排遣。当下怗怗地矣。日久月深才觉省
力便是得力处也。亦不著做静中工夫。只这
便是工夫也。李参政顷在泉南。初相见时。见
山僧力排默照邪禅瞎人眼。渠初不平。疑怒
相半。蓦闻山僧颂庭前柏树子话。忽然打破
漆桶。于一笑中千了百当。方信山僧开口见
胆。无秋毫相欺。亦不是争人我。便对山僧
忏悔。此公现在彼。请试问之。还是也无。道
谦上座已往福唐。不识已到彼否。此子参禅
吃辛苦更多。亦尝十馀年入枯禅。近年始得
个安乐处。相见时试问渠。如何做工夫。曾为
浪子偏怜客。想必至诚吐露也。
* 答李参政别纸(汉老)
富枢密顷在三衢时。尝有书来问道。因而打
葛藤一上。落草不少。尚尔滞在默照处。定
是遭邪师引入鬼窟里无疑。今又得书。复执
静坐为佳。其滞泥如此。如何参得径山禅。今
次答渠书。又复缕缕葛藤。不惜口业。痛与
刬除。又不知肯回头转脑。于日用中看话头
否。先圣云。宁可破戒如须弥山。不可被邪师
熏一邪念。如芥子许在情识中。如油入面永
不可出。此公是也。如与之相见。试取答渠底
葛藤一观。因而作个方便救取此人。四摄法
中以同事摄为最彊。左右当大启此法门。令
答江给事(少明)¶ 第 922c 页 T47-0922.png

及。肯离旧窟也。
* 答陈少卿(季任)
承谕。欲留意此段大事因缘。为根性极钝。若
果如此。当为左右贺也。今时士大夫。多于此
事不能百了千当直下透脱者。只为根性太
利知见太多。见宗师才开口动舌。早一时会
了也。以故返不如钝根者。无许多恶知恶觉。
蓦地于一机一境上一言一句下撞发。便是
达磨大师出头来。用尽百种神通。也奈何他
不得。只为他无道理可障。利根者返被利根
所障。不能得啐地便折。嚗地便破。假饶于
聪明知解上学得。于自己本分事上。转不得
力。所以南泉和尚云。近日禅师太多。觅个
痴钝人不可得。章敬和尚曰。至理亡言。时
人不悉。彊习他事。以为功能。不知自性元
非尘境。是个微妙大解脱门。所有鉴觉不染
不碍。如是光明未曾休废。曩劫至今固无变
易。犹如日轮远近斯照。虽及众色。不与一
切和合。灵烛妙明非假锻鍊。为不了故取于
物象。但如捏目妄起空华。徒自疲劳枉经劫
数。若能返照。无第二人。举措施为不亏实
相。左右自言根钝。试如此返照看。能知钝者
还钝也无。若不回光返照。只守钝根更生烦
恼。乃是向幻妄上重增幻妄。空华上更添空
华也。但相听能知根性钝者。决定不钝。虽不
得守著这个钝底。然亦不得舍却这个钝底
参。取舍利钝在人不在心。此心与三世诸佛
一体无二。若有二则法不平等矣。受教传心
答江给事(少明)¶ 第 923a 页 T47-0923.png

无二之心。决定不在利钝取舍之间。则便当
见月亡指直下一刀两段。若更迟疑思前算
后。则乃是空拳指上生实解。根境法中虚捏
怪。于阴界中妄自囚执无有了时。近年以来
有一种邪师。说默照禅。教人十二时中是事
莫管。休去歇云。不得做声。恐落今时。往往
士大夫。为聪明利根所使者。多是厌恶闹处。
乍被邪师辈指令静坐。却见省力。便以为是。
更不求妙悟。只以默然为极则。某不惜口业。
力救此弊。今稍有知非者。愿公只向疑情不
破处参。行住坐卧不得放舍。僧问赵州。狗
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这一字子。便是
个破生死疑心底刀子也。这刀子杷柄。只在
当人手中。教别人下手不得。须是自家下手
始得。若舍得性命。方肯自下手。若舍性命
不得。且只管在疑不破处崖将去。蓦然自肯
舍命一下便了。那时方信静时便是闹时底。
闹时便是静时底。语时便是默时底。默时便
是语时底。不著问人。亦自然不受邪师胡说
乱道也。至祷至祷。昔朱世英。尝以书问云
庵真净和尚云。佛法至妙。日用如何用心。
如何体究。望慈悲指示。真净曰。佛法至妙无
二但未至于妙。则互有长短。苟至于妙。则
悟心之人。如实知自心究竟本来成佛。如实
自在。如实安乐如实解脱。如实清净。而日
用唯用自心。自心变化把得便用。莫问是之
与非。拟心思量早不是也。不拟心一一天真。
一一明妙。一一如莲华不著水。心清净超于
答江给事(少明)¶ 第 923b 页 T47-0923.png

众生即佛。佛即众生。由迷悟故有彼此也。如
今学道人。多不信自心。不悟自心。不得自
心明妙受用。不得自心安乐解脱。心外妄有
禅道。妄立奇特。妄生取舍。纵修行落外道
二乘禅寂断见境界。所谓修行恐落断常坑。
其断见者。断灭自心本妙明性。一向心外
著空滞禅寂。常见者。不悟一切法空。执著
世间诸有为法。以为究竟也。邪师辈。教士大
夫摄心静坐。事事莫管。休去歇去。岂不是
将心休心将心歇心将心用心。若如此修行。
如何不落外道二乘禅寂断见境界。如何显
得自心明妙受用究竟安乐如实清净解脱变
化之妙。须是当人自见得自悟得。自然不被
古人言句转。而能转得古人言句。如清净摩
尼宝珠置泥潦之中。经百千岁亦不能染污。
以本体自清净故。此心亦然。正迷时为尘劳
所惑。而此心体本不曾惑。所谓如莲华不著
水也。忽若悟得此心本来成佛。究竟自在如
实安乐。种种妙用亦不从外来。为本自具足
故。黄面老子曰。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
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若确定本体
实有恁么事。又却不是也。事不获已。因迷悟
取舍故。说道理有若干。为未至于妙者。方
便语耳。其实本体亦无若干。请公只恁么用
心。日用二六时中。不得执生死佛道是有。不
得拨生死佛道归无。但只看狗子还有佛性
也无。赵州云无。切不可向意根下卜度。不可
向言语上作活计。又不得向开口处承当。又
答江给事(少明)¶ 第 923c 页 T47-0923.png

也无。无。但只如此参。亦不得将心待悟待休
歇。若将心待悟待休歇。则转没交涉矣。
又。
示谕。自得山野向来书之后。每遇闹中亸避
不得处常自点检。而未有著力工夫。只这亸
避不得处。便是工夫了也。若更著力点检。则
又却远矣。昔魏府老华严云。佛法在日用处。
行住坐卧处。吃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所
作所为处。举心动念。又却不是也。正当亸
避不得处。切忌起心动念作点检想。祖师云。
分别不生。虚明自照。又庞居士云。日用事无
别。唯吾自偶谐。头头非取舍。处处勿张乖。
朱紫谁为号。丘山绝点埃。神通并妙用。运
水及搬柴。又先圣云。但有心分别计较。自
心见量者。悉皆是梦。切记取。亸避不得时。
不得更拟心。不拟心时一切现成。亦不用理
会利。亦不用理会钝。总不干他利钝之事。亦
不干他静乱之事。正当亸避不得时。忽然打
失布袋。不觉拊掌大笑矣。记取记取。此事
若用一毫毛工夫取證。则如人以手撮摩虚
空。只益自劳耳。应接时但应接。要得静坐
但静坐。坐时不得执著坐底为究竟。今时邪
师辈。多以默照静坐为究竟法。疑误后昆。
山野不怕结怨。力诋之。以报佛恩。救末法
之弊也。
* 答赵待制(道夫)
示谕。一一备悉。佛言。有心者皆得作佛。此心
非世间尘劳妄想心。谓发无上大菩提心。若
答江给事(少明)¶ 第 924a 页 T47-0924.png

难。为无决定信故也。佛又言。信为道元功德
母。长养一切诸善法。断除疑网出爱流。开
示涅槃无上道。又云。信能增长智功德。信
能必到如来地。示谕。钝根未能悟彻。且种佛
种子于心田。此语虽浅近。然亦深远。但办
肯心。必不相赚。今时学道之士。往往缓处却
急。急处却放缓。庞公云。一朝蛇入布裈裆。
试问宗师甚时节。昨日事今日尚有记不得
者。况隔阴事。岂容无忘失耶。决欲今生打
教彻。不疑佛不疑祖。不疑生不疑死。须有
决定信具决定志。念念如救头然。如此做将
去。打未彻时方始可说根钝耳。若当下便自
谓。我根钝不能今生打得彻。且种佛种结缘。
乃是不行欲到。无有是处。杲每为信此道
者说。渐觉得日用二六时中省力处。便是学
佛得力处也。自家得力处。他人知不得。亦拈
出与人看不得。卢行者谓道明上座曰。汝若
返照自己本来面目。密意尽在汝边是也。密
意者便是日用得力处也。得力处。便是省力
处也。世间尘劳事。拈一放一。无穷无尽。四
威仪内。未尝相舍。为无始时来与之结得缘
深故也。般若智慧无始时来与之结得缘浅
故也。乍闻知识说著。觉得一似难会。若是
无始时来尘劳缘浅。般若缘深者。有甚难会
处。但深处放教浅。浅处放教深。生处放教
熟。熟处放教生。才觉思量尘劳事时。不用
著力排遣。只就思量处。轻轻拨转话头。省
无限力。亦得无限力。请公只如此崖将去。莫
答江给事(少明)¶ 第 924b 页 T47-0924.png

除围棋外。还曾与说著这般事否。若只围棋。
不曾说著这般事。只就黑白未分处。掀了盘
撒了子。却问他索取那一著。若索不得。是真
个钝根汉。姑置是事。
* 答许司理(寿源)
黄面老子曰。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
善法。又云。信能增长智功德。信能必到如
来地。欲行千里一步为初。十地菩萨断障證
法门。初从十信而入。然后登法云地。而成正
觉。初欢喜地因信而生欢喜故也。若决定竖
起脊梁骨。要做世出世间没量汉。须是个生
铁铸就底方了得。若半明半暗半信半不信。
决定了不得。此事无人情。不可传授。须是
自家省发始有趣向分。若取他人口头办。永
劫无有歇时。千万十二时中。莫令空过。逐日
起来应用处。圆陀陀地与释迦达磨无少异
自是当人见不彻透不过。全身跳在声色里。
却向里许求出头。转没交涉矣。此事亦不在
久参知识遍历丛林而后了得。而今有多少
在丛林头白齿黄了不得底。又有多少乍入
丛林一拨便转千了百当底。发心有先后。悟
时无先后。昔李文和都尉参石门慈照。一句
下承当。便千了百当。尝有偈呈慈照云。学
道须是铁汉。著手心头便判。直取无上菩提。
一切是非莫管。但从脚下崖将去死便休。不
要念后思前。亦不要生烦恼。烦恼则障道也。
祝祝。
又。
答江给事(少明)¶ 第 924c 页 T47-0924.png

左右具正信立正志。此乃成佛作祖基本也。
山野因以湛然名公道号。如水之湛然不动。
则虚明自照。不劳心力。世间出世间法。不离
湛然。无纤毫透漏。只以此印。于一切处印
定。无是无不是。一一解脱一一明妙一一实
头。用时亦湛然。不用时亦湛然。祖师云。但
有心分别计较。自心见量者。悉皆是梦。若心
识寂灭无一动念处。是名正觉。觉既正。则于
日用二六时中。见色闻声。嗅香了味。觉触知
法。行住坐卧。语默动静。无不湛然。亦自不作
颠倒想。有想无想悉皆清净。既得清净。动时
显湛然之用。不动时归湛然之体。体用虽殊。
而湛然则一也。如析栴檀片片皆栴檀。今时
有一种杜撰汉。自己脚跟下不实。只管教人
摄心静坐。坐教绝气息。此辈名为真可怜悯。
请公只恁么做工夫。山野虽然如此指示公。
真不得已耳。若实有恁么做工夫底事。即是
污染公矣。此心无有实体。如何硬收摄得住。
拟收摄向甚处安著。既无安著处。则无时无
节。无古无今。无凡无圣。无得无失。无静无
乱。无生无死。亦无湛然之名。亦无湛然之体。
亦无湛然之用。亦无恁么说湛然者。亦无恁
么受湛然说者。若如是见得彻去。径山亦不
虚作此号。左右亦不虚受此号。如何如何。
大慧普觉禅师书卷第二十六
答江给事(少明)¶ 第 925a 页 T47-0925.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