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第 410c 页
五灯全书卷第二
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
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
呈
西天祖师
** 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迦毗罗国人也。行化至室罗
筏城。有河。名曰金水。其味殊美。中流复现五佛影。祖
告众曰。此河之源。凡五百里。有圣者僧伽难提。居于
彼处。佛志一千年后当绍圣位。语巳领诸学众。溯流
而上。至彼。见僧伽难提。安坐入定。祖与众伺之。经三
七日。方从定起。祖问曰。汝身定耶。心定耶。提曰。身心
俱定。祖曰。身心俱定。何有出入。提曰。虽有出入。不失
定相。如金在井。金体常寂。祖曰。若金在井。若金出井。
金无动静。何物出入。提曰。言金动静。何物出入。言金
出入。金非动静。祖曰。若金在井。出者何金。若金出井。
在者何物。提曰。金若出井。在者非金。金若在井。出者
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第 411a 页 X81-0411.png
非物。祖曰。此义不然。提曰。彼义非著。祖曰。此义当堕。
提曰。彼义不成。祖曰。彼义不成。我义成矣。提曰。我义
虽成。法非我故。祖曰。我义巳成。我无我故。提曰。我无
我故。复成何义。祖曰。我无我故。故成汝义。提曰。仁者
师谁。得是无我。祖曰。我师迦那提婆。證是无我。难提
以偈赞曰。稽首提婆师。而出于仁者。仁者无我故。我
欲师仁者。祖以偈答曰。我巳无我故。汝须见我我。汝
若师我故。知我非我我。难提心意豁然。即求度脱。祖
曰。汝心自在。非我所系。语巳。即以右手擎金钵。举至
梵宫。取彼香饭。将斋大众。而大众忽生厌恶之心。祖
曰。非我之咎。汝等自业。即命难提。分座同食。众复讶
之。祖曰。汝不得食。皆由此故。当知与吾分座者。即过
去娑罗树王如来也。悯物降迹。汝辈亦庄严劫中。巳
至三果。而未證无漏者也。众曰。我师神力。斯可信矣。
彼云过去佛者。即窃疑焉。难提知众生慢。乃曰。世尊
在日。世界平正。无有丘陵。江河沟洫。水悉甘美。草木
滋茂。国土丰盈。无八苦。行十善。自双树示灭。八百馀
年。世界丘墟。树木枯悴。人无至信。正念轻微。不信真
如。唯爱神力。言讫。以右手渐展入地。至金刚轮际。取
甘露水。以琉璃器。持至会所。大众见之。即时钦慕悔
过作礼。于是。祖命僧伽难提。而付法眼。偈曰。于法实
无證。不取亦不离。法非有无相。内外云何起。祖付法
巳。安坐归寂。四众建塔。当前汉武帝元鼎四年戊辰
岁也。
提曰。彼义不成。祖曰。彼义不成。我义成矣。提曰。我义
虽成。法非我故。祖曰。我义巳成。我无我故。提曰。我无
我故。复成何义。祖曰。我无我故。故成汝义。提曰。仁者
师谁。得是无我。祖曰。我师迦那提婆。證是无我。难提
以偈赞曰。稽首提婆师。而出于仁者。仁者无我故。我
欲师仁者。祖以偈答曰。我巳无我故。汝须见我我。汝
若师我故。知我非我我。难提心意豁然。即求度脱。祖
曰。汝心自在。非我所系。语巳。即以右手擎金钵。举至
梵宫。取彼香饭。将斋大众。而大众忽生厌恶之心。祖
曰。非我之咎。汝等自业。即命难提。分座同食。众复讶
之。祖曰。汝不得食。皆由此故。当知与吾分座者。即过
去娑罗树王如来也。悯物降迹。汝辈亦庄严劫中。巳
至三果。而未證无漏者也。众曰。我师神力。斯可信矣。
彼云过去佛者。即窃疑焉。难提知众生慢。乃曰。世尊
在日。世界平正。无有丘陵。江河沟洫。水悉甘美。草木
滋茂。国土丰盈。无八苦。行十善。自双树示灭。八百馀
年。世界丘墟。树木枯悴。人无至信。正念轻微。不信真
如。唯爱神力。言讫。以右手渐展入地。至金刚轮际。取
甘露水。以琉璃器。持至会所。大众见之。即时钦慕悔
过作礼。于是。祖命僧伽难提。而付法眼。偈曰。于法实
无證。不取亦不离。法非有无相。内外云何起。祖付法
巳。安坐归寂。四众建塔。当前汉武帝元鼎四年戊辰
岁也。
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第 411b 页 X81-0411.png
** 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
室罗筏城宝庄严王之子也。
生而能言。常赞佛事。七岁即厌世乐。以偈告其父母
曰。稽首大慈父。和南骨血母。我今欲出家。幸愿哀悯
故。父母固止之。遂终日不食。乃许其在家出家。号僧
伽难提。复命沙门禅利多。为之师。积十九载。未尝退
倦。每自念言。身居王宫。胡为出家。一夕天光下。瞩见
一路坦平。不觉徐行。约十里许。至大岩前。有石窟焉。
乃燕寂于中。父既失子。即摈禅利多出国。访寻其子。
不知所在。经十年。祖得法受记巳 行化。至摩提国。
忽有冷风。袭众身心。悦适非常。而不知其然。祖曰。此
道德之风也。当有圣者出世。嗣续祖灯乎。言讫。以神
力摄诸大众。游历山谷。食顷至一峰下。谓众曰。此峰
顶。有紫云如盖。圣人居此矣。即与大众。徘徊久之。见
山舍。一童子持圆鉴。直造祖前。祖问。汝几岁耶。曰百
岁。祖曰。汝年尚幼。何言百岁。童曰。我不会理。正百岁
耳。祖曰。汝善机耶。童曰。佛言。若人生百岁。不会诸佛
机。未若生一日。而得决了之。祖曰。汝手中者。当何所
表。童曰。诸佛大圆鉴。内外无瑕翳。两人同得见。心眼
皆相似。彼父母闻子语。即舍令出家。祖携至本处。授
具戒讫。命名伽耶舍多 他时。闻风吹殿铃声。祖问
曰。铃鸣耶。风鸣耶。舍多曰。非风铃鸣。我心鸣耳。祖曰。
心复谁乎。舍多曰。俱寂静故。祖曰。善哉善哉。继吾道
者。非子而谁。即付法眼。偈曰。心地本无生。因地从缘
起。缘种不相妨。华果亦复尔。祖付法巳。右手攀树而
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第 411c 页 X81-0411.png
化。大众议曰。尊者树下归寂。其垂荫后裔乎。将奉全
身于高原建塔。众力不能举。即就树下起塔。当前汉
昭帝元平元年丁未岁也。
** 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
摩提国人也。姓郁头蓝。父天
盖。母方圣。尝梦大神持鉴。因而有娠。凡七日而诞。肌
体莹如琉璃。未尝洗沐。自然香洁。幼好閒静。语异常
童。持鉴出游。遇难提尊者得度。后领徒至大月氏国。
见一婆罗门舍有异气。祖将入彼舍。舍主鸠摩罗多
问曰。是何徒众。祖曰。是佛弟子。彼闻佛号。心神竦然。
即时闭户。祖良久扣其门。罗多曰。此舍无人。祖曰。答
无者谁。罗多闻语。知是异人。遽开门延接。祖曰。昔世
尊记曰。吾灭后一千年。有大士出现于月氏国。绍隆
元化。今汝值吾。应斯嘉运。于是。鸠摩罗多。发宿命智。
投诚出家。授具讫。付法偈曰。有种有心地。因缘能发
萌。于缘不相碍。当生生不生。祖付法巳。踊身虚空。现
十八种神变。化火光三昧。自焚其身。众以舍利起塔。
当前汉成帝永始四年戊申岁也。
** 十九祖鸠摩罗多尊者
大月氏国婆罗门之子也。昔
为自在天人。(欲界第六天)见菩萨璎珞。忽起爱心。堕生忉
利。(欲界第二天)闻憍尸迦说般若波罗蜜多。以法胜故。升
子梵天。(色界)以根利故。善说法要。诸天尊为导师。以继
祖时至。遂降月氏。后至中天竺国。有大士。名阇夜多。
问曰。我家父母。素信三宝。而常萦疾瘵。凡所营作。皆
不如意。而我邻家。久为旃陀罗行。而身常勇健。所作
身于高原建塔。众力不能举。即就树下起塔。当前汉
昭帝元平元年丁未岁也。
** 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
摩提国人也。姓郁头蓝。父天
盖。母方圣。尝梦大神持鉴。因而有娠。凡七日而诞。肌
体莹如琉璃。未尝洗沐。自然香洁。幼好閒静。语异常
童。持鉴出游。遇难提尊者得度。后领徒至大月氏国。
见一婆罗门舍有异气。祖将入彼舍。舍主鸠摩罗多
问曰。是何徒众。祖曰。是佛弟子。彼闻佛号。心神竦然。
即时闭户。祖良久扣其门。罗多曰。此舍无人。祖曰。答
无者谁。罗多闻语。知是异人。遽开门延接。祖曰。昔世
尊记曰。吾灭后一千年。有大士出现于月氏国。绍隆
元化。今汝值吾。应斯嘉运。于是。鸠摩罗多。发宿命智。
投诚出家。授具讫。付法偈曰。有种有心地。因缘能发
萌。于缘不相碍。当生生不生。祖付法巳。踊身虚空。现
十八种神变。化火光三昧。自焚其身。众以舍利起塔。
当前汉成帝永始四年戊申岁也。
** 十九祖鸠摩罗多尊者
大月氏国婆罗门之子也。昔
为自在天人。(欲界第六天)见菩萨璎珞。忽起爱心。堕生忉
利。(欲界第二天)闻憍尸迦说般若波罗蜜多。以法胜故。升
子梵天。(色界)以根利故。善说法要。诸天尊为导师。以继
祖时至。遂降月氏。后至中天竺国。有大士。名阇夜多。
问曰。我家父母。素信三宝。而常萦疾瘵。凡所营作。皆
不如意。而我邻家。久为旃陀罗行。而身常勇健。所作
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第 412a 页 X81-0412.png
和合。彼何幸。而我何辜。祖曰。何足疑乎。且善恶之报。
有三时焉。凡人但见仁夭暴寿。逆吉义凶。便谓亡因
果虚罪福。殊不知影响相随。毫𨤲靡忒。纵经百千万
劫。亦不磨灭。时阇夜多。闻是语巳。顿释所疑。祖曰。汝
虽巳信三业。而未明业从惑生。惑因识有。识依不觉。
不觉依心。心本清净。无生灭。无造作。无报应。无胜负。
寂寂然。灵灵然。汝若入此法门。可与诸佛同矣。一切
善恶。有为无为。皆如梦幻。阇夜多。承言领旨。即发宿
慧。恳求出家。既受具。祖告曰。吾今寂灭时至。汝当绍
行化迹。乃付法眼。偈曰。性上本无生。为对求人说。于
法既无得。何怀决不决。又曰。此是妙音如来。见性清
净之句。汝宣传布后学。言讫。即于座上以指爪𠢐面。
如红莲开。出大光明。照耀四众。而入寂灭。阇夜多起
塔。当汉子婴壬午岁也。
** 二十祖阇夜多尊者
北天竺国人也。智慧渊冲。化导
无量。后至罗阅城。敷扬顿教。彼有学众。唯尚辩论。为
之首者。名婆修盘头。(此云遍行)常一食不卧。六时礼佛。清
净无欲。为众所归。祖将欲度之。先问彼众曰。此遍行
头陀。能修梵行。可得佛道乎。众曰。我师精进。何故不
可。祖曰。汝师与道远矣。设苦行历于尘劫。皆虚妄之
本也。众曰。尊者蕴何德行。而讥我师。祖曰。我不求道。
亦不颠倒。我不礼佛。亦不轻慢。我不长坐。亦不懈怠。
我不一食。亦不杂食。我不知足。亦不贪欲。心无所希。
名之曰道。时遍行闻已。发无漏智。欢喜赞叹。祖又语
有三时焉。凡人但见仁夭暴寿。逆吉义凶。便谓亡因
果虚罪福。殊不知影响相随。毫𨤲靡忒。纵经百千万
劫。亦不磨灭。时阇夜多。闻是语巳。顿释所疑。祖曰。汝
虽巳信三业。而未明业从惑生。惑因识有。识依不觉。
不觉依心。心本清净。无生灭。无造作。无报应。无胜负。
寂寂然。灵灵然。汝若入此法门。可与诸佛同矣。一切
善恶。有为无为。皆如梦幻。阇夜多。承言领旨。即发宿
慧。恳求出家。既受具。祖告曰。吾今寂灭时至。汝当绍
行化迹。乃付法眼。偈曰。性上本无生。为对求人说。于
法既无得。何怀决不决。又曰。此是妙音如来。见性清
净之句。汝宣传布后学。言讫。即于座上以指爪𠢐面。
如红莲开。出大光明。照耀四众。而入寂灭。阇夜多起
塔。当汉子婴壬午岁也。
** 二十祖阇夜多尊者
北天竺国人也。智慧渊冲。化导
无量。后至罗阅城。敷扬顿教。彼有学众。唯尚辩论。为
之首者。名婆修盘头。(此云遍行)常一食不卧。六时礼佛。清
净无欲。为众所归。祖将欲度之。先问彼众曰。此遍行
头陀。能修梵行。可得佛道乎。众曰。我师精进。何故不
可。祖曰。汝师与道远矣。设苦行历于尘劫。皆虚妄之
本也。众曰。尊者蕴何德行。而讥我师。祖曰。我不求道。
亦不颠倒。我不礼佛。亦不轻慢。我不长坐。亦不懈怠。
我不一食。亦不杂食。我不知足。亦不贪欲。心无所希。
名之曰道。时遍行闻已。发无漏智。欢喜赞叹。祖又语
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第 412b 页 X81-0412.png
彼众曰。会吾语否。吾所以然者。为其求道心切。夫弦
急即断。故吾不赞。令其住安乐地。入诸佛智。复告遍
行曰。吾适对众。抑挫仁者。得无恼于衷乎。遍行曰。我
忆念七劫前。生常安乐国。师于智者月净。记我非久
当證斯陀含果。时有大光明菩萨出世。我以老故。策
杖礼谒。师叱我曰。重子轻父。一何鄙哉。时我自谓无
过。请师示之。师曰。汝礼大光明菩萨。以杖倚壁画佛
面。以此过慢。遂失二果。我责躬悔过。以来闻诸恶言。
如风如响。况今获饮无上甘露。而反生热恼耶。惟愿
大慈。以妙道垂诲。祖曰。汝久植众德。当继吾宗。听吾
偈曰。言下合无生。同于法界性。若能如是解。通达事
理竟。祖付法已。不起于座。奄然归寂。阇维收舍利建
塔。当后汉明帝永平十七年甲戌岁也。
** 二十一祖婆修盘头尊者
罗阅城人也。姓毗舍祛。父
光盖。母严一。家富而无子。父母祷于佛塔。而求嗣焉。
一夕。母梦吞明暗二珠。觉而有孕。经七日。有一罗汉。
名贤众。至其家。光盖设礼。贤众端坐受之。严一出拜。
贤众避席云。回礼法身大士。光盖罔测其由。遂取一
宝珠跪献。试其真伪。贤众即受之。殊无逊谢。光盖不
能忍。问曰。我是丈夫。致礼不顾。我妻何德。尊者避之。
贤众曰。我受礼纳珠。贵福汝耳。汝妇怀圣子。生当为
世灯慧日。故我避之。非重女人也。贤众又曰。汝妇当
生二子。一名婆修盘头。则吾所尊者也。二名刍尼。(此云
野鹊子)昔如来在雪山修道。刍尼巢于顶上。佛既成道。
急即断。故吾不赞。令其住安乐地。入诸佛智。复告遍
行曰。吾适对众。抑挫仁者。得无恼于衷乎。遍行曰。我
忆念七劫前。生常安乐国。师于智者月净。记我非久
当證斯陀含果。时有大光明菩萨出世。我以老故。策
杖礼谒。师叱我曰。重子轻父。一何鄙哉。时我自谓无
过。请师示之。师曰。汝礼大光明菩萨。以杖倚壁画佛
面。以此过慢。遂失二果。我责躬悔过。以来闻诸恶言。
如风如响。况今获饮无上甘露。而反生热恼耶。惟愿
大慈。以妙道垂诲。祖曰。汝久植众德。当继吾宗。听吾
偈曰。言下合无生。同于法界性。若能如是解。通达事
理竟。祖付法已。不起于座。奄然归寂。阇维收舍利建
塔。当后汉明帝永平十七年甲戌岁也。
** 二十一祖婆修盘头尊者
罗阅城人也。姓毗舍祛。父
光盖。母严一。家富而无子。父母祷于佛塔。而求嗣焉。
一夕。母梦吞明暗二珠。觉而有孕。经七日。有一罗汉。
名贤众。至其家。光盖设礼。贤众端坐受之。严一出拜。
贤众避席云。回礼法身大士。光盖罔测其由。遂取一
宝珠跪献。试其真伪。贤众即受之。殊无逊谢。光盖不
能忍。问曰。我是丈夫。致礼不顾。我妻何德。尊者避之。
贤众曰。我受礼纳珠。贵福汝耳。汝妇怀圣子。生当为
世灯慧日。故我避之。非重女人也。贤众又曰。汝妇当
生二子。一名婆修盘头。则吾所尊者也。二名刍尼。(此云
野鹊子)昔如来在雪山修道。刍尼巢于顶上。佛既成道。
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第 412c 页 X81-0412.png
刍尼受报。为那提国王。佛记云。汝至第二五百年。生
罗阅城毗舍祛家。与圣同胞。今无爽矣。后一月。果产
二子。尊者婆修盘头。年至十五。礼光度罗汉出家。感
毗婆诃菩萨。与之授戒。行化至那提国。彼王名常自
在。有二子。一名摩诃罗。次名摩拿罗。王问祖曰。罗阅
城土风。与此何异。祖曰。彼土。曾三佛出世。今王国有
二师化导。王曰。二师者谁。祖曰。佛记第二五百年。有
二神力大士。出家继圣。即王之次子摩拿罗。是其一
也。吾虽德薄。敢当其一。王曰。诚如尊者所言。当舍此
子作沙门。祖曰。善哉大王。能遵佛旨。即与授具。付法
偈曰。泡幻同无碍。如何不了悟。达法在其中。非今亦
非古。祖付法巳。踊身高半由旬。屹然而住。四众仰瞻。
虔请复坐。跏趺而逝。茶毗得舍利建塔。当汉安帝元
初四年丁巳岁也。
** 二十二祖摩拿罗尊者
那提国常自在王之子也。年
三十。遇婆修祖师出家。传法至西印度。彼国王名得
度。即瞿昙种族。归向佛乘。勤行精进。一日于行道处。
现一小塔。欲取供养。众莫能举。王即大会梵行禅观
咒术等三众。欲问所疑。时祖亦赴此会。是三众皆莫
能辨。祖即为王广说塔之所因。(塔。阿育王造者。此不繁录)今之出
现。王福力之所致也。王闻是说。乃曰。至理难逢。世乐
非久。即传位太子。投祖出家。七日而證四果。祖深加
慰诲曰。汝居此国。善自度人。今异域有大法器。吾当
往化。得度曰。师应迹十方。动念当至。宁劳往耶。师曰
罗阅城毗舍祛家。与圣同胞。今无爽矣。后一月。果产
二子。尊者婆修盘头。年至十五。礼光度罗汉出家。感
毗婆诃菩萨。与之授戒。行化至那提国。彼王名常自
在。有二子。一名摩诃罗。次名摩拿罗。王问祖曰。罗阅
城土风。与此何异。祖曰。彼土。曾三佛出世。今王国有
二师化导。王曰。二师者谁。祖曰。佛记第二五百年。有
二神力大士。出家继圣。即王之次子摩拿罗。是其一
也。吾虽德薄。敢当其一。王曰。诚如尊者所言。当舍此
子作沙门。祖曰。善哉大王。能遵佛旨。即与授具。付法
偈曰。泡幻同无碍。如何不了悟。达法在其中。非今亦
非古。祖付法巳。踊身高半由旬。屹然而住。四众仰瞻。
虔请复坐。跏趺而逝。茶毗得舍利建塔。当汉安帝元
初四年丁巳岁也。
** 二十二祖摩拿罗尊者
那提国常自在王之子也。年
三十。遇婆修祖师出家。传法至西印度。彼国王名得
度。即瞿昙种族。归向佛乘。勤行精进。一日于行道处。
现一小塔。欲取供养。众莫能举。王即大会梵行禅观
咒术等三众。欲问所疑。时祖亦赴此会。是三众皆莫
能辨。祖即为王广说塔之所因。(塔。阿育王造者。此不繁录)今之出
现。王福力之所致也。王闻是说。乃曰。至理难逢。世乐
非久。即传位太子。投祖出家。七日而證四果。祖深加
慰诲曰。汝居此国。善自度人。今异域有大法器。吾当
往化。得度曰。师应迹十方。动念当至。宁劳往耶。师曰
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第 413a 页 X81-0413.png
然。于是焚香遥语月氏国鹤勒那比丘曰。汝在彼国。
教导鹤众。道果将證。宜自知之。时鹤勒那。为彼国王
宝印。说修多罗偈。忽睹异香成穗。王曰。是何祥也。曰
此是西印土传佛心印祖师。摩拿罗将至。先降信香
耳。曰此师神力何如。曰此师远承佛记。当于此土。广
宣玄化。时王与鹤勒那。俱遥作礼。祖知巳。即辞得度
比丘。往月氏国。受王与鹤勒那供养 后鹤勒那。问
祖曰。我止林间。巳经九白。有弟子龙子者。幼而聪慧。
我于三世推穷。莫知其本。祖曰。此子于第五劫中。生
妙喜国婆罗门家。曾以旃檀施于佛宇。作槌撞钟。受
报聪明。为众钦仰。又问。我有何缘。而感鹤众。祖曰。汝
第四劫中。尝为比丘。当赴会龙宫。汝诸弟子。咸欲随
从。汝观五百众中。无有一人堪任妙供。时诸弟子曰。
师常说法。于食等者。于法亦等。今既不然。何圣之有。
汝即令赴会。自汝舍生趣生。转化诸国。其五百弟子。
以福微德薄。生于羽族。今感汝之惠。故为鹤众相随。
鹤勒那问曰。以何方便。令彼解脱。祖曰。我有无上法
宝。汝当听受。化未来际。而说偈曰。心随万境转。转处
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复无忧。时鹤众闻偈。飞鸣
而去。祖跏趺寂然奄化。鹤勒那与宝印王起塔。当后
汉桓帝延熹八年乙巳岁也。
** 二十三祖鹤勒那尊者
月氏国人也。姓婆罗门。父千
胜。母金光。以无子故。祷于七佛金幢。即梦须弥山顶
一神童。持金环云。我来也。觉而有孕。年七岁。游行聚
教导鹤众。道果将證。宜自知之。时鹤勒那。为彼国王
宝印。说修多罗偈。忽睹异香成穗。王曰。是何祥也。曰
此是西印土传佛心印祖师。摩拿罗将至。先降信香
耳。曰此师神力何如。曰此师远承佛记。当于此土。广
宣玄化。时王与鹤勒那。俱遥作礼。祖知巳。即辞得度
比丘。往月氏国。受王与鹤勒那供养 后鹤勒那。问
祖曰。我止林间。巳经九白。有弟子龙子者。幼而聪慧。
我于三世推穷。莫知其本。祖曰。此子于第五劫中。生
妙喜国婆罗门家。曾以旃檀施于佛宇。作槌撞钟。受
报聪明。为众钦仰。又问。我有何缘。而感鹤众。祖曰。汝
第四劫中。尝为比丘。当赴会龙宫。汝诸弟子。咸欲随
从。汝观五百众中。无有一人堪任妙供。时诸弟子曰。
师常说法。于食等者。于法亦等。今既不然。何圣之有。
汝即令赴会。自汝舍生趣生。转化诸国。其五百弟子。
以福微德薄。生于羽族。今感汝之惠。故为鹤众相随。
鹤勒那问曰。以何方便。令彼解脱。祖曰。我有无上法
宝。汝当听受。化未来际。而说偈曰。心随万境转。转处
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复无忧。时鹤众闻偈。飞鸣
而去。祖跏趺寂然奄化。鹤勒那与宝印王起塔。当后
汉桓帝延熹八年乙巳岁也。
** 二十三祖鹤勒那尊者
月氏国人也。姓婆罗门。父千
胜。母金光。以无子故。祷于七佛金幢。即梦须弥山顶
一神童。持金环云。我来也。觉而有孕。年七岁。游行聚
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第 413b 页 X81-0413.png
落。睹民间淫祀。乃入庙叱之曰。汝妄兴祸福。幻惑于
人。岁费牲牢。伤害斯甚。言讫。庙貌忽然而坏。由是乡
党。谓之圣子。年二十二出家。三十遇摩拿罗尊者。付
法眼藏。行化至中印度。彼国王名无畏海。崇信佛道。
祖为说正法。次王忽见二人绯素服拜祖。王问曰。此
何人也。祖曰。此是日月天子。吾昔曾为说法。故来礼
拜。良久不见。唯闻异香。王曰。日月国土。总有多少。祖
曰。千释迦佛所化世界。各有百亿弥卢日月。我若广
说。即不能尽。王闻忻然 时祖。演无上道。度有缘众。
以上足龙子早夭。有兄师子。博通强记。事婆罗门。厥
师既逝。弟复云亡。乃归依尊者。而问曰。我欲求道。当
何用心。祖曰。汝欲求道。无所用心。曰既无用心。谁作
佛事。祖曰。汝若有用。即非功德。汝若无作。即是佛事。
经云。我所作功德。而无我所故。师子闻是语巳。即入
佛慧。时祖忽指东北。问曰。是何气象。师子云。我见气。
如白虹贯乎天地。复有黑气五道。横亘其中。祖曰。其
兆云何。曰莫可知矣。祖曰。吾灭后五十年。北天竺国。
当有难起。婴在汝身。吾将灭矣。今以法眼。付嘱于汝。
善自护持。乃说偈曰。认得心性时。可说不可议。了了
无可得。得时不说知。师子比丘。闻偈欣惬。然未晓将
罹何难。祖乃密示之。言讫。现十八变而归寂。阇维毕。
分舍利。各欲兴塔。祖复现空中。而说偈曰。一法一切
法。一切一法摄。吾身非有无。何分一切塔。大众闻偈。
遂不复分。就驮都场而建塔焉。即后汉献帝建安十
人。岁费牲牢。伤害斯甚。言讫。庙貌忽然而坏。由是乡
党。谓之圣子。年二十二出家。三十遇摩拿罗尊者。付
法眼藏。行化至中印度。彼国王名无畏海。崇信佛道。
祖为说正法。次王忽见二人绯素服拜祖。王问曰。此
何人也。祖曰。此是日月天子。吾昔曾为说法。故来礼
拜。良久不见。唯闻异香。王曰。日月国土。总有多少。祖
曰。千释迦佛所化世界。各有百亿弥卢日月。我若广
说。即不能尽。王闻忻然 时祖。演无上道。度有缘众。
以上足龙子早夭。有兄师子。博通强记。事婆罗门。厥
师既逝。弟复云亡。乃归依尊者。而问曰。我欲求道。当
何用心。祖曰。汝欲求道。无所用心。曰既无用心。谁作
佛事。祖曰。汝若有用。即非功德。汝若无作。即是佛事。
经云。我所作功德。而无我所故。师子闻是语巳。即入
佛慧。时祖忽指东北。问曰。是何气象。师子云。我见气。
如白虹贯乎天地。复有黑气五道。横亘其中。祖曰。其
兆云何。曰莫可知矣。祖曰。吾灭后五十年。北天竺国。
当有难起。婴在汝身。吾将灭矣。今以法眼。付嘱于汝。
善自护持。乃说偈曰。认得心性时。可说不可议。了了
无可得。得时不说知。师子比丘。闻偈欣惬。然未晓将
罹何难。祖乃密示之。言讫。现十八变而归寂。阇维毕。
分舍利。各欲兴塔。祖复现空中。而说偈曰。一法一切
法。一切一法摄。吾身非有无。何分一切塔。大众闻偈。
遂不复分。就驮都场而建塔焉。即后汉献帝建安十
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第 413c 页 X81-0413.png
四年己丑岁也。
** 二十四祖师子尊者
中印度人。姓婆罗门。得法游方。
至罽宾国。有波利迦者。本习禅观。故有禅定知见执
相舍相不语之五众。祖诘而化之。四众皆默然心服。
唯禅定师达磨达者。闻四众被责。愤悱而来。祖曰。仁
者习定。何当来此。既至于此。胡云习定。彼曰。我虽来
此。心亦不乱。定随人习。岂在处所。祖曰。仁者既来。其
习亦至。既无处所。岂在人习。彼曰。定习人故。非人习
定。我当来此。其定常习。祖曰。人非习定。定习人故。当
自来时。其定谁习。彼曰。如净明珠。内外无翳。定若通
达。必当如此。祖曰。定若通达。一似明珠。今见仁者。非
珠之徒。彼曰。其珠明彻。内外悉定。我心不乱。犹若此
净。祖曰。其珠无内外。仁者何能定。秽物非动摇。此定
不是净。达磨达蒙祖开悟。心地朗然。祖即摄五众。名
闻遐迩。方求法嗣。遇一长者。引其子问祖白。此子名
斯多。当生便拳左手。今既长矣。终未能舒。愿尊者示
其宿因。祖睹之。即以手接曰。可还我珠。童子遽开手
奉珠。众皆惊异。祖曰。吾前报为僧。有童子名婆舍。吾
尝赴西海斋。受衬珠付之。今还吾珠。理固然矣。长者
遂舍其子出家。祖即与娑具。以前缘故。名婆舍斯多。
祖即谓之曰。吾师密有悬记。罹难非久如来正法眼
藏。今转付汝。汝应保护普润来际。偈曰。正说知见时。
知见俱是心。当心即知见。知见即于今。祖说偈巳。以
僧伽梨。密付斯多。俾之他国。随机演化。斯多受教。直
** 二十四祖师子尊者
中印度人。姓婆罗门。得法游方。
至罽宾国。有波利迦者。本习禅观。故有禅定知见执
相舍相不语之五众。祖诘而化之。四众皆默然心服。
唯禅定师达磨达者。闻四众被责。愤悱而来。祖曰。仁
者习定。何当来此。既至于此。胡云习定。彼曰。我虽来
此。心亦不乱。定随人习。岂在处所。祖曰。仁者既来。其
习亦至。既无处所。岂在人习。彼曰。定习人故。非人习
定。我当来此。其定常习。祖曰。人非习定。定习人故。当
自来时。其定谁习。彼曰。如净明珠。内外无翳。定若通
达。必当如此。祖曰。定若通达。一似明珠。今见仁者。非
珠之徒。彼曰。其珠明彻。内外悉定。我心不乱。犹若此
净。祖曰。其珠无内外。仁者何能定。秽物非动摇。此定
不是净。达磨达蒙祖开悟。心地朗然。祖即摄五众。名
闻遐迩。方求法嗣。遇一长者。引其子问祖白。此子名
斯多。当生便拳左手。今既长矣。终未能舒。愿尊者示
其宿因。祖睹之。即以手接曰。可还我珠。童子遽开手
奉珠。众皆惊异。祖曰。吾前报为僧。有童子名婆舍。吾
尝赴西海斋。受衬珠付之。今还吾珠。理固然矣。长者
遂舍其子出家。祖即与娑具。以前缘故。名婆舍斯多。
祖即谓之曰。吾师密有悬记。罹难非久如来正法眼
藏。今转付汝。汝应保护普润来际。偈曰。正说知见时。
知见俱是心。当心即知见。知见即于今。祖说偈巳。以
僧伽梨。密付斯多。俾之他国。随机演化。斯多受教。直
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第 414a 页 X81-0414.png
抵南天。祖谓。难不可以苟免。独留罽宾。时本国有外
道二人。一名摩目多。二名都落遮。学诸幻法。欲共谋
乱。乃盗为释子形象。潜入王宫。且念。不成即罪归佛
子。妖既自作。祸亦旋踵。王果怒曰。吾素归心三宝。何
乃构害一至于斯。即命破毁伽蓝。袪除释众。又自秉
剑。至尊者所。问曰。师得蕴空否。祖曰。巳得蕴空。王曰。
离生死否。祖曰。巳离生死。王曰。既离生死。可施我头。
祖曰。身非我有。何吝于头。王即挥刃。断尊者首。白乳
涌高数尺。王之右臂。旋亦堕地。七日而终。太子光首
叹曰。我父何故自取其祸。时有象白山仙人者。深明
因果。即为光首。广宣宿因。解其疑网。(事具圣胄集。及宝林传)遂
以师子尊者报礼而建塔焉。当汉后帝景耀二年已
卯岁也。
** 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
罽宾国人也。姓婆罗门。父
寂行。母常安乐。初母梦得神剑。因而有孕。既诞。拳左
手。遇师子尊者。显发宿因。密授心印。后适南天。至中
印度。彼国王名迦胜。设礼供养。时有外道。号无我尊。
先为王礼重。嫉祖之至。欲与论义。幸而胜之。以固其
事。乃于王前请祖曰。我解默论。不假言说。祖曰。孰知
胜负。彼曰。不争胜负。但取其义。祖曰。汝以何为义。彼
曰。无心为义。祖曰。汝既无心。岂得义乎。彼曰。我说无
心。当名非义。祖曰。汝说无心。当名非义。我说非心。当
义非名。彼曰。当义非名。谁能辨义。祖曰。汝名非义。此
名何名。彼曰。为辨非义。是名无名。祖曰。名既非名。义
道二人。一名摩目多。二名都落遮。学诸幻法。欲共谋
乱。乃盗为释子形象。潜入王宫。且念。不成即罪归佛
子。妖既自作。祸亦旋踵。王果怒曰。吾素归心三宝。何
乃构害一至于斯。即命破毁伽蓝。袪除释众。又自秉
剑。至尊者所。问曰。师得蕴空否。祖曰。巳得蕴空。王曰。
离生死否。祖曰。巳离生死。王曰。既离生死。可施我头。
祖曰。身非我有。何吝于头。王即挥刃。断尊者首。白乳
涌高数尺。王之右臂。旋亦堕地。七日而终。太子光首
叹曰。我父何故自取其祸。时有象白山仙人者。深明
因果。即为光首。广宣宿因。解其疑网。(事具圣胄集。及宝林传)遂
以师子尊者报礼而建塔焉。当汉后帝景耀二年已
卯岁也。
** 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
罽宾国人也。姓婆罗门。父
寂行。母常安乐。初母梦得神剑。因而有孕。既诞。拳左
手。遇师子尊者。显发宿因。密授心印。后适南天。至中
印度。彼国王名迦胜。设礼供养。时有外道。号无我尊。
先为王礼重。嫉祖之至。欲与论义。幸而胜之。以固其
事。乃于王前请祖曰。我解默论。不假言说。祖曰。孰知
胜负。彼曰。不争胜负。但取其义。祖曰。汝以何为义。彼
曰。无心为义。祖曰。汝既无心。岂得义乎。彼曰。我说无
心。当名非义。祖曰。汝说无心。当名非义。我说非心。当
义非名。彼曰。当义非名。谁能辨义。祖曰。汝名非义。此
名何名。彼曰。为辨非义。是名无名。祖曰。名既非名。义
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第 414b 页 X81-0414.png
亦非义。辨者是谁。当辨何物。如是往返。四十九番。外
道杜口信服。于时祖忽面北合掌长吁曰。我师师子
尊者。今日遇难。斯可伤焉。即辞王南迈。达于南天。潜
隐山谷。时彼国王名天德。迎请供养。王有二子。一名
德胜凶暴而色力充盛。一名不如密多。和柔而长婴
疾苦。祖乃为陈因果。王即顿释所疑。又有咒术师。忌
祖之道。乃潜置毒药于饮食中。祖知而食之。彼返受
祸。遂投祖出家。祖即与受具。后六十载。德胜即位。复
信外道。致难于祖。不如密多。以进谏被囚。王遽问祖
曰。予国素绝妖讹。师所传者。当是何宗。祖曰。王国昔
来实无邪法。我所得者。即是佛宗。王曰。佛灭巳千二
百载。师从谁得耶。师曰。饮光大士。亲受佛印。展转至
二十四世师子尊者。我从彼得。王曰。予闻。师子比丘。
不能免于刑戮。何能传法后人。祖曰。我师难未起时。
密授我信衣法偈。以显师承。王曰。其衣何在。祖即于
囊中。出衣示王。王命焚之。五色相鲜。薪尽如故。王即
追悔致礼。师子真嗣既明。乃赦密多 密多遂求出
家。祖问曰。汝欲出家。当为何事。密多曰。我若出家。不
为其事。祖曰。不为何事。密多曰。不为俗事。师曰。当为
何事。密多曰。当为佛事。祖曰。太子智慧天生。必诸圣
降迹。即许出家。六年侍奉。后于王宫受具。羯磨之际。
天地震动。多著灵异。祖乃命之曰。吾巳衰朽。安可久
留。汝当善护正法眼藏。普济群有。听吾偈曰。圣人说
知见。当境无是非。吾今悟真性。无道亦无理。不如密
道杜口信服。于时祖忽面北合掌长吁曰。我师师子
尊者。今日遇难。斯可伤焉。即辞王南迈。达于南天。潜
隐山谷。时彼国王名天德。迎请供养。王有二子。一名
德胜凶暴而色力充盛。一名不如密多。和柔而长婴
疾苦。祖乃为陈因果。王即顿释所疑。又有咒术师。忌
祖之道。乃潜置毒药于饮食中。祖知而食之。彼返受
祸。遂投祖出家。祖即与受具。后六十载。德胜即位。复
信外道。致难于祖。不如密多。以进谏被囚。王遽问祖
曰。予国素绝妖讹。师所传者。当是何宗。祖曰。王国昔
来实无邪法。我所得者。即是佛宗。王曰。佛灭巳千二
百载。师从谁得耶。师曰。饮光大士。亲受佛印。展转至
二十四世师子尊者。我从彼得。王曰。予闻。师子比丘。
不能免于刑戮。何能传法后人。祖曰。我师难未起时。
密授我信衣法偈。以显师承。王曰。其衣何在。祖即于
囊中。出衣示王。王命焚之。五色相鲜。薪尽如故。王即
追悔致礼。师子真嗣既明。乃赦密多 密多遂求出
家。祖问曰。汝欲出家。当为何事。密多曰。我若出家。不
为其事。祖曰。不为何事。密多曰。不为俗事。师曰。当为
何事。密多曰。当为佛事。祖曰。太子智慧天生。必诸圣
降迹。即许出家。六年侍奉。后于王宫受具。羯磨之际。
天地震动。多著灵异。祖乃命之曰。吾巳衰朽。安可久
留。汝当善护正法眼藏。普济群有。听吾偈曰。圣人说
知见。当境无是非。吾今悟真性。无道亦无理。不如密
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第 414c 页 X81-0414.png
多闻偈。再启祖曰。汝衣宜可传授。祖曰。此衣为难故。
假以證明。汝身无难。何假其衣。化被十方。人自信向。
不如密多闻语。作礼而退。祖现神变。化三昧火自焚。
平地舍利。可高一尺。德胜王。创浮图而秘之。当东晋
明帝太宁三年乙酉岁也。
** 二十六祖不如密多尊者
南印度天德王之次子也。
既受度得法。至东印度。彼王名坚固。奉外道师长爪
梵志。尊者将至。王与梵志。同睹白气贯于上下。王曰。
斯何瑞也。梵志预知祖入境。恐王迁善。乃曰。此是魔
来之兆耳。何瑞之有。即鸠诸徒众。议曰。不如密多。将
入都城。谁能挫之。弟子曰。我等各有咒术。可以动天
地。入水火。何患哉。祖至。先见宫墙。有黑气。乃曰。小难
耳。直诣王所。王曰。师来何为。祖曰。将度众生。王曰。以
何法度。祖曰。各以其类度之。时梵志闻言。不胜其怒。
即以幻[泳-永+夫]。化大山于祖顶上。祖指之。忽在彼众头上。
梵志等怖惧投祖。祖悯其愚惑。再指之。化山随灭。乃
为王演说法要。俾趣真乘。谓王曰。此国当有圣人。而
继于我。是时有婆罗门子。年二十许。幼失父母。不知
名氏。或自言缨络。故人谓之缨络童子。游行闾里。丐
求度日。若常不轻之类。人问汝行何急。即答曰。汝行
何缓。或问何姓。即曰。与汝同姓。莫知其故。后王与尊
者。同车而出。见缨络童子。稽首于前。祖曰。汝忆往事
否。童曰。我念远劫中。与师同居。师演摩诃般若。我转
甚深修多罗。今日之事。盖契昔因。祖又谓王曰。此童
假以證明。汝身无难。何假其衣。化被十方。人自信向。
不如密多闻语。作礼而退。祖现神变。化三昧火自焚。
平地舍利。可高一尺。德胜王。创浮图而秘之。当东晋
明帝太宁三年乙酉岁也。
** 二十六祖不如密多尊者
南印度天德王之次子也。
既受度得法。至东印度。彼王名坚固。奉外道师长爪
梵志。尊者将至。王与梵志。同睹白气贯于上下。王曰。
斯何瑞也。梵志预知祖入境。恐王迁善。乃曰。此是魔
来之兆耳。何瑞之有。即鸠诸徒众。议曰。不如密多。将
入都城。谁能挫之。弟子曰。我等各有咒术。可以动天
地。入水火。何患哉。祖至。先见宫墙。有黑气。乃曰。小难
耳。直诣王所。王曰。师来何为。祖曰。将度众生。王曰。以
何法度。祖曰。各以其类度之。时梵志闻言。不胜其怒。
即以幻[泳-永+夫]。化大山于祖顶上。祖指之。忽在彼众头上。
梵志等怖惧投祖。祖悯其愚惑。再指之。化山随灭。乃
为王演说法要。俾趣真乘。谓王曰。此国当有圣人。而
继于我。是时有婆罗门子。年二十许。幼失父母。不知
名氏。或自言缨络。故人谓之缨络童子。游行闾里。丐
求度日。若常不轻之类。人问汝行何急。即答曰。汝行
何缓。或问何姓。即曰。与汝同姓。莫知其故。后王与尊
者。同车而出。见缨络童子。稽首于前。祖曰。汝忆往事
否。童曰。我念远劫中。与师同居。师演摩诃般若。我转
甚深修多罗。今日之事。盖契昔因。祖又谓王曰。此童
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第 415a 页 X81-0415.png
子非他。即大势至菩萨。是也。此圣之后。复出二人。一
人化南印度。一人缘在震旦。四五年内。却返此方。遂
以昔因故。名般若多罗。付法眼藏。偈曰。真性心地藏。
无头亦无尾。应缘而化物。方便呼为智。祖付法巳。即
辞王曰。吾化缘巳终。当归寂灭。愿王于最上乘。无忘
外护。即还本座。跏趺而逝。化火自焚。收舍利。塔而
之。当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三年戊子岁也。
** 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
东印度人也。既得法巳。东
印度国王。请祖斋次。王乃问。诸人尽转经。唯师为甚
不转。祖曰。贫道出息不随众缘。入息不居蕴界。常转
如是经。百千万亿卷。非伹一卷两卷。行化至南印度。
彼王名香至。崇奉佛乘。尊重供养。度越伦等。又施无
价宝珠。时王有三子。名月净多罗。功德多罗。菩提多
罗。其季开士也。祖欲试其所得。乃以所施珠。问三王
子曰。此珠圆明。有能及否。第一王子。第二王子皆曰。
此珠。七宝中尊。固无踰也。非尊者道力。孰能受之。第
三王子曰。此是世宝。未足为上。于诸宝中。法宝为上。
此是世光。未足为上。于诸光中。智光为上。此是世明。
未足为上。于诸明中。心明为上。此珠光明。不能自照。
要假智光。光辨于此。既辨此巳。即知是珠。既知是珠。
即明其宝。既明其宝。宝不自宝。若辨其珠。珠不自珠。
珠不自珠者。要假智珠。而辨世珠。宝不自宝者。要假
智宝。以明法宝。然则师有其道。其宝即现。众生有道。
心宝亦然。祖叹其辩慧。乃复问曰。于诸物中。何物无
人化南印度。一人缘在震旦。四五年内。却返此方。遂
以昔因故。名般若多罗。付法眼藏。偈曰。真性心地藏。
无头亦无尾。应缘而化物。方便呼为智。祖付法巳。即
辞王曰。吾化缘巳终。当归寂灭。愿王于最上乘。无忘
外护。即还本座。跏趺而逝。化火自焚。收舍利。塔而
之。当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三年戊子岁也。
** 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
东印度人也。既得法巳。东
印度国王。请祖斋次。王乃问。诸人尽转经。唯师为甚
不转。祖曰。贫道出息不随众缘。入息不居蕴界。常转
如是经。百千万亿卷。非伹一卷两卷。行化至南印度。
彼王名香至。崇奉佛乘。尊重供养。度越伦等。又施无
价宝珠。时王有三子。名月净多罗。功德多罗。菩提多
罗。其季开士也。祖欲试其所得。乃以所施珠。问三王
子曰。此珠圆明。有能及否。第一王子。第二王子皆曰。
此珠。七宝中尊。固无踰也。非尊者道力。孰能受之。第
三王子曰。此是世宝。未足为上。于诸宝中。法宝为上。
此是世光。未足为上。于诸光中。智光为上。此是世明。
未足为上。于诸明中。心明为上。此珠光明。不能自照。
要假智光。光辨于此。既辨此巳。即知是珠。既知是珠。
即明其宝。既明其宝。宝不自宝。若辨其珠。珠不自珠。
珠不自珠者。要假智珠。而辨世珠。宝不自宝者。要假
智宝。以明法宝。然则师有其道。其宝即现。众生有道。
心宝亦然。祖叹其辩慧。乃复问曰。于诸物中。何物无
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第 415b 页 X81-0415.png
相。曰于诸物中。不起无相。又问。于诸物中。何物最高。
曰于诸物中。人我最高。又问。于诸物中。何物最大。曰
于诸物中。法性最大。祖知是法嗣。以时尚未至。且默
而混之。及香至王厌世。众皆号绝。唯第三子菩提多
罗。于柩前入定。经七日而出。乃求出家。既受具戒。祖
告曰。如来以正法眼。付大迦叶。如是展转。乃至于我。
我今嘱汝。听吾偈曰。心地生诸种因。事复生理。果满
菩提圆。华开世界起。尊者付法巳。即于座上起立。舒
左右手。各放光明二十七道。五色光耀。又踊身虚空。
高七多罗树。化火自焚。空中舍利如雨。收以建塔。当
宋孝武帝大明元年丁酉岁也。
* 西天应化圣贤
** 文殊菩萨
一日令善财采药曰。是药者采将来。善财
遍观大地。无不是药。却来白曰。无有不是药者。殊曰。
是药者。采将来。善财遂于地上。拈一茎草。度与文殊。
文殊接得。呈起示众曰。此药亦能杀人。亦能活人。
文殊问庵提遮女曰。生以何为义。女曰。生以不生生
为生义。殊曰。如何是生以不生生为生义。女曰。若能
明知地水火风四缘。未尝自得。有所和合。而能随其
所宜。是为生义。殊曰。死以何为义。女曰。死以不死死
为死义。殊曰。如何是死以不死死为死义。女曰。若能
明知地水火风四缘。未尝自得。有所离散。而能随其
所宜。是为死义 庵提遮女。问文殊曰。明知生是不
生之理。为甚么。却被生死之所流转。殊曰。其力未充。
曰于诸物中。人我最高。又问。于诸物中。何物最大。曰
于诸物中。法性最大。祖知是法嗣。以时尚未至。且默
而混之。及香至王厌世。众皆号绝。唯第三子菩提多
罗。于柩前入定。经七日而出。乃求出家。既受具戒。祖
告曰。如来以正法眼。付大迦叶。如是展转。乃至于我。
我今嘱汝。听吾偈曰。心地生诸种因。事复生理。果满
菩提圆。华开世界起。尊者付法巳。即于座上起立。舒
左右手。各放光明二十七道。五色光耀。又踊身虚空。
高七多罗树。化火自焚。空中舍利如雨。收以建塔。当
宋孝武帝大明元年丁酉岁也。
* 西天应化圣贤
** 文殊菩萨
一日令善财采药曰。是药者采将来。善财
遍观大地。无不是药。却来白曰。无有不是药者。殊曰。
是药者。采将来。善财遂于地上。拈一茎草。度与文殊。
文殊接得。呈起示众曰。此药亦能杀人。亦能活人。
文殊问庵提遮女曰。生以何为义。女曰。生以不生生
为生义。殊曰。如何是生以不生生为生义。女曰。若能
明知地水火风四缘。未尝自得。有所和合。而能随其
所宜。是为生义。殊曰。死以何为义。女曰。死以不死死
为死义。殊曰。如何是死以不死死为死义。女曰。若能
明知地水火风四缘。未尝自得。有所离散。而能随其
所宜。是为死义 庵提遮女。问文殊曰。明知生是不
生之理。为甚么。却被生死之所流转。殊曰。其力未充。
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第 415c 页 X81-0415.png
** 天亲菩萨
从弥勒内宫而下。无著菩萨问曰。人间四
百年。彼天为一昼夜。弥勒于一时中。成就五百亿天
子。證无生法忍。未审说甚么法。天亲曰。秪说这个法。
秪是梵音清雅。令人乐闻。
** 维摩会上三十二菩萨
各说不二法门。文殊曰。我于
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菩萨入
不二法门。于是文殊又问维摩。仁者当说。何等是菩
萨入不二法门。维摩默然。文殊赞曰。乃至无有语言
文字。是菩萨真入不二法门。
** 善财参五十三员善知识
末后到弥勒阁前。见楼阁
门闭。瞻仰赞叹。见弥勒从别处来。善财作礼曰。愿楼
阁门开。令我得入。寻时弥勒至善财前。弹指一声。楼
阁门开。善财入巳。阁门即闭。见百千万亿楼阁。一一
楼阁内。有一弥勒。领诸眷属。并一善财。而立其前
善财因无著菩萨问曰。我欲见文殊。何者即是。财曰。
汝发一念心清净即是。无著曰。我发一念心清净。为
甚么不见。财曰。是真见文殊。
** 须菩提尊者
在岩中宴坐。诸天雨华赞叹。者曰。空中
雨华赞叹。复是何人。云何赞欢。天曰。我是梵天。敬重
尊者善说般若。者曰。我于般若。未尝说一字。汝云何
赞叹。天曰。如是尊者无说。我乃无闻。无说无闻。是真
说般若 尊者。一日说法次。帝释雨华。者乃问。此华
从天得耶。从地得耶。从人得耶。释言。弗也。者曰。从何
得耶。释乃举手。者曰。如是如是。
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第 416a 页 X81-0416.png
** 舍利弗尊者
因入城。遥见月上女出城。舍利弗心口
思惟。此姊见佛。不知得忍不得忍否。我当问之。才近
便问。大姊往甚么处去。女曰。如舍利弗与么去。弗曰。
我方入城。汝方出城。何言如我恁么去。女曰。诸佛弟
子。当依何住。弗曰。诸佛弟子。依大涅槃而住。女曰。诸
佛弟子。既依大涅槃而住。而我亦如舍利弗与么去
舍利弗问须菩提。梦中说六波罗蜜。与觉时同异。
提曰。此义深远。吾不能说。会中有弥勒大士。汝往彼
问。舍利弗问弥勒。弥勒云。谁名弥勒。谁是弥勒 舍
利弗问天女曰。何以不转女身。女曰。我从十二年来。
求女人相。了不可得。当何所转。即时天女以神通力。
变舍利弗。令如天女。女自化身如舍刹弗。乃问言。何
以不转女身。舍利弗以天女像而答曰。我今不知。云
何转而变为女身。
** 殃崛摩罗尊者
未出家时。外道受教。为娇尸迦。欲登
王位。用千大拇指为花冠。巳得九百九十九。唯欠一
指。遂欲杀母取指。时佛在灵山。以天眼观之。乃作沙
门。在殃崛前。殃崛遂释母。欲杀佛。佛徐行。殃崛急行
追之不及。乃唤曰。瞿昙住住。佛告曰。我住久矣。是汝
不住。殃崛闻之。心忽开悟。遂弃刃投佛出家。
** 宾头卢尊者
因阿育王内宫。斋三万大阿罗汉。躬自
行香。见第一座无人。王问其故。海意尊者曰。此是宾
头卢位。此人近见佛来。王曰。今在何处。者曰。且待须
臾。言讫。宾头卢从空而下。王请就座礼敬。者不顾。王
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第 416b 页 X81-0416.png
乃问。承闻尊者亲见佛来。是否。者以手策起眉曰。会
么。王曰不会。者曰。阿耨达池龙王。曾请佛斋。吾是时
亦预其数。
** 障蔽魔王
领诸眷属。一千年。随金刚齐菩萨。觅起处
不得。忽一日得见。乃问曰。汝当依何而住。我一千年
觅汝起处不得。齐曰。我不依有住而住。不依无住而
住。如是而住。
** 那叱太子
析肉还母。析骨还父。然后现本身。运大神
力。为父母说法。
** 广额屠儿
于涅槃会上。放下屠刀。立便成佛。自云。是
贤劫千佛一数。
* 东土祖师
** 初祖菩提达磨大师者
南天竺国。香至王第三子也。
姓刹帝利。本名菩提多罗。后遇二十七祖般若多罗。
至本国受王供养。知师密迹。因试令与二兄。辨所施
宝珠。发明心要。既而尊者谓。汝于诸法。巳得通量。夫
达磨者。通大之义也。宜名达磨。因改号菩提达磨。祖
乃告尊者曰。我既得法。当往何国而作佛事。愿垂开
示。者曰。汝虽得法。未可远游。且止南方。待吾灭后六
十七载。当往震旦。设大法药。直接上根。慎勿速行衰
于日下。祖又曰。彼有大士。堪为法器否。千载之下。有
留难否。者曰。汝所化之方。获菩提者。不可胜数。吾灭
后六十馀年。彼国有难。水中文布。自善降之。汝至时。
南方勿住。彼唯好有为功业。不见佛理。汝纵到彼。亦
么。王曰不会。者曰。阿耨达池龙王。曾请佛斋。吾是时
亦预其数。
** 障蔽魔王
领诸眷属。一千年。随金刚齐菩萨。觅起处
不得。忽一日得见。乃问曰。汝当依何而住。我一千年
觅汝起处不得。齐曰。我不依有住而住。不依无住而
住。如是而住。
** 那叱太子
析肉还母。析骨还父。然后现本身。运大神
力。为父母说法。
** 广额屠儿
于涅槃会上。放下屠刀。立便成佛。自云。是
贤劫千佛一数。
* 东土祖师
** 初祖菩提达磨大师者
南天竺国。香至王第三子也。
姓刹帝利。本名菩提多罗。后遇二十七祖般若多罗。
至本国受王供养。知师密迹。因试令与二兄。辨所施
宝珠。发明心要。既而尊者谓。汝于诸法。巳得通量。夫
达磨者。通大之义也。宜名达磨。因改号菩提达磨。祖
乃告尊者曰。我既得法。当往何国而作佛事。愿垂开
示。者曰。汝虽得法。未可远游。且止南方。待吾灭后六
十七载。当往震旦。设大法药。直接上根。慎勿速行衰
于日下。祖又曰。彼有大士。堪为法器否。千载之下。有
留难否。者曰。汝所化之方。获菩提者。不可胜数。吾灭
后六十馀年。彼国有难。水中文布。自善降之。汝至时。
南方勿住。彼唯好有为功业。不见佛理。汝纵到彼。亦
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第 416c 页 X81-0416.png
不可久留。听吾偈曰。路逢跨水复逢羊。独自栖栖暗
渡江。日下可怜双象马。二株嫩桂久昌昌。又问曰。此
后更有何事。者曰。从是巳去。一百五十年。而有小难。
听吾谶曰。心中虽吉外头凶。川下增房名不中。为遇
毒龙生武子。忽逢小鼠寂无穷。又问。此后如何。者曰。
郤后二百二十年。林下见一人。当得道果。听吾谶曰。
震旦虽阔无别路。要假儿孙脚下行。金鸡解衔一粒
粟。供养十方罗汉僧。复演诸偈。皆预谶佛教隆替。(事具
宝林传。及圣胄集)祖恭禀教义。服勤左右。垂四十年。未尝废
阙。迨尊者顺世。遂演化本国。时有二师。一名佛大先。
二名佛大胜多。本与祖同学佛陀跋陀小乘禅观。佛
大先。既遇般若多罗尊者。舍小趣大。与祖并化。时号
二甘露门矣。而佛大胜多。更分徒而为六宗。第一有
相宗。第二无相宗。第三定慧宗。第四戒行宗。第五无
得宗。第六寂静宗。各封己解。别展化源。聚落嵘峥。徒
众甚盛。祖喟然叹曰。彼之一师。巳陷牛迹。况复支离
繁盛。而分六宗。我若不除。永缠邪见 微现神力。至
有相宗所。问曰。一切诸法。何名实相。彼众中。有一尊
长萨婆罗。答曰。于诸相中。不互诸相。是名实相。祖曰。
一切诸相而不互者。若名实相。当何定耶。彼曰。于诸
相中。实无有定。若定诸相。何名为实。祖曰。诸相不定。
便名实相。汝今不定。当何得之。彼曰。我言不定。不说
诸相。当说诸相。其义亦然。祖曰。汝言不定。当为实相。
定不安故。即非实相。彼曰。定既不定。即非实相。知我
渡江。日下可怜双象马。二株嫩桂久昌昌。又问曰。此
后更有何事。者曰。从是巳去。一百五十年。而有小难。
听吾谶曰。心中虽吉外头凶。川下增房名不中。为遇
毒龙生武子。忽逢小鼠寂无穷。又问。此后如何。者曰。
郤后二百二十年。林下见一人。当得道果。听吾谶曰。
震旦虽阔无别路。要假儿孙脚下行。金鸡解衔一粒
粟。供养十方罗汉僧。复演诸偈。皆预谶佛教隆替。(事具
宝林传。及圣胄集)祖恭禀教义。服勤左右。垂四十年。未尝废
阙。迨尊者顺世。遂演化本国。时有二师。一名佛大先。
二名佛大胜多。本与祖同学佛陀跋陀小乘禅观。佛
大先。既遇般若多罗尊者。舍小趣大。与祖并化。时号
二甘露门矣。而佛大胜多。更分徒而为六宗。第一有
相宗。第二无相宗。第三定慧宗。第四戒行宗。第五无
得宗。第六寂静宗。各封己解。别展化源。聚落嵘峥。徒
众甚盛。祖喟然叹曰。彼之一师。巳陷牛迹。况复支离
繁盛。而分六宗。我若不除。永缠邪见 微现神力。至
有相宗所。问曰。一切诸法。何名实相。彼众中。有一尊
长萨婆罗。答曰。于诸相中。不互诸相。是名实相。祖曰。
一切诸相而不互者。若名实相。当何定耶。彼曰。于诸
相中。实无有定。若定诸相。何名为实。祖曰。诸相不定。
便名实相。汝今不定。当何得之。彼曰。我言不定。不说
诸相。当说诸相。其义亦然。祖曰。汝言不定。当为实相。
定不安故。即非实相。彼曰。定既不定。即非实相。知我
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第 417a 页 X81-0417.png
非故。不定不变。祖曰。汝今不变。何名实相。巳变巳往。
其义亦然。彼曰。不变当在。在不在故。故变实相。以定
其义。祖曰。实相不变。变即非实。于有无中。何名实相。
萨婆罗。心知圣师悬解潜达。即以手指虚空曰。此是
世间有相。亦能空故。当我此身。得似此否。祖曰。若解
实相。即见非相。若了非相。其色亦然。当于色中。不失
色体。于非相中。不碍有故。若能是解。此名实相。彼众
闻巳。心意朗然。钦礼信受 至无相宗所。问曰。汝言
无相。当何證之。彼众中。有波罗提。答曰。我明无相。心
不取舍。当于明时。亦无当者。祖曰。于诸有无。心不取
舍。又无当者。诸明无故。彼曰。入佛三昧。尚无所得。何
况无相而欲知之。祖曰。相既不得。谁云有无。尚无所
得。何名三昧。彼曰。我说不證。證无所證。非三昧故。我
说三昧。祖曰。非三昧者。何当名之。汝既不證。非證何
證。波罗提闻祖辩析。即悟本心。礼谢于祖。忏悔往谬。
祖记曰。汝当得果。不久證之。此国有魔。在汝降之
至定慧宗所。问曰。汝学定慧。为一为二。彼众中。有婆
兰陀者。答曰。我此定慧。非一非二。祖曰。既非一二。何
名定慧。彼曰。在定非定。处慧非慧。一即非一。二亦不
二。祖曰。当一不一。当二不二。既非定慧。约何定慧。彼
曰。不一不二。定慧能知。非定非慧。亦复然矣。祖曰。慧
非定故。然何知哉。不一不二。谁定谁慧。婆兰陀闻之。
疑心冰释 至戒行宗所。问曰。何者名戒。云何名行。
当此戒行。为一为二。彼众中。有一贤者。答曰。一二二
其义亦然。彼曰。不变当在。在不在故。故变实相。以定
其义。祖曰。实相不变。变即非实。于有无中。何名实相。
萨婆罗。心知圣师悬解潜达。即以手指虚空曰。此是
世间有相。亦能空故。当我此身。得似此否。祖曰。若解
实相。即见非相。若了非相。其色亦然。当于色中。不失
色体。于非相中。不碍有故。若能是解。此名实相。彼众
闻巳。心意朗然。钦礼信受 至无相宗所。问曰。汝言
无相。当何證之。彼众中。有波罗提。答曰。我明无相。心
不取舍。当于明时。亦无当者。祖曰。于诸有无。心不取
舍。又无当者。诸明无故。彼曰。入佛三昧。尚无所得。何
况无相而欲知之。祖曰。相既不得。谁云有无。尚无所
得。何名三昧。彼曰。我说不證。證无所證。非三昧故。我
说三昧。祖曰。非三昧者。何当名之。汝既不證。非證何
證。波罗提闻祖辩析。即悟本心。礼谢于祖。忏悔往谬。
祖记曰。汝当得果。不久證之。此国有魔。在汝降之
至定慧宗所。问曰。汝学定慧。为一为二。彼众中。有婆
兰陀者。答曰。我此定慧。非一非二。祖曰。既非一二。何
名定慧。彼曰。在定非定。处慧非慧。一即非一。二亦不
二。祖曰。当一不一。当二不二。既非定慧。约何定慧。彼
曰。不一不二。定慧能知。非定非慧。亦复然矣。祖曰。慧
非定故。然何知哉。不一不二。谁定谁慧。婆兰陀闻之。
疑心冰释 至戒行宗所。问曰。何者名戒。云何名行。
当此戒行。为一为二。彼众中。有一贤者。答曰。一二二
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第 417b 页 X81-0417.png
一。皆彼所生。依教无染。此名戒行。祖曰。汝言依教。即
是有染。一二俱破。何言依教。此二违背。不及于行。内
外非明。何名为戒。彼曰。我有内外。彼巳知竟。既得通
达。便是戒行。若说违背。俱是俱非。言及清净。即戒即
行。祖曰。俱是俱非。何言清净。既得通故。何谈内外。贤
者闻之。即自惭伏 至无得宗所。问曰。汝云无得。无
得何得。既无所得。亦无得得。彼众中。有宝静者。答曰。
我说无得。非无得得。当说得得。无得是得。祖曰。得既
不得。得亦非得。既云得得。得得何得。彼曰。见得非得。
非得是得。若见不得。名为得得。祖曰。得既非得。得得
无得。既无所得。当何得得。宝静闻之。顿除疑网 至
寂静宗所。问曰。何名寂静。于此法中。谁静谁寂。彼众
中有尊者。答曰。此心不动。是名为寂。于法无染。名之
为静。祖曰。本心不寂。要假寂静。本来寂故。何用寂静。
彼曰。诸法本空。以空空故。于彼空空。故名寂静。祖曰。
空空巳空。诸法亦尔。寂静无相。何静何寂。彼尊者。闻
师指诲。豁然开悟。既而六众。咸誓归依 由是化被
南天。声驰五印。经六十载。度无量众 后值异见王。
轻毁三宝。每云。我之祖宗。皆信佛道。陷于邪见。寿年
不永。运祚亦促。且我身是佛。何更外求。善恶报应。皆
因多智之者。妄搆其说。至于国内耆旧。为前王所奉
者。悉从废黜。祖知巳叹彼德薄。当何救之。即念无相
宗中二首领。其一波罗提者。与王有缘。将證其果。其
二宗胜者。非不博辩。而无宿因。时六宗徒众。亦各念
是有染。一二俱破。何言依教。此二违背。不及于行。内
外非明。何名为戒。彼曰。我有内外。彼巳知竟。既得通
达。便是戒行。若说违背。俱是俱非。言及清净。即戒即
行。祖曰。俱是俱非。何言清净。既得通故。何谈内外。贤
者闻之。即自惭伏 至无得宗所。问曰。汝云无得。无
得何得。既无所得。亦无得得。彼众中。有宝静者。答曰。
我说无得。非无得得。当说得得。无得是得。祖曰。得既
不得。得亦非得。既云得得。得得何得。彼曰。见得非得。
非得是得。若见不得。名为得得。祖曰。得既非得。得得
无得。既无所得。当何得得。宝静闻之。顿除疑网 至
寂静宗所。问曰。何名寂静。于此法中。谁静谁寂。彼众
中有尊者。答曰。此心不动。是名为寂。于法无染。名之
为静。祖曰。本心不寂。要假寂静。本来寂故。何用寂静。
彼曰。诸法本空。以空空故。于彼空空。故名寂静。祖曰。
空空巳空。诸法亦尔。寂静无相。何静何寂。彼尊者。闻
师指诲。豁然开悟。既而六众。咸誓归依 由是化被
南天。声驰五印。经六十载。度无量众 后值异见王。
轻毁三宝。每云。我之祖宗。皆信佛道。陷于邪见。寿年
不永。运祚亦促。且我身是佛。何更外求。善恶报应。皆
因多智之者。妄搆其说。至于国内耆旧。为前王所奉
者。悉从废黜。祖知巳叹彼德薄。当何救之。即念无相
宗中二首领。其一波罗提者。与王有缘。将證其果。其
二宗胜者。非不博辩。而无宿因。时六宗徒众。亦各念
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第 417c 页 X81-0417.png
言。佛法有难。师何自安。祖遥知众意。即弹指应之。六
众闻云。此是我师达磨信响。我等宜速行。以副慈命。
即至祖所。礼拜问讯。祖曰。一叶翳空。孰能剪拂。宗胜
曰。我虽浅薄。敢惮其行。祖曰。汝虽辩慧。道力未全。宗
胜自念。我师恐我见王。大作佛事。名誉显达。映夺尊
威。纵彼福慧为王。我是沙门。受佛教旨。岂难敌也。言
讫潜去。至王所。广说法要。及世界苦乐。人天善恶等
事。王与之往返徵诘。无不诣理。王曰。汝今所解。其法
何在。宗胜曰。如王治化。当合其道。王所有道。其道何
在。王曰。我所有道。将除邪法。汝所有法。将伏何人。祖
不起于座。悬知宗胜义堕。遽告波罗提曰。宗胜不禀
吾教。潜化于王。须臾理屈。汝可速救。波罗提。恭禀祖
旨云。愿假神力。言巳。云生足下。至大王前。默然而住。
时王正问宗胜。忽见波罗提乘云而至。愕然忘其所
问。而顾波罗提曰。乘空来者。是正是邪。提曰。我非邪
正。而来正邪。王心若正。我无邪正。王虽惊异。而骄慢
方炽。即摈宗胜令出。波罗提曰。王既有道。何摈沙门。
我虽无解。愿王致问。王怒而问曰。何者是佛。提曰。见
性是佛。王曰。师见性否。提曰。我见佛性。王曰。性在何
处。提曰。性在作用。王曰。是何作用。我今不见。提曰。今
现作用。王自不见。王曰。于我有否。提曰。王若作用。无
有不是。王若不用。体亦难见。王曰。若当用时。几处出
现。提曰。若出现时。当有其八。王曰。其八出现。当为我
说。波罗提即说偈曰。在胎为身。处世为人。在眼曰见。
众闻云。此是我师达磨信响。我等宜速行。以副慈命。
即至祖所。礼拜问讯。祖曰。一叶翳空。孰能剪拂。宗胜
曰。我虽浅薄。敢惮其行。祖曰。汝虽辩慧。道力未全。宗
胜自念。我师恐我见王。大作佛事。名誉显达。映夺尊
威。纵彼福慧为王。我是沙门。受佛教旨。岂难敌也。言
讫潜去。至王所。广说法要。及世界苦乐。人天善恶等
事。王与之往返徵诘。无不诣理。王曰。汝今所解。其法
何在。宗胜曰。如王治化。当合其道。王所有道。其道何
在。王曰。我所有道。将除邪法。汝所有法。将伏何人。祖
不起于座。悬知宗胜义堕。遽告波罗提曰。宗胜不禀
吾教。潜化于王。须臾理屈。汝可速救。波罗提。恭禀祖
旨云。愿假神力。言巳。云生足下。至大王前。默然而住。
时王正问宗胜。忽见波罗提乘云而至。愕然忘其所
问。而顾波罗提曰。乘空来者。是正是邪。提曰。我非邪
正。而来正邪。王心若正。我无邪正。王虽惊异。而骄慢
方炽。即摈宗胜令出。波罗提曰。王既有道。何摈沙门。
我虽无解。愿王致问。王怒而问曰。何者是佛。提曰。见
性是佛。王曰。师见性否。提曰。我见佛性。王曰。性在何
处。提曰。性在作用。王曰。是何作用。我今不见。提曰。今
现作用。王自不见。王曰。于我有否。提曰。王若作用。无
有不是。王若不用。体亦难见。王曰。若当用时。几处出
现。提曰。若出现时。当有其八。王曰。其八出现。当为我
说。波罗提即说偈曰。在胎为身。处世为人。在眼曰见。
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第 418a 页 X81-0418.png
在耳曰闻。在鼻辨香。在口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
遍现俱该沙界。收摄在一微尘。识者知是佛性。不识
唤作精魂。王闻偈巳。心即开悟。悔谢前非。咨询法要。
朝夕忘倦。迄于九旬。时宗胜既被斥逐。退藏深山。念
曰。我今百岁。八十为非。二十年来。方归佛道。性虽愚
昧。行绝瑕疵。不能禦难。生何如死。言讫。即自投崖。俄
有神人。以手捧承。置于岩上。安然无损。宗胜曰。我忝
沙门。当与正法为主。不能抑绝王非。是以捐身自责。
何神祐助。一至于斯。愿垂一语。以保馀年。于是神人。
乃说偈曰。师寿于百岁。八十而造非。为近至尊故。熏
修而入道。虽具少智慧。而多有彼我。所见诸贤等。未
尝生珍敬。二十年功德。其心未恬静。聪明轻慢故。而
获至于此。得王不敬者。当感果如是。自今不疏怠。不
久成奇智。诸圣悉存心。如来亦复尔。宗胜闻偈欣然。
即于岩间宴坐 王复问波罗提曰。仁者智辨。当师
何人。提曰。我所出家。即娑罗寺。乌娑婆三藏。为受业
师。其出世师者。即大王叔菩提达磨是也。王闻祖名。
惊骇久之曰。鄙薄忝嗣王位。而趣邪背正。忘我尊叔。
遽敕近臣。特加迎请。祖即随使而至。为王忏悔往非。
王闻规诫。泣谢于祖。又诏宗胜归国。大臣奏曰。宗胜
被谪投崖。今巳亡矣。王告祖曰。宗胜之死。皆自于吾。
如何大慈令免斯罪。祖曰。宗胜今在岩间宴息。但遣
使召。当即至矣。王即遣使入山。果见宗胜端居禅寂。
宗胜蒙召乃曰。深愧王意。贫道誓处岩泉。且王国贤
遍现俱该沙界。收摄在一微尘。识者知是佛性。不识
唤作精魂。王闻偈巳。心即开悟。悔谢前非。咨询法要。
朝夕忘倦。迄于九旬。时宗胜既被斥逐。退藏深山。念
曰。我今百岁。八十为非。二十年来。方归佛道。性虽愚
昧。行绝瑕疵。不能禦难。生何如死。言讫。即自投崖。俄
有神人。以手捧承。置于岩上。安然无损。宗胜曰。我忝
沙门。当与正法为主。不能抑绝王非。是以捐身自责。
何神祐助。一至于斯。愿垂一语。以保馀年。于是神人。
乃说偈曰。师寿于百岁。八十而造非。为近至尊故。熏
修而入道。虽具少智慧。而多有彼我。所见诸贤等。未
尝生珍敬。二十年功德。其心未恬静。聪明轻慢故。而
获至于此。得王不敬者。当感果如是。自今不疏怠。不
久成奇智。诸圣悉存心。如来亦复尔。宗胜闻偈欣然。
即于岩间宴坐 王复问波罗提曰。仁者智辨。当师
何人。提曰。我所出家。即娑罗寺。乌娑婆三藏。为受业
师。其出世师者。即大王叔菩提达磨是也。王闻祖名。
惊骇久之曰。鄙薄忝嗣王位。而趣邪背正。忘我尊叔。
遽敕近臣。特加迎请。祖即随使而至。为王忏悔往非。
王闻规诫。泣谢于祖。又诏宗胜归国。大臣奏曰。宗胜
被谪投崖。今巳亡矣。王告祖曰。宗胜之死。皆自于吾。
如何大慈令免斯罪。祖曰。宗胜今在岩间宴息。但遣
使召。当即至矣。王即遣使入山。果见宗胜端居禅寂。
宗胜蒙召乃曰。深愧王意。贫道誓处岩泉。且王国贤
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第 418b 页 X81-0418.png
德如林。达磨是王之叔。六众所师。波罗提法中龙象。
愿王崇仰二圣。以福皇基。使者复命未至。祖谓王曰。
知取得宗胜否。王曰未知。祖曰。一请未至。再命必来。
良久使还。果如祖语。祖遂辞王曰。当善修德。不久疾
作。吾且去矣。经七曰。王乃得疾。国医诊治。有加无瘳。
贵戚近臣。忆师前记。急发使告祖曰。王疾殆至弥留。
愿叔慈悲。远来诊救。祖即至慰问。时宗胜再承王召。
即别岩间。波罗提亦来问疾。谓祖曰。当何施为。令王
免苦。祖即令太子。为王宥罪施恩。崇奉三宝。复为忏
悔。愿罪消灭。如是者三。王疾有间。师念震旦缘熟。行
化时至。乃先辞祖塔。次别同学。后至王所。慰而勉之
曰。当勤修白业。护持三宝。吾去非晚。一九即回。王闻
师言。涕泪交集。曰此国何罪。彼土何祥。叔既有缘。非
吾所止。惟愿。不忘父母之国。事毕早回。王即具大舟。
实以众宝。躬率臣寮。送至海壖。祖汎重溟。凡三周寒
暑。达于广州府南海县。实梁普通元年庚子岁九月
二十一日也。广州剌史萧昂。具主礼迎接。表闻武帝。
帝览奏。遣使赍诏迎请。(旧板。年甲差讹。今依梁僧宝唱续法记。宋嵩禅师正宗记。
尚觉有疑。后别有说)十一月至金陵。帝问曰。朕即位巳来。造寺
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祖曰。并无功德。帝曰。
何以无功德。祖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
形。虽有非实。帝曰。如何是真功德。祖曰。净智妙圆。体
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帝又问。如何是圣谛第
一义。祖曰。廓然无圣。帝曰。对朕者谁。祖曰不识。帝不
愿王崇仰二圣。以福皇基。使者复命未至。祖谓王曰。
知取得宗胜否。王曰未知。祖曰。一请未至。再命必来。
良久使还。果如祖语。祖遂辞王曰。当善修德。不久疾
作。吾且去矣。经七曰。王乃得疾。国医诊治。有加无瘳。
贵戚近臣。忆师前记。急发使告祖曰。王疾殆至弥留。
愿叔慈悲。远来诊救。祖即至慰问。时宗胜再承王召。
即别岩间。波罗提亦来问疾。谓祖曰。当何施为。令王
免苦。祖即令太子。为王宥罪施恩。崇奉三宝。复为忏
悔。愿罪消灭。如是者三。王疾有间。师念震旦缘熟。行
化时至。乃先辞祖塔。次别同学。后至王所。慰而勉之
曰。当勤修白业。护持三宝。吾去非晚。一九即回。王闻
师言。涕泪交集。曰此国何罪。彼土何祥。叔既有缘。非
吾所止。惟愿。不忘父母之国。事毕早回。王即具大舟。
实以众宝。躬率臣寮。送至海壖。祖汎重溟。凡三周寒
暑。达于广州府南海县。实梁普通元年庚子岁九月
二十一日也。广州剌史萧昂。具主礼迎接。表闻武帝。
帝览奏。遣使赍诏迎请。(旧板。年甲差讹。今依梁僧宝唱续法记。宋嵩禅师正宗记。
尚觉有疑。后别有说)十一月至金陵。帝问曰。朕即位巳来。造寺
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祖曰。并无功德。帝曰。
何以无功德。祖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
形。虽有非实。帝曰。如何是真功德。祖曰。净智妙圆。体
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帝又问。如何是圣谛第
一义。祖曰。廓然无圣。帝曰。对朕者谁。祖曰不识。帝不
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第 418c 页 X81-0418.png
领悟。祖知机不契。是月十九日。潜回江北。十一月二
十三日。届于洛阳。当魏孝明帝正光元年也。寓止于
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
观婆罗门 时有僧神光者。旷达之士也。久居伊洛。
博览群书。善谈元理。每叹。孔老之教。礼术风规。蒙庄
之书。未尽妙理。近闻达磨大士住止少林。至人不遥。
当造元境。乃往彼晨夕参承。祖常端坐面壁。莫闻诲
励。光自惟曰。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布发掩
泥。投崖饲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其年十二月九日
夜。天大雨雪。光坚立不动。迟明积雪过膝。祖悯而问
曰。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光悲泪曰。惟愿和尚慈悲。
开甘露门。广度群品。祖曰。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
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
真乘。徒劳勤苦。光闻祖诲励。潜取利刀。自断左臂。置
于祖前。祖知是法器。乃曰。诸佛最初求道。为法忘形。
汝今断臂吾前。求亦可在。祖遂因与易名。曰慧可。可
曰。诸佛法印。可得闻乎。祖曰。诸佛法印。匪从人得。可
曰。我心未宁。乞师与安。祖曰。将心来。与汝安。可良久
曰。觅心了不可得。祖曰。我与汝安心竟 越九年。欲
返天竺。命门人曰。时将至矣。汝等盍各言所得乎。时
有道副对。如我所见。不执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
祖曰。汝得吾皮。尼总持曰。我今所解。如庆喜见阿閦
佛国。一见更不再见。祖曰。汝得吾肉。道育曰。四大本
空。五阴非有。而我见处。无一法可得。祖曰。汝得吾骨。
十三日。届于洛阳。当魏孝明帝正光元年也。寓止于
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
观婆罗门 时有僧神光者。旷达之士也。久居伊洛。
博览群书。善谈元理。每叹。孔老之教。礼术风规。蒙庄
之书。未尽妙理。近闻达磨大士住止少林。至人不遥。
当造元境。乃往彼晨夕参承。祖常端坐面壁。莫闻诲
励。光自惟曰。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布发掩
泥。投崖饲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其年十二月九日
夜。天大雨雪。光坚立不动。迟明积雪过膝。祖悯而问
曰。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光悲泪曰。惟愿和尚慈悲。
开甘露门。广度群品。祖曰。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
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
真乘。徒劳勤苦。光闻祖诲励。潜取利刀。自断左臂。置
于祖前。祖知是法器。乃曰。诸佛最初求道。为法忘形。
汝今断臂吾前。求亦可在。祖遂因与易名。曰慧可。可
曰。诸佛法印。可得闻乎。祖曰。诸佛法印。匪从人得。可
曰。我心未宁。乞师与安。祖曰。将心来。与汝安。可良久
曰。觅心了不可得。祖曰。我与汝安心竟 越九年。欲
返天竺。命门人曰。时将至矣。汝等盍各言所得乎。时
有道副对。如我所见。不执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
祖曰。汝得吾皮。尼总持曰。我今所解。如庆喜见阿閦
佛国。一见更不再见。祖曰。汝得吾肉。道育曰。四大本
空。五阴非有。而我见处。无一法可得。祖曰。汝得吾骨。
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第 419a 页 X81-0419.png
最后慧可礼拜依位而立。祖曰。汝得吾髓。乃顾慧可
而告之曰。昔如来。以正法眼。付迦叶大士。展转嘱累。
而至于我。我今付汝。汝当护持。并授汝袈裟。以为法
信。各有所表。宜可知矣。可曰。请师指陈。祖曰。内传法
印。以契證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后代浇薄。疑虑竞
生。云吾西天之人。言汝此方之子。凭何得法。以何證
之。汝今受此衣法。却后难生。但出此衣并吾法偈。用
以表明。其化无碍。至吾灭后二百年。衣止不传。法周
沙界。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说理者多。通理者少。潜符
密證千万有馀。汝当阐扬。勿轻未悟。一念回机。便同
本得。听吾偈曰。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
叶。结果自然成。(旧载。祖曰吾有楞伽四卷。亦用付汝。即是如来心地要门。令诸众生开示
悟入 按人天眼目。达观颖。反覆辨论。以正其讹。最为明确。今遵是说削去)吾自到此。凡
五度中毒。我尝自出。而试之置石。石裂。缘吾本离南
印。来此东土。见赤县神州。有大乘气象。遂踰海越漠。
为法求人。际会未谐。如愚若讷。今得汝传授。吾意巳
终(别记。祖初居少林寺九年。为二祖说法。祇教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慧可种种说心性。
曾未契理。祖祇遮其非。不为说无念心体。可一日曰。我巳息诸缘。祖曰。莫成断灭去否。可曰。不成断灭。祖曰。此
是诸佛所传心体。更勿疑也)乃与徒众。往禹门千圣寺。止三日。
有期城太守杨衒之。早慕佛乘。问祖曰。西天五印。师
承为祖。其道如何。祖曰。明佛心宗。行解相应。名之曰
祖。又问。此外如何。祖曰。须明他心。知其今古。不厌有
无。于法无取。不贤不愚。无迷无悟。若能是解。故称为
祖。杨曰。弟子归心三宝。亦有年矣。而智慧昏蒙。尚迷
而告之曰。昔如来。以正法眼。付迦叶大士。展转嘱累。
而至于我。我今付汝。汝当护持。并授汝袈裟。以为法
信。各有所表。宜可知矣。可曰。请师指陈。祖曰。内传法
印。以契證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后代浇薄。疑虑竞
生。云吾西天之人。言汝此方之子。凭何得法。以何證
之。汝今受此衣法。却后难生。但出此衣并吾法偈。用
以表明。其化无碍。至吾灭后二百年。衣止不传。法周
沙界。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说理者多。通理者少。潜符
密證千万有馀。汝当阐扬。勿轻未悟。一念回机。便同
本得。听吾偈曰。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
叶。结果自然成。(旧载。祖曰吾有楞伽四卷。亦用付汝。即是如来心地要门。令诸众生开示
悟入 按人天眼目。达观颖。反覆辨论。以正其讹。最为明确。今遵是说削去)吾自到此。凡
五度中毒。我尝自出。而试之置石。石裂。缘吾本离南
印。来此东土。见赤县神州。有大乘气象。遂踰海越漠。
为法求人。际会未谐。如愚若讷。今得汝传授。吾意巳
终(别记。祖初居少林寺九年。为二祖说法。祇教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慧可种种说心性。
曾未契理。祖祇遮其非。不为说无念心体。可一日曰。我巳息诸缘。祖曰。莫成断灭去否。可曰。不成断灭。祖曰。此
是诸佛所传心体。更勿疑也)乃与徒众。往禹门千圣寺。止三日。
有期城太守杨衒之。早慕佛乘。问祖曰。西天五印。师
承为祖。其道如何。祖曰。明佛心宗。行解相应。名之曰
祖。又问。此外如何。祖曰。须明他心。知其今古。不厌有
无。于法无取。不贤不愚。无迷无悟。若能是解。故称为
祖。杨曰。弟子归心三宝。亦有年矣。而智慧昏蒙。尚迷
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第 419b 页 X81-0419.png
真理。适听师言。罔知攸措。愿师慈悲。开示宗旨。祖知
恳到。即说偈曰。亦不睹恶而生嫌。亦不观善而勤措。
亦不舍智而近愚。亦不抛迷而就悟。达大道兮过量。
通佛心兮出度。不与凡圣同躔。超然名之曰祖。杨闻
偈悲喜交并。曰愿师久住世间。化导群有。祖曰。吾即
逝矣。不可久留。根性万差。多逢愚难。杨曰。未审何人。
弟子为师除得否。祖曰。吾以传佛密秘。利益迷途。害
彼自安。必无此理。杨曰。师苦不言。何表通变观照之
力。祖不获巳。乃为谶曰。江槎分玉浪。管炬开金锁。五
口相共行。九十无彼我。杨闻语。莫究其端。默记于怀。
礼辞而去。祖之所谶。虽当时不测。而后皆符验。时魏
氏奉释。禅隽如林。光统律师流支三藏者。睹师演道
斥相指心。每与师论义。是非蜂起。祖遐振元风。普施
法雨。而偏局之量。自不堪任。竞起害心。数加毒药。至
第六度。以化缘巳毕。传法得人。遂不复救。端居而逝。
即魏庄帝永安元年戊申十月五日也。其年十二月
二十八日。葬熊耳山。起塔于定林寺。后三岁。魏宋云。
奉使西域回。遇祖于葱岭。见手携只履。翩翩独逝。云
问。师何往。祖曰。西天去。云归。具说其事。及门人启圹。
唯空棺只履存焉。举朝为之惊叹。奉诏取遗履于少
林寺供养。至唐开元十五年丁卯岁。为信道者。窃在
五台华严寺。今不知所在。初梁武遇祖。因缘未契。及
闻化行魏邦。遂欲自撰师碑。而未暇也。后闻宋云事。
乃成之。代宗。谥圆觉大师。塔曰空观(年号。依纪年通谱 通论曰。传
恳到。即说偈曰。亦不睹恶而生嫌。亦不观善而勤措。
亦不舍智而近愚。亦不抛迷而就悟。达大道兮过量。
通佛心兮出度。不与凡圣同躔。超然名之曰祖。杨闻
偈悲喜交并。曰愿师久住世间。化导群有。祖曰。吾即
逝矣。不可久留。根性万差。多逢愚难。杨曰。未审何人。
弟子为师除得否。祖曰。吾以传佛密秘。利益迷途。害
彼自安。必无此理。杨曰。师苦不言。何表通变观照之
力。祖不获巳。乃为谶曰。江槎分玉浪。管炬开金锁。五
口相共行。九十无彼我。杨闻语。莫究其端。默记于怀。
礼辞而去。祖之所谶。虽当时不测。而后皆符验。时魏
氏奉释。禅隽如林。光统律师流支三藏者。睹师演道
斥相指心。每与师论义。是非蜂起。祖遐振元风。普施
法雨。而偏局之量。自不堪任。竞起害心。数加毒药。至
第六度。以化缘巳毕。传法得人。遂不复救。端居而逝。
即魏庄帝永安元年戊申十月五日也。其年十二月
二十八日。葬熊耳山。起塔于定林寺。后三岁。魏宋云。
奉使西域回。遇祖于葱岭。见手携只履。翩翩独逝。云
问。师何往。祖曰。西天去。云归。具说其事。及门人启圹。
唯空棺只履存焉。举朝为之惊叹。奉诏取遗履于少
林寺供养。至唐开元十五年丁卯岁。为信道者。窃在
五台华严寺。今不知所在。初梁武遇祖。因缘未契。及
闻化行魏邦。遂欲自撰师碑。而未暇也。后闻宋云事。
乃成之。代宗。谥圆觉大师。塔曰空观(年号。依纪年通谱 通论曰。传
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第 419c 页 X81-0419.png
灯谓。魏孝明帝。钦祖异迹。三屈诏命。祖竟不下少林。及祖示寂。宋云自西域还。遇祖于葱岭。孝庄帝有旨。令启
圹。如南史普通八年。即大通元年也。孝明。以是岁四年癸丑殂。祖以十月至梁。盖祖未至魏时。孝明已去世矣。
其子即位未几。为尔朱荣所弑。乃立孝庄帝。由是魏国大乱。越三年而孝庄殂。又五年分割。为东西魏。然则吾
祖在少林时。正值其乱。及宋云之还。则孝庄去世。亦五六年。其国至于分割久矣。乌有孝庄令启圹之说乎。按
唐史云。后魏末。有僧达磨。航海而来。既卒。其年魏使宋云。于葱岭回见之。门徒发其墓。但有只履而巳。此乃实
录也)。
(考纲目。梁普通二年辛丑。即魏正光二年。今称庚子。应是普通元年。又考宝志公。有对武帝。称达磨为观音大
士。传佛心印之言。宝志。卒于天监十三年。则达磨之来应在天监七八年之间。其葬。应在魏神龟初年。又三年
宋云道遇达磨。若在普通年来中国。则宝志已卒矣。又佛祖纲目。以十一月至金陵者。为是。若以九月二十一
日至广州。十月一日至金陵。十日之间。岂能历三千里耶)。
** 河南嵩山二祖慧可大师者
武牢姬氏子。父寂。以无
子。祷祈既久。一夕感异光照室。其母因而怀妊。及长。
遂以照室之瑞。名之曰光。自幼志气不群。博涉诗书。
尤精玄理。而不事家产。好游山水。后览佛书。超然自
得。即抵洛阳龙门。依香山静。出家受具。于永穆寺。浮
游讲肆。遍学大小乘义。年三十三。却返香山。终日宴
坐。又经八载。于寂默中。倏见一神人。谓曰。将欲受果。
何滞此耶。大道匪遥。汝其南矣。祖知神助。因改名神
光。翌日觉头痛如剌。其师欲治之。空中有声曰。此乃
换骨。非常痛也。祖遂以见神事。白于师。师视其顶骨。
即如五峰秀出矣。乃曰。汝相吉祥。当有所證。神令汝
南者。斯则少林达磨大士。必汝之师也。祖于是。直造
少室。亲传衣法。事见达磨章。自初祖西归。师为继席
阐化焉 东魏孝静帝。天平乙卯年。有一居士。年踰
圹。如南史普通八年。即大通元年也。孝明。以是岁四年癸丑殂。祖以十月至梁。盖祖未至魏时。孝明已去世矣。
其子即位未几。为尔朱荣所弑。乃立孝庄帝。由是魏国大乱。越三年而孝庄殂。又五年分割。为东西魏。然则吾
祖在少林时。正值其乱。及宋云之还。则孝庄去世。亦五六年。其国至于分割久矣。乌有孝庄令启圹之说乎。按
唐史云。后魏末。有僧达磨。航海而来。既卒。其年魏使宋云。于葱岭回见之。门徒发其墓。但有只履而巳。此乃实
录也)。
(考纲目。梁普通二年辛丑。即魏正光二年。今称庚子。应是普通元年。又考宝志公。有对武帝。称达磨为观音大
士。传佛心印之言。宝志。卒于天监十三年。则达磨之来应在天监七八年之间。其葬。应在魏神龟初年。又三年
宋云道遇达磨。若在普通年来中国。则宝志已卒矣。又佛祖纲目。以十一月至金陵者。为是。若以九月二十一
日至广州。十月一日至金陵。十日之间。岂能历三千里耶)。
** 河南嵩山二祖慧可大师者
武牢姬氏子。父寂。以无
子。祷祈既久。一夕感异光照室。其母因而怀妊。及长。
遂以照室之瑞。名之曰光。自幼志气不群。博涉诗书。
尤精玄理。而不事家产。好游山水。后览佛书。超然自
得。即抵洛阳龙门。依香山静。出家受具。于永穆寺。浮
游讲肆。遍学大小乘义。年三十三。却返香山。终日宴
坐。又经八载。于寂默中。倏见一神人。谓曰。将欲受果。
何滞此耶。大道匪遥。汝其南矣。祖知神助。因改名神
光。翌日觉头痛如剌。其师欲治之。空中有声曰。此乃
换骨。非常痛也。祖遂以见神事。白于师。师视其顶骨。
即如五峰秀出矣。乃曰。汝相吉祥。当有所證。神令汝
南者。斯则少林达磨大士。必汝之师也。祖于是。直造
少室。亲传衣法。事见达磨章。自初祖西归。师为继席
阐化焉 东魏孝静帝。天平乙卯年。有一居士。年踰
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第 420a 页 X81-0420.png
四十。不言名氏。聿来设礼。而问祖曰。弟子身缠风恙。
请和尚忏罪。祀曰。将了来。与汝忏。士良久曰。觅罪不
可得。祖曰。与汝忏罪竟。宜依佛法僧住。士曰。今见和
尚。巳知是僧。未审何名佛法。祖曰。是心是佛。是心是
法。法佛无二。僧宝亦然。士曰。今日始知。罪性不在内。
不在外。不在中间。如其心然。佛法无二也。祖深器之。
即为剃发。曰是吾宝也。宜名僧灿。其年三月十八日。
于光福寺受具。自兹疾渐愈。执侍经二载 祖乃告
曰。菩提达磨。远自竺乾。以正法眼藏并信衣。密付于
吾。吾今授汝。汝当守护。无令断绝。听吾偈曰。本来缘
有地。因地种华生。本来无有种。华亦不曾生。祖付衣
法巳。又曰。汝受吾教。宜处深山。未可行化。当有国难。
璨曰。师既预知。愿垂示诲。祖曰。非吾知也。斯乃达磨
传般若多罗悬记云。心中虽吉外头凶。是也。吾校年
代。正在于汝。汝当谛思前言。勿罹世难。然吾亦有宿
累。今要酬之。善去善行。俟时传付。祖付嘱巳。即往邺
都。随宜说法。一音演畅。四众归依。如是积三四十载。
遂韬光混迹。变易仪相。或入酒肆。或过屠门。或习街
谈。或随厮役。人问之曰。师是道人。何故如是。祖曰。我
自调心。何关汝事。又于筦城县匡救寺三门下。谈无
上道。听者林集。时有辩和法师者。于寺中讲涅槃经。
学徒闻师阐法。稍稍引去。辩和不胜其愤。兴谤于邑
宰翟仲侃。翟惑其邪说。加祖以非法。祖怡然委顺。识
者谓之偿债。时年一百七岁。即隋文帝开皇癸丑岁
请和尚忏罪。祀曰。将了来。与汝忏。士良久曰。觅罪不
可得。祖曰。与汝忏罪竟。宜依佛法僧住。士曰。今见和
尚。巳知是僧。未审何名佛法。祖曰。是心是佛。是心是
法。法佛无二。僧宝亦然。士曰。今日始知。罪性不在内。
不在外。不在中间。如其心然。佛法无二也。祖深器之。
即为剃发。曰是吾宝也。宜名僧灿。其年三月十八日。
于光福寺受具。自兹疾渐愈。执侍经二载 祖乃告
曰。菩提达磨。远自竺乾。以正法眼藏并信衣。密付于
吾。吾今授汝。汝当守护。无令断绝。听吾偈曰。本来缘
有地。因地种华生。本来无有种。华亦不曾生。祖付衣
法巳。又曰。汝受吾教。宜处深山。未可行化。当有国难。
璨曰。师既预知。愿垂示诲。祖曰。非吾知也。斯乃达磨
传般若多罗悬记云。心中虽吉外头凶。是也。吾校年
代。正在于汝。汝当谛思前言。勿罹世难。然吾亦有宿
累。今要酬之。善去善行。俟时传付。祖付嘱巳。即往邺
都。随宜说法。一音演畅。四众归依。如是积三四十载。
遂韬光混迹。变易仪相。或入酒肆。或过屠门。或习街
谈。或随厮役。人问之曰。师是道人。何故如是。祖曰。我
自调心。何关汝事。又于筦城县匡救寺三门下。谈无
上道。听者林集。时有辩和法师者。于寺中讲涅槃经。
学徒闻师阐法。稍稍引去。辩和不胜其愤。兴谤于邑
宰翟仲侃。翟惑其邪说。加祖以非法。祖怡然委顺。识
者谓之偿债。时年一百七岁。即隋文帝开皇癸丑岁
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第 420b 页 X81-0420.png
三月十六日也。葬磁州滏阳县东北七十里。唐德宗。
谥大祖禅师。
** 安庆皖公山三祖僧璨大师
不知何许人也。初以白
衣谒二祖。既受度传法。隐于舒州之皖公山。属后周
武帝废佛教。祖往来太湖县司空山。居无常处。积十
馀载。时人无能知者。至隋开皇壬子。有沙弥道信。年
始十四。来礼祖曰。愿和尚慈悲。乞与解脱法门。祖曰。
谁缚汝。曰无人缚。祖曰。何更求解脱乎。信于言下大
悟。服劳九载后于吉州受戒。侍奉尤谨。祖屡试以元
微。知其缘熟。乃付衣法。偈曰。华种虽因地。从地种华
生。若无人下种。华地尽无生 祖又曰。昔可大师。付
吾法后。往邺都行化。三十年方终。今吾得汝。何滞此
乎。即适罗浮山。优游二载。却还旧址。逾月。士民奔趋。
大设檀供。祖为四众。广宣心要讫。于法会大树下。合
掌立终。即隋炀帝大业丙寅十月十五日也。唐明皇
谥鉴智禅师。觉寂之塔 师。尝著信心铭曰。至道无
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毫𨤲有差。天地悬
隔。欲得现前。莫存顺逆。违顺相争。是为心病。不识元
旨。徒劳念静。圆同太虚。无欠无馀。良由取舍。所以不
如。莫逐有缘。勿住空忍。一种平怀。泯然自尽。止动归
止。止更弥动。唯滞两边。宁知一种。一种不通。两处失
功。遣有没有。从空背空。多言多虑。转不相应。绝言绝
虑。无处不通。归根得旨。随照失宗。须臾返照。胜却前
空。前空转变。皆由妄见。不用求真。唯须息见。二见不
谥大祖禅师。
** 安庆皖公山三祖僧璨大师
不知何许人也。初以白
衣谒二祖。既受度传法。隐于舒州之皖公山。属后周
武帝废佛教。祖往来太湖县司空山。居无常处。积十
馀载。时人无能知者。至隋开皇壬子。有沙弥道信。年
始十四。来礼祖曰。愿和尚慈悲。乞与解脱法门。祖曰。
谁缚汝。曰无人缚。祖曰。何更求解脱乎。信于言下大
悟。服劳九载后于吉州受戒。侍奉尤谨。祖屡试以元
微。知其缘熟。乃付衣法。偈曰。华种虽因地。从地种华
生。若无人下种。华地尽无生 祖又曰。昔可大师。付
吾法后。往邺都行化。三十年方终。今吾得汝。何滞此
乎。即适罗浮山。优游二载。却还旧址。逾月。士民奔趋。
大设檀供。祖为四众。广宣心要讫。于法会大树下。合
掌立终。即隋炀帝大业丙寅十月十五日也。唐明皇
谥鉴智禅师。觉寂之塔 师。尝著信心铭曰。至道无
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毫𨤲有差。天地悬
隔。欲得现前。莫存顺逆。违顺相争。是为心病。不识元
旨。徒劳念静。圆同太虚。无欠无馀。良由取舍。所以不
如。莫逐有缘。勿住空忍。一种平怀。泯然自尽。止动归
止。止更弥动。唯滞两边。宁知一种。一种不通。两处失
功。遣有没有。从空背空。多言多虑。转不相应。绝言绝
虑。无处不通。归根得旨。随照失宗。须臾返照。胜却前
空。前空转变。皆由妄见。不用求真。唯须息见。二见不
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第 420c 页 X81-0420.png
住。慎莫追寻。才有是非。纷然失心。二由一有。一亦莫
守。一心不生。万法无咎。无咎无法。不生不心。能由境
灭。境逐能沉。境由能境。能由境能。欲知两段。元是一
空。一空同两。齐含万象。不见精粗。宁有偏党。大道体
宽。无易无难。小见狐疑。转急转迟。执之失度。必入邪
路。放之自然。体无去住。任性合道。逍遥绝恼。系念乖
真。昏沉不好。不好劳神。何用疏亲。欲取一乘。勿恶六
尘。六尘不恶。还同正觉。智者无为。愚人自缚。法无异
法。妄自爱著。将心用心。岂非大错。迷生寂乱。悟无好
恶。一切二边。良由斟酌。梦幻空华。何劳把捉。得失是
非。一时放却。眼若不睡。诸梦自除。心若不异。万法一
如。一如体元。兀尔忘缘。万法齐观。归复自然。泯其所
以。不可方比。止动无动。动止无止。两既不成。一何有
尔。究竟穷极。不存轨则。契心平等。所作俱息。狐疑尽
净。正信调值。一切莫留。无可记忆。虚明自照。不劳心
力。非思量处。识情难测。真如法界。无他无自。要急相
应。唯言不二。不二皆同。无不包容。十方智者。皆入此
宗。宗非促延。一念万年。无在不在。十方目前。极小同
大。忘绝境界。极大同小。不见边表。有即是无。无即是
有。若不如是。必不须守。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但能如
是。何虑不毕。信心不二。不二信心。言语道断。非去来
今。
** 黄州黄梅四祖道信大师者
姓司马氏。世居河内。后
徙于蕲州广济县。生而超异。幼慕空宗。诸解脱门。宛
守。一心不生。万法无咎。无咎无法。不生不心。能由境
灭。境逐能沉。境由能境。能由境能。欲知两段。元是一
空。一空同两。齐含万象。不见精粗。宁有偏党。大道体
宽。无易无难。小见狐疑。转急转迟。执之失度。必入邪
路。放之自然。体无去住。任性合道。逍遥绝恼。系念乖
真。昏沉不好。不好劳神。何用疏亲。欲取一乘。勿恶六
尘。六尘不恶。还同正觉。智者无为。愚人自缚。法无异
法。妄自爱著。将心用心。岂非大错。迷生寂乱。悟无好
恶。一切二边。良由斟酌。梦幻空华。何劳把捉。得失是
非。一时放却。眼若不睡。诸梦自除。心若不异。万法一
如。一如体元。兀尔忘缘。万法齐观。归复自然。泯其所
以。不可方比。止动无动。动止无止。两既不成。一何有
尔。究竟穷极。不存轨则。契心平等。所作俱息。狐疑尽
净。正信调值。一切莫留。无可记忆。虚明自照。不劳心
力。非思量处。识情难测。真如法界。无他无自。要急相
应。唯言不二。不二皆同。无不包容。十方智者。皆入此
宗。宗非促延。一念万年。无在不在。十方目前。极小同
大。忘绝境界。极大同小。不见边表。有即是无。无即是
有。若不如是。必不须守。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但能如
是。何虑不毕。信心不二。不二信心。言语道断。非去来
今。
** 黄州黄梅四祖道信大师者
姓司马氏。世居河内。后
徙于蕲州广济县。生而超异。幼慕空宗。诸解脱门。宛
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第 421a 页 X81-0421.png
如宿习。既嗣祖风。摄心无寐。胁不至席者六十年。隋
大业丁丑。领徒众抵吉州。值群盗围城。七旬不解。万
众惶怖。祖悯之。教令念摩诃般若。时贼众。望雉堞间。
若有神兵。乃相谓曰。城内必有异人。不可攻矣。稍稍
引去。唐武德甲申岁。师却返蕲春。住破头山。学侣云
臻 一日。往黄梅县。路逢一小儿。骨相奇秀。异乎常
童。祖问曰。子何姓。答曰。姓即有。不是常姓。祖曰。是何
姓。答曰。是佛性。祖曰。汝无姓耶。答曰。性空故无。祖默
识其法器。即俾侍者。至其母所。乞令出家。母以宿缘
故。殊无难色。遂舍为弟子。以至付法传衣。偈曰。华种
有生性。因地华生生。大缘与性合。当生生不生。遂以
学徒委之 一日告众曰。吾武德中。游庐山登绝顶。
望破头山。见紫云如盖。下有白气。横分六道。汝等会
否。众皆默然。弘忍曰。莫是和尚他后横出一枝佛法
否。祖曰善。贞观癸卯岁。太宗向师道味。欲瞻风彩。诏
赴京。祖上表逊谢。前后三返。竟以疾辞。第四度命使
曰。如果不起。即取首来。使至山谕旨。祖乃引颈就刃。
神色俨然。使异之。回以状闻。帝弥加钦慕。就赐珍缯。
以遂其志 高宗永徽辛亥岁闰九月四日。忽垂诫
门人曰。一切诸法。悉皆解脱。汝等各自护念。流化未
来。言讫。安坐而逝。寿七十有二。塔于本山。明年四月
八日。塔户无故自开。仪相如生。尔后门人不敢复闭。
代宗谥大医禅师。慈云之塔。
** 黄州黄梅五祖弘忍大师
蕲州黄梅人。先为破头山
大业丁丑。领徒众抵吉州。值群盗围城。七旬不解。万
众惶怖。祖悯之。教令念摩诃般若。时贼众。望雉堞间。
若有神兵。乃相谓曰。城内必有异人。不可攻矣。稍稍
引去。唐武德甲申岁。师却返蕲春。住破头山。学侣云
臻 一日。往黄梅县。路逢一小儿。骨相奇秀。异乎常
童。祖问曰。子何姓。答曰。姓即有。不是常姓。祖曰。是何
姓。答曰。是佛性。祖曰。汝无姓耶。答曰。性空故无。祖默
识其法器。即俾侍者。至其母所。乞令出家。母以宿缘
故。殊无难色。遂舍为弟子。以至付法传衣。偈曰。华种
有生性。因地华生生。大缘与性合。当生生不生。遂以
学徒委之 一日告众曰。吾武德中。游庐山登绝顶。
望破头山。见紫云如盖。下有白气。横分六道。汝等会
否。众皆默然。弘忍曰。莫是和尚他后横出一枝佛法
否。祖曰善。贞观癸卯岁。太宗向师道味。欲瞻风彩。诏
赴京。祖上表逊谢。前后三返。竟以疾辞。第四度命使
曰。如果不起。即取首来。使至山谕旨。祖乃引颈就刃。
神色俨然。使异之。回以状闻。帝弥加钦慕。就赐珍缯。
以遂其志 高宗永徽辛亥岁闰九月四日。忽垂诫
门人曰。一切诸法。悉皆解脱。汝等各自护念。流化未
来。言讫。安坐而逝。寿七十有二。塔于本山。明年四月
八日。塔户无故自开。仪相如生。尔后门人不敢复闭。
代宗谥大医禅师。慈云之塔。
** 黄州黄梅五祖弘忍大师
蕲州黄梅人。先为破头山
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第 421b 页 X81-0421.png
中栽松道者。尝请于四祖曰。法道可得闻乎。祖曰。汝
巳老。脱有闻。其能广化耶。倘若再来。吾尚可迟汝。乃
去行水边。见一女子浣衣。揖曰。寄宿得否。女曰。我有
父兄。可往求之。曰诺。我即敢行。女首肯之。遂回策而
去。女。周氏李子也。归辄孕。父母大恶逐之。女无所归。
日佣纺里中。夕止于众馆之下。巳而生一子。以为不
祥。因抛浊港中。明日见之。溯流而上。气体鲜明。大惊
遂举之。成童随母乞食。里人呼为无姓儿。逢一智者。
叹曰。此子。缺七种相。不逮如来。后遇信大师得法。嗣
化于破头山 唐高宗咸亨中。有一居士。姓卢。名慧
能。自新州来参谒。祖问曰。汝自何来。卢曰岭南。祖曰。
欲须何事。卢曰。唯求作佛。祖曰。岭南人无佛性。若为
得佛。卢曰。人即有南北。佛性岂然。祖知是异人。乃诃
曰。著槽厂去。卢礼足而退。便入碓房。服劳于杵臼之
间。昼夜不息。经八月。祖知授付时至。遂告众曰。正法
难解。不可徒记吾言。持为已任。汝等各自随意。述一
偈。若语意冥符。则衣法皆付。时会下七百馀僧。上座
神秀者。学通内外。众所宗仰。咸推称曰。若非尊秀。畴
敢当之。神秀窃聆众誉。不复思惟。乃于廊壁。书一偈
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
埃。祖因经行。忽见此偈。知是神秀所述。乃赞叹曰。后
代依此修行。亦得胜果。其壁。本欲令处士卢珍。绘楞
伽变相。及见题偈在壁。遂止不画。各令念诵。卢在碓
坊。忽聆诵偈。乃问同学。是何章句。同学曰。汝不知。和
巳老。脱有闻。其能广化耶。倘若再来。吾尚可迟汝。乃
去行水边。见一女子浣衣。揖曰。寄宿得否。女曰。我有
父兄。可往求之。曰诺。我即敢行。女首肯之。遂回策而
去。女。周氏李子也。归辄孕。父母大恶逐之。女无所归。
日佣纺里中。夕止于众馆之下。巳而生一子。以为不
祥。因抛浊港中。明日见之。溯流而上。气体鲜明。大惊
遂举之。成童随母乞食。里人呼为无姓儿。逢一智者。
叹曰。此子。缺七种相。不逮如来。后遇信大师得法。嗣
化于破头山 唐高宗咸亨中。有一居士。姓卢。名慧
能。自新州来参谒。祖问曰。汝自何来。卢曰岭南。祖曰。
欲须何事。卢曰。唯求作佛。祖曰。岭南人无佛性。若为
得佛。卢曰。人即有南北。佛性岂然。祖知是异人。乃诃
曰。著槽厂去。卢礼足而退。便入碓房。服劳于杵臼之
间。昼夜不息。经八月。祖知授付时至。遂告众曰。正法
难解。不可徒记吾言。持为已任。汝等各自随意。述一
偈。若语意冥符。则衣法皆付。时会下七百馀僧。上座
神秀者。学通内外。众所宗仰。咸推称曰。若非尊秀。畴
敢当之。神秀窃聆众誉。不复思惟。乃于廊壁。书一偈
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
埃。祖因经行。忽见此偈。知是神秀所述。乃赞叹曰。后
代依此修行。亦得胜果。其壁。本欲令处士卢珍。绘楞
伽变相。及见题偈在壁。遂止不画。各令念诵。卢在碓
坊。忽聆诵偈。乃问同学。是何章句。同学曰。汝不知。和
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第 421c 页 X81-0421.png
尚求法嗣。令各述心偈。此则秀上座所述。和尚深加
叹赏。必将付法传衣也。卢曰。其偈云何。同学为诵。卢
良久曰。美则美矣。了则未了。同学诃曰。庸流何知。勿
发狂言。卢曰。子不信耶。愿以一偈和之。同学不答。相
视而笑。卢至夜密告一童子。引至廊下。卢自秉烛。请
别驾张日用。于秀偈之侧。写一偈曰。菩提本无树。明
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祖后见此偈曰。
此是谁作。亦未见性。众闻师语。遂不之顾 逮夜。祖
潜诣碓坊。问曰。米白也未。卢曰。白也未有筛。祖以杖
三击其碓。卢即以三鼓入室。祖告曰。诸佛出世。为一
大事故。随机大小。而引导之。遂有十地三乘顿渐等
旨。以为教门。然以无上微妙秘密圆明真实正法眼
藏。付于上首大迦叶尊者。展转传授。二十八世。至达
磨。届于此土。得可大师。承袭以至于今。今以法宝及
所传袈裟。用付于汝。善自保护。无令断绝。听吾偈曰。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
卢行者。跪受衣法。启曰。法则既受。衣付何人。祖曰。昔
达磨初至。人未之信。故传衣以明得法。今信心巳熟。
衣乃争端。止于汝身。不复传也。且当远隐。俟时行化。
所谓受衣之人。命如悬丝也。卢曰。当隐何所。祖曰。逢
怀即止。遇会且藏。卢礼足巳。捧衣而出。是夜南迈。大
众莫知。五祖自后不复上堂。大众疑怪致问。祖曰。吾
道行矣。何更询之。复问。衣法谁得耶。祖曰。能者得。于
是众议。卢行者名能。寻访既失。潜知彼得。即共奔逐。
叹赏。必将付法传衣也。卢曰。其偈云何。同学为诵。卢
良久曰。美则美矣。了则未了。同学诃曰。庸流何知。勿
发狂言。卢曰。子不信耶。愿以一偈和之。同学不答。相
视而笑。卢至夜密告一童子。引至廊下。卢自秉烛。请
别驾张日用。于秀偈之侧。写一偈曰。菩提本无树。明
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祖后见此偈曰。
此是谁作。亦未见性。众闻师语。遂不之顾 逮夜。祖
潜诣碓坊。问曰。米白也未。卢曰。白也未有筛。祖以杖
三击其碓。卢即以三鼓入室。祖告曰。诸佛出世。为一
大事故。随机大小。而引导之。遂有十地三乘顿渐等
旨。以为教门。然以无上微妙秘密圆明真实正法眼
藏。付于上首大迦叶尊者。展转传授。二十八世。至达
磨。届于此土。得可大师。承袭以至于今。今以法宝及
所传袈裟。用付于汝。善自保护。无令断绝。听吾偈曰。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
卢行者。跪受衣法。启曰。法则既受。衣付何人。祖曰。昔
达磨初至。人未之信。故传衣以明得法。今信心巳熟。
衣乃争端。止于汝身。不复传也。且当远隐。俟时行化。
所谓受衣之人。命如悬丝也。卢曰。当隐何所。祖曰。逢
怀即止。遇会且藏。卢礼足巳。捧衣而出。是夜南迈。大
众莫知。五祖自后不复上堂。大众疑怪致问。祖曰。吾
道行矣。何更询之。复问。衣法谁得耶。祖曰。能者得。于
是众议。卢行者名能。寻访既失。潜知彼得。即共奔逐。
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第 422a 页 X81-0422.png
五祖既付衣法。复经四载。至上元乙亥。忽告众曰。我
今事毕。时可行矣。即入室安坐而逝。寿七十有四。建
塔于黄梅之东山。代宗。谥大满禅师。法雨之塔。
** 六祖慧能大师
姓卢氏。其先范阳人。父行瑫。武德中
左官于南海之新州。遂占籍焉。三岁丧父。其母守志
鞠养。及长。家尤贫窭。师樵采以给。一日负薪至市中。
闻客读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有所感悟。而
问客曰。此何法也。得于何人。客曰。此名金刚经。得于
黄梅忍大师。祖遽告其母。以为法寻师之意。直抵韶
州。遇高行士刘志略。结为交友。尼无尽藏者。即志略
之姑也。常读涅槃经。师暂听之。即为解说其义。尼遂
执卷问字。祖曰。字即不识。义即请问。尼曰。字尚不识。
曷能会义。祖曰。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尼惊异之。告乡
里耆艾曰。能是有道之人。宜请供养。于是。居人竞来
瞻礼。近有宝林古寺旧地。众议营缉。俾祖居之。四众
雾集。俄成宝坊。祖一日忽自念曰。我求大法。岂可中
道而止。明日遂行。至昌乐县西山石室间。遇智远。祖
遂请益。远曰。观子神姿爽拔。殆非常人。吾闻西域菩
提达磨。传心印于黄梅。汝当往彼参决。祖辞去。直造
黄梅之东山。即唐咸亨二年也。忍大师一见。默而识
之。后传衣法。令隐于怀集四会之间 仪凤丙子正
月八日。届南海。遇印宗法师。于法性寺。讲涅槃经。祖
寓止廊庑间。暮夜风飏刹幡。闻二僧对论。一曰幡动。
一曰风动。往复酬答。曾未契理。祖曰。可容俗流辄预
今事毕。时可行矣。即入室安坐而逝。寿七十有四。建
塔于黄梅之东山。代宗。谥大满禅师。法雨之塔。
** 六祖慧能大师
姓卢氏。其先范阳人。父行瑫。武德中
左官于南海之新州。遂占籍焉。三岁丧父。其母守志
鞠养。及长。家尤贫窭。师樵采以给。一日负薪至市中。
闻客读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有所感悟。而
问客曰。此何法也。得于何人。客曰。此名金刚经。得于
黄梅忍大师。祖遽告其母。以为法寻师之意。直抵韶
州。遇高行士刘志略。结为交友。尼无尽藏者。即志略
之姑也。常读涅槃经。师暂听之。即为解说其义。尼遂
执卷问字。祖曰。字即不识。义即请问。尼曰。字尚不识。
曷能会义。祖曰。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尼惊异之。告乡
里耆艾曰。能是有道之人。宜请供养。于是。居人竞来
瞻礼。近有宝林古寺旧地。众议营缉。俾祖居之。四众
雾集。俄成宝坊。祖一日忽自念曰。我求大法。岂可中
道而止。明日遂行。至昌乐县西山石室间。遇智远。祖
遂请益。远曰。观子神姿爽拔。殆非常人。吾闻西域菩
提达磨。传心印于黄梅。汝当往彼参决。祖辞去。直造
黄梅之东山。即唐咸亨二年也。忍大师一见。默而识
之。后传衣法。令隐于怀集四会之间 仪凤丙子正
月八日。届南海。遇印宗法师。于法性寺。讲涅槃经。祖
寓止廊庑间。暮夜风飏刹幡。闻二僧对论。一曰幡动。
一曰风动。往复酬答。曾未契理。祖曰。可容俗流辄预
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第 422b 页 X81-0422.png
高论否。直以风幡非动。动自心耳。印宗窃聆此语。竦
然异之。明日邀祖入室。徵风幡之义。祖具以理告。印
宗不觉起而立曰。行者定非常人。师为是谁。祖更无
所隐。直叙得法因由。于是印宗执弟子之礼。请授禅
要。乃告四众曰。印宗具足凡夫。今遇肉身菩萨。乃指
座下卢居士曰。即此是也。因请出所传信衣。悉令瞻
礼。至正月十五日。会诸名德。为之剃发。二月八日。就
法性寺智光律师。授满分戒。其戒坛。即刘宋时。求那
跋陀三藏之所置也。三藏记云。后当有肉身菩萨。在
此坛受戒。又梁末真谛三藏。于坛之侧。手植二菩提
树。谓众曰。却后一百二十年。有大开士。于此树下。演
无上乘。度无量众。祖具戒巳。于此树下。开东山法门。
宛如宿契。明年二月八日。忽谓众曰。吾不愿此居。欲
归旧隐。即印宗与缁白千馀人。送祖归宝林寺。韶州
剌史韦据。请于大梵寺。转妙法轮。并受无相心地戒。
门人纪录。目为坛经。盛行于世。后返曹溪。雨大法雨。
学者不下千数 中宗神龙乙巳。降诏曰。朕请安秀
二师。宫中供养。万几之暇。每究一乘。二师并推让曰。
南方有能禅师。密受忍大师衣法。可就彼问。今遣内
侍薛简。驰诏迎请。愿师慈念。速赴上京。祖上表辞疾。
愿终林麓。简曰。京城禅德皆云。欲得会道。必须坐禅
习定。若不因禅定。而得解脱者。未之有也。未审。师所
说法如何。祖曰。道由心悟。岂在坐也。经云。若见如来
若坐若卧。是行邪道。何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若无
然异之。明日邀祖入室。徵风幡之义。祖具以理告。印
宗不觉起而立曰。行者定非常人。师为是谁。祖更无
所隐。直叙得法因由。于是印宗执弟子之礼。请授禅
要。乃告四众曰。印宗具足凡夫。今遇肉身菩萨。乃指
座下卢居士曰。即此是也。因请出所传信衣。悉令瞻
礼。至正月十五日。会诸名德。为之剃发。二月八日。就
法性寺智光律师。授满分戒。其戒坛。即刘宋时。求那
跋陀三藏之所置也。三藏记云。后当有肉身菩萨。在
此坛受戒。又梁末真谛三藏。于坛之侧。手植二菩提
树。谓众曰。却后一百二十年。有大开士。于此树下。演
无上乘。度无量众。祖具戒巳。于此树下。开东山法门。
宛如宿契。明年二月八日。忽谓众曰。吾不愿此居。欲
归旧隐。即印宗与缁白千馀人。送祖归宝林寺。韶州
剌史韦据。请于大梵寺。转妙法轮。并受无相心地戒。
门人纪录。目为坛经。盛行于世。后返曹溪。雨大法雨。
学者不下千数 中宗神龙乙巳。降诏曰。朕请安秀
二师。宫中供养。万几之暇。每究一乘。二师并推让曰。
南方有能禅师。密受忍大师衣法。可就彼问。今遣内
侍薛简。驰诏迎请。愿师慈念。速赴上京。祖上表辞疾。
愿终林麓。简曰。京城禅德皆云。欲得会道。必须坐禅
习定。若不因禅定。而得解脱者。未之有也。未审。师所
说法如何。祖曰。道由心悟。岂在坐也。经云。若见如来
若坐若卧。是行邪道。何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若无
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第 422c 页 X81-0422.png
生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究竟
无證。岂况坐耶。简曰。弟子回。主上必问。愿和尚慈悲。
指示心要。祖曰。道无明暗。明暗是代谢之义。明暗无
尽。亦是有尽相待立名。故经云。法无有比。无相待故。
简曰。明喻智慧。暗况烦恼。修道之人。傥不以智慧照
破烦恼。无始生死。凭何出离。祖曰。烦恼即是菩提。无
二无别。若以智慧昭烦恼者。此是二乘小见。羊鹿等
机。大智上根。悉不如是。简曰。如何是大乘见解。祖曰。
明与无明。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
凡愚而不灭。在圣贤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
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
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简曰。师说不
生不灭。何异外道。祖曰。外道所说不生不灭者。将灭
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无生。我说不生不灭
者。本自无生。今亦无灭。所以不同外道。汝若欲知心
要。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净心体。湛然
常寂。妙用恒沙。简蒙指教。豁然大悟 简归阙。表奏
祖语。有诏谢师。并赐袈裟。绢五百疋。宝钵一口。十二
月十九日。敕改古宝林。为中兴寺。三年十一月十八
日。敕韶州剌史。重加崇饰。赐额为法泉寺。祖新州旧
居。为国恩寺 一日。祖谓众曰。诸善知识。汝等各各
净心。听吾说法。汝等诸人。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
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故经云。心生种
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若欲成就种智。须达一相三
无證。岂况坐耶。简曰。弟子回。主上必问。愿和尚慈悲。
指示心要。祖曰。道无明暗。明暗是代谢之义。明暗无
尽。亦是有尽相待立名。故经云。法无有比。无相待故。
简曰。明喻智慧。暗况烦恼。修道之人。傥不以智慧照
破烦恼。无始生死。凭何出离。祖曰。烦恼即是菩提。无
二无别。若以智慧昭烦恼者。此是二乘小见。羊鹿等
机。大智上根。悉不如是。简曰。如何是大乘见解。祖曰。
明与无明。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
凡愚而不灭。在圣贤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
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
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简曰。师说不
生不灭。何异外道。祖曰。外道所说不生不灭者。将灭
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无生。我说不生不灭
者。本自无生。今亦无灭。所以不同外道。汝若欲知心
要。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净心体。湛然
常寂。妙用恒沙。简蒙指教。豁然大悟 简归阙。表奏
祖语。有诏谢师。并赐袈裟。绢五百疋。宝钵一口。十二
月十九日。敕改古宝林。为中兴寺。三年十一月十八
日。敕韶州剌史。重加崇饰。赐额为法泉寺。祖新州旧
居。为国恩寺 一日。祖谓众曰。诸善知识。汝等各各
净心。听吾说法。汝等诸人。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
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故经云。心生种
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若欲成就种智。须达一相三
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第 423a 页 X81-0423.png
昧。一行三昧。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彼相中不生憎
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閒恬静。虚融澹
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
不动道场。真成净土。名一行三昧。若人具二三昧。如
地有种。能含藏长养。成就其实。一相一行亦复如是。
我今说法。犹如时雨。溥润大地。汝等佛性。譬诸种子。
遇兹沾洽。悉得发生。承吾旨者。决获菩提。依吾行者。
定證妙果 明皇先天壬子。告诸四众曰。吾忝受忍
大师衣法。今为汝等说法。不付其衣。盖汝等信根淳
熟。决定不疑。堪任大事。听吾偈曰。心地含诸种。普雨
悉皆生。顿悟华情巳。菩提果自成。说偈巳。复曰。其法
无二。其心亦然。其道清净。亦无诸相。汝等慎勿观净。
及空其心。此心本净。无可取舍。各自努力。随缘好去
有僧。举卧轮偈。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
不起。菩提日日长。祖闻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
行之。是加系缚。因示一偈。慧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
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祖说法利生。经四十载。
其年七月六日。命弟子。住新州国恩寺。建报恩塔。仍
令倍工。又有蜀僧。名方辩。来谒曰。善捏塑。祖正色曰。
试塑看。方辩不领旨。乃塑祖真。可高七尺。曲尽其妙。
祖观之曰。汝善塑性。不善佛性。酬以衣物。辩礼谢而
去 明皇开元癸丑年七月一日。谓门人曰。吾欲归
新州。汝速理舟楫。时大众哀慕。乞师且住。祖曰。诸佛
出现。犹示涅槃。有来必去。理亦常然。吾此形骸。归必
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閒恬静。虚融澹
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
不动道场。真成净土。名一行三昧。若人具二三昧。如
地有种。能含藏长养。成就其实。一相一行亦复如是。
我今说法。犹如时雨。溥润大地。汝等佛性。譬诸种子。
遇兹沾洽。悉得发生。承吾旨者。决获菩提。依吾行者。
定證妙果 明皇先天壬子。告诸四众曰。吾忝受忍
大师衣法。今为汝等说法。不付其衣。盖汝等信根淳
熟。决定不疑。堪任大事。听吾偈曰。心地含诸种。普雨
悉皆生。顿悟华情巳。菩提果自成。说偈巳。复曰。其法
无二。其心亦然。其道清净。亦无诸相。汝等慎勿观净。
及空其心。此心本净。无可取舍。各自努力。随缘好去
有僧。举卧轮偈。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
不起。菩提日日长。祖闻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
行之。是加系缚。因示一偈。慧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
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祖说法利生。经四十载。
其年七月六日。命弟子。住新州国恩寺。建报恩塔。仍
令倍工。又有蜀僧。名方辩。来谒曰。善捏塑。祖正色曰。
试塑看。方辩不领旨。乃塑祖真。可高七尺。曲尽其妙。
祖观之曰。汝善塑性。不善佛性。酬以衣物。辩礼谢而
去 明皇开元癸丑年七月一日。谓门人曰。吾欲归
新州。汝速理舟楫。时大众哀慕。乞师且住。祖曰。诸佛
出现。犹示涅槃。有来必去。理亦常然。吾此形骸。归必
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第 423b 页 X81-0423.png
有所。众曰。师从此去。早晚却回。祖曰。叶落归根。来时
无口。又问。师之法眼。何人传受。祖曰。有道者得。无心
者通。又问。后莫有难否。祖曰。吾灭后五六年。当有一
人来取吾首。听吾记曰。头上养亲。口里须飧。遇满之
难。杨柳为官。又曰。吾去七十年。有二菩萨。从东方来。
一在家一出家。同时兴化。建立吾宗。缔缉伽蓝。昌隆
法嗣。言讫。往新州国恩寺。沐浴跏趺而化。异香袭人。
白虹属地。即其年八月三日也。时韶新两郡。各修灵
塔。道俗莫决所之。两郡剌史。共焚香祝曰。香烟引处。
即师之欲归焉。时炉香腾涌。直贯曹溪。以十一月十
三日入塔。寿七十六。时韶州敕史韦据。撰碑 上元
庚子。肃宗遣使。就请师衣钵。归内供养。至永泰元年
五月五日。代宗梦六祖大师请衣钵。七日敕剌史杨
瑊曰。朕梦感禅师请传法袈裟。却归曹溪。今遣镇国
大将军刘崇景。顶戴而送。朕谓之国宝。卿可于本寺
如法安置。专令僧众亲承宗旨者。严加守护。勿令遗
坠。后或为人偷窃。皆不远而获。如是者数四。宪宗谥
大鉴禅师。塔曰元和灵照。
五灯全书卷第二
无口。又问。师之法眼。何人传受。祖曰。有道者得。无心
者通。又问。后莫有难否。祖曰。吾灭后五六年。当有一
人来取吾首。听吾记曰。头上养亲。口里须飧。遇满之
难。杨柳为官。又曰。吾去七十年。有二菩萨。从东方来。
一在家一出家。同时兴化。建立吾宗。缔缉伽蓝。昌隆
法嗣。言讫。往新州国恩寺。沐浴跏趺而化。异香袭人。
白虹属地。即其年八月三日也。时韶新两郡。各修灵
塔。道俗莫决所之。两郡剌史。共焚香祝曰。香烟引处。
即师之欲归焉。时炉香腾涌。直贯曹溪。以十一月十
三日入塔。寿七十六。时韶州敕史韦据。撰碑 上元
庚子。肃宗遣使。就请师衣钵。归内供养。至永泰元年
五月五日。代宗梦六祖大师请衣钵。七日敕剌史杨
瑊曰。朕梦感禅师请传法袈裟。却归曹溪。今遣镇国
大将军刘崇景。顶戴而送。朕谓之国宝。卿可于本寺
如法安置。专令僧众亲承宗旨者。严加守护。勿令遗
坠。后或为人偷窃。皆不远而获。如是者数四。宪宗谥
大鉴禅师。塔曰元和灵照。
五灯全书卷第二
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第 423c 页 X81-042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