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第 162a 页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第十一
隆兴府石室沙门 祖琇 撰
唐
「武德九年夏四月。太子建成.秦王世民怨隙巳成。将
兴内难。而又边境屡扰军国务殷。传奕妄生毁佛。乞
行废教之请。复云云未决。及法琳等诸僧著论辨之。
合李黄门内德论同进之于朝。帝繇是悟奕等誉道
毁佛为恊私大臣。不获巳。遂兼汰二教而施行焉。五
月辛巳诏曰。释迦阐教清净为先。远尘离垢除去贪
欲。所以弘宣胜业修植善根。开导愚迷津梁庶品。是
以敷演经教检括学徒。调伏身心舍诸染著。衣服饮
食咸资四辈。自大觉迁谢道法流行。末代陵迟渐以
亏损。乃有猥残之侣规自尊高。游堕之民苟避徭役。
妄为剃落托号出家。嗜欲无厌营求不巳。致有出入
闾里周旋阛阓。驱策畜产聚积货财。耕织为生沽贩
为业。事同编户迹等齐人。进违戒律之文。退无礼典
之训。或有躬行劫掠身自穿窬。造作奸讹交通豪猾。
每罹宪网自蹈重刑。渎玷真如亏损妙法。譬夫稂莠
有秽嘉苗。类彼淤泥混乎清水。又伽蓝之地本曰净
居。栖心之所理尚幽清。近代以来多立寺舍。不求闲
旷之地。唯趋諠杂之方。缮綵崎岖甍宇殊错。拓升隐
卷十一 第 162b 页 X75-0162.png
慝诱纳奸邪。或有接延廛邸邻近屠沽。尘埃满室腥
膻盈路。徒长轻薄之心。有亏崇敬之义。且老氏垂化
本贵冲虚。养志无为遗情外物。全真守一是谓玄门。
驱驰世务尤乖宗旨。朕应期御宇兴隆教法。志思利
益情在护持。欲使玉石区分薰莸有辨。长存妙道永
固福田。正本澄源宜从沙汰。诸僧尼道士女冠有精
勤练行守戒律者并令就大寺观居止。供给衣食不
令乏短。其不能精进无行业。弗堪供养者。并令罢道
各还桑梓。所司明为条式。务依教法。违制之事悉宜
停断。京城留寺三所观二所。其馀天下诸州各留一
所。馀悉毁之。六月四日秦王以府兵平内难。诛太子
及齐王。高祖以秦王为皇太子。付以军国政事。是月
癸亥大赦天下。停前沙汰二教诏。甲子高祖逊于位
称太上皇。太子即位干东宫是为太宗。」
【论曰。旧唐史称傅奕虽究阴阳之书。亦自不信。又
云。初庾俭为太史令耻以术宦乃荐奕自代。及奕
为令。与俭同列。数排斥其短。俭不以为恨。识者多
俭而嫉奕躁讦。于戏。奕为人浅狭如此。其后称巨
儒者乃窃其馀论而宗师之。又毁黩释氏疏。当时
正义大臣皆鄙其说。独内官张道源称其合理。高
祖虽曰听之。及观其诏始终皆推美吾道。特汰去
伪滥亏损大教者耳。令下。阅月而太宗升储位。即
停其诏。天意人事良有以夫。】
「贞观元年。太宗对群臣太息曰。今大乱之后。其难治
膻盈路。徒长轻薄之心。有亏崇敬之义。且老氏垂化
本贵冲虚。养志无为遗情外物。全真守一是谓玄门。
驱驰世务尤乖宗旨。朕应期御宇兴隆教法。志思利
益情在护持。欲使玉石区分薰莸有辨。长存妙道永
固福田。正本澄源宜从沙汰。诸僧尼道士女冠有精
勤练行守戒律者并令就大寺观居止。供给衣食不
令乏短。其不能精进无行业。弗堪供养者。并令罢道
各还桑梓。所司明为条式。务依教法。违制之事悉宜
停断。京城留寺三所观二所。其馀天下诸州各留一
所。馀悉毁之。六月四日秦王以府兵平内难。诛太子
及齐王。高祖以秦王为皇太子。付以军国政事。是月
癸亥大赦天下。停前沙汰二教诏。甲子高祖逊于位
称太上皇。太子即位干东宫是为太宗。」
【论曰。旧唐史称傅奕虽究阴阳之书。亦自不信。又
云。初庾俭为太史令耻以术宦乃荐奕自代。及奕
为令。与俭同列。数排斥其短。俭不以为恨。识者多
俭而嫉奕躁讦。于戏。奕为人浅狭如此。其后称巨
儒者乃窃其馀论而宗师之。又毁黩释氏疏。当时
正义大臣皆鄙其说。独内官张道源称其合理。高
祖虽曰听之。及观其诏始终皆推美吾道。特汰去
伪滥亏损大教者耳。令下。阅月而太宗升储位。即
停其诏。天意人事良有以夫。】
「贞观元年。太宗对群臣太息曰。今大乱之后。其难治
卷十一 第 162c 页 X75-0162.png
乎。谏议魏徵对曰。大乱之易治。譬饥人之易食。帝曰。
古不云乎。善人为邦百年。而后胜残去杀。徵曰。此不
为圣哲之论。圣哲之治其应如响。盖不其难。仆射封
德𢑱(与基切)曰。不然。三代之后浇诡日滋。秦任法律。汉
杂霸道。皆欲治而不能。非能治而不欲。徵书生。好虚
论。徒乱国家。不足听。徵曰。五帝三王不易民而教。行
帝道而帝。行王道而王。顾所行如何耳。黄帝战蚩尤。
七十而战胜其乱。因致无为。九黎害德。颛项征之。既
克而治。桀为乱。汤放之。纣无道。武伐之。汤武身及太
平。若人渐浇诡不复朴。今当为鬼为魅。尚安得而化
之哉。德彝不能对。然腹以为不可。帝雅以徵对为然。
他日帝尝召傅奕赐之食而谓曰。佛道微妙。圣迹可
师。且报应显然屡有徵验。汝独不悟其理。何也。弈对
曰。佛是西方桀黠欺訹夷狄。及流入中国。尊向其教。
皆邪僻纤人摸写庄老玄言饰其妖妄。无补于国家
有害于百姓。帝恶其言。不答。自是终身不齿。
三年七月蝗害稼。帝在苑中掇蝗而言曰。民以谷为
命而汝害之。是害吾民也。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汝而
有灵当食朕身无害吾民。将吞之。左右恐致疾。遽求
代。帝曰。所贵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由是终帝
世蝗不为害。冬十二月癸酉诏曰。有隋失道。九服沸
腾。朕亲总元戎致兹明罚。其有桀犬婴此汤罗衔须
义愤。终乎握节各徇所奉。咸有可嘉。日往月来逝川
斯远。切恐九泉之下尚沦鼎镬。八难之间永缠水炭。
古不云乎。善人为邦百年。而后胜残去杀。徵曰。此不
为圣哲之论。圣哲之治其应如响。盖不其难。仆射封
德𢑱(与基切)曰。不然。三代之后浇诡日滋。秦任法律。汉
杂霸道。皆欲治而不能。非能治而不欲。徵书生。好虚
论。徒乱国家。不足听。徵曰。五帝三王不易民而教。行
帝道而帝。行王道而王。顾所行如何耳。黄帝战蚩尤。
七十而战胜其乱。因致无为。九黎害德。颛项征之。既
克而治。桀为乱。汤放之。纣无道。武伐之。汤武身及太
平。若人渐浇诡不复朴。今当为鬼为魅。尚安得而化
之哉。德彝不能对。然腹以为不可。帝雅以徵对为然。
他日帝尝召傅奕赐之食而谓曰。佛道微妙。圣迹可
师。且报应显然屡有徵验。汝独不悟其理。何也。弈对
曰。佛是西方桀黠欺訹夷狄。及流入中国。尊向其教。
皆邪僻纤人摸写庄老玄言饰其妖妄。无补于国家
有害于百姓。帝恶其言。不答。自是终身不齿。
三年七月蝗害稼。帝在苑中掇蝗而言曰。民以谷为
命而汝害之。是害吾民也。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汝而
有灵当食朕身无害吾民。将吞之。左右恐致疾。遽求
代。帝曰。所贵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由是终帝
世蝗不为害。冬十二月癸酉诏曰。有隋失道。九服沸
腾。朕亲总元戎致兹明罚。其有桀犬婴此汤罗衔须
义愤。终乎握节各徇所奉。咸有可嘉。日往月来逝川
斯远。切恐九泉之下尚沦鼎镬。八难之间永缠水炭。
卷十一 第 163a 页 X75-0163.png
愀然疚怀无忘兴寝。所以树立福田济其营魄。可于
建义以来交兵之处。为义士凶徒殒身戎阵者各建
寺刹。招延胜侣。望法鼓所振变炎火于青莲。清梵所
闻易苦海于甘露。所司量定处所并立寺名。支配僧
徒及修院宇。具为事条以闻。称朕矜哀之意。仍命虞
世南.李伯乐.褚遂良.颜师古.岑文本.许敬宗.朱子奢
等为碑铭以纪功业(巳上见旧史)。」
【论曰。昔周文王之兴泽先枯骨。而天下归仁焉。太
宗方建太平。而亦首刱佛寺为殒身戎阵者荐冥
福。呜呼。太宗可谓神道设教。德被幽明。非区区瘗
骨之比也。】
「四年十月天下断狱死罪二十有九人。东南薄海。西
极于岭。北穷玄塞。户不闲。行旅不赍粮。取给于路。米
斗五文。天下大治。蛮夷君长袭衣冠带刀宿卫。帝喜
谓群臣曰。此魏徵劝朕仁义之效也。惜不令封德彝
见之。因追念初平天下时手诛千馀人不及享太平。
即以御服施诸寺。命僧礼忏荐擢焉。
是岁双峰四祖道信大师游匡山。登绝顶。望牛头山
见紫云如盖。下有白气横分六道。祖以为有异人。遂
往求之。时法融禅师居其中。每惟宴坐见人不起。或
拜之亦不[(厂@((既-旡)-日+口))*页]。世号懒融。祖入山见之问曰。在此何为。
融曰观心。祖曰。观者何人。心是何物。融愕然无对。挺
身起曰。大德自何来。尝识道信大师否。祖曰即贫道
是也。融再拜请示心法。祖曰。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
建义以来交兵之处。为义士凶徒殒身戎阵者各建
寺刹。招延胜侣。望法鼓所振变炎火于青莲。清梵所
闻易苦海于甘露。所司量定处所并立寺名。支配僧
徒及修院宇。具为事条以闻。称朕矜哀之意。仍命虞
世南.李伯乐.褚遂良.颜师古.岑文本.许敬宗.朱子奢
等为碑铭以纪功业(巳上见旧史)。」
【论曰。昔周文王之兴泽先枯骨。而天下归仁焉。太
宗方建太平。而亦首刱佛寺为殒身戎阵者荐冥
福。呜呼。太宗可谓神道设教。德被幽明。非区区瘗
骨之比也。】
「四年十月天下断狱死罪二十有九人。东南薄海。西
极于岭。北穷玄塞。户不闲。行旅不赍粮。取给于路。米
斗五文。天下大治。蛮夷君长袭衣冠带刀宿卫。帝喜
谓群臣曰。此魏徵劝朕仁义之效也。惜不令封德彝
见之。因追念初平天下时手诛千馀人不及享太平。
即以御服施诸寺。命僧礼忏荐擢焉。
是岁双峰四祖道信大师游匡山。登绝顶。望牛头山
见紫云如盖。下有白气横分六道。祖以为有异人。遂
往求之。时法融禅师居其中。每惟宴坐见人不起。或
拜之亦不[(厂@((既-旡)-日+口))*页]。世号懒融。祖入山见之问曰。在此何为。
融曰观心。祖曰。观者何人。心是何物。融愕然无对。挺
身起曰。大德自何来。尝识道信大师否。祖曰即贫道
是也。融再拜请示心法。祖曰。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
卷十一 第 163b 页 X75-0163.png
河沙妙德尽在心源。一切戒定慧门神通变化悉自
具足。不离汝心。一切烦恼业障本自寂寂。一切因果
皆如幻梦。无三果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
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如是之法汝今巳得更无
欠少。与佛何殊。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观行亦莫息心。
莫起贪嗔奠怀愁虑。荡荡无碍任意纵横。不作诸善
不造众恶。行住坐卧触目遇缘皆是佛之妙用。快乐
无忧。故名为道。融曰。心既具足。复谁是佛。又谁为心。
祖曰。非心不问佛。问佛非不心。融曰。既不许作观行。
于境起时如何对治。祖曰。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
心若不强名。妄情何由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
汝但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无有变易。
吾受璨大师顿宗法门。今以付汝。汝谛受吾言。可止
此山。当有五大士绍汝玄化。祖受法巳归于双峰。
七年三藏法师玄奘游天竺求法。达于王舍城。奘生
洛洲偃师。陈氏。隋季出家具戒。博贯经籍。每慨前代
译经多所讹略。志游西土访求异本以参订焉。以三
年冬抗表辞。帝制不许。即私遁。自原州出玉关。抵高
昌。高昌王曲文泰奉奘行资。护送达于罽宾。从僧伽
论师决俱舍.因明.大毗婆沙等论。至大林国从婆罗
门学中论及异道典籍。时婆罗门七百馀岁。至仆底
国从伏光法师学对法.宗显.理门等论。至那伽罗国
从月胃论师学众事分毗婆沙。至禄那国从阇那屈
多三藏学经部毗婆沙及萨婆多部辨真等论。至曲
具足。不离汝心。一切烦恼业障本自寂寂。一切因果
皆如幻梦。无三果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
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如是之法汝今巳得更无
欠少。与佛何殊。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观行亦莫息心。
莫起贪嗔奠怀愁虑。荡荡无碍任意纵横。不作诸善
不造众恶。行住坐卧触目遇缘皆是佛之妙用。快乐
无忧。故名为道。融曰。心既具足。复谁是佛。又谁为心。
祖曰。非心不问佛。问佛非不心。融曰。既不许作观行。
于境起时如何对治。祖曰。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
心若不强名。妄情何由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
汝但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无有变易。
吾受璨大师顿宗法门。今以付汝。汝谛受吾言。可止
此山。当有五大士绍汝玄化。祖受法巳归于双峰。
七年三藏法师玄奘游天竺求法。达于王舍城。奘生
洛洲偃师。陈氏。隋季出家具戒。博贯经籍。每慨前代
译经多所讹略。志游西土访求异本以参订焉。以三
年冬抗表辞。帝制不许。即私遁。自原州出玉关。抵高
昌。高昌王曲文泰奉奘行资。护送达于罽宾。从僧伽
论师决俱舍.因明.大毗婆沙等论。至大林国从婆罗
门学中论及异道典籍。时婆罗门七百馀岁。至仆底
国从伏光法师学对法.宗显.理门等论。至那伽罗国
从月胃论师学众事分毗婆沙。至禄那国从阇那屈
多三藏学经部毗婆沙及萨婆多部辨真等论。至曲
卷十一 第 163c 页 X75-0163.png
闇国从毗邪犀那三藏学二毗婆沙。王有胜兵十万。
雄冠西域。奘与胡啇八十许人渡殑伽河。彼俗以人
祀天。奘与诸啇被执。以奘风度特异将戮以祭。俄大
风作。尘沙涨天。昼日晦瞑。彼众震惧。以奘为圣人。遂
释之。至中天竺遇大乘居士为奘开瑜伽师地。即入
王舍城。彼预闻奘至具礼郊迎之。安置那兰陀寺。寺
七宝所成。僧以万数。奘见上方戒贤论师时春秋一
百有六。道德为西土宗师。号正法藏。国主以十城租
赋奉之。奘启以求法意。贤咨嗟流涕曰。吾顷疾病且
死。忽梦文殊大士谓吾曰。汝未应厌世。后三年震旦
有大沙门从汝受道。自尔巳来今三稔矣。于是慰喜
交集。有同宿契焉。奘见王。王给象车从者三十辈。日
供上馔。馔有龙脑香乳苏蜜及大人米。米香闻百步。
然国产不多。唯君长与后及主法上德与焉。奘寓其
国从正法藏穷探大乘秘奥。日益智證云。
九年十月法师玄琬卒于延兴寺。遗表陈圣帝明王
赏罚三宝不滥。痛悯沙门犯法不应与民同科。乞付
所属以僧律治之。并上安养论.三德论各一卷。帝嘉
纳。有诏伤悼。遣皇太子临吊。敕有司给葬具。唐敕葬
沙门由琬而始。
十一月诏曰。三乘结辙济度为先。八正归依慈悲为
主。流智慧之海膏泽群生。剪烦恼之林津梁品物。任
真体道理叶至仁。妙果胜因事符积善。朕钦若金轮
恭膺宝命。至德之训无远不思。大圣之规无幽不察。
雄冠西域。奘与胡啇八十许人渡殑伽河。彼俗以人
祀天。奘与诸啇被执。以奘风度特异将戮以祭。俄大
风作。尘沙涨天。昼日晦瞑。彼众震惧。以奘为圣人。遂
释之。至中天竺遇大乘居士为奘开瑜伽师地。即入
王舍城。彼预闻奘至具礼郊迎之。安置那兰陀寺。寺
七宝所成。僧以万数。奘见上方戒贤论师时春秋一
百有六。道德为西土宗师。号正法藏。国主以十城租
赋奉之。奘启以求法意。贤咨嗟流涕曰。吾顷疾病且
死。忽梦文殊大士谓吾曰。汝未应厌世。后三年震旦
有大沙门从汝受道。自尔巳来今三稔矣。于是慰喜
交集。有同宿契焉。奘见王。王给象车从者三十辈。日
供上馔。馔有龙脑香乳苏蜜及大人米。米香闻百步。
然国产不多。唯君长与后及主法上德与焉。奘寓其
国从正法藏穷探大乘秘奥。日益智證云。
九年十月法师玄琬卒于延兴寺。遗表陈圣帝明王
赏罚三宝不滥。痛悯沙门犯法不应与民同科。乞付
所属以僧律治之。并上安养论.三德论各一卷。帝嘉
纳。有诏伤悼。遣皇太子临吊。敕有司给葬具。唐敕葬
沙门由琬而始。
十一月诏曰。三乘结辙济度为先。八正归依慈悲为
主。流智慧之海膏泽群生。剪烦恼之林津梁品物。任
真体道理叶至仁。妙果胜因事符积善。朕钦若金轮
恭膺宝命。至德之训无远不思。大圣之规无幽不察。
卷十一 第 164a 页 X75-0164.png
欲使人免盖缠家臻仁寿。比缘丧乱僧徒减少。华台
宝塔窥户无人。绀发青莲栉风沐雨。眷言凋毁良用
怃然。其天下诸州有寺之处。宜度僧尼数以三千为
限。其州有大小地有华夷。当处所度多少。有司详定。
务取德业精明。其往因减省还俗及私度白衣之徒。
若行业可称通在取限。必无人可取亦任其阙数。比
闻多有僧徒溺于流俗。或假托鬼神妄传妖怪。或谬
称医巫左道求利。或灼钻肤体骇俗惊愚。或造诣官
曹嘱致赃贿。凡此等类大亏圣教。朕情在护持必无
宽贷。自今宜令所司依附内律。参以金科。明为条制。」
【论曰。昔董狐书赵盾弑君。孔子闻之曰。惜也。越境
乃免。盖越其境则君不得而臣。法无以加也。凡吾
沙门氏。始则遵父命而去其家。虽去家矣犹在乎
国。及禀敕命则即日毁其形。易其服。示无所用于
世。故谓之脱尘绝俗之士。奚止越其境而巳哉。是
以累朝处吾徒于四民之外。而不以臣子之礼遇
之。虽本如来之律。其实亦明王之法也。琬公临终
致请。而太宗特下明诏。考其简练度人之旨及禁
遏妖孽败道之徒。皆与先佛世尊遗教吻(武粉切)合。
至于依律制刑。尤恊春秋越境之义。使吾徒有以
自相为治也。呜呼。唯圣人能通天下之志。成天下
之亹亹者。太宗是矣。】
「十年。皇太子问张士衡曰。事佛营福其应如何。对曰。
事佛在清净仁恕。如贪𢛓(力南切)骄虐。虽倾财事之。无
宝塔窥户无人。绀发青莲栉风沐雨。眷言凋毁良用
怃然。其天下诸州有寺之处。宜度僧尼数以三千为
限。其州有大小地有华夷。当处所度多少。有司详定。
务取德业精明。其往因减省还俗及私度白衣之徒。
若行业可称通在取限。必无人可取亦任其阙数。比
闻多有僧徒溺于流俗。或假托鬼神妄传妖怪。或谬
称医巫左道求利。或灼钻肤体骇俗惊愚。或造诣官
曹嘱致赃贿。凡此等类大亏圣教。朕情在护持必无
宽贷。自今宜令所司依附内律。参以金科。明为条制。」
【论曰。昔董狐书赵盾弑君。孔子闻之曰。惜也。越境
乃免。盖越其境则君不得而臣。法无以加也。凡吾
沙门氏。始则遵父命而去其家。虽去家矣犹在乎
国。及禀敕命则即日毁其形。易其服。示无所用于
世。故谓之脱尘绝俗之士。奚止越其境而巳哉。是
以累朝处吾徒于四民之外。而不以臣子之礼遇
之。虽本如来之律。其实亦明王之法也。琬公临终
致请。而太宗特下明诏。考其简练度人之旨及禁
遏妖孽败道之徒。皆与先佛世尊遗教吻(武粉切)合。
至于依律制刑。尤恊春秋越境之义。使吾徒有以
自相为治也。呜呼。唯圣人能通天下之志。成天下
之亹亹者。太宗是矣。】
「十年。皇太子问张士衡曰。事佛营福其应如何。对曰。
事佛在清净仁恕。如贪𢛓(力南切)骄虐。虽倾财事之。无
卷十一 第 164b 页 X75-0164.png
损于祸。且善恶必报。若影赴形。圣人之言备矣。为君
明。为臣忠。为子孝。则福祚永。反是则祸至矣。时太子
有逆志。故士衡因对以箴之。
是岁有旨追相州律师惠休赴京城讲法。休辞疾不
赴。休初讲大小乘而未闲律部。意以为戒本随事可
用无劳师授。及开卷探赜。持犯茫然。遂诣洪律师听
四分律。凡三十番尤未极玄旨。因叹曰。理可虚求。事
难通会。吾目见盛名宗匠未有不奉法而循道者。能
无希骥乎。繇是六时行业弥励焉。一鞋三十年不弃。
暂有泥淖即徒跣。人或问之。曰泥软易践。正不欲损
信施物耳。暮年奉律尤严。或劝耆耋不堪尔者曰。懈
心易起。尘境难消。吾脱虎口。誓死奉法。岂以衰朽亏
素志哉。尝诫其徒曰。吾每听经论。虽二十遍犹恨功
少。欲兼异部未皇多涉。今时学者薄知文句。则速欲
范人。更无通贯。致有穷诘莫知由绪。此法灭在人。所
以长夜慨叹。况暮年开导志存成器。斯犹砥砺合其
刃耳。安能炉锤其璞哉。尔等宜深念之。前大吾教。死
无恨矣。卒年九十有八。
十一年有诏。老子国家先宗号位。宜居释氏之右。于
时法师智实拉同志十人诣阙申理。制不许。及驾幸
洛阳。实等随往抗辞。以为道士宗三张符水醮箓之
事。非出于老子。不宜居释氏之上。帝壮其志于教。遣
宰相岑文本谕旨遣之。实固执不奉诏。帝震怒。杖实
千朝堂。民其服。流之岭表。实寻以不得志而卒。年三
明。为臣忠。为子孝。则福祚永。反是则祸至矣。时太子
有逆志。故士衡因对以箴之。
是岁有旨追相州律师惠休赴京城讲法。休辞疾不
赴。休初讲大小乘而未闲律部。意以为戒本随事可
用无劳师授。及开卷探赜。持犯茫然。遂诣洪律师听
四分律。凡三十番尤未极玄旨。因叹曰。理可虚求。事
难通会。吾目见盛名宗匠未有不奉法而循道者。能
无希骥乎。繇是六时行业弥励焉。一鞋三十年不弃。
暂有泥淖即徒跣。人或问之。曰泥软易践。正不欲损
信施物耳。暮年奉律尤严。或劝耆耋不堪尔者曰。懈
心易起。尘境难消。吾脱虎口。誓死奉法。岂以衰朽亏
素志哉。尝诫其徒曰。吾每听经论。虽二十遍犹恨功
少。欲兼异部未皇多涉。今时学者薄知文句。则速欲
范人。更无通贯。致有穷诘莫知由绪。此法灭在人。所
以长夜慨叹。况暮年开导志存成器。斯犹砥砺合其
刃耳。安能炉锤其璞哉。尔等宜深念之。前大吾教。死
无恨矣。卒年九十有八。
十一年有诏。老子国家先宗号位。宜居释氏之右。于
时法师智实拉同志十人诣阙申理。制不许。及驾幸
洛阳。实等随往抗辞。以为道士宗三张符水醮箓之
事。非出于老子。不宜居释氏之上。帝壮其志于教。遣
宰相岑文本谕旨遣之。实固执不奉诏。帝震怒。杖实
千朝堂。民其服。流之岭表。实寻以不得志而卒。年三
卷十一 第 164c 页 X75-0164.png
十有八。初实得罪。有讥其不量进退者。实曰。吾固知
巳行之诏不可易。所以争者。欲后世知大唐有僧耳。
及终。远近闻者莫不叹惜。」
【论曰。春秋之法异姓居后。太宗升老氏名位于释
氏上。盖取诸此也。实公以树教为心。犯颜辩诤。虽
理不可夺。然大教一旦名位之降。凡释子者有圣
明在上。乌可坐视而不措一辞。孔子曰。志士杀身
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实公有之矣。贤哉。】
「十二年。尚书虞世南卒。帝手敕魏王泰曰。虞世南与
我犹一体也。拾遗补过无日暂忘。当代名臣人伦准
的。吾有小失必犯颜而争之。今其云亡。石渠东观之
中无复人矣。痛惜岂可言耶。未几帝赋往代兴亡诗
一篇辄叹惜曰。钟子期死。伯牙不复鼓琴。朕此诗将
何所示。因令褚遂良持诣世南灵帐读毕焚之。冀其
神识感悟焉。明年梦世南进谠言有如平生。因下诏
曰。故礼部尚书文懿公虞世南。德行纯备。文为辞宗。
夙夜尽心。志存忠益。奄从物化忽移时序。昨因夜梦
倏睹斯人。兼进谠言有若平生之日。追怀遗美良用
悲悼。宜资冥福申朕思旧之情。可即其家斋五百僧。
造佛像一躯(出旧史本纪)。
秋八月。诏三学秀异于弘文殿论议。道士蔡子晃问
法师慧净日。法华称序品第一。未审序第何分。净曰。
如来入定。放光现瑞。假远开近。为破二之鸿基。启一
真之由致。此其序也。第者为居。一者为始。故曰序品
巳行之诏不可易。所以争者。欲后世知大唐有僧耳。
及终。远近闻者莫不叹惜。」
【论曰。春秋之法异姓居后。太宗升老氏名位于释
氏上。盖取诸此也。实公以树教为心。犯颜辩诤。虽
理不可夺。然大教一旦名位之降。凡释子者有圣
明在上。乌可坐视而不措一辞。孔子曰。志士杀身
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实公有之矣。贤哉。】
「十二年。尚书虞世南卒。帝手敕魏王泰曰。虞世南与
我犹一体也。拾遗补过无日暂忘。当代名臣人伦准
的。吾有小失必犯颜而争之。今其云亡。石渠东观之
中无复人矣。痛惜岂可言耶。未几帝赋往代兴亡诗
一篇辄叹惜曰。钟子期死。伯牙不复鼓琴。朕此诗将
何所示。因令褚遂良持诣世南灵帐读毕焚之。冀其
神识感悟焉。明年梦世南进谠言有如平生。因下诏
曰。故礼部尚书文懿公虞世南。德行纯备。文为辞宗。
夙夜尽心。志存忠益。奄从物化忽移时序。昨因夜梦
倏睹斯人。兼进谠言有若平生之日。追怀遗美良用
悲悼。宜资冥福申朕思旧之情。可即其家斋五百僧。
造佛像一躯(出旧史本纪)。
秋八月。诏三学秀异于弘文殿论议。道士蔡子晃问
法师慧净日。法华称序品第一。未审序第何分。净曰。
如来入定。放光现瑞。假远开近。为破二之鸿基。启一
真之由致。此其序也。第者为居。一者为始。故曰序品
卷十一 第 165a 页 X75-0165.png
第一。晃难曰。第者弟也。为弟则不宜称一。言一则不
应称弟。两言矛盾何以会通。净曰。向不云第者为居。
一者为始。先生不省名义。安能难人。晃忙乱曲为之
辞。净乘胜剉折。遂蒙惭而退。净雅与房玄龄厚善。尤
为太常褚亮所敬。亮尝谓人曰。净俯视安远。[(厂@((既-旡)-日+口))*页]蔑生
肇。真当世独步也。及天竺三藏波颇那罗译大庄严
论。诏净笔授。并敕赵郡王孝恭.詹事杜正伦同监护。
十三年方士秦世英𧮂法师惠琳著论讪毁皇宗。有
旨捕琳。琳知之。变服自系诣阙请谴。制旨曰。据尔论。
有念观世音者临刑不伤。今详罪犯当坐大辟。赐假
七日尔可勤念之。贵临刑自免。琳奉制一无所念。至
期诏问所念观音感应如何。对曰。隋季失德四海沸
腾。陛下廓清寰宇道洽生灵。琳自七日巳来不念观
音。唯念陛下。帝讶其言。遣御史韦琮问琳所以念朕
之状。对曰。观音至圣。垂形六道。上天下地皆为师救。
陛下御临宸极。万国欢心。文治至平。灵鉴无外。圣与
观音齐等。所以唯念陛下。且琳挺志盖弘宣释氐之
法以助皇化。冀民惧报应畏刑罚而远恶也。琳何求
而敢讪谤哉。陛下察琳忠于所事。则所谓临刑自免
若唯谗是。信则琳伏尸无地。琮奏其语。有旨免刑。流
于益州。
十四年五月壬午。并州僧道耆老抗表。以太原王业
所因。若明年登封。愿迀驾临幸。帝嘉其意召见武成
殿赐宴。因谓曰。朕往在太原时喜群从博戏。寒暑迭
应称弟。两言矛盾何以会通。净曰。向不云第者为居。
一者为始。先生不省名义。安能难人。晃忙乱曲为之
辞。净乘胜剉折。遂蒙惭而退。净雅与房玄龄厚善。尤
为太常褚亮所敬。亮尝谓人曰。净俯视安远。[(厂@((既-旡)-日+口))*页]蔑生
肇。真当世独步也。及天竺三藏波颇那罗译大庄严
论。诏净笔授。并敕赵郡王孝恭.詹事杜正伦同监护。
十三年方士秦世英𧮂法师惠琳著论讪毁皇宗。有
旨捕琳。琳知之。变服自系诣阙请谴。制旨曰。据尔论。
有念观世音者临刑不伤。今详罪犯当坐大辟。赐假
七日尔可勤念之。贵临刑自免。琳奉制一无所念。至
期诏问所念观音感应如何。对曰。隋季失德四海沸
腾。陛下廓清寰宇道洽生灵。琳自七日巳来不念观
音。唯念陛下。帝讶其言。遣御史韦琮问琳所以念朕
之状。对曰。观音至圣。垂形六道。上天下地皆为师救。
陛下御临宸极。万国欢心。文治至平。灵鉴无外。圣与
观音齐等。所以唯念陛下。且琳挺志盖弘宣释氐之
法以助皇化。冀民惧报应畏刑罚而远恶也。琳何求
而敢讪谤哉。陛下察琳忠于所事。则所谓临刑自免
若唯谗是。信则琳伏尸无地。琮奏其语。有旨免刑。流
于益州。
十四年五月壬午。并州僧道耆老抗表。以太原王业
所因。若明年登封。愿迀驾临幸。帝嘉其意召见武成
殿赐宴。因谓曰。朕往在太原时喜群从博戏。寒暑迭
卷十一 第 165b 页 X75-0165.png
更逾二十年矣。于时会中有识帝者。相与道旧惧甚。
帝曰。他人之言或有面谀。公等皆朕故人。即日政化
何如。百姓有疾苦。幸以实告朕。僧道等避席奏曰。即
日四海太平。百姓欢乐。臣等馀年月惜一日。眷恋圣
化。不知疾苦。帝悦。及罢犹固请临幸。帝曰。飞鸟过故
卿犹踯躅徘徊。况朕于太原起义遂定天下。复少所
游观。诚所不忘也。若登封礼毕。当与公等相见。遂厚
赐遣之。」
【论曰。本朝太平兴国八年。日本国僧奝然至。言其
国王传袭六十四世矣。文武僚吏皆是世官。太宗
顾宰臣等曰。此蛮夷耳而嗣世长久。臣下亦世官。
颇有古道。中国自唐末海内分裂。五代世数尤促。
又大臣子孙少能继述祖父基业。朕虽不及往圣。
然而孜孜求治。未尝敢暇逸。深以畋猎声色为戒。
所冀上穹降鉴亦为子孙长久计。使皇家运祚永
久而臣僚世袭禄位。卿等各思尽心辅朕。无使远
夷独享斯美。呜呼。观唐太宗与故老言。必询访政
治利病。而 皇朝太宗与臣僚言。亦谆谆诱以尽
心辅导。各为子孙长久计。然则二太宗皆千百年
间世大圣人也。其孜孜为善小心翼翼。可谓简易
之至。而崇高博厚之德业。宜与天地永久而无穷
也。】
「是岁有敕曰。佛道形像事极尊严。伎巧之家多有造
铸。供养之人竞来买赎。品藻工拙揣量轻重。买者不
帝曰。他人之言或有面谀。公等皆朕故人。即日政化
何如。百姓有疾苦。幸以实告朕。僧道等避席奏曰。即
日四海太平。百姓欢乐。臣等馀年月惜一日。眷恋圣
化。不知疾苦。帝悦。及罢犹固请临幸。帝曰。飞鸟过故
卿犹踯躅徘徊。况朕于太原起义遂定天下。复少所
游观。诚所不忘也。若登封礼毕。当与公等相见。遂厚
赐遣之。」
【论曰。本朝太平兴国八年。日本国僧奝然至。言其
国王传袭六十四世矣。文武僚吏皆是世官。太宗
顾宰臣等曰。此蛮夷耳而嗣世长久。臣下亦世官。
颇有古道。中国自唐末海内分裂。五代世数尤促。
又大臣子孙少能继述祖父基业。朕虽不及往圣。
然而孜孜求治。未尝敢暇逸。深以畋猎声色为戒。
所冀上穹降鉴亦为子孙长久计。使皇家运祚永
久而臣僚世袭禄位。卿等各思尽心辅朕。无使远
夷独享斯美。呜呼。观唐太宗与故老言。必询访政
治利病。而 皇朝太宗与臣僚言。亦谆谆诱以尽
心辅导。各为子孙长久计。然则二太宗皆千百年
间世大圣人也。其孜孜为善小心翼翼。可谓简易
之至。而崇高博厚之德业。宜与天地永久而无穷
也。】
「是岁有敕曰。佛道形像事极尊严。伎巧之家多有造
铸。供养之人竞来买赎。品藻工拙揣量轻重。买者不
卷十一 第 165c 页 X75-0165.png
计因果止求贱得。卖者本希利润唯在价高。罪累特
深福报俱尽。违犯经教并宜禁约。自今巳后。工匠皆
不得预造佛形像卖鬻。其见成之像亦不得销除。各
令分送寺观从众。酬其价直。仍仰所在州县官司检
校。敕到后十日内使尽。
相国萧瑀。字时文。梁明帝子也。九岁封新安王。国除
入隋。晋王妃实瑀姊。官右千牛。尝疾不肯呼医。自信
天命。叹曰。吾更馀年。则从此遁矣。及晋王践祚。姊为
后。闻其言。召贵之。以其不安小官。后病损。拜内史侍
郎。以直言事。颇为炀帝憎。隋乱。瑀出为河池郡守。唐
高祖入关。以书招之。因挈郡归。封宋公。委以枢要。帝
不名。呼为萧郎。瑀家世贵胄。自武帝以来皆奉佛清
修。瑀及其孙勉精严尤甚。太宗即位屡入相。既而房.
杜得君事任稍分。瑀不能无少望。尝乞度为僧。帝许
之。瑀寻度不能而止。事两朝。凡五入相位。年七十四
薨。瑀性忠鲠。雅薄福贵。善属文。通儒柳顾辈皆高其
才。唐史称之曰梁萧氏兴江左。实有功在民。厥终无
大恶。以寖微而亡。故馀祉及其后裔。自瑀逮遘。八叶
宰相名德相望。与唐盛衰。世家之盛古未有也。
十五年五月戊辰。帝幸宏福寺。召大德道懿等五人
赐坐。谕以创寺。为专一追祟穆太后。言发涕零。懿及
左右皆哽咽逡巡。自裂疏。施绢二百匹。自称皇帝菩
萨戒弟子。令回向罢。[(厂@((既-旡)-日+口))*页]谓道懿等曰。顷以老子是朕
先宗。故令名位在前。卿等应恨恨也。道懿曰。陛下尊
深福报俱尽。违犯经教并宜禁约。自今巳后。工匠皆
不得预造佛形像卖鬻。其见成之像亦不得销除。各
令分送寺观从众。酬其价直。仍仰所在州县官司检
校。敕到后十日内使尽。
相国萧瑀。字时文。梁明帝子也。九岁封新安王。国除
入隋。晋王妃实瑀姊。官右千牛。尝疾不肯呼医。自信
天命。叹曰。吾更馀年。则从此遁矣。及晋王践祚。姊为
后。闻其言。召贵之。以其不安小官。后病损。拜内史侍
郎。以直言事。颇为炀帝憎。隋乱。瑀出为河池郡守。唐
高祖入关。以书招之。因挈郡归。封宋公。委以枢要。帝
不名。呼为萧郎。瑀家世贵胄。自武帝以来皆奉佛清
修。瑀及其孙勉精严尤甚。太宗即位屡入相。既而房.
杜得君事任稍分。瑀不能无少望。尝乞度为僧。帝许
之。瑀寻度不能而止。事两朝。凡五入相位。年七十四
薨。瑀性忠鲠。雅薄福贵。善属文。通儒柳顾辈皆高其
才。唐史称之曰梁萧氏兴江左。实有功在民。厥终无
大恶。以寖微而亡。故馀祉及其后裔。自瑀逮遘。八叶
宰相名德相望。与唐盛衰。世家之盛古未有也。
十五年五月戊辰。帝幸宏福寺。召大德道懿等五人
赐坐。谕以创寺。为专一追祟穆太后。言发涕零。懿及
左右皆哽咽逡巡。自裂疏。施绢二百匹。自称皇帝菩
萨戒弟子。令回向罢。[(厂@((既-旡)-日+口))*页]谓道懿等曰。顷以老子是朕
先宗。故令名位在前。卿等应恨恨也。道懿曰。陛下尊
卷十一 第 166a 页 X75-0166.png
祖宗。降成式。懿等蒙荷国恩。安闲学道。诏旨初下咸
皆欢悦。讵敢有恨。帝曰。尊祖重亲。有生之大本。故先
老子以别亲疏之序。非不留心于佛也。自有国以来。
未尝创立道观。凡有功德并归僧舍。虽往日操戈临
阵。亦未始纵威滥杀。今所在战场皆立佛寺。至于太
原旧第亦以奉佛。朕存心如此。卿等想未谕也。道懿
等遽起趋谢。帝曰。少坐。此是朕意。不述则人不知。天
时向热。寺宇未备。今所施可别造经寮。令众僧宽展
行道。
秋八月法师法顺卒。顺姓杜氏。亦称杜顺。少为隋文
帝所重。给月俸供之。百姓有病。顺对之危坐。少顷即
愈。或生而聋者。顺召之与言。耳即聪。或生而哑者。顺
就与之语。即能言。或狂而癫者。顺使人领住。向之禅
定。少选彼即拜谢而去。又尝临溪。随侍者惧不可济。
顺率同涉。水即断流。其神迹类如此。而顺隤然初不
以介意。尤䆳华严宗旨。帝素敬重之。尝引入宫禁导
迎善气。妃主戚里诸贵奉之有如生佛。集华严法界
观门。弟子智俨尊者传其教。
十六年三藏玄奘法师发王舍城入祇罗国。国主郊
迎之。巳而问曰。而国有圣人出世作小秦王破阵乐。
试为我言其为人。奘粗陈帝神武削平天下。躬行尧
舜之治。其王大惊。东向稽首曰。我当朝观。与师偕行
也。奘因出所撰制恶见论似之。王钦叹曰。此论一出。
可谓日光既升。萤火夺明矣。即以青象名马助奘驮
皆欢悦。讵敢有恨。帝曰。尊祖重亲。有生之大本。故先
老子以别亲疏之序。非不留心于佛也。自有国以来。
未尝创立道观。凡有功德并归僧舍。虽往日操戈临
阵。亦未始纵威滥杀。今所在战场皆立佛寺。至于太
原旧第亦以奉佛。朕存心如此。卿等想未谕也。道懿
等遽起趋谢。帝曰。少坐。此是朕意。不述则人不知。天
时向热。寺宇未备。今所施可别造经寮。令众僧宽展
行道。
秋八月法师法顺卒。顺姓杜氏。亦称杜顺。少为隋文
帝所重。给月俸供之。百姓有病。顺对之危坐。少顷即
愈。或生而聋者。顺召之与言。耳即聪。或生而哑者。顺
就与之语。即能言。或狂而癫者。顺使人领住。向之禅
定。少选彼即拜谢而去。又尝临溪。随侍者惧不可济。
顺率同涉。水即断流。其神迹类如此。而顺隤然初不
以介意。尤䆳华严宗旨。帝素敬重之。尝引入宫禁导
迎善气。妃主戚里诸贵奉之有如生佛。集华严法界
观门。弟子智俨尊者传其教。
十六年三藏玄奘法师发王舍城入祇罗国。国主郊
迎之。巳而问曰。而国有圣人出世作小秦王破阵乐。
试为我言其为人。奘粗陈帝神武削平天下。躬行尧
舜之治。其王大惊。东向稽首曰。我当朝观。与师偕行
也。奘因出所撰制恶见论似之。王钦叹曰。此论一出。
可谓日光既升。萤火夺明矣。即以青象名马助奘驮
卷十一 第 166b 页 X75-0166.png
经而还。
十七年八月四日。原州松昌鸿池谷忽有五石。皆青
质白文成字曰。高皇海出多子。李元王八十年。太平
天子李世民千年。太子李治书燕山人士乐大国主
尚注谭奘文仁迈千古。大王五王六王七王十风毛
才子。七佛八菩萨及上果佛田天子。文武贞观昌。大
圣延四方。上不治示孝。仙戈八为善。原州奏于朝。字
初若不甚显。及群公拟定。遂粲然明著。十一月辛卯
有事于南郊。诏遣使以玉帛诣原州鸿池谷祭之曰。
嗣天子(讳)祚继鸿业。君临寓县。宿兴肝食无忘于政。
道德齐礼愧于前脩。天有成命表瑞徵符。文字粲然
历数惟永。既旌高庙之业。又钖眇身之祚。迨于皇太
子治亦降贞符。具纪李氏于石言。仰瞻霄汉空名大
造。甫惟寡薄弥增寅惧。敢因大礼重荐玉帛。上谢冥
灵之贶。以伸祇慄之诚。」
【论曰。瑞石文发于自然。此所以昭太宗盛德而示
灵祚之永也。旧史列于本纪。而欧阳文忠公删入
五行志。以谓则天称慈氏。中宗号佛光王。即佛菩
萨之验也。夫唐有天下。传世二十。唯高祖洎武宗
与释氏正信微薄。馀皆佛法地位中人。故七佛八
菩萨及上果佛作世界主。随宜示现游戏生死耳。
奚止中宗.则天而巳哉。】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第十一
十七年八月四日。原州松昌鸿池谷忽有五石。皆青
质白文成字曰。高皇海出多子。李元王八十年。太平
天子李世民千年。太子李治书燕山人士乐大国主
尚注谭奘文仁迈千古。大王五王六王七王十风毛
才子。七佛八菩萨及上果佛田天子。文武贞观昌。大
圣延四方。上不治示孝。仙戈八为善。原州奏于朝。字
初若不甚显。及群公拟定。遂粲然明著。十一月辛卯
有事于南郊。诏遣使以玉帛诣原州鸿池谷祭之曰。
嗣天子(讳)祚继鸿业。君临寓县。宿兴肝食无忘于政。
道德齐礼愧于前脩。天有成命表瑞徵符。文字粲然
历数惟永。既旌高庙之业。又钖眇身之祚。迨于皇太
子治亦降贞符。具纪李氏于石言。仰瞻霄汉空名大
造。甫惟寡薄弥增寅惧。敢因大礼重荐玉帛。上谢冥
灵之贶。以伸祇慄之诚。」
【论曰。瑞石文发于自然。此所以昭太宗盛德而示
灵祚之永也。旧史列于本纪。而欧阳文忠公删入
五行志。以谓则天称慈氏。中宗号佛光王。即佛菩
萨之验也。夫唐有天下。传世二十。唯高祖洎武宗
与释氏正信微薄。馀皆佛法地位中人。故七佛八
菩萨及上果佛作世界主。随宜示现游戏生死耳。
奚止中宗.则天而巳哉。】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第十一
卷十一 第 166c 页 X75-016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