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禅篇第三之四(正传十七人附见六人)¶ 第 930b 页
大明高僧传卷第八
皇明天台山慈云禅寺
沙门释 如惺 撰
** 习禅篇第三之四(正传十七人附见六人)
*** 南康军云居寺沙门释德升传一(慧温)
释德升号顽庵。汉州何氏子也。幼溺尘滓
稍长梦醒。二十得度游心讲席。三学四众以
义虎推焉。忽以支解自嫌翻然易辄。更衣
顶笠谒文殊道和尚。恳示佛法省要之旨。
道说偈曰。契丹打破波斯寨。夺得宝珠村
里卖。十字街头穷乞儿。腰间挂个风流袋。升
将拟对。道叱曰。莫错。于是退参三年。方领
前旨。入闽鼓山礼觐竹庵问。国师不跨石
门句意旨如何。竹庵应声曰。閒言语。言下
顿悟。后有僧问。如何是无位真人。升曰。闻
时富贵见后贫穷。释慧温号萝庵产于福州
郑氏。与升同依竹庵于东。未几因竹庵谢
事。自以。胸次而未洒然。又谒高庵悟南华
炳草堂清诸耆宿。皆蒙赏音。会竹庵迁闽乾
元。温复归省庵曰。情生智隔。想变体殊。不
用停囚长智。道将一句来。温释然悟入呈
偈曰。拶出通身是口何妨骂雨诃风。昨夜
前村猛虎咬杀南山大虫。竹庵肯之。后住
通州狼山。与升共树竹庵赤帜为一方良
导也。
*** 南康军云居寺沙门释自圆传二(善能)
释自圆号普云。绵州雍氏子也。夙有灵根
习禅篇第三之四(正传十七人附见六人)¶ 第 930c 页 T50-0930.png
少能割爱。卸欲梏如鱼脱网。入法苑似凤栖梧。十九试经得颂祠牒。染衣之后先
探律宗。作犯止持白圭良璧。淹流教海五
祀。而后出关南下。参游四众咸推英俊。遍
扣尊宿。始入龙门偶步廊庑。睹绘壁间胡
人之像忽尔有省。至夕白于高庵。庵举法
眼偈曰。头戴貂鼠帽腰悬羊角锥。语不令
人会。须得人译之。庵即筴火示之曰。我为
汝译了也。圆于言下大悟呈偈曰。外国言
音不可穷。起云亭下一时通。口门广大无
边际。吞尽杨岐栗棘蓬。高庵遣侍佛眼。眼
曰。吾道东矣。释善能亦高庵嗣法门人。其族
严陵未详姓氏。一日高庵普请择菜。次庵
知其缘熟忽以猫儿掷能怀中。能拟议。
被庵拦胸踏倒。溪然大悟起惟吟笑而已。历
侍既久德馨远闻。缁素倾心天人拥出。住持
福州中际大阐宗风。世称双树法幢云。
*** 临安府净慈寺沙门释彦充传三
释彦充号肯堂。杭之于潜盛氏子也。幼即慧
性朗然善根内著。生而知有愿脱尘羁。遂
依明空院释义堪薙发。五夏学律一钵孤
征。径造大愚宏智正堂大圆。后闻僧举东
林颜示众曰。我此间别无玄妙。秖有木札
羹铁钉饭。一任汝等咬嚼。彦窃喜之直谒陈
所见解。东林谓曰。据汝所见处正坐在鉴
觉中也。彦尽将从前所得底一时飏下。专
注一心精勤参究。一日闻傍僧举南泉道
时人见此一株花如梦相似。乃默自觉曰。
打草秖要蛇惊耳。次日入室东林问。那里
习禅篇第三之四(正传十七人附见六人)¶ 第 931a 页 T50-0931.png
是岩头密启其意处。彦曰。今日捉败这老贼。林曰。达磨大师性命在汝手里也。彦拟
开口。蓦然被林拦胸一拳。顿即大悟汗流
浃背点首言曰。临济道黄檗佛法无多子。岂
虚语哉。呈偈曰。为人须为彻。杀人须见
血。德山与岩头。万里一条铁。林深然之。
*** 婺州智者寺沙门释真慈传四
释真慈号元庵。潼川李氏子也。总角即慕空
寂好游伽蓝。恳父母依成都之正法院圆
顶受具足大小乘戒。洁肃冰雪解慧日隆。耽
嗜贝文遍游讲肆。听圆觉修多罗。至四大
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毕竟无体实同
幻化。因而有省颂曰。一颗明珠。在我这里。
拨著动著。放光动地。呈似诸座讲师。无能
识者。归举受业师。师以狗子无佛性话诘
之。慈曰。百千公案无出此颂也。师乃叱
出。因而南游庐阜挂锡圆通。时卐庵为西
堂为众入室。举僧问云门。拨尘见佛时如
何。门曰。佛亦是尘。慈闻豁然。随声便喝。以
手指胸曰。佛亦是尘。复呈颂曰。拨尘见佛
佛亦是尘。问了答了直下翻身。劝君更尽一
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又颂尘尘三昧曰。
钵里饭桶里水。别宝昆崙坐潭底。一尘尘
上走须弥。明眼波斯笑弹指。笑弹指珊瑚枝
上清风起。卐庵颔之。于是声扬四表道洽
殊途。出主智者诲诱学者。大屠龙之手焉。
*** 福州鼓山沙门释安永传五(安分)
释安永号木庵。闽县吴氏子也。永生具道
质行止肃然。身汨爱缠心怀遐举。弱冠薙
习禅篇第三之四(正传十七人附见六人)¶ 第 931b 页 T50-0931.png
发高标物外。闻有别传之道。乃谒懒庵禅师于云门。入室之际庵顾而问曰。不问有
言不问无言。世尊良久。不得向世尊良
久处会。随后便喝。永倏然契悟。诸人未得
个入处须得个入处。既得个入处不得
忘却老僧。永曰。恁么说话面皮厚多少。木
庵则不然。诸人未得个入处须得个入处。
既得个入处直须扬下入处始得。凡所说
法简明如此。时有安分庵主。少与永共隶
业于安国。后永偕依懒庵不契。辞谒大慧
于径山。行次钱塘江干。仰瞻宫阙忽闻街
司喝侍郎来。分忽大悟偈曰。几年个事挂胸
怀。问尽诸方眼不开。肝胆此时俱裂破。一
声江上侍郎来。竟回西禅。懒庵迎之付以
伽梨衣。自尔不规所寓。后庵居剑门。化被
岭表。学者从之。
*** 临安府净慈寺沙门释昙密传六
释昙密号混源。天台卢氏子也。生即英敏颖
异匪凡。幼失荫天志怀高迈。初依邑之资
福道荣研穷竺教。十六圆具足戒登大僧
籍。大小律部莹无瑕疵。精习天台教观。而
于顿渐偏圆性具理毒之旨如指诸掌。一
日叹曰。教乘之妙无得而称。但未离于名
言终非见性。不若更衣从别传之学。倘有
隙见足快生平。闻大慧唱道径山。腰包礼
谒。又访雪巢一此庵元诸公。皆无省发。于
是从闽而之泉南。投教忠光和尚。俾职维
那。闻忠举香严击竹因缘。豁然契悟呈偈。
忠诘玄沙未彻之语。对酬无滞。始嘱曰。子
习禅篇第三之四(正传十七人附见六人)¶ 第 931c 页 T50-0931.png
此后方可见大慧也。于是受教辞往梅阳。服勤四载。慧尝登座焉。出世奉诏住持净
慈大弘教忠之道。户外之履常满。示寂塔
于本山之西北隅。
*** 明州天童寺沙门释咸杰传七
释咸杰字密庵。福州郑氏子也。其母梦庐山
老僧入舍遂举师。自幼颖异过人。及壮剃
发进具遍参知识。最后谒应庵华和尚于衢
州明果庵。一日问曰。如何是正法眼。答曰。破
沙盆。应庵颔之。说偈曰。大彻投机句。当阳
廓顶门。相从今四载。徵诘洞无痕。虽未付
衣钵。气宇吞乾坤。却把正法眼。唤作破沙
盆。后出住衢州乌巨庵。次迁祥符蒋山华
藏。未几奉诏主径山及灵隐。上堂牛头横
说竖说。不知有向上关棙子。有般漆桶汉
东西不辩南北不分。如何是向上关棙子何
异开眼尿床。我有一转语。不在向上向
下。千手大悲摸索不著。老僧今日布施大众
去也。良久曰。达磨大师无当门齿。上堂卓
拄杖曰。迷时秖迷这个。复卓一下曰。悟时
秖悟这个。迷悟两忘。粪扫堆头重添搕𢶍。
莫有东涌西没全机独脱处道得一句底。
么若道不得老僧自道去也。掷拄杖曰。三
十年后又举。金峰和尚示众云。老僧二十年
前有老婆心。二十年后无老婆心。僧门。如
何是和尚有老婆心。峰曰。问凡答凡问圣
答圣。僧又问。如何是和尚无老婆心。峰曰。
问凡不答凡问圣不答圣。师曰。我当时若
见他恁么说。好向他道。尔若自瞥地去。自
习禅篇第三之四(正传十七人附见六人)¶ 第 932a 页 T50-0932.png
然不落这圣凡窠臼也。又举婆子烧庵话毕师曰。这个公案丛林中多有拈提者。老僧
今日裂破面皮。不免对众纳败阙一上。定
要诸方检点明白。乃召众曰。这婆子住处深
稳水泄不通。偏向枯木上糁花。寒岩中发
焰。这僧孤身迥迥惯入洪波。等閒坐断泼
天潮头。到底自无涓滴。仔细检点。将来敲
枷打锁则不无。若谓佛法二人俱未梦见
在。今老僧与么提持毕竟意归何处。良久曰。
一把柳丝收不得。和烟搭在玉栏干。上堂卓
拄杖曰。尽大地唤作一句子担枷带锁。不
唤作一句子业识茫茫。两头俱透脱。得了净
裸裸赤洒洒。不可把达磨一宗扫地而尽。
所以云门大师道。尽乾坤大地无纤毫过患。
犹是转句不见一法。始是半提更须知有
全提在。师曰。剑去久矣。方乃刻舟。拈拄杖
卓一卓下座。
*** 夔州卧龙山沙门释祖先传八(法薰)
释祖先字破庵。广安王氏子也。幼岁出家力
参祖道。夜不安寝。一衲随身。闻密庵大弘
临济之宗。遂腰包参谒。密庵知是大器深
加锥拶。一日密庵上堂示众。忽有省。后密
庵住灵隐。命师分座。偶有道者问曰。猢狲
捉不住时奈何。师曰。用捉作什么。如风吹
水自然成文。有讲楞严座主。求示。师说
偈曰。见犹离见非真见。还尽八还无可
还。木落秋空山骨露。不知谁识老瞿昙。时
有石田法薰参师。举世尊拈花迦叶微笑
话诘之。薰对曰。焦砖打破连底冻。赤眼撞
习禅篇第三之四(正传十七人附见六人)¶ 第 932b 页 T50-0932.png
著火柴头。师颔之。后出世为嗣法焉。*** 临安府灵隐寺沙门释崇岳传九
释崇岳字松源。处州龙泉吴氏子也。隆兴二
年得度于杭之西湖白莲精舍。参方最久。后
谒密庵杰和尚。闻室中问僧不是心不是佛
不是物话。忽大悟遂得心印。因密庵还灵
隐命居第一座。久之出世首住平江澄照。
次居江阴光孝饶之荐福明之香山。宁宗庆
元三年诏住灵隐三易寒暑。乞老退居寺
之东庵。嘉泰二年八月四日手书别公卿。垂
语示学者曰。有大力量人。因甚抬脚不
起。又曰。开口不在舌头上。贻嘱弟子以
阐法是务。乃书偈曰。来无所来。去无所去。
瞥转玄关。佛祖罔措。加趺而逝。寿七十一。
腊四十。塔全身于北高峰之原。得法者香山
光睦云居善开。
*** 临安府径山沙门释师范传十
释师范字无准。蜀之梓潼雍氏子也。年九岁
依阴平山道钦和尚出家。读书过目成诵。
南宋绍熙六年始腰包游于成都正法寺。请
益尧和尚坐禅工夫。尧曰。禅是何物。坐的是
谁。师于是昼夜体究。一日如厕。因提前话
有省。明年出游广浙谒佛照于育王。照问。
何处人。曰剑州。又问。带得剑来么。师便喝。
佛照笑曰。这乌头子也乱做。师贫无资薙
发。故人目之曰乌头子。破庵居灵隐。师侍
次时有一道者问破庵。猢狲子捉不住奈
何。破庵曰。用捉作么。如风吹水自然成文。
师于言下大悟。未几同月石溪公游天台
习禅篇第三之四(正传十七人附见六人)¶ 第 932c 页 T50-0932.png
雁宕。时雪峰云和尚住瑞岩留师分座。夜梦一伟人。手持把茅授与师。次日明州清
凉寺专使迎师。方入院见伽蓝神牌书茅姓。
然其衣冠与梦所见无异。住三年迁焦山
次雪窦。又奉旨领主阿育王。久之补双径。
无何召入大内修政殿说法称旨。赐金襕
衣加佛鉴禅师之号。师住径山。其殿宇两
遭回录。皆两复新之。又去寺四十里筑室
百楹接待云水。额曰万年正续。次于其西
数百步结庵。为归藏之所。又建重阁其上
藏朝延所赐御翰。师之先世居蜀。遇乱绝
嗣。乃于山中设祠祀俗之祖父。事闻于
朝赐额曰圆照。以徵其孝思。宋淳祐戊申
乃筑室明月池上。榜曰退耕。是年三月旦日
疾作。遂升座谓众曰。山僧既老且病。无力
与诸人东语西话。今勉强出来。将从前说
不到的。尽情向诸人抖擞去也。遂起身抖
衣曰。是多少。便归方丈。十五日集众亲书
遗表遗书数十言。而与客言笑谐谑如平时。
至夜书偈曰。来时空索索。去也赤条条。更
要问端的。天台有石桥。移顷而逝。停龛二
七日。遗表上闻。帝遣中使降香赐弊帛。奉
全身塔于圆照。
*** 郑州普照寺沙门释道悟传十一(附白云海)
释道悟号佛光。陜西兰州冠氏子也。师生即
齿发俱长具大人相。年十六力求出家父母
不听。乃绝食几死。遂舍入里中寺祝发。阅
二年偶宿临洮湾子店梦梵僧。振声唤觉
忽闻马嘶。豁然大悟喜不自胜。说偈曰。见
习禅篇第三之四(正传十七人附见六人)¶ 第 933a 页 T50-0933.png
也罗见也罗遍虚空只这个。遂归告母曰。某于途中拾一物。母问何物。师曰。无始来不
见了的。母掌曰。何喜之有。遂辞欲参方去。
母问。汝将何之。答曰。水流须到海。鹤出白
云头。先是熊耳山有白云海禅师。虽住古
刹不畜一徒。人或问。和尚何不择一法嗣
去。海曰。芝兰秀发独出西秦。曰几时至。海
曰。行脚了也。师腰包将至。海命侍者鸣钟
集众曰。我关西弟子来也。然此寺原是郭子
仪所建。今渠自来住持。汝当迎之。师方入
门。海遥见便云。相公来何暮也。师进前曰诺。
海大笑。竟授与衣法令继其席。自即退隐
寺侧。先有群盗盘踞劫民受其害。或请海
捕之。海曰。非老僧所能也。不久郭公至必
自捕也。民弗解其说。后师居寺方三日。乃
率众往擒尽缚之。破其穴将欲尽诛。贼哀
乞命。师从容谓曰。汝劫财物伤人命分当
死矣。今汝乞命独不念彼命乎。贼叩首流
血愿从三宝戒誓不为非。师为说偈剃发
释之。自是路不拾遗者数十年。人始信师
实郭令公之再来也。宋大定二十四年海公
殁。师方出主郑州普照。又迁三乡竹阁庵。
身著白衣跨黄犊吹短笛游于洛中。尝
曰。道我凡耶。曾向圣位中来。道我圣耶。
又向凡位中去。道我非凡非圣耶。却向毗
卢顶上别有行处。泰和五年于临洮大势
寺结夏。阐圆觉经谓众曰。此席将半。吾当
行矣。五月十二日晚小参为众谈第一义。
晨兴呼侍僧曰。我病觅药去。侍僧将出门。
习禅篇第三之四(正传十七人附见六人)¶ 第 933b 页 T50-0933.png
师已蜕矣。上有五色祥云盘结似盖。红光如日弥塞四维三日不散。世寿五十五。僧
腊三十有九。弟子举全身建塔焉。
系曰。迦叶闻那罗王三奏乐则三起舞。非
习气其谁耶。昔郭邠阳能为国讨贼拯民
于涂炭。今为佛光居寺方三日便擒群盗。
得非习气使然者乎。观其著白衣骑黄
犊而吹笛游洛。自称于毗卢顶上别有行
处。此又不可思议也矣。
*** 江西罗湖沙门释晓莹传十二
释晓莹字仲温。未详氏族。历参丛席顿明
大事。四众推重。晚归罗湖之上。杜门却扫
不与世接。惟以生平之所见闻诸方尊宿
提唱之语及友朋谈说议论宗教之言或得
于残碑蠹简有关典谟之说。皆会萃成编
曰罗湖野录。其所载者皆命世宗匠贤士大
夫言行之粹美机锋之劲捷酬酢之雄伟气格
之弘旷可以辅宗乘训后学抑起人于至
善。是故阅者不忍释手云。
*** 名山天宁寺沙门释禅惠传十三
释禅惠即名山人也。家世业儒。屡举不第。
元符间郡守吕由诚见以僧敕戏之。遂弃
儒从释。力参祖道得大开悟。初出住邑天
宁寺。出入必策马乘舆。诸耆宿言以佛法
贵乎苦行固不宜乘舆马服绮绣。师答以
偈曰。文殊驾师子。普贤跨象王。新来一个
佛骑马也无妨。凡所说法机锋敏捷。有语
录行世。
*** 巴川宣密院沙门释显嵩传十四(净业)
习禅篇第三之四(正传十七人附见六人)¶ 第 933c 页 T50-0933.png

释显嵩西蜀重庆铜梁李氏子。饱参倦游出
世住巴川之宣密院。三十年迹不出阃。绍
兴中集众说偈曰。八十年中尝浩浩宏开肆
货摩尼宝也。无一个共商量。不是山僧收铺
早。言讫端坐而逝。荼毗舍利无算。时有净
业和尚。石照文氏子。少业屠。有羊方乳二
羔。将杀之。二羔衔其刀跪伏于门。若乞
母命。师感叹弃家为僧。力参宗匠忽大悟
作偈曰。昨日罗刹心。今朝菩萨面。罗刹与
菩萨。不隔一条线。
*** 平江静济沙门释法全传十五
释法全字无庵。昆山陈氏子。生有伟质温粹
不凡。幼请父母从道川禅师为僧。参请精
勤志明大事。一日行静济寺殿前。偶触首
于柱忽大悟。旁观者见其光彩飞动而不
自知。自此遍游名山业席。道价日益。乾道
中将示寂。众求遗偈。师瞪目下视。众又请。
遂援笔书无无二字端坐而逝。阇维得舍
利五色。塔于金斗峰。
*** 临安径山沙门释道冲传十六
释道冲字痴绝。武信长江荀氏子也。首参杭
之妙果曹源生和尚大悟玄旨。出世嘉禾之
天宁。次迁蒋山雪峰。无何奉旨住四明天
童三年。诏补灵隐。时京兆尹建法华寺。特
奏请师为开山第一代。允之未赴。宋理宗
降敕命主杭洲双径。师谓众曰。不赴法华
则不信。违径山之命则不恭。既失恭与信。
何以为后学法。遂慵然就法华开堂。月馀
即衔旨登径山。于是一众响合欢声若雷。
习禅篇第三之四(正传十七人附见六人)¶ 第 934a 页 T50-0934.png
临入灭乃手书记叙得法之由。上堂说法辞众。入方丈嘱后事。至夜分正坐与众
论道移时蜕然而逝。当理宗三年三月十
五日也。世寿八十二。僧腊六十一。荼毗舍利
莹然。弟子分塔二处。一于本山菖蒲田玉
芝庵。一于金陵玉山庵。
*** 保定兴圣寺沙门释德富传十七
释德富保定易县谢氏子也。年七岁力求出
家。父母感异梦遂舍入兴圣寺。依真空和
尚薙发受具戒。力究大法。一日经行次忽
大悟。自是名播丛林。宋皇庆初万山寿和
尚奉旨大兴水陆斋会请师开堂说法。七
众咸集。师方升座说偈。忽于座上放大光
明。遍照空际现诸瑞相。良久方隐闻于朝
廷赐通辩大师之号并金僧伽黎衣。及后示
灭有白光顶出照耀四达。荼毗得舍利数
十颗。建塔。
大明高僧传卷第八(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