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往生比邱第三之四¶ 第 263c 页


净土圣贤录卷五


* 往生比邱第三之四

** 梵琦

梵琦。字楚石。姓朱。宁波象山人。母梦日堕怀而生琦。
九岁出家永祚寺。十六得度。依晋翁询师。阅楞严经。
有省。诣径山参元叟端公。不契。寻应诏书经。抵燕京。
闻西楼鼓声。豁然大彻。还径山谒元叟。遂蒙印可。元
泰定中。出主海盐福臻寺。迁主永祚。历嘉兴本觉。赐
号佛日普照慧辩禅师。再迁报恩光孝。寻退隐永祚。
筑室号西斋。一意净业。定中见大莲华充满世界。弥
陀在中。众圣围绕。作怀净土诗传于世。今录其百韵
诗曰。欲生安养国。承事鼓音王。合掌须西向。低头礼
彼方。观门诚易入。仪轨信难量。佛愿尤深广。人心要
久长。婴儿思乳母。远客望家乡。郑重迎新月。殷勤送
夕阳。分明蒙接引。造次莫遗忘。饮啄斋称首。熏修策
往生比邱第三之四¶ 第 264a 页 X78-0264.png
最良。五辛全斩断。十恶永堤防。勿用求名利。毋劳论
否臧。布裘遮幻质。藜糁塞空肠。摆拨多生债。枝梧九
漏囊。精神才懒慢。喜怒便抢攘。水滴俄盈器。江流始
滥觞。积来功行满。趁取色身强。室置千华座。炉焚百
种香。新衣经献著。美馔待呈尝。莫点残油炬。宜煎浴
像汤。形骸同土木。戒检若冰霜。想念离诸妄。跏趺在
一床。刹那登净域。方寸发幽光。骨肉都融化。乾坤极
杳茫。太虚函表里。佛刹据中央。莲吐葳蕤萼。波翻潋
滟塘。鲜飙随动荡。綵仗恣摇飏。灿烂黄金殿。参差白
玉堂。楼将四宝合。台备七珍妆。镜面铺阶砌。荷心结
洞房。珊瑚裁作槛。码碯制为梁。田地琉璃展。园林锦
绣张。内皆陈绮席。外尽绕银墙。覆有玲珑网。平无突
兀冈。璚林连处处。琪树列行行。果大琪如密。音清妙
似簧。乔柯元自对。翠叶正相当。一一吟鹦鹉。双双集
凤凰。瑶池无昼夜。珠水自宫商。渠莹金沙底。风轻宝
岸旁。高低敷菡萏。深浅戏鸳鸯。异彩吞群鸟。奇葩掩
众芳。千枝分赤白。万朵间青黄。暂挹身根爽。微通鼻
观凉。频伽前鼓舞。共命后飞翔。竟日莺调舌。冲霄鹤
引吭。悟空宁有我。知苦悉无常。大士谈元理。声闻会
宝坊。经宣十二部。偈演百千章。直指菩提径。俱浮般
若航。挽回寻剑客。唤醒失头狂。九品标粗妙。三乘互
抑扬。鍊深终绝矿。簸净岂存糠。示现真弥勒。咨参妙
吉祥。圣贤云叆叇。天乐日铿锵。俊伟纯童子。伊优绝
女郎。语言工问答。进退巧趋跄。火齐恒流𦦨。摩尼益
往生比邱第三之四¶ 第 264b 页 X78-0264.png
耀芒。不须悬日月。何处限封疆。食是天肴膳。餐非世
稻梁。挂肩如意服。擎钵自然浆。脱体殊清净。含晖更
焜煌。袈裟笼瑞霭。璎珞衬仙裳。遍往微尘国。周游正
觉场。慈颜容礼觐。供具任持将。侧听能仁教。还令所
得亡。及归弹指顷。翻笑取涂忙。每受经行乐。谁云坐
卧妨。普天除斗诤。匝地息灾殃。南北威灵被。东西德
化彰。几番经劫烧。四海变耕桑。此界无亏损。斯人但
寿昌。户丁休点注。年甲罢推详。满耳唯闻法。充饥不
假粮。永怀恩入髓。且免毒侵疮。试说娑婆苦。争禁涕
泪滂。内宗谁复解。邪见转堪伤。忍被贪嗔缚。甘投利
欲坑。贼同村里住。戈向室中戕。尽受钱堆屋。仍思米
溢仓。山中搜雉兔。野外牧牛羊。夺命他生报。衔冤累
世偿。太平逢盗贼。离乱遇刀鎗。好饮耽杯酒。迷情恋
市娼。心猿抛罥索。意马放垂缰。逸志摧中路。英魂赴
北邙。干戈消礼乐。揖让去陶唐。战伐愁边鄙。烽烟彻
上苍。连村遭杀戮。暴骨满城隍。鬼哭闻阴雨。人悲吊
国殇。岁凶多饿死。棺贵少埋藏。瓦砾堆禅刹。荆榛满
教庠。征徭兼赋税。禾黍减丰穰。念佛缘犹阻。寻经事
亦荒。素襟龙奋迅。高步鹄腾骧。载顾同群雁。毋为独
跳獐。圣胎吾巳就。法侣尔相望。宝地同潇洒。金台共
颉颃。翘勤山岌嶪。积德海汪洋。旷劫功弥著。纤毫过
即禳。三心期远到。十念整遥装。必欲超魔界。从今奉
觉皇。明洪武元年。诏入京师。说法蒋山。寻复应召者
再。三年秋。诏问鬼神情状。琦馆天界等。集经论成书。
往生比邱第三之四¶ 第 264c 页 X78-0264.png
将入奏。忽示微疾。越四日。具浴更衣。书偈曰。真性圆
明。本无生灭。木马夜鸣。西方日出。谓同召僧梦堂噩
曰。吾行矣。问何往。答曰。西方。噩曰。西方有佛。东方无
佛邪。琦厉声一喝而化。年七十五。阇维。齿舌数珠不
(护法录西斋净土诗)

** 可授

可授。字无旨。姓李。台州临海人。年十二出家。十九得
度。受具戒。潜心参究。遇普觉明公于灵隐。问答之顷。
疑情顿释。至元间。出主大雄山安圣寺。阅五年。迁隆
恩。又二年。迁真如。明年。行宣政院选主龙华。作休庵
于西坞。日修念佛三昧。明洪武六年。复起主杭之净
慈寺。居二载。忽集众申精进之戒。手挝鼓而退。示微
疾。端坐西向曰。吾将逝矣。左右请书偈。麾之曰。吾宗
本无言说。乃合爪称佛号。声渐微而寂(护法录)

** 慧日

慧日。字东溟。姓贾。台州赤城人。幼出家于县之广严
寺。习教于柏子庭。既游上竺。依竹屋湛堂。寻出主吴
山圣水寺。元至正四年。下天竺灾。日应众请。为葺新
之。寺既成。迁上竺。顺帝特赐慈光妙应普济之号。明
洪武初。召入京。诏就天界开山复瓦官寺故迹。复令
说戒于钟山。旋辞归上竺。谢院事。修弥陀忏。十二年
七月朔。谓弟子曰。吾梦青莲华生方池中。清芬袭人。
净土之祥见矣。后四日。趺坐合爪而终。年八十九(明
高僧传)。
往生比邱第三之四¶ 第 265a 页 X78-0265.png

** 普智

普智。字无碍。姓褚。杭州人。出家龙井寺。依东溟日公。
受天台性具之学。讲说无碍。四坐道场。门风大振。晚
年开演于松江延庆寺。遂终老焉。专修净业。寒暑不
辍。永乐六年正月二日。微疾。会众。端坐面西。念佛而
逝。尝注阿弥陀经一卷(明高僧传)

** 景隆

景隆。字祖庭。号空谷。苏州陈氏子也。幼不茹荤。好趺
坐若禅定然。稍长。从弁山懒云和尚。参叩大法。年二
十八。出家虎邱。洪熙中。给牒为僧。依石庵和尚于杭
州灵隐寺。寻往天目。刻苦研究。忽有省。驰诣懒云。遂
蒙印可。隆既提持向上。兼以净业劝人。著净土诗一
百八首。或问永明四料简之旨。答言。参禅人执守话
头。自谓守静工夫。更无别事。念佛往生。寅夕礼诵。皆
所不行。此所谓有禅无净土也。此等参禅亦非正气。
是为守死话头。不异土木瓦石。坐此病者十有八九。
莫之能救。真得禅旨。如水上葫芦。捺著便转。活泼泼
地。如此参禅。不轻念佛往生之道。寅夕礼诵。亦所遵
行。左之右之。无不是道。此所谓有禅有净土也。又云。
念佛一门。修行捷径。识破此身不实。世间虚妄。唯净
土可归。念佛可恃。紧念慢念。高声低声。总无拘碍。伹
令身心閒淡。默念不忘。静闹閒忙。一而无二。忽然触
境遇缘。打著转身一句。始知寂光净土。不离此处。阿
弥陀佛。不越自心。然若将心求悟。反成障碍。但以信
往生比邱第三之四¶ 第 265b 页 X78-0265.png
心为本。一切杂念。都不随之。如是行去。纵然不悟。没
后亦生净土。阶级进修。无有退转。优昙和尚令人提
云。念佛者是谁。或云那个是我本性阿弥陀。谓是摄
心念佛。参究念佛。今不必用此法。只用平常念去。隆
年五十馀。尝自作塔铭。其没也无所考。

时又有琴公
者。字古音。福建蔡氏子。尝作念佛警策偈曰。一句阿
弥陀佛。宗门头则公案。譬如骑马拄杖。把稳生涯一
段。不拘四众人等。持之悉有应验。行住坐卧之中。一
句弥陀莫断。须信因深果深。直教不念自念。若能念
念不空。管取念成一片。当念认得念人。弥陀与我同
现。便入念佛三昧。亲證极乐内院。莲胎标的姓名。极
功之者自见。亲见弥陀授记。便同菩萨作伴。自此出
离娑婆。一路了无忧患。直至无上菩提。永劫随心散
诞。依得此道归来。决定成佛不欠(名僧辑略空谷集)

** 宝珠

宝珠。不详其所出。尝游浙中杭嘉间。冬夏一衲。乞食
自活。宿无恒居。念佛不绝口。人与之言。略酬一二语
即连声念佛。后于海门寺。忽若颠狂者将半月。一僧
呵曰。尔平日实行。当与世人作眼目。何得乃尔。珠曰
如是。吾行矣。索浴毕。安然而化(往生集)

** 本明

本明。不详其所出。居通州静嘉寺。梵行清白。勤于讲
业。后辍讲。专心净土。六时礼念。历年弗替。忽微恙。自
知时至。告众安然而化。异香七日(往生集)
往生比邱第三之四¶ 第 265c 页 X78-0265.png

** 义秀

义秀。温里人。嘉靖初。居蒲之赞叹庵。日课阿弥陀佛
十万馀声。朝夕无间。历五十馀年。经行之所。砖砌成
坳。人试补之。久复成坳如故。初有贫子不能自活。来
依秀。秀纳之。久之不善其所为。呵曰。汝真贼也。无何。
果约其党。乘夜击秀。初击。秀称佛声犹洪。再击。称佛
声弗断。然亦微矣。气尽。佛声乃寂(紫柏老人集)

** 雪梅

雪梅。苏州人。踪迹奇异。不拘戒律。好吟诗。嘉靖中游
南京。止报恩寺。每见法师讲经。辄笑曰。乱说乱说。专
修净土。动静无间。寻还苏。住竹堂寺。年八十馀。忽辞
众剋日行。众僧醪钱治龛。至期。送者云集。梅笑曰。尔
辈才布施几文钱。便欲逼取老僧性命。尚早尚早。众
废然散去。越数日。端坐龛中。泊然而化(雪梅纪略)

** 性专

性专。字守庵。姓张。苏州昆山人。少薙发。遍访知识。谒
妙峰受戒。预听法华讲席。后辞去。往峰顶行头陀行。
十二时中。唯诵法华。行深禅定。尝于空中见西方宝
池成琉璃色。深广无际。以白妙峰。妙峰曰。此观行初
成之相。不生取著。是善境界。专遂深秘不言。石城有
百尺弥勒像。嘉靖间。经兵燹。金剥。专为新之。又搆石
殿与像称。感佛放光。夜明如旦。二十三年秋。延法师
传灯讲小本弥陀经。有讲易弥勒上生经者。专曰。不
然。吾闻弥陀与弥勒。一身一智慧。力无畏亦然。余将
往生比邱第三之四¶ 第 266a 页 X78-0266.png
俾海众同悟本性弥陀。即本性弥勒。先游莲华净土。
然后预龙华胜会也。二十五年仲冬。沐浴更衣。命众
椎钟诵经。趺坐而化。前数日。衣褶中生灵芝一本。大
于拳。色红白(法华持验)

** 祖香

祖香。临江新喻人。于山东龙潭寺。精修净业。有居士
王杰者。筑庵延之。香语杰云。某日当归家。众苦留。香
云归安养家耳。及期敷坐西向坐逝。举龛入山。火出
自焚(往生集)

** 圆果

圆果。字祇园。一字幻空。不详其所出。少为凤阳卫守
陵指挥使。巳而弃官。出家五台山。淹贯经论。顿悟直
指。东游至苏杭。登座说法。天华昼下。缤纷如雨。嘉靖
三十四年。浙中倭乱。剽掠至北新关。果时在杭佛慧
寺。巡抚胡宗宪。闻果道高。延请出山。商退贼之策。果
辞曰。毋庸。三日后贼当自退耳。后三日。军士见云中
有神兵数千。击倭。倭退窜。皆以为果力也。临化之日。
嘱弟子十年后茶毗。至期。舁棺至野。忽自起火。灰烬
无遗。道俗观者千人。咸见云中现出西方境界。有七
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七宝池。金沙地。楼阁宫
殿。并是金银琉璃玻瓈砗磲赤珠玛瑙之所严饰。池
中开出青黄赤白莲华。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
伽共命之鸟。种种奇妙。与佛经所说。无有差别。俄而
天乐振空。移时方灭(狯园)
往生比邱第三之四¶ 第 266b 页 X78-0266.png

** 真清

真清。字象先。姓罗。长沙湘潭人。少强记绝人。年十五。
补诸生。十九遘家难。遂投南岳伏虎岩。依宝珠和尚
薙发受具。看无字话。因舟触岸。有省。珠化去。清驻锡
觉皇寺。患背疾。梦关云长授之药。病愈。南游天台。结
茅居焉。迁华顶天柱峰。修大小弥陀忏六年。暇则开
演十乘。阐明三观。学者归附日众。应居士王太初请。
就永明禅室。讲观经妙宗钞百日。居常日勤五悔。密
持观经及梵网心地品。一夕梦琳宫绮丽宝树参差。
见阿弥陀佛。观音势至二菩萨。方展拜间。旁有沙弥
授以一牌。书曰。戒香熏修。寤知中品往生之象也。万
历三十一年正月抱疾。尽出所储。付五台云栖西兴
诸寺饭僧。有进药石者。却之曰。吾净土缘熟。圣境冥
现。不久辞世。果何为乎。正月七日。绝粒。唯饮檀香水。
期于二十九日告终。与众说无生法。诲谕甚切。至二
十九日夜。起别众曰。吾逝矣。众请曰。和尚往生净土。
九品奚居。曰。中品中生也。众曰。胡不上品生邪。曰。吾
戒香所熏。位止中品。言毕。泊然而逝。延五日。颜色红
润如生。茶毗日。香气充郁。骨锵锵有声。年五十七(明
高僧传)。

** 明證

明證。字无尘。姓魏。会稽人。性醇厚简默。少不乐腥膻。
常欲出家。弱冠过邻寺。遇五台庞眉老僧。若旧相识
者。愿相依为弟子。老僧云。汝三年后。方可薙发。当先
往生比邱第三之四¶ 第 266c 页 X78-0266.png
行苦行。学诸经典。證遂往丛林作重务。学楞严咒。日
止诵一字。夜礼观音。彻晓不寐。三年而咒始毕。忽卧
病七日。遍身发痛。若换骨者。病愈。夙慧顿开。而五台
僧复至。为祝发受具戒。嘱令终身诵法华经。遂展经
朗诵无滞。巳而华严涅槃诸经悉成诵。乃谓老僧曰。
吾欲尽形乞食供养。以报师德。是夜老僧不知所往。
證日诵法华一部。日惟二飧。三衣经钵外。一无所蓄。
人有施者。随得随舍。或与之言。止微笑而巳。如是者
三十年。一日诵经。艴然不怿。弟子问故。曰。吾持诵一
生。求生净土。岂将堕红尘邪。于是更加勤诵。三年。一
日抚案大笑曰。我今不到红尘去矣。往谒云栖宏公。
还至涧中。谓侍者曰。汝往报众徒。我明日当去。次日
诸徒至。證问甚么时。答云亭午。遂命具汤盥沐。端坐
念佛。诵观世音大势至。至清净大。即闭口。众闻空中
朗诵海众菩萨。异香馥然。合掌而寂。如入禅定。七日
后开龛。时值炎暑。仪容若生。年五十。时万历二十一
年也。

證弟子真定。字静明。出家后。秉师之训。精勤念
佛。求生净土。兼礼拜华严法华诸经。造像斋僧。行诸
苦行。年七十二。预刻期。面西念佛而化(理安寺纪)

** 明玉

明玉。字无瑕。姓刘。西蜀人。出家后。遍历名山。参叩知
识。苦行绝伦。礼华严法华经。一字一礼。万历二十三
年正月。忽谓弟子曰。吾业系娑婆七十二年。今将归
矣。遂不食。念佛不绝者旬日。声如洪钟。临终沐浴端
往生比邱第三之四¶ 第 267a 页 X78-0267.png
坐。持珠念佛益哀促。巳而大声云。佛佛佛。倒驾铁牛
归佛国。声绝而逝(憨山梦游集)

** 法祥

法祥。字瑞光。姓周。绍兴嵊县人。少有出世志。参啸岩
老人。啸岩示以念佛法门。遂出家。居南岳侧刀峰。影
不出山。专志念佛。以豆记数。日夜精勤。胁不至席。人
称为豆儿佛。未几成丛林。万历三十八年。二月六日。
索浴礼佛。告众曰。瓜子熟也。正落蒂时。众莫喻者。入
室趺坐。令众唱佛名。合掌而逝。峰前闻音乐声(憨山
梦游集)。

** 袾宏

袾宏。字佛慧。号莲池。杭州仁和沈氏子也。年十七。补
诸生。以学行称。邻有老妪。日课佛名数千。问其故。妪
曰。先夫持佛名。临终无病。与人一拱而别。故知念佛
功德。不可思议。宏自此栖心净土。书生死事大四字
于案头以自策。年三十二。出家。谒遍融笑岩诸大老。
参念佛者是谁。有省。隆庆五年。乞食云栖。见山水幽
绝居焉。山故多虎。为放瑜伽燄口。虎不为患。岁亢旱。
居民乞祷雨。曰吾但知念佛。无他术也。众固请。乃持
木鱼出循田塍行。唱佛名。时雨随注。如足所及。众悦
相与庀材造屋。衲子日归附。遂成丛林。宏主张净土。
痛斥狂禅。著阿弥陀经疏钞。融会事理。统摄三根。至
为渊奥。时有曹鲁川者。致书云栖。略曰。夫释尊有三
藏十二部教。所谓于广大海。张众多网。又所谓大囷
往生比邱第三之四¶ 第 267b 页 X78-0267.png
小囷也者。祇宜谈大以该小。讵可举一而废多。比吾
党中有唱为历劫成圣。必渐无顿之说者。夫渐亦圣
说。未尝不是。而以渐废顿。左矣。尊者内秘顿圆。而外
显净土法门。诸佛有然。无足疑者。奈近来听众。直欲
以弥陀一圣。而尽废十五王子。以净土一经。而尽废
三藏十二部。则不佞之所不愿闻也。时虽末法。而斯
人之机。岂无利钝。有如释尊为迦叶为憍陈如。其说
如此。为善财为龙女。其说如彼。二十五圣各證圆通。
文殊所称又如彼。正所谓昨日定。今日不定。又所谓
说我是空。且不是空。说我是有。且不是有。此所以为
善无常主。活泼泼地。如水上按葫芦然。倘钉桩守窟。
焉利人天。所愿尊者为大众衍净教。遇利根指上乘。
圆融通达。不滞方隅。俾鹏鴳并适。不亦尽善尽美哉。
又佛华严乃无上一乘圆教。如来称性之极谈。尊者
乃与弥陀经并称。巳似未妥。因此遂有著论腾之。架
净土于华严之上者。朱紫递淆之谓何。亦愿尊者为
净土根人说净土。为华严根人说华严。毋相诮。亦毋
相滥。乃为流通佛乘。乃为五教并陈。三根尽摄。奈之
何必刻舟而求剑。且弹雀而走鹞也。宏报书曰。夫华
严具无量门。求生净土。华严无量门中之一门耳。就
时之机。盖由此一门而入华严。非举此一门而废华
严也。来谕谓不肖以弥陀与华严并称。因此遂有著
论驾净土于华严之上者。此论谁作乎。华严如天子。
谁有驾诸侯王大臣百官于天子之上者乎。然不肖
往生比邱第三之四¶ 第 267c 页 X78-0267.png
亦未尝并称也。疏钞中特谓华严圆极。弥陀经得圆
少分。是华严之眷属流类。非并也。又来谕谓宜随机
演教。为宜净土人说净土。宜华严人说华严。此意甚
妙。然中有二义。一者千机并育。乃如来出世事。非不
肖所能。故曹溪专直指之禅。岂其不通馀教。远公擅
东林之社。亦非止接钝根。至于云门法眼曹洞沩仰
临济。虽五宗同出一原。而亦授受稍别。门庭施设。理
自应尔。无足怪者。况不肖凡品乎。若其妄效古人昨
日定今日不定。而漫无师承。变乱不一。名曰利人。实
误人矣。何以故。我为法王。于法自在。平民号曰国王。
不可不慎也。二者。说华严则该净土。说净土亦通华
严。是以说华严者自说华严。说净土者自说净土。固
并行而不相悖。今人但知华严广于极乐。而不知弥
陀即是遮那也。又龙树于龙宫而出华严。而愿生极
乐。普贤为华严长子。而愿生极乐。文殊与普贤同佐
遮那。号华严三圣。而愿生极乐。咸有明据。皎如日星。
居士将提唱华严以风四方。而与文殊普贤龙树违
背。此又不肖之所未解也。况方山列十种净土。极乐
虽曰是权。而华严权实融通。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故
淫房杀地。无非清净道场。而况七宝庄严之极乐乎。
婆须无厌。皆是古佛作用。而况万德具足之弥陀乎。
居士游戏于华严无碍门中而碍净土。此又不肖之
所未解也。不肖与居士同为华藏莫逆良友。而居士
不察区区之心。复欲拉居士为莲胎骨肉弟兄。而望
往生比邱第三之四¶ 第 268a 页 X78-0268.png
居士之不我外也。鲁川复致书曰。诸不了义经论。别
行普贤行愿品。与起信等论。皆称说净土。此岂无因。
然华严经中未尝及之。即方山所列第十净土更晰
也。法华鳞差十六王子。内有弥陀。未尝定为一尊。其
赞持经功德。旁援安乐。实说女人因果。首楞严二十
五圣證圆通。文殊无所轩轾。但云方便有多门。又云
顺逆皆方便。然继以迟速不同伦。则于无轩轾中。又
未尝无指归也者。故要极于普门。而不推诩夫势至。
更加贬剥。曰无常。曰生灭。若夫贤首清凉诸师。亟标
小始终顿圆五教。佥为以允。而未尝品及净土。心宗
家流。尤所荡扫。如齐巳禅师曰。唯有径路修行。依旧
打之绕。但念阿弥陀佛。念得不济事。又曰。其或准前
舍父逃去。流落他乡。东撞西磕。苦哉阿弥陀佛。此等
语言。或以为苛。然岂无谓而彼言之。亦必有道矣。所
以达者亟道祇劫辛苦修行。不如一念得无生法忍。
又道一念缘起无生。超出三乘权学。况无论三乘一
乘。要之无哉我所。今之往生净土者。我为能生。土为
所生。自他历然。生灭宛然。欣厌纷然。所未及悉。顾从
来谈净土者。必曰。华开见佛悟无生。盖必往生而见
弥陀。始从观音。若势至。抑或弥陀。诲以无生。此时方
悟。似为迂迟。再华严性海所现全身。如人身中有八
万四千毛孔。东药师。西弥陀。各各在一毛孔中。说法
度生。倘抛撮全身。入一毛孔。不但海沤倒置。而蝇投
窗纸。其谓之何。昨不佞手疏所云。为宜净土人说净
往生比邱第三之四¶ 第 268b 页 X78-0268.png
土。为宜华严人说华严。自谓不悖诸佛法门。亦是为
尊者赤心片片。尊者乃欲𢹂我入莲胎。则昔人所云
捉物入迷津。与夫弃金担草之谓矣。尊者会下听众。
自杭过苏者。罔弗津津九品。閒与之言。稍涉上乘。则
骇心瞠目。或更笑之。此其过在弟子邪。在师邪。大丈
夫气宇冲天。度生为急。既出世矣。开堂矣。敷座矣。不
具大人作略。祇作闾巷老斋公老斋婆举止。忽被伶
俐人问著。明眼人拶著。拟向北斗里潜身邪。抑铁围
山里潜身邪。佛法大事。非同小可。愿尊者重厝意焉。
宏又以书复曰。辱惠书。元词妙辩。汪濊层叠。诚羡之
仰之。然窃以为爱我深而词太费也。果欲剔禅宗。抑
净土。不消多语。曷不曰。三世诸佛。被我一口吞尽。既
一佛不立。何人更是弥陀。又曷不曰。若人识得心。大
地无寸土。既寸土皆无。何方更有极乐国。只此二语。
来谕摄无不尽矣。兹拟一一酬对。则恐犯斗争。不对。
则大道所关。终不可默。敢略陈之。来谕谓不了义经。
乃谈说净土。而以行愿品起信论当之。起信且止。行
愿以一品而摄八十卷之全经。自古及今。谁敢议其
不了义者。居士独尚华严而非行愿。行愿不了义。则
华严亦不了义矣。又来谕谓法华记往生净土为女
人因果。则龙女成佛。亦只是女人因果邪。谓弥陀乃
十六王子之一。则毗卢遮那。亦只是二十重华藏之
第十三邪。居士独尊毗卢。奈何毗卢与弥陀等也。又
来谕谓楞严取观音。遗势至。复贬为无常生灭。则憍
往生比邱第三之四¶ 第 268c 页 X78-0268.png
陈如悟客尘二字。可谓达无常。契不生灭矣。何不入
圆通之选。诚曰观音登科。势至下第。岂不闻龙门点
额之喻。为齐东野人之语邪。又来谕谓齐巳禅师。将
古人念佛偈。逐句著语。其曰唯有径路修行。则著云
依旧打之绕。其曰但念阿弥陀佛。则著云念得不济
事。居士达禅宗。何不知此是宗师家。直下为人解粘
去缚。乃作实法会而死在句下邪。果尔。古人有言。踏
毗卢顶上行。则不但弥陀不济事。毗卢亦不济事邪。
此等语言。语录传纪中。百千万亿。老朽四十年前。亦
曾用以快其唇吻。雄其笔劄。后知惭愧。不敢复然。至
于今犹赧赧也。又齐巳谓求西方者。舍父逃逝。流落
他乡。东撞西磕。苦哉阿弥陀佛。往应之曰。即今郤是
如子忆母。还归本乡。舍东得西。乐哉阿弥陀佛。且道
此语。与齐巳所说。相去多少。又来谕谓多劫修行。不
如一念得无生法忍。居士巳得无生法忍否。如得。则
不应以我为能生。以土为所生。何则。即心是土。谁为
能生。即土是心。谁为所生。不见能生所生而往生。故
终日生而未尝生也。乃所以为真无生也。必不许生
而后谓之无生。是断灭空也。非无生之旨也。又来谕
以华开见佛。方悟无生。则为迂迟。居士达禅宗。岂不
知从迷得悟。如睡梦觉如莲华开。念佛人有现生见
性者。是华开顷刻也。有生后见性者。是华开久远也。
机有利钝。功有勤惰。故华开有迟速。安得槩以为迂
迟邪。又来谕喻华藏以全身。喻西方以毛孔。生西方
往生比邱第三之四¶ 第 269a 页 X78-0269.png
者。如撮全身入毛孔。为海沤倒置。夫大小之喻则然
矣。第居士通华严宗。奈何止许小入大。不许大入小。
且大小相入。特华严十元门之一元耳。举华藏不可
说不可说无尽世界。而入极乐国一莲华中。尚不盈
华之一叶。叶之一芥子地。则何伤于全身之入毛孔
也。又来谕谓荒山僧。但问以上乘。便骇心瞠目。居士
向谓宜华严者语以华严。宜净土者语以净土。今此
钝根辈。正宜净土。何为不与应病之药。而强聒之邪。
又来谕谓老朽既出世开堂。不具大人作略。而作老
斋公斋婆举止。被伶俐人问著。明眼人拶著。向北斗
里潜身邪。铁围里潜身邪。老朽曾不敢当出世之名。
自应无有大人之略。姑置弗论。而以修净土者。鄙之
斋公斋婆。则古人所谓非鄙愚夫愚妇。是鄙文殊普
贤马鸣龙树也。岂独文殊普贤马鸣龙树。凡远公善
导天台永明等诸菩萨诸善知识。悉斋公斋婆邪。刘
遗民白少傅柳柳州苏长公等诸大君子。悉斋公斋
婆邪。就令斋公斋婆。伹念佛往生者。即得不退转地。
亦安可鄙邪。且斋公斋婆。庸呆下劣而谨守规模者
是也。愚也。若夫聪明才辩。妄谈般若。吃得肉巳饱。来
寻僧说禅者。魔也。愚贵安愚。吾诚自揣矣。宁为老斋
公老斋婆。无为老魔民老魔女也。至于所称伶俐人
明眼人者来问著拶著。则彼斋公斋婆。不须高登北
斗。远觅铁围。只就伶俐汉咽喉处安单。明眼人瞳子
上敷座。何以故。且教伊暂闭口头三昧。回光返照故。
往生比邱第三之四¶ 第 269b 页 X78-0269.png
抑居士尚华严而力诋净土。老朽业净土而极赞华
严。居士静中试一思之。是果何为而然乎。又来谕谓
劝巳求生净土。喻如弃金担麻。是颠倒行事。大相屈
辱也。但此喻尚未亲切。今代作一喻。如农人投剌于
大富长者之门。延之入彼田舍。闻者皆笑之。农人更
扫径。谋重请焉。笑之者曰。主人向者不汝责。幸矣。欲
为冯妇乎。农人曰。吾见诸富室。有为富而不仁者。有
外富而中贫者。有未富而先骄者。有典库于富人之
门而自以为富者。且金谷郿坞。于今安在哉。而吾以
田舍翁享太平之乐。故忘而为此。今知过矣。于是相
与大笑散去。宏居常广修众善以资净业。时戒坛久
禁不行。宏令求戒者具三衣于佛前受之。为作證明。
又定水陆仪文及瑜伽𦦨口。以拯幽冥之苦。开放生
池。著戒杀文。从而化者甚众。万历四十年六月杪。忽
入城。别诸弟子及故旧曰。吾将他往。还山设茶别众。
众莫测。至七月朔晚入堂。曰。明日吾行矣。次夕入丈
室。示微疾。瞑目坐。城中诸弟子毕至。复开目云。大众
老实念佛。莫捏怪。莫坏我规矩。向西称佛名而逝。年
八十一(云栖法汇)

** 如荣

如荣。字大贤。杭州海宁人。壮岁业屠。为豕所啮。遂感
悟。诣县之北寺。薙染为僧。后归云栖。时年六十矣。昼
随众操作。夜持佛名。精勤不怠。万历九年。生日。设斋
饭僧。长跪佛座前。厉声称愿生西方者三。众环绕唱
往生比邱第三之四¶ 第 269c 页 X78-0269.png
佛合掌而逝(云栖纪事)

** 如清

如清。字法原。姓阮。绍兴上虞人。初出家于西湖龙井
寺。后入云栖。锐志念佛。诵法华经。六时礼拜。万历十
一年。得疾。沈绵者数月。既革。闻堂中念佛声。忽矍然
起坐。中夜合掌。注视金容。翘仰而逝(云栖纪事)

** 广制

广制。字安庐。不详其所出。少梦入金盘庵。拱立琉璃
灯下。面西方三圣像。寂无人影。内心澄澈。觉而乐之。
稍长。又梦入安隐庵。见观音大士作思忆众生相。自
是发出世志。年二十出家。谒云栖大师。闻西方净土
无轮回苦。即跃然曰。吾今而后知有归泊处矣。于是
精研净土法门。作怀净土诗。及诸词赋。多清婉可讽。
今录其怀净土赋。序云。清泰国者。盖西方之珍域也。
涉水则有瑶池玉沚。登陆则有宝街金道。皆法身大
士之所游化。诸上善人之所盘桓也。夫其都邑之华。
宫室之美。越仙都之元虚。跨天宫之壮丽矣。所以交
赞于十方。名载于群典者。岂不以其土殊胜。其道捷
径哉。或名超于列刹。或体异于诸方。始离轮回之乡。
卒践无生之地。非夫厌世恶欲怖无常者。焉能向慕
而愿乐之。非夫穷幽探赜。信法笃者。何能遐想而好
求之。予所以神驰思运。念结情存。兴寐之间。若巳往
生者也。洗脱尘根。托心兹境。不任专想之至。聊写景
以寄怀。赋曰。真原寥廓。不变随缘。有流秽浊而成泥
往生比邱第三之四¶ 第 270a 页 X78-0270.png
沙。有结清净而为金宝。猗极乐之所庄严。实行愿之
所扶持。荫世王以发轸。托法藏以正基。或赞扬于秘
典。或永歌于净诗。證以圣心之如语。莫以凡情而致
疑。邈彼奇域。幽元窈窕。拘墟者守见而不信。信浅者
滞情而莫晓。斥鴳翱翔于蓬蒿。罔测搏风之矫矫。理
微事而不彰。果微因而莫兆。虑亡羊而泣岐。守持名
之一道。睹灵验而西徂。忽吾生之将行。仍先圣之故
辙。泊不死之寿庭。苟上善之可攀。亦何惮于疑城。释
生死之桎梏。畅无生之高情。被铢衣之拂拂。振金锡
之铃钤。披宝叶之蒙茏。蹈珍萼之峥嵘。陟璇空而欲
上。顾碧落而迅征。蹑穹隆之飞观。临下界之元冥。抟
空青以为盖。指林翠而为屏。揽披风之绿条。扪含露
之紫茎。虽未及于登堂。乃先得乎长生。既契心于幽
旨。入重元而夷平。获缓步于九逵。路靡滞而不通。恣
心目之旷朗。任来往之从容。蹴勾衣之忍草。蹂灭跗
之落红。睹鹦鹉之裔裔。听迦陵之嗈嗈。过灵沼而试
浴。水随意以沦胸。涤八垢之污浊。洗五盖之冥蒙。追
远公之芳轨。步善导之元踪。唯兹圣境。空王所都。行
树夹以引路。莲华结而成居。绀宇嵯峨于中林。朱阁
玲珑于方隅。流霞光于翼棂。承曦影于绮疏。鸟昼啼
而夜息。华夕合而晨敷。天乐同繁于风叶。契经合响
于流渠。庭富蓝田之玉。渊沈赤水之珠。举衣裓以盛
华。听说法而凌虚。恍兮没此而见彼。杳兮出有而入
无。骋斯须之神变。同万亿之浮屠。体静气閒。心境都
往生比邱第三之四¶ 第 270b 页 X78-0270.png
捐。肯綮未尝。神遇无全。饮智海之洪涛。吸长鲸之百
川。御风而行。衣角高褰。法鼓琅琅而振响。异香馥馥
以飏烟。行道出林间之众。散华来空外之仙。聆水鸟
之法音。同石窦之迸泉。始兼空有之说。畅以圣谛之
篇。深入即离之境。妙出有无之间。一空有以齐旨。亡
真假而得元。既中道之不存。泯圆观于三翻。谈不二
于毗邪。贵净名之无言。合万物以成巳。归同体之自
然。后不详其终(净土杂咏并序)

** 真缘

真缘。字慧广。姓姚。常州无锡人。年三十出家。遍参老
宿。历十六年。得念佛三昧。万历二十二年。驻锡明州
阿育王寺。亲睹舍利放光。中现释迦文佛。遂誓焚身
供养。普请众僧。求施薪藁。人与一束。累为高座。因取
香油涂身。趺坐积薪上。合掌诵佛号。火然及身。俄成
灰烬。众见五色光。从缘顶门而出。光中现菩萨金身。
长二尺许。晃然四照。久之方灭(狯园)

** 传记

传记。宁波鄞县人。性好独居。日诵法华为业。数及九
千七百馀部。世称为法华和尚。万历十四年。司勋虞
淳熙举法华三昧忏。记禁足修长期者三。九历寒暑。
屡获瑞应。后憩杭州西溪道上。肩水负薪。行诸佛事
或曰。和尚乃犹作此有为功德。记厉声曰。无为岂在
有为外乎。四十一年七月。辞诸弟子。称佛名三千声。
唱妙法莲华经题者数四。面西合掌而逝。越日。顶门
往生比邱第三之四¶ 第 270c 页 X78-0270.png
犹暖。异香满室(法华持验)

** 德清

德清。字澄印。晚号憨山老人。金陵蔡氏子也。母梦观
音抱送童子而孕。及诞。白衣重胞。年十九出家。专心
念佛。一夕梦中见阿弥陀佛现身立于空中。当日落
处。面目光相。了了分明。自此圣相炳然。时时在目。寻
至五台习定。发明本有。刺血书华严经。每下一笔。念
佛一声。久之动静一如。万历十年。清居牢山。李太后
命输金造寺。赐额曰海印。时太后数遣中使修诸塔
寺。权贵与中使有隙者。令道士击登闻鼓。以侵占事
闻。事连清。坐私造寺院。戌雷州。清随所至。冠巾说法。
又发宏经之愿。疏论楞伽楞严诸经。四十二年。奉恩
诏反僧服。还过庐山。结庵五乳峰下。效远公六时刻
漏。修净业益精。时有海阳禅人。求授戒法。因问修净
土之要。清曰。佛说修行出生死法。方便多门。唯有念
佛求生净土。最为捷要。此之法门。乃佛无问自说。三
根普被。四众齐收。非是权为下根设也。经云。若净佛
土。当净自心。今修行净业。必以净心为本。要净自心。
第一先要戒根清净。以身三口四意三。此十恶业。乃
三涂苦因。今持戒之要。先须三业清净。则心自净。于
此清净心中。厌娑婆苦。发愿往生安养。立念佛正行。
然念佛必要为生死心切。先断外缘。单提一念。以一
句阿弥陀佛为命根。念念不妄。心心不断。二六时中。
行住坐卧。拈匙举箸。折旋俯仰。动静閒忙。□一切时。
往生比邱第三之四¶ 第 271a 页 X78-0271.png
不愚不昧。并无异缘。如此用心。久久纯熟。乃至梦中
亦不妄失。寤寐一如。则工夫绵密。打成一片。是为得
力时也。若念至一心不乱。临命终时。净土境界现前。
自然不被生死拘留。感阿弥陀佛。放光接引。此必定
往生之效验也。然一心持名。固是正行。又必资以观
想。更见稳密。佛为韦提希说十六妙观。便得一生取
办。今当于十六观中。随取一观。或单观佛及菩萨妙
相。或观净土境界。如弥陀经说莲华宝地等。随意观
想。若观想分明。则二六时中。现前如在净土。临命终
时。一念顿生。如此用心。精持戒行。永断恶念烦恼。以
此净心。观念相继。净土真因。无外此者。又有净心居
士者。问念佛不能成片。请开示。清示之曰。修行第一
要为生死心切。生死心不切。如何能念佛成片。且众
生无量劫来。念念妄想。情根固蔽。即今生出世。何曾
一念痛为生死。日用念念循情。未尝反省。今欲以虚
浮信心。就要断多劫生死。所谓杯水救舆薪之火。有
是理哉。若果为生死心切。念念若救头然。只恐一失
人身。百劫难复。要将此一声佛咬定。定要敌过妄想。
一切处念念现前。不被妄想遮障。如此下苦切工夫。
久久纯熟。自然相应。不求成片而自成片矣。此事全
要自巳著力。若伹将念佛做面皮。如此驴年。无受用
时。直须勇猛。更莫迟疑。居庐山数岁。之曹溪。天启三
年十月。示微疾。谓人曰。老僧世缘将尽矣。沐浴焚香。
危坐而逝。有光烛天。年七十八(梦游集)
往生比邱第三之四¶ 第 271b 页 X78-0271.png

** 传灯

传灯。姓叶。衢州人。少从进贤映庵禅师薙发。随谒百
松法师。闻讲法华。恍有神会。次问楞严大定之旨。百
松瞪目周视。灯即契入。百松以金云紫袈裟授之。一
生修法华大悲光明弥陀楞严等忏无虚日。卜居幽
溪高明寺。先有上人叶祺葬亲寺后。梦神云。此圣道
场地。将有肉身菩萨。大作佛事。可速迁。祺不信。俄举
家病困。惧而徙焉。翌日灯至。即其地立天台祖庭。学
侣辐凑。尝于新昌大佛前登座竖义。众闻石室中天
乐铿锵。讲毕乃寂。尝著生无生论。融会三观阐扬净
土法门。又有法语一篇。最为切要。曰。杨次公云。爱不
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娑婆有一爱之不轻。
则临终为此爱所牵。矧多爱乎。极乐有一念之不一。
则临终为此念所转。矧多念乎。夫爱有轻焉重焉。厚
焉薄焉。正报焉。依报焉。历举其目。则父母妻子昆弟
朋友功名富贵文章诗赋道术技艺衣服饮食屋宇
田园林泉华卉珍宝玩物。不可枚尽。有一物之不忘。
爱也。有一念之不遗。爱也。有一爱存于怀。则念不一。
有一念不归于一。则不得生。或问轻爱有道乎。曰轻
爱莫要于一念。一念有道乎。曰一念莫要于轻爱。盖
念不一。由散心异缘使然。散心异缘。由逐境纷驰使
然。婆婆有一境。则众生有一心。众生有一心。则娑婆
有一境。众缘内摇。趣外奔逸。心境交驰。纷若尘沙。故
欲轻其爱者。莫若杜其境。众境皆空。万缘都寂。万缘
往生比邱第三之四¶ 第 271c 页 X78-0271.png
都寂。一念自成。一念既成。则爱缘俱尽矣。曰杜境有
道乎。曰杜境者。非屏除万有也。亦非闭目不睹也。即
境以了其虚。会本以空其末也。万法本自不有。有之
者情。故情在物在。情空物空。万法空而本性现。本性
现而情念息。自然而然。非加勉强。楞严所谓见与见
缘。并所想相。如虚空华。本无所有。此见及缘。原是菩
提妙净明体。云何于中有是非是。是以欲杜其境。莫
若体物虚。体物虚则情自绝。情绝则爱不生。而唯心
现。念一成。故圆觉云。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
亦无渐次。一去一留。不容转侧。功效之速。有若桴鼓。
学道之士。于此宜尽心焉。曰轻爱既闻命矣。一念如
何。曰一念之道有三。曰信。曰行。曰愿。求生极乐以敦
信为始。必须遍读大乘。广学祖教。凡是发明净土之
书。皆须一一参求。悟极乐原是我唯心之净土。不是
他土。了弥陀原是我本性之自佛。非是他佛。二修行
者。行门有二。一正。一助。正行复二。一称名。二观想。称
名如小本弥陀经。七日持名。一心不乱。有事一心。理
一心。若口称佛名。系心在缘。声声相续。心心不乱。设
心缘外境。摄之令还。此须发决定心。断后际念。拨弃
世事。放下缘心。使念心渐渐增长。从渐至久。自少至
多。一日二日乃至七日。毕竟要成一心不乱而后巳。
事一心也。苟得此巳。则极乐之净因成就。垂终之正
念必然。亲见弥陀。垂手接引。得生净土必矣。理一心
亦无他。但于事一心。念念了达。能念之心。所念之佛。
往生比邱第三之四¶ 第 272a 页 X78-0272.png
三际平等。十方互融。非空非有。非自非他。无去无来。
不生不灭。现前一念之心。便是未来净土之际。念而
不念。无念而念。无生而生。生而无生。于无可念中。炽
然而念。于无可生中。炽然求生。是为事一心中明理
一心也。二观想者。具如观无量寿佛经。境有十六。观
佛最要。当观阿弥陀佛丈六之身。作紫磨黄金色像。
立华池上。作垂手接引状。身有三十二种大人相。相
有八十种随形好。此二种正行。须相须而进。凡行住
睡卧时。则一心称名。凡趺坐。则心心作观。行倦则趺
坐以观佛。坐出则经行以称名。苟于四威仪中。修之
不间。往生净土必矣。二助行亦有二。一世间之行。如
孝顺父母。行世仁慈。慈心不杀。具诸戒律。一切利益
之事。若能回向西方。无非助道之行。二出世之行。如
六度万行种种功德。读诵大乘。修诸忏法。亦须以迥
向心而助修之。无非净土行也。更有一种微妙助行。
当历缘境处处用心。如见眷属。当作西方法眷想。以
净土法门而开导之。令轻爱以一其念。永作将来无
生眷属。若生恩爱时。当念净土眷属。无有情爱。何当
得生净土。远离此爱。若生嗔恚时。当念净土眷属。无
有触恼。何当得生净土。得离此嗔。若受苦时。当念净
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若受乐时。当念净土之乐。无
央无待。凡历缘境。皆以此意而推广之。则一切时处。
无非净土之助行也。第三愿者。净土舟航。要以信为
柁。行为篙橹樯缆。愿为风帆。无柁则无所指南。无篙
往生比邱第三之四¶ 第 272b 页 X78-0272.png
橹樯缆则不能运行。无风帆则不能破浪疾到。故次
行以明愿也。第愿有通别。有广狭。有遍局。通如古德
所立迥向发愿文。别则各随巳意。广谓四宏。上求下
化。狭谓量力决志往生。局如课诵有时。随众同发。遍
则时时发愿。处处标心。但须体合四宏。不得师心妄
立。如此三法。可以期生净土速觐弥陀。一切净土法
门。举不外于是矣。灯每岁修四三昧。身先率众。精进
勇猛。注楞严维摩等经。凡染翰。必被戒衲。前后应讲
席七十馀期。年七十五。预知时至。手书妙法莲华经
五字。复高唱经题者再。泊然而寂(法华持验净土法语)

** 古松

古松。山西平阳人。幼出家于五台山罗睺寺。得念佛
三昧。山多虎。松为说戒。命以名。虎遂不复伤人。呼辄
至。万历十三年。至京口。建净业禅林。时潜深谷。坐树
下入定。居三十九年。一日合掌举手。别众而逝。入龛。
未建塔也。崇祯四年四月八日。龛中忽现五色光。启
龛。见松趺坐端凝。貌如生 大清顺治十五年十月
二日。再现宝光。异香满室。三日方止(镇江府志)

** 仲光

仲光。字法雨。号佛石山侬。钱塘戴氏子也。母梦僧以
伽黎覆体而光生。自幼恶闻腥膻。年十四。投静明师
剃染。十八。受戒于云栖。历游讲肆。习天台教观。深入
一乘。万历二十二年。谒紫柏禅师于金陵。亲承授记。
还武林。至十八涧中。爱其林壑幽异。诛茅垒石。搆一
往生比邱第三之四¶ 第 272c 页 X78-0272.png
小舍。一日掘地得残碑。知为古理安寺。因重建焉。衲
子竞集。遂成丛林。光随机引导。于禅堂外别开念佛
堂。会憨山清公至。相与商立规制。分十二时。人均六
班。班各六时。经行唱佛。礼拜迥向。馀各静坐。随闻默
念。或习观门。动静两得。崇祯九年七月十五日。忽示
微疾。谓弟子曰。今日晴朗。吾欲远去。弟子曰。师病欲
何往。光曰。汝谓我病邪。扶杖出寝室趺坐。集众嘱付
后事。适有蔡居士至。光抚掌笑曰。居士證明。馀不及
待也。因书偈曰。一句弥陀五十年。分明掘地讨青天。
而今好个真消息。夜半钟声到客船。书毕。顾视左右。
投笔而逝(净土全书理安寺纪)

** 金童庙僧

金童庙僧者。遗其名。庙在常熟北门。僧日持一版击
于街巷。高声唱无常迅速。一心念佛。众不甚异之。崇
祯十三年三月。遍辞诸邻舍曰。好念佛。老僧去矣。人
莫解其故。次日拈香佛前。合掌称佛名。端坐而逝(净
土约说后跋)。

** 海宝

海宝。不详其所出。居常州天宁寺。貌甚朴。人与语不
答片言。唯嘻笑而巳。破衲满虮虱。暇则席地对佛。拈
虱上下。不离其身。常募钱买蔬腐供寺僧。又积施金。
恳众诵经礼忏。巳则念佛迥向。历年如是。崇祯间。翰
林郑胙长。约宝朝南海。巳而却之。发棹后。常见宝在
陆前行。追之不及。迨登山入殿。宝又在焉。遣使要师
往生比邱第三之四¶ 第 273a 页 X78-0273.png
同回。复不得。郑抵郡。即诣寺候宝。弟子云。师沈卧一
月馀。昨方起耳。郑述其神异。郡人由此钦信。一日趺
坐。念佛而化(净土晨钟)

** 大云

大云。字万安。姓郭。仁和人。出家永庆寺。受具于云栖。
居北郊。笃志净业。相依者众。募建吉祥寺。寮宇灿然。
遂成丛席。共住规约。一秉云栖之制。未几示微疾。即
绝饮食。专称佛号。阅一月。或有往省之者。云曰。弥陀
不念。念我何为。临终。语弟子智经曰。为我洒扫。佛来
迎矣。趺坐念佛而逝。年五十九(灵峰宗论)

** 无名僧

无名僧者。居湖广黄州。专持阿弥陀佛。昼夜不辍。随
所见皆称阿弥陀佛。崇祯十六年。总兵黄鼎守州城。
僧大声唱佛。冲其导。执之。适张献忠攻黄州。僧坐城
上。夜间高声唱佛。军土不得睡。恨之。缚投城下。俄而
复在城上唱佛。如是四次。每东城下。西堂上。南城下。
北城上。总兵闻之。始敬礼焉。黄州大饥。人相食。僧出
城外。饥民持刀乞僧舍身。僧解衣示众云。俟我念佛
千声。即食我。称至三百声。众急欲加刃。忽有神兵从
空中来。饥民惊散。而僧巳在城中矣。山中猎人得一
大虎。僧欲赎放之。猎人索三十金。僧止得四金。猎人
云。汝能执虎耳三匝。则与汝虎。僧授记虎。执虎耳三
匝。遂纵之。虎依僧不去。僧与虎同往黄麻山金刚洞
中。巡抚卢象升督兵过黄州。诣山访之。欲见虎。僧语
往生比邱第三之四¶ 第 273b 页 X78-0273.png
虎探头窗外。卢欲见全身。虎乃大叫跃出。卢亦纳贽
称弟子而去。僧一日行街中。见一鸡。高声唱佛。鸡亦
随声而唱 大清顺治七年。欲之武林。道经白门。寓
秦淮河房。端午。见游船中有钱生者。其弟子也。遂呼
云钱阿弥陀佛。钱登岸见僧。僧问同游人。知为某某。
放声大哭曰。众生以苦为乐。乃如是邪。钱恳示修行
之要。僧云。一心念阿弥陀佛。复云。我行后。汝有所疑。
可问觉浪。此明眼人也。后不知其终。觉浪。名道盛。历
主金陵天界杭州崇光诸处道场。宗风大振(净土晨钟)

净土圣贤录卷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