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齐¶ 第 146a 页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第八
隆兴府石室沙门 祖琇 撰
梁
「婺州义乌双林大士者。姓傅氏。名翕。法号善慧。年十
六纳刘氏女妙光为室。生二子普建.普成。尝有西域
沙门嵩头陀者。见大士曰。吾与汝毗婆尸佛所同发
誓。今兜率宫衣钵现在。何日当归。因与之临池观影。
见圆光宝盖法从甚盛。大士笑曰。炉鞴之所多钝铁。
良医之门足病人。度生为急。何思彼乐乎。居无几。常
见释迦.金粟.定光三如来放光袭其身。大士喜曰。吾
得首楞严三昧。即舍田宅及卖妻子。得钱五万以设
法施会。遂于松山之顶因双稠树创寺而居。名曰双
林。日自营作。夜则行道。有偈云。空手把锄头。步行骑
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复一日于山顶绕连
理双树行道。感七佛相随。释迦前引。维摩接后。唯释
尊频顾大士共语。由是异迹日显。大通五年正月十
后齐¶ 第 146b 页 X75-0146.png
五日遣弟子傅暀致书于朝。其辞曰。双林树下当来
解脱善慧大士白国主救世菩萨。今欲修上中下善。
希能受持。其上善。略以虚怀为本。不著为宗。无相为
因。涅槃为果。其中善。略以治身为本。治国为宗。天上
人间果报安乐。其下善。略以护养众生。胜残去杀。普
令百姓皆禀六斋。今闻皇帝崇法。欲申论义未遂襟
怀。故遣弟子傅暀告白。暀投书太乐令何昌。昌曰。约
法师犹置启。翕是国民又非长老。殊无谦卑岂敢呈
达。暀烧手御路。昌乃驰往同泰寺询皓法师。皓劝速
呈。二月十一日进书。帝览之。遽遣诏迎。既至。帝问曰。
从来师事何人。答曰。从无所从。来无所来。师事亦尔。
昭明太子问。大士何不论义。答曰。菩萨所说。非长非
短。非广非狭。非有边非无边。如如正理复有何言。帝
曰何为真常。答曰息而不灭。帝曰。息而不灭此则有
色。有色故钝。如此则居士未免流俗。答曰。临财无苟
得。临难无苟免。帝曰居士大识礼。答曰。一切诸法不
有不无。大千世界所有色像莫不皆空。百川丛注不
过于海。无量妙法不出真如。如来何故于三界九十
六道中独超。其最视一切众生有若赤子。天下非道
不安。非礼不乐。帝默然。大士辞退。异日帝于寿光殿
讲金刚经。志公云大士能耳。帝即召大士。大士对帝
执拍板讲经。唱成四十九颂。遂还双林。至陈太建元
年四月将示寂。谓其徒曰。此身甚可厌恶。众苦所集。
要在护持三业精勤六度。若堕地狱卒难得脱。常须
解脱善慧大士白国主救世菩萨。今欲修上中下善。
希能受持。其上善。略以虚怀为本。不著为宗。无相为
因。涅槃为果。其中善。略以治身为本。治国为宗。天上
人间果报安乐。其下善。略以护养众生。胜残去杀。普
令百姓皆禀六斋。今闻皇帝崇法。欲申论义未遂襟
怀。故遣弟子傅暀告白。暀投书太乐令何昌。昌曰。约
法师犹置启。翕是国民又非长老。殊无谦卑岂敢呈
达。暀烧手御路。昌乃驰往同泰寺询皓法师。皓劝速
呈。二月十一日进书。帝览之。遽遣诏迎。既至。帝问曰。
从来师事何人。答曰。从无所从。来无所来。师事亦尔。
昭明太子问。大士何不论义。答曰。菩萨所说。非长非
短。非广非狭。非有边非无边。如如正理复有何言。帝
曰何为真常。答曰息而不灭。帝曰。息而不灭此则有
色。有色故钝。如此则居士未免流俗。答曰。临财无苟
得。临难无苟免。帝曰居士大识礼。答曰。一切诸法不
有不无。大千世界所有色像莫不皆空。百川丛注不
过于海。无量妙法不出真如。如来何故于三界九十
六道中独超。其最视一切众生有若赤子。天下非道
不安。非礼不乐。帝默然。大士辞退。异日帝于寿光殿
讲金刚经。志公云大士能耳。帝即召大士。大士对帝
执拍板讲经。唱成四十九颂。遂还双林。至陈太建元
年四月将示寂。谓其徒曰。此身甚可厌恶。众苦所集。
要在护持三业精勤六度。若堕地狱卒难得脱。常须
后齐¶ 第 146c 页 X75-0146.png
忏悔。又曰。吾灭巳。不得移寝床。七日当有法猛上人
持像及钟来镇于此。弟子问。既归寂后形体如何。曰
山顶焚之。问若不遂复何如。曰勿用棺敛。但累甓为
坛。移尸于上屏风。周绕绛纱覆之。上建浮图。随意安
立。又问。诸佛灭度时皆说功德。师之发迹可得闻乎。
曰。我从第四天来。为度汝等。次补释迦。故大品云。有
菩萨从兜率天来。诸根猛利。疾与般若相应。即吾
身是也。言讫加趺而逝。寿七十有三。至七日。上人
法猛果持织成弥勒像及九乳钟来镇龛所。须臾不
见大士道具十馀事。晋天福中。钱王发塔取灵骨十
有六片。皆紫金色。并道具就府城南建龙华寺。塑像
安置。大士尝著心王铭一篇。其辞曰。观心空王。玄妙
难测。无名无相。大有神力。能灭千灾。成就万德。体性
虽空。能施法则。观之无形。呼之有声。为大法将。心戒
传经。水中盐味。色里胶青。决定是有。不见其形。心王
亦尔。身内居停。面门出入。应物随情。自在无碍。所作
皆成。了本识心。识心见佛。是心是佛。是佛是心。念念
佛心。佛心念佛。欲得早成。戒心自律。净律净心。心即
是佛。除此心王。更无别佛。欲求成佛。莫染一物。心性
虽空。贪瞋体实。入此法门。端坐成佛。到彼岸巳。得波
罗蜜。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即心
即佛。即佛即心。心明识佛。晓了识心。离心非佛。离佛
非心。非佛莫测。无所堪任。执空滞寂。于此漂沉。诸佛
菩萨。非此安心。明心大士。悟此玄旨。身心性妙。用无
持像及钟来镇于此。弟子问。既归寂后形体如何。曰
山顶焚之。问若不遂复何如。曰勿用棺敛。但累甓为
坛。移尸于上屏风。周绕绛纱覆之。上建浮图。随意安
立。又问。诸佛灭度时皆说功德。师之发迹可得闻乎。
曰。我从第四天来。为度汝等。次补释迦。故大品云。有
菩萨从兜率天来。诸根猛利。疾与般若相应。即吾
身是也。言讫加趺而逝。寿七十有三。至七日。上人
法猛果持织成弥勒像及九乳钟来镇龛所。须臾不
见大士道具十馀事。晋天福中。钱王发塔取灵骨十
有六片。皆紫金色。并道具就府城南建龙华寺。塑像
安置。大士尝著心王铭一篇。其辞曰。观心空王。玄妙
难测。无名无相。大有神力。能灭千灾。成就万德。体性
虽空。能施法则。观之无形。呼之有声。为大法将。心戒
传经。水中盐味。色里胶青。决定是有。不见其形。心王
亦尔。身内居停。面门出入。应物随情。自在无碍。所作
皆成。了本识心。识心见佛。是心是佛。是佛是心。念念
佛心。佛心念佛。欲得早成。戒心自律。净律净心。心即
是佛。除此心王。更无别佛。欲求成佛。莫染一物。心性
虽空。贪瞋体实。入此法门。端坐成佛。到彼岸巳。得波
罗蜜。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即心
即佛。即佛即心。心明识佛。晓了识心。离心非佛。离佛
非心。非佛莫测。无所堪任。执空滞寂。于此漂沉。诸佛
菩萨。非此安心。明心大士。悟此玄旨。身心性妙。用无
后齐¶ 第 147a 页 X75-0147.png
能改。是故智者。放心自在。莫言心王。空无体性。能使
色身。作邪作正。非有非无。隐显不定。心性虽空。能凡
能圣。是故相劝。好自防慎。刹那造作。还复漂沉。清净
心智。如世黄金。般若法藏。尽在身心。无为法宝。非浅
非深。诸佛菩萨。了此本心。有缘遇者。非去来今。」
【论曰。大士致书武帝。欲条上中下善。意则佳矣。然
非中夏所能行之。及见武帝颇不甚契。合至宝公
举大士讲经。说者以谓大士入朝宝公去世凡二
十一年矣。然宝公神异著明。虽殁而时时降现禁
中为帝言事。兹亦不足疑也。大哉心王铭。词致高
妙。旨与宗门合辙。道与佛祖同源。自非慈氏应身
所为曷以臻此。昔山谷尝曰。若解双林此篇以读
论语。如啖炙自知味矣。不识心而云解论语章句。
吾不信也。后世虽有作者。不易吾言矣。山谷可谓
知言也哉。】
「时隐士阮孝绪。陈留人也。家世仕官。父彦。太尉从事
中郎。孝绪年十三。通五经大旨。十六丁家难。终丧入
钟山听讲。久之母有疾。孝绪在席心惊而归。合药须
生人参。躬入钟山探求未获。忽一鹿在前心异之。至
鹿息处果得人参。药成母疾得愈。齐尚书令王晏来
候之。孝绪恶其人。穿篱而遁。及晏被诛。以非党获免。
尝以鹿林为精舍。环以林池杜绝交游。世罕得而见
之。御史中丞任仿欲访焉而不敢进。乃指鹿林谓其
兄曰。其室则迩。其人甚远。繇是朝贵绝于造请。唯与
色身。作邪作正。非有非无。隐显不定。心性虽空。能凡
能圣。是故相劝。好自防慎。刹那造作。还复漂沉。清净
心智。如世黄金。般若法藏。尽在身心。无为法宝。非浅
非深。诸佛菩萨。了此本心。有缘遇者。非去来今。」
【论曰。大士致书武帝。欲条上中下善。意则佳矣。然
非中夏所能行之。及见武帝颇不甚契。合至宝公
举大士讲经。说者以谓大士入朝宝公去世凡二
十一年矣。然宝公神异著明。虽殁而时时降现禁
中为帝言事。兹亦不足疑也。大哉心王铭。词致高
妙。旨与宗门合辙。道与佛祖同源。自非慈氏应身
所为曷以臻此。昔山谷尝曰。若解双林此篇以读
论语。如啖炙自知味矣。不识心而云解论语章句。
吾不信也。后世虽有作者。不易吾言矣。山谷可谓
知言也哉。】
「时隐士阮孝绪。陈留人也。家世仕官。父彦。太尉从事
中郎。孝绪年十三。通五经大旨。十六丁家难。终丧入
钟山听讲。久之母有疾。孝绪在席心惊而归。合药须
生人参。躬入钟山探求未获。忽一鹿在前心异之。至
鹿息处果得人参。药成母疾得愈。齐尚书令王晏来
候之。孝绪恶其人。穿篱而遁。及晏被诛。以非党获免。
尝以鹿林为精舍。环以林池杜绝交游。世罕得而见
之。御史中丞任仿欲访焉而不敢进。乃指鹿林谓其
兄曰。其室则迩。其人甚远。繇是朝贵绝于造请。唯与
后齐¶ 第 147b 页 X75-0147.png
裴子野交好。天监末累召不赴。天子以为苟立虚名
以要显誉。故二何孝绪并得遂其高焉。南平元襄谓
曰。昔君大父举不以来游。取累吾弟。独执其志。何也。
孝绪曰。若麇鹿尽可参驭。何以异乎騄骥哉。鄱阳忠
烈王其姊夫也。岁时致馈一无所受。与刘著作同年。
刘卒。孝绪曰。吾其几何。即辨后事。数日而亡。年五十
八。孝绪博极群书无一不善。精力强记为学者所宗。
既卒。门人谥曰文贞处士。初汉刘歆著七略。齐王俭
著七志。孝绪普通四年著七录。前五曰内篇。六曰佛
法录。七曰仙道录。谓之外篇。刘歆七略则以道家为
诸子。以神仙为方伎。王俭七志则先道而后佛。孝绪
七录则先佛而后道。盖所宗有不同。亦由其教有浅
深也。
七录内外图书总四万四千五百二十六卷。凡天下
之遗书秘记尽于此矣。内佛法录。经律论等五部。凡
五千四百卷。至隋文帝仁寿间。嘉则殿书凡三十七
万卷。及唐开元中。秘府以甲乙丙丁四部为次。列经
史子集四库。并唐之学者所著之书共八万二千三
百七十四卷。今唐书艺文志四部著录者凡五万二
千一百卷。不著录者二万七千六百三十卷。共七万
九千八百三十卷。其间释部特载僧俗二十五家所
著之书凡三百九十五卷而巳。此古今书籍之数也。
大同元年。慧约法师垂诫门人。言讫合掌而逝。帝辍
朝三日素服哭之。葬志公塔之左方。尝从约授归戒
以要显誉。故二何孝绪并得遂其高焉。南平元襄谓
曰。昔君大父举不以来游。取累吾弟。独执其志。何也。
孝绪曰。若麇鹿尽可参驭。何以异乎騄骥哉。鄱阳忠
烈王其姊夫也。岁时致馈一无所受。与刘著作同年。
刘卒。孝绪曰。吾其几何。即辨后事。数日而亡。年五十
八。孝绪博极群书无一不善。精力强记为学者所宗。
既卒。门人谥曰文贞处士。初汉刘歆著七略。齐王俭
著七志。孝绪普通四年著七录。前五曰内篇。六曰佛
法录。七曰仙道录。谓之外篇。刘歆七略则以道家为
诸子。以神仙为方伎。王俭七志则先道而后佛。孝绪
七录则先佛而后道。盖所宗有不同。亦由其教有浅
深也。
七录内外图书总四万四千五百二十六卷。凡天下
之遗书秘记尽于此矣。内佛法录。经律论等五部。凡
五千四百卷。至隋文帝仁寿间。嘉则殿书凡三十七
万卷。及唐开元中。秘府以甲乙丙丁四部为次。列经
史子集四库。并唐之学者所著之书共八万二千三
百七十四卷。今唐书艺文志四部著录者凡五万二
千一百卷。不著录者二万七千六百三十卷。共七万
九千八百三十卷。其间释部特载僧俗二十五家所
著之书凡三百九十五卷而巳。此古今书籍之数也。
大同元年。慧约法师垂诫门人。言讫合掌而逝。帝辍
朝三日素服哭之。葬志公塔之左方。尝从约授归戒
后齐¶ 第 147c 页 X75-0147.png
者四万八千人。皆服缌麻哭送至塔。约常所乘青牛
垂泪悲鸣。及双鹤绕塔哀泪弥月而去。
三年四月。昭明太子薨。太子讳统。字维摩。天监元年
生于霸府。三日而建康平。识者以为天命所集。幻聪
睿。三岁受孝经.论语。五岁遍读五经悉能讽诵。八岁
于寿光殿讲孝经。名儒重臣毕集坐侧。太子词吐华
畅渊源无滞。皆钦服以为圣童。年十二于内省决狱
剖断平允。自是数使听讼。赖活者不可胜数。性慈孝。
美容止。读书数行俱下。过目忆诵无违。帝既留心内
典躬自讲说。太子亦天性好佛。凡释部经论披览略
遍。于东宫别立惠义殿。专为法集之所。招引名僧撰
次法事仪注及立三谛等义。世咨美之。母薨。每哭辄
恸绝。水浆不入口。帝敕左右宣旨曰。毁不灭性。圣人
所制。不胜哀比于不孝。有我在那得自毁如此。即可
强进饮粥。太子奉旨始进粥。体素肥。腰带十围。至是
减削过半。帝寻委以军国政事。太子处决无留滞。引
纳天下奇才赏爱无勌。东宫有书凡三万馀卷。群贤
毕集。文雅之盛由晋巳来未之有也。尝游后池。乘綵
文舸。摘芙藻以嬉。姬人荡舟没溺而出。感疾动股。恐
贻帝忧不以闻。遂薨。天下哭之如丧其亲焉。名士刘
协者。雅无太子所重。撰文心雕龙五十篇。家贫不婚
娶。依沙门僧裕遂博通经论。区别部类而为之序。定
林寺藏经即其铨次也。中书令沉约绝重其文。尝置
几案间。凡都下寺塔及名僧碑碣皆出其手。累官通
垂泪悲鸣。及双鹤绕塔哀泪弥月而去。
三年四月。昭明太子薨。太子讳统。字维摩。天监元年
生于霸府。三日而建康平。识者以为天命所集。幻聪
睿。三岁受孝经.论语。五岁遍读五经悉能讽诵。八岁
于寿光殿讲孝经。名儒重臣毕集坐侧。太子词吐华
畅渊源无滞。皆钦服以为圣童。年十二于内省决狱
剖断平允。自是数使听讼。赖活者不可胜数。性慈孝。
美容止。读书数行俱下。过目忆诵无违。帝既留心内
典躬自讲说。太子亦天性好佛。凡释部经论披览略
遍。于东宫别立惠义殿。专为法集之所。招引名僧撰
次法事仪注及立三谛等义。世咨美之。母薨。每哭辄
恸绝。水浆不入口。帝敕左右宣旨曰。毁不灭性。圣人
所制。不胜哀比于不孝。有我在那得自毁如此。即可
强进饮粥。太子奉旨始进粥。体素肥。腰带十围。至是
减削过半。帝寻委以军国政事。太子处决无留滞。引
纳天下奇才赏爱无勌。东宫有书凡三万馀卷。群贤
毕集。文雅之盛由晋巳来未之有也。尝游后池。乘綵
文舸。摘芙藻以嬉。姬人荡舟没溺而出。感疾动股。恐
贻帝忧不以闻。遂薨。天下哭之如丧其亲焉。名士刘
协者。雅无太子所重。撰文心雕龙五十篇。家贫不婚
娶。依沙门僧裕遂博通经论。区别部类而为之序。定
林寺藏经即其铨次也。中书令沉约绝重其文。尝置
几案间。凡都下寺塔及名僧碑碣皆出其手。累官通
后齐¶ 第 148a 页 X75-0148.png
事舍人。表求出家。先燔须自誓。帝嘉之。赐法名惠地。
太清三年夏四月。逆贼侯景陷台城。以甲士五百人
自卫。带剑上殿拜讫。帝神色自若。使引向三公坐榻
谓曰。卿在戎日久无乃为劳。景惶惧不能对。出谓左
右曰。吾每据鞍临敌。矢石交下了无所怖。今见萧公
使人畏慑。岂非天威难犯。吾不复见之矣。及景自称
大丞相而徵求无巳。帝愤之。遂寝疾。然斋戒不衰。日
夕念佛不绝于口。独皇太子侍侧。五月丙辰大渐不
能进膳。久而口苦索蜜。未至而举手曰荷荷。遂崩于
净居殿。年八十有六。帝曰角龙颜。舌文八字。项有浮
光。身映日无影。右手文成武字。幼尝蹈空而行。所居
之室常若云气。人或遇者体辄肃慄。前后受命符瑞
凡六十馀事。及即位太极殿。常有六龙各守一柱。其
神奇异瑞自书契巳来人君皆所未有。幼而好学。六
艺备闲棋登逸品。至于阴阳纬候卜筮占决草𨽻尺
牍骑射并洞精微。虽登大位万机多务。犹手不释卷
然烛侧光常至戊夜。撰通史六百卷.金海三十卷.五
经义注讲疏等合二百馀卷.赞序诏语铭诔箴颂笺
奏诸文凡一百一十卷。晚奉佛道日止一食。膳无鲜
腴唯豆羹粝饭而巳。或遇事拥不暇就食。日才过中
便漱口而坐。制涅槃.大品.净名.三慧诸经义记数百
卷。听览馀暇即于重云殿同泰寺讲说。名僧硕学四
部听众常万馀。衣布衣木绵皂帐。一冠三载一被二
年。自五十外便断房室。不饮酒不听音乐。非宗庙祭
太清三年夏四月。逆贼侯景陷台城。以甲士五百人
自卫。带剑上殿拜讫。帝神色自若。使引向三公坐榻
谓曰。卿在戎日久无乃为劳。景惶惧不能对。出谓左
右曰。吾每据鞍临敌。矢石交下了无所怖。今见萧公
使人畏慑。岂非天威难犯。吾不复见之矣。及景自称
大丞相而徵求无巳。帝愤之。遂寝疾。然斋戒不衰。日
夕念佛不绝于口。独皇太子侍侧。五月丙辰大渐不
能进膳。久而口苦索蜜。未至而举手曰荷荷。遂崩于
净居殿。年八十有六。帝曰角龙颜。舌文八字。项有浮
光。身映日无影。右手文成武字。幼尝蹈空而行。所居
之室常若云气。人或遇者体辄肃慄。前后受命符瑞
凡六十馀事。及即位太极殿。常有六龙各守一柱。其
神奇异瑞自书契巳来人君皆所未有。幼而好学。六
艺备闲棋登逸品。至于阴阳纬候卜筮占决草𨽻尺
牍骑射并洞精微。虽登大位万机多务。犹手不释卷
然烛侧光常至戊夜。撰通史六百卷.金海三十卷.五
经义注讲疏等合二百馀卷.赞序诏语铭诔箴颂笺
奏诸文凡一百一十卷。晚奉佛道日止一食。膳无鲜
腴唯豆羹粝饭而巳。或遇事拥不暇就食。日才过中
便漱口而坐。制涅槃.大品.净名.三慧诸经义记数百
卷。听览馀暇即于重云殿同泰寺讲说。名僧硕学四
部听众常万馀。衣布衣木绵皂帐。一冠三载一被二
年。自五十外便断房室。不饮酒不听音乐。非宗庙祭
后齐¶ 第 148b 页 X75-0148.png
祀大会飨宴及诸法事未尝举乐。勤于政事。每冬月
四更竟即敕把烛看事。执笔触寒手为皴裂。然仁爱
不断。亲亲及所近倖愆犯多纵舍。坐是政刑弭紊。每
决死罪常矜哀流涕然后可奏。性方正。虽居小殿暗
室常理衣冠。小坐暑月未尝褰袒。虽见内竖小臣如
遇严宾焉。谥曰武皇帝。庙号高祖(出南史)。史官魏徵曰。
高祖固天攸纵聪明稽古道亚生知。学为博物允文
允武多艺多才。爰自诸生不羁之度属。昏凶肆虐天
伦及祸。纠合义旅将雪家冤。曰纣可伐。不期而会龙
跃樊汉电击湘郢。剪离德如振槁。取独夫如拾遗。其
雄才大略固不可得而称矣。既悬白旗之首。方应皇
天之眷。而布泽施仁悦近来远。开荡荡之王道。革靡
靡之商俗。大修文学盛饰礼容。鼓扇玄风阐扬儒业。
介冑仁义折冲樽俎。声振寰区泽周遐裔。干戈载戢
凡数十年。济济焉洋洋焉魏。晋巳来未有若斯之盛
也。然不能息末孰本斲彫为朴。慕名好事崇尚浮华。
抑扬孔墨流连释老。几终夜不寐或日旰不食。非弘
道以利物。唯饰智以惊愚。且心未遗荣虚厕苍头之
位。高谈脱屣终恋黄屋之尊。夫人之大欲在乎饮食
男女。至于轩冕殿堂非有切身之急。高祖屏除嗜欲
眷恋轩冕。得其所难而滞其所易。可谓神有所不达
智有所不通矣。」
【论曰。魏郑公论梁武帝可谓天下仁人之言也。而
新唐史萧瑀传赞亦曰。梁萧氏兴江左。实有功在
四更竟即敕把烛看事。执笔触寒手为皴裂。然仁爱
不断。亲亲及所近倖愆犯多纵舍。坐是政刑弭紊。每
决死罪常矜哀流涕然后可奏。性方正。虽居小殿暗
室常理衣冠。小坐暑月未尝褰袒。虽见内竖小臣如
遇严宾焉。谥曰武皇帝。庙号高祖(出南史)。史官魏徵曰。
高祖固天攸纵聪明稽古道亚生知。学为博物允文
允武多艺多才。爰自诸生不羁之度属。昏凶肆虐天
伦及祸。纠合义旅将雪家冤。曰纣可伐。不期而会龙
跃樊汉电击湘郢。剪离德如振槁。取独夫如拾遗。其
雄才大略固不可得而称矣。既悬白旗之首。方应皇
天之眷。而布泽施仁悦近来远。开荡荡之王道。革靡
靡之商俗。大修文学盛饰礼容。鼓扇玄风阐扬儒业。
介冑仁义折冲樽俎。声振寰区泽周遐裔。干戈载戢
凡数十年。济济焉洋洋焉魏。晋巳来未有若斯之盛
也。然不能息末孰本斲彫为朴。慕名好事崇尚浮华。
抑扬孔墨流连释老。几终夜不寐或日旰不食。非弘
道以利物。唯饰智以惊愚。且心未遗荣虚厕苍头之
位。高谈脱屣终恋黄屋之尊。夫人之大欲在乎饮食
男女。至于轩冕殿堂非有切身之急。高祖屏除嗜欲
眷恋轩冕。得其所难而滞其所易。可谓神有所不达
智有所不通矣。」
【论曰。魏郑公论梁武帝可谓天下仁人之言也。而
新唐史萧瑀传赞亦曰。梁萧氏兴江左。实有功在
后齐¶ 第 148c 页 X75-0148.png
民厥。终无大恶。以浸微而亡。故馀祉及其后裔。以
此验郑公之论益可详矣。然韩退之尝曰。梁武饿
死台城。盖谓其屏嗜欲绝午后食。至临终斋戒不
衰。在恣情丰美享用者视之。近乎饿死耳。犹孔子
称伯夷叔齐饿死首阳。其微意乃所以成其美焉。
岂谓不得食而饿死哉。凡议得失成败如魏郑公
之言。乃春秋责备贤者之旨。得不为万世之公道
哉。】
「承圣元年。三藏真谛将归天竺。至广州。剌史欧阳頠
延之制止寺。沙门慧恺等请译起信.俱舍等论。谛有
气宇风神爽迈。頠之子纥居别墅在河渚间。谛每访
纥。以坐具敷水面跏趺其上飘然往还。坐具略不沾
润。或不敷具即折荷叶而济。时好事多图𦘕而奉祀
之。
荆山居士陆法和。少隐江陵清溪山。服勤沙门执弟
子礼。及长出游。语音巴楚容色异常。以操行绝等为
梁湘东王所重。爵以闲散。甚为诸公钦敬。初侯景始
降。法和知其必叛。以语朱元英。元英不了其意。未久
景围京城。元英求策。和曰取果宜待熟。景遣将任约
击湘东王。法和就乞军禦之。对垒赤沙湖。贼因风纵
火烧庐。法和以白羽扇挥风。风即返。约军大溃。士卒
求约不获。法和曰。洲际有水刹。约在其下也。可往擒
之。果得约抱刹仰头出鼻。法和舍之。谓王曰。他日当
得力。约后果立效法和。所至江湖必立放生池。切戒
此验郑公之论益可详矣。然韩退之尝曰。梁武饿
死台城。盖谓其屏嗜欲绝午后食。至临终斋戒不
衰。在恣情丰美享用者视之。近乎饿死耳。犹孔子
称伯夷叔齐饿死首阳。其微意乃所以成其美焉。
岂谓不得食而饿死哉。凡议得失成败如魏郑公
之言。乃春秋责备贤者之旨。得不为万世之公道
哉。】
「承圣元年。三藏真谛将归天竺。至广州。剌史欧阳頠
延之制止寺。沙门慧恺等请译起信.俱舍等论。谛有
气宇风神爽迈。頠之子纥居别墅在河渚间。谛每访
纥。以坐具敷水面跏趺其上飘然往还。坐具略不沾
润。或不敷具即折荷叶而济。时好事多图𦘕而奉祀
之。
荆山居士陆法和。少隐江陵清溪山。服勤沙门执弟
子礼。及长出游。语音巴楚容色异常。以操行绝等为
梁湘东王所重。爵以闲散。甚为诸公钦敬。初侯景始
降。法和知其必叛。以语朱元英。元英不了其意。未久
景围京城。元英求策。和曰取果宜待熟。景遣将任约
击湘东王。法和就乞军禦之。对垒赤沙湖。贼因风纵
火烧庐。法和以白羽扇挥风。风即返。约军大溃。士卒
求约不获。法和曰。洲际有水刹。约在其下也。可往擒
之。果得约抱刹仰头出鼻。法和舍之。谓王曰。他日当
得力。约后果立效法和。所至江湖必立放生池。切戒
后齐¶ 第 149a 页 X75-0149.png
刹生。湘东即位是为元帝。以法和为郢州刺史。始法
和欲大举定魏。帝不许。法和笑曰。吾尝不希释梵天
王坐处。岂窥人王位耶。但于空王佛所与王有因缘。
如不能用则奈业何。帝败归齐。齐宣帝喜其来。封太
尉赐甲第。法和乞为佛寺。身居偏室。日手持香炉行
道礼佛烧香凝坐。预期死日。时至坐去。尸缩三尺许。
题壁曰。十年天子为尚可。百日天子急如火。周年天
子递代坐。又曰。二母生三天。两天共五年。指娄大后
也。人惧。涂削之。终不能去。其神异如此。」
** 后齐
「叙曰。元魏将李其祚分崩肃宗。孝明帝祟尚佛法。胡
太后亲临国政。一纪之内天下晏然。及帝崩太后死。
高欢诛贼尔朱荣于邺。烧洛阳宫室。奉清河郡王立
于邺。凡一十七载扶翼魏朝。至太清三年武帝崩。欢
亦先殒。世子澄袭相王位。未几而殂。魏静帝乃逊位
于高洋。即欢之第三子也。世族武川。仍都邺下。神用
卓诡智愚混兼。十馀年间教法中兴。僧至二百馀万。
寺院凡四万馀所。六主相承二十有八年。为周所灭。
承圣三年。北齐高帝诏僧稠禅师。稠将启行而峰峦
振响飞走悲鸣。如是者三日而止。稠至京师。帝降跸
迎候。命入宫授菩萨戒。尽停五坊鹰犬及伤生之具。
禁境内屠杀。稠留禁中四十日。出居外寺。寻有旨罢
讲席。俾沙门尽习禅观。稠入谏帝。以为弘通教理渐
诱童蒙正赖讲授。愿勿禁也。从之。及宣帝即位。尝谒
和欲大举定魏。帝不许。法和笑曰。吾尝不希释梵天
王坐处。岂窥人王位耶。但于空王佛所与王有因缘。
如不能用则奈业何。帝败归齐。齐宣帝喜其来。封太
尉赐甲第。法和乞为佛寺。身居偏室。日手持香炉行
道礼佛烧香凝坐。预期死日。时至坐去。尸缩三尺许。
题壁曰。十年天子为尚可。百日天子急如火。周年天
子递代坐。又曰。二母生三天。两天共五年。指娄大后
也。人惧。涂削之。终不能去。其神异如此。」
** 后齐
「叙曰。元魏将李其祚分崩肃宗。孝明帝祟尚佛法。胡
太后亲临国政。一纪之内天下晏然。及帝崩太后死。
高欢诛贼尔朱荣于邺。烧洛阳宫室。奉清河郡王立
于邺。凡一十七载扶翼魏朝。至太清三年武帝崩。欢
亦先殒。世子澄袭相王位。未几而殂。魏静帝乃逊位
于高洋。即欢之第三子也。世族武川。仍都邺下。神用
卓诡智愚混兼。十馀年间教法中兴。僧至二百馀万。
寺院凡四万馀所。六主相承二十有八年。为周所灭。
承圣三年。北齐高帝诏僧稠禅师。稠将启行而峰峦
振响飞走悲鸣。如是者三日而止。稠至京师。帝降跸
迎候。命入宫授菩萨戒。尽停五坊鹰犬及伤生之具。
禁境内屠杀。稠留禁中四十日。出居外寺。寻有旨罢
讲席。俾沙门尽习禅观。稠入谏帝。以为弘通教理渐
诱童蒙正赖讲授。愿勿禁也。从之。及宣帝即位。尝谒
后齐¶ 第 149b 页 X75-0149.png
稠。稠床坐不迎。其徒有劝迎者。稠曰。昔宾头卢尊者
迎何育王起行七步。致王失国七年。贫道虽寡德。冀
帝获福耳。俄以此被𧮂。帝御之将复入寺。按其不敬
诛之。稠密知之。及帝入寺。预出十里许候之。帝怪问。
稠曰。恐身血污伽蓝。故远来就刃耳。帝惧然悔谢。谓
其臣杨遵曰。朕不明几。妄黩圣师。即奉之如故。因从
容启曰。陛下前身罗刹也。今好杀。盖馀习耳。帝问何
以知之。稠请以盆贮水自咒之。命帝临观。果见自形
正罗刹之状。仍有群罗刹随之。帝大惊。自是绝荤。终
日坐禅礼佛行道如旋风焉。
杜弼。字辅言。中山曲阳人。年十三。进士甄琛问策。下
笔如流。王澄见所答叹曰。王佐才也。仕高欢。甚见敬
使。魏帝知弼深于佛理。问经中佛性法性何异。弼曰
正是一理。帝曰。说者言法性宽。佛性狭。如何。弼曰。在
宽成宽。在狭成狭。若论性体。非宽非狭。帝曰。既言成
宽成狭。何得非狭非宽。弼曰。若定是宽则不能成狭。
若定是狭亦不能为宽。以非宽非狭故能宽能狭。所
成虽异能成常一。帝曰善。奉使称旨既还。文襄问政
要。弼曰。天下大务莫过刑赏二端。赏一人而天下喜。
罚一人而天下服。二事得中。自然尽善。文襄悦曰。言
虽不多于理甚要。
绍泰元年。道士陆脩静等初为梁武所弃。遂奔入魏。
至是颇盛。而齐宣帝复事佛。静等忌之。诣阙请与释
子角法。有旨令上统剋日较胜负。至期大集公卿。脩
迎何育王起行七步。致王失国七年。贫道虽寡德。冀
帝获福耳。俄以此被𧮂。帝御之将复入寺。按其不敬
诛之。稠密知之。及帝入寺。预出十里许候之。帝怪问。
稠曰。恐身血污伽蓝。故远来就刃耳。帝惧然悔谢。谓
其臣杨遵曰。朕不明几。妄黩圣师。即奉之如故。因从
容启曰。陛下前身罗刹也。今好杀。盖馀习耳。帝问何
以知之。稠请以盆贮水自咒之。命帝临观。果见自形
正罗刹之状。仍有群罗刹随之。帝大惊。自是绝荤。终
日坐禅礼佛行道如旋风焉。
杜弼。字辅言。中山曲阳人。年十三。进士甄琛问策。下
笔如流。王澄见所答叹曰。王佐才也。仕高欢。甚见敬
使。魏帝知弼深于佛理。问经中佛性法性何异。弼曰
正是一理。帝曰。说者言法性宽。佛性狭。如何。弼曰。在
宽成宽。在狭成狭。若论性体。非宽非狭。帝曰。既言成
宽成狭。何得非狭非宽。弼曰。若定是宽则不能成狭。
若定是狭亦不能为宽。以非宽非狭故能宽能狭。所
成虽异能成常一。帝曰善。奉使称旨既还。文襄问政
要。弼曰。天下大务莫过刑赏二端。赏一人而天下喜。
罚一人而天下服。二事得中。自然尽善。文襄悦曰。言
虽不多于理甚要。
绍泰元年。道士陆脩静等初为梁武所弃。遂奔入魏。
至是颇盛。而齐宣帝复事佛。静等忌之。诣阙请与释
子角法。有旨令上统剋日较胜负。至期大集公卿。脩
后齐¶ 第 149c 页 X75-0149.png
静等以术咒僧衣钵及宫殿梁柱皆飞举震动。诸僧
相[(厂@((既-旡)-日+口))*页]鈌然无以对之。于是万众喧哗得以道流为胜。
脩静等雀跃鱼视。高自矜誇以巳为神仙辈也。又言。
沙门现一我即现二。今以小术诱之耳。帝[(厂@((既-旡)-日+口))*页]谓上统
曰佛门岂无人哉。第求之。它日别对。遂罢。未几上统
求获法师昙显。即抗表请与道流定夺真伪。十月乙
卯朔会于正殿。百僚临證。显被酒出众曰。尝闻道流
有言。沙门现一我即现二。果尔否。脩静曰然。显翘一
足曰。我正现一。请卿现二。道士默无所为。显斥曰。尔
曹间者未遇勍敌。敢以小术自肆。即以稠禅师袈裟
置地。使咒之道流并力作法逾时不能动。帝敕左右
取衣。益十辈不能举。显即自取置梁间。使咒梁柱亦
不能动。其徒惭缩无人色。独脩静更欲以颊舌胜之。
即曰。佛家自标为内教。内则小也。以我道家为外教。
外则大也。显应声曰。然则天子居九重之内。亦应小
于百官。静气咽无对。群臣皆呼万岁忻跃而罢。显不
知何许人。风度弘旷趣向叵测。后不知终。是月丙辰
宣帝诏曰。法门不二。真宗在一。求之正路。寂泊为本。
祭酒道者。中世假托。俗人未悟。仍有祇崇。曲[麦*薜]是味
丧昧虚宗。既乖仁祀之源。复违祭典之式。宜从禁止
无或遵风。应道士自谓得神仙者。可上三爵台飞腾
远举。不能尔者并宜改迷归正。诣昭玄上统剃度出
家。繇是齐境道流遂衰焉。」
【论曰。陆脩静晋末访匡山远公。公送之过虎溪。及
相[(厂@((既-旡)-日+口))*页]鈌然无以对之。于是万众喧哗得以道流为胜。
脩静等雀跃鱼视。高自矜誇以巳为神仙辈也。又言。
沙门现一我即现二。今以小术诱之耳。帝[(厂@((既-旡)-日+口))*页]谓上统
曰佛门岂无人哉。第求之。它日别对。遂罢。未几上统
求获法师昙显。即抗表请与道流定夺真伪。十月乙
卯朔会于正殿。百僚临證。显被酒出众曰。尝闻道流
有言。沙门现一我即现二。果尔否。脩静曰然。显翘一
足曰。我正现一。请卿现二。道士默无所为。显斥曰。尔
曹间者未遇勍敌。敢以小术自肆。即以稠禅师袈裟
置地。使咒之道流并力作法逾时不能动。帝敕左右
取衣。益十辈不能举。显即自取置梁间。使咒梁柱亦
不能动。其徒惭缩无人色。独脩静更欲以颊舌胜之。
即曰。佛家自标为内教。内则小也。以我道家为外教。
外则大也。显应声曰。然则天子居九重之内。亦应小
于百官。静气咽无对。群臣皆呼万岁忻跃而罢。显不
知何许人。风度弘旷趣向叵测。后不知终。是月丙辰
宣帝诏曰。法门不二。真宗在一。求之正路。寂泊为本。
祭酒道者。中世假托。俗人未悟。仍有祇崇。曲[麦*薜]是味
丧昧虚宗。既乖仁祀之源。复违祭典之式。宜从禁止
无或遵风。应道士自谓得神仙者。可上三爵台飞腾
远举。不能尔者并宜改迷归正。诣昭玄上统剃度出
家。繇是齐境道流遂衰焉。」
【论曰。陆脩静晋末访匡山远公。公送之过虎溪。及
后齐¶ 第 150a 页 X75-0150.png
南齐竟陵王子良亦赠以白羽扇。二公赏遇如此。
则脩静固亦奇士也。由晋抵北齐凡一百七十馀
载。其对显之术极为疏鄙。疑非脩静所为也。
而
南山宣公论衡僧传及神清北山录皆有是说。二
老非诬人者也。然则脩静向二百岁矣。使其果在。
必有非常之术。予意对显之徒。盖宗事脩静者。既
败矣。故二公冒其名而罪之。此不得不辨。
法师法上。道德卓冠当时。宣帝诏置诏玄十统。命
上为大统国师。筑坛于内。具问道礼仪请上授归
戒。帝布发于地。令上践其发而升座。帝授大戒毕。
次命八座重臣及妃后戚属皆授菩萨戒。创报德
寺移上主之。上性俭素。虽当大统位国师而坏衣
布褐。未尝乘肩舆。世益以此重之。谚曰。四海僧望。
道场法上。及周武废教。上潜遁山泽未尝废讲。大
象初周宣帝复教。上喜甚。方诵胜鬘经及其半。跏
趺而逝。
齐书著作王劭述佛曰。释氏非管窥所及。率尔妄
言之。又引列禦寇书述商太宰问孔子圣人事。又
黄帝游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佛游神而巳。
此之所言髣髴于佛。石符姚世经译遂广。盖欲柔
伏人心。故多寓言以方便。不知是何神异浩荡之
甚乎。其说人身心善恶。世事因缘。以慈悲喜舍常
乐我净书辨至精。明如日月。非正觉孰能證之。凡
在顺首莫不归命。达人则谨其身口修其定慧。平
则脩静固亦奇士也。由晋抵北齐凡一百七十馀
载。其对显之术极为疏鄙。疑非脩静所为也。
而
南山宣公论衡僧传及神清北山录皆有是说。二
老非诬人者也。然则脩静向二百岁矣。使其果在。
必有非常之术。予意对显之徒。盖宗事脩静者。既
败矣。故二公冒其名而罪之。此不得不辨。
法师法上。道德卓冠当时。宣帝诏置诏玄十统。命
上为大统国师。筑坛于内。具问道礼仪请上授归
戒。帝布发于地。令上践其发而升座。帝授大戒毕。
次命八座重臣及妃后戚属皆授菩萨戒。创报德
寺移上主之。上性俭素。虽当大统位国师而坏衣
布褐。未尝乘肩舆。世益以此重之。谚曰。四海僧望。
道场法上。及周武废教。上潜遁山泽未尝废讲。大
象初周宣帝复教。上喜甚。方诵胜鬘经及其半。跏
趺而逝。
齐书著作王劭述佛曰。释氏非管窥所及。率尔妄
言之。又引列禦寇书述商太宰问孔子圣人事。又
黄帝游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佛游神而巳。
此之所言髣髴于佛。石符姚世经译遂广。盖欲柔
伏人心。故多寓言以方便。不知是何神异浩荡之
甚乎。其说人身心善恶。世事因缘。以慈悲喜舍常
乐我净书辨至精。明如日月。非正觉孰能證之。凡
在顺首莫不归命。达人则谨其身口修其定慧。平
后齐¶ 第 150b 页 X75-0150.png
等解脱究竟菩提。及僻者为之。不能通理。徒务费
端财力功利烦浊。犹六经皆有所失。未之深也巳
矣。】
** 陈
「叙曰。有梁祚微。祸难自作。东魏贼侯景因隙来奔。高
祖建议内之。封为河南王。乘宠作乱遂陷台城。先是
梁湘东王出镇荆陜。使王僧辩.陈霸先等平金陵。未
几湘东为西魏所灭。侯景既诛。僧辩仍为霸先所杀。
太平元年梁帝逊位。霸先即帝位于金陵。以姓为国。
盖吴兴长城人也。素为豪族。异禀绝伦。长九尺二寸。
须长三尺。垂手过膝。神明高放。众所推重。既临大宝
复梁旧政。崇重释氏。金陵旧来七百馀寺。侯景焚荡
几尽。陈高祖登极悉皆修复。翻经讲道不替前朝。自
创国至祯明三年。凡五帝三十三年。国入于隋。其二
十四年与周同政。九载与隋同政。时天竺优禅尼国
三藏法师拘那陀罗。陈言真谛。十四年间随处译经
论疏传等四十八部凡二百三十二卷云。
禅师慧闻者。尝抽藏经得中观论。及开卷。妙悟其旨。
即遥礼龙树为师。其后慧思依之。于三七日中得宿
命智。而习漏未尽。后于定中放身倚壁。未至间豁然
悟入法华三昧及旋陀罗尼门。繇是奉菩萨三聚净
戒。不衣[糸*系]绵。苦寒即以熟艾傅其座。道行著闻。时称
思大和尚。或问何不下山教化众生。思答曰。三世诸
佛被我一口吞尽。何有众生可化。尝不豫。因念曰。病
端财力功利烦浊。犹六经皆有所失。未之深也巳
矣。】
** 陈
「叙曰。有梁祚微。祸难自作。东魏贼侯景因隙来奔。高
祖建议内之。封为河南王。乘宠作乱遂陷台城。先是
梁湘东王出镇荆陜。使王僧辩.陈霸先等平金陵。未
几湘东为西魏所灭。侯景既诛。僧辩仍为霸先所杀。
太平元年梁帝逊位。霸先即帝位于金陵。以姓为国。
盖吴兴长城人也。素为豪族。异禀绝伦。长九尺二寸。
须长三尺。垂手过膝。神明高放。众所推重。既临大宝
复梁旧政。崇重释氏。金陵旧来七百馀寺。侯景焚荡
几尽。陈高祖登极悉皆修复。翻经讲道不替前朝。自
创国至祯明三年。凡五帝三十三年。国入于隋。其二
十四年与周同政。九载与隋同政。时天竺优禅尼国
三藏法师拘那陀罗。陈言真谛。十四年间随处译经
论疏传等四十八部凡二百三十二卷云。
禅师慧闻者。尝抽藏经得中观论。及开卷。妙悟其旨。
即遥礼龙树为师。其后慧思依之。于三七日中得宿
命智。而习漏未尽。后于定中放身倚壁。未至间豁然
悟入法华三昧及旋陀罗尼门。繇是奉菩萨三聚净
戒。不衣[糸*系]绵。苦寒即以熟艾傅其座。道行著闻。时称
思大和尚。或问何不下山教化众生。思答曰。三世诸
佛被我一口吞尽。何有众生可化。尝不豫。因念曰。病
后齐¶ 第 150c 页 X75-0150.png
由业生。业由心起。心缘不起。外境何状。业病与身都
如云影。作是观巳身遂轻安。陈高祖徵至都安置栖
玄寺。甚蒙咨揖。久之辞还南岳。
法师洪偃。雅为文帝所重。及齐使崔武子来朝。而武
子有专对才。朝廷惮之。帝以偃才学两优。命馆伴武
子。武子加叹而归。由是朝议欲夺其志。敛以冠巾。偃
闻命即绝食以死自誓。帝以其确诚从之。时称偃四
绝。谓咨容.德行.文章.草𨽻。临终谓其徒曰。世人为贪
心之所暗。贪巳则惜落一毫。贫他则永无厌足。至于
身死之后。高其坟重其椁。必谓九泉之下还结四邻。
一何可叹。今瞑目之后。以脯腊鄙形布施飞走。及卒
弟子如其诫。有文集二十卷。诏藏秘阁。
法师宝琼。陈宣帝命为僧统。缓禦有法。四众安之。屡
入重云殿讲道。帝尊之为师。初梁魏间。僧统盛饰杖
直僣拟官府。至是琼奏罢之。每出从数陀头杖笠而
巳。于时海东十有二国。闻琼道德不可见。遂共遣使
奉金帛求琼𦘕像。其为天下敬慕如此。及卒。法师昙
衍继为僧统。亦有重名。衍初生下而四十牙巳具。举
世异之。」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第八
如云影。作是观巳身遂轻安。陈高祖徵至都安置栖
玄寺。甚蒙咨揖。久之辞还南岳。
法师洪偃。雅为文帝所重。及齐使崔武子来朝。而武
子有专对才。朝廷惮之。帝以偃才学两优。命馆伴武
子。武子加叹而归。由是朝议欲夺其志。敛以冠巾。偃
闻命即绝食以死自誓。帝以其确诚从之。时称偃四
绝。谓咨容.德行.文章.草𨽻。临终谓其徒曰。世人为贪
心之所暗。贪巳则惜落一毫。贫他则永无厌足。至于
身死之后。高其坟重其椁。必谓九泉之下还结四邻。
一何可叹。今瞑目之后。以脯腊鄙形布施飞走。及卒
弟子如其诫。有文集二十卷。诏藏秘阁。
法师宝琼。陈宣帝命为僧统。缓禦有法。四众安之。屡
入重云殿讲道。帝尊之为师。初梁魏间。僧统盛饰杖
直僣拟官府。至是琼奏罢之。每出从数陀头杖笠而
巳。于时海东十有二国。闻琼道德不可见。遂共遣使
奉金帛求琼𦘕像。其为天下敬慕如此。及卒。法师昙
衍继为僧统。亦有重名。衍初生下而四十牙巳具。举
世异之。」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第八
后齐¶ 第 151a 页 X75-015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