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东土应化圣贤¶ 第 423c 页

五灯全书卷第三
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
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


* 东土应化圣贤

** 秦跋陀禅师

问生法师。讲何经论。生曰。大般若经。师
曰。作么生说色空义。曰众微聚曰色。众微无自性曰
空。师曰。众微未娶。唤作甚么。生罔措。师又问。别讲何
经论。曰大涅槃经。师曰。如何说涅槃之义。曰涅而不
生。槃而不灭。不生不灭。故曰涅槃。师曰。这个是如来
涅槃。那个是法师涅槃。曰涅槃之义。岂有二邪。某甲
祇如此。未审禅师如何说涅槃。师拈起如意曰。还见
么。曰见。师曰。见个甚么。曰见禅师手中如意。师将如
意掷于地曰。见么。曰见。师曰。见个甚么。曰见禅师手
中如意堕地。师斥曰。观公见解。未出常流。何得名喧
宇宙。拂衣而去。其徒怀疑不巳。乃追师扣问。我师说
色空涅槃不契。未审禅师如何说色空义。师曰。不道
汝师说得不是。汝师祇说得果上色空。不会说得因
中色空。其徒曰。如何是因中色空。师曰。一微空故众
微空。众微空故一微空。一微空中无众微。众微空中
无一微。
东土应化圣贤¶ 第 424a 页 X81-0424.png

** 宝志禅师

初金陵东阳民朱氏之妇。上巳曰。闻儿啼
鹰巢中。梯树得之。举以为子。七岁依钟山大沙门僧
俭出家。专修禅观。宋太始二年。发而徒跣。著锦袍。往
来皖山剑水之下。以剪尺拂子悬杖头。负之而行
 天鉴二年。梁武帝诏问。弟子烦惑未除。何以治之。答
曰十二。帝问。其旨如何。答曰。在书字时节刻漏中。帝
益不晓 帝。尝诏画工张僧繇。写师像。僧繇下笔。辄
不自定。师遂以指𠢐面门。分披出十二面观音。妙相
殊丽。或慈或威。僧繇竟不能写。他日与帝。临江纵望。
有物溯流而上。师以杖引之。随杖而至。乃紫旃檀也。
即以属供奉官俞绍。令雕师像。顷刻而成。神釆如生
 师问一梵僧。承闻尊者唤我作屠儿。曾见我杀生
么。曰见。师曰。有见见。无见见。不有不无见。若有见见。
是凡夫见。无见见。是声闻见。不有不无见。是外道见。
未审尊者如何见。梵僧曰。你有此等见邪 师垂语
曰。终日拈香择火。不知身是道场。又曰。大道祇在目
前。要且目前难睹。欲识大道真体。不离声色言语。又
曰。京都邺都浩浩。还是菩提大道 师著。有大乘赞。
不二颂。十二时歌。行世。天鉴十三年冬。将卒。忽告众
僧。令趋寺金刚神像。出置于外。乃密谓人曰。菩萨将
去。旬日。无疾而终。举体香耎。当十二月六日也。寿九
十七。终时燃一烛。付后阁舍人吴庆。庆以事闻帝。帝
叹曰。大师不复留矣。烛者。其以后事嘱我乎。因厚礼
葬钟山独龙阜。敕陆倕制铭。王筠立碑于寺门。令处
东土应化圣贤¶ 第 424b 页 X81-0424.png
处传遗焉。

** 善慧大士者

婺州义乌县人也。齐建武四年丁丑五
月八日。降于双林乡传宣慈家。本名翕。年十六。纳刘
氏女。名妙光。生普建普成二子。二十四。与里人稽亭
浦漉鱼。获巳沈笼水中。祝曰。去者适。止者留。人或谓
之愚。会有天竺僧嵩头陀曰。我与汝。毗婆尸佛所发
誓。今兜率宫。衣钵见在。何日当还。因命临水观影。见
圆光宝盖。大士笑谓之曰。炉鞴之所多钝铁。良医之
门足病人。度生为急。何思彼乐乎。嵩指松山顶曰。此
可栖矣。大士躬耕而居之。有人盗菽麦瓜果。大士即
与篮笼盛去。日常营作。夜则行道。见释迦金粟定光
三如来。放光袭其体。大士乃曰。我得首楞严定。天嘉
二年。感七佛相随。释迦引前。维摩接后。唯释尊数顾
共语。为我补处也。其山顶。黄云盘旋若盖。因号云黄
山 梁武帝。请讲金刚经。土才升座。以尺挥桉一下。
便下座。帝愕然。圣师曰。陛下还会么。帝曰不会。圣师
曰。大士讲经竟 又一日讲经次。帝至。大众皆起。唯
士端坐不动。近臣报曰。圣驾在此。何不起。士曰。法地
若动。一切不安 一日披衲顶冠靸履朝见。帝问。是
僧邪。士以手指冠。帝曰。是道邪。士以手指靸履。帝曰。
是俗邪。士以手指衲衣 心王铭曰。观心空王。元妙
难测。无形无相。有大神力。能灭千灾。成就万德。体性
虽空。能施法则。观之无形。呼之有声。为大法将。心戒
传经。水中盐味。色里胶青。决定是有。不见其形。心王
东土应化圣贤¶ 第 424c 页 X81-0424.png
亦尔。身内居停。面门出入。应物随情。自在无碍。所作
皆成。了本识心。识心见佛。是心是佛。是佛是心。念念
佛心。佛心念佛。欲得早成。戒心自律。净律净心。心即
是佛。除此心王。更无别佛。欲求成佛。莫染一物。心性
虽空。贪嗔体实。入此法门。端坐成佛。到彼岸巳。得波
罗蜜。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即心
即佛。即佛即心。心明识佛。晓了识心。离心非佛。离佛
非心。非佛莫测。无所堪任。执空滞寂。于此漂沉。诸佛
菩萨。非此安心。明心大士。悟此元音。身心性妙。用无
更改。是故智者。放心自在。莫言心王。空无体性。能使
色身。作邪作正。非有非无。隐显不定。心性离空。能凡
能圣。是故相劝。好自防慎。刹那造作。还复漂沉。清净
心智。如世黄金。般若法藏。并在身心。无为法宝。非浅
非深。诸佛菩萨。了此本心。有缘遇者。非去来今 有
偈曰。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起坐镇相随。语默同
居止。纤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欲识佛去处。祇这语
声是 又曰。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
桥流水不流 又曰。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
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四相偈。曰生曰老。曰病曰死。
识托浮泡起。生从爱欲来。昔时曾长大。今日复婴孩。
星眼随人转。朱唇向乳开。为怜迷觉性。还却受轮回。
览镜容颜改。登阶气力衰。咄哉今巳老。趋拜复还亏。
身似临崖树。心如念水龟。尚犹耽有漏。不肯学无为。
忽染沉痾疾。因成卧病身。妻儿愁不语。朋友厌相亲。
东土应化圣贤¶ 第 425a 页 X81-0425.png
楚痛抽千脉。呻吟彻四邻。不知前路险。犹尚恣贪嗔。
精魄随生路。游魂入死关。祇闻千万去。不见一人还。
宝马空嘶立。庭华永绝攀。早求无上道。应免四方山
 大士。于陈宣帝大建元年四月。告众曰。我从第四
天来。为度众生。汝等慎护三业。精勤六度。行忏悔法。
免堕三涂。至二十四日。入于涅槃。寿七十三。阇维。收
舍利顶骨。葬双林。

** 南岳慧思禅师

武津李氏子。因志公。令人传语曰。何
不下山教化众生。目视云汉作甚么。师曰。三世诸佛。
被我一口吞尽。何处更有众生可化 示众曰。道源
不远。性海非遥。但向已求。莫从他觅。觅即不得。得亦
不真 偈曰。顿悟心源开宝藏。隐显灵通现真相。独
行独坐常巍巍。百亿化身无数量。纵令畐塞满虚空。
看时不见微尘相。可笑物兮无比况。口吐明珠光晃
晃。寻常见说不思议。一语标名言下当 又曰。天不
能盖地不载。无去无来无障碍。无长无短无青黄。不
在中间及内外。超群出众太虚元。指物传心人不会。

** 天台山修禅寺智者禅师

讳智顗。荆州华容陈氏子。
在南岳诵法华经。至药王品曰是真精进是名真法
供养如来。于是悟法华三昧。获旋陀罗尼。见灵山一
会。俨然未散。

** 泗州僧伽大圣

或问。师何姓。师曰姓何。曰何国人。师
曰。何国人。

** 天台山丰干禅师

因寒山问。古镜未磨时。如何照烛。
东土应化圣贤¶ 第 425b 页 X81-0425.png
师曰。冰壶无影像。猿猴探水月。曰此是不照烛也。更
请道看。师曰。万德不将来。教我道甚么。寒山拾得。俱
作礼而退 师欲游五台。问寒山拾得曰。汝共我去
游五台。便是我同流。若不共我去游五台。不是我同
流。山曰。你去游五台作甚么。师曰。礼文殊。山曰。你不
是我同流 师寻独入五台。逢一老人。便问。莫是文
殊么。曰岂可有二文殊。师作礼未起。忽然不见。

** 天台山寒山子

因众僧炙茄次。将茄串向一僧背上
打一下。僧回首。山呈起茄串曰。是甚么。僧曰。这风颠
汉。山向傍僧曰。你道。这僧费却我多少盐错 因赵
州游天台。路次相逢。山见牛迹问州曰。上座还识牛
么。州曰不识。山指牛迹曰。此是五百罗汉游山。州曰。
既是罗汉。为甚么却作牛去。山曰。苍天苍天。州呵呵
大笑。山曰。作甚么。州曰。苍天苍天。山曰。这厮儿。宛有
大人之作。

** 天台山拾得子

一日扫地。寺主问。汝名拾得。因丰干
拾得汝归。汝毕竟姓个甚么。拾得放下扫帚。叉手而
立。主再问。拾得拈扫帚。扫地而去。寒山搥胸曰。苍天
苍天。拾得曰。作甚么。山曰。不见道。东家人死。西家人
助哀。二人作舞笑哭而出 国清寺半月念戒众集。
拾得拍手曰。聚头作想。那事如何。维那叱之。得曰。大
德且住。无嗔即是戒。心净即出家。我性与你合。一切
法无差。

** 明州奉化县布袋和尚

自称契此。形裁腲鮾。蹙额皤
东土应化圣贤¶ 第 425c 页 X81-0425.png
腹。出语无定。寝卧随处。常以杖荷一布囊并破席。凡
供身之具。尽贮囊中。入廛肆聚落。见物则乞。或醯[醢-右+(乞-乙+口)]
鱼𦵔。才接入口。分少许投囊中。时号长汀子 一日
有僧。在师前行。师乃拊其背。僧回首。师曰。乞我(一文)钱。
曰道得即与汝一文。师放下布袋。叉手而立 白鹿
和尚问。如何是布袋。师便放下布袋。曰如何是布袋
下事。师负之而去 先保福和尚问。如何是佛法大
意。师放下布袋叉手。福曰。为祇如此。为更有向上事。
师负之而去 师在街衢立。有僧问。和尚在这里作
甚么。师曰。等个人。曰来也来也。师曰。汝不是这个人。
曰如何是这个人。师曰。乞我一文钱 师有歌曰。祇
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纵横妙用可怜生。
一切不如心真实。腾腾自在无所为。闲闲究竟出家
儿。若睹目前真大道。不见纤毫也大奇。万法何殊心
何异。何劳更用寻经义。心王本自绝多知。智者祇明
无学地。非圣非凡复若何。不强分别圣情孤。无价心
珠本圆净。凡是异相妄空呼。人能弘道道分明。无量
清高称道情。携锡若登故国路。莫愁诸处不闻声
 又有偈曰。是非憎爱世偏多。子细思量奈我何。宽却
肚肠须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若逢知己须依分。纵
遇冤家也共和。若能了此心头事。自然證得六波罗。
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
吾有三宝堂。里空无色相。不高亦不低。无遮亦无障。
学者体不如。来者难得样。智慧解安排。千中无一匠。
东土应化圣贤¶ 第 426a 页 X81-0426.png
四门四果生。十方尽供养。吾有一躯佛。世人皆不识。
不塑亦不装。不雕亦不刻。无一滴灰泥。无一点彩色。
人画画不成。贼偷偷不得。体相本自然。清净非拂拭。
虽然是一躯。分身千百亿 又有偈曰。一钵千家饭。
孤身万里游。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 梁贞明三
年丙子三月。师将示灭。于岳林寺东廊下。端坐磐石。
而说偈曰。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
人自不识。偈毕。安然而化。其后复现于他州。亦负布
袋而行。四众竞图其像。

** 法华志言大士

寿春许氏子。弱冠游东都。继得度于
七俱胝院。留讲肆久之。一日读云门录。忽契悟。未几。
宿命遂通。独语笑。口吻嗫嚅。日常不辍。世传诵法华。
因以名之 丞相吕许公。问佛法大意。师曰。本来无
一物。一味却成真 集仙王质问。如何是祖师西来
意。师曰。青山影里泼蓝起。宝塔高吟撼晓风。又曰。请
法华烧香。师曰。未从斋戒觅。不向佛边求 国子助
教徐岳。问祖师西来意。师曰。街头东畔底。徐曰。某甲
未会。师曰。三般人会不得 僧问。世有佛不。师曰。寺
里文殊 有问。师凡耶圣耶。遂举手曰。我不在此住
 庆历戊子十一月二十三日将化。谓人曰。我从无
量劫来。成就逝多国土。分身扬化。今南归矣。言毕。右
胁而逝。

** 扣冰澡先古佛

建宁新丰翁氏子。母梦比丘风神炯
然。荷锡求宿。人指谓曰。此辟支佛也。巳而孕。生于武
东土应化圣贤¶ 第 426b 页 X81-0426.png
宗会昌四年。香雾满室。弥日不散。年十三求出家。父
母许之。依乌山兴福寺行全为师。咸通乙酉。落发受
具。初以讲说。为众所归。弃谒雪峰。手携凫茨一包酱
一器献之。峰曰。包中是何物。师曰凫茨。峰曰。何处得
来。师曰。泥中得。峰曰。泥深多少。师曰。无丈数。峰曰。还
更有么。曰转有转深。又问。器中何物。曰酱。峰曰。何处
得来。曰是合得。峰曰。还熟也未。曰不较多。峰异之曰。
子异日必为王者师。后自鹅湖归温岭结庵。(今为永礼寺)
 继居将军岩。二虎侍侧。神人献地。为瑞岩院。学者争
集。尝谓众曰。古圣修行。须凭苦节。吾今夏则衣楮。冬
则扣冰而浴。故世人号为扣冰古佛 后住灵曜。上
堂。四众云臻。教老僧说个甚么。便下座 有僧。烧炭
积成火龛曰。请师入此修行。曰真玉不随流水化。琉
璃争夺众星明。曰莫祇这便是么。曰且莫认奴作郎。
曰毕竟如何。曰梅花腊月开 天成戊子。应闽主之
召。延居内堂。敬拜曰。谢师远降。赐茶次。师提起[(索-糸)/石/木]子
曰。大王会么。曰不会。曰人王法王。各自照了。留十日。
以疾辞。至十二月二日。沐浴升堂。告众而逝。王与道
俗。备香薪苏油茶毗之。祥曜满山。获舍利五色。塔于
瑞岩正寝。谥曰妙应法威慈济禅师。

** 千岁宝掌和尚

中印度人也。周威烈十二年丁卯。降
神受质。左手握拳。七岁祝发。乃展。因名宝掌。魏晋间。
东游此土。入蜀礼普贤留大慈。常不食。日诵般若等
经千馀卷。或赠偈曰。劳劳玉齿寒。似迸岩泉急。有时
东土应化圣贤¶ 第 426c 页 X81-0426.png
中夜坐。阶前神鬼泣。一日谓众曰。吾有愿。住世千岁。
今年六百二十有六。故以千岁称之。次游五台。徙居
祝融峰之华严。黄梅之双峰。庐山之东林。寻抵建邺。
会达磨入梁。就而扣请。悟无生忍。武帝高其道腊。延
内入庭。未几如吴。有偈曰。梁城遇导师。参禅了心地。
飘零二浙游。更尽佳山水。顺流东下。由千顷至天竺。
往鄮峰。登太白。穿凤荡。盘礴于翠峰七十二庵。回赤
城。憩云门。法华诸暨渔浦赤符大岩等角。返飞来。栖
止石窦。有行尽支那四百州。此中遍称道人游之句。
时贞观十五年也。后居浦江之宝严。与朗禅师友善。
每通问。遣白犬驰往。朗亦以青猿为使令。故题朗壁
曰。白犬衔书至。青猿洗钵回。师所经处。后皆成宝坊。
显庆二年正旦。手塑一像。至九日像成。问其徒慧云
曰。此肖谁。云曰。与和尚无异。即澡浴易衣。趺坐谓云
曰。吾住世巳一千七十二年。今将谢世。听吾偈。曰。本
来无生死。今亦示生死。我得去住心。他生复来此。又
嘱曰。吾灭后六十年。有僧来取吾骨勿拒。言讫而逝。
入灭五十四年。有剌浮长老。自云门至塔所。礼曰。冀
塔洞开。少选塔户果启。其骨连环若黄金。浮即持往
秦望山。建窣堵波奉藏。以周威烈丁卯。至唐高宗显
庆丁巳。考之实一千七十二年。其在此土。盖历四百
馀岁。开元中。慧云门人宗一者。尝勒石识之。

** 兜率戒阇黎

台州临海娄氏子。母张氏。梦月光入怀。
觉而有孕。生而能言。曰善哉父母。生我劬劳。长度群
东土应化圣贤¶ 第 427a 页 X81-0427.png
生。为世沃焦。父母惊异。遂名以顿吉。一日忽谓母曰。
可备斋七位。母问其故。曰我同衣来相见。父母怪之
俟之。日晡。果有僧七人。抚掌打拍。徐行至家曰。闻君
有奇子。特来相贺。其父遂设斋。食罢。众僧请儿相见。
曰仁者有情之轨则。切莫被他瞒。须要惺惺著。儿乃
抚掌而笑。七僧谢去。儿谓父母曰。七人。皆佛菩萨示
现也。五岁。自称六和大师。志慕空寂。年十五。辞父母
出家。至杭飞来峰。见天医波利多。多问曰。子何来。师
曰。从缘来。曰是何姓。曰是佛性。曰子身尚俗。安识佛
性。师曰。我身虽俗。因俗證真。真俗圆融。洞然无二。无
二之法。即是佛性。波利多异之。乃为落发。受具足戒。
故名善戒。由是锐志参方 师到金陵。见清源和尚。
问曰。鼻孔辽天时如何。源曰。朝出东暮落西。曰如何
是某甲道眼。曰佛亦不是。师振威一喝。源休去 师
访仁勇和尚。勇知师来。遂升座竖起拂子。师曰。腾身
捉日月。开口望潮来。勇掷拂子。师作舞打拍而退
 继参黄牛萨多波。宝林支提。四明大璋。机缘颇多。不
及备载。偶与大璋酬唱。同时下喝。其徒普明在侧。忽
然顿悟 往五台。回至潼川。叱五郎邪祠。神像俱坏。
庙宇自焚 至洛阳。有富人李光弼。常信妖巫。师悯
其愚。遂造其家。入慈济三昧。众魔各现形相。乞为开
导。师为说法受记。诸妖殄灭。其家遂安 师还杭州。
路宿旅店。店主人王伯恭。哭而恸。师问其故。答言。先
君小祥。师曰子。知父生处否。恭曰不知。师即呼其家
东土应化圣贤¶ 第 427b 页 X81-0427.png
犬至前曰。汝身虽异。本性昭然。犬闻师语。泫然下泪。
作人语向恭曰。我是你父。以罪业故。受此报形。汝念
父子之情。哀告求师为我说法。恭闻斯语。顿足哀恸。
恳师救度。师为说法曰。心转境随。业花敷茂。心空境
寂。业花自谢。罪无定罪。业非真业。心邪则业风生。心
正则业风止。皆由汝心。非他所授。犬摇尾若谢。至晚
不食而死。伯恭投师出家。遂剃度名道稠。师常行随
机妙用。诱进群迷。拯度实多。不及悉记 师自温州
归兜率。尝与周婆往来。周婆者。临海紫岩人也。生而
神异。人皆罔测。周婆与师。终日握手经行街巷。大笑
歌曰。笑杀愚痴汉。营家无歇时。四山若来合。妻子各
分离。又歌曰。世人都笑我。我笑世间人。如意摩尼现。
无人识本真 台城西南有龙潭。名灵江。其龙化为
老人。每日至寺听法。一日师掩门。老人立门外。良久
叩头流血。师知其诚恳。开门问故。老人曰。我堕畜身。
皆是不闻正法。今宿有幸。遇师在世。愿求解脱。师曰。
维缚汝。老人曰。无人缚。师曰。既无人缚。何求解脱。老
人曰。我心忧乱。堕此业身。愿师为安脱此躯壳。师曰。
心异千差竞起。心平法界坦然。心凡三毒萦缠。心圣
六通自在。心空一道清净。心有万法纵横。心猿意马。
宜自调伏。作佛證圣。堕狱受畜。皆自能为。非天所生。
非地所出。老人听师言。心惑未即解悟。师曰。汝将何
听。老人曰。我将耳听。师曰。耳听增惑。何不心闻。所谓
心闻洞十方。生于大因力。此是普贤法门。普贤以心
东土应化圣贤¶ 第 427c 页 X81-0427.png
闻。成大行愿。汝性既灵。当知此能闻说法之人。是何
相状。若执作相。则堕于有。若执作非相。又堕于无。执
著有无。生死根本。但自返观息听。则本有大光明藏
悉得现前。诸惑自然亡矣。老人闻此。心地朗然。顿首
拜谢。遂复龙身。于西山。投身自陨 台郡骄阳亢极。
越五月不雨。祷于上下神祇。皆不应。太守赵邦彦。以
城隍神像曝于底。叱曰。我闻。行雨汝司其柄。不怜万
民曝之。以警不职。是夜。神致梦太守曰。吾虽行雨。非
上天敕命。岂敢自专。兜率戒阇黎。文殊示现。实司雨
事。辱我何益。太守斋戒。率僚属至寺。趋谒师室。为通
情悃。师为书疏焚之。大雨随澍。四境俱足。孟秋。民始
播秧。禾稻大稔 一日。师整衣登殿。俾行者击鼓。云
集寺众。遂云。大众。诸佛世尊。从无始来。修诸苦行。證
无上道。祇为众生陷溺欲海。堕无明堑。投愚痴网。报
诸异相。无由出离。故我示现。化彼六凡。到无畏处。然
众生。化无尽期。我愿亦无穷尽。大众。老僧与你。同居
同衣。当知。修诸妙道。救诸苦难。济诸物命。行禅定法。
得涅槃乐汝等不可以强凌弱。说人好恶。遮他胜事。
此是业芽。渐渐长大。除之难也。言讫下座。涌身虚空。
现诸神变。口吐莲花。顶现七佛。阐发微妙巳。乃曰。老
僧世缘已毕。与汝等作别。合掌而逝。其徒即报周婆。
婆曰。果然。亦于普济桥下。瞥然而化。口中左右。皆生
莲花。观者众多。师阅世七十九。尔时茶毗。舁之不起
稠行人曰。我师。七佛之师示现。非凡火能化。宜开胸
东土应化圣贤¶ 第 428a 页 X81-0428.png
襟。以俟何如。众依所言。忽胸中迸裂。三昧性火自焚。
五色祥云围绕。异香馥郁。舍利无数。建塔于寺。太守
闻于朝。睿旨赐徽号。曰广惠慈济宁化仁德大师。时
绍圣五年甲寅冬也。越七日。有异僧。眉须皓白。跣足
百衲。携锡而歌于市曰。戒师文殊。周婆普贤。随肩搭
背。万世应传。故知为菩萨示现云。

** 初祖旁出第一世。不列章次

** 二祖慧可禅师。旁出嗣法第一世

*** 僧那禅师

姓马氏。少而神隽。年二十一。讲礼易于东
海。听者如市。一遇二祖。遂投出家。自是手不执笔。尽
弃世典。奉头陀行。后谓门人慧满曰。祖师心印。非专
苦行。若契本心。发随意真光之用。则苦行如握土成
金。若惟务苦行。而不明本心。为憎爱所缚。则苦行如
黑夜履于险道。汝欲明本心者。当审谛推察。遇色遇
声。未起觉观时。心何所之。是无耶。是有耶。既不堕有
无处所。则心珠独朗。常照世间。而无一尘许间隔。未
尝有一刹那顷。断续之相。满后亦奉头陀行。惟蓄二
针。冬则乞补。夏则舍之。心无怖畏。睡而不梦。常行乞
饮。所至伽蓝。则破柴制履。住无再宿。贞观十六年。于
洛阳善会寺侧。宿古墓中。遇大雪。旦入寺。见昙旷法
师。旷怪所从来。满曰。法有来耶。旷遣寻来处。四边雪
积五尺许。旷曰。不可测也。尝示人曰。诸佛说心。令知
心相虚妄。今乃重加心相。深违佛意。又增论议。殊乖
大理。后于陶冶中。无疾坐化。
东土应化圣贤¶ 第 428b 页 X81-0428.png

*** 向居士

幽栖林野。木食涧饮。北齐天保初。闻二祖盛
化。乃致书曰。影由形起。响逐声来。弄影劳形。不识形
为影本。扬声止响。不知声是响根。除烦恼而趣涅槃。
喻去形而觅影。离众生而求佛果。喻默声而求响。故
知迷悟一涂。愚智非别。无名作名。因其名则是非生
矣。无理作理。因其理则争论起矣。幻化非真。谁是谁
非。虚妄无实。何空何有。将知得无所得。失无所失。未
又造谒。聊申此意。伏望答之。二祖回示曰。备观来意
皆如实。真幽之理竟不殊。本迷摩尼谓瓦砾。豁然自
觉是真珠。无明智慧等无异。当知万法即皆如。悯此
二见之徒辈。申辞措笔作斯书。观身与佛不差别。何
须更觅彼无馀。居士。捧披祖偈。乃申礼觐。密承印记。

** 二祖下第二世

*** 僧那禅师法嗣

**** 彰德府隆化寺慧满禅师

荥阳张氏子。始于本寺。遇
二祖开示。志存俭约。自言。一生心无怯怖。睡不作梦。
常行乞。住无再宿。唐太宗贞观壬寅。于洛阳会善寺
侧。宿古墓中。遇大雪。旦入寺。见法师昙旷。旷怪所从
来。师曰。法有来耶。旷遣寻来处。知宿五尺积雪中。寻
闻有括录事。诸僧逃隐。师独持钵聚落。无所滞碍。随
得随散。索尔虚闲耳 又尝示人曰。诸佛说心。令知
心相。是虚妄。今乃重加心相。深违佛意。又增论议。殊
乖大理。故常赍楞伽经四卷。以为心要。如说而行。盖
遵历世之遗付也。后于陶冶中。无疾坐化。寿七十。
东土应化圣贤¶ 第 428c 页 X81-0428.png

** 二祖下第三世。至第八世。不列章次

** 四祖大医禅师。旁出法嗣第一世

*** 牛头山法融禅师者

润州延陵人也。姓韦氏。年十九。
学通经史。寻阅大部般若。晓达真空。忽一日叹曰。儒
道世典。非究竟法。般若正观。出世舟航。遂隐茅山。投
师落发。后入牛头山幽栖寺北岩之石室。有百鸟衔
华之异。唐贞观中。四祖遥观气象。知彼山有奇异之
人。乃躬自寻访。问寺僧。此间有道人否。曰出家儿那
个不是道人。祖曰。阿那个是道人。僧无对。别僧曰。此
去山中十里许。有一懒融。见人不起。亦不合掌。莫是
道人么。祖遂入山。见师端坐自若。曾无所顾。祖问曰。
在此作甚么。师曰。观心。祖曰。观是何人。心是何物。师
无对。便起作礼曰。大德高栖何所。祖曰。贫道不决所
止。或东或西。师曰。还识道信禅师否。祖曰。何以问他。
师曰。向德滋久。冀一礼谒。祖曰。道信禅师。贫道是也。
师曰。因何降此。祖曰。特来相访。莫更有宴息之处否。
师指后面曰。别有小庵。遂引祖至庵所。绕庵唯见虎
狼之类。祖乃举两手作怖势。师曰。犹有这个在。祖曰。
这个是甚么。师无语。少选。祖却于师宴坐石上。书一
佛字。师睹之竦然。祖曰。犹有这个在。师未晓。乃稽首
请说真要。祖曰。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
在心源。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
离汝心。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
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
东土应化圣贤¶ 第 429a 页 X81-0429.png
道虚旷。绝思绝虑。如是之法。汝今巳得。更无阙少。与
佛何殊。更无别法。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观行。亦莫澄
心。莫起贪嗔。莫怀愁虑。荡荡无碍。任意纵横。不作诸
善。不作诸恶。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快
乐无忧。故名为佛。师曰。心既具足。何者是佛。何者是
心。祖曰。非心不问佛。问佛非不心。师曰。既不许作观
行。于境起时。心如何对治。祖曰。境缘无好丑。好丑起
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
遍知。汝但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无有
变异。吾受璨大师顿教法门。今付于汝。汝今谛受吾
言。只住此山。向后当有五人达者。绍汝大化。祖付法
讫。遂返双峰终老。师自尔法席大盛 唐永徽中。徒
众乏粮。师往丹阳缘化。去山八十里。躬负米一石八
斗。朝往暮还。供僧三百。二时不阙。邑宰萧元善。请于
建初寺。讲大般若经。听者云集。至灭静品。地为之震
动 博陵王。问师曰。境缘色发时。不言缘色起。云何
得知缘。乃欲息其起。师曰。境色初发时。色境二性空。
本无知缘者。心量与知同。照本发非发。尔时。起自息
抱暗。生觉缘心时。缘不逐至。如未生前。色心非养育。
从空本无念。想受言念生。起发未曾起。岂用佛教令
 问。闭目不见色。境虑乃便多。色既不关心。境从何
处发。师曰。闭目不见色。内心动虑多。幻识假成用。起
名终不过。知色不关心。心亦不关人。随行有相转。鸟
去空中真 问。境发无处所。缘觉了知生。境谢觉还
东土应化圣贤¶ 第 429b 页 X81-0429.png
转。觉乃变为境。若以心曳心。还为觉所觉。从之随随
去。不离生灭际。师曰。色心前后中。实无缘起境。一念
自疑忘。谁能计动静。此知自无知。知知缘不会。当自
检本形。何须求域外。前境不变谢。后念不来今。求月
执元影。讨迹逐飞禽。欲知心本性。还如视梦里。譬之
六月冰。处处皆相似。避空终不脱。求空复不成。借问
镜中像。心从何处生 问。恰恰用心时。若为安隐好。
师曰。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曲谭名相劳。直说无
繁重。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今说无心处。不与有
心殊 问。智者引妙言。与说相会当。言与心路别。合
则万倍乖。师曰。方便说妙言。破病不乘道。非关本性
谭。还从空化造。无念为真常。终当绝心路。离念性不
动。生灭无乖误。谷响既有声。镜像能回顾。问曰。行者
体境有。因觉知境亡。前觉及后觉。并境有三心。师曰。
境用非体觉。觉罢不应思。因觉知境亡。觉时境不起。
前觉及后觉。并境有三迟 问。住定俱不转。将为正
三昧。诸业不能牵。不知细无明。徐徐蹑其后。师曰。复
闻别有人。虚执起心量。三中事不成。不转还虚妄。心
为正受缚。为之净业障。心尘万分一。不了说无明。细
细习因起。徐徐名相生。风来波浪转。欲静水还平。更
欲前途说。恐畏后心惊。无念大兽吼。性空下霜雹。星
散秽草推。纵横飞鸟落。五道定纷纶。四魔不前却。既
如猛火燎。还如利剑斫 问。赖觉知万法。万法本来
然。若假照用心。只得照用心。不应心里事。师曰。赖觉
东土应化圣贤¶ 第 429c 页 X81-0429.png
知万法。万法终无赖。若假照用心。应不在心外 问。
随随无拣择。明心不现前。复虑心闇昧。在心用功行。
智障复难除。师曰。有此不可有。寻此不可寻。无拣即
真择。得闇出明心。虑者心冥昧。存心托功行。何论智
障难。至佛方为病 问。折中消息间。实亦难安怗。自
非用行人。此难终难见。师曰。折中欲消息。消息非难
易。先观心处心。次推智中智。第三照推者。第四通无
记。第五解脱名。第六等真伪。第七知法本。第八慈无
为。第九遍空阴。第十云雨被。最尽被无觉。无明生本
智。镜像现三业。幻人化四衢。不住空边尽。当照有中
无。不出空有内。未将空有俱。号之名折中。折中非言
说。安怗无处安。用行何能决。 问。别有一种人。善解
空无相。口言定乱一。复道有中无。同證用常寂。知觉
寂常用。用心会真理。复言用无用。智慧方便多。言乱
与理合。如如理自如。不由识心会。既知心会非。心心
复相泯。如是难知法。永劫不能知。同此用心人。法所
不能化。师曰。别有證空者。还如前偈论。行空守寂灭。
识见暂时翻。会真是心量。终知未了原。又说息心用。
多智疑相似。良由性不明。求空且劳巳。永劫住幽识。
抱相都不知。放光便动地。于彼欲何为 问。前件看
心者。复有罗縠难。师曰。看心有罗縠。幻心何待看。况
无幻心者。从容下口难 问。久有大基业。心路差互
间。得觉微细障。即达于真际。自非善巧师。无能决此
理。仰惟我大师。当为开要门。引导用心者。不令失正
东土应化圣贤¶ 第 430a 页 X81-0430.png
道。师曰。法性本基业。梦境成差互。实相微细身。色心
常不悟。忽逢混沌士。哀怨悯群生。托疑广设问。抱理
内常明。生死幽径彻。毁誉心不惊。野老显分答。法相
愧来仪。蒙发群生药。还如色性为 显庆丙辰。邑宰
萧元善。请住建初。师辞不获。遂命入室。上首智岩。付
嘱法印。令以次传授。将下山谓众曰。吾不复践此山
矣。时鸟兽哀号。踰月不止。庵前有四大桐树。仲夏之
月。忽自凋落。明年正月二十三日。不疾而逝。窆于鸡
笼山。

** 四祖下二世(旁出)

*** 金陵牛头山融禅师法嗣

**** 牛头山智岩禅师

曲阿华氏子。弱冠智勇过人。身长
七尺六寸。隋大业中。为郎将。常以弓挂一滤水囊。随
行所至汲用。累从大将征讨。频立战功。唐武德中。年
四十。遂乞出家。入舒州皖公山。从宝月禅师。为弟子
后。一日宴坐。睹异僧身长丈馀。神姿爽拔。词气清朗。
谓师曰。卿八十生出家。宜加精进。言讫不见 尝在
谷中入定。山水暴涨。师怡然不动。其水自退。有猎者
遇之。因改过修善。复有昔同从军者二人。闻师隐遁。
乃共入山寻之。既见。因谓师曰。郎将狂邪。何为住此。
师曰。我狂欲醒。君狂正发。夫嗜色淫声。贪荣[曰/月]宠。流
转生死。何由自出。二人感悟。叹息而去 师后谒牛
头融。发明大事。融谓师曰。吾受信大师真诀。所得都
亡。设有一法胜过涅槃。吾说亦如梦幻。夫一尘飞而
东土应化圣贤¶ 第 430b 页 X81-0430.png
翳天。一芥堕而覆地。汝今巳过此见。吾复何云。山门
化导。当付之于汝。师禀命为第二世。后以正法。付方
禅师。师住白马栖玄两寺。又迁石头城。于高宗仪凤
丁丑正月十日示灭。颜色不变。屈伸如生。室有异香。
经旬不歇。遗言水葬焉。

**** 金陵钟山昙璀禅师者

吴郡人也。姓颜氏。初谒融禅
师。融目而奇之。乃告之曰。色声。为无生之鸩毒。受想。
是至人之坑阱。子知之乎。师默而审之。大悟元旨。寻
晦迹钟山。多历年所。茅庵瓦缶。以终老焉。唐则天天
授辛卯二月六日。恬然入定。七日而灭。

** 四祖下三世

*** 牛头岩禅师法嗣

**** 江宁府牛头山第三世慧方禅师

润州延陵濮氏子。
出家开善。及进具。洞明经论。后谒牛头岩。岩示以心。
印。师豁然领悟。于是不出林薮者十年。方学者云集。
师。一旦谓众曰。吾他行。随机利物。汝宜自安也。乃以
正法付法持。自归茅山。越数载将欲灭度。见有五百
许人。髻发后垂。状如菩萨。各持幡华。曰诸法师嗣。又
感山神现大蟒身至庭前。如将泣别。师谓侍者洪道
曰。吾去矣。汝为吾报诸门人。门人奔至。师已入灭。时
唐天册乙未八月一日。山林变白。溪涧绝流。七日。道
俗悲慕。声动山谷。寿六十有七。腊四十。

** 四祖下四世

*** 牛头方禅师法嗣
东土应化圣贤¶ 第 430c 页 X81-0430.png

**** 江宁府牛头山第四世法持禅师

润州张氏子。幼岁
出家。年三十游黄梅。闻法心开。复遇牛头方。印可乃
继席山门末。以法眼付智威。唐武后长安壬寅九月
五日。终于金陵延祚寺。嘱令露骸松下。饲诸鸟兽。迎
出日。空中有神幡从西而来。绕山数匝。所居故院。竹
林变白。七日而止。寿六十有八。腊五十。

** 四祖下五世(旁出)

*** 金陵牛头山持禅师法嗣

**** 牛头山智威禅师者

江宁人也。姓陈氏。依天宝寺统
法师出家。谒法持禅师。传授正法。自尔江左学徒。皆
奔走门下。有慧忠者。目为法器。师尝有偈。示曰。时中
莫系念。念成生死河。轮回六趣海。无见出长波。忠答
曰。念想由来幻。性自无终始。若得此中意。长波当自
止 师又示偈曰。余本性虚无。缘妄生人我。如何息
妄情。还归空处坐。忠答曰。虚无是实体。人我何所存。
妄情不须息。即汎般若船。师知其了悟。乃付以院事。
随缘化导。唐开元已巳二月十八日。终于延祚寺。将
示灭。谓弟子曰。将我于林中。施诸鸟兽。寿七十七。

** 四祖下六世(旁出)

*** 金陵牛头山威禅师法嗣

**** 牛头山慧忠禅师

润州王氏子。年二十三。受业于庄
严寺。闻威禅师出世。乃往谒之。威才见曰。山主来也。
师感悟微旨。遂给侍左右。后辞诣诸方巡礼。威于具
戒院。见凌霄藤。遇夏萎悴。人欲伐之。因谓曰。勿剪。慧
东土应化圣贤¶ 第 431a 页 X81-0431.png
忠还时。此藤更生。及师回。果如其言。即以山门付嘱
讫。出居延祚寺。师平生一衲不易。器用唯一铛。尝有
供僧谷两廪。盗者窥伺。虎为守之。县令张逊者。至山
顶谒。问师。有何徒弟。师曰。有三五人。逊曰。如何得见。
师敲禅床。有三虎哮吼而出。逊惊怖而退。后众请入
城。居庄严旧寺。师欲于殿东别创法堂。先有古木。群
鹊巢其上。工人将伐之。师谓鹊曰。此地建堂。汝等何
不速去。言讫。群鹊乃迁巢他树。初筑基。有二神人。定
其四角。复潜资夜役。遂不日而就。繇是四方学徒云
集。得法者。有三十四人。各住一方。转化多众 师有
安心偈曰。人法双净。善恶两忘。直心真实。菩提道场。
 大历戊申。石室前挂铛树挂衣藤。忽盛夏枯死。四
年六月十五日。集僧布萨讫。命侍者。净发浴身。至夜
有瑞云。覆其精舍。空中复闻天乐之声。诘旦。怡然坐
化。时风雨暴作。震折林木。复有白虹。贯于岩壑。庚戌
春。茶毗获舍利。不可胜计。寿八十七。

**** 宣州安国寺玄挺禅师

初参威禅师。侍立。次有讲华
严。僧问。真性缘起。其义云何。威良久。师遽召曰。大德
正兴一念问时。是真性中缘起。其僧。言下大悟。或问。
南宗自何而立。曰心宗非南北。

**** 舒州天柱山崇慧禅师

彭州陈氏子。唐乾元初。往舒
州天柱山创寺。永泰乙巳。代宗赐额 僧问。如何是
天柱境。师曰。主簿山高难见日。玉镜峰前易晓人
 问。达磨未来此土时。还有佛法也。无师曰。未来且置。
东土应化圣贤¶ 第 431b 页 X81-0431.png
即今事作么生。曰某甲不会。乞师指示。师曰。万古长
空。一朝风月。僧无语。师复曰。阇梨会么。曰不会。师曰。
自巳分上作么生。于他达磨。来与未来作么。他家来
大似卖卜汉。见汝不会。为汝锥破。卦文才生。吉凶尽
在。汝分上一切自看。僧曰。如何是解卜底人。师曰。汝
才出门时。便不中也 问。如何是天柱家风。师曰。时
有白云来闭户。更无风月四山流 问。亡僧迁化。向
甚么处去也。师曰。潜岳峰高长积翠。舒江明月色光
辉 问。如何是大通智胜佛。师曰。旷大劫来。未曾壅
滞。不是大通智胜佛。是甚么。曰为甚么佛法不现前
师曰。只为汝不会。所以不现前。汝若会去。亦无佛可
成 问。从上诸圣。有何言说。师曰。汝今见吾。有何言
说 问。宗门。师曰。石牛长吼真空外。木马嘶时月隐
山 问。如何是和尚利人处。师曰。一雨普滋。千山秀
色 问。如何是天柱山中人。师曰。独步千峰顶。优游
九曲泉。大历已未七月二十二日归寂。塔于山之北。

**** 润州鹤林玄素禅师

延陵马氏子。晚参威禅师。遂悟
性宗。后居鹤林 一日有屠者礼谒。愿就所居办供
师欣然而往。众皆见讶。师曰。佛性平等。贤愚一致。但
可度者。吾即度之。复何差别之有 问。如何是西来
意。师曰。会即不会。疑即不疑。又曰。不会不疑底。不疑
不会底 僧扣门。师问。是甚么人。曰是僧。师曰。非但
是僧。佛来亦不著。曰为甚么不著。师曰。无汝栖泊处。
天宝壬辰十月十一日中夜。无疾而逝。寿八十五。塔
东土应化圣贤¶ 第 431c 页 X81-0431.png
黄鹤山。敕谥大律禅师。大和宝航之塔。

** 四祖下七世(旁出)

*** 金陵牛头山忠禅师法嗣

**** 天台山佛窟岩惟则禅师

京兆长孙氏。初谒忠。大悟
元旨。乃曰。天地无物也。物我无物也。虽无物也。而未
尝无物也。如此。则圣人如影。百姓如梦。孰为生死哉。
至人以是能独照。能为万物主。吾知之矣。遂南游天
台。隐于瀑布之西岩。宪宗元和中。慕道者日至。有弟
子可素。遂筑室庐。渐成法席。佛窟之称。自师始也。僧
问。如何是那罗延箭。师曰。中的也。忽一日告门人曰。
汝其勉之。阅二日。跏趺而寂。寿八十。腊五十有八。后
三年。塔全身于本山(唐韩文公撰碑。今存国清寺)

*** 鹤林素禅师法嗣

**** 杭州径山道钦禅师

苏州昆山朱氏子。初服膺儒教。
年二十八。遇素禅师。谓之曰。观子。神气温粹。真法宝
也。师感悟。因求为弟子。素躬与落发。乃戒之曰。汝乘
流而行。逢径即止。师遂南迈。抵临安。见东北一山。因
问樵者。樵曰。此径山也。乃驻锡焉 僧问。如何是道。
师曰。山上有鲤鱼。海底有蓬尘 马祖令人送书到。
书中作一圆相。师发缄。于圆相中。著一点。却封回。忠
国师闻乃云。钦师犹被马师惑 问。如何是祖师西
来意。师曰。汝问不当。曰如何得当。师曰。待吾灭后。即
向汝说 马祖。令智藏来问。十二时中。以何为境。师
曰。待汝回去时有信。藏曰。如今便回去。师曰。传语。却
东土应化圣贤¶ 第 432a 页 X81-0432.png
须问取曹溪 崔赵公问。弟子今欲出家。得否。师曰。
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将相之所能为。公于是有省
 唐大历三年。代宗诏至阙下。亲加瞻礼。一日同忠国
师。在内庭。坐次见帝驾来。师起立。帝曰。师何以起。师
曰。檀越。何得向四威仪中见贫道。帝悦。乃赐号国一。
后辞归本山。于德宗贞元壬申十二月示疾。说法而
逝。谥大觉禅师。

** 四祖下八世(旁出)

*** 佛窟则禅师法嗣

**** 天台山云居智禅师

华严院僧继宗问。见性成佛其
义云何。师曰。清净之性。本来湛然。无有动摇。不属有
无净秽长短取舍。体自翛然。如是明见。乃名见性。性
即佛。佛即性。故曰见性成佛。曰性既清净。不属有无。
因何有见。师曰。见无所见。曰既无所见。何更有见。师
曰。见处亦无。曰如是见时。是谁之见。师曰。无有能见
者。曰究竟其理如何。师曰。汝知否。妄计为有。即有能
所。乃得名迷。随见生解。便堕生死。明见之人。即不然。
终日见未尝见。求名处。体相不可得。能所俱绝。名为
见性。曰此性遍一切处否。师曰。无处不遍。曰凡夫具
否。师曰。上言无处不遍。岂凡夫而不具乎。曰因何诸
佛菩萨。不被生死所拘。而凡夫独萦此苦。何曾得遍。
师曰。凡夫。于清净性中。计有能所。即堕生死。诸佛大
士。善知清净性中。不属有无。即能所不立。曰若如是
说。即有能了不了人。师曰。了尚不可得。岂有能了人
东土应化圣贤¶ 第 432b 页 X81-0432.png
乎。曰至理如何。师曰。我以要言之。汝即应念。清净性
中。无有凡圣。亦无了不了人。凡之与圣。二俱是名。若
随名生解。即堕生死。若知假名不实。即无有当名者。
又曰。此是极究竟处。若云我能了彼不能了。即是大
病。见有净秽凡圣。亦是大病。作无凡圣解。又属拨无
因果。见有清净性可栖止。亦大病。作不栖止解。亦大
病。然清净性中。虽无动摇。且不坏方便应用。及兴慈
运悲。如是兴运之处。即全清净之性。可谓见性成佛
矣。继宗。踊跃礼谢而退。

*** 径山国一钦禅师法嗣

**** 杭州鸟窠道林禅师

本郡富阳潘氏子。母朱氏。梦日
光入口。因而有娠。及诞异香满室。遂名香光。九岁出
家。二十一。于荆州果愿寺受戒。后诣长安西明寺复
礼法师。学华严经。起信论。礼示以真妄颂。俾修禅那。
属代宗诏国一禅师至阙。师乃谒之。遂得正法。及南
归孤山永福寺。有辟支佛塔。时道俗共为法会。师振
锡而入。有灵隐寺韬光法师。问曰。此之法会。何以作
声。师曰。无声谁知是会。后见秦望山有长松。枝叶繁
茂。盘屈如盖。遂栖止其上。故时人。谓之鸟窠禅师。复
有鹊巢。于其侧自然驯狎。人亦目为鹊巢和尚 侍
者会通。忽一日欲辞去。师问曰。汝今何往。对曰。会通
为法出家。和尚不垂慈诲。今往诸方。学佛法去。师曰。
若是佛法。吾此间亦有少许。曰如何是和尚佛法。师
于身上。拈起布毛吹之。通遂领悟 元和中。白居易
东土应化圣贤¶ 第 432c 页 X81-0432.png
侍郎。出守兹郡。因入山谒师。问曰。禅师住处甚危险。
师曰。太守危险尤甚。白曰。弟子位镇江山。何险之有。
师曰。薪火相交。识性不停。得非险乎。又问。如何是佛
法大意。师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曰。三岁孩儿。也
解恁么道。师曰。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
白作礼而退。师于穆宗长庆甲辰二月十日。告侍者
曰。吾今报尽。言讫坐亡。寿八十四。腊六十三。塔孤山
之西。谥圆修。

** 四祖下第九世

*** 鸟窠林禅师法嗣

**** 杭州府招贤寺会通禅师

本郡吴氏子。本名元卿。形
相端严。幼而聪敏。唐德宗时。为六宫使。王族咸美之。
一日玩昭阳宫华卉。久之。倏闻空中声曰。虚幻之相。
开谢不停。能坏善根。仁者安可嗜之。师有省。乃极生
厌患。帝一日游宫。问曰。卿何不乐。对曰。臣志愿从释。
帝不许。既而师容益悴。诏王宾相之。宾奏曰。此人。当
绍隆三宝。帝始许。寻以母患归省。会韬法师。勉谒鸟
窠。启曰。弟子七岁蔬食。十一受五戒。今年二十有二。
为出家故休官。愿和尚。授与僧相。曰今时为僧。鲜有
精苦者。行多浮滥。师曰。本净非琢磨。元明不随照。曰
汝。若了净智妙圆。体白空寂。即真出家。何假外相。汝
当为在家菩萨。戒施俱修。如谢灵运之俦。可也。师曰。
然理虽如此。于事何益。愿垂摄受。誓遵师教。如是三
请。皆不诺。韬光。乃坚白鸟窠曰。宫使未尝娶。亦不畜
东土应化圣贤¶ 第 433a 页 X81-0433.png
侍女。禅师若不拯接。谁其度之。鸟窠始与披剃具戒。
师常卯斋。昼夜精进。诵大乘经。而习安般三昧。寻固
辞游方。鸟窠以布毛示之。悟旨。时谓布毛侍者。暨鸟
窠归寂。垂二十载。武宗废其寺。师与众僧。礼辞灵塔
而迈。莫知其终。

五灯全书卷第三

* 五灯全书卷第三补遗


** 东土应化圣贤

*** 唐圣师李成眉贤者

中天竺人也。受般若多罗之后。
长庆间。游化至大理国。大弘祖道。昭成王。礼为师。为
建崇圣寺。基方七里。塔高三百馀尺。后王嵯巅问曰。
三尊佛那尊。大师应声曰。中尊是我。王不契。以师狂
流于缅。未几灭度。冢间常光明。复生灵芝。大如伞盖。
有盗盗其骨。商人货之。乃金锁骨也。王闻其事。取骨
为中脏腹。志曰。师乃西天三祖商那和修后身也。

*** 唐禅陀子

西域人。初随李贤者至大理。贤欲建寺。命
师西天画祇园精舍图。师朝往暮回。以图呈贤者。贤
曰。还将得灵鹫山图来么。曰将得来。贤曰。在甚么处。
师绕贤者一匝而出。

䆳古之世大理旧为泽国。水多陆少。有邪龙据之。是
名罗刹。好啖食人。居民鲜少。有一老僧。自西方来。托
东土应化圣贤¶ 第 433b 页 X81-0433.png
言。欲求片地藏修。罗刹问何所欲。僧身披袈裟。手牵
一犬指曰。他无所求。但欲我袈裟一展。犬一跳之地。
罗刹曰。诺僧曰。既承许诺。合立符劵。罗刹又诺。遂就
洱水岸上。画劵石间。于是。僧展袈裟。纵犬一跳。巳尽
罗刹之地。罗刹彷徨失措。意欲背盟。僧以神力制之
不敢背。但问何以处我。僧曰。别有殊胜之居。因于苍
山之上阳溪。神化金屋宝所一区。罗刹喜过望。尽移
其属入焉。而山遂闭。于是。僧乃凿河尾。泄水之半。是
为天生桥。今洱水岛上有赤文。如古篆籀。云是卖地
劵。僧即观音大士也。

唐鸡足古和尚。不知何许人。与二僧同住一庵。入城
乞食。南诏问。识何法门。古曰。我能使死者。生极乐世
界。诏今国中。但有死者。请古起棺。如此十年馀有。谗
于诏曰。古妄人也。云能超度生魂。何所證验。臣愿入
棺试之。诏如言。请古起棺。将至化骨之所。起棺视之。
诚死矣。恳古求生。又作法。遂苏死者。悔曰。我巳生在
七宝宫殿中。如何复来此。古遂还旧庵。见二僧问食。
二僧曰。汝从城中来。却不裹粮。至此欲食耶。古遂走。
扣华首石门。门訇中开。二僧追呼至。则石门闭矣。二
僧悔恨。焚身门外。焚处生柏二株。有泣泪泉袈裟石
存焉。古即守衣迦叶也。

汉观音长者。不知何许人。蒙氏时游大理。长髯阔面。
冠莲冠。执杖持珠。或隐或显。出没不定。后汉兵伐滇。
长者皆负大石。可约数丈。兵士望见惊退。兵中有善
东土应化圣贤¶ 第 433c 页 X81-0433.png
用阴符者。尽令 中火息。长者取石吹之得火。民有
忧患。数处祷之。皆应俗乎。为观音长者。所负之石。尚
在取火之法。今赖焉。

*** 无言和尚

始李氏。尝持一铁钵入定。欲晴。则钵内火
光烛天遂霁。欲雨。则钵中白气上升遂雨。南诏。封为
灌顶国师。一日说法。有老翁立。听毕乘风云而去。众
惊问之。曰洱水龙。

*** 世祖章皇帝御制传赞 碧庵上人

法名慧俊。本辽之
钉窑人也。生绝荤茹。年方十四。即厌俗辞亲。薙发于
草河之小庵。从僧箓也。已而行抵盛京。卓锡城南保
安寺。勤修持诵。三十馀年。闭关不出禅定者。又二十
一年。顺治已亥。又来京师越明年庚子五月朔三日。
示寂于广慈禅院。行年七十。腊五十六。茶毗之际。光
𦦨中。结观音大士像。巨象莲花。种种殊异。是盖坚持
一念严戒。行于玄关。示现十方。遂朗悬于圆镜。所谓
炳智慧之火。烧烦恼之心者矣。嘉此善因是用为赞。
赞曰。如泉有源。凿井未诚。如火有燄。钻木未勤。苟其
中辍。譬彼却行。有志者出。前无坚深。维斯上人。具大
精进。方堕地时。而含佛性。持律探经。行勤业净。次第
王城。栖迟法境。紧心则通。乃若无识。在斗室中。布衣
一食。视三七年。如弹指讫。偶来京洛。示寂僧龛。大地
浩浩。虚空漫漫。俨然水月。来火光端。徵其龙象。布地
青莲。有万耳目。以广其传 臆庵。痴道人。赞并书。

藤萝尊者。于唐末。自海上浮来。至温州瑞安山中。觅
东土应化圣贤¶ 第 434a 页 X81-0434.png
萝为龛。禅定其中历年深。四围丛萝环绕。一日有猎
人。带群犬至山。犬入丛萝中。竟久不出。猎人。因以斧
开入见。群犬跪伏其前。而猎人即投薙染。就是地辟
建梵刹。名曰本寂。手凿一掬泉。于集云峰下。清泉乡
之苾。从此始。诸弟子。请问师之行实。惟示名曰。藤萝。
后兴一十八刹。所遗石刻法语曰。释迦老子。一大藏
教。说不出口。郤被游山和尚到。檀樾主家道破。牛载
乌鸦过晚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