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身篇第七 正传十二+(人)【明】二 附见二=四【宋】【元】【宫】,四人【明】二=四【宋】【元】【宫】,=四人【明】二二 附见二¶ 第 678a 页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七
大唐西明寺沙门释道宣撰
* 遗身篇第七 正传十二+(人)【明】二 附见二=四【宋】【元】【宫】,四人【明】二=四【宋】【元】【宫】,=四人【明】二二 附见二
南齐蜀部会州寺沙门释法凝传一
周益部沙门释僧崖传二
周雍州逸沙门释普圆传三
隋终南山沙门释普济传四(又普济)
隋京师郊南逸僧释普安传五
隋九江庐山沙门释大志传六
唐伪郑沙门释知命传七
唐京师弘福寺释玄览传八
唐京师弘善寺释法旷传九
唐终南豹林谷沙门释会通传十
唐梓州沙门绍阇梨传十一
唐雍州新丰福缘寺释道休传十二
释法凝。会州人也。俗姓庞氏。初齐武帝梦游
齐山。不知在何州县。散颁天下觅之。时
会州父老奏称。去州城北七里。臣人山是
遗身篇第七 正传十二+(人)【明】二 附见二=四【宋】【元】【宫】,四人【明】二=四【宋】【元】【宫】,=四人【明】二二 附见二¶ 第 678b 页 T50-0678.png
旧号齐山。武帝遣于上立精舍。度僧给田
业。凝以童子在先得度。专心持戒道德日
新。月六年三斋供不断。但以坐禅为念。出
禅则诵经。恒常入禅。百姓争往看。而不敢
入。唯于窗中遥见。动经一月。出犹不食。大
德名僧多往劝之。虽复进食渐渐微少。后
年至七十。于佛像前置座而坐。初烧一指
昼夜不动。火然及臂。诸人与弟子欲往扑
灭。及有叫唤者。复有禁止不听者。臂然火
焰弥炽。遂及身。七日七夜。时俗男女有号
哭自搥者。又有顶礼赞叹者。至身尽唯一
聚灰。众共理之。于上起塔。今唯有一精舍
在。馀皆摧灭。
释僧崖。姓牟氏。祖居涪陵。晋义熙九年。朱
龄石伐蜀涪陵獽三百家。随军平讨。因止
于广汉金渊山谷。崖即其后也。而童幼少言
不杂俳戏。每游山泉必先礼而后饮。或谛
视不瞬。坐以终日。人问其故。答曰。是身
可恶。我思之耳。后必烧之。及年长从戎。
毅然刚正。尝随伴捕鱼。得己分者用投
诸水。谓伴曰。杀非好业。我今举体皆现生
疮。誓断猎矣。遂烧其猎具。时獽首领数百
人。共筑池塞。资以养鱼。崖率家僮往彼观
望。忽有异蛇长尺许。头尾皆赤。须臾长大
乃至丈馀。围五六尺。獽众奔散。蛇便趣水。
举尾入云。赤光遍野。久之乃灭。寻尔众聚。
具论前事。崖曰。此无忧也。但断杀业。蛇不害人。又劝停池堰。众未之许。俄而堤防
决坏。时依悉禅师。施力供侍虽充驱使而言语讷涩举动若痴。然一对一言时=而【三】时=而【宋】【元】【明】时合大理。经留数载无所异焉。至玄冬之月。禅师患足冷。命之取火。乃将大炉炎炭。直顿于前。禅师责之曰。痴人何烦汝许多火。乃正色答曰。须火却寒。得火嫌热。孰是痴人。情性若斯何由=曰【元】【明】由得道。禅师谓曰。汝不畏热。试将手置火中。崖即应声将指置火中。振吒作声。卒=青【三】【宫】卒=青【宋】【元】【明】【宫】卒烟涌出。都不改容。禅师阴异之。未即行敬。又以他日。诸弟子曰。崖耐火。共推之火炉。被烧之处皆并成疮。而忻笑自如。竟无痛色。诸弟子等具咨禅师。禅师唤来谓曰。汝于此学佛法。更莫漫=谩【三】漫=谩【宋】【元】【明】漫作举动或=惑【三】或=惑【宋】【元】【明】或乱百姓。答曰。若不苦身焉得成道。如得出家一日便足。禅师遂度出家。自为剃发。但觉鬓须易除犹如自落。禅师置刀于地。摄衣作礼曰。崖法师来。为我作师。我请为弟子。崖谦谢而已。既法衣著体。四辈尊崇归命输诚。无所吝惜。或有疾病之处。往到无不得除。三十年间大弘救济。年踰七十心力尚强
业。凝以童子在先得度。专心持戒道德日
新。月六年三斋供不断。但以坐禅为念。出
禅则诵经。恒常入禅。百姓争往看。而不敢
入。唯于窗中遥见。动经一月。出犹不食。大
德名僧多往劝之。虽复进食渐渐微少。后
年至七十。于佛像前置座而坐。初烧一指
昼夜不动。火然及臂。诸人与弟子欲往扑
灭。及有叫唤者。复有禁止不听者。臂然火
焰弥炽。遂及身。七日七夜。时俗男女有号
哭自搥者。又有顶礼赞叹者。至身尽唯一
聚灰。众共理之。于上起塔。今唯有一精舍
在。馀皆摧灭。
释僧崖。姓牟氏。祖居涪陵。晋义熙九年。朱
龄石伐蜀涪陵獽三百家。随军平讨。因止
于广汉金渊山谷。崖即其后也。而童幼少言
不杂俳戏。每游山泉必先礼而后饮。或谛
视不瞬。坐以终日。人问其故。答曰。是身
可恶。我思之耳。后必烧之。及年长从戎。
毅然刚正。尝随伴捕鱼。得己分者用投
诸水。谓伴曰。杀非好业。我今举体皆现生
疮。誓断猎矣。遂烧其猎具。时獽首领数百
人。共筑池塞。资以养鱼。崖率家僮往彼观
望。忽有异蛇长尺许。头尾皆赤。须臾长大
乃至丈馀。围五六尺。獽众奔散。蛇便趣水。
举尾入云。赤光遍野。久之乃灭。寻尔众聚。
具论前事。崖曰。此无忧也。但断杀业。蛇不害人。又劝停池堰。众未之许。俄而堤防
决坏。时依悉禅师。施力供侍虽充驱使而言语讷涩举动若痴。然一对一言时=而【三】时=而【宋】【元】【明】时合大理。经留数载无所异焉。至玄冬之月。禅师患足冷。命之取火。乃将大炉炎炭。直顿于前。禅师责之曰。痴人何烦汝许多火。乃正色答曰。须火却寒。得火嫌热。孰是痴人。情性若斯何由=曰【元】【明】由得道。禅师谓曰。汝不畏热。试将手置火中。崖即应声将指置火中。振吒作声。卒=青【三】【宫】卒=青【宋】【元】【明】【宫】卒烟涌出。都不改容。禅师阴异之。未即行敬。又以他日。诸弟子曰。崖耐火。共推之火炉。被烧之处皆并成疮。而忻笑自如。竟无痛色。诸弟子等具咨禅师。禅师唤来谓曰。汝于此学佛法。更莫漫=谩【三】漫=谩【宋】【元】【明】漫作举动或=惑【三】或=惑【宋】【元】【明】或乱百姓。答曰。若不苦身焉得成道。如得出家一日便足。禅师遂度出家。自为剃发。但觉鬓须易除犹如自落。禅师置刀于地。摄衣作礼曰。崖法师来。为我作师。我请为弟子。崖谦谢而已。既法衣著体。四辈尊崇归命输诚。无所吝惜。或有疾病之处。往到无不得除。三十年间大弘救济。年踰七十心力尚强
遗身篇第七 正传十二+(人)【明】二 附见二=四【宋】【元】【宫】,四人【明】二=四【宋】【元】【宫】,=四人【明】二二 附见二¶ 第 678c 页 T50-0678.png
大理。经留数载无所异焉。至玄冬之月。禅
师患足冷。命之取火。乃将大炉炎炭。直
顿于前。禅师责之曰。痴人何烦汝许多火。
乃正色答曰。须火却寒。得火嫌热。孰是痴
人。情性若斯何由得道。禅师谓曰。汝不畏
热。试将手置火中。崖即应声将指置火
中。振吒作声。卒烟涌出。都不改容。禅师
阴异之。未即行敬。又以他日。诸弟子曰。崖
耐火。共推之火炉。被烧之处皆并成疮。而
忻笑自如。竟无痛色。诸弟子等具咨禅师。
禅师唤来谓曰。汝于此学佛法。更莫漫作
举动或乱百姓。答曰。若不苦身焉得成
道。如得出家一日便足。禅师遂度出家。自
为剃发。但觉鬓须易除犹如自落。禅师置
刀于地。摄衣作礼曰。崖法师来。为我作师。
我请为弟子。崖谦谢而已。既法衣著体。四
辈尊崇归命输诚。无所吝惜。或有疾病之
处。往到无不得除。三十年间大弘救济。年
踰七十心力尚强。以周武成元年六月。于
益州城西路首。以布裹左右五指烧之。有
问烧指可不痛耶。崖曰。痛由心起。心既无
痛。指何所痛。时人同号以为僧崖菩萨。或
有问曰。似有风疾。何不治之。答曰。身皆
空耳。知何所治。又曰。根大有对。何谓为
空。答曰。四大五根复何住耶。众服其言。孝
爱寺兑法师者。有大见解。承崖发迹。乃率
弟子数十人往彼礼敬。解衣施之顾大众
曰。真解波若非徒口说。由是道俗通集倍
师患足冷。命之取火。乃将大炉炎炭。直
顿于前。禅师责之曰。痴人何烦汝许多火。
乃正色答曰。须火却寒。得火嫌热。孰是痴
人。情性若斯何由得道。禅师谓曰。汝不畏
热。试将手置火中。崖即应声将指置火
中。振吒作声。卒烟涌出。都不改容。禅师
阴异之。未即行敬。又以他日。诸弟子曰。崖
耐火。共推之火炉。被烧之处皆并成疮。而
忻笑自如。竟无痛色。诸弟子等具咨禅师。
禅师唤来谓曰。汝于此学佛法。更莫漫作
举动或乱百姓。答曰。若不苦身焉得成
道。如得出家一日便足。禅师遂度出家。自
为剃发。但觉鬓须易除犹如自落。禅师置
刀于地。摄衣作礼曰。崖法师来。为我作师。
我请为弟子。崖谦谢而已。既法衣著体。四
辈尊崇归命输诚。无所吝惜。或有疾病之
处。往到无不得除。三十年间大弘救济。年
踰七十心力尚强。以周武成元年六月。于
益州城西路首。以布裹左右五指烧之。有
问烧指可不痛耶。崖曰。痛由心起。心既无
痛。指何所痛。时人同号以为僧崖菩萨。或
有问曰。似有风疾。何不治之。答曰。身皆
空耳。知何所治。又曰。根大有对。何谓为
空。答曰。四大五根复何住耶。众服其言。孝
爱寺兑法师者。有大见解。承崖发迹。乃率
弟子数十人往彼礼敬。解衣施之顾大众
曰。真解波若非徒口说。由是道俗通集倍
遗身篇第七 正传十二+(人)【明】二 附见二=四【宋】【元】【宫】,四人【明】二=四【宋】【元】【宫】,=四人【明】二二 附见二¶ 第 679a 页 T50-0679.png
加崇信。如是经日。左手指尽火次掌。骨髓
沸上涌。将灭火焰。乃以右手残指。挟竹挑
之。有问其故。崖曰。缘诸众生不能行忍。
今劝不忍者忍不烧者烧耳。兼又说法劝
励。令行慈断肉。虽烟焰俱炽以日继夕
并烧二手。眉目不动。又为四众说法诵经。
或及诸切词要义。则颔头微笑。时或心怠。
私有言者。崖顾曰。我在山中初不识字。今
闻经语。句句与心相应。何不至心静听。若
乖此者则空烧此手。何异樵头耶。于是大
众懔然莫不专到。其后复告众曰。末劫轻慢
心转薄淡。见像如木头。闻经如风过马耳。
今为写大乘经教故烧手灭身。欲令信重
佛法也。阖境士女闻者皆来绕数万匝。崖夷
然澄静。容色不动。频集城西大道。谈论法
化。初有细雨殆将沾渍。便敛心入定。即云
散月明。而烧臂掌骨五枚如残烛烬。忽然各
生并长三寸。白如珂雪。僧尼佥曰。若菩萨灭
后。愿奉舍利起塔供养。崖乃以口啮新生
五骨。㧋而折之。吐施大众曰。可为塔也。
至七月十四日。忽有大声状如地动天裂。
人畜惊骇。于上空中或见犬羊龙蛇军器
等象。少时还息。人以事问崖曰。此无苦
也。惊睡三昧耳。吾欲舍身。可办供具。时
孝爱寺导禅师。戒行清苦耆年大德。舍六
度锡杖并及紫被赠崖。入火揵为。僧渊远
送班纳。意愿随身。于时人物諠扰。施财
山积。初不知二德所送物也。至明日平旦。
忽告侍者法陀曰。汝往取导师锡杖紫被及
沸上涌。将灭火焰。乃以右手残指。挟竹挑
之。有问其故。崖曰。缘诸众生不能行忍。
今劝不忍者忍不烧者烧耳。兼又说法劝
励。令行慈断肉。虽烟焰俱炽以日继夕
并烧二手。眉目不动。又为四众说法诵经。
或及诸切词要义。则颔头微笑。时或心怠。
私有言者。崖顾曰。我在山中初不识字。今
闻经语。句句与心相应。何不至心静听。若
乖此者则空烧此手。何异樵头耶。于是大
众懔然莫不专到。其后复告众曰。末劫轻慢
心转薄淡。见像如木头。闻经如风过马耳。
今为写大乘经教故烧手灭身。欲令信重
佛法也。阖境士女闻者皆来绕数万匝。崖夷
然澄静。容色不动。频集城西大道。谈论法
化。初有细雨殆将沾渍。便敛心入定。即云
散月明。而烧臂掌骨五枚如残烛烬。忽然各
生并长三寸。白如珂雪。僧尼佥曰。若菩萨灭
后。愿奉舍利起塔供养。崖乃以口啮新生
五骨。㧋而折之。吐施大众曰。可为塔也。
至七月十四日。忽有大声状如地动天裂。
人畜惊骇。于上空中或见犬羊龙蛇军器
等象。少时还息。人以事问崖曰。此无苦
也。惊睡三昧耳。吾欲舍身。可办供具。时
孝爱寺导禅师。戒行清苦耆年大德。舍六
度锡杖并及紫被赠崖。入火揵为。僧渊远
送班纳。意愿随身。于时人物諠扰。施财
山积。初不知二德所送物也。至明日平旦。
忽告侍者法陀曰。汝往取导师锡杖紫被及
遗身篇第七 正传十二+(人)【明】二 附见二=四【宋】【元】【宫】,四人【明】二=四【宋】【元】【宫】,=四人【明】二二 附见二¶ 第 679b 页 T50-0679.png
纳袈裟来为吾著之。便往造焚身所。于时
道俗十馀万众拥舆而哭。崖曰。但守菩提心。
义无哭也。便登高座为众说法。时举目
视于薪𧂐。欣然独笑。乃倾右胁而寝。都
无气息。状若木偶。起问曰。时将欲至。仍
下足白僧曰。佛法难值宜共护持。先所
积柴叠以为楼。高数丈许。上作乾麻小
室以油润之。崖缓步至楼。绕旋三匝。礼拜
四门便登其上。冯栏下望令念般若。有
施主王撰惧曰。我若放火便烧圣人。将获
重罪。崖阴知之。告撰上楼。臂摩顶曰。汝莫
忧造楼得罪。乃大福也。促令下火。皆畏
之置炬著地。崖以臂挟炬。先烧西北次
及西南。麻燥油浓赫然炽合。于盛火中放
火设礼。比第二拜。身面焦炘。重复一礼。
身踣炭上。及薪尽火灭。骨肉皆化。惟心尚
存。赤而且湿。肝肠脾胃犹自相连。更以四十
车柴烧之。肠胃虽卷。而心犹如本。兑法师
乃命收取葬于塔下。今在宝园寺中。初未
烧前。有问者曰。菩萨灭度愿示瑞相。崖曰。
我身可尽心不坏也。众谓心神无形不由
烧荡。及后心存。方知先见留以一心之不朽也。然崖自生及终。频现异相。有数十
条。曾于一家将欲受戒。无何笑曰。将舍
宝物生疑虑耶。众相推问。有杨氏妇欲
施银钗。恐夫责及。因决舍之。有孝爱寺僧
佛与者。偏嗜饮啖流俗落度。随崖舆后。私
发愿曰。今值圣人誓断酒肉。及返至寺
见黄色人曰。汝能断肉大好。汝若食一众
道俗十馀万众拥舆而哭。崖曰。但守菩提心。
义无哭也。便登高座为众说法。时举目
视于薪𧂐。欣然独笑。乃倾右胁而寝。都
无气息。状若木偶。起问曰。时将欲至。仍
下足白僧曰。佛法难值宜共护持。先所
积柴叠以为楼。高数丈许。上作乾麻小
室以油润之。崖缓步至楼。绕旋三匝。礼拜
四门便登其上。冯栏下望令念般若。有
施主王撰惧曰。我若放火便烧圣人。将获
重罪。崖阴知之。告撰上楼。臂摩顶曰。汝莫
忧造楼得罪。乃大福也。促令下火。皆畏
之置炬著地。崖以臂挟炬。先烧西北次
及西南。麻燥油浓赫然炽合。于盛火中放
火设礼。比第二拜。身面焦炘。重复一礼。
身踣炭上。及薪尽火灭。骨肉皆化。惟心尚
存。赤而且湿。肝肠脾胃犹自相连。更以四十
车柴烧之。肠胃虽卷。而心犹如本。兑法师
乃命收取葬于塔下。今在宝园寺中。初未
烧前。有问者曰。菩萨灭度愿示瑞相。崖曰。
我身可尽心不坏也。众谓心神无形不由
烧荡。及后心存。方知先见留以一心之不朽也。然崖自生及终。频现异相。有数十
条。曾于一家将欲受戒。无何笑曰。将舍
宝物生疑虑耶。众相推问。有杨氏妇欲
施银钗。恐夫责及。因决舍之。有孝爱寺僧
佛与者。偏嗜饮啖流俗落度。随崖舆后。私
发愿曰。今值圣人誓断酒肉。及返至寺
见黄色人曰。汝能断肉大好。汝若食一众
遗身篇第七 正传十二+(人)【明】二 附见二=四【宋】【元】【宫】,四人【明】二=四【宋】【元】【宫】,=四人【明】二二 附见二¶ 第 679c 页 T50-0679.png
生肉。即食一切众生肉。若又食者。即食一
切父母眷属肉矣。必欲食者当如死尸中
虫。虫即肉也。又曰。有六时念善大好。若
不能具一时亦好。如是一念其心亦好。皆
能灭恶也。见其言词真正音句和雅。将欲
致问。不久而灭。于是佛与翘心精进绕塔
念诵。又闻空中声曰。汝勤持斋。愿令众生
得不食身。又令饿鬼身常饱满。观其感被
皆崖力也。初登柴楼。沙门僧育在大建昌寺
门。见有火光高四五丈广三四丈。从地而
起。上冲楼边。久久乃灭。又初焚日。州寺大
德沙门宝海问曰。等是一火。何故菩萨受烧
都无痛相。崖曰。众生有相故痛耳。又曰。常
云代众生受苦。为实得不。答曰。既作心
代受。何以不得。又曰。菩萨自烧。众生罪熟
各自受苦。何由可代。答曰。犹如烧手一
念善根。即能灭恶。岂非代耶。时普法师又
问曰。二家共诤大义。终莫之决。一云。佛智
缘无相理。理是缘境。智是能缘。一云。除倒
息妄即是真谛。何者为定。崖曰。佛即无相。
无别异相。海法师曰。佛即无相。无相之相
本无异相。若如此者。菩萨即释迦观音。崖
曰。我是凡夫。誓入地狱。代苦众生。愿令成
佛耳海曰。前佛亦有此愿。何故早已成佛。
答曰。前佛度一时众生尽也。又问。药王等
圣。何故成佛。今菩萨独未成佛。而救众生。
是则前佛殊堕。答曰。前段众生已得药王
意。今众生未得我意。由我始化如将落之
花也。故其应对一时。皆此之类。乃谓侍者
切父母眷属肉矣。必欲食者当如死尸中
虫。虫即肉也。又曰。有六时念善大好。若
不能具一时亦好。如是一念其心亦好。皆
能灭恶也。见其言词真正音句和雅。将欲
致问。不久而灭。于是佛与翘心精进绕塔
念诵。又闻空中声曰。汝勤持斋。愿令众生
得不食身。又令饿鬼身常饱满。观其感被
皆崖力也。初登柴楼。沙门僧育在大建昌寺
门。见有火光高四五丈广三四丈。从地而
起。上冲楼边。久久乃灭。又初焚日。州寺大
德沙门宝海问曰。等是一火。何故菩萨受烧
都无痛相。崖曰。众生有相故痛耳。又曰。常
云代众生受苦。为实得不。答曰。既作心
代受。何以不得。又曰。菩萨自烧。众生罪熟
各自受苦。何由可代。答曰。犹如烧手一
念善根。即能灭恶。岂非代耶。时普法师又
问曰。二家共诤大义。终莫之决。一云。佛智
缘无相理。理是缘境。智是能缘。一云。除倒
息妄即是真谛。何者为定。崖曰。佛即无相。
无别异相。海法师曰。佛即无相。无相之相
本无异相。若如此者。菩萨即释迦观音。崖
曰。我是凡夫。誓入地狱。代苦众生。愿令成
佛耳海曰。前佛亦有此愿。何故早已成佛。
答曰。前佛度一时众生尽也。又问。药王等
圣。何故成佛。今菩萨独未成佛。而救众生。
是则前佛殊堕。答曰。前段众生已得药王
意。今众生未得我意。由我始化如将落之
花也。故其应对一时。皆此之类。乃谓侍者
遗身篇第七 正传十二+(人)【明】二 附见二=四【宋】【元】【宫】,四人【明】二=四【宋】【元】【宫】,=四人【明】二二 附见二¶ 第 680a 页 T50-0680.png
智炎曰。我灭度后。好供养病人。并难可
测其本。多是诸佛圣人乘权应化。自非大
心平等。何能恭敬。此是实行也。坐中疑崖
非圣人者。乃的呼其人名曰。诸佛应世形
无定方。或作丑陋诸疾乃至畜生下类。檀越
慎之勿妄轻也。及将动火也皆睹异相。
或见圆盖覆崖。有三道人处其盖上。或见
五色光如人形像在四门者或见柴楼之上如日出形并两=雨【三】两=雨【宋】【元】【明】两诸花。大者如两斛兜=【三】兜=【宋】【元】【明】兜
许。小者+(如)【三】者+(如)【宋】【元】【明】者钟两诸花。大者如两斛兜
许。小者钟乳片。五色交乱纷纷而下。接取
非一。枨触皆消。又闻大=天【三】大=天【宋】【元】【明】大鼓磤磤=殷殷【三】磤磤=殷殷【宋】【元】【明】磤磤深远。久久方息大鼓磤磤深远。久
久方息。及崖灭后。郫县人于郫江边。见空
中有油络舆。崖在其上。身服班纳黄。偏袒
紫被捉锡杖。后有五六百僧。皆罩竹伞乘
空西没。又潼州灵果寺僧慧策者。承崖灭
度。乃为设大斋。在故市中。于食前忽见黑
云从东南来翳日荫会。仍两龙毛五色分
明长者尺五短犹六寸。又雨诸花幡香烟满
空缤纷。大众通见。又初收心舍利至常住
寺中。皆见花丛含盛。光荣庭宇。又阿迦腻
吒寺僧慧胜者。抱病在床。不见焚身。心怀
怅恨。梦崖将一沙弥来。帕裹三斛许香并
檀屑。分为四聚以绕于胜。下火焚香。胜怖
曰。凡夫耳。未能烧身也。崖曰。无怖用熏
病耳。煨烬既尽即觉爽健。又请现瑞。答曰。
我在益州诡名崖耳。真名光明遍照宝藏菩
萨。胜从觉后。力倍于常。有时在于外村。为
崖设会。胜自唱导曰。潼州福重。道俗见瑞。
我等障厚都无所见。因即应声。二百许人
测其本。多是诸佛圣人乘权应化。自非大
心平等。何能恭敬。此是实行也。坐中疑崖
非圣人者。乃的呼其人名曰。诸佛应世形
无定方。或作丑陋诸疾乃至畜生下类。檀越
慎之勿妄轻也。及将动火也皆睹异相。
或见圆盖覆崖。有三道人处其盖上。或见
五色光如人形像在四门者或见柴楼之上如日出形并两=雨【三】两=雨【宋】【元】【明】两诸花。大者如两斛兜=【三】兜=【宋】【元】【明】兜
许。小者+(如)【三】者+(如)【宋】【元】【明】者钟两诸花。大者如两斛兜
许。小者钟乳片。五色交乱纷纷而下。接取
非一。枨触皆消。又闻大=天【三】大=天【宋】【元】【明】大鼓磤磤=殷殷【三】磤磤=殷殷【宋】【元】【明】磤磤深远。久久方息大鼓磤磤深远。久
久方息。及崖灭后。郫县人于郫江边。见空
中有油络舆。崖在其上。身服班纳黄。偏袒
紫被捉锡杖。后有五六百僧。皆罩竹伞乘
空西没。又潼州灵果寺僧慧策者。承崖灭
度。乃为设大斋。在故市中。于食前忽见黑
云从东南来翳日荫会。仍两龙毛五色分
明长者尺五短犹六寸。又雨诸花幡香烟满
空缤纷。大众通见。又初收心舍利至常住
寺中。皆见花丛含盛。光荣庭宇。又阿迦腻
吒寺僧慧胜者。抱病在床。不见焚身。心怀
怅恨。梦崖将一沙弥来。帕裹三斛许香并
檀屑。分为四聚以绕于胜。下火焚香。胜怖
曰。凡夫耳。未能烧身也。崖曰。无怖用熏
病耳。煨烬既尽即觉爽健。又请现瑞。答曰。
我在益州诡名崖耳。真名光明遍照宝藏菩
萨。胜从觉后。力倍于常。有时在于外村。为
崖设会。胜自唱导曰。潼州福重。道俗见瑞。
我等障厚都无所见。因即应声。二百许人
遗身篇第七 正传十二+(人)【明】二 附见二=四【宋】【元】【宫】,四人【明】二=四【宋】【元】【宫】,=四人【明】二二 附见二¶ 第 680b 页 T50-0680.png
悉见天花如雪纷纷满天映日而下。至中
食竟。花形渐大如七寸盘。皆作金色。明净
耀日。四众竞接都不可得。或缘树登高。
望欲取之。皆飞上去。又成都民王僧贵者。
自崖焚后举家断肉。后因事故将欲解素。
私自评论。时属二更。忽闻门外唤檀越声。
比至开门见一道人。语曰。慎勿食肉。言
情酸切。行啼而去。从后走趁。似近而远。忽
失所在。又焚后八月中。獽人牟难当者。于
就峤山顶行猎。搦箭声弩举眼望鹿。忽见
崖骑一青麖。猎者惊曰。汝在益州已烧身
死。今那在此。崖曰。谁道许诳人耳。汝能烧
身。不射猎得罪也。汝当勤力作田矣。便尔
别去。又至冬间。崖兄子于溪中忽闻山谷
喧动。若数万众。举望见崖从以两僧。执锡
杖而行。因追及之。欲捉袈裟。崖曰。汝何
劳捉我。乃指前鸡猪曰。此等音声皆有诠
述。如汝等语。他人不解。馀国言音汝亦不
解。人畜有殊皆有佛性。但为恶业故受此
形。汝但力田莫养禽畜。言极周委。故其往
往现形豫知人意。率皆此也。具如沙门忘
名集。及费氏三宝录。并益部集异记。
释普圆。不知何许人。声议所述似居河海。
周武之初来游三辅。容貌姿美其相伟大。言
顾弘缓。有丈夫之神采焉。多历名山大川。
常以头陀为志。乐行慈救利益为先。人
有投者辄便引度。示语行要令遵苦节。
诵华严一部。潜其声相人无知者。弟子侍
读。后因知之。然而常坐绳床。敛容在定。用
食竟。花形渐大如七寸盘。皆作金色。明净
耀日。四众竞接都不可得。或缘树登高。
望欲取之。皆飞上去。又成都民王僧贵者。
自崖焚后举家断肉。后因事故将欲解素。
私自评论。时属二更。忽闻门外唤檀越声。
比至开门见一道人。语曰。慎勿食肉。言
情酸切。行啼而去。从后走趁。似近而远。忽
失所在。又焚后八月中。獽人牟难当者。于
就峤山顶行猎。搦箭声弩举眼望鹿。忽见
崖骑一青麖。猎者惊曰。汝在益州已烧身
死。今那在此。崖曰。谁道许诳人耳。汝能烧
身。不射猎得罪也。汝当勤力作田矣。便尔
别去。又至冬间。崖兄子于溪中忽闻山谷
喧动。若数万众。举望见崖从以两僧。执锡
杖而行。因追及之。欲捉袈裟。崖曰。汝何
劳捉我。乃指前鸡猪曰。此等音声皆有诠
述。如汝等语。他人不解。馀国言音汝亦不
解。人畜有殊皆有佛性。但为恶业故受此
形。汝但力田莫养禽畜。言极周委。故其往
往现形豫知人意。率皆此也。具如沙门忘
名集。及费氏三宝录。并益部集异记。
释普圆。不知何许人。声议所述似居河海。
周武之初来游三辅。容貌姿美其相伟大。言
顾弘缓。有丈夫之神采焉。多历名山大川。
常以头陀为志。乐行慈救利益为先。人
有投者辄便引度。示语行要令遵苦节。
诵华严一部。潜其声相人无知者。弟子侍
读。后因知之。然而常坐绳床。敛容在定。用
遗身篇第七 正传十二+(人)【明】二 附见二=四【宋】【元】【宫】,四人【明】二=四【宋】【元】【宫】,=四人【明】二二 附见二¶ 第 680c 页 T50-0680.png
心弥到不觉经过晨夕。有时乞食暂往村
聚。多依林墓取静思惟。夜有强鬼形极可
畏。四眼六牙。手持曲棒。身毛垂下。径至其
前。圆怒目观之。都无怖慑。不久便退。其
例非一。又有恶人从圆乞头。将斩与之。
又不肯取。又复乞眼。即欲剜施。便从索手
遂以绳系腕著树。齐肘斩而与之。心闷委
地。村人明乃闻知。因斯卒于郊南樊川
也。诸村哀其苦行。争欲收葬。众议不决。乃
分其尸为数段。各修塔焉。
释普济。雍州北山互人。初出家依止圆禅师。
仪轨行法。独处林野不宿人世。跏坐修禅
至于没齿。栖迟荒险不避豺虎。虽游浪
物表。而手不释卷。尝读华严。依而结业。
自佛法沦废。便投太白诸山。行不裹粮依
时啖草。咀嚼咽饮都不为患。愿像教一兴
舍身供养。修普贤行生贤首国。开皇之始
大阐法门。思愿既满。即事捐舍。引众集于
炭谷之西崖。广发弘誓自投而殒。远方填
赴充于岩谷。为建白塔于高峰焉。近贞观
初有山居沙门普济者。立操标勇贞专自
固。恒游名山习诵经典。大品法花偏所通
利。其所造集多诵两经。仍随文句时重解
释。声气所及周于一里。故使数万众中无
不闻者。以武德十八年西入关壤。时经邑
落还居林静。贞观度僧。时以济无贯。擢
预公籍。住京师光明寺。众聚山结乐闻经
旨。济弊斯諠扰。遂遗名逃隐。不测所之。
有说。今在终南幽岩独坐。傍饶山果。须者
聚。多依林墓取静思惟。夜有强鬼形极可
畏。四眼六牙。手持曲棒。身毛垂下。径至其
前。圆怒目观之。都无怖慑。不久便退。其
例非一。又有恶人从圆乞头。将斩与之。
又不肯取。又复乞眼。即欲剜施。便从索手
遂以绳系腕著树。齐肘斩而与之。心闷委
地。村人明乃闻知。因斯卒于郊南樊川
也。诸村哀其苦行。争欲收葬。众议不决。乃
分其尸为数段。各修塔焉。
释普济。雍州北山互人。初出家依止圆禅师。
仪轨行法。独处林野不宿人世。跏坐修禅
至于没齿。栖迟荒险不避豺虎。虽游浪
物表。而手不释卷。尝读华严。依而结业。
自佛法沦废。便投太白诸山。行不裹粮依
时啖草。咀嚼咽饮都不为患。愿像教一兴
舍身供养。修普贤行生贤首国。开皇之始
大阐法门。思愿既满。即事捐舍。引众集于
炭谷之西崖。广发弘誓自投而殒。远方填
赴充于岩谷。为建白塔于高峰焉。近贞观
初有山居沙门普济者。立操标勇贞专自
固。恒游名山习诵经典。大品法花偏所通
利。其所造集多诵两经。仍随文句时重解
释。声气所及周于一里。故使数万众中无
不闻者。以武德十八年西入关壤。时经邑
落还居林静。贞观度僧。时以济无贯。擢
预公籍。住京师光明寺。众聚山结乐闻经
旨。济弊斯諠扰。遂遗名逃隐。不测所之。
有说。今在终南幽岩独坐。傍饶山果。须者
遗身篇第七 正传十二+(人)【明】二 附见二=四【宋】【元】【宫】,四人【明】二=四【宋】【元】【宫】,=四人【明】二二 附见二¶ 第 681a 页 T50-0681.png
负还。重更追寻。便失来径。余曾同聚目悦
斯人。衣则百结相连。钵则才充受用。汲灌瓦
瓶麻绳系颈。坐则籍草胁无著地。骁悍果
敢睡盖莫欺。节约俭退利贼潜迹。言论所指
知足为先。谈授正义如行为最。所以一坐
说法施积如山。曾无顾涉。任委监护。乃重
惟曰。城邑所属五欲为根。余力既微。无宜
自陷。遂逃遁矣。
释普安。姓郭氏。京兆泾阳人。小年依圆禅
师出家。苦节头陀捐削世务。而性在和忍。
不憙怨酷。或代执劳役。受诸勤苦。情甘如
荠。恐其事尽。晚投蔼法师。通明三藏常
业华严。读诵禅思准为标拟。周氏灭法。
栖隐于终南山之楩梓谷西坡。深林自庇廓
居世表。洁操泉石连踪由甫。又引静渊法
师同止林野。披释幽奥资承玄理。加以遵
修苦行亡身为物。或露形草莽施诸蚊虻。
流血被身初无怀惮。或委卧乱尸用施豺
虎。望存生舍以祈本志。而虎豹虽来。皆嗅
而不食。常怀介介。不副情愿。孤践狩踪
冀逢食啖。于时天地既闭。像教斯蒙。国令
严重不许逃难。京邑名德三十馀僧。避地
终南。投骸未委。安乃总召详集洲渚其心
幽密安处。自居显露身行乞索。不惧严诛。
故得衣食俱丰修业无废。乱世知士安其
在欤。时有重募捉获一僧赏物十段。有人
应募来欲执安。即慰喻曰。观卿贫煎当欲
相给。为设食已俱共入京。帝语此人曰。我
国法急。不许道人民间。尔复助急不许道
斯人。衣则百结相连。钵则才充受用。汲灌瓦
瓶麻绳系颈。坐则籍草胁无著地。骁悍果
敢睡盖莫欺。节约俭退利贼潜迹。言论所指
知足为先。谈授正义如行为最。所以一坐
说法施积如山。曾无顾涉。任委监护。乃重
惟曰。城邑所属五欲为根。余力既微。无宜
自陷。遂逃遁矣。
释普安。姓郭氏。京兆泾阳人。小年依圆禅
师出家。苦节头陀捐削世务。而性在和忍。
不憙怨酷。或代执劳役。受诸勤苦。情甘如
荠。恐其事尽。晚投蔼法师。通明三藏常
业华严。读诵禅思准为标拟。周氏灭法。
栖隐于终南山之楩梓谷西坡。深林自庇廓
居世表。洁操泉石连踪由甫。又引静渊法
师同止林野。披释幽奥资承玄理。加以遵
修苦行亡身为物。或露形草莽施诸蚊虻。
流血被身初无怀惮。或委卧乱尸用施豺
虎。望存生舍以祈本志。而虎豹虽来。皆嗅
而不食。常怀介介。不副情愿。孤践狩踪
冀逢食啖。于时天地既闭。像教斯蒙。国令
严重不许逃难。京邑名德三十馀僧。避地
终南。投骸未委。安乃总召详集洲渚其心
幽密安处。自居显露身行乞索。不惧严诛。
故得衣食俱丰修业无废。乱世知士安其
在欤。时有重募捉获一僧赏物十段。有人
应募来欲执安。即慰喻曰。观卿贫煎当欲
相给。为设食已俱共入京。帝语此人曰。我
国法急。不许道人民间。尔复助急不许道
遗身篇第七 正传十二+(人)【明】二 附见二=四【宋】【元】【宫】,四人【明】二=四【宋】【元】【宫】,=四人【明】二二 附见二¶ 第 681b 页 T50-0681.png
人山中。若尔遣他何处得活。宜放入山不
须检校。又周臣柳白泽者。奉敕傍山搜
括逃僧。有党告云。此楩梓谷内有普安道
人。因遣追取。即与俱至。泽语党曰。我不得
见。宜即放还。于是释然复归所止。前后遭
难曾无私隐。皆见解勉。例如此也。时蔼
法师避难。在义谷杜映世家。掘窑藏之。安
被放还因过礼觐。蔼曰。安公明解佛法。颇
未宽多。而神志绝伦不避强禦。盖难及也。
安曰。今蒙脱难。乃惟花严力耳。凡所祈
诚莫不斯赖。因请蔼还山亲自经理。四远
承风投造非一。蔼乃与安更开其所住。具
如别传。隋文创历佛教大兴。广募遗僧依
旧安置。时楩梓一谷三十馀僧。应诏出家。
并住官寺。惟安欣兹重复不为名驰。依
本山居守素林壑。时行村聚惠益生灵终
𥨊烟霞不接浮俗。末有人于子午虎林两
谷合涧之侧。凿龛结庵。延而住之。初止龛
日。上有大石正当其上。恐落掘出逐峻崩
下。安自念曰。愿移馀处莫碎龛窟。石遂依
言迸避馀所。大众共怪。安曰。华严力也。未
足异之。又龛东石壁涧左。有索头陀者。
川乡巨害纵横非一。阴嫉安德恒思诛殄。
与伴三人持弓挟刃。攘臂挽弓将欲放
箭。箭不离弦手张不息。怒眼舌噤立住经
宿。声相通振远近云会。乡人稽首归诚请
救。安曰。素了不知。岂非华严力也。若欲
除免但令忏悔。如语教之方蒙解脱。又龛
西魏村张晖者。夙兴恶念以盗为业。夜往
须检校。又周臣柳白泽者。奉敕傍山搜
括逃僧。有党告云。此楩梓谷内有普安道
人。因遣追取。即与俱至。泽语党曰。我不得
见。宜即放还。于是释然复归所止。前后遭
难曾无私隐。皆见解勉。例如此也。时蔼
法师避难。在义谷杜映世家。掘窑藏之。安
被放还因过礼觐。蔼曰。安公明解佛法。颇
未宽多。而神志绝伦不避强禦。盖难及也。
安曰。今蒙脱难。乃惟花严力耳。凡所祈
诚莫不斯赖。因请蔼还山亲自经理。四远
承风投造非一。蔼乃与安更开其所住。具
如别传。隋文创历佛教大兴。广募遗僧依
旧安置。时楩梓一谷三十馀僧。应诏出家。
并住官寺。惟安欣兹重复不为名驰。依
本山居守素林壑。时行村聚惠益生灵终
𥨊烟霞不接浮俗。末有人于子午虎林两
谷合涧之侧。凿龛结庵。延而住之。初止龛
日。上有大石正当其上。恐落掘出逐峻崩
下。安自念曰。愿移馀处莫碎龛窟。石遂依
言迸避馀所。大众共怪。安曰。华严力也。未
足异之。又龛东石壁涧左。有索头陀者。
川乡巨害纵横非一。阴嫉安德恒思诛殄。
与伴三人持弓挟刃。攘臂挽弓将欲放
箭。箭不离弦手张不息。怒眼舌噤立住经
宿。声相通振远近云会。乡人稽首归诚请
救。安曰。素了不知。岂非华严力也。若欲
除免但令忏悔。如语教之方蒙解脱。又龛
西魏村张晖者。夙兴恶念以盗为业。夜往
遗身篇第七 正传十二+(人)【明】二 附见二=四【宋】【元】【宫】,四人【明】二=四【宋】【元】【宫】,=四人【明】二二 附见二¶ 第 681c 页 T50-0681.png
安所私取佛油瓮。受五斗背负而出。既
至院门迷昏失性。若有所缚不能动转。
眷属乡村同来为谢。安曰。余不知。盖华严力
乎。语令忏悔。扶取油瓮。如语得脱。又龛南
张卿者。来盗安钱。袖中持去。既达家内写
而不出。口噤无言。卿寻归忏复道而返。
有程郭村程晖和者。颇怀信向。恒来安所
听受法要。因患身死。已经两宿。缠尸于地
伺欲棺殓。安时先往鄠县。返还在道。行达
西南之德行寺。东去晖村五里。遥唤程晖
和何为不见迎耶。连唤不已。田人告曰。和
久死矣。无由迎也。安曰。斯乃浪语。吾不信
也。寻至其村。厉声大唤。和遂动身。旁亲乃
割所缠绳令断。安入其庭。又大唤之。和
即窟起。匍匐就安。令屏除棺器。覆一筈筌以当佛坐。令和绕旋。寻服如故。更寿
二十许岁。后遇重病来投乞救。安曰。放尔
游荡非吾知也。便遂命终。时安风声摇逸。
道俗荣荷。其例众也。皆来请谒。兴建福会。
多有通感。略述一两。昆明池北白村老母
者。病卧床枕失音百日。指撝男女思见
安形。会其母意。请来至宅。病母既见不觉
下迎。言问起居奄同常日。遂失病所在。于
时声名更振。村聚齐集。各率音乐。巡家告
令。欲设大斋。大万村中田遗生者。家途壁
立而有四女。妻著弊布齐膝而已。四女赤
露迥无条线。大女名华严。年已二十。惟有
粗布二尺拟充布施。安引村众次至其门。
悯斯贫苦遂度不入。大女思念。由我贫煎
至院门迷昏失性。若有所缚不能动转。
眷属乡村同来为谢。安曰。余不知。盖华严力
乎。语令忏悔。扶取油瓮。如语得脱。又龛南
张卿者。来盗安钱。袖中持去。既达家内写
而不出。口噤无言。卿寻归忏复道而返。
有程郭村程晖和者。颇怀信向。恒来安所
听受法要。因患身死。已经两宿。缠尸于地
伺欲棺殓。安时先往鄠县。返还在道。行达
西南之德行寺。东去晖村五里。遥唤程晖
和何为不见迎耶。连唤不已。田人告曰。和
久死矣。无由迎也。安曰。斯乃浪语。吾不信
也。寻至其村。厉声大唤。和遂动身。旁亲乃
割所缠绳令断。安入其庭。又大唤之。和
即窟起。匍匐就安。令屏除棺器。覆一筈筌以当佛坐。令和绕旋。寻服如故。更寿
二十许岁。后遇重病来投乞救。安曰。放尔
游荡非吾知也。便遂命终。时安风声摇逸。
道俗荣荷。其例众也。皆来请谒。兴建福会。
多有通感。略述一两。昆明池北白村老母
者。病卧床枕失音百日。指撝男女思见
安形。会其母意。请来至宅。病母既见不觉
下迎。言问起居奄同常日。遂失病所在。于
时声名更振。村聚齐集。各率音乐。巡家告
令。欲设大斋。大万村中田遗生者。家途壁
立而有四女。妻著弊布齐膝而已。四女赤
露迥无条线。大女名华严。年已二十。惟有
粗布二尺拟充布施。安引村众次至其门。
悯斯贫苦遂度不入。大女思念。由我贫煎
遗身篇第七 正传十二+(人)【明】二 附见二=四【宋】【元】【宫】,四人【明】二=四【宋】【元】【宫】,=四人【明】二二 附见二¶ 第 682a 页 T50-0682.png
不及福会。今又不修当来倍此。周遍求物
阒尔无从。仰面悲号。遂见屋甍一把乱床
用塞明孔。挽取抖捒得谷十馀。挼以成米。
并将前布拟用随喜。身既无衣待至夜
暗。匍匐而行趣斋供所。以前施物遥掷众
中。十馀粒米别奉炊饭。因发愿曰。女人穷业
久自种得。竭贫行施用希来报。辄以十馀
黄米投饭甑中。必若至诚贫业尽者。当愿所
炊之饭变成黄色。如无所感。命也奈何。作
此誓已掩泪而返。于是甑中五石米饭。并
成黄色。大众惊嗟未知所以。周寻缘构。乃
云田遗生女之愿也。斋会齐率获粟十斛
寻用济之。安办法衣仍度华严。送入京寺。
尔后声名重振。弘悟难述。安居处虽隐。每
行慈救。年常二社血祀者多。周行救赎劝
修法义。不杀生邑其数不少。尝于龛侧村
中。缚猪三头将加烹宰。安闻往赎。社人恐
不得杀。增长索钱十千。安曰。贫道见有三
千。已加本价十倍。可以相与众各不同。
更相忿竞。忽有小儿。羊皮裹腹来至社会。
助安赎猪。既见诤竞因从乞酒。行饮行舞
焜煌旋转。合社老少眼并失明。须臾自隐不
知所在。安即引刀自割髀肉曰。此彼肉
耳。猪食粪秽。尔尚啖之。况人食米。理是贵
也。社人闻见一时同放。猪既得脱绕安三
匝。以鼻䖶触若有爱敬。故使郊之南西
五十里内鸡猪绝嗣。乃至于今。其感发慈善
皆此类也。性多诚信乐读华严。一钵三衣
累纪弥励开皇八年。频敕入京。为皇储门
阒尔无从。仰面悲号。遂见屋甍一把乱床
用塞明孔。挽取抖捒得谷十馀。挼以成米。
并将前布拟用随喜。身既无衣待至夜
暗。匍匐而行趣斋供所。以前施物遥掷众
中。十馀粒米别奉炊饭。因发愿曰。女人穷业
久自种得。竭贫行施用希来报。辄以十馀
黄米投饭甑中。必若至诚贫业尽者。当愿所
炊之饭变成黄色。如无所感。命也奈何。作
此誓已掩泪而返。于是甑中五石米饭。并
成黄色。大众惊嗟未知所以。周寻缘构。乃
云田遗生女之愿也。斋会齐率获粟十斛
寻用济之。安办法衣仍度华严。送入京寺。
尔后声名重振。弘悟难述。安居处虽隐。每
行慈救。年常二社血祀者多。周行救赎劝
修法义。不杀生邑其数不少。尝于龛侧村
中。缚猪三头将加烹宰。安闻往赎。社人恐
不得杀。增长索钱十千。安曰。贫道见有三
千。已加本价十倍。可以相与众各不同。
更相忿竞。忽有小儿。羊皮裹腹来至社会。
助安赎猪。既见诤竞因从乞酒。行饮行舞
焜煌旋转。合社老少眼并失明。须臾自隐不
知所在。安即引刀自割髀肉曰。此彼肉
耳。猪食粪秽。尔尚啖之。况人食米。理是贵
也。社人闻见一时同放。猪既得脱绕安三
匝。以鼻䖶触若有爱敬。故使郊之南西
五十里内鸡猪绝嗣。乃至于今。其感发慈善
皆此类也。性多诚信乐读华严。一钵三衣
累纪弥励开皇八年。频敕入京。为皇储门
遗身篇第七 正传十二+(人)【明】二 附见二=四【宋】【元】【宫】,四人【明】二=四【宋】【元】【宫】,=四人【明】二二 附见二¶ 第 682b 页 T50-0682.png
师长公主营建静法。复延住寺。名虽帝宇
常寝岩阿。以大业五年十一月五日。终于
静法禅院。春秋八十。遗骸于终南起塔。在
至相寺之侧矣。
释大志。姓顾氏。会稽山阴人。发蒙出家。师
事天台智者顗禅师。顗睹其形神洒落高放
物表。因名为大志。禅诵为业。苦节自专。四
方名所无远必造。而言气清穆仪相贞严。
故见者眄睐知非凡器。开皇十年。来游庐
岳住峰顶寺。不隶公名不豫僧伍。诵法
华经。索然闲雅绝能清啭。使诸听者忘疲。
后于花山甘露峰南建静观道场。头陀为
业。孑尔一身不避虓虎闻有恶狩辄往
投之。皆避而不啖。山粒本绝终日忘餐。或
以饼果继命而已。外睹不堪其恼。而志安
之容色如故。经于七载禅业无断。晚住此
山福林寺。会大业屏除流徙隐逸。慨法陵迟
一至于此。乃变服毁形。头擐孝服。粗布
为衣。在佛堂中高声恸哭。三日三夕初不
断绝。寺僧慰喻。志曰。余叹恶业乃如此耶。
要尽此形骸伸明正教耳。遂往东都上表
曰。愿陛下兴显三宝。当然一臂于嵩岳用
报国恩。帝许之。敕设大斋。七众通集。志不
食三日。登大棚上。烧铁赫然用烙其臂。并
令焦黑。以刀截断肉裂骨现。又烙其骨令
焦黑已。布裹蜡灌下火然之。光耀岩岫。于
时大众见其行苦。皆痛心贯髓不安其足。
而志虽加烧烙。词色不变言笑如初。时诵
法句。或叹佛德。为众说法声声不绝。臂烧
常寝岩阿。以大业五年十一月五日。终于
静法禅院。春秋八十。遗骸于终南起塔。在
至相寺之侧矣。
释大志。姓顾氏。会稽山阴人。发蒙出家。师
事天台智者顗禅师。顗睹其形神洒落高放
物表。因名为大志。禅诵为业。苦节自专。四
方名所无远必造。而言气清穆仪相贞严。
故见者眄睐知非凡器。开皇十年。来游庐
岳住峰顶寺。不隶公名不豫僧伍。诵法
华经。索然闲雅绝能清啭。使诸听者忘疲。
后于花山甘露峰南建静观道场。头陀为
业。孑尔一身不避虓虎闻有恶狩辄往
投之。皆避而不啖。山粒本绝终日忘餐。或
以饼果继命而已。外睹不堪其恼。而志安
之容色如故。经于七载禅业无断。晚住此
山福林寺。会大业屏除流徙隐逸。慨法陵迟
一至于此。乃变服毁形。头擐孝服。粗布
为衣。在佛堂中高声恸哭。三日三夕初不
断绝。寺僧慰喻。志曰。余叹恶业乃如此耶。
要尽此形骸伸明正教耳。遂往东都上表
曰。愿陛下兴显三宝。当然一臂于嵩岳用
报国恩。帝许之。敕设大斋。七众通集。志不
食三日。登大棚上。烧铁赫然用烙其臂。并
令焦黑。以刀截断肉裂骨现。又烙其骨令
焦黑已。布裹蜡灌下火然之。光耀岩岫。于
时大众见其行苦。皆痛心贯髓不安其足。
而志虽加烧烙。词色不变言笑如初。时诵
法句。或叹佛德。为众说法声声不绝。臂烧
遗身篇第七 正传十二+(人)【明】二 附见二=四【宋】【元】【宫】,四人【明】二=四【宋】【元】【宫】,=四人【明】二二 附见二¶ 第 682c 页 T50-0682.png
既尽。如先下棚。七日入定加坐而卒。时年
四十有三。初志出家至终。结操松竹。冬夏
一服无禦缣纩。布艾粗素自此为常。形极
鲜白唇如丹画。裙垂半胫足蹑蒲屦。言气
爽朗调逸风云。人或不识。怪所从来者。便
捋眉告曰。余九江庐山福林寺小道人大志
耳。又善属文藻编词明切。撰愿誓文七十
馀纸。意在共诸众生为善知识也。僧为强
禦难奉信者。有见此誓无不掩泪。今庐
山峰顶每至暮年。诸寺见僧宿集一夜。读
其遗誓用晓道俗。合众皆酸结矣。
释智命。俗姓郑。名颋。荣阳人。族望清胜文华
曜世。词锋所指罕有当之。初仕隋为羽
骑尉。班位斯薄。逃官流俗。备历讲会餐寝
法奥。就耕于宁州。大业初年。仆射杨素因
事往彼。乃通名谒见。与语终日。素曰。观卿
风韵。殊非鄙俗所怀。乃廊庙伟器耳。且权抑
忍辱。寻当徵召。及元德作贰。搜访贤能。
素遂拔之。对晤宣传应变不一。有令试以
三百对语。一遍授之覆无遗漏。致大重敬。
迁为中舍人官至五品。及元德云薨。不仕
于世。游听三论法华。研味积年逾深信笃。
皇泰之初越王即位。历官至御史大夫。伪
郑开明连任不改。深谋广略有国惟寄。于斯
时也。今上任总天策。御兵西苑。李密鸱张
蚁诘咆休洛汭。世充独固一都。内外煎迫
上下同惧。颋弊斯纷梗情慕出家。频请郑
主为国修道。既不遂志。惟思剪剃不累
形科。夜则潜读方等诸经。昼则缉理公政
四十有三。初志出家至终。结操松竹。冬夏
一服无禦缣纩。布艾粗素自此为常。形极
鲜白唇如丹画。裙垂半胫足蹑蒲屦。言气
爽朗调逸风云。人或不识。怪所从来者。便
捋眉告曰。余九江庐山福林寺小道人大志
耳。又善属文藻编词明切。撰愿誓文七十
馀纸。意在共诸众生为善知识也。僧为强
禦难奉信者。有见此誓无不掩泪。今庐
山峰顶每至暮年。诸寺见僧宿集一夜。读
其遗誓用晓道俗。合众皆酸结矣。
释智命。俗姓郑。名颋。荣阳人。族望清胜文华
曜世。词锋所指罕有当之。初仕隋为羽
骑尉。班位斯薄。逃官流俗。备历讲会餐寝
法奥。就耕于宁州。大业初年。仆射杨素因
事往彼。乃通名谒见。与语终日。素曰。观卿
风韵。殊非鄙俗所怀。乃廊庙伟器耳。且权抑
忍辱。寻当徵召。及元德作贰。搜访贤能。
素遂拔之。对晤宣传应变不一。有令试以
三百对语。一遍授之覆无遗漏。致大重敬。
迁为中舍人官至五品。及元德云薨。不仕
于世。游听三论法华。研味积年逾深信笃。
皇泰之初越王即位。历官至御史大夫。伪
郑开明连任不改。深谋广略有国惟寄。于斯
时也。今上任总天策。御兵西苑。李密鸱张
蚁诘咆休洛汭。世充独固一都。内外煎迫
上下同惧。颋弊斯纷梗情慕出家。频请郑
主为国修道。既不遂志。惟思剪剃不累
形科。夜则潜读方等诸经。昼则缉理公政
遗身篇第七 正传十二+(人)【明】二 附见二=四【宋】【元】【宫】,四人【明】二=四【宋】【元】【宫】,=四人【明】二二 附见二¶ 第 683a 页 T50-0683.png
斯须不替。经四十日诵得法华。畅满胸襟
决心出俗。又劝妇氏归宗释教。言既切至
即依从之更互剃发。颋语妻曰。吾愿满矣。
不死而生。当启郑主不宜尔也。便法服擎
锡。径至宫门云。郑颋辄已出家。故来奉谒。
世充不胜愤怒。下敕斩之。颋闻喜曰。吾愿
又满矣。欣笑泰然。行至洛滨。时惟旭旦未
合行决。颋曰。若为善知识者。愿早见过
度。不尔寻应被放。不满本怀。于时道俗
围绕劝引至暮。而颋厉色昌言不许。因
即斩之。寻有敕放。既所不救。举朝怨
恨。即伪郑开明之初年也。初颋从吉藏法师
听讲。有僧告曰。观卿头颅额颔有富贵相。
但以眄睐后顾。怨不得其终。颋曰。岂非伤
死耶。必如所相乃是本愿。尝见诸死者。疾
甚危弱心不自安。纷扰不定便就后世。生死
终一期也。定不能免。何如发正愿缘胜
境心力坚明不有驰散。刀落命终。神爽自
在岂不善乎。故颋之临刑。遍礼十方。口咏
般若。索笔题诗曰。幻生还幻灭。大幻莫过
身。安心自有处。求人无有人。与诸知故
别已合眼。少时曰。可下刀矣。寻声斩之。
面貌熙怡有逾恒日。妻为比丘尼。见住洛
州寺也。
释玄览姓李。随州房子人。毗季五人。最处
其末。伯父任蒲州万泉令。久而无子。养之
若亲。年十三心慕出家。深见俗过。遂逃迸
山谷。北达汾州超禅师所。见其言情博远。
即依而出家。令既失之。遣人罗捕。虽复藏
决心出俗。又劝妇氏归宗释教。言既切至
即依从之更互剃发。颋语妻曰。吾愿满矣。
不死而生。当启郑主不宜尔也。便法服擎
锡。径至宫门云。郑颋辄已出家。故来奉谒。
世充不胜愤怒。下敕斩之。颋闻喜曰。吾愿
又满矣。欣笑泰然。行至洛滨。时惟旭旦未
合行决。颋曰。若为善知识者。愿早见过
度。不尔寻应被放。不满本怀。于时道俗
围绕劝引至暮。而颋厉色昌言不许。因
即斩之。寻有敕放。既所不救。举朝怨
恨。即伪郑开明之初年也。初颋从吉藏法师
听讲。有僧告曰。观卿头颅额颔有富贵相。
但以眄睐后顾。怨不得其终。颋曰。岂非伤
死耶。必如所相乃是本愿。尝见诸死者。疾
甚危弱心不自安。纷扰不定便就后世。生死
终一期也。定不能免。何如发正愿缘胜
境心力坚明不有驰散。刀落命终。神爽自
在岂不善乎。故颋之临刑。遍礼十方。口咏
般若。索笔题诗曰。幻生还幻灭。大幻莫过
身。安心自有处。求人无有人。与诸知故
别已合眼。少时曰。可下刀矣。寻声斩之。
面貌熙怡有逾恒日。妻为比丘尼。见住洛
州寺也。
释玄览姓李。随州房子人。毗季五人。最处
其末。伯父任蒲州万泉令。久而无子。养之
若亲。年十三心慕出家。深见俗过。遂逃迸
山谷。北达汾州超禅师所。见其言情博远。
即依而出家。令既失之。遣人罗捕。虽复藏
遗身篇第七 正传十二+(人)【明】二 附见二=四【宋】【元】【宫】,四人【明】二=四【宋】【元】【宫】,=四人【明】二二 附见二¶ 第 683b 页 T50-0683.png
窜不免捉获。口云身属伯耳。心属诸佛。终
无俗志。愿深照也。伯乃悯而放之。贞观年
初入京蒙度。配名弘福。常乐禅诵礼悔为
业。每语法属曰。虽同恒业而誓欲舍身。
至贞观十八年四月。初脱诸衣服。总作一
幞。付本寺僧。惟著一覆单衣。密去至京
东渭阴洪陂坊侧。且临渭水称念礼讫。投
身滢中。众人接出。览告众曰。五誓舍身命
久矣。意欲仰学大士难舍能舍诸经正行。
幸勿固遮两妨其业。众悟意故乃从之。即
又入水。合掌称十方佛。广发弘愿已投于
旋涡中。三日后其尸方出。村人接之起塔本
寺。怪其不归顾问无处。便开衣幞乃见
遗文。云敬白十方三世诸佛。弟子玄览。自
出家来一十二夏。虽沾僧数大业未成。
今欲修行檀波罗蜜。如萨埵投身尸毗割
股鱼王肉山。经文具载。请从前圣教附后
尘。衣物众具任依佛教。临终之人多不周
委。名学等见其遗文。往寻究云。
释法旷。姓骆。雍州咸阳人。少有异节。偏爱
儒素。后听弘善寺荣师大论。荣即周世道安
之弟子也。创染玄业便悟非常。资学之勤
不出门院。年十六。讲解前论道穆京华。酬
答冷然无替玄理。专修念定无涉时方。无
量寿经世称难诵。旷闻试寻。一日两卷。文
言闇了。故其诵持罕有加者。自尔藏经披
读。以为恒任。文理所指问无不知。顾诸布
萨人多说欲。乃自励心力立诵千遍。数旬
之间便得满愿。性乐俭约不尚华靡。故其
无俗志。愿深照也。伯乃悯而放之。贞观年
初入京蒙度。配名弘福。常乐禅诵礼悔为
业。每语法属曰。虽同恒业而誓欲舍身。
至贞观十八年四月。初脱诸衣服。总作一
幞。付本寺僧。惟著一覆单衣。密去至京
东渭阴洪陂坊侧。且临渭水称念礼讫。投
身滢中。众人接出。览告众曰。五誓舍身命
久矣。意欲仰学大士难舍能舍诸经正行。
幸勿固遮两妨其业。众悟意故乃从之。即
又入水。合掌称十方佛。广发弘愿已投于
旋涡中。三日后其尸方出。村人接之起塔本
寺。怪其不归顾问无处。便开衣幞乃见
遗文。云敬白十方三世诸佛。弟子玄览。自
出家来一十二夏。虽沾僧数大业未成。
今欲修行檀波罗蜜。如萨埵投身尸毗割
股鱼王肉山。经文具载。请从前圣教附后
尘。衣物众具任依佛教。临终之人多不周
委。名学等见其遗文。往寻究云。
释法旷。姓骆。雍州咸阳人。少有异节。偏爱
儒素。后听弘善寺荣师大论。荣即周世道安
之弟子也。创染玄业便悟非常。资学之勤
不出门院。年十六。讲解前论道穆京华。酬
答冷然无替玄理。专修念定无涉时方。无
量寿经世称难诵。旷闻试寻。一日两卷。文
言闇了。故其诵持罕有加者。自尔藏经披
读。以为恒任。文理所指问无不知。顾诸布
萨人多说欲。乃自励心力立诵千遍。数旬
之间便得满愿。性乐俭约不尚华靡。故其
遗身篇第七 正传十二+(人)【明】二 附见二=四【宋】【元】【宫】,四人【明】二=四【宋】【元】【宫】,=四人【明】二二 附见二¶ 第 683c 页 T50-0683.png
房中无有毡席。满院种莎。用拟随坐头陀
行也。勖诫门人惟存离著。以末代根机随
尘生染故也。年登知命。便袒三衣。瓶钵
以外一无受畜。卓然正色懔洁风霜。人有
与语惟言离著。至时分卫一食而已。每曰。
余惟生死滞著无始轮回。生厌者希死厌又
少。常怀怏怏欲试舍之。以贞观七年二月
二十一日。入终南山。在炭谷内四十里许。
脱衣挂树以刀自刎。既独自殡无由知
处。诸识故等。至八月中。方始访得其遗身
颂云。又近有汾州大乘寺僧忘名者。常
厌生死浊世难度。誓必舍身。先节食服
香。至期道俗通集。香花幡盖列卫。而往西
山子夏学岩。面西敛容。众唱善哉。咸送随
喜。乃放身悬壑。至地起坐。及众就视方知
已逝。博访遗身其类甚众。且随疏出。示为
一例。馀者盖阙。
释会通。雍州万年御宿川人。少欣道检游
泊林泉。苦节戒行是其顾习。投终南豹林谷。
潜隐综业。读法花经至药王品。便欣厌舍。
私集柴木誓必行之。以贞观末年。静夜林
中积薪为窟。诵至药王便令下火。风惊焰
发烟火俱盛。卓尔加坐声诵如故。寻尔西
南有大白光流入火聚。身方偃仆。至晓身
火俱灭。乃收其遗骨为起白塔。勒铭存焉。
贞观之初。荆州有比丘尼姊妹。同诵法花。
深厌形器。俱欲舍身。节约衣食钦崇苦
行服诸香油渐断粒食。后顿绝谷惟啖香
蜜。精力所被神志鲜爽。周告道俗。剋日烧
行也。勖诫门人惟存离著。以末代根机随
尘生染故也。年登知命。便袒三衣。瓶钵
以外一无受畜。卓然正色懔洁风霜。人有
与语惟言离著。至时分卫一食而已。每曰。
余惟生死滞著无始轮回。生厌者希死厌又
少。常怀怏怏欲试舍之。以贞观七年二月
二十一日。入终南山。在炭谷内四十里许。
脱衣挂树以刀自刎。既独自殡无由知
处。诸识故等。至八月中。方始访得其遗身
颂云。又近有汾州大乘寺僧忘名者。常
厌生死浊世难度。誓必舍身。先节食服
香。至期道俗通集。香花幡盖列卫。而往西
山子夏学岩。面西敛容。众唱善哉。咸送随
喜。乃放身悬壑。至地起坐。及众就视方知
已逝。博访遗身其类甚众。且随疏出。示为
一例。馀者盖阙。
释会通。雍州万年御宿川人。少欣道检游
泊林泉。苦节戒行是其顾习。投终南豹林谷。
潜隐综业。读法花经至药王品。便欣厌舍。
私集柴木誓必行之。以贞观末年。静夜林
中积薪为窟。诵至药王便令下火。风惊焰
发烟火俱盛。卓尔加坐声诵如故。寻尔西
南有大白光流入火聚。身方偃仆。至晓身
火俱灭。乃收其遗骨为起白塔。勒铭存焉。
贞观之初。荆州有比丘尼姊妹。同诵法花。
深厌形器。俱欲舍身。节约衣食钦崇苦
行服诸香油渐断粒食。后顿绝谷惟啖香
蜜。精力所被神志鲜爽。周告道俗。剋日烧
遗身篇第七 正传十二+(人)【明】二 附见二=四【宋】【元】【宫】,四人【明】二=四【宋】【元】【宫】,=四人【明】二二 附见二¶ 第 684a 页 T50-0684.png
身。以贞观三年二月八日。于荆州大街置
二高座。乃以蜡布缠身至顶。惟出面目。众
聚如山。歌赞云会。诵至烧处。其姊先以火
柱妹顶。请妹又以火柱姊顶。清夜两炬
一时同耀。焰下至眼。声相转明。渐下鼻口
方乃歇灭。恰至明晨合坐洞举。一时火花。
骸骨摧朽。二舌俱存。合众欣嗟。为起高塔。
近并州城西有一书生。年二十四五。诵法
华经誓烧供养。乃集数束蒿乾笼之。人问
其故。密而不述。后于中夜放火自烧。及人
往救火盛已死。乃就加柴薪尽其形荫。近
有山僧善导者。周游寰寓求访道津。行
至西河遇道绰部。惟行念佛弥陀净业。既
入京师广行此化。写弥陀经数万卷。士女
奉者其数无量。时在光明寺说法。有人告
导曰。今念佛名定生净土不。导曰。念佛
定生。其人礼拜讫。口诵南无阿弥陀佛声声
相次出光明寺门。上柳树表。合掌西望。倒
投身下。至地遂死。事闻台省。
绍阇梨者。梓州玄武人也。俗姓蒲氏。未出
家前。山行见一虫甚瘦。又将一子于涧
中取虾子。虾子又不可得。绍乃叹曰。此
虫应在深山。今乃出路。饥渴甚矣。等是一
死。不如充此饥渴。乃脱衣往卧虫前虫
乃避去。后方出家。唯诵经行道而已。更无异
行。大业之初。汝州界虫暴非常。三五十人
持仗不敢独行。害人既多。绍乃往到其
处立茅苫坐。虫并远去。道路清夷。年一
百九岁乃见疾。谓弟子曰。我欲露尸乞诸
二高座。乃以蜡布缠身至顶。惟出面目。众
聚如山。歌赞云会。诵至烧处。其姊先以火
柱妹顶。请妹又以火柱姊顶。清夜两炬
一时同耀。焰下至眼。声相转明。渐下鼻口
方乃歇灭。恰至明晨合坐洞举。一时火花。
骸骨摧朽。二舌俱存。合众欣嗟。为起高塔。
近并州城西有一书生。年二十四五。诵法
华经誓烧供养。乃集数束蒿乾笼之。人问
其故。密而不述。后于中夜放火自烧。及人
往救火盛已死。乃就加柴薪尽其形荫。近
有山僧善导者。周游寰寓求访道津。行
至西河遇道绰部。惟行念佛弥陀净业。既
入京师广行此化。写弥陀经数万卷。士女
奉者其数无量。时在光明寺说法。有人告
导曰。今念佛名定生净土不。导曰。念佛
定生。其人礼拜讫。口诵南无阿弥陀佛声声
相次出光明寺门。上柳树表。合掌西望。倒
投身下。至地遂死。事闻台省。
绍阇梨者。梓州玄武人也。俗姓蒲氏。未出
家前。山行见一虫甚瘦。又将一子于涧
中取虾子。虾子又不可得。绍乃叹曰。此
虫应在深山。今乃出路。饥渴甚矣。等是一
死。不如充此饥渴。乃脱衣往卧虫前虫
乃避去。后方出家。唯诵经行道而已。更无异
行。大业之初。汝州界虫暴非常。三五十人
持仗不敢独行。害人既多。绍乃往到其
处立茅苫坐。虫并远去。道路清夷。年一
百九岁乃见疾。谓弟子曰。我欲露尸乞诸
遗身篇第七 正传十二+(人)【明】二 附见二=四【宋】【元】【宫】,四人【明】二=四【宋】【元】【宫】,=四人【明】二二 附见二¶ 第 684b 页 T50-0684.png
虫鸟。而彪嫌我身。生尚不食。岂死能尝。可
焚之无馀烬。弟子等不忍依其言。乃露尸
月馀。鸟兽不犯。乃收葬之。
释道休。未详氏族。住雍州新丰福缘寺。常
以头陀为业。在寺南骊山幽谷。结草为
庵。一坐七日乃出其定。执钵持锡出山乞
食。饭钵满已随处而食。还来庵所。七日为
期初无替废。所以村野有信。剋日至山。路
首迎逆。而休欢笑先言。卑词问讯。行说禁
戒诲以慈善。诸俗待其食已。从受归戒。送
入山门。然后乃返。积四十馀载。贞观三年
夏内。依期不出。就庵看之。端拱而卒。众谓
入定。于傍宿守。乃经信宿。迫而察之方
知气尽。加坐不腐。俨若生焉。仍就而掩。
扉外加棘刺。恐虫伤也。四年冬首。余往
觐焉。山北人接还村内。为起庙舍。安置
厥形。虽皮鞭骨连。而容色不改。加坐如故。
乃于其上加漆布焉。然休出家已来。常袒
三衣不服缯纩。以伤生也。又所著布衣。积
有年稔。尘朽零破。见者寒心。时属严冬忽
然呻噤。即合脱三衣露背而坐。汵厉难耐。
便取一重披之遂便觉暖。自诫劝曰。汝亦
易诳。前后俱泠。俱是一衣。如何易夺。遂觉
暖也。汝不可信。当为汝师。或时欲补衣。
以布相著。欲加缝缀即便入定。后出之时
收而乞食。斯季世以死要生业道者罕有
踪也。余曾参翻译。亲问西域诸僧。皆以布
毡而为袈裟都无缯绢者。纵用以为馀衣。
不得加受持也。其龟兹于遁诸国。见今养
焚之无馀烬。弟子等不忍依其言。乃露尸
月馀。鸟兽不犯。乃收葬之。
释道休。未详氏族。住雍州新丰福缘寺。常
以头陀为业。在寺南骊山幽谷。结草为
庵。一坐七日乃出其定。执钵持锡出山乞
食。饭钵满已随处而食。还来庵所。七日为
期初无替废。所以村野有信。剋日至山。路
首迎逆。而休欢笑先言。卑词问讯。行说禁
戒诲以慈善。诸俗待其食已。从受归戒。送
入山门。然后乃返。积四十馀载。贞观三年
夏内。依期不出。就庵看之。端拱而卒。众谓
入定。于傍宿守。乃经信宿。迫而察之方
知气尽。加坐不腐。俨若生焉。仍就而掩。
扉外加棘刺。恐虫伤也。四年冬首。余往
觐焉。山北人接还村内。为起庙舍。安置
厥形。虽皮鞭骨连。而容色不改。加坐如故。
乃于其上加漆布焉。然休出家已来。常袒
三衣不服缯纩。以伤生也。又所著布衣。积
有年稔。尘朽零破。见者寒心。时属严冬忽
然呻噤。即合脱三衣露背而坐。汵厉难耐。
便取一重披之遂便觉暖。自诫劝曰。汝亦
易诳。前后俱泠。俱是一衣。如何易夺。遂觉
暖也。汝不可信。当为汝师。或时欲补衣。
以布相著。欲加缝缀即便入定。后出之时
收而乞食。斯季世以死要生业道者罕有
踪也。余曾参翻译。亲问西域诸僧。皆以布
毡而为袈裟都无缯绢者。纵用以为馀衣。
不得加受持也。其龟兹于遁诸国。见今养
遗身篇第七 正传十二+(人)【明】二 附见二=四【宋】【元】【宫】,四人【明】二=四【宋】【元】【宫】,=四人【明】二二 附见二¶ 第 684c 页 T50-0684.png
蚕。惟拟取绵亦不杀害。故知休之慈救与
衡岳同风。前已广彰。恐迷重举。自馀服玩。
安可言矣。
论曰。窃闻。轻生徇节。自古为难。苟免无
耻。当今为易。志人恒人之传。列树风猷。上
达下达之言。照扬经典。皆所以箴规庸
度开导精灵。惟道居尊。惟德生物。故能兼
忘通塞。两遣是非。体流缚之根源。晓想倒
之条绪也。是以达人。知身城之假合。如尘
无性。鉴命算之若流。惟心生灭。由斯以降
同是幻居。安有智者而能常保。然则宅生
附世缠取未捐。寄以弘因用清心惑。或挫
拉以加恼辱。或抑制以事奴骀。或焚灼以
拔贪源。或刳剔以穷痴本。缠身为炬且达
迷途。然臂为明时陈报德。出灯入铁之相。
其踪若林。肉山乳海之能。备闻前策。斯皆
拔倒我之宏根。显坏形之可厌。以将崩之
朽宅。贸金刚之法身。经不云乎。诚至言矣。
若夫厚生所宝极贵者形。就而揆之其实惟
命。大圣成教岂虚构哉。故药王上贤焚体。
由其通愿。下凡仰慕灼烂。宁不失心。然僧
崖正身于猛焰。言声不改。大志刳臂以热
铁。神操逾新。玄览致命于中流。虽出还没。
法安亡形于缧绁。放免来投。是知操不可
夺。行不可掩。诚可嘉乎。难行事矣。复有
引肠树表条肉林中。舒颜而临白刃。含笑
而受轻辱。并如本纪。又可嘉哉。然则四果
正士。灰身而避谤徒。八千受决。护法而逃
忍界。彼何力而登危。此何情而脱苦。自非
衡岳同风。前已广彰。恐迷重举。自馀服玩。
安可言矣。
论曰。窃闻。轻生徇节。自古为难。苟免无
耻。当今为易。志人恒人之传。列树风猷。上
达下达之言。照扬经典。皆所以箴规庸
度开导精灵。惟道居尊。惟德生物。故能兼
忘通塞。两遣是非。体流缚之根源。晓想倒
之条绪也。是以达人。知身城之假合。如尘
无性。鉴命算之若流。惟心生灭。由斯以降
同是幻居。安有智者而能常保。然则宅生
附世缠取未捐。寄以弘因用清心惑。或挫
拉以加恼辱。或抑制以事奴骀。或焚灼以
拔贪源。或刳剔以穷痴本。缠身为炬且达
迷途。然臂为明时陈报德。出灯入铁之相。
其踪若林。肉山乳海之能。备闻前策。斯皆
拔倒我之宏根。显坏形之可厌。以将崩之
朽宅。贸金刚之法身。经不云乎。诚至言矣。
若夫厚生所宝极贵者形。就而揆之其实惟
命。大圣成教岂虚构哉。故药王上贤焚体。
由其通愿。下凡仰慕灼烂。宁不失心。然僧
崖正身于猛焰。言声不改。大志刳臂以热
铁。神操逾新。玄览致命于中流。虽出还没。
法安亡形于缧绁。放免来投。是知操不可
夺。行不可掩。诚可嘉乎。难行事矣。复有
引肠树表条肉林中。舒颜而临白刃。含笑
而受轻辱。并如本纪。又可嘉哉。然则四果
正士。灰身而避谤徒。八千受决。护法而逃
忍界。彼何力而登危。此何情而脱苦。自非
遗身篇第七 正传十二+(人)【明】二 附见二=四【宋】【元】【宫】,四人【明】二=四【宋】【元】【宫】,=四人【明】二二 附见二¶ 第 685a 页 T50-0685.png
怀安旷济行杜我人。观色相为聚尘。达
性命如风烛。故能追踪前圣。诚宗像末之
寄乎。或者问曰。夫厌生者当拔生因。岂断
苦果而推集本。未闻其旨。请为陈之。斯
立言也。不无恒致。且集因绵亘。如山之相
属。我为集本。如烟之待搆。生重惟身。随重
而行对治。如世之病任形而设方术。故焚
溺以识贪瞋。谦虚以攻痴慢。斯业可尚。同
静观而缘色心。斯道可崇。等即有而为空
也。必迷斯迹谓我能行。倒本更繁徒行苦
聚。故持经一句。胜舍多身。世该所质惟
斯人也。但患闻而不行。更增常结。何如薄
捐支节。分遣著情。圣教包罗义含知量。自
有力分虚劣。妄敢思齐。或呻嘷而就终。
或激激而赴难。前传所评何世无耶。又有
未明教迹淫恼缠封。恐漏初篇割从阉
隶。矜诞为德轻侮僧伦。圣教科治必有深
旨。良以爱之所起者妄也。知妄则爱无从
焉。不晓返检内心。而迷削于外色。故根色
虽削染爱逾增。深为道障现充戒难。尚
须加之摈罪。宁敢依之起福。又有临终
遗诀露骸林下。或沈在溷流通资翔泳。或
深瘗高坟丰碑纪德。或乘崖漏窟望远知
人。或全身化火不累同生之神或灰骨涂
像以陈身奉之供。钻肤劓刖谓遣尘劳。剜
目支解言倾情欲。斯途众矣。因而叙之。
且夫陈尸林薄。少袪鄙吝之心。飞走以之
充饥。幽明以于熏勃。得夫相补鲜能兼济。
遂有虫蛆涌于肉外。乌随啄吞狼籍。膏于
性命如风烛。故能追踪前圣。诚宗像末之
寄乎。或者问曰。夫厌生者当拔生因。岂断
苦果而推集本。未闻其旨。请为陈之。斯
立言也。不无恒致。且集因绵亘。如山之相
属。我为集本。如烟之待搆。生重惟身。随重
而行对治。如世之病任形而设方术。故焚
溺以识贪瞋。谦虚以攻痴慢。斯业可尚。同
静观而缘色心。斯道可崇。等即有而为空
也。必迷斯迹谓我能行。倒本更繁徒行苦
聚。故持经一句。胜舍多身。世该所质惟
斯人也。但患闻而不行。更增常结。何如薄
捐支节。分遣著情。圣教包罗义含知量。自
有力分虚劣。妄敢思齐。或呻嘷而就终。
或激激而赴难。前传所评何世无耶。又有
未明教迹淫恼缠封。恐漏初篇割从阉
隶。矜诞为德轻侮僧伦。圣教科治必有深
旨。良以爱之所起者妄也。知妄则爱无从
焉。不晓返检内心。而迷削于外色。故根色
虽削染爱逾增。深为道障现充戒难。尚
须加之摈罪。宁敢依之起福。又有临终
遗诀露骸林下。或沈在溷流通资翔泳。或
深瘗高坟丰碑纪德。或乘崖漏窟望远知
人。或全身化火不累同生之神或灰骨涂
像以陈身奉之供。钻肤劓刖谓遣尘劳。剜
目支解言倾情欲。斯途众矣。因而叙之。
且夫陈尸林薄。少袪鄙吝之心。飞走以之
充饥。幽明以于熏勃。得夫相补鲜能兼济。
遂有虫蛆涌于肉外。乌随啄吞狼籍。膏于
遗身篇第七 正传十二+(人)【明】二 附见二=四【宋】【元】【宫】,四人【明】二=四【宋】【元】【宫】,=四人【明】二二 附见二¶ 第 685b 页 T50-0685.png
原野伤于慈恻。然西域本葬。其流四焉。火
葬焚以蒸新。水葬沈于深淀。土葬埋于岸
旁。林葬弃之中野。法王轮王同依火祀。世
重常习馀者希行。东夏所传惟闻林土。水
火两设世罕其踪。故瓦掩虞棺。废林薪之始
也。夏后圣周。行瓦棺之事也。殷人以木槥
椟。藤缄之也。中古文昌仁育成治。虽明
窆葬行者犹希。故掩骼埋胔[古*朋]而瘗也。
上古墓而不坟。未通庶类。赫胥卢陵之后。
现即因山为陵。下古相沿同行土葬。纭纭
难纪。故且削之。若乃裨行纪言。导后业
之清绪。施轮树塔。表前德之徽功。阿含之
所开明。即世弥其昌矣。至于埋尸塔侧。尚
制远撒边坊。亲用骨涂。寔乃虚通谄附。
又有厌割人世生送深林。广告四部望
存九请。既失情投僶俛从事。道俗赞善。傧
从相催。嚬戚不已。放身岩壑。据律则罪
当初聚。论情则随兴大舍。馀有削略赘
疣。虽符极教而心含不净多存世染。必能
旷荡无寄开化昏迷。故非此论所详。自可
仰归清达。而世或多事妄行断粒。练形以
期羽化。服饵以却重尸。或呼吸沆瀣。或
吐纳阴阳。或假药以导遐龄。或行气以穷
天地。或延生以守慈氏。或畏死以求邪术。
斯踪极众。焉足闻乎。并先圣之所关键。后
贤之所捐掷。方复周章求及追赏。时浇负
陵峰。望五芝之休气。担锹赴壑。趣八石
之英光。以左道为吾贤。用淫祀为终志。
毕从小朴未免生涯。徒寄释门虚行一
葬焚以蒸新。水葬沈于深淀。土葬埋于岸
旁。林葬弃之中野。法王轮王同依火祀。世
重常习馀者希行。东夏所传惟闻林土。水
火两设世罕其踪。故瓦掩虞棺。废林薪之始
也。夏后圣周。行瓦棺之事也。殷人以木槥
椟。藤缄之也。中古文昌仁育成治。虽明
窆葬行者犹希。故掩骼埋胔[古*朋]而瘗也。
上古墓而不坟。未通庶类。赫胥卢陵之后。
现即因山为陵。下古相沿同行土葬。纭纭
难纪。故且削之。若乃裨行纪言。导后业
之清绪。施轮树塔。表前德之徽功。阿含之
所开明。即世弥其昌矣。至于埋尸塔侧。尚
制远撒边坊。亲用骨涂。寔乃虚通谄附。
又有厌割人世生送深林。广告四部望
存九请。既失情投僶俛从事。道俗赞善。傧
从相催。嚬戚不已。放身岩壑。据律则罪
当初聚。论情则随兴大舍。馀有削略赘
疣。虽符极教而心含不净多存世染。必能
旷荡无寄开化昏迷。故非此论所详。自可
仰归清达。而世或多事妄行断粒。练形以
期羽化。服饵以却重尸。或呼吸沆瀣。或
吐纳阴阳。或假药以导遐龄。或行气以穷
天地。或延生以守慈氏。或畏死以求邪术。
斯踪极众。焉足闻乎。并先圣之所关键。后
贤之所捐掷。方复周章求及追赏。时浇负
陵峰。望五芝之休气。担锹赴壑。趣八石
之英光。以左道为吾贤。用淫祀为终志。
毕从小朴未免生涯。徒寄释门虚行一
遗身篇第七 正传十二+(人)【明】二 附见二=四【宋】【元】【宫】,四人【明】二=四【宋】【元】【宫】,=四人【明】二二 附见二¶ 第 685c 页 T50-0685.png
世。可为悲夫。是知生死大期自有恒数。初
果分齐馀未详论。而忽厕以凡心筹诸圣
虑。通成愚结知何不为。然则寒林之动。庸
识因悟无常。舍生而存大义。用开怀道。全
身碎身之相。权行实行之方显妙化之知机。
通大圣之宏略也。水清有著。终果言于
厚葬虚心不宾。则任物之行藏。斯道不穷
固略言矣。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七 遗身篇
果分齐馀未详论。而忽厕以凡心筹诸圣
虑。通成愚结知何不为。然则寒林之动。庸
识因悟无常。舍生而存大义。用开怀道。全
身碎身之相。权行实行之方显妙化之知机。
通大圣之宏略也。水清有著。终果言于
厚葬虚心不宾。则任物之行藏。斯道不穷
固略言矣。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七 遗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