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第 166c 页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第十二
隆兴府石室沙门 祖琇 撰
唐
「贞观十九年正月丙子。法师玄奘赍经像归于京师。
留守房玄龄馆于弘福寺。以表闻帝。壬辰奘如东都。
二月巳亥见于仪鸾殿。帝曰。师去何不相报。对曰。当
去时。表三上。以诚愿微浅不蒙谅许。无任慕道之至。
乃辄私行。专擅之罪惟深愧惧。帝曰。师出家与俗殊
隔。能委命求法惠利苍生。朕甚嘉焉。固不烦为愧。但
念山川阻远方俗异心。怪师能达也。对曰。奘闻乘疾
风者造天地而非远。驭龙舟者涉江海而不难。自陛
下握乾符清四海。德笼九域仁被八区。淳风扇炎景
之南。圣威震葱岭之外。所以戎夷君长每见翔云之
鸟自东来者。犹疑发于上国。敛衽而敬之。况玄奘圆
顶方足。亲承化育者耶。既赖天威故得往还无难。帝
曰。此长者之言。朕何敢当。因广问雪岭以西印度之
境。玉烛和气物产风俗。八王故迹七佛遗踪。并博望
之所不传。班马无得而载者。奘既亲游其地。记忆无
违。随问而对皆有条理。帝大悦曰。师所经一百馀国。
可尽掇其山川风俗。撰大唐西域记以遗后来。不亦
美乎。奘奉诏将罢。帝谓侍臣曰。昔符坚称道安为神
卷十二 第 167a 页 X75-0167.png
器。举国遵敬。朕观法师词吐温雅风节贞峻。非徒不
愧古人。实过之远甚。司徒长孙无忌曰。诚如明诏。道
安虽高行博识。然弘法之功固不如法师躬趋圣域。
讨论众妙究探宗极者矣。时车驾将问罪高丽。闻法
师之还期。暂引见。及对谈论。不觉日莫。帝曰。匆匆言
不尽怀。欲共法师东行省方观俗。指挥之暇别更谈
叙可乎。对曰。玄奘远归兼有疹疾。不堪陪驾。帝曰。师
向能孤游绝域。今此行如跬步耳。尚何辞。对曰。陛下
东征。六军奉卫。伐乱诛奸。必有牧野之功昆阳之捷。
玄奘亡所裨助。虚负道路之费。且兵刃交战。佛制沙
门不得观视。惟陛下矜察。帝嘉纳而止。奘因奏西域
所获梵本经论凡六百五十七部。乞就嵩山少林寺
为国宣译。帝曰朕。顷为穆太后创弘福寺。极为虚静。
可就彼翻译。所须并与玄龄平章。奘因进曰。百姓无
知见。奘远归。妄有窥看。不徒妨废法务。兼虑不测之
患。愿得监门官以防衅隙。帝悦曰。师此言可谓保身
之计。当为处分。及罢。即别有旨差官监护。
二十年七月辛卯。法师玄奘表上新译菩萨藏经.六
门陀罗尼经.显扬圣教论.大乘杂集论凡五部五十
八卷。请帝为圣教序。降手敕曰。省书具悉雅意。法师
夙标高行早出尘表。泛宝舟而登彼岸。搜妙道而辟
度门。弘阐大猷荡除众罪。朕学浅心拙在物犹迷。况
佛道幽微岂能仰赞。侧请为序非巳所闻。奘重表请
曰。伏奉墨敕猥垂奘谕。祇奉纶言精守振越。玄奘行
愧古人。实过之远甚。司徒长孙无忌曰。诚如明诏。道
安虽高行博识。然弘法之功固不如法师躬趋圣域。
讨论众妙究探宗极者矣。时车驾将问罪高丽。闻法
师之还期。暂引见。及对谈论。不觉日莫。帝曰。匆匆言
不尽怀。欲共法师东行省方观俗。指挥之暇别更谈
叙可乎。对曰。玄奘远归兼有疹疾。不堪陪驾。帝曰。师
向能孤游绝域。今此行如跬步耳。尚何辞。对曰。陛下
东征。六军奉卫。伐乱诛奸。必有牧野之功昆阳之捷。
玄奘亡所裨助。虚负道路之费。且兵刃交战。佛制沙
门不得观视。惟陛下矜察。帝嘉纳而止。奘因奏西域
所获梵本经论凡六百五十七部。乞就嵩山少林寺
为国宣译。帝曰朕。顷为穆太后创弘福寺。极为虚静。
可就彼翻译。所须并与玄龄平章。奘因进曰。百姓无
知见。奘远归。妄有窥看。不徒妨废法务。兼虑不测之
患。愿得监门官以防衅隙。帝悦曰。师此言可谓保身
之计。当为处分。及罢。即别有旨差官监护。
二十年七月辛卯。法师玄奘表上新译菩萨藏经.六
门陀罗尼经.显扬圣教论.大乘杂集论凡五部五十
八卷。请帝为圣教序。降手敕曰。省书具悉雅意。法师
夙标高行早出尘表。泛宝舟而登彼岸。搜妙道而辟
度门。弘阐大猷荡除众罪。朕学浅心拙在物犹迷。况
佛道幽微岂能仰赞。侧请为序非巳所闻。奘重表请
曰。伏奉墨敕猥垂奘谕。祇奉纶言精守振越。玄奘行
卷十二 第 167b 页 X75-0167.png
业空疏谬参缁侣。幸属九瀛有截四海。无虞冯皇灵
以远征。恃国威而访道。穷遐冒险虽励愚诚。纂异怀
荒实资朝化。所获经论蒙遣翻译。见成卷轴未有铨
序。伏惟陛下睿思云敷天华景烂。理苞系表调逸咸
英。跨千古以飞声。掩百王而腾实。切以神力无方。非
神思不足铨其理。圣教玄远。非圣藻何以序其源。故
乃冒犯威严敢希题目。宸眷冲邈不蒙矜许。抚躬累
息相顾失图。奘闻日月丽天既分辉于户牖。江河纪
地亦流润于岩崖。云和广乐不秘响于聋聩。金玉奇
珍岂韬彩于愚瞽。敢缘此理重有于祈。伏乞雷雨曲
垂天文俯照。配两仪而同久。与二曜而俱悬。然则鹫
岭微言假神笔而弘远。鸡园奥典诧英词而宣扬。岂
止区区梵众独荷恩荣。蠢蠢迷生方超尘累而巳。制
许之。
是岁法师慧棱卒。棱以讲业为时宗匠。尝谓人曰。夫
讲说要如履剑刃决无他顾。乃可自期精到。至是忽
有青衣报天帝请讲经。遂卒。俄项远近皆闻空中殷
然有鼓吹迎从之声。
二十一年。帝得秘谶云。唐三世而后女主。武王代有
天下。遂密召太史令李淳风访其事。对曰。臣据术推
之。其兆巳成。今在陛下宫中矣。逾三十年当有天下。
诛唐子孙殆尽。帝曰。疑似者杀之何如。对曰。天命不
可易。且真王者不死。徒使疑似之戮淫及无辜。今既
在宫。巳是陛下眷属。更三十年又当哀老。老则心慈。
以远征。恃国威而访道。穷遐冒险虽励愚诚。纂异怀
荒实资朝化。所获经论蒙遣翻译。见成卷轴未有铨
序。伏惟陛下睿思云敷天华景烂。理苞系表调逸咸
英。跨千古以飞声。掩百王而腾实。切以神力无方。非
神思不足铨其理。圣教玄远。非圣藻何以序其源。故
乃冒犯威严敢希题目。宸眷冲邈不蒙矜许。抚躬累
息相顾失图。奘闻日月丽天既分辉于户牖。江河纪
地亦流润于岩崖。云和广乐不秘响于聋聩。金玉奇
珍岂韬彩于愚瞽。敢缘此理重有于祈。伏乞雷雨曲
垂天文俯照。配两仪而同久。与二曜而俱悬。然则鹫
岭微言假神笔而弘远。鸡园奥典诧英词而宣扬。岂
止区区梵众独荷恩荣。蠢蠢迷生方超尘累而巳。制
许之。
是岁法师慧棱卒。棱以讲业为时宗匠。尝谓人曰。夫
讲说要如履剑刃决无他顾。乃可自期精到。至是忽
有青衣报天帝请讲经。遂卒。俄项远近皆闻空中殷
然有鼓吹迎从之声。
二十一年。帝得秘谶云。唐三世而后女主。武王代有
天下。遂密召太史令李淳风访其事。对曰。臣据术推
之。其兆巳成。今在陛下宫中矣。逾三十年当有天下。
诛唐子孙殆尽。帝曰。疑似者杀之何如。对曰。天命不
可易。且真王者不死。徒使疑似之戮淫及无辜。今既
在宫。巳是陛下眷属。更三十年又当哀老。老则心慈。
卷十二 第 167c 页 X75-0167.png
虽受终易姓。于陛下子孙或不甚损。今若戮之。即当
复生。少壮严毒。况又立雠。则陛下子孙必无遗类。帝
善其言而止。
二十二年六月。帝在玉华宫召法师玄奘见于玉华
殿。帝曰。朕在京苦暑。故就此宫。泉石既凉气力稍佳。
然忆法师。故兹相屈涉涂当大劳也。奘谢曰。四海黎
庶依陛下而生。圣躬不安则率土煌灼。伏闻銮舆至
此。御膳顺宜。凡预含灵孰不舞蹈。愿陛下永保祟高
与天地无极。玄奘庸薄猥蒙齿召。衔荷而来不觉为
劳。帝以法师德业冲博仪表绝伦。欲令罢道共康庶
政。因曰。昔三五帝王靡不以六合务广万机事殷不
能遍理。故周凭十乱。舜托五臣。翼亮朝猷弼谐邦国。
彼盛明之后且尔。况朕寡昧而不寄众哲哉。意欲法
师脱缁服。挂纁衣。升铉路以陈谋。坐槐庭而论道。师
意何如。对曰。玄奘微生。伏奉明诏。称三五之君不能
独治。寄诸贤哲共而成之。此陛下盛德含光谦让之
词。在理则不尔也。何哉。使臣能至治。杰纣相灵之君
岂无臣耶。以此而言。不必由也。伏惟陛下。圣哲之治
一人纪纲。万事咸得其绪。况抚运巳来。天地休平中
外宁晏。皆陛下不荒不矜不丽不侈。竞竞业业。虽休
勿休。居安思危。为善承天之所致也。馀何预焉。请粗
陈其梗槩。陛下经纬八弦驱驾豪杰。戡定祸乱祟阐
壅熙。聪明文思之德。体元合极之姿。皆天之所授。无
假于人。一也。敦本弃末。祟儒尚德。移浇风于季俗。反
复生。少壮严毒。况又立雠。则陛下子孙必无遗类。帝
善其言而止。
二十二年六月。帝在玉华宫召法师玄奘见于玉华
殿。帝曰。朕在京苦暑。故就此宫。泉石既凉气力稍佳。
然忆法师。故兹相屈涉涂当大劳也。奘谢曰。四海黎
庶依陛下而生。圣躬不安则率土煌灼。伏闻銮舆至
此。御膳顺宜。凡预含灵孰不舞蹈。愿陛下永保祟高
与天地无极。玄奘庸薄猥蒙齿召。衔荷而来不觉为
劳。帝以法师德业冲博仪表绝伦。欲令罢道共康庶
政。因曰。昔三五帝王靡不以六合务广万机事殷不
能遍理。故周凭十乱。舜托五臣。翼亮朝猷弼谐邦国。
彼盛明之后且尔。况朕寡昧而不寄众哲哉。意欲法
师脱缁服。挂纁衣。升铉路以陈谋。坐槐庭而论道。师
意何如。对曰。玄奘微生。伏奉明诏。称三五之君不能
独治。寄诸贤哲共而成之。此陛下盛德含光谦让之
词。在理则不尔也。何哉。使臣能至治。杰纣相灵之君
岂无臣耶。以此而言。不必由也。伏惟陛下。圣哲之治
一人纪纲。万事咸得其绪。况抚运巳来。天地休平中
外宁晏。皆陛下不荒不矜不丽不侈。竞竞业业。虽休
勿休。居安思危。为善承天之所致也。馀何预焉。请粗
陈其梗槩。陛下经纬八弦驱驾豪杰。戡定祸乱祟阐
壅熙。聪明文思之德。体元合极之姿。皆天之所授。无
假于人。一也。敦本弃末。祟儒尚德。移浇风于季俗。反
卷十二 第 168a 页 X75-0168.png
淳政于上古。赋遵薄制。刑用轻典。九州四海禀识怀
生。俱沐恩波咸遂安逸。此又圣心自化无假于人。二
也。至道旁通深仁远洽。东逾日域西迈昆丘。南尽炎
州北穷玄塞。彫题鼻饮之俗。奔服左衽之人。靡不候
风瞻雨。稽颡屈膝。献琛贡宝充委夷邸。此又天威所
感无假于人。三也。猃狁为患其来自久。五帝所不止。
三王莫能制。遂使渭河为被发之野。酆鄗为鸣镝之
场。中国陵迟丐奴得逞。殷周巳来不能攘弭。至汉武
穷兵卫霍尽力。虽收枝叶根本犹存。自是而后无闻
良策。陛下御图一征斯殄。倾巢倒穴无复孑遗。浣海
燕然之域尽入提封。单于弓骑之人俱充臣妾。若言
由人。则虞舜巳来贤辅多矣。何因不获。故知有道斯
得无假于人。四也。高丽小蕃失礼上国。炀帝总天下
之师三自征伐。攻城无伤半堞。掠卒不获一人。虚丧
六军狠狈而返。陛下暂行提数万骑。摧驻跸之强阵。
破辽盖之坚城。振旅凯旋。俘馘三十馀万。用兵御将
其道不殊。隋以之亡唐以之得。故知由主无假于人。
五也。天地交泰日月光华。和气氤氲庆云纷郁。五灵
见质一角呈奇。白狼白狐朱鹰朱草。昭彰杂沓无量
亿千不可遍举。皆应德而至无假于人。六也。明诏乃
欲比喻前王寄功十乱。切为陛下不取。纵复须才。今
亦伊吕多矣。玄奘庸陋何足以预之。至于守戒缁门
阐扬遗法。此其诚愿。伏乞天慈终而不夺。帝大悦曰。
师所陈。并上玄垂祐。及宗庙之灵。卿士之力。朕安能
生。俱沐恩波咸遂安逸。此又圣心自化无假于人。二
也。至道旁通深仁远洽。东逾日域西迈昆丘。南尽炎
州北穷玄塞。彫题鼻饮之俗。奔服左衽之人。靡不候
风瞻雨。稽颡屈膝。献琛贡宝充委夷邸。此又天威所
感无假于人。三也。猃狁为患其来自久。五帝所不止。
三王莫能制。遂使渭河为被发之野。酆鄗为鸣镝之
场。中国陵迟丐奴得逞。殷周巳来不能攘弭。至汉武
穷兵卫霍尽力。虽收枝叶根本犹存。自是而后无闻
良策。陛下御图一征斯殄。倾巢倒穴无复孑遗。浣海
燕然之域尽入提封。单于弓骑之人俱充臣妾。若言
由人。则虞舜巳来贤辅多矣。何因不获。故知有道斯
得无假于人。四也。高丽小蕃失礼上国。炀帝总天下
之师三自征伐。攻城无伤半堞。掠卒不获一人。虚丧
六军狠狈而返。陛下暂行提数万骑。摧驻跸之强阵。
破辽盖之坚城。振旅凯旋。俘馘三十馀万。用兵御将
其道不殊。隋以之亡唐以之得。故知由主无假于人。
五也。天地交泰日月光华。和气氤氲庆云纷郁。五灵
见质一角呈奇。白狼白狐朱鹰朱草。昭彰杂沓无量
亿千不可遍举。皆应德而至无假于人。六也。明诏乃
欲比喻前王寄功十乱。切为陛下不取。纵复须才。今
亦伊吕多矣。玄奘庸陋何足以预之。至于守戒缁门
阐扬遗法。此其诚愿。伏乞天慈终而不夺。帝大悦曰。
师所陈。并上玄垂祐。及宗庙之灵。卿士之力。朕安能
卷十二 第 168b 页 X75-0168.png
自致哉。师既欲敷扬妙道。亦不固违高志。中书令褚
遂良曰。今四海廓清。九域宁晏。皆陛下圣德。实如法
师之言。帝笑曰。不如此。珍裘岂一狐之腋。大厦必众
材共成。何有君能独济。法师欲自全雅操。故滥相光
饰耳。因问比译何经。对曰瑜伽师地论。帝曰明何等
义。对曰此弥勒大士所造明十七地义。曰何谓十七
地。奘曰。六识相应地.有寻有伺地.无寻唯伺地.无寻
无伺地.三摩呬多地.有心地.无心地.闻所成地.思所
成地.修所成地.声闻地.独觉地.菩萨地.有馀依地.无
馀依地。是为十七。及标举纲目陈列大义。帝深爱焉。
遣使取论入宫。凡一百卷。帝自详览。睹其词义宏奥。
非向所闻。谓侍臣曰。朕观法师新译经论。犹瞻天瞰
海莫极高深。顷既军国务殷未暇委寻。今而后知宗
源杳旷。[(厂@((既-旡)-日+口))*页]儒道九流犹汀滢之方溟渤耳。因敕有司
拣秘书手写新译经论各九部。令宣赐九道总管展
转流布。冀率土之内同禀未闻之法。
司徒长孙无忌.中书令褚遂良奏曰。佛教冲玄。天人
莫测。言本则甚深。语门则难入。伏惟陛下。至道照明
辉光昱日。泽沾遐界化溢中区。拥护五乘建立三宝。
致法师当叔叶而秀质。间千载而挺生。陟重险以求
经。履危涂而访道。见珍异俗。具获真文。归国翻宣若
庵摩之始说。精文奥义犹金口之新开。皆陛下圣德
所感。臣等愚瞽预此见闻。苦海波澜舟航有寄。况天
慈广远使布之九州。蠢蠢黔黎俱餐妙法。臣等亿劫
遂良曰。今四海廓清。九域宁晏。皆陛下圣德。实如法
师之言。帝笑曰。不如此。珍裘岂一狐之腋。大厦必众
材共成。何有君能独济。法师欲自全雅操。故滥相光
饰耳。因问比译何经。对曰瑜伽师地论。帝曰明何等
义。对曰此弥勒大士所造明十七地义。曰何谓十七
地。奘曰。六识相应地.有寻有伺地.无寻唯伺地.无寻
无伺地.三摩呬多地.有心地.无心地.闻所成地.思所
成地.修所成地.声闻地.独觉地.菩萨地.有馀依地.无
馀依地。是为十七。及标举纲目陈列大义。帝深爱焉。
遣使取论入宫。凡一百卷。帝自详览。睹其词义宏奥。
非向所闻。谓侍臣曰。朕观法师新译经论。犹瞻天瞰
海莫极高深。顷既军国务殷未暇委寻。今而后知宗
源杳旷。[(厂@((既-旡)-日+口))*页]儒道九流犹汀滢之方溟渤耳。因敕有司
拣秘书手写新译经论各九部。令宣赐九道总管展
转流布。冀率土之内同禀未闻之法。
司徒长孙无忌.中书令褚遂良奏曰。佛教冲玄。天人
莫测。言本则甚深。语门则难入。伏惟陛下。至道照明
辉光昱日。泽沾遐界化溢中区。拥护五乘建立三宝。
致法师当叔叶而秀质。间千载而挺生。陟重险以求
经。履危涂而访道。见珍异俗。具获真文。归国翻宣若
庵摩之始说。精文奥义犹金口之新开。皆陛下圣德
所感。臣等愚瞽预此见闻。苦海波澜舟航有寄。况天
慈广远使布之九州。蠢蠢黔黎俱餐妙法。臣等亿劫
卷十二 第 168c 页 X75-0168.png
忻逢不胜庆幸。
二十二年六月帝撰大唐三藏圣教序成。御庆福殿。
百官陪位。宣法师玄奘升殿赐坐。敕弘文馆学士上
官仪以序对群臣宣读。霞焕锦舒极褒扬之美。其辞
曰。盖闻二仪有象显覆载以含生。四时无形潜寒暑
以化物。是以窥天鉴地庸愚皆识其端。明阴洞阳贤
哲罕穷其数。然而天地包乎阴阳而易识者以其有
象也。阴阳处乎天地而难穷者以其无形也。故知象
显可徵虽愚不惑。形潜莫睹在智犹迷。况乎佛道冲
虚乘幽控寂。宏济万品典御十方。举威灵而无上。抑
神力而无下。大则弥于宇宙。细则摄于毫𨤲。无灭无
生历万劫而不古。若隐若显运百福而长今。妙道凝
玄遵之莫知其际。法流湛寂揖之莫测其源。固知蠢
蠢凡愚区区庸鄙。投其旨趣能无疑惑者哉。然则大
教之兴墓于西土。腾汉庭而皎梦。照东域而流慈。昔
者分形分迹之时。言未驰而成化。当常现常之世。民
仰德而知遵。及平晦迹归真迁仪越世。金容掩色不
镜三千之光。丽像开图空端四八之相。于是微言广
被拯含类于三涂。遗训遐宣导群生于十地。然而真
教难仰莫能一其旨归。曲学易遵邪正于焉纷紏。所
以空有之论或习俗而是非。大小之乘乍沿时而隆
替。有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幼怀贞敏早悟三
空之心。长契神情先包四忍之行。松风水月未足比
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故以智通无累神
二十二年六月帝撰大唐三藏圣教序成。御庆福殿。
百官陪位。宣法师玄奘升殿赐坐。敕弘文馆学士上
官仪以序对群臣宣读。霞焕锦舒极褒扬之美。其辞
曰。盖闻二仪有象显覆载以含生。四时无形潜寒暑
以化物。是以窥天鉴地庸愚皆识其端。明阴洞阳贤
哲罕穷其数。然而天地包乎阴阳而易识者以其有
象也。阴阳处乎天地而难穷者以其无形也。故知象
显可徵虽愚不惑。形潜莫睹在智犹迷。况乎佛道冲
虚乘幽控寂。宏济万品典御十方。举威灵而无上。抑
神力而无下。大则弥于宇宙。细则摄于毫𨤲。无灭无
生历万劫而不古。若隐若显运百福而长今。妙道凝
玄遵之莫知其际。法流湛寂揖之莫测其源。固知蠢
蠢凡愚区区庸鄙。投其旨趣能无疑惑者哉。然则大
教之兴墓于西土。腾汉庭而皎梦。照东域而流慈。昔
者分形分迹之时。言未驰而成化。当常现常之世。民
仰德而知遵。及平晦迹归真迁仪越世。金容掩色不
镜三千之光。丽像开图空端四八之相。于是微言广
被拯含类于三涂。遗训遐宣导群生于十地。然而真
教难仰莫能一其旨归。曲学易遵邪正于焉纷紏。所
以空有之论或习俗而是非。大小之乘乍沿时而隆
替。有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幼怀贞敏早悟三
空之心。长契神情先包四忍之行。松风水月未足比
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故以智通无累神
卷十二 第 169a 页 X75-0169.png
测未形。超六尘而迥出。夐千古而无对。凝心内镜悲
正法以陵迟。栖虑玄门慨深文之讹阙。思欲分条析
理广被前闻。截伪续真开兹后学。是以翘心净土往
游西域。乘危远迈。仗策孤征。积雪晨飞涂间失地。惊
沙夕起空外迷天。万里山川拨烟霞而进影。百重塞
暑蹑霜露而前踪。诚重劳轻求深愿达。周游西宇十
有七年。穷历异邦询求正教。双林八水味道餐风。鹿
苑鹫峰瞻奇仰异。承至言于先圣。受真教于上贤。探
赜妙门精穷奥业。一乘五律之道驰骤于心田。八藏
三箧之文波腾于口海。爰自所历之国。总将三藏要
文。凡六百五十七部。译布中夏宣扬胜业。引慈云于
西极。注法雨于东垂。圣教阙而复全。苍生罪而还福。
湿火宅之乾焰共拔迷途。朗爱水之昏波同臻彼岸。
是知恶因业坠善以缘升。升坠之端唯人所托。譬夫
桂生高岭零露方得泫其华。莲出绿波飞尘不能污
其叶。非莲性自洁而桂质本贞。良由所附者高则微
物不能累。所凭者净则浊类不能沾。夫以卉木无知
犹资善而成善。况乎人伦有识不缘庆而求庆。方冀
兹经流施将日月而无穷。斯福遐敷与乾坤而永大。
于是御笔亲书缀于新经之首。法师奉表谢曰。六爻
探赜局于生灭之场。百物正名未涉真如之境。远惟
羲册睹奥不测其神。遐想轩图历选普归其美。恭惟
陛下玉毫隆质金轮御天。廓先王之九州。掩百千之
日月。广列代之区域。纳恒沙之法界。遂使给孤精舍
正法以陵迟。栖虑玄门慨深文之讹阙。思欲分条析
理广被前闻。截伪续真开兹后学。是以翘心净土往
游西域。乘危远迈。仗策孤征。积雪晨飞涂间失地。惊
沙夕起空外迷天。万里山川拨烟霞而进影。百重塞
暑蹑霜露而前踪。诚重劳轻求深愿达。周游西宇十
有七年。穷历异邦询求正教。双林八水味道餐风。鹿
苑鹫峰瞻奇仰异。承至言于先圣。受真教于上贤。探
赜妙门精穷奥业。一乘五律之道驰骤于心田。八藏
三箧之文波腾于口海。爰自所历之国。总将三藏要
文。凡六百五十七部。译布中夏宣扬胜业。引慈云于
西极。注法雨于东垂。圣教阙而复全。苍生罪而还福。
湿火宅之乾焰共拔迷途。朗爱水之昏波同臻彼岸。
是知恶因业坠善以缘升。升坠之端唯人所托。譬夫
桂生高岭零露方得泫其华。莲出绿波飞尘不能污
其叶。非莲性自洁而桂质本贞。良由所附者高则微
物不能累。所凭者净则浊类不能沾。夫以卉木无知
犹资善而成善。况乎人伦有识不缘庆而求庆。方冀
兹经流施将日月而无穷。斯福遐敷与乾坤而永大。
于是御笔亲书缀于新经之首。法师奉表谢曰。六爻
探赜局于生灭之场。百物正名未涉真如之境。远惟
羲册睹奥不测其神。遐想轩图历选普归其美。恭惟
陛下玉毫隆质金轮御天。廓先王之九州。掩百千之
日月。广列代之区域。纳恒沙之法界。遂使给孤精舍
卷十二 第 169b 页 X75-0169.png
尽入提封。贝叶灵文咸归册府。玄奘往因振锡聊谒
崛山。经途万里怙天威如咫步。匪乘千叶诣双树如
食顷。搜扬三藏尽龙宫之所储。研究一乘穷鹫岭之
遗旨。并巳载于白马还献紫宸。寻蒙下诏敕使翻译。
玄奘识乖龙树谬忝传灯之荣。才异马鸣深愧泻瓶
之敏。所译经论纰升尤多。遂荷天威留神制序。文超
象系之表。理括众妙之门。忽以微生亲闻梵响。踊跃
欢喜如闻授记。无任感荷之极。手敕答曰。朕才谢圭
璋。言惭博达。至于内典尤所未闻。昨制序文深惭鄙
拙。秽翰墨于金简。标瓦砾于珠林。忽得来书谬承褒
赞。循躬省虑弥益厚颜。善不足称。虚劳致谢。
时皇太子睹圣序。遂撰述圣记。法师进启奉谢。帝复
览新译菩萨藏经。爱其辞旨微妙。因诏皇太子撰菩
萨藏经后序。其辞曰。盖闻羲皇至赜精粹止于龟文。
轩后幽通雅奥穷于鸟篆。考丹书而索隐殊昧实际
之源。徵录错以研几盖非常乐之道。犹且事光图史
振薰风于八埏。德洽生灵激尧波于万代。伏惟陛下
转轮垂拱而化渐鸡园。胜殿凝流而神交鹫岭。总调
御于徽号。匪文思之所窥。极般若于纶言。岂象系之
能拟。由是教覃溟表咸传八解之音。训浃寰中皆践
四禅之轨。遂使三千世界尽怀生而可封。百亿须弥
入堤封而作镇。尼连德水迩帝里之沧池。舍卫庵园
接上林之茂苑。难复法性空寂随感必通。真乘深妙
无幽不阐。所以大权御极导法流而靡穷。能仁抚运
崛山。经途万里怙天威如咫步。匪乘千叶诣双树如
食顷。搜扬三藏尽龙宫之所储。研究一乘穷鹫岭之
遗旨。并巳载于白马还献紫宸。寻蒙下诏敕使翻译。
玄奘识乖龙树谬忝传灯之荣。才异马鸣深愧泻瓶
之敏。所译经论纰升尤多。遂荷天威留神制序。文超
象系之表。理括众妙之门。忽以微生亲闻梵响。踊跃
欢喜如闻授记。无任感荷之极。手敕答曰。朕才谢圭
璋。言惭博达。至于内典尤所未闻。昨制序文深惭鄙
拙。秽翰墨于金简。标瓦砾于珠林。忽得来书谬承褒
赞。循躬省虑弥益厚颜。善不足称。虚劳致谢。
时皇太子睹圣序。遂撰述圣记。法师进启奉谢。帝复
览新译菩萨藏经。爱其辞旨微妙。因诏皇太子撰菩
萨藏经后序。其辞曰。盖闻羲皇至赜精粹止于龟文。
轩后幽通雅奥穷于鸟篆。考丹书而索隐殊昧实际
之源。徵录错以研几盖非常乐之道。犹且事光图史
振薰风于八埏。德洽生灵激尧波于万代。伏惟陛下
转轮垂拱而化渐鸡园。胜殿凝流而神交鹫岭。总调
御于徽号。匪文思之所窥。极般若于纶言。岂象系之
能拟。由是教覃溟表咸传八解之音。训浃寰中皆践
四禅之轨。遂使三千世界尽怀生而可封。百亿须弥
入堤封而作镇。尼连德水迩帝里之沧池。舍卫庵园
接上林之茂苑。难复法性空寂随感必通。真乘深妙
无幽不阐。所以大权御极导法流而靡穷。能仁抚运
卷十二 第 169c 页 X75-0169.png
拂劫石而无尽。体均相具不可思议。校美前王焉可
同年而语矣。爰自开辟地限流沙。震旦未融灵文尚
隐。汉皇精感托梦想于玄宵。晋后翘诚降修多于白
马。有同蠡酌岂达四海之涯。取譬管窥宁窥七曜之
奥。洎乎皇灵遐畅威加铁围之表。至圣发明德被金
刚之际。恒沙国土普袭衣冠。开解脱门践真实路。龙
宫梵说之偈毕萃清台。猊吼贝叶之文咸归册府。洒
兹甘露普润芽茎。乘此慧云遍沾翾走。岂非归依之
胜业。圣政之灵感者乎。菩萨藏经者。大觉义宗之要
旨也。佛修此道巳證无生。菩萨受持咸登不退。六波
罗蜜关键所资。四无量心根力斯备。盖彼岸之津涉
正觉之梯航者焉。贞观年中。身毒归化。越热坂而颁
朔。跨悬渡而输琛。文轨既同道路无壅。法师玄奘振
锡寻真。出自玉关长驱奈苑。于天竺力士生处访获
此经。归而奏上。降旨翻译。于是毕功。余以问安之暇。
澄心妙法之宝。奉述天旨微表赞扬。式命有司缀于
卷末。帝自是情信日笃。平章法义不辍于口。与法师
相得之深无时暂间。凡衣服卧具频诏换易。如家人
焉。
八月丙申。赐奘百金磨衲并宝剃刀。奘奉表谢。略曰。
忍辱之服彩含流霞。智慧之刀铦逾切玉。谨当衣以
降烦恼之魔。佩以断尘劳之网。帝自伐辽而还。气力
不逮平昔。有忧生之虑。既遇法师留神大教。稍遂平
复。因问欲植法门之益何所宜先。奘曰。众生寝惑非
同年而语矣。爰自开辟地限流沙。震旦未融灵文尚
隐。汉皇精感托梦想于玄宵。晋后翘诚降修多于白
马。有同蠡酌岂达四海之涯。取譬管窥宁窥七曜之
奥。洎乎皇灵遐畅威加铁围之表。至圣发明德被金
刚之际。恒沙国土普袭衣冠。开解脱门践真实路。龙
宫梵说之偈毕萃清台。猊吼贝叶之文咸归册府。洒
兹甘露普润芽茎。乘此慧云遍沾翾走。岂非归依之
胜业。圣政之灵感者乎。菩萨藏经者。大觉义宗之要
旨也。佛修此道巳證无生。菩萨受持咸登不退。六波
罗蜜关键所资。四无量心根力斯备。盖彼岸之津涉
正觉之梯航者焉。贞观年中。身毒归化。越热坂而颁
朔。跨悬渡而输琛。文轨既同道路无壅。法师玄奘振
锡寻真。出自玉关长驱奈苑。于天竺力士生处访获
此经。归而奏上。降旨翻译。于是毕功。余以问安之暇。
澄心妙法之宝。奉述天旨微表赞扬。式命有司缀于
卷末。帝自是情信日笃。平章法义不辍于口。与法师
相得之深无时暂间。凡衣服卧具频诏换易。如家人
焉。
八月丙申。赐奘百金磨衲并宝剃刀。奘奉表谢。略曰。
忍辱之服彩含流霞。智慧之刀铦逾切玉。谨当衣以
降烦恼之魔。佩以断尘劳之网。帝自伐辽而还。气力
不逮平昔。有忧生之虑。既遇法师留神大教。稍遂平
复。因问欲植法门之益何所宜先。奘曰。众生寝惑非
卷十二 第 170a 页 X75-0170.png
慧莫启。慧芽抽植法为之资。弘法须人。即度僧为最。
帝悦。
九月乙卯。诏曰。隋季失御天下分崩。四海涂炭八埏
鼎沸。朕属当戡乱新履兵锋。亟犯风霜宿于马上。顷
加药饵犹未痊除。比日以来方遂平复。岂非福善之
致。即京城及天下诸州寺各度僧五人(时天下寺三千七百馀所。
度僧凡一万七千馀人)。
十月车驾还京师。敕有司于北阙紫微殿西南创弘
法院。留奘居禁中。昼则陪御谈论。夜分就院译经。
十二月。皇太子为文德皇后创大慈恩寺成。诏选京
城宿望五十大德。各度侍者六人入居新寺。是月丙
辰。太子备宝车五十乘迎诸大德。并綵亭宝刹数百
具奉安新获梵夹诸经及瑞像舍利等。敕太常九部
乐及长安万年音乐。京城诸寺华幡导引入寺。帝御
安福门楼。执炉致敬。经像过尽始罢。皇情大悦。
二十三年四月。幸翠微宫。法师玄奘陪驾。每谈叙渊
奥。帝必攘袂曰。与法师相值恨晚耳。未尽弘法之意。
夏五月。不豫。诏大尉长孙无忌.中书令褚遂良入卧
内嘱曰。公等忠烈著在朕心。昔汉武托霍光。刘备嘱
诸葛亮。朕之后事一以委卿。太子仁孝。必须尽诚辅
导。永保社稷。无忌等叩头流涕。帝复执太子手曰。无
忌.遂良在。国家事汝无忧矣。己巳崩于含风殿。年五
十有三。
唐史赞曰。甚矣。至治之君不世出也。禹有天下。传十
帝悦。
九月乙卯。诏曰。隋季失御天下分崩。四海涂炭八埏
鼎沸。朕属当戡乱新履兵锋。亟犯风霜宿于马上。顷
加药饵犹未痊除。比日以来方遂平复。岂非福善之
致。即京城及天下诸州寺各度僧五人(时天下寺三千七百馀所。
度僧凡一万七千馀人)。
十月车驾还京师。敕有司于北阙紫微殿西南创弘
法院。留奘居禁中。昼则陪御谈论。夜分就院译经。
十二月。皇太子为文德皇后创大慈恩寺成。诏选京
城宿望五十大德。各度侍者六人入居新寺。是月丙
辰。太子备宝车五十乘迎诸大德。并綵亭宝刹数百
具奉安新获梵夹诸经及瑞像舍利等。敕太常九部
乐及长安万年音乐。京城诸寺华幡导引入寺。帝御
安福门楼。执炉致敬。经像过尽始罢。皇情大悦。
二十三年四月。幸翠微宫。法师玄奘陪驾。每谈叙渊
奥。帝必攘袂曰。与法师相值恨晚耳。未尽弘法之意。
夏五月。不豫。诏大尉长孙无忌.中书令褚遂良入卧
内嘱曰。公等忠烈著在朕心。昔汉武托霍光。刘备嘱
诸葛亮。朕之后事一以委卿。太子仁孝。必须尽诚辅
导。永保社稷。无忌等叩头流涕。帝复执太子手曰。无
忌.遂良在。国家事汝无忧矣。己巳崩于含风殿。年五
十有三。
唐史赞曰。甚矣。至治之君不世出也。禹有天下。传十
卷十二 第 170b 页 X75-0170.png
有六王。而少康有中兴之业。汤有天下。传二十八王。
而其甚盛者号称三宗。武王有天下。传三十六王。而
成康之治与宣之功。其馀无所称焉。虽诗书所载有
时阙略。然三代千有七百馀年。传七十馀君。其卓然
著见于后世者此六七君而巳。呜呼。可谓难得也。唐
有天下。传世二十。其可称者三君。玄宗.宪宗皆不克
其终。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
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
至其牵于多爱复立浮图。好大喜功勤兵于远。此中
材庸主之所常为。然春秋之法常责备于贤者。是以
后世君子之欲成人之美者。莫不叹息于斯焉。」
【论曰。君子谓立言之难。其实非难。特为好恶所欺
耳。如欧阳文忠公作太宗本纪赞。虽笔高语奇杰
出诸史。至贬太宗复立浮图好大喜功勤兵于远
类中材庸主所为而不取。予谓文忠责备之深而
为好恶所欺也。方贞观之世。天下昆虫草木咸被
其泽。至于日月霜露所至之国。皆款关而脩职贡。
独高丽莫离支叛逆阻命。太宗身任千载道德英
雄之主。其肯坐视之。留为子孙忧而不少假经略
乎。盖其威德之盛。其势之必然。非好大喜功之谓
也。昔黄帝平蚩尤。七十战而胜其乱。高宗伐鬼方。
三年而后克。太宗举偏师而阴山平。临驻跸而高
丽服。然黄帝.高宗经孔子而未尝少贬。文忠特以
为太宗之疵。庸讵非责备之过欤。以太宗盛德大
而其甚盛者号称三宗。武王有天下。传三十六王。而
成康之治与宣之功。其馀无所称焉。虽诗书所载有
时阙略。然三代千有七百馀年。传七十馀君。其卓然
著见于后世者此六七君而巳。呜呼。可谓难得也。唐
有天下。传世二十。其可称者三君。玄宗.宪宗皆不克
其终。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
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
至其牵于多爱复立浮图。好大喜功勤兵于远。此中
材庸主之所常为。然春秋之法常责备于贤者。是以
后世君子之欲成人之美者。莫不叹息于斯焉。」
【论曰。君子谓立言之难。其实非难。特为好恶所欺
耳。如欧阳文忠公作太宗本纪赞。虽笔高语奇杰
出诸史。至贬太宗复立浮图好大喜功勤兵于远
类中材庸主所为而不取。予谓文忠责备之深而
为好恶所欺也。方贞观之世。天下昆虫草木咸被
其泽。至于日月霜露所至之国。皆款关而脩职贡。
独高丽莫离支叛逆阻命。太宗身任千载道德英
雄之主。其肯坐视之。留为子孙忧而不少假经略
乎。盖其威德之盛。其势之必然。非好大喜功之谓
也。昔黄帝平蚩尤。七十战而胜其乱。高宗伐鬼方。
三年而后克。太宗举偏师而阴山平。临驻跸而高
丽服。然黄帝.高宗经孔子而未尝少贬。文忠特以
为太宗之疵。庸讵非责备之过欤。以太宗盛德大
卷十二 第 170c 页 X75-0170.png
业如此。犹曲贬之。将恐后之君子怀免贬之难而
无意于功名也。文忠徒欲高尚其事。而不知此亦
自蹈好大之失矣。至于复立浮图。乃所以和顺道
德而齐天地鬼神之心。以开济天下后世之人。为
无穷之益也。文忠以为不当。则是太宗暗于取舍
矣。使太宗果暗于此。则当时房.杜.王.魏之流亦因
循尸禄而暗于取舍者耶。或曰文忠慕韩愈为人。
故不得不尔。呜呼。文忠何忍哉。慕人毁佛而兼弃
太宗之道德。是不为好恶所欺耶。孔子立名教者
也。老氏则非毁之。及孔子删礼则曰。吾闻诸老聃
云。然孔子亦以人而废言乎。亦若世情之好恶耶。
况真佛也者。即圣凡本有之体。毁之乃所以自毁
之也。讵伤于真佛哉。尝闻文忠一昔梦为勇士数
辈摄至太宗之庭。太宗怒而责曰。吾文武勋烈如
此。不能逃子之贬。何也。文忠震惧而寤。后欲追改
之。而业巳进书颁行矣。遂不克改。尝慨然曰。平怀
最难。此殆非偶然而云耳。】
「永徽二年九月。四祖道信大师示寂。师姓司马。世居
河内。后徙蕲州。生而超异。幼慕空宗。诸解脱门宛如
夙习。既绍祖位。摄心无寐。胁不至席者仅六十年。隋
大业末。领众至吉州。值群盗围城。七旬不解。万众惶
怖。师悯之。教诵摩诃般若。既而贼众望雉堞间若有
神兵。乃相谓曰。城中必有异人。遂即引去。武德中始
居破头山。学徒奔凑。尝一日于黄梅道中逢一小儿。
无意于功名也。文忠徒欲高尚其事。而不知此亦
自蹈好大之失矣。至于复立浮图。乃所以和顺道
德而齐天地鬼神之心。以开济天下后世之人。为
无穷之益也。文忠以为不当。则是太宗暗于取舍
矣。使太宗果暗于此。则当时房.杜.王.魏之流亦因
循尸禄而暗于取舍者耶。或曰文忠慕韩愈为人。
故不得不尔。呜呼。文忠何忍哉。慕人毁佛而兼弃
太宗之道德。是不为好恶所欺耶。孔子立名教者
也。老氏则非毁之。及孔子删礼则曰。吾闻诸老聃
云。然孔子亦以人而废言乎。亦若世情之好恶耶。
况真佛也者。即圣凡本有之体。毁之乃所以自毁
之也。讵伤于真佛哉。尝闻文忠一昔梦为勇士数
辈摄至太宗之庭。太宗怒而责曰。吾文武勋烈如
此。不能逃子之贬。何也。文忠震惧而寤。后欲追改
之。而业巳进书颁行矣。遂不克改。尝慨然曰。平怀
最难。此殆非偶然而云耳。】
「永徽二年九月。四祖道信大师示寂。师姓司马。世居
河内。后徙蕲州。生而超异。幼慕空宗。诸解脱门宛如
夙习。既绍祖位。摄心无寐。胁不至席者仅六十年。隋
大业末。领众至吉州。值群盗围城。七旬不解。万众惶
怖。师悯之。教诵摩诃般若。既而贼众望雉堞间若有
神兵。乃相谓曰。城中必有异人。遂即引去。武德中始
居破头山。学徒奔凑。尝一日于黄梅道中逢一小儿。
卷十二 第 171a 页 X75-0171.png
骨相秀异。师曰汝何姓。答曰。姓即有。不是常姓。师曰
是何姓。答曰是佛性。师曰汝无性耶。答曰性即空故。
师默识其为法器。令侍者诣其母求之出家。母以夙
缘故了无难色。以至。传衣付法。偈曰。华种有生性。因
地华生生。大缘与信合。当生生不生。遂以学徒委之。
一日告众曰。吾尝游卢山登绝顶。望破头山见紫云
如盖。下有白气横分六道。汝等会否。众皆默然。忍大
师曰。莫是和尚他后横出一枝佛法否。师曰善。贞观
末。太宗向师道味。欲瞻风彩。诏赴京师。师上表逊谢。
前后三返竟以疾辞。第四度命使者曰。如果不起即
取首来。使至山谕旨。师乃引颈就刃。神色怡然。使异
之。回以状闻。帝弥加叹慕。就赐珍缯以遂其志。及是
忽垂诫门人曰。一切诸法悉皆解脱。汝等各自护念。
流化未来。言讫安坐而逝。寿七十有二。塔于本山。明
年四月八日塔户无故自开。仪相如生。尔后门人不
敢复闭。代宗谥大鉴禅师云。」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第十二
是何姓。答曰是佛性。师曰汝无性耶。答曰性即空故。
师默识其为法器。令侍者诣其母求之出家。母以夙
缘故了无难色。以至。传衣付法。偈曰。华种有生性。因
地华生生。大缘与信合。当生生不生。遂以学徒委之。
一日告众曰。吾尝游卢山登绝顶。望破头山见紫云
如盖。下有白气横分六道。汝等会否。众皆默然。忍大
师曰。莫是和尚他后横出一枝佛法否。师曰善。贞观
末。太宗向师道味。欲瞻风彩。诏赴京师。师上表逊谢。
前后三返竟以疾辞。第四度命使者曰。如果不起即
取首来。使至山谕旨。师乃引颈就刃。神色怡然。使异
之。回以状闻。帝弥加叹慕。就赐珍缯以遂其志。及是
忽垂诫门人曰。一切诸法悉皆解脱。汝等各自护念。
流化未来。言讫安坐而逝。寿七十有二。塔于本山。明
年四月八日塔户无故自开。仪相如生。尔后门人不
敢复闭。代宗谥大鉴禅师云。」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第十二
卷十二 第 171b 页 X75-017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