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唐明浚 第 297b 页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浙东沙门 昙噩 述

精进学

感通科

**** 唐明浚

姓孙氏。齐人。善章草。每以持诵金刚般若经
为业。永徽元年。二月十二日夜暴卒。扪其心胸。微有
暖气。周时苏云。初有青衣二童子。引至阎王所。王问
平生以何业自脩。曰但诵金刚般若经而巳。王曰善
哉。可胜言耶。师可诵满十万过。则决定往生净土矣
弟子虽欲复见师。不可得也。浚自尔精苦倍百必满
其数。明年二月卒。寺众咸闻天乐异香云。

**** 唐慧悟

少辞俗。隐居太白山中。持诵华严经尤勤至。
俄一居士自远来。请悟斋。悟以其远未即许。居士笑
曰。无若也当有以致之。于是居士置悟怀袖间籋虚
空竟去。至一道场。见五百圣僧。皆翔集其地。悟悚然
因趋就下座。居士曰。师宗华严是诚佛之境界巳。彼
小乘何足道。而师谦如此。复引悟居其上。斋讫所得
䞋施视他尤丰腆。居士且谓。此斋端为悟设。而五百
圣僧则临事。泛请者也。度其时。实永徽中云。详载华
严应验录。

**** 唐解脱

太原台山夹川邢氏子也。幼出家。即业定。初
住照果寺。后遁五台山南之佛光寺。地盛华木。每至
夏始发其侧有清凉池。皆文殊常所游息也。脱尝三
见于此云。因语脱曰。但自悔责。无始过愆。则于道可
唐明浚 第 297c 页 X77-0297.png
入。遂奉行不敢违而心安静矣。且感佛为见身说偈。
其偈曰。诸佛寂灭甚深法。旷劫脩行今乃得。若能开
明此法明。一切诸佛皆随喜。遽隐去。乃问。何者是寂
灭法。空中有声曰。方便智为镫。照见心境界。欲究真
实法。一切无所见。脱居佛光中四十年。而游从之士
仅七八百。永徽中卒。今岩窟灵躯尚存。而寺之故堂
十馀间。犹未颓弛。曜公年百六岁矣。犹能言当时事
曰。解脱上人于中台东南三十里大孚灵鹫寺见文
殊。我才年十五尔。又娑婆寺普明禅师。亦欲求见文
殊请法。忽空中声曰。汝未得定。宜服药以冀长生。明
漫不知药处。心疑之。空中报曰。庵前长松也。性无毒
味。芳烈。服之能仙。明久服之。一日遍告朋友腾去。


[夭/明]禅师旧隶忻之秀容建国寺。年八十徙居望人山
俗所尊仰而从之。以祈福者如市。然莫窥其所造诣
也。

永徽中有瞽者。不知何许人。能以法华一部。度入
琵琶。手弹口诵。音调清婉。亦每归趣望人山。

**** 唐静之

姓赵。雍州高陵人。始二亲以求嗣。持诵观音
号。既孕。母固却欲绝荤。异平昔。甫七八岁时。即依文
习弥陀观。及白骨观。皆有成。每志出家。亲以仅一子
不许。未几父官于蜀。俄而父卒。念欲自焚以报。或引
金刚般若以为舍身不如持经。因剃落。专依江禅师
业定。贞观初。隐居道江彭山之光化寺。一坐十馀年。
不事别房。受其训者。常二百馀人。昼夜进脩罔怠。旋
徙灵岩深山中。虎与俱无所忤素善。利州道禅师请
唐明浚 第 298a 页 X77-0298.png
安居于剑阁北之穷腹山。俦侣十馀辈。蓄米四石。夏
三月竟而所食一石。曾未尽。忽鼻患肉塞。百方莫能
疗。僧有令诵般若心经万遍者。至五千遍即肉脱而
愈。尝于秦州为毒蛇所螫。痛甚。以三昧力随获消除。
后有疾苦亦如之。由是撰集诸家观门一卷。行世。显
庆三年。诏居西明寺。五年二月二十七日。右胁卧而
卒。寿五十七。其未卒也。利州所居寺。桂若胡桃。忽凋
残。挠拔。殿宇仆压而像略无损。其必有所关系哉。

**** 唐智勤

世族邓之朱氏。隋仁寿间。内出舍利。诏天下
名郡各置大兴善寺。以安葬焉。仍度僧以领香火。勤
年小因以其恩获薙染。隶兹寺。然诚敏自将志之所
在皆致瑞应。初以母疾祷观音。忽其家园树生佛像
枝叶上。母遂康泰无他。隋季大业之乱。凡寺院残破
靡孑遗。独其寺经像完具。盖勤能以死捍禦也。一日
贼大至。勤俗服避匿。贼见欲杀之。闻空中声曰。可脱
去俗服。即脱去。贼惊喜遽礼拜乞福。且迎归其营。共
养。久之入蜀听皓法师讲。时众至三千。法师则一委
勤调护终其席无乖异。后阐维摩三论。乡里各二十
馀过。徙隐北山。昼夜行道。困则倚立而巳。未尝睡眠。
偶行岩岭间。睹栋宇靓深。若大寺。勤辄入瞻仰。如是
往来再三。俄不复见。又苦绝粮。当其地之经行处。旋
觉坟起。夕垦之且如故。稍出赤色大粒谷。深掘获谷
二十馀石。山居十馀年。所感召类此。既而郡以佛法
陵替。合道俗逼请。出山住大兴国寺。且俾检校本郡
唐明浚 第 298b 页 X77-0298.png
僧尼。诸王剌史就禀归戒。永徽初。杜门阅藏。每见神
人旁立若听状。初中后。夜闻弹指謦欬声。显庆四年。
省符以慈恩寺。起勤不屈。其年五月命弟子。悉治其
寺之颓陀者。十五日径树尽枯落。十六日蚤作。畴昔
听经神人前拜。勤止之曰。莫拜。侍者但闻其语。殊莫
知其有人也。于是剃发著衣执香炉。趺坐绳床上。使
弟子诵大品经讫往生品。唱灭。停数日颜色不少变。
香气馥然充一寺。春秋七十四。

**** 唐智显

少出家。住辽州之护明寺戒操贞峻。禅观勇
锐。人莫知其所造。隋季所在盗起。遇则锋刃相交。以
决胜负。而兼拜之动经旬朔。显每居间和解往反。弥
时群众嘉赖。后与道俗行。值突厥。并被驱掠。显忽隐
身不可求访。间复得之曰。我念观音故能然尔 有
同学久隐箕山。一日猎者尽夺其粮。显遥知之遣遗
以米。其救苦之心。莫之量测。悲体无方。随类普现。虽
其行位之殊则亦庶几乎可尚矣。后不知所终。

**** 唐法聪

姓陈氏。始出家。住苏之常乐寺。后于摄山栖
霞寺获薙染焉。俾诵大品不久。便通。又造会稽一音
慧敏二法师席。以听其讲。心累荡然。得无挂碍。贞观
十五年。开导于苏杭等州。受其道者。三百人。自尔华
严涅槃。轮环阐演。至二十馀过。十九年嘉兴县高王
之神降其祠之史曰。为我请聪法师受菩萨戒。既受
戒。又降其史曰。继自今可悉断酒肉五辛。有祈福者
必请僧。到祠下设斋。行道。

二十一年。海盐县鄱阳府
唐明浚 第 298c 页 X77-0298.png
君因斋会。神降其史曰。为我请聪法师讲涅槃经。讲
馀数纸。而又降曰。神道业障多。诸苦恼此身。每为鳞
甲细虫之所啖啮。兹蒙法师讲说。餐禀之益。遂获轻
升。可更启请讲大品也。显庆元年。冬语诸弟子曰。吾
舍报之后。即以施诸禽鸟。然亦恒讲不辍。一日忽见
麈尾从座堕地。视之则端坐而终。年七十一。

**** 唐明慧

志求大乘。尽讲诵夜。未尝睡瞑。麟德元年。玄
奘三藏示灭于京兆北坊之玉华宫。时慧方于大慈
恩寺夜绕佛堂行道三鼓矣。见白虹四道南北贯东
井下。映塔院。慧念以为传记所载。昔世尊涅槃白虹
十二道。贯太微。今其数虽减。世尊三分之二。然非圣
人莫足当之。其无乃玉华法师遽如许耶。诘且以其
事白众。众未之信。却后九日。讣闻因大叹服。

**** 唐圆相

蜀人也。七岁出家。住法聚寺通内外学。善属
文。时号奇童。龙朔元年。以疾终。掩息之际。忽有长虹
若练。自房穿屋上天塔上。铃索皆大鸣。三门壁画剥
落。夜每闻鼓角声者。百馀日。由是鸟雀不复巢其屋。
咸亨四年。甘露降于讲堂前。棕榈枝叶间。文集三十
卷行世。

**** 唐清虚

蜀之梓州慧义僧也。平生素以持诵金刚般
若经为专业。常居山中。七鹿驯扰。又邻家失火。连甍
接栋皆燬。而虚所在之屋。独无他。长安二年。偶游蓝
田悟真寺。上方北院旧无井泉。时华严大师法藏闻
虚之德。请祷泉。虚即入弥勒阁诵经。自夜达且者三。
唐明浚 第 299a 页 X77-0299.png
似见三玉女以刀子剜阁西北山腹地。明日掘之得
泉于其处。四年坐夏少林寺。或以为山顶佛室有妖
崇。尝杀人。虚治之遂巳。青龙二十。诏入内祈雨。祈二
七日乃得雪。上以为未称民望。使就寺佛殿内虔祷。
于是虚炼一指雨大霔。指烬而复出如故。寺濒江。每
水至屋辄垫溺。独虚院截然无所苦。其他异验率类
此。

**** 唐岸禅师

并州人。平生修净土业。每于定中。见观音
势至二菩萨。或现全相虚空中。人争睹以为异。岸念
欲图之以传示久远。而世无善工。一日有二男子。从
西京来曰。且将游五台谒岸愿并力缋事。既而出所
画与所见于虚空中者。良肖岸喜遽厚施以酬之。皆
不取。独取草屦二緉。以去。久之岸集弟子曰。吾兹必
往生。其亦有愿偕者乎。时一小童子旁侍乃前进曰。
幸得奉杖屦。于是使其归决父母。父母以为诳而戏
之。为沐浴服净衣如法。既入道场果称佛须臾而瞑
岸咄曰。竟为此子所先。即索笔赞二菩萨曰。观音助
远接。势至辅逢迎。宝瓶冠上显。化佛顶前明。俱游十
方刹。持华候九生。愿以慈悲手。提奖共西行。遂趺坐
而卒。垂拱元年。正月七日也。时春秋仅八十。

**** 唐礼宗

姓宋氏。会稽人也。少出家。依长寿寺和尚。习
禅观。长寿推许之。后注涅槃经八十卷。时郑卿尚书
方领郡事。致疏请开演。拒不肯往。景龙二年。御史大
夫冯思暴亡而苏曰。始遥见钜树。枝柯繁茂。可荫数
唐明浚 第 299b 页 X77-0299.png
亩。有二童子。手持簿引至其地。按覆罪愆。曰判官厅
也。会旧相识张思义居判官旁。招手呼曰。吾是汝舅
为洛阳仓吏。而长官越格诬杀之。今以假贷太平寺
钱。反油面故。未脱放。汝所坐者无他。但尝于天后宫
中乱越耳。苟能造涅槃经铸钟可也。张且引冯巡视
诸司轻重生处。临行嘱之曰。涅槃经必得礼宗大师
所传于天台者。此经盖为善神所呵护。而功德之多
在他经无与为比。又曰人生阎浮。不脩功德可怜哉。
且曰吾家洛城道光坊内。十字街第三。宅有池亭竹
树之观。幸为我问妻子安否也。既而冯求善本。未能
遽得。复入冥立限毕功乃巳。自尔住世四十八年宗
之住世则九十七年也。

**** 唐华严和尚

居幽州之城北。日以华严为业。其诵声
无近远闻之。如在左右。人因名之。曰华严和尚云。万
岁通天中。都督张仁愿晨兴。谓其妻曰。昨夜经声。乡
闻巳否。曰闻。曰卿以为声发何地。曰其必发于衙署
前尔。曰非也。发于城北。至今诵犹未巳也。妻曰。城北
去此远。安得而闻也。于是遣小竖走马覆视之而信。
其妻大惊。一日见仁愿曰。君心愿盍趣偿之。仁愿曰
诺兹方制造袈裟五百领以施应真。曰君欲知应真
所住之地乎。即今之马鞍山竹林寺是巳。异日如其
言求之而得寺。然受袈裟者独缺一人。而使归之于
华严和尚则知华严亦一应真也。

**** 唐文照

少礼昙延法师。画影于河中府之柏梯寺而
唐明浚 第 299c 页 X77-0299.png
剃落焉。专诵诸经。罔知诠显。每自念其禀受之浊而
愤悱殊甚时方假𥧌。忽梦法师身长丈馀。目光四射
谓照曰。汝所欲得者。吾安能为汝致之哉。吾斯但有
聪明经一卷。汝谨诵之。母忽也。遂出诸袖中以授之。
取视则金刚般若经也。即诵七过而悟。自尔义解才
辨集厥躬。诚非世间学力所至也。

**** 唐道鉴

生吴郡冯氏。𨽻居历下灵岩山寺。以道行闻
于时。卒年七十八。元和中。吴郡冯生以明经待选。留
长安。一日与老僧遇。谓之曰。吾于子乡同姓同。宁无
意于同游哉。遂来往靡间。既岁馀。生调尉东越方治。
装。僧亦负锡诣别。生问僧奚之。曰吾庐齐之灵岩寺
西庑下。游京师且十年。于兹矣。今将归子而不鄙则
他日幸以相过也。生许诺。既而果访焉。无有也。生独
念。曰鉴公纯直岂谩语者。于是蹭蹬行寺中。至西庑
下。见壁画殊肖鉴。且其旁有石记曰。冯氏子吴郡人
年十八为浮图。卒年七十八。乃与昔日老僧语不小
误。生因惊异而去 又姑苏灵岩寺者。吴王阖庐之
馆娃宫也西去城二十里。梁天监十五年。客居士操
水墨。就殿隅西北庑下。画梵僧像。一丈五寸。于垩堵
间神貌奇古。灵踪化迹。往住为世利益。先天二年。鲁
公陆像先子以疾求医。未效。公虑其增剧忧甚。适僧
分卫过门。入视之索水以噀病即巳。公喜厚以币谢
不受。问问所在。答曰。苏之吴县西灵岩寺也。郎君扬
历其行李之便。或可以枉顾也。久之陆子果补尚书
唐明浚 第 300a 页 X77-0300.png
祠部郎迁桂管廉使意获迂道其寺以展畴昔然遍
扣而力探之。终莫能得。俄睹画像注目察之曰。此非
前日起我之死者欤。寺之人因纵言其感通应变事。
陆子益施香火资数万缗。以致殷勤云。会昌初。见梦
于山邻陆宣曰。吾兹将西归天竺矣。宣遽命工模其
画五年。诏毁天下寺四十馀所。而灵岩与焉。大中既
复教。寺亦仍旧。咸通七年。蝗甚盛至。蔽天亘野。植物
之可食者无遣类。被城郭辄啮人衣服肌发。百姓苦
之。时耆文吴元让等数十百人。爇香泣祷画像前。蝗
竟越境无所损乾符五年。寺僧诣阙请钟备法器。既
投牒右神策。军吏讶曰。昨尝有僧请钟矣。计会其州
县寺额正尔。抑己乃出于重乎。徐物色之则像也。后
称智积菩萨传者以为始有梵僧来礼谓然。

**** 唐法江

江东人。游蜀居法聚寺。寺即隋之蜀王秀所
造者。仁寿中。尝塔舍利。故胜事尤多。江一日忽谓其
同房之徒曰。外有檀越万馀辈。悉戴冒方被拘挛。无
所告诉。可急救也。其徒即出视之无所见。但见渔者
以竹器负螺子。至驰报江。江使以钱赎而投之水。又
长安大兴善寺。本隋之舍卫寺也。先天中。灾摩孑遗。
东明观道士李荣巴西人轻薄善戏谑。为之辞曰。道
善何曾善。言兴却不兴。如来烧赤尽。惟有一群僧。众
闻而怒且奋然。事大费繁势莫之卒。就俄一德衣弊
貌陋。委破囊于地曰。幸还成佛殿。竟骤步去。不知所
在。徐察之人无识者。寻倒其囊。得黄金千两。由是施
唐明浚 第 300b 页 X77-0300.png
者四集。而寺以亟成。

**** 唐守如

闽人。住同爱寺。善劝诱闽中士民慕悦之。纾
急解难。若巳饥渴。精舍庵庐所至有成就。开元十年
议于其寺。开浴室以便大众。然地势视他处隆亢。泉
出其下。且远不易致。虽枯槔瓶绠无用也。既而卑远
之源一夕顿涸。忽清泉迸出。去浴室二十馀步。而近。
识者以为如诚德所感云。

**** 唐法秀

出家居京师佛寺。时游终南山水间。每劝众
成辨善务。虽至老。未尝懈。开元之季。梦人教以手巾
袈裟各五百事施回向寺。寤则备其物如数。而后遍
询回向所在无有也。忽有一僧谓秀曰。我知回向处。
君兹俱赍所施物。与名香一斤。以从我则回向可得
矣。于是秀许诺。行二日始觉。其地极深僻夐绝。复进
见碾石一具。横道侧。秀念以为此非迹辙所能到。而
顾有磨硙等器。则去人居不远矣。乃出所持香。焚碾
石上。礼拜哀祷再三。自午达暮谷中昏雾四塞。咫尺
不相睹。顷之明霁遥见崖半金碧辉映。微识其榜曰。
回向之寺。所偕之僧。旁赞之努力。竟造而钟磬镫烛。
影灭声沈矣。诘且侍者引谒堂上和尚白来意。和尚
使历诸房散所施而所散之施。且四百九十九事。所
历之房亦尔然。其人皆在无他往者。次至一房则尘
网暗户牖。俄有老僧。谓秀曰。此固汝主唐天子房也。
共住时颇进修。而性嗜乐音。终以犯律堕凡境。可惜
也。遂拈壁上玉尺八。予秀曰。此亦汝主。在日常所御
唐明浚 第 300c 页 X77-0300.png
者。第今以汝所施手巾袈裟并遗之。则犹足以旌山
中不忘意。且以趣其蚤来归也。秀后果见上。上即取
玉尺八。吹之宛然宿习。

**** 唐慧符

姓戚氏。越之诸暨人也。少有膂力。任侠不事
生业。因投师出家香严寺。纳戒之后。顾能矫迹柔心。
顿变初操。持律安禅。研寻经论。无何乃入灊县霍山
天柱峰结庵而居焉。久之。有钜蛇张口向符。若将
者。符徐语之曰。吾有宿负。即请偿之。苟汝以业缚而
欲以遽脱者。宜易形来。吾为授戒巳而。果有童子。愿
依符度世。乃为落发披衣而去。或诉其私度于官。符
对辨具实。吏察其非常。而纵之。平生善持咒。及归乡
里。患疽疖者。请咒之。立愈。开元十八年卒。阇毗骨节
相连锁不散。

**** 唐处寂

蜀之资州周氏子。出家既受具。师事宝修禅
师。获心法。隐居山北兰若。行杜多行。海内知其名。天
后时。诏见。赐摩纳僧伽梨。恳辞放还山。每跏趺胡床。
昼夜常坐。不昏寐。虎伏其下如卫护。积四十六年。迹
未尝出山。而神异寝著。始新罗无相师自其国来。谒。
寂先命洒扫曰。远客至矣。开元初。郡守王晔甫视事
戒诸僧。必赴府致贺礼。不则胥吏廉其罪。于是寂不
往。其徒以为言。寂曰。缘业有在吾未死。虽晔其如吾
何。后晔果以寂见慢发怒悉引诸僧。坐厅事。问寂状。
忽仆地。左右急扶掖入屏著而绝。盖晔故黄冠也。尝
立小功景云中。遂器使有民社。然于吾教终莫加恤
唐明浚 第 301a 页 X77-0301.png
也。寂卒于二十二年之正月。寿八十七。

**** 唐德秀

富阳孙氏子。幼出尘区。夙圆戒检。其慈悲济
物之心。要于一切有情拔苦。与乐。使皆悦豫而无所
愁困。则其愿望始云足矣。然尤以幽冥之趣。饥虚为
患。每施饮食。必候。夜深人静作观想。祝呗以行事率。
终始罔愆期素。浙汭之民。诚所敬向。后示寂于定山
其迹殊神异则。天宝初载也。逮迁座入塔。忽天雨舍
利七颗。其弟子以瓶盛之。而󰢍于塔。久之或有误发
其塔者。见秀貌如生。舍利缘傅齿上如粟。因加缉之
成大浮图。且有白蛇出入守护之状。以故樵牧无敢
近者。

**** 唐僧云

生雁门赵氏。幼入乡塾。虽勤苦备至而曾莫
之有所得。见僧尼惟能合掌畏惮而巳。年甫十二。父
母使依五台山华严寺净觉师薙落。既受具。性益昏
钝。而负薪汲水。时众异之。逮年三十有六。乃发愿面
觌文殊从乞智慧。庶几以进学成业。方隆冬盛雪。遽
跣登东台之绝顶。见一老人附火坐。云问其所自。曰
自山下。曰我自山下来。别无行迹。岂欺我哉。曰雪前
来。遂问云曰。师奚为徒跣积雪中如此。云语之故。老
人曰。善哉巳而。又曰。兹于菩萨既不获见者。师复欲
于何处求耶。云曰。必造北台。老人颔首曰。吾意亦尔。
师先往。母滞留也。云因遍历台顶幽胜。告别老人。抵
北台则薄暮矣。仍见老人于绝顶附火坐如初。怪而
诘其先至之由。曰吾知径路耳。云独念。以为非菩萨
唐明浚 第 301b 页 X77-0301.png
安能若是。即呜足礼拜。老人自以俗人固辞。云拜不
为止。老人曰。吾第为师入定观之。乃闭目。顷之开目
语云曰。师前身堰牛也。以尝力挽藏经舟。故获僧报。
然昏钝之质犹在者。盖以心中有积劫瘀肉未去耳。
今当去之。可就龙王堂中取钁来。且使云谨闭目曰。
不闻吾语。毋开。寻觉施钁于胸前者。然无痛苦。而爽
快殊甚。老人曰。瘀肉去矣。伹开目。随开目。则文殊菩
萨前立。谓云曰。今而后。汝于经教。既善记持。亦无忘
失。而于华严涧东院。因缘尤稔。汝宜精进受吾付嘱。
云悲哀礼谢。未举头顷忽然不见。云后坐夏寺中。绕
育王塔。经行持经。夜将初鼓。见光明一道。从北台顶
直照塔所。久而不散。中现宝阁。金榜署善住字。云曰。
昔菩萨固巳授记矣。其敢忽忘乎。于是依所现建阁
东涧院而居之。极为世所推重。呼之牛云。亦菩萨所
表显云。以开元二十三年。无疾而逝。寿六十三。腊四
十四。

**** 唐慧秀

出陈留李氏。幼依洛阳天宫寺得度。天后时。
每迎入内问法。言未来事。辄中祸福。世率敬事之。屡
开化京师之资圣寺。一日使弟子夜毋点镫。虽佛前
长明镫。亦须灭却。弟子不听。秀因曰。延燎之患不可
不备。且某寺常以不备故。灾及其殿。某寺及钟楼。某
寺及经藏然。皆至今徒痛惜尔。欲追悔可得耶。时皆
以为泛言。莫之喻。是夕三鼓寺灾。而所煨烬。仅此三
者。然后知其所指非他矣。当玄宗之潞邸也。偕诸王
唐明浚 第 301c 页 X77-0301.png
过秀。留施一笛以别。秀即持以命其徒曰。谨藏之。后
必用以奉献也。开元中。弟子达摩取以进上。且谓秀
先所戒约如此。上闻之骇异。赐予丰缛。须之病卒。寿
百岁。

**** 唐怀道

出家𨽻福州爱同寺。蚤岁即务参询。尤勤礼
诵。一日于拜次。得珠圆莹。疑非蚌胎所可产。后其寺
塑文殊像。因以为额珠尤称。又尝得舍利亦异。遂置
之南涧塔中。弟子僧常主塔事。能暗诵法华。道督使
诵。昼夜不敢辍。至德二年。忽有白氎伽梨一顶。降塔
中。如此类。皆不可晓。或谓其志诚之所感致也。非欤。

**** 唐宝达

杭州灵隐寺僧也。素以持诵秘祝。获效于世。
故其所居之院。有印沙床照佛鉴等法器。浙江之潮。
视天下尤险壮。秋高气盛。则波涛湍激。至败堤防。冒
城郭。为生民患。于是达祷禳之。忽夜见伟人玄冠朱
衣。拥徒从造前。谓达曰。弟子盖吴之伍员也。昔以复
仇雪耻之志。寓愤怒于天地间。以隳凌品汇。则其获
谴诃于善类多矣。兹赖师以慈悯悲悼之诚。使患解
脱缠盖。则庶几以升济矣。言讫而隐。后西岸果沙涨。
人谓达所感致焉。

**** 唐元皎

灵武人。素以持诵明祝为业。天宝末。玄宗幸
蜀。肃宗以皇太子。收兵图复两京。遂循物情即大位。
至德二年。驾指扶风。诏皎前发。先是皎有美誉关陜
间。及上东反。尤欲得与戒行僧俱。于是官属以皎应。
诏至凤翔。择僧三七员。于开元寺。设药师道场。然镫
唐明浚 第 302a 页 X77-0302.png
诵经。六时行道。忽于道场中。丛生李树四十九枝。事
闻。上大喜。四月十八日。皎等表贺。诏答曰。瑞李繁滋。
国之兴兆。况在伽蓝之内。足加觉树之荣。感此殊祥。
与师同庆。皎署内供奉。

**** 唐福州楞伽寺怀一

景龙中。力造精舍于爱同寺东。
既就功绪。而地无水源。众患之。忽地有二禽。翔舞其
上者。一遽命穴之。深才尺馀。泉觱沸以供伏腊。涝不
加溢。而旱不加耗。苟溢耗则寺之休咎系焉。或谓之
灵泉。永泰二年一示灭。

**** 唐子邻

范氏。世居兖州乾封大范村。父峻朝不喜三
宝。见辄唾骂之。或加欧焉。邻小字麟儿。生数岁。见僧
则加敬。开元初。东都广爱寺庆修律师游岱宗。道由
范氏。邻一见之。拜求出家。问曰。父母许否。对曰。不令
知之。知则遭箠挞矣。师先行某且至。律师行未五里。
而邻遽及之。遵洛染削。宛如宿契。十一年忽辞归宁
觐。其父则丧明。其母则逝。巳三载矣。然邻欲知母所
在处。夜诣岳庙。敷具诵法华经。求见天齐王。王果召
邻问故。邻曰。母王氏之亡巳。经除服。敢问王今何所
在。王顾簿吏对曰。王氏见系狱受苦。邻曰。何罪。王曰。
坐生和尚时食鸡卵。且取白傅头疮。邻悲号委顿。恳
王原恕。曰业非他力所能免。为师计者。可即往鄮山
礼阿育王塔。邻诘朝。遵途到寺。于舍利塔前。投筹膜
拜。至四万数。俄闻呼邻声。仰见母在云气中。曰谢汝
之力。生忉利天。特来报汝。复至关辅。以讲解得誉。肃
唐明浚 第 302b 页 X77-0302.png
宗时。选入内殿。善占叙。时辈靡及。诏赐紫方袍。充供
奉。代宗永泰中。不空重译诸经。邻与馆职之选。

**** 唐玄宗

永嘉人也。蚤年依乡里永定山宝寿寺之常
静师出家。禀具之后。游学遍诸方。受法印于江陵词
朗禅师室中。复移锡紫金山。结宇以习智观。且以淑
群众。先是其山多虎暴。自宗之来。暴遂绝。一日方拥
徒说法。忽一老父趋进拜跪如礼。宗问为谁岂误耶。
何素未尝交接。而见敬如此。其必有说焉。老父曰。予
前生以罪业。堕身虎中。苟非禅师教化。则愈益啖噬
物类。报地狱矣。兹幸获遂天趣。宁不知所自而忘。忽
其致谢哉。语讫隐去。大历二年宗告灭。春秋八十六。

**** 唐大川

汉州栖贤寺僧也。寺旧号灵异。先有深藏者。
持律不谨。乃为神人掷于山下可七里。而仅伤足一
趾。以警之。卒惩艾为善人。大历初。北山倏变黄金色。
岩石之文。皆如楼阁。有佛菩萨行道状。川脩四圣种
法于其间。绵竹之人。莫不敬事。一旦出死于檀越象。
檀越为治丧仪甚备。灵舆方举。而双鹿忽前引归其
寺。然亦不知其鹿何自至也。舆及门阈。寺额无故陨
地。远近惊叹。故其寺辟祠。以奉其像焉。

**** 唐怀感

未详姓氏乡里。好学力行。四方仰以模范。独
疑诸经论。所谓念佛之效不假宿昔。而即生安养。遂
谒善导而问之。导曰。子传教度人。若乃开讲。为自信
而后讲。为复不自信而姑讲。以肆欺邪。答曰。诸佛诚
言不信不讲。导曰。审如所见。则诸经论所谓念佛往
唐明浚 第 302c 页 X77-0302.png
生。又岂魔说哉。于是入道场三七日。自以罪障深重。
不睹灵瑞为恨。便欲绝粒毕命。导弗许。更令精进。三
年后。果见金色玉毫。證念佛三昧。述决疑论七卷。合
掌面西而逝。

**** 唐法诜

姓孙氏。母梦吞明珠而娠。及生。奇相异表。不
类群儿。从师薙落。依年受具。而遗形治性。隐居自得。
于是地恩贞大师。以华严经菩萨戒起信论付嘱之。
一夕梦。乘舟渡海。而山横其前。巳而所乘之舟。凌峰
竟济。而不为所碍。既寤。骇汗喜莫之胜。由是贯华偈
义无所底滞。天宝六年。缋卢舍那像于苏州常乐寺。
大历二年。众请于常州龙兴寺开阐。将升法座。忽有
神光。如曳红缕。渐大渐明。萦旋空中。久修行者先睹
焉。十三年十一月七日。沙门惠觉。梦钜塔三级陷地。
继而诜以疾卒。寿六十腊四十三。弟子太初正觉神
秀嗣。墓则吴兴昼公为碑。邗城肃公为颂。

**** 唐齐翰

字等至。吴兴沈氏子。高曾仕陈隋入国朝。三
世隐德。翰素无适俗韵。天宝八载。八月五日。以制恩
获薙落。𨽻名永定寺。九载十月。跻五分坛。纳俱形戒。
迁𨽻开元。大历中。转𨽻虎丘。从二州道俗请也。翰专
门相部义疏。尤通法华。化王苏湖间。凡有大功德事。
未尝不迎以为主。十年入流水念佛道场。于正定中。
西方诸相顿现。盖纯诚所致此。遂以其年。终于虎丘。
寿六十八。腊二十六。

**** 唐法照

不知何许人。大历二年。依止衡岳云峰寺。修
唐明浚 第 303a 页 X77-0303.png
习罔怠。尝于僧堂晨粥。睹钵内五彩云气骤起。而山
寺影现其中。去寺东比五十里。有山。山下有涧。北去
涧有石门。入石门。行可五里。有寺金榜。署云大圣竹
林寺。当是时。目了而心疑之。盖以平生所未尝造也。
他日又现台山诸寺于午钵云气中。其楼观池榭。皆
众宝严饰。而无山林秽恶诸物。并现十方佛国清净
可爱。食毕乃灭。于是照问嘉延昙晖二师之尝游五
台者。其言与所见尤合。四年遂起五会念佛道场于
衡州湖东寺。六月二日。祥云弥覆一寺。云中楼阁影
现。且有梵相数僧。身长丈许。执锡行道。阿弥陀佛。文
殊普贤。一万菩萨。其身高大咸在。自未至酉方灭。州
人见者率感泣作礼。及晚照于道场外。遇一老人谓
之曰。师先发愿往金色世界。奉觐大圣。今可去矣。照
答曰。时危路险未可也。老人曰。但亟去无惮也。忽不
见。八月十三日。结同志发衡岳。五年四月五日。抵五
台。巳遥见白光数道于佛光寺之南矣。明日诣寺揽
其境。则悉无异昔日钵中所现者。夜四鼓。又一光自
北山来。正触照身。照即入堂问众。众曰此大圣不思
议光。常以感悟有缘者耳。照因具威仪。寻光由寺东
北。行十五里。果得山涧石门等。而善财难陀二青衣
年八九岁。立石门外。若预候照者。引照入门。向北行
五里。过金门楼。入门则大圣竹林寺也。地纯黄金。流
渠华甫方二十里。两庑周遭。一百二十院。比之钵中
所睹者。差分明耳。而讲堂之中。狮子座上。文殊处西。
唐明浚 第 303b 页 X77-0303.png
普贤处东。大菩萨众。左右围绕。说法之音历历可听。
照前作礼。问言。末劫凡夫。智浅障深。法海渊洪。虽欲
修行。罔得其要。惟愿大圣指陈。使知所在。文殊报曰。
诸修行门。无过念佛。福慧二严。举无遗者。我于过去
劫中。以念佛故。今获一切种智。是以一切诸波罗蜜。
乃至诸佛。从念佛生。汝当勤念。无令休息。照又问其
念云何。曰此世界西。有阿弥陀佛。彼佛愿力不可思
议。汝当系念。令无间断。命终之后。决定往生。说是语
巳。时二菩萨。舒金色手。为照摩顶而授记言。汝以念
佛功德力故。不久获證无上正等菩提。若有善男女
等。必欲疾成佛道者。但念佛而巳。于是二菩萨。各说
伽陀以发明之。照则劝喜踊跃。疑网顿除。作礼以谢。
合掌住侧。文殊使之巡历菩萨诸院。遍请教戒。及游
七宝果园。其果才熟。大如碗许。取而食之。身意泰然。
旋辞菩萨以出。随青衣至于门外。遂失所在。而徘徊
伫眺。倍增悲感。十三日复偕五十馀僧。于金刚窟。循
无著遗迹。礼二十五佛名。而照独见地莹琉璃。宫殿
严净。文殊普贤万菩萨众佛陀波利等。坐立俨然。其
馀僧则无所见也。是夜三鼓。又见五镫于所止华严
寺西楼上。照默祝曰。愿分百镫。寻如其数。曰愿千镫
亦然。且其比列之整。非世所能拟。乃复独诣金刚窟
见大圣。而佛陀波利引入圣寺。语具觉救传。十二月
照于寺之念。佛道场。绝粒要期誓生净土。七日之夜
方唱佛次。有梵僧造道场。谓照曰。汝盍亦流通所见
唐明浚 第 303c 页 X77-0303.png
境界乎。照不应。明日申时。则有梵僧之老者。见曰。灵
异之事。宜普示众生。使发菩提心可也。照曰。非敢閟
也。第恐俗情腾谤耳。其僧曰。大圣之居此山。谤议纷
纭。尚莫之止。况汝所见境界耶。然性善性恶均为菩
提。而涂毒鼓缘自应不谬。六年正月。华严寺僧崇晖
明谦等三十馀人。立石记于金刚窟般若院地。当是
时忽闻钟声雅亮。节解分明。众尤惊异。以为照所开
示断不虚矣。后照又建竹林寺一区以自表显。十二
年九月十三日。照𢹂弟子纯一惟秀归政智远。沙弥
惟英。优婆塞张希陵等八人。登东台。先睹白光数四。
异云叆叇。云开而红色。文殊乘青毛狮子。于五色通
身光内。微雪飘洒。圆光遍映山谷。详载绛州兵椽王
士詹记。

**** 唐道义

浙东三衢人。开元初。至台山挂锡清凉寺。居
鬻院。充典座职。日负薪樵。不堪劳苦。而每织竹鞋。贸
有力者代之。时披纳衣出游。偶东北行可五里所。遇
一老僧于楞伽山下。气貌古朴。而神情澹雅。有童子
随后。其实于义未尝识也。忽呼名童子觉一。使邀义
就寺啜茶。乃相与入寺。遍阅诸院。见大阁三重。上下
九间。皆黄金色。辉耀夺目。既而老僧谓义曰。山寒难
住。可蚤还也。义唯诺辞出。仅百许步。回顾其地。莽然
皆山林也。大历初。义上疏言状。诏即其地置金阁寺。
以十节度助赀费。西域沙门纯陀为都料。盖造寺成。
仍诏赐不空三藏焉。
唐明浚 第 304a 页 X77-0304.png

**** 唐三刀师

庐陵曹氏子。伯连也。貌刚毅而心柔善。恒
持金刚经。其经卷。每以竹筒盛而佩之。自誓毕生不
娶。时天下方以安史之乱。所至不宁。而江南尤甚。大
历七年。十一月广州吕大夫叛。州刺史刘宁。被洪州
会府路嗣恭牒徵兵三千人。收番禺。于是伯连在选
中。既呈阅。又差充行营小将。伯连患之。遂亡命。府即
牒诸处要害捕逐。寻获于州之洋口。械送州处分。州
命斩于朱木桥。三斩刀刃皆不入。宁怪而问其故。答
曰。素怯懦。使从军。或恐剉衄威武。所以逃也。然而三
斩不入者不自知。果何说也。其无乃金刚经之力欤。
问经今安在。答曰。被获时。巳失坠于数百步之外。宁
遽令求而得之。则竹筒之上有刀痕三。宁叹异听为
僧。世号三刀师。𨽻名郡之龙兴寺云。

**** 唐智镫

不知何许人。薙落𨽻业荆州天崇寺。素学毗
尼。尤日以金刚般若经自课。贞元中。遇疾死。七日复
苏曰。初见人。衣冠若王者。拥吏卒坐堂上。镫至降阶
揖貌敬甚。延之堂上。相宾主。坐定因曰。以和尚有诵
经功德故。特与延寿十年。宜复进脩以断轮转。镫问
僧中以薏苡仁。为食后药石。是否。王曰。此于律无之。
镫曰。律有正非正开遮之条如何。王曰。后人所加。非
佛意也。镫竟不知所终。

**** 唐普明

不知何许人。素业禅定。尤能举唱宗乘。以启
寤群类。大历初。受请居胙县之河上兰若。学者蚁慕。
檀越之以财施者。日盈门。右仆射义成军。滑州节度
唐明浚 第 304b 页 X77-0304.png
使贾耽。久惑铅汞之术。视沙门不加敬。及见明。则下
阶避席再拜。将迎如礼。因以州之龙兴寺延之。其道
法之盛。为一时冠。贞元壬申。闰十二月十日。奄然坐
灭。火化收舍利。起塔其寺。后。十年赵宋受周禅。西讨
刘旻。时滑人柴清者。号材勇。使觇师昼伏夜行。以避
巡逻。而常若明以导其前者。卒达国境。赖无他。则亦
明之灵迹欤。盖清于乡里每拜其像。固然尔。

**** 唐自觉

博陵望都人也。幼从开元寺沙门知钦出家。
至德二年。以试经获度。即受具戒。复习经律论于灵
寿县之禅法寺。研玩九年。皆臻閟奥。大历元年九月。
徙居平山县之重林山寺。清溪白石。诚得隐遁之胜。
袒肩跣足以游。掇蔬拾橡以食。虎狼交迹勿恤也。二
年五月。节度使张君。以旱暵造山。谒觉祷雨。随祷辄
沾足。张君由是事之勤恪。鼓铸大悲千手眼观音像
四十九尺。盖以表平生所发四十九愿也。始结小庵
其旁以馆。工佣徒𨽻。后遂拓之以成大寺。正今所谓
大悲者。觉尝夜称佛号。至三鼓。恍见金色光明三道
烛地。而弥陀佛观音势至立空中。佛独伸臂摩觉顶。
且呼觉名字曰。汝当利物守志无悛。贞元十一年二
月之望。又闻神人报曰。师必于今岁入灭。其年六月
十三日。果卒于大悲寺。十三年四月十八日。迁神龛
葬于寺南。五季显德初。诏泉府治其象以资国用。方
炽炭从事而工遽踣。至今像犹胸顶穿穴。宋受禅。诏
完备如初。
唐明浚 第 304c 页 X77-0304.png

唐天竺僧。史亡其名。始韦皋武子生三日。其家饭僧
于堂上。姆抱皋遍求祝愿。有天竺僧。独谓其父。善视
之。异日必能树功西陲。进位北阙。韦氏门户。赖之以
兴起焉。其父因问故。曰儿前身诸葛武侯也。武侯佐
昭烈承汉统。而蜀民德之。感念之至。而识乘之生遂
君家。则君家之福。宜与此儿相似也。且武侯既有施
于蜀。则今之来者将享其报。盖吾佛所谓业缘者是
巳。其父心以为然。后皋用张镒荐知陇州。及李楚琳
杀镒。皋即帅凤翔朱泚诛之。易名奉义以旌焉。加皋
礼部尚书。兴元初。徵为左金吾卫将军。贞元中。尹成
都南蛮吐蕃入𡨥。屡立战功。封南康郡王。进位大尉。
卒贵显于蜀。则僧之言。果信弗诬。

**** 唐无著

永嘉人也。少禀志操。自出家受具。即习大乘
无少怠。游方抵京师云华寺。依澄观法师。研究华严。
通畅法界之指。凡诸经论。莫不弘阐。大历二年。讨胜
五台。驻锡华严寺。时五月。方坐夏堂中。啜茶次。见老
僧貌陋甚。袒据北床。问曰。子从南方来。所持数珠。借
一观。著遽授之。转盻间失老僧所在。著心以为异。念
曰。昔有睹石臼木杵于此。而终获入圣寺者。我其庶
几哉。间登般若经楼眺望。适吉祥鸟。翔舞虚空中。羽
毛茜绚。鼓翼趋东北去。明日白光两道穿户入。朗照
寺内。久之而灭。同房法等。祝曰。若果菩萨垂意者。当
再发。果发如初。因独往金刚窟致礼。倦而假寐。石上
三闻叱牛饮水声。寤睹一翁。形服殊古朴。著起执其
唐明浚 第 305a 页 X77-0305.png
手。问何从来。曰山外求粮来。曰居何地。曰台山。翁问
著。师何为在此。曰久闻金刚窟。故随喜来耳。曰师欲
困睡耶。请就所止啜茶。遂相持东北行。距精舍。翁扣
门。呼均提者三。一童子应声出。年可十四五。发齐眉。
短褐才及胫。翁授之纼使先牵牛以入。因直升堂坐
揖。著坐其傍。童子进茶毕。又进酥酪。味隽永。咽之神
府澄爽。而栋宇床座器用。皆金玉迟象玳瑁物。其华
靡瑰玮。槩非人间世也。翁问著所营治。曰大小二乘
染指而巳。曰然则初出家心将何求。曰务求大乘。曰
但从初心所求即得。且问齿腊。曰三十一矣。曰师纯
淑如此。自今至三十八。则福根德芽。茂殖于兹地矣。
遽起谢著曰。吾老倦欲偃息。师可去。著请留一宿。曰
师有二伴待归。可留邪。且师执情未尽。故欲留耳。著
答以为执情在学佛者所当尽。而伴亦安敢顾恋乎。
曰持三衣否。曰受戒来持之。曰又道执情当尽。竟起
挥手别。著方趋出。翁曰。听吾一偈。即唱曰。一念净心
是菩提。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究竟碎为尘。一念净
心成正觉。呼均提送著。且拊著背再。著偕童子。至金
刚窟前。问童子曰。此寺何名。童子曰。师以为此窟何
名。著曰名金刚。曰金刚下有二字。师能忆否。曰无乃
为般若字乎。童子莞然曰。此正般若寺也。复唱曰。面
上无嗔供养具。口里无嗔吐妙香。心里无嗔是真宝。
无染无垢是真常。忽然俱灭。回望向遇翁处。则白云
荏苒。而涌出地寻丈许。成五彩霓。有菩萨乘狮子其
唐明浚 第 305b 页 X77-0305.png
上。而诸菩萨围绕四散。顷之白云起东方渐蔽没。无
复见时。则汾州菩提寺主修政等六僧。亦诣窟礼敬。
而适与著会。著问其所得。云但闻山石振吼如霹雳
声而巳。著因为陈述上事。六僧怅惋。尤知罪障所累
云。著隐居山中终其身。元和中。门人文一追状其事。
行于世。

**** 唐法照

长庆间。每见于陜府闾阎中。口剌剌。若有所
持诵。曰金刚般若经也。一日避雨逆旅过中矣。度不
可以分卫。因遣童子。买彘肩于市。熟烹薄切。铺胡饼
上。捲食之。须臾皆尽。傍若无人。见者怒诟。以为非法。
少年甚欲欧之。至夜照入室闭户。持诵如常时。顷之
光明达屋壁。香气充塞庭宇。而或者相率罗拜于前
以谢罪。照终趺坐不为动。

**** 唐守素

性高介。与人游不变穷达。居京兆大兴善寺。
历岁月。未尝出户。诵法华经满三万七千部。感貉子
夜则驯扰听经。乌鹊午则就掌取食。寺庭有青桐四
株。盖素所手植者。夏月清荫扶疏。尤可爱。元和中。士
大夫之寻凉避俗者多。于此寺桐忽发汗。如墨潘滴
沥。飘洒著衣服。不可浣濯。游者患之。素祝之曰。我培
拥汝。而汝如此。我且伐汝矣。汗遂不发。则素之志。诚
易量耶。

**** 唐会宗

姓蔡氏。荆州人。少𨽻公安寺出家薙落。长庆
初。忽染瘵疾。工施药石。莫足疗。中痞外瘦。虽衣食不
自胜。因发愿。毕世诵金刚般若经。以祈生善趣。至五
唐明浚 第 305c 页 X77-0305.png
十过。夜梦有人使开口者。既开口。为出发喉中千馀
茎。又梦吐螾长寸许。仅阅月遂愈。

**** 唐鉴空

姓齐氏。吴郡人。始名君房。世儒者。读书通大
意。不务记忆。而著述中时病尤困。家贫。干谒吴楚诸
侯。无所遇。得钱才盈贯。则疾作。尽费以医药。然后愈。
元和初。游钱唐。属岁大侵。念丐午餐于天竺寺。至孤
山寺西。则饿困不能进。坐湖堤上。雪涕长喟。俄有梵
僧笑其傍曰。法师秀才。旅游趣向亦足未。于是空闻
其呼之异也。而疑之。姑应之曰。足矣。且师呼法师。谓
谁欤。梵僧曰。子曾不忆诵法华经于洛京之同德寺
乎。空曰。吾生年巳四十五矣。足迹未尝一印洛京地。
又何知夫同德寺哉。曰子方且为饥火所烧。宜不能
知也。遽探囊出一枣如拳许。曰此吾国所产。上智食
之。能了知三际。下智则仅了前生。空掬水咽之。遂枕
石而寝。寤则洞忆同德讲经事。如昨日。即问曰。震和
尚安在。曰攀缘未断。再生蜀中为僧。今则断矣。曰神
上人安在。曰宿愿力故。扬化无佛法地。曰悟法师安
在。曰渠尝于香山石佛像前发愿。以为苟不證无上
菩提者。当为武士。以纾国难。今闻巳仕为大将军矣。
梵僧因复语空曰。当时俦侣并我与子凡五人。就中
获解脱者。惟我耳。其三人虽未出生死。而犹以进脩。
不致下劣。独子以广说异端于狮子座上。疑悟学者。
使于空理。妄起分别。且怠于律巳。或缺戒珠。果报宜
然。无足恨者。空遽拜曰。和尚慈悲。幸垂哀救。梵僧探
唐明浚 第 306a 页 X77-0306.png
囊出一镜。背面莹彻。曰夫世间贵贱之分。人生脩短
之期。若佛法之盛衰兴替。览此可知也。空一览谢曰。
谨佩诲饬。梵僧仍纳镜囊中而去。行十许步。竟失所
往。空是夕投师落发于灵隐寺。受具参方。行益孤峻。
大和元年。客洛阳龙门天竺寺。为河东柳理说其事。
空偶曰。我寿至七十七。腊三十二。持钵乞食。馀有九
年。死后则佛法其衰乎。理诘之。默不加答。乃索笔题
经藏北垣曰。兴一沙衰洹河沙。兔而罝犬而拿。牛虎
相交角与牙。宝檀终不灭其花。后不知所终。

**** 唐定光

出家𨽻成都福感寺。即俗所谓大石寺也。而
阿育王舍利塔在焉。始塔在寺西南。天宝之季。章仇
兼琼来为长史。至剑门。见一人长丈馀。持戟遮马曰。
我福感寺护塔神也。闻公捧檄视郡事。故此奉迎。然
有小事。欲以诉公。惟公其幸听之。今塔所处地未极
善。请迁之东北四十二步。则可尔。且下有大石。愿勿
掘也。仇许诺。到郡才数日。即以所见。白府主。议迁塔。
命先掘地。果得大石。不可动。虽镵凿之。辄复平满如
故。于是遣胥卒。夜候其旁。见白彘数十。以喙拥碎石
塞錾凿处。随以舌舐。则坚刚如铁。固非人力比也。卒
迁塔如神所诉。而寺以石名。武宗既废教。光反儒服。
建宣宗立法门愈益振。光获归寺。力起颓弛。寻募赤
金万馀斤。铸大钟。鼓籥之次。忽有烟焰五色如虹蜺。
分两道出塔相轮上。荏苒遍空界。观者讶之。

**** 唐法相

姓俞。吴之长水人。七岁。师使习诵法华。仅三
唐明浚 第 306b 页 X77-0306.png
阅旬浃。而通彻全部。视诸儿卓异。大历中。受具足戒。
于京师之安国寺。遂复该综毗尼部文。涉十一载。而
蔚有成绪。及归。从之学者如市。郡太守奏置戒坛于
开元寺。就推相。充寺纲管。既临坛且为众依止。恒施
白衣归戒。佩漉水囊。所至辄用。平生未尝畜长。所坐
之地。每有乌栖止。驱之不去。会昌元年二月十日。告
弟子清浚清高等曰。吾其逝矣。因累足右胁而卧。众
闻天乐昼鸣。夕睹瑞光。寿八十九。腊六十九。是年四
月。迁龛塔于来苏之原。后唐景福二年。其弟子。与义
州剌史曹信。大理司直吴方将重治其塔发之。见遗
骸若铜色。舌若芙蓉。齿全四十二。香汤熏沐。用其年
五月二十五日以葬焉。

**** 唐法正

居江州之开元寺。专业金刚般若经。日课三
七过。未尝或间。长庆初。以疾暴卒。而复苏云。始有人
引至一所。若官府者。王服衮冕坐殿上。问正曰。在生
何所脩习。正即以经对。王遽揖以升殿。命设高座。使
登之诵经。才发题。王瞿起立。侍卫皆合掌阶下。考掠
榜击讼诤之声顿息。及诵至七过而罢。则有蒙被功
德而往生善道者矣。然其欢呼鼓舞者相拥也。于是
王谓正曰。上人自今日。整得三十年。享寿世间。幸益
加习持。以臻果位。遂遣使送。正还前阻一阱。俾正俯
窥之。忽推堕其中。竟获寤。正后果逮八十馀岁卒。

**** 唐亡名僧

尝客东京佛寺中。出钱使净人以沽。寺众
怒谋辱之。或曰。无庸。第当不与之饮可也。顷之净人
唐明浚 第 306c 页 X77-0306.png
以瓶𢹂酒归。众夺瓶碎之庭柏上。酒著树凝结不流
其僧遽以他器承之。酒入器中无小狼藉。其僧因饮
之自若。或问何术以致此。始辞不知。固诘之。则曰。吾
常持诵金刚般若经。然必先饮则声气融畅。无所得
饮则反是。吾兹欲持诵故。敢以烦净人。而诸君见怒。
则吾以为不得饮必矣。而偶如此。其将亦经力致之
欤。虽吾亦不能知也。众骇然而散。

**** 唐监源

未详何许人。有至行。能循持律范。以表率叔
季。不徒为言说而巳。然尤融贯华严。每讲则盈席皆
士大夫。时号胜集。且仓廪之中。所积才数百斛。而沿
夏涉秋。晨鬻午斋之馈。日给千人。未尝匮。非冥有感
致能尔乎。所居之寺多异徵。慧观禅师。寺之耆德也。
云。夜必见三百馀僧。持莲镫历历凌空而去。开元中。
冀公崔宁。疑其妄。躬信宿山中。以候。仍预禁山之四
旁三十里毋作火。初犹无所睹也。三日之夜。见百馀
镫现空中。复现光之赤色者千馀尺。于是冀公蹙然
作礼。叹未曾有。俄而松间出金色手。长七尺许。二菩
萨黄白色。闪烁莫正视。明日之昼。一镫现庭柏上。与
太阳争辉。亘玻璃山约三里。宝珠一颗。圆径一丈。熠
爚可爱。西岭山门上。起大虹桥。桥上梵僧老叟童子
间出二炬。于空中交相往来。如送迎状。其下两两比
立四菩萨。通身放杂色光。高六七十尺。忽标榜寺额
于大松林。后作篆书三学字。又一镫烂然下垂二绣
带。夜出金山东林之间。月方中。有金银二镫。列照知
唐明浚 第 307a 页 X77-0307.png
铉法师坟侧。诚奇特事也。南康王韦皋。每岁三月。就
寺设三百菩萨斋。中令白敏中。既为缮治众宇。且尽
疏其灵迹以闻。大中八年。诏改额开照。故东川毗尼
之学。卒推源之为宗主云。

**** 唐惟忠

幼出家。𨽻居成都[郫-卑+((白-日+田)/拱)]县之法定寺。志行坚谨。
素为乡里所敬服。寺旧有浮图。尤耸峻。一日雷霆震
惊。昏雾拥蔽。浮图中心之木。忽尔自出置旁地。正亦
不知何以致然也。先是寺之弥勒像。灵应异常。忠因
祷扣。以为浮图者。诸佛菩萨舍利所托也。天龙神鬼
所宜呵护。而忽动摇如此。则世间妄议所从发。谤法
之罪。所从得矣。是故菩萨宁舍身命。不使众生受谤
法罪。惟愿大士加被焉。久之其木复处浮图心如常
时。而雷霆昏雾之变。无异于昨。或见四神人。身与浮
图齐。而扶掖其木者。岂非忠所感邪。忠竟示灭于寺。

**** 唐灵幽

不知何许人。居上都之大温国寺。尝暴卒。复
苏。遂往豪州钟离寺。考求金刚经碑本。然后审知世
所行者。皆欠无法可说是名说法下一节。因奏朝廷
添上之。且颁之天下。盖其初入冥。见所谓阎罗王者。
问幽平生何所专业。答以诵经。使诵之尽一卷。王曰。
善则善矣。然犹未甚善也。乃语以所欠之文。且曰。延
汝寿十年。可趣为作如前事也。幽奉命不敢违。

**** 唐惟恭

居荆州之法性寺。性迭宕无行。然于金刚般
若尤谨持诵。同寺有灵岿者。迹相类。人以二害呼之。
一日岿偶出。去寺一里所。遇六七少年。容貌颇都。衣
唐明浚 第 307b 页 X77-0307.png
被亦华洁。手执乐器。如龟兹部。问岿以恭所在。岿疑
其必至寺行香。且欲知恭处也。即语之不敢妄。翌日
回寺始及门。闻钟声曰。恭卒于昨夜二鼓时。推此则
所见少年。乃天乐以迎之者。使恭平生壹务于善。则
诵经之力。岂止于生天而巳哉。于是岿自尔感悟。而
其所造诣。将未可与恭同日语。

**** 唐遂端

张姓。𨽻业明州之德润寺。平生专以持诵法
华经为恒业。咸通二年。趺坐以逝。顷之而莲华青色
出其口者七茎。近远争睹。以为希有。葬之东山。屡发
光影。及二十馀年。众复启其封而视之。颜貌如生。于
是迎归其寺。加漆布。而奉安于真身院。寺即吴太子
太傅都卿侯阚泽读书堂也。额德润。即泽字云。

**** 唐智辩

勤学能记忆。听釆入神。所领寤非可以情识
造。讲演则音吐溜亮。辨析切剀。然而轮下相依之士。
莫或至。独叹曰。吾诚断佛种邪。柰何于人无缘如此。
有宿德过而教之曰。子宜剩作饼饵。趣林野鸟兽栖
集地。旦暮散掷。且祝之曰。愿于来世为我法属。得至
菩提。于是辩如其言。讫二十年不一日废。后阐化邺
之开元寺。致众千数。较其齿才皆二十。则宿德之教。
果验不诬。

**** 唐宁师

岐阳人。宁姓也。时习呼其姓。而亡其名。昭宗
初年。宁尝于所居寺暴卒。三日而苏。众惊问之。乃曰。
我入冥矣。始见吏坐曹。如世官府。遽谓我曰。和尚有
寿而无禄柰何。即捡其籍曰。有乾荷叶三石耳。命隶
唐明浚 第 307c 页 X77-0307.png
导之历揽。于是至一所。其门榜曰李克用。宁窥之。见
一眇目黑龙。锁铁柱上。次一所曰朱全忠。见青毛白
额虎。方锁系。而前有血肉狼藉。如啖物状。次曰王建。
见一白兔。卧金床上。次曰李茂贞。见数女侍。一王者
冠冕坐。至杨行密则阴蔽莫之睹矣。因以问导者。导
者曰。汝将来之主也。馀处皆黯然深窅。不知所往。遂
还。而吏乃使归。且戒之曰。但多转诵功德经。宁询何
经为功德经。曰金刚般若是也。事传岐帅。恶其惑众
听。禁之甚严。后卒验无小异。时世称宁入冥和尚。竟
食荷叶。以寿终于所止云。

**** 唐法藏

住鄜州之宝台寺。资性质朴。有干材。尝于苇
川募缘。建伽蓝一区。堂殿极伟丽。其乡里皆叹。以为
不可及。偶暴卒而苏。即缮写金刚般若经。加勤于旧。
且旦暮诵不辍。问之则曰。吾死时正若梦寐。见梵僧
语我。汝起造固善。其功德不可量。然而互用三宝物
柰何。盖发露以从忏悔。又劝书写读诵是经曰。不徒
消罪。亦足延寿。吾是以不敢忘也。后一百十岁而终。

**** 唐神智

姓力氏。婺之义乌人。幼师事云门寺沙门惟
孝薙落。年十二。日中一食。即持诵大悲心咒。尤精厉。
属会昌灭法。虽易形服。而志操不小变。大中初。教门
复兴。乃游越之诸暨。筑室以事禅燕。仍祝水以疗疾。
近远求者。多获效。于是施子日至。而众以给。未几入
京师。会相国裴休。尝梦一僧。久能忆其貌。及见智。宛
然梦中者。大敬爱之。且其女为物所凭。狂寱莫治。智
唐明浚 第 308a 页 X77-0308.png
祝之七日顿愈。裴公因以其懿行伟绩闻上。赐寺额
曰大中圣寿。复以神策军所铸钟一口。天后绣㡧藏
经五十卷赐之。而殿扁则公所手书者。光启二年十
二月终。寿六十八。腊四十八。塔于邑之南山。

**** 梁鸿楚

字方外。姓唐氏。永嘉人。幼从表兄弟。出家越
之龙宫寺。既受具。乃回乡里。时州将朱褒。知其名。尤
钦挹之。唐大顺中。请以城南废大云寺。委楚修治以
居。诏许焉。于是楚裒施率工。追还旧观。乾化初。吴越
钱氏。召楚于钱唐龙兴寺。临坛开戒。且奏赐紫衣师
号。楚以凉德不称其服。力辞。诗人郑说高其义。赠以
篇什。楚于法华经尤所通贯。其集众讲演。凡五十馀
座。又尝剌血缮写。以充供养。长兴三年。忽莲华产于
讲堂之中。重跗复萼。香气芬郁。六月五日夜。犹行道
诵经。顷之侍者但觉声微镫暗。就视则趺坐而逝矣。
寿七十五。腊五十二。

**** 石晋法本

天福中。僧有坐夏襄阳禅刹者。而本亦在
焉。既解制。其僧谓本曰。吾出家居邺都西山竹林寺。
寺前以石柱标准。他日有暇。无惜见访。当一击石柱。
则某必奉迎。久之本果如约。往至邺都。遍求所谓竹
林寺者无有也。或谩指一处曰。古老相传。以为此有
贤圣所栖止。然亦空名。无实迹。复何必以自苦也。本
见石柱峻拔。独念曰。昔其僧固有以教我矣。试一击
之。则风云四合。只尺无所睹。少焉开霁。则楼台突兀。
巳在山门下。顷之。僧从内出。相与道故旧。喜甚。遂握
唐明浚 第 308b 页 X77-0308.png
手历阶登秘殿。方尊宿据坐大榻。顾问再三。本备述
交契始末。尊宿曰。可留一饭即去。食毕。本乞住。其僧
以尊宿命不可。遽别。罔知所之。

赞曰。

「 竖为三际
 横为十方
 中有一物
 不可测量
 从本以来
 光明洞达
 佛与众生
 无小悬隔
 于此乎感
 于彼乎通
 彼此相涉
 如太虚空
 虚空湛然
 孰分彼此
 乃至感通
 其理亦尔
 当念入灭
 当念出生
 勿于善恶
 而起现行」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