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第 357c 页
高僧传卷第六(义解三)
梁会稽嘉祥寺沙门释慧皎撰
* 释慧远一
* 释慧持二
* 释慧永三
* 释僧济四
* 释法安五
* 释昙邕六
* 释道祖七
* 释僧[(丰*力)/石]八
* 释道融九
* 释昙影十
* 释僧睿十一
* 释道恒十二
* 释僧肇十三
释慧远。本姓贾氏。雁门娄烦人也。弱而好
书圭璋秀发。年十三随舅令狐氏游学许
洛。故少为诸生。博综六经尤善庄老。性度
弘博风鉴朗拔。虽宿儒英达莫不服其深
致。年二十一欲渡江东就范宣子共契
嘉遁。值石虎已死中原寇乱南路阻塞。志
不获从。时沙门释道安立寺于太行恒山
卷六 第 358a 页 T50-0358.png
弘赞像法。声甚著闻。远遂往归之。一面
尽敬。以为真吾师也。后闻安讲波若经。豁
然而悟。乃叹曰。儒道九流皆糠秕耳。便与弟
慧持。投簪落彩。委命受业。既入乎道厉
然不群。常欲总摄纲维。以大法为己任。
精思讽持以夜续昼。贫旅无资缊纩常阙。
而昆弟恪恭终始不懈。有沙门昙翼。每给
以灯烛之费。安公闻而喜曰。道士诚知人
矣。远藉慧解于前因。发胜心于旷劫。故能
神明英越机鉴遐深。安公常叹曰。使道流东
国其在远乎。年二十四便就讲说。尝有客听
讲难实相义。往复移时弥增疑昧。远乃
引庄子义为连类。于是惑者晓然。是后安
公特听慧远不废俗书。安有弟子法遇昙
徽皆风才照灼志业清敏并推伏焉。后随
安公南游樊河。伪秦建元九年。秦将符丕
寇斥襄阳。道安为朱序所拘不能得去。
乃分张徒众各随所之。临路诸长德皆被
诲约。远不蒙一言。远乃跪曰。独无训勖惧
非人例。安曰。如公者岂复相忧。远于是
与弟子数十人。南适荆州住上明寺。后欲
往罗浮山。及届浔阳。见庐峰清静足以
息心。始住龙泉精舍。此处去水大远。远乃
以杖扣地曰。若此中可得栖立当使朽
壤抽泉。言毕清流涌出。后卒成溪。其后少
时浔阳亢旱。远诣池侧读海龙王经。忽有
巨蛇从池上空。须臾大雨。岁以有年。因号
精舍为龙泉寺焉。时有沙门慧永。居在西
林与远同门。旧好遂要远同止。永谓刺史
尽敬。以为真吾师也。后闻安讲波若经。豁
然而悟。乃叹曰。儒道九流皆糠秕耳。便与弟
慧持。投簪落彩。委命受业。既入乎道厉
然不群。常欲总摄纲维。以大法为己任。
精思讽持以夜续昼。贫旅无资缊纩常阙。
而昆弟恪恭终始不懈。有沙门昙翼。每给
以灯烛之费。安公闻而喜曰。道士诚知人
矣。远藉慧解于前因。发胜心于旷劫。故能
神明英越机鉴遐深。安公常叹曰。使道流东
国其在远乎。年二十四便就讲说。尝有客听
讲难实相义。往复移时弥增疑昧。远乃
引庄子义为连类。于是惑者晓然。是后安
公特听慧远不废俗书。安有弟子法遇昙
徽皆风才照灼志业清敏并推伏焉。后随
安公南游樊河。伪秦建元九年。秦将符丕
寇斥襄阳。道安为朱序所拘不能得去。
乃分张徒众各随所之。临路诸长德皆被
诲约。远不蒙一言。远乃跪曰。独无训勖惧
非人例。安曰。如公者岂复相忧。远于是
与弟子数十人。南适荆州住上明寺。后欲
往罗浮山。及届浔阳。见庐峰清静足以
息心。始住龙泉精舍。此处去水大远。远乃
以杖扣地曰。若此中可得栖立当使朽
壤抽泉。言毕清流涌出。后卒成溪。其后少
时浔阳亢旱。远诣池侧读海龙王经。忽有
巨蛇从池上空。须臾大雨。岁以有年。因号
精舍为龙泉寺焉。时有沙门慧永。居在西
林与远同门。旧好遂要远同止。永谓刺史
卷六 第 358b 页 T50-0358.png
桓伊曰。远公方当弘道。今徒属已广而来
者方多。贫道所栖褊狭不足相处。如何。桓
乃为远复于山东更立房殿。即东林是也。
远创造精舍洞尽山美。却负香炉之峰。傍
带瀑布之[坚-臣+(虍-七+(一/谷))]。仍石垒基即松栽构。清泉环
阶白云满室。复于寺内别置禅林。森树烟
凝石筵苔合。凡在瞻履皆神清而气肃焉。
远闻。天竺有佛影。是佛昔化毒龙所留之
影。在北天竺月氏国那竭呵城南古仙人石
室中。经道取流沙。西一万五千八百五十
里。每欣感交怀志欲瞻睹。会有西域道士
叙其光相。远乃背山临流营筑龛室。妙算
画工淡彩图写。色疑积空望似烟雾。晖相
炳[火*(夐-人+(〡*〡))]若隐而显。远乃著铭曰。廓矣大像。
理玄无名。体神入化。落影离形。回晖层
岩。凝映虚亭。在阴不昧。处闇逾明。婉步蝉
蜕。朝宗百灵。应不同方。迹绝杳冥(其一)。茫茫
荒宇。靡劝靡奖。淡虚写容。拂空传像。相
具体微。冲姿自朗。白毫吐曜。昏夜中爽。感
彻乃应。扣诚发响。留音停岫。津悟冥赏。抚
之有会。功弗由曩(其二)。旋踵忘敬。罔虑罔
识。三光掩晖。万像一色。庭宇幽蔼。归途莫
测。悟之以靖。开之以力。慧风虽遐。维尘
攸息。匪圣玄览。孰扇其极(其三)。希音远流。
乃眷东顾。欣风慕道。仰规玄度。妙尽毫端。
运微轻素。托綵虚凝。殆映霄雾。迹以
像真。理深其趣。奇兴开衿。祥风引路。清
气回轩。昏交未曙。髣髴神容。依稀钦遇
(其四)。铭之图之。曷营曷求。神之听之。鉴尔所
者方多。贫道所栖褊狭不足相处。如何。桓
乃为远复于山东更立房殿。即东林是也。
远创造精舍洞尽山美。却负香炉之峰。傍
带瀑布之[坚-臣+(虍-七+(一/谷))]。仍石垒基即松栽构。清泉环
阶白云满室。复于寺内别置禅林。森树烟
凝石筵苔合。凡在瞻履皆神清而气肃焉。
远闻。天竺有佛影。是佛昔化毒龙所留之
影。在北天竺月氏国那竭呵城南古仙人石
室中。经道取流沙。西一万五千八百五十
里。每欣感交怀志欲瞻睹。会有西域道士
叙其光相。远乃背山临流营筑龛室。妙算
画工淡彩图写。色疑积空望似烟雾。晖相
炳[火*(夐-人+(〡*〡))]若隐而显。远乃著铭曰。廓矣大像。
理玄无名。体神入化。落影离形。回晖层
岩。凝映虚亭。在阴不昧。处闇逾明。婉步蝉
蜕。朝宗百灵。应不同方。迹绝杳冥(其一)。茫茫
荒宇。靡劝靡奖。淡虚写容。拂空传像。相
具体微。冲姿自朗。白毫吐曜。昏夜中爽。感
彻乃应。扣诚发响。留音停岫。津悟冥赏。抚
之有会。功弗由曩(其二)。旋踵忘敬。罔虑罔
识。三光掩晖。万像一色。庭宇幽蔼。归途莫
测。悟之以靖。开之以力。慧风虽遐。维尘
攸息。匪圣玄览。孰扇其极(其三)。希音远流。
乃眷东顾。欣风慕道。仰规玄度。妙尽毫端。
运微轻素。托綵虚凝。殆映霄雾。迹以
像真。理深其趣。奇兴开衿。祥风引路。清
气回轩。昏交未曙。髣髴神容。依稀钦遇
(其四)。铭之图之。曷营曷求。神之听之。鉴尔所
卷六 第 358c 页 T50-0358.png
修。庶兹尘轨。映彼玄流。漱情灵沼。饮
和至柔。照虚应简。智落乃周。深怀冥托。宵
想神游。毕命一对。长谢百忧(其五)又昔浔阳
陶侃经镇广州。有渔人于海中见神光每
夕艳发。经旬弥盛。怪以白侃。侃往详视乃
是阿育王像。即接归以送武昌寒溪寺。寺主
僧珍尝往夏口夜梦寺遭火而此像屋独有
龙神围绕。珍觉驰还寺。寺既焚尽唯像屋存
焉。侃后移镇。以像有威灵遣使迎接。数十
人举之至水及上船。船又覆没。使者惧而
反之。竟不能获。侃幼出雄武素薄信情。
故荆楚之间为之谣曰。陶惟剑雄。像以神
标。云翔泥宿。邈何遥遥。可以诚致。难以
力招。及远创寺既成。祈心奉请。乃飘然自
轻。往还无梗。方知远之神感證在风谚矣。
于是率众行道昏晓不绝。释迦馀化于斯
复兴。既而谨律息心之士。绝尘清信之宾。并
不期而至。望风遥集。彭城刘遗民。豫章雷
次宗。雁门周续之。新蔡毕颖之。南阳宗炳张
菜民张季硕等。并弃世遗荣依远游止。
远乃于精舍无量寿像前。建斋立誓。共期
西方。乃令刘遗民著其文曰。惟岁在摄提
秋七月戊辰朔二十八日乙未。法师释慧远
贞感幽奥宿怀特发。乃延命同志息心贞信
之士百有二十三人。集于庐山之阴般若台
精舍阿弥陀像前。率以香华敬廌而誓焉。
惟斯一会之众。夫缘化之理既明。则三世之
传显矣。迁感之数既符。则善恶之报必矣。推
交臂之潜沦。悟无常之期切。审三报之相
和至柔。照虚应简。智落乃周。深怀冥托。宵
想神游。毕命一对。长谢百忧(其五)又昔浔阳
陶侃经镇广州。有渔人于海中见神光每
夕艳发。经旬弥盛。怪以白侃。侃往详视乃
是阿育王像。即接归以送武昌寒溪寺。寺主
僧珍尝往夏口夜梦寺遭火而此像屋独有
龙神围绕。珍觉驰还寺。寺既焚尽唯像屋存
焉。侃后移镇。以像有威灵遣使迎接。数十
人举之至水及上船。船又覆没。使者惧而
反之。竟不能获。侃幼出雄武素薄信情。
故荆楚之间为之谣曰。陶惟剑雄。像以神
标。云翔泥宿。邈何遥遥。可以诚致。难以
力招。及远创寺既成。祈心奉请。乃飘然自
轻。往还无梗。方知远之神感證在风谚矣。
于是率众行道昏晓不绝。释迦馀化于斯
复兴。既而谨律息心之士。绝尘清信之宾。并
不期而至。望风遥集。彭城刘遗民。豫章雷
次宗。雁门周续之。新蔡毕颖之。南阳宗炳张
菜民张季硕等。并弃世遗荣依远游止。
远乃于精舍无量寿像前。建斋立誓。共期
西方。乃令刘遗民著其文曰。惟岁在摄提
秋七月戊辰朔二十八日乙未。法师释慧远
贞感幽奥宿怀特发。乃延命同志息心贞信
之士百有二十三人。集于庐山之阴般若台
精舍阿弥陀像前。率以香华敬廌而誓焉。
惟斯一会之众。夫缘化之理既明。则三世之
传显矣。迁感之数既符。则善恶之报必矣。推
交臂之潜沦。悟无常之期切。审三报之相
卷六 第 359a 页 T50-0359.png
催。知险趣之难拔。此其同志诸贤。所以夕
惕宵勤仰思攸济者也。盖神者可以感涉。
而不可以迹求必感之有物。则幽路咫尺。
苟求之无主。则眇茫河津。今幸以不谋
而佥心西境。叩篇开信亮情天发。乃机象
通于寝梦。欣欢百于子来。于是云图表晖。
影侔神造。功由理谐。事非人运。兹实天启
其诚。冥运来萃者矣。可不剋心重精叠思
以凝其虑哉。然其景绩参差功德不一。虽
晨祈云同夕归攸隔。即我师友之眷良可
悲矣。是以慨焉胥命整衿法堂。等施一
心亭怀幽极。誓兹同人俱游绝域。其有
惊出绝伦首登神界。则无独善于云峤。忘
兼全于幽谷。先进之与后升。勉思策征
之道然复妙觐大仪。启心贞照。识以悟新。
形由化革。藉芙蓉于中流。荫琼柯以咏
言。飘云衣于八极。泛香风以穷年。体忘
安而弥穆心超乐以自怡。临三涂而缅谢。
傲天宫而长辞。绍众灵以继轨。指太息
以为期。究兹道也。岂不弘哉。远神韵严肃
容止方棱。凡预瞻睹莫不心形战慄。曾有
沙门持竹如意欲以奉献。入山信宿竟
不敢陈。窃留席隅默然而去。有慧义法师。
强正少惮将欲造山谓远弟子慧宝曰。诸
君庸才望风推服。今试观我如何。至山值
远讲法华。每欲难问。辄心悸汗流竟不
敢语。出谓慧宝曰。此公定可讶。其伏物盖
众如此。殷仲堪之荆州。过山展敬。与远共
临北涧论易体。移景不勌。见而叹曰。识
惕宵勤仰思攸济者也。盖神者可以感涉。
而不可以迹求必感之有物。则幽路咫尺。
苟求之无主。则眇茫河津。今幸以不谋
而佥心西境。叩篇开信亮情天发。乃机象
通于寝梦。欣欢百于子来。于是云图表晖。
影侔神造。功由理谐。事非人运。兹实天启
其诚。冥运来萃者矣。可不剋心重精叠思
以凝其虑哉。然其景绩参差功德不一。虽
晨祈云同夕归攸隔。即我师友之眷良可
悲矣。是以慨焉胥命整衿法堂。等施一
心亭怀幽极。誓兹同人俱游绝域。其有
惊出绝伦首登神界。则无独善于云峤。忘
兼全于幽谷。先进之与后升。勉思策征
之道然复妙觐大仪。启心贞照。识以悟新。
形由化革。藉芙蓉于中流。荫琼柯以咏
言。飘云衣于八极。泛香风以穷年。体忘
安而弥穆心超乐以自怡。临三涂而缅谢。
傲天宫而长辞。绍众灵以继轨。指太息
以为期。究兹道也。岂不弘哉。远神韵严肃
容止方棱。凡预瞻睹莫不心形战慄。曾有
沙门持竹如意欲以奉献。入山信宿竟
不敢陈。窃留席隅默然而去。有慧义法师。
强正少惮将欲造山谓远弟子慧宝曰。诸
君庸才望风推服。今试观我如何。至山值
远讲法华。每欲难问。辄心悸汗流竟不
敢语。出谓慧宝曰。此公定可讶。其伏物盖
众如此。殷仲堪之荆州。过山展敬。与远共
临北涧论易体。移景不勌。见而叹曰。识
卷六 第 359b 页 T50-0359.png
信深明实难为庶。司徒王谧护军王默等。
并钦慕风德遥致师敬。谧修书曰。年始四
十而衰同耳顺远答曰。古人不爱尺璧而
重寸阴。观其所存似不在长年耳。檀越
既履顺而游性。乘佛理以御心。因此而推
复何羡于遐龄。聊想斯理久已得之。为
复酬来信耳。卢脩初下据江州城。入山诣
远。远少与脩父瑕同为书生。及见脩
欢然道旧。因朝夕音问。僧有谏远者曰。
脩为国寇。与之交厚得不疑乎。远曰。我佛
法中情无取舍。岂不为识者所察。此不足
惧。及宋武追讨卢脩设帐桑尾。左右曰。
远公素王庐山与脩交厚。宋武曰。远公
世表之人。必无彼此。乃遣使赍书致敬。并
遗钱米。于是远近方服其明见。初经流江
东多有未备。禅法无闻。律藏残阙。远慨其
道缺。乃令弟子法净法领等远寻众经踰
越沙雪。旷岁方反。皆获梵本得以传译。昔
安法师在关。请昙摩难提出阿毗昙心。其
人未善晋言颇多疑滞。后有罽宾沙门僧
伽提婆。博识众典。以晋太元十六年来至
浔阳。远请重译阿毗昙心及三法度论。于是
二学乃兴。并制序标宗贻于学者。孜孜为
道务在弘法。每逢西域一宾辄恳恻咨访。
闻罗什入关。即遣书通好曰。释慧远顿首。
去岁得姚左军书。具承德问。仁者曩绝殊
域。越自外境。于时音译未交。闻风而悦。
但江湖难冥。以形乖为叹耳。顷知承否
通之会。怀宝来游至止。有问则一日九驰。
并钦慕风德遥致师敬。谧修书曰。年始四
十而衰同耳顺远答曰。古人不爱尺璧而
重寸阴。观其所存似不在长年耳。檀越
既履顺而游性。乘佛理以御心。因此而推
复何羡于遐龄。聊想斯理久已得之。为
复酬来信耳。卢脩初下据江州城。入山诣
远。远少与脩父瑕同为书生。及见脩
欢然道旧。因朝夕音问。僧有谏远者曰。
脩为国寇。与之交厚得不疑乎。远曰。我佛
法中情无取舍。岂不为识者所察。此不足
惧。及宋武追讨卢脩设帐桑尾。左右曰。
远公素王庐山与脩交厚。宋武曰。远公
世表之人。必无彼此。乃遣使赍书致敬。并
遗钱米。于是远近方服其明见。初经流江
东多有未备。禅法无闻。律藏残阙。远慨其
道缺。乃令弟子法净法领等远寻众经踰
越沙雪。旷岁方反。皆获梵本得以传译。昔
安法师在关。请昙摩难提出阿毗昙心。其
人未善晋言颇多疑滞。后有罽宾沙门僧
伽提婆。博识众典。以晋太元十六年来至
浔阳。远请重译阿毗昙心及三法度论。于是
二学乃兴。并制序标宗贻于学者。孜孜为
道务在弘法。每逢西域一宾辄恳恻咨访。
闻罗什入关。即遣书通好曰。释慧远顿首。
去岁得姚左军书。具承德问。仁者曩绝殊
域。越自外境。于时音译未交。闻风而悦。
但江湖难冥。以形乖为叹耳。顷知承否
通之会。怀宝来游至止。有问则一日九驰。
卷六 第 359c 页 T50-0359.png
徒情欣雅味。而无由造尽。寓目望途固
已增其劳伫。每欣大法宣流三方同遇。虽
运钟其末。而趣均在昔。诚未能扣津妙门
感彻遗灵。至于虚衿遗契。亦无日不怀。
夫旃檀移植则异物同熏。摩尼吐曜则众
珍自积。是惟教合之道。犹虚往实归。况宗一
无像而应不以情者乎。是故负荷大法者。
必以无报为心。会友以仁者使功不自
己。若令法轮不停轸于八正之路三宝不
辍音于将尽之期。则满愿不专美于绝代。
龙树岂独善于前踪。今往比量衣裁。愿登
高座为著之。并天漉之器此既法物。聊以示
怀。什答书曰。鸠摩罗耆婆和南。既未言面
又文辞殊隔。导心之路不通。得意之缘𡉏绝。
传驿来况粗承风德。比复如何必备闻一
途可以蔽百。经言。末后东方当有护法菩
萨勖哉仁者善弘其事。夫财有五备。福戒
博闻辩才深智。兼之者道隆。未具者疑滞。
仁者备之矣。所以寄心通好。因译传意。岂
其能尽。粗酬来意耳。损所致比量衣裁。欲
令登法座时著。当如来意。但人不称物。
以为愧耳。今往常所用鍮石双口澡灌。可
备法物之数也。并遗偈一章曰。既已舍染
乐。心得善摄不。若得不驰散。深入实相
不。毕竟空相中。其心无所乐。若悦禅智慧。
是法性无照。虚诳等无实。亦非停心处。仁
者所得法。幸愿示其要。远重与什书曰。日
有凉气比复何如。去月法识道人至。闻君欲
还本国。情以怅然。先闻君方当大出诸经。
已增其劳伫。每欣大法宣流三方同遇。虽
运钟其末。而趣均在昔。诚未能扣津妙门
感彻遗灵。至于虚衿遗契。亦无日不怀。
夫旃檀移植则异物同熏。摩尼吐曜则众
珍自积。是惟教合之道。犹虚往实归。况宗一
无像而应不以情者乎。是故负荷大法者。
必以无报为心。会友以仁者使功不自
己。若令法轮不停轸于八正之路三宝不
辍音于将尽之期。则满愿不专美于绝代。
龙树岂独善于前踪。今往比量衣裁。愿登
高座为著之。并天漉之器此既法物。聊以示
怀。什答书曰。鸠摩罗耆婆和南。既未言面
又文辞殊隔。导心之路不通。得意之缘𡉏绝。
传驿来况粗承风德。比复如何必备闻一
途可以蔽百。经言。末后东方当有护法菩
萨勖哉仁者善弘其事。夫财有五备。福戒
博闻辩才深智。兼之者道隆。未具者疑滞。
仁者备之矣。所以寄心通好。因译传意。岂
其能尽。粗酬来意耳。损所致比量衣裁。欲
令登法座时著。当如来意。但人不称物。
以为愧耳。今往常所用鍮石双口澡灌。可
备法物之数也。并遗偈一章曰。既已舍染
乐。心得善摄不。若得不驰散。深入实相
不。毕竟空相中。其心无所乐。若悦禅智慧。
是法性无照。虚诳等无实。亦非停心处。仁
者所得法。幸愿示其要。远重与什书曰。日
有凉气比复何如。去月法识道人至。闻君欲
还本国。情以怅然。先闻君方当大出诸经。
卷六 第 360a 页 T50-0360.png
故来欲便相咨求。若此传不虚众恨可言。
今辄。略问数十条事。冀有馀暇一二为释。
此虽非经中之大难。欲取决于君耳。并
报偈一章曰。本端竟何从。起灭有无际。一微
涉动境。成此颓山势。惑想更相乘。触理
自生滞。因缘虽无主开途非一世。时
无悟宗匠。谁将握玄契。来问尚悠悠。相与
期暮岁。后有弗若多罗。来适关中诵出十
诵梵本。罗什译为晋文。三分始二而多罗弃
世。远常慨其未备。及闻昙。摩流支入秦复
善诵此部。乃遣弟子昙邕致书祈请令于
关中更出馀分。故十诵一部具足无阙。晋
地获本相传至今。葱外妙典关中胜说。所
以来集兹土者。远之力也。外国众僧咸称
汉地有大乘道士。每至烧香礼拜。辄东向稽
首献心庐岳。其神理之迹。故未可测也。先
是中土未有泥洹常住之说。但言寿命长
远而已。远乃叹曰。佛是至极。至极则无变。
无变之理。岂有穷耶。因著法性论曰。至极
以不变为性。得性以体极为宗。罗什见
论而叹曰。边国人未有经。便闇与理合。岂
不妙哉。秦主姚兴钦德风名叹其才思。
致书慇勤。信饷连接。赠以龟兹国细缕杂变
像。以申款心。又令姚嵩献其珠像。释论新
出。兴送论并遗书曰。大智论新译讫。此
既龙树所作。又是方等旨归。宜为一序以
申作者之意。然此诸道士。咸相推谢无敢
动手。法师可为作序以贻后之学者。远答
书云。欲令作大智论序以申作者之意。
今辄。略问数十条事。冀有馀暇一二为释。
此虽非经中之大难。欲取决于君耳。并
报偈一章曰。本端竟何从。起灭有无际。一微
涉动境。成此颓山势。惑想更相乘。触理
自生滞。因缘虽无主开途非一世。时
无悟宗匠。谁将握玄契。来问尚悠悠。相与
期暮岁。后有弗若多罗。来适关中诵出十
诵梵本。罗什译为晋文。三分始二而多罗弃
世。远常慨其未备。及闻昙。摩流支入秦复
善诵此部。乃遣弟子昙邕致书祈请令于
关中更出馀分。故十诵一部具足无阙。晋
地获本相传至今。葱外妙典关中胜说。所
以来集兹土者。远之力也。外国众僧咸称
汉地有大乘道士。每至烧香礼拜。辄东向稽
首献心庐岳。其神理之迹。故未可测也。先
是中土未有泥洹常住之说。但言寿命长
远而已。远乃叹曰。佛是至极。至极则无变。
无变之理。岂有穷耶。因著法性论曰。至极
以不变为性。得性以体极为宗。罗什见
论而叹曰。边国人未有经。便闇与理合。岂
不妙哉。秦主姚兴钦德风名叹其才思。
致书慇勤。信饷连接。赠以龟兹国细缕杂变
像。以申款心。又令姚嵩献其珠像。释论新
出。兴送论并遗书曰。大智论新译讫。此
既龙树所作。又是方等旨归。宜为一序以
申作者之意。然此诸道士。咸相推谢无敢
动手。法师可为作序以贻后之学者。远答
书云。欲令作大智论序以申作者之意。
卷六 第 360b 页 T50-0360.png
贫道闻怀大非小褚所容。汲深非短绠所
测。披省之日有愧高命。又体羸多疾触事
有废。不复属意。已来其日亦久。缘来告之
重。辄粗缀所怀。至于研究之美。当复期
诸明德。其名高远固如此。远常谓。大智论文
句繁广初学难寻。乃抄其要文。撰为二十
卷。序致渊雅使夫学者息过半之功矣。后
桓玄征殷仲堪。军经庐山。要远出虎溪。远
称疾不堪。玄自入山。左右谓玄曰。昔毁仲
堪入山礼远。愿公勿敬之。玄答何有此理。
仲堪本死人耳。及至见远不觉致敬。玄问
不敢毁伤。何以剪削。远答云。立身行道玄
称善。所怀问难不敢复言。乃说征讨之意。
远不答。玄又问。何以见愿。远云。愿檀越安
隐使彼亦无他。玄出山谓左右曰。实乃生
所未见。玄后以震主之威苦相延致。乃贻
书骋说劝令登仕。远答辞坚正确乎不拔。
志踰丹石终莫能回。俄而玄欲沙汰众僧。
教僚属曰。沙门有能申述经诰畅说义理。
或禁行修整足以宣寄大化。其有违于此
者悉皆罢遣。唯庐山道德所居。不在搜简
之例。远与玄书曰。佛教凌迟秽杂日久。每
一寻至慨愤盈怀。常恐运出非意沦湑将
及。窃见清澄诸道人教实应其本心。夫泾以
渭分则清浊殊势。枉以直正则不仁自远。
此命既行必一理斯得。然后令饰伪者绝
假通之路。怀真者无负俗之嫌。道世交兴
三宝复隆矣因广立条制。玄从之。昔成帝
幼冲庾冰辅正。以为沙门应敬王者。尚书
测。披省之日有愧高命。又体羸多疾触事
有废。不复属意。已来其日亦久。缘来告之
重。辄粗缀所怀。至于研究之美。当复期
诸明德。其名高远固如此。远常谓。大智论文
句繁广初学难寻。乃抄其要文。撰为二十
卷。序致渊雅使夫学者息过半之功矣。后
桓玄征殷仲堪。军经庐山。要远出虎溪。远
称疾不堪。玄自入山。左右谓玄曰。昔毁仲
堪入山礼远。愿公勿敬之。玄答何有此理。
仲堪本死人耳。及至见远不觉致敬。玄问
不敢毁伤。何以剪削。远答云。立身行道玄
称善。所怀问难不敢复言。乃说征讨之意。
远不答。玄又问。何以见愿。远云。愿檀越安
隐使彼亦无他。玄出山谓左右曰。实乃生
所未见。玄后以震主之威苦相延致。乃贻
书骋说劝令登仕。远答辞坚正确乎不拔。
志踰丹石终莫能回。俄而玄欲沙汰众僧。
教僚属曰。沙门有能申述经诰畅说义理。
或禁行修整足以宣寄大化。其有违于此
者悉皆罢遣。唯庐山道德所居。不在搜简
之例。远与玄书曰。佛教凌迟秽杂日久。每
一寻至慨愤盈怀。常恐运出非意沦湑将
及。窃见清澄诸道人教实应其本心。夫泾以
渭分则清浊殊势。枉以直正则不仁自远。
此命既行必一理斯得。然后令饰伪者绝
假通之路。怀真者无负俗之嫌。道世交兴
三宝复隆矣因广立条制。玄从之。昔成帝
幼冲庾冰辅正。以为沙门应敬王者。尚书
卷六 第 360c 页 T50-0360.png
令何充仆射褚昱诸葛惔等奏。不应敬礼。
官议悉同。充等门下承冰旨为駮。同异粉
然竟莫能定。及玄在姑熟欲令尽敬。乃与
远书曰。沙门不敬王者既是情所未了。
于理又是所未喻。一代大事不可令其体
不允。近八座书。今以呈君。君可述所以
不敬意也。此便当行之。事一二令详。尽
想必有以释其所疑耳。远答书曰。夫称沙
门者何耶。谓能发矇俗之幽昏。启化表之
玄路。方将以兼忘之道与天下同往。使希
高者挹其遗风漱流者味其馀津。若然虽
大业未就。观其超步之迹。所悟固已弘矣。
又袈裟非朝宗之服。钵盂非廊庙之器。沙门
尘外之人。不应致敬王者。玄虽苟执先志
耻即外从。而睹远辞旨趑趄未决。有顷玄
篡位。即下书曰。佛法宏大所不能测。推
奉主之情。故兴其敬。今事既在己。宜尽谦
光。诸道人勿复致礼也。远乃著沙门不敬
王者论。凡有五篇。一曰在家。谓在家奉法
则是顺化之民。情未变俗迹同方内。故有
天属之爱奉主之礼。礼敬有本。遂因之以成
教。二曰。出家。谓出家者。能遁世以求其
志。变俗以达其道。变俗则服章不得与世
典同礼。遁世则宜高尚其迹。大德故能
拯溺俗于沈流。拔玄根于重劫。远通三乘
之津。近开人天之路。如令一夫全德。则道
洽六亲泽流天下。虽不处王侯之位。固已
协契皇极在宥生民矣。是故内乖天属
之重。而不逆其孝。外阙奉主之恭。而不
官议悉同。充等门下承冰旨为駮。同异粉
然竟莫能定。及玄在姑熟欲令尽敬。乃与
远书曰。沙门不敬王者既是情所未了。
于理又是所未喻。一代大事不可令其体
不允。近八座书。今以呈君。君可述所以
不敬意也。此便当行之。事一二令详。尽
想必有以释其所疑耳。远答书曰。夫称沙
门者何耶。谓能发矇俗之幽昏。启化表之
玄路。方将以兼忘之道与天下同往。使希
高者挹其遗风漱流者味其馀津。若然虽
大业未就。观其超步之迹。所悟固已弘矣。
又袈裟非朝宗之服。钵盂非廊庙之器。沙门
尘外之人。不应致敬王者。玄虽苟执先志
耻即外从。而睹远辞旨趑趄未决。有顷玄
篡位。即下书曰。佛法宏大所不能测。推
奉主之情。故兴其敬。今事既在己。宜尽谦
光。诸道人勿复致礼也。远乃著沙门不敬
王者论。凡有五篇。一曰在家。谓在家奉法
则是顺化之民。情未变俗迹同方内。故有
天属之爱奉主之礼。礼敬有本。遂因之以成
教。二曰。出家。谓出家者。能遁世以求其
志。变俗以达其道。变俗则服章不得与世
典同礼。遁世则宜高尚其迹。大德故能
拯溺俗于沈流。拔玄根于重劫。远通三乘
之津。近开人天之路。如令一夫全德。则道
洽六亲泽流天下。虽不处王侯之位。固已
协契皇极在宥生民矣。是故内乖天属
之重。而不逆其孝。外阙奉主之恭。而不
卷六 第 361a 页 T50-0361.png
失其敬也。三曰。求宗不顺化谓反本。求
宗者不以生累其神。超落尘封者不以情
累其生。不以情累其生则其生可灭。不
以生累其神则其神可冥。冥神绝境故谓
之泥洹。故沙门虽抗礼万乘高尚其事不
爵王侯。而沾其惠者也。四曰。体极不兼
应。谓如来之与周孔。发致虽殊潜相影响。
出处咸异终期必同。故虽曰道殊所归
一也。不兼应者。物不能兼受也。五曰。形
尽神不灭。谓识神驰骛随行东西也。此是
论之大意。自是沙门得全方外之迹矣。及
桓玄西奔。晋安帝自江陵旋于京师。辅国
何无忌劝远候觐。远称疾不行。帝遣使劳
问。远修书曰。释慧远顿首。阳月和暖。愿御
膳顺宜。贫道先婴重疾。年衰益甚。狠蒙慈
诏曲垂光慰。感惧之深。实百于怀。幸遇庆
会而形不自运。此情此慨良无以喻。诏答。
阳中感怀知所患未佳其情耿耿。去月发
江陵。在道多诸恶。情迟兼常。本冀经过相
见。法师既养素山林。又所患未痊。邈无复
因增其叹恨。陈郡谢灵运负才傲俗少所
推崇。及一相见肃然心服。远内通佛理外
善群书。夫预学徒莫不依拟。时远讲丧服
经。雷次宗宗炳等。并执卷承旨。次宗后别
著义疏。首称雷氏。宗炳因寄书嘲之曰。昔
与足下共于释和上间面受此义。今便题
卷首称雷氏乎。其化兼道俗斯类非一。自
远卜居庐阜。三十馀年影不出山。迹不入
俗。每送客游履常以虎溪为界焉。以晋
宗者不以生累其神。超落尘封者不以情
累其生。不以情累其生则其生可灭。不
以生累其神则其神可冥。冥神绝境故谓
之泥洹。故沙门虽抗礼万乘高尚其事不
爵王侯。而沾其惠者也。四曰。体极不兼
应。谓如来之与周孔。发致虽殊潜相影响。
出处咸异终期必同。故虽曰道殊所归
一也。不兼应者。物不能兼受也。五曰。形
尽神不灭。谓识神驰骛随行东西也。此是
论之大意。自是沙门得全方外之迹矣。及
桓玄西奔。晋安帝自江陵旋于京师。辅国
何无忌劝远候觐。远称疾不行。帝遣使劳
问。远修书曰。释慧远顿首。阳月和暖。愿御
膳顺宜。贫道先婴重疾。年衰益甚。狠蒙慈
诏曲垂光慰。感惧之深。实百于怀。幸遇庆
会而形不自运。此情此慨良无以喻。诏答。
阳中感怀知所患未佳其情耿耿。去月发
江陵。在道多诸恶。情迟兼常。本冀经过相
见。法师既养素山林。又所患未痊。邈无复
因增其叹恨。陈郡谢灵运负才傲俗少所
推崇。及一相见肃然心服。远内通佛理外
善群书。夫预学徒莫不依拟。时远讲丧服
经。雷次宗宗炳等。并执卷承旨。次宗后别
著义疏。首称雷氏。宗炳因寄书嘲之曰。昔
与足下共于释和上间面受此义。今便题
卷首称雷氏乎。其化兼道俗斯类非一。自
远卜居庐阜。三十馀年影不出山。迹不入
俗。每送客游履常以虎溪为界焉。以晋
卷六 第 361b 页 T50-0361.png
义熙十二年八月初动散。至六日困笃。大
德耆年皆稽颡请饮豉酒。不许。又请饮米
汁不许。又请以蜜和水为浆。乃命律师
令披卷寻文得饮与不。卷未半而终。春秋
八十三矣。门徒号恸若丧考妣。道俗奔赴
毂继肩随。远以凡夫之情难割。乃制七日
展哀。遗命使露骸松下。既而弟子收葬。浔
阳太守阮保。于山西岭凿圹开隧。谢灵
运为造碑文铭其遗德。南阳宗炳又立碑
寺门。初远善属文章辞气清雅。席上谈吐精
义简要。加以容仪端整风彩洒落。故图像于
寺遐迩式瞻。所著论序铭赞诗书。集为十
卷五十馀篇。见重于世。
释慧持者。慧远之弟也。冲默有远量。年十
四学读书。一日所得当他一旬。善文史
巧才制。年十八出家。与兄共伏事道安法
师。遍学众经游刃三藏。及安在襄阳遣
远东下。持亦俱行。初憩荆州上明寺。后适
庐山。皆随远共止。持形长八尺风神俊爽。常
蹑革屣纳衣半胫。庐山徒属莫匪英秀。
往反三千皆以持为称首。持有姑为尼名
道仪。住在江夏。仪闻京师盛于佛法。欲下
观化。持乃送姑至都止于东安寺。晋卫军
琅琊王珣深相器重。时有西域沙门僧伽罗
叉。善诵四含。珣请出中阿含经。持乃校阅
文言搜括详定。后还山。少时豫章太守范宁
请讲法华毗昙。于是四方云聚千里遥集。王
珣与范宁书云。远公持公孰愈。范答书云。
诚为贤兄弟也。王重书曰。但令如兄诚
德耆年皆稽颡请饮豉酒。不许。又请饮米
汁不许。又请以蜜和水为浆。乃命律师
令披卷寻文得饮与不。卷未半而终。春秋
八十三矣。门徒号恸若丧考妣。道俗奔赴
毂继肩随。远以凡夫之情难割。乃制七日
展哀。遗命使露骸松下。既而弟子收葬。浔
阳太守阮保。于山西岭凿圹开隧。谢灵
运为造碑文铭其遗德。南阳宗炳又立碑
寺门。初远善属文章辞气清雅。席上谈吐精
义简要。加以容仪端整风彩洒落。故图像于
寺遐迩式瞻。所著论序铭赞诗书。集为十
卷五十馀篇。见重于世。
释慧持者。慧远之弟也。冲默有远量。年十
四学读书。一日所得当他一旬。善文史
巧才制。年十八出家。与兄共伏事道安法
师。遍学众经游刃三藏。及安在襄阳遣
远东下。持亦俱行。初憩荆州上明寺。后适
庐山。皆随远共止。持形长八尺风神俊爽。常
蹑革屣纳衣半胫。庐山徒属莫匪英秀。
往反三千皆以持为称首。持有姑为尼名
道仪。住在江夏。仪闻京师盛于佛法。欲下
观化。持乃送姑至都止于东安寺。晋卫军
琅琊王珣深相器重。时有西域沙门僧伽罗
叉。善诵四含。珣请出中阿含经。持乃校阅
文言搜括详定。后还山。少时豫章太守范宁
请讲法华毗昙。于是四方云聚千里遥集。王
珣与范宁书云。远公持公孰愈。范答书云。
诚为贤兄弟也。王重书曰。但令如兄诚
卷六 第 361c 页 T50-0361.png
未易有。况复弟贤耶。兖州刺史琅琊王恭。
致书于沙门僧检曰。远持兄弟至德何如。检
答曰。远持兄弟也。绰绰焉信有道风矣。罗
什在关遥相钦敬。致书通好。结为善友。持
后闻成都地沃民丰。志往传化兼欲观瞩
峨嵋振锡岷岫。乃以晋隆安三年辞远入
蜀。远苦留不止。远叹曰。人生爱聚汝乃
乐离如何。持亦悲曰。若滞情爱聚者本不
应出家。今既割欲求道。正以西方为期
耳。于是兄弟收泪悯默而别。行达荆州。刺
史殷仲堪礼遇欣重。时桓玄亦在彼。玄虽涉
学功疏而一往神出。见持有邻几独绝尤
叹。是今古无比大欲结欢。持既疑其为人。
遂弃而不纳。殷桓二人苦欲留之。持益无
停意。临去与玄书曰。本欲栖病峨嵋之屾
观化流沙之表。不能负其发足之怀。便束
装首路。玄得书惆怅。知其不可止。遂乃
到蜀。止龙渊精舍。大弘佛法。井络四方慕
德成侣。刺史毛璩雅相崇挹。时有沙门
慧岩僧恭。先在岷蜀人情倾盖。及持至止
皆望风推服。有升持堂者皆号登龙门。
恭公幼有才思为蜀郡僧正。岩公内外多解
素为毛璩所重。后蜀人谯纵因锋镝之机
攻杀毛璩。割据蜀土自号成都王。乃集
僧设会逼请岩公。岩不得已而赴。璩既宿
昔檀越一旦伤破。睹事增悲痛形颜色。遂
为谯纵所忌。因而被害。举邑纷扰白黑危
惧。持避难憩陴县中寺。纵有从子道福。
凶悖尤甚。将兵往陴有所讨戮。还过入寺
致书于沙门僧检曰。远持兄弟至德何如。检
答曰。远持兄弟也。绰绰焉信有道风矣。罗
什在关遥相钦敬。致书通好。结为善友。持
后闻成都地沃民丰。志往传化兼欲观瞩
峨嵋振锡岷岫。乃以晋隆安三年辞远入
蜀。远苦留不止。远叹曰。人生爱聚汝乃
乐离如何。持亦悲曰。若滞情爱聚者本不
应出家。今既割欲求道。正以西方为期
耳。于是兄弟收泪悯默而别。行达荆州。刺
史殷仲堪礼遇欣重。时桓玄亦在彼。玄虽涉
学功疏而一往神出。见持有邻几独绝尤
叹。是今古无比大欲结欢。持既疑其为人。
遂弃而不纳。殷桓二人苦欲留之。持益无
停意。临去与玄书曰。本欲栖病峨嵋之屾
观化流沙之表。不能负其发足之怀。便束
装首路。玄得书惆怅。知其不可止。遂乃
到蜀。止龙渊精舍。大弘佛法。井络四方慕
德成侣。刺史毛璩雅相崇挹。时有沙门
慧岩僧恭。先在岷蜀人情倾盖。及持至止
皆望风推服。有升持堂者皆号登龙门。
恭公幼有才思为蜀郡僧正。岩公内外多解
素为毛璩所重。后蜀人谯纵因锋镝之机
攻杀毛璩。割据蜀土自号成都王。乃集
僧设会逼请岩公。岩不得已而赴。璩既宿
昔檀越一旦伤破。睹事增悲痛形颜色。遂
为谯纵所忌。因而被害。举邑纷扰白黑危
惧。持避难憩陴县中寺。纵有从子道福。
凶悖尤甚。将兵往陴有所讨戮。还过入寺
卷六 第 362a 页 T50-0362.png
人马浴血。众僧大怖一时惊走。持在房前
盥洗神色无忤。道福直至持边。持弹指漉水
淡然自若。福愧悔流汗。出寺门谓左右曰。
大人故与众异。后境内清怗还止龙渊寺。
讲说斋忏老而愈笃。以晋义熙八年卒于寺
中。春秋七十有六。临终遗命务勖律仪。谓
弟子曰。经言。戒如平地众善由生。汝行住
坐卧宜其谨哉。以东间经籍付弟子道泓
在西间法典嘱弟子昙兰。泓业行清敏。兰
神悟天发。并系轨师踪焉。
释慧永姓潘。河内人也。年十二出家。伏事
沙门竺昙现为师。后又伏膺道安法师。素
与远共期欲结宇罗浮之岫。远既为道
安所留。永乃欲先踰五岭。行经浔阳。郡人
陶范苦相要留。于是且停庐山之西林寺。
既门徒稍盛。又慧远同筑遂有意终焉。永
贞素自然清心剋己。言常含笑。语不伤
物。耽好经典善于讲说。蔬食布衣率以终
岁。又别立一茅室于岭上。每欲禅思辄往
居焉。时有至房者。并闻殊香之气。永屋中
常有一虎。人或畏者。辄驱令上山。人去后
还。复驯伏。永尝出邑薄晚还山至乌桥。
乌桥营主醉骑马。当道遮永不听去。日时
向晚。永以杖遥指马。马即惊走营主倒地。
永捧慰还营。因尔致疾。明晨往寺向永悔
过。永曰。非贫道本意。恐戒神所为耳。白黑
闻知归心者众矣。后镇南将军何无忌作镇
浔阳。陶爰集虎溪请永及慧远。远既久
持名望亦雅足才力。从者百馀皆端整有
盥洗神色无忤。道福直至持边。持弹指漉水
淡然自若。福愧悔流汗。出寺门谓左右曰。
大人故与众异。后境内清怗还止龙渊寺。
讲说斋忏老而愈笃。以晋义熙八年卒于寺
中。春秋七十有六。临终遗命务勖律仪。谓
弟子曰。经言。戒如平地众善由生。汝行住
坐卧宜其谨哉。以东间经籍付弟子道泓
在西间法典嘱弟子昙兰。泓业行清敏。兰
神悟天发。并系轨师踪焉。
释慧永姓潘。河内人也。年十二出家。伏事
沙门竺昙现为师。后又伏膺道安法师。素
与远共期欲结宇罗浮之岫。远既为道
安所留。永乃欲先踰五岭。行经浔阳。郡人
陶范苦相要留。于是且停庐山之西林寺。
既门徒稍盛。又慧远同筑遂有意终焉。永
贞素自然清心剋己。言常含笑。语不伤
物。耽好经典善于讲说。蔬食布衣率以终
岁。又别立一茅室于岭上。每欲禅思辄往
居焉。时有至房者。并闻殊香之气。永屋中
常有一虎。人或畏者。辄驱令上山。人去后
还。复驯伏。永尝出邑薄晚还山至乌桥。
乌桥营主醉骑马。当道遮永不听去。日时
向晚。永以杖遥指马。马即惊走营主倒地。
永捧慰还营。因尔致疾。明晨往寺向永悔
过。永曰。非贫道本意。恐戒神所为耳。白黑
闻知归心者众矣。后镇南将军何无忌作镇
浔阳。陶爰集虎溪请永及慧远。远既久
持名望亦雅足才力。从者百馀皆端整有
卷六 第 362b 页 T50-0362.png
风序。及高言华论举动可观。永怗然独往
率尔后至。纳衣草屣执杖提钵。而神气自
若清散无矜。众咸重其贞素翻更多之。远
少所推先而挹永高行。身执卑恭以希冥
福。永厉行精苦愿生西方。以晋义熙十年
遇疾绵笃。而专谨戒律执志愈勤。虽枕
痾怀苦颜色怡悦。未尽少时。忽敛衣合
掌求屣欲起。如有所见。众咸惊问。答云。
佛来。言终而卒。春秋八十有三。道俗在山咸
闻异香。七日乃歇。时庐山又有释僧融。亦
苦节通灵能降伏鬼物云。
释僧济。未详何许人。晋太元中来入庐山。
从远公受学。大小诸经及世典书数。皆游
鍊心抱贯其深要。年始过立便出邑开讲
历当元匠。远每谓曰。共吾弘佛法者尔
其人乎。后停山少时忽感笃疾。于是要诚
西国想像弥陀。远遗济一烛曰。汝可以
建心安养竞诸漏刻。济执烛凭机停想无
乱。又请众僧夜集为转无量寿经。至五更
中济以烛授同学。令于僧中行之。于是
暂卧。因梦见自秉一烛乘虚而行睹无量
寿佛。接置于掌遍至十方。不觉欻然而觉。
具为侍疾者说之。且悲且慰。自省四大了
无疾苦。至于明夕忽索履起立。目逆虚空
如有所见。须臾还卧。颜色更悦。因谓傍
人云。吾其去矣。于是转身右胁言气俱尽。
春秋四十有五矣。
释法安。一名慈钦。未详何许人。远公之弟
子也。善戒行讲说众经兼习禅业。善能开
率尔后至。纳衣草屣执杖提钵。而神气自
若清散无矜。众咸重其贞素翻更多之。远
少所推先而挹永高行。身执卑恭以希冥
福。永厉行精苦愿生西方。以晋义熙十年
遇疾绵笃。而专谨戒律执志愈勤。虽枕
痾怀苦颜色怡悦。未尽少时。忽敛衣合
掌求屣欲起。如有所见。众咸惊问。答云。
佛来。言终而卒。春秋八十有三。道俗在山咸
闻异香。七日乃歇。时庐山又有释僧融。亦
苦节通灵能降伏鬼物云。
释僧济。未详何许人。晋太元中来入庐山。
从远公受学。大小诸经及世典书数。皆游
鍊心抱贯其深要。年始过立便出邑开讲
历当元匠。远每谓曰。共吾弘佛法者尔
其人乎。后停山少时忽感笃疾。于是要诚
西国想像弥陀。远遗济一烛曰。汝可以
建心安养竞诸漏刻。济执烛凭机停想无
乱。又请众僧夜集为转无量寿经。至五更
中济以烛授同学。令于僧中行之。于是
暂卧。因梦见自秉一烛乘虚而行睹无量
寿佛。接置于掌遍至十方。不觉欻然而觉。
具为侍疾者说之。且悲且慰。自省四大了
无疾苦。至于明夕忽索履起立。目逆虚空
如有所见。须臾还卧。颜色更悦。因谓傍
人云。吾其去矣。于是转身右胁言气俱尽。
春秋四十有五矣。
释法安。一名慈钦。未详何许人。远公之弟
子也。善戒行讲说众经兼习禅业。善能开
卷六 第 362c 页 T50-0362.png
化愚曚拔邪归正。晋义熙中新阳县虎灾。
县有大社树下筑神庙。左右居民以百数。
遭虎死者夕有一两。安尝游其县暮逗此
村。民以畏虎早闭闾。安径之树下通夜
坐禅。向晓闻虎负人而至投之树北。见安
如喜如惊跳伏安前。安为说法授戒。虎踞
地不动。有顷而去。旦村人追虎至树下。见
安大惊。谓是神人。遂传之一县士庶宗奉。虎
灾由此而息。因改神庙留安立寺。左右田
园皆舍为众业。后欲作画像须铜青困不
能得。夜梦见一人迂其床前云。此下有
铜钟。觉即掘之果得二口。因以青成像。后
以铜助远公铸佛。馀一武昌太守熊无
患借视遂留之。安后不知所终。
释昙邕。姓杨。关中人。少仕伪秦至卫将
军。形长八尺雄武过人。太元八年从符坚
南征。为晋军所败。还至长安。因从安公
出家。安公既往。乃南投庐山事远公为师。
内外经书多所综涉。志尚弘法不惮疲
苦。后为远入关致书罗什。凡为使命十有
馀年。鼓击风流摇动峰岫。强捍果敢专对
不辱。京师道场僧鉴挹其德解。请还杨州。
邕以远年高遂不果行。然远神足高抌
者其类不少。恐后不相推谢。因以小缘托
摈邕出。邕奉命出山容无怨忤。乃于山之
西南营立茅宇。与弟子昙果。澄思禅门。尝
于一时果梦见山神求受五戒。果曰。家师
在此可往咨受。后少时邕见一人著单衣
帽风姿端雅从者二十许人请受五戒。邕
县有大社树下筑神庙。左右居民以百数。
遭虎死者夕有一两。安尝游其县暮逗此
村。民以畏虎早闭闾。安径之树下通夜
坐禅。向晓闻虎负人而至投之树北。见安
如喜如惊跳伏安前。安为说法授戒。虎踞
地不动。有顷而去。旦村人追虎至树下。见
安大惊。谓是神人。遂传之一县士庶宗奉。虎
灾由此而息。因改神庙留安立寺。左右田
园皆舍为众业。后欲作画像须铜青困不
能得。夜梦见一人迂其床前云。此下有
铜钟。觉即掘之果得二口。因以青成像。后
以铜助远公铸佛。馀一武昌太守熊无
患借视遂留之。安后不知所终。
释昙邕。姓杨。关中人。少仕伪秦至卫将
军。形长八尺雄武过人。太元八年从符坚
南征。为晋军所败。还至长安。因从安公
出家。安公既往。乃南投庐山事远公为师。
内外经书多所综涉。志尚弘法不惮疲
苦。后为远入关致书罗什。凡为使命十有
馀年。鼓击风流摇动峰岫。强捍果敢专对
不辱。京师道场僧鉴挹其德解。请还杨州。
邕以远年高遂不果行。然远神足高抌
者其类不少。恐后不相推谢。因以小缘托
摈邕出。邕奉命出山容无怨忤。乃于山之
西南营立茅宇。与弟子昙果。澄思禅门。尝
于一时果梦见山神求受五戒。果曰。家师
在此可往咨受。后少时邕见一人著单衣
帽风姿端雅从者二十许人请受五戒。邕
卷六 第 363a 页 T50-0363.png
以果先梦知是山神。乃为说法授戒。神䞋
以外国匕筋。礼拜辞别。倏忽不见。至远临
亡之日。奔赴号踊痛深天属。后往荆州卒
于竹林寺。
释道祖。吴国人也。少出家为台寺支法齐
弟子。幼有才思精勤务学。后与同志僧迁
道流等共入庐山。七年并山中受戒。各随
所习日有其新。远公每谓祖等易悟。尽如
此辈不复忧后生矣。迁流等并年二十八
而卒。远叹曰。此子并才义英茂清悟日新。怀
此长往一何痛哉。道流撰诸经目未就。祖
为成之。今行于世。祖后还京师瓦官寺讲
说。桓玄每往观听。乃谓人曰。道祖后发愈
于远公。但儒博不逮耳。及玄辅正欲使
沙门敬王。祖乃辞还吴之台寺。有顷玄纂
位。敕郡送祖出京。祖称疾不行。于是
绝迹人事讲道终日。以晋元熙元年卒。春
秋七十二矣。远有弟子慧要。亦解经律而
尤长巧思。山中无刻漏。乃于泉水中立十
二叶芙蓉。因流波转以定十二时。晷景无
差焉。亦尝作木鸢飞数百步。远又有弟子
昙顺昙诜。并义学致誉。顺本黄龙人。少受
业什公。后还师远。蔬食有德行。南蛮校尉
刘遵。于江陵立竹林寺请经始。远遣徙
焉。诜亦清雅有风则。注维摩及著穷通论
等。又有法幽道恒道授等百有馀人。或义解
深明。或匡拯众事。或戒行清高。或禅思深
入。并振名当世。传业于今。
释僧[(丰*力)/石]。姓傅氏。北地泥阳人。晋河间郎中
以外国匕筋。礼拜辞别。倏忽不见。至远临
亡之日。奔赴号踊痛深天属。后往荆州卒
于竹林寺。
释道祖。吴国人也。少出家为台寺支法齐
弟子。幼有才思精勤务学。后与同志僧迁
道流等共入庐山。七年并山中受戒。各随
所习日有其新。远公每谓祖等易悟。尽如
此辈不复忧后生矣。迁流等并年二十八
而卒。远叹曰。此子并才义英茂清悟日新。怀
此长往一何痛哉。道流撰诸经目未就。祖
为成之。今行于世。祖后还京师瓦官寺讲
说。桓玄每往观听。乃谓人曰。道祖后发愈
于远公。但儒博不逮耳。及玄辅正欲使
沙门敬王。祖乃辞还吴之台寺。有顷玄纂
位。敕郡送祖出京。祖称疾不行。于是
绝迹人事讲道终日。以晋元熙元年卒。春
秋七十二矣。远有弟子慧要。亦解经律而
尤长巧思。山中无刻漏。乃于泉水中立十
二叶芙蓉。因流波转以定十二时。晷景无
差焉。亦尝作木鸢飞数百步。远又有弟子
昙顺昙诜。并义学致誉。顺本黄龙人。少受
业什公。后还师远。蔬食有德行。南蛮校尉
刘遵。于江陵立竹林寺请经始。远遣徙
焉。诜亦清雅有风则。注维摩及著穷通论
等。又有法幽道恒道授等百有馀人。或义解
深明。或匡拯众事。或戒行清高。或禅思深
入。并振名当世。传业于今。
释僧[(丰*力)/石]。姓傅氏。北地泥阳人。晋河间郎中
卷六 第 363b 页 T50-0363.png
令遐之元子也。少出家止长安大寺为弘觉
法师弟子。觉亦一时法匠。[(丰*力)/石]初从受业。后游
青司樊[沔-丏+丐]之间。通六经及三藏。律行清谨能
匡振佛法。姚苌姚兴早挹风名素所知重。
及僭有关中深相顶敬。兴既崇信三宝
盛弘大化。建会设斋烟盖重叠。使夫慕道
舍俗者十室其半。自童寿入关。远僧复集
僧尼既多。或有愆漏。兴曰。凡未学僧未阶。
苦忍安得无过。过而不劾过遂多矣。宜
立僧主以清大望。因下书曰。大法东迁于
今为盛僧尼已多。应须纲领宣授远规以
济颓绪。僧[(丰*力)/石]法师学优早年德芳暮齿。可
为国内僧主。僧迁法师禅慧兼修。即为悦
众。法钦慧斌共掌僧录。给车舆吏力。[(丰*力)/石]资
侍中秩传诏羊车各二人。迁等并有厚给。
共事纯俭允惬时望。五众肃清六时无怠。
至弘始七年敕加亲信伏身白从各三十
人。僧正之兴[(丰*力)/石]之始也。[(丰*力)/石]躬自步行。车舆以
给老疾。所获供恤常充众用。虽年在秋方。
而讲说经律勖众无倦。以弘始之末卒
于长安大寺。春秋七十矣。
释道融。汲郡林虑人。十二出家。厥师爱其神
彩先令外学。往村借论语竟不赍归。于
彼已诵。师更借本覆之不遗一字。既嗟而
异之。于是恣其游学。迄至立年才解英绝。
内外经书闇游心府。闻罗什在关故往咨禀。
什见而奇之。谓姚兴曰。咋见融公复是
奇特聪明释子。兴引见叹重。敕入逍遥园
参正详译。因请什出菩萨戒本。今行于世。
法师弟子。觉亦一时法匠。[(丰*力)/石]初从受业。后游
青司樊[沔-丏+丐]之间。通六经及三藏。律行清谨能
匡振佛法。姚苌姚兴早挹风名素所知重。
及僭有关中深相顶敬。兴既崇信三宝
盛弘大化。建会设斋烟盖重叠。使夫慕道
舍俗者十室其半。自童寿入关。远僧复集
僧尼既多。或有愆漏。兴曰。凡未学僧未阶。
苦忍安得无过。过而不劾过遂多矣。宜
立僧主以清大望。因下书曰。大法东迁于
今为盛僧尼已多。应须纲领宣授远规以
济颓绪。僧[(丰*力)/石]法师学优早年德芳暮齿。可
为国内僧主。僧迁法师禅慧兼修。即为悦
众。法钦慧斌共掌僧录。给车舆吏力。[(丰*力)/石]资
侍中秩传诏羊车各二人。迁等并有厚给。
共事纯俭允惬时望。五众肃清六时无怠。
至弘始七年敕加亲信伏身白从各三十
人。僧正之兴[(丰*力)/石]之始也。[(丰*力)/石]躬自步行。车舆以
给老疾。所获供恤常充众用。虽年在秋方。
而讲说经律勖众无倦。以弘始之末卒
于长安大寺。春秋七十矣。
释道融。汲郡林虑人。十二出家。厥师爱其神
彩先令外学。往村借论语竟不赍归。于
彼已诵。师更借本覆之不遗一字。既嗟而
异之。于是恣其游学。迄至立年才解英绝。
内外经书闇游心府。闻罗什在关故往咨禀。
什见而奇之。谓姚兴曰。咋见融公复是
奇特聪明释子。兴引见叹重。敕入逍遥园
参正详译。因请什出菩萨戒本。今行于世。
卷六 第 363c 页 T50-0363.png
后译中论始得两卷。融便就讲剖折文言
预贯终始。什又命融令讲新法华。什自听
之乃叹曰。佛法之兴融其人也。俄而师子国
有一婆罗门。聪辩多学。西土俗书罕不披
诵。为彼国外道之宗。闻什在关大行佛法。
乃谓其徒曰。宁可使释氏之风独传震旦。
而吾等正化不洽东国遂乘驼负书来入
长安。姚兴见其口眼便僻。颇亦惑之。婆罗
门乃启兴曰。至道无方各尊其事今请与
秦僧捔其辩力。随有优者即传其化。兴即
许焉。时关中僧众相视缺然莫敢当者。什谓
融曰。此外道聪明殊人。捔言必胜。使无上
大道在吾徒而屈。良可悲矣。若使外道得
志则法轮摧轴。岂可然乎。如吾所睹在君
一人。融自顾才力不减。而外道经书未尽
披读。乃密令人写婆罗门所读经目。一披
即诵。后剋日论义。姚兴自出。公卿皆会阙
下。关中僧众四远必集。融与婆罗门拟相
詶抗。锋辩飞玄彼所不及。婆罗门自知辞
理已屈。犹以广读为誇。融乃列其所读
书并秦地经史名目卷部。三倍多之。什因嘲
之曰。君不闻大秦广学。那忽轻尔远来。婆
罗门心愧悔伏顶礼融足。数日之中无何而
去。像运再兴融有力也。融后还彭城常讲
说相续。问道至者千有馀人。依随门徒数
盈三百。性不狎諠。常登楼披玩。慇勤善诱
毕命弘法。后卒于彭城。春秋七十四矣。所
著法华大品金光明十地维摩等义疏。并行
于世矣。
预贯终始。什又命融令讲新法华。什自听
之乃叹曰。佛法之兴融其人也。俄而师子国
有一婆罗门。聪辩多学。西土俗书罕不披
诵。为彼国外道之宗。闻什在关大行佛法。
乃谓其徒曰。宁可使释氏之风独传震旦。
而吾等正化不洽东国遂乘驼负书来入
长安。姚兴见其口眼便僻。颇亦惑之。婆罗
门乃启兴曰。至道无方各尊其事今请与
秦僧捔其辩力。随有优者即传其化。兴即
许焉。时关中僧众相视缺然莫敢当者。什谓
融曰。此外道聪明殊人。捔言必胜。使无上
大道在吾徒而屈。良可悲矣。若使外道得
志则法轮摧轴。岂可然乎。如吾所睹在君
一人。融自顾才力不减。而外道经书未尽
披读。乃密令人写婆罗门所读经目。一披
即诵。后剋日论义。姚兴自出。公卿皆会阙
下。关中僧众四远必集。融与婆罗门拟相
詶抗。锋辩飞玄彼所不及。婆罗门自知辞
理已屈。犹以广读为誇。融乃列其所读
书并秦地经史名目卷部。三倍多之。什因嘲
之曰。君不闻大秦广学。那忽轻尔远来。婆
罗门心愧悔伏顶礼融足。数日之中无何而
去。像运再兴融有力也。融后还彭城常讲
说相续。问道至者千有馀人。依随门徒数
盈三百。性不狎諠。常登楼披玩。慇勤善诱
毕命弘法。后卒于彭城。春秋七十四矣。所
著法华大品金光明十地维摩等义疏。并行
于世矣。
卷六 第 364a 页 T50-0364.png
释昙影。或云北人。不知何许郡县。性虚靖
不甚交游。而安贫志学举止详审。过似淹
迟而神气骏捷。志与形反。能讲正法华经
及光赞波若。每法轮一转辄道俗千数。后
入关中。姚兴大加礼接。及什至长安影往
从之。什谓兴曰。昨见影公亦是此国风流
标望之僧也。兴敕住逍遥园助什译经。初
出成实论。凡诤论问答皆次第往反。影恨其
支离。乃结为五番。竟以呈什。什曰大善。深
得吾意。什后出妙法华经。影既旧所命宗。
特加深思。乃著法华义疏四卷。并注中论。
后山栖隐处守节尘外。修功立善愈老愈
笃。以晋义熙中卒。春秋七十矣。
释僧睿。魏郡长乐人也。少乐出家。至年十
八始获从志。依投僧贤法师为弟子。谦虚
内敏学与时竞。至年二十二博通经论。尝
听僧朗法师讲放光经。屡有机难。朗与贤
有濠上之契。谓贤曰。睿比格难。吾累思不
能通。可谓贤贤弟子也。至年二十四。游历
名邦处处讲说。知音之士负帙成群。常叹
曰。经法虽少足识因果。禅法未传厝心无
地什后至关。因请出禅法要三卷。始是鸠
摩罗陀所制。末是马鸣所说。中间是外国
诸圣共造。亦称菩萨禅。睿既获之日夜修
习。遂精鍊五门善入六净。伪司徒公姚嵩
深相礼贵。姚兴问嵩。睿公何如。嵩答。实邺
卫之松柏。兴敕见之。公卿皆集。欲观其才
器。睿风韵[罩-卓+注]含吐彬蔚。兴大赏悦。即敕
给俸恤吏力人舆。兴后谓嵩曰。乃四海标
卷六 第 364b 页 T50-0364.png
领。何独邺卫之松柏。于是美声遐布远近归
德。什所翻经。睿并参正。昔竺法护出正法
华经。受决品云。天见人人见天。什译经至
此乃言。此语与西域义同。但在言过质。
睿曰。将非人天交接两得相见。什喜曰。实
然。其领悟标出皆此类也。后出成实论令
睿讲之。什谓睿曰。此诤论中有七变处文
破毗昙。而在言小隐。若能不问而解可谓
英才。至睿启发幽微果不咨什而契然悬
会。什叹曰。吾传译经论得与子相值。真
无所恨矣。著大智论十二门论中论等诸
序。并著大小品法华维摩思益自在王禅经
等序。皆传于世。初睿善摄威仪弘赞经
法常回此诸业愿生安养。每行住坐卧
不敢正背西方。后自知命尽。忽集僧告
别。乃谓众曰。平生誓愿愿生西方。如睿
所见或当得往。未知定免狐疑成不。但
身口意业或相违犯。愿施以大慈为永劫法
朋也。于是入房洗浴。烧香礼拜。还床向
西方合掌而卒。是日同寺咸见五色香烟从
睿房出。春秋六十七矣。时又有沙门僧楷。
与睿公同学。亦有高名云。
释道恒。蓝田人。年九岁戏于路。隐士张忠见
而嗟曰。此小儿有出人之相。在俗必有辅
政之功。处道必能光显佛法。恨吾老矣。不
得见之。恒少失二亲。事后母以孝闻。家
贫无蓄。常手自画缋以供瞻奉。而笃好
经典学兼宵夜。至年二十后母又亡。行丧
尽礼服毕出家。游刃佛理多所兼通。学
德。什所翻经。睿并参正。昔竺法护出正法
华经。受决品云。天见人人见天。什译经至
此乃言。此语与西域义同。但在言过质。
睿曰。将非人天交接两得相见。什喜曰。实
然。其领悟标出皆此类也。后出成实论令
睿讲之。什谓睿曰。此诤论中有七变处文
破毗昙。而在言小隐。若能不问而解可谓
英才。至睿启发幽微果不咨什而契然悬
会。什叹曰。吾传译经论得与子相值。真
无所恨矣。著大智论十二门论中论等诸
序。并著大小品法华维摩思益自在王禅经
等序。皆传于世。初睿善摄威仪弘赞经
法常回此诸业愿生安养。每行住坐卧
不敢正背西方。后自知命尽。忽集僧告
别。乃谓众曰。平生誓愿愿生西方。如睿
所见或当得往。未知定免狐疑成不。但
身口意业或相违犯。愿施以大慈为永劫法
朋也。于是入房洗浴。烧香礼拜。还床向
西方合掌而卒。是日同寺咸见五色香烟从
睿房出。春秋六十七矣。时又有沙门僧楷。
与睿公同学。亦有高名云。
释道恒。蓝田人。年九岁戏于路。隐士张忠见
而嗟曰。此小儿有出人之相。在俗必有辅
政之功。处道必能光显佛法。恨吾老矣。不
得见之。恒少失二亲。事后母以孝闻。家
贫无蓄。常手自画缋以供瞻奉。而笃好
经典学兼宵夜。至年二十后母又亡。行丧
尽礼服毕出家。游刃佛理多所兼通。学
卷六 第 364c 页 T50-0364.png
该内外才思清敏。罗什入关即往修造。什
大嘉之。及译出众经并助详定。时恒有
同学道标。亦雅有才力。当时擅名。与恒相
次。秦主姚兴以恒标二人神气俊朗有经国
之量。乃敕伪尚书令姚显。令敦逼恒标罢
道助振王业。又下书恒标等曰。卿等皎然
之操。实在可嘉。但君临四海治急须才。
今敕尚书令显令夺卿等法服助翼赞时
世。苟心存道味宁系白黑望体此怀不以
守节为辞也。恒标等答曰。奉去月二十日
诏。令夺恒标等法服。承命悲怀五情失守。
恒等才质闇短染法未深。缁服之下誓毕身
命。并习佛法不闲世事。徒废非常之业。终
无殊异之功。昔光武尚能纵严陵之心。魏文
容管宁之操。抑至尊之高心。遂匹夫之微
志。况陛下以道御物兼弘三宝。愿鉴元元
之情。垂旷通物之理也。兴又致书于什[(丰*力)/石]
二法师曰。别已数旬每有倾想。渐暖比休泰
耳。小虏远举更无处分。正有愦然耳。顷万
事之慇须才以理之。近诏恒标二人令释
罗汉之服寻大士之踪。然道无不在。愿法
师等勖以喻之。什[(丰*力)/石]等答曰。盖闻太上以
道养民。而物自是其复有德而治天下。
是以古之明主审违性之难御。悟任物之
多因。故尧放许由于箕山。文轼干木于魏
国。高祖纵四皓于终南。叔度辞蒲轮于汉岳。
盖以适贤之性为得贤也。今恒标等德非
圆达分在守节。少习玄化伏膺佛道。至于
敷折妙典研究幽微。足以启悟童稚助
大嘉之。及译出众经并助详定。时恒有
同学道标。亦雅有才力。当时擅名。与恒相
次。秦主姚兴以恒标二人神气俊朗有经国
之量。乃敕伪尚书令姚显。令敦逼恒标罢
道助振王业。又下书恒标等曰。卿等皎然
之操。实在可嘉。但君临四海治急须才。
今敕尚书令显令夺卿等法服助翼赞时
世。苟心存道味宁系白黑望体此怀不以
守节为辞也。恒标等答曰。奉去月二十日
诏。令夺恒标等法服。承命悲怀五情失守。
恒等才质闇短染法未深。缁服之下誓毕身
命。并习佛法不闲世事。徒废非常之业。终
无殊异之功。昔光武尚能纵严陵之心。魏文
容管宁之操。抑至尊之高心。遂匹夫之微
志。况陛下以道御物兼弘三宝。愿鉴元元
之情。垂旷通物之理也。兴又致书于什[(丰*力)/石]
二法师曰。别已数旬每有倾想。渐暖比休泰
耳。小虏远举更无处分。正有愦然耳。顷万
事之慇须才以理之。近诏恒标二人令释
罗汉之服寻大士之踪。然道无不在。愿法
师等勖以喻之。什[(丰*力)/石]等答曰。盖闻太上以
道养民。而物自是其复有德而治天下。
是以古之明主审违性之难御。悟任物之
多因。故尧放许由于箕山。文轼干木于魏
国。高祖纵四皓于终南。叔度辞蒲轮于汉岳。
盖以适贤之性为得贤也。今恒标等德非
圆达分在守节。少习玄化伏膺佛道。至于
敷折妙典研究幽微。足以启悟童稚助
卷六 第 365a 页 T50-0365.png
化功德。愿陛下施既往之恩。纵其微志
也。兴后频复下书。阖境救之殆而得勉。恒
乃叹曰。古人有言。益我货者损我神。生我
名者杀我身。于是窜影岩[坚-臣+(虍-七+(一/谷))]毕命幽薮。蔬
食味禅缅迹人外。晋义熙十三年卒于山舍。
春秋七十二。恒著释驳论及百行箴。标作
舍利弗毗昙序并吊王乔文。并行于世
矣。
释僧肇。京兆人。家贫以佣书为业。遂因缮
写。乃历观经史备尽坟籍。爱好玄微。每
以庄老为心要。尝读老子德章。乃叹曰。
美则美矣。然期神冥累之方。犹未尽善
也。后见旧维摩经。欢喜顶受披寻玩味。乃
言。始知所归矣。因此出家。学善方等兼
通三藏及在冠年而名振关辅。时竞誉
之徒莫不猜其早达。或千里趍负入关抗
辩。肇既才思幽玄又善谈说。承机挫锐曾
不流滞。时京兆宿儒及关外英彦。莫不挹
其锋辩负气摧䘐。后罗什至姑臧。肇自远
从之。什嗟赏无极。及什适长安。肇亦随
返。姚兴命肇与僧睿等入逍遥园助详
定经论。肇以去圣久远文义多杂。先旧所解
时有乖谬。及见什咨禀所悟更多。因出大
品之后。肇便著波若无知论凡二千馀言。
竟以呈什。什读之称善。乃谓肇曰。吾解不
谢子。辞当相挹。时庐山隐士刘遗民见肇
此论。乃叹曰。不意方袍复有平叔。因以呈
远公。远乃抚机叹曰。未常有也。因共披
寻玩味更存往复。遗民乃致书肇曰。顷餐
也。兴后频复下书。阖境救之殆而得勉。恒
乃叹曰。古人有言。益我货者损我神。生我
名者杀我身。于是窜影岩[坚-臣+(虍-七+(一/谷))]毕命幽薮。蔬
食味禅缅迹人外。晋义熙十三年卒于山舍。
春秋七十二。恒著释驳论及百行箴。标作
舍利弗毗昙序并吊王乔文。并行于世
矣。
释僧肇。京兆人。家贫以佣书为业。遂因缮
写。乃历观经史备尽坟籍。爱好玄微。每
以庄老为心要。尝读老子德章。乃叹曰。
美则美矣。然期神冥累之方。犹未尽善
也。后见旧维摩经。欢喜顶受披寻玩味。乃
言。始知所归矣。因此出家。学善方等兼
通三藏及在冠年而名振关辅。时竞誉
之徒莫不猜其早达。或千里趍负入关抗
辩。肇既才思幽玄又善谈说。承机挫锐曾
不流滞。时京兆宿儒及关外英彦。莫不挹
其锋辩负气摧䘐。后罗什至姑臧。肇自远
从之。什嗟赏无极。及什适长安。肇亦随
返。姚兴命肇与僧睿等入逍遥园助详
定经论。肇以去圣久远文义多杂。先旧所解
时有乖谬。及见什咨禀所悟更多。因出大
品之后。肇便著波若无知论凡二千馀言。
竟以呈什。什读之称善。乃谓肇曰。吾解不
谢子。辞当相挹。时庐山隐士刘遗民见肇
此论。乃叹曰。不意方袍复有平叔。因以呈
远公。远乃抚机叹曰。未常有也。因共披
寻玩味更存往复。遗民乃致书肇曰。顷餐
卷六 第 365b 页 T50-0365.png
徽问有怀遥仰。岁末寒严体中何如。音寄
壅隔增用悒蕴。弟子沈痾草泽常有弊瘁。
愿彼大众康和外国法师休悆不。去年夏末
见上人波若无知论。才运清俊旨中沈允。
推步圣文婉然有归。披味慇勤不能释
手。真可谓浴心方等之渊。悟怀绝冥之肆。
穷尽精巧无所间然。但闇者难晓犹有馀
疑。今辄条之如左。愿从容之暇粗为释
之。肇答书曰。不面在昔伫想用劳。得前疏
并问。披寻反覆欣若暂对。凉风戒节顷常
何如。贫道劳疾每不佳。即此大众寻常什师
休胜。秦主道性自然天机迈俗。城堑三宝
弘道是务。由使异典胜僧自远而至。灵鹫
之风萃乎兹土。领公远举。乃是千载之津
梁。于西域还得方等新经二百馀部。什师
于大寺出新至诸经。法藏渊旷日有异
闻。禅师于瓦官寺教习禅道。门徒数百日
夜匪懈。邕邕肃肃致自欣乐。三藏法师于
中寺出律部。本末精悉若睹初制。毗婆沙
法师于石羊寺出舍利弗毗昙。梵本虽未
及译。时问中事发言新奇。贫道一生猥参
嘉运遇兹盛化。自恨不睹释迦泥洹之
集。馀复何恨。但恨不得与道胜君子同斯
法集耳。称咏既深聊复委及。然来问婉切难
为郢人。贫道思不关微兼拙于华语。且
至趣无言。言则乖旨。云云不已竟何所
辩。聊以狂言示詶来旨也。肇后又著不真
空论物不迁论等。并注维摩。及制诸经论序。
并传于世。及什之亡后。追悼永往翘思弥
壅隔增用悒蕴。弟子沈痾草泽常有弊瘁。
愿彼大众康和外国法师休悆不。去年夏末
见上人波若无知论。才运清俊旨中沈允。
推步圣文婉然有归。披味慇勤不能释
手。真可谓浴心方等之渊。悟怀绝冥之肆。
穷尽精巧无所间然。但闇者难晓犹有馀
疑。今辄条之如左。愿从容之暇粗为释
之。肇答书曰。不面在昔伫想用劳。得前疏
并问。披寻反覆欣若暂对。凉风戒节顷常
何如。贫道劳疾每不佳。即此大众寻常什师
休胜。秦主道性自然天机迈俗。城堑三宝
弘道是务。由使异典胜僧自远而至。灵鹫
之风萃乎兹土。领公远举。乃是千载之津
梁。于西域还得方等新经二百馀部。什师
于大寺出新至诸经。法藏渊旷日有异
闻。禅师于瓦官寺教习禅道。门徒数百日
夜匪懈。邕邕肃肃致自欣乐。三藏法师于
中寺出律部。本末精悉若睹初制。毗婆沙
法师于石羊寺出舍利弗毗昙。梵本虽未
及译。时问中事发言新奇。贫道一生猥参
嘉运遇兹盛化。自恨不睹释迦泥洹之
集。馀复何恨。但恨不得与道胜君子同斯
法集耳。称咏既深聊复委及。然来问婉切难
为郢人。贫道思不关微兼拙于华语。且
至趣无言。言则乖旨。云云不已竟何所
辩。聊以狂言示詶来旨也。肇后又著不真
空论物不迁论等。并注维摩。及制诸经论序。
并传于世。及什之亡后。追悼永往翘思弥
卷六 第 365c 页 T50-0365.png
厉。乃著涅槃无名论。其辞曰。经称有馀无
馀涅槃。涅槃秦言无为。亦名灭度。无为者
取乎虚无寂寞妙绝于有为。灭度者言乎
大患永灭超度四流。斯盖镜像之所归。绝称
之幽宅也。而曰有馀无馀者。盖是出处之异
号。应物之假名。余尝试言之。夫涅槃之为
道也。寂寥虚旷。不可以形名得。微妙无
相。不可以有心知。超群有以幽升。量太
虚而永久随之弗得其踪。迎之罔眺其
首。六趣不能摄其生。力负无以化其体。眇
渀惚恍若存若往。五目莫睹其容。二听
不闻其响。窈窈冥冥谁见谁晓。弥伦靡
所不在。而独曳于有无之表。然则言之者
失其真。知之者返其愚。有之者乖其性。无
之者伤其躯。所以释迦掩室于摩竭。净名
杜口于毗耶。须菩提唱无说以显道。释梵
乃绝听而雨花。斯皆理为神御。故口为
之缄默。岂曰无辩。辩所不能言也。经
曰。真解脱者离于言数。寂灭永安无终无
始。不晦不明不寒不暑。湛若虚空无名
无證。论曰。涅槃非有亦复非无。言语路绝
心行处灭。寻夫经论之作也。岂虚构哉。果有
其所以不有。故不可得而有。有其所以不
无。故不可得而无耳。何者本之有境则五
阴永灭。推之无乡则幽灵不竭。幽灵不竭
则抱一湛然。五阴永灭则万累都捐。万累都
捐。故与道通同。抱一湛然。故神而无功。神
而无功。故至功常在。与道通同。故冲而
不改。冲而不改。不可为有。至功常在。不
馀涅槃。涅槃秦言无为。亦名灭度。无为者
取乎虚无寂寞妙绝于有为。灭度者言乎
大患永灭超度四流。斯盖镜像之所归。绝称
之幽宅也。而曰有馀无馀者。盖是出处之异
号。应物之假名。余尝试言之。夫涅槃之为
道也。寂寥虚旷。不可以形名得。微妙无
相。不可以有心知。超群有以幽升。量太
虚而永久随之弗得其踪。迎之罔眺其
首。六趣不能摄其生。力负无以化其体。眇
渀惚恍若存若往。五目莫睹其容。二听
不闻其响。窈窈冥冥谁见谁晓。弥伦靡
所不在。而独曳于有无之表。然则言之者
失其真。知之者返其愚。有之者乖其性。无
之者伤其躯。所以释迦掩室于摩竭。净名
杜口于毗耶。须菩提唱无说以显道。释梵
乃绝听而雨花。斯皆理为神御。故口为
之缄默。岂曰无辩。辩所不能言也。经
曰。真解脱者离于言数。寂灭永安无终无
始。不晦不明不寒不暑。湛若虚空无名
无證。论曰。涅槃非有亦复非无。言语路绝
心行处灭。寻夫经论之作也。岂虚构哉。果有
其所以不有。故不可得而有。有其所以不
无。故不可得而无耳。何者本之有境则五
阴永灭。推之无乡则幽灵不竭。幽灵不竭
则抱一湛然。五阴永灭则万累都捐。万累都
捐。故与道通同。抱一湛然。故神而无功。神
而无功。故至功常在。与道通同。故冲而
不改。冲而不改。不可为有。至功常在。不
卷六 第 366a 页 T50-0366.png
可为无。然则有无绝于内。称谓沦于外。视
听之所不暨。四空之所昏昧。恬兮而夷。
泊焉而泰。九流于是乎交归。众圣于此乎
冥会。斯乃希夷之境。太玄之乡而欲以有无
题榜其方域而语神道者。不亦邈哉。其
后十演九折。凡数千言。文多不载。论成之后
上表于姚兴曰。肇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
以宁。君王得一以治天下。伏惟。陛下睿哲
钦明道与神会。妙契环中理无不晓。故
能游刃万机弘道终日。依被苍生垂文
作范。所以域中有四大王居一焉。涅槃之
道。盖是三乘之所归。方等之渊府。眇茫希
夷。绝视听之域。幽致虚玄。非群情之所测。
肇以微躯猥蒙国恩。得闲居学肆。在付
公门下十有馀年。虽众经殊趣胜致非一。
涅槃一义常为听习先。但肇才识闇短。
虽屡蒙诲喻。犹怀漠漠。为竭愚不已。亦
如似有解。然未经高胜先唱。不敢自决。
不幸什公去世。咨参无所。以为永恨。而
陛下圣德不孤。独与什公神契目击道存。
决其方寸。故能振彼玄风以启末俗。一日
遇蒙答安成侯嵩问无为宗极。颇涉涅槃
无名之义。今辄作涅槃无名论。有十演九折。
博采众经托證成喻。以仰述陛下无名之
致。岂曰开诣神心穷究远当。聊以拟议
玄门班喻学徒耳。若少参圣旨愿敕存记。
如其有差伏承旨授。兴答旨慇勤。备加赞
述。即敕令缮写班诸子侄。其为时所重如
此。晋义熙十年卒于长安。春秋三十有一矣。
听之所不暨。四空之所昏昧。恬兮而夷。
泊焉而泰。九流于是乎交归。众圣于此乎
冥会。斯乃希夷之境。太玄之乡而欲以有无
题榜其方域而语神道者。不亦邈哉。其
后十演九折。凡数千言。文多不载。论成之后
上表于姚兴曰。肇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
以宁。君王得一以治天下。伏惟。陛下睿哲
钦明道与神会。妙契环中理无不晓。故
能游刃万机弘道终日。依被苍生垂文
作范。所以域中有四大王居一焉。涅槃之
道。盖是三乘之所归。方等之渊府。眇茫希
夷。绝视听之域。幽致虚玄。非群情之所测。
肇以微躯猥蒙国恩。得闲居学肆。在付
公门下十有馀年。虽众经殊趣胜致非一。
涅槃一义常为听习先。但肇才识闇短。
虽屡蒙诲喻。犹怀漠漠。为竭愚不已。亦
如似有解。然未经高胜先唱。不敢自决。
不幸什公去世。咨参无所。以为永恨。而
陛下圣德不孤。独与什公神契目击道存。
决其方寸。故能振彼玄风以启末俗。一日
遇蒙答安成侯嵩问无为宗极。颇涉涅槃
无名之义。今辄作涅槃无名论。有十演九折。
博采众经托證成喻。以仰述陛下无名之
致。岂曰开诣神心穷究远当。聊以拟议
玄门班喻学徒耳。若少参圣旨愿敕存记。
如其有差伏承旨授。兴答旨慇勤。备加赞
述。即敕令缮写班诸子侄。其为时所重如
此。晋义熙十年卒于长安。春秋三十有一矣。
卷六 第 366b 页 T50-0366.png
高僧传卷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