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习禅篇第三之一(正传十六人附见七人)¶ 第 914c 页


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皇明天台山慈云禅寺
沙门释 如惺 撰

** 习禅篇第三之一(正传十六人附见七人)

*** 明州天童寺沙门释正觉传一(枯木成丹霞淳)

释正觉。隰州李氏子也。父讳宗道。母赵氏。诞
师之夕光出于屋。人皆异之。年七岁日诵
书数千言。十三通五经七史。一日乞从释
氏学无生法。依郡之净明寺本宗和尚薙
发。受具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和尚。年十八
游方。因自诀曰。若不发明大事誓不归矣
习禅篇第三之一(正传十六人附见七人)¶ 第 915a 页 T50-0915.png
于是渡河首谒枯木成公于汝州。久之无
所入。时丹霞淳禅师道价方盛。乃顶笠造焉
入门。霞便问。如何是空劫已前自己。师对曰。
井底虾蟆吞却月。三更不借夜明帘。霞曰。
未在更道。师拟议。霞打一拂子曰又道不借。
师忽大悟作礼。霞曰。何不道取一句。师曰。
某甲今日失钱遭罪。霞曰。未暇打尔。在且
去。值霞退居唐州大乘寺。师亦从焉。宣和
二年霞迁大洪俾掌记室。三年迁首座。时
金粟智雪窦宗辈皆参随之。真歇了公住长
芦。招师首众。未几出主泗洲普照。高宗建
炎间住舒州之太平。迁江之圆通能仁。次
补长芦。时寇酋李在抄掠境上乃入寺。众
惧奔散。师独危坐堂中。但以善语谕之。李
在稽首馈金赡众僧。于是一方赖安寇静。
又越二年乃渡浙之钱塘至明州礼补陀
大士。天童虚席。郡守驰檄请师住持。无何
胡虏犯境虏至登岭。遥望岭上若有神卫。
遂敛兵而退。次年被旨主灵隐。将行四众
号阻百鸟哀鸣。师居天童三十年。凡寺舍殿
廊无不新者。绍兴二十七年九月朔别郡帅
檀越。七日还山饭客如常。次辰索浴更衣。
端坐为书嘱后事讫书偈曰。梦幻空花。六
十七年。白鸟烟没。秋水连天。掷笔而逝。诏
谥曰宏智禅师。塔曰妙光。

*** 燕都庆寿寺沙门释教亨传二(普照宝)

释教亨字虚明。济州任城王氏子也。先有汴
京慈济寺僧福安。居任城有年。精修白业
缁素仰重。一日赴斋于芒山村。乃倚树化
习禅篇第三之一(正传十六人附见七人)¶ 第 915b 页 T50-0915.png
去。是夕示梦于女弟冯自彭村。见其乘白
马而下曰。我生于西陈村王光道家。冯觉
语母。及其子三人梦皆同。诘旦至光道家
询之。其母刘氏先夕亦梦。安公求寄宿焉。
是日果诞亨。乃拳右拇指似不能伸。但瞬
而未笑。次日有同业僧福广福坚。闻而来谒
见即呼云。安兄无恙耶。亨熟视举手伸指
而笑。其母尝卧师于室中。若有人诵摩诃
般若之声。及睟或以佛经酒杯试之。竟取
经卷。素不茹荤血。见僧喜从之游。人皆呼
为安山主。故芒山村乃以师事碑于石纪
其异。年七岁出家依州之崇觉寺圆和尚薙
染。十三受大戒。遇苦瓜先生相之曰。此儿
他日坐道场。必领僧万指。年十五游方。闻
郑州普照宝和尚法席之盛。于是荷锡自汴
发足。宝公夜梦。庆云如金芙蕖缤纷乱坠。
因语众曰。吾十年无梦矣。今有此。是何祥
也。翌日亨至。宝独异之。师朝夕参叩。宝亦
痛劄之。一日往睢阳。忽马上忆击竹因缘。
凝情不散。如入禅定。将抵河津浑无知
觉。同行德满呼曰。此河津也。亨惊遂下马悲
喜交集。及归涕以语宝公。宝曰。此僵人耳。
切须更苏转动始得。曾看日面佛公案。否
曰。儿时已念得。宝公笑曰。我只教尔参诸
方掉下底禅。但再参去。自有得力处。一日亨
于云堂静坐。忽闻打板声霍然證入。遂呈
偈曰。日面月面。流星闪电。若更迟疑。面门
著箭。咄宝公曰。我谩汝不得也。师后出世
乃五坐道场。若嵩山之戒坛韶山之云门郑
习禅篇第三之一(正传十六人附见七人)¶ 第 915c 页 T50-0915.png
州之普照林溪之大觉嵩山之法王。次因金
国丞相夹谷清臣请主中都潭柘。迁济州普
照。未几忽方丈后丛树中有一株。亭亭高丈
馀。而群鸦以次来巢。状若浮图。上下十二
级。众贺曰。和尚佛法愈大振乎。不十日诏
住庆寿寺。众常万人。三年继主少林。法席
大盛。无何师引去乃徜徉于嵩少之间。或放
歌或长啸。如是数年。一日忽觉四大弦缓。
杜门坚坐谢绝宾客。至金兴定已卯七月十
日诫其众曰。汝辈各自勤修。索浴说偈端
坐而逝。亨年七十。坐夏五十有八。阇维焰如
莲华开合。牙齿目睛不坏。舍利无算。师自
儿时额有圆珠涌现于皮间。至是爆然飞
去。弟子分设利罗以建塔焉。

*** 临安府径山沙门释宋杲传三

释宗杲。号大慧。因居妙喜庵又称妙喜。产
宣州奚氏。即云峰悦之后身也。灵根夙具慧
性生知。年方十二即投无云齐公。十七薙染。
初游洞宗之门。洞宗耆宿因师词锋之锐乃
燃臂香授其心印。师不自肯弃去。依湛堂
准。久之不契。湛堂因卧疾俾见圆悟。悟
居蜀昭觉。师踟蹰未进。一日闻诏迁悟住
汴天宁。喜曰。天赐此老与我也。遂先日至
天宁。迎悟且自计曰。当终九夏。若同诸方
妄以我为是者。我著无禅论去也。值悟开
堂举。僧问云门。如何是诸佛出身处。门曰。
东山水上行。悟曰。天宁即不然。只向他道。
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师闻忽前后际断。
悟曰也不易。尔到这田地。但可惜死了不
习禅篇第三之一(正传十六人附见七人)¶ 第 916a 页 T50-0916.png
能活。不疑言句是为大病。岂不见道。悬
崖撒手。自肯承当。绝后再苏欺君不得。须
要信有这些道理。于是令居择木堂。为
不釐务侍者。日同仕夫不时入室。一日悟与
客饭次。师不觉举箸饭皆不入口。悟笑曰。
这汉参黄杨木禅到缩了也。师曰。如狗舐
热油铛。后闻悟室中问僧有句无句如藤
倚树话。师遂问曰。闻和尚当时在五祖。曾
问此话不知五祖道甚么。悟笑而不答。师
曰。和尚当时既对众问。今说何妨。悟不得
已曰。我问五祖。有句无句如藤倚树。意旨
如何。祖曰描也。描不成画也画不就。又问。
树倒藤枯时如何。祖曰相随来也。师当下释
然大悟曰。我会也。悟历举数段因缘诘之。
皆酬对无滞。悟喜谓之曰。始知吾不汝欺
也。乃著临济正宗记付之俾掌记室。未几
圆悟返蜀。师因韬晦结庵以居。后度夏虎
丘。阅华严至第七地菩萨得无生法忍处。
忽洞明湛堂所示殃崛摩罗持钵救产妇
因缘。宋绍兴七年诏住双径。一日圆悟讣音
至。师自撰文致祭。即晚小参举。僧问长沙。
南泉迁化向甚处去。沙曰。东村作驴西村
作马。僧曰。意旨如何。沙曰。要骑便骑。要下
便下。若是径山即不然。若有僧问圆悟先
师迁化向甚处去。向他道堕大阿鼻地狱。
意旨如何。曰饥餐洋铜渴饮铁汁。还有人
救得也无。曰无人救得。曰如何救不得。曰
是此老寻常茶饭。十一年五月秦桧以师为
张九成党毁其衣牒窜衡州。三十六年十
习禅篇第三之一(正传十六人附见七人)¶ 第 916b 页 T50-0916.png
月诏移梅阳。不久复其形服放还。十一月
诏住阿育王二十八年。降旨令师再住径
山。大弘圆悟宗旨。辛巳春退居明月堂。一
夕众见一星殒于寺西流光赫然。寻示微
疾。八月九日谓众曰。吾翌日始行。是夕五鼓
手书遗表并嘱后事。有僧了贤请偈。师乃
大书曰。生也秖么死也秖么。有偈无偈是甚
么热。委然而逝。世寿七十有五。坐五十八
夏。谥曰普觉。塔名宝光。

*** 平江府虎丘沙门释绍隆传四

释绍隆和州含山人也。年九岁辞亲投佛慧
院。六年得度受具足戒。精研律部。五夏而
后游方。首访长芦信和尚得其大略而已。
一日见有僧传圆悟勤禅师语至。隆读之
叹曰。想口生液。虽未得浇肠沃胃。要且
使人庆快。第恨未聆謦咳耳。遂至宝峰
依湛堂。次见黄龙死心。然后参圆悟。一日
入室。圆悟问曰。见见之时见犹离见见不能
及。悟忽举拳曰。还见么。隆曰见。悟曰。头上
安头。隆闻脱然契證。悟曰。见个甚么。隆对
曰。竹密不妨流水过。悟首肯之俾掌藏钥。
有僧问于圆悟曰。隆藏主其柔易若此。乌
能为哉。悟笑曰。瞌睡虎耳。后因圆悟退老
回蜀。隆乃住邑之城西开圣。宋建炎结庐
于桐峰之下。郡守李光延居彰教。次迁虎
丘。道大显著。因追绎白云端立祖堂故事
乃曰。为人之后不能躬行遗训。于义安
乎。遂图像奉安题赞其上。达磨赞曰。阖国
人难挽。西携只履归。只应熊耳月。千古冷
习禅篇第三之一(正传十六人附见七人)¶ 第 916c 页 T50-0916.png
光辉。百丈赞曰。迅雷吼破澄潭月。当下曾经
三日聋。去却膏盲必死疾。丛林从此有家
风。开山明教大师赞曰。春至百花触处开。幽
香旖旎袭人来。临风无限深深意。声色堆
中绝点埃。盖白云以。百丈海禅师创建禅
规之功宜配享达磨。可谓知本矣。隆能遵
行而为赞。又且发明其道。亦为知礼者欤。
绍兴丙辰示微恙加趺而逝。塔全身于寺之
西南隅。

系曰。北宋三佛并唱演公之道。惟佛果得其
髓也。而入佛果之室坐无畏床师子吼者
又不下十馀人。独后法嗣之绳绳直至我
  明嘉隆犹有臭气。触人巴鼻者妙喜与
瞌睡虎之裔耳。他则三四传便乃寂然无声。
然此二老可谓源远流长者也。当时称二甘
露门。不亦宜乎。

*** 庆元育王山沙门释端裕传五

释端裕。号佛智。吴越钱王之裔也。六世祖
守会稽因家焉。师生而岐嶷眉目渊秀。十四
驱乌于大善寺。十八得度受具。往依净慈一
禅师。未几偶闻僧系露柱曰尔何不说禅。
裕忽有微省。去谒龙门远甘露卓泐潭祥。皆
以颖迈见推。晚见圆悟于钟阜。一日悟问。
正法眼藏向这瞎驴边灭却。即今是灭不灭。
曰请和尚合取口好。悟曰。此犹未出常情。
裕拟对。悟击之裕顿去所滞。侍悟居天宁
命掌记室。寻分座道声蔼著京西。宪请开
法丹霞。次迁虎丘径山。谢事徇平江道俗
之请庵于西华。阅数稔敕居建康保宁。后
习禅篇第三之一(正传十六人附见七人)¶ 第 917a 页 T50-0917.png
移苏城万寿及闽中玄妙寿山西禅。复被旨
补灵隐慈宁。皇太后幸韦王第。召裕演法
赐金襕袈裟。乞归西华旧隐。绍兴戊辰秋
赴育王之命。上堂曰。德山入门便棒。多向
布袋里埋踪。临济入门便喝。总在声尘中
出没。若是英灵衲子。直须足下风生超越古
今途辙。拈拄杖卓一下喝一喝曰。秖这个何
似生。若唤作棒喝。瞌睡未惺。不唤作棒喝。
未识德山临济。毕竟如何。卓一下曰。总不
得动著。僧问。如何是宾中宾。裕曰。尔是田
库奴。僧曰。如何是宾中主。曰相逢犹莽卤。僧
曰。如何主中宾。曰剑气烁愁云。曰如何是主
中主。师曰。敲骨打髓。裕莅众色必凛然寝
食不背众唱道无倦。绍兴庚午十月初示
微疾。至十八日首座法全请遗训。师曰。尽
此心意以道相资。语绝而逝。火后目睛齿舌
不坏。其地发光终夕。得设利无算。踰月
不绝。黄冠罗肇常平日问道于裕。适外归独
无所获。罗念勤切。方与客食。咀噍间若有
物。吐哺则设利也。大如菽色若琥珀。好事
者持去。遂再拜于阇维所。闻香箧有声。亟
开所获如前而差红润。门人奉遗骨分塔
于鄮峰西华。谥大悟禅师。

*** 潭州大沩山沙门释法泰传六

释法泰号佛性。汉州李氏子。僧问。理随事
变该万有而一片虚凝。事逐理融等千差
而咸归实际。如何是理法界。师曰。山河大
地。曰如何是事法界。师曰。万象森罗。曰如何
是理事无碍法界。师曰。东西南北。曰如何是
习禅篇第三之一(正传十六人附见七人)¶ 第 917b 页 T50-0917.png
事事无碍法界。师曰。上下四维。上堂渺渺邈
邈十方该括。坦坦荡荡绝形绝相。目欲视
而睛枯。口欲谈而词丧。文殊普贤全无伎
俩。临济德山不妨提唱。龟吞陜府铁牛。蛇
咬嘉州大像。嚇得东海鲤鱼直至如今肚
胀。上堂忆昔游方日获得二种物。一是金刚
锤。一是千圣骨。持行宇宙中气岸高突兀。
如是三十年用之为准则。而今年老矣。一
物知何物掷下金刚锤击碎千圣骨。抛向
四衢道不能更惜得。任意过浮生。指南将
作北。呼龟以为鳖。唤豆以为粟。从他明
眼人笑我无绳墨。

*** 天台护国寺沙门释景元传七

释景元号此庵。温州永嘉张氏子也。年十八
依灵山希拱和尚圆具戒。习台教三䆊。弃
去谒圆悟勤禅师于钟阜。闻僧读死心和尚
小参语。云。既迷须得个悟。既悟须识悟中
迷迷中悟。迷悟双忘却从无迷悟处建立
一切法。元闻而疑。即趋佛殿以手托开门
扉。豁然大彻机辩逸发。圆悟目为聱头元侍
者。悟自赞像付之曰。生平只说聱头禅。撞
著聱头如铁壁。脱却罗笼截脚跟。大地撮
来墨漆黑。晚年转复没刀刀。奋金刚椎碎
窠窟。他时要识圆悟面。一为渠侬并坫出。
自尔铲彩埋光不求闻达。后为括苍太守
耿延禧慕元欲致开法南明。物色得元于
台之报恩。迫其受命。僧问。三圣道。我逢人
即出。出则不为人。意旨如何。曰八十翁翁
嚼生铁。僧又问。兴化道。我逢人即不出。出
习禅篇第三之一(正传十六人附见七人)¶ 第 917c 页 T50-0917.png
则便为人。又作么生。曰须弥顶上浪翻空。
元后示疾。请西堂应庵华付嘱院事。训徒
如常时。俄握拳而逝。荼毗得五色舍利。齿
舌右拳不坏。塔于寺东北刘阮洞前。世寿五
十三。

系曰。大慧既云峰悦之再来。可谓具大根
器者。尚受湛堂痛拶不入。至三十馀方触
圆悟钳锤。始得大悟。今元公年方二十一。
听傍僧读死心语便乃彻證。其根器之利过
于大慧概可知也。出世初住南明终居护
国。丛林称为元布袋。以其有圣者之风。耳
简堂机出于其门。说法拈椎词雄气伟机锋
圆捷。益见元公之垣墙者矣。

*** 临安灵隐寺沙门释慧远传八(灵岩徽)

释慧远眉山彭氏子。年十三从药师院宗辩和
尚薙染。首诣大慈讲肆。次参灵岩徽禅师。
微有所入。会圆悟复领旨住昭觉远投之。
值悟普说举庞居士问马祖不与万法为
侣因缘。远忽顿悟仆于众。众掖之。起远乃
曰。吾梦觉矣。至夜小参远出问曰。净裸裸空
无一物。赤骨力贫无一钱。户破家亡。乞师
赈济。悟曰。七珍八宝一时拿。远曰。祸不入
谨家之门。悟曰。机不离位堕在毒海。远便
喝。悟以拄杖击禅床云。吃得捧也未。远
又喝。悟连喝两喝。远便礼拜。自此机锋峻发
无所抵悟。出世初住皋亭山显孝。宋乾道
六年十月十五日诏迁灵隐。上堂僧问。即心
即佛时如何。曰顶分了角。僧曰。非心非佛时
如何。曰耳坠金环。僧曰不是心不是佛不
习禅篇第三之一(正传十六人附见七人)¶ 第 918a 页 T50-0918.png
是物又作么生。曰颓顶脩罗舞柘枝七年二
月十五日召入选德殿赐坐。孝宗问。如何
免得生死远对曰。不悟大道终不能免。
帝曰。如何得悟。远曰。本有之性究之无不
悟者。帝曰。悟后如何。远曰。悟后始知脱体
现前了无毫发可见之相。帝首肯之。帝又
曰。即心即佛如何。远曰。目前无法。陛下唤
甚么作心。帝曰。如何是心。远正身叉手立
曰。只这是。帝大悦。八年秋八月七日召远
入东阁赐坐。帝曰。前日梦中忽闻钟声。遂
觉不知梦与觉。是如何。远曰。陛下问梦耶
问觉耶。若问觉而今正是寐语。若问梦而
梦觉无殊。教谁分别。梦即是幻。知幻即离。
觉心不动。故曰若能转物即同如来。帝曰。
梦幻既非。钟声从甚处起。远曰。从问处起。
帝又问曰。前日在此阁坐。忽思得不与万
法为侣有个见处。远曰。愿闻。帝曰。四海不
为多。远曰。一口吸尽。西江水又如何。帝曰。
亦未曾欠阙。远曰。才涉思惟便成剩法。正
使如断轮如闪电了无干涉。何以故。法无
二故。见无二见。心无别心。如天无二日。
帝悦赐佛海大师之号。淳熙二年乙未秋示
众说偈曰。淳熙二年闰季秋九月旦。闹处
莫出头。冷地著眼看。明暗不相干。彼此分
一半。一种作贵人。教谁卖柴炭。向尔道不
可毁不可赞。体若虚空。没涯岸相唤。相
呼归去来。上元定是正月半。明年正月忽感
微疾。果于上元说偈曰。拗折秤锤。掀翻露
布。突出机先。鸦飞不度。安坐而逝。留七日
习禅篇第三之一(正传十六人附见七人)¶ 第 918b 页 T50-0918.png
颜色不异。全身塔焉。

*** 常德府文殊寺沙门释心道传九

释心道眉州徐氏子也。年三十得度。诣成都
习唯识。自以为至。同舍僧诘之曰。三界惟
心万法唯识。今目前万象纵然。心识安在。道
茫然。遂出关周流江淮。既抵舒州太平闻
佛鉴夜参举赵州柏树子话。至觉铁嘴云先
师无此语莫谤先师好。因大疑提撕既久。
一夕豁然。即趋丈室拟叙所悟。鉴见便闭
却门。道曰。和尚莫瞒某甲。鉴曰。十方无壁
落。何不入门来。道即拳破窗纸。佛鉴即开
门。搊住云。道道。道即以两手捧鉴头作
口[吭-几+(坐-工+十)]而出呈偈曰。赵州有个柏树话。禅客
相传遍天下。多是摘叶与寻枝。不能直下
根源会。觉公说道无此语。正是恶言当面骂。
禅人若具通方眼。好向此中辨真假。鉴然
之。襄守请开法天宁擢大别文殊。宋宣和
改元诏改僧为德士。因上堂曰。祖意西来事
今朝特地新。昔为比丘相今作老君形。鹤
氅披银褐头包蕉叶巾。林泉无事客两度
受君恩。所以道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
缘。且道即今是甚么时节。毗卢遮那顶戴宝
冠。为显真中有俗。文殊老叟身披鹤氅。且
要俯顺时宜。一人既尔众人亦然。大家成
立丛林。喜得群仙聚会。共酌迷仙酬同唱
步虚词。或看灵宝度人经。或说长生不死
药。琴弹月下指端发太古之音。棋布轩前
妙著出神机之外。进一步便到大罗天上。
退一步却入九幽城中。秖如不进不退一
习禅篇第三之一(正传十六人附见七人)¶ 第 918c 页 T50-0918.png
句又作么生。道直饶羽化三清路。终是轮
回一幻身。二年九月诏下复僧。上堂曰。不
挂田衣著羽衣。老君形相颇相宜。一年半
内间思想大抵兴衰各有时。我佛如来预谶
法之有难。教中明载无不委知。较量年代
正在于兹。魔得其便惑乱正宗。僧改俗形
佛更名字。妄生邪解删削经文。铙钹停音
钵盂添足。多般矫诈欺罔圣君。赖我圣明
不忘付嘱不废其教。特赐宸章仍许僧
尼重新披剃。实谓寒灰再焰枯木重荣。迷仙
酎变为甘露琼浆。步虚词翻作还乡曲子。放
下银木简拈起尼师坛。昨朝稽首擎拳今日
和南。不审秖改旧时相不改旧时人。敢问
大众旧时人是一个是两个。良久曰秋风也
解嫌狼藉。吹尽当年道教灰。建炎三年春示
众举临济入灭嘱三圣因缘。道曰。正法眼
藏瞎驴灭。临济何曾有此说。今古时人皆妄
传。不信但看后三月。至闰三月有贼叛。众
请师南奔。道曰。学道所以了生死。何避之
有。贼至。道曰。速杀我以快汝心。贼即举槊
残之。白乳上出。贼骇引席覆之而去。

*** 潭州龙牙寺沙门释智才传十

释智才舒州施氏子。早岁服勤于佛鉴。及
游方谒黄龙死心。翌日入室。死心问曰。会
得最初句便会末后句。会得末后句便会
最初句。最初末后拈放一边。百丈野狐话作
么生会。才曰。入户已知来见解。何须更举
轹中泥。心曰。新长老死在上座手里也。才
曰。语言虽有异至理且无差。心曰。如何是
习禅篇第三之一(正传十六人附见七人)¶ 第 919a 页 T50-0919.png
无差底事。才曰。不扣黄龙角焉知颔下珠。
心便打。才初住岳麓。次迁龙牙。三十载以
清苦莅众。故衲子畏敬之。又迁云溪。绍兴
戊午八月望俄集众付寺事。书偈曰。戊午
中秋之日。出家住持事毕。临行自已尚无
有。甚虚空可觅。每日垂训如常。至二十三
日再示众曰。涅槃生死尽是空花佛。及众生
并为增语。汝等诸人合作么生。众皆下语
不契。才喝曰。苦苦。复曰。白云涌地明月
当天。言讫冁然而逝。火浴获设利五色。塔
寺西北隅。

*** 温州龙翔寺沙门释士圭传十一(宗范)

释士圭号竹庵。成都史氏子也。初依大慈宗
雅和尚出家。心醉楞严。后南游谒诸尊宿。
始参龙门远禅师。以平时所得白远。远曰。
汝解心已极。但欠著力开眼耳。一日侍立。
次问曰。绝对待时如何。远曰。如汝僧堂中
白椎相似。圭罔措。至晚远抵堂司。圭复理
前问。远曰。闲言语。圭于言下大悟。正和末
住和州天宁。绍兴奉诏开山雁宕能仁。时
真歇了公居江心。恐圭缘未熟迎至方丈。
大展九拜以诱温人。由是人皆翕然归敬。
上堂明明无悟。有法即迷。诸人向这里立
不得住不得。若立则危若住则瞎。直须意
不停玄句不停意用不停机。此三者既明。
一切处不须管带自然现前。不须照顾自
然明白。虽然如是。更须知有向上事。竖
拂子曰。久雨不晴咄。丙寅七月十八日召
宗范长老付后事。次日沐浴声钟集众就
习禅篇第三之一(正传十六人附见七人)¶ 第 919b 页 T50-0919.png
座泊然而逝。荼毗凡送者均得舍利。塔于
鼓山。

*** 建康华藏寺沙门释安民传十二

释安民字密印。嘉定府朱氏子也。初讲楞严
于成都有声。时圆悟居昭觉因造焉。值悟
小参举国师三唤侍者因缘。赵州拈云。如
人暗中书字。字虽不成文彩已彰。那里是文
彩已彰处。民闻心疑之。告香入室。悟问。座
主讲何经。对曰。楞严。悟曰。楞严有七处徵
心八还辩见。毕竟心在何处。民多呈义解。
悟皆不肯。民复请益。悟令一切处作文彩
已彰会。偶僧请益十玄谈。方举问君。心印
作何颜。悟厉声曰。文彩已彰。民闻悦然自
谓至矣。悟示钳锤罔指。一日白悟。请弗
举话待某说看。悟曰诺。民曰寻常拈锤竖
拂岂不是经中道一切世界诸所有相皆即
菩提妙明真心。悟笑曰。尔元来在这里作
活计。民又曰。下喝敲床时岂不是返闻闻
自性性成无上道。悟曰。尔岂不见经中道。
妙性圆明离诸名相。民于言下释然。于是
罢讲侍圆悟。因悟出蜀居夹山。民从行。悟
为众小参举古帆未挂因缘。民闻未领遂求
决悟曰。尔问我。民举前话。悟曰。庭前柏
子。民即洞明谓悟曰。古人道如一滴投于
巨壑。殊不知大海投于一滴。悟笑曰。奈这
汉何。悟说偈曰。休誇四分罢楞严。按下
云头彻底参。莫学亮公亲马祖。还如德峤
访龙潭。七年往返游昭觉。三载翱翔上碧
岩。今日烦充第一座。百花丛里现优昙。未
习禅篇第三之一(正传十六人附见七人)¶ 第 919c 页 T50-0919.png
几开法保宁。迁华藏大弘圆悟之道。后示
寂于本山。阇维舍利颇剩人或穴地尺许皆
得之。尤光明莹洁。心舌不坏。并建塔焉。

*** 成都昭觉寺沙门释道元传十三(大别道)

释道元号彻庵。绵州邓氏子也。幼于降寂
寺出家受具。谒大别道公。令看廓然无圣
之语。忽尔失笑曰。达磨元来在这里。道公命
参佛鉴佛眼皆蒙赏识。又投金山见圆悟
呈所见处。悟弗许。值悟被诏居云居。元从
之。虽有所入。终以鲠胸之物未散。因悟
问僧。生死到来时如何。僧曰。香台子笑和
尚。次问及元。汝作么生。元曰。草贼大败。悟
曰。有人问汝时如何。元拟答。悟凭陵曰。草
贼大败。元大彻。悟以拳击之。元拊掌大笑。
悟曰。汝见甚么便如此。曰毒拳未报永劫
不忘。

*** 平江府南峰沙门释云辩传十四(穹窿圆)

释云辩姑苏人。初依瑞峰章公得度。旋谒
穹窿圆和尚忽有所得遂通所见。圆曰。子
虽得入未至当也。切宜著鞭。乃辞扣圆
悟。值入室才踵门。悟遽曰。看脚下。辩打
露柱一下。悟曰。何不著实道取一句。辩曰。
师若摇头某便摆尾。悟曰。尔试摆尾看。辩
翻筋斗而出。悟大笑。由是知名。住后僧问。
如何是夺人不夺境。曰霸王到乌江。僧曰。如
何是夺境不夺人。曰筑坛拜将。僧曰。如何
是人境两俱夺。曰万里山河获太平。僧曰。如
何是人境俱不夺。曰龙吟雾起虎啸风生。僧
曰。向上还有事也无。曰当面蹉过。僧曰。真
习禅篇第三之一(正传十六人附见七人)¶ 第 920a 页 T50-0920.png
个作家。曰白日鬼迷人。

*** 南康云居寺沙门释善悟传十五

释善悟号高庵。洋州李氏子。年十一得度。生
有夙慧灵根自发。闻冲禅师举梁武帝问
达磨因缘。如获旧物遽曰。我既廓然。何圣
之有冲异其语勉之南询。遂谒龙门佛眼。
一日有僧被蛇咬。佛眼问众曰。既是龙门
为甚却被蛇咬。悟应声曰。果然现大人相。
眼器之。后传此语至佛果。果曰。龙门有此
僧。东山法道未寂寥。尔上堂心生种种法生。
森罗万象纵横信手拈来。便用日轮午后三
更。心灭种种法灭。四句百非路绝。直饶达磨
出头也是眼中金屑。心生心灭是谁木人。携
手同归。归到故乡田地犹遭顶上一锤。

*** 隆兴黄龙寺沙门释法忠传十六

释法忠号牧庵。四明姚氏子也。十九试经得
度习天台教。悟一心三观之旨未能泯迹。
故遍参名德。后至龙门。观水磨旋转发明
述偈呈佛眼曰。转大法轮。目前包裹。更问
如何。水推石磨。佛眼曰。其中事作么生。忠
曰涧下水长流。眼曰。我有末后一句。待分
付汝。忠即掩耳而去。后至庐山。于同安枯
树中绝食清坐。宣和间湘潭大旱。祷弗应。
忠跃入龙渊呼曰。业畜当雨一尺。雨随至。
尝居南岳。每跨虎出游。儒释皆望尘而拜。
上堂我有一句子。不借诸圣口不动自己
舌。非声气呼吸非情识分别。假使净名杜
口毗耶释迦掩室摩竭。大似掩耳偷铃。未
免天机漏泄。直饶德山棒临济喝。若向牧庵
习禅篇第三之一(正传十六人附见七人)¶ 第 920b 页 T50-0920.png
门下秖得一橛。千种言万般说秖要教君
自家歇。一任大地虚空七凹八凸。

系曰。牧庵既悟一心三观。即当挥尘为台
教吐气。尤以未能泯迹。乃遍扣达磨之
徒。正如香象渡河。直欲一踏到底。所以宜
乎才跨龙门便能倾湫倒岳也。伟哉。世有
习三观者。且指悟之一字不知其为何
物。误认糟粕作醍醐。诋壁观为护教。岂
非师子之虫耶。故渰山集深斥台教传佛
心印书。后卷当删去。盖令学者障悟门。造
地狱业不浅矣。
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