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金 佛光道悟禅师传¶ 第 452a 页

补续高僧传卷第十二
明吴门华山寺沙门 明河 撰

习禅篇

*** 金 佛光道悟禅师传

道悟。俗𡨥氏。陜右兰州人。生而有齿。年十六求出家。
父母不听。乃不食数日。许之祝发。后二年。自临洮归
弯子店宿。夜梦梵僧唤觉。适闻马嘶。豁然大悟。归家
喜不自胜。吟唱云。见也罗。见也罗。遍虚空。只一个。告
其母曰。我拾得一物。其母于囊橐中。寻索不见。问是
何物。师曰。我自无始以来。不见了底物。其母不省。他
日欲游诸方。乡人送者求颂。有水流须到海。鹤出白
云头之句。至熊耳。果遇白云海公。先是。人问海。何不
择法嗣。海亦作颂。有芝兰秀发独出西秦之语。比师
之至。夜闻空中人言。来日接郭相公。黎明。海呼僧。行
令持香花。接我关西弟子寺。乃唐郭子仪建。今渠自
来住持也。既至。一言相契。径付衣盂。寺前尝有剽而
杀人者。来告急。师呼众擒之。曰。即汝是贼。寻得其巢
穴。贼众请命。师示其要言而释之。路不拾遗者数十
金 佛光道悟禅师传¶ 第 452b 页 X77-0452.png
年。人以此益信师前身汾阳王也。大定二十四年。白
云既没。师开堂出世。初郑之普照。次三乡之竹阁庵。
时著白衣。跨牛横笛。游于洛川。人莫之测。尝谓人曰。
道我是凡向圣位里去。道我是圣向凡位里去。道我
不是圣不是凡。才向毗卢顶上。有些行履处。泰和五
年。结夏于临洮之大势寺。开圆觉经。升座曰。此席。止
讲得一半去。在至五月十二日晚参。翌日早盥漱毕。
呼侍者曰。我病也寻药去。侍者足未及门。师巳卧逝。
方丈上有五色云。如宝盖。中有红光如日者三。春秋
五十有五。僧腊三十有九。

*** 政言.了奇二师传

政言。许州长社人。姓王氏。九岁事资福院净良长老。
为师执役。且十年辞良。游教庠。时浩公僧录。居南京。
讲唯识论。言。往谒之。决择性相。造理深至。浩公心醉
焉。因命代演。声称隆起。讲座方倚为重。遂改趋而缚
禅。坐静于嵩山龙潭。又即汝州紫云峰结茆。未有所
入。闻慈照禅师唱道香山。乃往投之。慈照。举金刚云
如来者。即诸法如义。汝如何会。因忽有省。曰。诸缘不
坏兮性无灭。云散长空兮天皎月。慈照可之。言终不
自肯。走中都。见广慧。广慧命掌记室。久之始帖然。出
世住仰天山。迁益都义安院。暨郑州之普照。河南之
法云。与天潭柘之龙泉。皆驻化之地。所至法音弘流。
沾被如响。其举扬宗旨。脱落窠臼。如鹘起长空。骏腾
平野。奔逸绝尘。难为觏附。制颂古拈古各百篇。金刚
金 佛光道悟禅师传¶ 第 452c 页 X77-0452.png
经證道歌有。注金台有。录真心有。说皆行于世。且能
以游戏馀力。崇饰伽蓝。具有成绩可考。又异乎枯槁
寂莫。置事物于度外。为禅者也。老于颖滨之钓台。以
大定乙巳年。入寂。

了奇。白霫富庶人。姓潘氏。十六试经得度。业华严。穷
玄洞奥。历参知识。后于广慧言下知。归庐柘水西溪
之上。破纳蔬食。灭迹绝累。十馀年。为诸贵强主竹林。
学徒云萃。展钵敷坐。数盈五千。大定十九年。无病右
胁而化。世寿五十一。茶毗。舍利五色者无算。而建塔
焉。滹阳中虚翁铭之曰。师应缘而来。善万物初未形。
缘尽而去。了不为死生萦。游戏如幻。绝去来之妄情。
妙无所住。乃师之令行。呜呼。是为之铭。

*** 清凉相公传

弘相。号西溪。出沂水王氏。初弃家为佛子。事祖照上
人。以通经得僧服。乃恣读内外书凡十年。多所究观。
闻虚明亨公住普照。道价重一时。尽弃所学而学焉。
虚明知其不凡。欣然纳之。又十年。乃佩其印。出世住
郑州之大觉。嵩山之少林。沂州之普照。最后住清凉。
师勤于按纳。有咨决之者。为之徵诘开示。倾囷倒廪。
无复馀地。故虽退居谢事。而学者益亲之。为人款曲
周密。而疾恶太甚。人有不合理者。必赤数之。怫然之
气。不能自掩。平居教学者曰。禅道微矣。非专一而静。
则决不可入。世间学解。谩费日力耳。及自为诗。并言
语动作。一切以寓之。至食息顷不能忘。元遗山好问。
金 佛光道悟禅师传¶ 第 453a 页 X77-0453.png
与师同游兰若峰。道中谈避𡨥时事。师以为凡出身
以对世。能外生死。然后能有所立。生死虽大事。视之
要如翻覆手。然则坎止流行。无不可者。此须从静功
中来。念念不置境。当自熟耳。时小雪后。路峻而石滑。
师巳老。力不能自持。足一跌翻折而坠。同行者失声。
而莫能救。直下数十尺。仅碍大树而止。遗山惊问。师
神色自若。徐云。学禅四十年。脚跟乃为石头取勘。闻
者皆大笑。因共叹境熟之言。果其日用事而不妄也。
年六十四而寂。所著文集三。曰归乐。曰退休。曰清凉。
并语录一卷。传诸方。

*** 圆性传

圆性。顺州怀柔侯氏子。自王父以上。皆隐晦无闷。父
琦。母杜氏。梦异僧授以神珠而娠。迄诞室有光。童时
断荤血。举止端肃。九岁请于父母。愿为僧。许之。依都
城奉福寺振公为师。十五受满分戒。习唯识起信论。
有叩之者。答之如响。义精旨妙。皆出入意表。久之叹
曰。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果在言乎。天德初。佛
日禅师入汴。师袖香谒之。佛日嘿识其器。而施锥劄。
师益自剋鍊。不四旬恍然有入。佛日肯之。及佛日赴
辽阳之请。师侍行。抵惠安。举为立僧。指示切要。一众
钦服。后以皇后教旨。住韩州功德院。未几舍去。渡大
河。历齐鲁。时昭禅师居越峰。将造访之。是夕。昭坐室
中。见一大神伟服立于前。白曰。广慧大士来也。当除
馆以待。诘旦。昭整众延伫食。时师至矣。众大骇。昭虚
金 佛光道悟禅师传¶ 第 453b 页 X77-0453.png
心尽敬。以所见告焉。师笑而巳。浮汴而洛。抵关右。所
至老师宿学。皆为师下。天德初。被旨主竹林。明年徙
惠安。明肃皇后。遣中使奉以磨衲衣。并金帛诸物。佐
开堂之费。久之。竹林旧众。念法乳不巳。佥曰。吾师也。
惠安安得拥留。权巧以归之。时海陵领留钥。向师道
风。赐广慧通理之号。洎紫方袍。栴檀宝塔。大士像。竟
符越峰神告之语。大定间。迁潭柘。将大有营建。或以
寺久废。规模宏大。惧难克集。请少损之。师曰。吾心计
巳定。第恐不诚尔。不十年而潭柘落成。视旧有加焉。
其始工也。凿山之际。有巨石崩坠。轰声如雷。众骇避。
师恬弗为顾。石至师而止。不远寻尺。若有神禦之者。
其在竹林时。竹林实辽长主。赐第制侔宫阙。虽为梵
刹。而台门尚存。师谓非僧居所。宜亟命撤去。得故砖
百万。为方丈基甃。仍以其馀。即故基为俗室。而鼎新
其门。凡所成务传永久。尽竭衣盂所不惜。律身持物。
凡可以久行益后者。皆著之令典。使传将来。用志之
精专如此。以大定十五年六月。化于潭柘。世寿七十
二。僧腊五十七。

明河曰。此传取诸塔石。石文乃金永定节使杨邦
基撰。谓。佛果自西蜀来汴。以心印传佛日。佛日传
广慧。为南岳下十七世。则佛日为妙喜。无疑矣。及
后云。师侍佛日赴辽阳。又云。数从佛日入禁中说
法。考时校处。又似非妙喜。茫然不知佛日为何人。
若果妙喜。何年谱。传灯不载此事。年谱但云女直
金 佛光道悟禅师传¶ 第 453c 页 X77-0453.png
之肆骄。取禅师十数。师为首选。虏酋壮。传不少屈。
由是一众获免。其行得无师实行如杨所云。而后
返作谱者为之讳也耶。抑佛日非妙喜。佛果下。别
有一佛日耶。杨文定有所据。必有一人当之。大都
妙喜始终。如青天白日。不容隐讳。笔此以俟高明
考订。

*** 相了传

相了。义州宋氏子。生有奇瑞。儿时。行必直视。坐必跏
趺。一日。闻祖父诵赋。至秦皇汉武不死何归。亟问死
归何处。祖异之。语其父曰。此子非尘俗中人。可令出
家。遂从师落发。游讲。通华严圆觉等经。机思明敏。阐
发精当。颇为同学宗仰。因读圆觉。至修多罗教如标
月指处。忽尔动疑曰。经既为标。月何所在。吾将问之
诸方知识也。乃腰包。见清安月公。又访咸平定公。复
走绵州。谒大明诱公。皆不契。诱公曰。汝缘不在此。懿
州崇福超公。汝师也。必为子发其奥。遽谒超公。公一
见处以首职。虽殷众务。而究研益力。至寝食都废。一
日。因居士请益超公。俱胝一指公案。师立座隅。忽问
曰。俱胝一指头禅。受用不尽。未审。和尚禅有多少。公
与一喝。师于喝下领旨。身心脱空。如处琉璃宝月间。
快爽不自胜。呈偈云。窥破浮云月色寒。偶然顿歇髑
髅乾。通身光透威音外。普应群机作大缘。公为弹指
印之。未几。公以老而退。师受命补其处。迁松林。徙惠
安。又移潭柘。转主竹林。师性恬退。虽屡踞大刹。皆迫
金 佛光道悟禅师传¶ 第 454a 页 X77-0454.png
于不得巳。松林潭柘。至弃众而逃。人物色得之拥而
去。师竟不得自主也。居恒自叹古人藏身无迹。巳不
能如之。为进道之累。且禀性贞纯。慈不忤物。平生未
尝略起嗔恚。纵遇呵毁。而容色不易。所至唯信缘甘
分。不务营饰。非理道之要。行之有益于性命身心者。
勿自处。亦勿以处人。此皆昭著可言者。如其潜德密
行。殆非人所能知之。以泰和三年。书偈危坐而化。寿
七十。腊六十二。茶毗。有百千蝴蝶。自烈𦦨中飞出。化
祥云五色。现于空界。牙齿不坏。附遗骨而󰢍于龙泉
古寺。

*** 法赟传

法赟。兖州侯氏子。幼事嵫阳明首座为师。大定间。以
诵经通得僧服。从事义理之学。根性颖利。同学者少
所及。游参叩诘。洞见深秘。告山明和尚。灵岩才师。皆
授以印记。寻领众。主告山。阐抉幽微。方世路清夷。禅
林轨则未改。师道风蔼然。为诸方所重。移兖州普照。
倅路公宣叔。潜心内乘。与师为法喜淘汰之游。师登
座。宣叔。朝服顶礼。法重身尊。哲胜倾下。然师沉嘿自
守。不以文字言语。惊流俗为门户计。住持不务修营。
学者繁盛。动则蜂拥。迄无显受灌顶者。其不轻许与
如此。师有弟子曰汴公者。嗣法于亨虚明亭。亭直上
不为震云凌雨之所摧偃。当龙兴禁荡之馀。破屋数
椽。残僧三四辈。灌园自给。不肯轻旁时贵之门。或赠
之诗云。道大宜高謇。禅枯耐寂寥。盖头茅一把。绕腹
金 佛光道悟禅师传¶ 第 454b 页 X77-0454.png
篾三条。风味可想而见。其孤峻自拔。必有所从来其
自师乎。后汴归自南。哀叙曰。汴落发事师五六年。始
避兵而南。比归师去世巳久。师生于正隆初。而殁于
兴定之末年。过六十。但以丧乱之后。时事凋残。师之
行事无从考。按至于卒葬时日。亦不能知者。特汴未
南渡时事耳。元好问。据此以铭师塔。

*** 义广传(道海)

义广。汶阳人。生范氏。范氏。故显族。师自童稚。酷好读
释氏书。年二十竟削染。礼嵩山戒坛院威公为师。而
受具焉。厉志游参西之丹霞。质法于志禅师。眼光一
瞬。针芥相投。志欲显然付授。师知之而逃。尝语人曰。
由定发慧。必用毗尼。为之室宇。去凡即圣。必以三昧
为之轨道苟学之未博。业之未精。其能至此乎。故一
意精修。不以知见。自满过方城宝泉山。为善士所拥
结茆以奉之。曰古佛堂。居数年。遂成大丛席。即今之
普济寺是也。师深入禅定。而以净土为行。首戴华严
涅槃经。绕佛必五百匝。作礼必五百拜。持佛名日数
万遍。至夜俨然而坐。率以为常。如此者二十年。老而
弥笃。或请为众开堂。演无上乘。师笑而不答。寻以老
退居白莲堂。以院事付道海。

道海。恬退有至行。参彰
德渊公。颇有发明。师以方便致之。使不能辞也。海遂
升座。为四众说法。远近倾皈。师喜以付托得人。大安
二年。说三偈坐脱。海尽心后事。葬之日。送者五万人。
哀响震激。师戒守清洁。人无贵贱老少。一接之以慈。
金 佛光道悟禅师传¶ 第 454c 页 X77-0454.png
平生行业。所可纪录者甚夥。师道价隆重。梁郑人宗
之。若一佛出世时。归戒坛。定省威公尚无恙。师奉侍
克勤。事无巨细。皆亲执之。不异为沙弥时。即此一节。
亦人所难能。海之能下师。实师有所感之云。

*** 海云大士传

印简。山西之岚谷宁远人。姓宋氏。微子之后。生于金
之泰和壬戌年。人品恢伟。童幼神悟。七岁父授以孝
经开宗明义章。乃曰。开者何宗。明者何义。父惊异。知
非尘劳中人。携见傅戒颜公。颜。欲观其根器。授以草
庵歌。至坏与不坏主元在。师问曰。主在何处。颜曰。何
主。师曰。离坏不坏者。曰此客也。师曰。主聻。颜沉吟而
巳。寻礼中观沼公为师。十一预恩纳具。有洪彦上座
问曰。于今受大戒了。缘何作小僧。师曰。缘僧小故。戒
说大也。试问。上座戒老耶小耶。曰。我身则老。语未终。
师大声曰。休生分别。一日。上座教僧去。师背上拍一
下。待回首。乃竖指示之。僧如教拍师背。师便竖一指。
座太奇之。师年十二。中观听师参问。诲之曰。汝所欲
文字语言耳。向去皆止之。唯身心若槁木死灰。今时
及尽功用纯熟。悟解真实。大死一场休有馀气。到那
时节。瞥然自肯。方与吾相见。师谨受教。一日。扶中观
行。观曰。法灯禅师道。看他家事忙。且道承谁力。汝作
么生会。师将中观手一掣。观曰。这野狐精。师曰。喏喏。
师年十三时。成吉思皇帝。征伐天下。师在宁远。于城
陷之际。稠人中俾师敛髻。师告曰。若从国仪。则失僧
金 佛光道悟禅师传¶ 第 455a 页 X77-0455.png
相也。遂获如故。师年十八。元兵复取岚城。四众逃难
解散。师独侍中观。曰。吾年迫桑榆。汝方富有春秋。今
此玉石俱焚奚益。子可以去矣。师泣曰。因果无差。死
生有命。安可离师求脱免乎。纵或得脱。亦非人子之
心也。观察师诚确。嘱师曰。子向去朔漠。有大因缘。吾
与子俱北渡矣。明日城降。元帅史天泽。见师气宇。问
曰。尔何人。曰我沙门也。史曰。食肉否。曰何肉。史曰人
肉。师曰。人非兽也。虎豹尚不相食。况人乎。曰今日兵
刃之下。能无伤乎。师曰。必仗其外护者。史喜甚。又元
帅李七哥。问曰。尔既为僧。禅耶教耶。师曰。禅教乃僧
之羽翼也。如国之用人。必须文武兼济。李曰。然则必
也从何而住师曰。二俱不住。李曰。尔何人也。师曰。佛
师。复曰。吾师亦在于此。二公见师年幼。无所畏惧。应
对不凡。即与往见中观。闻观教诲切至。乃大喜曰。有
是父。必有是子也。相与礼观为师。与师结金石之契。
于是。国王大加恩赐。延居兴安香泉院。署中观慈云
正觉大禅师。师寂照英悟大师。所需皆官给。及中观
示寂。师为乞食看塔。一夜。闻空中有声召师名。师瞥
然有省。乃迁居三峰道院。复问人告曰。大事将成。行
矣。无滞于此。黎明。杖策之燕。过松铺。值雨宿岩下。因
击火大悟。自扪面曰。今日始知眉横鼻直。信道天下
老和上。不寐语。先是。中观垂寂。师问曰。某甲当依何
人。了此大事。观曰。庆八十去。师既入燕。至大庆寿寺。
乃省观语。径谒中和老人璋公。中和。先一夕梦一异
金 佛光道悟禅师传¶ 第 455b 页 X77-0455.png
僧策杖。径趍方丈。踞师子座。次日师至。中和笑曰。此
子。乃夜来所梦者。师问曰。某甲不来而来。作么生相
见。中和曰。参须实参。悟须实悟。莫打野𢲪。师曰。某甲
因击火迸散。乃知眉横鼻直。和曰。我此处别。师曰。如
何。和曰。牙是一口骨。耳是两片皮。师曰。将谓别有。和
曰。错。师喝曰。草贼大败。和休去。次日。和复举临济两
堂首座齐下喝因缘。师竖拳一拍。当时丈堂震动。遂
受中和印记。出世屡坐大道场。皆太师国王。及诸重
臣之命。师室中。尝以四无依语勘学者。无一当对扬
者。一日。廊中逢数僧。连问不契。皆被打。问最后一僧。
汝那里去。僧云。觅和上去。师云。觅他作么。僧云。待痛
与一顿。师云。将甚么来打。僧四顾云。不将棒来。师连
打四下云。这掠虚汉。众皆走。师召云。诸上座。众回首。
师云。是甚么。丁酉正月。加师先天镇国大士之号。已
亥冬。命主大庆寿寺。壬寅。护必烈大王。请师赴帐下。
问佛法大意。王大悦。从师受菩提心戒。因奏曰。我释
迦氏之法。于庙堂之论。在王法正论品。理固昭然。非
难非易。恐王者不能尽行也。又宜求天下大贤硕儒。
问以古今治乱兴亡之事。当有所闻也。王大悦。锡以
珠袄金锦无缝大衣。奉以师礼。将别王。王问。佛法此
去。如何受持。师曰。信心难生。善根难发。今巳发生。务
须护持专一不忘。不见三宝有过。恒念百姓不安。善
抚绥。明赏罚。执政无私。任贤纳谏。一切时中。尝行方
便。皆佛法也。师既行。有一恶少。肆言谤法。王按之将
金 佛光道悟禅师传¶ 第 455c 页 X77-0455.png
加法焉。专使白师。师回启云。明镜当台。妍媸自现。神
锋在掌。赏罚无私。若以正念现前。邪见外魔。杀之可
矣。然王者。当以仁恕为心乃可。王益敬焉。寻奉命统
僧。赐白金万两。即昊天寺建大会。为国祈福。蒙哥皇
帝即位。顾遇隆渥。丙夏辰。旭威烈王。奉以金柱杖。金
缕袈裟。求法语开示。七月。师会诸耆旧。录所长物见
数。令主后事。丁巳夏。说偈毕。师云。汝等少喧。吾欲偃
息。侍僧急呼主事人至。师吉祥。泊然而逝矣。世寿五
十六。茶毗。获舍利无算。护必烈王。为建塔于大庆寿
寺之侧。谥佛日圆明大师。望临济为十六世。

*** 元 正因传

正因。杭仁和金浦人。姓俞氏。宋嘉定六年生。出胎紫
胞琼质。如莲华捧足状。颔下黑子。出数毫盈寸。童年。
能先事而知。凡事不学自解。年十五为人巳疾。禦菑
辄验。从季父守常。出家于殊胜寺。精修苦学。胁不至
席者三年。每欢局于闻见。儗出游参请。时笑翁堪禅
师。道价倾动丛林。师往育王礼焉。翁始阳拒之。命坐
下板阅月。一夕闻霹雳声。忽通身汗流。快爽如脱壳。
拊掌大笑曰。如是如是。亟入见翁。翁肯之。俾侍左右。
因自号曰霹雳。初主徽州黄山之祥符。宋秀王诸孙。
蚤所赏识。治精蓝霅水上延之。或又以建康之保宁
请。皆不就。寻以父丧。归金浦。迎母入寺中。以孝养终
其天年。师受知穆陵最深。赐师号紫衣。宗藩戚畹。下
逮闾巷信善。靡不皈依。以为真佛子也。杭既归元。民
金 佛光道悟禅师传¶ 第 456a 页 X77-0456.png
生理未定。师为粥食饿者。日以千计。每岁佛欢喜日。
设无遮会。普资冥福。世祖寻访江南人物。御史中丞
崔某言。杭州殊胜寺因长老。有异德。聘不能致。诏侍
臣。强起至京。引见说法。称旨。退就集贤院。锡赉优厚。
越五年。告老还山。宣授圆明通应禅师。诏公卿大夫
名师宿德。设祖道都门外送之。以荣其归。师在京时。
当丁亥秋潦。饥民视昨逾甚。杭父老。盻盻然觊师言
还。而未得请。飞书勉其徒。悉出衣钵之资。为续艰食。
赖全活者甚众。既还山。进诸弟子语之曰。吾老矣。山
门营葺缺如。倾囊侧囷。非所靳。将鸠工度料。其相与
亟图之。众翕乐以听。各尽其力。不数年。殊胜为之焕
然。未几示疾。勉弟子以道曰。吾二十七日去矣。至期
端坐而寂。塔全身于后圃。世寿八十五。僧腊六十一。

*** 元叟端禅师传

行端。字元叟。族临海何氏。世为儒家。年十一。从叔父
茂上人。得度于馀杭化城院。气识渊邃。慨然以道自
任。参藏叟老禅师于径山。得旨。次至净慈石林巩公。
处以记室。大德庚子。出世湖之资福。名闻京国。特旨
赐慧文正辩禅师。行中书平章张公。举师住中天竺。
复迁灵隐。有旨。设水陆斋于金山。命师说法。竣事入
觐。奏对称旨。加赐佛日普炤之号。南归即退。庐于良
渚之西庵。至治壬戌。三宗四众。相率白于行宣政院。
请师补径山。仍阖奏请降玺书护持。师至是凡三被
金襕之赐。人以为荣。而师漠如也。主径山席三十年。
金 佛光道悟禅师传¶ 第 456b 页 X77-0456.png
足不越阃。道隆德重。诸方仰之。间作诗文。清绝古雅。
林石田前辈居吴山。闭门无接。于师特敬慕之。尝赠
师以诗。有能吟天宝句不废岭南禅之句。石田知师。
以诗犹知见重。况知师以道者乎。先虎岩住径山时。
师为第一座。每闻岩法座上。举云。度宗为北兵攻急。
命道士设大醮。奏章天廷。问国家重事。高公伏章。久
不得报。既竣事问故。高公云。为定径山四十八代住
持。天门不开。故得报迟也。岩举此谓。住持非苟然。至
于四十八代住持。尚预定之天庭。师闻颇心非之。及
师继席。适当其次。至正辛巳。示寂。窆全身于寂炤院。
八十八岁也。

*** 晦机熙禅师传

元熙。字晦机。豫章唐氏子。世业儒。西山明觉院明公。
乃师族叔父。聚宗族子弟教世典。师与兄元龄。俱习
进士业。元龄既登第。师遂从明公祝发焉。将游方。其
母私具白金为装。师谓财足以丧志。善言辞之。不持
一钱以行。闻物初观禅师。阐化玉几。往依之。初与语
惊异。留侍左右。久之。谒东叟颖于南屏。命掌记。至元
间。总统杨琏真珈。奉旨。取育王舍利。亲诣师。求记述
舍利始末。因招以俱。师稚不欲行。善言辞曰。我有老
母。兵后存亡不可知。遂归江西。则元龄。先以临江通
制。从文丞相起兵死。独母在堂。师奉之以孝闻。元贞
二年。始出世百丈。居十二载。法席振兴。至大初。应净
慈请入寺日。行省官属。俯伏致迎。师发扬宗旨。四方
金 佛光道悟禅师传¶ 第 456c 页 X77-0456.png
英衲。一时辐辏。结制日。为众上堂。以手作结布袋势
云。南山今日结布袋口了也。汝等诸人。各各于中。身
心安居平等性智。忽有个冲开碧落。撞倒须弥底。莫
道结子不坚密。良久云。缦天网子百千重。说法脱略
窠臼类如此。居七载。迁径山。巳而杖策归南屏。百丈
大仰之徒。闻师退閒。争来迎致。师辞不获巳。遂返仰
山。又三年而终。寿八十二。葬于金鸡石下。其弟子在
杭者。分爪发塔于净慈西隐。师嗣物初。初嗣北涧。涧
则佛照之子。法脉渊源有自故。师身后之思。在学人
为益深也。

*** 水盛禅师传

水盛。字竺源。自号无住翁。饶之乐平范氏子。十七依
罗山院尝公。尝使从儒者学。而师每习禅定。且针指
出血。书金刚经。尝呵之。师云。学儒可敌生死耶。从度
走。谒月庭忠公于蒋山。端坐一室。以三百六十骨节。
八万四千毫窍。及山河大地。咸摄入一念。始觉变易。
继凝定。双瞳与合为一。污从眦流。亦不知所楚。后三
四日。见色闻声。渐摇撼不动。遂发愿云。吾此生不能
作佛。当入无间地狱也。傍观者。为之吐舌。俄过匡庐。
止东林。复奋云。今夕必就蒲茵上死尔。即正襟趺坐。
加精进力。夜参。半至极切孤危之际。捐命一跃不觉。
如出荆棘之丛。所履之地忽尔平沉。而秋空素月。连
娟独炤。返观自身。湛湛澄澄。唯一念不忘耳。洎归罗
山。方全体顿现。偶阅妙喜明心见性。非桑门事之辞。
金 佛光道悟禅师传¶ 第 457a 页 X77-0457.png
又复致疑。越五载。会孤舟济公于蒋山。有所言不契。
复往无为。见无能教公。举济言质之。无能云。为汝不
解故也。师忽大省。尽脱去玄妙知解。历观从前所悟。
皆梦中尔。无能。抚其背而记之云。尔后当大弘吾宗
也。师辞去。东游四明天童。巳而归息浮梁。既隐于南
巢。巢民柳氏。割山地建兰若。以栖师。地当五峰之下。
旧有龙潭五所。闻师至。悉乘风雷徙去。天历己巳。遣
官以聘起师。主西湖之妙果。师弘阐宗旨。震撼四方。
学徒一集。至有不远万里而来者。时巳行役僧之令。
师引退。返南巢故隐。而向慕者。愈众。宗藩宣让王。累
遣使者致师。师以老病固辞。淮西廉访使斡公王伦
徒。监察御史常公道夫。尤极趍仰。集贤学士傅公立。
月湾先生吴公存。与师为世外交甚笃。月湾至有晚
始闻道之叹。师常瞩学徒云。凡剃发染衣。当洞诸佛
心宗。行解相应。以正悟之境。灵灵自炤。岁久月深。具
大无畏。如透水月华。万浪千波。触之不散。方不被生
死阴魔所惑。此师生平实證实悟者。故亦用是以诲
人也。师制行峻绝。有壁立万仞之意。广信祝蕃远尝
云。番阳竺源。吴中断崖。其人类孤峰悬崖。可仰望而
不可攀跻。人称之为实录。至正丁亥夏四月。召四众
戒饬之。引纸膝上书偈。端坐而逝。将葬。是夜有光。如
匹练自天际下烛。交相通贯。未几。散布五峰之顶。复
合于塔中。弥三夕乃止。巢之居民。凡数十里聚观骇
异之。世寿七十有二。僧腊五十又三。
金 佛光道悟禅师传¶ 第 457b 页 X77-0457.png

*** 一溪如公.本源达公传

自如。闽人也。元兵下江南。师年少为游兵所掠。至临
安。弃之而去。富民胡氏收养之。令伴其子弟。读书乡
塾。凡遇讲书。辄凝神静听。嘿识无所遗忘。胡氏目之
而喜。因子之既长。命𨽻里中无相寺为僧。参云峰高
公于径山。得旨。师戒检精严。法服应器不离体。初住
浙江万寿寺。后有大家黄氏。重师道行。常供以伊蒲
塞馔。一日请归其家。进供愈勤。乃开私帑。示所藏金
玉烂然。欲师一动其心。师顾而笑。师谓左右曰。彼黄
氏。以帑中宝示我。欲诱我死去为其子耳。殊不知我
视此为粪土。古人堕此辙者何限。非但为其子。为其
牛马者有之。我自是其疏黄氏矣。天历初。中天竺笑
隐诉公。奉诏。开山大龙翔寺。因举代住中天者三人。
御笔点师名。宣政院具蔬敦请。化时。灵异极多。

善达。字本源。仙居柴氏子。早年与及庵信公行脚。有
高志。眼盖诸方。谒雪岩于大仰。随众无所咨请。后登
双径。入云峰之室。久之蒙印可。师骨气超然。律身行
巳。老而弥笃。保宁净慈径山三刹。皆海内大道场。师
以次临之。整丛林。御大众。皆有成绩可纪。丈室萧然。
圆蒲之外。一物乌有。夜则孤烛。炷香安坐至旦。率以
为常。又体所禀。与人异遇。严寒则衣絺绤。大热则衣
缯絮。以馀资。建大圆院于东路半山。为云侣食息小
憩之地。一日会众。叙平生行脚事毕。嗒焉长逝。二师
同出云峰之门。皆有奇骨。真难兄弟也。
金 佛光道悟禅师传¶ 第 457c 页 X77-0457.png

*** 横川珙禅师传

如珙。字子璞。永嘉林处士。娶宗正寺丞康公丕祖之
女举三子。师其季也。生于宋嘉定壬午。处士。以师孩
孤。狷洁不肉食。难养于俗。其季父。有为禅沙门者。名
正则。年十五从其祝发。预戒后即行参访。初从石田
于灵隐。及痴绝至。犹留从之。然终疑碍无入。闻天目
礼禅师太白众盛。往投以疑。目察其可受。为举南山
筀笋东海乌贼。师儗对。目随掌之。因忽有省。遂留给
侍。国清断桥。明眼谨肯可求藏主得师。桥迁净慈。为
第一座。桥尝言。第一座有行解。可师表宰相。乃以师
领雁山灵岩禅寺。说法嗣天目。师疾宗唱之滥古响。
瘖郁于可不可。白黑无所讳。为提拈赞示。必崖耸标
立。务特起以映于古。不少牵避于俗好恶。其辩强自
胜若此。然与人语嗫吻。促剌不敢出。视之巽愿人也。
其蓄众慈以诚。不为衔勒威控之术。或面诤抗倔不
逊旁听皆愤。师终无所罚。更收拭进。使之不以忤巳
为衔。人始嫌其不威。久而怀之。举迁能仁。丙子之乱。
乃归放牧寮。辞病闭卧。不应外。至元二十年。忽有旨。
授师育王广利禅寺。师愕眙。谓非巳。疑拒累月乃受。
盖有奏于上者。而不以告。其迁能仁亦然。自公选道
废。位以求得。惟师皆自至。时论荣之。师既引宗据祖。
屏遏今学。年渐岁炙。以取慕信。当教法衰残。诸老师
物故。学者无所往。皆聚于师。故季年声实喧震。倾撼
天下。然师未尝以望誉怙挟。慢略细故。虽瓦埏木植。
金 佛光道悟禅师传¶ 第 458a 页 X77-0458.png
羹𦵔辛咸。碎屑之间。即众所资仰。必尽其虑力。咸有
迹可观述。凡六年乃退。前退之岁。为藏穴寺侧。曰此
庵。将没造曰。吾旦日行矣。归坐。书所以诀众者而化。
年六十八。至元二十六年三月也。师朴。外少饰中凝
不杂。能持坥坦。不变于怒喜怨爱。晚居能仁育王。道
益光。师亦惧于无传。讲诱孜孜。未有厌位。却众嗜闲
意。或迫而欲之则忻然。避脱弃比毛秕。不以进退顺
通怀虿芥。弟子禀遗诫。窆全身于塔。师自预为塔铭
及诀众语。与所说法。有录。高安释圆至。序而行焉。

*** 竹泉林禅师传

法林。别号了幻。台宁海黄氏子。依太虚同公出家。看
睦州语有省。参元叟于中竺。洞彻底蕴。东屿在净慈。
招分半座。谈说耸震。有古大老之风。竺原在浮山。得
师提唱语。称誉不置。寻美以偈。有五百众中居上首。
妙解堪作天人师之句。居蒙堂不出户者九年。行省
脱欢公。请主万素。迁中竺。至元四年。主灵隐。顺帝锡
以金襕法衣。时寂炤在径山。父子同时唱道。五山人
以为盛事。大能翔席虚。行院致币焉。师固辞。使者往
返不巳。师避于会稽山中。行院知不可强。仍请领灵
隐。无何退居了幻庵。至正十五年春。感疾。集诸徒叙
平生本末。且诫之曰。佛法下衰。无甚于今。宜各努力。
吾世缘止于斯矣。书偈曰。七十二年。虚空打橛。末后
一句。不说不说。奄然而化。龛留十日。颜色不变。窆全
身于松源塔西。塔前古桂。当春吐花。清香满路。见者
金 佛光道悟禅师传¶ 第 458b 页 X77-0458.png
叹异。侍讲学士黄晋卿。目见其事。书塔铭中。

*** 一关逵传

正逵。字一关。番阳方氏子。初参晦机。语巳逸格绝尘。
机首肯。处以明窗。自是禅讲诸老。竞以书聘。欲令出
门下。逵不从。时端元叟。说法径山。人尊之为当代妙
喜。乃往从之。才入门。叟厉声一喝。若闻雷霆。黏缚尽
脱。遽作礼。叟曰。汝果何所见耶。问答数转。皆惬叟意。
顾左右曰。是般若位中人也。遂录为子归侍司。迁掌
记。后出世金陵之崇因。帝师廉其贤。授以佛日普炤
之号。

径山新志云。逵见宋濂传。而宋文集实无有。且帝
师赠号。同琦楚石。楚石亦元叟之嗣。大都元叟法
嗣满天下。必有逵无疑。伹不知新志据何书也。姑
录之。以备考。

*** 妙源传

妙源。越州象山陈氏子。秉具观方。遇缘而省。见僧流
逐物遗道。忧之形于色。乃曰。不耐尘劳。心曷繇制。愿
习贱事。以调伏之。寓本州天宁寺。岁大饥。赤足踵化
以资众。其师虚堂愚公。不肯下宰相吴潜。潜怒系之
狱辱之。师奉之惟谨。有疑而问。随问而解。久之廓然。
虚堂弹指曰。源乎。汝今太平矣。虚堂住径山。春秋巳
老。俾师首众。学子林立寮下。与之析微阐妙。甚得虚
堂心。虚堂曰。是可不一出为人乎。力赞主平江荐严。
内外事不一废。举鼓山国清。辞不就。就泉州水陆院。
金 佛光道悟禅师传¶ 第 458c 页 X77-0458.png
治若荐严。而人益信慕之。愀然曰。吾宁久于是。携锡
以归。知者。又议定水。曰。源公行坚望高。使力请必不
让。以素所往来者通意。乃欣然而来。道声益宏。或以
儒释异同为问。师曰。同感物而动。汉儒失之。繇是有
不同焉。儒以治人为学。佛以治心为学。治人治心。其
迹有异。而其道未始不同。人或过于侈。师诫之曰。禄
损则福益。盍慎诸而巳。布衣铁服。终日尸坐。语彻机
迅。奔电绝壑。不可遏制。稍敛戢则瞬息在几席间。禅
人仰之。士人宗之。精于诗。然不肯表襮。旧筑在越之
云顶。将终。愿解定水以归。且命毋建塔。毋火化。以任
其坏。其徒弗忍。卒󰢍之。至元十八年也。世寿七十有
五。

*** 铁山琼禅师传

琼禅师。脱胎便知有佛法。十八辞亲事佛。二十二圆
顶被佛衣。造石霜学祥庵主。观鼻端白。身心清净。俄
有僧自雪岩来。道钦禅师风范。即日腰包而𨓏。岩教
单提无字。师依而行之。至第四夜。通身汗流。清快不
可言。嗣见高峰妙公。始得工夫成片。后谒蒙山。山问。
参禅到何地。是毕工处。不能对。屡入室下语。只道欠
在。一日见三祖信心铭。云归根得旨。随照失宗。忽有
省。举似山。山云。又剥一层了也。大都个事。如剥珠相
似。愈剥愈明净。剥一剥。胜他几生功夫也。虽然。伹下
语犹只是欠在。一日定中。忽触着欠字。身心豁然。彻
骨彻髓。如积雪卒然开霁。忍俊不住。跳下禅床擒住。
金 佛光道悟禅师传¶ 第 459a 页 X77-0459.png
山云。我欠少个甚么。山打三掌。师礼拜。山云。且喜数
年一着。子今日方了。后住南岳铁山。为雪岩烧香。曰。
师不负我。实我负师。盖以离师太早。今日方见师用
处也。师以出世。为人非细事。孤峰草庵。磅礴一世。故
法道不盛。或云。师道行。三韩中峰本公所谓无端。将
戒定慧三学。遍作漫天网子。向万里鲸涛之东。拦空
一撒。直得高丽国僧俗二众。沸腾上下。奔趋往还。无
极导公。师剃度弟子。别有传师之状。短发被额。顾耸
而颐削。面色如菜。有普说一篇。词义剀切。真末世光
明幢。孤风壁立。不在古人后也。

*** 净日传

净日。号东岩。俗居南康之都昌。姓寥氏。幼绝荤。蔬果
自持。十五祈亲。祝发庐山之香林。鲐背长身。圆相杰
耀。访道仰山石霜。遂入浙。叩痴绝。越二夏不契。登径
山。见无准。准大许之。后谒西岩惠于天童。惠。无准大
弟子也。其提示。一秉于准。危机敏锋。迎拒莫睹。风止
水息。涣然帖顺。遂密契其旨。卒服从之。俾守藏室。后
开先无文璨。屈为第一座。璨。亦禅俊出者。繇是誉闻
益彰。宋景定中。江东帅汪立信慎许可。推以主圆通。
继领东林。至元壬辰。迁育王。未几。归隐雪窦。大德庚
子。佥议主天童。师之行。峻洁以完。语温气和。众益得
以亲。纳其徒。俾明彻复性。不侈于言。解其蔓惑。处于
世。若无所施为。遐迩向慕。缘福无踵而至。而于天童。
功最著。久居东林。他俗警众民。争绘以祝。故其兴天
金 佛光道悟禅师传¶ 第 459b 页 X77-0459.png
童。庐山之民。奉赀以助尤夥。生宋嘉定十四年辛巳。
终至大元年戊申。年八十有八。腊七十有一。将示寂。
戒弟子。书韵语以示。曰。天为盖兮地为函。吾奚为乎
塔与庵。灰吾骨兮山河。言巳矢兮勿镵。越二日沐浴。
端坐而逝。就化。齿根不坏。藏于西岩之清风坞。

补续高僧传卷第十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