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无相居士(邓直殿子立)¶ 第 894a 页
大慧普觉禅师法语卷第二十
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
慧日禅师臣蕴闻 上进
* 示无相居士(邓直殿子立)
欲学此道。须是具决定信。逢逆顺境。心不动
摇。方有趣向分。佛言。信能永灭烦恼本。信能
专向佛功德。信于境界无所著。远离诸难得
无难。又云。信能超出众魔路。示现无上解脱
道。如上所说教有明文。佛岂欺人耶。若半明
半暗。半信半不信。则触境遇缘。心生疑惑。乃
是于境界心有所著。不能于此道决定无疑。
灭烦恼本远离诸难。诸难者为无决定信。被
自己阴魔所挠。若能一念缘起无生则不越
此念。即时超出魔路。所谓魔路亦非他物。乃
是昧却此心。于此心外妄生差别诸见。而此
心即随差别妄念流转。故成就魔境。若能直
下信。此心决定本来成佛顿亡诸见。即此魔
路。便是当人出生死菩提路也。
示无相居士(邓直殿子立)¶ 第 894b 页 T47-0894.png

参禅人。看经教及古德入道因缘。但虚却心。
不用向声名句义上求玄妙求悟入。若起此
心。即障却自己正知见。永劫无有入头处。盘
山云。譬如掷剑挥空。莫论及之不及。不可忽。
净名云。法过眼耳鼻舌身意。欲彻此法。先须
屏除六根门头。使无少过患。何为过患。被色
声香味触法所转。而不能远离。于经教及古
德言句上。求知见觅解会者是。苟能于经教
及古德入道因缘中。不起第二念。直下知归。
则于自境界他境界。无不如意。无不自在者。
德山见僧入门便棒。临济见僧入门便喝。诸
方尊宿。唤作劈面提持直截分付。妙喜唤作
第一等拖泥带水。直饶向一棒一喝下。全身
担荷得已。不是丈夫汉。被他蓦头浇一杓恶
水了也。况于一棒一喝下。求奇特觅妙会。乃
是不唧𠺕中。又不唧𠺕者。
上士闻道。如印印空。中士闻道。如印印水。
下士闻道。如印印泥。此印与空水泥无差别。
因上中下之士故。有差别耳。如今欲径入此
道。和印子击碎。然后来与妙喜相见。
* 示真如道人
火宅尘劳。何时是了。安乐得一日。便是千万
日样子也。于一日中。心不驰求不妄想不缘
诸境。便与三世诸佛诸大菩萨相契。不著和
会。自然成一片矣。世尊说火宅喻。正为此也。
经云。是舍唯有一门。而复狭小。诸子幼稚。未
有所识。恋著戏处。或当堕落为火所烧我当
为说怖畏之事。具在经中。是舍唯有一门而
复狭小。谓信根狭劣在火宅中。无智慧而恋
示无相居士(邓直殿子立)¶ 第 894c 页 T47-0894.png

清净妙乐故也。若在其中。信得及识得破。
不恋著幼稚戏处。心不驰求不妄想不缘诸
境。即此火宅尘劳。便是解脱出三界之处。何
以故。佛不云乎。于一切境。无依无住。无有分
别。明见法界广大安立。了诸世间及一切法
平等无二。故远行地菩萨。以自所行智慧力
故。出过一切二乘之上。虽得佛境界藏。而示
住魔境界。虽超魔道。而现行魔法。虽示同外
道行。而不舍佛法。虽示随顺一切世间。而常
行一切出世间法。此乃火宅尘劳中真方便
也。学般若人。舍此方便。而随顺尘劳。定为魔
所摄持。又于随顺境中。彊说道理。谓烦恼即
菩提。无明即大智。步步行有。口口谈空。自不
责业力所牵。更教人拨无因果。便言。饮酒食
肉不碍菩提行盗行淫无妨般若。如此之流。
邪魔恶毒入其心腑。都不觉知。欲出尘劳。如
泼油救火可不悲哉。尘劳之俦。为如来种。教
有明文。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淤泥
乃生此华。在火宅尘劳中。头出头没。受无量
苦。忽于苦中而生厌离。始发无上菩提之心。
尘劳之俦为如来种。正谓此也。俗人学道。与
出家儿。迥然不同。出家儿自小远离尘劳。父
母不供甘旨。六亲固以弃离。身居清净伽蓝。
目睹绀容圣相。念念在道。心心无间。所观底
书。无非佛书。所行底事。无非佛事。不见可
欲。受佛禁戒。佛所赞者。方敢依而行之。佛所
诃者。不敢违犯。有明眼宗师。可以寻访。有良
朋善友。可以咨决。纵有习漏未除者。暂时破
示无相居士(邓直殿子立)¶ 第 895a 页 T47-0895.png

及一。俗人在火宅中。四威仪内与贪欲瞋恚
痴为伴侣。所作所为。所闻所见。无非恶业。然
若能于此中。打得彻。其力却胜我出家儿。百
千万亿倍。打得彻了。方可说烦恼即菩提无
明即大智。本来广大寂灭。妙心中清净圆明。
荡然无一物可作障碍。如太虚空一般。佛之
一字亦是外物。况更有尘劳烦恼恩爱作对
待耶。在火宅中打得彻了。不须求出家。造妖
捏怪。毁形坏服。灭天性绝祭祀。作名教中罪
人。佛不教人如此。只说。应以佛身得度者。即
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
宰官身而为说法。乃至应以比丘比丘尼优
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
又云。治生产业。皆顺正理。与实相不相违
背但只依本分。随其所證。化其同类。同入
此门。便是报佛深恩也。但念念不要间断。莫
管得不得便是夙与般若无缘。今生未打得
彻。临命终时亦不被恶业所牵。于日用二六
时中。亦不被尘劳所困。后世出头来亦得现
成受用。学道无他术。以悟为则。今生若不悟
尽崖。到尽未来际常存此心。今生虽未悟。亦
种得般若种子。在性地上。世世不落恶趣。生
生不失人身。不生邪见家。不入魔军类。况忽
然心华发明耶。当此之时。三世诸佛證明有
分。诸大祖师无处安著。非是彊为。法如是
故。真如道人欲学此道。但只依此做工夫。久
久自然撞著矣。如上所说。乃一期应病与药
耳。若作实法会。又却不是也。古人云。见月
示无相居士(邓直殿子立)¶ 第 895b 页 T47-0895.png

已尽。且截断葛藤更数日。真如道人。又连黏
此轴来致谢曰。闻前日老师兴尚未已。更望
铺华锦上。不识可否。予应之曰。已展不缩。
复为续此葛藤云。归到家了。自然不问程途。
见真月了。自然不看指头矣。佛说一大藏教。
大喻三千。小喻八百。顿渐偏圆。权实半满。
无不是这个道理。净名云。依于义不依语。依
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佛只说因语入义。不
说因义入语。禅家千差万别。种种言句亦如
是。今时学道人。不问僧俗。皆有二种大病。
一种多学言句。于言句中作奇特想。一种不
能见月亡指。于言句悟入。而闻说佛法禅道。
不在言句上。便尽拨弃。一向闭眉合眼。做死
模样。谓之静坐观心默照。更以此邪见。诱引
无识庸流曰。静得一日。便是一日工夫。苦
哉。殊不知。尽是鬼家活计。去得此二种大
病。始有参学分。经云。不著众生所言说。一
切有为虚妄事。虽复不依言语道。亦复不著
无言说。又云。观语与义。非异非不异。观义
与语。亦复如是。若语异义者。则不因语辨
义。而以语入义。如灯照色。所以云。依义不
依语。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语默二病不
能除。决定障道不可不知。知得了始有进修
趣向分。第一莫把知得底为事业。更不求妙
悟。谓我知他不知。我会他不会。堕我见网
中。为我相所使。于未足中生满足想。此病尤
重。于语默二病。良医拱手。此病不除。谓之
增上慢邪见人。除夙有灵骨。方能到这里。得
示无相居士(邓直殿子立)¶ 第 895c 页 T47-0895.png

谓之了义人。既了其义。即了此心。既了此心。
试于了处微细揣摩。元无可了。于无可了处。
剔起便行。有时拈一茎草作丈六金身。有时
将丈六金身却作一茎草。种种变化。成就一
切法。毁坏一切法。七颠八倒。皆不出此无
所了心。正当恁么时。不是如来禅。不是祖
师禅。不是心性禅。不是默照禅。不是棒喝
禅。不是寂灭禅。不是过头禅。不是教外别
传底禅。不是五家宗派禅。不是妙喜老汉杜
撰底禅。既非如上所说底禅。毕竟是个甚么。
到这里莫道别人理会不得。妙喜老汉亦自
理会不得。真如道人请自看取。
* 示空慧道人
担荷此事。直是具决定志。一棒打不回头底。
若半进半退。似信不信。纵得个入头处。亦
禁大炉鞴烹锻不得。况欲向千差万别处作
主宰耶。妙喜这般说话。如在闹市里飏石头。
著者方知。空慧道人。不须疑著。
乍得心身宁静。切须努力。不得便向宁静处
挆根。教中谓之解脱深坑可畏之处。须教转
辘辘如水上葫芦。自由自在。不受拘牵。入净
入秽。不碍不没。方于衲僧门下。有少亲近
分。若只抱得不哭孩儿。有甚用处。空慧思
之。
大珠和尚云。心逐物为邪。物从心为正。虽一
期应病与药。未免垛生招箭。而今未了底闻
此语而不疑。则大珠空费老婆心。已了底闻
此语而不疑。则心与物俱是剩法。毕竟如何。
示无相居士(邓直殿子立)¶ 第 896a 页 T47-0896.png

既有个趣向。狗子无佛性话。冷地里谩提撕
则个。若道知是般事便休。我说此人智眼未
明在。妙喜虽似平地起风雷。然亦不出雪峰
道底。
五通仙人问佛。佛有六通。我有五通。如何是
那一通。佛遂召五通仙人。五通仙人应诺。佛
云。那一通汝问。我今时有一种弄泥团汉。往
往多在那一通处。错认定盘星。
国师三唤侍者话。瑞岩唤主人公话。睦州担
板汉话。投子漆桶话。雪峰辊毬话。风穴佛
话。这六个老古锥。各欠悟在。妙喜恁么道。大
似掉棒打月。旁观看之不为分外。
* 示廓然居士(谢机宜)
学世间法。全仗口议心思。学出世间法。用口
议心思则远矣。佛不云乎。是法非思量分别
之所能解。永嘉云。损法财灭功德。莫不由兹
心意识。盖心意识乃思量分别之窟宅也。决
欲荷担此段大事因缘。请猛著精彩。把这个
来为先锋去为殿后底。生死魔根一刀斫断。
便是彻头时节。正当恁么时。方用得口议心
思著。何以故。第八识既除。则生死魔无处栖
泊。生死魔无栖泊处。则思量分别底。浑是般
若妙智。更无毫发许为我作障。所以道。观法
先后。以智分别。是非审定。不违法印。得到这
个田地了。尽作聪明。尽说道理。皆是大寂灭。
大究竟。大解脱境界。更非他物。故盘山云。
全心即佛。全佛即人。是也。未得如是。直须
行住坐卧勿令心意识得其便。久久纯熟。自
示无相居士(邓直殿子立)¶ 第 896b 页 T47-0896.png

庞居士一日在草庵中独坐。蓦地云。难难十
硕油麻树上摊。庞婆闻得接声云。易易百草
头上祖师意。女子灵照云。也不难也不易。饥
来吃饭困来睡。妙喜曰。此三人同行不同步。
同得不同失。若以心意识。搏量卜度。非独不
见三人落著处。十二时中亦自昧却自己本
地风光。不见本来面目。未免被难易不难易
牵挽。不得自在。欲得自在。请将此三人道
底。作一句看。妙喜已是他泥带水。下注脚了
也。古德有言。但办肯心。必不相赚。只恐当人
信不及。于日用应缘处。被外境所夺。不能纯
一做工夫。则成间断。当间断时。未免方寸扰
扰。正扰扰时。却是个好底时节。佛言。居一切
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
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便是这个道
理也这个道理。说似人不得。唯證悟者举起
便知落处。
梁武帝问达磨。朕造寺度僧。不可胜数。有何
功德。达磨曰。无功德。帝曰。云何无功德。达
磨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之随形。
虽有而非实。曰如何是真功德。答曰。净智
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帝始
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答曰。廓然无圣。曰对
朕者谁。答曰。不识。帝不契。达磨遂渡江之
魏。如今要见真功德。不用别求。只向不识处
荐取。若透得此二字。一生参学事毕。
祖师云。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
性。无喜亦无忧。真实契此心者。内不见有能
示无相居士(邓直殿子立)¶ 第 896c 页 T47-0896.png

与随流皆为迷。此心向外取證之者。赴个程
限耳。佛说一大藏教。大喻三千。小喻八百。
只是说程限底文字而已。若谓如来实有恁
么事。则是谤佛法僧。
心火炽然。熠熠不息。贪欲瞋恚痴。继之如钩
锁连环。相续不断。若无猛烈志气。日月浸
久。不觉被五阴魔所摄持。若能一念缘起无
生。不离贪欲瞋恚痴。倒用魔王印。驱诸魔侣。
以为护法善神。且非彊为。法如是故。故净
名云。佛为增上慢人。说离淫怒痴。为解脱耳。
若无增上慢者。佛说淫怒痴性即是解脱。增
上慢谓大阐提败善根非器众生。不信有佛
乘。生死岸头可凭可仗者。如此辈人虽不信。
然亦于平等法无所欠少。
庞居士问马大师云。如水无筋骨。能胜万斛
舟时如何。祖云。我这里无水亦无舟。更说甚
么筋骨。居士于言下顿息诸缘。遂回南岳。见
石头和尚。一日石头问居士。自见老僧后。日
用事作么生。居士云。若问某甲日用事。直是
无开口处。头云。知子恁么方始问子。居士遂
述一偈曰。日用事无别。唯吾自偶谐。头头非
取舍。处处勿张乖。朱紫谁为号。丘山绝点埃。
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这个是俗士中参
禅样子。决欲究竟此事。请依此老法式。彼既
丈夫。我宁不尔。不可忽。勉之勉之。
* 示觉空居士(唐通判)
以斯道觉斯民。儒者之事也。吾佛亦曰。性觉
妙明。本觉明妙。又佛者觉也。既已自觉。而以
示无相居士(邓直殿子立)¶ 第 897a 页 T47-0897.png

响。劳汝心神。梦觉觉非。觉亦非觉。彦举道
友。儒释俱学。而不偏故。取是义而名其所居。
曰觉轩。以此轴来求法语。仍书尾嘱之曰。觉
轩之义。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
等等咒。彦举既知是义。大神大明无上无等
等矣。又何必妙喜再下注脚。然彦举之意。非
独欲发明是义。以自觉而已。盖因是义以觉
诸未觉者。法施之普亦佛菩萨之用心也。予
嘉其志。故直书以示之。凡登是轩者。当见
其义而亡轩可也。苟执轩以为义。则非独不
了其义。而亦未睹其轩也。轩义俱亡。觉心
独朗。始可与言觉也矣。觉义深远。言不能尽。
继之以偈曰。觉空空觉空空。觉觉觉空空空
亦空。欲识无穷好消息。都卢只在此轩中。信
笔信意。一挥以塞来命而已。
* 示新喻黄县尉
妙喜与如是老人。素昧平昔。绍兴丙子暮春。
邂逅渝川江亭。一见便得之。词色之间虽未
相酬酢。而心已许之。既而来驿舍。吐露若
合符契。自庆验人之眼不让古人。又喜般
若社中得一个英灵汉。可以扶此大法幢。然
此大法炬。为吾家内外护。次日同赴任宰饭。
饭罢复坐兀斋。如是老人尽发所蕴字字句
句。皆有落著。不似今时士大夫说。世之所谓
口鼓子禅。因说梦一巡。到这里方信三世诸
佛说梦。六代祖师说梦。天下老和尚说梦。即
今妙喜与如是老人。又在梦中说梦。忽然有
个没量大汉。梦里觉来。方信三世诸佛所说
示无相居士(邓直殿子立)¶ 第 897b 页 T47-0897.png

老和尚所说者。不是梦。何以故。梦与觉一。
语与默一。说与无说一。所以云。二由一有。
一亦莫守。一心不生。万法无咎。如是之法。
说亦如是。默亦如是。三世诸佛亦如是。六代
祖师亦如是。天下老和尚亦如是。妙喜即今
与老如是人。所说者亦如是。所證者亦如是。
如是老人。当如是受用。如是修行。与如是
人。说如是事。令未得者得入如是境界。同报
佛恩。使如是之法。众生界中相续不断。则如
是老人。不虚说梦。妙喜老汉不虚證明矣。且
道。如何是不虚證明底道理。还委悉么。如
是如是(咄)且截断葛藤。
* 示罗知县(孟弼)
聪明利智之士。往往多于脚根下蹉过此事。
盖聪明利智者。理路通。才闻人举著个中事。
便将心意识领览了。及乎根著实头处。黑漫
漫地不知下落。却将平昔心意识学得底引
證。要口头说得。到心里思量计较得底。彊差
排。要教分晓。殊不知。家亲作祟。决定不从
外来。故永嘉有言。损法财灭功德。莫不由兹
心意识。以是观之。心意识之障道。甚于毒
蛇猛虎。何以故。毒蛇猛虎尚可回避。聪明利
智之士。以心意识为窟宅。行住坐卧未尝顷
刻不与之相酬酢。日久月深。不知不觉。与之
打作一块。亦不是要作一块。为无始时来行
得这一路子熟。虽乍识得破欲相远离。亦不
可得。故曰。毒蛇猛虎尚可回避。而心意识真
是无尔回避处。除是夙有灵骨。于日用现行
示无相居士(邓直殿子立)¶ 第 897c 页 T47-0897.png

从脚跟下做将去。不必将心等悟。亦不须计
较得在何时。但将先圣所诃者。如避毒蛇猛
虎。如经蛊毒之乡。滴水莫教入口。然后却以
三教圣人所赞者。茶里饭里。喜时怒时。与朋
友相酬酢时。侍奉尊长时。与妻儿聚会时。行
时住时坐时卧时。触境遇缘。或好或恶时。独
居暗室时。不得须臾间断。若如此做工夫。道
业不成办。三教圣人皆是妄语人矣。士大夫
平昔在九经十七史内。娱嬉兴亡治乱。或逆
或顺。或正或邪。无有一事不知。无有一事不
会。或古或今。知尽会尽。有一事一知。一事不
会。便被人唤作寡闻无见识汉。他人屋里事。
尽知得尽。见得尽识得。下笔做文章时。如瓶
注水。引古牵今。不妨锦心绣口。心里也思量
得到。口头亦说得分晓。他人行履处。他人逆
顺处。他人邪正处。一一知得下落。一一指
摘得。无纤毫透漏。及乎缓缓地问他。尔未托
生张黄李邓家作儿子时。在甚么处安身立
命。即今作聪明说道理。争人争我。纵无明
使业识。检点他人。不是能分别邪正好恶底。
百年后却向甚么处去。既不知来处。即是生
大。既不知去处。即是死大。无常迅速生死事
大。便是这些道理也。儒者亦云。死生亦大矣。
棒打石人头。嚗嚗论实事。腊月三十日。无常
杀鬼到来。不取尔口头办。不迁怒不贰过。
孔子独称颜回。谓圣人无怒无怒。则不为血
气所迁。谓圣人无过。无过则正念独脱。正
念独脱则成一片。成一片则不二矣。邪非之
示无相居士(邓直殿子立)¶ 第 898a 页 T47-0898.png

二而已。不迁怒不贰过之义。如是而已。不必
作玄妙奇特商量。士大夫学先王之道。止是
正心术而已。心术既正。则邪非自不相干。邪
非既不相干。则日用应缘处。自然头头上明。
物物上显。心术是本。文章学问是末。近代学
者。多弃本逐末。寻章摘句。学华言巧语以相
胜。而以圣人经术。为无用之言。可不悲夫。孟
子所谓不揣其本。而欲齐其末。方寸之木。可
使高于岑楼是也。孟弼正是春秋鼎盛之时。
瞥地得早能回作尘劳恶业底心。要学出生
死法。非夙植德本。则不能如是信得及把得
住作得主宰。时时以生死在念。真火中莲华
也。既以生死事在念。则心术已正。心术既正。
则日用应缘时。不著用力排遣。既不著排遣。
则无邪非。无邪非则正念独脱。正念独脱则
理随事变。理随事变。则事得理融。事得理融。
则省力才觉。省力时便是学此道得力处也。
得力处省无限力。省力处得无限力。得如此
时。心意识不须按捺。自然怗怗地矣。虽然
如是。切忌堕在无言无说处。此病不除。与
心意识未宁时无异。所以黄面老子云。不取
众生所言说。一切有为虚妄事。虽复不依言
语道。亦复不著无言说。才住在无言说处。则
被默照邪禅幻惑矣。前所云毒蛇猛虎尚可
回避。心意识难防。便是这个道理也。日用
随缘时。拨置了得静处便静。杂念起时但举
话头。盖话头如大火聚。不容蚊蚋蝼蚁所泊。
举来举去。日月浸久。忽然心无所之。不觉
示无相居士(邓直殿子立)¶ 第 898b 页 T47-0898.png

不著问人。不生不死底也不著问人。作如是
说者也不著问人。受如是说者也不著问人。
如人吃饭吃到饱足处自不生思食想矣。千
说万说。曲说直说。只为罗孟弼。疑情不破。
他时后日蓦然失脚蹋著鼻孔。妙喜忉忉怛
怛。写许多恶口。却向甚处安著。妙喜自云。
因地而倒。因地而起。起倒在人。毕竟不干这
一片田地事。写至此。一轴纸已尽。且截断葛
藤。
大慧普觉禅师法语卷第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