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快然居士(罗知县)¶ 第 902b 页
大慧普觉禅师法语卷第二十二
宋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
慧日禅师臣蕴闻 上进
* 示快然居士(罗知县)
快然居士罗宗约。绍兴丁丑暮春。得得来鄮
山见妙喜。欲究竟此段大事因缘。屡随众到
室中。呈伎俩逞解会。都与列下。忽一日喜
见眉宇知渠。管中窥豹。转身动脑。袖间已
有颂子。虽未拈出。妙喜即时与拨转关棙子。
示快然居士(罗知县)¶ 第 902c 页 T47-0902.png

饭是米做面在麦里。正好著力之际。蓦来相
别云。要急归嫁女。以此轴来。乞做工夫底道
理。昔庞居士有言。有男不婚。有女不嫁。大
家团圞头。共说无生话。后来元丰间。有个士
人。谓之无为居士。姓杨名杰字次公。尝参
前辈。于宗门中有真实得力处。曾和庞公此
偈云。男大须婚。女长须嫁。讨甚间工夫。更说
无生话。这两个俗汉子。将他十方常住一片
田地。不向官中印契。各自分疆列界道我知
有。而时时向无佛处称尊。当时亦有个不平
底。谓之海印信禅师。时住苏州定慧。因见
无为此偈。亦有一偈曰。我无男婚。亦无女
嫁。困来便打眠。谁管无生话。这三个老汉
说此三偈。快然居士开眼也著。合眼也著。不
开不合也著。妙喜只得冷地看。看则不无。毕
竟快然居士向开眼处著到耶。合眼处著到
耶。不开不合处著到耶。若在开眼处著到。
则落在庞公圈䙡里。在合眼处著到。则落
在杨无为圈䙡里。在不开不合处著到。则
落在海印禅师圈䙡里。快然见恁么说定道。
总不恁么。若总不恁么。又落在妙喜圈䙡里。
要出三老圈䙡则易。要出妙喜圈䙡则难。快
然毕竟如何出得。待归延平嫁了女。却缓
缓地来。为尔说破。因记得古德一偈。并书
其后。庶几快然不在中途挆根。亦老婆心
之切耳。偈曰。学道如钻火。逢烟且莫休。
直待金星现。归家始到头。更有一个问头。
且那里是快然归底家。若透得这一问。男
示快然居士(罗知县)¶ 第 903a 页 T47-0903.png

尽在外边走。亦怪妙喜不得。
* 示妙心居士(孙通判长文)
决欲究竟此事。应是从前作聪明说道理。文
字语言上记持。于心意识内计较抟量得底。
飏在他方世界。都不得有丝毫头许顿在胸
中扫除得净尽也。然后向心思意想不及处。
试进一步看。若进得这一步。便如善财童子
于普贤毛孔刹中。行一步过不可说不可说
佛刹微尘数世界。如是而行。尽未来劫犹不
能知。一毛孔中刹海次第刹海藏。刹海差别
刹海普入。刹海成刹海坏。刹海庄严所有边
际。亦不能知。佛海次第佛海藏。佛海差别
佛海普入。佛海生佛海灭。所有边际亦不
能知。菩萨众海次第。菩萨众海藏。菩萨众
海差别。菩萨众海普入。菩萨众海集。菩萨
众海散。所有边际亦不能知。入众生鬼界众
生根。教化调伏诸众生智。菩萨所住甚深自
在。菩萨所入诸地诸道。如是等海所有边际。
信知无念无作。有如是功德。这一步虽曰难
进。若夙曾种得善根种子。只向信得及处看。
看来看去内无所住外无所缘。不觉不知打
失布袋。当恁么时。方知庞居士道。无念清凉
寺。蕴空真五台。对境心无垢。当情心死灰。妙
理于中现。优昙空里开。无求真法眼。离相
即如来。若能如是学。不动出三灾。是真语
实语不诳不妄。然虽如是。莫见恁么道。便
向无作无为处。闭眉合眼做死模样。谓之
默而常照。硬捉住个猢狲绳子。怕他勃跳。古
示快然居士(罗知县)¶ 第 903b 页 T47-0903.png

心生死浣心垢浊伐心稠林。须是把这猢狲
子一棒打杀始得。若一向紧紧地。把定绳头。
将心调伏。我说是人。执之失度。真可怜悯。正
眼观之。尽是天魔外道魍魉妖精。非吾眷属。
此事要得浑钢打就生铁铸成底担荷。若有
心担荷。则又蹉过也。古人不得已。见尔迷却
路。为尔作个指路头主人而已。亦无禅道佛
法可以传授。才说有传有授。便是邪法。何以
故。不见金刚经中道。若言如来有所说法。即
为谤佛。是人不解我所说义。又云。法尚应舍。
何况非法。著实而论。说真如佛性。说菩提涅
槃。说理说事。说邪说正。尽是非法。那堪更
说有玄有妙可以传可以授乎。不见先德有
言。说个学道。早是接引之辞耳。又何曾教
尔起模画样。特地驰求来。所以云。拟将心意
学玄宗。状似西行却向东。临济云。尔但歇得
念念驰求心。则与释迦老子不别。七地菩萨
求佛智心未歇。谓之法尘烦恼。既有决定志。
必有决定得入手时。且那个是得入手时。喷
地一发心意识灭绝气息时是佛。言理则顿
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要识这些
道理。便是善财闻弥勒弹指之声。楼阁门开。
善财心喜。入已还闭。香严闻击竹作声。忽
然契悟。便解道。一击亡所知。更不假修治。
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之类是也。自家悟
处自家安乐处。自家得力处他人不知。拈出
呈似人不得。除已悟已安乐已得力者。一见
便默默相契矣。疑情未破。但只看个古人入
示快然居士(罗知县)¶ 第 903c 页 T47-0903.png

上则一切不行矣。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
也无。州云无。只这一字。便是断生死路头
底刀子也。妄念起时。但举个无字。举来举
去。蓦地绝消息。便是归家稳坐处也。此外
别无奇特。前所云难进底一步。不觉蓦然过
矣。
* 示永宁郡夫人(郑两府宅)
既知无常迅速生死事大。决欲亲近善知识。
孜孜矻矻不舍昼夜。常以生死二字。贴在额
头上。茶里饭里坐时卧时。指挥奴仆时。干办
家事时。喜时怒时。行时住时。酬酢宾客时。
不得放舍。常常恰似方寸中有一件紧急未
了底事碍塞。决欲要除屏去教净尽。方有少
分相应也。若见宗师说时。方始著急。理会不
说时。又却放缓。则是无决定之志。要得生
死根株断。则无有是处。此事不在男之与女
僧之与俗。若于宗师一言之下。啐地折嚗地
断。便是彻头处也。佛说火宅喻。直是为众
生开方便门示真实相。痛的的地。其中有言。
是舍唯有一门。而复狭小。诸子幼稚。未有所
识。谓众生根器狭劣。无决定志。恋著生死
尘劳。于尘劳中头出头没。于三界火宅不能
舍离。故设种种方便。令众生舍方便。直出火
宅露地而坐。此是释迦老子彻底老婆心。凡
看经教及古德入道因缘。当见月亡指。切不
得泥在言语中。若于语上寻玄妙。言中求奇
特。落处如此做工夫。则失方便矣。妙喜从
来无实法与人。直是据款结案。将平生悟得
示快然居士(罗知县)¶ 第 904a 页 T47-0904.png

依而行之。虽乍闻说。似难承当。若当人无始
时来种得般若种子。才闻举著。便两眉卓竖。
眼睛定动矣。老僧顷年初住此山。常州许宅
有个无著道人。法名妙总。三十岁便打硬。修
行遍见诸方尊宿。皆蒙印可。然渠真实畏生
死苦故。要真实理会本命元辰下落去处。特
来山中度夏。时同夏者一千七百衲子。冯济
川少卿。亦在此山不动轩随众。一日因老僧
升座。举药山和尚初参石头问石头云。三乘
十二分教。某甲粗亦研穷。曾闻南方有直指
人心见性成佛。实未明了。乞师指示。石头云。
恁么也不得。不恁么也不得。恁么不恁么总
不得。药山不契。石头云。尔往江西问取马大
师去。药山依教到马大师处。如前问。马大师
曰。有时教伊扬眉瞬目。有时不教伊扬眉瞬
目。有时教伊扬眉瞬目者是。有时教伊扬眉
瞬目者不是。药山于言下大悟。更无伎俩可
呈。但低头礼拜而已。马大师曰。子见个甚么
道理便礼拜。山曰。某在石头和尚处。如蚊子
上铁牛相似。马大师然之。是时升座才再提
撕。无著于言下忽然省悟。下座后亦不来通
消息。时冯济川随老僧后上方丈云。某甲理
会得。老僧问伊。居士如何。济川云。恁么也
不得。苏嚧娑婆诃。不恁么也不得。㗭哩娑婆
诃。恁么不恁么总不得。苏嚧㗭哩娑婆诃。老
僧亦不向他道是。亦不向他道不是。却以济
川语举似无著。无著云。曾见郭象注庄子。识
者云。却是庄子注郭象。老僧见他语异。亦不
示快然居士(罗知县)¶ 第 904b 页 T47-0904.png

云。一叶扁舟泛渺茫。呈桡舞棹别宫商。云山
海月俱抛弃。羸得庄周蝶梦长。老僧亦休去。
后一年济川疑他不实。得得自平江招无著。
到他船中问。婆生七子六个不遇知音。只
这一个也不消得。便弃在江中。老师言。道
人理会得。且如何会。无著云。已上供通并是
诣实。济川大惊。又尝到室中。老僧问他。古人
不出方丈。为甚么却去庄上吃油糍。无著云。
和尚放妙总过。妙总方敢通消息。老僧向伊
道。我放尔过。尔试道看。无著云。妙总亦放
和尚过。老僧云。争奈油糍何。无著喝一喝便
出去。是时一众皆闻渠如此祗对。看他才得
一滴水。便解兴波作浪。盖渠脱离世缘。早信
得这一著子。及虽尝被邪师印破面门。却
能退步。知非决定。以悟为则。故才见善知
识提撕。便于言下千了百当。永宁郡夫人曹
氏善因。聪明灵利有智见。知有此段大事因
缘。决定可以出生入死。不被世间尘劳中事
牵绊。虽在富贵中。而不被富贵所罗笼。亦要
退步亲近善知识。决择生死大事。但未遇真
知识激发耳。属者在城中。因节使公请就渠
庵园说法。善因闻老僧提持此段大事因缘。
遂熏起种性。当下身心宁怗。虽未能十成
透脱。已识得火宅尘劳中许多虚妄不实底
事。腊月三十日到来。恩爱也使不著。势力也
使不著。财宝也使不著。性气也使不著。官职
也使不著。富贵也使不著。眼光落地时。唯有
平昔造善造恶两路境界。一一现前。作恶多
示快然居士(罗知县)¶ 第 904c 页 T47-0904.png

则随善业生人天十善之家去。既知得这两
路子皆属虚幻。然后发勇猛精进坚固不退
之心。决欲超情离见透脱生死。腊月三十日。
善恶两路。拘执我不得。既知有如是殊胜事。
恐在火宅之中不能得。时时亲近善知识。故
得得上径山住旬日。随众听法。滋浸善缘。发
大誓愿。永不退转。临行以此轴求指示。要在
火宅中。时时以此自警自觉。老僧嘉其志趣
勇猛不与泛泛者同。故引无著道人一段入
道因缘。令其见贤思齐。他日妙喜社中。出
二无著。岂不为末世光明种子作大利益乎。
勉之勉之。
* 示妙智居士(方敷文务德)
从上诸佛诸祖。真实为人处。先教立决定志。
所谓决定志者。决欲此生心地开通。直到诸
佛诸祖无障碍大休歇大解脱境界。无决定
之志。则无决定信矣。佛不云乎。信为道元功
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又云。信能增长智功
德。信能必到如来地。如来地即大休歇大解
脱境界是也。在昔归宗拭眼禅师。曾有僧问。
如何是佛。宗云。我向汝道。汝还信否。僧云。
和尚诚言焉敢不信。宗云。只汝便是。僧闻
宗语谛审思惟。良久曰。只某便是。佛却如何
保任。宗曰。一翳在目空华乱坠。其僧于言
下忽然契悟。这僧初无决定信。闻归宗直指
之言。犹怀疑惑。欲求保任。方能自信。归宗
老婆心切。向他所乖执处。以金刚王宝剑。用
事劈面便挥。这僧方在万仞崖头独足而立。
示快然居士(罗知县)¶ 第 905a 页 T47-0905.png

师。尝致问于石霜普会曰。起灭不停时如何。
石霜云。直须寒灰枯木去。一念万年去。函盖
相应去。全清绝点去。罗山不契。复持此语问
岩头。问声未绝。被岩头震威一喝曰。是谁起
灭。罗山于言下大悟。又教中说。菩萨修行从
初地入第八不动地。为深行菩萨。难可知无
差别。离一切相一切想一切执著。无量无边
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离诸諠诤寂灭
现前。乃至入灭尽定。一切动心忆想分别。悉
皆止息。谓从初地至菩萨第八不动地。即舍
一切功用行。得无功用法。身口意业念务皆
息。谓不起第二念。又怕人理会不得。更引
喻云。譬如有人梦中见身堕在大河。为欲度
故发大勇猛施大方便。以大勇猛施方便故
即便[寤-吾+告]寤。既[寤-吾+告]寤已所作皆息。菩萨亦尔。见
众生身在四流中。为救度故发大勇猛起大
精进。以勇猛精进故至不动地。既至此已一
切功用靡不皆息。如生梵世欲界烦恼皆不
现前。住不动地亦复如是。一切心意识行皆
不现前。第八地菩萨佛心菩萨心菩提心涅
槃心尚不现起。况复起于世间之心。世间心
既灭。寂灭心即现前。寂灭心既现前。则尘沙
诸佛所说法门一时现前矣。法门既得现前。
即是寂灭真境界也。得到此境界。方可兴慈
运悲作诸饶益事。是亦从决定志乘决定信。
成就者也。若无决定志。则不能深入如来大
寂灭海。无决定信。则于古人言句及教乘文
字中不能动转。如六祖大师为江西志彻禅
示快然居士(罗知县)¶ 第 905b 页 T47-0905.png

未晓常无常义。乞师慈悲略为宣说。祖曰。无
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善恶一切诸法分
别心也。曰和尚所说大违经文。祖曰。吾传佛
心印。安敢违于佛经。曰经说佛性是常。和尚
却言无常。善恶诸法乃至菩提心皆是无常。
和尚却言是常。此即相违。令学人转加疑惑。
祖曰。涅槃经吾昔者听尼无尽藏读诵一遍。
便为讲说。无一字一义不合经文。乃至为汝
终无二说。曰学人识量浅昧。愿和尚委曲开
示。祖曰。汝知否。佛性若常。更说甚么善恶诸
法。乃至穷劫无有一人发菩提心者。故吾说
无常。正是佛说真常之道也。又一切诸法若
无常者。即物物皆有自性。容受生死。而真常
性有不遍之处。故吾说常者。正是佛说真无
常义也。佛比为凡夫。外道执于邪常。诸二
乘人于常计无常。共成八倒。故于涅槃了义
教中。破彼偏见而显说真常真乐真我真净。
汝今依言背义。以断灭无常及确定死常。而
错解佛之圆妙最后微言。纵览千遍。有何所
益。此亦彻禅师决定志中。乘决定信。而感
报祖师决定说之一也。又记得。安楞严看楞
严经。至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
涅槃处。不觉破句读了曰。知见立。知即无明
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沈吟良久。忽然大
悟。后读是经。终身如所悟。更不依经文。此
亦决定志中。乘决定信。依义而不依文字之
一也。妙智居士有决定志。而乘决定信于此
一段大事因缘。矻矻孜孜以彻證不疑为决
示快然居士(罗知县)¶ 第 905c 页 T47-0905.png

故引祖师为志彻禅师。岩头为罗山。安楞严
破句读楞严经悟道。数段葛藤。且作他时喷
地一发之契券云耳。
* 示张太尉(益之)
佛言。若有欲知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远
离妄想及诸取。令心所向皆无碍。佛境界即
当人自心现量。不动不变之体也。佛之一字
向自心体上亦无著处。借此字以觉之而已。
何以知之。佛者觉义。为众生无始时来不信
自心现量本自具足。而随逐客尘烦恼流转
三界受种种苦。故苦相现时。自心现量之体
随苦流荡。故诸佛悯众生流荡之。故借佛字
以觉之。既已觉则佛之一字亦无用处。佛是
众生药。众生病除。则佛药无用。凡看经教及
古德因缘。当如是学。
众生日用现行无明。顺无明则生欢喜。逆无
明则生烦恼。佛菩萨则不然。借无明以为佛
事。为众生以无明为窟宅。逆之则是破他窟
宅。顺之则随其所著。而诱导之。净名云。尘
劳之俦为如来种。永嘉云。无明实性即佛性。
幻化空身即法身。便是这个道理也。
此事不可以有心求。不可以无心得。不可以
语言造。不可以寂默通。于此四句无用心处。
方始可以提撕此个消息也。佛说。世出世间
功德。无如无心功德最大而不可思议。不见
释迦老子在般若会上。问文殊师利菩萨云。
汝入不思议三昧耶。文殊云。弗也世尊。我即
不思议。不见有心能思议者。云何而言入不
示快然居士(罗知县)¶ 第 906a 页 T47-0906.png

无心想而入三昧。如人学射。久习则巧。后虽
无心。以久习故箭发皆中。我亦如是。初学不
思议三昧。系心一缘。若久习成就。则更无心
想。常与定俱。得到这个田地。方始可说那
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所以佛说。无心功德
直是殊胜。直是无较量处。今说无心。非如世
间土木瓦石顽然无知之无心。差之毫釐失
之千里。不可不谛审观察也。
佛说一百二十种菩提心。说一百二十个譬
喻。其中有一喻云。譬如有人依附于王不畏
馀人。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依菩提心大势
力王。不畏障盖恶道之难。世间有人得近
一至尊。而不畏馀人。则有之。肯依菩提心
大势力王。不畏障盖恶道之难者。殊未见也。
又有一喻云。譬如摩诃那伽大力勇士。若
奋威怒于其额上必生疮疱。疮若未合阎浮
提中一切人民无能制伏。菩萨摩诃萨亦复
如是。若起□悲必定发于菩提之心。心未舍
来。一切世间魔及魔民。不能为害。如上二种
譬喻。皆为出世间大心有力量者说。何以故。
二种譬喻非世间常得之法故。佛说此以启
迪过量奇特丈夫。欲其担荷大乘担子耳。
士大夫不曾向佛乘中留心者。往往以佛乘
为空寂之教。恋著个皮袋子。闻人说空说寂。
则生怕怖。殊不知。只这怕怖底心。便是生
死根本。佛自有言。不坏世间相而谈实相。又
云。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宝藏论云。寂兮
寥兮。宽兮廓兮。上则有君。下则有臣。父子亲
示快然居士(罗知县)¶ 第 906b 页 T47-0906.png

助扬至尊圣化者亦多矣。又何尝只谈空寂
而已。如俗谓李老君说长生之术。正如硬差
排佛谈空寂之法无异。老子之书元不曾说
留形住世。亦以清净无为。为自然归宿之处。
自是不学佛老者以好恶心相诬谤尔。不可
不察也。愚谓。三教圣人立教虽异。而其道
同归一致。此万古不易之义。然虽如是。无智
人前莫说。打尔头破额裂。
* 示曾机宜(叔迟)
雪峰三上投子九到洞山。缘法不契。末后得
岩头扫屏从前零碎所得。方得心地开通。岩
头云。若欲他时播扬大教。须是一一从自己
胸襟流出。盖天盖地始是大丈夫所为。岩头
之语。非特发明雪峰根器。亦可作学此道者
万世规式。所谓胸襟流出者。乃是自己无始
时来现量本自具足。才起第二念。则落比量
矣。比量是外境庄严所得之法。现量是父母
未生前威音那畔事。从现量中得者气力粗。
从比量中得者气力弱。气力粗者能入佛又
能入魔。气力弱者入得佛境界。往往于魔境
界打退鼓。不可胜数。此事不在聪明灵利。亦
不在钝根浅识。据实而论。只以喷地一发为
准的耳。才得这个消息。凡有言句。非离真
而立处。立处即真。所谓胸襟流出盖天盖地
者如是而已。非是做言语求奇特。他人道不
出者锦心绣口意句尖新。以为胸襟流出也。
十回被师家问著。九回祇对不得。不妨只怕
向髑髅前彊作主宰。才见宗师开口动舌。便
示快然居士(罗知县)¶ 第 906c 页 T47-0906.png

迟根性虽钝。却得便宜。真实要敌生死故。矻
矻孜孜心心念念不肯放舍。前所云得便宜。
便是这些钝底家风也。既有决定志。得之入
手自有时节。亦莫管得在何时。老僧常与衲
子辈说。要参妙喜禅。须是办得一生不会始
得。若要求速效。则定是相误。何以故。只为
从来无法与人。但为人做得个指头路底汉
子耳。古德云。有所得是野干鸣。无所得是
师子吼。佛是通变底人。于四十九年中。三
百六十馀会说法。随其根性而引导之。故于
十法界内一音演说。众生随类各获饶益。譬
如东风一拂万卉齐敷。佛所说法亦复如是。
若有意于十法界内作饶益。则是以我说法
欲使众生随类得度。不亦难乎。不见舍利弗
在般若会上。问文殊曰。诸佛如来不觉法界
耶。文殊曰。弗也舍利弗。诸佛尚不可得。云
何有佛而觉法界。法界尚不可得。云何法界
为诸佛所觉。看他两人恁么激扬。又何曾著
意来。从上诸佛诸祖为人。皆有如是体裁。自
是后来儿孙失其宗旨。遂各立门户造妖捏
怪耳。叔迟既于世间灰心。则已省得无限事
了也。不坏世间相而谈实相。佛佛授手祖祖
相传。无差无别。自是学此道者。错认方便
故。传习将去。殊不本其源流耳。如何是不
坏世间相而谈实相。妙喜为尔说破。奉侍尊
长承顺颜色。子弟之职当做者。不得避忌。然
后随缘放旷任性逍遥。日用四威仪内。常自
检察。更以无常迅速生死事大。时时提撕。无
示快然居士(罗知县)¶ 第 907a 页 T47-0907.png

出世间俱无过患矣。
大慧普觉禅师法语卷第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