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通¶ 第 969a 页
神僧传卷第四
* 慧通
释慧通。不知何许人。宋元嘉中见在寿春。寝
宿无定游历村里。饮宴食啖不异恒人。常自
称郑散骑。言未然之事颇时有验。江陵有边
僧归者。游贾寿春。将应反乡。路值慧通称欲
寄物。僧归时自负重担。固以致辞。遂强置担
上。而了不觉重。行数里便别去。谓僧归曰。我
有姊在江陵作尼名慧绪住三层寺。君可为
我相闻道寻欲往。言讫忽然不见。顾视担上
所寄物亦失。僧归既至寻得慧绪。具说其意。
绪既无此弟。亦不知何以而然。乃自往寿春
寻之竟不相见。通后自往江陵。而慧绪已死。
入其房中讯问委悉。因留江陵少时。路由人
家坟墓无不悉其氏族死亡年月。传以相问
慧通¶ 第 969b 页 T50-0969.png

盗遥见通者辄间行避走。又于江津路值一
人。忽以杖打之语云。何駃归去。看汝家若为。
此人至家。果延火所及舍物荡尽。齐永元初
忽就相识人任漾求酒甚急。云今应远行不
复相见。为谢诸知识。并宜精勤修善为先。饮
酒毕至墙边卧地。就看已死后数十日。复有
人于市中见之。追及共语。久之乃失。
* 邵硕
沙门邵硕。康居国人。与志公最善。出入经行
不问夜旦。意欲求之则去。游益州以滑稽言
事能发人欢笑。因劝以善。家家喜之。至人家
眠地者。家必有死。就人求细席者必有小儿
亡。时咸以此为谶。至四月八日成都行化。硕
于众中作师子形。尔日郫县亦言见硕作师子
形。乃悟分其身也。刺史萧慧开及刘孟明。皆
挹事之。孟明以男子衣衣二妾。试硕云。以此
二人给公为左右可乎。硕为人好韵语。乃谓
明曰。宁自乞食以清宴不能与阿夫竟残年。
后忽著布帽诣明。少时明卒。先是孟明长史
沈仲玉改鞭杖之格严重常科。硕谓玉曰。天
地嗷嗷从此起。若除鞭格得刺史。玉除之。及
明卒仲玉果行州事。是年九月将亡。谓沙门
法进曰。愿露骸松下然脚须著屐。进诺之。已
而化。舁其尸露之。明日往视失所在。俄有自
郫县来者曰。昨见硕公著一屐行市中。曰为
我语进公。小儿见欺止为我只屐。进惊问之
沙弥。答曰。舁尸时一屐堕。行急不及系也
法愿。
慧通¶ 第 969c 页 T50-0969.png

释法愿。本姓钟氏。名武厉。先颖川长社人。祖
世避难移居吴兴长城。家本事神身习鼓舞。
世间杂伎及蓍爻占相备尽其妙。尝以镜照
面云。我不久当见天子。于是出都住沈桥。以
佣相自业。宗壳沈庆之微时请愿相。愿曰。宗
君应为三州刺史。沈公当位极三公。如是历
相众人。记其近事所验非一。遂有闻于宋太
祖太祖见之。取东治囚及一奴美颜色者。饰
以衣冠令愿相之。愿指囚曰。君多危难下阶
便应钳锁。谓奴曰。君是下贱人。乃暂得免耶。
帝异之。敕住后堂知阴阳秘术。后少时启求
出家。三启方遂。为上定林远公弟子。及孝武
龙飞。宗壳出镇广州。携愿同往。奉为五戒之
师。会谯王搆逆。壳以咨愿。愿曰。随君来误杀
人。今太白犯南斗。法应杀大臣。宜速改计必
得大勋。果如愿言。壳迁豫州刺史。复携同行。
及竟陵王诞举事。陈谏亦然。齐高帝亲事幼
主。恒有不测之忧。每以咨愿。愿曰。后七月当
定。果如其言。及高帝即位。事以师礼。武帝嗣
兴亦尽师敬。永元一年卒。春秋八十二。
* 宝志
释宝志。本姓朱氏。金城人。初朱氏妇闻儿啼
鹰巢中。梯树得之。举以为子。七岁依钟山僧
俭出家修习禅业。往来皖山剑水之下。面方
而莹彻如镜。手足皆鸟爪。止江东道林寺。至
宋大始初忽如僻异。居止无定饮食无时。发
长数寸常跣行街巷。执一锡杖。杖头挂剪刀
及镜。或挂一两匹帛。齐建元中稍见异迹。数
日不食亦无饥容。与人言始若难晓。后皆效
慧通¶ 第 970a 页 T50-0970.png

齐武帝谓其惑众收驻建康。既旦人见其入
市。还检狱中志犹在焉。志语狱吏。门外有两
舆食来金钵盛饭。汝可取之。既而齐文惠太
子竟陵王子良。并送食饷志。果如其言。建康
令吕文显以事闻。武帝即迎入宫居之后堂。
一时屏除内宴。志亦随众出。既而景阳山上
犹有一志与七僧俱。帝怒遣推检其所閤。吏
启云。志久出在省。方以墨涂其身。时僧正法
献欲以一衣遗志。遣使于龙光罽宾二寺求
之。并云昨宿且去。又至其常所造厉侯伯家
寻之。伯云。志昨在此行道。旦眠未觉。使还以
告献。方知其身分三处宿焉。志常盛冬袒行。
沙门宝亮欲以衲衣遗之。未及发言。忽来引
衲而去。后假齐武帝神力。使见高帝于地下
常受锥刀之苦。帝自是永废锥刀。武帝又常
于华林园召志。志忽著三重布帽以见。俄而
武帝崩。文惠太子及豫章王相继而薨。永明
中常住东宫后堂。一日平明从门出入。忽云。
门上血污衣褰衣走过。及郁林见害车载出。
此帝颈血流于门限。齐卫尉胡谐疾病请志。
志注疏云明屈。明日竟不往。是日谐亡。载尸
还宅。志曰。明日尸出也。齐太尉司马殷齐之
随陈显达镇江州辞志。志画纸作树。树上有
乌。语云。急时可登此。后显达逆节。留齐之镇
州。及败齐之叛入庐山。追骑将及。齐之见林
中有一树。树上有乌如志所画。悟而登之。乌
竟不飞。追者见乌谓无人而返。卒以见免。齐
屯骑桑偃将欲谋反。往诣志。志遥见而走。大
慧通¶ 第 970b 页 T50-0970.png

偃叛走朱方。为人所得。果斫头破腹。梁鄱阳
忠烈王尝屈志至第。忽令觅荆子甚急。既得
安之门上莫测所以。少时王出为荆州刺史。
其预鉴之明此类非一。志多去来兴皇净名
两寺。及梁武即位下诏曰。志公迹均尘垢神
游冥寂。水火不能焦濡。蛇虎不能侵惧。语其
佛理则声闻以上。谈其隐沦则遁仙高者。岂
得以俗士常情空相拘制。何其鄙陋一至于
此。自今行来随意出入勿得复禁。志自是多
出入禁中。尝于台城对梁武帝吃鲙。昭明诸
王子皆侍侧。食讫武帝曰。朕不知味二十馀
年矣。师何为尔。志公乃吐出小鱼依依鳞尾。
武帝深异之。如今秣陵尚有鲙残鱼也。天监
五年冬旱。雩祭备至而未降雨。志忽上启云。
志病不差就官乞活。若不启白官应得鞭杖。
愿于华光殿讲胜鬘经晴雨。梁武即使沙门
法云讲胜鬘。竟夜便大雨。志又云。须一盆水
加刀其上。俄而雨大降。高下皆足。舒州灊山
最寄绝。而山麓尤胜。志公与白鹤道人皆欲
之天监六年二人俱白武帝。帝以二人皆具
灵通。俾各以物识其地得者居之。道人云。某
以鹤止处为记。志云。某以卓锡处为记。已而
鹤先飞去。至麓将止。忽闻空中锡飞声。志公
之锡遂卓于山麓。而鹤惊止他所。道人不怿。
然以前言不可食。遂各以所识筑室焉。有陈
征虏者。举家事志甚笃。志尝为其见真形。光
相如菩萨像焉。志知名显奇四十馀载。士女
供事者不可胜数。然好用小便濯发。俗僧闇
慧通¶ 第 970c 页 T50-0970.png

饮酒食猪肚。志勃然谓曰。汝笑我以溺洗头。
汝何为食盛粪袋。讥者惧而惭服。晋安王萧
纲初生日。梁武遣使问志。志合掌云。皇子诞
育幸甚。然冤家亦生。于后推寻历数与侯景
同年月日而生也。会稽临海寺有大德。常闻
杨州都下有志公语言颠狂放纵自在。僧云。
必是狐狸之魅也。愿向都下觅猎犬以逐之。
于是轻船入海。趋浦口欲西上。忽大风所飘。
意谓东南六七日。始到一岛中望见金装浮
图千云秀出。遂寻径而往至一寺。院宇精丽
花卉芳菲。有五六僧皆可年三十。美容色并
著真绯袈裟。倚杖于门树下言语。僧云。欲向
都下为风飘荡。不知上人此处知何州国。今
四望环海。恐本乡不可复见。答曰。必欲向扬
州即时便到。今附书到钟山寺西行南头第
二房觅黄头付之。僧因闭目坐船。风声定开
眼。如言奄至西岸。入浦数十里至都。径往钟
山寺访问。都无字黄头者。僧具说委曲报云。
西行南头第二房。乃风病道人。志公虽言配
在此寺。常在都下聚乐处。百日不一度来。房
空无人也。问答之间不觉志公。已在寺厨上
乘醉索食。人以斋过日晚未与。间便奋身恶
骂寺僧。试遣沙弥绕厨侧漫呼黄头。志公忽
曰。阿谁唤我。即逐沙弥来到僧处。谓曰。汝许
将猎狗捉我。何为空来。僧知是非常人。顶礼
忏悔。授书与之。志公看书云。方丈道人唤我。
不久当亦自还。志公遂屈指云。某月日去。便
不复共。此僧语众。但记某月日。至天监十三
慧通¶ 第 971a 页 T50-0971.png

无疾而终。尸骸香软形貌熙悦。临亡然一烛
以付后閤舍人吴庆。庆即启闻。梁武叹曰。大
师不复留矣。烛者将以后事属我乎。因厚加
殡送。葬于钟山独龙之阜。仍于墓所立开善
寺敕陆倕制铭于冢内。王筠勒碑文于寺门。
传其遗像处处存焉。
* 香阇梨
香阇梨者。莫测其来。止益州青城山寺。时俗
每至三月三日必往山游赏。多将酒肉酣乐。
香屡劝之不断。后因三月又如前集。香令人
穿坑方丈许。忽曰。檀越等尝自饮啖未曾与
香。今日须餐一顿。诸人争奉殽酒。随得随尽
若填巨[坚-臣+(虍-七+(一/谷))]。至晚曰。我大醉饱扶我就坑。不尔
汗地。及至坑所张口大吐。雉肉自口出即能
飞鸣。羊肉自口出即能驰走。酒肉乱出将欲
满坑。鱼鲊鹅鸭游泳交错。众咸惊嗟。誓断宰
杀。自后酒肉永绝上山。此香之风德也。后因
志公寄语遂化于寺。弟子营墓将殡。怪棺大
轻。及开止见几杖而已。
* 道琳
释道琳。本会稽山阴人。少出家有戒行。善涅
槃法华诵净名经。吴国张绪礼事之。后居富
阳县林泉寺。常有鬼怪。自琳居之则消。琳弟
子慧韶为屋所压头陷入胸。琳为祈请。韶夜
见两胡道人拔出其头。旦起遂平复。琳于是
设圣僧斋。铺新帛于床上。斋毕见帛上有人
迹。长三尺馀。众咸服其徵感。富阳人始家家
立圣僧坐以饭之。至梁初琳出居齐熙寺。天
慧通¶ 第 971b 页 T50-0971.png

* 嵩头陀
嵩头陀法师。居婺州双林北四十里岩谷间。
为创香山寺。及建灵刹道俗万众共引麻䋏
举刹。䋏忽中断引者皆颠踬。师乃曰。有何魔
事使之然乎。因以钵盛净水。内外搅之咒而
作礼。捧钵绕刹一周。刹乃不假人功屹然自
立。后又至莱山立寺。师常曰。莱山王而不久。
香山久而不王。后果如其所言。竟不知所终。
* 阿专师
阿专师者。不详其氏族。云游定州。时在州里
中闻人有会社斋供嫁娶丧葬之席。或少年
放鹰走狗追随宴集之处。未尝不在。其间斗
诤諠嚣亦曲助朋党。如此多年。后正月十
五夜。触他长幼坐席意口聚骂。主人欲打杀
之。市道之徒救解将去其。家兄弟明旦捕觅。
正见阿专师骑一破墙上坐喜笑。谓之曰。汝
等此间何厌贱我。我舍汝去。捕者奋杖欲掷
前人复遮约阿专。复云。定厌贱我我去。以杖
击墙口唱叱叱。所骑之墙一堵忽然升上可
数十仞。举手谢乡里曰好住百姓见者无不
礼拜悔咎。须臾映云而灭。可经一年。间在长
安。还如旧态于后不知所终。
* 达磨
菩提达磨。南天竺婆罗门种。神慧疏朗闻皆
晓悟。志存大乘冥心虚寂。通微彻数定学高
之。梁武帝普通初至广州。刺史表闻。武帝遣
使诏迎至金陵。帝亲问曰。朕即位以来造寺
舍经度僧不可胜数。有何功德。师曰。并无功
慧通¶ 第 971c 页 T50-0971.png

有漏之因。虽有非实。帝曰。如何是真功德。师
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帝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师曰。廓然无圣。帝
曰。对朕者谁。师曰。不识。帝不省玄旨。师知
机不契。十九日遂去梁。折芦一枝渡江。二十
三日北趋魏境。寻至雒邑。初止嵩山少林寺。
终日面壁而坐九年。遂逝焉。葬熊耳山。魏宋
云奉使西域回。遇师于葱岭。见手携只履翩
翩独逝。云问何去。曰西天去。又谓云曰。汝主
已厌世。云闻之茫然别师。东迈暨复命明帝
已登遐矣。迨孝庄即位。云具奏其事。帝令起
圹。惟空棺一只革履存焉。
* 通公
通公道人者。不知其氏族。居处无常所语狂
谲。然必有应验。饮酒食肉游行民间。侯景甚
信之。扬州未陷之日。多拾无数死鱼头积于
西明门外。又拔青草荆棘栽市里。及侯景渡
江。先屠东府一城尽毙。置其首于西明门外。
为京观焉。朝市破落所在荒芜耳。通公言说
得失于景不便。景恶之。又惮非常人不敢加
害。私遣小将于子悦将武士四人往候之。景
谓子悦云。若知杀者勿害。不知则密捉之。子
悦立四人于门外。独入见通脱衣火燎。逆谓
子悦曰。汝来杀我。我是何人。汝敢辄杀。子悦
作礼拜云不敢。于是驰往报景。景礼拜谢之。
卒不敢害。景后因宴召通。通取肉揾盐以进
于景。问曰好否。景曰太咸。通曰不咸则烂。及
景死数日众以盐五石置腹。中送尸于建康。
慧通¶ 第 972a 页 T50-0972.png

* 僧林
释僧林。吴人。深有德素行能动物。梁大同中
上蜀。至潼州城西北百四十里有豆图山。上
有神祠。土民敬之。每往祭谒。林往居之。禅默
累日。忽有大蟒。萦绳床前。举头如揖让者。林
为授三归。受已便去。自尔安帖卒无灾异。其
山北涪水之阳素来无猿。自林栖托已来便
有两头。依林而住。有初见者云度水来。及后
林出山门。猿还泅渡。如此非一。年月淹久孚
乳产生。乃有数十。有时送林至龙门口。伫望
而返。后住赤水岩故寺中。屋宇并摧止有丛
林。便即露坐。有虎蹲于林前低目视林。乃为
说法。良久便去。尔后孤游雄悍不避恶兽。常
行仁济感化极多。末卒于潼郡。
* 慧约
释慧约。字德素。姓娄氏。东阳乌伤人也。祖世
为东南仕族。有占其茔墓者云。后世当有苦
行得道者为帝王师焉。母留氏梦长人擎金
像令吞之。又见紫光绕身。因而有孕。便觉精
神爽发思理明悟。及载诞之日。光香充满身
白如雪。俗因名为灵粲。儿童时聚沙为佛塔。
垒石为高座。七岁便求入学。即诵孝经论语。
乃至史传披文见意。宅南有果园邻童竞采
常以为患。乃舍己所得空拳而返。乡土以蚕
桑为业。常怀悲恻。由是不服缣纩。季父喜畋
腊化终不改。常叹曰。飞走之类去人甚远。好
生恶死此情何别。乃绝膻腥。叔父遂避于他
里恣行剿戮。梦赤衣使者手持矛戟。谓曰。汝
慧通¶ 第 972b 页 T50-0972.png

觉汗流。旦便毁诸猎具深改前咎。约复至常
所猎处。见麋鹿数十头腾倚随船。若有愧谢
者所居。僻左不尝见寺忽值。一僧访以至教
彼乃。举手东指云剡中。佛事甚盛因仍。不见
方悟。神人至年。十二始游于剡遍礼。塔庙肆
意。山川远会。素心多究。经典宋泰。始四年于
上虞东山寺辞亲剪落时年。十七事南。林寺
沙门慧静。随静住剡之梵居寺。服勤就养年
踰一纪。及静之亡。尽心丧之。礼服阕之。后却
粒岩栖饵以松朮。蠲疾延年深有成益。齐太
宰文简公褚渊。尝请讲净名胜鬘。渊遇疾昼
寝。见梵僧云。菩萨当至。寻有道人来者是
也。俄而约造焉。遂豁然病愈。即请受五戒。齐
给事中娄幼瑜少有学术。约之族祖也。每见
辄起为礼。或问。此乃君族下班。何乃恭耶。瑜
曰。菩萨出世方师于天下。岂老夫致敬而已。
时人未喻此旨。惟王文宪深以为然。后还都
又住草堂。少傅沈约。隆昌中外任携与同行
在郡。惟以静漠自娱禅诵为乐。异香入室猛
兽驯阶。常入金华山采结。或停赤松涧。有道
士丁德静。于馆暴亡。传云。山精所毙。乃要大
治祭酒居之。妖犹充斥。长山令徐伯超立议
请约移居。曾未浃旬而神魅弭息。后昼卧见
二青衣女子从涧水出。礼悔云。夙障深重。堕
此水精。昼夜烦恼。即授以归戒。自尔灾怪永
绝。天监十八年已亥四月八日。天子发弘誓
心受菩萨戒。乃幸等觉殿。皇储已下爰至道
俗士庶。咸希度脱。弟子著录者凡四万八千
慧通¶ 第 972c 页 T50-0972.png

至说戒毕然后飞腾。又尝述戒有二孔雀。驱
斥不去。敕乃听上。徐行至坛俛颈听法。上曰。
此鸟必欲灭度别受馀果。矜其至诚更为说
法。无何二鸟同化。后静居闲室。忽有野媪赍
书数卷置经案上。无言而出。并持异树自植
于庭云。青庭树也。约曰。此书美也不俟看之。
如其恶也亦不劳视。经七日又见一叟请书而
退。此树叶绿花红扶疏尚在。又感异鸟身赤
尾长形如翡翠。相随栖息出入树间。大通四
年梦见旧宅白壁朱门赫然壮丽。仍发愿造
寺。诏乃号为本生焉。又敕改所居竹山里为
智者里。大同元年八月使人伐门外树枝曰。
舆驾当来勿令妨路。人未之测。至九月六日
现疾北首右胁而卧。神识恬愉了无痛恼。谓
弟子曰。我梦四部大众幡花罗列空中迎我
凌云而去。福报当讫。至十六日敕遣舍人徐
俨参疾。答曰。今夜当去。至五更二唱。异香满
室。左右肃然。乃曰。夫生有死自然恒数。勤修
念慧勿起乱想。言毕合掌便入涅槃。春秋八
十有四。六十三夏。初卧疾时。见一老公执锡
来入。及迁化日诸僧咸卜寺之东岩。帝乃改
葬独龙。抑其前见之叟则志公相迎者乎。又
临终夜所乘青牛。忽然鸣吼泪下交流。至葬
日敕使牵从部伍。发寺至山吼泪不息。又建
塔之始白鹤一双。绕坟鸣泪声甚哀惋。葬后
三日欻然永逝。
* 檀特师
檀特师。一名惠丰。身为比丘。不知何处人也。
慧通¶ 第 973a 页 T50-0973.png

于凉州。宇文仲和为刺史。请之至州内。历
观厩库。乃云。何意畜他官马官物。仲和不喻
其旨。怒不令在凉州。未几仲和拒不受代。朝
廷令独孤信禽之。仲和身死资财没官。周文
遣书召之。檀特发至岐州。会齐神武来寇玉
壁。檀特曰。狗岂能至龙门也。神武果不至龙
门而返。侯景未叛东魏之前。忽捉一杖。杖头
刻为猕猴形。令其面常向西。日夜弄之。又索
一角弓牵挽之。俄而景启降。寻复背叛。人皆
以为验。至大统十七年春初忽著一布帽。周
文左右惊问之。檀特曰。汝亦著王亦著也。
至三月而魏文帝崩。复取一白绢帽著之。左
右复问之。檀特曰。汝亦著王亦著也。未几丞
相夫人薨。复又著白绢帽。左右复问之云。汝
亦著王亦著也。寻而丞相第二儿武邑公薨。
其事验多知此也。俄而疾卒。周文命葬之。
* 植相
释植相。姓郝氏。梓潼涪人。尝任巴西郡吏。太
守郑贞令相赍献物。下扬都见梁祖王公崇
敬佛教。便愿出家。乃还蜀决誓。家属并其妻
子。既同相志一时剪落。自出家后专习苦行
一食常坐。正心佛理以命自期。时南武郡有
法爱道人。高衒道术相往观之。爱于夕中自
以咒力现一大神。身著衣冠容相瑰伟。来举
绳床离地四五尺。便诵戒神即驰去。斯须复
来举床。仅动一角如前复去。俄尔又来在相
前立。相正意贞白初无微动。寻尔复去于屋
头现。面舍栋破裂其声甚大。相亦无惧神见
慧通¶ 第 973b 页 T50-0973.png

所重者此是邪术。非正法也。可舍之相因行
路寄宿道馆。道士有素。闻相名。恐化徒属
拒不延之。其夜群虎绕院相吼。道士等通夕
不安。及明追之从受菩萨戒焉。又曾行弘农
水侧。见人垂钓相劝止之。不从其言。即唾
水中。忽有大蛇擎头四顾。来趣钓者。因即
归命。投相出家。后因梁末军乱。入青城山
聚徒集业。未暇经始。适便迁化。初相置足于
绵州城西柏林寺。院宇成就。于堂头植梧桐
一株。极为繁茂。夏月忽无故叶落。又维那旦
打钟初不发声。大小疑怪不测所以。上座僧
谓有大变执锡逃避。须臾信报。相已终。乃
知树枯钟噎表其迁化之晨也。弟子㘅命露
尸松下焉。
* 陆法和
陆法和。不知何许人也。隐于江陵百里洲。衣
食居处一与戒行沙门同。耆老自幼见之容
色常定。人莫能测也。或谓出自嵩高。遍游遐
迩。既入荆州汶阳郡。居高要县之紫石山。无
故舍所居山。俄有蛮贼文道期之乱。时人以
为预见萌兆。及侯景始告降于梁。法和谓南
郡朱元英曰。贫道共檀越击侯景去。元英曰。
侯景为国立效。师云击之何也。法和曰。正自
如此。及景渡江。法和时在清溪山。元英往问
曰。景今围城其事云何。法和曰。凡人取果宜
待熟时。固问之曰。亦剋亦不剋。景遣将任约
击梁湘东王于江陵。法和乃诣湘东乞征约。
召诸蛮弟子八百人在江津。二日便发湘东。
慧通¶ 第 973c 页 T50-0973.png

曰。无量兵马。江陵多神祠。人俗恒所祈祷。自
法和军出无复一验。人以为神皆从行故也。
至赤沙湖与约相对。法和乘轻舟不介冑。沿
流而下。去约军一里。乃还谓将士曰。聊观彼
龙睡不动。吾军之龙甚自踊跃。即攻之。若得
彼明日当不损客主一人而破贼。然有恶处。
遂纵火船。而逆风不便。法和执白羽扇麾风。
风即返约。众皆见梁兵步于水上。于是大溃
皆投水。约逃窜不知所之。法和曰。明日午时
当得。及期而未得人问之。法和曰。吾前于此
洲水乾时建一刹。语檀越等。此虽为刹实是
贼标。今何不向标下求贼也。如其言果于水
中见约抱刹仰头栽出鼻。遂禽之。约言。求就
师目前死。法和曰。檀越有相必不兵死。且于
王有缘决无他虑。王于后当得檀越力耳。湘
东果释用为郡守。及魏围江陵约以兵赴救
力战焉。法和既平约。往进见王僧辨于巴陵。
谓曰。贫道已却侯景一臂。其更何能为。檀越
宜即逐取。乃请还。谓湘东王曰。侯景自然平
矣。无足可虑。蜀贼将至。法和请守巫峡待之。
乃总诸军而往运石以填江。三日水遂不流。
横之以铁锁。武陵王纪果遣蜀兵来度峡口。
势蹙进退不可。王綝与法和经略一战而殄
之。军次白帝谓人曰。诸葛孔明可谓为名将。
吾自见之。此城旁有其埋弩箭镞一斛许。因
插表令掘之如其言。又尝至襄阳城北大树
下。画地方二尺。令弟子掘之得一龟长尺半。
以杖叩之曰。汝欲出不能得已数百岁。不逢
慧通¶ 第 974a 页 T50-0974.png

叠山多恶疾人。法和为采药疗之。不过三服
皆差。即求为弟子。山中多毒虫猛兽。法和授
其禁戒不复噬螫(音栻)所泊江湖必于峰侧结表
云。此处放生。渔者皆无所得。才或少获。辄有
大风雷。船人惧而放之。风雨乃定。晚虽将兵
犹禁诸军渔捕。有窃违者中夜猛兽必来欲
噬之。或亡其船缆。有小弟子戏截蛇头。来诣
法和。法和曰汝何意杀因指以示之。弟子乃
见蛇头齰裤裆而不落。法和使忏悔为蛇作
功德。又有人以牛试刀一下而头断。来诣法
和。法和曰。有一断头牛就卿徵命殊急。若不
为作功德。一月内报至。其人弗信少日果死。
法和又为人置宅相墓以避祸求福。尝谓人
曰。勿系马于碓。其人行过乡曲。门侧有碓因
系马于其柱。入门中忆法和戒。走出将解之。
马已毙矣。梁元帝以法和为都督。郢州刺史
封江乘县公。法和不称臣。其启文朱印名上
自称居士。后称司徒。梁元帝谓其仆射王褒
曰。我未尝有意用陆为三公。而自称何也。褒
曰。彼既以道术自命容是先知。梁元帝以法
和功业稍重。遂就加司徒都督刺史如故。部
曲数千人通呼为弟子。唯以道术为化。不以
法狱加人。又列肆之所不立市丞。牧佐之法
无人领受。但以空槛籥在道间。上开一孔以
受钱。贾客店人随货多少。计其估限自委槛
中。所受所掌之司夕方开取。条其孔目输之
于库。又法和平常言若不出口。时有所论则
雄辨无敌。然犹带蛮音。善为攻战。具在江夏。
慧通¶ 第 974b 页 T50-0974.png

之。法和曰。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释梵天
王坐处。岂规主位。但于空王佛所。与主上有
香火因缘。见王上应有报至。故救援耳。今既
被疑。是业定不可解也。于是设供食具大䭔
薄饼。及魏举兵。法和自郢入汉口。将赴江陵。
梁元帝使人逆之曰。此自能破贼。师但镇郢
州不须动也。法和乃还州。垩其城门。著粗白
布衫裤邪巾。大绳束腰坐苇席。终日乃脱之。
及闻梁元败灭。复取前凶服著之。哭泣受吊。
梁人入魏果见䭔饼焉。法和始于百里洲造
寿王寺。既架佛殿更截梁柱曰。后四十许年
佛法当遭雷雹。此寺幽僻可以免难。及魏平
荆州宫室焚烬。总管欲发取寿王佛殿。嫌其
材短乃停。后周氏灭佛法。此寺隔此陈境故
不及难。天保六年春清河王岳进军临江。法
和举州入齐。文宣以法和为大都督十州诸
军事太尉公。西南大都督五州诸军事荆州
刺史安湘郡公宋莅为郢州刺史。官爵如故。
莅弟遣为散骑常侍仪同三司湘州刺史义兴
县公。梁将侯瑱来逼江夏。齐军弃城而退。法
和与宋莅兄弟入朝。文宣闻其有奇术。虚心
想见之。备三公卤簿。于城南十二里供帐以
待之。法和遥见邺城下马禹步。辛术谓曰。公
既万里归诚主上虚心相待。何作此术。法和
手持香炉步从路车至于馆。明日引见。给通
幰油络网车。诣阙通名不称官爵。不称臣。但
云荆山居士。文宣宴法和及其徒属于昭阳
殿。赐法和钱百万物万段甲第一区田一百
慧通¶ 第 974c 页 T50-0974.png

婢尽免之曰。各随缘去。钱帛散施一日便尽。
以官所赐宅营佛寺。自居一房与凡人无异。
三年间再为太尉。世犹谓之居士。无疾而告
弟子死期。至时烧香礼拜佛。坐绳床而终。浴
讫将殓。尸小缩止三尺许。文宣令开棺视之。
空棺而已。法和书其所居屋壁而涂之。及剥
落有文曰。十年天子为尚可。百日天子急如
火。周年天子递代坐。又曰。一母生三天。两天
共五年。说者以娄太后生三天子。自孝昭即
位至武成传位。后主共五年焉。
* 尚圆
释尚圆。姓陈氏。广汉人。出家以咒术救物。梁
武陵王萧纪宫中鬼怪魅诸婇女。或歌或哭
纷然乱举。王乃令善射者控弦拟之。鬼乃现
形。即放箭射鬼便遥接还返掷人。久而不已。
闻圆持咒。请入宫中诸鬼竞作诸变现龙蛇
百兽。倏忽前后在空在地怪变多端。圆安坐
告曰。汝小家鬼何因敢入王宫。能变我身则
可自变万种。秖是小鬼可住听我一言。诸鬼
合掌住立。圆始发云。南无佛陀。鬼皆失所在。
自尔安静。武帝闻召大蒙赏遇。年八十一终
所住城。
* 法聪
释法聪。姓梅氏。南阳新野人。八岁出家卓然
神秀。正性贞洁身形如玉。蔬藿是甘无求滋
馔。因至襄阳伞盖山白马泉。筑室方丈。以为
栖止之宅。入谷两所置兰若舍。今巡山者尚
识故基焉。初梁晋安王来都襄雍。承风来问
慧通¶ 第 975a 页 T50-0975.png

感恶梦。后更再往马退如故。王乃洁斋。躬尽
虔敬方得进见。初至寺侧但睹一谷猛火洞
然。良久伫望忽变为水。经停倾仰水灭堂现。
以事相询。乃知尔时入水火定也。堂内所坐
绳床两边各有一虎。王不敢进。聪乃以手按
头著地。闭其两目。召王令前。方得展礼。因告
境内多被虎灾请求救援。聪即入定。须臾有
十七大虎来至。便与受三归戒。敕勿犯暴百
姓。又命弟子以布故衣系诸虎颈。满七日已
当来于此。王至期日设斋众集。诸虎亦至。便
与食解布。遂尔无害。其日将王临白马泉。内
有白龟就聪手中取食。谓王曰。此是雄龙。又
临灵泉有五色鲤。亦就手食。云此雌龙。王与
群吏嗟赏其事。大施而旋。有凶党左右数十
人。夜来劫所施之物。遇虎哮吼遮遏其道。又
见大人倚立禅室。傍有松树。止至其膝。执金
刚杵将有守护。竟夜回遑日午方返。王怪其
来晚。方以事首。遂表奏闻。下敕为造禅居寺。
聪不往住。度人安之。聪住禅堂每有白鹿白
雀驯伏栖止。行往所及慈救为先。忽遇屠者
驱猪百馀头。聪三告曰解脱首楞严。猪遂绳
解散去。诸屠大怒将事加手。并屹然不动。便
归过悔罪因断杀业。又于汉水渔人牵网所。
如前三告。引网不得。方复归心空网而返。又
荆州苦旱。长沙寺遣僧至聪所请雨。使还大
降。陂池皆满。湘东王承闻驰驾山门伸师襄
之礼。频请下都固辞不许。乃舍宫造天宫寺
邀延。永住巴峡空晋鸿上。湘东王柏木为寝
慧通¶ 第 975b 页 T50-0975.png

讲堂。并王服玩作露盘。立为宝光寺。请聪居
之。王述般若义。每明日将竖义。殿则夜放光
明。照数里不假灯烛。议者以般若大慧智光
幽烛所致。以梁大定五年九月无疾而化。端
坐如生形柔顶煖。手屈二指异香不歇。年九
十二。
* 僧安
释僧安。不知何许人。戒业精苦坐禅讲解。时
号多能。齐文宣时在王屋山。聚徒二十许人。
讲涅槃。始发题有雌雉来座侧伏听。僧若食
时出外饮啄。日晚上讲依时赴集。三卷未了
遂绝不至。众咸怪之。安曰。雉今生人道不须
怪也。武平四年安领徒众至越州行头陀。忽
云。往年雌雉应生此径。至一家遥唤雌雉。一
女走出如旧相识。礼拜欢喜。女父母异之。引
入设食。安曰。此女何故名雌雉耶。答曰。见其
初生发如雉毛。既是女故名雌雉也。安大笑。
为述本缘。女闻涕泣苦求出家。二亲欣然许
之。为讲涅槃。便领解一无遗漏。至后三卷茫
然不解。
* 傅弘
大士傅弘者。住东阳郡乌伤县双林寺。体权
应道蹑嗣维摩。时或分身济度为任。依止双
林导化法俗。或金色表于胸臆。异香流于掌
内。或见身长丈馀臂过于膝。脚长二尺指长
六寸。两目明亮重瞳外耀。色貌端峙有大人
之相。梁孝武闻之延住建业。乃居钟山下定
林寺。坐荫高松。卧依磐石。四澈六甸。天花甘
慧通¶ 第 975c 页 T50-0975.png

题。独设一榻拟与天旨对扬。及玉辇升殿而
公晏然其坐。宪司讥问。但云法地无动。若动
则一切不安。且知梁运将尽救悯兵灾。乃然
臂为炬冀禳来祸。至陈大建元年夏中于本
州。右胁而卧。奄就升遐。于时隆暑赫曦。而身
体温暖色貌敷愉。光彩鲜洁香气充满。屈伸
如恒。观者发心莫不惊叹。遂合殓于岩中。数
旬之间香花散积。后忽失其所在。往者不见
号慕转深。悲恋之声恸噎山谷。初大士在日
常以经目繁多人或不能遍阅。乃就山中建大
层龛。一柱八面。实以诸经运行不碍。谓之轮
藏。仍有愿言。登吾藏门者生生世世不失人
身。从劝世人。有发于菩提心者。能推轮藏。是
人即与持诵诸经功德无异。今天下所建轮
藏皆设大士像。实始于此。山有古松。大士曾
于松间愿度众生。以斧为誓。至今松木斧痕
犹在。其饲虎之馀饭弃掷林间。化而为石。青
白错杂可作数珠。谓之饭石。至今长存。灵异
之迹不可纪极。
* 慧思
释慧思。俗姓李氏。武津人也。少以弘恕慈育
知名闾里。常梦梵僧劝令出俗。骇悟斯瑞辞
亲入道。数梦神僧劝令斋戒。唯一食不食别
供。所止庵舍。野人焚其所居。遂显疠疾求诚
忏悔。所患平复。又梦梵僧数百形服镶异。上
座命曰。汝先受戒律仪非胜。安能开发于正
道也。既遇清众宜更翻坛。祈请师僧四十二人
加羯磨法。具足成就后忽惊悟。方知梦受。复
慧通¶ 第 976a 页 T50-0976.png

又梦随弥勒与诸眷属同会法华。心自惟曰。
我于释迦末法受持法华。今值慈尊豁然开
悟。转复精进。灵瑞重沓。瓶水常满。供养严备
若有天童侍卫之者。自大苏山将四十馀僧
径趋南岳。既至谓徒曰。吾寄此山期十载。以
后必事远游。师曰。吾前生曾居此处领徒。陟
岭见一所林泉胜异。曰古寺也。吾昔居之。掘
地果得僧用器皿殿宇基址。又指两石下得
遗骸。乃建塔。今三生塔是也。又于东畔灵岩
之傍建台。为众讲般若法。正当大岳之心。今
般若寺是也。南北学徒来者云集。师患无水。
忽见岩下润。以锡杖卓之。果得一泉。犹未周
续。有二虎引师登岭。跑地哮吼。泉水流迸。今
虎跑泉是也。或问。何不下山教化众生。一向
目视云汉作么。师曰。三世诸佛被我一口吞
尽。更有甚么众生可度者。江左佛学盛学义
门。自思南度定慧双举。道风既盛名称普闻。
俄有道士生妒害心。密告陈主诬师。乃北僧
受齐国券。斸断岳心钉石兴妖。帝遂遣使追
师使至石桥。见二虎跑愤大蛇当路。使惊乃
誓曰。我见思禅师当如佛想。若起恶心任汝
所伤。虎蛇乃退。使见师再拜以事白。未至之
前。师见一小蜂来螫(音栻)其面。即为大蜂咬杀。
衔至师前。师入定观之。知是宿冤欲相娆害。
师谓使曰。使者先去贫道续来。七日后飞锡
而往四门。关吏齐奏。师入帝已惊异。及师朝
见帝遂下迎。复问左右。卿等见此僧何如人。
对云。常僧。帝曰。朕见其踏宝花乘空而至。乃
慧通¶ 第 976b 页 T50-0976.png

师恳帝曰。此宿冤。愿陛下赦之。乃可其奏。敕
彼道士给师役使。师奏辞还山。帝饯以殊礼。
未几道士诬师者一人暴死。一人为犬所啮
而毙。应蜂兆矣。自是每年陈主三信参劳荣
盛莫加。而神异难测。遇雨不湿履泥不污。或
现形大小。或寂尔藏身。是年六月临将终时。
连日说法。苦切呵责。闻者寒心。至二十二日
屏众泯然而逝。小师灵辨号恸。乃开目曰。何
惊动吾耶。痴人出法。言讫长往。
神僧传卷四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