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第 366b 页
高僧传卷第七(义解四)
梁会稽嘉祥寺沙门释慧皎撰
* 竺道生一
* 释慧睿二
* 释慧严三
* 释慧观四
* 释慧义五
* 释道渊六
* 释僧弼七
* 释慧静八
* 释僧苞九
* 释僧诠十
* 释昙鉴十一
* 释慧安十二
* 释昙无成十三
* 释僧含十四
* 释僧彻十五
* 释昙谛十六
* 释僧导十七
* 释道汪十八
* 释慧静十九
* 释法悯二十
* 释道亮二十一
* 释梵敏二十二
* 释道温二十三
* 释昙斌二十四
* 释慧亮二十五
* 释僧镜二十六
* 释僧瑾二十七
* 释道猛二十八
* 释超进二十九
* 释法珍三十
* 释道猷三十一
* 释慧通三十二
竺道生。本姓魏。钜鹿人。寓居彭城家世仕
族。父为广戚令。乡里称为善人。生幼而颖
悟聪哲若神。其父知非凡器。爱而异之。后
值沙门竺法汰。遂改俗归依。伏膺受业。既
践法门俊思奇拔。研味句义即自开解。故
年在志学便登讲座。吐纳问辩辞清珠玉。
虽宿望学僧当世名士。皆虑挫词穷。莫敢
卷七 第 366c 页 T50-0366.png
酬抗。年至具戒器鉴日深。性度机警神气清
穆。初入庐山幽栖七年。以求其志。常以入
道之要慧解为本。故钻仰群经斟酌杂论。
万里随法不惮疲苦。后与慧睿慧严同游
长安。从什公受业。关中僧众咸谓神悟。后
还都止青园寺。寺是晋恭思皇后褚氏所立
本种青处因以为名。生既当时法匠。请以居
焉。宋太祖文皇深加叹重。后太祖设会。帝
亲同众御于地筵。下食良久。众咸疑日晚。
帝曰。始可中耳。生曰。白日丽天。天言始中
何得非中。遂取钵便食。于是一众从之。
莫不叹其枢机得衷。王弘范泰颜延并挹。
敬风猷从之问道。生既潜思日久彻悟言
外。乃喟然叹曰。夫象以尽意。得意则象忘。
言以诠理。入理则言息。自经典东流译人
重阻。多守滞文鲜见圆义。若忘筌取鱼始
可与言道矣。于是校阅真俗研思因果。乃
立善不受报顿悟成佛。又著二谛论佛性
当有论法身无色论佛无净土论应有缘论等。
笼罩旧说妙有渊旨。而守文之徒多生嫌
嫉。与夺之声纷然竞起。又六卷泥洹先至京
师。生剖析经理洞入幽微。乃说阿阐提
人皆得成佛。于时大本未传。孤明先发独
见忤众。于是旧学以为邪说讥愤滋甚。遂
显大众摈而遣之。生于大众中正容誓曰。
若我所说反于经义者。请于现身即表厉
疾。若与实相不相违背者。愿舍寿之时据
师子座。言竟拂衣而游。初投吴之虎丘山。
旬日之中学徒数百。其年夏雷震青园佛殿。
穆。初入庐山幽栖七年。以求其志。常以入
道之要慧解为本。故钻仰群经斟酌杂论。
万里随法不惮疲苦。后与慧睿慧严同游
长安。从什公受业。关中僧众咸谓神悟。后
还都止青园寺。寺是晋恭思皇后褚氏所立
本种青处因以为名。生既当时法匠。请以居
焉。宋太祖文皇深加叹重。后太祖设会。帝
亲同众御于地筵。下食良久。众咸疑日晚。
帝曰。始可中耳。生曰。白日丽天。天言始中
何得非中。遂取钵便食。于是一众从之。
莫不叹其枢机得衷。王弘范泰颜延并挹。
敬风猷从之问道。生既潜思日久彻悟言
外。乃喟然叹曰。夫象以尽意。得意则象忘。
言以诠理。入理则言息。自经典东流译人
重阻。多守滞文鲜见圆义。若忘筌取鱼始
可与言道矣。于是校阅真俗研思因果。乃
立善不受报顿悟成佛。又著二谛论佛性
当有论法身无色论佛无净土论应有缘论等。
笼罩旧说妙有渊旨。而守文之徒多生嫌
嫉。与夺之声纷然竞起。又六卷泥洹先至京
师。生剖析经理洞入幽微。乃说阿阐提
人皆得成佛。于时大本未传。孤明先发独
见忤众。于是旧学以为邪说讥愤滋甚。遂
显大众摈而遣之。生于大众中正容誓曰。
若我所说反于经义者。请于现身即表厉
疾。若与实相不相违背者。愿舍寿之时据
师子座。言竟拂衣而游。初投吴之虎丘山。
旬日之中学徒数百。其年夏雷震青园佛殿。
卷七 第 367a 页 T50-0367.png
龙升于天光影西壁。因改寺名号曰龙光。
时人叹曰。龙既已去生必行矣。俄而投迹庐
山。销影岩岫。山中僧众咸共敬服。后涅槃大
本至于南京。果称阐提悉有佛性。与前
所说合若符契。生既获斯经寻即讲说。以
宋元嘉十一年冬十一月庚子。于庐山精舍
升于法座。神色开朗德音俊发。论议数番
穷理尽妙。观听之众莫不悟悦。法席将毕
忽见麈尾纷然而坠。端坐正容隐几而
卒。颜色不异似若入定。道俗嗟骇远近悲
泣。于是京邑诸僧内惭自疚追而信服。其
神鉴之至徵瑞如此。仍葬庐山之阜。初生
与睿公及严观同学齐名。故时人评曰。生睿
发天真。严观洼流得。慧义彭享进。寇渊于
默塞。生及睿公独标天真之目。故以秀出群
士矣。初关中僧肇始注维摩。世咸玩味。生
乃更发深旨显畅新异及诸经义疏。世皆
宝焉。王微以生比郭林宗。乃为之立传旌
其遗德。时人以生推阐提得佛。此语有据。
顿悟不受报等时亦为宪章。宋太祖尝述生
顿悟义。沙门僧弼等皆设巨难。帝曰。若使
逝者可兴。岂为诸君所屈。后龙光又有沙
门宝林。初经长安受学。后祖述生公诸义。
时人号曰游玄生。著涅槃记及注异宗论
檄魔文等。林弟子法宝亦学兼内外。著金刚
后心论等。亦祖述生义焉。近代又有释慧
生者。亦止龙光寺。蔬食善众经兼工草
隶。时人以同寺相继。号曰大小二生。
释慧睿。冀州人。少出家执节精峻。常游方
时人叹曰。龙既已去生必行矣。俄而投迹庐
山。销影岩岫。山中僧众咸共敬服。后涅槃大
本至于南京。果称阐提悉有佛性。与前
所说合若符契。生既获斯经寻即讲说。以
宋元嘉十一年冬十一月庚子。于庐山精舍
升于法座。神色开朗德音俊发。论议数番
穷理尽妙。观听之众莫不悟悦。法席将毕
忽见麈尾纷然而坠。端坐正容隐几而
卒。颜色不异似若入定。道俗嗟骇远近悲
泣。于是京邑诸僧内惭自疚追而信服。其
神鉴之至徵瑞如此。仍葬庐山之阜。初生
与睿公及严观同学齐名。故时人评曰。生睿
发天真。严观洼流得。慧义彭享进。寇渊于
默塞。生及睿公独标天真之目。故以秀出群
士矣。初关中僧肇始注维摩。世咸玩味。生
乃更发深旨显畅新异及诸经义疏。世皆
宝焉。王微以生比郭林宗。乃为之立传旌
其遗德。时人以生推阐提得佛。此语有据。
顿悟不受报等时亦为宪章。宋太祖尝述生
顿悟义。沙门僧弼等皆设巨难。帝曰。若使
逝者可兴。岂为诸君所屈。后龙光又有沙
门宝林。初经长安受学。后祖述生公诸义。
时人号曰游玄生。著涅槃记及注异宗论
檄魔文等。林弟子法宝亦学兼内外。著金刚
后心论等。亦祖述生义焉。近代又有释慧
生者。亦止龙光寺。蔬食善众经兼工草
隶。时人以同寺相继。号曰大小二生。
释慧睿。冀州人。少出家执节精峻。常游方
卷七 第 367b 页 T50-0367.png
而学经。行蜀之西界为人所抄掠。常使
牧羊。有商客信敬者。见而异之。疑是沙
门。请问经义无不综达。商人即以金赎
之。既还袭染衣。笃学弥至。游历诸国。乃至
南天竺界。音译诰训殊方异义无不必晓。
后还憩庐山。俄又入关从什公咨禀。后
适京师止乌衣寺讲说众经。皆思彻言
表理契环中。宋大将军彭城王义康请以为
师。再三乃许。王请入第受戒。睿曰。礼闻
来学不闻往教。康大以为愧。乃入寺虔
礼祇奉戒法。后以貂裘奉睿。睿不著常
坐之。王密令左右求买酬三十万。睿曰。虽
非所服既大王所施。聊为从用耳。陈郡谢
灵运笃好佛理。殊俗之音多所达解。乃咨
睿以经中诸字并众音异旨。于是著十四
音训叙。条列梵汉。昭然可了。使文字有
据焉。睿以宋元嘉中卒。春秋八十有五矣。
释慧严。姓范。豫州人。年十二为诸生博晓
诗书。十六出家。又精鍊佛理。迄甫立年学
洞群籍。风声四远化洽殊邦。闻什公在关
复从受学。访正音义多所异闻。后还京师
止东安寺。宋高祖素所知重。高祖后伐长
安。要与同行。严曰。檀越此行虽伐罪吊民。
贫道事外之人。不敢闻命。帝苦要之。遂行。
及文帝在位。情好尤密。每见弘赞问佛法。
先是帝未甚崇信。至元嘉十二年京尹萧
摹之上启请制起寺及铸像。帝乃与侍中
何尚之吏部郎中羊玄保等议之。谓尚之
曰。朕少来读经不多。比日弥复无暇。三世
牧羊。有商客信敬者。见而异之。疑是沙
门。请问经义无不综达。商人即以金赎
之。既还袭染衣。笃学弥至。游历诸国。乃至
南天竺界。音译诰训殊方异义无不必晓。
后还憩庐山。俄又入关从什公咨禀。后
适京师止乌衣寺讲说众经。皆思彻言
表理契环中。宋大将军彭城王义康请以为
师。再三乃许。王请入第受戒。睿曰。礼闻
来学不闻往教。康大以为愧。乃入寺虔
礼祇奉戒法。后以貂裘奉睿。睿不著常
坐之。王密令左右求买酬三十万。睿曰。虽
非所服既大王所施。聊为从用耳。陈郡谢
灵运笃好佛理。殊俗之音多所达解。乃咨
睿以经中诸字并众音异旨。于是著十四
音训叙。条列梵汉。昭然可了。使文字有
据焉。睿以宋元嘉中卒。春秋八十有五矣。
释慧严。姓范。豫州人。年十二为诸生博晓
诗书。十六出家。又精鍊佛理。迄甫立年学
洞群籍。风声四远化洽殊邦。闻什公在关
复从受学。访正音义多所异闻。后还京师
止东安寺。宋高祖素所知重。高祖后伐长
安。要与同行。严曰。檀越此行虽伐罪吊民。
贫道事外之人。不敢闻命。帝苦要之。遂行。
及文帝在位。情好尤密。每见弘赞问佛法。
先是帝未甚崇信。至元嘉十二年京尹萧
摹之上启请制起寺及铸像。帝乃与侍中
何尚之吏部郎中羊玄保等议之。谓尚之
曰。朕少来读经不多。比日弥复无暇。三世
卷七 第 367c 页 T50-0367.png
因果未辩厝怀。而复不敢立异者。正以
卿辈时秀率所敬信故也。范泰谢灵运常言。
六经典文本在济俗为治。必求灵性真奥。
岂得不以佛经为指南耶。近见颜迎之
推达性论宗炳难白黑论。明佛汪汪尤为
名理并足开奖人意。若使率土之滨皆敦
此化。则朕坐致太平。夫复何事。近萧摹之请
制。未全经通。即以相示。委卿增损。必有以
遏戒浮淫无伤弘奖者。乃当著令耳。尚
之对曰。悠悠之徒多不信法。以臣庸蔽独
秉愚勤。惧以阙薄贻点大教。今乃更荷
褒拂非所敢当。至如前代群英则不负
明诏矣。中朝已远难复尽知。度江以来则王
导周顗庾亮王濛谢尚郤超王坦王恭王谧
郭文谢敷戴逵许询及亡高祖兄弟王元琳
昆季范汪孙绰张玄殷顗。或宰辅之冠盖。
或人伦之羽仪。或置情天人之际。或抗迹烟
霞之表。并禀志归依厝心崇信。其间比对则
兰护开潜渊遁崇邃。皆亚迹黄中。或不测人
也。近世道俗敷谈便尔。若当备举夷夏爰
逮汉魏。奇才异德胡可胜言。慧远法师尝
云。释氏之化无所不可。适道固自教源。
济俗亦为要务。窃寻此说有契理奥。何
者若使家家持戒则一国息刑。故佛澄适赵
二石减暴。灵塔放光符健损虐。故神道助
教有自来矣。而萧摹所启亦不谓全非。但
伤蠹道俗者。本在无行僧尼。而情貌难分
袪取未易。金铜土木虽縻费滋深。必福业
所寄复难得顿绝。臣比思为斟酌进退难
卿辈时秀率所敬信故也。范泰谢灵运常言。
六经典文本在济俗为治。必求灵性真奥。
岂得不以佛经为指南耶。近见颜迎之
推达性论宗炳难白黑论。明佛汪汪尤为
名理并足开奖人意。若使率土之滨皆敦
此化。则朕坐致太平。夫复何事。近萧摹之请
制。未全经通。即以相示。委卿增损。必有以
遏戒浮淫无伤弘奖者。乃当著令耳。尚
之对曰。悠悠之徒多不信法。以臣庸蔽独
秉愚勤。惧以阙薄贻点大教。今乃更荷
褒拂非所敢当。至如前代群英则不负
明诏矣。中朝已远难复尽知。度江以来则王
导周顗庾亮王濛谢尚郤超王坦王恭王谧
郭文谢敷戴逵许询及亡高祖兄弟王元琳
昆季范汪孙绰张玄殷顗。或宰辅之冠盖。
或人伦之羽仪。或置情天人之际。或抗迹烟
霞之表。并禀志归依厝心崇信。其间比对则
兰护开潜渊遁崇邃。皆亚迹黄中。或不测人
也。近世道俗敷谈便尔。若当备举夷夏爰
逮汉魏。奇才异德胡可胜言。慧远法师尝
云。释氏之化无所不可。适道固自教源。
济俗亦为要务。窃寻此说有契理奥。何
者若使家家持戒则一国息刑。故佛澄适赵
二石减暴。灵塔放光符健损虐。故神道助
教有自来矣。而萧摹所启亦不谓全非。但
伤蠹道俗者。本在无行僧尼。而情貌难分
袪取未易。金铜土木虽縻费滋深。必福业
所寄复难得顿绝。臣比思为斟酌进退难
卷七 第 368a 页 T50-0368.png
安。今日亲奉德音实亦深用夷泰。羊玄保
进曰此谈盖天人之际。岂臣所宜预。窃恐
秦楚论强兵之术。孙吴尽吞并之计。将无
取于此耶。帝曰。此非战国之具。良如卿
言。尚之曰。夫礼隐逸则战士怠。贵仁德则
兵气衰。若以孙吴为志。苟在吞噬。亦无
取尧舜之道。岂唯释教而已耶。帝悦曰。释
门有卿亦犹孔氏之有季路。所谓恶言不
入于耳。帝自是信心乃立。始致意佛经。及
见严观诸僧。辄论道义理。时颜延之著离
识观及论检。帝命严辩其同异。往复终日。
帝笑曰。公等今日无愧支许。严后著无生
灭论及老子略注等。东海何承天以博物著
名。乃问严。佛国将用何历。严云。天竺夏至
之日方中无影。所谓天中。于五行土德色
尚黄。数尚五。八寸为一尺。十两当此土
十二两。建辰之月为岁首。及讨覈分至推
校薄蚀。顾步光影其法甚详。宿度年纪咸
有条例。承天无所厝难。后婆利国人来。果
同严说。帝敕任豫受焉。大涅槃经初至宋
土。文言致善。而品数疏简。初学难以措怀。
严乃共慧观谢灵运等。依泥洹本加之品
目。文有过质颇亦治改。始有数本流行。严
乃梦见一人形状极伟。厉声谓严曰。涅槃
尊经何以轻加斟酌。严觉已惕然。乃更集
僧欲收前本。时识者咸云。此盖欲诫厉后
人耳。若必不应者何容即时方梦。严以为
然。顷之又梦神人告曰。君以弘经之力必
当见佛也。严以宋元嘉二十年卒于东安
进曰此谈盖天人之际。岂臣所宜预。窃恐
秦楚论强兵之术。孙吴尽吞并之计。将无
取于此耶。帝曰。此非战国之具。良如卿
言。尚之曰。夫礼隐逸则战士怠。贵仁德则
兵气衰。若以孙吴为志。苟在吞噬。亦无
取尧舜之道。岂唯释教而已耶。帝悦曰。释
门有卿亦犹孔氏之有季路。所谓恶言不
入于耳。帝自是信心乃立。始致意佛经。及
见严观诸僧。辄论道义理。时颜延之著离
识观及论检。帝命严辩其同异。往复终日。
帝笑曰。公等今日无愧支许。严后著无生
灭论及老子略注等。东海何承天以博物著
名。乃问严。佛国将用何历。严云。天竺夏至
之日方中无影。所谓天中。于五行土德色
尚黄。数尚五。八寸为一尺。十两当此土
十二两。建辰之月为岁首。及讨覈分至推
校薄蚀。顾步光影其法甚详。宿度年纪咸
有条例。承天无所厝难。后婆利国人来。果
同严说。帝敕任豫受焉。大涅槃经初至宋
土。文言致善。而品数疏简。初学难以措怀。
严乃共慧观谢灵运等。依泥洹本加之品
目。文有过质颇亦治改。始有数本流行。严
乃梦见一人形状极伟。厉声谓严曰。涅槃
尊经何以轻加斟酌。严觉已惕然。乃更集
僧欲收前本。时识者咸云。此盖欲诫厉后
人耳。若必不应者何容即时方梦。严以为
然。顷之又梦神人告曰。君以弘经之力必
当见佛也。严以宋元嘉二十年卒于东安
卷七 第 368b 页 T50-0368.png
寺。春秋八十有一矣。帝诏曰。严法师器识渊
远学道之匠。奄尔迁神痛悼于怀。可给钱
五万布五十匹。严弟子法智。幼有神理。年
二十四往江陵值雅公讲。便论议数番。雅
厝通无地。雅顾眄四众曰。小子斐然成章。
智笑曰。乃变风变雅作矣。于是声布楚郢
誉洽京吴。善成实及大小品。
释慧观。姓崔。清河人。十岁便以博见驰名。
弱年出家游方受业。晚适庐山又咨禀慧
远。闻什公入关。乃自南徂北。访覈异同
详辩新旧。风神秀雅思入玄微。时人称之
曰。通情则生融上首。精难则观肇第一。乃
著法华宗要序以简什。什曰。善男子。所论
甚快。君小却当南游江汉之间善以弘通
为务。什亡后乃南适荆州。州将司马休之甚
相敬重。于彼立高悝寺。使夫荆楚之民回
邪归正者。十有其半。宋武南伐休之至江
陵与观相遇。倾心待接依然若旧。因敕与
西中郎游。即文帝也俄而还京止道场寺。观
既妙善佛理探究老庄。又精通十诵博采
诸部。故求法问道者日不空筵。元嘉初三
月上已车驾临曲水宴会。命观与朝士赋
诗。观即坐先献。文旨清婉事适当时。琅琊
王僧达庐江何尚之。并以清言致款结赏
尘外。宋元嘉中卒。春秋七十有一。著辩宗
论论顿悟渐悟义及十喻序赞诸经序等。皆
传于世。时道场寺又有僧馥者。本澧泉人。
专精义学注胜鬘经。又有法业。本长安人。
善大小品及杂心。蔬食节己。故晋陵公主为
远学道之匠。奄尔迁神痛悼于怀。可给钱
五万布五十匹。严弟子法智。幼有神理。年
二十四往江陵值雅公讲。便论议数番。雅
厝通无地。雅顾眄四众曰。小子斐然成章。
智笑曰。乃变风变雅作矣。于是声布楚郢
誉洽京吴。善成实及大小品。
释慧观。姓崔。清河人。十岁便以博见驰名。
弱年出家游方受业。晚适庐山又咨禀慧
远。闻什公入关。乃自南徂北。访覈异同
详辩新旧。风神秀雅思入玄微。时人称之
曰。通情则生融上首。精难则观肇第一。乃
著法华宗要序以简什。什曰。善男子。所论
甚快。君小却当南游江汉之间善以弘通
为务。什亡后乃南适荆州。州将司马休之甚
相敬重。于彼立高悝寺。使夫荆楚之民回
邪归正者。十有其半。宋武南伐休之至江
陵与观相遇。倾心待接依然若旧。因敕与
西中郎游。即文帝也俄而还京止道场寺。观
既妙善佛理探究老庄。又精通十诵博采
诸部。故求法问道者日不空筵。元嘉初三
月上已车驾临曲水宴会。命观与朝士赋
诗。观即坐先献。文旨清婉事适当时。琅琊
王僧达庐江何尚之。并以清言致款结赏
尘外。宋元嘉中卒。春秋七十有一。著辩宗
论论顿悟渐悟义及十喻序赞诸经序等。皆
传于世。时道场寺又有僧馥者。本澧泉人。
专精义学注胜鬘经。又有法业。本长安人。
善大小品及杂心。蔬食节己。故晋陵公主为
卷七 第 368c 页 T50-0368.png
起南林寺。后遂居焉。
释慧义。姓梁。北地人。少出家。风格秀举志业
强正。初游学于彭宋之间。备通经义。后出
京师。乃说云。冀州有法称道人。临终语弟
子普严云。嵩高灵神云。江东有刘将军应
受天命。吾以三十二璧镇金一鉼为信。遂
彻宋王。宋王谓义曰。非常之瑞亦须非常
之人然后致之。若非法师自行恐无以获
也。义遂行。以晋义熙十三年七月往嵩高
山。寻觅未得。便至心烧香行道。至七日夜
梦见一长须老公。拄杖将义往璧处指示
云。是此石下。义明便周行山中。见一处炳
然如梦所见。即于庙所石坛下果得璧大
小三十二枚黄金一鉼。此瑞详之宋史。义后
还京师。宋武加接尤重。迄乎践祚礼遇弥
深。宋永初元年车骑范泰立祇洹寺。以义德
为物宗固请经始。义以泰清信之至。因为
指授仪则。时人以义方身子泰比须达。故
祇洹之称厥号存焉。后西域名僧多投止此
寺。或传译经典。或训授禅法。宋元嘉初徐
羡之檀道济等专权朝政。泰有不平之色。尝
肆言骂之。羡等深憾。闻者皆忧。泰在不测。
泰亦虑及于祸。乃问义安身之术。义曰。忠
顺不失以事其上。故上下能相亲也。何虑
之足忧。因劝泰以果竹园六十亩施寺。以
为幽冥之祐。泰从之。终享其福。及泰薨。
第三子晏谓义。昔承厥父之险。说求园地。
追以为憾。遂夺而不与。义秉泰遗疏。纷糺
纭纭彰于视听。义乃移止乌衣。与慧睿同
释慧义。姓梁。北地人。少出家。风格秀举志业
强正。初游学于彭宋之间。备通经义。后出
京师。乃说云。冀州有法称道人。临终语弟
子普严云。嵩高灵神云。江东有刘将军应
受天命。吾以三十二璧镇金一鉼为信。遂
彻宋王。宋王谓义曰。非常之瑞亦须非常
之人然后致之。若非法师自行恐无以获
也。义遂行。以晋义熙十三年七月往嵩高
山。寻觅未得。便至心烧香行道。至七日夜
梦见一长须老公。拄杖将义往璧处指示
云。是此石下。义明便周行山中。见一处炳
然如梦所见。即于庙所石坛下果得璧大
小三十二枚黄金一鉼。此瑞详之宋史。义后
还京师。宋武加接尤重。迄乎践祚礼遇弥
深。宋永初元年车骑范泰立祇洹寺。以义德
为物宗固请经始。义以泰清信之至。因为
指授仪则。时人以义方身子泰比须达。故
祇洹之称厥号存焉。后西域名僧多投止此
寺。或传译经典。或训授禅法。宋元嘉初徐
羡之檀道济等专权朝政。泰有不平之色。尝
肆言骂之。羡等深憾。闻者皆忧。泰在不测。
泰亦虑及于祸。乃问义安身之术。义曰。忠
顺不失以事其上。故上下能相亲也。何虑
之足忧。因劝泰以果竹园六十亩施寺。以
为幽冥之祐。泰从之。终享其福。及泰薨。
第三子晏谓义。昔承厥父之险。说求园地。
追以为憾。遂夺而不与。义秉泰遗疏。纷糺
纭纭彰于视听。义乃移止乌衣。与慧睿同
卷七 第 369a 页 T50-0369.png
住。宋元嘉二十一年终于乌衣寺。春秋七十
三矣。晏后少时而卒。晏弟晔。后染孔熙先
谋逆。厥宗同溃。后祇洹寺又有释僧睿。善
三论。为宋文所重。
释道渊。姓寇。不知何许人。出家止京师东
安寺。少持律捡长习义宗。众经数论靡不
通达。而潜光隐德世莫之知。后于东安寺
开讲。剖析玄微洞尽幽[(厂-一)*臣*责]。使终古积滞涣
然冰解。于是学徒改观翕然附德。后移止
彭城寺。宋文帝以渊行为物轨。敕居寺住。
后卒于所住。春秋七十有八。渊弟子慧琳。本
姓刘。秦郡人。善诸经及庄老。排谐好语笑。
长于制作。故集有十卷。而为性傲诞颇自
矜伐。渊尝诣傅亮。琳先在坐。及渊至琳不
为致礼。渊怒之彰色。亮遂罚琳杖二十。
宋世祖雅重琳。引见常升独榻。颜延之每
以致讥。帝辄不悦。后著白黑论乖于佛理。
衡阳太守何承天与琳比狎雅相击扬。著达
性论。并拘滞一方诋呵释教。颜延之及宗
炳。捡驳二论。各万馀言。琳既自毁其法被
斥交州。世云渊公见麻星者。即其人也。
释僧弼。本吴人。性度虚简仪止方直。少与龙
光昙干同游长安。从什受学。爱日惜力
靖有深思。什加赏特深使颁预参译。后游
历名邦备瞻风化。时有请弼为寺主。弼
曰。至道不弘淳风日缅。自非定慧兼足。无
以镇立风猷。且当随缘致益。何得独善一
寺。后南居楚郢十有馀年训诱经戒。大化
江表河西王沮渠蒙逊远挹风名。遣使通
三矣。晏后少时而卒。晏弟晔。后染孔熙先
谋逆。厥宗同溃。后祇洹寺又有释僧睿。善
三论。为宋文所重。
释道渊。姓寇。不知何许人。出家止京师东
安寺。少持律捡长习义宗。众经数论靡不
通达。而潜光隐德世莫之知。后于东安寺
开讲。剖析玄微洞尽幽[(厂-一)*臣*责]。使终古积滞涣
然冰解。于是学徒改观翕然附德。后移止
彭城寺。宋文帝以渊行为物轨。敕居寺住。
后卒于所住。春秋七十有八。渊弟子慧琳。本
姓刘。秦郡人。善诸经及庄老。排谐好语笑。
长于制作。故集有十卷。而为性傲诞颇自
矜伐。渊尝诣傅亮。琳先在坐。及渊至琳不
为致礼。渊怒之彰色。亮遂罚琳杖二十。
宋世祖雅重琳。引见常升独榻。颜延之每
以致讥。帝辄不悦。后著白黑论乖于佛理。
衡阳太守何承天与琳比狎雅相击扬。著达
性论。并拘滞一方诋呵释教。颜延之及宗
炳。捡驳二论。各万馀言。琳既自毁其法被
斥交州。世云渊公见麻星者。即其人也。
释僧弼。本吴人。性度虚简仪止方直。少与龙
光昙干同游长安。从什受学。爱日惜力
靖有深思。什加赏特深使颁预参译。后游
历名邦备瞻风化。时有请弼为寺主。弼
曰。至道不弘淳风日缅。自非定慧兼足。无
以镇立风猷。且当随缘致益。何得独善一
寺。后南居楚郢十有馀年训诱经戒。大化
江表河西王沮渠蒙逊远挹风名。遣使通
卷七 第 369b 页 T50-0369.png
敬䞋遗相续。后下都止彭城寺。文皇器重
每延讲说。宋元嘉十九年卒。春秋七十有
八。
释慧静。姓王。东阿人。少游学伊洛之间。晚
历徐兖。容貌甚黑而识悟清远。时洛中有沙
门道经。亦解迈当世与静齐名。而耳甚长
大。故时人语曰洛下大长耳。东阿黑如墨。
有问无不酬。有酬无不塞。静至性虚通
澄审有思力。每法轮一转辄负帙千人。海
内学宾无不必集。诵法华小品。注维摩
思益。著涅槃略记大品旨归及达命论并诸
法师诔。多流传北土。不甚过江。宋元嘉中
卒。春秋六十馀矣。
释僧苞。京兆人。少在关受学什公。宋永初
中游北徐。入黄山精舍。复造静定二师进
业。仍于彼建三七普贤斋忏。至第七日。
有白鹄飞来集普贤座前。至中行香毕乃
去。至二十一日将暮。又有黄衣四人。绕塔
数匝忽然不见。苞少有志节加复祥感。故
匪懈之情因之弥厉。日诵万馀言经。常礼
数百拜佛。后东下京师。正值祇洹寺发讲。
法徒云聚士庶骈席。苞既初至人未有识
者。乃乘驴往看。衣服垢弊貌有风尘。堂内
既迮。坐驴鞯于户外。高座出题适竟。苞始
欲厝言。法师便问。客僧何名。答云名苞。又
问尽何所苞。答曰。高座之人亦可苞耳。乃
致问数番皆是先达思力所不逮。高座无
以抗其辞。遂逊退而止。时王弘范泰闻苞论
议叹其才思。请与交言。仍屈住祇洹寺。
每延讲说。宋元嘉十九年卒。春秋七十有
八。
释慧静。姓王。东阿人。少游学伊洛之间。晚
历徐兖。容貌甚黑而识悟清远。时洛中有沙
门道经。亦解迈当世与静齐名。而耳甚长
大。故时人语曰洛下大长耳。东阿黑如墨。
有问无不酬。有酬无不塞。静至性虚通
澄审有思力。每法轮一转辄负帙千人。海
内学宾无不必集。诵法华小品。注维摩
思益。著涅槃略记大品旨归及达命论并诸
法师诔。多流传北土。不甚过江。宋元嘉中
卒。春秋六十馀矣。
释僧苞。京兆人。少在关受学什公。宋永初
中游北徐。入黄山精舍。复造静定二师进
业。仍于彼建三七普贤斋忏。至第七日。
有白鹄飞来集普贤座前。至中行香毕乃
去。至二十一日将暮。又有黄衣四人。绕塔
数匝忽然不见。苞少有志节加复祥感。故
匪懈之情因之弥厉。日诵万馀言经。常礼
数百拜佛。后东下京师。正值祇洹寺发讲。
法徒云聚士庶骈席。苞既初至人未有识
者。乃乘驴往看。衣服垢弊貌有风尘。堂内
既迮。坐驴鞯于户外。高座出题适竟。苞始
欲厝言。法师便问。客僧何名。答云名苞。又
问尽何所苞。答曰。高座之人亦可苞耳。乃
致问数番皆是先达思力所不逮。高座无
以抗其辞。遂逊退而止。时王弘范泰闻苞论
议叹其才思。请与交言。仍屈住祇洹寺。
卷七 第 369c 页 T50-0369.png
开讲众经法化相续。陈郡谢灵运闻风而
造焉。及见苞神气弥深叹伏。或问曰。谢公
何如。苞曰。灵运才有馀而识不足。抑不免
其身矣。苞尝于路行见六劫被录。苞为说
法劝念观世音。群劫以临危之际。念念恳
切。俄而送吏饮酒洪醉。劫解枷得免焉。宋
元嘉中卒。时瓦官又有释法和者。亦精通
数论致誉当时。为宋高祖所重。敕为僧主
焉。
释僧诠。姓张。辽西海阳人。少游燕齐遍学
外典。弱冠方出家复精鍊三藏。为北土学
者之宗。后过江止京师。铺筵大讲。化洽江
南。吴郡张恭请还吴讲说。姑苏之士并慕德
归心。初止闲居寺。晚憩虎丘山。诠先于黄
龙国造丈六金像。入吴又造人中金像。置
于虎丘山之东寺。诠性好檀施周赡贫乏。
清确自守居无兼币。后平昌孟顗于馀杭
立方显寺。请诠居之。率众翘勤禅礼无辍。
看寻苦至。遂乃失明。而策厉弥精讲授不
废。吴国张畅张敷谯国戴颙戴勃并慕德结
交。崇以师礼。诠后暂游临安县投董功曹
家。功曹者清信弟子也。诠投止少时便遇疾
甚笃。而常见所造之像来在西壁。又见诸
天童子皆来侍病。弟子法朗梦见一台数人
捧之。问何所去。答云。迎诠法师。明旦果卒。
县令阮尚之使葬白土山郭文举之冢右。以
拟梁鸿之附要离也。特进王裕及高士戴
颙。至诠墓所刻石立碑。唐思贤造文。张敷
作诔。
造焉。及见苞神气弥深叹伏。或问曰。谢公
何如。苞曰。灵运才有馀而识不足。抑不免
其身矣。苞尝于路行见六劫被录。苞为说
法劝念观世音。群劫以临危之际。念念恳
切。俄而送吏饮酒洪醉。劫解枷得免焉。宋
元嘉中卒。时瓦官又有释法和者。亦精通
数论致誉当时。为宋高祖所重。敕为僧主
焉。
释僧诠。姓张。辽西海阳人。少游燕齐遍学
外典。弱冠方出家复精鍊三藏。为北土学
者之宗。后过江止京师。铺筵大讲。化洽江
南。吴郡张恭请还吴讲说。姑苏之士并慕德
归心。初止闲居寺。晚憩虎丘山。诠先于黄
龙国造丈六金像。入吴又造人中金像。置
于虎丘山之东寺。诠性好檀施周赡贫乏。
清确自守居无兼币。后平昌孟顗于馀杭
立方显寺。请诠居之。率众翘勤禅礼无辍。
看寻苦至。遂乃失明。而策厉弥精讲授不
废。吴国张畅张敷谯国戴颙戴勃并慕德结
交。崇以师礼。诠后暂游临安县投董功曹
家。功曹者清信弟子也。诠投止少时便遇疾
甚笃。而常见所造之像来在西壁。又见诸
天童子皆来侍病。弟子法朗梦见一台数人
捧之。问何所去。答云。迎诠法师。明旦果卒。
县令阮尚之使葬白土山郭文举之冢右。以
拟梁鸿之附要离也。特进王裕及高士戴
颙。至诠墓所刻石立碑。唐思贤造文。张敷
作诔。
卷七 第 370a 页 T50-0370.png
释昙鉴。姓赵。冀州人。少出家事竺道祖为
师。蔬食布衣律行精苦。学究群经兼善数
论闻什公在关。杖策从学。什常谓鉴为一
闻持人。后游方宣化。达自荆州止江陵辛
寺。年登耳顺励行弥洁。常愿生安养瞻觐
弥陀。后弟子僧济辞往上明。鉴云。汝去乃
佳恐不复相见。因委曲疏受付嘱。至夜与
诸耆老共叙无常。言甚切至。既夜各各还
房。鉴独留步廊下至三更。沙弥僧愿请还
房。鉴曰。汝但眠不须复来。至明旦弟子慧
严依常问讯。见合掌平坐而口不言。迫就
察之实乃已卒。身体柔软香洁倍常。因申而
殓焉。春秋七十。吴郡张辩作传并赞。赞
曰。披荔逞芬。握瑾表洁。浑浑法师。弗
淄弗涅。炜晔初辰。条蔚暮节。神游智往。
岂伊实诀。时江陵又有释道海北州释慧龛
东州释慧恭淮南释昙泓东辕山释道广弘
农释道光等。并愿生安养临终祥瑞焉。
释慧安。未详是何人。蔬食精苦。学通经
义兼能善说。又以专戒见称。诵经四十
馀万言。止庐山陵云寺。学徒云聚千里从
风。常捉一杖云。是西域僧所施。杖光色
灼彻亦颇有香气。上有梵书人莫能识。
后入关诣罗什捉杖自随。什见杖惊曰。此
杖乃在此间耶。因译其字云。本生天竺
娑罗林。南方丧乱草付兴后得罗什道教
隆。安后以杖嚫外国僧波沙那。那赍还西
域。安以宋元嘉中卒于山寺。
释昙无成。姓马。扶风人。家世避难移居黄
卷七 第 370b 页 T50-0370.png
龙。年十三出家履业清正神悟绝伦。未及具
戒便精往复。闻什公在关。负笈从之。既
至见什。什问。沙弥何能远来。答曰。闻道而
至。什大善之。于是经停务学慧业愈深。姚
兴谓成曰。马季长硕学高明素骄当世。法
师故当不尔。答曰。以道伏心为除此过。
兴甚异之。供事殷厚。姚祚将亡关中危扰。
成乃憩于淮南中寺。涅槃大品常更互讲说。
受业二百馀人。与颜延之何尚之共论实
相往复弥晨。成乃著实相论。又著明渐
论。宋元嘉中卒。春秋六十有四。时中寺复有
昙囧者。与成同学齐名。为宋临川康王义
庆所重。
释僧含。不知何许人。幼而好学笃志经史
及天文算术。长通佛义数论兼明。尤善大
涅槃。常讲说不辍。元嘉七年新兴太守陶仲
祖立灵味寺。钦含风轨请以居之。含勖众
清谨三业无亏。后西游历阳弘赞正法。江
左道俗响附如林。时任城彭丞著无三
世论。含乃作神不灭论以抗之。使夫见闻
之者莫不将坠而更兴矣。又著圣智圆鉴
论无生论法身论业报论及法华宗论等。皆
传于世。顷之南游九江大阐经法。琅琊颜
峻时为南中郎记室参军。随镇浔阳。与含
深相器重造必终日。含尝密谓峻曰。如令
谶纬不虚者。京师寻有祸乱。真人应符属
在殿下。檀越善以缄之。俄而元凶构逆。世祖
龙飞。果如其言也。后平康无疾。忽告众辞
别。至乎明晨奄然已化。时人谓之知命。
戒便精往复。闻什公在关。负笈从之。既
至见什。什问。沙弥何能远来。答曰。闻道而
至。什大善之。于是经停务学慧业愈深。姚
兴谓成曰。马季长硕学高明素骄当世。法
师故当不尔。答曰。以道伏心为除此过。
兴甚异之。供事殷厚。姚祚将亡关中危扰。
成乃憩于淮南中寺。涅槃大品常更互讲说。
受业二百馀人。与颜延之何尚之共论实
相往复弥晨。成乃著实相论。又著明渐
论。宋元嘉中卒。春秋六十有四。时中寺复有
昙囧者。与成同学齐名。为宋临川康王义
庆所重。
释僧含。不知何许人。幼而好学笃志经史
及天文算术。长通佛义数论兼明。尤善大
涅槃。常讲说不辍。元嘉七年新兴太守陶仲
祖立灵味寺。钦含风轨请以居之。含勖众
清谨三业无亏。后西游历阳弘赞正法。江
左道俗响附如林。时任城彭丞著无三
世论。含乃作神不灭论以抗之。使夫见闻
之者莫不将坠而更兴矣。又著圣智圆鉴
论无生论法身论业报论及法华宗论等。皆
传于世。顷之南游九江大阐经法。琅琊颜
峻时为南中郎记室参军。随镇浔阳。与含
深相器重造必终日。含尝密谓峻曰。如令
谶纬不虚者。京师寻有祸乱。真人应符属
在殿下。檀越善以缄之。俄而元凶构逆。世祖
龙飞。果如其言也。后平康无疾。忽告众辞
别。至乎明晨奄然已化。时人谓之知命。
卷七 第 370c 页 T50-0370.png
时又有释道含者。亦学解有功。著释异十
论云。
释僧彻。姓王。本太原晋阳人。少孤兄弟二人
寓居襄阳。彻年十六入庐山造远公。远见
而异之。问曰。宁有出家意耶。对曰。远尘离
俗固其本心。绳墨镕钧更唯匠者。远曰。君能
入道当得无畏法门。于是投簪委质从
远受业。遍学众经尤精波若。又以问道
之暇亦厝怀篇牍。至若一赋一咏辄落笔成
章。尝至山南攀松而啸。于是清风远集
众鸟和鸣。超然有胜气。退还咨远。律制管
弦戒绝歌舞。一吟一啸可得为乎。远曰。以
散乱言之皆为违法。由是乃止。至年二
十四远令讲小品。时辈未之许。及登座
词旨明析。听者无以折其锋。远谓之曰。向
者勍敌并无遗力。汝城隍严固攻者丧师。
反轸能尔。良为未易。由是门人推服焉。
远亡后南游荆州止江陵城内五层寺。晚移
琵琶寺。彭城王义康仪同萧思话等。并从
受戒法。筵请设斋。穷自下馔。宋元嘉二十
九年卒。春秋七十。刺史南谯王刘义宣为造
坟圹。时荆州上明有释僧庄者。亦善涅槃及
数论。宋孝武初被敕下都。称疾不赴。
释昙谛。姓康。其先康居人。汉灵帝时移附中
国。献帝末乱移止吴兴。谛父肜尝为冀州
别驾。母黄氏昼寝。梦见一僧呼黄为母。寄
一麈尾并铁镂书镇二枚。眠觉见两物具存。
因而怀孕生谛。谛年五岁母以麈尾等示
之。谛曰。秦王所饷。母曰。汝置何处。答云不
论云。
释僧彻。姓王。本太原晋阳人。少孤兄弟二人
寓居襄阳。彻年十六入庐山造远公。远见
而异之。问曰。宁有出家意耶。对曰。远尘离
俗固其本心。绳墨镕钧更唯匠者。远曰。君能
入道当得无畏法门。于是投簪委质从
远受业。遍学众经尤精波若。又以问道
之暇亦厝怀篇牍。至若一赋一咏辄落笔成
章。尝至山南攀松而啸。于是清风远集
众鸟和鸣。超然有胜气。退还咨远。律制管
弦戒绝歌舞。一吟一啸可得为乎。远曰。以
散乱言之皆为违法。由是乃止。至年二
十四远令讲小品。时辈未之许。及登座
词旨明析。听者无以折其锋。远谓之曰。向
者勍敌并无遗力。汝城隍严固攻者丧师。
反轸能尔。良为未易。由是门人推服焉。
远亡后南游荆州止江陵城内五层寺。晚移
琵琶寺。彭城王义康仪同萧思话等。并从
受戒法。筵请设斋。穷自下馔。宋元嘉二十
九年卒。春秋七十。刺史南谯王刘义宣为造
坟圹。时荆州上明有释僧庄者。亦善涅槃及
数论。宋孝武初被敕下都。称疾不赴。
释昙谛。姓康。其先康居人。汉灵帝时移附中
国。献帝末乱移止吴兴。谛父肜尝为冀州
别驾。母黄氏昼寝。梦见一僧呼黄为母。寄
一麈尾并铁镂书镇二枚。眠觉见两物具存。
因而怀孕生谛。谛年五岁母以麈尾等示
之。谛曰。秦王所饷。母曰。汝置何处。答云不
卷七 第 371a 页 T50-0371.png
忆。至年十岁出家。学不从师悟自天发。
后随父之樊邓。遇见关中僧䂮道人。忽唤
䂮名。䂮曰。童子何以呼宿老名。谛曰。向者
忽言。阿上是谛沙弥。为众僧采菜被野猪
所伤。不觉失声耳。䂮经为弘觉法师弟子。
为僧采菜被野猪所伤。䂮初不忆此。乃
诣谛父。谛父具说本末。并示书镇麈尾等。
䂮乃悟而泣曰。即先师弘觉法师也。师经为
姚苌讲法华。贫道为都讲。姚苌饷师二物。
今遂在此。追计弘觉舍命。正是寄物之日。
复忆采菜之事弥深悲仰。谛后游览经籍
遇目斯记。晚入吴虎丘寺。讲礼易春秋各
七遍。法华大品维摩各十五遍。又善属文翰。
集有六卷。亦行于世。性爱林泉。后还吴兴。
入故章昆崙山。闲居涧饮二十馀载。以宋
元嘉末卒于山舍。春秋六十馀。
释僧导。京兆人。十岁出家从师受业。师以
观世音经授之。读竟咨师。此经有几卷。师
欲试之。乃言。止有此耳。导曰。初云尔时
无尽意。故知尔前已应有事。师大悦之。授
以法华一部。于是昼夜看寻粗解文义。贫
无油烛常采薪自照。至年十八博读转多。
气干雄勇神机秀发。形止方雅举动无忤。僧
睿见而奇之。问曰。君于佛法且欲何愿。导
曰。且愿为法师作都讲。睿曰。君方当为万
人法主。岂肯对扬小师乎。迄受具戒识
洽愈深。禅律经论达自心抱。姚兴钦其德
业。友而爱焉。入寺相造。乃同辇还宫。及什
公译出经论。并参议详定。导既素有风神。
后随父之樊邓。遇见关中僧䂮道人。忽唤
䂮名。䂮曰。童子何以呼宿老名。谛曰。向者
忽言。阿上是谛沙弥。为众僧采菜被野猪
所伤。不觉失声耳。䂮经为弘觉法师弟子。
为僧采菜被野猪所伤。䂮初不忆此。乃
诣谛父。谛父具说本末。并示书镇麈尾等。
䂮乃悟而泣曰。即先师弘觉法师也。师经为
姚苌讲法华。贫道为都讲。姚苌饷师二物。
今遂在此。追计弘觉舍命。正是寄物之日。
复忆采菜之事弥深悲仰。谛后游览经籍
遇目斯记。晚入吴虎丘寺。讲礼易春秋各
七遍。法华大品维摩各十五遍。又善属文翰。
集有六卷。亦行于世。性爱林泉。后还吴兴。
入故章昆崙山。闲居涧饮二十馀载。以宋
元嘉末卒于山舍。春秋六十馀。
释僧导。京兆人。十岁出家从师受业。师以
观世音经授之。读竟咨师。此经有几卷。师
欲试之。乃言。止有此耳。导曰。初云尔时
无尽意。故知尔前已应有事。师大悦之。授
以法华一部。于是昼夜看寻粗解文义。贫
无油烛常采薪自照。至年十八博读转多。
气干雄勇神机秀发。形止方雅举动无忤。僧
睿见而奇之。问曰。君于佛法且欲何愿。导
曰。且愿为法师作都讲。睿曰。君方当为万
人法主。岂肯对扬小师乎。迄受具戒识
洽愈深。禅律经论达自心抱。姚兴钦其德
业。友而爱焉。入寺相造。乃同辇还宫。及什
公译出经论。并参议详定。导既素有风神。
卷七 第 371b 页 T50-0371.png
又值关中盛集。于是谋猷众典博采真俗。
乃著成实三论义疏及空有二谛论等。后宋
高祖西伐长安。擒获 主荡清关内。既素
籍导名。乃要与相见。谓导曰。相望久矣。何
其流滞殊俗。答云。明公荡一九有鸣銮
河洛。此时相见不亦善乎。高祖旋旆东归
留子桂阳公义真镇关中。临别谓导曰。儿
年小留镇。愿法师时能顾怀。义真后为西
虏勃勃赫连所逼。出自关南中途扰
败。丑虏乘凶追骑将及。导率弟子数百人
遏于中路。谓追骑曰。刘公以此子见托
贫道。今当以死送之。会不可得不烦相
追。群𡨥骇其神气。遂回锋而反。义真走窜
于草。会其中兵段宏。卒以获免。盖由导之
力也。高祖感之。因令子侄内外师焉。后立
寺于寿春。即东山寺也。常讲说经论。受业千
有馀人。会虏俄灭佛法。沙门避难投之者
数百。悉给衣食。其有死于虏者。皆设会行
香。为之流涕哀恸。至孝武帝升位。遣使
徵请。导翻然应诏。止于京师中兴寺。銮舆
降跸躬出候迎。导以孝建之初三纲更始。感
事怀惜。悲不自胜。帝亦哽咽良久。即敕于
瓦官寺开讲维摩。帝亲临幸公卿必集。导
登高座曰。昔王宫托生双树现灭。自尔
以来岁逾千载。淳源永谢浇风不追。给苑
丘墟鹿园芜秽。九十五种以趣下为升高。
三界群生以火宅为净国。岂知上圣流涕
大士栖惶者哉。因潜然泫泪。四众为之改
容。又谓帝曰。护法弘道莫先帝王。陛下
乃著成实三论义疏及空有二谛论等。后宋
高祖西伐长安。擒获 主荡清关内。既素
籍导名。乃要与相见。谓导曰。相望久矣。何
其流滞殊俗。答云。明公荡一九有鸣銮
河洛。此时相见不亦善乎。高祖旋旆东归
留子桂阳公义真镇关中。临别谓导曰。儿
年小留镇。愿法师时能顾怀。义真后为西
虏勃勃赫连所逼。出自关南中途扰
败。丑虏乘凶追骑将及。导率弟子数百人
遏于中路。谓追骑曰。刘公以此子见托
贫道。今当以死送之。会不可得不烦相
追。群𡨥骇其神气。遂回锋而反。义真走窜
于草。会其中兵段宏。卒以获免。盖由导之
力也。高祖感之。因令子侄内外师焉。后立
寺于寿春。即东山寺也。常讲说经论。受业千
有馀人。会虏俄灭佛法。沙门避难投之者
数百。悉给衣食。其有死于虏者。皆设会行
香。为之流涕哀恸。至孝武帝升位。遣使
徵请。导翻然应诏。止于京师中兴寺。銮舆
降跸躬出候迎。导以孝建之初三纲更始。感
事怀惜。悲不自胜。帝亦哽咽良久。即敕于
瓦官寺开讲维摩。帝亲临幸公卿必集。导
登高座曰。昔王宫托生双树现灭。自尔
以来岁逾千载。淳源永谢浇风不追。给苑
丘墟鹿园芜秽。九十五种以趣下为升高。
三界群生以火宅为净国。岂知上圣流涕
大士栖惶者哉。因潜然泫泪。四众为之改
容。又谓帝曰。护法弘道莫先帝王。陛下
卷七 第 371c 页 T50-0371.png
若能运四等心矜危劝善。则此沙石瓦砾
便为自在天宫。帝称善久之。坐者咸悦。后
辞还寿春卒于石涧。春秋九十有六。时有
沙门僧因。亦当世名匠。与导相次。或问因
云。法师与导公孰愈。答云。吾与僧导同师
什公。准之孔门则导公入室吾可升堂。导
有弟子僧威僧音等。并善成实。
释道汪。姓潘。长乐人。幼随叔在京。年十三
投庐山远公出家。研综经律雅善涅槃。
蔬食数十馀年。尝行梁州。道为羌贼所围
垂失衣钵。汪与弟子数人誓心共念观世
音。有顷觉如云务者覆汪等身。群盗推
索不见。于是获免。后闻河间玄高法师禅
慧深广。欲往从之。中路值吐谷浑之难。遂
不果行。于是旋于成都。徵士费文渊初从
受业。乃立寺于州城西北。名曰祇洹。化行
巴蜀誉洽朝野。梁州刺史申坦与汪有旧。
坦后致故。汪将往省之。仍欲停彼。费文渊
乃上书刺史张悦曰。道汪法师识行清白风
霜弥峻。卓尔不群确焉难拔。近闻梁州遣迎
承教旨许去。阖境之论。佥曰非宜。鄙州边
荒僧尼出万。禅戒所资一焉是赖。岂可水
失其珠山亡其玉。愿鉴九俗之诚令四
辈有凭也。悦即敦留遂不果行。悦还都具
向宋孝武。述汪德行。帝即敕令迎接为中
兴寺主。汪乃因悦固辞以疾。遂获免。于
是谢病下帷绝窥人世。后刘思考临州
大设法祀。请汪讲说。乃应请。或问。法师常
誓守靖。何以亏节。答曰。刘公笃信方欲大
便为自在天宫。帝称善久之。坐者咸悦。后
辞还寿春卒于石涧。春秋九十有六。时有
沙门僧因。亦当世名匠。与导相次。或问因
云。法师与导公孰愈。答云。吾与僧导同师
什公。准之孔门则导公入室吾可升堂。导
有弟子僧威僧音等。并善成实。
释道汪。姓潘。长乐人。幼随叔在京。年十三
投庐山远公出家。研综经律雅善涅槃。
蔬食数十馀年。尝行梁州。道为羌贼所围
垂失衣钵。汪与弟子数人誓心共念观世
音。有顷觉如云务者覆汪等身。群盗推
索不见。于是获免。后闻河间玄高法师禅
慧深广。欲往从之。中路值吐谷浑之难。遂
不果行。于是旋于成都。徵士费文渊初从
受业。乃立寺于州城西北。名曰祇洹。化行
巴蜀誉洽朝野。梁州刺史申坦与汪有旧。
坦后致故。汪将往省之。仍欲停彼。费文渊
乃上书刺史张悦曰。道汪法师识行清白风
霜弥峻。卓尔不群确焉难拔。近闻梁州遣迎
承教旨许去。阖境之论。佥曰非宜。鄙州边
荒僧尼出万。禅戒所资一焉是赖。岂可水
失其珠山亡其玉。愿鉴九俗之诚令四
辈有凭也。悦即敦留遂不果行。悦还都具
向宋孝武。述汪德行。帝即敕令迎接为中
兴寺主。汪乃因悦固辞以疾。遂获免。于
是谢病下帷绝窥人世。后刘思考临州
大设法祀。请汪讲说。乃应请。或问。法师常
誓守靖。何以亏节。答曰。刘公笃信方欲大
卷七 第 372a 页 T50-0372.png
法凭之。何辞小劳耶。先是峡中人每于石
岸之侧见神光夜发。思考以大明之中请
汪于光处起寺。即崖镌像因险立室。行
途瞻仰咸发净心。后王景茂请居武担寺
为僧主。勖众清谨白黑归依。以宋泰始元
年卒于所住。顾命令阇维之。刘思考为起
塔于武担寺门之右。景和元年萧慧开西
镇成都。承汪高誉思共讲道。行至中途
闻汪已逝。乃叹曰。惜也吾不及其人。文举
之追康成曾何足道。其为时贤所惜如此。
时蜀江阳寺释普明长乐寺释道訚。并戒德
高。明蔬食诵经苦节通感。訚学兼内外尤
善谈吐。吴国张裕请为戒师云。
释慧静。姓邵。吴兴馀杭人。居贫履操厉行精
苦。风姿秀整容止可观。始游学庐山。晚
还上都进业。解兼内外偏善涅槃。初
止治城寺。颜延之何尚之并钦慕风德。颜
延之每叹曰。荆山之玉唯静是焉。及子竣
出镇东州。携与同行。因栖于天柱山寺。及
大明之中。又迁居剡之法华台。后憩东仰
山。处处般游。并以弘法为务。年过知命
志节弥坚。宋太始中卒。春秋五十有八。所著
文翰集为十卷。
释法悯。北人。弱年慕道笃志经籍。十八出
家。便游践州国观风味道。波若数论及诸
经律皆所游刃。后憩江夏郡五层寺。时沙
门僧昌于江陵城内立塔。刺史谢晦欲坏
之。悯闻故往谏晦。晦意不止。悯于是隐迹
于长沙麓山。终身不出。晦乃率仪至寺厚
岸之侧见神光夜发。思考以大明之中请
汪于光处起寺。即崖镌像因险立室。行
途瞻仰咸发净心。后王景茂请居武担寺
为僧主。勖众清谨白黑归依。以宋泰始元
年卒于所住。顾命令阇维之。刘思考为起
塔于武担寺门之右。景和元年萧慧开西
镇成都。承汪高誉思共讲道。行至中途
闻汪已逝。乃叹曰。惜也吾不及其人。文举
之追康成曾何足道。其为时贤所惜如此。
时蜀江阳寺释普明长乐寺释道訚。并戒德
高。明蔬食诵经苦节通感。訚学兼内外尤
善谈吐。吴国张裕请为戒师云。
释慧静。姓邵。吴兴馀杭人。居贫履操厉行精
苦。风姿秀整容止可观。始游学庐山。晚
还上都进业。解兼内外偏善涅槃。初
止治城寺。颜延之何尚之并钦慕风德。颜
延之每叹曰。荆山之玉唯静是焉。及子竣
出镇东州。携与同行。因栖于天柱山寺。及
大明之中。又迁居剡之法华台。后憩东仰
山。处处般游。并以弘法为务。年过知命
志节弥坚。宋太始中卒。春秋五十有八。所著
文翰集为十卷。
释法悯。北人。弱年慕道笃志经籍。十八出
家。便游践州国观风味道。波若数论及诸
经律皆所游刃。后憩江夏郡五层寺。时沙
门僧昌于江陵城内立塔。刺史谢晦欲坏
之。悯闻故往谏晦。晦意不止。悯于是隐迹
于长沙麓山。终身不出。晦乃率仪至寺厚
卷七 第 372b 页 T50-0372.png
赐酒肉。严鼓振威。斩斫形像。俄而云雾暗
天风尘四起。晦惊惧而走。后以叛逆诛灭。
队人丁法成史僧双见身癞病。馀多犯法而
死。悯乃著显验论以明因果。并注大道
地经。后卒于山中。春秋八十有三。弟子僧道
立碑颂德。时始兴郡灵化寺有比丘僧宗。
亦博涉经论。著法性觉性二论云。
释道亮。不知何许人。住京师北多宝寺。神
悟超绝容止可观而性刚忤物遂显于众。元
嘉之末被徙南越。时人或讥其不能保身。
亮曰。业理所之特非人事。于是命侣宵征
南适广州。弟子智林等十二人随之停南六
载。讲说导众化陶岭外。至大明中还止
京兆。盛开法席。著成实论义疏八卷。宋太
始中卒。春秋六十有九。时多宝寺复有静林
慧隆。林善大涅槃经。为宋孝武所器敬。
隆亦善众经及数论。又苦节通灵。隆患心气
积时。夜有非人送汤云。秣陵令所送。授
器已奄然不见。隆取一服所苦即瘳。
释梵敏。姓李。河东人。少游学关垄长历彭
泗。内外经书皆闇游心曲。晚憩丹阳频建
讲说。谢庄张永刘虬吕道慧皆承风欣悦雅
相叹重。数讲法华成实。又序要义百科略
标纲网。故文止一卷。属辞省诣见重当
时。后卒于丹阳。春秋七十馀矣。时又有
释僧籥者。本上党人。善涅槃经。为张畅所
重。
释道温。姓皇甫。安定朝那人。高士谧之后也。
少好琴书事亲以孝闻。年十六入庐山依
天风尘四起。晦惊惧而走。后以叛逆诛灭。
队人丁法成史僧双见身癞病。馀多犯法而
死。悯乃著显验论以明因果。并注大道
地经。后卒于山中。春秋八十有三。弟子僧道
立碑颂德。时始兴郡灵化寺有比丘僧宗。
亦博涉经论。著法性觉性二论云。
释道亮。不知何许人。住京师北多宝寺。神
悟超绝容止可观而性刚忤物遂显于众。元
嘉之末被徙南越。时人或讥其不能保身。
亮曰。业理所之特非人事。于是命侣宵征
南适广州。弟子智林等十二人随之停南六
载。讲说导众化陶岭外。至大明中还止
京兆。盛开法席。著成实论义疏八卷。宋太
始中卒。春秋六十有九。时多宝寺复有静林
慧隆。林善大涅槃经。为宋孝武所器敬。
隆亦善众经及数论。又苦节通灵。隆患心气
积时。夜有非人送汤云。秣陵令所送。授
器已奄然不见。隆取一服所苦即瘳。
释梵敏。姓李。河东人。少游学关垄长历彭
泗。内外经书皆闇游心曲。晚憩丹阳频建
讲说。谢庄张永刘虬吕道慧皆承风欣悦雅
相叹重。数讲法华成实。又序要义百科略
标纲网。故文止一卷。属辞省诣见重当
时。后卒于丹阳。春秋七十馀矣。时又有
释僧籥者。本上党人。善涅槃经。为张畅所
重。
释道温。姓皇甫。安定朝那人。高士谧之后也。
少好琴书事亲以孝闻。年十六入庐山依
卷七 第 372c 页 T50-0372.png
远公受学。后游长安复师童寿。元嘉中还
止襄阳檀溪寺。善大乘经兼明数论。樊邓
学徒并师之。时吴国张邵镇襄阳。子敷随
之。敷听温讲还。邵问。温何如。敷曰。义解
足以析微。道心未易可测。邵躬往候之。
方挹其神俊。后从容谓曰。法师傥能还俗
当以别驾相处。温曰。檀越乃以桎梏诱人。
即日辞往江陵。邵追之不及叹恨。孝建初
被敕下都止中兴寺。大明中敕为都邑僧
主。路昭皇太后大明四年十月八日造普贤
像成。于中兴禅房设斋。所请凡二百僧。列
名同集。人数已定。于时寺既新构严卫甚
肃。忽有一僧。晚来就座风容都雅。举堂嘱
目。与斋主共语百馀许言。忽不复见。检问
防门。咸言不见出入。众乃悟其神人。温时
既为僧主。乃列言秣陵白。皇太后睿鉴冲
明圣符幽洽。涤思净场研衿至境。固以声
藻宸内事虚梵表。乃创思镕斲栖写神
华。摸造普贤来仪盛像。宝倾宙珍妙尽天
饰。所设斋讲讫今月八日。䞋会有限名簿素
定。引次就席数无盈减。转经明半景及
昆吾。忽睹异僧预于座内。容止端严气貌
秀发。举众惊嗟莫有识者。斋主问曰。上人
何名。答曰。名慧明。住何寺。答云来自天
安。言对之间倏然不见。阖席悚愧。遍筵肃
虑。以为明祥所贲幽应攸阐。紫山可觌华
台不远。盖闻至诚所感还景移纬。澄心所
殉发石开泉。况帝德涵运皇功懋洽。仁洞
乾遐理畅冥外。故上王盛士。剋表大明之
止襄阳檀溪寺。善大乘经兼明数论。樊邓
学徒并师之。时吴国张邵镇襄阳。子敷随
之。敷听温讲还。邵问。温何如。敷曰。义解
足以析微。道心未易可测。邵躬往候之。
方挹其神俊。后从容谓曰。法师傥能还俗
当以别驾相处。温曰。檀越乃以桎梏诱人。
即日辞往江陵。邵追之不及叹恨。孝建初
被敕下都止中兴寺。大明中敕为都邑僧
主。路昭皇太后大明四年十月八日造普贤
像成。于中兴禅房设斋。所请凡二百僧。列
名同集。人数已定。于时寺既新构严卫甚
肃。忽有一僧。晚来就座风容都雅。举堂嘱
目。与斋主共语百馀许言。忽不复见。检问
防门。咸言不见出入。众乃悟其神人。温时
既为僧主。乃列言秣陵白。皇太后睿鉴冲
明圣符幽洽。涤思净场研衿至境。固以声
藻宸内事虚梵表。乃创思镕斲栖写神
华。摸造普贤来仪盛像。宝倾宙珍妙尽天
饰。所设斋讲讫今月八日。䞋会有限名簿素
定。引次就席数无盈减。转经明半景及
昆吾。忽睹异僧预于座内。容止端严气貌
秀发。举众惊嗟莫有识者。斋主问曰。上人
何名。答曰。名慧明。住何寺。答云来自天
安。言对之间倏然不见。阖席悚愧。遍筵肃
虑。以为明祥所贲幽应攸阐。紫山可觌华
台不远。盖闻至诚所感还景移纬。澄心所
殉发石开泉。况帝德涵运皇功懋洽。仁洞
乾遐理畅冥外。故上王盛士。剋表大明之
卷七 第 373a 页 T50-0373.png
朝。劝发妙身。躬见龙飞之室。适若因陛下
慧烛海隅明华日月。故以慧明为人
名。继天兴祚。式垂无疆。故以天安为寺
称。神基弥远道政方凝。九服咸太万寓齐
悦。谨列言属县以显天休。县即言郡。时京
兆尹孔灵符以事表闻。诏仍改禅房为天
安寺。以旌瑞焉。温后累当讲任。禀味之
宾填委相属。精勤导物数感神异。帝悦之。
赐钱五十万。时人为之语曰。帝主倾财温
公率则。上天怀感神灵降德。宋太始初卒。
春秋六十有九。时中兴寺复有僧庆慧定僧
嵩。并以义学显誉。庆善三论为时学所
宗。定善涅槃及毗昙。亦数当元匠。嵩亦兼
明数论。末年僻执谓佛不应常住。临终之
日舌本先烂焉。
释昙斌。姓苏。南阳人。十岁出家事道祎为
师。始住江陵新寺听经论学禅道。覃思
深至而情未尽达。夜梦神人谓斌曰。汝所
疑义游方自决。于是振锡挟衣殊邦问道。
初下京师。仍往吴郡。值僧业讲十诵。餐听
少时悟解深入。后还都从静林法师咨受
涅槃。又就吴兴小山法珍。研访泥洹胜鬘。
晚从南林法业受华严杂心。既遍历众师
备闻异释。乃潜思积时以穷其妙。融冶百
家陶贯诸部。于是还止樊邓开筵讲说。四
远名宾负[袌-包+矢]皆至。及孝建之初。敕王玄谟
资发出京。初止新安寺讲小品十地。并申
顿悟渐悟之旨。时心竞之徒苦相雠校。斌既
辞惬理诣终莫能屈。陈郡袁粲令望当时。而
慧烛海隅明华日月。故以慧明为人
名。继天兴祚。式垂无疆。故以天安为寺
称。神基弥远道政方凝。九服咸太万寓齐
悦。谨列言属县以显天休。县即言郡。时京
兆尹孔灵符以事表闻。诏仍改禅房为天
安寺。以旌瑞焉。温后累当讲任。禀味之
宾填委相属。精勤导物数感神异。帝悦之。
赐钱五十万。时人为之语曰。帝主倾财温
公率则。上天怀感神灵降德。宋太始初卒。
春秋六十有九。时中兴寺复有僧庆慧定僧
嵩。并以义学显誉。庆善三论为时学所
宗。定善涅槃及毗昙。亦数当元匠。嵩亦兼
明数论。末年僻执谓佛不应常住。临终之
日舌本先烂焉。
释昙斌。姓苏。南阳人。十岁出家事道祎为
师。始住江陵新寺听经论学禅道。覃思
深至而情未尽达。夜梦神人谓斌曰。汝所
疑义游方自决。于是振锡挟衣殊邦问道。
初下京师。仍往吴郡。值僧业讲十诵。餐听
少时悟解深入。后还都从静林法师咨受
涅槃。又就吴兴小山法珍。研访泥洹胜鬘。
晚从南林法业受华严杂心。既遍历众师
备闻异释。乃潜思积时以穷其妙。融冶百
家陶贯诸部。于是还止樊邓开筵讲说。四
远名宾负[袌-包+矢]皆至。及孝建之初。敕王玄谟
资发出京。初止新安寺讲小品十地。并申
顿悟渐悟之旨。时心竞之徒苦相雠校。斌既
辞惬理诣终莫能屈。陈郡袁粲令望当时。而
卷七 第 373b 页 T50-0373.png
嘉斌行解。尝令中书舍人巢尚介。意欲试
之。斌不为屈。粲乃躬自往候。粲每劝斌数
觐天子。斌曰。贫道方外之人。岂宜与天子
同趣。粲益以高之。后请为母师。宋建平王
景素亦咨其戒范。宋元徽中卒于庄严寺。春
秋六十有七。时庄严复有昙济昙宗。并以学
业才力见重一时。济述七宗论。宗著经
目及数林。
释慧亮。姓姜。先名显亮。为东阿靖公弟子。
少有清誉。时人呼靖为大师。亮为小师。虽
年望未逮而风轨继之。后立寺于临淄讲
法华大小品十地等。学徒云聚千里命驾。后
过江止何园寺。颜延张绪眷德留连。每叹
曰。安汰吐珠玉于前。斌亮振金声于后。清
言妙绪将绝复兴。太始之初庄严寺大集
简阅义士。上首千人。敕亮与斌递为法主。
当时宗匠无与竞焉。宋元徽中卒。春秋六十
三矣。著玄通论。今行于世。
释僧镜。姓焦。本陇西人。迁居吴地。至孝过
人。轻财好施。家贫母亡。太守赐钱五千。苦
辞不受。乃身自负土种植松柏。庐于墓所。
泣血三年。服毕出家。住吴县华山。后入关
陇寻师受法。累载方还。停止京师。大阐经
论。司空东海徐湛之重其风素。请为一门之
师。后东反姑苏。复专当法匠。台寺沙门道
流请停岁许。又东适上虞徐山。学徒随往百
有馀人。化洽三吴声驰上国。陈郡谢灵运
以德音致款。宋世祖藉其风素。敕出京
师止定林下寺。频建法聚德众云集。著
之。斌不为屈。粲乃躬自往候。粲每劝斌数
觐天子。斌曰。贫道方外之人。岂宜与天子
同趣。粲益以高之。后请为母师。宋建平王
景素亦咨其戒范。宋元徽中卒于庄严寺。春
秋六十有七。时庄严复有昙济昙宗。并以学
业才力见重一时。济述七宗论。宗著经
目及数林。
释慧亮。姓姜。先名显亮。为东阿靖公弟子。
少有清誉。时人呼靖为大师。亮为小师。虽
年望未逮而风轨继之。后立寺于临淄讲
法华大小品十地等。学徒云聚千里命驾。后
过江止何园寺。颜延张绪眷德留连。每叹
曰。安汰吐珠玉于前。斌亮振金声于后。清
言妙绪将绝复兴。太始之初庄严寺大集
简阅义士。上首千人。敕亮与斌递为法主。
当时宗匠无与竞焉。宋元徽中卒。春秋六十
三矣。著玄通论。今行于世。
释僧镜。姓焦。本陇西人。迁居吴地。至孝过
人。轻财好施。家贫母亡。太守赐钱五千。苦
辞不受。乃身自负土种植松柏。庐于墓所。
泣血三年。服毕出家。住吴县华山。后入关
陇寻师受法。累载方还。停止京师。大阐经
论。司空东海徐湛之重其风素。请为一门之
师。后东反姑苏。复专当法匠。台寺沙门道
流请停岁许。又东适上虞徐山。学徒随往百
有馀人。化洽三吴声驰上国。陈郡谢灵运
以德音致款。宋世祖藉其风素。敕出京
师止定林下寺。频建法聚德众云集。著
卷七 第 373c 页 T50-0373.png
法华维摩泥洹义疏并毗昙玄论。区别义类
有条贯焉。宋元徽中卒。春秋六十有七。上
虞徐山先有昙隆道人。少善席上。晚忽苦节
过人。亦为谢灵运所重。常共游嶀嵊。亡后
运乃诔焉。
释僧瑾。姓朱。沛国人。隐士建之第四子。少
善庄老及诗礼。后行至广陵见昙因法师。
遂稽首一面伏膺为道。游学内典博涉三
藏。后至京师值龙光道生。复依凭受业。初
憩治城寺。宋孝武敕为湘东王师。苦辞以
疾。遂不获免。王从请五戒甚加优礼。先
是智斌沙门。初代昙岳为僧正。斌亦德为
物宗善三论及维摩思益毛诗庄老等。后义
嘉构衅。时人谗斌云。为义嘉行道。遂被
摈交州。时湘东践祚。是为明帝。仍敕瑾使
为天下僧主。给法伎一部亲信二十人月
给钱三万。冬夏四时赐并车舆吏力。凡诸
外镇皆敕与。瑾辞。四方献奉。并问僧正得
未。其见重如此。瑾性不蓄金皆充福业。
起灵根灵基二寺。以为禅慧栖止。及明帝
末年颇多忌讳。故涅槃灭度之翻。于此暂
息。凡诸死亡凶祸衰白等语。皆不得以对。
因之犯忤而致戮者十有七八。瑾每以匡
谏恩礼遂薄。时汝南周颙入侍帷幄瑾尝谓
颙曰。陛下比日所行殊非人君举动。俗事
讽谏无所复益。妙理深谈弥为奢缓。唯三
世苦报最切近情。檀越傥因机候正当陈
此而已。帝后风疾。数加针灸痛恼无聊。辄
召颙及殷洪等。说鬼神杂事以散胸怀。颙
有条贯焉。宋元徽中卒。春秋六十有七。上
虞徐山先有昙隆道人。少善席上。晚忽苦节
过人。亦为谢灵运所重。常共游嶀嵊。亡后
运乃诔焉。
释僧瑾。姓朱。沛国人。隐士建之第四子。少
善庄老及诗礼。后行至广陵见昙因法师。
遂稽首一面伏膺为道。游学内典博涉三
藏。后至京师值龙光道生。复依凭受业。初
憩治城寺。宋孝武敕为湘东王师。苦辞以
疾。遂不获免。王从请五戒甚加优礼。先
是智斌沙门。初代昙岳为僧正。斌亦德为
物宗善三论及维摩思益毛诗庄老等。后义
嘉构衅。时人谗斌云。为义嘉行道。遂被
摈交州。时湘东践祚。是为明帝。仍敕瑾使
为天下僧主。给法伎一部亲信二十人月
给钱三万。冬夏四时赐并车舆吏力。凡诸
外镇皆敕与。瑾辞。四方献奉。并问僧正得
未。其见重如此。瑾性不蓄金皆充福业。
起灵根灵基二寺。以为禅慧栖止。及明帝
末年颇多忌讳。故涅槃灭度之翻。于此暂
息。凡诸死亡凶祸衰白等语。皆不得以对。
因之犯忤而致戮者十有七八。瑾每以匡
谏恩礼遂薄。时汝南周颙入侍帷幄瑾尝谓
颙曰。陛下比日所行殊非人君举动。俗事
讽谏无所复益。妙理深谈弥为奢缓。唯三
世苦报最切近情。檀越傥因机候正当陈
此而已。帝后风疾。数加针灸痛恼无聊。辄
召颙及殷洪等。说鬼神杂事以散胸怀。颙
卷七 第 374a 页 T50-0374.png
乃习读法句贤愚二经。每见谈说辄为言
先。帝往往惊曰。报应真当如此。亦宁可不
畏。因此犯忤之徒屡被全宥。盖瑾之所因
为得人也。瑾以宋元徽中卒。春秋七十
有九。
复有沙门昙度。续为僧主。度本琅琊人。善
三藏及春秋庄老易。宋世祖太宗并加钦
赏。及少帝乖礼。度亦行藏得所。举动无忤。
止于新安寺。同寺又有释玄运者。亦精
通大小乘。张永张融并升堂问道。
释道猛。本西凉州人。少而游历燕赵备瞩
风化后停止寿春。力精勤学。三藏九部大
小数论皆思入渊微无不镜彻。而成实一
部最为独步。于是大化江西学人成列。至
元嘉二十六年。东游京师止于东安寺。复
续开讲席。宋太宗为湘东王时。深相崇荐。
及登祚倍加礼接。赐钱三十万以供资待。
太始之初帝创寺于建阳门外。敕猛为纲
领。帝曰。夫人能弘道道藉人弘。今得法师
非直道益苍生。亦有光于世望。可目寺
为兴皇。由是成号。及创造功毕。敕猛于
寺开讲成实。序题之日帝亲临幸。公卿皆
集。四远学宾负帙齐至。猛神韵无忤吐纳
详审。帝称善久之。因有诏曰。猛法师风道
多济。朕素宾友。可月给钱三万令吏四人
白簿吏二十人车及步舆各一乘。乘舆至客
省。猛随有所获皆赈施贫乏营造寺庙以
宋元徽三年卒于东安寺。春秋六十有五。
后有道坚慧鸾慧敷僧训导明。并止兴
先。帝往往惊曰。报应真当如此。亦宁可不
畏。因此犯忤之徒屡被全宥。盖瑾之所因
为得人也。瑾以宋元徽中卒。春秋七十
有九。
复有沙门昙度。续为僧主。度本琅琊人。善
三藏及春秋庄老易。宋世祖太宗并加钦
赏。及少帝乖礼。度亦行藏得所。举动无忤。
止于新安寺。同寺又有释玄运者。亦精
通大小乘。张永张融并升堂问道。
释道猛。本西凉州人。少而游历燕赵备瞩
风化后停止寿春。力精勤学。三藏九部大
小数论皆思入渊微无不镜彻。而成实一
部最为独步。于是大化江西学人成列。至
元嘉二十六年。东游京师止于东安寺。复
续开讲席。宋太宗为湘东王时。深相崇荐。
及登祚倍加礼接。赐钱三十万以供资待。
太始之初帝创寺于建阳门外。敕猛为纲
领。帝曰。夫人能弘道道藉人弘。今得法师
非直道益苍生。亦有光于世望。可目寺
为兴皇。由是成号。及创造功毕。敕猛于
寺开讲成实。序题之日帝亲临幸。公卿皆
集。四远学宾负帙齐至。猛神韵无忤吐纳
详审。帝称善久之。因有诏曰。猛法师风道
多济。朕素宾友。可月给钱三万令吏四人
白簿吏二十人车及步舆各一乘。乘舆至客
省。猛随有所获皆赈施贫乏营造寺庙以
宋元徽三年卒于东安寺。春秋六十有五。
后有道坚慧鸾慧敷僧训导明。并止兴
卷七 第 374b 页 T50-0374.png
皇寺。义学之誉抑亦次焉。
释超进。本姓颛顼氏。长安人。笃志精勤幼而
敦学。大小诸经并加综采。神性和敏戒行严
洁。故年在未立而振誉关中及西虏勃勃
赫连寇陷长安。人情危扰法事罢废。进避
地东下止于京师。更精寻文旨开畅讲说。
顷之进适姑苏复弘佛法。时平昌孟顗守在
会稽。藉甚风猷乃遣使迎接。安置山阴灵
嘉寺。于是停止浙东讲论相续。邑野僧尼
及清信男女。并结菩萨因缘伏膺戒范。至
宋太始中被徵出都讲大法鼓经。俄而旋
于会稽。还绍法化。以大涅槃是穷理之
教。每留思踟蹰累加讲说。凡结斋会者无
不必请。若值他许则为移日。后年衰脚疾
不堪外赴。并送食于房以希冥益。进为
性笃好经典看寻苦至。及年老失明。犹使
弟子唱涅槃经。旬中一遍。其耽好若此。以
宋元徽中卒。春秋九十有四。时有昙机法
师。本姓赵氏。亦长安人。值关中寇乱。避地
东下游观山水。至于稽邑善法华毗昙。时
世宗奉与进相次。郡守琅琊王琨请居邑西
嘉祥寺。寺本琨祖荟所创也。时又有释道凭
者。亦是当世法匠。而执性刚忤。论者少
之。
释法珍。姓杨。河东人。少而好学寻问万里。
宋景平中来游兖豫。贯极众经。傍通异部。
后听东阿静公讲。众屡请覆述。静叹曰。吾不
及也。元嘉中过江。吴兴沈演之特深器重。
请还吴兴武康小山寺。首尾十有九年。自非
释超进。本姓颛顼氏。长安人。笃志精勤幼而
敦学。大小诸经并加综采。神性和敏戒行严
洁。故年在未立而振誉关中及西虏勃勃
赫连寇陷长安。人情危扰法事罢废。进避
地东下止于京师。更精寻文旨开畅讲说。
顷之进适姑苏复弘佛法。时平昌孟顗守在
会稽。藉甚风猷乃遣使迎接。安置山阴灵
嘉寺。于是停止浙东讲论相续。邑野僧尼
及清信男女。并结菩萨因缘伏膺戒范。至
宋太始中被徵出都讲大法鼓经。俄而旋
于会稽。还绍法化。以大涅槃是穷理之
教。每留思踟蹰累加讲说。凡结斋会者无
不必请。若值他许则为移日。后年衰脚疾
不堪外赴。并送食于房以希冥益。进为
性笃好经典看寻苦至。及年老失明。犹使
弟子唱涅槃经。旬中一遍。其耽好若此。以
宋元徽中卒。春秋九十有四。时有昙机法
师。本姓赵氏。亦长安人。值关中寇乱。避地
东下游观山水。至于稽邑善法华毗昙。时
世宗奉与进相次。郡守琅琊王琨请居邑西
嘉祥寺。寺本琨祖荟所创也。时又有释道凭
者。亦是当世法匠。而执性刚忤。论者少
之。
释法珍。姓杨。河东人。少而好学寻问万里。
宋景平中来游兖豫。贯极众经。傍通异部。
后听东阿静公讲。众屡请覆述。静叹曰。吾不
及也。元嘉中过江。吴兴沈演之特深器重。
请还吴兴武康小山寺。首尾十有九年。自非
卷七 第 374c 页 T50-0374.png
祈请法事未尝出门。居于武康每岁开讲。
三吴学者负笈盈衢。乃著涅槃法华大品胜
鬘等义疏。大明六年敕吴兴郡致礼上京。
与道猷同止新安寺。使顿渐二悟义各有
宗。至便就讲。銮舆降跸百辟陪筵。珍年
虽栖暮。而蔬苦弗改。戒节清白。道俗归焉。
宋元徽中卒。春秋七十有六。时宋熙有昙瑶
者。善净名十住及庄老又工草隶。为宋建
平宣简王宏所重也。
释道猷。吴人。初为生公弟子。随师之庐山。
师亡后隐临川郡山。乃见新出胜鬘经。披
卷而叹曰。先师昔义闇与经同。但岁不待
人。经集义后。良可悲哉。因注胜鬘。以翌
宣遗训。凡有五卷。文频不行。宋文问慧
观。顿悟之义。谁复习之。答云生公弟子道
猷。即敕临川郡发遣出京。既至。即延入宫
内。大集义僧令猷申述顿悟。时竞辩之徒
关责互起。猷既积思参玄。又宗源有本。乘
机挫锐往必摧锋。帝乃抚机称快。及孝
武升位尤相叹重。乃敕住新安为镇寺法
主。帝每称曰。生公孤情绝照。猷公直辔独上。
可谓克明师匠无忝徽音。宋元徽中卒。春
秋七十有一。后有豫州沙门道慈善维摩法
华。祖述猷义删其所注胜鬘以为两卷。今
行于世。时比多宝慧整长乐觉世。并齐名
比德。整特精三论。为学者所宗世善于大
品及涅槃经。立不空假名义。
释慧通。姓刘。沛国人。少而神情爽发俊气虚
玄。止于治城寺。每麈尾一振辄轩盖盈衢。
三吴学者负笈盈衢。乃著涅槃法华大品胜
鬘等义疏。大明六年敕吴兴郡致礼上京。
与道猷同止新安寺。使顿渐二悟义各有
宗。至便就讲。銮舆降跸百辟陪筵。珍年
虽栖暮。而蔬苦弗改。戒节清白。道俗归焉。
宋元徽中卒。春秋七十有六。时宋熙有昙瑶
者。善净名十住及庄老又工草隶。为宋建
平宣简王宏所重也。
释道猷。吴人。初为生公弟子。随师之庐山。
师亡后隐临川郡山。乃见新出胜鬘经。披
卷而叹曰。先师昔义闇与经同。但岁不待
人。经集义后。良可悲哉。因注胜鬘。以翌
宣遗训。凡有五卷。文频不行。宋文问慧
观。顿悟之义。谁复习之。答云生公弟子道
猷。即敕临川郡发遣出京。既至。即延入宫
内。大集义僧令猷申述顿悟。时竞辩之徒
关责互起。猷既积思参玄。又宗源有本。乘
机挫锐往必摧锋。帝乃抚机称快。及孝
武升位尤相叹重。乃敕住新安为镇寺法
主。帝每称曰。生公孤情绝照。猷公直辔独上。
可谓克明师匠无忝徽音。宋元徽中卒。春
秋七十有一。后有豫州沙门道慈善维摩法
华。祖述猷义删其所注胜鬘以为两卷。今
行于世。时比多宝慧整长乐觉世。并齐名
比德。整特精三论。为学者所宗世善于大
品及涅槃经。立不空假名义。
释慧通。姓刘。沛国人。少而神情爽发俊气虚
玄。止于治城寺。每麈尾一振辄轩盖盈衢。
卷七 第 375a 页 T50-0375.png
东海徐湛之陈郡袁粲敬以师友之礼。孝武
皇帝厚加宠秩。敕与海陵小建平二王为
友。袁粲著蘧颜论示通。通难诘往反。著
文于世。又制大品胜鬘杂心毗昙等义疏。
并駮夷夏论显證论法性论及爻象记等。皆
传于世。宋升明中卒。春秋六十三矣。
高僧传卷第七
皇帝厚加宠秩。敕与海陵小建平二王为
友。袁粲著蘧颜论示通。通难诘往反。著
文于世。又制大品胜鬘杂心毗昙等义疏。
并駮夷夏论显證论法性论及爻象记等。皆
传于世。宋升明中卒。春秋六十三矣。
高僧传卷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