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义解篇三 正纪十 附见四¶ 第 476b 页

续高僧传卷第七

大唐西明寺沙门释道宣撰

* 义解篇三 正纪十 附见四

陈杨都宣武寺释洪偃传一

陈杨都兴皇寺释法朗传二

陈杨都不禅众寺释慧勇传三

陈杨都大彭城寺释宝琼传四(明解)

陈杨都白马寺释警韶传五

陈钟山耆阇寺释安廪传六

陈摄山栖霞寺释慧布传七(僧诠 玄辩)

周渭滨沙门释亡名传八(僧琨)

魏邺下沙门释道竉传九

齐彭城沙门释慧嵩传十

释洪偃。俗姓谢氏。会稽山阴人。祖茂恭和凝
慎不交世俗。父藏博综经史善属文藻。梁
衡阳王闻而器之。引为僚友。偃风神颖秀弱
龄悟道。昼读经论夜讽诗书。良辰华景未
尝废学。自尔幼而聪敏。州里称焉。及长游
听京邑遍闻数论。后值龙光寺绰法师。便
委心受业。特加赏接。以为绝伦。由是学侣
改观转相推伏。二三年中便尽幽奥。乃开
筵聚众阐扬成实。举厝闲雅词吐抑扬。后
学旧齿稽疑了义。横经荷笈虚往实归。由
此仰膺法轮总持诸部。勇气无前任其披
解。宿望弘量因循旧章。偃属思云霄曾
无接对。见忤前达不能降情。自是来学
有隔。听者疏焉。遂闭志闲房高尚其道。间
义解篇三 正纪十 附见四¶ 第 476c 页 T50-0476.png
以寻缃阅史。广求多见。秋水春台清文迥
出。壮思云飞英词锦烂。又善草隶见称时
俗。纤过芝叶媚极银钩。故貌义诗书号为
四绝。当时英杰皆推赏之。梁太宗之在东朝。
爱其俊秀。欲令还俗引为学士。偃执志不
回故弗能致。会武帝发讲重云。延德肆问。
而年非宿老座第甚远。抗言高论精理入
神。帝赏叹久之。莫不瞩目。偃形止自若神
守如初。佥服其高亮也。及引进后堂。加
优其礼。属戎羯陵践兵饥相继。因避地于
缙云。眷眄泉石。又寇斥山侣。遂越岭逃
难。落泊驰滞曾无安堵。梁长沙王韶镇郢。
闻风叙造俄而渚宫陷覆。上流阻乱。便事
东归。因怀自静有顾林泉。乃杖策若耶云
门精舍。历览山水。美其迁迟。登吴升平亭
赋诗曰。萧萧物候晚。肃肃天望清。旅人聊
杖策。登高荡客情。川源多旧迹。墟里或
新名。宿烟浮始旦。朝日照初晴。独游乏徒
侣。徐步寡逢迎。信矣非吾托。赏心何易并。
遂汎浪岩峰。有终焉之志。葺修寺宇结众
砺业。逮陈武廓定革命惟新。京辅旧僧累
相延请。乃顾山众曰。吾勤苦积学五十馀
年。事故流离未遑敷说。今时来不遂。何谓
为法亡身乎。以天嘉之初出都。讲于宣
武寺。学徒又聚莫不肃焉。虽乐说不疲。而
幽心恒结。每因讲隙游钟山之开善定林。
息心宴坐。时又引笔赋诗曰。杖策步前岭。
褰裳出外扉。轻萝转蒙密。幽径复纡威。树
高枝影细。山昼鸟声希。石苔时滑屣。虫网乍
义解篇三 正纪十 附见四¶ 第 477a 页 T50-0477.png
粘衣。涧旁紫芝晔。岩上白云霏。松子排烟
去。常生寂不归。穷谷无还往。攀桂独依依。
会齐使通和舟车相接。崔子武等。擅出境
之才。议其瞻对。众莫能举。世祖文皇。以偃
内外优敏可与杭言。敕令统接宾礼。枢机
温雅容止方棱。敷述皇猷光宣帝德。才词
宏逸辩论旁驰。润以真文引之慈寄子武
等顶受诰命衔󰝟北蕃。帝嗟赏厚惠更倍
恒度。皆推以还公。一无所纳。是岁旧疾连
发。听者复疏。止于小室许有咨问。怀不能
已情有斐然。乃著成论疏数十卷。剖发精
理构思深剧。疾转沈笃功不剋就。以天嘉
五年九月二十一日至于大渐。神气不昧。
命弟子曰。众生为贪心之所暗也。贪我则
惜落一毛。贪他则永无厌足。至于身死之
后。使高其坟重其郭。必谓九泉之下还结
四邻一何可笑。而皇甫谧杨王孙。微得我
意。虽知会归丘壤。而未知初度之心。今冥
目之后。以此脯腊鄙形。布施上飞下走一切
众生。若前身相负仍以相偿。如无相对则
生我檀善。此之微心亦趣菩提。物莫不共
矣。言毕合掌。终于宣武寺焉。春秋六十有
一。知与不知咸怀恻怆。即以其月二十二
日。尸陀于钟山开善寺之东岗焉。然偃始
离俗迄于迁化。唯学是务。俭节扫衣弗事
华广。每缘情触兴辄叙其致。而文彩洒落
罕有嗣者。缀述篇章随手散失。后人掇聚
集之成二十馀卷。值乱零失犹存八轴。陈
太建年。学士何俊上之。封于秘阁。
义解篇三 正纪十 附见四¶ 第 477b 页 T50-0477.png

释法朗。俗姓周氏。徐州沛郡沛人也。祖奉叔
齐给事黄门侍郎青州刺史。父神归梁员外
散骑常侍沛郡太守。朗托生之始。母曰。刘氏
梦见神人乘楼殿入怀。梦中如言。身与空
等。既而觉寤。四体轻虚有异恒日。五辛杂
味因此悉断。爰在龆龀卓出凡童。孝敬纯
备志操贞立。家雄六郡气盖三边。少习军
旅早经行阵。俭约治身。宠辱无能移也。俄
而假节宁远将军徐子彦北伐。门设长戟
坐休大树。惟曰。兵者凶器身曰苦因。欲海
邪林安能觉者。年二十一。以梁大通二年二
月二日。于青州入道。游学杨都就大明
寺宝志禅师受诸禅法。兼听此寺彖律师
讲律本文。又受业南涧寺仙师成论竹涧
寺靖公毗昙。当时誉动京畿神高学众。所
以天口之侣藏耳之宾。心计目览莫不奔竞。
但以鹫山妙法群唱罕弘。龙树道风宗师
不辍。前传所纪。摄山朗公。解玄测微世
所嘉尚。人代长往嗣续犹存。乃于此山止
观寺僧诠法师。餐受智度中百十二门论并
花严大品等经。于即弥纶藏部探赜幽微。
义吐精新词含华冠。专门强学课笃形心。
可谓师逸功倍。于斯为證。永定二年十一
月。奉敕入京住兴皇寺。镇讲相续。所以花
严大品四论文言。往哲所未谈。后进所损
略朗皆指擿义理徵发词致。故能言气挺
畅清穆易晓。常众千馀福慧弥广。所以听侣
云会挥汗屈膝。法衣千领积散恒结。每一
上座辄易一衣阐前经论各二十馀遍。二
义解篇三 正纪十 附见四¶ 第 477c 页 T50-0477.png
十五载流润不绝。其间兴树四部。两宫法轮
之华当时莫偶。以太建十三年岁在辛丑
九月二十五日中夜迁神寺坊。春秋七十
有五。即以其月二十八日窆于江乘县罗落
里摄山之西岭。初摄山僧诠受业朗公。玄旨
所明惟存中观。自非心会析理。何能契此
清言。而顿迹幽林禅味相得。及后四公往
赴三业资承。爰初誓不涉言。及久乃为敷
演。故诠公命曰。此法精妙识者能行。无使
出房辄有开示。故经云。计我见者莫说
此经。深乐法者不为多说。良由药病有。以
不可徒行。朗等奉旨无敢言厝。及诠化往。
四公放言。各擅威容俱禀神略。勇居禅众
辩住长干。朗在兴皇。布仍摄领。福门宏敞
慧声遐讨。皆莫高于朗焉。然辩公胜业清
明。定慧两举。故其讲唱兼存禅众。抑亦诠公
之笃厉也。然其义体时与朗违。故使兴皇座
中排斥中假之诮。布勇两公见于别纪。昔梁
天监十年六月七日。神僧宝志记兴皇寺
云。此寺当有青衣开士广弘大乘。及朗游
学之时初服青纳。及登元席乃与符同。又
南陌居士杜法粲年踰八十。颇识归心。昔梦
寺内有幡花天伎侧塞殿堂。缁素法众充
仞筵席洎朗来仪创会公私斋讲。又盛符
焉。又十二年五月七日。帐下净人解斋失
晓。朗夜扣閤催之。而洪钟自响。良久不
绝。故其祯祥早著。其例此也。东朝于长春
殿义。集副君亲摇玉柄。述朗所竖诸师假
名义。以此荣称。岂惟释氏宗匠。抑亦天人仪
义解篇三 正纪十 附见四¶ 第 478a 页 T50-0478.png
表。故其所获檀嚫。充造经像修治寺塔
济给穷厄。所以房内畜养鹅鸭鸡犬其类繁
多。所行见者无不收养。至朗寝息之始。皆
寂无声。游观之时鸣吠喧乱。斯亦怀感之致
矣。侍中领军庐陵王。声懋权衡资承戒约。
遂仰奏承华为之铭颂。其墓志文。太子詹
事济阳江总。故陈主叔宝。时在春宫。为之颂曰。洪源远来传芳馥蕙。君子哲人英
芬是继。朱旄既杖青组仍曳。纫虎戎印珥貂
狄制。功可冠军业非出世。揖彼声色超
此津济。津济伊何裂断网罗。忍衣早记乘楼
夜过。航斯苦海涸此爱河。非此智士孰
寄宣扬。法云广被慧日舒光。既权衡橹自
辟金汤。梦齐鼓说应异钟霜。识机知命同
彼现病。夙心栖遁度脱难竟。化缘已矣乃
宅丘阱。智炬寂灭颓岩辽夐。辽夐空岑摇落
远墅。弦馀月暗雾暧松深。香灭穷垄幡
横宿林。切切管清遥遥鼓声。野烟四合孤禽
一鸣。风悽呗断流急寒生。神之净土形沈
终古。勒此方坟用旌兰杜。

释慧勇。厥姓桓氏。其先谯国龙亢人也。祖法
式尚书外兵钱唐令。因此遁迹于虎丘山。后
仍寓居吴郡吴县东乡桓里。父献弱龄早
世。母张氏尝梦。身登佛塔获二金菩萨。俄
育二男。并幼而入道。长则慧聪。勇其次也。
初出杨都。依止灵曜寺则法师为和上。
锐志禅诵治身蔬菲。随方受业不事专
门。岂非版金成宝方资铣镂瑄玉有美
必待刮摩诚有由矣。年登具戒。从静众
义解篇三 正纪十 附见四¶ 第 478b 页 T50-0478.png
寺峰律师。游学十诵。有龙光寺僧绰建元寺
法宠。并道秀域中声高梵表。乃服膺坐右
禀宗成实。刻情砥砺寝食忘疲。苦思沈沦
坑岸斯坠。弥历寒暑博习大成。至年三十
法轮便转。自此远致学徒盛开讲肆。高视
上京郁为翘采。专讲论文将十许遍。俄
而梁季倾覆人百沸腾。每思遁世莫知其
所。于时摄山诠尚。直辔一乘横行山世。随
机引悟有愿遵焉。尝行报恩寺前忽见人
云。从摄山来授竹如意俄失。谓勇曰。寻
当如意。俄失踪迹。信宿之间又有漆函。盛
三论一部置房前窗上。寻究莫知来也。欣
兹嘉瑞锐勇难任。因此拂衣里闬驾言
泉石。期神窅冥。非企琴台之侣。修空习
慧。寔追林远之风。便停止观寺。朝夕侃侃
如也。诠师忘以年期。义兼师友。抑亦宫羽
相谐。冰蓝待益之志也。自此言刈章句
采撷希微。凡厥释经莫不包举。大法获传
于焉是赖。天嘉五年。世祖文皇。请讲于太
极殿。百辟具陈。七众咸萃。景仰之辈观风继
踵游息之伍附影成群。自此声名籍甚矣。
住大禅众寺十有八载。及造讲堂也。门人
听侣经营不日。接霤飞轩制置弘敞题曰
般若之堂也。以至德元年五月二十八日遘
疾。少时平旦神逝。春秋六十有九。然其大渐
之时神容不变。经宿顶暖。众皆异之。至六
月六日。窆于摄山西岭。自始至终。讲花严
涅槃方等大集大品各二十遍。智论中百十
二门论。各三十五遍。馀有法花思益等数部
义解篇三 正纪十 附见四¶ 第 478c 页 T50-0478.png
不记。又早舍亲爱。弱而贞苦。文章声辩时
所高之。爰至启手启足不淄不涅。寔
象教之栋梁。精义之林薮。弟子等追深北
面之礼。镌石碑之。其文侍中尚书令济阳江
总制。

释宝琼。姓徐氏。本惟。东莞避难辞莒。后居
毗陵曲阿县焉。祖邕齐右军。父僧达梁临川
王咨议。并高器局崇遵儒素。琼洁润山
水峰澜早被。身长七尺五寸。背胛龙文。口三
十九齿。异相奇挺。故能疏秀风采蕴籍
威容。少鄙锦裳便欣毳服。绮年出俗。师
事沙门法通。通初见而嗟重。深为道器也。
不使服勤。年过志学。欲禀光宅寺云法师
义。但以经藏飙拔声实沸腾无碍奔涌谈吐
横逸。窃疑词富兼骇唱高。及移听南涧仙
师。研精数论。名解映彻洞殚义窟。仙尝览
琼私记。三复嗟赏。后于高座普劝写之。自
尔门徒传写此疏。初受具年已能覆述。未
登五岁便为法主。仍与仙公杭衡敷化。梁
高祖三教妙旨罔不疏通。选扬名德分寄
弘道。琼之高义简在帝心。爰降纶绂入寿
光殿。言重茂林更轻云阁。便辞还乡之建
安寺。上黄侯哗分竹此邦。每深尊敬情兼师
友。彼郡一旦老少相喧竞云。建安伽蓝白龙
出现。奔排到寺惟见琼讲。有识之士异而目
之为白琼焉。素与简子周弘正早申莫逆。
彼骤噫曰。夫有希世之才。而不在京华开
导。乘桴之叹令人太息。乃为学侣复请还
都发成实题。僧正慧令。切难联环。琼乃徐
义解篇三 正纪十 附见四¶ 第 479a 页 T50-0479.png
拂麈尾从容而对。令乃引远公旧责曰。不
疾而速杼轴何为答曰。不思造业安得精
固。令闲举止雅音调。宾主相悦殊加称
尝。梁祖年暮惟事薰修。臣下偃风情言扇
俗。搢绅学者必兼文义。所以屡开理教。维
摩涅槃道被下筵惠飞上席。解颐利齿木
舌锋牙。畯塞骈罗烟随雾涌。亦有明王丰
貂纡青拖紫车马溢于寺衢。衣簪满于法
座。斯感物之盛罕有如也。到茂灌民誉之
重任孝恭词笔之富。皆执卷稽疑伏膺请
业。恭息世谟。蔬菲好学。后进英华随父共
听。偏深玄义遂讲涅槃。传瓶不失于兹乃
验。未仍入道奄至无常。顶暖信宿手屈三
指。复与诸天飞下住宅。对父谈话宛若平
生。褒赞出家称扬法利。俄将翼从凌虚而
没。留香在室经日不消。故知彼此异人躬
为学众。诚难测其本量也。逮梁室版荡
有陈建业。武帝尊法嗅味特深。数引金言
频开玉谍。降狎言笑询访名理。永定三年
夏。于重云殿阁正弘大品。梦朱衣神。礼而
谏曰。波若多难。仰祈疾讲。频尔数转词逾
恳到。至七月十日。乃白僧曰。昨夜神人见
催经馀一卷。午前取讫讲竟出宫殿。雷
雹已响。还才至寺骤雨便零。震动云雷一
时都尽。岂非胜人宣法幽冥敬重。陈祖升遐
方知前告。文帝纂历礼异弥深。郁下丝纶。
为京邑大僧正。辞让虽切敦喻更隆。乃顾当
仁俾膺范物。遂之斯任。然以金陵都会朝
宗所依。刹寺如林义筵如市。五部六郡果
义解篇三 正纪十 附见四¶ 第 479b 页 T50-0479.png
含苗杂。惟调水乳罕和盐梅。多没象泥
终枯鸟树。乃镇之以清净。驭之以无为。篇
禁不烦遮罚每省。故僧尼仰之自肃。道俗
称之益敬。七众日用而不知。四远钦风而
不足。故得法位久司疵谤无玷。屡陈表退
去而复升。始终惟令于是乎在。自梁僧之于
此任熏灼威仪。翼卫亚于王公。服玩陈于
郑楚。故使流水照于衢路。吏卒喧于堂庑。
琼临已来顿袪前政。自营灵寿惟从息慈。
坏色蔽身尼坛容膝。萧然率尔有位若无。
朝野嘉其真素。同侣美其如法。海东诸国
图像还蕃。顶礼遥敬。古人有言。匪驰令
誉孰动殊方。其见贤如此。以至德二年甲
辰之岁二月二十三日。才觉不豫。建初寺
宝琼法师当时之偶对也。少而共学声德齐
扬。尔夕神人忽来报曰。彭城僧正今先无
常自梦上天有疏请讲。暨三月二十日。
正念告终。遗诫掩坎不烦铭志。春秋八十
一。有诏慰焉。丧事所须随由资给。仍以天
子卤簿仗。借为荣饰。终古所希幸也。以四
月五日窆于钟山之阳名僧旧墓。尔时填逵
咽陌哀恸相奔。皂素惊嗟郊垧失色。初琼
入京将临法席。既无人识不许房居。乃
求僧正慧超寄南涧住。超闻未许。见而骇
曰。此少俊当绍吾今位。法门所托何虑无
房。即命寺纲忻然处置。及孝宣请讲太
子常迎。屡见神人形甚长伟密来翼从。末为
大将军章照达讲。通感亦然。又非测也。然
其厚德容众。鸣谦俭约。出处无忤。言行无
义解篇三 正纪十 附见四¶ 第 479c 页 T50-0479.png
择。剋壮不休孜孜讲道。吐音遥奕发义昭
彰。或遇勍手时逢命的。薄麾象扇灌已
冰消。故寔繁有徒服而无斁。及晚僧望益
重居处逾轻。帷屏罔设饰用不置。腊岁参
谒黑白磨肩。方便他行避斯荣供。斯可谓
狎人世而空闲。绾司存而无事也。又圣人
至理开士微言。月落参横清诵无逸。及烛然
香馥忏礼方宵。迹怠心勤外和内秘。宣扬
之暇。绰有馀闲。兼采玄儒每穷子史彫虫
[葶-丁+呆]隶体物摛玄。并入性灵悉能该洽。又可
谓不挠大猷无遗小道也。凡讲成实九
十一遍。撰玄义二十卷。讲文二十遍。文疏
十六卷。讲涅槃三十遍。制疏十七卷。讲大
品五遍。制疏十三卷。馀有大乘义十卷。法
花维摩等经。并著文疏。故不备载。布在州
邑。兄孙普光。承藉风训立履贞确。思慕平
昔追攀日永。与同学道庄明解。树碑于金
陵之旧墟。其文慧日道场释法论。庄入室驰
声见于别纪。解升堂流誉王领江都。隋末
尚存。安危未测。

释警韶。姓颜氏。会稽上虞人。学年入道。事叔
僧广以为师范。广律行贞严。当时领袖。初
韶游都听讲。便能清论。年登冠肇还乡
受戒。护持奉信如擎油钵。有沙门道林。请
留乡土。乃梦韶舌相广长。而欲将断。既寤
深惟。留恋斯成坠失。愧悔前请便劝出都。
于即大弘法化传灯不绝。即庄严旻公之遗
绪也。次禀龙光僧绰。乃是开善琼支末。又
探习三藏广综众家。年二十三讲大品经。
义解篇三 正纪十 附见四¶ 第 480a 页 T50-0480.png
味法当时磨肩溢道。后还建元晋陵等寺
敷演经论。解冠群宗。韶乃愿年四十长就讲
说。而学侣相顾不胜钦尚。时年三十有九。
为建元寺讲主。临终遗令传法。韶遵崇馀
烈即坐演之。受业之宾有逾师保。梁简文
邵陵及岳阳等。大相钦重归承训诲。从危
难后世改情浮。乃往豫章将通道务。时
逢豫州黄司空等。素情所仰请为戒师。会
外国三藏真谛法师。解该大小行摄自他。
一遇欣然与共谈论。谛叹曰。吾游国多矣。罕
值斯人。仍停豫都为翻新金光明并唯识
论及涅槃中百句长解脱十四音等。朝授晚
传。夜闻晨说。世谚。泻瓶重出。知十再生者
也。梁乐阳王于荆立位。遣信远迎。楚都弘
法。韶念报地之重。来敕遂乖。陈武定天文
皇嗣业。并弘尚正道敕请还都。戒范承仰
优礼弥隆。天嘉四年有会稽慧藻同泰道伦
等二百馀人。连署请韶。长讲于白马寺。广
弘传化十有馀年。既登耳顺。便令慧藻续
讲。躬往瓦官宴坐少时。法门深妙。时沙门
智顗。定慧难踰人神颇测。静叹精利事等夙
成。共诸前学频请重讲。留意绵久以疾辞
之。又为新安殿下黄司空等共僧三请不
免勤注又于王府略说维摩。龙光寺中广
敷成实。亦得数年成诸学肆。未辞朽老
归志山林。乃入幽岩自靖十有馀载。至德
元年十月十一日中时。右胁而卧神虑澄然
终于开善寺春秋七十有六。其月十六日
窆于钟岭独龙之山。所讲成实论五十馀遍。
义解篇三 正纪十 附见四¶ 第 480b 页 T50-0480.png
涅槃三十遍。大品四十遍。新金光明三十馀
遍。维摩天王仁玉等经遍数。繁乱不纪广叙。

释安廪。姓秦氏。晋中书令靖之第七世也。寓
居江阴之利成县焉。考王妙思滔玄怡心
届寂。乃制入神书一首洞历三卷。青乌之道
莫不传芳。廪幼而聪颖独悟不群。十三偏
艰。孝知远近。断水骨立。闻者涕零。古人有
言。知子父也。乃摄以典教。业遂多通。而
性好老庄。早达经史。又善太一之能。并解
孙吴之术。是以才艺有功文武清播。仍欲披
榛问隐荜门圭窦。而虚怀机发体悟真权。
年二十五启敕出家。乃游方寻道。北诣魏
国。于司州光融寺容公所采习经论。容律
训严凝肃成济器。并听嵩高少林寺光公十
地。一闻领解顿尽言前。深味名象并毕中
意。又受禅法悉究玄门。请业之徒屡申弘
益。在魏十有二年。讲四分律近二十遍。大
乘经论并得相仍。梁泰清元年始发彭沛。门
人拥从还届杨都。武帝敬供相接。敕住天
安。讲花严经。标致宏纲妙指机会。值梁运
既终法轮停转。洎大陈御寓。永定元年春
乃请入内殿。手传香火接足尽虔。长承戒
范。有敕住耆阇寺。给讲连续。既会夙心遂
欣久处。世祖文皇又请入昭德殿。开讲大
集。乐说不穷重筵莫拟。孝宣御历。又于华
林园内北面受道。阐化涉劳因以遘疾。至
德元年建寅之月迁化于房。皇心恻悼[赐-勿+月]
赠有嘉。即以其月窆于开善之西山。春秋
七十有七。门人痛其安放。士庶失其归依
义解篇三 正纪十 附见四¶ 第 480c 页 T50-0480.png
矣。

释慧布。姓郝氏。广陵人也。少怀远操。性度
虚梗。年十五处于江阳。家门军将。时有戎
役。因愿领五千人为将清平寇塞。岂不果
耶。众伟其言。十六遭兄亡。悟世非常。思
解俗网。亲眷知有武略咸不许之。二十
有一方从本愿。既蒙剃落便入杨都。从建
初寺琼法师学成实论。通假实之旨。物议
所归。而布恨斯至理未尽怀抱。承摄山止
观寺僧诠法师大乘海岳声誉远闻。乃往从
之听闻三论。学徒数百翘楚一期。至于洞
达清玄妙知论旨者。皆无与尚。时号之
为得意布。或云思玄布也。故诠之解难。听者似解而领悟犹迷。及依言领=愿【三】领=愿【宋】【元】【明】领通领通.而构难
疏略。致使谈论之际每有客问必待布而
为答。时人为之语曰。诠公四友。所谓四句
朗。领语辩。文章勇。得意布。布称得意最为
高也。后于大品善达章中悟解大乘。烦恼
调顺。摄心奉律威仪无玷。常乐坐禅远离
嚣扰。誓不讲说护持为务。末游北邺更涉
未闻。于可禅师所暂通名见。便以言忤其
意。可曰。法师所述可谓破我除见莫过此
也。乃纵心诸席备见宗领。周览文义并
具胸襟。又写章疏六驮。负还江表。并遣
朗公令其讲说。因有遗漏重往齐国。广写
所阙赍还付朗。自无所畜。衣钵而已。专
修念慧独止松林。萧然世表学者欣慕。尝
造思禅师与论大义。连彻日夜不觉食
息。理致弥密言势不止。思以铁如意打案
义解篇三 正纪十 附见四¶ 第 481a 页 T50-0481.png
曰。万里空矣。无此智者。坐中千馀人同声叹
悦。又与邈禅师论义。即命公之师也。联
绵往还三日不绝。邈止之叹其慧悟遐举而
卑身节行不显其美。梁太清末。侯景作
乱。荒馁累年三日失食。至第四日有人
遗布饭。而微以猪肉覆之。虽腹如火
然。结心不食。故得遭斯困厄不履非滥。
又曾患脚气。医令服薤。自此至终常陈此
罪。或见诸人乐生西方者。告云。方土乃净
非吾愿也。如今所愿化度众生。如何在莲
花中十劫受乐。未若三途处苦救济也。陈
至德中。邀引恭禅师。建立摄山栖霞寺。结
净练众江表所推。名德远投禀承论旨。时
为开滞理思幽微。不为僧师不役下位。常
自缝洗六时无阙。才扣揵搥已居众首。
端坐如木见者懔然。名闻光远请谒如市。陈
主诸王并受其戒。奉之如佛。末以年暮不
参众食。敕给其乳牛。而布回充入众。茕茕
谨摄实高僧焉。年七十与众别云。布命更
至三五年在。但老困不能行道。住世何
益。常愿生边地无三宝处为作佛事去也。
幸各好住愿努其力。于是绝谷不食命将
欲断。下敕令医诊之。缩臂不许。沈皇后
欲传香信。又亦不许。临终遗诀曰。长生不
喜夕死无忧。以生无所生灭无所灭故也。
诸有学士徒众并委恭禅师。吾无虑矣。以
陈祯明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卒于栖霞。
终后手屈三指。捋之虽伸还屈。乃至林
中一月犹尔。未终前大地连动。七日便卒。
义解篇三 正纪十 附见四¶ 第 481b 页 T50-0481.png
移尸就林。山地又动。太史奏云。得道人星
灭矣。时以当之。初将逝告众前云。昨夜二
菩萨见迎。一是生身。一是法身。吾已许之。
寻有诸天又来迎接。以不愿生故不许耳。
流光照于侃禅师户。侃怪光盛出户见。二
人向布房中不知是圣也。旦往述之。恰然
符合。言已端坐而化。有见鬼者。望见幡花
满寺光明腾焰。不测其故。入山视之。乃
布公去世。

释亡名。俗姓宗氏。南郡人。本名阙殆。世袭
衣冠称为望族。弱龄遁世永绝妻孥。吟
啸丘壑任怀游处。凡所凭准必映美阮嗣
宗之为人也。长富才华乡人驰举。事梁
元帝深见礼待。有制新文帝多称述。而恭
慎慈敬谦静为心。每从容御筵赐问优异。
及梁历不绪。潜志玄门远寄汶蜀脱落
尘累。初投兑禅师。兑亦定慧澄明声流关
邺。名乃三业依凭四仪恭仰。彫纯假于禅诵
兴虑著于篇什。预有学徒问道无倦。会周
氏跨有井络。少保蜀国公宇文俊镇之。往
爱贤才重其德素。礼供殊伦声闻台省。
后齐王续部伏敬日增。任满还雍遂勒归谒。
帝劳遗既深。处为夏州三藏。朝省以名文
翰可观元非玄侣而冥德没世。将徵拔
之。测其器宇有经国之量。朝省总议。或以
威恩加之。或以情异转之。然名雅亮卓然
曾无易节。天和二年五月。大冢宰宇文护
遗书曰。言念钦属未叙企积。道体休豫
无亏虑耶。盖能仁处世志存匡救。非先轮
义解篇三 正纪十 附见四¶ 第 481c 页 T50-0481.png
回独尚兹善。既道亚生知才高七步。岂虚
缁染沈流当涂。但灵廓妙理三业同臻。冀
思莫二。皂白非感耳。怖解偏执赞我时
朝。匪惟真俗俱抽。亦是彼我一贯。故令往
白。念报雅怀。名答云。辱告深具怀抱。寒暑
异域苦乐殊心。辄略常谈且陈事实。贫道
禀质丑陋。恒婴疾恼因伛成恭。惟道是务
不曾栖息。五十二年。自舍俗缘十有五载。
万人归国皆停都邑。羸病一僧独流荒裔。
无罪可罚无能可使。百虑九思是所未喻。
文多不载。又列六不可十叹息。援据事
叙纶贯始终。书略。结云。沙门持戒心口相
应。所列六条若有一诳。生则苍天厌之。死
则铁钳拔之。洋铜灌之。仰戴三光行年
六十。不欺闇室况乃明世。且乡国殄丧宗
戚衰亡。贫道何人独堪长久。诚得收迹岩
中摄心尘外支养残命敦修慧业。此本志
也。寄骸精舍乞食王城。任力行道随缘
化物。斯次愿也。如其不尔独处丘壑。安能
愦愦久住阎浮地乎。护得书体其难拔。乃
与书迎还云。法师秉心弥固栖游世表。玄
圭启运。不屈伯夷之节。苍精得历。岂捐
嘉遁之志。今遣往迎名达咸阳。贵游奉谒。
隆礼厚味弥增常限。以称谓广流藏景难伏。
誓当栖玄后德。便闲放无累。乃著宝人铭
曰。余十五而尚属文。三十而重势位。值
京都丧乱冠冕沦没海内知识零落殆尽。乃
喟然叹曰。夫以回天倒日之力。一旦早凋。
岱山磐石之固。忽焉烬灭。定知世相无常浮
义解篇三 正纪十 附见四¶ 第 482a 页 T50-0482.png
生虚伪。譬如朝露其停几何。大丈夫生当
降魔死当饲虎。如其不尔。修禅足以养
志。读经足以自娱。富贵名誉徒劳人耳。乃
弃其簪弁剃其须发。衣纳杖锡听讲谈
玄。战国未宁安身无地。自厌形骸甚于
桎梏。思绝苦本莫知其津。大乘经曰。如
说行者乃名是圣。不但口之所言。小乘偈
曰。能行说为正。不行何所说。若说不能
行。不名为智者。至于颜回好学勤改前
非季路未修惧闻后语。功劳智扰役神伤
命。为道日损何用多知。誓欲枯木其形
死灰其虑降此患累以求虚寂。乃作绝
学箴文。名息心赞。拟夫周庙。其铭曰。法界
有如意宝人焉。九缄其身铭其膺曰。古之
摄心人也。诫之哉诫之哉。无多虑无多知。
多智多事不如息意。多虑多失不如守
一。虑多志散知多心乱。心乱生恼志散妨
道。勿谓何伤其苦悠长。勿言何畏其祸鼎
沸。滴水不停四海将盈。纤尘不拂五岳将
成。防末在本虽小不轻。关尔七窍闭尔
六情。莫视于色莫听于声。闻声者聋。见
色者盲。一文一艺空中小蚋。一技一能日
下孤灯。英贤才艺是为愚弊。舍弃淳朴耽
溺淫丽。识马易奔心猿难制。神既劳役形必
损毙。邪经终迷修涂永泥。莫贵才能是曰
惛懵。洿拙羡巧其德不弘。名厚行薄其高
速崩。隆舒污卷其用不恒。内怀憍伐外
致怨憎。或谈于口或书于手。邀人令誉亦
孔之丑。凡谓之吉圣以之咎。赏悦暂时悲
义解篇三 正纪十 附见四¶ 第 482b 页 T50-0482.png
忧长久。畏影畏迹逾走逾剧。端坐树阴迹
灭影沈。厌生患老随思随造。心想若灭生
死长绝。不死不生无相无名。一道虚寂万物
齐平。何胜何劣何重何轻。何贱何辱何贵何
荣。澄天愧净皦日惭明。安夫岱岭固彼
金城。敬诒贤哲斯道利贞。又著至道论淳
德论遣执论去是非论影喻论修空论不杀论
等。并文多清素语恒劝善。存质去华不
存粉墨。有集十卷盛重于世。不知所终。
有弟子僧琨性沈审善音调。为隋二十五
众读经法主搜括群籍采摭贤圣。所撰诸
论集为一部。称曰论场。有三十卷。披帙
一阅俱览百家。亦新学之宗匠者矣。后于曲
池。造静觉寺。每临水映竹。体物赋诗。有
篇什云。

魏邺下沙门释道宠传

释道宠。姓张。俗名为宾。高齐元魏之际。国学
大儒雄安生者。连邦所重。时有李范张宾。
齐鏕安席。才艺所指莫不归宗。后俱任
安下为副。年将壮室。领徒千馀。至赵州
元氏县堰角寺侧。即今所谓应觉是也。从寺
索水。沙弥持与。问具几尘方可饮之。素
不内涉罔然无对。乃以水浇面。宾大恧谓
徒属曰。非为以水辱我。直显佛法难思。
吾今投心此道。宜各散矣。即日于寺出家。
寺法入道三年历试。以宾聪明大博不可
拘于常制。即日便与具戒。遂入西山广寻
藏部。神用深拔慨叹晚知。魏宣武帝崇尚佛
法。天竺梵僧菩提留支初翻十地在紫极殿。
义解篇三 正纪十 附见四¶ 第 482c 页 T50-0482.png
勒那摩提在大极殿。各有禁卫不许通
言。校其所译恐有浮滥。始于永平元年
至四年方讫。及勘雠之。惟云。有不二不
尽。那云。定不二不尽。一字为异。通共惊美
若奉圣心。宠承斯问。便诣流支访所深
极。乃授十地典教三冬。随闻出疏。即而
开学。声唱高广。邺下荣推。时朝宰文雄魏收
邢子才杨休之等。昔经宠席官学由成自遗
世网形名靡寄。相从来听皆莫晓焉。宠默
识之。乃曰。公等诸贤既称荣国。颇曾受业
有所来耶。皆曰。本资张氏厌俗出家。宠
曰。师资有由今见若此。乃曰。罪极深矣。初
聆声相寔等昔师。容仪顿改致此无悟。于
是同敦三大罄此一心。悲庆相循。遂以闻
奏。以德溢时命义在旌隆。日赐黄金三两
尽于身世匠成学士堪可传道千有馀人。
其中高者。僧休法继诞礼牢宜儒果等是也。
一说云。初勒那三藏教示三人。房定二士授
其心法。慧光一人偏教法律。菩提三藏惟教
于宠。宠在道北教牢宜四人。光在道南
教凭范十人。故使洛下有南北二途。当现
两说自斯始也。四宗五宗亦仍此起。今则阙
矣辄不繁云。

齐彭城沙门释慧嵩传

释慧嵩。未详氏族。高昌国人。其国本沮渠
凉王避地之所。故其宗族皆通华夏之文轨
焉嵩少出家聪悟敏捷。开卷辄寻便了中义。
潜蕴玄肆尤玩杂心。时为彼国所重。嵩兄
为博士。王族推崇。雅重儒林未钦佛理。
义解篇三 正纪十 附见四¶ 第 483a 页 T50-0483.png
睹嵩英鉴劝令反俗。教以义方。嵩曰腐儒
小智未足归赏。固当同诸糟粕。馀何可
论。兄频遮碍。乃以易林秘隐问之。嵩初不
读俗典。执卷开剖挺出前闻。兄虽异之殊
不信佛法之博要也。嵩以毗昙一偈化令
解之停滞两月妄释纷纭。乃有其言全乖
理义。嵩总非所述。聊为一开。泠然神悟。便
大崇信佛法。博通玄奥。乃恣其游涉。于时
元魏末龄大演经教。高昌王欲使释门更
辟。乃献嵩并弟。随使入朝。高氏作相深相
器重。时智游论师世称英杰。嵩乃从之听
毗昙成实。领牒文旨信重当时。而位处沙
弥更摇声略。及进具后便登元座。开判经
诰雅会机缘。乃使锋锐黥敌归依接足。既
学成望远本国请还。嵩曰。以吾之博达。义
非边鄙之所资也。旋环邺洛弘道为宗。后
又重徵。嵩固执如旧。高昌乃夷其三族。嵩
闻之告其属曰。经不云乎。三界无常诸有
非乐。况复三途八苦由来所经何足怪乎。
及高齐天保革命惟新。上统荣望见重宣
帝。嵩以慧学腾誉。频以法义凌之。乃徙
于徐州为长年僧统。仍居彭沛大阐宏猷。
江表河南率遵声教。即隋初志念论师之祖
承也。以天保年。卒于徐部。
续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篇三 正纪十 附见四¶ 第 483b 页 T50-0483.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